西班牙礦山怎麼樣
㈠ 西班牙現在經濟怎麼樣
一、2006年西班牙經濟形勢
無論是以前的人民黨政府還是現在的工社黨政府基本採取了相同的經濟政策,即加大研發和創新投入,提高生產率;抑制通貨膨脹;創造高質量的就業;推動企業國際化,努力改善國際收支平衡。正是由於西班牙政府經濟政策到位,西班牙經濟已連續十多年保持高於歐盟平均水平的增長速度,就業不斷增加,失業率不斷下降,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成為世界第八大、歐盟第五大經濟強國。
1、經濟快速發展。2006年西班牙國內生產總值為9761.89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3.9%,遠遠高出歐盟平均水平。2006年內需對西班牙經濟增長的貢獻為4.9個百分點,是西班牙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外需對西班牙經濟增長的貢獻為-1個百分點。
2、就業成績顯著。經濟的快速增長為西班牙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提供了有利條件。2006年西班牙創造了68.76萬個新的就業崗位,增長了3.56%,失業率從2005年的8.7%下降到2006年的8.3%;其中新創造的全日制凈就業崗位為55萬個,比上年增長了3.1%。最近十年間西班牙新創造就業崗位絕對數在歐盟國家中居首位,相當於歐盟15國的1/3強。
3、建築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功不可沒。2006年西班牙建築業產值達1852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6%,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9%;建築業新創造了18.6萬個就業崗位,佔西班牙新創造就業崗位的1/4。近年來,西班牙建築業成為西班牙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2006年西班牙經濟增長了3.9%,其中建築業對經濟的推動力為1個百分點。
4、通貨膨脹率有所好轉。西班牙能源匱乏,消費量不斷增加,對外依賴嚴重。專家分析,國際石油價格每上漲5美元,西班牙通貨膨脹率將上升0.3個百分點。去年以來隨著國際油價下跌,西班牙通貨膨脹壓力有所減輕。2006年西班牙通貨膨脹率仍高達2.7%,比歐盟25國平均水平(2.1%)高0.6個百分點,嚴重影響西班牙產品的競爭力。
5、外貿逆差繼續擴大。2006年西班牙外貿總額為4294.31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11.56%;出口為1698.72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10.6%,為近6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是2005年增速的2倍多;進口為2595.59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12.2%;外貿逆差896.87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15.3%,僅為2004年增幅的一半,也遠低於2005年的28.3%,但西班牙仍為西方國家外貿逆差第二大國家。
6、企業、家庭負債沉重。2006年西班牙企業加大投資力度,大企業兼並數量大增,從而導致企業債務增加。截至2006年底,西班牙企業負債高達1.025萬億歐元,比上年底增加了28.1%,西班牙企業負債遠遠高出國內生產總值。由於西班牙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越來越多的西班牙人喜歡負債消費;使用抵押貸款購房的人也越來越多。截至2006年底,西班牙家庭負債達7760億歐元,其中5700億歐元是購房抵押貸款。另外,截至2006年底西班牙公共債務為3885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9.8%,比上年減少了3個多百分點,為最近20年來最好水平。2006年歐洲央行5次加息,官方利率從年初的2.25%提高到3.50%,大大加重了企業和家庭負擔。
7、公共開支盈餘繼續增加。近年來,西班牙政府加快稅收體制改革,經濟加速增長,稅收收入增長較快。2006年西班牙所得稅增長了14.8%,公司稅增長了14.5%,增值稅增長了9.6%;同時中央政府嚴格抑制公共開支,因此中央政府收支出現大量盈餘,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82%。通過非法移民身份合法化,大量外來移民加入社會保險體系,加上西班牙新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社會保險體系也出現大量盈餘,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0%。另外,2006年各自治區政府公共收支盈餘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02%,市政府公共收支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21%。因此,2006年西班牙公共收支連續第二年出現盈餘,達178.98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3%。
8、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旅遊強國地位。2006年西班牙共接待外國旅客5850萬人,比上年增長了4.5%,僅次於法國;旅遊外匯收入387.46億歐元,比上年增長了0.7%,僅次於美國。
9、西班牙對外投資大幅增長。2006年由於西班牙企業在海外進行大規模的並購,對外投資比上年增加了80.8%,達588.38億歐元。同期,西班牙吸引外資為132.46億歐元,比上年下降了23.78%。
二、2007年西班牙經濟預測
西班牙經濟已連續十多年快速增長,在西方國家中是少見的。最近十年,西班牙平均經濟增長率為3.65%,在歐盟15國中,只有愛爾蘭的經濟增長速度與西班牙相媲美。據西班牙經濟財政部預測,2007年西班牙經濟增長率將達3.4%;在今後3年,西班牙經濟仍將會以高於3%的水平增長,到2009年人均收入將超過義大利,與法國和德國持平。盡管如此,西班牙在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抑制通貨膨脹、改革勞動市場、控制債務風險、減少巨額外貿逆差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㈡ 西班牙是怎麼成為海上霸主歷程
16世紀上半葉的時候,西班牙人擁有大量的殖民地,他們在那裡開采黃金,大量的財富湧入西班牙。到了16世紀中葉,由於過度開采,黃金產量開始大幅度縮減。16世紀40年代,在今玻利維亞的波托西、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又發現兩大銀礦。大量的財富再次湧入西班牙。
在大航海時代,來自於新大陸礦山中的無數金銀,其中有20%都是屬於西班牙國王的。大量財富的湧入,讓西班牙王室過上了奢華、糜爛的生活。
隨著西班牙從海外貿易中獲得的資本越來越充足,其崛起的勢頭也就愈發「勢不可當」了。事實證明,西班牙帝國的確如願以償地建立了起來:1521年至1643年,這是西班牙的黃金年代。
㈢ 小孩子為什麼墨西哥廢棄銀礦非常多,如何回答
西班牙人不僅僅在美洲掠奪了驚人數量的黃金,在開采黃金的同時他們同樣也沒有放過美洲的令人眼饞的白銀數量。雖然白銀的價值遠遠低於黃金而且沒有祖國的穩定性可是白銀依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貴金屬之一,而西班牙人對白銀的狂熱也絲毫不遜於黃金。
自從1534年戲班野人在現在的墨西哥塔斯科地區發現了一個銀礦之後,他們就開始准備將黃金和白銀全部納入囊中。在後來的日子西班牙人又陸續發現了位於薩卡塔卡斯和瓜納華托以及聖路易斯波托西的銀礦,其中關於這些銀礦最著名的就是波托西的銀礦了。在歷史記載中1545年一個印第安人在夜晚中為了追捕一批逃跑的馬匹不得不得在波托西的山上過夜,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了奇跡。當他點燃了夜晚的篝火之時他驚訝的發現這一整座山都是銀白色的礦脈,這座真正的銀山就這樣被發現了。而西班牙人也就這樣開始了他們的白銀掠奪開采計劃。
西班牙人奴役了所有的印第安人去開采這座銀山,他們在這座山上一共打了五千個礦井晝夜不停地生產白銀。而波托西這座礦山到底有多大呢?西班牙人從1545年發現開采這座礦山到1825年這座銀山被挖空總共出產了兩萬五千噸的白銀,在現在總共價值超過了一百三十六億五千三百五十萬美元。然而這么多的白銀和財富並不是簡簡單單地開采就能換來的,這是建立在印第安人屍骨上的財富。
由於開采銀礦的技術較為落後所以西班牙人發明了一種新型的「汞齊化」的開采辦法,就是將開採的礦石與水銀一起研磨它們之間會形成一種叫做「貢齊」的化合物,只要這個貢的含量足夠多它們就會是液態的,就可以將真正的銀提取出來。可是大家都知道水銀是有劇毒的,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並且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幾乎就是一種慢性自殺。因此在這開採的幾百年間幾乎有著幾百萬的印第安人死在了這片礦山之上,到了後期甚至沒有了印第安人不得已又加入了更多的自由勞工。
就是這樣的喪盡天良的白銀開采讓西班牙擁有了潑天的財富同時也造成了印第安人的成千上百萬無辜的生命死去。從古至今侵略和殖民帶來的都是不忍直視的慘案和結果,他們的屍骨之上造就的銀白色帝國也隨著時間而消亡了。
㈣ 三大礦山的力拓礦業公司
RioTinto,紐交所:RTP)
力拓礦業公司於1873年在西班牙成立。1954年,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業務。1962年至1997年,該公司兼並了數家全球有影響力的礦業公司,並在2000年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北方礦業公司,成為在勘探、開采和加工礦產資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目前該公司總部在英國,澳大利亞總部設於墨爾本。
該公司的銷售收入來源情況為:北美佔28%,歐洲佔23%,日本佔22%,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佔4%,中國佔5%,其他亞洲國家為14%。
㈤ 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是如何沒落的
如果說16世紀,是西班牙的時代,人們一定不會反對,作為大航海時代開啟後最早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四處殖民擴張,其極盛時期的殖民地面積多達3150萬平方公里,比同時期排名第二的葡萄牙足足多了六倍多,是最早擁有“日不落帝國”稱號的帝國。
西班牙還對美洲大陸瘋狂掠奪,將當時佔全球開采量的83%金銀據為己有,它也因此成為歐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國。
只是令人不解的是,西班牙的崛起,僅僅維持了一個世紀,就從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走向了沒落,這是為什麼呢?
(網路配圖)
三、四處發動戰爭。
從殖民地運回的財富,不僅讓貴族們窮奢極侈,也讓他們的自信心和擴張野心爆棚,為了維持自己在歐洲的統治,財大氣粗的西班牙四處發動戰爭。
從查理五世開始,西班牙就和法國、奧斯曼、荷蘭、瑞典及普魯士輪番交戰。岡布萊戰爭、荷蘭獨立戰爭、英西戰爭、三十年戰爭以及法西戰爭,幾乎和歐洲各國打了個遍,在1519年到1659年近140年時間里,西班牙只過了兩年沒有戰爭的日子。
戰爭勞民傷財,損耗巨大,從殖民地源源不斷運回的金銀,支撐著西班牙的對外爭霸戰爭,但隨著白銀減產和海運航道受到攻擊,本土經濟凋敝的西班牙,面對工業發達的英法新生列強,終於被壓垮。
1659年,西班牙和法國簽署《比利牛斯和約》,橫行一個世紀的鬥牛士從此一蹶不振,不僅失去大量歐洲領土,連家門口的直布羅陀也被英國人奪去,曾經打下的殖民地不是鬧獨立,就是被搶走,就連“日不落帝國”的帽子,也被英國人戴在了自己頭上。
如今西班牙的領地面積,只有50.6萬平方公里,縮水至巔峰時的1.6%,曾經老牌的日不落帝國,就這樣淪為歐洲二流國家。
㈥ 都是法西斯國家,西班牙的結局怎麼和德意日如此不同
南歐最強國——西班牙的經濟復興
文史君說:
西班牙在20世紀產生的激烈變革,總體上講是分幾個時段的。第一個時段是弗朗哥上台前的民主化政府時期,這個時期的西班牙內政是溫和的,經濟狀況是低迷的。第二個時段是從弗朗哥上台到七十年代結束統治,這個時期西班牙的變動較大。在戰後,弗朗哥政府從總體上接受了西方對西班牙的民主改造,其政權性質也在逐步的發生變化。通俗來說就是不那麼“法西斯”,而是愈發地“德謨克拉西”起來。第三個階段我們談的比較少,是從弗朗哥下台後直到今天的新西班牙,她正在以其特有的活力重新活躍在世界經濟的舞台之上。西班牙的明天將會怎樣?讓我們對她送上屬於自己的美好祝願吧!
㈦ 美國稱霸之前英國如何稱霸世界
美國稱霸前,英國是靠經濟上戰勝主要對手西班牙,殖民經濟極大地擴張,形成「日不落帝國」而稱霸世界的。
其歷史淵源:
16世紀中期繼位的伊麗莎白一世擁護英國國教,與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對抗,她支援試圖脫離西班牙統治實現獨立的荷蘭,而且為英國海盜頒發「搶劫特許狀」,允許他們自由搶劫西班牙的商船。
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被激怒了,他派出23 000名士兵乘坐130艘船組成「無敵艦隊」向英國發起進攻,卻在英吉利海峽慘敗於英國艦隊。這就是1588年的英西海戰。
教科書告訴我們,西班牙在這次海戰後失掉了大國地位。但這僅僅是表面現象,其實根本原因是兩國經濟實力的逆轉。
英國和剛剛獨立的荷蘭分別在1600年和1602年相繼設立了東印度公司,開始了真正的亞洲貿易和殖民地經營。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經營和英國截然不同,這一點以後經常會被提及。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經營是富於極端掠奪性的,他們奴役當地人和奴隸開採金銀、種植甘蔗和咖啡,各殖民地除了單一的經濟作物,所有的衣食都依賴進口,沒有形成獨立的經濟體系。
但是英國為了擺脫貿易赤字,選擇了與西班牙完全不同的道路,建立起以種植園為中心的殖民地產業。英國在獲取的廣袤殖民地上,驅使殖民地人和從非洲掠來的奴隸們種植棉花,促進棉紡織業發展,建立大型牧場生產羊毛,引進小麥發展麵粉製造業。西班牙、葡萄牙雖然挖掘礦山掠奪了金銀,開墾了甘蔗園和咖啡園,但最終沒能在殖民地大規模創建各產業園區。最終這些是由英國完成的。
西方國家勢力的大規模擴張是工業革命的結果,而工業革命起源於英國的紡織業,這是世界史上公認的說法。眾所周知,1700年前後,印度紡織的一種平紋白布在英國非常流行,最終竟致使英國的紡織業者不斷破產,於是英國政府禁止進口這種白布,後來乾脆禁止民眾穿這種白布製成的服裝。據說,英國同時還拚命地製造各種織布機仿造這種白布,結果導致了工業革命,並最終幫助英國統治了世界。
修正這種學說的是沃勒斯坦和以布羅代爾為代表的法國年鑒學派,以及受年鑒學派影響的歷史學家們。
他們主張「與其說是工業革命,倒不如說是新大陸的發現、對亞洲的侵略以及對世界經濟的控制,導致以英國為中心的歐洲取得了世界霸權」。
當然,由於工業革命的先導作用,英國掌握了紡織業的技術,並且通過在殖民地生產棉花和羊毛控制了「衣」,這是英國國力增強的一個重要方面。
英國先是控制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不但在那裡安置了從非洲掠來的奴隸,還遷入了英國國民,讓他們種植穀物和飼養牲畜,並從歐洲引進美洲大陸本來沒有的小麥進行大規模種植,就這樣,美洲成了歐洲的「大糧倉」。19世紀英國的世界擴張戰略就是最大限度地控制新大陸和歐洲之間的貿易。
結果,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中心的產業在英國曾經的殖民地——北美洲地區紮下了根。那麼南美洲怎麼樣了呢?西班牙、葡萄牙殘酷殺戮南美洲當地居民,「殺雞取卵」式的掠奪金銀,奴役奴隸並搶奪農田,但其統治下的國家除了砂糖和咖啡以外根本沒能形成像樣的產業。
唯一例外的國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阿根廷,最終農業得以發展。阿根廷農業之所以能有特別的發展是因為在英國控制貿易的情況下,西班牙把阿根廷定位成歐洲,特別是英國的糧食生產基地。
英國占據著印度、錫蘭或者說緬甸的廣袤土地,利用當地人或者源源不斷地從非洲運來的奴隸作為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在種植園種植經濟作物,英國也逐漸壟斷了糧食生產和糧食貿易。
這令世界經濟出現了新的狀況。
即使是現在南北美洲的經濟差距也仍然色彩鮮明地反映著舊宗主國的經營方針。而當時,殖民地產業的發達與否更加導致了其宗主國經濟實力的差異。
也就是說:英國正是因為在殖民地發展了農業和畜牧業,經濟才超越了西班牙。
在工業革命以前,工業製品在貿易中所佔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日常交易的商品多數是「食品」和「衣物」。當然,羊毛、棉花之類的服裝原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比它們更重要的是砂糖、咖啡、紅茶之類的食品,控制「食品」方面的交易即是控制著世界經濟。這就是英國繼西班牙、葡萄牙開辟大航海時代之後所做的事情。
當時的英國控制了包括新大陸在內的全球市場,但是貿易的核心仍是農產品和衣料。英國通過累積「食品」和「衣料」所獲得的貿易利益增強了國力,從而擴張了殖民地並確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㈧ 西班牙出什麼礦的
西班牙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是僅次於德國和法國的第三大歐洲國家。早在被羅馬佔領時期,該國巨大的礦產資源就已被開發利用。
如今,開采業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工業支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盡管如此,西班牙的資源潛力依然要遠大於她現在所取得的成就,因為還有許多礦物尚未探明。
地形地貌
西班牙大陸面積為504,78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60米,是位於瑞士之後的第二高的歐洲國家,其中有四分之一的面積海拔高於1000米,僅有十分之一低於200米。西班牙境內最高點在南部塞拉內華達山脈的穆拉森峰,海拔高達3478米。
中部高原
從地質上來講,西班牙約有一半的地方是由花崗岩組成的,另外還有大量的石灰岩,特別是在其東部和北部地區。
西班牙約有40%的地方處在高原之上,如眾所周知的梅塞塔高原。此高原橫跨並延伸到了該國的中部,平均海拔為600~800米。梅塞塔高原絕大部分由變質岩(因受到溫度或壓力作用,成分發生改變了岩石)組成,其岩石類型主要為含有大量石英、長石和雲母的片岩及片麻岩。
梅塞塔高原的邊緣常以懸崖峭壁作為終止符,並在這些懸崖的內部及其周邊地帶富集了大量的礦產資源。但問題在於大多數最有價值的礦物都深藏在其褶皺和斷層中,因而很難用經濟實用的方法將它們提取出來。甚至到了今天,仍有許多礦物在工業上尚未得到徹底的開發利用。
煤
以儲量來計,煤炭是西班牙的主要礦產品,其主要礦山位於該國北部沿岸的阿斯圖里亞斯和維斯蓋亞地區。然而,西班牙的煤炭大多數是低品級無煙煤、煙煤以及褐煤,缺少高品級的可用於鋼鐵工業的煉焦煤。
水銀
瑞爾城附近的阿爾馬登古礦山擁有世界上最重要的辰砂礦,因為在這些礦石中可以提取出水銀。就是這些水銀為西班牙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它是該國最有價值的礦產資源,幾乎用在了全球各地的溫度計和牙齒裝填器中。
鋅,則是西班牙所擁有的另一個巨大的國家資源,它使西班牙成為世界第六大鋅金屬生產國,每年大約可生產2 5萬噸鋅用於電鍍或各種合金中,包括黃銅和青銅合金等。
此外,西班牙各地還產有大量的螢石礦床。螢石不僅可以用作煉鐵時的助熔劑,還是氫氟酸的來源之一,氫氟酸是一種具有強腐蝕性的物質,常用於蝕刻玻璃。
隨著西班牙金屬鉛產量的不斷增加,此時建立堅固的排水系統則顯得至關重要,特別是那些低於地下水位的地區,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更加安全、便捷地實現礦石的開采。
另外,西班牙重要的礦產資源還有塞維利亞西北部的銅礦、與葡萄牙接壤的瓜地亞納河北部的錫礦等;西班牙是歐洲上述三種金屬的主要生產國之一。
鈾
早在2000多年前、西班牙屬於羅馬帝國的那段時期,其境內的鐵、鉛和水銀就已被開采。與此相反,鈾卻是最近才加入到西班牙長長的礦產清單上,並在巴塞羅那郊區剛剛發現了一個主要礦床。
另外,西班牙還產有一些小的石油礦床,但其產量很低,無法滿足國內需求,仍要靠進口來維持平衡。石油礦床的主要產地有:卡斯蒂利亞高地的布爾戈斯(Burgos)東北部,埃布羅河三角洲的安波斯塔(Amposta),以及地中海沿岸的塔拉戈納省。除此之外,西班牙還擁有鋁、石膏、鉀鹽、硫磺和鎢等礦產資源。
㈨ 西班牙、葡萄牙怎麼樣防止煤礦礦山非法開采問題突出,生態恢復治理嚴重滯後,區域污染嚴重
生態恢復是指幫助恢復和管理生態完整性的過程,生態完整性包括生物多樣性、生態過程和結構、區域和歷史關系以及可持續文化實踐的變異性的關鍵范圍[1]。生態恢復是對生態系統停止人為干擾,以減輕負荷壓力,依靠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與自組織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進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態系統的這種自我恢復能力,輔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或使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主要指致力於那些在自然突變和人類活動活動影響下受到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工作。
中文名
生態恢復
外文名
ecological remediation
對象
研究生態整合性的恢復和管理過程
包括
自然法則、社會經濟技術原則
學科
生態工程
快速
導航
界定背景途徑概念說明實施方法例子相關案例
簡介
生態恢復的一般理論生態恢復是針對受損生態系統而言,受損可以理解為由於人為或自然因素的影響,引起生態系統的結構發生變化、系統內各組分間的關系受到破壞、造成系統資源短缺和某些生態學過程或生態鏈的斷裂,系統功能退化或喪失。因此,生態恢復就是通過一定的生物、物理、化學、生態或工程技術方法,人為地改變和切斷生態系統退化的主導因子或過程,調整、配置和優化系統內部及其與外界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流動過程及其時空秩序,使生態系統恢復到合理的結構、高效的功能和協調的關系。[2]
㈩ 西班牙帝國在美洲的殖民統治真的非常殘暴嗎
得益於15世紀末哥倫布向西開辟新航路,意外到達了西印度群島和北美,不久,西班牙人便以狡詐的手段,只用少許力量就殘酷地征服了中美洲,隨後又在南美墨西哥和加勒比海拓展、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國。
隨著歲月的推移,人們對西班牙在美洲的統治越發不滿,這些人當中就有已是改奉新教國家的法國人。人們得知西班牙人在那裡建立了宗教法庭,西班牙征服者迫使土著居民處於被奴役的悲慘地位。但是,西班牙人自己則把這種慘狀當做是其對手編造的虛假傳說,而不予理會。
印第安酋長
1544年,歐洲的印刷機傳到了墨西哥,到16世紀中葉,西班牙美洲一共包括兩個大總督轄區,即墨西哥轄區和秘魯轄區。此外,還有22個主教轄區。每個總都區都有一所大學。利馬大學建於1551年,墨西哥大學建於1553年,當1636年北美的哈佛學院在新英格蘭建立時,西班牙美洲已經有了5所歐洲式的大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