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毛瑟在西班牙什麼水平

毛瑟在西班牙什麼水平

發布時間: 2022-05-08 10:01:47

A. 毛瑟半自動手槍的毛瑟手槍的種類

毛瑟手槍的種類很多,這里只介紹由毛瑟兵工廠生產的幾種有代表性的96式手槍,未作特別說明的96式毛瑟手槍大多數是發射7.65mm博薩彈,為便於識別,稱為7.63X25mm毛瑟彈。該彈是19世紀歐洲最通用的手槍彈。 這是1932年由毛瑟工廠研製的,是在96式手槍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快慢機而成的,這樣既可進行半自動射擊,又可進行全自動射擊。其結構是在槍的左側裝上一個快慢機,並刻上「R」和「N」字樣,分別代表全自動和半自動,此槍的供彈機構也改為l0發和20發活動彈匣供彈。因該槍出廠時編號712,又稱712式手槍。此槍傳入中國後被稱為「快慢機」。
至於西班牙和中國仿製的毛瑟手槍,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B. 毛瑟的介紹

德國槍械設計師。近代步槍的奠基人。生於一個槍械工人家庭。1859 年應征入伍 ,在炮兵部隊服役,服役期滿後,復員到奧本多夫。毛瑟設計的M71單發裝填步槍於1872年成為德國陸軍的制式裝備,後來又改進成一支彈倉步槍,口徑11毫米。普魯士最高司令部於1884年決定裝備此槍,型號定為M71/84 。無煙火葯發明之後 ,才出現了較小口徑的真正近代的毛瑟步槍,如德國的7.92毫米M88,比利時的 7.65毫米M89,西班牙的7毫米M92等 。

C. 毛瑟半自動手槍的96式毛瑟手槍的研製、生產和使用概況

96式毛瑟手槍,冠以毛瑟的名稱,其實並不是毛瑟本人研製的,是毛瑟兵工廠的試制車間總管費德勒(Feederle)兄弟三人共同研製的。但這支槍的研製成功,要歸功於毛瑟的慧眼識英才,費德勒是毛瑟兵工廠試制車間總管,他的兩個弟弟都是毛瑟兵工廠的工人,他們三個勤奮好學,刻苦鑽研,深得毛瑟的喜愛,他們經常未經毛瑟允許進行自動裝填手槍的研製,可毛瑟不僅不責難他們。而且給予鼓勵。據史料記載,96式毛瑟手槍的研製開始於1893年,是因一個偶然的動機誘發的。可一提出後,就得到了毛瑟的支持,1894年夏天,他們兄弟三人就拿出了樣槍,樣槍拿出來後,又經過8-10個月的攻關,於1895年3月15日進行了實彈射擊試驗,試驗取得了比較理想的結果。
初樣槍研製成功後,保羅.毛瑟馬上在德國申報了槍管短後坐式手槍的專利。1895年12月11日,德國專利局批准了這項專利。隨後,毛瑟又在其它國家申請了專利保護,並陸續取得了這些國家的專利,它們是:比利時的11943號專利(1896年1月9日);瑞士的11942號專利;法國的253098號專利;英國的959號專利,挪威,的4780號專利:義大利的40594號專利等。毛瑟認為, 96式手槍將在商業上取得重大成功。取得專利後,毛瑟工廠就著手對96式手槍的設計進行進一步完善,同時進行生產准備。
大約在1895年11月,毛瑟工廠就製造出了第二支樣槍,這支樣槍和第一支樣槍比較,有幾點改變,主要的是把扳齒擊錘改成了圓弧錐形擊錘,這一機構在1.5萬支手槍上使用過,這支樣槍製造出來後,毛瑟下定了生產96式毛瑟手槍的決心,准備工作從1896年1月一直忙到10月,在這10個月里,毛瑟工廠的試制車間以機加和手銼的方法加工了110多種零件,1897年上半年, 96式手槍正式批量生產,當年就生產了數千支,並賣掉了一千多支。在以後的43年中,這支槍的基本結構始終保持不變,只是擊錘的形狀和彈倉(匣)的容量有所改變。表1是1895年至1939年毛瑟工廠生產的毛瑟手槍一覽表,共計100多萬支。
1896年生產的樣槍有五種不同類型,7.63mm口徑的有10發、6發和20發彈匣三種,6mm口徑的有實驗型手槍和10發彈匣卡賓槍兩種,但後兩種槍在後來未形成批量生產,1916年增加了9mm口徑的手槍。1896年8月,毛瑟將7.63mm10發固定彈倉手槍介紹給了國王凱塞.威靡二世。因為這些槍是打算作為肩射武器的,所以在握把後的墊板上開了一條溝槽,可以裝槍托, 後來設計了一種木槍盒,可以裝在握把上。1897年6月,在路德維格.洛斯荷茜工廠進行了96式手槍樣槍的實彈射擊,同年8月20號給威廉二世作了表演,表演後,洛斯公司董事會認為這支手槍很有發展前途,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一致同意正式投產,因為洛斯公司擁有毛瑟集團的大部分股票,所以正式投產前得到他們的同意是必要的。不久,德軍和警察就裝備了這支手槍,隨後世界各國先後購買了這支手槍。本世紀20年代初,96式毛瑟手槍就進入了中國,在本世紀前半葉中國的軍事舞台上,演出了不少有聲有色的歷史話劇。
在以後的數十年間,正式裝備96式毛瑟半自動手槍的國家有德國、義大利、西班牙、中國等十幾個國家。還有一些國家的警察也裝備了這支手槍。

D. 毛瑟1898式步槍

Kar 98k毛瑟步槍,由Gew 98毛瑟步槍改進而來,Kar 98k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德國軍隊裝備的制式步槍。從1935年開始服役,直到二戰結束前都是納粹德軍的制式步槍。Kar.98k成為二戰期間產量最多的輕武器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凡爾賽條約嚴格限制了德國軍用武器的研製和生產,戰後德國受到凡爾賽合約的限制,不能製造或出口軍用武器,但是德國仍利用西班牙內戰及與瑞士等國家兵工廠合作的機會,繼續研發。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Gew 98步槍進行了多次改進,包括在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特許生產長度縮短的多種變型槍。1924年毛瑟公司推出了一種標准型毛瑟步槍,是98式步槍的改良型。在Gew.98步槍的基礎上將槍管縮短為600毫米(23.6寸),全槍長度由Gew 98的1.25米縮短為1.11米,採用新的瞄準具, 標准型的名稱是因為槍管長為60公分步兵及騎兵通用。事實上標准型也沒有受到很大的重視,鮮為人知。中國在30年代采購了一批該型步槍,並進行仿造,稱為「中正式步槍」。後來,在Gew.98步槍的改進型Kar.98b的基礎上,改進的標准型毛瑟步槍被德國郵政部、海關、鐵路局等准軍事組織採用。這種改進的標准型毛瑟步槍與後來定型的Kar 98k式步槍基本相同。
Kar 98k步槍繼承了98系列毛瑟步槍經典的毛瑟式旋轉後拉槍機,槍機尾部是保險裝置。子彈呈雙排交錯排列的內置式彈倉,使用5發彈夾裝填子彈,子彈通過機匣上方壓入彈倉,也可以單發裝填。採用了下彎式的拉機柄,便於攜行和安裝瞄準鏡,採用弧形表尺,「V」形缺口式照門,倒「V」形準星,準星帶有圓形護罩。Kar 98k步槍成為納粹德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間使用最廣泛的步槍。是一種可靠而精準的步槍。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之一。
98式步槍是一種彈夾供彈的旋轉後拉槍機步槍。供彈系統與槍機是它最有特點的兩個設計。而槍機部分的設計,更是已經成為世界手動步槍的經典設計而名留青史。‍

E. 西班牙7mm毛瑟彈的性能如何

雖然我不是槍械方面的專家,但對於西班牙為什麼沒和德國一樣使用7.92mm毛瑟彈這可能與西班牙的軍工實力、經濟實力有關。對於7.92MM的彈究竟有什麼好處我就不知道了,但相比同時期的英77,三八大蓋、水連珠、漢陽造來比較,其實口徑都差不多。

F. 美國的斯普林菲爾德點三零口徑步槍與德國的毛瑟步槍是否同根同源

1895年,民族主義情緒的興起,全世界各個殖民地都開始要求獨立,隨即開展了獨立,美國家門口的古巴自然也開始反抗西班牙的統治。美國這種標榜自由、又特別討厭歐洲人干涉美洲事物的門羅主義情懷自然是站在古巴這邊。

1898年,美國就和西班牙打了一架,史上被稱之為美西戰爭

斯普林菲爾德.30步槍是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在德國毛瑟公司的授權下,把毛瑟98改裝為發射美國.30步槍彈的步槍,過去有一個譯法叫做春田步槍,在二戰中,這種步槍被大量援華,所謂的美械武裝中步槍基本上就是這種春田步槍,這種步槍還有一個外號叫做花旗毛瑟,這就可以明確的表明春田和毛瑟之間的關系。
春田步槍的幾種型號,春田步槍全槍長1098毫米,在當時的步槍里邊是比較短的。找了一張能看見槍機的照片,不是很清楚。可以和下邊的毛瑟步槍的槍機對照一下,兩者差不多。春田步槍的模仿對象毛瑟98,注意不是毛瑟98K,毛瑟98全槍長1255毫米,和三八大蓋的全長差不多。後來的98K是截短了槍管,但是其他部分基本不變,98K的全槍長和春田步槍差不多。

G. 歷史上仿製德國的毛瑟k98的都有哪些步槍

1.有一種德國自己產的 ,不過名叫M1887土耳其毛瑟型

2.捷克的Vz.24步槍是毛瑟標准型步槍的同型槍,由捷克布爾諾的Ceskoslovenska Zbrojovka兵工廠生產,它的性能儲元與後來的Kar.98k是基本相同的,包括長度重量等,只在外觀上略有不同。

3.波蘭的wz.29步槍是在波蘭的兩家兵工廠(F.B. Radom和F.B. Warszawa)生產的,是1924年的毛瑟式標准型步槍的外國同型槍之一

4.以色列立國時期曾使用過口徑改為7.62mm NATO的FN毛瑟步槍,在機匣上打了斗大的「7.62」和大衛星的標記,除了更換槍管外,由於彈道性能不相同,因此瞄準具也需要更換,彈倉容量仍然為5發,而整槍尺寸也基本保持不變。

5.南斯拉夫在二戰前就已經生產名為M24的毛瑟標准型步槍的同型槍,到了二戰結束後,又開始生產名為M48的毛瑟98k同型槍,其尺寸和性能與98k基本相同,只是機匣略短。除了標准型的M48外,還有一種縮短的M63,被稱為「坦克手」型步槍(Tanker)。

6.斯太爾生產的毛瑟步槍最初是奧匈帝國時期的M1912,是毛瑟98式步槍的同型槍,後來生產了1924年標准型步槍的同型槍
西班牙過去一直是訂購毛瑟7mm步槍,在1886~1928年間訂購了500,000支毛瑟93式步槍,在1896~1919年間訂購了95,000支毛瑟95式卡賓槍。在1916年,西班牙開始生產自己的毛瑟式步槍,這是毛瑟93/95式的同型槍,共生產了675,000支步槍和10,000支卡賓槍。在1943年,西班牙也開始生產和裝備7.92mm 98k的同型步槍——M1943 7.92mm步槍。

在二戰結束後,西班牙在德國人的幫助下研製了CETME突擊步槍,但當時沒有足夠數量的新步槍裝備部隊和提供訓練用途。於是西班牙人就把原來的M1916和M1943步槍轉換成7.92×40mm CETME口徑的步槍來應急,裝備國民警察部隊,直到生產了足夠數量的CETME步槍為止。這種換成短槍管和CETME口徑的特殊毛瑟槍被重新命名為FR7步槍。

在1957年西班牙採用新的7.62mm NATO口徑的CETME 58型突擊步槍時,又把原來的毛瑟步槍轉換成北約標准口徑,新的型號又被重新命名為FR8。

7.

H. 毛瑟手槍是哪個國家生產的

盒子炮,中國又稱駁殼槍,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隔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在中國也稱為匣子槍;如配備20發彈夾則被稱為大肚匣子。其槍身寬大,因此又被稱為大鏡面。有全自動功能的,又稱快慢機,毛瑟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鍾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中國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戰爭中使用較廣。20響的「駁殼槍」和「盒子炮」就是指這種手槍。稱之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在北洋政府陸軍部檔案中, 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 陸軍部與德商禮和洋行(Carlowitz & Co.)簽約, 購買: 「七密里六三自來得毛瑟手槍二百桿, 連有木匣手把, 每桿連子彈五百粒, 價計京公砝足銀五十八兩。 共計京公砝足銀一萬一千六百兩。 在天津碼頭交貨。 關稅在外。」 這是自來得手槍一詞, 在民國元年即已使用的明證, 可能是最早見諸於公牘之一例, 而速射型要在將近廿年之後才會出現。 在美國, 因為握把的形狀, 一般稱之為掃把柄(Broomhandle), 也有由中文翻譯而稱之為盒子炮(Box Cannon)的。許多人稱速射型為712型, 並說這是毛瑟廠的型號, 事實上這是德國GECO(Gustave Genschow)公司的目錄號碼, 與毛瑟無關。 許多人也稱盒子炮為C96(Construktion 96 – 96型), 這是在歐洲常用的一個名稱, 原先專指的是短管的盒子炮, 與Bolo一樣, 也即是有人所謂的警用型。 所謂的Bolo, 來自俄國的布爾什維克(Bolsheviks,蘇聯共產黨及其黨員的別稱), 因為3.9寸的盒子炮當時為其大量使用之故。

I. 二戰槍械排名

第一位:俄羅斯AK-47步槍

雖然在步槍十強中,美國生產的品種就佔了4席,但這絲毫不影響蘇制卡拉什尼科夫AK-47突擊步槍位居榜首。它無可爭議地被尊稱為「20世紀最傑出的步槍」。

這款傳奇武器是由曾是一名蘇聯紅軍戰士的米哈伊爾·卡拉什尼科夫發明的。由於在戰爭中負傷,1941年6月,他來到伊熱夫斯克兵工廠工作。幾十年後,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兵揚名天下。他的成名作AK-47突擊步槍風靡世界,它的身影幾乎出現在每一個升騰硝煙的戰場。

1947年,AK-47步槍剛剛裝備部隊時,蘇聯認為這種武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所以在最初幾年一直嚴守秘密。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它才登上世界戰爭的舞台。AK-47的優點立刻顯現出來———方便在戰斗中使用。

AK-47步槍使用威力適中的M43短彈。該彈比北約當時使用的7.62毫米×51毫米全尺寸步槍彈輕好幾克。別小看這點差距,在越南戰爭期間,力壯如牛的美國大兵背著沉重的M14步槍和150發標准全尺寸步槍彈累得氣喘吁吁,而個頭瘦小的越南遊擊隊員卻拎著輕得多的AK-47步槍神出鬼沒。AK-47步槍火力強,一分鍾的彈葯發射量是M14的兩倍,再加上隨身攜帶的彈葯多,經常把美國步兵分隊壓得抬不起頭。

另外,AK-47以可靠性設計特別適合泥水地區作戰。越南遊擊隊員往往化裝成水田裡勞作的農民。他們把AK-47就扔在腳下的泥漿中。只要美國兵大意地走開,這些剛才還是農民的越南人會馬上抄起AK-47從背後開火。熾烈的火舌從沾滿污泥的槍口持續噴吐出來……

60年來全世界製造的AK-47及後續版本的槍支估計已達到一億支。共有6個國家的國旗國徽上繪制了AK-47的圖案,以紀念這種武器為本民族贏得獨立自由所作出的貢獻。AK-47步槍的聲望超越了所有同時代的武器。卡拉什尼科夫已經和俄羅斯的伏特加、克里姆林宮一樣,成為一個經典詞彙。

第二位:美國M16步槍

它可謂AK-47的「歡喜冤家」。40多年來,美國所參與的所有海外戰爭在某種程度上幾乎都是M16與AK-47的較量。越南戰爭期間,當得知美軍在當地慘遭AK-47步槍「修理」後,五角大樓立即在國內緊急尋找應對方案。這時一家只從事比賽用槍的阿雷特公司推薦了一款外觀時髦、設計精巧的步槍。它發射的彈葯比AK-47還要小一號,槍身既輕又短,非常適應於叢林地帶和狹窄地方的穿插作戰。五角大樓決定用該槍全部換裝美軍現役槍械並投入越南戰場。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正式將它定型為M16步槍。這個決定成為現代輕武器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M16步槍的出現對20世紀後期世界上掀起的小口徑浪潮起到了示範和帶動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它被定為第二種最傑出步槍是名副其實的。

別看M16步槍使用的5.56毫米子彈口徑小,但其彈頭射入人體後會產生翻滾,破壞人體內部組織,造成巨大的創口面。由於美軍使用的M16步槍大多採用黑色外觀,以致越南遊擊隊曾流傳「小心黑槍」的說法。不過,早期的M16步槍沒有設計快慢機,射速過高,使一些士兵經常在任務未結束前就打光了子彈,再加上美國人急匆匆地把M16步槍送上前線,未進行徹底的可靠性檢查,一度出現槍膛進水就無法射擊的情況。越戰期間,有的美軍士兵寧可丟掉手中的M16而去使用AK-47。

「知恥而後勇」,美國始終沒有停止對M16步槍的改進和完善。如今美軍使用的改進型M16A2步槍和衍生型M4卡賓槍已在可靠性方面不亞於AK-47的水平,何況在射擊穩定性和准確性方面還遙遙領先。這使M16成為裝備廣泛程度僅次於AK-47系列的突擊步槍。

第三位:英國李-恩菲爾德步槍

英國的李-恩菲爾德III型步槍位列第三。這款老式步槍在布爾戰爭不久後就開始使用了,到1907年時已經廣泛裝備英國軍隊。198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阿富汗反叛武裝打埋伏時使用的多是這種武器。它的名字分別取自發明者詹姆斯·巴黎·李和生產廠家恩菲爾德兵工廠。

該槍自從1888年定型以來,主體結構就沒有大改過,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李-恩菲爾德III型步槍。李-恩菲爾德步槍採用開創性的旋轉後拉式槍機,使得步槍的裝填速度很快,再加上它的10發可卸式彈匣比同時代步槍多了一倍的彈容量,令它成為20世紀實際射速最快的手動步槍。二戰期間,德軍士兵往往在射擊完畢後重復裝填5發彈夾時被英軍用李-恩菲爾德步槍擊斃,而一些德國軍官的回憶錄中則提到英軍步槍隊的齊射火力之猛烈甚於機槍。

蘇阿戰爭期間,曾有一名美國記者參加了阿武裝對蘇軍車隊的襲擊戰斗,親眼看到稚氣未脫的小孩子也能熟練地端起李-恩菲爾德步槍,從高坡上把行進中的蘇軍卡車油箱打爆,而更多的人則在沖鋒中邊拉槍栓邊開火,其命中率高得驚人,這樣的作戰效果恐怕只能用「熟能生巧」來形容,這更印證了李-恩菲爾德步槍優良的製造工藝。

第四位:美國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它是第一種進入現役的半自動步槍,也是美國在二戰中使用量最大的單兵武器,我們在很多反映二戰的藝術作品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珍珠港》電影中,有美國人向日本飛機射擊的鏡頭,他們使用的就是這種步槍。

加蘭德步槍的裝備體現了美軍一貫堅持的單兵武器火力壓制戰術。它的裝備使美軍成為二戰中自動武器普及率最高的軍隊,使火力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太平洋戰場上,兩支加蘭德輪流射擊往往能夠壓制日軍的一個步兵班。

加蘭德步槍最有特色的還是它的8發彈夾。每當最後一發子彈射擊出去,M1的槍機會發出金屬碰撞「乒」的響聲,提示更換子彈夾。M1步槍在二戰中經歷了各種高山地帶、熱帶叢林和乾燥沙漠等環境條件的考驗,可靠性好,射擊精度高。在歐洲前線,美國著名的「鐵血將軍」喬治·巴頓就是M1步槍的超級「粉絲」。他不光把M1步槍放在自己乘坐的吉普車旁邊,以備自衛之用,還在義大利戰場特意為一名擊斃了意軍高級指揮官的陣亡士兵追授勛章,而勛章就掛在這名士兵生前使用的M1步槍上,巴頓還多次稱贊M1步槍是自己所見過的「最完美武器」。

第五位:比利時FNFAL步槍

1940年5月,在納粹德軍鐵蹄下的比利時重鎮列日,一名負傷的比軍士兵被德國兵追得幾乎無路可退,幸虧路邊酒店的女老闆用酒窖作掩護,使他逃過一劫。女老闆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這番義舉為比利時乃至整個西方挽救了一位天才的槍械設計師———塞弗。二戰結束後,回到祖國的塞弗已是小有名氣的兵工廠技師。他敏銳地感覺到結合老式手動步槍遠射程和沖鋒槍瞬間火力猛特點的突擊步槍具有遠大前程,開發出備受北約軍隊歡迎的戰後第一代新型突擊步槍———FNFAL。

該槍曾在越戰期間為澳大利亞遠征軍所用。盡管FNFAL又長又重,不太適合叢林近戰,但事實上許多澳軍士兵喜歡它甚於美國的M16,因為他們相信FNFAL使用的7.62毫米×51毫米大威力子彈能一下就干倒敵人,尤其當目標距離較遠時效果更加明顯。澳軍王牌特別空勤團(SASR)在越南戰場上把FNFAL的槍管長度自作主張地「切掉」150毫米,並加上了M16步槍的消焰器,還掛裝上從美軍那裡得到的XM148型榴彈發射器。雖然發射大威力槍彈的FNFAL步槍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但當特種小分隊在偵察巡邏中意外遇上敵人時,典型的做法就是一邊用強大的火力壓制敵人一邊迅速撤退,這個時候打得准不如打得快。

由於FNFAL易於生產、價格較低,所以很快被列為北約軍隊的制式步槍,並很快普及到為數眾多的拉美、亞洲、非洲國家共90多個國家,還有不少國家進行仿製或特許生產。FNFAL成為二戰後產量最大、生產與裝備國家最多、分布最廣的軍用步槍之一。

第六位:德國毛瑟98K步槍

1935年,一種在原毛瑟卡爾98步槍基礎上縮短了槍管的毛瑟步槍———毛瑟98K被德國國防軍採用,這也是德國國防軍使用的最後一種毛瑟步槍。「98K」的意思是毛瑟1898式短步槍,K的意思是「Kurz」,也就是德文「短」的意思。因此,它的長度要比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毛瑟98式步槍短。毛瑟98K作為德國軍隊的標准裝備在整個二戰期間服役,德國兵工廠在戰爭中製造出1400萬支。

隨著戰爭的進行,毛瑟步槍被賦予更廣泛的用途。例如當加裝ZF41或ZF42瞄準鏡之後,毛瑟98K就可以作為狙擊步槍使用。

盡管它性能與戰績都十分優異,但是很快人們就認識到這種採用旋轉後拉槍機的步槍已經過時了。主要的問題在於射速太低。在與美軍進行的狙擊戰中,使用毛瑟98K步槍的德軍士兵在射擊完成後必須手動上彈,拉動槍栓發出的聲音在寂靜的林中格外清晰。美軍士兵很容易就能確定德軍士兵的位置,從而給他們致命的打擊。而美軍使用M1步槍不用手動上彈,這樣德軍就吃了大虧。

應該說,毛瑟98K步槍是手動步槍發展的一個極致,大多數現代手動步槍都以毛瑟步槍為藍本,但已經沒有改進的餘地。它真正稱得上世界槍械史上的「一代宗師」。

第七位:奧地利AUG無托式步槍

這件武器看起來像是電影《星球大戰》里的道具。它既沒有普通突擊步槍身上常見的外露機件,又沒有稜角分明的槍托。但AUG作為「槍林一怪」倒有不少非凡之處,用工程塑料製成的零件非常耐用,有射擊10萬發子彈的使用壽命。通過更換不同長度的槍管,AUG可以在沖鋒槍、卡賓槍、突擊步槍和輕機槍4個不同的角色之間變換。AUG很容易分解而不需要專門工具,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維護工作量,士兵在野戰條件下也可以方便地進行維護保養。

上世紀70年代末,阿曼蘇丹進口了一批AUG步槍,但幾乎所有人都不喜歡這種「沒有鮮明輪廓的槍」,就連自己的皇家衛隊也拒絕交出原有的M16步槍。無奈之下,阿曼蘇丹只好把它們送給在黎巴嫩安營紮寨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指揮官把AUG步槍全部提供給著名的暴風突擊隊。該槍的高精度和輕巧讓這些熟諳特種作戰的戰士愛不釋手。1982年6月,以色列國防軍發動了旨在清除巴解組織和敘利亞駐軍的黎巴嫩戰爭,很快以軍就完成了對黎首都貝魯特的分割包圍。興奮至極的以軍副總參謀長亞當少將跳出坦克,招呼隨軍記者來給自己拍照。忽然只見3名暴風突擊隊員越過一堵矮牆,像3道閃電一般撲了過來,他們邊端著AUG步槍掃射,邊投擲手榴彈。硝煙過後,亞當和3名突擊隊員同時倒下。軍醫在屍檢過後發現,巴解戰士在混亂中用AUG步槍進行盲目射擊,居然達到相當高的命中精度,至少有6發子彈洞穿了亞當的腹部和胸膛。

AUG步槍在貝魯特的一鳴驚人使它迅速成為國際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明星。有趣的是,AUG步槍也因此頗受影視界的青睞。在很多槍戰片中經常出現這樣的鏡頭:黑道殺手打開隨身攜帶裝滿AUG零件的一個箱子,迅速把AUG組裝起來,躲在窗戶邊用1.5倍瞄準鏡向外瞄著某人。這充分體現了它分解方便、便於隱藏攜帶、光學瞄準鏡准確性高的特點。也許當電影明星才是AUG最適合的角色。

第八位:美國斯普林菲爾德M1903步槍

在1898年美西戰爭期間,西班牙軍隊使用的7毫米口徑毛瑟槍給美國人留下深刻印象,於是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在毛瑟1888步槍的基礎上改良製造出自己的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即所謂的「春田」步槍,斯普林菲爾德的英文是「springfield」,即「春田」的意思)。這種槍於1903年正式列裝部隊,並被賦予軍隊編號M1903。該槍採用毛瑟槍的槍機和分離式5發彈匣,使用M1903或者M1906型7.62毫米口徑子彈,由於射擊精度高,曾被改裝成狙擊步槍。該槍總共生產了15萬支,還曾援助過中國抗戰。

該槍大放異彩的瞬間發生在一戰最後的歲月。一貧如洗的田納西獵手約克中士參加第82步兵師,來到法國前線。1918年10月8日,他所屬的部隊遭到德軍機槍陣地阻擊,損失慘重。約克不顧雨點般的子彈,繞到敵軍後方,以他在打獵時採用的最佳射擊姿勢,用M1903步槍進行射擊。其間一名德軍中尉帶領5名士兵,從距離他23米的戰壕里沖出向他襲來。約克使用步槍射擊,並將他們全部打死。他總共射擊了20發子彈,擊斃了21名敵人。敵人被約克嚇倒,迅速投降。於是約克俘虜了這里的132名德國兵,為大部隊掃除了障礙。

第九位:德國MP434StG44突擊步槍

1944年底,德國的「大剪刀」突擊隊在白俄羅斯普里皮亞特沼澤中執行偵察任務時被蘇聯紅軍死死圍住。眼看突擊隊就要被消滅了,這時德軍運輸機空投了一批武器。「大剪刀」突擊隊獲得這種武器後如虎添翼,向蘇軍陣地硬撞過來,居然奇跡般地突破了蘇軍的防線。創造這一奇跡的正是德國法西斯研製的「末日武器」———MP43JStG44突擊步槍。二戰爆發後,德國陸軍技術部設想研製一種可像沖鋒槍那樣連發的步槍,這樣可保持沖鋒槍輕便的特點,且成本比傳統步槍低得多。經過集思廣益,黑內爾公司開發的MKb42(H)樣槍被選中。它仍然保持7.92毫米口徑,但所用彈葯的長度縮短1J3,減少了裝葯量,使得槍支在全自動射擊時更容易控制,然而希特勒卻對MKb42(H)提不起絲毫興趣。一戰中當過下士的他使用過毛瑟式步槍,深信槍的射程是越大越好,而MKb42(H)的有效射程則比毛瑟槍退步了不少,致使德國技術人員苦心研製的、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的MKb42(H)問世伊始就遭到國家元首的冷眼。陸軍技術部深知希特勒脾氣反復無常。該部借用了沖鋒槍的名稱———MP43來繼續生產MKb42(H)。1943年,首批生產的一萬支MP43樣槍被送到正在參加庫爾斯克會戰的德國SS第5「維京」裝甲師進行實戰檢驗,結果初露鋒芒。各部隊紛紛要求增加該槍的配備量。一些將領從前線回來向希特勒匯報戰況時,極力贊揚了MP43的出色表現,並再三要求增加產量。此時希特勒才知自己受騙已久。慶幸的是,希特勒也了解到該槍的性能確實是非常出色,並親自將MP43命名為突擊步槍。就這樣,槍械家族又多了一名新成員———突擊步槍。1944年,MP43易名為StG44型,也就是後世常說的德國44型突擊步槍。

第十位:美國M14步槍

M14自動步槍是M1半自動步槍的設計師加蘭德在二戰後以M1為基礎而開發出的,1957年投入使用,很快又於1968年被撤裝掉。M14撤裝源自越南戰爭。M14太長太重,在又熱又潮的氣候中使用很困難,再加上7.62毫米×51毫米大威力彈過重,巡邏小分隊的單兵攜彈量有限。另外美軍士兵所使用的M14大多數都只能單發射擊,在近距離接敵時其火力難以與AK-47步槍抗衡。美國軍方在M14暴露出這些問題時就開始尋找新的替代品,最終選擇了小口徑的M16突擊步槍。

M14被取代並不能說明它的性能差,只是從現代戰爭的大環境而言,M14卻是一種過時的武器。不過,M14依靠自身精度高和射程遠的優勢,卻在狙擊戰場上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春」。美軍後來以M14改裝成半自動狙擊步槍,在戰斗中表現良好。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來,為了對付反美武裝的狙擊手,駐伊美軍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反狙擊作戰。M14狙擊步槍在這里成了最主要的戰爭武器。如今,在菲律賓、波羅的海國家的軍隊中也可見到它的身影。

J. 毛瑟步槍的公司發展

毛瑟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11年7月31日,當時符騰堡(Württemberg)國王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在德國黑森林的一個小鎮奧伯恩多夫(Oberndorf)建立一間皇家兵工廠,該工廠於第二年開始運作,僱用了133個工人,專門為普魯士軍隊生產武器。毛瑟兩兄弟——威廉與保羅自小就跟隨父親在這家兵工廠當學徒,也是在這家工廠開始嘗試設計槍支。在1867年,毛瑟兩兄弟以法國的夏塞波後裝槍為基礎,設計了一種旋轉式閉鎖槍機的後裝單發槍,這種步槍於1871年被德國軍隊採用,並命名為71式步槍,這就是歷史上第一支毛瑟步槍。威廉·毛瑟(Wilhelm Mauser)在1882年1月13日去世後,保羅·毛瑟(Paul Mauser)繼續在輕武器設計方面進行研究。為了提高71式步槍的射速,保羅·毛瑟在槍管下方增設了一個管狀彈倉,這種改進型後來被命名為71/84式步槍。
到了1886年,法國率先採用了以無煙發射葯為推進葯的勒貝爾(Lebel)1886步槍,無煙發射葯使步槍彈頭的初速和有效射程都大大提高,世界各國對無煙發射葯技術都趨之若鶩,德國也需要盡快換裝無煙發射葯步槍,於是就在1888年通過一個軍事委員會把無煙發射葯和曼利夏式彈倉和其他國家的步槍上的先進技術都揉合在一起,從而誕生了眾所周知的1888式「委員會步槍」(1888 Commission Rifle),這種步槍發射的步槍彈被命名為「8×57 J」。
當時德國步槍的設計和生產都掌握在保羅·毛瑟手裡,他很不滿意德國軍隊擅自設計和採用88式步槍,並開始著手對毛瑟步槍進行改進,很快就推出了毛瑟1889式和毛瑟1891式;其後,保羅·毛瑟又設計了一種不隨槍機旋轉的拉殼鉤,提供了供彈可靠性,並推出了毛瑟1892式步槍;在次年推出的毛瑟1893式步槍又把單排彈倉改為雙排彈倉,使彈倉長度縮短。在政府的支持下,毛瑟步槍很快就在全世界流行起來,也促使保羅·毛瑟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他的設計,先後推出了1894式和1895式步槍。從92式到95式這一系列的毛瑟步槍被賣到比利時、西班牙、墨西哥、智利、烏拉圭、南非共和國(布爾人德蘭士瓦和奧倫治自由邦)、中國和伊朗等等國家。隨著毛瑟步槍的名氣不斷攀升,保羅·毛瑟也逐漸全面控制了皇家兵工廠的股份,最終在1897年把皇家兵工廠重新改組成毛瑟武器製造股份公司(Waffenfabrik Mauser AG)。
除了生產步槍外,毛瑟公司也生產該工廠雇員菲德勒三兄弟設計的駁殼槍,但由於該手槍最後申請專利的是公司的老闆,所以這種手槍也被稱為毛瑟手槍。毛瑟公司最著名的產品是98k式短卡賓槍,這是二戰前在原來的98式步槍的基礎上改進和縮短而成的,並在二戰期間成為納粹德國的制式步槍。在1940年,毛瑟公司被邀請參加新型半自動步槍的投標,但可惜毛瑟公司的G41(M)試驗失敗,在經過短期試產後就被取消。
當納粹德國戰敗後,奧伯恩多夫處於法國的控制之下,整個兵工廠遭到佔領軍的破壞。後來,3個毛瑟公司的前雇員在奧伯恩多夫建立了H&K公司,H&K公司最終完全取代了毛瑟公司為德國軍方供應輕武器。如今毛瑟公司只是屬於德國防務企業萊茵金屬公司(Rheinmetall)下的一個子公司,其主要的業務只是生產BK-27轉膛式自動炮,在輕武器業務方面已經完全沒落,只有一些名氣不大產量不多的民用產品。
1999年,毛瑟民用部分從軍用部分分離, 並被德國投資商Michael Lüke和Thomas Ortmeier所購買。毛瑟狩獵武器有限公司(Mauser Jagdwaffen GmbH & Mauser Hunting Weapons Ltd.)及其公司基地在德國南部城市伊士尼(Isny im Allgäu)建立。步槍的生產方向也專門瞄向狩獵/體育方面。
2003年,毛瑟狩獵武器有限公司推出毛瑟 M03步槍系列。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1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1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3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3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