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粽子怎麼做
㈠ 用義大利、西班牙火腿做的粽子會不會很難吃啊
不會難吃,但是火腿肉啥的比較適合生吃,做粽子會影響口感,也比較浪費食材(因為稍微好一點的火腿肉不便宜呀)。有那種比較厚實的火腿肉,就是專門做pasta alla panna的那種的那種生的pancetta,因為那種肉本來就是適合做熟了吃,而且特別香,相信做粽子也不會難吃
㈡ 粽子怎麼做
粽籺,是籺的一種,俗稱「粽子」,又稱「角黍」、「筒粽」。粽籺是一種粽葉包裹糯米蒸煮食品,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食物之一。
粽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到了晉代,粽成為了端午節慶食物。粽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亦傳播甚遠。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粽的習俗。
常見的粽子種類有:「蛤蔞五花肉粽」、「臘肉香腸粽」、「薄荷香粽」、「豆沙粽」、「蓮子粽」、「松仁粽」、「蛋黃粽」、「鮮肉粽」、「火腿粽」、「竹葉粽」、「艾香粽」、「甜茶粽」等。下面分享三種做法:
【端午閩南肉粽】
【主料】
粽葉40張、糯米2.5斤、細繩20根、五花肉500g、瑤柱若干、鹹蛋黃10個、五香粉少量、雞精少量、鹽少量、去皮綠豆一碗、生抽少量、老抽少量、料酒少量、糖少量
【做法】
1、粽葉和水草繩提前一晚用溫水泡好,第二天用刷子刷干凈;
2、2.5斤糯米提前一晚洗凈泡發,大2.5斤可包20個比較小的粽子;
3、瑤柱、去皮綠豆洗凈泡3小時;
4、鹹蛋對半切開,一個粽子用半個鹹蛋黃就好,多了好乾。五花肉洗凈去皮、切成1cm厚度的塊,用油、鹽、雞精、生抽、老抽、料酒、五香粉、糖腌制3小時;
5、泡發的糯米加入泡發的去皮綠豆、雞精、生抽、五香粉、鹽,拌勻,腌1小時左右;
6、大家根據自己喜歡的形狀包,扎緊別漏就好!網上有專門教包粽子的教程,可另外學。包好放入高壓鍋、過面水,煮2小時。
7、煮好後關火靜置半小時要拿出來晾涼,沒有水了才好放到冰箱保存。
㈢ 粽子的製作方法步驟
自製粽子
食材准備:500g糯米、200g蜜棗、適量粽葉
烹飪步驟:
1、新鮮的粽葉買回來之後洗干凈,然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和食鹽,煮15分鍾,這一步可以增加粽葉的韌性,也可以更好的將粽葉上的臟東西煮干凈,煮好的粽葉撈出來再次清洗干凈,然後晾乾水分。
2、糯米要提前浸泡一個晚上,泡到能用手指碾碎的程度,泡好的糯米撈出來和洗干凈的蜜棗混合均勻。
3、粽葉剪掉頭部多餘的部分,折成漏斗狀,裝入適量的糯米,壓緊實一些,然後用剩餘部分的粽葉把糯米蓋起來。
4、然後把上面多餘的粽葉往下折,多餘的葉子折到一邊,圓錐上面是個三角形,就這樣順著將剩下的葉子往下折好,然後捆上棉繩即可,剩下的也全部包好。
5、鍋中燒開足量的水沒過粽子,待水重新滾起以後再用旺火煮3個小時左右即可,煮好以後趁熱取出。
總結:
1、粽葉要先用鹽水煮一下,這樣不但能殺菌,還能使粽葉更有韌性,煮的時候不容易開裂。
2、粽子的捆紮也是有很多技巧的,根據餡料區分方法。如果是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緊,防止米粒擠進豆沙中,如果煮不透會出現夾生現象。鹹肉粽如果用肥豬肉不宜扎緊、松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扎緊,因為瘦肉熟了以後會收縮,粽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3、煮粽子一定要水滾以後才下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在煮粽過程中不要添生水。
㈣ 做粽子的步驟
粽子的具體做法如下:
【材料】
糯米,粽葉,棗,豬肉,澱粉,糖,酒,鹽,醬油
【做法】
1.先把粽葉之前就煮好洗凈,泡上.豬肉切成小丁,加入澱粉,醬油,鹽,糖和白酒腌制幾個小時入味。
2.糯米洗凈泡上一天。粽葉對折成漏斗型,加入米和肉包上系緊,防止煮的時候露餡。
3.還可以包棗和花生的,包法同樣。
4.都包好後放到大鍋里加水末過粽子,小火煮二個小時左右即可。
㈤ 粽子怎麼做噢
「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凈,夾棗、栗、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廣東粽子:廣東粽子個頭大,外形別致,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
閩南粽子:廈門、泉州的燒肉粽、鹼水粽皆馳名海內外。燒肉粽的粽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五花肉並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蒜泥、芥辣、紅辣醬、蘿卜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軟、滑的特色,冰透後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鹵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後,豆香撲鼻,也有人蘸白糖來吃。
寧波粽子:浙江寧波粽子為四角形,有鹼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其代表品種鹼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的鹼水,用老黃箬葉裹扎。煮熟後糯米變成淺黃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嘉興粽子: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如鮮肉粽,常在瘦肉內夾進一塊肥肉,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肥而不膩。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其個頭較小,為斜四角形。北郊農村,習慣吃大黃米粽,粘韌而清香,多以紅棗、豆沙為餡。
其他較為著名的粽子還有四川、兩湖的辣粽、貴州的酸菜粽、蘇北的鹹蛋粽。
上海地區粽子種類多
以杏花樓、新雅為代表的廣式粽子吃口松軟而味道濃烈,外形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餘伸向四方。廣式粽子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裹枕粽有烤鴨、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鹼水粽、豆沙粽、鮮肉粽、鮮肉蛋黃粽、赤豆粽等。
以老半齋、揚州飯店為代表的淮揚特色粽子為"八味八式",正宗"小腳"白米粽、四角形紅棗赤豆粽、秤砣形蛋黃栗子粽、元寶形火腿肉粽、三角形豆板鹹肉粽、枕式鮮肉粽、長枕風雞粽、菱形豆沙粽,特色鮮明。
功德林供應的香菇粽、豆板粽、豆沙粽、赤豆紅棗粽、松仁白米粽和羅漢粽,均以素食為特色。
清真洪長興的粽子很具穆斯林風范,粽殼略青,稜角分明,外觀清秀,品味純正,特別是"牛肉粽",是其他幫別所沒有的。
以沈大成、上海嘉興粽子店、五芳齋等傳統特色店所供應的粽子則是"五花八門",豆沙、鮮肉、白米、紅棗赤豆、鮮肉蛋黃等。沈大成首創咖喱雞粽,繽紛多彩。各類粽子從品種到外形,從口味到色澤都各不相同,大的廣式裹枕粽450克一隻,而迷你粽每隻僅25克。
蜜棗粽子
類別:甜品/點心 自汗盜汗食譜 補虛養身食譜 夜尿多食譜
工藝:煮 口味:清香味 食用:早餐|中餐|晚餐|零食
口感:此粽子口感舒適,營養豐富。
主料:糯米1000克
輔料:葡萄乾50克 蜜棗100克
烹飪方法
1. 將粽葉400克洗凈,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煮軟,撈起瀝水,備用。
2.將糯米淘洗干凈,瀝水,備用。
3.將蜜棗裝入碗內,蒸軟取出,趁熱去核,葡萄乾洗凈,瀝水。
4.取3張粽葉,毛面相對,先放入1/3糯米,加入蜜棗和少許葡萄乾,再放入2/3糯米包成三角形粽子,用繩子扎緊。
5.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內,加入清水用旺火煮約2小時,再用小火燜約3上時,即可食用。
綠豆鴨蛋粽(很多人說好吃)
烹飪方法:糯米、綠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咸鴨蛋蛋黃5個。將蛋黃切碎與糯米、綠豆、花生拌勻即成餡。取泡過的粽殼葉折成漏斗狀,填入適量餡料,包好後放入鍋內排緊,加入冷水浸沒粽子,煮沸1小時後,改文火煮1小時即可。
陳皮牛肉粽
烹飪方法:泡過的糯米、綠豆各1000克,牛肉、陳皮各100克,豬肉末50克,蔥末、薑末、食鹽適量。用豬油將蔥末炒黃,依次放入牛肉、陳皮、豬肉末炒半分鍾後,淋上麻油即成餡。包時先填進拌勻的糯米、綠豆,將餡料夾在中間,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百果粽子
糯米750克、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乾、紅絲各15克,白砂糖300克。先將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用白糖水煮,瀝干水分,然後用白糖腌漬24小時,即成餡。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鍾,離火燜4分鍾即成。
健康素粽材料:三寶米(煮熟)3碗、棉繩1米、蘿卜干1/2杯、香菇(中型)6朵、粉葉12片(大)、栗子6粒、水煮花生1/2杯、素蛋黃60g(1粒10g)、素肉鬆30g(1粒5g)
調味料:
1、黑胡椒粉1/8小匙、糖1/8小匙、麻油1/4小匙、醬油1/4小匙。
2、鹽、白鬍椒粉、素蚝油各少許。
做法:
1、將粽葉以熱水煮8分鍾,洗凈擦乾水分備用。
2、蘿卜干泡水10分鍾後切碎並擠干水分;香菇泡軟切塊;栗子泡水2小時,香菇、栗子蒸熟(約15~20分鍾)。
3、先將碎蘿卜干、香菇丁及調味料(1)炒香備用。
4、煮好的三寶米加入調味料(2)拌勻。
5、粽葉2片重迭,捲成尖桶狀,放入2大匙做法(4)之三寶米,再放入1小匙碎蘿卜干、香菇丁、栗子、素蛋黃、素肉鬆,再放1大匙三寶米,稍壓一下,包成粽狀,用棉繩捆緊。
6、置入蒸籠蒸10分鍾即可。
五豆粽
6月8日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雖然中國人一直有吃粽子的習俗,但甜粽子糖多熱量大、咸粽子油多脂肪高,又讓人們對此敬而遠之。現在,我們就教大家做一種「五豆粽」,既滿足人們的食慾,又保證了營養健康。
「五豆粽」以清熱解毒、消暑祛濕、健脾和胃的綠豆、紅豆、花生、眉豆和糯米等豆類、粗糧為原料;又以性味清涼、兼有治病功效的粽葉包裹,不僅美味,還非常適合夏天作食療用,老幼咸宜。
材料:白糯米360克、紅豆60克、綠豆60克、眉豆60克、花生60克、玉米80克、粽葉24片。
做法:
1.將糯米、紅豆、綠豆及花生分別洗凈放在冷水中泡2小時,眉豆洗凈在冷水中泡1小時;
2.瀝干水分,拌勻糯米、紅豆、綠豆、花生、眉豆及玉米,加糖調味;
3.粽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2小時後,擦乾。
4.取出2片粽葉,交叉疊起折成三角頂部,加入適量糯米混合物,將頭尾折好。兩邊再包裹上另2片粽葉,折好後用細繩包紮,即成五豆粽。
5.上籠蒸20分鍾即可食用。
海南五色粽
吃過海南苗族同胞五色飯的人,都覺得味道芳香可口。然而,倘若你嘗上海南苗胞製作的五色粽,那定叫你念念不忘!
五色粽是海南島苗族同胞家庭團圓吉祥的象徵。據民間傳說,很久以前,苗族祖先居住在黃河流域,由於苗族頭人的殘酷壓迫和剝削,五兄弟無法忍受被迫逃難。在逃難時約定於農歷三月初三到海南島五指山相會。五兄弟歷盡艱險,漂洋過海,爬山涉水,按時到了五指山。於是,他們高高興興地點起篝火製作五色粽,以慶祝兄弟團聚。從此,他們就在海南島居住繁衍,五兄弟改為五姓,故現在海南島的苗族只有李、鄧、金、蔣、馬五姓。為此,每當農歷「三月三」苗族同胞家家戶戶都製作五色粽,以示對先祖的懷念和家庭團圓。
五色粽的製作方法簡單。先把糯主用豬油或花生油炒至聞有香味,就取出分別裝進五個盒子里。然後用野生植物的葉液一盒染成一種顏色,分別染成紅、黃、藍、黑、白王色。再加入腌好的野味,如山豬肉、黃肉、鹿肉等或家禽肉。接著就用樹葉或芭蕉葉包裹,每種顏色的糯米包一種,再用麻繩捆住。粽子的形式呈圓柱形,大小隨意。煮粽子時,水要浸沒粽子,如果分多鍋煮,五種顏色的粽子每鍋都要有,其意喻吉祥。煮約兩小時,粽子發出濃厚的芳香味時就可取出食用了。
吃五色粽分熱吃和冷吃兩種。初出熱鍋的五色粽,香味回溢,誘人口水欲流。拆開葉子咬上一口,只覺得軟滑粘牙舌頭甜暢,滿口清香,令人吃欲大增。冷的粽子,漸漸變硬,慢慢吃可給人一種醇香的味道,吃過後嘴裡還久久留有吞不進肚,吐不出口的餘味。
魚香荷葉粽
材料:三寶米1杯、糯米1/2杯、魚肉80克、蘿卜干末20克、香菇2朵、蝦米5克、薑片3片。
調味料:醬油2大匙、米酒1大匙。
做法:
1、洗泡好的三寶米和糯米混合,加水1/2杯,置電飯鍋中蒸熟(非電子鍋,外鍋加水1/2);荷葉泡水備
用。
2、魚肉洗凈,切片;蘿卜干末洗凈,瀝干水分;香菇對切泡水至軟;蝦米洗凈備用。
3、鍋燒熱,入油將蝦米炒香後,加入香菇炒香後取出備用。
4、鍋燒熱,入油將薑片炒香後,加入魚片及調味料以小火煮100分鍾。
5、取小蒸籠鋪上荷葉,放入煮熟的三寶糯米飯,再放入做法(3)與(4)之材料,續加入三寶糯米飯,將荷葉包好,置電飯鍋蒸熟(外鍋加1/2杯水)即可。
八寶粽子
葦葉500克,糯米1000克,小棗50克,薏仁50克,紅豆50克,綠豆50克,金橘75克,青梅50克。
1.葦葉用開水焯一下冷卻待用,糯米洗凈用冷水泡24小時後待用。
2.將水棗、薏仁、紅豆、綠豆用水泡開;金橘、青梅切成粒。
3.糯米和加工好的配料混合包入葦葉中,用水煮2小時即可食用。
鮮果粽子
原料:紅棗或者栗子、白糯米
做法:首先將紅棗或者栗子切成粒,白糯米泡在冷水裡三四個小時,然後按照一層米、一層餡的順序,一共包裹上三層米、三層餡,最後將這些原料用蘆葦葉包裹起來,煮熟了即可。
豆沙粽
原料:豆沙、白糯米
做法:白糯米泡在冷水裡三四個小時,然後按照一層米、一層餡的順序,一共包裹上三層米、三層餡,最後將這些原料用蘆葦葉包裹起來,煮熟了即可。
做法和鮮果粽子相同。
古味肉粽
原料:板栗、香菇、五花豬肉、鹹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
做法:板栗煮熟了,直到煮出板栗的香味。香菇泡水一個小時,小火微炸,加入香料煮。將五花豬肉先過油炸一下,然後撈出來用醬油和香料鹵制。蝦也是過油炒制一下,炒出香味。花生要煮熟了。同時,要將白糯米泡在水裡大約3~4個小時,泡軟備用。
將白糯米和其他所有加工後的原料放在一起,具體的比例可以根據個人愛好,糅合在一起後,加醬料拌炒片刻,炒好以後包在粽葉里頭。
提示:水一定要淹過所有的粽子,然後煮一個半小時左右即可。
瑤柱肉粽
原料:和古味肉粽差不多,只是再加一項原料,即瑤柱。(瑤柱是什麼: http://ke..com/view/502.htm)
做法和古味肉粽一樣。
頂級養身粽
原料:紫米、銀杏、瑤柱、鮑魚、板栗、香菇、五花豬肉、鹹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
做法:第一步,板栗、香菇、五花豬肉、鹹蛋黃、蝦、白糯米、肉醬、花生的加工方法和古味肉粽相同。紫米要泡在熱水裡,時間需要6個小時左右。泡好以後,將紫米用文火小炒,炒出香味,但是不要炒得太軟。瑤柱和銀杏也需要事先煮熟了。鮑魚最好用干鮑魚,提前7天就要放在水裡泡。第二步,將6成的白糯米和4成的紫米拌在一起,加上其他的原料,用台灣竹葉包裹成4個角,放入水裡煮一個半小時。
拉沙沙央粽
用料:糯米600克香葉4片黃梨即煮料1包蔥頭仔3湯匙蒜米1湯匙白蘭她油3湯匙生抽半湯匙粽葉適量粽繩適量
餡料:雞800克土豆400克大蔥頭3粒蝦米80克
香辣炒飯即煮料2湯匙雞精1茶匙
生粉3茶匙馬拉棧1茶匙
做法:將雞肉斬件,土豆和大蔥頭粒,加入其他餡料拌勻。洗凈糯米,浸水半小時,香葉切6公分長,蔥頭仔和蒜米切碎。燒熱鍋,放入白蘭她油,爆香蔥頭仔和蒜米,加入糯米和黃姜即煮料和生抽,炒均。用粽葉2張,折疊成漏狀,放入炒香的糯米1湯匙,加入餡料、香葉,再加入1湯匙的糯米在上面。將粽繩把粽子紮好,放入氣壓煲中煮30分鍾,即可趁熱食。*普通煲須2小時。
檳城娘惹粽
用料:糯米600克豬肉/雞肉碎250克蝦肉150克蔥頭仔120克糖冬瓜120克蒜米2茶匙花生碎4湯匙芝麻3湯匙香葉4片粽繩適量粽葉適量
調味料:芫茜仔粉2湯匙胡椒粉1湯匙雞晶1茶匙沙姜粉2茶匙生抽11/4湯匙糖半湯匙鹽1茶匙黃姜1茶匙水半杯紅鷹油4湯匙
做法:
將糯米洗凈,凈,浸水2小時,瀝干水分,加4湯匙油和2茶匙鹽,攪勻。燒熱4湯匙在鍋中,爆香蔥頭仔和蒜米,加入豬肉、蝦肉糖冬瓜和調味料,炒好待冷。把粽葉折成斗形,加入糯米和餡料,用繩裹緊。把粽子放入沸水中煮約2小時取出供食。
香芋肉粽
用料:糯米450克芋頭550克眉豆150克芋頭飯即煮料1包胡椒粉1茶匙麻油1茶匙蔥頭仔(切碎)2湯匙蒜頭(切碎)1湯匙粽葉適量紅鷹油適量
餡料:雞豬肉切塊600克粟子100克蝦米50克冬菇20朵鹹蛋黃10粒調味料:五香粉1茶匙壕油1湯匙胡椒粉1茶匙麻油1茶匙
生抽1湯匙酒1湯匙曬油半茶匙雞晶半茶匙糖半茶匙鹽1茶匙
做法:糯米和眉豆洗凈,浸水半小時。芋頭去皮,洗凈,切粒,包油。燒熱油在鍋中,爆香蔥頭和蒜米,倒入A料,炒香,待用。把豬雞肉(加2茶匙生粉)粟子,蝦米,冬菇和調味料抖勻。用粽葉折成筒狀,放入炒好的糯米,加入餡料,再蓋米,折成三角形,用粽繩紮好,放入燒滾水的氣壓煲中煮30分鍾即熱普通煲須2小時。
原料:豬前臀尖,糯米
肉和米的比例是3:5左右(即3斤肉,5斤米的樣子),醬油,鹽,白糖,雞精,料酒
嘉興肉棕
准備工作:
粽葉:如果是新鮮的粽葉洗凈,把根部(有兩個小尖尖)煎掉一點,煮開水,把粽葉放進去煮3、5分鍾就可以了;如果是乾的粽葉就先要泡一天,把粽葉泡軟,剪掉根部後和新鮮的一樣處理
米:淘米要快,盡量不要讓米吃水。用蘿把米控干,稍微放一會兒(米里會吃進去一點水)。加醬油、鹽(醬油稍多)。
肉:把皮去掉,肥瘦肉分開,切成大約3到4cm見方的肉塊,肥瘦肉塊數的比例在1:2比較合適。往肉里倒料酒、醬油、鹽和一點糖,雞精。酒多一點好吃,醬油少放一點。用手搓直至肉泛出白沫,說明味道已經完全吃到肉裡面去了。
下面就是包粽子了:
粽葉分清楚正反面(毛的一面是反面,可以看葉徑區分,徑往外鼓的是反面),正面朝里,包枕頭粽。這個不好描述阿。用棉線或者草繩系緊。粽子包出來好不好吃和系的緊不緊很有關系。每個粽子都一定要放肥肉哦,不然不好吃的。
煮粽子:一口大鍋,一定要夠深。把粽子放進去,加水,水要沒過粽子大火煮,3個小時如果像上次我給t版包的那麼大的粽子,再中火1個小時就差不多了。再大的粽子就得小火2~3小時了。煮粽子中間千萬不要停火,一定要保持水大開。吃粽子不用我講了吧?
如果發現粽子淡了,可以在煮粽子的水裡加鹽和醬油,煮一段時間味道可以進去。
台式粽子
材料:長糯米、豬肉、香菇、鹹蛋黃、醬油、糖、五香粉、鹽、粽葉、粽繩。
做法:將糯米洗凈,泡3小時備用;把豬肉切成長約4公分,寬2公分的長條;香菇泡軟後,去蒂切成條狀;再將豬肉、香菇以醬油、五香粉、鹽、糖等調味料腌2小時;鹹蛋黃切半備用。
洗凈粽葉及粽繩,取2張粽葉,在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放入豬肉、香菇、鹹蛋黃等餡料,再加上糯米填滿,接著將多餘的粽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繩子在粽腰處扎緊打結,做好後放
入鍋中,以水蓋過粽子,用中火煮2小時,熟透了便可食用。
現在的傳統做法則是,先將粽葉(蘆葦葉或竹葉等)泡濕,糯米用水泡好,以肉、豆沙、棗仁等為餡,包成三棱形、方形、枕頭形等蒸、煮而成。具體做法,詳細介紹以下:
1、肉棕
A、5斤香糯米,用(不能過涼或過熱,水溫以手感有些熱但可以接受)溫水浸泡糯米2、3個小時(期間撓1至2次,以便米更好浸透),用個小簸箕或過濾籃濾干水分。
B、2斤去皮綠豆,以同樣的溫水同樣的時間浸泡,濾干水分。
C、2斤半肥瘦豬肉(單是瘦肉煮出的粽子口感不爽滑也不夠香),把肉切成寬2cm、厚1cm、長10-15cm條狀,接下來放入少許精鹽、味精(雞精)、料酒、薑片、生抽1小匙、(麻油)香油1小匙等調料並用筷拌勻待用。
D、把粽子葉放水裡煮,水開10分鍾後即可取出冷水洗凈剪兩端多餘後濾干。
E、把棉線剪若干條,每條長約20cm。腿上(膝蓋處)放一條毛巾以備弄濕衣物。
F、取兩張(均為反面)粽葉一頭一尾的反方向重疊(不完全),放入一小碗(125克) 米,用食指在米中間輕輕劃一字,放入1、2匙綠豆,接著是放肉條,放同等綠豆於肉條上,再填123克米蓋住綠豆。
G、右手先把外端粽葉往裡折疊並向後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樣手法完成另一端,綁粽子要先在中間綁一次後才從一端逐一綁向一端以防變形,繩子緊度不能過緊(煮爆)或過松(進水),以輕扯不移動即可。
H、綁好後逐一放到鍋里,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cm左右,點火……水開15分鍾後把鍋里上下粽子對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2、紅棗粽子
弄清肉粽的做法後甜棗粽子並不是很難啦。最大差別:棗子溫水泡好去籽剪成豆大顆粒,然後與濾乾的糯米混勻,至於調料方面,喜歡甜的可放些糖。
3、綠豆鴨蛋粽
糯米、綠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咸鴨蛋黃5個。將蛋黃切碎與糯米、綠豆、花生拌勻即成餡。取泡過的粽殼葉折成斗狀,填入適量餡料,包好後入鍋加冷水浸沒粽子,煮沸1小時後,改文火煮1小時即可。
4、陳皮牛肉粽
泡過的糯米、綠豆各1000克,牛肉、陳皮各100克,豬肉末50克,蔥末、薑末、食鹽適量。用豬油將蔥末炒黃,依次放入牛肉、陳皮、豬肉末炒半分鍾後,淋上麻油即成餡。包時先填進拌勻的糯米、綠豆,將餡料夾在中間,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5、百果粽子
糯米750克、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乾、紅絲各15克,白砂糖300克。先將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用白糖水煮,瀝干水分,然後用白糖腌漬24小時,即成餡。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鍾,離火燜4分鍾即成。
6、咸香雞肉粽
用料:糯米600克、雞肉800克、土豆400克、蝦米80克、蒜蓉1湯匙、生抽半湯匙、蔥、鹽、雞精、生粉若干、粽葉適量、粽繩適量。
做法:
(1)將雞肉、土豆和大蔥頭剁碎,加入鹽、蒜、雞精、生粉等調料拌勻。
(2)洗凈糯米,浸水半小時。燒熱鍋,用蔥姜蒜爆香,加入糯米和生抽,炒均。
(3)用粽葉2張,折疊成漏狀,放入炒香的糯米1湯匙,加入做法1中扮勻的餡料,再加入1湯匙的糯米在上面。
(4)將粽繩把粽子紮好,放入高壓煲中煮30分鍾,即可趁熱食。如果是普通煲須煮2小時左右。
7、正宗金牌裹蒸粽
用料:
(1)糯米500克、干香菇1朵、蓮子4粒、蝦米10克、綠豆仁50克、栗子2粒、干荷葉1張、干竹葉6片、干鹼草2條。
(2)鹹蛋黃1粒、胡椒粉少許、芋頭30克、排骨、肥肉約100克;五香粉、蔥油、味精鹽少許。
做法:
(1)將用料1中的材料泡水至發起為止,其中尖糯米至少泡2個半小時以上,然後用胡椒粉、蔥油、味精、鹽來腌味。芋頭切塊炸過,備用。
(2)將肥肉切塊用五香粉腌味約30分鍾。排骨切塊用黑醋、醬油、鹽、味精、麵粉腌過備用。
(3)將荷葉對撕,粗面朝下,鋪上3片竹葉,放一半的糯米。然後放入香菇、蓮子、蝦米、栗子、鹹蛋黃、肥肉、排骨、芋頭、綠豆仁。再放上另一半糯米,將另外3片竹葉蓋上。
(4)將荷葉左右兩側對摺抓緊,再前後對摺抓緊包成四角形,用鹼草包緊打結即可。5、用水煮粽子四小時即可上桌。 注意,不要多吃,吃多了會拉肚子。 包粽子請留心以下幾點 粽葉的選用:廣州人包粽子多用箬葉,選表面光滑軟韌的較好。汕頭人包粽子多用竹葉,粽子有竹葉的清香味,但要煮軟再用。上海等地採用每年大伏天從安徽黃山採下的箬葉,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稱「徽州伏箬」 。
粽餡的調味:鹹肉粽要先將新鮮的豬肉用少許味精、白糖、酒、鹽、生抽拌勻反復揉擦 至調味品滲入豬肉再包。
粽子的捆紮: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緊,防止米粒擠進豆沙中,如果煮不透會出現夾生現象。鹹肉粽如果用肥豬肉不宜扎緊、松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扎緊,因為瘦肉熟了以後會收縮,粽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滾以後才落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重新滾起以後再用旺火煮3個小時左右即可。在煮粽過程中不要添生水。要留意梘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後趁熱取出。吃時打開粽葉,粽香噴鼻,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咸甜適中,香嫩鮮美是為上品。 注意事項 吃粽子時,可以適當喝些茶水或糖水有助於消化。最好,配一些蔬菜水果一起吃,更有營養。
哪些人不宜吃粽子?
粽子清香淡雅,軟糯滑膩,口味多樣,頗受人們喜愛。然而,製作粽子的原料糯米,油性及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並由此產生胃酸分泌增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所以不可貪食。
粽子的品種很多,肉粽及豬油豆沙粽含有較多脂肪,屬油膩食品,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患者食用後,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 環,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容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因而不宜食用。
粽子蒸或煮熟後,能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進食後會增加消化酶負荷,兼之其性溫滯氣,吃多了會加重胃腸負擔,故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最好不食或少食。另外,老年人和兒童以及消化功能較弱者,也應慎食,以免影響消化及正常飲食。
挑選粽子
要做到五小心:
一要看看粽子標簽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別買變質粽子;
二要小心粽子的口味變化,如果嘗到粽子餡有點酸、有點發苦、口味不正,不要再食用;
三要小心粽子的質量,一定要買商場、餐飲企業、超市的正規粽子;
四要小心粽子的外包裝,買安全、衛生的粽子;
五要小心吃粽子是不是對路,有胃病的不要吃太甜的粽子,有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不要吃肉粽、蛋黃粽和太油膩的粽子。
▲朝鮮的粽子 朝鮮人在端午節這天有吃「車輪餅」的風俗,人們把鮮嫩芽艾葉煮後搗碎,摻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朝鮮人成它為「車輪餅」。
▲日本的粽子 日本人過端午節時也吃粽子,不過日本的端午節是在公歷的5月5日,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做成的,粽子的形狀與中國的粽子不同,其狀呈種子形,別具一格。
▲越南的粽子 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節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緬甸的粽子 緬甸人愛吃粽子,但沒有節日文化色彩和紀念活動,只是作為一種食品而已。緬甸人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香蕉和椰蓉作餡,香氣撲鼻,軟酥酥的,甜滋滋的,令人陶醉。
▲泰國的粽子 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後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墨西哥的粽子 墨西哥的粽子又叫「達瑪爾」,其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餡料是肉片叫辣椒,用玉米葉或香蕉葉包成,別有一番風味。
▲印度尼西亞的粽子 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特別講究,常用鮮肉末加香菇、蔥做粽餡。吃時香滑可口,多吃不膩。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黏性的玉米粉為主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卜、土豆、橄欖、辣椒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葉包成扁方形。
▲菲律賓的粽子 菲律賓的粽子有點特殊,習慣裹成長條形,味道倒和中國江浙一帶的粽子差不多,而且他們在過聖誕節時,把粽子當成不可缺少的食品。
▲拉丁美洲的粽子 拉丁美洲也流行一種類似粽子的食品,這大概要起源於印第安人的傳統食品,他們用香蕉葉包粽子,主料是玉米粉和菜豆,吃起來味道很香。關於它還有一個傳說: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了拉美大部分地區,印第安人被迫外出服勞役,婦女們為此把煮熟的玉米粉和菜豆用香蕉葉包起來,作為干糧讓親人帶上路。久而久之,就成了他們的傳統。
▲秘魯的粽子
秘魯人是在聖誕節時吃粽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歡慶聖誕節,邊吃粽子,甚至已出嫁的女兒也趕回娘家,再嘗娘家粽子的風味。
㈥ 如何做粽子,製作葉子和要求需要什麼材料(具體的)包得步驟時間水應該放多少
歷史上關於粽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說文新附•米部》謂「糉,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說文•夂》:「葼,斂足也。」義為鳥飛時收斂腿爪。《集韻•送韻》:「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記載見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注雲:端,始也,謂五月初五也。四仲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同 「鴨」),春孚雛,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二節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清楚說明用菰葉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櫚葉形狀食物,所以稱「角黍」或「粽」。
明清以後,粽子多用糯米包裹,這時就不叫角黍,而稱粽子了。
【民間傳說】
從南北朝以後,民間開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說法。
南朝梁的吳均(467—520)在《續齊諧記》中寫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歐回,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君當見祭,甚善 。但常所遺,苦蛟龍所竊。今若有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此二物,蛟龍所憚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並帶五色絲及楝葉,皆汩羅之遺風也。」
另外的說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屍體被江里的魚吃掉,於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
粽子與屈原關聯的說法,由於其浪漫主義色彩,而被廣為傳頌。粽子在文人歌賦中屢有出現。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寫道:「彩縷碧筠糭,香粳白玉團。」
宋代楊無咎在齊天樂端午中寫道:「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裊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粽子趣聞】
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特點是只用糯米,無餡,煮熟後晾涼,吃時用絲線勒成薄片,澆以蜂蜜與黃桂醬――白糖腌桂花醬。
最大的粽子――大肉粽產於廣西南寧,每隻重約兩斤,以肥豬肉、綠豆為餡,清香、軟糯、甘潤、膏腴不膩。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廟,綠波廊、湖心亭兩處皆有。長約寸許,形如枕頭,火腿為餡,小巧清鮮;湖心亭以為茶食,甚妙。
【粽子流派】
北方的粽子,多是簡單白米,或者雜以赤豆、棗子,蘸白糖食用。
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復雜,尤其是餡,變化多端。和北方粽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預先用醬油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
國內的粽子,以江南嘉興出產的最為有名。嘉興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譽。食書記載嘉興粽子的種類和做法:
「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凈,夾棗、栗、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嘉興粽子中,又以五芳齋最為著名。嘉興五芳齋的鮮肉粽四季供應,用筷子分夾四塊,塊塊見肉,芬芳和潤,酥爛嫩鮮,肥糯不膩。湖州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見長,以豆沙、豬板油丁為餡並不稀罕,難得的是豆沙是洗沙――紅小豆煮爛去殼,再加糖、熟豬油、玫瑰原汁炒至烏黑晶亮有勁,這種豆沙吃口香、潤、細、滑。
【粽子形狀】
因地區不同,由材料以至粽葉,都有著很大的差別,連「裹」的形狀,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們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漢晉時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
【粽子做法】
(一)古代
漢代,粽子是「蘆葉裹米」;到了西晉,變成了「菰葉裹黏米,雜以粟」。後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更為詳細:
《食經》曰:「粟黍法:先取稻,漬之使釋。計二升米,以成粟一斗,著竹內,米一行,粟一行,裹,以繩縛。其繩相去寸所一行。須釜中煮,可炊十石米間,黍熟。」
《食次》曰:「●:用秫稻米末,絹羅,水、蜜溲之,如強湯餅面。手搦之,令長尺余,廣二寸余。四破,以棗、栗肉上下著之遍,與油塗竹箬裹之,爛蒸。奠二,箬不開,破去兩頭,解去束附。」
到了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糭,俗作粽。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糭櫚葉心之形,故曰糭,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物相饋送。或言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
可見,明朝的時候,糯米已經成為粽子的主要原料。
(二)現代
現在的傳統做法則是,先將粽葉(蘆葦葉或竹葉等)泡濕,糯米用水泡好,以肉、豆沙、棗仁等為餡,包成三棱形、方形、枕頭形等蒸、煮而成。具體做法,詳細介紹以下:
1、肉棕
A、5斤香糯米,用(不能過涼或過熱,水溫以手感有些熱但可以接受)溫水浸泡糯米2、3個小時(期間撓1至2次,以便米更好浸透),用個小簸箕或過濾籃濾干水分。
B、2斤去皮綠豆,以同樣的溫水同樣的時間浸泡,濾干水分。
C、2斤半肥瘦豬肉(單是瘦肉煮出的粽子口感不爽滑也不夠香),把肉切成寬2cm、厚1cm、長10-15cm條狀,接下來放入少許精鹽、味精(雞精)、料酒、薑片、生抽1小匙、(麻油)香油1小匙等調料並用筷拌勻待用。
D、把粽子葉放水裡煮,水開10分鍾後即可取出冷水洗凈剪兩端多餘後濾干。
E、把棉線剪若干條,每條長約20cm。腿上(膝蓋處)放一條毛巾以備弄濕衣物。
F、取兩張(均為反面)粽葉一頭一尾的反方向重疊(不完全),放入一小碗(125克)米,用食指在米中間輕輕劃一字,放入1、2匙綠豆,接著是放肉條,放同等綠豆於肉條上,再填123克米蓋住綠豆。
G、右手先把外端粽葉往裡折疊並向後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樣手法完成另一端,綁粽子要先在中間綁一次後才從一端逐一綁向一端以防變形,繩子緊度不能過緊(煮爆)或過松(進水),以輕扯不移動即可。
H、綁好後逐一放到鍋里,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cm左右,點火……水開15分鍾後把鍋里上下粽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2、紅棗粽子
弄清肉粽的做法後甜棗粽子並不是很難啦。最大差別:棗子溫水泡好去籽剪成豆大顆粒,然後與濾乾的糯米混勻,至於調料方面,喜歡甜的可放些糖
3、綠豆鴨蛋粽
糯米、綠豆各750克,花生米25克,熟咸鴨蛋黃5個。將蛋黃切碎與糯米、綠豆、花生拌勻即成餡。取泡過的粽殼葉折成斗狀,填入適量餡料,包好後入鍋加冷水浸沒粽子,煮沸1小時後,改文火煮1小時即可。
4、陳皮牛肉粽
泡過的糯米、綠豆各1000克,牛肉、陳皮各100克,豬肉末50克,蔥末、薑末、食鹽適量。用豬油將蔥末炒黃,依次放入牛肉、陳皮、豬肉末炒半分鍾後,淋上麻油即成餡。包時先填進拌勻的糯米、綠豆,將餡料夾在中間,再按上述方式煮熟。
5、百果粽子
糯米750克、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25克,西瓜子仁、核桃仁、葡萄乾、紅絲各15克,白砂糖300克。先將青梅、菠蘿肉、冬瓜條各用白糖水煮,瀝干水分,然後用白糖腌漬24小時,即成餡。包成五角方底粽,煮50分鍾,離火燜4分鍾即成。
6、咸香雞肉粽
用料:糯米600克、雞肉800克、土豆400克、蝦米80克、蒜蓉1湯匙、生抽半湯匙、蔥、鹽、雞精、生粉若干、粽葉適量、粽繩適量。
做法:
(1)將雞肉、土豆和大蔥頭剁碎,加入鹽、蒜、雞精、生粉等調料拌勻。
(2)洗凈糯米,浸水半小時。燒熱鍋,用蔥姜蒜爆香,加入糯米和生抽,炒均。
(3)用粽葉2張,折疊成漏狀,放入炒香的糯米1湯匙,加入做法1中扮勻的餡料,再加入1湯匙的糯米在上面。
(4)將粽繩把粽子紮好,放入高壓煲中煮30分鍾,即可趁熱食。如果是普通煲須煮2小時左右。
7、正宗金牌裹蒸粽
用料:
(1)糯米500克、干香菇1朵、蓮子4粒、蝦米10克、綠豆仁50克、栗子2粒、干荷葉1張、干竹葉6片、干鹼草2條。
(2)鹹蛋黃1粒、胡椒粉少許、芋頭30克、排骨、肥肉約100克;五香粉、蔥油、味精鹽少許。
做法:
(1)將用料1中的材料泡水至發起為止,其中尖糯米至少泡2個半小時以上,然後用胡椒粉、蔥油、味精、鹽來腌味。芋頭切塊炸過,備用。
(2)將肥肉切塊用五香粉腌味約30分鍾。排骨切塊用黑醋、醬油、鹽、味精、麵粉腌過備用。
(3)將荷葉對撕,粗面朝下,鋪上3片竹葉,放一半的糯米。然後放入香菇、蓮子、蝦米、栗子、鹹蛋黃、肥肉、排骨、芋頭、綠豆仁。再放上另一半糯米,將另外3片竹葉蓋上。
(4)將荷葉左右兩側對摺抓緊,再前後對摺抓緊包成四角形,用鹼草包緊打結即可。5、用水煮粽子四小時即可上桌。
【注意事項】
吃粽子時,可以適當喝些茶水或糖水有助於消化。最好,配一些蔬菜水果一起吃,更有營養。另外,有慢性胃腸等消化道疾病的人不宜多吃。
【外國粽子】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端午節,端午節食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也是中國一種特有的節令食品。可是您知道嗎?現在粽子雖不是中國的特產,世界上很多國家也有吃粽子的習俗,但都起源於中國。
▲朝鮮的粽子 朝鮮人在端午節這天有吃「車輪餅」的風俗,人們把鮮嫩芽艾葉煮後搗碎,摻加在米粉中,再做成車輪形狀,朝鮮人成它為「車輪餅」。
▲日本的粽子 日本人過端午節時也吃粽子,不過日本的端午節是在公歷的5月5日,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做成的,粽子的形狀與中國的粽子不同,其狀呈種子形,別具一格。
▲越南的粽子 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端午節吃粽子可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緬甸的粽子 緬甸人愛吃粽子,但沒有節日文化色彩和紀念活動,只是作為一種食品而已。緬甸人的粽子是用糯米作主料,用香蕉和椰蓉作餡,香氣撲鼻,軟酥酥的,甜滋滋的,令人陶醉。
▲泰國的粽子 泰國人包裹的粽子個頭小如雞蛋,因為是用綠色粽葉包裹,所以蒸熟後呈淡綠色,味道十分清香。
▲墨西哥的粽子 墨西哥的粽子又叫「達瑪爾」,其原料是粗顆粒的玉米面,餡料是肉片叫辣椒,用玉米葉或香蕉葉包成,別有一番風味。
▲印度尼西亞的粽子 印度尼西亞人對粽子餡特別講究,常用鮮肉末加香菇、蔥做粽餡。吃時香滑可口,多吃不膩。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 哥斯大黎加的粽子用一種經過特別加工、帶有黏性的玉米粉為主料,配以雞肉、牛肉、胡蘿卜、土豆、橄欖、辣椒等。有的還澆上牛肉汁,然後用新鮮的香蕉葉包成扁方形。
▲菲律賓的粽子 菲律賓的粽子有點特殊,習慣裹成長條形,味道倒和中國江浙一帶的粽子差不多,而且他們在過聖誕節時,把粽子當成不可缺少的食品。
▲拉丁美洲的粽子 拉丁美洲也流行一種類似粽子的食品,這大概要起源於印第安人的傳統食品,他們用香蕉葉包粽子,主料是玉米粉和菜豆,吃起來味道很香。關於它還有一個傳說:400多年前,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了拉美大部分地區,印第安人被迫外出服勞役,婦女們為此把煮熟的玉米粉和菜豆用香蕉葉包起來,作為干糧讓親人帶上路。久而久之,就成了他們的傳統。
㈦ 粽子怎麼做好吃
魚香荷葉粽
原料:三寶米1杯、糯米1/2杯、魚肉80克、蘿卜干末20克、香菇2朵、蝦米5克、薑片3片。
調味料:醬油2大匙、米酒1大匙。
製作方法:
1、洗泡好的三寶米和糯米混合,加水1/2杯,置電飯鍋中蒸熟(非電子鍋,外鍋加水1/2);荷葉泡水備用。
2、魚肉洗凈,切片;蘿卜干末洗凈,瀝干水分;香菇對切泡水至軟;蝦米洗凈備用。
3、鍋燒熱,入油將蝦米炒香後,加入香菇炒香後取出備用。
4、鍋燒熱,入油將薑片炒香後,加入魚片及調味料以小火煮100分鍾。
5、取小蒸籠鋪上荷葉,放入煮熟的三寶糯米飯,再放入做法(3)與(4)之材料,續加入三寶糯米飯,將荷葉包好,置電飯鍋蒸熟(外鍋加1/2杯水)即可。
㈧ 粽子要怎麼做呢
包粽子,是個熟練活兒。剛開始包,可能包得不太好,形狀不好看,會漏米等等。多包幾個,等熟練起來之後,就會越包越好看。
以下,和大家分享4種常見的粽子做法。喜歡哪個,大家不妨提前買些材料回來,等過節的時候做一些。
話不多說,以下就是這四款粽子的做法,都寫的很詳細。大家只要按步驟一步一步的來就可以了~
第九步:把上面的粽葉向下折,直至完全蓋住糯米。然後再將兩側的葉子捏下去,折疊起來。
第十步,將粽子捆起來即可。粽子全部包好後,放到鍋中煮熟。(在煮肉粽的時候,水一定要沒過粽子,大火燒開後轉中小火煮2個小時,關火後多燜一會兒再吃,味道更好哦。
㈨ 做粽子步驟
蜜棗紅豆花生粽】八寶粽子
材料:糯米700克,葦葉1沓,蜜棗20個,紅豆半碗,花生米半碗,棉質細繩20段。
做法:
1.將每張葦葉用小刷子刷凈後放開水中煮3分鍾,撈出後將葦葉的兩頭剪去並碼齊,然後泡在冷水裡待用。
2.將紅豆、花生米洗凈後用溫水浸泡4個小時以上,糯米洗凈後浸泡2個小時,蜜棗不用泡洗凈即可。
3.取三條葦葉,碼齊後將大頭的一端窩成一個三角漏斗狀,注意尖部要緊閉,以防漏米。
4.漏斗中加入糯米,中間放紅豆、花生米、蜜棗,最後再放一層糯米。
5.用右手將漏斗後面的葦葉蓋在糯米上,然後用虎口處卡著抓住,一個四角粽子就基本定型了。
6.再將多出的葦葉沿粽形折好。
7.將棉繩的一端用牙咬住,然後用左手將右手虎口處卡著的粽子纏緊即可,最後可將多餘的葦葉剪掉。
8.粽子包好後要逐個檢查一下,看是否有漏米的。
9.燃氣煮:大火煮2個小時,然後再用小火燜4個小時,中途要添開水幾次,最後一次添水必須將它煮濃稠了。電飯煲煮:粥湯鍵工作兩輪煮了4個小時,然後又用保溫鍵燜了4個小時,中途添開水一次。
㈩ 粽子是怎麼做的
食材:
主料:糯米1000g、
輔料:豆沙適量、蜜棗適量、粽葉50片、棉線繩適量
步驟:
1.准備食材,糯米先清洗干凈,用涼水泡2小時備用。
2.將粽葉清洗干凈用
開水燙一下備用。
3.豆沙、蜜棗。
4.准備好的材料,還有棉線繩。
5.取一到兩片粽葉,根據粽葉大小來選。
6.折出一個三角。
7.放一勺米。
8.再放豆沙或蜜棗。
9.再放一勺米用手壓實米。
10.粽葉從上往下折疊,疊成三角形
11.用棉線綁結實。
12.包好的粽子。
13.將粽子放進高壓鍋沒過粽子的水,上面壓一個盛水的盆,蓋好鍋蓋,扣限壓閥燒開再轉小火45分鍾即可。
14.粽子煮熟了,放入涼水裡面過涼,這樣口感好。
15.粽子煮好了。小貼士包粽子時注意棉線一定扎緊,防止煮制過程中漏米。這些你可能也感興趣:
糯米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