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安全區有多少人
Ⅰ 武磊空門不進錯失良機,西甲保級還有希望嗎
武磊空門不進錯失良機,西甲保級還有希望嗎?西甲聯賽第31輪的比賽,對於西班牙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可悲的比賽,他們最終輸給了皇家貝蒂斯,現在來看他們想要保級,希望確實非常渺茫,下面我們給大家做出一些具體的分析,朋友們參考。
三、西班牙人現在距離保級有至少八積分,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鴻溝:
現在西班牙人距離保級安全區,至少差八分。而現在西班牙人連一個弱隊都沒有辦法取勝,可見他們想要拿到八積分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本賽季西班牙人很可能會被淘汰出局。
Ⅱ 西班牙歷史的穆斯林佔領期
摩爾人的國家
到711年,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都改宗信仰了在8世紀已經在北非占據主導地位的伊斯蘭教。當時,一支由塔里克·伊本·齊亞德(Tariq ibn-Ziyad)率領的突擊隊被派往伊比利亞半島介入西哥特王國的內戰。在橫渡直布羅陀海峽之後,他們在711年夏取得了一場決定性的勝利,在這場勝利中,西哥特王國國王羅德里克被擊敗並於當年7月19日在瓜達萊特戰役(the Battle of Guadalete)中被殺。塔里克的上司——穆薩·本·努薩伊爾(Musa bin Nusair)隨後帶領大批增援部隊橫跨海峽。至718年,穆斯林已經控制了半島的大部。但是其向歐洲的進一步進軍則在732年的圖爾戰役(Battle of Tours)中為法蘭克王國的宮相查理·馬特所挫。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瓦利德一世十分重視軍隊的擴張,並建立了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海軍。正是這種政策支持了穆斯林在西班牙的擴張。哈里發瓦利德一世的統治時期也被認為是伊斯蘭力量的極盛期。
阿爾-安達盧斯的統治者們由倭馬亞王朝哈里發瓦利德一世在大馬士革授予埃米爾頭銜。在倭馬亞王朝被阿拔斯王朝推翻之後,其部分統治階層逃亡到了西班牙,聚集在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的麾下,後者通過宣布科爾多瓦為獨立的哈里發國向阿拔斯王朝提出挑戰。當時的阿爾-安達盧斯充斥著阿拉伯倭馬亞王朝統治者與當地西哥特-羅馬天主教信眾的內部沖突。
844年,維京人羞辱性的洗劫了塞維利亞,並一度佔領了瓜達爾基維爾河。之後,哈里發國建立了第一支海軍。942年,異教徒馬扎爾人襲擊了阿爾-安達盧斯。
10世紀,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宣布建立科爾多瓦哈里發國,斷絕了與埃及和敘利亞哈里發的聯系。哈里發國十分關注維持其在北非的勢力基地,但是這些財產在不斷減少,最後只剩下了休達行省。與此同時,被征服的基督教徒開始緩慢但是穩定地遷徙至北方的幾個王國,從而使這幾個北方王國的力量逐漸增強。但是既便如此,阿爾-安達盧斯在人口、經濟、文化和軍事力量方面相比於這些北方王國,即使是面對它們的聯合,也擁有著巨大的優勢。而這幾個基督教王國之間的內部矛盾也使得它們無法對哈里發國產生威脅。
這個時期被稱為La Convivencia,以宗教寬容而著稱,而且還是西班牙猶太藝術的黃金時期(從912年——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統治時期至格拉納達屠殺事件發生之時的1066年)。 當985年穆罕默德·伊本·阿布·阿米爾洗劫了巴塞羅那之後,穆斯林對於用武力重新控制半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兒子其後又襲擊了許多基督教城市。但是當他的兒子死去之後,哈里發國陷入了內戰,並分裂為多個「泰法王國」(Taifa Kingdoms)。諸泰法國的國王不僅在戰爭中相互競爭,而且還在藝術保護方面相互較勁,因此這個時期的藝術得到了短暫的繁榮。這個時期,泰法王國失去了原先佔領的北方基督教王國的領土,在1085年失去托萊多之後,這些穆斯林統治者們只好不情願的請求穆拉比特王朝的援助,後者則從北非侵入了阿爾-安達盧斯並建立了一個帝國。至12世紀,這個帝國在經歷了1212年和穆瓦希德王朝的入侵者的決定性的托洛薩的那瓦斯戰役(Battle of Las Navas de Tolosa)後再次崩潰。
中世紀的西班牙持續著穆斯林和基督教徒間的戰爭。到1147年,阿爾摩哈德王朝已經繼承了穆拉比特王朝的馬格裡布地區和安達盧西亞地區,他們信仰更為堅定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對待迪米(dhimmis,穆斯林治下的猶太人和基督徒)極為苛刻。面對死亡、改宗和移民的選擇,許多猶太人和基督徒選擇了離開。至13世紀中期,格拉納達哈里發國成為了西班牙唯一一個保持獨立的哈里發國,這個政權一直延續到了1492年。
阿拉貢王國的國王的統轄地不僅包括了阿拉貢行政區,還有加泰羅尼亞地區,其後,巴利阿里群島、巴倫西亞、西西里島、那不勒斯和撒丁島相繼納入其治下。加泰羅尼亞騎士團——被認為是西歐第一支雇傭兵軍隊,佔領了雅典公國,並在阿拉貢王國的庇護下統治到了1379年。 隨著收復失地運動的持續進行,基督教諸王國和公國的勢力得到了不斷增強。至15世紀,卡斯蒂利亞王國(占據伊比利亞半島的北部和中部地區)和阿拉貢王國(占據半島東北部地區)成為了其中最強大的國家。兩個國王的統治者與葡萄牙、法國和其他鄰近國家展開了政治聯姻。1474年恩里克四世去世,引發了一場爭奪王位繼承權的斗爭。其中包括了葡萄牙和法國所支持的喬安娜·貝爾特蘭尼佳(Joanna La Beltraneja)以及阿拉貢王國和卡斯蒂利亞國內貴族所支持的伊莎貝拉一世。在卡斯蒂利亞王位繼承戰爭之後,伊莎貝拉保住了王位,並與其丈夫——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實行共治。
伊莎貝拉和斐迪南被稱為「基督教君主」(Catholic Monarchs;西班牙語:los Reyes Católicos),該頭銜由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授予。他們於1469年在巴利亞多利德結婚,實行王國共治並最終建立了西班牙王國。他們見證了收復失地運動的最後一個階段——從摩爾人手裡奪回格拉納達;他們征服了迦納利群島;在國內他們發布了阿蘭布拉詔書(Alhambra Decree)從而將猶太人和穆斯林驅逐出了西班牙。他們支持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探險——後者成為自萊夫·埃里克松之後第一個到達新大陸的歐洲人——這為西班牙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從而為西班牙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里成為歐洲的主導力量提供資金支持。
伊莎貝拉通過其5個孩子的戰略性聯姻保證了西班牙長期的政治穩定。她的第一個孩子——大女兒伊莎貝拉公主嫁給了葡萄牙王儲阿方索,以尋求和該鄰國的密切聯系,但是伊莎貝拉公主不久就因難產而死。伊莎貝拉的次女胡安娜嫁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之子、波西米亞國王美男子菲利普並獲得了神聖羅馬帝國王位的繼承權。這次聯姻確保了和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的聯姻,從而保證了西班牙未來政治的安全。伊莎貝拉的獨子——阿斯圖里亞斯王儲胡安則娶了奧地利的瑪格麗特,從而維持了和西班牙所倚重的哈布斯堡皇朝的聯系。她的第四個孩子——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的瑪利亞則嫁給了葡萄牙的曼努埃爾一世,進一步鞏固了通過其姐姐的婚姻建立起來的兩國聯系。她的第五個孩子——阿拉貢的凱瑟琳則嫁給了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生有一女瑪麗一世。
直至13世紀,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還是唯一兩個對宗教少數派(猶太人和穆斯林)保持宗教寬容的基督教國家。但是在14世紀猶太人的境遇直轉急下,迫害在1391年的大規模屠殺——當時除了阿維拉,其他主要城市都發生了屠殺——中達到高潮。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里,總數為20萬人的西班牙猶太人中有一半都改宗信了基督教(成為了「改宗者」)。迫害的最後一個階段由兩位「基督教君主」施行,他們在1492年發布詔令,命令剩餘的猶太人改宗,否則將被驅逐出西班牙。根據不同的信息來源,被驅逐的猶太人的數量可能從4萬到12萬不等。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穆斯林也遭受到了相同的命運——被迫改宗(改宗者被稱為「摩里斯科人」,Moriscos)或被驅逐。猶太人和穆斯林並非這個時期唯一遭受迫害的人群。吉普賽人也面臨著悲慘的命運:所有年齡在18-26歲之間的吉普賽男性都必須在槳戰船上服役——這相當於判他們死刑,但是其中的大部分都成功的躲藏了起來並逃避了追捕。 在13世紀,西班牙的基督教地區存在多種語言,包括卡斯蒂利亞語、加泰羅尼亞語、巴斯克語、加里西亞語、阿蘭尼斯語(Aranese language)和萊昂尼斯語(Leonese language)。但是一個世紀之後,卡斯蒂利亞語(即現今的西班牙語)成為了卡斯蒂利亞王國內最重要的文化和交流工具。在卡斯蒂利亞的斐迪南三世統治的最後一年,官方文件開始使用卡斯蒂利亞語撰寫;而到了阿方索十世統治期間,卡斯蒂利亞語成為了官方語言。從此之後卡斯蒂利亞所有的官方文件都使用卡斯蒂利亞語撰寫,所有的外語文本也都由原來翻譯為拉丁文本改成翻譯為卡斯蒂利亞語文本。
13世紀,萊昂和卡斯蒂利亞建立了許多大學,如薩拉曼卡大學和帕倫西亞大學都是歐洲最早建立的大學。在伊莎貝拉和斐迪南治下,薩拉曼卡大學教授安東尼奧.德.內布里哈(Antonio de Nebrija)撰寫的《卡斯蒂利亞語語法》(Gramática de la lengua castellana)的第一個版本在1492年出版。
Ⅲ 去西班牙留學好嗎治安怎麼樣有意義嗎
樓主你好,西班牙留學的話,對於本科或者是專科的學歷要求不高。專科生都可以申請到官碩。本科生基本都能申請到合適的大學,你在國內沒有高考也沒關系,在這邊參加一個加分考就可以跟大家一起上大學了。另外,學費相對於英美是低不少,雖然西班牙的學費每年都在漲。
安全方面, 我在馬德里上學,來了將近一年了,目前還沒有被偷搶過。 這種事情大部分原因還是自己注意,出門的時候只要放好了東西,沒有那麼多小偷明目張膽的偷你的東西。當然在巴薩,被偷是件很正常的事情,那裡基本都是團伙作案。但是其他城市,尤其是小城市,安全的很。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自己留意隨身物品,這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有無意義,這就要看你怎麼想了,在西班牙讀本科或者是研究生也不是能混就混下來的,不認真讀肯定是掛科,當然有的老師對中國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補考會發答案,但是畢竟這樣的很少。我想,如果你順利畢業,肯定是有意義的。 至少你的語言沒有問題了,能夠正常交流,找工作最不濟去做個翻譯總行吧。專業課好一點,那找工作肯定沒啥問題。在中國找工作,大家都看學校,985、211,西班牙的學校畢業至少比個211的學校強吧。
希望您的疑問已被解答
Ⅳ 西班牙人是不是已經確定降級了
雖然塞爾塔這場比賽的平局給了西班牙人一線生機,但是西班牙人依舊沒有能夠把握住機會,如今在下一輪比賽當中西班牙人將要面對的是狀態火熱的巴薩,即使武磊能夠再次爆發,但是恐怕也很難戰勝巴薩,畢竟目前的巴薩還想要和皇馬爭奪聯賽的冠軍,在這樣的情況下,西班牙人恐怕要提前預定一個降級名額了
Ⅳ 西班牙人保級希望還大嗎
西班牙人形勢被動,由於埃瓦爾2-1戰勝格拉納達,西班牙人距離安全區已經有10分差距,在聯賽還剩6輪的情況下,要想追趕這個差距幾乎不可能,西班牙人保級已經只剩理論可能。
Ⅵ 戰爭的問題拉
1979年-1989年,蘇聯為了奪得西亞地區的資源以及進一步威脅中國及抗衡美國在該地區的勢力,發動了對阿富汗的入侵,戰爭初期蘇軍迅速解決了阿富汗正規軍,但之後的游擊戰使蘇聯深陷泥潭,阿富汗游擊隊在美國的暗中支持下給予蘇軍沉重的打擊,蘇軍在付出慘重的人員傷亡及物質損失後不得不撤出阿富汗;
1980年-1988年,兩伊戰爭。在美國的挑撥離間下,撒達姆發動了對伊朗的 全面戰爭,雙方互有攻守,戰爭歷時8年, 造成超過100萬人的重大傷亡及巨大的財產損失。伊拉克的國力開始衰退,當年全球 數一數二的富國地位不復存在。
1990年-1991年,海灣戰爭。 剛剛結束了8年殘酷戰爭的伊拉克人民在還沒有弄明白發生了什麼事的情況下又被推入新的戰爭旋渦…… 90年8月2日,撒達母發動了對主權國家科威特的入侵,在聯合國譴責決議被無視後, 由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於1991年1月17日對科威特境內的伊拉克部隊及伊拉克本土軍事設施展開打擊,至2月28日,科威特全境光復。此戰伊拉克損失10萬餘人及無數武器裝備,而多國部隊僅僅是傷亡300多人的代價,現代戰爭從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伊拉克長達14年的經濟制裁開始,伊拉克人民的苦難也從此開始,直到今天……
1992年-1993年,南斯拉夫內戰,因種族仇恨而導致的戰爭是人類的悲哀,大規模的種族屠殺與滅絕在這里成了家常便飯。戰爭導致國家的分裂,斯偌文利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馬奇頓宣告獨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不復存在。
1998年-2000年,非洲國家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的邊境戰爭。
1999年3月24日-6月20日,美國借口南 科索沃問題,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 糾集北約部隊發動對南聯盟的空襲。結果,南聯盟屈服,撤出 科索沃,美國奪得在巴爾乾地區的控制權,俄羅斯進一步被擠壓出該地區。
2001年, 在911恐怖襲擊後美國迅速反應,發動對阿富汗塔利班的攻擊,在反塔利班武裝的支持下, 美英盟軍推翻塔利班政權,並成功扶植 阿富汗新政府。 至此,美國在西亞的戰略進一步成功, 直接將 武裝力量 插進 中國及俄羅斯的後院……
2003年3月20日, 美英盟軍同樣沒有得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發動對 伊拉克的進攻,料想中的伊頑強抵抗沒有出現, 伊拉克軍及撒達母政權迅速瓦解,撒達母時代終結……美國人用最直接的方法奪得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wmj007整理--------------
二戰以來,世界上發生的戰爭:朝鮮戰爭.
越南戰爭.
中國對越反擊戰.
中印戰爭.
英阿馬島之戰.
兩伊戰爭.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戰爭.
中東的三次戰爭.
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
科索沃戰爭
海灣戰爭
印巴戰爭
波黑戰爭
阿富汗反恐戰爭
美國入侵伊拉克戰爭
http://hi..com/007cn/blog/item/5d71d7caac132e46f31fe73f.html
美國是一個只有200多年歷史的年輕國家。美國的發展史是一部戰略性擴張的歷史,歷史上共有四次較大的戰略性擴張。根據美國官方統計資料,無論是冷戰期間或冷戰後,美國一直對外頻繁使用武力:1798年至1993年期間,美國以武力解決沖突的案例高達234次;冷戰期間美國對外較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約有125次。1990年以來,美國以執行聯合國決議、維持和平、實施人道主義援助、反對侵略以及保護美國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等各種借口,先後對外出兵達40多次,其中對他國進行強力軍事干預就有10次。
1983年,閃電入侵格瑞那達
1983年10月,美國為維護其在加勒比地區的霸權地位,對格瑞那達發動武裝入侵。戰爭起因是格瑞那達發生了軍事政變,美國以應加勒比國家「緊急要求」和「護僑」為由,出動「快速部署部隊」,採用突然襲擊手段,使用了衛星、精確制導武器和現代化的後勤保障裝備等。而格瑞那達高技術裝備幾乎為零,美軍以很小的代價速戰速決,8天內達到戰略目的。為此,美軍嘗到了軍事高技術的甜頭,更加肆無忌憚地以武力推行其全球戰略。美國的入侵行動,遭到各國人民的譴責。
1989年,乘夜突襲巴拿馬
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國政府以「保護美國僑民生命財產安全」為借口,出動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的2.6萬名精銳部隊,趁著夜色對巴拿馬實施代號為「正義事業」行動的突然襲擊,作戰行動在48小時內完成,巴拿馬國防軍甚至還沒有來得及組織有效的抵抗。1990年1月3日,巴軍政府首腦諾列加走出梵蒂岡駐巴使館向美軍投降。「正義事業」行動於1月12日結束。在此次行動中,美軍首次動用了6架F-117A隱形戰斗轟炸機,採用了新的作戰方法,戰斗中僅死亡23人。1990年1月12日至1991年1月,美軍在巴拿馬轉入「促進自由」行動。
1990年,利刃刺向賴比瑞亞
1990年6月3日,美國以賴比瑞亞內戰威脅到本國僑民的安全為借口,宣布實施「利刃」行動,派遣一支由4艘戰艦、27架作戰飛機和2335名作戰人員組成的兩棲作戰軍隊,從地中海駛抵賴比瑞亞附近的海域待命。8月4日,在賴比瑞亞反政府武裝領導人揚言逮捕所有該國境內的外國人後,美海軍陸戰隊從海上和空中侵入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控制了美駐利使館及周圍地區,並開始實施撤僑行動。此次行動一直持續到1991年1月9日,共從賴比瑞亞撤出2600名外國僑民,包括330名美國人。
1992年,武力干涉索馬里
1992年12月4日,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美國打著「人道主義援助」的旗號,宣布派遣一支2.8萬人的部隊,參加在索馬里的援助行動。12月底,美軍完成了在索馬里的軍事部署。按照原來計劃,美應於1993年1月底向聯合國維和部隊移交控制地區,撤出其緊急干預部隊。但是,1993年初,駐索美軍開始多次捲入武裝沖突。6月30日,美軍下令懸賞捉拿索馬里艾迪德派武裝頭目艾迪德。10月3日,美軍士兵與艾迪德派武裝發生沖突,美軍動用了武裝直升機。而艾迪德指揮2000名武裝人員,與兩萬余名維和部隊周旋,共有56名維和部隊士兵和500多名索馬里人在沖突中喪生,其中美軍死亡18人,損失3架武裝直升機和部分軍車。1994年3月21日,美軍從索馬里撤出。
1994年,大兵入侵太子港
1991年9月30日,海地發生軍事政變,民選總統阿里斯蒂德被推翻後逃亡美國。海地軍政府與逃亡總統於1993年7月3日達成協議,要求聯合國派遣軍政人員協助海地恢復秩序,為阿里斯蒂德回國復職做准備。然而海地軍政府並未履約。
1994年6月—7月間,美借海地軍人政府驅逐聯合國民事調查團之機,促使安理會在7月31日通過第940號決議,決定組建以美軍為首的1.5萬人的多國部隊,採取一切手段迫使海地軍政府下台。8月15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對海地軍政府發出最後通牒並命令美軍部隊准備出兵海地。9月18日,在美國大軍壓境的情況下,海地軍政府與美國達成了一項協議,規定1.5萬名以美為首的多國部隊從9月19日開始進駐海地,實施「堅持民主」行動。19日,當首批美軍士兵在太子港登陸時,海地軍隊與示威群眾發生了小規模沖突。此後,雙方多次發生武裝沖突。駐海地美軍兵力一度達兩萬人。1995年3月,美軍向聯合國維和部隊移交任務,1996年4月美軍全部撤出。
1998年,打擊蘇丹和阿富汗
1998年8月20日,美國為了報復恐怖分子對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的炸彈襲擊,分別命令游弋在紅海和阿拉伯海上的作戰艦艇,用「戰斧」巡航導彈同時襲擊蘇丹和阿富汗境內的目標。
美國以導彈報復恐怖活動引起世界關注。普遍認為,用國家恐怖來對付集團或個人恐怖,只能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恐怖和混亂。
1994年,「戰斧「導彈掄向波黑
為削弱波黑塞族的軍事實力,迫使其接受美國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北約以保衛薩拉熱窩等聯合國「安全區」為由,動用以美國海空軍為主的北約部隊,於1994年8月30日及9月20日連續兩周出動大批飛機對波黑塞族軍事目標及部分民用設施進行猛烈轟炸。9月10日,美海軍導彈巡洋艦「諾曼底」號向波黑東北部的塞族防空設施發射了13枚「戰斧」式巡航導彈。此次北約用於空襲的飛機約170架,其中美國約87架。行動代號為「審慎力量」。在為期兩周的空襲中,北約飛機共出動約3400架次(其中約850架次執行轟炸任務,投擲各類彈葯1000噸),摧毀塞族56個重要目標。塞族60%—70%的防空設施和作戰指揮設施被摧毀或陷入癱瘓狀態,近30%—40%的彈葯庫被炸毀,2%—5%的重武器遭到破壞。塞族最後被迫接受了北約提出的停止轟炸的條件,從薩拉熱窩周圍撤走了300件重武器,北約僅一架飛機被擊落。
1999年,悍然空襲南聯盟
1999年3月24日—6月9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為了謀求歐亞大陸,特別是巴爾乾地區的戰略控制權,悍然對主權國家南聯盟發動代號為「聯盟力量」的大規模戰略空襲。這是北約自成立50周年以來第一次對防區外、對一個主權國家的侵略戰爭,也實現了其由一個地域性軍事組織向全球性軍事組織的過渡。「聯盟力量」行動是一次高技術空襲作戰,北約運用了新軍事革命的階段性成果,將兵力投送、信息作戰、非線式作戰、精確打擊、防區外打擊、戰區外指揮等概念全面運用於實戰。北約對南境內重要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民用目標實施了打擊。美國和北約在戰爭中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所有現代化武器,包括國際上禁用的集束炸彈、貧鈾彈和石墨炸彈等。
2001年,反恐首選阿富汗
「9·11」事件是美國有史以來遭到最大規模、損失最為慘重的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迅速把矛頭對准中亞的阿富汗,發起了代號為「持久自由」的軍事打擊行動。美對阿軍事打擊於2001年10月7日開始。美及其盟國在阿周邊部署了近8萬人的兵力,其中美軍約5萬餘人,先後動用了5個航母編隊、4個兩棲戒備大隊,以及500多架戰機。截止到2001年12月31日,美軍出動作戰飛機5000架次以上,投射炸彈導彈1.2萬多枚,其中60%以上是精確制導彈葯。通過軍事打擊行動,推翻了塔利班政權,基本上摧毀了「基地」組織在阿富汗的網路。阿富汗戰爭是美國以「反恐怖」名義發動的一場戰爭,是一場以空中精確打擊為主要打擊樣式、實力對比懸殊的非對稱戰爭。它揭開了美國新世紀「反恐」系列戰爭的序幕。
2003年,大舉入侵伊拉克
2003年3月21日,在伊拉克南部塞夫萬,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站在一輛裝甲車上從公路旁的薩達姆畫像旁駛過。當日,美軍跨過伊科邊界向伊拉克境內推進。有消息稱,美英已經奪取了伊拉克海灣港口烏姆蓋斯爾,英國士兵已登上巴格達以南的法奧半島……
http://hi..com/007cn/blog/item/1692b9129f3ae8cec2fd782c.html
Ⅶ 久保健英在馬略卡的表現如何
如此出色的表現也不能不使人聯想到中國足球,日韓足球在近年來都想歐洲聯賽輸送了非常多的球員,其中也不乏天賦異稟的年輕球員。而這些球員也大多都能在歐洲得到一定的機會,並且還能夠在球場上給效力的歐洲俱樂部提供非常大的幫助,日韓球員中類似久保健英的足球運動員絕對不在少數。而反觀中國足球,近年來青年隊人才凋零,唯一一個能夠在歐洲主流聯賽得到穩定出場機會的球員還是28歲的武磊,這樣的對比不免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但是現在這是個必須要承認的現實。毫無疑問的是,在足球方面,我們已經落後日韓太多了。
Ⅷ 西班牙有哪些著名人物
再下面還有人物介紹,都比較不錯的
習俗
西班牙的衣服色彩就是特別熱烈,顏色對比特別明顯,用色大膽,特別好看.
尤其是講究配色,配飾.你收到我的禮物也會看到了,那麼一個小小的東西,他們也要做得顏色有對比.
你看我貼的賓館的畫兒就知道了,顏色大紅大藍大紫大綠,非常沖擊眼球的.你在中國有看到桌子會漆成淡綠色的跟桔黃的牆面配的嗎?
西班牙的藝術氣息是比較重的,出了很多大畫家大建築家,代表人物是畢加索達利米羅和高迪
巴勃羅·魯伊斯·畢加索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48419.htm
胡安·米羅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14649.htm
(作品)
http://www.luosen.com/cn/mr/miro.htm
高迪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3874.htm
勞爾·岡薩雷斯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55087.htm
卡西利亞斯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60523.htm
阿龍索
http://ke..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0237.htm
Ⅸ 曾為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是誰
十大國際友人 當選者
1. 白求恩: 為中國抗戰獻出生命的加拿大醫生。
諾爾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1939),加拿大人。著名胸外科醫師,加拿大共產黨員,中國抗戰期間國際援華醫療隊成員。
得票:4694484
2. 拉貝: 救助25萬中國平民的德國人。
約翰·拉貝(John H. D. Rabe,1882—1950),德國人。20世紀30年代德國西門子南京分公司經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
得票:4097787
3. 薩馬蘭奇: 我為什麼如此愛中國?
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1920-2010),侯爵,西班牙人,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
得票:3736992
4. 斯諾: 為中國紅軍和毛澤東贏得世界性影響
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1905—1972),美國人。著名作家和新聞記者。《西行漫記》的作者。
得票:3300122
5. 李約瑟: 讓中國古代科技揚名世界的英國人
李約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1995),英國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學術院院士,世界上首個為中國古代科技樹碑立傳的人。
得票:2870664
6. 愛潑斯坦:愛中國 所以加入中國國籍
伊斯雷爾·愛潑斯坦(Israel Epstein,1915—2005),原為無國籍人士,後加入中國籍。中共黨員,著名記者、作家。
得票:2397240
7. 艾黎: 在中國奮斗60年
路易·艾黎(Rewi Alley,1897—1987),紐西蘭人。著名社會活動家、教育家。在中國生活奮斗60年。
得票:2356251
8. 柯棣華:埋骨太行的印度醫生
柯棣華(Kwarkanath S. Kotnis,1910—1942),原名德瓦納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印度人。著名醫生。中國抗戰時期國際援華醫療隊成員。
得票:2353656
9. 詩琳通:泰國王室中的「中國通」
瑪哈·扎克里·詩琳通(Maha Chakri Sirindhorn,1955- ),泰國公主,1956年生。泰國國王普密蓬·阿杜德的次女,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人民友好使者」稱號獲得者。
得票:2247707
10 . 平松守彥: 幫中國農民致富的日本縣官
平松守彥(1924- ),日本人,1924年生。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曾任日本大分縣知事。
得票:2192951
十大國際友人 提名獎
1.阿爾希波夫:蘇聯援華首席專家 (特別提名獎)
得票:674190
2.陳納德:令侵華日軍聞風喪膽的美國「飛虎」
得票:1440778
3.遠山正瑛:來自日本的「治沙愚公」
得票:1356664
4.賽珍珠:以描寫中國的作品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得票:1354912
5.尾山宏:無償幫助日本侵華戰爭受害者索賠
得票:1351386
6.坦芭肯:藏區盲童的「光明使者」
得票:1351190
7.大山:是外國人 但不是外人
得票:1351140
8.杜大衛:北京的義務「英文警察」
得票:1350427
9.中野良子:中日永遠的「真由美」
得票:1350419
10.金昶伯:率中國女曲奪奧運銀牌的「魔鬼教練」
得票:1350330
11.格里希:首位國企「洋廠長」
得票:1347894
Ⅹ 哪種球比賽只有7人
手球只剩7人
【起源和發展】
[編輯本段]
手球是一種起源於德國的球類運動。曾經接觸過手球的朋友都知道,基本上, 手球就好似籃球加足球的混合物 。 手球似籃球, 除了其中一個原因是大家都用需要用手去打之外,另外亦因為在手球的發展過程中,有一些規則是由籃球的規則轉變而成的。19世紀末,捷克斯洛伐克、德國、丹麥等國出現類似手球的游戲。1917年德國柏林體育教師海澤爾(M.Heiser)為女子設計了一種集體游戲,規定運動員只能用手傳遞或接拋球,雙方身體不得接觸。1919年柏林另一位體育教師舍倫茨(K.Schelenz)對海澤爾的游戲有所改進,規定持球者傳球前可跑3步,允許雙方身體接觸。1920年制定競賽規則。1925年德國與奧地利舉行首次國際手球賽。後逐漸在世界各國開展。1928年舉行首屆世界男子手球錦標賽,1957年起舉辦世界女子手球錦標賽,手球比賽最初每隊運動員為11名,又稱十一人制手球。1965年改為每隊7名運動員。男、女手球分別於1936年和197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手球的歷史】
[編輯本段]
雖說手球普及全球,但在奧林匹克中的隊制手球,在美國則只是新掘起的而且常有身份、名稱上的問題。 全球各地大部人都稱此為"手球",但在美國已有另一種運動是同一名稱的了。大部分的美國人若在聽到隊制手球都會聯想到那種參加者在一個四面牆,天花板加地皮所刑成的球場內用手把硬球彈向牆壁使彈回的球類運動。但這一觀念並不正確——毫無疑問,隊制手球並不是對著牆的。 (附註: 所以手球的英文名有時叫"Handball" 亦有時叫"Team Handball") 手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球場運動,很好玩而且即使只是觀賽亦很刺激。首次觀賽的人形容手球就好像是用手去 足球般,但他們亦都會發覺當中不少有些相近籃球,水球,冰棍球的原素。 參加者以及觀賽者兩都享受手球那種快而且不斷續的節奏,那身體接觸(碰撞)和守門員救波當兩隊——每隊是由六位場中隊員和一名守門員組成——用他們天生的個人技術如跑步、跳躍、拋擲以及接球。 手球在一九二零年未時起源於歐洲,與籃球在美國冒起的時間相當(現今在全球都普及了)。國際手球總會(International Handball Federation [IHF] ) 現今已有一百三十六個會員國和一千二百萬(12 Million)個登錄球員。男子手球是在一九七二年的慕尼黑奧運會中加上的,經過三十四年的不在,而女子手球則在接著的下一屆,一九七六年的滿地河奧運會中加上。在過往的四年中,美國的女子隊在Pan American Games中奪標,在上一屆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得第八名。而男子隊則在Pan American Games中得第四名,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得第九名。
【手球的特點】
[編輯本段]
手球其實是一種很好的運動, 因為除了個人的技術之外, 全體的合作亦非常重要。 因為這項運動的速度快,若要打得有力的話, 除了要求很好的體力及過人的技術外, 合作亦是另外最重要的一環。手球可說是一種適合很多不同年齡階段人士參與的活動。 手球是一種「全民運動」。手球適合中學生,對於大學生也同樣適合。 手球的特徵是球的體積小, 很容易控制,因此也較易發揮出球之勁力。 場地面積的要求亦較小。 球例簡單, 危險性不大。 運動量適宜, 不會過分多或少, 全身的筋骨都有活動到。 機動性與沖擊性強。
【技術變革】
[編輯本段]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民辦手球運動史上一次最大的變革時期。這次變革主要是在規則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革,極大地限制了粗野、兇狠的簡單打法,促使技戰術進行了有效的革新,為手球運動的長遠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變革後的主要趨向表現在:
1、普遍重視了運動員的身材高度。
在1988年的世界錦標賽上涌現出許多兩米以上的高大隊員,僅蘇聯隊就有四名兩米以上的高大隊員。這些高大隊員奔跑速度快、動作靈活,憑借其身高優勢,在攻守上給對方造成很大威脅。現代手球比賽的高空爭奪十分激烈,因此,身高已成為運動員選材的重要條件之一。
2、速度是手球運動發展的主要趨向。
手球比賽的突出特點是速度之爭,快速則成為取勝的重要因素。快速不單單表現在反擊速度上,而且在陣地進攻方面,已改變了以往的定位打法,實行快速穿插、多位打法,加快了配合的速度,縮短了陣地進攻的時間。快速進攻促使防守速度的提高。要保證有效的攻擊,進攻速度必須超過防守的運動速度。因而,攻守速度相互促進、不斷的發展著。速度在今後手球運動發展中將永遠佔主導地位。
3、全面熟練的個人技術與技巧。
快速穿插、移動進攻,要求運動員個人技術必須全面。隨著隊員在場上的快速移動、穿插攻擊,其進攻的職能也要不斷變換,後衛可能手插入底線攻擊,邊鋒也可能跑到外線射門。因此,必須掌握多位置進攻的技術,掌握多種多樣的射門方式,並善於運用多種假動作。由於進攻中不斷變換位置,所以打破了組織隊員與單純攻擊射手的界限,要求運動員做到既能射門得分,又能巧妙的傳球,掌握全面的個人技術與運用技巧。
4、戰術打法更加機動靈活,戰術運用更具有針對性。
進攻中採取大幅度的傳球轉移,隊員不停地移動穿插,擴大了進攻的點和面。當前外圍遠射距離已超過10米,由於外這射攻擊的加強,為內線製造了更多的攻擊機會,形成了強外助內的機動進攻。外線隊員經常插入內線攻擊,增加了內線的攻擊實力。內線進攻的加強又給外圍創造了較多的攻擊機會,又起到了強內助外的戰術作用。外圍攻擊的加強迫使防守兵力向中間收縮,使邊鋒獲得較多的攻擊效益。邊鋒的戰術行動牽扯防守陣線拉長,有效的策應外線切插進攻。如此,形成了各位置之間的多種有效的戰術配合,豐富了戰術方法,使戰術更加機動靈活。同時,各優秀隊結合自己的特點,在戰術的運用上更具有針對性。如南斯拉夫隊則用自己靈活快速的腳步移動,採用了「3——2——1」防守戰術,擴大了防守范圍,有效地遏制對方外圍遠射,並能切割外、內線的聯系,極大地削弱了對方的進攻威力。蘇聯隊採用的一線防守,把幾名兩米以上的高大隊員部署在中間,憑借其高度,居中封堵來自正面的進攻,伺機反攻。高度與速度,技術全面與技巧熟練及靈活多變的戰術打法是今後手球運動發展的主要趨向。
【手球冠軍】
[編輯本段]
歷屆男子手球(室外)世界錦標賽排名
年份 舉辦地 冠軍 亞軍 季軍 殿軍 5 6 7 8
1966 奧地利 FRG GDR AUT POL SUI NED
1963 瑞士 GDR FRG SUI POL AUT NED ISR USA
1959 奧地利 GER ROM SWE AUT SUI DEN HUN
1955 東德 FRG SUI TCH SWE YUG 薩爾 AUT FRA
1952 瑞士 GER SWE SUI AUT DEN NED
1948 法國 SWE DEN SUI FRA
1938 德國 GER SUI HUN SWE ROM TCH POL DEN
歷屆女子手球(室外)世界錦標賽排名
年份 舉辦地 冠軍 亞軍 季軍 殿軍 5 6
1960 荷蘭 ROM AUT GER HOL DEN POL
1956 德國 ROM GER HUN AUT YUG FRA
1949 匈牙利 HUN AUT TCH FRA
歷屆女子手球世界錦標賽(室內)獎牌榜一覽
年份 舉辦地 金牌 銀牌 銅牌
1957 南斯拉夫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南斯拉夫
1962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 丹麥 捷克斯洛伐克
1965 西德 匈牙利 南斯拉夫 西德
1971 荷蘭 東德 南斯拉夫 匈牙利
1973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 羅馬尼亞 蘇聯
1975 蘇聯 東德 蘇聯 匈牙利
1978 捷克斯洛伐克 東德 蘇聯 匈牙利
1982 匈牙利 蘇聯 匈牙利 南斯拉夫
1986 荷蘭 蘇聯 捷克斯洛伐克 挪威
1990 韓國 蘇聯 南斯拉夫 東德
1993 挪威 德國 丹麥 挪威
1995 奧地利/匈牙利 韓國 匈牙利 丹麥
1997 德國 丹麥 挪威 德國
1999 挪威/丹麥 挪威 法國 奧地利
2001 義大利 俄羅斯 挪威 南斯拉夫
2003 克羅埃西亞 法國 匈牙利 韓國
2005 俄羅斯 俄羅斯 羅馬尼亞 匈牙利
2007 法國 俄羅斯 挪威 德國
歷屆奧運會手球比賽獎牌榜
男子 女子
時間 屆數 舉辦城市 金牌 銀牌 銅牌 金牌 銀牌 銀牌
1936 11 柏林 德國 奧地利 瑞士
1972 20 慕尼黑 南斯拉夫 捷克斯洛伐克 羅馬尼亞
1976 21 蒙特利爾 蘇聯 羅馬尼亞 波蘭 蘇聯 民主德國 匈牙利
1980 22 莫斯科 民主德國 蘇聯 羅馬尼亞 蘇聯 南斯拉夫 民主德國
1984 23 洛杉磯 南斯拉夫 聯邦德國 羅馬尼亞 南斯拉夫 韓國 中國
1988 24 漢城 蘇聯 韓國 南斯拉夫 韓國 挪威 蘇聯
1992 25 巴塞羅那 獨聯體 瑞典 法國 韓國 挪威 獨聯體
1996 26 亞特蘭大 克羅埃西亞 瑞典 西班牙 丹麥 韓國 匈牙利
2000 27 悉尼 俄羅斯 瑞典 西班牙 丹麥 匈牙利 挪威
2004 28 雅典 克羅埃西亞 德國 俄羅斯 丹麥 韓國 烏克蘭
【競賽規則】
[編輯本段]
時 間
手球比賽時間分為上、下半時,各為30分鍾;中間休息時間通常為10分鍾。上、下半時每隊各有一次暫停(只有本方獲有持球權,方可獲得暫停時機,即向記錄台遞交暫停申請牌),暫停時間為1分鍾。如果在正常比賽時間結束時雙方打成平局,而競賽規程要求必須決出勝方,則在休息5分鍾後進行決勝期的比賽。 決勝期由兩個5分鍾組成,中間休息1分鍾(雙方交換場地)。如果第一個決勝期後仍為平局,休息5分鍾後再進行第二個決勝期的比賽。第二個決勝期仍為兩個5分鍾,中間休息1分鍾。如果第二個決勝期後仍為平局,將選定一方球門進行擲罰7米球,以決出勝方。即雙方各出5名隊員,分別依次擲罰;如仍為平局,則將進行1對1擲罰,直至決出勝方。
球 隊
奧運會手球比賽每隊只允許報名15名隊員,每場比賽在記錄表報名登記14名隊員。所有進場人員應遵守在本方換人區進行換人的原則,如違反此規定,違例隊員將被判罰出場2分鍾。 比賽時,上場隊員為7名,其中6名為場上隊員,場上必須自始至終有1名守門員。被認定為守門員的隊員可以隨時成為場上隊員,同樣,場上隊員也可以隨時充當守門員。守門員服裝顏色要與場上隊員明顯區別,隊員號碼不變。
比賽中的任何時間內場上隊員都不得超過7名,剩下的7名為替補隊員,必須坐在替補席上。坐在替補席上的還有隨隊官員,如領隊、教練、隊醫等,總數不得超過4人。隨隊官員中必須指定1人為"球隊負責人",僅允許該官員與計時員/記錄員講話,或在必要時與裁判員講話。
隨隊官員未經允許不得進入場地,如違反此規定將作為非體育道德行為受到處罰。 手球運動員的號碼規定為1~20號。規則沒有規定運動員必須使用哪一個號碼,但按照習慣,守門員通常使用1號、12號和16號。
主要罰則
手球規則規定,只允許守門員進進球門區,不允許攻守雙方隊員進進球門區獲利。但進攻隊員在完成射門動作,球出手後進進球門或防守隊員在不獲利的情況下,進進球門區可以不受罰。
違 例
手球規則規定,允許進攻隊員持球走3步,運球後還可走3步,持球不得超過3秒。如違犯,將被判違例。 手球比賽中,雙方換人不需經過記錄台和裁判員允許,只要遵守在本方換人區內,先下後上原則即可。如違犯,則違例的隊員要被判罰出場2分鍾,並在受罰時間內其他隊員不能替換,即場上減員。
犯 規
手球規則允許防守隊員用張開的手臂進行防守,用手撥開對方手中的球,但不允許用拳頭擊打對方手中的球。 防守隊員可以用身體阻擋對方持球或不持球隊員的移動;可以用彎曲的手臂從正面接觸進攻隊員。但不允許使用推、拉、抱、撞、打、絆等動作,不允許故意向對方身上擲球。
處 罰
手球競賽規則對犯規動作判罰的最大特點,主要是體現在逐步升級的原則。對採取犯規動作的行為,判罰的程度要逐步加重。
手球競賽規則,對運動員犯規的處罰有4種:警告、罰出場2分鍾、取消比賽資格、開除出場。根據犯規時的情況,可判給對方任意球或7米球。 手球比賽由兩名權力相等的裁判員共同負責,裁判員在臨場執裁中使用18種標准手勢
【觀賽禮儀】
手球運動是一項快速、連續、激烈的對抗性球類集體項目。
在觀看比賽時,一般要提前入場並就座,這是對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最起碼的尊重;舉止要文明,著裝應得體;不要出現侮辱性的語言或向場內亂扔雜物的現象;飲料、食物最好是軟包裝的,垃圾要用方便袋或紙袋自行帶出;要注意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失控。
比賽中攻守轉換瞬間即逝,在激烈的對抗中,雙方身體接觸頻繁,只要持球隊員身體沒有失去平衡,仍能控制球並繼續進攻,裁判員就不會中斷比賽。
在激烈對抗的手球比賽中,場上緊張的氣氛會強烈感染觀眾,同時,觀眾也應對運動員在場上的頑強拼搏精神給以掌聲鼓勵。
手球比賽中,進攻隊員之間的傳接球花樣繁多,多樣、准確的射門動作更是令人賞心悅目。各種各樣的魚躍、倒地和滾翻射門技術,在手球比賽中屢見不鮮。防守隊員的封擋球、堵截進攻,以及守門員神勇的撲球救險使得比賽精彩紛呈。對手球運動了解不多的觀眾,可從這些方面欣賞,並對隊員精彩的傳球配合、成功的射門,以及出色的防守報以熱烈的掌聲。同時,還可以領略到雙方運動員在賽場上的友好舉止和文明禮儀。
對手球有一定了解和精通的觀眾,除欣賞運動員個人的攻防技術外,還可從全隊整體戰術運用的層面上觀賞手球比賽。
在比賽場地內禁止吸煙,手機要關機或設置在振動、靜音狀態。
在比賽進行中,觀眾應服從組織安排,盡量不要站起來或來回走動,也不要大聲談笑、嬉戲;要為運動員打出精彩的球而歡呼喝彩,但不要因運動員一時的失誤而起鬨發出噓聲,要能同時欣賞雙方運動員的精彩表現。在運動員罰球時,觀眾最好保持安靜,不要擾亂運動員的情緒,罰球後再喝彩鼓掌。
比賽結束後,退場應有序,應禮讓老弱婦幼先走,不要擁擠,始終做文明觀眾。
【手球技術】
包括進攻技術、防守技術和守門員技術。
進攻技術:包括傳接球技術、射門技術、突破技術和運球技術。
①傳接球技術:傳接球是手球比賽中隊員之間有目的地轉移球。比賽中多採用單手傳球,根據出手部位、移動方式和動作結構的不同,分為原地、行進間、跳起的單手肩上傳球、單手體側傳球、甩傳、低手傳球、背後傳球、頸頭傳球等。而接球多是雙手接不同高度的球。如接高球,接平球,接低球。
②射門技術:射門是得分的唯一手段,也是手球最重要的進攻技術。射門的方法很多,歸納起來有:支撐射門,即有一隻腳或兩只腳支撐在地面的射門,如原地射門、墊步射門、交叉步射門、跑動射門等;跳起射門,是為了爭取空間優勢和縮短距離擺脫防守隊員的封擋,向上或向前跳起的射門技術;倒地射門,是為了擺脫防守擴大射門角度和接近球門,採用身體極度前傾,在失去身體重心平衡的狀態下,倒地完成射門。另外,根據出球部位還可分為高手射門、肩上射門、體側射門、低手射門和反手射門。
③突破技術:是持球隊員運用合理的移動技術超越防守人的方法,具有很強的攻擊性,不僅可以直接射門,還可以打亂正常防守,為同伴創造進攻機會。根據突破的方向和動作結構的不同,分為同側突破、異側突破、跳步突破和轉身突破。
④運球技術:是控制球的隊員1次或多次按拍從地面反彈起來的球的動作方法,持球隊員通過合理運球可以調節和銜接個人技術,擴大活動范圍,提高技術運用的機動性和靈活性。運球分為直線運球和變向運球等。
防守技術:包括防守對手、封球、打球、搶球、斷球。
①防守對手:是防守隊員運用合理的移動技術搶佔有利位置,利用身體以及適當地藉助手臂阻撓和破壞對手進攻的行動。防守對手是個人防守技術的綜合運用。分為防守持球隊員和防守無球隊員兩種。
②封球技術:防守隊員選擇正確位置,利用手臂和身體來封擋對方射門球。用這種技術可以直接把球封住獲得反擊的機會,或者封擋住一定的角度,同守門員配合,破壞對方射門的准確性。封球技術有正面封球、側面封球、跳起封球等。
③打球技術:防守隊員用單手突然准確地打掉對手控制著的球。分為打對方手中球和打運球兩種。
④搶球技術:爭搶不屬於任何一方的球。如搶封擋下來的球,搶守門員擋回和球門柱彈回的球等。關鍵是積極搶站有利位置。
⑤斷球技術:防守隊員在准確判斷的基礎上,採用快速地移動截獲對方傳球。斷球是發動快攻的最好時機,成功率高。斷球一般有橫斷球和縱斷球。
守門員技術:包括基本姿勢、位置選擇、移動和擋球等技術。
①基本姿勢:守門員為了及時封擋不同方向射向球門的球,保持能隨時向任何方向快速移動的姿勢。
②位置選擇:守門員的位置選擇是封擋射門角度的關鍵。通常守門員應站在球門線前0.5米球和兩球門柱連線所形成的夾角的分角線上。
③移動技術:守門員根據場上球的不停轉移,為保持好正確的封擋角度,就必須不斷地調整自己所處的位置,這就需要移動,守門員的移動技術有滑步、上步、跨步、跳步、交叉步等。
④擋球技術:守門員在移動選位的基礎上封擋對方射向球門的球。一般有手臂擋球、腳腿擋球和手腳配合擋球等技術。
【手球戰術】
攻守雙方在進攻和防守時,根據手球運動的規律而確定的集體協調配合的組織形式。分為進攻戰術和防守戰術兩部分。
進攻戰術:包括進攻基礎配合和全隊進攻戰術。
①進攻基礎配合:是2~3人之間的簡單配合。這是全隊進攻戰術的基礎,常用的有交叉換位、掩護、突破分球。
②全隊進攻戰術:分為全隊快攻戰術和全隊陣地進攻戰術。快攻戰術是最有效的進攻手段,
防守戰術:包括防守基礎配合和全隊防守戰術。
①防守基礎配合:2~3名防守隊員之間組成的防守配合方法,常用的有關門、換防和補防配合。
②全隊防守戰術:包括防快攻戰術和全隊陣地防守戰術。防快攻戰術是在進攻失敗後全隊立即有組織地轉入防守,首先要防守對方的快攻。陣地防守戰術主要是區域聯防,每個防守隊員按照預定的防守隊形,分布在球門區線前的范圍內,根據對方的攻擊距離、攻擊方式和攻擊點,進行有組織地聯合防守。
【場地設施器材】
比賽場地設施
場 地
手球比賽場地為長方形,長40米,寬20米,長界線稱邊線,短界線稱端線。端線包括球門線(球門柱之間)和外球門線(球門的兩側)。球場兩端線中央各放置一球門,球門前各有一扇形的球門區和一個比賽場區。場上的線均屬於它們各自界定的場區的一部分,球門線為8厘米寬,其餘各線為5厘米寬。
比賽場區周圍應有安全區,離邊線至少1米,離外球門線至少2米。國際手球聯合會規定了手球場地地板的標准,但必須得到國際手聯的正式批准和授權方可使用。
球
手球比賽用球需得到國際手聯的正式批准並印有認可標志。國際手聯標志為彩色,高3.5厘米和OFFICIAL BALL(正式用球)字樣。字樣為拉丁字母,字體高1厘米。
奧運會男子手球採用3號球,周長58~60厘米,重425~475克;女子手球採用2號球,周長54~56厘米,重325~400克。
球 門
球門位於各自球門線的中央。球門內徑高2米,寬3米。球門應用同樣的木質、輕金屬或合成材料製成。球門橫梁和立柱的截面為8厘米×8厘米。球門由對比鮮明的兩種顏色(相間為20厘米,通常為黑色和白色、藍色和白色或紅色和白色)漆成,必須牢固地置於地面。球門立柱的後沿應與球門線的外沿齊平。
球門內應縛掛一張網,使擲進球門的球不會立即彈回。在球門後1.5米處,應掛一張寬9~14米,高5米的垂直擋網。
【另解】
在不能使用手的球類運動中(如足球、乒乓球)使用手觸球,是一種犯規行為。
我國手球的發展
【我國手球的簡況】
中國的手球運動始於50年代中期的廣東。1955年,位於廣州的解放軍體育學院將手球列入教學計劃,在國內率先開始手球教學與訓練。隨後,北京體育學院等一些院校也開展了手球運動的教學。80年代初期,國內高水平的手球隊多至30餘支。目前,手球在國內約10個省市和解放軍開展。
中國手球運動曾有過光輝的歷史。1960年,組建不久的廣州部隊和安徽隊曾戰勝過來訪的世界亞軍羅馬尼亞男子手球隊。
1979年,我國加入國際手球聯合會。1982年和1984年,中國男女手球隊曾分別獲得亞運會冠軍和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銅牌。
在所有同場對抗的球類項目中,手球是最青睞亞洲人的了。在中國女子曲棍球獲得世界冠軍以前,所有同場對抗球類項目中,亞洲人只在手球項目上獲得過世界冠軍。韓國女子手球隊曾經獲得奧運會2金2銀和世界錦標賽1金的好成績,韓國男隊也曾獲奧運會銀牌。韓國是名符其實的手球強國。同為亞洲人,中國運動員與韓國運動員在形體上非常相似,韓國的經驗,對中國手球有什麼啟示呢?
1982年至1995年,中國與韓國女子手球隊交戰12次,成績為2勝2平8負。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女子手球隊與韓國隊打成平手,獲得洛杉磯奧運會銅牌,韓國獲得亞軍。
1986年,中國女手在第9屆世界錦標賽上獲得第9名,韓女手獲第11名。爾後,中韓兩國女手差距逐漸拉開。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我女手獲第6名,韓女手獲冠軍。1992年,中國女手因負於日本隊而沒有取得奧運會比賽權,韓女手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再奪金牌。95年,中國女手在世界錦標賽上沒有進入前12名,而身材和力量條件都不如我隊的韓國女隊,卻再次奪得冠軍。
1996年是中國手球翻身的一年,女子手球遏制住多年的滑坡,在奧運會上獲第5名。男子手球15年來第一次戰勝韓國隊,首次獲得世界錦標賽的入場券。
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國的集體競技項目發展艱難。各集體球類項目水平出現滑坡,手球運動也不例外。當前,我國手球運動後備力量奇缺,手球水平起伏很大。
在98年曼谷亞運會的手球比賽中,中國男女手球隊僅分別獲得第6和第4名的成績。2000年沒有進入奧運會。
近年來由於受到亞洲經濟不景氣的影響,韓國的競技體育環境也在變差。原來手球運動開展得挺好的一些俱樂部解散了一些手球隊。使韓國手球運動受到不小的沖擊。2001年在法國男子世界錦標賽上,韓國男隊獲第9名。同年在義大利舉行的女子世界錦標賽上,中國女隊獲得第11名,韓國女隊獲第15名。
2002年亞洲錦標賽和亞運會,中國女子手球隊均獲得第三名。而中國男隊在2002年亞運會上僅得第七名。
目前,西亞的男子手球運動發展也很快,已經對東亞形成了很大的威脅。當前亞洲的手球強隊,男隊有韓國、日本、科威特和沙特的;女隊有韓國、朝鮮、日本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