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二戰美國西班牙是什麼關系

二戰美國西班牙是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 2022-05-06 04:46:49

① 西班牙和美國的關系

薩帕特羅政府上台後,大幅調整外交政策。主張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採取務實有效的多邊主義政策,強調聯合國的主導作用,倡導不同文明之間開展對話,建立世界文明聯盟。把奉行「歐洲主義」作為重點,力圖置身於歐盟建設的中心。大力鞏固和加強與拉美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並積極推動歐盟發展同拉美的合作。努力恢復和發展同北非地區國家的關系,推動地中海地區的安全與合作,主張歐盟和北約在東擴同時兼顧南下。關注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積極推動「路線圖」計劃的實施,力求在解決巴以沖突方面有所作為。重視加強在亞太地區的政治和經濟存在,重點發展與中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的關系。西與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有外交、領事和商務關系。2003-2004年,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國和安理會反恐委員會主席。西與拉美國家有特殊傳統關系,把發展與拉美國家的關系作為其戰略重點。強調維護雙方優先關系,擴大政治對話與合作機制,幫助拉美國家加強和鞏固民主政體,強化文明社會,支持拉美經濟一體化、政治協商機制和可持續發展。2005年10月,西舉辦了第15屆伊比利亞美洲國家首腦會議。繼續加強與拉美國家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擴大貿易規模,促進雙邊合作與發展。西主張通過建立歐盟-拉美戰略夥伴關系,推動歐盟與拉美進一步接近。

② 二戰前各國的關系

30年代的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波雲詭譎、暗潮湧動,大國關系異常復雜。這種復雜性在歐洲又體現得最為充分。復雜的形勢為大國政治角逐和施展外交手段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主要大國在這個舞台上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上演了一部活生生的歷史劇。

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綜述:

英法是一戰的戰勝國,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主要受益者。一戰後英法不但獲得了諸多的政治經濟利益,而且還控制著國際聯盟,進而掌握了世界霸權。英法的目標就是維護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

由於英法的內部分歧和美國的扶持,德國勢力不斷增長。先是德國經濟走上復興道路;德國法西斯上台後,重新武裝,國民經濟軍事化,軍事力量迅速增長;德軍開進萊茵非軍事區,凡爾賽體系對德國的約束逐漸被打破。在對外擴張中德、意法西斯逐漸走到一起。他們的侵略行動受到英法的縱容,侵略野心不斷增強。

蘇聯集中力量進行有計劃的國民經濟建設,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國民經濟體系,基本上實現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蘇聯需要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但樹欲靜而風不止,不但面臨德意法西斯的危脅,還面臨著英法的敵視。

美國在一戰中是主要受益國,經濟實力膨脹,妄圖稱霸世界。但美國的野心受制於老牌的強國英法,後來拋出了中立政策。美國的中立政策主要是基於傳統的孤立主義的影響、壟斷資本經濟利益的驅動及對當時歐洲形勢的復雜性的分析。這一政策使美國暫時遠離了歐洲政治的漩渦。

這樣二戰前歐洲舞台主要角色就剩下三股主要勢力:英法、德意法西斯和蘇聯。

各種力量的目標

英法:維護自己的歐洲和世界霸權,並盡可能推動德意法西斯進攻蘇聯,使他們自相殘殺,以便漁翁得利。為此英法不惜犧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國家,滿足法西斯的侵略野心,並盡可能把法西斯禍水引向蘇聯,讓自己的兩大心腹之患自相殘殺。這就是臭名昭著的「綏靖政策」。

德意法西斯:盡可能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爭取取代英法,取得世界霸權。

蘇聯:盡力爭取和平的環境,遏製法西斯勢力的擴張,並打破英法推動德意進攻自己的企圖。

大國在歐洲的角逐

【第一戰場】西班牙內戰

西班牙位於歐洲的西南部,扼地中海咽喉,是英法通向其殖民地的必經之地。德意控制西班牙,就可以在同英法的爭奪中占據主動地位,使自己的實力進一步增強。所以他們全力支持佛朗哥叛軍,給以大量援助,甚至直接派兵進行武裝干涉。

盡管德意的行動危脅到英法的利益,但英法害怕引火燒身,也害怕歐洲進步力量的壯大,希望借法西斯主義國家之手慢慢扼殺西班牙民主共和國。他們在倫敦成立了不幹涉委員會,美國政府聲明自己保持中立,並同樣禁止向西班牙輸出武器。

蘇聯不願意看到法西斯勢力的壯大,給共和國政府以巨大援助。

盡管國際進步人士都站在西班牙人民和共和國方面,盡管有蘇聯的支持,但整個國際反動派和帝國主義集團都反對西班牙共和國。1939年馬德里陷落,共和國政府被顛覆。

【第二戰場】外交遊戲

德意法西斯在歐洲擴展了自己的勢力,但他們的擴張直接觸及英法的利益。德意法西斯為了換取英法對自己侵略的認可,打出了反對共產主義的招牌,兩國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這一方面表明了他們對社會主義的敵視,另一方面換取了英法對他們向東部的擴張的默許。德國吞並了奧地利,並在英法的協助下佔領了捷克的蘇台德區,進而佔領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英法害怕戰爭,繼續推行綏靖政策,盡可能把德國注意力引向東部,引向蘇聯。《慕尼黑協定》,英法為虎作倀,綏靖政策達到頂點。該協定還導致蘇聯的英法互不信任,失去挽救局勢的最好機會。

蘇聯面臨的形勢最為艱難:除英法的敵視和德意法西斯的危脅,另一個法西斯國家日本也不斷發難。日本1938年在中蘇邊境張鼓峰挑起反蘇武裝沖突後,1939年5~8月又在中蒙邊境諾門坎地區向蘇聯、蒙古軍隊發動大規模進攻。蘇聯只能力求自保。

在法西斯勢力已經坐大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英法和蘇聯聯合,共同阻止法西斯勢力進一步擴張。但英法和蘇聯充滿猜忌、互不信任,使情況變得異常復雜。

蘇聯在4~8月多次主動採取行動同英、法在莫斯科舉行關於締結互助條約和軍事協定的談判,爭取建立反侵略的統一戰線。但英、法仍奉行綏靖政策,無意與蘇聯合作。與此同時,英國同德國進行一系列秘密談判,力求實現英、德合作,把戰火引向蘇聯。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也採取措施調整同德國的關系。斯大林接受希特勒提出的立即締結互不侵犯條約的要求。8月23日蘇聯同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規定,締約雙方互相不侵犯對方,並劃定兩國在東歐的勢力范圍。

由於西方大國的妥協退讓,法西斯勢力一步步發展,侵略野心不但沒有滿足,胃口反而越來越大。《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又使德國在發動戰爭時避免了兩線作戰,解除了後顧之憂。

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的爆發,標志著綏靖政策的破產。1940 年德軍進攻法國,之後又發生了不列顛之戰,英法首嘗惡果。正是他們養虎為患,給自己種下惡果。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使蘇聯得以暫時置身於戰火之外。但條約簽訂不到兩年,德國在西線得手後,於1941年6月22日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

可以說,在這場大國的外交角逐中,英法和蘇聯雖各懷心計,但他們之中沒有勝者。

完全相反的結局

二戰正式爆發後,法西斯勢力在歐洲猖獗一時。英法遭受了沉重打擊,法國戰敗,英國也在不列顛之戰中受到重創;蘇聯也在德國法西斯的進攻中損失慘重。殘酷的現實讓英國人清醒起來,丘吉爾取代張伯倫,綏靖政策正式退出歷史舞台;法西斯的強大對美國也產生了直接危脅,使其不能再置身事外。面對共同的敵人,英美感到只有聯合蘇聯,才能打敗法西斯,《大西洋憲章》發表後,美英開始援助蘇聯。

1942年初,中、蘇、美、英等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蘇美英則是這一同盟中的主要國家。歷史開了個大大的玩笑:蘇英兩國由戰前互相猜忌、政治角逐的對手,變為戰時的盟友;美國也由坐山觀虎鬥變為和他們緊密合作,共同對敵。

★啟示:大國在國際事務中負有重要的責任,各國都應堅守道義和自己的責任;面對國際和平與安全受到的嚴重危脅,各國應以大局為重,謀求長遠利益;只有友好合作,才能謀取共羸;以鄰為壑,只顧眼前利益,往往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③ 西班牙在二戰時期的角色

1939年3月,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佛朗哥建立了獨裁政權。4月7日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二戰爆發後佛朗哥政治上親近德、意,但拒絕對德國承擔軍事和外交義務。
佛朗哥為什麼拒絕參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經濟無力也不願捲入一場新的戰爭
長期的戰爭,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貧困使這座荒涼的半島毫無生氣。擺在西班牙政府面前的是怎樣使精血已枯的人民擺脫另一場戰爭,恢復發展經濟。
二、沒有把握勝利因此不敢參戰
佛朗哥認為美英這兩個帝國有可能聯合作戰,並將英倫三島作為反攻歐洲的跳板,從而打贏這場戰爭。1940年8月,隨著不列顛之戰的持續,他已看清,英國將堅持戰斗,而這場戰爭很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德國能否獲勝,毫無把握。在沒有絕對把握勝利的情況下,佛朗哥是不敢參戰的。
三、希特勒沒有拉攏
當希特勒在西線發動突然襲擊,法國迅速淪陷,英國也可能崩潰或毀滅的時候,佛朗哥曾在6月間表示,他准備加入戰勝者的行列,分享戰利品。但是,希特勒覺得沒有爭取同盟者的必要。他估計幾個星期、甚至幾天之後,便可結束大的敵對行動,而英國即將求和。因此,他對於馬德里的這副積極靠攏的姿態並不感興趣,沒有把佛朗哥拉入自己的陣營。
四、政治經濟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佛朗哥向德國提出了許多苛刻的參戰條件,如:保證將直布羅陀、法屬摩洛哥以及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包括奧蘭在內,劃歸西班牙,並且要擴張西屬非洲殖民地的某些領土。此外,還需要適當的軍事援助特別是西班牙面對直布羅陀的炮台所需的15英寸口徑榴彈炮。強調西班牙需要現代武器、糧食、石油和經濟援助,而且還必須等到德國人在英國登陸後,西班牙才能參戰。希特勒因為西班牙的要求過高而感到棘手,而且有些要求將使他同維希重新發生糾紛。從法國奪去奧蘭,那一定會導致法國在北非成立敵對的政府,因而希特勒拒絕了佛朗哥的要求。後來,希特勒在佛羅倫薩對墨索里尼說:「我寧可被拔掉三四顆牙齒,也不願再搞這樣的談判。」
五、英美等國從中努力
二戰爆發後,英國和美國都一直在努力使西班牙保持中立。如從西班牙購買物資以縮小其對納粹的供應量,減輕納粹對西班牙經濟的影響。1940年3月,英國與西班牙簽署了一個為期半年的貿易協定,英國向西班牙提供石油產品和化肥,西班牙向英國供應礦石、橘子和檸檬。在整個戰爭期間,該貿易協定每隔半年續簽一次。他們向西班牙提供穀物和石油。
丘吉爾就任英國首相後,專門撥出一筆資金用於收買一些對佛朗哥有影響力的西班牙高級指揮官,由英國國庫在一家瑞士銀行的紐約分行存入1000萬美元,指使英國駐馬德里大使館武官艾倫·希爾加思向一些西班牙軍人賬戶轉錢。這位英國軍官便同銀行家胡安·馬奇進行了接觸,向那些表明准備抵制佛朗哥同希特勒聯合意願的西班牙軍官送錢。馬奇根據每個西班牙軍官的業績送錢,1940年底,幾乎所有的錢都進了西班牙軍官的腰包。比如,被認為是佛朗哥的繼承人之一的,當時西班牙軍事學院院長安東尼奧·阿蘭達將軍就得到了200萬美元。
六、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
在一份1939年簽訂的德西秘密協定書中,西班牙承諾從南美幫德國進口牛肉和穀物。1940年5月,西班牙與義大利簽訂了為期3年的食品合作計劃,承諾提供必要的糧食。到1942年,德西貿易的重點由食品轉向戰爭必需的礦產資源。西班牙擁有豐富的優質鐵礦石,德國還從西班牙進口鋅、鉛、水銀、螢石、天青石、雲母、軟木和羊毛,以及最重要的鎢砂。從1942年初開始,英美開始聯合買斷西班牙所有的鎢礦出產,價格也從原來每噸75美元飆升至16800美元。佛朗哥政府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獲利頗豐。

④ 西班牙在二戰時期的角色

提起西班牙,人們知道得更多的可能是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因為它擁有像羅納爾多、貝克漢姆、齊達內、勞爾這樣超級巨星。不過,在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馬德里火車站連環爆炸發生後,人們開始關注起西班牙內政外交。比如,在近些年國際反恐斗爭中,西班牙與美英異乎尋常的緊密關系,有人認為可能正是這種關系得罪了「基地」組織。再如,西班牙國內長期存在的「埃塔」幾十年就沒有停止製造恐怖事件,有人認為這次爆炸說不定又是它的一大「傑作」。其實,無論親美英的外交還是「埃塔」的恐怖活動,只是從不同側面勾畫出某一特定時期的西班牙,但不是它的全部。

西班牙與英美的關系此起彼伏

在歷史上,西班牙與英美的關系並不好。15世紀末,隨著統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隨著哥倫布到達西印度群島,西班牙成為世界頭號的海上強國,當時的「無敵艦隊」擁有130艘艦只,8000多名水手和近兩萬名步兵。西班牙也是世界頭號殖民大國,屬地遍及歐、亞、非、美(但重點在拉丁美洲)。然而,西班牙的強國地位只維系了100多年。1588年,「無敵艦隊」在征討英國時,幾乎全軍覆滅。西班牙海上霸主和殖民霸主的地位為英國所取代。19世紀末,就在西班牙的殖民統治日薄西山的時候,美國卻在崛起。1898年美西之間發生戰爭,隨著「加勒比海艦隊」被美軍徹底摧毀,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和亞洲的殖民統治為美國所取代。此後,西班牙的注意力放在國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上面,較少染指海外事務。比如,二戰期間,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權雖然倒向德意日軸心國一邊,但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對待德國和義大利更多的是給予口頭上的同情和支持,而直接的外交承諾和軍事支持卻較少。正因為如此,戰後,同樣是法西斯專政的國家,西班牙卻沒有遭到德意日那樣的下場。另外,由於佛朗哥具有很強的反共、反蘇色彩,美國和英國還逐漸改變了對西班牙的排斥態度。也就從這時起,西班牙與美英等國的關系才開始正常化並逐步親近起來,直到9.11事件以後,西班牙與美英密切關系開始引人注目。

西歐民主化過程的落伍者

從內部政治發展看,西班牙民主化進程的滯後是孕育臭名昭著的「埃塔」的土壤。「埃塔」是「巴斯克祖國與自由」的縮寫,單從字面上看有民族主義和反專制主義的含義。西班牙成為統一的國家以來,實行的政體主要是君主制,只是在近現代有過兩次短暫的共和時期(第一個共和政體出現在1873~1874年,第二個共和政體出現在1931~1939年)。其中,從1939年到1975年,西班牙則一直處於佛朗哥專制獨裁統治之下。佛朗哥掌控著國家的一切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權並且用恐怖手段來維持其統治。後來在世界民主化浪潮的沖擊下和國際社會的壓力下,佛朗哥雖然也作過一些形式上的讓步,但專制獨裁統治的本質沒有改變。直到佛朗哥病逝,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登基並任命阿·蘇亞雷斯為首相後,西班牙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制度過渡。所以,在《文明的沖突》一書的作者、美國著名學者亨廷頓的筆下,西班牙、葡萄牙是西歐政治發展最落後的國家,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中才實現民主政治的。

另一方面,為了維護自己的專制統治,佛朗哥執政後取消了居住在西班牙北部的少數民族巴斯克人在貿易、稅收、軍事等方面長期保持的高度自主的特權。在這種背景下於1959年成立的「埃塔」,開始時是一個反抗佛朗哥獨裁統治、爭取地方自治權的地下組織。1978年~1979年從政府那裡獲得了部分地方自治權之後,更為激進的「埃塔」成員開始以暴力手段要求巴斯克民族獨立,並且不斷地從事恐怖暗殺活動,成為西班牙社會的一個大毒瘤。

宗教的歷史沖突

有學者認為,一切政治、經濟現象歸根到底都是文化現象。地處歐洲西南端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在這方面表現得更為明顯。公元8世紀初阿拉伯人從北非侵入伊比利亞半島,同由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融合而成的摩爾人一起在這里統治了700多年。所以,這里沖突的不僅僅是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還有以他們為載體的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在趕走侵略者、收復失地、建立統一國家的過程中,天主教成了西班牙人民的精神武器,其地位要比在別的國家高。與基督教的其他教會相比,天主教會崇拜權威,重視傳統,反對革新,維護君主制,強調等級制。天主教的這種保守性與世俗封建君主專制結合在一起,使得西班牙在黑暗的中世紀的西歐更為黑暗。國王通常以宗教裁判作為加強專制統治的工具,對所有反抗國王和教會的人都以異端的罪名進行殘酷迫害,而受害者大多是穆斯林和猶太人。西班牙後來在北非的殖民地也都是穆斯林國家,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天主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斗爭實際上是以另外一種形式持續著。西班牙媒體3月17日報道說,爆炸案的幕後真凶是一個與「基地」組織有牽連的摩洛哥恐怖組織——摩洛哥伊斯蘭戰斗旅。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除了有西班牙緊隨美國打伊拉克惹怒了「基地」組織的因素外,是否還有不同宗教、種族之間的仇視仍在作祟呢?

無論最後找到的馬德里大爆炸的罪魁禍首是誰,其動機無論是對西班牙政府親美英政策的「報復」,還是對西班牙民主化比較遲緩的「報應」,或是敵對的宗教、種族勢力的「復仇」,所映照出的都是現在的西班牙替別人受過,為自己的過去受過。西班牙的這種「現象」是否值得深思?

⑤ 為什麼西班牙在二戰後沒有接受美國的援助

美國一開始根本就沒打算援助西班牙。西班牙是二戰後唯一的法西斯獨裁國家,美國無權干涉別國內政,但也可以限定援助對象。西班牙也不是必須要美國援助,沒有參加一戰、二戰還有弗朗哥的調整導致經濟還算不錯的。但是後來美國決定幫助西班牙是為了在西班牙本土蓋軍事基地,而且對比起美國對其他歐洲國家的慷概 給西班牙的資源根本不算什麼。。

⑥ 為什麼二戰後美國對西班牙實行經濟封鎖

因為由於西班牙政府的獨裁性質,以及在二戰中實行親德意法西斯國家的政策,戰後西班牙遭到西方國家的一致抵制,1946年聯合國通過12月決議,將西班牙逐出聯合國。
自稱奉行民主自由原則的美國順應形勢,對西班牙同樣採取了孤立排斥的政策。

⑦ 歐洲大國都捲入了二戰,西班牙憑什麼能保持中立

西班牙內戰自顧不暇,已經無法在進行侵略,但因為地理原因左右逢源,不明確自己的立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幾乎讓整個歐洲遭遇了生靈塗炭之苦,英法德意蘇等歐洲大國幾乎都被捲入其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國內局勢不穩定。中立政策為西班牙爭取了全身而退的資本,讓西班牙免於戰火。

由於西班牙和蘇聯矛盾太深,面對蘇聯的威脅,所以西班牙才向美國靠攏,拚命的抱美國的大腿,向美國妥協,加入北約,做了美國的小弟。歐洲各國開放投資移民之後賺的讓人眼紅,在其中,西班牙的黃金簽證項目一直獨占鰲頭。有許許多多的移民客戶,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很多人獲得了在西班牙工作生活的權利。

⑧ 二戰唯一沒參戰的世界強國,當時它在幹嘛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法西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發動的戰爭。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可是在所有強國當中,有一個國家沒有參戰,這個國家就是稱雄世界幾個世紀的西班牙。那麼他究竟在干什麼?

二戰結束後,西班牙在二戰中賺到的錢恰恰也有利於本國經濟的發展。佛朗哥政府也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獲利頗豐。而後弗朗哥統治西班牙直到1975年,直到1975年逝世於馬德里,之後胡安·卡洛斯登上王位,隨後結束了西班牙的獨裁統治。

⑨ 請問各位西班牙為何要讓美國駐軍,西班牙在國防實力上應該沒必要依賴美國才對啊

這主要是因為西班牙是北約的成員之一。既然是北約的小兄弟,就得聽老大美國的話,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但是西班牙為什麼要加入北約呢?這里頭的原因大致有兩個:

一是隨著二戰結束後,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對峙局面逐漸形成。而西班牙在二戰期間表面上表示中立,可實際上卻是傾向軸心國一方的。甚至它還曾組建過一個所謂的西班牙志願師,加入到德軍當中直接參與了二戰(關於這個「西班牙志願師」,該師約18000人,全部為當時的西班牙現役軍人和長槍黨。後該師被德軍編為第250步兵師。為區別於德國師,一般稱之為第250西班牙師。該師還有一個非正式的別稱——藍色步兵師,此名來源於西班牙長槍黨黨徒所穿的藍色襯衫。藍色師按德軍標准配發了裝備,並身穿德軍制服,但在制服右袖上有一個紅、黃相間的西班牙國旗盾形標志,其標志頂部綉有「Espana」的字樣。1941年8月,藍色師在參加東線參加了列寧格勒等一系列戰役。1943年10月29日,在東線戰鬥了兩年後,藍色師的第一批士兵終於回到了自己的祖國——西班牙。據事後統計,西班牙藍色師在東線的最終傷亡數字為:3334人陣亡,8466人負傷,326人失蹤。321人被蘇軍俘虜,其中有94人在戰俘營中死亡。其餘的230名西班牙戰俘於1954年從蘇聯遣返回國)。

從戰爭的性質上來看,這是一段對於西班牙而言不光彩的歷史。因此,為了戰後給自己「正名」,以及為了與當時的國際地緣政治環境相適應(美國已成為西方世界的老大),西班牙才努力試圖加入北約。

二是西班牙加入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對其自身來說更是個外交上的一個勝利。

由於北約改革方案觸及英國的利益,英國就以直布羅陀問題為由加以阻撓。直布羅陀是英國殖民地,但西班牙從未放棄對該地的主權要求,並一直對這個地區實行海空管制。英國之前曾多次提出,希望西班牙取消這項管制,否則它就「否決」西班牙的加入(北約)。直到後來,鑒於北約(特別是美國看好西班牙獨特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希望拉其入伙),英國才不再作梗。

西班牙參入北約後,將取得馬德里指揮部的主導權,對加那利群島水域的指揮權也將發揮重要作用。這無疑將大大加強西班牙在這一地區安全事務上的發言權,從而使其可以在歐洲發揮更大的作用。

⑩ 二戰美國和西班牙都是中立嗎

西班牙保持了中立,沒有參戰
在西班牙內戰之後,希特勒一直就在鼓搗弗朗哥參戰,尤其希望他進攻直布羅陀
但弗朗哥以各種理由推脫,沒有參戰,僅僅派出志願部隊,藍色師,以個人名義到東線參戰,並向德國提供了一系列便利
可西班牙沒有參戰
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前沒有參戰,但在珍珠港事件後,對軸心國宣戰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1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3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