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威尼斯房價多少
⑴ 初一社會,威尼斯因水而興
義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萬。主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梁聯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之稱。公元452年興建。八世紀為亞得里亞海貿易中心。十世紀曾建立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為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新航路開通後,因歐洲商業中心漸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並入義大利王國。工商業發達,有煉鋁、化學、煉焦、化肥、煉油、鋼鐵等工業。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玻璃器皿、花皮革製品、花邊、刺綉等著稱。陸上的馬爾蓋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運港。馳名的旅遊中心,年有3百萬遊客。古老的聖馬可廣場是城市活動中心,廣場周圍聳立著大教堂、鍾樓等拜占庭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物。離岸2公里處的線狀沙洲-利多是歐洲最著名的海濱浴場。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其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綴接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義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這里建築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上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後就蓋房子,這兒的房子無一不是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當年為建造威尼斯,義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這樣的房子,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它不會爛的,而且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此前考古者挖掘馬可•波羅的故居,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後見了氧才朽。
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這個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卻被一百多條蛛網般密布的運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只憑各式橋梁錯落連接,初來乍到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沿著這條號稱「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於14至16世紀,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平日里大運河真的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樣,各式船隻往來穿梭其上,最別致的當然還是貢多拉。
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徐志摩筆下憂傷的嘆息橋,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聖馬可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迴廊,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復興的一個重鎮,產過歷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瓦格納在這里與世長辭……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築延續到今天,她獨特的氣氛令遊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來過的威尼斯遊客都念念不舍,樂而忘返。
威尼斯及其瀉湖
⑵ 威尼斯誰知道
威尼斯 義大利的一座古城,位於歐洲亞得里亞海濱,周圍被海洋環繞,由118個島嶼組成,只有西北角一條長堤與大陸相通,有「水城」「百島城」之稱。全城有117條縱橫交錯的大小河道,靠四百多座橋梁把它們連結起來。威尼斯始建於公元451年,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威尼斯風光秀美,古跡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羅克式大教堂,120座鍾樓,64座修道院,40座宮殿,是馳名全球的旅遊勝地。每年前往的遊客達500萬人以上,旅遊業使這個僅有36萬人口的中等城市變得十分富有。威尼斯城熱鬧非凡,但城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不見紅綠交通燈,小艇就是「公共汽車」。威尼斯的小艇同樣聞名於世。威尼斯是中、意兩國人民的友好使者馬可·波羅的故鄉。為了使中意兩國人民長期建立起來的友誼長存,1980年3月,威尼斯和我國的蘇州市結為姊妹城市。
2月的威尼斯還是冬天,少許有些寒意,但藍天碧水,晴空萬里,完全沒有陰霾的感覺。與往日船聲燈影里安靜的威尼斯不同,這些日子,遠遠就能聽到人們噠噠的腳步聲和愉悅的笑聲。膚色不同、語言各異的人們此時都腳步匆匆,奔向同一個目的地——世界著名的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歡節正在那裡達到高潮。
五彩繽紛的面具
記者能趕上這趟熱鬧,完全是因為工作的關系。不過一入威尼斯的水巷,一看滿眼色彩斑斕的面具,大概沒有誰不會被狂歡中的水城吸引。各色各樣的面具是威尼斯狂歡節的一大特點,在中國人看來它們有點像京劇臉譜。滿大街都是勾著臉的人在又唱又跳,好像上演大戲,這就是威尼斯狂歡節給記者的印象。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數不清的面具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收集著時髦的斗篷,有的專賣高頂硬帽,還有的現場展示面具的製作工藝。「面具」可以簡單到直接畫在臉上,也可以經過復雜的程序,用紙漿、布料、瓷器、玻璃甚至塑料等等製成,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誇張、華麗、戲劇化,看得你眼花繚亂、不知身在何處。
據說,威尼斯狂歡節起源於公元11世紀,到18世紀時已成為歐洲最著名的狂歡節,由於王孫貴族紛至沓來又不想暴露身份,戴面具和喬裝改扮就成了一直延續的傳統。有面具和一身戲裝的遮扮,人們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幻想和激情,肆無忌憚地狂歡。
「天使」降臨聖·馬可廣場
前來參觀狂歡節的人們穿小巷,過小橋,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聖·馬可廣場。這里成了面具與服飾的展示會,不少人從頭到腳全副武裝,有的扮成17世紀的貴族,有的扮成電影中的角色。記者看到一位貴夫人打扮的女士,想上前探問她這身行頭的來歷,但她聽不大懂義大利語,看來是位外國遊客,專門到水城湊熱鬧的。
中午12時,偌大的聖·馬可廣場被上萬名前來狂歡的人擠得水泄不通,身著古代服飾的儀仗隊來到大公府門前,一些人裝扮成古代威尼斯達官顯貴登上主席台,聖·馬可教堂的鍾聲齊鳴,主持人宣布威尼斯狂歡節正式開始,廣場上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時,位於廣場中央一側的100米高的鍾樓上,世界女子擊劍金牌得主、義大利擊劍運動員弗里達扮成天使,銀裝素裹,揮動著翅膀,徐徐從天而降,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願。
狂歡節歡而不狂
與巴西狂歡節及義大利其它地方的狂歡節相比,威尼斯的狂歡節獨具特色,給人的感覺是歡而不狂,人們更傾向於享受放鬆愉悅的生活。記者在聖·馬可廣場周圍看到數百名在現場給遊人畫臉譜的年輕人,他們中有不少是從外地趕來的藝術系學生,趁著節日賺點小錢。不少遊客和當地人坐在這些畫家提供的小板凳上,曬著太陽,閉目養神,花上5個歐元,只需幾分鍾,就可讓自己面目全非,合格地融入狂歡的人群,既經濟又實用。一對義大利青年男女別出心裁,在每人的臉上分別畫了半顆心,然後熱吻在一起,兩顆心緊貼在一起,變成了一顆心。
經過喬裝打扮的人們在廣場上漫步遊逛,吸引著往來者的視線,讓人們拍照留念。一位義大利婦女身著18世紀的服裝,手中拿把扇子。她告訴記者,她是威尼斯本島人,這套服裝她已經用了好幾年了,價格是2000歐元左右。這些人大部分都跟演員一樣,根據不同的著裝,進入不同的角色。在外人看來他們可是相當的神秘,一般都不開口講話,你只能看到他們未被遮住的眼睛,連真實性別都難以分辨。這樣娛己娛人的游戲要持續10多天,然後人們摘下面具,暴露原形,重新回歸自我。
回答者:sun1219 - 助理 二級 5-31 19:50
威尼斯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它既是旅遊勝地,又是義大利的重要港口。威尼斯城四周環海,位於威納托省(Veneto)的威尼斯,其實包括了一百座大大小小的島嶼,只有西北角有一條4公里長的長堤,是1846年建造的鐵路橋,1932年又與之並列建造了公路橋,與大陸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藝術名城。全城有教堂、鍾樓、修道院、宮殿、博物館等藝術及歷史名勝450多處。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是繼佛羅倫薩和羅馬之後的第三個中心。威尼斯畫派作為後起之秀,在歐洲藝術中享有盛名,影響很大。代表人物如:喬爾喬涅、提香、丁托列托等。威尼斯在歌劇藝術發展上也做出過重要貢獻,威爾第創作的《茶花女》等世界著名歌劇就是在這里首演並獲得成功的。1932年,威尼斯又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是地中海的貿易中心,港口每年進出貨船達萬艘以上。其經濟以旅遊和服裝為基礎,料器和花邊是它的傳統行業。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作為著名的旅遊城市,它的面積只有6. 9平方公里,居民只有10萬人左右,共有120座各式教堂,120座鍾樓,64座修道院,40多座宮殿,每年來此觀光旅遊的遊客達上千萬之多。
威尼斯古城興建於452年,當時,沿岸居民因逃避它族迫害,被迫遷網威尼斯湖中定居。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到14世紀末,它已發展成當時地中海最大的貿易中心之一。
威尼斯有一條長4公里、寬30~60米的主運河,與177條支流相通,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城市裡共有2300多條水巷。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象從水中鑽出的似的。在這座水上城市裡,汽車、摩托車、甚至自行車都是被禁止的,在路邊叉著「TAXI」的牌子,指的是汽艇,威尼斯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貢都拉則充當了自行車的地位。
當然,威尼斯也有它的憂慮,它正面臨這洪水的侵襲、地面下沉和環境污染等威脅,近年來曾發生聖馬可廣場被洪水所淹的現象。近年來,義大利政府和威尼斯政府採取了許多積極措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呼籲拯救威尼斯。
歷史概況
威尼斯水城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可是,為什麼要把城市建在海上呢?據說,公元5世紀,為躲避亞洲游牧民族的入侵,沿海居民逃往海邊的小島和沼澤地,是為威尼斯的發端。威尼斯建在120個島上,全市靠400座石橋溝通,天哪!威尼斯在中世紀是海上強霸,是貿易大國,積累了大量財富,既是西方開向東方的門戶,也是東方通往西方的橋頭堡。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水」字,一部一千五百年的興衰史從水裡向我們飄來。
威尼斯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它既是旅遊勝地,又是義大利的重要港口。威尼斯城四周環海,位於威納托省(Veneto)的威尼斯,其實包括了一百座大大小小的島嶼,只有西北角有一條4公里長的長堤,是1846年建造的鐵路橋,1932年又與之並列建造了公路橋,與大陸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藝術名城。全城有教堂、鍾樓、修道院、宮殿、博物館等藝術及歷史名勝450多處。
交通工具
船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水城威尼斯要建地鐵,人們聽起來都覺得新鮮。好奇的同時,還產生了種種疑問:建地鐵會不會破壞威尼斯風景?是否會使威尼斯地面下沉的情況更嚴重?
威尼斯要建地鐵與目前該市最頭痛的兩個問題密切相關:一個是漲潮;一個是波浪。每年冬季是威尼斯漲潮最厲害的季節。往往在聖誕節前夕,各個商店都備好了聖誕商品,可是一漲潮,大水淹過了商店一層,使許多商品受損。所以,在威尼斯,幾乎所有人都住在二層樓以上。
與大水相比,波浪對威尼斯的威脅更大。威尼斯由大大小小100多個島組成,由354座橋相連,人們出門或以步當車,或以舟代步。規模各異的船隻穿梭於威尼斯大小水巷,其中有能載100多位乘客的公共汽艇,也有隻乘5至6人的小快艇,還有威尼斯特有的兩頭翹翹的單槳舟,這里叫「貢多拉」。為防止船隻行駛中掀起大浪,對建築物造成破壞,這里對於各種機動船隻的速度都有嚴格的限制。
另外,島上生活用品的價格越來越高,居民越來越少,這里幾乎成了一個旅遊接待城市。據統計,由於市中心房價越來越高,許多威尼斯市中心的居民都漸漸遷移到陸地上居住,目前島上只有7萬多居民。現在這里像一個特大的博物館,旅遊的人們大都是早上從附近的城市乘車趕到這里,參觀一天後,當晚就像落潮一樣各奔他方。
為解決這些問題,市長提出修建地鐵的設想。這樣,一大批來威尼斯的旅遊者可以通過地鐵進入威尼斯,而且也可以將日用品等物資從地鐵運輸進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減少船隻的流量,從而減少波浪的震動,以保證威尼斯少受波浪襲擊。
據負責地鐵設計工作的安布拉蒂娜工程師介紹,正在設計的地鐵是從威尼斯的空港馬可波羅機場到市中心,全長8公里,總投資約1.25億至1.5億歐元,預計工期為兩年。正式運營後,旅客在威尼斯機場下飛機後,乘坐地鐵只要9分鍾就到了市中心。這樣,遊客今後到威尼斯除了傳統的水路外,又多了一個選擇,可以乘地鐵登島。
2月的威尼斯還是冬天,少許有些寒意,但藍天碧水,晴空萬里,完全沒有陰霾的感覺。與往日船聲燈影里安靜的威尼斯不同,這些日子,遠遠就能聽到人們噠噠的腳步聲和愉悅的笑聲。膚色不同、語言各異的人們此時都腳步匆匆,奔向同一個目的地——世界著名的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歡節正在那裡達到高潮。
五彩繽紛的面具
記者能趕上這趟熱鬧,完全是因為工作的關系。不過一入威尼斯的水巷,一看滿眼色彩斑斕的面具,大概沒有誰不會被狂歡中的水城吸引。各色各樣的面具是威尼斯狂歡節的一大特點,在中國人看來它們有點像京劇臉譜。滿大街都是勾著臉的人在又唱又跳,好像上演大戲,這就是威尼斯狂歡節給記者的印象。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數不清的面具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收集著時髦的斗篷,有的專賣高頂硬帽,還有的現場展示面具的製作工藝。「面具」可以簡單到直接畫在臉上,也可以經過復雜的程序,用紙漿、布料、瓷器、玻璃甚至塑料等等製成,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誇張、華麗、戲劇化,看得你眼花繚亂、不知身在何處。
據說,威尼斯狂歡節起源於公元11世紀,到18世紀時已成為歐洲最著名的狂歡節,由於王孫貴族紛至沓來又不想暴露身份,戴面具和喬裝改扮就成了一直延續的傳統。有面具和一身戲裝的遮扮,人們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幻想和激情,肆無忌憚地狂歡。
風俗文化
前來參觀狂歡節的人們穿小巷,過小橋,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聖·馬可廣場。這里成了面具與服飾的展示會,不少人從頭到腳都模仿1 7世紀的貴族,有的扮成電影中的角色。
中午12時,偌大的聖·馬可廣場被上萬名前來狂歡的人擠得水泄不通,身著古代服飾的儀仗隊來到大公府門前,一些人裝扮成古代威尼斯達官顯貴登上主席台,聖·馬可教堂的鍾聲齊鳴,主持人宣布威尼斯狂歡節正式開始,廣場上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時,位於廣場中央一側的100米高的鍾樓上,世界女子擊劍金牌得主、義大利擊劍運動員弗里達扮成天使,銀裝素裹,揮動著翅膀,徐徐從天而降,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願。
與巴西狂歡節及義大利其它地方的狂歡節相比,威尼斯的狂歡節獨具特色,給人的感覺是歡而不狂,人們更傾向於享受放鬆愉悅的生活。記者在聖·馬可廣場周圍看到數百名在現場給遊人畫臉譜的年輕人,他們中有不少是從外地趕來的藝術系學生,趁著節日賺點小錢。不少遊客和當地人坐在這些畫家提供的小板凳上,曬著太陽,閉目養神,花上5個歐元,只需幾分鍾,就可讓自己面目全非,合格地融入狂歡的人群,既經濟又實用。一對義大利青年男女別出心裁,在每人的臉上分別畫了半顆心,然後熱吻在一起,兩顆心緊貼在一起,變成了一顆心。
經過喬裝打扮的人們在廣場上漫步遊逛,吸引著往來者的視線,讓人們拍照留念。一位義大利婦女身著18世紀的服裝,手中拿把扇子。她告訴記者,她是威尼斯本島人,這套服裝她已經用了好幾年了,價格是2000歐元左右。這些人大部分都跟演員一樣,根據不同的著裝,進入不同的角色。在外人看來他們可是相當的神秘,一般都不開口講話,你只能看到他們未被遮住的眼睛,連真實性別都難以分辨。
風景名勝
威尼斯值得一提的是她獨特的臉譜藝術和水晶加工工藝。這里做的臉譜個個手工精湛,幾乎每個到威尼斯的遊客都要帶回個臉譜作為紀念。說起威尼斯的水晶加工業也聞名世界,但我們去過的水晶工廠大多是手工作坊,導游帶我們穿過水城迂迴曲折的小巷,才能進入工廠,裡面古老的機械加工設備和當眾生產工藝品的工藝吸引了許多參觀者。
乘著威尼斯特有的「TAXI」———「貢多拉」在古老的手風琴和其他樂器的悠揚音樂聲中穿行於古色古香的古老水網中,實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如果再去廣場享受一次絕對正宗的義大利快餐,來份義大利面條或者來一份比薩餅和義大利啤酒,會更加令你陶醉。如果有機會,我會再來義大利,再來水城威尼斯,感受她的美麗、溫馨和浪漫。
個性威尼斯
邢世嘉
威尼斯果然是一座極富個性的城市。整座城市都浸泡在海水之中,除建築物和廣場之外,幾乎看不到陸地。沒有汽車,沒有馬路,沒有紅綠燈,有的只是運河,只是水道,只是拱橋;運河就是大馬路,水巷就是小街道,客船就是公交車,汽艇就是計程車,新月般的「貢多拉」就是自行車。這里有的,其它城市絕對沒有;這里沒有的,恰是其它城市的構成要素(汽車)。
不知是建築先將海水分割成條條,還是海水先把陸地肢解成塊塊。總之,在整座城市裡,條條是水,塊塊是房。溝通條塊的是數不清的船、艇、舟,還有387座橋。什麼樣的車在這里也沒有容身之地,沒有用武之地。就是義大利總統、羅馬教皇,或者菲亞特的老闆來到這里也得放下架子,以步代車或者以船代步。
在這座城市裡,最壯觀的是水道里那一排排、一簇簇的木樁。這些無以數計的木樁就在樓房前後、水道兩邊有序或無序地排列著,構成了一道特別的風景。這些木樁不是道具,更不是虛設的城市背景,它們的作用恰如停車場,恰如車庫,是船、艇、舟固定的泊位。威尼斯人每家每戶有用途不同的艇或舟(貢多拉)。不過,這些交通工具不像汽車需要庫房,主人休息時只需用一條鏈鎖將其鎖在家門口的木樁上就行。更有意思的是,木樁上那些紅白相間或藍白相間的條紋。這條紋是一種標志,紅白相間的標志著公有,藍白相間的標志著私有。你可憑借這一標志,判別木樁所對應的房子和船舟的權屬關系。當然,也有沒塗色條的木樁,那一定是公共場所的泊位了。如聖馬可廣場、里亞爾多橋這些地方的泊位安插的就是木紋斑斑、原始而粗糙的木樁。
如果說威尼斯是一首古老的詩,那麼這些木樁就該是驚嘆於這美好意境的感嘆號了。
在這個沒有汽車的城市逛街,你當然不用擔心被車撞,但「水禍」卻離你只有一步之遙。除大運河兩邊有較寬闊的人行道以外,其它的水道兩側只有沿屋基的一小綹平台,而這些平台又是沒有欄桿的,有的地方還布滿了苔蘚。水面與平台就差那麼幾厘米,一有風吹來,或傍晚潮汐來臨時,平台就免不了被涌來的海水所淹沒。所以在這里行走,我總是提心吊膽,又怕濕鞋,又怕掉進水裡。
威尼斯的水巷千曲百折、縱橫交錯,像綠色水帶編織的網。不熟悉這個網的人,走進去容易,但要走出來,難免是要費一番周折的。有一次,我從聖馬可廣場的鍾樓拱門進入馬爾扎雷商業街,在威尼斯人所稱的「商道」上漫步。不知不覺就走進了水巷深處,迷失了方向。到處亂串一陣,又恍若走進了迷宮:處處是一樣的水道,處處是一樣的房子,處處是一樣的拱橋。我無法判斷所處的方位,無法找到返回的路徑。更令人頭痛的是這里的路名千奇百怪,使你沒法用英語或義大利語問路。比如他們把大街道叫「路旮」,把窄小的街巷叫「卡里」,把水道與牆壁之間的人行道(平台)叫「基道」,兩旁開有各式店鋪的街道叫「商道」,小水道旁的路道叫「溪道」,水道填成的街道叫「陸溪道」,廣場叫「地場」,院落叫「院場」,水道叫「街道」……這些只有威尼斯人自己才能理解的地名,我想問路卻是說不清道不明,即使人家告訴我,我也會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雲。在無法尋求幫助的境況下,一切只能靠直覺判斷方向。
不知又穿過了多少似曾相識的「卡里」、「基道」、「溪道」和拱橋之後,眼前突然出現一片豁亮———阿彌陀佛,我終於回到了聖馬可廣場。不,是聖馬可「地場」。
⑶ 威尼斯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是一個浪漫的城市。
威尼斯(Venice)是義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威尼斯曾經是威尼斯共和國的中心,被稱作「亞得里亞海明珠」,十字軍進行十字軍東征時也曾在這里集結,堪稱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3)西班牙威尼斯房價多少擴展閱讀
威尼斯的沒落
威尼斯從15世紀開始沒落,當時它在保衛塞薩洛尼基時首次失利,敗給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威尼斯也在1453年派遣船艦幫助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來抵抗土耳其人的侵略,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他轉而侵略威尼斯,並造成威尼斯巨大的損失。
黑死病在1348年肆虐威尼斯,並在1575-1577年間卷土重來。在這三年間,高達五萬人死於黑死病,城市只剩下三分之一人口。1630年,黑死病更造成接近三分之一公民死亡。
文藝復興末期,威尼斯開始失去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當時,葡萄牙成為歐洲與東方貿易的主要媒介,影響威尼斯巨大財富的來源。同時,法蘭西和西班牙霸權主義橫行,爆發了義大利戰爭,威尼斯的政治影響力式微。然而,威尼斯帝國是農產品輸出國,及至18世紀中葉仍是重要的製造業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威尼斯
⑷ 恆大海上威尼斯最低房價是多少
目前最低7000多
⑸ 威尼斯 都靈 博洛尼亞 物價消費
【標題】 關於加強物價管理的試行辦法的通知
【內容分類】 物價
【文號】
【頒布部門】 南京市人民政府
【頒布日期】 1981年04月15日
【生效日期】 1981年04月15日
【正文】
通知
為了貫徹執行國務院《關於嚴格控制物價、整頓議價的通知》,嚴肅物價紀律,制止隨意漲價、交相漲價、哄抬議價,確保市場物價基本穩定,維護正常經濟秩序,特製定本辦法。
【章名】 第一章 紀律
第一條 各生產企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政策和物價主管部門規定的產品價格和作價辦法。不準越權自行訂價、提價,不準擅自規定價外附國,不準降低產品質量或巧立名目、變相漲價。新產品、新品種、新花色的試銷價格和試銷期限,必須按照物價分工管理許可權報經批准。自銷產品價格,對商業經營者或生產單位,不得超過商業批發牌價,對消費者應執行零售價。
第二條 商業批發單位必須嚴格執行物價主管部門下達的有關價格規定。不準擅自變動各種差價、比價和作價辦法。
第三條 各零售單位必須嚴格執行商業主管部門和批發單位通知的零售價格,按期執行調價通知。自采商品要報主營公司核價,不得自行訂價,不準按零售價進貨加價出售。不準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摻雜摻假,少秤短尺,串換規格,提級提價,牟取非法利潤。
第四條 飲食業必須嚴格按照物價主管部門規定的毛利率制定價格,並將配料、規格、質量、價格公布於眾。不得偷工減料、降低質量、少給份量。使用議價原材料的飯菜,毛利率要低於同類品種。
第五條 交通運輸、醫療衛生、修理服務、工藝協作、文教體育、公園展覽、房租水電以及物資調撥等各種收費標准,必須嚴格按照物價主管部門的規定執行。不得隨意要介、層層加價、亂收費用。
第六條 各單位收購、出售商品必須明碼標價,議價商品和削價處理商品要有明顯標志。
第七條 實行浮動價和最高限價、最低保護價的單位,要嚴格執行物價主管部門規定的浮動幅度和最高限價、最低保護價。
第八條 經營議價商品的單位必須嚴格執行關於議購議銷的品種范圍和作價原則的各項規定,不得違犯。
第九條 一切有證個體商販(戶)經營牌價和議價商品均應遵守同行業有關價格和規格質量的規定,不得私自變動、抬高價格、串改規格。
第十條 各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物價紀律,嚴守物價機密,不得泄露擬調整的價格,不得搶購准備調價的商品,不準低價私分商品,不準投機倒賣商品。要自覺接受物價監督人員的檢查,如實提供情況,不得欺騙、抵制和拒絕。任何人不準對堅持原則、正確行使職權的物價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物價檢查監督人員要模範遵守法紀,不準借檢查之機徇私舞弊,敲詐勒索。
【章名】 第二章 獎勵
第十一條 對模範執行物價政策,嚴格遵守物價紀律,正確執行國家規定價格和收費標准,成績顯著的國營和集體企、事業單位,由市、區、縣人民政府命名為「模範執行物價政策單位」,並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
對堅持原則,敢於揭發檢舉和抵制違反物價政策行為的單位、職工、群眾和成績顯著的物價檢查人員給予表揚和適當的物質獎勵。獎金來源,可從對違反物價政策的罰款、沒收的非法收入中提取百分之二十,由市、區、縣物價部門統籌使用。
第十二條 對執行議購議銷價格好、議價管理工作好、貫徹薄利多銷方針好、平抑集市價格好的單位,由業務主管部門給予表揚和適當的物質獎勵。
第十三條 對嚴格執行國家規定價格,明碼標價完整齊全,有健全的物價管理制度,價格執行無差錯的基層商店,由主管部門通報表揚,並作為評獎內容之一或由主營公司發給適當的物質獎勵。
第十四條 對不剋扣斤兩、不弄虛作假、不搞變相漲價,正確執行國家規定價格的個人,由單位予以表揚,並作為評獎考核內容之一。
【章名】 第三章 懲罰
第十五條 對偷工減料、粗製濫造而造成產品質量下降,形成質價不稱的,輕則批評教育,並根據按質論價原則,降價出售,已售出的凡能退還用戶的,一律退還,無法退還的,予以沒收,上繳財政;嚴重的要追究責任,視情節處以適當罰款,業務主管部門給予責任人適當的行政處分。
實行「三包」的產品,生產單位要對用戶負責,在「三包」期內,該退換的要退換,不能退換的負責返工修理,保質保量,往返運輸費用由生產單位負責;不能返工的要負責賠償。
第十六條 對提級提價、壓級壓價的,除進行批評教育外,所得非法收入都要退還,無法退還的部分一律收繳財政,必要時給予通報批評。對責任人每次罰款五至十五元,情節嚴重者,加重處罰。
第十七條 對亂漲價和變相漲價的單位和個人,按以下不同情況罰款處理。
1、不明碼標價,私自取消或塗改標價,每次罰款一至五元。
2、短秤少尺,查出後,按當日已銷數量,計算非法所得,如數收繳財政,同時對責任人罰款三至十元,停發本月獎金,情節嚴重的,業務主管部門應給予適當行政處分。
3、摻雜使假、串換規格,不論單位和個人,均按已銷數量,計算非法收入,並處以二倍罰金收繳財政,同時停發三到六個月獎金。損害群眾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後果的,對責任人要給予必要的行政處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4、不執行上級規定的議購議銷商品的品種范圍和作價原則,牌價購進,議價銷售,或將平價原料轉為加工議價品種銷售,以及改頭換面,換個牌子就漲價的,除將全部非法收入收繳財政處,對責任人罰款十至十五元,並停發該單位一至三個月獎金。
5、對以上屢犯者,應予加重處罰。
第十八條 部門或單位不顧物價政策,無視物價紀律,越權自行定價或調價的,除進行批評教育,令其作出檢查外,並處以罰款一百至五百元,對直接責任人,視情節給予批評教育或行政處分,同時處以罰款十元至三十元,或取消獎金二至四個月,也可以兩種亻分並用。領導人支持、庇護所屬單位亂漲價和變相漲價者,或者明知不問、不加制止者視情節輕重,由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給予通報批評,並處以罰款十至二十元,取消獎金一至三個月。
第十九條 內外勾結,非法套購商品,轉手倒賣,擾亂市場,抬高價格的,除沒收錢物外,對國營或集體單位的責任人視其情節輕重,給予停發獎金三至六個月,罰款十至五十元,情節重大者要給予行政處分;對不採取措施制止此類問題的單位領導人,也應給予同等經濟處分和行政處分。嚴重者應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 利用價格貪污受賄,或對檢舉物價問題的工作人員、群眾和單位,進行威脅、打擊報復者,除經濟上從嚴處理外,並根據情節輕重給以行政處分或提起公訴,由司法部門依法制裁。
第二十一條 按本辦法沒收的非法收入,由財政部門監交,必要時,可由銀行直接劃撥。企業被處以罰款的,罰款由企業基金中支付,不得攤入費用、計入成本,不得列入營業外支出。
【章名】 第四章 許可權
第二十二條 各單位物價政策的執行情況,分別由市、區縣物價部門和各管部門負責檢查和處理。其中,零售商業、飲食、服務企業、貿易貨棧和城市街道企業、農村人民公社企業、有證個體商販(戶),由所在地的縣、區物價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為主負責組織檢查和處理。市屬工業、商業批發部門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由市物價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為主負責檢查和處理。必要時,也可組織聯合檢查。
第二十三條 物價檢查人員,對發現違反物價紀律的行為,要認真核實其情節及所得非法收入金額,填寫違反物價紀律登記表,提出處理意見,報有關市、區、縣物價部門處理。
第二十四條 本試行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執行,如上級有新的規定,按上級規定執行,本辦法中的未盡事宜,由市物價委員會、工商行政管理局另行規定。
⑹ 為什麼威尼斯是水城
水城威尼斯,它的名氣不亞於中國的萬里長城。因為它是人工建造在水中的城市,是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跡。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人從甘肅的玉門關,一直到河北山海關,為了抗擊外來的敵寇入侵,在蜿蜒山頂上,用人工搬運一磚一石上山,建造了堅實的超萬里長城。經歷幾個朝代風雨滄桑,幾經修復,使這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物,象一條騰飛的巨龍,流傳千秋萬代。長城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堅強、勇敢。威尼斯象徵著義大利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清晨,東方的太陽早已升起。當我們的車到碼頭時,眼前是浩浩盪盪的寬廣水面,威尼斯如同海市蜃樓,遠遠地我見看不清它的面貌。水面上的汽艇來來往往,風很大,激起朵朵的白色浪花,洶涌澎湃的浪潮有機奏地拍打著岸石,發出很大的巨響。碼頭上,遊客們排起了長長的隊在等渡船。威尼斯這座水中城,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參觀。導游告訴我們說:「每天到這里的遊客,平均是五萬人。5年前,這島上有了當地的華人導游,是一位台灣的婦女。她在一次義大利導游演講比賽中,還被評上「金獎導游」。因我們的汽艇是事先預訂好的,大家順利地上了船。小汽艇乘風破浪,金碧輝煌的教堂尖頂倒影在水中,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一座座的建築物整齊地排列在島上。船很快就靠岸了,大碼頭上停靠著許多船隻。我們跳下船,在人群中見一位戴眼睛的中國婦女,她的手裡高高地舉起一面小小的五星紅旗在招揚。我們跑了過去和這位島上的導游握手問候。她小小的個子,剪著齊耳跟的劉海頭,穿戴很簡單,白色的汗背心和一條黑色的裙子。大約30多歲,瘦瘦的個子,人挺精神的,她有著朗朗的聲音,講起國語來即響亮又清楚。她告訴了我們:「大家緊跟紅旗走,不要掉隊。因島上遊客多,在這熙熙攘攘的人海中,找個人比大海撈針還難,況且我們的時間都是安排好的」。
威尼斯,建於1500年。當時被稱為亞得里亞海的女王「富有共和國威尼斯。」這是一座建在200個爛泥巴上的百島城。島於島之間,短距近的,都架起了長長的鋼橋梁;長距離的,平日有渡船,重大的節日時,就用軍艦搭成浮橋。
這里最大的島叫主島,又稱本島,島上的城市規劃是一步一景。島上總共居民是7萬人。主島上有400座橋。最短的橋叫嘆息橋,特點是橋的一頭建監獄,另一頭建皇宮。短短一座橋,人生二重天。因犯法的人,根據罪刑的輕重關在這座堅固的石牢里,監獄上面的高三層是起訴、法庭,辦公室。下三層是人間地獄。被打入地牢,只能在半蹲著,站不直。他們看著人民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有後悔和嘆息。這就成為橋名。這座監獄的窗扉很大,根根粗的鋼筋交叉在外面。導游指著大石頭建造的牆上,問我們,這牆在一人高的地方,為什麼特別白?,我們說:「不知道」。她告訴我們,每年的秋天,城市的街道和低處都會被水淹,地方政府就用鋼鐵的腳手架搭好浮板,讓人民行走和參觀,退水後流下了這痕跡。主島上有200幢歐洲古式的洋房和大建築物,氣派很大,房子的每層樓都有小陽台。島上住房的門口,你都會看見井,這就是人民以前的用水,如今,政府從陸地把水管從水底引了進來,家家都有了自來水。島上有教堂、劇場、飯店、旅館、大學和廣場還有許多的商店、麵包店、街上的攤頭的叫賣聲,非常熱鬧。跟著導游也不知走過多少座橋,只見橋下的船隻來來往往,那是非常漂亮的剛朵拉遊船。整個城市當然看不到汽車和摩托車。水上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船。這里的船工二萬人,船的駕駛證是代代相傳的,不是任何人可以申請的,因船公們在小河道內駕駛的技術都是一流的,從小就練。駕駛船的人們介紹各個景點都了如指掌。
島上的聖馬可廣場建於1702年,成群的海鷗在空中飛翔,廣場上有金色的主教堂,中世紀的義大利是個富有的國家,波和流域,農業發達。有錢的義大利人也做起了生意,商人們做香料、絲綢、手工、藝術品等。有錢後,人民就開始在水上建城。在造這座教堂時,政府要求島上的482個商人從各地都帶回一根規定尺寸的柱子做教堂的門面,因此你會看到,這高大的482根柱子式樣各異。並要求各個商人每次回家,帶回一塊同樣大小的磚,為造教堂用;採用了這種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建立起來的這座教堂五顏六色,教堂的大鍾,每小時報平安,響聲3-5分鍾,鍾聲響遍了整座城市,在空中久久回盪。在這座教堂的正門的牆上面,有八幅畫。他描述,一位教父去異國他鄉去傳教,被殺。商人用智慧和金錢,贖換回他的屍體,把他裝在魚簍下面,上面放上爛魚掩人耳目,把屍體偷運回來,並隆重地舉行了葬禮的故事。廣場的左手是金球頂的教堂,瑪麗亞抱耶蘇,站在旁邊的200個聖人都拿著長明燈,聖門25年才開一次。屋頂金碧輝煌。聖比德拿兩把通往天國大門的鑰匙,他的右腳被人們都摸平了,據說摸了腳,就會交好運。萬神廟蓋作華蓋,圓頂有柱子把屋頂蓋出去,這樣就有空間把人通向天國了。廣場是大天井式,周圍都是最古老的商店,費洛里昂,可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館,據說德國詩人歌德,曾是這里的常客。喝一杯濃濃的咖啡,聽聽古典、優雅的小提琴演奏聲,當然是別有一翻風味。
全世界的第一塊玻璃是在這里製造的。導游帶我們參觀一個玻璃製作工場。上樓後,我們大家坐好,看一個工人在當場表演。玻璃在800度的火中溶化,他用鉗子夾著火紅的玻璃時,問:「誰要猜中他手裡做的動物,這個藝術品就屬於誰」。我們全神貫注地看著他一轉一拉一扭,思想還沒有轉過來;小妹叫了起來,「horse,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at you cannot make him drrik.是馬,是奔騰的馬!」她真聰明,反映這么快,猜對了!
別看小小的玻璃,學問真不少,學徒要十五年,才能成為師傅。玻璃不貴人才貴。1850年,各個家族的規矩是不傳不同姓,傳兒不傳女兒。各個家族製作各有特點。展覽廳中,製造的玻璃有6000種顏色各異,式樣不同的產品。玻璃製品琳琅滿目,看得人眼花撩亂。杯子有馬賽花包、花苞餅,每種顏色配家銅綠色或金泊、非常美麗,價格也非常高昂。水晶石燈,水晶玻璃即硬又亮。玻璃首飾,水鑽80切面的貴,30切面的便宜。義大利語『阿當雄、阿當雄,』是小心。哐鐺一聲,說那遲。我的頭碰在大鏡子上,這倒影的出口。我眼冒金星,頭上立刻起了包。鏡子倒一點兒也沒事。大家都忍不住地笑得彎下了腰,只有我笑不出來。好痛、好恨自己是
個急性馬大哈!展覽廳的人說:「這些製品都是比鐵還堅固的高質量玻璃,製作後,在水裡退火24小時的」。他們推銷項鏈和戒指。好多人都買它作紀念,我看一個「紅寶石」的戒指很漂亮,就想買,試了一下,大小正好。脫下來,問工作人員多小錢。這位年輕、漂亮的義大利人員,開了個玩笑,他跑出櫃台,拿著戒指,在我的面前跪下一條腿,抬起頭說:「高貴的中國公主,請接受我的求婚!」並把戒指套在我的無名指上。他的油腔滑調,滑稽的表演,引得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我也被他逗得大笑,忘了疼痛,高高興興地付了錢。
每年的9月份第一個星期日,是威尼斯 「亞得里亞海的女王馳名整個義大利。」這天島上舉行剛朵拉/小船比賽的節日,這是一個非常典型水都的民間故事。據說從前,在一次集體婚禮上,新娘被另一個族/斯拉天人搶走,年輕人把新娘搶回來後,用剛朵拉爭先恐後地運回來,不需駕船。從此威尼斯的運河、剛朵拉/小船就是生活的全部。最豐富活動的一天,憧憬充滿魅力的城市,每年的這天,都要在大運河
上舉行這個舉行「剛朵拉祭禮」華麗的祭典,令人依稀感受到從前的今天。
剛朵拉,我和妹妹坐上剛朵拉/一條遊船,感受威尼斯的風采。船夫是個很快樂的威尼斯人,他滔滔不絕地向我們介紹這里的歷史,1701年建立的歌劇院,英國的沙士比亞作品在這里上演過「羅密歐和朱麗葉」屋內水上觀劇,舞台是開敞的。遊船在狹窄的河道穿梭,遇到的遊船是擦肩而過。我們的頭上是橋。他指著馬可波羅的舊居告訴我們,馬可波羅從中國帶來面條的製作方法,就是比沙餅也來自中國,我說也許是當年,馬可波羅沒學好,封不上面餅口才成為今天的比沙餅。威尼斯太漂亮了,太有魅力了。水在城中,城又嵌在水中,人間仙境。船夫把我們劃到ps.marco/聖碼頭。一座巨大的雕塑,男為天、女為地。國父愛曼斯二世的劍指向羅馬,帽頭對著威尼斯。
威尼斯有好幾間中國飯店,義大利的中餐館把大紅的燈籠高高地掛在門口。幾年前,我們來到這里旅遊,到一間瑞安人開的餐館吃飯,那時,餐館生意不好,老闆滿臉愁雲,和我們聊起,他們買了這家餐館,在太邊緣了。賣給他們的人在島的中心開了一家,生意很紅火。這次,我們到市內,門口掛紅燈籠的餐館,一進門,正是上這家瑞安人,今非昔比,此店生意很好,今天的老闆滿面紅光,他認出了我們,格外高興,他告訴我們,現在島上有好多家中餐館。原來賣店給他們的那家,由於老闆愛賭,又愛玩股票,結果不好好做生意,連店都輸給了別人。老婆帶著孩子走了,家庭也散了。他感慨萬千地說:「我們華人在國外不容易,勤勤業業是我
們的本分,千萬不能用賭博來求取快樂。十年水流東,十年水流西,你看,還只有五年時間,這位百萬富翁、身纏萬貫的老闆,不走正道,毀了自己,也毀了家庭。」
島的盡頭,綠色地帶是迷宮,要不是導游領路,我想走幾天幾夜也是很難走出來。人生如果走進了迷宮,如果執迷不悟,就會毀於一旦。
威尼斯是人類的建築史上的奇跡,房價5000美金一平方。島上的居民是老一輩留給下一代的房產。除此之外,只有富豪才能買得起,這天價的古老房子。
在回來的船上,我想到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精誠是專心誠意;金石是比喻最困難的事情,連起來解釋是:我們只要有信心,就什麼事情都能辦到。信心是我們做事的先決條件。堅定信心的方法,是專心誠意。我們做事如果沒有信心或缺乏信心都不行,即使有了信心不認真專心誠意去做也是不行的,我們只有有堅定信心,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去奮斗。不怕困難險阻,才能夠實現理想。
⑺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
潺潺如果你不是旅遊者,或者不在旅遊這一行工作,你似乎都找不到住在威尼斯的理由。威尼斯是一個旅遊者的城市。這是一座全世界人都心儀的城市,所以擁擠也就在所難免。好在這里擁擠但並不喧囂,可能是無處不在的水融化了喧囂,而且威尼斯的別致也會徹底讓你覺得即使擁擠又有什麼關系。
威尼斯浮在水上,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沒有汽車的城市。這座城市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如果非要仿效陸地的叫法,那麼這里有公共小火輪、出租船,突然想到「貢多拉」不知類比陸地何物,也許是馬車吧,就像紐約中央公園附近的馬車。「貢多拉」意味著浪漫和風情,每條「貢多拉」都是精心裝扮過的,月牙樣兒的小船看上去格外考究;搖櫓的船夫也很愛修飾自己,藍白條紋的汗衫是他們的首選。船夫用「貢多拉」帶著遊人隨性觀賞這座城市,而「貢多拉」也成了威尼斯最具魅力的一景,遇上船夫心情好,他會很樂意為遊人高歌一曲,就像酒宴上的祝酒歌。
有位富有想像力的中國人把穿過威尼斯城中的「S」型的大運河想像成八卦;中國人也經常把江南比作威尼斯,事實上我總覺得這個世界上少有「孿生」的城市,對比中國的江南,面對亞得里亞海的威尼斯更加大氣開放,多一些大家閨秀的氣質,中國的江南則把小家碧玉的含義解釋得充分到位。
威尼斯最著名的景點聖馬可廣場,也是這座城市的標志。站在這里就可以依稀體會到昔日地中海強國的氣派。有時候,世界上的文化頗有相近之處,站在聖馬可廣場,我會莫名其妙地想起「海派文化」這個詞,海派文化在於它的開放,包容,也更容易接受外來文化。聖馬可教堂風格的多樣性似乎更加印證了這一點,面對大海的威尼斯人具有樂意嘗試新鮮事物,願意探究未知世界的精神,而中國人最熟悉的馬可•波羅就出生在這座城市。
從義大利回北京的飛機上,鄰座就是一位地道的威尼斯人,不過他和他的家族大多數人早就遠離了這座城市。他說,拾階而上對於遊人來說也許是一種浪漫;對於每天生活在威尼斯的老人來說,爬上爬下著實不夠方便;而對於年輕人來說,只要不是做旅遊生意的,威尼斯也絕對不是辦公的好地方。
在一次迷路的經歷中,我深深體會到這個城市裡「土著」的確越來越少了。
晚上的威尼斯很容易迷路,這里的水巷千曲百折、縱橫交錯。在遊人看來,處處是一樣的水道,處處是一樣的房子,處處是一樣的拱橋,簡直就是在走一個迷宮里。那晚我在威尼斯的街道上迷了路,發現自己在同一個地方繞了三圈,最後實在不想再走冤枉路了,就問了路過的兩三個人,結果他們也如我一樣都是遊人,只好作罷。好在威尼斯不大,誤打誤撞我也就走出來了。
聽了我的「不幸」經歷,義大利人告訴我問路時判斷本地人和遊人的小竅門:通常威尼斯人腳步很快,因為他們熟悉回家的路,威尼斯在他們的眼中不是景,只是生活的地方,再自然不過;而遊人的腳步通常是懶懶的,偶爾還會駐足在小橋上,他們就是來看景的,而且沒准也有人像我那樣迷路了,正思索著如何才能找到回 「家」的路呢。
旅行攻略
小心義大利方式
「Italianstyle」(義大利方式)這是歐洲人對於義大利人散漫作風的「昵稱」。短短旅程,也能領教一二。
在威尼斯入住酒店,拿著房間鑰匙開門後發現此房已有客人,原來是前台弄錯了。只得再與前台交涉換個房間。在義大利入住酒店,有時會要求你把護照押在前台,離店時取走。在威尼斯,離店時都坐上計程車了我才發覺護照還沒拿呢。轉頭去取,前台依然熱情,可對於自己的疏忽沒有一絲愧意。後來發現如果堅持自己保管,他們也並不在意,照樣很痛快地還給你,這大概也是義大利方式吧。
在羅馬乘飛機時領略的義大利方式著實讓我驚出了一身汗。羅馬的機場有ABC三個候機廳,三個候機廳並不挨在一起。我來到大屏幕前尋找自己航班信息,遍尋不到,等不是辦法,但也不能三個候機廳一個一個找,本來就是卡著點來的。這時只好強作鎮定,作簡單推理,屏幕上飛往歐盟其他國家城市的航班都在B廳辦理登機。好在推理思路正確,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B廳,終於發現了自己航班的信息。
另外,羅馬機場總是很忙,尤其是旅遊季節,航班很密集,所以一定要留出充裕的時間辦理登機事宜。兩個小時都不算長。
體驗意式酒店風情
義大利酒店價格普遍不菲,一般來說,三星級的賓館要150歐元左右,而四星級一般在200歐元以上,但通常都包括一頓早餐。
網上訂房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國外的話還是建議選擇國外的訂房網,他們的信息更全、折扣也更多。
義大利有很多的酒店是由過去私人花園修建的,酒店外觀上完全保留了古時的模樣,只是房間內作了改造,酒店的主人花足了心思,把奢侈掩藏在古典中。
義大利不歡迎汽車
義大利的城市似乎都不歡迎汽車,所以現在想想在義大利租車並不是明智之舉,城市中基本上見不到「寬闊」的馬路,大多是單行道,而且不勝枚舉的禁行標志都快把人逼瘋了,有時目的地就在眼前,可就是過不去。
義大利人開車很快而且普遍急躁,在行進中容不得前車有半點「思考」,加上城市中路標不很清楚,所以走錯路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我從比薩回佛羅倫薩,在佛羅倫薩城外走錯了一個路口,就上了一條通往周邊小鎮的路。這一上就不知狂奔了多久才找到出口。也許,只有把這樣的旅程想成是「探索」之旅才不會感到沮喪。或者換個角度想,北京的五環不也這樣嗎?
最讓人頭疼的還是停車問題,有時候你需要花上近一個小時才能發現一個能停車的地方,在義大利,你甚至覺得找個停車位有點像中彩票。還有一點需提醒,酒店停車大多不是免費的,記得在佛羅倫薩時,在酒店停車一晚要30歐元,取一次車要5歐元,再停回停車場又得5歐元,一來一回10歐元就出去了。羅馬對汽車的排斥就更別提了,所以一到羅馬就趕快把車還了,甩掉包袱,長舒一口氣。
流水
威尼斯,浪漫水上風情
PS:
威尼斯簡介
威尼斯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它既是旅遊勝地,又是義大利的重要港口。威尼斯城四周環海,位於威納托省(Veneto)的威尼斯,其實包括了一百座大大小小的島嶼,只有西北角有一條4公里長的長堤,是1846年建造的鐵路橋,1932年又與之並列建造了公路橋,與大陸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藝術名城。全城有教堂、鍾樓、修道院、宮殿、博物館等藝術及歷史名勝450多處。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是繼佛羅倫薩和羅馬之後的第三個中心。威尼斯畫派作為後起之秀,在歐洲藝術中享有盛名,影響很大。代表人物如:喬爾喬涅、提香、丁托列托等。威尼斯在歌劇藝術發展上也做出過重要貢獻,威爾第創作的《茶花女》等世界著名歌劇就是在這里首演並獲得成功的。1932年,威尼斯又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是地中海的貿易中心,港口每年進出貨船達萬艘以上。其經濟以旅遊和服裝為基礎,料器和花邊是它的傳統行業。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作為著名的旅遊城市,它的面積只有6. 9平方公里,居民只有10萬人左右,共有120座各式教堂,120座鍾樓,64座修道院,40多座宮殿,每年來此觀光旅遊的遊客達上千萬之多。
威尼斯古城興建於452年,當時,沿岸居民因逃避它族迫害,被迫遷網威尼斯湖中定居。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到14世紀末,它已發展成當時地中海最大的貿易中心之一。
威尼斯有一條長4公里、寬30~60米的主運河,與177條支流相通,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城市裡共有2300多條水巷。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象從水中鑽出的似的。在這座水上城市裡,汽車、摩托車、甚至自行車都是被禁止的,在路邊叉著「TAXI」的牌子,指的是汽艇,威尼斯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貢都拉則充當了自行車的地位。
當然,威尼斯也有它的憂慮,它正面臨這洪水的侵襲、地面下沉和環境污染等威脅,近年來曾發生聖馬可廣場被洪水所淹的現象。近年來,義大利政府和威尼斯政府採取了許多積極措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呼籲拯救威尼斯。
歷史概況
威尼斯水城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可是,為什麼要把城市建在海上呢?據說,公元5世紀,為躲避亞洲游牧民族的入侵,沿海居民逃往海邊的小島和沼澤地,是為威尼斯的發端。威尼斯建在120個島上,全市靠400座石橋溝通,天哪!威尼斯在中世紀是海上強霸,是貿易大國,積累了大量財富,既是西方開向東方的門戶,也是東方通往西方的橋頭堡。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水」字,一部一千五百年的興衰史從水裡向我們飄來。
威尼斯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它既是旅遊勝地,又是義大利的重要港口。威尼斯城四周環海,位於威納托省(Veneto)的威尼斯,其實包括了一百座大大小小的島嶼,只有西北角有一條4公里長的長堤,是1846年建造的鐵路橋,1932年又與之並列建造了公路橋,與大陸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藝術名城。全城有教堂、鍾樓、修道院、宮殿、博物館等藝術及歷史名勝450多處。
交通工具
船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水城威尼斯要建地鐵,人們聽起來都覺得新鮮。好奇的同時,還產生了種種疑問:建地鐵會不會破壞威尼斯風景?是否會使威尼斯地面下沉的情況更嚴重?
威尼斯要建地鐵與目前該市最頭痛的兩個問題密切相關:一個是漲潮;一個是波浪。每年冬季是威尼斯漲潮最厲害的季節。往往在聖誕節前夕,各個商店都備好了聖誕商品,可是一漲潮,大水淹過了商店一層,使許多商品受損。所以,在威尼斯,幾乎所有人都住在二層樓以上。
與大水相比,波浪對威尼斯的威脅更大。威尼斯由大大小小100多個島組成,由354座橋相連,人們出門或以步當車,或以舟代步。規模各異的船隻穿梭於威尼斯大小水巷,其中有能載100多位乘客的公共汽艇,也有隻乘5至6人的小快艇,還有威尼斯特有的兩頭翹翹的單槳舟,這里叫「貢多拉」。為防止船隻行駛中掀起大浪,對建築物造成破壞,這里對於各種機動船隻的速度都有嚴格的限制。
另外,島上生活用品的價格越來越高,居民越來越少,這里幾乎成了一個旅遊接待城市。據統計,由於市中心房價越來越高,許多威尼斯市中心的居民都漸漸遷移到陸地上居住,目前島上只有7萬多居民。現在這里像一個特大的博物館,旅遊的人們大都是早上從附近的城市乘車趕到這里,參觀一天後,當晚就像落潮一樣各奔他方。
為解決這些問題,市長提出修建地鐵的設想。這樣,一大批來威尼斯的旅遊者可以通過地鐵進入威尼斯,而且也可以將日用品等物資從地鐵運輸進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減少船隻的流量,從而減少波浪的震動,以保證威尼斯少受波浪襲擊。
據負責地鐵設計工作的安布拉蒂娜工程師介紹,正在設計的地鐵是從威尼斯的空港馬可波羅機場到市中心,全長8公里,總投資約1.25億至1.5億歐元,預計工期為兩年。正式運營後,旅客在威尼斯機場下飛機後,乘坐地鐵只要9分鍾就到了市中心。這樣,遊客今後到威尼斯除了傳統的水路外,又多了一個選擇,可以乘地鐵登島。
2月的威尼斯還是冬天,少許有些寒意,但藍天碧水,晴空萬里,完全沒有陰霾的感覺。與往日船聲燈影里安靜的威尼斯不同,這些日子,遠遠就能聽到人們噠噠的腳步聲和愉悅的笑聲。膚色不同、語言各異的人們此時都腳步匆匆,奔向同一個目的地——世界著名的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歡節正在那裡達到高潮。
五彩繽紛的面具
記者能趕上這趟熱鬧,完全是因為工作的關系。不過一入威尼斯的水巷,一看滿眼色彩斑斕的面具,大概沒有誰不會被狂歡中的水城吸引。各色各樣的面具是威尼斯狂歡節的一大特點,在中國人看來它們有點像京劇臉譜。滿大街都是勾著臉的人在又唱又跳,好像上演大戲,這就是威尼斯狂歡節給記者的印象。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數不清的面具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收集著時髦的斗篷,有的專賣高頂硬帽,還有的現場展示面具的製作工藝。「面具」可以簡單到直接畫在臉上,也可以經過復雜的程序,用紙漿、布料、瓷器、玻璃甚至塑料等等製成,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誇張、華麗、戲劇化,看得你眼花繚亂、不知身在何處。
據說,威尼斯狂歡節起源於公元11世紀,到18世紀時已成為歐洲最著名的狂歡節,由於王孫貴族紛至沓來又不想暴露身份,戴面具和喬裝改扮就成了一直延續的傳統。有面具和一身戲裝的遮扮,人們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幻想和激情,肆無忌憚地狂歡。
風俗文化
前來參觀狂歡節的人們穿小巷,過小橋,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聖•馬可廣場。這里成了面具與服飾的展示會,不少人從頭到腳都模仿1 7世紀的貴族,有的扮成電影中的角色。
中午12時,偌大的聖•馬可廣場被上萬名前來狂歡的人擠得水泄不通,身著古代服飾的儀仗隊來到大公府門前,一些人裝扮成古代威尼斯達官顯貴登上主席台,聖 •馬可教堂的鍾聲齊鳴,主持人宣布威尼斯狂歡節正式開始,廣場上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時,位於廣場中央一側的100米高的鍾樓上,世界女子擊劍金牌得主、義大利擊劍運動員弗里達扮成天使,銀裝素裹,揮動著翅膀,徐徐從天而降,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願。
與巴西狂歡節及義大利其它地方的狂歡節相比,威尼斯的狂歡節獨具特色,給人的感覺是歡而不狂,人們更傾向於享受放鬆愉悅的生活。記者在聖•馬可廣場周圍看到數百名在現場給遊人畫臉譜的年輕人,他們中有不少是從外地趕來的藝術系學生,趁著節日賺點小錢。不少遊客和當地人坐在這些畫家提供的小板凳上,曬著太陽,閉目養神,花上5個歐元,只需幾分鍾,就可讓自己面目全非,合格地融入狂歡的人群,既經濟又實用。一對義大利青年男女別出心裁,在每人的臉上分別畫了半顆心,然後熱吻在一起,兩顆心緊貼在一起,變成了一顆心。
經過喬裝打扮的人們在廣場上漫步遊逛,吸引著往來者的視線,讓人們拍照留念。一位義大利婦女身著18世紀的服裝,手中拿把扇子。她告訴記者,她是威尼斯本島人,這套服裝她已經用了好幾年了,價格是2000歐元左右。這些人大部分都跟演員一樣,根據不同的著裝,進入不同的角色。在外人看來他們可是相當的神秘,一般都不開口講話,你只能看到他們未被遮住的眼睛,連真實性別都難以分辨。
風景名勝
威尼斯值得一提的是她獨特的臉譜藝術和水晶加工工藝。這里做的臉譜個個手工精湛,幾乎每個到威尼斯的遊客都要帶回個臉譜作為紀念。說起威尼斯的水晶加工業也聞名世界,但我們去過的水晶工廠大多是手工作坊,導游帶我們穿過水城迂迴曲折的小巷,才能進入工廠,裡面古老的機械加工設備和當眾生產工藝品的工藝吸引了許多參觀者。
乘著威尼斯特有的「TAXI」———「貢多拉」在古老的手風琴和其他樂器的悠揚音樂聲中穿行於古色古香的古老水網中,實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如果再去廣場享受一次絕對正宗的義大利快餐,來份義大利面條或者來一份比薩餅和義大利啤酒,會更加令你陶醉。如果有機會,我會再來義大利,再來水城威尼斯,感受她的美麗、溫馨和浪漫。
個性威尼斯
邢世嘉
威尼斯果然是一座極富個性的城市。整座城市都浸泡在海水之中,除建築物和廣場之外,幾乎看不到陸地。沒有汽車,沒有馬路,沒有紅綠燈,有的只是運河,只是水道,只是拱橋;運河就是大馬路,水巷就是小街道,客船就是公交車,汽艇就是計程車,新月般的「貢多拉」就是自行車。這里有的,其它城市絕對沒有;這里沒有的,恰是其它城市的構成要素(汽車)。
不知是建築先將海水分割成條條,還是海水先把陸地肢解成塊塊。總之,在整座城市裡,條條是水,塊塊是房。溝通條塊的是數不清的船、艇、舟,還有387座橋。什麼樣的車在這里也沒有容身之地,沒有用武之地。就是義大利總統、羅馬教皇,或者菲亞特的老闆來到這里也得放下架子,以步代車或者以船代步。
在這座城市裡,最壯觀的是水道里那一排排、一簇簇的木樁。這些無以數計的木樁就在樓房前後、水道兩邊有序或無序地排列著,構成了一道特別的風景。這些木樁不是道具,更不是虛設的城市背景,它們的作用恰如停車場,恰如車庫,是船、艇、舟固定的泊位。威尼斯人每家每戶有用途不同的艇或舟(貢多拉)。不過,這些交通工具不像汽車需要庫房,主人休息時只需用一條鏈鎖將其鎖在家門口的木樁上就行。更有意思的是,木樁上那些紅白相間或藍白相間的條紋。這條紋是一種標志,紅白相間的標志著公有,藍白相間的標志著私有。你可憑借這一標志,判別木樁所對應的房子和船舟的權屬關系。當然,也有沒塗色條的木樁,那一定是公共場所的泊位了。如聖馬可廣場、里亞爾多橋這些地方的泊位安插的就是木紋斑斑、原始而粗糙的木樁。
如果說威尼斯是一首古老的詩,那麼這些木樁就該是驚嘆於這美好意境的感嘆號了。
在這個沒有汽車的城市逛街,你當然不用擔心被車撞,但「水禍」卻離你只有一步之遙。除大運河兩邊有較寬闊的人行道以外,其它的水道兩側只有沿屋基的一小綹平台,而這些平台又是沒有欄桿的,有的地方還布滿了苔蘚。水面與平台就差那麼幾厘米,一有風吹來,或傍晚潮汐來臨時,平台就免不了被涌來的海水所淹沒。所以在這里行走,我總是提心吊膽,又怕濕鞋,又怕掉進水裡。
威尼斯的水巷千曲百折、縱橫交錯,像綠色水帶編織的網。不熟悉這個網的人,走進去容易,但要走出來,難免是要費一番周折的。有一次,我從聖馬可廣場的鍾樓拱門進入馬爾扎雷商業街,在威尼斯人所稱的「商道」上漫步。不知不覺就走進了水巷深處,迷失了方向。到處亂串一陣,又恍若走進了迷宮:處處是一樣的水道,處處是一樣的房子,處處是一樣的拱橋。我無法判斷所處的方位,無法找到返回的路徑。更令人頭痛的是這里的路名千奇百怪,使你沒法用英語或義大利語問路。比如他們把大街道叫「路旮」,把窄小的街巷叫「卡里」,把水道與牆壁之間的人行道(平台)叫「基道」,兩旁開有各式店鋪的街道叫「商道」,小水道旁的路道叫 「溪道」,水道填成的街道叫「陸溪道」,廣場叫「地場」,院落叫「院場」,水道叫「街道」……這些只有威尼斯人自己才能理解的地名,我想問路卻是說不清道不明,即使人家告訴我,我也會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雲。在無法尋求幫助的境況下,一切只能靠直覺判斷方向。
不知又穿過了多少似曾相識的「卡里」、「基道」、「溪道」和拱橋之後,眼前突然出現一片豁亮———阿彌陀佛,我終於回到了聖馬可廣場。不,是聖馬可「地場」。
⑻ 南京浦口威尼斯水城如何
南京浦口威尼斯水城房價大約4200-4600元之間,房子周邊有過江隧道的出口,環境優美,交通方便,房子質量蠻好的,比較適合購買!
⑼ 義大利威尼斯水城的隠憂
義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持續減少。最新統計結果顯示,威尼斯全市已不足6萬人。當地居民14日為這座「垂死」城市舉行「葬禮」。據悉,作為旅遊城市,威尼斯物價上漲迅速,每年有不少當地居民不堪忍受高物價,「逃離」家園。
據義大利媒體報道,「葬禮」是在當地時間中午12點半(北京時間19點半)開始的。一個由三艘貢多拉組成的「送葬船隊」,運載著象徵威尼斯已死的粉色棺材,沿著威尼斯大運河緩緩前行。一名男子身披黑色斗篷,用威尼斯當地方言朗誦詩歌,表達對威尼斯人生活現狀的惋惜。在抵達著名的里亞爾托橋後,眾人把棺材抬上了岸,並接著把它抬到了市政廳前面。隨後,抬柩人打碎棺材,取出一面畫有鳳凰的旗幟。在義大利,灰燼中復活的鳳凰代表「重生」。在里亞爾托橋邊上還豎起了一個巨大的電子屏幕,顯示著正逐年下降的威尼斯人口數量。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威尼斯的人口一直在減少。據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1951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為17.4萬人,而1996年這一數字已經下降為7萬人。今年10月剛剛公布的常住人口數量則不到6萬人,其中四分之一為64歲以上的老年人。威尼斯市人口統計部門官員表示,照此趨勢發展下去,截至2030年威尼斯將不再有本地出生的常住人口。
威尼斯人口銳減的原因除了近年來日益頻繁的水災外,更重要的是興盛的旅遊業推高了生活成本,大批市民不得不「逃離」威尼斯,選擇到義大利其它城市或歐洲大陸居住。
威尼斯葬禮的組織者之一、商人沙奇介紹說,在1950年時這里僅有100萬遊客,而如今每年都有約2000萬遊客。為了賺錢,日用品商店轉而賣起了面具、玻璃製品等紀念物。「這對當地居民來說,並不是好事――人們總不能吃玻璃吧,」沙奇說。
威尼斯房價高昂,而且很多房主樂於將房子短租給外來遊客,而非長期居住的本地人,以獲取更多租金。此外,旅遊業還排擠了其它產業的生存空間。在威尼斯,如果有人不想從事旅遊、餐飲等服務類行業的話,他(她)很難找到其它工作崗位。
前不久才退休的威尼斯酒店經營者協會主席馬斯基耶托批評說,威尼斯之所以淪落至此,完全是由於過去20至30年來管理部門沒有認真規劃威尼斯的將來,只知道從旅遊業中收取高額稅收。
⑽ 梅河口市威尼斯花園
那裡的房價很高的 2800左右 都是二手房子了 都住人了 房子也都裝潢完,都100平以上~大部份都130左右~~~環境很好 交通不錯 新房子有水岸和御龍灣 都是很好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