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西班牙有多少軍隊
Ⅰ 二戰期間各國軍隊數量和編制
如果是各國,那可就多了去了,因為參加二戰的有六十多個國家。講些主要的。
蘇聯,總兵力2700萬人
德國,總兵力1360萬人
美國,總兵力1200萬人
中國,總兵力600萬人
日本,總兵力400萬人
義大利,總兵力200萬人
英國,總兵力400萬人
法國,總兵力100多萬人
大概就是這樣
德軍一個步兵師1.5萬人-3萬人100多門大炮
德軍一個坦克師500輛坦克,2000多輛汽車
蘇軍一個步兵師1.5-3萬人左右
蘇軍一個坦克師500輛坦克
美軍是全機械化部隊。一個機械化步兵師有3萬人、1000門大炮、2000輛汽車以及200輛坦克
美軍一個坦克師1000輛坦克
日軍一個步兵師有3萬人、100門大炮
日軍一個坦克師有500輛坦克
中國軍隊一個步兵師有1萬人,有些甚至都不足一萬人
Ⅱ 二戰時期盟軍和軸心國各有多少兵力
軸心國和盟軍兵力對比
★東線。
○戰爭初期
「巴巴羅莎計劃」動員了德國陸軍152個師2個旅共330萬人,德國空軍120萬人,海軍10萬人;
仆從國軍隊芬蘭16個師3個旅,羅馬尼亞13個師9個旅,匈牙利4個旅,計有90萬人。
東線軸心國總兵力達181個師14個旅共計550萬人,火炮47260門,坦克3712輛,飛機4950架。
○二戰中後期。德軍損失大補充也快,根據約德爾將軍的記錄,至1943年11月,德軍在俄國方向仍有390萬人,在芬蘭駐有17.7萬德軍,在挪威和丹麥駐有48.6萬德軍;其它軸心國軍隊28.3萬人。是時軸心國東線部隊共有484.6萬人。
在東線方面俄軍處於優勢。1945年初,俄軍總數約550萬人,略優於德軍。俄軍裝甲車輛是德軍的5倍,火炮是德軍的7倍,飛機是德軍的17倍。
★西線。
○二戰初期。1939年9月1日,即二戰開張以前,東線指的是波蘭,不是俄國。波蘭淪陷後「東線」才指向俄國方向。法英兩國挺孫子的,想把禍水東引,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盟友波蘭逐漸滅亡也不幫忙,沒想最後還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成為政治史上最大的笑話之一。
1939年9月1日以前德國的總兵力共有103個師,坦克3200輛,飛機2500架,各種火炮10260門。
盟軍方面這時法、英、波三國共147個師,坦克4100輛,飛機3960架,各種火炮12200門。荷蘭、比利時等國的數字不詳。
○二戰中後期。德國在法國和比利時駐有137萬軍隊。另外,在義大利駐有41.2萬軍隊(這些駐南歐部隊應算南線)。在巴爾乾地區德軍被鐵托游擊隊牽制住了61.2萬部隊,西線兵力再緊也無法抽出。
此時,日軍約一百萬精兵也一直被牽制在中國戰場,不能調往太平洋戰場或其它戰場,徹底失去了戰略機動性,使盟軍「先歐後亞」的大戰略從容地走向尾聲。1945年德國人投降,美軍乃能抽出主力,避實擊虛,直搗日本人巢穴。此時駐華日軍實力雖在,卻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終無出路,只得向中國投降。
西線盟軍方面處於絕對優勢。1944年中期,盟軍坦克是德軍的20倍,飛機是德軍的25倍。D日在諾曼底方向,德國軍隊僅用319架飛機對付盟軍的12837架飛機,約有40倍之差。
德國人的主要力量都放在東線,俄國人也自稱抵抗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德軍。百分之九十有吹牛之嫌,百分之八十可能還差不多。
Ⅲ 二戰各國軍事實力排名
1.美國,美國是二戰時期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工業世界第一,年產量飛機達10萬架,和坦克4萬輛,軍隊數量最高峰達1200萬
軍隊數量:9分,
士兵質量:8分,
武器裝備:8分,
指揮水平:8分,
綜合國力:10分,
總體實力:10分。
2.納粹德國,德國是二戰時期科技最發達的國家,工業世界第三,經濟第三,(第一名和第二是美國和蘇聯,但是德國人均高於蘇聯),雖然德國的產量比美蘇少,但是質量高於美蘇,軍隊人數最高峰達1700萬,(其中1200萬德軍,500萬是撲從國軍),質量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如,在荷蘭戰役中,有一個德軍60人對戰荷軍1200人的戰役,兵力1:20,荷軍為防禦,德軍為進攻,最終德軍勝利,傷亡為德軍死亡6人,荷軍死亡60人,死亡比列為1:10,受傷不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荷軍是遠高於德軍,10個荷軍生命換取1個德軍生命,代價也太高了吧,而且荷軍是躲在戰壕,而德軍在沖鋒,雖然德軍傷亡不是1:20,但是德軍不怕死,剩餘的荷軍不是逃跑,就是被浮。
軍隊數量:9分,
士兵質量:10分,
武器裝備:10分,
指揮水平:10分,(如北非戰役隆美爾5萬德軍,義大利30萬對戰60萬英軍20萬法軍,把英軍打得丟盔棄甲)
綜合國力:8分,
總體實力:10分,
3.蘇聯,蘇聯是二戰時期軍事實力第二強國,經濟第二,工業第二,軍隊人數高峰時達1500萬,另有1000萬非正規軍,如武裝平民,在蘇德戰場,550德軍對戰2500萬蘇軍,有時不武裝的蘇聯平民也偷襲德軍,斯大林格勒300萬蘇軍對戰100萬德軍,由此可見蘇軍兵力如此巨多
軍隊人數:10分,
士兵質量:7分,
武器裝備:7分,
指揮水平:8分,
綜合國力:9分,
總體實力:9分,
4.英國,英國是二戰時期第一大殖民帝國,第二大海軍強國,第四大經濟總量,在北非戰役最中打敗德軍,(由於德軍人數極少,英軍50萬對戰德軍,10萬對戰意軍,自由法國15萬對戰德軍,5萬對戰意軍)殲滅德軍4萬多,在大西洋海戰,英軍也取得重大戰果
軍隊人數:6分,
士兵質量:8分,
武器裝備:8分,
指揮水平:8分,
綜合國力:7分,
總體實力:7分,
5.法國,法國是二戰時期世界第四大海軍強國,雖然在短短一個月被德國打敗,但並不代表實力差,第一是因為對手太強,士兵質量及指揮能力與德國差太多,如果對手是蘇聯,法國是不會輸的
軍隊人數:7分,
士兵質量:8分,
武器裝備:8分,
指揮水平:7分,
綜合國力:6.9分,
總體實力:6.9分,
6.義大利,義大利是二戰時期世界第5大海軍強國,第6大經濟體,
軍隊人數:6分,
士兵質量:7分,(但是精神層面低)
武器裝備:7.9分,
指揮水平:5分,
綜合國力:6分,
總體實力:6分,
7.日本,日本是二戰時期軍隊精神最高不怕死,世界第三大海軍強國,
軍隊人數:8分,
士兵質量:6分,
武器裝備:5分,
指揮水平:6分,
綜合國力:5分,
總體實力:5分,
8.波蘭,波蘭在二戰時期陸軍較強,軍隊人數為150萬以上,
軍隊人數:5分,
士兵質量:6.5分,
武器裝備:6分,
指揮水平:5分,
綜合國力:5分,
總體實力:4.8分,
9.土耳其,土耳其在二戰時期是中立國,但國力較強,武器裝備比日本好一點,
10.西班牙,西班牙也是中立國,但是綜合國力也偏強,
11.中國,中國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國家,也是二戰傷亡最多,付出代價最高的國家,
軍隊人數:7分,
士兵質量:5分,(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為6分)
武器裝備:5分,(國軍6.5分,共軍4分)
指揮水平:6.5分,
綜合國力:5分,
總體實力:5分但
Ⅳ 義大利在二戰前軍事排名是多少呢 二戰後呢 現在呢
二戰時期各國陸軍軍力排名。
2戰初期——德國閃擊波蘭時期:
德、法、蘇、英、美、日、意、西、中、波
2戰大轉折——斯大林格勒會戰時期:
蘇、德、英、美、日、意、南、中、西、法
2戰後期——盟軍諾曼底登陸時期:
蘇、德(東線)、美、英、日、德(西線)中、南、西、法
淺析:
2戰前期:德國在2戰開始時軍事實力天下無敵不用多說了,法國擁有公認世界第二的陸軍也不用廢話。
主要是蘇美英三國的排名,雖然大家說蘇聯前期慘敗,用人海什麼的,但是大家要知道我們60年後跟蘇聯關系僵持,直到現在在我們耳邊的宣傳也對蘇聯是有偏見的,所以不要先入為主。
蘇聯大清洗後,很多優秀指戰員被清洗掉了,但是沒有全殺,很多在監獄里,在斯莫棱斯克戰役時斯大林不得不釋放了大批優秀指戰員,蘇聯實力瞬間加強兩個檔次。這批戰鬥力在這里被我算上了。再有巴巴羅撒計劃太突然、太兇猛,要是把這500萬精銳大軍放在那時的美洲大陸上突襲,美國肯定堅持不了一年。再加上巴甫洛夫那個二百五把朱可夫的話當耳旁風,西部方面軍幾乎全滅。哪怕有個羅克索夫斯基指揮,戰鬥力都不能如此不堪一擊。
英國方面,英軍職業軍人依然是世界單兵作戰最優秀之一,德國在開戰前才趕超上來。當然英軍沒有沖鋒槍,在裝備上遜色不少,可是英國的確有能力迅速裝備沖鋒槍到軍隊中,所以我把他的後勤裝備力量算上了。這樣英軍陸軍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都優於當時還沒達到備戰高峰的美軍。
後面5位可能要對中國排名說明一下,中國在抗戰全面爆發前正規軍有220萬,加上軍閥和中共武裝,到2戰爆發時數量確實很可觀了,但是依然處於內憂之中,加之裝備差距,放在擁有德國裝備的西班牙後面應該可以接受,但是肯定比拿戰刀砍坦克的波蘭強吧……不過波蘭的軍官士兵都很優秀,數量也多,至少比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加拿大等兵力弱小的可憐的參戰國強點,所以矮子里拔大個,讓他混進前十了。
2戰中期:雖然斯大林格勒會戰反攻時期蘇聯的西部方面軍火星計劃破產,導致巨大損失,但是其他方面軍的大勝,使得雙方實力此長彼消,蘇聯在戰略上已經完全處於主動,兵力與裝備上逐漸開始領先德軍,奪取了陸軍世界第一的王座。而強大的德軍依然可以殲滅西部方面軍主力,並發動規模空前的庫爾斯克會戰,這完全可以壓倒性的保持陸軍第二的位置。
英國士兵之優秀之前就說過,但是將領真的太弱智,除個別優秀將領外,英國的爵士們有時候讓讀史書的我們常常感慨——你們還能再P點嗎!?!?!?這和英國社會有關,高級軍官都是那些出身好的貴族,這就大大的埋沒了優秀軍官的選拔。但是鑒於美國此時忙於太平洋,陸軍軍備依然沒起來,所以暫時把英國放著得了。
美、日、意都沒有太多變化,因為美國忙著海戰,日本雖然在中國消耗巨大,但兵員補充問題此時還沒浮現出來,義大利雖然是樣子貨、不經打,但瘦死駱駝比馬大,裝備與兵力排在貨架子也是優勢啊。
南斯拉夫解放軍在鐵托的領導下蓬勃發展,保守估計已經100多萬了,而且指戰員大多是蘇聯培養,十分優秀,裝備接受的大多是西方國家的先進武器,戰鬥力確實比已經耗了5年多的國民革命軍強啊。
西班牙未參戰,軍備沒有動員,但也沒有損失。法國傀儡政府由第二落得第十這部田地,純屬活該,而且就算第十,他們的大部分軍隊也往往不參加什麼戰斗,否則也是塊麻煩呢。
2戰後期:蘇聯紅軍在朱可夫等元帥指揮下,面對充斥著精銳的黨衛軍的德軍東線部隊,依然不斷勝利,把對德軍的優勢越拉越大,德軍這時候3個人才能換兩個紅軍戰士。由於我們和蘇聯後期交惡,加上80年代之後大多接受西方宣傳,所以我們一直都誤以為蘇聯靠人海7、8個換一個德軍。在近年我瀏覽了各個國家各個立場的資料,綜合來看,那些宣傳都是純屬胡扯和誣蔑!
美國開始了以歐洲為主的陸戰,加上英軍的巨大消耗,美軍超越了英軍。但為什麼把他排在德軍東線部隊之後呢?因為德軍西線除第十五集團軍由德軍主力部隊組成外(但這里也沒有整編的黨衛軍師),德國在西線布置的其他部隊都是雜牌部隊加娃娃軍,而且西線的55個師里15個法國傀儡政府師,2個波蘭戰俘師,2個蘇聯戰俘師,2個西班牙志願者師。簡直是「0」戰鬥力!就是這樣,美英聯手在「市場花園」戰役里都被這些德軍打得夠嗆,要不是蒙哥馬利為了「不輸」,而不計傷亡、成千上萬的把空降兵往火坑裡添,這一戰美英在戰略上估計都得完蛋。而巴登反擊戰德軍從東線調來為數不多的黨衛軍師,在沒有任何制空權和兵力優勢的條件下發動進攻,美英瞬間潰不成軍。所以把他們放在德軍東線部隊之後太不冤枉了。
就如我剛才所說,德軍西線部隊勢必要在日軍之後了。不過還是瘦死駱駝比馬大,中國、南斯拉夫還是趕不上。不過由於國民革命軍「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基本完成了輪訓,加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也膨脹到號稱一百五十萬(實際一百二十四萬),滇緬公路打通,外援源源不斷輸入,中國軍事力量已經度過最艱難的歲月,發展的很可觀了,私以為已經能夠超越南斯拉夫解放軍了。只可惜,國共兩支武裝,雖都是抗日英雄(國民革命軍貢獻更大一些),但兩支民族英雄組成的驍勇之軍卻不得不刀兵相見,自己流盡英烈之血,3年內戰不能不說是讓人思之涕零的時代。
Ⅳ 二戰時各國的兵力
1、蘇聯
蘇聯軍隊是二戰中規模最龐大的軍隊之一,由戰爭初期的500萬餘人發展到戰爭結束時的近1200萬人,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蘇聯軍隊的數量都大體維持在900萬到1100萬的水平。
其中蘇聯陸軍是最主要的作戰力量,蘇聯在戰爭中組建了最龐大的裝甲部隊和步兵和炮兵部隊,正是依靠這支強大的地面部隊,蘇聯才最終擋住了納粹德國陸軍的進攻,並最終將戰線退回到德國本土。
戰爭結束時,蘇聯陸軍是世界最具有戰鬥力的部隊,擁有最強大的裝甲部隊,擁有6個坦克集團軍、23個獨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坦克和自行火炮總數超過2萬輛。
2、美國
美國軍隊是一支在戰爭中迅速發展起來的軍隊,是戰後唯一一支能夠和蘇聯軍隊相對抗的武裝力量。不同於蘇聯軍隊的陸軍一支獨大,美國軍隊除了陸軍外還建立了一支空前強大的海軍,這是當時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比擬的。
美國陸軍同樣擁有一支強大的裝甲力量,擁有28個裝甲師,15個獨立裝甲旅和其他獨立裝甲營,坦克和自行火炮總數達13000輛。由於美軍沒有組建更好級別的裝甲單位以及在裝甲戰術上的局限,美軍的突擊能力是遠不如當時的蘇軍的。
3、德國
從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德國軍隊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這得益於德國提前的軍事動員和先進的作戰理念,到1941年德國軍隊已經是歐洲最強大的軍隊,總兵力超過700萬人,而當時蘇聯才有500餘萬人。
隨著戰線的不斷拉長,德國軍隊也開始大規模的增加,到1944年德國軍隊的增長達到頂點,用兵超過1000萬人,但是它的對手總兵力也相應的增加到2000萬人,所以德國軍隊最終輸掉了這場戰爭。
4、英國
英國由於其特殊地理位置一直以來都是將海軍的發展作為首要目標,只保留一支小型的職業化陸軍以應付和平時期的各種危機。
由於二戰中英法聯軍很快被德軍打敗並被逐出歐洲大陸,英國為了保衛本土不得不將主要經歷放在了海軍和空軍身上,英國是自始至終都堅持發展戰略空軍的國家之一,這不可避免的要削弱陸軍的力量。
不過為了開辟第二戰場,英國還是組建了一支規模較大的遠征軍,戰爭結束時英國總兵力近700萬人,擁有60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軍隊實力僅次於蘇聯和美國。
5、中國
中國軍隊戰前只有不到200萬人,而且嚴重缺乏現代化武器,是一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
但在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軍隊開始極速的擴張,其中國民政府領導的軍隊人數在400萬左右,中共政府領導的軍隊由幾萬人增加到100多萬,這樣中國軍隊最高兵力應該在500多萬人。
Ⅵ 二戰各國軍隊總數
(1) 美國早在二十世紀初就已經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1940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000多億美圓[1940年的匯率],但美國這時依然享受著大西洋天然壁壘的優越,陸軍只有可憐的10萬人,遍為4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師和1個後備預師,坦克的數量只有300多輛,甚至排在波蘭後面,勉強做個世界第七.
美國參戰後,在其經濟實力的支持下武器生產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經成為盟軍軍火的主要供應者[具體武器生產狀況如下].
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有將近4萬輛是位於底特律的克萊斯特工廠生產的M4謝爾曼坦克.
(2) 蘇聯是二戰時期軍事實力最強盛的國家,蘇聯是世界第二工業國,工業產值世界第二,生產總值世界第三,蘇德戰爭初期其GDP達433億美圓。
即使是在衛國戰爭初期,損失了幾百萬軍隊和不計其數的武器裝備,軍隊人數任何時期一直維持在600萬人以上二戰末期達到了鼎盛的1200萬人,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軍隊。
二戰期間蘇聯接受了近萬輛蘇美援助的坦克和殲擊車,大批的軍事物資,建設成了年產4萬架飛機的生產線,共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萬輛在戰爭中被擊毀,蘇聯強大的生產能力及時的補充了這些損失.
(3) 德國在希特勒掌權後重新武裝,1940經濟總量達到561億美圓,軍事工業的擴張掩蓋了經濟危機,軍火工業生產開始全面的運轉,其軍火產量在1939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
二戰時期,德軍最高兵力達到1200多萬人,其中75%損失在蘇德戰場上,
以坦克生產為例,1940年生產坦克2500餘輛[III型為主],1943年達到了頂峰7600餘輛,隨即就有3000多輛開往庫爾斯克,包括200輛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後來多生產虎 豹坦克,數量有所下降,質量卻在上升,由於盟軍的轟炸和資源短缺,德國經濟在1945年開始出現崩潰.
(4) 英國在歐洲孤掌難鳴,國內經濟不景氣,其經濟和資源的維持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殖民地和美國的支援;
二戰前法國有三百萬陸軍,號稱「歐洲最強大的陸軍」,法國已經戰敗,其勢力范圍退縮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 義大利早在1940年時就已經爆發的經濟危機,在加上義大利軍隊的接連失利,國內罷工浪潮高漲,1943年墨索里尼政權倒台.
(6) 在7.7事變前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60億美圓,是世界第6經濟強國, 在7.7事變前,日本全國只有4個裝備整員的師團,不到20萬人而國民黨軍隊光陸軍就達到200多萬,但這只是數量上的優勢,日軍一個大隊的火力就可以抵上國民黨一個陸軍師。
7.7事變後,日本開始大量的擴充兵員,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在中國有110個師團,總共250多萬人,此後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達到600多萬,但兵員的素質卻不斷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萬,已經不堪重負; 1943年日本陸軍規模從240萬人升到310萬人,到戰爭結束時日軍的武器彈葯雖然可以裝備104個師團,但其戰斗序列卻達到171個師團,這還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軍事人員。
(7)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軍事實力相當弱後,,二戰後期共產黨發展到91萬人,民兵近百萬,解放國土面積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億人,裝備大多是繳獲的日本武器:國民黨兵力有460萬人[其中蔣介石嫡系只有100多萬人],繳獲了大量日軍的裝備,還有美國的4億美圓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Ⅶ 二戰中三個法西斯國家——德國、義大利、日本的總兵力各為多少
德國:閃擊波蘭時,德國動員56個師,兵力160萬,坦克2700輛,火炮10000門,戰機1300架。(另有20萬蘇聯,斯洛伐克軍隊參戰)
佔領法國時,德國動員141個師,兵力335萬,坦克2445輛,火炮7378門,戰機5446架。(另有70萬義大利軍隊參戰)
全面侵蘇時,德國動員181個師,兵力550萬,坦克4300輛,火炮47200門,戰機4980架,艦艇192艘。(含義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軍隊)
德國二戰期間共動員兵力1700萬。 日本:1937年,日本總人口7063萬,其中役齡男子1693萬,可供徵兵的人數約占役齡男子的56、2%,約1000萬,當時日軍的總兵力是108、4萬,到了1942年擴充到720餘萬。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日軍在中國總兵力基本保持在200萬,1941年,日本又發動了太平洋戰爭,美國等26個國家對日宣戰,日本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到了1945年投降的時候,日本在中國兵力只有100多萬。
1941年底,日本的總兵力已達到240萬人,其中海軍約30萬人,海軍的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一部分被拴在了中國戰場,而其210萬陸軍除40萬留在本土之外,有130萬在中國戰場上疲於奔命,能夠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上的陸軍兵力僅有40萬人。就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盟軍作戰最激烈、最危險的日子裡,日陸軍總兵力的2/3以上,被死死地「釘」在了中國戰場動不得,使其「南進」計劃一拖再拖,從而使太平洋戰場上的盟軍渡過了最危險的時期。義大利:在北非有60萬,在本土有200萬,隨德侵蘇不明,總兵力不明,大約1000萬左右。
Ⅷ 西班牙二戰共有多少兵力
作為老牌列強,雖然西班牙過了氣,但底子還在。如果不是蘇聯人瞎搗亂,引發了西班牙內戰,使得西班牙傷了元氣,西班牙未必會比義大利差多少。即使如此,西班牙仍然不容小視。西班牙屬於准工業化國家,工業實力比義大利僅差一線。在二戰中,西班牙左右搖擺,和軸心國、同盟國兩邊做生意要援助,賺得缽滿盆溢。西班牙是當時歐洲唯一沒有直接參加二戰的強國。雖然只是弱一流,但實力不容小視。
Ⅸ 二戰時期西班牙兵力
1945年二戰結束後,蘇聯不僅反對西班牙加入聯合國,還提議國際社會與西班牙斷絕外交關系,甚至提出把西班牙列為戰敗國,試圖幹掉西班牙。不是美英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反對蘇聯的提議,蘇聯非得整死西班牙。由於西班牙和蘇聯矛盾太深,面對蘇聯的威脅,所以西班牙才向美國靠攏,拚命的抱美國的大腿,向美國妥協,加入北約,做了美國的小弟。
Ⅹ 西班牙有多少軍隊
現役部隊16.605萬人。義務兵5.17萬人。
預備役部隊
44.79萬人,其中陸軍斗3.6萬人,海軍3900人,空軍8000人。
准軍事部隊
7.576萬人,其中國民警衛隊7,5萬人,海上國民警衛隊760人。
陸軍
10萬人,義務兵3萬人。編有8個軍區司令部(含2個海外軍區),1個機械化師,2個裝甲旅,1個山地旅,2個西班牙軍團,1個防空團,1個工程兵旅,1個陸航旅,1個炮兵旅,1個防空司令部,1個海岸炮兵司令部(含2個岸炮團),3個特種作戰營,1支快速反應部隊。
主戰坦克:665輛,其中AMX-30ERl/ER2型209輛,M-48A5E型164輛,M-60A3TTS型184輛,「豹」ⅡAⅣ型108輛。
裝甲偵察車:BMR-VEC型340輛。
步兵戰車:「皮扎羅」式14輛。
裝甲輸送車:1624輛,其中M-113型1311輛,BMR-600型313輛。
牽引炮:105毫米457門,155毫米20門。
自行炮:105毫米48門,155毫米90門,203毫米64門。
岸炮:6英寸44門,305毫米6門,381毫米3門。
火箭炮:140毫米14門。
迫擊炮:120毫米409門,81毫米1314門。
無坐力炮:106毫米638門。
反坦克導彈:「陶」式200具,「霍特」式28具,「米蘭」式442具。
高炮:20毫米329門,35毫米92門,40毫米183門。
地空導彈:「羅蘭」式18部,「防空衛士」廠「蝮蛇」13部,「西北風」式108部,「霍克」式24部。
直升機:174架(其中武裝直升機28架)。
海軍
3.695萬人,義務兵1.07萬人。編有1個艦隊司令部,4個基地司令部,6個海軍基地。分為4個海管區。
航空母艦:「阿斯圖利亞王子」號1艘。
潛艇:8艘,其中有「加萊爾納」級4艘,「鯨」級4艘。
護衛艦:15艘,其中有「聖瑪麗亞」級6艘,「巴利埃里」級5艘,「偵察」級4艘。
巡邏艇:33艘。
掃雷艦艇:12艘。
兩棲登陸艦:4艘,其中有「新港」級2艘,「加利西亞」級2艘。
兩棲登陸艇:13艘。
支援與補給艦船:32艘。
海軍航空兵 700人(義務兵290名)。編有1個攻擊戰斗機中隊,1個聯絡機中隊,5個直升機中隊。裝備有「AV-8B」型戰斗機17架,「嘉獎」2型3架,直升機37架。
海軍陸戰隊 6900人(義務兵2800名)。裝備有M-60A3型主戰坦克16輛,「蠍」式輕型坦克17輛,LVTP-7兩棲裝甲戰車16輛,105毫米牽引炮12門,155毫米自行炮6門,「陶」式反坦克導彈12具,「龍」式反坦克導彈18具,「西北風」式地空導彈12部。
空軍
2.91萬人(義務兵1.1萬名)。編有4個軍區(即中部軍區、東部軍區、直布羅陀海峽軍區、加那利群島軍區),1個後勤支援司令部。
作戰飛機211架。
攻擊/戰斗機:F-5B型35架。
戰斗機:EF-18A/B型90架,「幻想」F-1CF/D日EE型65架。
偵察機:RF-4C型14架,C-212型6架,「色斯納」560型2架。
海上巡邏機:P-3A型2架,P-3B型5架。
電子戰飛機:C-212型2架,「獵鷹」20型2架。
運輸機:「大力神」C-130H型7架,C-130型12架,C-212型34架,CN-235型20架,「獵鷹」20型3架,「獵鷹」50型1架,「獵鷹」900型2架。
加油機:KC-t30H型5架,「波音」707型4架。
聯絡機:130-27型21架。
搜索救援機:C-212型9架,F-27型3架,CL-215型15架。
教練機:C-101型74架,E-26型37架,E-24型25架,E-20型5架,C-212型試飛機1架。
直升機:57架。
空空導彈:「麻雀」AIM-7型、「響尾蛇」AIM-9型、「阿姆拉姆」型AIM-120型、R-530型若干枚。
地空導彈:「西北風」、「防空衛土」/「蝮蛇」若幹部。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