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銀幣在中國什麼地方
『壹』 西班牙的銀幣,為何會成為我國明朝時期流通貨幣
在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流通貨幣,但是讓人覺得十分奇怪的是,在明朝時期市面上居然出現了西班牙的銀幣,而且還成為了明朝時期的流通貨幣。那麼為什麼西班牙的銀幣會成為我國明朝時期的流通貨幣?主要是因為西班牙的銀幣跟我國明朝時期所製作的銀幣較為相似,它們都是由白銀所做的。所以明朝的百姓自然比較容易接納西班牙的銀幣,當西班牙人來到我國做生意,那麼西班牙銀幣自然就會成為我國明朝時期的流通貨幣。
西班牙的銀幣之所以會成為我國明朝時期的流通貨幣,主要是因為我國明朝時期十分缺乏白銀。
『貳』 為什麼第一次鴉片戰爭侵略者要的是西班牙銀元
中英《南京條約》中規定「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而後來中外條約中規定的中國賠款都是「若干兩白銀」。計算的名稱和單位為何發生變化?原來,這和中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後的對外貿易的不同狀態有著密切關系。
鴉片戰爭之前,在中外(主要是中英間)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每年從國外獲得大量貿易利潤。英國當時防止貨幣外流,禁止本國銀幣出口流通,所以中國賺取的外貿利潤並非英鎊,而是英國商人從世界貿易中獲得的西班牙銀元。這種銀元原產於墨西哥。墨西哥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白銀產地,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就開始鑄造銀幣,它的幣面花紋有西班牙國王肖像。它具有成色統一、規格整齊、便於計算攜帶等優點,在世界殖民地間廣泛流通,英國商人在與中國正常貿易中也大量使用這種銀元。由於在中外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這種銀元大量流入中國市場,尤其是廣東地區。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規定中國賠償給英國2100萬銀元,就是指這種西班牙銀元。這實際上反映了盡管中國當時閉關鎖國,但並非沒有中外貿易,而且中國從中獲得大量外匯的歷史現象。
那麼《南京條約》後的對外賠款為何改為以銀兩為支付單位呢?因為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逐漸淪為西方列強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喪失了中外貿易的優勢地位,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只好用中國傳統的銀錠來支付數目巨大的賠款了。
『叄』 我國明朝時期沿海到處可見的"西班牙白銀"指的是什麼產自什麼地方
西班牙白銀就是西班牙銀圓.
這種銀元原產於墨西哥。墨西哥是當時世界最大的白銀產地,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就開始鑄造銀幣,它的幣面花紋有西班牙帶王肖像。這種銀元被稱為西班牙本洋,在廣東一帶被稱為「佛頭」,它具有成色統一、規格整齊、便於計算攜帶等優點,在世界殖民地間廣泛流通,英國商人在與中國正常貿易中也大量使用這種銀元。由於在中外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這種銀元大量流入中國市場,尤其是廣東地區。
『肆』 RM是哪國的貨幣 RM 89.00相當於人民幣多少錢
RM是馬來西亞令吉(Ringgit Malaysia)的縮寫。
89吉特=155.6521人民幣 (當前匯率1.7489)
——————————————————
馬來西亞的貨幣稱作令吉或者令吉特(Ringgit Malaysia) ,由中央銀行(Bank Negara)發行。令吉由馬來語中的Ringgit翻譯過來的,馬來語中Ringgit的原意是「齒」,由於以前西班牙銀幣在東南亞一帶非常流行,而西班牙銀幣的周邊又有齒型,因而得此名稱。1990年馬來西亞政府規定,馬來西亞貨幣的標號為「RM」。
馬來西亞在20世紀初,逐漸淪為英國殖民地。1948年2月組成馬來亞聯合邦。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退出聯合邦。過去,馬來西亞、新加坡、沙巴、沙撈越、汶萊等地區流通的貨幣是由五個地區聯合貨幣局發行的馬來亞元。1963年9月16日成 立馬來西亞聯邦後,當地貨幣改由英國控制的「貨幣基金委員會」所發行的馬來亞元。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後,該「委員會」自1967年6月12日停止發行馬來亞元,並由新成立的馬來西亞中央銀行重新發行迄今在馬來亞、沙撈越和沙巴三個地區流通的貨幣。
『伍』 西班牙銀元為什麼被稱為本洋
西班牙銀元俗稱「本洋」;
又名加羅拉銀元,每枚重約庫平七錢二分,原定成色93 70%,後來僅有90.270%,是最大規模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元。中世紀,西班牙的殖民地墨西哥已成為世界上產銀最多的地區,於是西班牙殖民者就大量鑄造銀元輸往各國,其市場價格遠遠超過本身的實際價值,
、、、、藉以搜購別國的物資、、、、、、
本洋幣面上有的刻有西班牙皇帝(查理第三、第四)像,所以人們就認為是西班牙銀元,本洋自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年)開始流入中國,在清朝中葉流入最多,大部分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向中國買茶葉時輸入的。1821年墨西哥獨立後,停鑄本洋。
『陸』 西班牙雙柱銀元能值多少
西班牙「雙柱」目前(2015年)市場價:人像雙柱,普通版別五百元左右,好品好版(常見的都是墨西哥版的,其他地區的如秘魯、瓜地馬拉、玻利維亞等地的就少見,價格也得上揚好多)的至上千元,如果是打戳的,3百到也可以入手了。早期地球雙柱,一般品相的都在一千八上下,高品的可達幾千,差品的也得六百多。
西班牙「雙柱」銀元,並非西班牙本土鑄造,而是指西屬美洲製造的8瑞爾銀幣,1519至1521年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後發現豐富銀礦, 最早在1536年~1571年就開始鑄造最早的手工打制「雙柱」,1732年開始鑄造機制「雙柱」銀幣。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雙柱」銀幣。除墨西哥外,西屬美洲的其他地區如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秘魯等也鑄「雙柱」。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貿易銀幣,「雙柱」在明清時期大量流入中國,俗稱本洋。
1732年第一枚機制「雙柱」銀元在墨西哥造幣廠呱呱墜地,正面為海格立斯之柱,柱上有纏繞成S形的絲帶,上面寫著拉丁文PLVS VLTRA,意為「海外有天地」,「雙柱」之名由此而來。(傳說海格力斯用自己的神力,將地中海西端的阿特拉斯山一分為二,形成直布羅陀海峽,打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在打開的這扇門兩側各立了一個柱子,柱子上寫著Non Plus Ultra,意為此處之外再無一物,古代歐洲人相信,船從地中海駛出海格力斯雙柱後,就進入的無窮無盡的大西洋,航行沒有終點。但是隨著新大陸的發現,人們意識到事實並非如此,西班牙卡洛斯一世在使用雙柱標記時,把銘文的Non去掉了,變成了Plus Ultra)。兩柱間有兩個地球和皇冠, 幣背面是西班牙盾徽。所以早期的「雙柱」也被稱為「地球雙柱」。
1772年雙柱改版,正面改國王頭像,背面海格力斯雙柱,兩柱之間的皇冠下是盾徽,盾徽中央是三朵百合花;兩個斜角對稱為立獅,表示為亞拉岡王國;古城堡,表示為卡斯提王國,俗稱:「人像雙柱」。人像雙柱自卡洛斯三世(1772~1789)開始鑄造、經卡洛斯四世(1791~1808)到費迪南七世(1898~1825)。1825年,西屬美洲紛紛獨立,美洲各地停鑄「雙柱」改鑄自己的貨幣,其中墨西哥的「鷹洋」在隨後的時間里取代「雙柱」作為主要貿易銀元的地位,在中國,「鷹洋」最後將「雙柱」完全逐出了流通領域。
在國內流通的雙柱有個特點,就是上面大多有錢庄的驗銀戳記,有的甚至敲滿戳記。
『柒』 西班牙銀幣在中國出現的主要原因
1,早在十六世紀,中國與菲律賓就有著較為頻繁的經濟貿易活動,並在明朝演化為」朝貢貿易「。
2,1574年,西班牙在菲律賓建立了殖民地。
3,西班牙擁有大量金銀錢幣,在殖民統治期間,用西班牙銀幣取代了原來的以物易物等交易方式。
(7)西班牙銀幣在中國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西班牙銀幣介紹:
1,鑄造過西班牙銀幣的國家:
墨西哥、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和秘魯等。
2,銀幣分類:
「雙球雙柱」:兩個半球鑄在幣面,兩個半球的左右各列一柱。
「人像雙柱」:正面是人物胸像,背面中間為盾形國徽,徽上有皇冠,國徽的兩側各列一柱,柱上卷軸撓裹。人像有卡洛斯三世、卡洛斯四世和費迪南七世三種。
3,銀幣變遷
自西班牙殖民開始,從殖民地道與殖民地進行貿易的國家都有流通使用西班牙銀幣,如在十七至十八世紀期間的葡萄牙、荷蘭、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
直至1823年前後,墨西哥擺脫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不再大量鑄造供應銀幣,自鑄鷹洋代替,西班牙銀幣逐漸退出市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班牙本洋
『捌』 雙柱幣銀元值多少錢,能賣到多少錢
你好!西班牙雙柱銀幣,俗稱「大奶媽」銀幣,真品而且品相完好的現在的市場價格在350--400元一枚,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好運!
『玖』 carolus是哪國的銀元
這是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發行的貿易銀元,中國人稱其為「雙柱」。正面拉丁文 CAROLUS.IIII DEI.GRATIA 意為「蒙神之恩的查理四世」,背面文字 HISPAN·ET·IND·REX 意為「西班牙與(西)印度國王」。現在這種銀幣品相較好的價格在五六百元左右。
『拾』 dei.gratia.1802.ferdin.vii 銀幣
西班牙雙柱洋~
西班牙雙柱洋(幣反面有一些戳記,350~400RMB)
自明代中葉起,隨著東西方海上新航路的開辟,以及通商貿易漸趨發達,外國銀元開始流入中國。1570年西班牙侵入呂宋(菲律賓),於次年佔領馬尼拉並辟為商埠,從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開始以其銀元換取中國絲綢等物,這種銀元大多是在1521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的墨西哥鑄造的,成為最早流入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外國銀元。清代以降,順治至乾隆年間(1644~1795年),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幣,主要是西班牙在墨西哥生產的機制銀元。
西班牙在墨西哥生產的機制雙柱雙球銀元始於1732年,在此之前,西班牙製作的銀幣正面有皇冠等,背面無雙柱。雙柱雙球銀元正面是王冠、盾徽,周圍鐫刻譯意為「蒙天主之恩菲利浦五世榮任西班牙(印度)國王」的西班牙文「PHILIP.V.D.G.HISPAN.ETIND.REX」。背面是直布羅陀海峽最著名的「海格立斯」(大力神)雙柱圖,雙柱上各纏一卷帶,卷帶上鐫有公然鼓勵開拓萬裏海疆的拉丁文海盜宣傳口號「海外有天地」;中間是王冠覆蓋下的東西半球、陸地和海洋。1732~1771年主要有菲利浦五世銀幣、菲利浦三世和卡洛斯三世銀幣(中國嘉德2007春拍編號為5392號的一枚1763年西班牙雙柱雙球銀元以2800元成交)。從1772年開始取消雙球圖案,把雙柱移到盾牌兩邊並增加了西班牙國王頭像。以後遂成慣例,新國王登基,即開鑄有其頭像和稱號的雙柱銀元。這類銀元早期因為對華貿易流入中國很多,其中1789~1791年鑄造的卜洛斯三世頭像、配卡洛斯四世紀年(1111或IV)的過渡版為少見品種,較為珍貴。
在明、清的經濟史上,西班牙雙柱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曾一度被稱之為「本洋」而獨霸中國的經濟市場。從17世紀起,西班牙的本洋、荷蘭的馬劍銀元開始流入我國,葡萄牙的十字銀幣,後來墨西哥鷹洋、美國的貿易洋、日本的番龍洋等等陸續流入中國市場。初期,由於西班牙本洋的含銀量高、數量大,鑄造精、重量適中等優勢,一舉奪得市場交易的主幣位置,獲得了交易商家的青睞,被譽稱為「本洋」,在十七至十八世紀期間,連葡萄牙、荷蘭、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與中國交易大部分也使用西班牙雙柱銀元;直至1823年前後,墨西哥擺脫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不再大量鑄造供應雙柱本洋,而代之以墨西哥自鑄的鷹洋,「本洋」的斷源和鷹洋的源源不斷,成為鷹洋取代雙柱的根本原因,西班牙雙柱自十九世紀初開始衰落,並逐漸退出中國市場。
西班牙8R(REAL,里亞爾,幣值)銀元,我國俗稱"雙柱"。它有兩種:一種,幣面鑄兩個半球,左右各列一柱,俗稱"雙球雙柱";另一種,正面是人物胸像,背面中間為盾形國徽,徽上皇冠。國徽的兩側各列一柱,柱上卷軸撓裹。俗稱"人像雙柱"。它是最早在中國流通的洋錢。統稱"本洋"。雙柱銀元,在清代乾隆年間開始流入中國。在亞洲也流通到東南亞、印度支那半島及日本等。雙柱銀元,名義上為西班牙銀元,實際都不是西班牙本土所鑄。西班牙國內使用的另有本土銀幣。
人像雙柱銀元。正面,國王胸像,邊緣書寫西班牙文"查里(卡羅列斯)三世和鑄造年份等字樣。背面中間為盾徽,盾中央橢圓內三朵百合花,另分4欄,斜角對稱相同圖案:一為張口直立雄獅(代表亞拉岡王國),一為古城堡(代表卡斯提王國)道:下方近似三角形中一個帶葉石榴(國花是),盾上皇冠。盾的兩側則各列一海格力斯柱,也稱大力神住。柱上卷軸撓裹,卷上書"海外有大陸"。邊緣書有西班牙文、「8R」和「M上0」(鑄地墨西哥)等字樣。直徑39毫米,重量27.07克,含銀90%。
149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大力宣傳「大地是圓球形的理論」;還推理說:「至西航行,從歐洲橫渡大西洋,也許能更近,更迅速到達印度、中國。」哥倫布的設想,被西班牙伊薩伯拉和費迪南五世國王賞識。議定由哥倫布率領包括「聖瑪麗亞號(100噸)」在內的三條小船,並委到交給他一封致中國皇帝的信件。1492年8月3日,一切就緒,哥倫布帶領87名船員啟航了。同年10月12日船隊到達巴哈馬群島。又有三世西行,到過中、南美洲等地。當時哥倫布誤認為所到之地就是印度。這一偶然發現了新大陸,即給西班牙帶來了大片的殖民地(古巴、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秘魯、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拿馬、巴拉圭及烏拉圭等)和無可估量的財富。在新大陸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有好多地方盛產白銀。這正是西班牙王國發展國際通商所需的世界性流通貨幣的最佳幣財。因此,西班牙殖民者為了掠奪更大的利益,就在盛產白銀所屬殖民地,大量鑄造雙柱銀元。據統計,鑄過這種貨幣的有:墨西哥、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和秘魯等。人像雙柱有查里(卡洛爾斯)三世、四世和費迪南七世三種。不同的地區所鑄的雙柱,除正面人像不同外,背面圖案基本一致,面值完全相同。不同鑄地的區別,則在背面邊緣字母中各作記號。
人像雙柱銀元在西班牙部分殖民地鑄造的時間從1772年至1825年,它不但鑄地廣,鑄量多,而且流通區域很大,不僅多位鑄造地國影響極大,以後對流通過的國家、地區也產生深遠的影響。
由於墨西哥產白銀最多,因此他鑄的雙柱銀元也最多,流入中國的雙柱銀元中也是墨西哥鑄的最多。一般流入我國的雙柱銀元,在進入各商號和銀號時,都會被打上各種驗收標記。墨西哥獨立後,停鑄雙柱銀元,墨西哥自鑄鷹洋,其面值、直徑、重量和成色完全一脈相承。1823年起墨西哥自鑄的鷹洋,不但製作的成色均稱上乘,而且鑄造數量很大,不久就代替了雙柱。後來日本、美國、安南、中國及英國等也陸續鑄造銀元,大都受鷹洋的影響,直徑、重量、成色都相似。雖說這些國家和地區所鑄的銀元受鷹洋的影響,只因鷹洋是繼承雙柱而來的,所以歸根結蒂為雙柱一脈。
西班牙雙柱佔領中國市場的時間前後不過幾十年,但是給當時的中國政府以極大的沖擊,給後來中國銀元的製作和使用極大的刺激,確實是在中國經濟史冊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一種貨幣。究其西班牙雙柱直接佔領中國市場,並由盛而衰的原因,筆者以為有以下幾條值得注意:
當時中國流通貨幣為銅錢和元寶,銅錢價值太低,交易量太大;元寶形狀各異,還需要稱重,所以攜帶和交易存在諸多不便,而雙柱銀洋含銀量固定、重量統一、形狀扁平等,具備攜帶和交易方便的優勢。
有墨西哥殖民地豐富的銀資源作後盾,可以有足夠的雙柱銀洋支撐中國市場,實際上當時西班牙雙柱的主要流向地就是中國市場,換回絲綢、陶瓷、茶葉、工藝品等商品,在當時各國銀洋一擁而入的初期,取得了更多的信任度。
墨西哥鷹洋接踵而至是有其歷史原因的,可以說是順理成章,西班牙雙柱雖然是西班牙錢幣,眾所周知絕大部分在墨西哥鑄造,墨西哥的獨立結束了西班牙雙柱的鑄造歷史,也自然而然地結束了西班牙雙柱在中國的佔領史,於是更大量的墨西哥鷹洋湧入了中國。
先期的西班牙雙柱刺激著中國貨幣的改革,提醒著當時的政府不得不引進西洋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意識,以鍛壓取代鑄造,以銀元取代元寶,盡快適應市場的需要,所以自光緒後期始才逐步試制銀元,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銀幣歷史。
綜上所述,西班牙雙柱實在是中國經濟史、中國銀元史的重要見證,對於收藏者而言,當致力於歷史銀幣收藏時,絕對不能忘記西班牙雙柱這一品種。
盡管歷史已經久遠,很難尋覓美品的雙柱,但是這恰恰證明了一個道理:其中的滄桑和輪回是一條顛撲不破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