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女爵士有哪些
① 推薦幾個歐美爵士女歌手,像Norah Jones一樣的
介紹幾個挺有名的:
Valerie Joyce
曾獲得Berklee獎學金的歌手有著Cassandra Wilson般沙啞感性的歌聲、Laura Fygi般的抒情敘事演唱功力,更受過正統的古典與爵士音樂訓練,能寫能編能演奏。日美混血。
Nina Simon(妮娜西蒙)
她是上一個世紀成就最非凡的爵士女歌手之一,一位能夠完美地運用音樂去講述故事的歌者――妮娜西蒙(Nina Simon)。她以極大的歌唱天賦,為這個世界創造了包含靈魂釋放,精神力量,激情以及愛的音樂篇章。
還有Diana Krall,也超棒的^_^
② 高手推薦一些爵士女歌手吧
Amy Winehouse不是爵士好不好。。
1.ssunnow說得這幾個都是相當有名的,其中Diana Karll是兼具古典和流行的風格,目前來講風頭很盛,她的鋼琴彈得很棒,帶點Bop風,強烈推薦。
2.Billie Holiday, Ella Fitzgerald,再來幾個:Rosemary Clooney,Peggy Lee,Julie London,這幾個是老一派的Jazz名伶,尤其是前兩個,適合喜歡懷舊的人聽,有種舊留聲機的感覺。
3.Nina Simone的風格比較多元化,除了爵士還有藍調和靈魂。
4.強烈推薦Carmen McRae,這是我除了Diana之外最喜歡的Jazz女伶,她的嗓音十分醇厚,聲線感覺很特別,建議下載中期和晚期的作品,那味道就出來了。
5.Jane Monheit、Silje Nergaard、Laura Fygi和Helen Merrill,其中前三個知名度差一些,屬於少壯派,風格具現代化,後一個有點老,但是也是實力派
6.最後介紹BossaNova,Bossa屬於巴西爵士,融合了桑巴的風格,清新自然,適合休閑的時候聽。推薦Lisa Ono(小野麗莎)、Bebel Gilberto、Clementine(就是橘兒,法式Bossa)、Leny Andrade和Astrud Gilberto(名氣最大)
7.還有需要盡管提。
③ 當今爵士四大女伶都是誰
比莉哈樂黛是爵士四大女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位,童年被強暴的陰霾、婚姻上遇人不淑、成名後染上酒癮與毒癮、都是促使她在44歲正值壯年便早逝的因素,但這坎坷的一生,使她的歌聲與表演,升華到村上春樹所形容那種「赦」的境界!
演唱〈Strange fruit〉,是比莉哈樂黛歌唱生涯一次重要的經歷,這首歌由反對種族歧視的詩人Lewis Allan所創作,其主要意涵是在控訴美國南方白人對黑人動用私刑的殘酷行徑,比莉的父親也是此等殘忍行為下的犧牲者之一。比莉哈樂黛每次演唱這首歌後,總是哽咽到久久不能言語,她的悲傷,也是黑人聽眾內心深處的悲傷,也因為這首歌造成的新聞話題,使比莉哈樂黛成為首位照片登上「時代雜志」的黑人!經歷了傳統與流行,新穎與懷舊的主題沿襲後,「JAZZY SHANGHAI」上海國際爵士周將於2009年1月14日至1月17日迎來第五個年頭。與以往四屆截然不同,本次「JAZZY SHANGHAI」將回歸室內場地,分別在上海大舞台和東方藝術中心進行演出,陣容方面由四位爵士女伶組成「全女班」,佩蒂·奧斯汀、塞雷納·瓊斯、小野麗莎、瑪利亞四位爵士女伶就涵蓋了不同的音樂風格和表演方式,多元化的組合,令第五屆上海國際爵士周變得不再「眾口難調」。
首先在2009年1月14日和1月15日,同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兩位代表著當今美國爵士音樂界極高水準的爵士天後將輪番登場,在第五屆上海國際爵士周上來一次正面PK,這兩位來頭很大的爵士天後,14日登場的是佩蒂·奧斯汀,在2008年第50屆格萊美音樂盛典上斬獲最佳爵士演唱專輯獎,堪稱是美國當代爵士樂界的當紅人物。她的音樂十分符合中國觀眾的「胃口」,曾經擔任周華健演唱會特別表演嘉賓,她的多首成名曲為華人所認識,例如香港著名歌手葉德嫻的《不再分離》就是改編自她的名曲《Say You Love Me》。
次日登場的美國老牌爵士天後塞雷納·瓊斯更是代表著爵士音樂最為純正的面貌。塞雷納·瓊斯能夠嫻熟並富有創造性地演唱任何種類的歌曲。也讓美國的眾多評論家將她與當代爵士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三大女歌手之一的薩拉·沃恩相提並論。
日本女歌手小野麗莎繼去年亮相第四屆上海國際爵士周「新爵士在東方」後,今年再訪爵士周,將於2009年1月16日登陸上海大舞台。小野麗莎從不以花哨和華麗的製作手法取勝,此次她將繼續著重凸顯出Bossa Nova曲風中所包容的節奏感與原音之美,除了原創之外,小野麗莎還擅長將世界上有名的各種歌曲翻唱成為Bossa Nova。《Yesterday》、《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等諸多經典曲目被她翻唱以後,均好評如潮。相信在1月16日上海大舞台的表演中,小野也將拿出自己的絕活,將清新之風吹遍全場。
1月17日,「肥媽」瑪利亞將壓軸演出,在東方藝術中心帶來一台集合著演唱、主持、表演等多種元素的爵士音樂會。音樂會上,瑪利亞將會演繹自己專輯《龍虎風雲》中的多首經典作品,另外擅長搞笑的「肥媽」還會在現場表演脫口秀。
④ 歐美著名JAZZ樂歌手都有哪些
1、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
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Christina Aguilera),1980年12月18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史泰登島,美國女歌手、演員。
童年時期,克里斯蒂娜加入電視節目「米老鼠俱樂部」後開始演藝生涯。
1998年與RCA唱片公司簽約,同年為迪士尼電影《Mulan》演唱主題曲《Reflection》,獲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提名。
1999年發行首張同名專輯,憑借歌曲《What a Girl Wants》獲得第42屆格萊美最佳新人獎。
2002年發行專輯《Stripped》,憑借歌曲《Beautiful》獲得第46屆格萊美最佳流行女歌手獎。
jazz即爵士樂源於藍音,是一種從前居住在美國南部的非洲奴隸以及他們的後代們的民間音樂。藍調深受西非文化和音樂傳統的影響,這些奴隸也逐漸成為移居到城市的黑人的音樂家。
爵士樂是爵士舞起源的重要原動力,但現代爵士舞也受到古典音樂、搖滾樂、迪斯可和hip hop的影響,發展出modern-jazz、disco-jazz、rock-jazz、new-jazz等。
⑤ 求現在外國比較流行的爵士女歌手名字.
介紹幾個挺有名的:
Valerie
Joyce
曾獲得Berklee獎學金的歌手有著Cassandra
Wilson般沙啞感性的歌聲、Laura
Fygi般的抒情敘事演唱功力,更受過正統的古典與爵士音樂訓練,能寫能編能演奏。日美混血。
Nina
Simon(妮娜西蒙)
她是上一個世紀成就最非凡的爵士女歌手之一,一位能夠完美地運用音樂去講述故事的歌者――妮娜西蒙(Nina
Simon)。她以極大的歌唱天賦,為這個世界創造了包含靈魂釋放,精神力量,激情以及愛的音樂篇章。
還有Diana
Krall,也超棒的^_^
⑥ 跪求 asheni 資料 。
錢老師|免費試聽投資理財一點都不難實現逆襲從現在開始網路網盤免費資源在線學習
鏈接: https://pan..com/s/10A0BgUowQcYwI8g95uxqRw
提取碼: mq7r 錢老師 【免費試聽】投資理財一點都不難!實現逆襲,從現在開始.mp3 30 無形價值所帶來的財富效應.mp3 29信託真的值得你託付嗎?.mp3 28新聞聯播里隱藏的投資機會.mp3 27 在什麼樣的市場,就該投資什麼樣的股票.mp3 26 A股里撿便宜貨.mp3 25什麼樣的公司值得投資.mp3 25【第25期】創新的本質是試錯.mp3 24【第24期】宇宙運行三大法則對於天使投資的意.mp3 24 A股也會送你錢?.mp3 23 A股購物節有哪些投資機會.mp3 22 交易員.mp3 21 大宗商品的投資.mp3 20 數據如何騙人.mp3
⑦ 推薦幾個爵士藍調的女歌手!急!
1.Diana Karll是兼具古典和流行的風格,目前來講風頭很盛,她的鋼琴彈得很棒,帶點Bop風,強烈推薦。
2.Billie Holiday, Ella Fitzgerald,再來幾個:Rosemary Clooney,Peggy Lee,Julie London,這幾個是老一派的Jazz名伶,尤其是前兩個,適合喜歡懷舊的人聽,有種舊留聲機的感覺。
3.Nina Simone的風格比較多元化,除了爵士還有藍調和靈魂。
4.強烈推薦Carmen McRae,這是我除了Diana之外最喜歡的Jazz女伶,她的嗓音十分醇厚,聲線感覺很特別,建議下載中期和晚期的作品,那味道就出來了。
5.Jane Monheit、Silje Nergaard、Laura Fygi和Helen Merrill,其中前三個知名度差一些,屬於少壯派,風格具現代化,後一個有點老,但是也是實力派
6.最後介紹BossaNova,Bossa屬於巴西爵士,融合了桑巴的風格,清新自然,適合休閑的時候聽。推薦Lisa Ono(小野麗莎)、Bebel Gilberto、Clementine(就是橘兒,法式Bossa)、Leny Andrade和Astrud Gilberto(名氣最大)
⑧ 外國的爵士有哪些
在英國5級貴族中,伯爵出現最早。個別學者認為伯爵爵位來自歐洲大陸,至遲在公元900年的法國,伯爵已成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學者認為英國伯爵(Earl)與法國伯爵(Count)並無繼承或連帶關系;而且英國伯爵稱號是5種貴族稱號中惟一的英文詞,是由古英語eorl轉化而來;大約在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後期,因王權不夠強大,英格蘭廣大地區曾劃為幾個較大的伯爵管轄區(great earldom)。而伯爵爵位卻是在 11世紀初由丹麥國王克努特引進英格蘭的。11—12世紀中葉之前的伯爵多是鎮守一方的諸侯。他們大多是一人治理數郡,所以又被稱為「方伯」。諾曼大公威廉侵人英國後,擔心他們權勢過重,危及王權和國家統一,遂將方伯權力加以分割,移交給他的親信,每個伯爵的轄區僅限一郡,與國王有著極其明確的封君封臣關系,伯爵倘敢興兵作亂便會被王軍鎮壓,或受其他貴族制裁。伯爵職權名號可由後代繼承,但會因為有的伯爵缺少繼承人而使總數有減無增。斯蒂芬在位時,破格加封格奧弗雷。德。曼維爾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紀以來,伯爵數目攀升。1307年計有9名。1327年愛德華三世即位時僅餘6名,10年後增至12名;愛德華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紀20年代之前,伯爵作為高級貴族,是男爵的「天然領導人」,在地方上負有對男爵、騎士的管理責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機[指愛德華三世廢黜其母法國伊沙貝拉公主的攝政,登極親政時,伯爵曾作為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政治群體獨立行動,與男爵們的「距離感」突然產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瑪奇伯爵領地之後,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職責。
在重大正式場合,伯爵穿著鑲有白色毛皮邊的深紅色絲絨外套,軟帽上縫鑲著三條貂皮以表明爵位級別,冠冕上有一鍍金銀圈,上沿飾有8個銀球;而國王則稱伯爵為其「真正可信可愛的夥伴。」
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已有男爵一詞(Baron),但無男爵爵位,而且詞義不夠確定。似有「自由者」或「國王的臣僕」之意,但無尊貴的含義。英國男爵出現於11世紀。到12世紀初國王大部分高級世俗貴族都被封為男爵。其中少數與王室關系密切、封地較多者又被稱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間。很快,大男爵發生分化,顯赫者升為伯爵,其餘與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當時男爵在世俗貴族中佔了很高比例,以至於「男爵」一詞長期作為貴族的集合名詞使用。11-14世紀,男爵的封號和封地可通過血緣和婚姻關系傳遞,但不得隨意出售和轉讓,歷代國王也不隨意增加或褫奪貴族封號。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補男爵爵位,比奧查姆波。德。豪爾特被封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後數百年至今,居於5級貴族之末的男爵始終人數最多。
在正式場合,男爵穿著與伯爵同樣的外套,帽子上鑲有兩條貂皮,冠冕上有一淺色銀圈,飾有6個銀球。
依次出現的是公爵(Duke)。早在羅馬帝國時期,歐洲大陸的公爵稱號通常授予守疆拓土、軍功卓著的高級指揮官,以後因重大政治變化而中斷。幾百年後,公爵爵位又見於德國。大約在公元970年,德國皇帝奧托一世初設公爵爵位。不久法國和歐洲大陸其他地區也建立了公國(chy;大公國,Archchy)。在英國,公爵是僅次於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與作為一國之主的歐洲大陸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ke)有所不同。英國公爵爵位出現很晚。1337年,愛德華三世把康沃爾郡升為公國,將公爵爵號授予年方7歲的「黑太子」愛德華。該王儲16歲參加百年戰爭,鋒芒顯露;1355年前往法國指揮作戰,軍功卓著。父王對他賞賜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種稱號,如 1343年封為威爾士親王,1362年加封為阿基坦公爵。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後多年裡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親均不許稱王,最高可獲公爵爵位。隨後,愛德華三世及其繼承人又先後建立了蘭開斯特公國(1351年)、克拉倫斯公國(1362年)、約克公國和格洛斯特公國(1385)、赫里福德公國(1397)、貝特福德公國(1413)和薩默塞特公國(1443)等。這些公國的領有人都是王室宗親,他們得到高級爵位後,在貴族中鶴立雞群,威勢不凡,為以後爭奪王權、擾亂朝綱、製造戰亂埋下了隱患。自從1483年建立諾福克公國以後,公爵爵位開始授予王親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國。而且能獲此最高爵位者多是軍功顯赫的統帥。行政界政務家即使任職多年,政績昭著,也難獲此殊榮。在正規場合公爵也穿深紅色的絲絨外套,帽子上鑲四條貂皮。其冠冕上有一個金環,上飾8枚紅色金葉片。國王則稱公爵為「我們真正可信和最為敬愛的夥伴。」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詞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邊疆殖民地總督;伯爵]演變而來。侯爵原意與「方伯」詞義相近,系指統轄一處的封疆大吏。在英格蘭,拉丁語「侯爵」一詞最初指威爾士邊疆的領主。那時只說明他們領地的位置靠近邊界,並不說明其地位高於伯爵。1385年涵義變化,第9代牛津伯爵羅伯特。德。維爾被封為都柏林侯爵。1397年,薩默塞特伯爵約翰被封為多西特侯爵和薩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榮程度不甚明確,大約在公爵和伯爵之間,一段時期內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間,約翰。德。比奧福特被國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為此向國王請願,要求恢復比奧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卻反對乞求國王,並說:「侯爵乃是一個新的榮譽稱號,完全不為先人所知。所以,應對此冷漠視之,並不認為接受它是明智之舉。」到了15世紀,這級爵號穩定地保持了它在貴族爵位中的第二級地位以後,才被貴族們所看重。與其他4個等級的貴族相比,侯爵的數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場合,侯爵也穿紅色絲絨外套,帽子上鑲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裝一銀環,帶有四片金葉和四個銀球。國王對他的稱呼一如對待公爵。
上院貴族中數子爵資格最淺。子爵稱號(Viscount)源於法國,原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時可能是實力強大的諸侯。在英國,1440年比奧芒特的約翰被封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子爵帽子上有兩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銀環,飾有6個銀球。
直到此時,英國5級大貴族方完備成形,成為相對固定的貴族等級制。
在學界,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英國5級貴族是上院的當然成員。史實卻非如此簡單。在13-15世紀,盡管所有大貴族都擁有出席上院的資格,但每屆議會召開前還必須得到蓋有國里的國王詔令,否則不可前往開會。自14世紀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稱為「勛爵」(lord),後來勛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義與「顯貴」(nobility)一詞相近。另外,在英國「貴族」一詞始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貴族(aristocracy)源於希臘文和拉丁文。在希臘文中原有「傑出」、「優秀」之意,可以用來指大貴族。但在含義較廣泛的拉丁文中,該詞除了用指大貴族外,還包括地位較低的自由人,並含有「愚蠢」、「平庸」的貶義,爾後同形異義地轉化為英文源,意為服兵役的自由農民。從諾曼征服到近現代,aristocracy用來稱呼包括騎士在內的大小貴族。5級貴族形成後,為示區別,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詞nobility和Peerage專稱上院大貴族。以後,Nobility除用指上院貴族外,有時還泛指政界要員。
與歐洲大陸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蘭西等國貴族相比較,英國貴族集團的特點之一,是人數較少。長期以來,貴族稱號以及相應的財產權和政治特權只是由爵位領有者本人所擁有,其家屬雖為貴族家庭成員,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貴族爵號和封地按照相當嚴格的長子繼承製傳遞;若長子早歿,依次由長孫、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員依序遞補。若某貴族沒有繼承人,可根據其遺囑或生前安排,並經國王和高級法庭批准認可後,由其近親繼承其封號封地。但在多數情況下是被國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國貴族爵位和封號不可隨意轉讓、出售。歷代國王為保持貴族的群體規模和出於其他方面的考慮,大多會適量增補貴族。
某要人一旦獲得一種爵位,並非固定不變。若新獲顯赫軍功、政績卓著或受到國王格外寵愛,可以晉升更高級的爵位,或兼領新爵位。除此之外,貴族聯姻也是獲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機會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為社會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擁有貴族身份和家產者以及其長系繼承人總能輕易得到愛慕者和求婚者。例如蘭開斯特王朝的興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擁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親布里奇從娘家帶來。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孫女,她除擁有蘭開斯特公國外,還擁有德比、林肯和萊斯特的伯爵領地。
英國5級貴族大致定型於13—15世紀。它與中國周初的5級貴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時刻一次建立起來的,而是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形成,最終成為定製的。
14世紀初,在5級貴族之上的王室貴族中,還出現了一個頗為獨特的、專為王儲所佔有的稱號——「威爾士親王」。該稱呼最早為一度統一過全國的威爾士王子利維倫製造出的名號。1282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率領大軍與艦隊攻打威爾士,利維倫死於非命。兩年後,威爾士合並於英格蘭,愛德華在1301年把威爾士親王之頭銜加給不列顛王位的繼承者。
在政局動盪、戰事連綿的中世紀後期,歐洲各封建君主為了使各級貴族在騎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業、效忠國王,除了利用貴族爵位科賜臣下之外,還別出心裁地設立了劃分為不同等級名分的勛章勛位,獎賞他們的戰功政績。
在英格蘭,最著名的勛位是創立於4世紀中葉的嘉德勛位(the Order of Garter)。據傳,愛德華三世設立這個勛位是為了紀念一次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慶祝攻陷加萊城的舞會上,姿態秀美的索爾茲伯里女伯爵落下一隻藍色襪帶,被愛德華三世撿起,纏在自己的腿上,旁觀者見了鬨堂大笑,愛德華斥責他們說:「凡是認為這是壞事的人可恥」。以後這句話成為國王在1449年建立襪帶騎士團和頒發勛位的格言,它同藍色襪帶和聖喬治十字架圖形一起出現在勛章上,激勵武士們在戰爭——當時主要是百年戰爭——中蔑視死亡,奮勇廝殺。愛德華本人也是襪帶騎士團的成員。他與寵愛的武士圍繞圓桌議事,共同進餐,多次主持武士們的比武演技,使已經衰落的騎士精神有所振作。並使嘉德勛位成為以後英國最誘人的貴族勛章。
歐洲大陸貴族來歷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應該是來自戴克里先改革羅馬行省以後的省行政或者軍事長官,後來被蠻族用來稱呼大領主。伯爵則是克洛維王朝的軍隊指揮官。但因為往往隨著軍役而授予領地也成了領主。男爵則是對宮廷顯貴的尊稱。子爵和侯爵是分別作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設立的。這些官銜在加洛林時代吞並采邑的過程中也被當成了采邑而繼承下來,才慢慢變成爵號的(就像萊茵—巴拉定選侯自己是行宮伯爵但還是皇帝的驥廄總管。勃蘭登堡侯爵還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樣,他們的官銜也成了采邑只是擁有的人太少而沒能成為爵號而已)。所以很多擁有領地但沒有官銜的貴族,就以領地為頭銜。中間加中綴詞。翻譯過來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門包括日後君臨半個歐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這些沒封號的家族裡的。
⑨ 妮娜·西蒙的爵士生涯
1954年,西蒙21歲時,她正式以藝名「妮娜西蒙」在大西洋城夜總會登台演唱爵士與藍調歌曲。「妮娜」(Nina)是她男友稱她的西班牙語小名(在西班牙語中,Nina代表了「女孩」);「西蒙」則是取自於法國知名女演員西蒙娜·西戈諾雷特(Simone Signoret)的名字。
1959年,西蒙以《我愛你,波吉》(I Loves You Porgy)一曲中的哀傷動人唱腔,獲得了爵士樂界的注目。《我愛你,波吉》是歌劇家喬治·蓋希文在歌劇《波吉與貝絲》中的著名歌曲。西蒙並因此曲而成為美國唱片銷售排行前40位著名的爵士歌手。隨後西蒙又唱出了《我的孩子只想我》(My Baby Just Cares for Me)的著名單曲。此曲在1980年代在英國是廣為人知的香奈兒五號香水廣告曲。
1960年代,西蒙積極參與種族平權運動,演唱了許多有關敘述非裔美國人在種族不平權下生活的歌曲。如:
☆知名的《要年輕、有天賦和膚色黑》(To Be Young, Gifted and Black;此曲被美國靈魂歌後艾瑞莎·弗蘭克林在1980年代廣為傳唱)
☆《剝削的憂傷》(Blacklash Blue)
☆《天殺的密西西比》(Mississippi Goddam;這首歌是針對當時一連串針對非裔美人的謀殺案件所寫的,包括有民權領袖麥格·艾佛斯Medgar Evers被暗殺,伯明罕教會炸彈案與阿拉巴馬州四位黑人小孩被謀殺的案件)
☆《希望我知道自由的滋味》(I Wish I Knew How it Would Feel to be Free)
☆《海盜珍妮》(Pirate Jenny;由柯特·懷爾作曲)
1961年,西蒙發行了一張民歌風格的唱片《日升之屋》(House of the Rising sun),這張唱片後來被搖滾歌手鮑伯·狄倫 Bob Dylan又翻唱之後,變成動物保護行動的主題曲。此外亦有知名歌曲如《我對你下了些魔法》(I Put a Spell on You;原唱是Screamin' Jay Hawkins),《曙光乍現》(Here Comes the Sun;後來披頭四在1969年翻唱);《四位女人》(Four Women)、《我將釋放》(I shall be released)與《我活著》(Aint got no (I got life))。
在西蒙走紅的這段時期,她以藝術家般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沒有豪華的爵士大樂隊,而只有民歌般簡單的演奏團體。在演唱時,西蒙能夠很快的從福音美聲唱腔轉為爵士藍調的憂郁唱腔,並在許多爵士歌曲中加入了歐洲古典樂與賦格的唱法,如知名的《我們都知道》(For All We Know)。
1968年電影《天羅地網》中,選入了西蒙的歌《罪人》(Sinner Man),使得她的知名度廣為擴散。(此電影在1999年由皮爾斯·布洛斯南重演)
1971年,西蒙離開美國,原因有很多,包括了與經紀人、唱片商的不合,也包括了稅務不清與種族活動的各種爭議。西蒙在1978年回到美國,隨後因逃稅而被逮捕了一陣子(她曾在越戰時拒絕繳稅了幾年),她曾住在一些不同的國家,如加勒比、非洲、歐洲,以60歲的高齡仍在倫敦的羅尼史考特爵士俱樂部中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