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是如何光復的

西班牙是如何光復的

發布時間: 2022-04-30 03:00:30

『壹』 西班牙國王派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麼

西班牙國王派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目的是為了 開辟一條通往東印度的新航線。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51-1506),義大利航海家、探險家。出生於義大利熱那亞,卒於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一生從事航海活動,是第一個到達美洲的歐洲人。他相信地球是圓的,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在西班牙女皇鼎力支持下,先後4次出海遠航。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考察了中美洲宏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

『貳』 西班牙光復運動的過程

17歲的卡斯提王位繼承人,漂亮的受過良好的教育的伊莎貝拉,未來的卡斯提女王成了歐洲眾多王孫貴族眼中的香餑餑。圍繞她的婚事,各方勢力展開激烈角逐。亨利四世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決定將妹妹嫁給與卡斯提王室有血緣關系的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此舉得到了大貴族的支持,因為他們怕卡斯提與阿拉貢合並後王權會得到加強,他們的獨立地位得不到保障,封地也有可能會被沒收。支持西班牙統一的貴族則支持伊莎貝拉與斐迪南的結合,希望用阿拉貢的勢力保住伊莎貝拉的繼承權,進而實現兩國的合並。阿拉貢的胡安二世全力支持兩人成婚。伊莎貝拉具有十分清醒的頭腦,中意於精明強乾的阿拉貢王子斐迪南,她要權力更多於愛情。1468年秋,她派人秘密地與斐迪南談判,隨後於1469年1月7日簽訂了婚約。亨利四世得知妹妹不經他允許私訂終身,十分氣憤,決定在結婚以前把她囚禁起來。但伊莎貝拉機警地逃脫了,並且寫信向斐迪南求援,要他立即前來完婚。1469年10月19日,兩人在巴利亞多利德完婚。根據當時的法律,堂姐弟結婚必須得到教皇的許可,顯然這是來不及的,於是阿拉貢的大主教只好偽造了一紙許可,這日後又成為內亂的一個緣由。
伊莎貝拉與斐迪南的結合,適應了西班牙社會發展的需要,對統一進程起了加速作用。但這一違反和約的行為使亨利四世極為惱怒,他剝奪了伊莎貝拉的王位繼承權,把貝爾特拉尼婭確立為自己的繼承人,還派出軍隊逮捕伊莎貝拉。逮捕行動遭到了渴望統一安定的卡斯提和阿拉貢人民的反對,他們走上街頭,揮舞兩國的旗幟,高喊「卡斯提—阿拉貢」的口號阻擋國王的軍隊,伊莎貝拉趁機逃脫。為了藉助法國抗衡阿拉貢,亨利四世又把女兒貝爾特拉尼婭許配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一的弟弟吉恩斯基公爵。1470年兩個人訂婚,就在要舉行婚禮的前夕,公爵突然死去。公爵之死是因為路易十一深恐公爵娶了卡斯提的王位繼承人之後勢力強大,因此派人將他毒死的。1474年12月11日,亨利四世逝世,第三天,伊莎貝拉宣布繼承王位。
事情並沒有到此結束,真正的王位繼承人究竟是誰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從法律上講,王位應該屬於貝爾特拉尼婭,但她的血統卻遭到了懷疑,認為不是國王所生。而且一些大貴族為保住自己的特權,讓年僅15歲的貝爾特拉尼婭與年過半百的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訂婚,借重葡萄牙的勢力對抗伊莎貝拉。讓一個葡萄牙人來統治卡斯提是讓人不能接受的。在此情況下,伊莎貝拉純粹的血統、良好的道德和顯而易見的能力讓她得到了廣泛的擁護。為了得到卡斯提王位,阿方索五世率兵兩萬跨過邊境,並且宣布自己為卡斯提國王。伊莎貝拉麵臨嚴峻挑戰,這時的她既缺少軍隊也缺少金錢。但在保衛家國的號召下,40000人的隊伍很快組織起來,雙方開始了激烈爭奪。戰爭持續了四年,直到1479年,斐迪南繼承阿拉貢王位後,卡斯提和阿拉貢的聯軍才把葡萄牙軍隊打敗。貝爾特拉尼婭後來在一個修道院中度過了她的五十年餘生,直到68歲時死去。
1479年斐迪南繼承王位,使兩國實現合並,但這並不是統一,兩國仍在相當程度上保持著獨立,沒有通用的貨幣,沒有通用的法律和稅收制度。使西班牙聯合起來的是共同利益而不是政府和法律,只不過是西班牙王國擁戴這一對夫婦共主而已。當時的卡斯提和阿拉貢之間還互征關稅,所有的阿拉貢的海外領土,伊莎貝拉無權過問,同樣,卡斯提發現的新大陸,阿拉貢也不得染指。但是這樁婚姻仍然標志著「統一的西班牙王國的形成」。
伊莎貝拉是一個充滿活力,很有才乾的統治者,在兩人的聯合統治中,她是主角。伊莎貝拉嚴厲打擊割據分裂的大貴族,西班牙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國家。伊莎貝拉和斐迪南被稱為「天主教國王」,王權和神權得到充分結合,西班牙也從專制王權和教會的雙重利益出發,強化了對「異端」指的是猶太人、已皈依天主教的摩爾人(被叫做摩里斯科人)、反對國王和教會的人。的鎮壓和破壞。從1477年開始,在全國遍設宗教法庭,任何人一旦成為被告,輕則查抄財產,重則處以火刑,由於原告同時也是證人,所以沒人敢為被告辯護,被告若是不認罪名就會遭到嚴刑拷打,直到承認為止。從1483年起的15年間,有8000多異教徒和異端分子被處以火刑。這個政策雖有利於政權的鞏固,但消極面也非常大,1492年以後的幾個世紀里,西歐思想文化界群星燦爛,而西班牙卻一片沉寂, 因為在審判制度下, 任何一種與官方不一致的學說都會被視為異端, 並且會招致殺身之禍。在這樣一個社會里, 不可能有思想家出現。 公元1200年的伊比利亞半島。
在反抗阿拉伯人統治的斗爭中,基督徒逐漸形成了幾個小王國,隨著形勢的發展,他們逐漸聯合起來,形成幾個較大的天主教國家。11世紀至13世紀是收復運動大發展的時期。11世紀前半期,形成的國家有雷翁、卡斯提、納瓦爾、阿拉貢和加泰羅尼亞王國。1076年~1134年,納瓦拉並入阿拉貢;1134年阿拉貢與加泰羅尼亞合並為統一的阿拉貢王國;1230年雷翁王國合並於卡斯提王國。這種聯合過程的發展,使卡斯提王國和阿拉貢王國,從12世紀前期起,就成為西班牙光復運動斗爭中心。天主教國家的大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統治西班牙的倭馬亞王朝的分裂和大貴族之間的爭權奪利。在基督徒的進攻下,節節敗退的穆斯林向北非摩爾人求援。約兩萬北非的摩爾人在伊本·優素福的率領下於1086年來到伊比利亞半島。在這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中,阿方索六世大敗,只帶了300人死裡逃生。伊本·優素福則把4萬多個首級作為戰利品帶回北非,壘成一個金字塔以誇耀戰功。到了1090年,伊本·優素福一度佔領西班牙大部,只有幾個城市還在基督徒手中。在重大失敗面前,基督徒不屈不撓,13世紀初,基督教諸王國(雷翁、卡斯提、阿拉貢、納瓦爾)聯軍在西歐各國十字軍的支援下,在托洛薩的那瓦斯戰役中(1212年7月16日)使穆瓦希德王朝的軍隊遭到決定性的失敗。摩爾人被殺的至少有16萬人。此後,斗爭形勢發展迅速。到13世紀,半島上形成三個較大的基督教國家納瓦拉繼12世紀並入阿拉貢後,後來又分裂出來,13世紀時成為法國的一個省,到了14世紀中葉又獨立,1512年歸並於西班牙。:卡斯提、阿拉貢和葡萄牙,阿拉伯人僅剩下格拉納達一個小王國偏居一隅。 在光復運動的大好形勢面前,各個基督教王國內卻為爭權奪利混亂不堪。納瓦爾王國在查理三世死後就陷入了分裂。雄心勃勃的卡斯提國王阿方索十世在晚年陷入兒子桑什為保證繼承王位而發動的叛亂中。1350年逝世的阿方索十一世留下了一個兒子佩德羅和五個私生子。在佩德羅統治時期,阿拉貢向卡斯提宣戰,佩德羅決定在討伐阿拉貢之前把那五個私生子都除掉。軍事行動為殘忍的報復提供了借口。亨利要把佩德羅的老婆和女兒拿來取樂,佩德羅則處死了所有與亨利接觸過的人,不論是遠是近。阿拉貢和卡斯提媾和後,亨利始終沒有放棄向佩德羅復仇的念頭。他攛掇阿拉貢國王再起戰端,並從法國搬來雇傭兵,佩德羅則與格拉納達的穆斯林結成聯盟。支持阿拉貢和亨利的法國與支持卡斯提和佩德羅的英國的干預使戰爭越發激烈起來。法國派遣的僱傭軍輕易地攻佔了卡斯提,亨利加冕為卡斯提國王,佩德羅逃到了托萊多。但後來,亨利和迪·吉斯蓋克蘭進入西班牙的法國僱傭軍的指揮官。的軍隊與英軍遭遇,亨利戰敗,迪·吉斯蓋克蘭被俘,但不久在付出了巨額贖金後被釋放。迪·吉斯蓋克蘭發誓要報仇,他與亨利會合後,圍攻托萊多,佩德羅被捉。亨利和他進行了一場肉搏,真正的肉搏,佩德羅最後被亨利殺死。私生子亨利成為了亨利二世,他與法國合作,對葡萄牙人作戰。很快他就死了,據傳是被納瓦拉人毒死的。其子胡安一世被葡萄牙人打敗,1390年墜馬身亡。其後王位相繼由亨利三世和胡安二世繼承。
胡安二世有過兩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是阿拉貢王國的瑪麗亞,她於1425年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後來的亨利四世。第二任妻子是葡萄牙的伊莎貝拉,她於1451年生下了女兒伊莎貝拉,1452年生下兒子阿方索。亨利四世是個平庸無能的人。面對全國尖銳的階級矛盾和宗教矛盾,他對此一籌莫展。在與格拉納達的戰爭中也屢戰屢敗,平時對其下屬又賞罰失衡,用人不當,國內各貴族都抱反抗之心。亨利四世也有兩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是納瓦拉的布蘭卡,因為沒有生育被休。第二任妻子是葡萄牙的胡安娜,生下了一個女兒貝爾特拉尼婭。由於亨利四世太過無能,一部分貴族宣布廢黜亨利四世,擁立未成年的阿方索為王。但阿方索很快死亡,年僅15歲,據說是被亨利四世派人殺死的,於是這部分貴族轉而支持伊莎貝拉。兩方勢力展開內戰,1468年7月,亨利四世雖鎮壓了貴族們的反叛,但考慮到反對者們仍然擁有強大的力量,仍與他們簽訂了《托洛斯·德·基桑多和約》。根據和約,亨利四世承認伊莎貝拉公主為其合法王位繼承人;國王不得強迫伊莎貝拉公主與某人結婚,但伊莎貝拉公主的婚事須經由國王恩准;所有阿方索派貴族必須向亨利四世宣誓效忠;雙方應停止內戰,共同為卡斯提王國強盛而努力。
1276年,阿拉貢國王雅各一世死後,留下遺囑將王國平分給兩個兒子,這帶來了災難。兄弟、堂兄弟之間時常相互打仗。1410年,由於沒有繼承人,阿拉貢國王的王冠落到了卡斯提王子斐迪南頭上,史稱斐迪南一世。斐迪南死後,其子阿方索五世繼位,他於1442年征服那不勒斯王國,把版圖擴大到義大利半島。阿方索五世把王位留給了弟弟胡安二世(與卡斯提的胡安二世不是同一人),他由於其父而為卡斯提人,由於其兄而成為阿拉貢國王,由於其妻而成為納瓦拉國王他的妻子是納瓦拉女王布蘭卡一世,也就是亨利四世第一任妻子的母親。妻子死後,胡安二世成為納瓦拉國王。。胡安二世懷有統一西班牙的野心。由於他與第一個妻子生的兒子卡洛斯不承認繼母的納瓦拉王後的稱號,胡安二世把他投入監獄,剝奪了其王位繼承權,把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兒子斐迪南立為王位繼承人,實際上就是王子。胡安二世還把一個女兒嫁給了法國伯爵加斯頓·福阿,並向他表示了支持法王的意思。此舉引發了各國大貴族的反對,因為他們怕法國勢力加強而危及自身利益,從而選擇支持卡洛斯。因為加泰羅西亞支持卡洛斯,胡安二世與之作戰,納瓦拉因為內戰四分五裂。形勢在對卡洛斯極為有利的情況下,他卻突然死去,據推測很可能是被毒殺。 經過250多年的內部混亂後,光復運動終於又走上了正軌。作為正統的天主教徒,在實現兩國合並後,伊莎貝拉立即著手實現夙願:打敗阿拉伯人,徹底光復伊比利亞。在加強國內統治的同時, 於1482 年開始同格拉納達的阿拉伯人進行戰爭。在戰爭中,伊莎貝拉表現出其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和大無畏勇氣。她聯絡西歐各基督教國家以取得支持, 同時分化瓦解敵人陣營而屢屢得手, 她動員全國的力量投入戰爭, 典押自己的金銀首飾以籌集軍費, 並經常親臨前線鼓舞士氣。1485 年她建立了歐洲第一所軍事醫院——女王醫院, 以加強軍事後勤工作。這些措施都激發了西班牙軍隊的鬥志。
另一方面,格拉納達這時陷入內亂之中。蘇丹寵信外室索拉雅,一個皈依了穆斯林的基督徒,把王後愛恰趕走。愛恰逃到瓜迪斯,把自己的兒子保布迪爾加冕為格拉納達國王,並組成一支軍隊同她的丈夫作戰,把他逐出格拉納達,讓兒子登基為王。局勢非常混亂。
伊莎貝拉和斐迪南看到了這個極好的機會,他們組織了10萬人的軍隊,從議會中得到了100萬銀杜卡托的支持。教皇西克塔斯四世授予他們教皇諭旨,組織了十字軍進軍,還給他們送來一個銀十字架。在重重圍困下,最終經過談判穆斯林投降了。1492 年1 月2日,西班牙軍隊進入格拉納達——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後一個王國, 從此結束了穆斯林在西歐的統治, 長達七個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宣告結束。為了共同慶祝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光輝勝利, 當時整個歐洲幾乎所有的天主教堂都鍾樂齊鳴。

『叄』 誰講下西班牙光復運動時期萊昂、納瓦拉、卡斯蒂利亞三國聯軍於公元939年大敗後倭馬亞蘇丹國的錫曼卡斯戰役

首先,糾正一下樓主的一些誤讀,當時的卡斯蒂利亞還是隸屬於萊昂王國東部地區的伯國(分封制的情況),而萊昂王國的前身是阿斯圖里亞斯王國(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因之前增加土地獲得萊昂而改名為萊昂王國)。

戰役爆發時間:公元939年夏。
伊斯蘭教的後倭馬亞國由哈里發 拉赫曼三世 親自率領,於該年6月28日的科爾多瓦城(位於現西班牙南部,屬於中世紀穆斯林勢力在伊比利亞半島統治的中心)集結了10萬人組成的軍隊(當中很大一部分是非洲柏柏爾人和巴爾干斯拉夫人組成的僱傭軍)。目的是重新奪回10世紀早期由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的阿方索三世(866-910在位)奪得的領土。

而基督教方面,兵力總數要少很多,只有2萬人左右,最主要的領導人是萊昂國王拉米羅二世(931-951在位)。

日食插曲:

該年的7月19日,西南歐發生了日食,讓剛在錫曼卡斯相遇了的雙方軍隊和將領非常恐懼。

8月1日戰役才正式開始,盡管拉赫曼三世的兵力要多很多,而且錫曼卡斯城市受到了嚴重損壞,但由於穆斯林軍隊的雇傭兵來自多個民族,相互的溝通是個大問題,所以戰斗配合很差,戰斗造成的損失比基督教軍隊要高很多,導致拉赫曼三世在戰斗8月6日退兵。就在退兵進行過程中的8月21日,拉赫曼三世的軍隊被基督教軍隊引入了一個峽谷,造成20000人死亡,被俘的300人後來也被全部處死。但拉赫曼三世卻僥幸逃過這一劫難。之前的937年被穆斯林佔領的薩拉戈薩重新被基督徒奪回。

戰後:後倭立馬的拉赫曼三世不再敢親自出征,退守伊比利亞南部,而把主要注意力轉向和北非摩洛哥的屬於什葉派的法蒂瑪王朝作戰,北非戰場的結果是先勝後敗。

本是萊昂王朝屬國的卡斯蒂利亞人逐步不滿自身的地位,最終於951年對萊昂王國用兵,導致後者和後倭立馬王朝結盟。此次導致的後果是回教徒在伊比利亞半島再次獲得優勢。

真正西班牙基督徒在伊比利亞的收復失地運動獲得持續多次勝利,是在阿方索六世(1040.-1109)時代和以後。

『肆』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崛起

1、葡萄牙的崛起

葡萄牙的成立,是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始終不停地為了反抗外來羅馬人、日耳曼人和摩爾人征服而不斷的抗爭、反征服。終於經過兩千多年的奮斗,在公元1143年,成立一個面積十萬平方米的獨立的君主制的國家。

葡萄牙人的基因中有一種如奮不顧身的鬥牛士般的追求刺激、喜歡冒險的豪情。這個國家是人民共同奮斗爭取獨立的國家,所以國王受人民擁戴,人們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由於空間的狹小,資源的潰乏,為了生存,這個靠近海邊的國家的人們,將眼光投向了大海——大西洋。當時人們將它稱為「死亡綠海」,無人可以穿越。

1394年,國王的第三個兒子恩里克出生了,在他12歲時開始接觸到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學指南》,於是他從此開始思考並立志於航海事業,希望通過航海使國家走上一條不同的道路,去打通一條新的獲取保存食物的香料——胡椒粒的貿易之路。

恩里克成立了有關航海的國家航海學校,為航海建立天文台和圖書館,建立海上引航的燈塔。在他的帶領下,征服大海的行程開始啟動了。他們改進中國指南針,為遠航製造60到80噸重的多桅快速三角帆船,成立數學家組成的委員會,將數學和天文學應用於航海——使航海成為科學。

航海者們從羅卡角出發,不斷的進行著征服活動,雖然不斷失敗,但經驗不斷在積累,經過21年的奮斗,他們穿越了西部非洲的博哈多爾角,沖破了他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極限,從此航海進入了一個新的篇章。

他們也打開了一條新的貿易之路,他們所需要的物品不斷的湧入了葡萄牙,之後的公元1487年7月,航海者迪亞士和他的夥伴們在他們開辟的航路上航行時,無意之間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於是一個新的世界之門向他們敞開,從此亞洲出現在他們面前。由於航海開辟了的新的道路,葡萄牙走在了當時各國的前頭,成為一個面積雖小但掌握先進技術的財力雄厚的大國——海上強國。

2、西班牙的崛起

1492年,西班牙伊莎貝爾女王帶領他的軍隊攻下了穆斯林信徒統治之下的格拉納達,收復失地,從此西班牙走完了光復之路,實現了統一。統一的西班牙開始了他們早就准備進行的如葡萄牙般的航海事業。

在剛剛統一後,西班牙伊莎貝爾女王就第三次召見了熱那亞人克里斯托夫-哥倫布,她相信哥倫布,並資助哥倫布開始了他的冒險活動,同時與哥倫布探討利益分成問題,商定只要哥倫布發現殖民地,可以取得發現地的一切財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並免稅。

哥倫布出發了,歷經了兩個多月的航行,向西向西再向西,人們發現了陸地——北美洲巴哈馬群島,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從那一天起,世界的幾大塊陸地從此連接在了一起。10月12日也被定為西班牙的國慶日。

西班牙開始了在美洲大陸上的掠奪,其財富也直線上升。從此,葡萄牙在東,西班牙在西,勢力范圍達到了全世界,西班牙人成為海上第二強國。

『伍』 大國崛起第一集西班牙光復運動最後一站在什麼地方進行

格拉納達
1492年西班牙軍隊進入格拉納達——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後一個王國,從此結束了穆斯林在西歐的統治,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國家。

『陸』 西班牙、葡萄牙與荷蘭崛起方式有何不同

西班牙——西班牙光復運動。1492年1月2日,摩爾人首都格拉納達陷落,西班牙光復運動宣告完成,西班牙最終實現統一。1492年,哥倫布率船隊由西班牙加迪斯出發,10月12月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並登上巴哈馬的聖薩爾瓦多島,然後帶了幾個土著人及一些物品返回西班牙。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此後,西班牙殖民者開始了對拉美的征服和佔領,將疆土擴展到大西洋的彼岸和菲律賓。 1516年,胡安娜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納瓦拉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519年,赫南·科爾特斯等從古巴抵達墨西哥,征服了阿茲特克部落的首府特諾奇蒂特蘭。 1530年,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率人從巴拿馬出發,幾個月後到達印加帝國,征服了印加帝國的首府庫斯科。許多部落被消滅、印第安人文明被毀滅。 1588年,菲利佩二世對英進行討伐,但西班牙海軍裝備落後,加上風暴襲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的海盜德雷克擊潰,從而西班牙喪失了海上強國的地位,開始衰落。 1648年,西班牙對法國作戰失利,在陸地上的軍事優勢也宣告結束。此後,在王位繼承戰爭中,又向英國割讓了直布羅陀並陸續喪失了葡萄牙和在義大利與荷蘭的領土,西班牙逐漸走向衰落。 1700年,卡洛斯二世去世,其姐瑪麗亞·特雷莎和法國國王路易十世的孫子菲利佩繼位,從此西班牙王位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轉到法國波旁家族手中。盡管菲利佩當上了西班牙國王,但為爭奪西班牙王位,法西與奧地利(英、荷支持)開始了一場戰爭,並於1713年簽訂了烏特雷奇條約,奧地利得到了佛蘭德、米蘭、撒丁島和那不勒斯,英國得到直布羅陀等地,荷蘭得到佛蘭德的許多要塞,西班牙只剩下本土,換取的是各國對菲利佩五世的承認。19世紀,拿破崙篡取法國政權後,將擴張的目標對准西班牙。以借路攻打葡萄牙為借口,派軍隊佔領了西班牙並安排自己的兄弟任西班牙國王。西班牙人民奮起抗法。1808年5月2日,獨立戰爭爆發,西班牙為這場戰爭付出了沉重代價,西班牙喪失了絕大部分海外殖民地。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葡萄牙——最初遷入今日的葡萄牙一帶的是尼安德特人,後來被智人所替代。葡萄牙早在公元前1千年,已有凱爾特人在伊比利亞半島定居下來。羅馬人於公元前219年初次入侵伊比利亞半島。公元前140年前後,羅馬人征服了葡萄牙,將其劃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稱為琉息太尼亞省,並一直統治到公元5世紀。公元5世紀日耳曼部落(包括斯維比人、汪達爾人和阿蘭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後來這些部落都被西哥特人逐出伊比利亞半島之外。711年北非穆斯林摩爾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西哥特王朝滅亡了,僅葡萄牙北部的阿斯圖里亞斯高地還在信奉天主教的哥特貴族的手裡。哥特人在阿斯圖里亞斯便開始發起「收復失地運動」,旨在跟南部穆斯林政權作戰,重新統治伊比利亞半島。1179年該地區成為葡萄牙王國,隨著重新取得穆斯林所佔據的部分而擴張起來。現代歐陸的葡萄牙疆界是在1270年國王阿方索三世手中完成的。15、16世紀乃葡萄牙的全盛時代,在非、亞、美擁有大量殖民地,為海上強國。這時代期間,不論在經濟、政治、文化上,葡萄牙都已遠遠超越歐洲其他國家。葡萄牙的殖民帝國成立於1415年8月21日,當航海家亨利率領葡萄牙艦隊征服北非的伊斯蘭貿易中心休達。隨後葡萄牙的航海家與探險家陸續發現了亞速爾群島、維德角、比奧科島、聖多美島、普林西比島和安諾本島等無人居住的島嶼。1471年,長期與西班牙爭奪的北摩洛哥城市坦幾亞終於被葡萄牙人占據。1488年春天,葡萄牙航海家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498年5月20日達·伽馬終於到達離印度城鎮科澤科德不遠的海灘。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初次看到巴西的海岸。1501年,卡布拉爾發現了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1507年也到了模里西斯。1510年,阿爾布克爾克征服了印度的果阿地區和馬來西亞的馬六甲(1511年)。1514年以後,葡萄牙的航海家到了遠東的中國和日本。1517年,葡萄牙商人及官員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拉德到了廣州,而其與明朝朝廷的交涉被稱為近代中國與歐洲接觸的開端。葡萄牙人於1542年意外發現了日本,後來很多歐洲商人和傳教士被吸引到日本(參見南蠻貿易)。1557年,葡萄牙人租借澳門,並開始與中國進行貿易。1522年,葡萄牙探險家斐迪南·麥哲倫所率領的西班牙船隊首次環航地球。1553年,開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租借澳門,這也成為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地(以1553年算起)。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是被葡萄牙非法侵佔的,並首次提出把澳門交還中國。由於當時不具備適當的交接條件,時任總理的周恩來提出暫時維持澳門當時的狀況。但隨著其他歐洲國家繼取得海上霸權後,葡萄牙實力有所下降。1580年因皇室姻親繼承關系,曾被西班牙侵佔,直到1640年才擺脫西班牙統治。葡萄牙的殖民地同時被荷蘭人和英國人攻擊。17世紀間,大量葡萄牙人移民到巴西,直至1709年為了防止人口流失約翰五世下令禁止葡萄牙人移民。1755年11月1日早晨,里斯本發生9級地震,地震所造成的損失加上接踵而至的海嘯和火災將整個里斯本夷為平地。這場災難是當時葡萄牙經濟無法承受的沖擊。但此時的葡萄牙帝國仍然強大,隨著大英帝國和法蘭西帝國的崛起,葡萄牙帝國逐漸沒落,到1999年葡萄牙將澳門交給中國後,葡萄牙帝國500多年的歷史結束。1807年拿破崙進攻葡萄牙,同年12月1日佔領里斯本。直到1812年因得到英國相助才擺脫法國的統治。1808年葡萄牙王室與大部份里斯本貴族逃亡到巴西里約熱內盧,從1808年到1821年把這個城市當作葡萄牙的首都,是當時歐洲僅有的不在歐洲本土的首都。1820年8月,葡萄牙發生了自由黨人的革命,新政府的頭項措施是請流亡到巴西的國王若昂六世回國。若昂六世最終決定帶著幾乎所有的王室成員和大臣們回國,1821年7月在里斯本登陸。若昂六世回國後,葡萄牙的第一屆立憲議會企圖取消若昂六世受給巴西的各種特權,使巴西重新陷入殖民地的境地。巴西人民早已習慣有一個自己的國王和政府,這種做法進一步刺激了巴西人民要有自己的國王和政府的情緒。巴西不能接受對其特權的取消和再次淪為殖民地。若昂六世的兒子佩德羅決定留下來反對葡政府的這項決議,若昂六世也默許了兒子的做法。1821年12月,葡議會以完成政治教育為由,敦促佩德羅回國,並規定巴西各省直接受里斯本管轄。在巴西獨立派的推動下,佩德羅拒絕了葡議會的命令,建立了以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為首的新政府,並與1822年5月自立為「巴西永久的保護者」。葡議會因此廢黜了其巴西攝政王的職務。1822年9月7日,剛到達聖保羅的佩德羅獲悉了此決議,於是在依皮朗加河畔拔劍宣誓「不獨立,毋寧死!」(葡萄牙語:Independência ou Morte!),正式宣布了巴西的獨立。1822年10月12日,佩德羅稱巴西皇帝佩德羅一世,並於1822年12月1日舉行了加冕儀式。1910年10月的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成立第一共和國。
荷蘭——從西班牙獲得獨立之後,荷蘭發展成為17世紀航海和貿易強國。荷蘭的商船數目超過歐洲所有國家商船數目總和,被譽為「海上馬車夫」。荷蘭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據點。這段時期在荷蘭被稱為「黃金年代」。1602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荷蘭已達到了商業繁榮的頂點,成為17世紀海上殖民強國,繼西班牙之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1656年,荷蘭使團到達北京。到17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當時,全世界共有2萬艘船,荷蘭有1.5萬艘。比英,法,德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1688年9月,一支龐大的艦隊從阿姆斯特丹港拔錨起航,這些船上載著荷蘭的最高執政官威廉三世和兩萬名荷蘭士兵。威廉三世此行是受英國議會的邀請,前去保護英國國民的「宗教自由和財產」。

『柒』 西班牙是如何形成的收到了外來文化影響

西班牙最開始是由兩種當地的土著人種組成,後來被羅馬人佔領,會又被阿拉伯人,北非人相繼佔領。直到西班牙雙王時期,伊莎貝爾女王光復天主教的西班牙,直到形成今日的西班牙。

『捌』 為什麼早期葡萄牙和西班牙要為光復國土而戰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歷史上長期被異族統治,飽受入侵之苦的兩國人民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反抗,在反抗中實現統一,並建立了現代民族國家,這一新國家形式的動員能力遠在其他國家之上。 在幾乎整個16世紀,兩國壟斷了歐洲的海外貿易和殖民地。海外貿易的豐厚利潤和新大陸的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兩國,從而使這兩個小國率先稱霸世界。 記者:文藝復興對這兩國的崛起有沒有影響? 屈從文:文藝復興對兩國的崛起產生了直接影響。文藝復興的人文精神使人們從中世紀對上帝的絕對崇拜中解脫出來,確立了人在世界的至高地位,大大提升了人們挑戰自然,勇於探索的勇氣和信心。那時候一些古希臘羅馬時代科學成果的發現和科技的新發展,也同樣起到了開拓處於蒙昧狀態的歐洲人視野的作用。例如,1406年,古希臘地理學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學指南》的發現,就對刺激兩國航海發現產生了直接作用。 正是文藝復興的興起,刺激了葡萄牙、西班牙的統治者,以及歐洲的探險家敢於嘗試海外探索,最終推動歐洲擺脫中世紀的蒙昧狀態。 記者: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存在擴張過度的問題,他們有沒有採取什麼措施補救? 屈從文: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國土狹小,人口不多,但兩國都在亞洲、非洲和美洲擁有廣袤的殖民地,國力和人口的不足使得他們只能控制一些點,而不能全面對殖民地進行有效統治。而且,葡萄牙和西班牙不能像後來的英國、法國等國一樣給殖民地帶來新的生產方式和技術,他們只是對殖民地實行掠奪式財富榨取。 當歐洲其他國家結束征戰,紛紛建立現代民族國家以後,兩國的大國地位就不可避免衰落了。在當時的條件下,兩國沒有、也不可能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補救。 拓展閱讀 雖然率先成為世界性大國,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國之路卻並不平坦。 社會劇變、國運衰微導致葡萄牙一度被西班牙兼並,與新興國家的不斷戰爭以及僵化的經濟也讓西班牙日益衰落。 16世紀時,伊比利亞半島兩國在歐洲海外事業中遙遙領先,從東方的香料貿易和美洲的銀礦中獲得了巨大財富。 但是,到這一世紀末,它們卻從各自的領先地位急速倒退。英國、法國和荷蘭開始侵犯葡屬東方帝國和西屬美洲殖民地的權益。 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曾經牢牢控制了東方貿易的殖民大帝國,就這樣將海上領導權輕易地讓與了荷蘭和英國。 葡萄牙的衰落 早在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兼並前就顯出端倪,首先是讓他們富足起來的香料貿易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葡萄牙自己並不出產用來交易的原料,也不想生產那些工藝品。香料貿易的終點也不在里斯本,而在安特衛普。香料貿易的經營成本也在逐步加大,葡萄牙為了東方的戰爭需要花錢,為了維持與當地部落的聯盟需要花錢,更重要的是,航行到印度仍然充滿風險,海上的死亡率極高。 葡萄牙人在東方的擴張可以說有點「過度」,分散到了許多地方。葡萄牙並沒有相應的人口來承受如此多的「領地」。英國歷史學家查爾斯·博克薩說,葡萄牙人是「肚飽眼飢」,什麼都想「吃」,可是又「消化」不了。葡萄牙也曾做過努力,讓國家適度從貿易中分離出來,交給一些公司去經營。但是並沒有成功。 在葡萄牙的工業生產能力沒有提高的情況下,葡萄牙的東方貿易卻帶動了歐洲其他國家如英國、荷蘭工業品的生產。一旦他們意識到葡萄牙人只是轉手販賣他們製造的東西,他們就用自己的艦隊一步步剝奪了葡萄牙人在遠東的據點,自己取而代之。 西班牙的衰落 一方面是由於對手實力的增強而相對處於劣勢;另一方面,西班牙僵化的經濟從一開始就為這種衰落埋下了隱患。 在強大的王權和狂熱的宗教信仰的支撐下,伊比利亞半島征服了海洋、獲得了世界。但是,像潮水一樣湧入的財富,幾乎都用來支撐為宗教信仰、為殖民擴張而進行的戰爭,而沒有用來發展真正能夠讓國家富強起來的工商業。 這些王朝戰爭、宗教戰爭耗費了西班牙人的鮮血和西班牙的財富。西班牙統治者的過分擴張,顯然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他們試圖不僅在海上,也在陸上扮演主要角色。這與英國後來實行的頗為成功的戰略形成鮮明對照。英國的戰略是,置身於大陸事務的外圍,只有在勢力均衡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才進行干涉。這種戰略使英國人能全力以赴地保護、發展自己的殖民地。而西班牙則和法國一樣,集中注意力於歐洲大陸,並不斷地捲入歐洲戰爭。最終結果是,英國人能建立起一個世界范圍的龐大帝國,而西班牙人卻先後失去了對自己帝國的經濟控制權和政治控制權。 與此同時,在與歐洲新興國家英國、法國、荷蘭的不斷戰爭中,西班牙作為歐洲最強盛的軍事大國也在不斷衰落。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17世紀上半葉的30年戰爭進一步拖垮了西班牙。 到1648年各國為結束這場戰爭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時候,西班牙面對財政的崩潰、國內的叛亂、普遍的貧困無可奈何。緊接著和法國簽訂的《比利牛斯和約》最終使西班牙在歐洲格局中處於一個相對來說走向衰落的國家的地位。 深層原因 致使伊比利亞半島衰落的更實質的原因是,經濟上一向長期依賴西北歐。它們在開始海外擴張以前是這樣,在那以後依然如此。 葡萄牙和西班牙能率先從事海外擴張。但是,這一擴張沒有經濟實力和經濟動力作後盾,它們缺乏從事貿易所必需的航運業以及能向西屬美洲殖民地提供其所需的製成品的工業。誠然,有數十年西班牙的工業由於海外製造品市場的突然發展而受到促進,然而,約1560年前後,工業的發展停止了,隨即開始了長期的衰落。一個原因在於大批金銀財寶源源流入國內,引起了急速的通貨膨脹,這使西班牙工業處於嚴重不利地位。 富有諷刺意味的是,西班牙海外事業的最後結果是進一步刺激西北歐迅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經濟,而在伊比利亞半島,它僅僅提供了足夠的財富,卻並沒有實行基本的制度改革。勢力強大的王公貴族不願意看到工商業的發展導致新興勢力的崛起,他們甚至荒唐地把從事工商業的外國人趕走。這就是西班牙繁榮數十年後隨即突然地、無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

『玖』 西班牙光復運動的背景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
公元前1100年,強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島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加迪爾,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時,希臘人則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趁機佔領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們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納,這個詞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迦太基人之後,也把殖民地擴展到了西班牙,並且很快佔領整個半島,著名的努曼西亞英雄故事就誕生在伊比利亞人抵抗羅馬人入侵的過程中。從此,半島便作為威震海內的羅馬帝國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國內地位十分重要,兩位羅馬皇帝特拉加諾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學派偉大的哲學家塞內卡都是在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羅馬文化,包括希臘拉丁人和猶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習俗,羅馬的語言也在半島上開始使用。梅里達是今天保存古羅馬遺跡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維亞,還可以看到古羅馬的水渠從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島上第一次出現了統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強悍的哥特蠻族侵入日漸衰頹的羅馬帝國,並於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定都托萊多。但是哥特人沒有對西班牙文明的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
西哥特人的統治持續到了公元711年。當時五萬穆斯林戰士橫跨直布羅陀海峽,用手中的彎刀戰勝了曾令羅馬人聞風喪膽的哥特武士,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四年之後,阿拉伯人席捲整個半島,把她變成了一個埃米爾國,也是龐大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叫做「安達盧斯國」。我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盡管半島北部地區的抵抗運動從未停止過,公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穆斯林帝國的勢力仍舊令人驚嘆地不斷鞏固。西班牙在這個時期吸收了燦爛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漸脫離了大馬士革的中央統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終把西班牙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哈里發王朝。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迎來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城市建設和商品經濟的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推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阿拉伯人帶來了醫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最先進的知識,並且在西班牙的音樂、美術、文學、建築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阿爾罕布拉宮便是阿拉伯藝術登峰造極之作。同時,阿拉伯語也在西班牙語里留下了許多詞彙。當時最重要的城市有瓦倫西亞、薩拉戈薩、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擁有五十萬居民和一座巨型圖書館的科爾多瓦是十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紀,王族間(39個王子)的不斷內訌使穆斯林帝國分裂敗落。光復運動逐漸興起並愈演愈烈。公元800年的伊比利亞半島公元1000年的伊比利亞半島。

『拾』 西班牙人開始收復失地的標志性事件是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瓦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 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國,1936年成立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發動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奪取政權,1947年宣布為君主國。 1492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在西班牙發現最早的人類考古學遺跡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萬到五萬年,穴居人類的史前岩畫為我們提供了伊比利亞半島史前文明的生活場景。在西班牙發現的最重要的遺跡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當然還有著名的阿爾塔米拉岩洞。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2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4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