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一般有什麼起義

西班牙一般有什麼起義

發布時間: 2022-04-28 22:08:25

⑴ 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的過程是怎樣的

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是西屬美洲人民反對西班牙統治的解放戰爭。自哥倫布發現美洲以來的300年,西班牙對其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人民一直進行殘酷的剝削。19世紀初,西班牙殖民帝國下設4個總督轄區和4個將軍轄區:總督轄區為新西班牙區、新格拉納達區、秘魯區、拉普拉塔區;將軍轄區為:瓜地馬拉區、委內瑞拉區、智利區、古巴區。這些殖民地的整個經濟生活從屬於宗主國的經濟利益,當地居民備受歧視。

16~18世紀時,反西班牙起義此伏彼起。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激起了民族的覺醒。1775~1783年的北美獨立戰爭,1789~1794年法國的大革命,1791~1803年的聖多明各的黑奴解放斗爭,對促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比利牛斯半島大部分領土被拿破崙法國佔領,就說明了西班牙的虛弱,1808年西班牙國內的革命事件更直接促使其殖民地民族解放斗爭的蓬勃興起。1810年4月19日,加拉加斯爆發起義;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起義;7月20日,波哥大爆發起義;9月16日、18日,多洛雷斯和聖地亞哥也相繼爆發起義。這些起義導致西班牙殖民制度的滅亡,宣告了獨立戰爭的開始。

1811年,委內瑞拉、巴拉圭相繼宣布獨立,組成了新格拉納達聯合省代表會議。

1813年,墨西哥宣布獨立。由於殖民地領土相互隔絕,所以西班牙殖民者得以在聯系不密切的各個起義中心逐步恢復其統治。

至1815年底,除拉普拉塔區外,西班牙終於將各地的起義全部鎮壓了下去。導致起義失敗的另一原因是,反西班牙陣營內部存在尖銳的社會矛盾。解放運動的許多領導人被殺害,少數移居國外。

不過,西班牙殖民者只是暫時得勢。到1816年,解放運動再次出現高潮,卓有才華的軍事將領與政治活動家玻利瓦爾和聖·馬丁在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玻利瓦爾建立的解放軍在1817~1818年間解放委內瑞拉大部分領土,1819年解放新格拉納達,1822年又解放基多,徹底擊潰了西班牙殖民軍。在上述已獲解放的土地上成立了大哥倫比亞獨立聯邦共和國。

在西班牙殖民統治一直未能恢復的美洲大陸內部,拉普拉塔各聯合省宣布獨立。隨後,愛國者的隊伍在聖·馬丁率領下,從拉普拉塔出發,經過極其艱苦的行軍,越過安第斯山脈,先後解放了智利,和秘魯部分領土。1822年,聖·馬丁因與玻利瓦爾發生分歧而退出政治軍事活動,玻利瓦爾遂擔任秘魯解放斗爭的領導。玻利瓦爾軍接連挫敗西班牙軍,1824年12月9日,在阿亞庫喬附近擊潰了敵人最後一個龐大的軍隊集團。從1825年起,上秘魯改稱為玻利維亞以紀念玻利瓦爾。1821年,墨西哥及中美各國宣布獨立。1823年,中美各國宣布成立中美聯合省聯邦。在東海岸愛國志士為反對西班牙殖民者和後來的葡萄牙侵略者進行了長期的斗爭。1826年初,西班牙最後一批守備部隊宣告投降。至此,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除古巴和波多黎各以外都獲得了政治上的獨立。

在這次戰爭過程中,人民解放運動的部隊常常打敗數量和裝備上大大超過自己的強大敵人贏得重大勝利。騎兵在草原地區的作戰尤其卓著有成效。起義者的炮兵很少,往往靠冷兵器作戰,所以戰斗極為殘酷,常常進行白刃格鬥。解放戰爭,還消滅了許多封建殘余,在大多數宣布獨立的國家中廢除了奴隸制,確立了共和制度。不過,這次犧牲了100多萬人生命的戰爭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拉丁美洲國家的社會經濟結構。

⑵ 西班牙歷史大事年表

1931年4月12日,西班牙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市政選舉中,左翼勢力獲勝;14日在巴塞羅那、聖塞瓦斯蒂安等地宣布成立共和國。

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發動叛亂,引發三年的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

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約。1986年,西班牙加入歐共體。



(2)西班牙一般有什麼起義擴展閱讀

西班牙主要城市:

1、巴塞羅那

巴塞羅那(Barcelona)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瀕臨地中海,巴塞羅那1137年成為加泰羅尼亞和阿拉貢王國的首府,並於15世紀初期巴塞羅那及其所轄地區並入西班牙國。

2、瓦倫西亞

瓦倫西亞位於西班牙東南部,東瀕大海,背靠廣闊的平原,四季常青,氣候宜人,被譽為「地中海西岸的一顆明珠」。

⑶ 是誰成功地領導了西班牙各部族的起義

斯巴達克起義前,地中海沿岸地區的被羅馬征服的國家與民族爭取獨立的斗爭,如滾滾洪流猛烈地沖擊征服者的堤壩。在羅馬的西方,塞爾托里烏斯成功地領導了西班牙各部族的起義,宣告了西班牙的獨立;在羅馬的東方,小亞細亞和希臘城市為擺脫羅馬的控制,全力支持本都王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同羅馬交戰。塞爾托里烏斯與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的結盟,使羅馬完全陷入東西夾攻的窘境。

⑷ 西班牙歷史及其簡介

西班牙歷史概況

從公元前十一世紀到五世紀之間,先後遭到伊貝洛族、塔爾提西奧族、腓尼基人、希臘人、凱爾特族的侵入。後來凱爾特族與伊貝洛族混合,成為半島上獨特的凱爾提貝洛族。接著迦太基人、羅馬人陸續侵入,西班牙成為羅馬帝國西邊的勢力范圍,現在的伊比利半島各處,還殘留著羅馬的遺跡。
公元六、七世紀,西哥德族侵入並建立王國,以扎雷多為首都。現在托雷多到處可見西哥德族文化遺跡。
到了八世紀,西班牙受到由北非渡海而來的阿拉伯民族摩爾人統治,自此到十五世紀末,回教文化席捲西班牙。在回教徒統治下,西班牙雖地處歐洲,卻不像歐洲國家。
公元十世紀時,回教徒定都哥多華,在此地建立了三佰多個清真寺,當時哥多華擁有二十萬的住戶,繁榮富庶,據說是世界最大的都市。
過了不久,在回教徒統治下的西班牙基督徒,發起收復國土運動,自此到中世紀,西班牙一直受到復國運動的影響。

1479年,阿拉岡國王費迪南德與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女王結婚後,西班牙統一的宿願終於達成。此時,回教徒由於內部的紛爭,以及受到西班牙本土復國運動的影響,勢力逐漸減弱,最後不得不將根據地遷移到格拉那達,並在臨斤山丘上建造了阿爾寒布拉王宮。
費迪南德完成國家統一後,再以九萬兵力向前推進,終於打敗回教徒,而得到最後的勝利。1492年,格拉那達城重歸基督徒所有。
到了兩王之孫卡洛斯一世與其子腓力二世時,西班牙進入更輝煌的霸權時代。尤其是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被推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文治武功鼎盛,為西班牙歷史上的全盛時期。
查理五世統轄近半的歐洲大陸及美洲大陸的大部份,後來還陸續征服墨西哥的馬雅帝國以及秘魯的印加帝國。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地的進展下,使十五、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世紀』。
1588年5月,由里斯本出發的127艘西班牙無敵艦隊,不幸於多佛海峽被英國機動性高的80艘艦隊所打敗,從此以後,西班牙國勢一蹶不振,海上霸權也由英國取代。
1700年,西班牙王位無後可繼,引起英、法、奧地利之間的王位繼承戰爭。結果,由法國波旁家族繼任西班牙王位。如今現任國王Van.Carlos一世還一直與法國之間,維持著良好的傳統友誼。
1808年,拿破崙以欺騙手段取得西班牙後,命令其兄約瑟夫一世為西班牙國王,立刻引起西班牙國民的反抗,紛紛起義,推翻政府。畫家哥雅著名的圖畫「五月二日」、「五月三日」就是描繪當時的革命情形。
另一方面,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的殖民地,紛紛仿效美國革命方式而獨立。而西班牙國內宮廷政治的腐敗,民間經濟的蕭條等,都使得西班牙國本動搖。

十九世紀後葉,西班牙國內動盪不安,各地反政府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1873年 2月至翌年年底,西班牙曾短暫實行共和。然而,動亂仍然持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工人階級在政治上抬頭,1931年政府不得不宣布共和制度,當時國王 Alfonso 十三世亡命法國。
此後,政治情勢繼續惡化,不滿分子的活動更為激烈,1936年到1939年是西班牙內戰最激烈時期。內戰結束後佛朗哥獨裁政權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西班牙沒有參戰。在政治上佛朗哥政權被世界各國孤立,直到1955年加入聯合國後,才回到國際舞台。
1964年,佛朗哥將軍指定Alfonso十三世的孫子Juan.Carlos為繼任國王,1975年佛朗哥逝世後,Juan.Carlos一世登上王位,頒布新憲法,西班牙成為一個君王立憲的國家

⑸ 有哪些起義是導致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的開始

1808年西班牙國內的革命事件更直接促使其殖民地民族解放斗爭的蓬勃興起。1810年4月19日,加拉加斯爆發起義;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起義;7月20日,波哥大爆發起義;9月16日、18日,多洛雷斯和聖地亞哥也相繼爆發起義。

這些起義導致西班牙殖民制度的滅亡,宣告了獨立戰爭的開始。

⑹ 誰能詳細說說西班牙帝國發展史

西班牙的歷史,幾乎是一部外族侵略史。

從西元前十一世紀到五世紀之間,先後遭到伊貝洛族、塔爾提西奧族、腓尼基人、希臘人、凱爾特族的侵入。後來凱爾特族與伊貝洛族混合,成為半島上獨特的凱爾提貝洛族。接著迦太基人、羅馬人陸續侵入,西班牙成為羅馬帝國西邊的勢力范圍,現在的伊比利半島各處,還殘留著羅馬的遺跡。
西元六、七世紀,西哥德族侵入並建立王國,以扎雷多為首都。現在托雷多到處可見西哥德族文化遺跡。
到了八世紀,西班牙受到由北非渡海而來的阿拉伯民族摩爾人統治,自此到十五世紀末,回教文化席捲西班牙。在回教徒統治下,西班牙雖地處歐洲,卻不像歐洲國家。
西元十世紀時,回教徒定都哥多華,在此地建立了三佰多個清真寺,當時哥多華擁有二十萬的住戶,繁榮富庶,據說是世界最大的都市。
過了不久,在回教徒統治下的西班牙基督徒,發起收復國土運動,自此到中世紀,西班牙一直受到復國運動的影響。

1479年,阿拉岡國王斐迪南與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女王結婚後,西班牙統一的宿願終於達成。此時,回教徒由於內部的紛爭,以及受到西班牙本土復國運動的影響,勢力逐漸減弱,最後不得不將根據地遷移到格拉那達,並在臨斤山丘上建造了阿爾寒布拉王宮。
斐迪南完成國家統一後,再以九萬兵力向前推進,終於打敗回教徒,而得到最後的勝利。1492年,格拉那達城重歸基督徒所有。
到了兩王之孫卡洛斯一世與其子腓力二世時,西班牙進入更輝煌的霸權時代。尤其是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被推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文治武功鼎盛,為西班牙歷史上的全盛時期。
查理五世統轄近半的歐洲大陸及美洲大陸的大部份,後來還陸續征服墨西哥的馬雅帝國以及秘魯的印加帝國。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地的進展下,使十五、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世紀』。
1588年5月,由里斯本出發的127艘西班牙無敵艦隊,不幸於多佛海峽被英國機動性高的80艘艦隊所打敗,從此以後,西班牙國勢一蹶不振,海上霸權也由英國取代。
1700年,西班牙王位無後可繼,引起英、法、奧地利之間的王位繼承戰爭。結果,由法國波旁家族繼任西班牙王位。如今現任國王Van.Carlos一世還一直與法國之間,維持著良好的傳統友誼。
1808年,拿破崙以欺騙手段取得西班牙後,命令其兄約瑟夫一世為西班牙國王,立刻引起西班牙國民的反抗,紛紛起義,推翻政府。畫家哥雅著名的圖畫「五月二日」、「五月三日」就是描繪當時的革命情形。
另一方面,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的殖民地,紛紛仿效美國革命方式而獨立。而西班牙國內宮廷政治的腐敗,民間經濟的蕭條等,都使得西班牙國本動搖。

十九世紀後葉,西班牙國內動盪不安,各地反政府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1873年 2月至翌年年底,西班牙曾短暫實行共和。然而,動亂仍然持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工人階級在政治上抬頭,1931年政府不得不宣布共和制度,當時國王 Alfonso 十三世亡命法國。
此後,政治情勢繼續惡化,不滿分子的活動更為激烈,1936年到1939年是西班牙內戰最激烈時期。內戰結束後佛朗哥獨裁政權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西班牙沒有參戰。在政治上佛朗哥政權被世界各國孤立,直到1955年加入聯合國後,才回到國際舞台。
1964年,佛朗哥將軍指定Alfonso十三世的孫子Juan.Carlos為繼任國王,1975年佛朗哥逝世後,Juan.Carlos一世登上王位,頒布新憲法,西班牙成為一個君王立憲的國家。

一、民族起源和早期歷史

伊比利亞半島從80萬年前就有人居住。據推測可能是非洲人在追捕獵物時穿越直布羅陀海峽或來自歐洲其他地區的獵人越過比利牛斯山來到這里並定居下來。伊比利亞半島最早的土著居民是伊比利亞人。西班牙北部的阿爾達米拉洞穴留下的舉世聞名的岩畫生動地記載了原始人生活情況,野牛、鹿、野馬等顏色鮮艷、栩栩如生。從大約公元前3000年開始,外來民族開始向伊比利亞半島大規模移民。公元前六世紀凱爾特人來到了伊比利亞半島,伊比利亞人和凱爾特人相互通婚、融合,產生了後來的塞爾梯貝里亞人。大約公元前十一世紀,腓尼基人與西班牙建立了貿易關系。腓尼基人創建了加的斯城;為進一步開發半島資源,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永久居留地。腓尼基人生性平和,在伊比利亞半島從事經商活動,他們教當地居民使用貨幣、采礦冶煉金屬、織布等。前元前七世紀,希臘商人開始在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定居下來,將葡萄和橄欖引入伊比利亞半島。公元前6世紀腓尼基人聯合卡塔戈人抗擊塞爾梯貝里亞人,後來卡塔戈人成為半島的主人。
公元前218年,羅馬人大舉入侵西班牙。公元前206年羅馬人將卡塔戈人逐出伊比利亞半島。羅馬人在征服塞爾梯貝里亞人的過程中遭到英勇抵抗,公元前19年羅馬人才徹底征服整個半島。此後,在長達500年的時間里西班牙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羅馬人的統治對西班牙歷史、經濟、文化、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羅馬人與當地塞爾梯貝里亞人通婚,從而誕生了羅馬西班牙人。羅馬人帶來了語言、法律、習俗等,西班牙徹底被「拉丁化」。羅馬人建立了許多新的城鎮(如塞維利亞、科爾多瓦、薩拉曼卡、托萊多、薩拉戈薩等),修建了大量的道路、下水道、公共浴室、市政大廳、斗獸場、圓形劇場、橋梁、引水渠等。在羅馬人的統治下,當地人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伊比利亞半島成為重要的貿易地區,貴重的礦物、廉價的葡萄酒、優質的橄欖油銷售到世界各地。總的來講,羅馬統治給西班牙帶來四個社會基礎:拉丁語言、羅馬法律、市鎮體制和基督教信仰。
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開始走向崩潰。公元409年西哥特人入侵西班牙,從而開始了長達300年的統治。在西哥特人統治下,羅馬西班牙人與西哥特人互相通婚。西哥特人在西班牙拉開了封建主義的序幕。但是,西哥特人並沒有給西班牙文明注入太多新鮮血液。相反,西哥特人也採用了拉丁文字,甚至成為基督教徒,沿襲了羅馬人的文化習俗,後來被當地人同化了。由於爭奪王位,公元710年西哥特人的一位王位競爭者尋求摩爾人的幫助,從而開始了摩爾人的入侵。

西班牙民族比較單一,是由一個主體民族和若干少數民族構成的國家。其中主體民族是卡斯蒂利亞人,講西班牙語,約占人口的73%。少數民族主要有加泰羅尼亞人,約占人口15%,主要居住在巴塞羅那及周圍地區;加利西亞人約占人口近7%,主要居住在西部大西洋沿岸;巴斯克人約佔5%,生活在北邊靠近法國的邊境地區。

此外,也有稱為巴倫西亞人和安達盧西亞人的,因早與其他民族同化,已不算單獨民族。即使是被稱為少數民族的加泰羅尼亞人、巴斯克人和加利西亞人,在思維方式、生活習慣上與卡斯蒂利亞人也無大的區別,但他們保留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化。

在西班牙境內,還生活著約1萬名吉卜賽人。西班牙政府以前不願承認他們為境內合法的少數民族。近十幾年,政府與周圍鄰國一樣,也專門撥出巨款為他們建造房屋,使其安居樂業。

加泰羅尼亞大區有六萬人口,一千年多年的歷史,和四個省份:巴塞羅納省,萊達省,葛羅納省,以及塔拉國納省。自治政府。完全獨立的語言:加泰羅尼亞語。加泰羅尼亞是西班牙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和對它的獨立自治的自豪感。
大區呈三角狀,處於伊比利亞半島的東北部,加泰羅尼亞大區有著非常豐富多樣的資源。從地中海海岸到內陸山脈和比利牛斯山,無論是景色還是植物都表現出無盡的多變性。還要加上地理地貌上的驚人的多樣化,從蒙塞拉高原到噶羅查的火山區。
運動愛好者在那裡找到了他們福音:出色的運動地,帆船,滑雪,高爾夫,冒險運動項目以及徒步漫遊都有著高品質的設施。
藝術愛好者也並不因此而受到損害。加泰羅尼亞有著極為多變的建築風格和藝術運動大幅度選擇面:羅曼式,哥特式以及巴洛克式,浪漫派以及離我們更近些的現代派的火暴。它產生了擁有廣大民眾擁戴的著名(或不太著名的)的藝術家:古蒂,達里,米羅,保·卡薩爾斯。。。。。。
加泰羅尼亞也是一方有著驚人豐富的歷史的水土,從新石器時代起這里就開始有人居住:先是菲尼基人和希臘人,後來是維斯哥特人(公元前484年),再後是穆斯林,都佔領過這塊土地。公元800年摩爾人在波提耶的失敗標志著法蘭克人對加泰羅尼亞的再征戰的開始。十世紀末,巴塞羅納公爵布萊爾二世王從加泰羅尼亞公國得到了獨立。1200年到1550年間,這里有過政治,商務和經濟的極大擴張。傑穆王於1229年佔領了馬爵克,1245年佔領了瓦倫西亞。
基督教王之間的姻聯標志著西班牙作為一個統一國家的誕生,盡管兩個王國各自保持著自己文化和語言上的獨特性。但加泰羅尼亞和西班牙王國之間很快出現了首次紛爭。1640年民眾起而反抗中央政權,即"收割者戰爭"。西班牙王權繼承戰期間,加泰羅尼亞支持奧地利查理大公,而他成了敗方。西班牙王菲力浦五世頒布法令,取消獨立政府機構,禁止加泰羅尼亞語作為官方語言使用,並關閉大學。自1716年起,西班牙君王致力於在西班牙其他地區吸收加泰羅尼亞語。
到1932年才恢復了自治政府,加泰羅尼亞重新在政治上得到獨立。內戰期間(1936 - 39年)佛朗哥派的勝利使加泰羅尼亞的自治得而復失,加泰羅尼亞語又被禁用。佛朗哥的死亡,1975年恢復了民主,1977年,自治政府重新得到了自治權(經濟,教育以及文化的管理權)。
如今的加泰羅尼亞人向新生鮮事物和現代敞開了大門,同時又忠實於它的傳統,它的民歌,因而顯得特別活躍。它必須為爭取它的獨立身份得到承認而戰,為此它感到無比自豪。結局是有說服力的:1990年,加泰羅尼亞語被承認是一種歐洲語言,並成為1992年巴塞羅納奧運會上使用的官方語言的一種。

⑺ 西班牙重大歷史事件越多越好

1、原始時期

80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據考古推測可能是非洲人在追捕獵物時穿越直布羅陀海峽或來自歐洲其他地區的獵人越過比利牛斯山來到這里並定居下來,被稱為伊比利亞人。

他們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區,在那裡伊比利亞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古希臘的歷史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過記載,希臘人稱他們為「圖爾多人」。

他們是伊比利亞人的一個部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燦爛的王國。西班牙北部的阿爾達米拉洞穴留下的舉世聞名的岩畫生動地記載了原始人生活情況。

2、異族統治時期:布匿戰爭

公元前264~前146年,兩國為爭奪地中海沿岸霸權發生了三次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前264年-前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上的海戰。開始在西西里島交戰,接著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敗。

第二次布匿戰爭(前218年-前201年),三個中最著名的戰爭。迦太基主帥漢尼拔率6萬大軍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羅馬。

羅馬則出兵馬賽切斷漢尼拔的補給,此時迦太基國內矛盾激發,漢尼拔回軍馳援,羅馬乘機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戰敗,喪失全部海外領地,交出艦船,並向羅馬賠款。

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9年-前146年),這是一場羅馬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羅馬主動進攻,長期圍困迦太基城,迦太基不甘被進攻,於是奮起作戰。可惜最後迦太基戰敗慘遭屠城,領土成為羅馬的一個省份——阿非利加行省。



3、穆斯林統治

公元376年,在北方匈人的軍事壓力下,約一萬五千名西哥特人經羅馬皇帝的允許下,渡過多瑙河,向巴爾干半島遷移,定居於羅馬境內,作為同盟者為羅馬帝國御邊。

418年西哥特人在圖盧茲建立了西哥特王國。從418年到507年,其疆域包括了西班牙和高盧的大部分領土。他們於511年在武耶戰役被法蘭克人打敗,退到西班牙。

其間,公元476年,哥特人一位首領奧多亞克廢黜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將西羅馬帝國的國徽轉讓給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

自此,長期的、反復的、綿延不斷的奴隸、隸農起義和外族入侵,推翻了西羅馬的奴隸制統治,從此,西歐各族開始了封建社會階段。

4、海洋強國時期:收復失地運動

收復失地運動(西班牙語:Reconquista),又稱再征服運動、列康吉斯達運動,是公元718至1492年間,西班牙人反對阿拉伯人佔領,收復失地的運動。從 718年的科法敦加戰役開始,到1492年格拉納達戰役結束,共經歷了8個世紀。

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中,「Reconquista」一詞有「重新征服」的意思。711年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亞半島,原住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哥特人逃到半島的北部。

以後在北部地區建立了阿斯圖里亞斯、納瓦爾、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等王國,這些王國時有分合,並從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夫里亞山區及比利牛斯山區向南推進,開展驅逐阿拉伯人、收復失地的運動。718年,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國王佩拉約在科法敦加與入侵的阿拉伯人發生戰斗。

在伊比利亞半島東部的納瓦爾、阿拉貢和加泰羅尼亞王國也進行了收復失地的斗爭。

5、共和國時期:美西戰爭

美西戰爭是指1898年美國為了奪取西班牙的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而發動的戰爭,是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

新興的美國擁有雄厚的經濟、軍事潛力,已建立起一支較強大的海軍。19世紀末,古巴和菲律賓兩地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武裝斗爭,鉗制著大量西班牙軍隊。

西班牙軍對古巴起義者的殘酷鎮壓激怒了美國政府,並危及美國資本家在該地的經濟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國派往古巴護僑的軍艦「緬因」號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國遂以此事件為借口。

要求懲罰西班牙,4月24日西班牙首先對美國宣戰,次日4月25日美國對西班牙宣戰。最終西班牙請求停戰,美國獲勝。

這次戰爭使美國獲取了既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又是美國分別向南美洲和亞洲擴張的戰略基地的古巴和菲律賓群島。

⑻ 誰有完整詳細的西班牙歷史

班牙歷史
從公元前十一世紀到五世紀之間,先後遭到伊貝洛族、塔爾提西奧族、腓尼基人、希臘人、凱爾特族的侵入。後來凱爾特族與伊貝洛族混合,成為半島上獨特的凱爾提貝洛族。接著迦太基人、羅馬人陸續侵入,西班牙成為羅馬帝國西邊的勢力范圍,現在的伊比利半島各處,還殘留著羅馬的遺跡。

公元六、七世紀,西哥德族侵入並建立王國,以扎雷多為首都。現在托雷多到處可見西哥德族文化遺跡。

到了八世紀,西班牙受到由北非渡海而來的阿拉伯民族摩爾人統治,自此到十五世紀末,回教文化席捲西班牙。在回教徒統治下,西班牙雖地處歐洲,卻不像歐洲國家。

公元十世紀時,回教徒定都哥多華,在此地建立了三佰多個清真寺,當時哥多華擁有二十萬的住戶,繁榮富庶,據說是世界最大的都市。過了不久,在回教徒統治下的西班牙基督徒,發起收復國土運動,自此到中世紀,西班牙一直受到復國運動的影響。

1479年,阿拉岡國王斐迪南與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女王結婚後,西班牙統一的宿願終於達成。此時,回教徒由於內部的紛爭,以及受到西班牙本土復國運動的影響,勢力逐漸減弱,最後不得不將根據地遷移到格拉那達,並在臨斤山丘上建造了阿爾寒布拉王宮。斐迪南完成國家統一後,再以九萬兵力向前推進,終於打敗回教徒,而得到最後的勝利。1492年,格拉那達城重歸基督徒所有。到了兩王之孫卡洛斯一世與其子腓力二世時,西班牙進入更輝煌的霸權時代。尤其是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被推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文治武功鼎盛,為西班牙歷史上的全盛時期。查理五世統轄近半的歐洲大陸及美洲大陸的大部份,後來還陸續征服墨西哥的馬雅帝國以及秘魯的印加帝國。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地的進展下,使十五、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世紀』。

1588年5月,由里斯本出發的127艘西班牙無敵艦隊,不幸於多佛海峽被英國機動性高的80艘艦隊所打敗,從此以後,西班牙國勢一蹶不振,海上霸權也由英國取代。1700年,西班牙王位無後可繼,引起英、法、奧地利之間的王位繼承戰爭。結果,由法國波旁家族繼任西班牙王位。如今現任國王Juan.Carlos一世還一直與法國之間,維持著良好的傳統友誼。

1808年,拿破崙以欺騙手段取得西班牙後,命令其兄約瑟夫一世為西班牙國王,立刻引起西班牙國民的反抗,紛紛起義,推翻政府。畫家哥雅著名的圖畫「五月二日」、「五月三日」就是描繪當時的革命情形。
另一方面,西班牙在中南美洲的殖民地,紛紛仿效美國革命方式而獨立。而西班牙國內宮廷政治的腐敗,民間經濟的蕭條等,都使得西班牙國本動搖。

十九世紀後葉,西班牙國內動盪不安,各地反政府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1873年2月至翌年年底,西班牙曾短暫實行共和。然而,動亂仍然持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工人階級在政治上抬頭,1931年政府不得不宣布共和制度,當時國王 Alfonso 十三世亡命法國。此後,政治情勢繼續惡化,不滿分子的活動更為激烈,1936年到1939年是西班牙內戰最激烈時期。內戰結束後佛朗哥獨裁政權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戰,西班牙沒有參戰。在政治上佛朗哥政權被世界各國孤立,直到1955年加入聯合國後,才回到國際舞台。1964年,佛朗哥將軍指定Alfonso十三世的孫子Juan.Carlos為繼任國王,1975年佛朗哥逝世後,Juan.Carlos一世登上王位,頒布新憲法,西班牙成為一個君王立憲的國家。

⑼ 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過程是怎樣的

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獨立戰爭是西屬美洲人民反對西班牙統治的解放戰爭。自哥倫布發現美洲以來的300年,西班牙對其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人民一直進行殘酷的剝削。19世紀初,西班牙殖民帝國下設4個總督轄區和4個將軍轄區:總督轄區為新西班牙區、新格拉納達區、秘魯區、拉普拉塔區;將軍轄區為:瓜地馬拉區、委內瑞拉區、智利區、古巴區。這些殖民地的整個經濟生活從屬於宗主國的經濟利益,當地居民備受歧視。

16~18世紀時,反西班牙起義此伏彼起。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激起了民族的覺醒。1775~1783年的北美獨立戰爭,1789~1794年法國的大革命,1791~1803年的聖多明各的黑奴解放斗爭,對促進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比利牛斯半島大部分領土被拿破崙法國佔領,就說明了西班牙的虛弱,1808年西班牙國內的革命事件更直接促使其殖民地民族解放斗爭的蓬勃興起。1810年4月19日,加拉加斯爆發起義;5月25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起義;7月20日,波哥大爆發起義;9月16日、18日,多洛雷斯和聖地亞哥也相繼爆發起義。這些起義導致西班牙殖民制度的滅亡,宣告了獨立戰爭的開始。

1811年,委內瑞拉、巴拉圭相繼宣布獨立,組成了新格拉納達聯合省代表會議。

1813年,墨西哥宣布獨立。由於殖民地領土相互隔絕,所以西班牙殖民者得以在聯系不密切的各個起義中心逐步恢復其統治。

至1815年底,除拉普拉塔區外,西班牙終於將各地的起義全部鎮壓了下去。導致起義失敗的另一原因是,反西班牙陣營內部存在尖銳的社會矛盾。解放運動的許多領導人被殺害,少數移居國外。

不過,西班牙殖民者只是暫時得勢。到1816年,解放運動再次出現高潮,卓有才華的軍事將領與政治活動家玻利瓦爾和聖·馬丁在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玻利瓦爾建立的解放軍在1817~1818年間解放委內瑞拉大部分領土,1819年解放新格拉納達,1822年又解放基多,徹底擊潰了西班牙殖民軍。在上述已獲解放的土地上成立了大哥倫比亞獨立聯邦共和國。

在西班牙殖民統治一直未能恢復的美洲大陸內部,拉普拉塔各聯合省宣布獨立。隨後,愛國者的隊伍在聖·馬丁率領下,從拉普拉塔出發,經過極其艱苦的行軍,越過安第斯山脈,先後解放了智利,和秘魯部分領土。1822年,聖·馬丁因與玻利瓦爾發生分歧而退出政治軍事活動,玻利瓦爾遂擔任秘魯解放斗爭的領導。玻利瓦爾軍接連挫敗西班牙軍,1824年12月9日,在阿亞庫喬附近擊潰了敵人最後一個龐大的軍隊集團。從1825年起,上秘魯改稱為玻利維亞以紀念玻利瓦爾。1821年,墨西哥及中美各國宣布獨立。1823年,中美各國宣布成立中美聯合省聯邦。在東海岸愛國志士為反對西班牙殖民者和後來的葡萄牙侵略者進行了長期的斗爭。1826年初,西班牙最後一批守備部隊宣告投降。至此,美洲的西班牙殖民地除古巴和波多黎各以外都獲得了政治上的獨立。

在這次戰爭過程中,人民解放運動的部隊常常打敗數量和裝備上大大超過自己的強大敵人贏得重大勝利。騎兵在草原地區的作戰尤其卓著有成效。起義者的炮兵很少,往往靠冷兵器作戰,所以戰斗極為殘酷,常常進行白刃格鬥。解放戰爭,還消滅了許多封建殘余,在大多數宣布獨立的國家中廢除了奴隸制,確立了共和制度。不過,這次犧牲了100多萬人生命的戰爭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拉丁美洲國家的社會經濟結構。

⑽ 西班牙的近代史

給你一個簡單一點的歷史吧,主要的事情都包含在內了。
從起源到現在的重要歷史事件: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瓦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 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國,1936年成立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發動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奪取政權,1947年宣布為君主國。
1492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史前歷史
在西班牙發現最早的人類考古學遺跡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萬到五萬年,穴居人類的史前岩畫為我們提供了伊比利亞半島史前文明的生活場景。在西班牙發現的最重要的遺跡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當然還有著名的阿爾塔米拉岩洞。
凱爾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論研究認為伊比利亞人是從北非來到半島的,他們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區,在那裡伊比利亞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對於考古學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古希臘的歷史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過記載,希臘人稱他們為「圖爾多人」。他們是伊比利亞人的一個部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燦爛的王國。
公元前1200年,來自中北歐的凱爾特人從北部進入半島。金發凱爾特人和深色皮膚的伊比利亞人通婚,並且擴展到整個半島。伊比利亞半島歷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來勢力侵入的地區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區。歷史和社會學家至今沒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鄰近民族之間找不到親緣關系,卻有人在巴斯克語和日語之間找到了共同點,現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臘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強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島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加迪爾,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時,希臘人則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趁機佔領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們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納,這個詞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羅馬人和哥特人
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迦太基人之後,也把殖民地擴展到了西班牙,並且很快佔領整個半島,著名的努曼西亞英雄故事就誕生在伊比利亞人抵抗羅馬人入侵的過程中。從此,半島便作為威震海內的羅馬帝國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國內地位十分重要,兩位羅馬皇帝特拉加諾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學派偉大的哲學家塞內卡都是在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羅馬文化,包括希臘拉丁人和猶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習俗,羅馬的語言也在半島上開始使用。梅里達是今天保存古羅馬遺跡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維亞,還可以看到古羅馬的水渠從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島上第一次出現了統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強悍的哥特蠻族侵入日漸衰頹的羅馬帝國,並於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定都托萊多。但是哥特人沒有對西班牙文明的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復戰爭
西哥特人的統治持續到了公元711年。當時五萬穆斯林戰士橫跨直布羅陀海峽,用手中的彎刀戰勝了曾令羅馬人聞風喪膽的哥特武士,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四年之後,阿拉伯人席捲整個半島,把她變成了一個埃米爾國,也是龐大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叫做「安達盧斯國」。我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盡管半島北部地區的抵抗運動從未停止過,公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穆斯林帝國的勢力仍舊令人驚嘆地不斷鞏固。西班牙在這個時期吸收了燦爛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漸脫離了大馬士革的中央統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終把西班牙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哈里發王朝。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迎來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城市建設和商品經濟的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推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阿拉伯人帶來了醫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最先進的知識,並且在西班牙的音樂、美術、文學、建築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阿爾罕布拉宮便是阿拉伯藝術登峰造極之作。同時,阿拉伯語也在西班牙語里留下了許多詞彙。當時最重要的城市有瓦倫西亞、薩拉戈薩、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擁有五十萬居民和一座巨型圖書館的科爾多瓦是十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紀,王族間(39個王子)的不斷內訌使穆斯林帝國分裂敗落,光復運動愈演愈烈。北方的國王們一個接一個地取得勝利。到了十四世紀,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納達最後一個據點,他們又堅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國王」將她也並入了卡斯蒂利亞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6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2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8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6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4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