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入侵瑪雅是什麼時候
A. 「瑪雅」代表什麼他是怎麼由來的
瑪雅人佔領著墨西哥Yucatan(尤卡坦)半島、現代宏都拉斯、及現代瓜地馬拉。其歷史大概可追述到公元前二千年,但鼎盛時期是在公元600到900年之間。盡管他們生活在農業發達時期,他們還是創造出許多類似於埃及燦爛古跡的一些紀念碑和儀式中心。這些建築物的規模之所以令人驚奇,是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相當純朴簡單。而其建築的發展水平盡管不是很高,但與其同時代的其它民族相比,還是領先的。他們發明了一種獨特書寫語言,到今天必須破譯後才能理解。現僅保留有三本瑪雅人寫的書,其它的都被視其為異端的歐洲人給毀滅殆盡。
瑪雅人在數學與天文學方面非常精通,其理解與預知各星球運動的本領是根據歷法計算出來的,常在一些重要的儀式上表現。他們住在一個小村子裡,每當有重大事情發生時,就可聚集在其中心地商量討論,這個小村子現已不再存在。貴族武士和牧師統治著這個社會。
公元十世紀,瑪雅民族開始衰落,或許是由於地震,也有可能是火山爆發。許多重要的儀式場所自那以後就被拋棄了。從墨西哥中心來的武士們入侵瑪雅城,他們在雨林中分為許多小組進攻。公元17世紀,西班牙人奪取了最後一個瑪雅中心,但今天,居住在Yucatan的居民較之以前要少了近兩百萬人口。
古地區名。印第安人的一支瑪雅人居住的地區,范圍約為今墨西哥南部塔巴斯科、坎佩切、尤卡坦等州和瓜地馬拉、宏都拉斯以及貝里斯外圍地區。公元一到五世紀,瑪雅人先後在該地區興建一些城邦。據傳全盛時代人口曾達1,400萬。當時已有發達的農業,對天文、數學、歷法、雕刻技術,也有卓越的創造。史稱「瑪雅文明」。為美洲文化的源地之一。十二世紀後衰落,十六世紀西班牙入侵時,被摧毀。 瑪雅文明的建築工程達到世界最高水平,能對堅固的石料進行雕鏤加工。通過長期觀測天象,已經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運動規律;雕刻、彩陶、壁畫都有很高藝術價值。被稱為美洲的希臘。
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隸制國家,公元3~9世紀為繁盛期,15世紀衰落,最後為西班牙殖民者摧毀,此後長期湮沒在熱帶叢林中。
公元1502年,哥倫布最後一次遠航美洲,距離他第一次發現「新大陸」恰好10年。船在宏都拉斯灣靠岸,哥倫布和他的船員們興奮地踏上久違的蔥蘢陸地。在當地的市場上,一種製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賣主告訴他,這漂亮的陶盆來自「瑪雅」。這個神奇的名字,第一次傳入了歐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Hernan Cortez)率領西班牙軍隊橫掃墨西哥,征服正處於文明鼎盛時期的阿茲特克帝國,「鏟除一個文化,如同路人隨手摺下路邊一朵向日葵」。此時,瑪雅文明已近尾聲,但在尤卡坦半島上,還殘存著一些瑪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險隊前往尤卡坦,試圖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並強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瑪雅人展開了長達百餘年的游擊戰,直到1697年,最後一個瑪雅城邦才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飛煙滅。18世紀末開始引起學術界注意,19世紀末發掘一批重要遺址,開始了瑪雅文明的現代考古學研究。20世紀50年代後,研究進展較快,形成專門的瑪雅學,是世界考古學及歷史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瑪雅文明的發展階段,學者間說法不一。據美國考古學家N.哈蒙德的劃分,可分為前古典期、古典期、後古典期3個階段。
B. 關於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中美洲,瑪雅族的滅亡,瑪雅文化的知識。
瑪雅人佔領著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現代宏都拉斯、及現代瓜地馬拉。其歷史大概可追述到公元前二千年,但鼎盛時期是在公元600到900年之間。盡管他們生活在農業發達時期,他們還是創造出許多類似於埃及燦爛古跡的一些紀念碑和儀式中心。這些建築物的規模之所以令人驚奇,是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相當純朴簡單。而其建築的發展水平盡管不是很高,但與其同時代的其它民族相比,還是領先的。他們發明了一種獨特書寫語言,到今天必須破譯後才能理解。現僅保留有三本瑪雅人寫的書,其它的都被視其為異端的歐洲人給毀滅殆盡。
瑪雅文明範圍(綠色部分)瑪雅人在數學與天文學方面非常精通,其理解與預知各星球運動的本領是根據歷法計算出來的,常在一些重要的儀式上表現。他們住在一個小村子裡,每當有重大事情發生時,就可聚集在其中心地商量討論,這個小村子現已不再存在。貴族武士和牧師統治著這個社會。
公元十世紀,瑪雅民族開始衰落,或許是由於地震,也有可能是火山爆發。許多重要的儀式場所自那以後就被拋棄了。從墨西哥中心來的武士們入侵瑪雅城,他們在雨林中分為許多小組進攻。公元17世紀,西班牙人奪取了最後一個瑪雅中心,但今天,居住在Yucatan的居民較之以前要少了近兩百萬人口。
古地區名。印第安人的一支瑪雅人居住的地區,范圍約為今墨西哥南部塔巴斯科、坎佩切、尤卡坦等州和瓜地馬拉、宏都拉斯以及貝里斯外圍地區。公元一到五世紀,瑪雅人先後在該地區興建一些城邦。據傳全盛時代人口曾達1,400萬。當時已有發達的農業,對天文、數學、歷法、雕刻技術,也有卓越的創造。史稱「瑪雅文明」。為美洲文化的源地之一。十二世紀後衰落,十六世紀西班牙入侵時,被摧毀。
C. 瑪雅人到底是是怎麼出現的,又是怎麼消失的呢他們的身世之謎是什麼
瑪雅文化是世界重要的古文化之一,更是美洲重大的古典文化。瑪雅人在5000年前就出現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瓜地馬拉的太平洋海岸,在美洲遠古的石器時代就開 始了他們的生產活動,所以和世界上的其他人類一樣,他們的古代史正常地經歷了採集、漁獵向農耕過渡的發展階段。瑪雅(M ay a)文明孕育、興起、發展於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恰帕斯和塔帕斯科兩州和中美洲的一些地方,包括今天的伯里茲、瓜地馬拉的大部分地區、宏都拉斯西部地區 和薩爾瓦的一些地方。這一地區的總面積達32.4萬平方公里。 一、瑪雅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公元前2000年左右,瑪雅人進入了定點群居時期並從採集、漁獵進入到了農耕時期。農業和定點群居孕育了瑪雅文明。瑪雅文明從此就開始了。 世界上的許多學者研究瑪雅文化,對瑪雅文明比較公認的歷史分期是: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317年為瑪雅文明發展的前古典時期,從公元317年到公元 889年為古典時期,從公元889年到1697年為後古典時期。也有人把它叫做早期階段、中期階段和晚期階段。 前古典文明出現在瓜地馬拉的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帶。這時,瑪雅文化的主要特點是在出現的城市廣場上建立了許多大型的石碑,石碑上雕刻有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形 象。因為在公元1-2世紀時出現了象形文字,所以石碑上就有了記述統治者歷史的文字。此外,城市裡還出現了大型石料建築物(如金字塔和城市的衛城)。大型 石鋪廣場和堤道反映了這時候的建築已有了一定的規模和水平。前古典時期的文明中心在中美洲的納克貝(N akb e)和埃爾米拉多爾(El M irad o r)。 古典時期文明發展的中心在瓜地馬拉一帶的蒂卡爾、帕倫克(Pa len q u e)、博南帕克(Bo n am p ak)和科潘等地。這時的文化特徵主要反映在建築、雕刻和繪畫上。博南帕克壁畫是世界有名的藝術寶庫。 位於中美洲的瑪雅古典文明中心,不知什麼原因到9世紀時衰落了。此後,瑪雅文化北移到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在那裡進入了後古典文明時期。瑪雅的後古典文 明有奇欽·伊察(Ch ich en Itz a)、烏斯馬爾(U xm a l)和瑪雅潘(M ay ap an)三大中心。 公元10世紀後,勢力強盛的托爾特克人後裔,從墨西哥侵入尤卡坦半島,影響了奇欽·伊察。瑪雅文化與托爾特克文化在融合的基礎上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使 已經衰落的瑪雅文化重新繁榮起來,瑪雅歷史進入了第二個發展時期。後古典文明的文化特徵是除了繼承南部瑪雅文明的文化遺產外主要是建立了許多比以前更大和 更雄偉的神廟和大型金字塔。天文和歷法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二、瑪雅文化的主要內容 瑪雅文化是偉大的古典文化,它對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第一,在農業生產中培育了對人類有重大貢獻的糧食新品種,如玉米、西紅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蘭草和煙草等,其中玉米的培植對人類貢獻最 大。玉米本是美洲的一種野生植物,經過了瑪雅人的培育,把它變成了高產的糧食品種。玉米的品種多、營養價值高、產量大,不僅是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物質基礎。 歐洲人到達美洲後將玉米傳播到全世界,成了世界上許多地方的主要食糧,幫助世界上許多地方的人民渡過了無數次的災荒,對人類的延續和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 獻。瑪雅人還是火雞的培育者。火雞現在已是歐美家庭過節必備的美味佳餚,在歐美的飲食文化中瑪雅人的功績是載於史冊的。 第二,超前歷史的城市經濟。瑪雅的城市很多,據統計,在公元後的八個世紀中,各個不同的瑪雅部落前前後後共建立了一百多個城市,其中比較有名的有帕倫克、 科龐等。這是瑪雅經濟發展的結果。經濟發展的原因是因為瑪雅人的手工業水平很高,他們會用陶土製成各種器皿,用燧石或黑曜石製成各種工具和武器,用棉花織 成布匹,用金、銀、銅和錫等元素製成合金,加工成各種器皿和裝飾品。市場很發達,一般的集鎮和城市都有市場,各業人員可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商品有棉布、蜂 蜜、蜂臘、燧石武器、鹽、魚以及各種日用品和食品。商品交易已經有了貨幣,他們的貨幣是可可豆。市場旁邊都有旅館供來往客商住宿。互市一般有固定日期,好 像我國農村中趕集的日子那樣,或逢單逢雙,或三六九,或逢年過節不一。由於商品經濟的發達,瑪雅人不但內部經濟發達而且有了廣泛的外部貿易。其經濟活動遠 至南美洲的哥倫比亞。
在16世紀西班牙人征服瑪雅地區以前,古典期瑪雅文明曾經在中南美洲熱帶雨林中,有過約600年左右的繁榮歲月。該文明技術水準停留在石器時代,各都市間自成王國。瑪雅人在這近2000年間創造了輝煌的瑪雅文明。公元800年前後,他們放棄了高度發展的文明,大舉遷移,他們所創建的每個中心城市也都終止了建造新的建築。文明很快消失於美洲的熱帶叢林中。關於瑪雅文明中斷的原因,至今仍莫衷一是。目前有以下幾種說法:
(1)乾旱說。這是目前較為流行的一種看法。瑪雅文明是由於當地連年發生乾旱,摧毀了古文明賴以生存的農業基礎。而他們又沒有打井豎渠的的水利知識,在湖泊河流乾枯斷流之後,農業的歉收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映,巨大的都市文明最終分崩離析。但是導致尤卡坦半島旱災頻發的原因是什麼,這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重點。
(2)砍伐森林說。一些專家指出,瑪雅他們有著復雜的宗教體系,城市都是以金字塔和神廟為核心,在興建金字塔和神廟時,習慣於用白石灰來粉刷外牆,燒制石灰需要大量木材,瑪雅人便開始砍伐森林。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金字塔修建得日益增高,對木柴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最後,大片森林被砍伐殆盡,當地的環境也逐漸惡化,乾旱自然不可避免。對此,目前墨西哥南部和美洲各國廣泛分布這瑪雅金字塔遺跡,就是最好的證明。
(3)生態危機說。與上面的觀點相似。瑪雅文明雖然是城市文明,卻建立在玉米農業的根基之上。自古以來,瑪雅農民採用一種極原始的耕作法:他們先把樹木統統砍光,過一段時間乾燥以後,在雨季到來之前放火焚毀,以草木灰作肥料,覆蓋住貧瘠的雨林土壤。燒一次種一茬,其後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長達6年,待草木長得比較茂盛之後再燒再種。當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時,農業的壓力越來越大,人們更多地毀林開荒,同時把休耕時間盡量縮短,然而這樣一來,土壤肥力下降,玉米產量越來越少。瑪雅文明在人口大發展之後,面臨著生態環境惡化、生活資源枯竭的嚴重問題,社會狀況一落千丈。更為嚴重的是,在神權政治的體制下,瑪雅王族和祭司將這種種「衰敗之象」都歸結為神的不滿。他們更多地建神廟,更頻繁、更隆重地祈禱,期盼能借神力扭轉乾坤。當然,這樣做的結果是浪費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貧乏的資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葯的惡性循環。隨著農業生產供應的嚴重匱乏,瑪雅古典期高度發達的文明也開始崩潰。當城市周圍貧瘠的荒地連成一片,飢餓就迫使瑪雅人棄城而去了。經過百年衰敗動盪之後,中央低地各城邦都湮沒在熱帶叢莽之中,綠色植物悄悄覆蓋起一切,像掩藏起一個久遠的秘密。
(4)太陽周期說。美國佛羅里達州大學地質學家戴維??霍德爾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瑪雅地區發生的旱災有著明顯的周期性,大旱災每隔208年就發生一次。這位學者因此提出一個新的見解:瑪雅文明的消失與太陽的周期性活動增強有關。(霍德爾領導的這項研究,是從墨西哥南部的奇昌卡納布湖湖底的沉積物開始的。他們在湖底鑽孔,取得了1.9米的沉積岩岩芯樣本,對樣本中的碳酸鈣濃度進行了研究。由於乾旱年份湖水的蒸發量較大,相對時期沉積物中碳酸鈣的濃度也就較高。碳酸鈣濃度高的岩層,對應的年份就一定發生過旱災。研究的結果是驚人的。沉積岩中的碳酸鈣濃度,在年代上表現出了明顯的周期性。每208年,湖底的沉積物中就有高濃碳酸鈣層出現,也就是說,)每208年,當地就會發生一次旱災。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公元750年至850年,這正是瑪雅文明消失的年代。而208年這個周期,和目前太陽活動每206年就有一次增強的周期正好吻合。專家們也認為,這兩個周期的吻合,決不是偶然的巧合。霍德爾在地質學上的研究,為解決一個歷史之謎帶來了突破。一些學者還猜測,在三大印第安文明中,瑪雅文明尤其以天文歷法和宗教體系著稱,這或許也和旱災的發生有關。也許早在1000多年前,瑪雅人就已經發現,天體的運動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他們才會以一種古代印第安人中少見的熱情和執著,來觀察各類天體的運動。
(5)等級劃分說。有學者認為,嚴格的等級劃分是導致後古典期文明衰落之後,瑪雅文明銷聲匿跡的首要原因。瑪雅高深的知識和文明只掌握在極少數貴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瑪雅人口絕大多數的下層勞動者完全是文盲。這些養尊處優的貴族知識分子,在繁華殆盡後難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也帶走了輝煌無比的瑪雅文明。留下來的為數眾多的普通瑪雅農民,自然無法讀懂那些本來就一無所知的文字和史書了。
(6)科學幻想說(外星人說)。
這種觀點認為瑪雅人來自外星球。從生存環境上來看,人類一般是選擇靠近江河、交通便利的地區居住,而瑪雅人卻選擇了條件惡劣的熱帶雨林。這種刻意的選擇正是為了避免與地球人接觸,以保證自己獨立的生活。在這片不宜耕作的密林中,瑪雅人在既沒有金屬工具,也缺乏先進的運輸工具的同時,卻創造出了如此輝煌的文明,令人費解。他們創造的象形文字系統,以至於我們至今無法全部破譯。有人認為,瑪雅外星人是數十萬年前,為采礦而離開故鄉的行星,來到某個星球。後為躲避某個星球的爆炸來到地球。他們最初居住在溫暖的南極,隨後又因冰河期來臨,輾轉遷徙至中美洲的密林之中。後來由於墨西哥高原爆發戰爭,為躲避戰禍,瑪雅人便乘著太空船飛向茫茫宇宙,去尋覓新的家園。但這種觀點不被大多數人承認。
此外,還有瑪雅人口的增長破壞了生態環境(這種觀點基本上屬於生態危機說);瘟疫毀滅了瑪雅人;內戰或外族入侵導致文明毀於一旦等觀點。
瑪雅文明從公元9世紀開始逐漸失去光彩,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又給了後古典期支離破碎的瑪雅世界最後一擊,支撐文明體系的精神世界和記載它們的書籍失落。現在,仍有將近200萬瑪雅人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使用著近25種瑪雅語,然而他們對過往的歷史幾乎一無所知。
D. 瑪雅文明
現在我們知道,瑪雅是一個地區、一支民族和一種文明,分布在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瓜地馬拉、貝里斯、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西部,最北為北緯22°,最南達北緯14°,全部屬於熱帶。在中部和南部滿是茂密的熱帶雨林,北部尤卡坦半島則十分乾旱,灌木叢生,幾乎沒有地表水。
瑪雅文明卻非起源於大河平原,而是崛起在貧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熱帶雨林之中。大自然對瑪雅人是如此苛刻,為了生存他們要不懈地與瘋長的熱帶叢林爭奪土地和空間。他們沒有金屬工具,沒有牛馬豬羊,沒有輪車,沒有小麥,生產力水平只停留在石器時代,卻培育出了世界文明之苑中如此耀眼的一朵奇葩。
瑪雅從無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整個瑪雅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然而瑪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習俗傳統上卻屬於同一個文化圈。
通常,瑪雅文明被劃分為三個時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稱為前古典期或形成期,公元300年-900年為古典期,公元900年-16世紀為後古典期。
人們發現瑪雅文明和其它墨西哥各地古代文明之間有許多共同之處,於是學者們猜測,可能有一個更古老的文明,是瑪雅和這些墨西哥文明的共同淵源。
墨西哥民間有一個古老的傳說:遠古時代的密林里生活著拉文塔族,他們居住在仙境般的美麗城市裡,有著高度發達的文明。1938年,有人意外地在傳說中的拉文塔族森林裡,發現了11顆巨石頭像,最重的達20噸。學者們發現了拉文塔(La Venta)和特雷斯·薩波特斯(Tres Zapotes)兩處重要遺址,中美文明的「老祖母」出場了。然而直到20多年後,隨著又一處重要遺址——聖洛倫佐(San Lorenzo)被發現,奧爾梅克文明才最終被學術界確定。
科澤科克斯河注入墨西哥灣的地方,就是傳說中奧爾梅克人的家鄉,那裡水草豐美、河流眾多。奧爾梅克的意思是「橡膠之鄉」,因為此地盛產橡膠。奧爾梅克文明於公元前1300年前後產生於墨西哥灣沿海地區,是墨西哥最早出現的高等文明,被學術界公認為中美洲「文化之母」。
公元前900年-前400年,在墨西哥灣畔這片潮濕、低窪、多雨的沼澤地上,在拉文塔的核心,5平方公里的高大土台上矗立著一座座神廟、祭台……而美洲最有特色的神廟形式這時也已出現——10層樓高的塔狀高台頂端,雄踞著一座壯麗的神殿,整個建築看起來像座金字塔。
比起神廟,拉文塔的巨石頭像更令人稱奇,這些高達1.8米的頭像都用整塊玄武岩雕鑿而成,嘴唇肥厚,鼻子扁平,扁桃形的大眼睛深邃冷漠,頭上戴頂古怪的頭盔。這種巨石頭像是奧爾梅克文明最典型的象徵,也是美洲最早的紀念性雕刻,被稱為奧爾梅克頭像。
喜歡用翡翠綠玉做各種珍貴的禮器、宗教用具和裝飾品,是奧爾梅克文明的又一特色。玉雕中最常見的是一個帶有美洲虎頭部特徵的神像,美洲虎是當地最兇猛的動物,被奧爾梅克人視為世界的主宰。
奧爾梅克文明開創的各種傳統都為中美洲各文明繼承下來。從神權政治、金字塔神廟、紀念碑和祭台,到象形文字、歷法系統、美洲虎崇拜和活人祭神,這一切構成了中美洲古代文化的基礎。甚至他們創造的橡膠球死亡游戲,以及他們對玉石、可可豆和奎特查爾鳳鳥的喜愛,也都被其它印第安民族接受和繼承下來。
千年流逝。公元前300年左右,奧爾梅克文明衰落中斷,僅存遺風。然而文明的火炬並未就此熄滅,它被其它民族接過來,繼續照耀著中美大陸的叢林與溝壑。當奧爾梅克的余暉漸漸消失在瑪雅文明的光環之中,瑪雅時代來臨了。
瑪雅地區最早出現陶器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後,陶器的出現標志著前古典期的開始。這時印第安人的「農業革命」已大功告成,一種河谷中的野草經過幾千年的培育,已變成了既甜美又富營養的糧食,那就是玉米。有了這種易種保收的「鐵桿」莊稼,瑪雅人定居下來,製作陶器,存貯玉米。瑪雅人的肉食相對較少,他們的果腹之物主要就是玉米。他們自稱是玉米人,而他們的文明也被稱作「玉米文明」。
位於瓜地馬拉市郊的卡米拉瑚郁,繁榮於前古典期末期。由於它控制著約20公里外的黑曜石礦區,因而發展成這種原料的主要集散地和加工地;此外,它還是控制由東往西的玉石商路和自北向南的奎特查爾鳳鳥羽毛商路的雙重樞紐,所以成為了瑪雅早期最大的城市。
奧爾梅克後期發展起來的、刻有浮雕圖像和年代銘文的紀念碑,此時已成為瑪雅文明的最重要的文物。卡米拉瑚郁的花崗岩石碑是前古典時期瑪雅最精美的雕刻藝術品,而碑上鋪天蓋地的龍雲回紋,竟然酷似中國商周青銅器的紋飾。
公元前後的兩三百年間,瑪雅文明的主要特色,都已在卡米拉瑚郁和其它瑪雅南部城市發育成形。一個勢將燭照人類文明史的偉大時代,已經起航。
位於墨西哥東部尤卡坦半島內陸雨林的帕倫克,是第一座讓歐洲人重新發現瑪雅文化的古典期都市。在此之前,整個瑪雅文明都如雲中的月亮般飄渺而遙遠。那是在18世紀末,一位名叫卡爾德隆的歐洲人,意外地發現了這處叢林中的古跡。一石激起千層浪,一股尋找瑪雅遺跡的浪潮就此掀起。
帕倫克坐落在崇山峻嶺之間的一片丘陵上,背依馬德萊山脈,面朝蒼翠的墨西哥灣沿岸大平原,距烏蘇馬辛塔河不足25公里,而蔚藍的海灣就躺在百里之外。
帕倫克是古典時代最美麗的瑪雅城市,人們甚至將它譽為「美洲的雅典」。帕倫克的中心廣場不是封閉的,除了東面的王宮和南面的碑銘金字塔,向西向北都敞開著,蓊蓊鬱郁的熱帶叢林從廣場邊沿一直延伸到遠方。而其餘眾多秀美的神廟和屋宅,則分布在廣場以東的山麓林莽之中。
帕倫克沒有石碑雕刻,但它所有建築物的外表都裝飾著精美絕倫的灰泥雕塑和石灰石板浮雕,為此獲得了「雕塑之城」的美名。藍天白雲下,那些玲瓏秀巧的建築點綴在綠浪翻湧的熱帶叢林之中,敦實的方形石屋上高聳著鏤空的頂飾,五顏六色的灰泥雕塑使它們顯得無比富麗,溫暖的石灰石與彩色的浮雕在陽光下流溢著悅目的光彩,使帕倫克像是鑲嵌在熱帶濃陰中的一串多彩的寶石。
帕倫克處處都留下了人文盛世的刻痕。最負盛名的「碑銘神殿」,矗立在一座有9層台階的巨石金字塔的頂端。神廟有5個門,在其內一廳的三面牆壁上雕刻了617個象形文字,是最長的瑪雅銘文之一,碑銘神殿由此而得名。瑪雅文化的第一道謎題,就破解於此。
1950年,墨西哥考古學家魯茲·盧伊利埃在考察碑銘神殿時,發現內牆一直延伸到地面之下,並且注意到作地板的一塊大石板周邊有鉤眼,可供提升之用。當他把那塊大石板慢慢吊起來時,突然發現有一條石砌的通道向地下延伸。魯茲花了3年的時間才終於將這條通道清理出來,它向下延伸約20米,通道的盡頭,沉沉靜靜立著一堵厚重的門。
魯茲打開了這道門,搖曳的燈光下,瑪雅考古史上最驚人的景象出現了:一座國王的陵墓和他巨大的石棺橫陳眼前!墓室長10米,寬4米,高7米,四壁的浮雕代表瑪雅神話的9個夜神(亦稱陰間9主神)。整個石棺用一塊5米長、3米寬的巨石雕成,裡面的人物正是王朝盛世的建立者——帕卡爾國王。同樣巨碩的棺蓋上,刻著一幅極其精細完美的淺浮雕,表現帕卡爾躺在巨大的死亡面具上緩緩落入冥界的情形。不過,主張瑪雅文明天外說的人卻認為,這刻畫的分明是一個駕駛著宇宙飛船的飛行員!
碑銘金字塔里的帕卡爾墓葬被發現之前,人們一直認為瑪雅沒有強大的王權,金字塔式的神廟也只是神廟而已,不像埃及金字塔那樣是國王的陵墓。可是重見天日的帕卡爾陵墓將這些謬誤沖得煙消雲散,它破天荒地第一次告訴人們:瑪雅城邦存在著強大的王朝和著名的國王!
如果,我們能夠在瑪雅古典時代的天空中飛翔,將會看到什麼?——茂密的雨林植被彷彿一匹華美的綠緞,翻滾著湧向天際;而在這片象徵著生命的濃綠色背景上,一個個或大或小的白點兒晶亮耀眼,彷彿一粒粒閃爍的珍珠,那就是數以百計的瑪雅城邦!讓我們飛得低一些,再低一些,飛近那綠緞的中心;在那兒——瓜地馬拉佩藤地區的熱帶叢林中,鑲嵌著一顆最大最華美的明珠——蒂卡爾。蒂卡爾是瑪雅古典時期最大的城邦,此時瑪雅的文明中心已從南部移到中部。公元292年,「美洲虎之爪」王開創王朝,建功立業。這位強而有力的瑪雅王在位六七十年,為蒂卡爾日後稱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他之後,「蜷鼻王」、「暴風雨天王」將蒂卡爾推上了昌盛的巔峰,迎來了第一次盛世。但在公元6世紀時,由於受到來自墨西哥北部移民大遷徙浪潮的沖擊,蒂卡爾發生了大的政治動盪,王朝風雨飄搖,城市建設一度停歇。100多年後,蒂卡爾才又生機重現;從7世紀末到整個8世紀,蒂卡爾再次冠絕當世,連續出現三個強大的國王:阿卡高王、雅克京王和奇坦王。今天考古發掘所看到的美倫美奐的蒂卡爾城,就建於這三個國王的太平盛世之時。
第二次盛世時,蒂卡爾城市面積超過65平方公里,居民達5萬,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壇、石碑等遺跡;影響的區域方圓500平方公里,控制著近200萬人口。僅在其中心區域,就有大型金字塔十幾座,小型神廟50多座;它們以古老的中心廣場為核心分布四周,旁邊還有裝飾著浮雕彩畫的王宮和廊廡圍繞的市場。好幾條高出地面的石砌大道,連接著各個宗教中心。
外貌既驚且險的金字塔是蒂卡爾最主要的建築成就。藍寶石般明凈的天空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刺破林莽的密網,在絢爛的熱帶陽光下遙遙相對,熠熠生輝。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蒂卡爾金字塔斜度達70°的驚人設計,其外形有如歐洲的哥特式教堂般奇峭,因而有人稱之為「叢林大教堂」。
就是沿著這些陡峻得令人暈眩的石階,瑪雅祭司——通常也是瑪雅王,一步步進入那金字塔頂端裝飾著高聳「頂冠」的神廟,彷彿升入天際。在那兒,他們與眾神溝通,獲得超越世俗的力量;也是在那兒,他們觀測星象,制訂歷法,成為千千萬萬瑪雅人心目中的世間之神。就是在那兒,神與王合二為一了。
在蒂卡爾的中心廣場上,樹立著幾十塊被學者稱為「石碑儀仗」的紀念碑,它們排列整齊,記載著當時的自然現象、政治事件和重大的宗教儀式。最早的一塊刻於公元292年,最晚的一塊刻於公元869年,此後就突然停止雕刻了。與此同時,曾經無比強大的蒂卡爾突然香消玉殞,被莫名其妙地遺棄在叢林中。
公元835年,帕倫克的金字塔神廟停止了施工。公元889年,蒂卡爾正在建設的寺廟群工程中斷。公元909年,瑪雅人最後一個城市,也停下了已修建過半的石柱……整個9世紀,中央低地數以百計的城邦突然被紛紛遺棄,那些繁華的都市幾乎在同一時期一一湮滅,瞬間荒蕪。未留下任何解釋,輝煌的古典期文明匆匆降下帷幕,一出波瀾壯闊的歷史劇戛然而止。那些創造了無數神奇的瑪雅人,打起行李,拋棄了舒適的家、熟悉的街道、廣場、廟宇和宮殿,其中的一部分遷徙到了尤卡坦北方的荒野,其餘的散入叢林,不知所終。再沒一個人回來。那些廢棄的城市逐漸傾頹,熱帶雨林卷土重來,草木爬上石階和窗檯,幼樹在磚縫里發芽長大,藤條粗大以後把石塊撐裂。再沒有人踏上過那些院落的地面和金字塔的石階。他們走了,卻把一個千古謎題留給了後世。
瑪雅人為什麼棄城而去?
火山爆發?地震?颶風?瘟疫?還是農民起義?內戰頻仍?外敵入侵?商路轉移?……各種各樣的推測被提出,卻又都沒有充足的證據。近年來「生態危機論」被提出,看上去似乎很像這道謎題的最終答案。
瑪雅文明雖然是城市文明,卻建立在玉米農業的根基之上。自古以來,瑪雅農民採用一種極原始的「米爾帕」耕作法:他們先把樹木統統砍光,過一段時間乾燥以後,在雨季到來之前放火焚毀,以草木灰作肥料,覆蓋住貧瘠的雨林土壤。燒一次種一茬,其後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長達6年,待草木長得比較茂盛之後再燒再種。當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時,農業的壓力越來越大,人們更多地毀林開荒,同時把休耕時間盡量縮短,然而這樣一來,土壤肥力下降,玉米產量越來越少。瑪雅文明在人口大發展之後,面臨著生態環境惡化、生活資源枯竭的嚴重問題,作為人口主體的農民食不果腹,社會狀況一落千丈。
更為嚴重的是,在神權政治的體制下,瑪雅王族和祭司將這種種「衰敗之象」都歸結為神的不滿。他們更多地建神廟,更頻繁、更隆重地祈禱,期盼能借神力扭轉乾坤。當然,這樣做的結果是浪費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貧乏的資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葯的惡性循環。隨著農業生產供應的嚴重匱乏,瑪雅古典期高度發達的文化也開始崩潰。當城市周圍貧瘠的荒地連成一片,飢餓就迫使瑪雅人棄城而去了。經過百年衰敗動盪之後,中央低地各城邦都湮沒在熱帶叢莽之中,綠色植物悄悄覆蓋起一切,像掩藏起一個久遠的秘密。
瑪雅古典期文明衰落了,中央低地各邦都已是明日黃花。然而在北部尤卡坦半島乾旱的石灰岩平原上,一些新的瑪雅城邦再度興起,構成了後古典期的瑪雅文明,不過它們再也沒有達到過古典期那樣的輝煌。瑪雅人的一個族系——蒲冬瑪雅人,建起了後古典期最著名的城邦奇琴伊薩和烏斯馬爾。
奇琴伊薩位於尤卡坦半島北部,意為「伊薩部族的聖泉」。該邦最初為瑪雅人於10世紀前建立,公元987年左右,北方的托爾特克人奪取了該地的控制權,力圖把它變成托爾特克人首都圖拉的翻版。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奇琴伊薩的大片遺跡,是糅合了瑪雅和托爾特克兩種文化模式的綜合體,其建築既表現出瑪雅人的節制、冷靜,又不乏托爾特克人的彪悍、雄壯。在外來文化的刺激下,正在走向衰落的瑪雅文明,出現了一次復興
在奇琴伊薩的中心,矗立著一座佔地3000餘平方米的金字塔神廟,名曰庫庫爾坎神廟。「羽蛇神」庫庫爾坎是托爾特克傳統文化中的主神,由奎特查爾鳳鳥羽毛和響尾蛇組合而成。它被視為偉大的組織家、城市的建立者、數學、冶金學和天文學之父,傳說是它給百姓帶來了文明和教化。此外,它還掌管農業、豐收與降雨,這在乾旱的尤卡坦半島自然意義非凡。
奇琴伊薩有一個被稱為「螺旋塔」的天文觀象台,以此為中點,在奇琴伊薩南北向的軸線上有兩眼巨大的天然井,南井為飲水井,北井則為瑪雅人祭神用的聖井。傳說每逢旱災之年,瑪雅人便在祭司帶領下前往聖井,祈求井底諸神息怒,獻上豐盛的祭品,甚至包括活生生的美麗少女,酷似中國的「河伯娶親」。1877年,美國探險家愛德華·H·湯普森打撈了這口聖井——一眼裝滿臟水、石塊和千百年積下的爛草枯木的黑洞。結果他大獲全勝!從井底臭氣熏天的淤泥里,一件件期盼已久的珍寶露面了,有玉石、金飾、花瓶、茅尖、翡翠碗和黑曜石茅尖等,伴隨著它們的,是一具具少女骸骨,證明那古老的傳說其實是千真萬確的史實。
奇琴伊薩的興盛時代約在11、12世紀,1224年,這個城邦的伊查人王朝被科康人推翻,從此一蹶不振。科康人另建瑪雅潘城,但它也在1450年左右因戰爭衰落了。瑪雅的落日,緩緩熄滅了它最後的余輝。
瑪雅文明從公元9世紀開始逐漸失去光彩,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又給了後古典期支離破碎的瑪雅世界最後一擊,支撐文明體系的精神世界和記載它們的書籍雙雙失落。現在,仍有將近200萬瑪雅人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使用著近25種瑪雅語,然而他們對過往的歷史幾乎一無所知。他們和叢林深處的廢墟一同緘默著,共同構成了失落文明的遙遠背影。
有學者認為,嚴格的等級劃分是導致後古典期文明衰落之後,瑪雅文明銷聲匿跡的首要原因。瑪雅高深的知識和文化只掌握在極少數貴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瑪雅人口絕大多數的下層勞動者完全是文盲。這些養尊處優的貴族知識分子,在繁華殆盡後難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也帶走了輝煌無比的瑪雅文明。留下來的為數眾多的普通瑪雅農民,自然無法讀懂那些本來就一無所知的文字和史書了。
沒有文獻參考的考古學家們只好依據文明的蛛絲馬跡,對瑪雅文明的來與去,進行了種種推測。
以色列「失亡的十族」、《聖經》里亞當的子孫、北歐海島人、匈奴人、中國人、印度人、古埃及人、敘利亞人、腓尼基人、斯基太人、澳洲人、馬達加斯加人、韃靼人都曾被當作瑪雅人可能的祖先。不過,現代體質人類學的研究發現,包括瑪雅人在內的北美印第安人體質上與亞洲東北部人最為接近,都屬蒙古人種。
大約在距今4萬-2萬年之間,第四紀冰川的作用使得美洲與亞洲之間的白令海峽由於海平面下降、海面冰凍而連接在一起,成為海上陸橋。人們推測,可能是亞洲獵人在追逐獵物的足跡時,無意間跨上了另一片大陸,並在此後的幾萬年中逐漸遍布南、北美洲。人種的問題解決了,那麼文明的起源呢?
著名史學家張光直先生提出了「同源異質」說,認為美洲古代文化和中國古代文化的相似性是「同一祖先的後代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發展的結果」,他將之稱之為「瑪雅-中國文化連續體」;也就是說,太平洋兩岸的蒙古人種「平行而獨立」地發展起各自的文明。
中美文明起源說中還有一種觀點,就是非洲人在史前曾到過美洲,並且創造了文明,因為在奧爾梅克人活動的區域內發現了多個30-50噸重的巨大頭像,每一個都用整塊巨石雕成。奇就奇在這些石像的面部特徵與非洲的黑種人非常接近,而不像美洲的任何土著民族。由此一些學者推斷,啟動中美洲史前文明的就是雕像所表現的非洲人,但是卻沒有其它的任何證據。
當然最大膽的設想,是所謂的「瑪雅文明外星說」,即外星人曾像神一樣降臨中美洲,創造了不可思議的瑪雅文明。有人說他們是來采礦,那些金字塔就是他們的倉庫。
那麼古老的瑪雅又向哪裡去了?西班牙入侵後,璀璨的文明雖幾經糟蹋,但瑪雅的余暉至今仍在堅定地綻放。盡管歐洲天主教和現代工業文明對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但時至今日,我們仍可在某些細微之處,發現瑪雅文明的蹤跡。現在的瑪雅人,信耶穌也信羽蛇神,我們所看到的,是一股融合殖民時代和瑪雅精神的雙重文化。
從前古典期開始,瑪雅人與墨西哥中部高地的人們就分享著一套文明體系,歷法、天文、數學等知識成就以瑪雅地區最為卓越不凡,不但超越了美洲大陸上其他印第安民族,甚至遠遠超越了其自身的生產力。
事實上,時間是瑪雅人宇宙觀的核心,所有的裝飾、浮雕和雕像,無一不同某具體日期直接相關。所有的瑪雅建築都是石頭做的一個巨大日歷的一部分。
庫庫爾坎(Kukulkan)金字塔高約30米,四周各由91級台階環繞,加起來一共364階,再加上塔頂的羽蛇神廟,共有365階,剛好象徵了一個太陽年中的365個日子。而這座古老建築的幾何設計和方位,足以媲美瑞士鍾表的精確校準,創造出一種既玄妙又充滿戲劇性的效果:每年春分和秋分兩天的日落時分,北面一組台階的邊牆會在陽光照射下形成彎彎曲曲七段等腰三角形,連同底部雕刻的蛇頭,宛若一條巨蟒從塔頂向大地游動,象徵著羽蛇神在春分時蘇醒,爬出廟宇,秋分日又回去。每一次,這個幻像持續整整3小時22分,分秒不差。
學者們發現,瑪雅人的歷法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歷法,他們的歷法體系由3種歷法構成,即神歷、太陽歷和長紀年歷。
神歷亦稱卓爾金歷,每年260天,由20個神明圖像和1到13的數字,不斷組合循環,就像中國的天乾地支不斷搭配組合,得到260種組合圖標,代表260天。
太陽歷是根據天文測算而來的。一年分18個月,每個月20天,另加5天作為禁忌日,這樣全年就是365天。精於星象觀測的瑪雅人經過長期觀察、周密計算,將一年的長度修正為365.242129天,這同今天科學測定的絕對年長365.242198天的數值,相差不足千分之一!
奇妙的是,當神歷年輪回了73圈後,便剛好和周轉了52圈的太陽年回到同一個標記上,由此形成一個52年的大周期,使得瑪雅人深信歷史會一再地重演。而那一天就是瑪雅人最盛大的節日,不僅要傾情慶祝,而且所有的宗教建築都要重建。考古學家在發掘瑪雅的金字塔時,一再地在金字塔的內部發現更古老的金字塔神廟;就好像是一個石頭砌的大蔥頭,剝了一層又一層,每兩層之間相隔都是52年。
長紀年歷極適於推算悠遠漫長的歷史刻度,建立在極其發達的數學思維之上。瑪雅人有一個被稱為「人類頭腦最光輝的產物」的數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最先進的是「0」這個符號的使用,它的發明與使用比亞非古文明中最早使用「0」的印度還要早一些,比歐洲人大約早了800年。
用這個計算系統來紀年,瑪雅人可以准確無誤地記下幾千萬年中的每一個日子。考古學家根據16世紀西班牙入侵瑪雅的時間,再依照碑文上記錄此事的計數單位往回推算,發現瑪雅紀年的元年竟為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
瑪雅人非常重視這套復雜而精細的歷法,他們在許多紀念碑和神廟的石刻銘文中對此都有記述,僅存的3部瑪雅抄本亦然。正因為有這樣詳細的編年記錄,才使我們對瑪雅歷史的了解比對美洲其他民族的要深入得多。
在以千萬年為單位推算的無盡循環的漫漫歷史長河中,瑪雅人認識到生與死都如同朝露,這種強烈的滄桑感是瑪雅世界觀的精髓,使他們的藝術作品中充滿了對時間無限循環的頌揚和對人生短暫、世事滄桑的感慨。
E. 瑪雅文明我國是什麼年代
我國殷商時期,瑪雅文明信鬼神信神秘主義,我國的殷商時期也信鬼神。倆個文明同時出現在倆個大陸,同時信鬼神,同時都要殺無辜的人做祭祀。殷商被周所滅,周不信鬼神,周的文化在孔子身上,孔子繼承了周文化。瑪雅文明被西班牙殖民者所毀滅,西班牙是更相信科學。
F. 是哪國人入侵的瑪雅民族
②瑪雅文明是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傑出代表,以印第安瑪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貝里斯以及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西部地區。約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隸制國家,公元3~9世紀為繁盛期,15世紀衰落,最後為西班牙殖民者摧毀,此後長期湮沒在熱帶叢林中。 18世紀末開始引起學術界注意,19世紀末發掘一批重要遺址,開始了瑪雅文明的現代考古學研究。20世紀50年代後,研究進展較快,形成專門的瑪雅學,是世界考古學及歷史學研究的重要領域。瑪雅文明的發展階段,學者間說法不一。據美國考古學家N.哈蒙德的劃分,可分為前古典期、古典期、後古典期3個階段。 前古典期即瑪雅文化形成期,年代約當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在尤卡坦半島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圍山谷已出現定居的農業生活,玉米和豆類是主要的作物;由土台、祭壇等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後出現國家萌芽,並出現象形文字。 古典期(約公元250~900)瑪雅文化進入盛期,各地較大規模的城市和居民點數以百計,都是據地自立的城邦小國,尚未形成統一國家。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歷法,城市規劃、建築風格、生產水平也大體一致。主要遺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熱帶雨林區,蒂卡爾、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內格拉斯、帕倫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蒂卡爾遺址由數以百計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廟組成,氣象宏偉,城區面積達50平方公里,估計居民有4萬左右。此時出現大量刻紀年碑銘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為獨特的記時柱。800~900年左右,這些祭祀中心突然廢棄,瑪雅文明急劇衰落。11世紀以後,瑪雅文明中心開始逐漸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 後古典期(約1000~1520)的文化有濃厚的墨西哥風格。從墨西哥南下的托爾特克人征服尤卡坦,並以奇琴伊察為都城。建築中出現石廊柱群及以活人為祭品的「聖井」、球場,還有觀察天象的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廟,崇拜羽蛇神魁扎爾科亞特爾。此後北部的瑪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為後古典期文化的中心。這一時期的陶器和雕刻藝術都較粗糙,世俗文化興起,並帶來好戰之風。瑪雅潘的統治者與其他城邦結成聯盟,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統治。1450年,大概由於內部叛亂,瑪雅科潘被焚毀,此後百年中文化趨於衰落。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虛而入,從墨西哥南下,佔領尤卡坦半島,瑪雅文明被徹底破壞。 瑪雅文明基本上屬新石器時代和銅石並用時代,工具、武器全為石制和木製,黃金和銅在古典期之末才開始使用,一直不知用鐵。農業技術簡單,耕作粗放,不施肥,亦無家畜,後期有水利灌溉。手工製品有各種陶器、棉紡織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區間有貿易交換關系。瑪雅人的建築工程達到古代世界高度水平,能對堅硬的石料進行雕鏤加工。建築以布局嚴謹、結構宏偉著稱,其金字塔式台廟內以廢棄物和土堆成,外鋪石板或土坯,設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頂。其雕刻、彩陶、壁畫等皆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著名的博南帕克壁畫表現貴族儀仗、戰爭與凱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畫藝術的寶藏之一。 瑪雅文明的天文、數學達到很高成就。通過長期觀測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運行規律,約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創制出太陽歷和聖年歷兩種歷法,前者一年13個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後者一年18個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閏1天。每天都記兩歷日月名稱,每52年重復一周,其精確度超過同代希臘、羅馬所用歷法。數學方面,瑪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歐洲人早800餘年,計數使用二十進位制。瑪雅文明的另一獨特創造是象形文字體系,其文字以復雜的圖形組成,一般刻在石建築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寫需經長期訓練。現已知字元約800餘,但除年代符號及少數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釋讀成功。當時還用樹皮紙和鹿皮寫書,內容主要是歷史、科學和儀典,至今尚無法釋讀。 瑪雅文明的早期階段圍繞祭祀中心形成居民點,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國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會的統治階級是祭司和貴族,國王世襲,掌管宗教禮儀,規定農事日期。公社的下層成員為普通的農業勞動者和各業工匠。社會最下層是奴隸,一般來自戰俘、罪犯和負債者,可以自由買賣。瑪雅諸邦在社會發展上與古代世界的初級奴隸制國家相近,但具體情況尚無詳細資料說明。 瑪雅人篤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於宗教色彩。他們崇拜太陽神、雨神、五穀神、死神、戰神、風神、玉米神等神。太陽神居於諸神之上,被尊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靈魂不滅。瑪雅國家兼管宗教事務。首都即為宗教中心。 公元1502年,哥倫布最後一次遠航美洲,距離他第一次發現「新大陸」恰好10年。船在宏都拉斯灣靠岸,哥倫布和他的船員們興奮地踏上久違的蔥蘢陸地。在當地的市場上,一種製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賣主告訴他,這漂亮的陶盆來自「瑪雅」。這個神奇的名字,第一次傳入了歐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Hernan Cortez)率領西班牙軍隊橫掃墨西哥,征服正處於文明鼎盛時期的阿茲特克帝國,「鏟除一個文化,如同路人隨手摺下路邊一朵向日葵」。此時,瑪雅文明已近尾聲,但在尤卡坦半島上,還殘存著一些瑪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險隊前往尤卡坦,試圖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並強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瑪雅人展開了長達百餘年的游擊戰,直到1697年,最後一個瑪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飛煙滅。 瑪雅文明的早期階段圍繞祭祀中心形成居民點,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國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會的統治階級是祭司和貴族,國王世襲,掌管宗教禮儀,規定農事日期。公社的下層成員為普通的農業勞動者和各業工匠。社會最下層是奴隸,一般來自戰俘、罪犯和負債者,可以自由買賣。瑪雅諸邦在社會發展上與古代世界的初級奴隸制國家相近,但具體情況尚無詳細資料說明。 瑪雅人篤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於宗教色彩。他們崇拜太陽神、雨神、五穀神、死神、戰神、風神、玉米神等神。太陽神居於諸神之上,被尊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靈魂不滅。瑪雅國家兼管宗教事務。首都即為宗教中心。 瑪雅文字最早出現於西元前後,但出土的第一塊記載著日期的石碑卻是西元二九二年的產物,發現於提卡爾。從此以於,瑪雅文字只流傳於以貝登和提卡爾為中心的小范圍地區。五世紀中葉,瑪雅文字才普及到整個瑪雅地區,當時的商業交易路線已經確立,瑪雅文字就是循著這條路線傳播到各地。 瑪雅人所使用的八百個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為語文學家解譯出來。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稱、數目字、方位、顏色以及神祗的名稱。大多記載在石碑、木板、陶器和書籍上。書籍的紙張以植物纖維製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於陽光下 乾,因而紙上留下一層石灰。雖然現代還有二百萬人在說瑪雅話,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諧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較探討出其中的異同來,但我們對整個瑪雅文字的解譯,依然力有未逮。 然而,一九六三年,蘇俄語言學者瑞.克洛魯夫,成功地將碑文分門別類,以統計學的方式來處理和分析,從這些不同的類別中,歸納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瑪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樣用二十六個羅馬字組成,而是文字每個字都有四個音節。克洛魯夫終於成功地看懂了幾個文字。按著,蘇俄數學研究所的斯爾.索伯夫和巴基.由斯基洛夫,使用電腦,利用龐大的資料文字(約十萬字)成功的解讀了一篇文章。德勒斯基的古文書有月蝕、星星的運行、結婚等記載;馬德里的古文書中有農耕、狩獵和雕刻等記錄;巴黎的古文書則記載歷史的真相。總之,基本的內容有宗教儀式、氣象現象和農作物等。 瑪雅文明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瑪雅文明似乎是從天而降,在最為輝煌繁盛之時,又戛然而止。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這個偉大而神秘的民族,早已集體失蹤。他們異常璀燦的文化也突然中斷,給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自從1839年美國人約翰·斯蒂芬斯在宏都拉斯的熱帶叢林第一次發現瑪雅古文明遺址以來,世界各國考古人員在中美的叢林和荒原上共發現了170多處被棄的瑪雅古代城市遺跡,並發現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8世紀,瑪雅人的文明足跡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南至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直達安第斯山脈。這個神秘的民族在南美的熱帶叢林建造了一座座規模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築。雄偉壯觀的提卡爾城,其電腦復原圖出現在人們面前時,許多現代城市的設計師也自嘆弗如。建於7世紀的帕倫克宮,殿面長100米,寬80米。烏克斯瑪爾的總督府,由22500塊石雕拼成精心設計的圖案,分毫不差。奇琴·伊察的武士廟,屋頂雖已消失,那巍然聳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當年的氣魄。這一切都使人感到,這是個不平凡的民族。 隨著對瑪雅文化的進一步考察,人們又驚奇地發現,幾千年前的瑪雅人竟有著無與倫比的數學造詣,有著獨特的謎一樣的文字。而且奇琴·伊察、提卡爾、帕倫克等地的巨型建築也並非出
G. 關於瑪雅的事情
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生活在中美洲的古代瑪雅人所創造的文明最讓人感到迷惑不解:它們似乎是從天而降,在公元3世紀到9世紀達到了鼎盛,之後又戛然而止。 人們不知道公元9世紀這100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人們只了解其間瑪雅人修建的各種浩大工程金字塔、宮殿和神廟都突然停止了施工,所有瑪雅人像是接受了某種神秘指令,遺棄了辛勤修築的家園而向更加荒蕪的深山遷移。這是瑪雅人留給後人的謎,不僅如此,瑪雅人還留下了另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謎團———神奇詭秘而又鬼斧神工的水晶頭骨。 一個神秘的傳說 在美洲印第安人中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古時候有13個水晶頭骨,能說話,會唱歌。這些水晶頭骨里隱藏了有關人類起源和死亡的資料,能幫助人類解開宇宙生命之謎。傳說還認為,總有一天人們會找到所有的水晶頭骨,把它們聚集在一起,集人類大智慧於一體,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這個傳說在美洲流傳了上千年。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它只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或是天方夜譚而已,沒有人知道傳說中的水晶頭骨到底是什麼,從傳說的內容來看,它像是一個包羅萬象的信息庫,也像是一部無所不知的天書,但人們對它一無所知,甚至懷疑它的存在。 一次意外的發現 19世紀歐洲的探險家們卻對這個傳說深信不疑,盡管一直沒人找到過那些傳說中的水晶頭骨。直到1927年,英國姑娘安娜在她生日那天,終於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 安娜的養父米歇爾·黑吉斯是英國的探險家、大英博物館瑪雅文化委會員的成員,對瑪雅文明痴迷而狂熱。1924年,米歇爾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從英國利物浦出發,沿水路到達中美洲,與他同行的還有他心愛的養女安娜。 探險隊在當地瑪雅人的幫助下,終於在今天中美洲的貝里斯荒無人煙的熱帶叢林中,發現了一處古代瑪雅人的城市遺址。這是一座被藤蔓和大樹淹沒了的古城,探險隊用了整整一年,才使得這座古城得以展現它昔日的風采。 這座古城廢墟讓米歇爾驚呆了,城堡的高度遠遠超過周圍的村莊,它高150英尺,佔地6平方英里,包括金字塔、宮殿、墓冢、城牆和地下室,城堡的每個地方都是用割好的白石頭砌成,瑪雅人竟然憑著原始的石斧創造出工藝如此精湛的作品,其勞動強度無法估量。 從小受養父的影響,17歲的安娜也對眼前的一切興奮不已,她小心翼翼爬上了城堡最高點的金字塔頂,一覽熱帶叢林的絢麗風光。正是因為她當初的好奇心,才使得瑪雅人的一個曠世之謎重見天日。 安娜正在飽覽風景時,她突然發現金字塔的裂縫深處有一個東西閃閃發亮。她立即告訴了養父,米歇爾帶著探險隊的全體成員登上了金字塔頂,把裂縫邊松動的石頭移開。經過了幾周的努力,終於刨開了可容一個小個子進出的窟窿,安娜隻身爬入這個窟窿的底部,她突然發現一個東西照亮了她的臉,仔細一看,是一個猶如人頭骨的水晶,她非常興奮,把它帶回到了金字塔頂。 安娜發現的寶物是一塊通體透明的水晶頭骨的上半部分,米歇爾命令隊員們繼續挖掘。3個月後,他們在25英尺外的地方又找到了水晶頭骨的下半部分,兩塊頭骨合在一起,正好與真人頭骨一般大小。 這個水晶頭骨長17厘米,寬和高各是12厘米,重量是5公斤,它是用一大塊完整的水晶,根據一個成年女人頭顱的形狀雕制而成的。它做工非常細致,鼻骨是用三塊水晶拼成的,兩個眼孔處是兩塊圓形的水晶,它的下頜部分可以跟頭蓋骨部分相連,也可以拆開,整個構成異常精巧。 按照慣例,米歇爾將水晶頭骨獻給了當地居民的首領。而當米歇爾的探險隊將要返回英國時,當地的首領又將水晶頭骨贈送給米歇爾,以回報探險隊給他們提供葯品和食物的幫助。後來人們就把這顆頭骨稱作」米歇爾·黑吉斯水晶頭骨」。米歇爾去世後,這顆頭骨就一直由安娜珍藏。 身世之謎無人知曉 水晶頭骨的橫空出世,牽動了全世界考古學家們的神經。他們把水晶頭骨和真正的人類頭骨作了比較,發現除了眼部特徵稍稍偏於人類的正常范圍以外,其他參數都與真正的人類頭骨相差無幾…… 一位瑪雅老人告訴米歇爾這顆水晶頭骨至少有10萬年的歷史,是為了紀念一位偉大的瑪雅祭司而製作的。然而卻沒有多少人相信他這一說法。科學家們試圖弄清楚它確切的製作時間,但是石英水晶的物理屬性決定了它永遠不會被知曉。 此外,頭骨面部兩側的下方各有一個微小的圓形凹槽,使得下頜可以與頭顱連結,還可以像人類頭骨的下頜一樣自由張合。雕刻精湛的牙齒,線條平滑的顴骨,無不顯示出製作者對人體解剖學的透徹了解。 然而,水晶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材料之一,用銅、鐵或石制工具都無法加工它,而1000多年前的瑪雅人又是使用的什麼工具呢?另外,這種純凈透明的水晶雖然硬度很高,但質地卻脆而易碎,科學家們推斷:要想在數千年前把它製作出來的話,只可能是用極細的沙子和水慢慢地從一塊大水晶石上打磨下來,而且製作者要一天24小時不停地打磨300年,才能完成這樣一件曠世傑作。 接踵而至的謎題 根據傳說的內容,水晶頭骨里隱藏了人類起源和死亡的秘密資料,能幫助人類解開宇宙生命之謎,如果這是真的,那它會以什麼方式來告訴人們這些秘密呢?難道有一天它真的會開口說話嗎?科學家們當然不會相信。他們認為,如果傳說是真的,那麼水晶頭骨就有可能是一個儲存秘密資料的信息存儲器,通俗地說,就是一塊硬碟。 科學家們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們把水晶當作信息的存儲介質,用激光把一些信息寫進去,一段時間後又用指令將它恢復,裡面的數據完好無損。實驗證明,如果在數千年、數萬年前有人把數據寫進水晶頭骨的話,它依然可以保存到今天。 如果水晶頭骨真的是一個信息存儲器,那麼,數千年前的古代瑪雅人是怎樣將信息儲存進去的呢,他們是不是已經掌握了現代人還沒有掌握的科學技術呢?人們又該如何將信息提取出來呢?科學家們對此束手無策。 然而,古代瑪雅人給我們的困惑還遠不止於此。科學家們發現,當有光束照在這顆頭骨上時,隱藏在基底的棱鏡和眼窩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鏡片組合在一起,能產生一系列光學變化,它所發出的炫目光束,有一種催眠般的魔力,會讓人出現幻覺、幻聽等現象。曾經研究水晶頭骨長達6年之久的水晶專家富蘭克·多蘭德先生說,他在與水晶頭骨共處時,能聽到一種「非常安靜又引人注意,像是從高音大鍾發出」的聲音,還能從水晶頭骨上看到「山巒、廟宇」等圖像。更有人在撫摸過水晶頭骨後,發現自己身上的疾病居然奇跡般地治癒了。種種神奇的現象實在讓人無法理解。近代光學產生於17世紀,古代瑪雅人不可能會運用。 所有集中在水晶頭骨上的謎團都讓人匪夷所思,於是一些崇尚神秘主義的人們乾脆把它歸之為是天外來客的傑作。而當他們即將離開之前,又把水晶頭骨作為禮物送給了瑪雅人,之後,瑪雅人就把它一直保存在金字塔里直到被安娜所發現。對於這種說法,科學家們無從考證,但當科學不能對一些神秘現象做出合理解釋時,這種推測反而更容易讓人接受,或許它真是外星人的傑作呢。 真實來歷遭質疑 米歇爾·黑吉斯水晶頭骨聚集了種種神秘現象和不解之謎,使得人們對它的猜測也越來越離奇,但實際上,這顆頭骨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被發現的頭骨。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總共發現了大約十幾顆水晶頭骨,其中有3顆保存在博物館或研究機構內,其餘都被私人收藏。 而且,這十幾顆水晶頭骨也不全是瑪雅人的遺物。但是在所有的這些頭骨中,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無疑是純度最高、最完美也最神奇的一個。 也許正因為這顆頭骨太完美了,以至於遭到了人類的妒嫉,讓人懷疑起它的真實來歷。尤其是這個水晶頭骨的具體出土時間,安娜本人竟有不同的說法。她在1962年接受采訪時說,水晶頭骨是在30年代末,由她的父親在一次挖掘瑪雅遺址的時候發現的;1968年,她給一個研究水晶頭骨的專家寫信時又說頭骨是在1926年發現的;1982年,她回答學者尼克爾的詢問時,又變成是1924年;在1995年出版的《水晶頭骨之謎》裡面,又說水晶頭骨是在安娜17歲生日那一天發現的。 這些,都不得不讓人懷疑米歇爾·黑吉斯水晶頭骨的真實來歷。 一切也許都是謊言 調查者還發現,在印第安人中,只有古阿茲特克人有雕刻頭骨的習慣,而古代瑪雅人並沒有這樣的習慣,這就更使得籠罩在這顆頭骨上的神秘光環顯得越來越虛假了…… 科學家們認為,水晶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很容易令人著迷,另外,頭骨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死神和死亡,用水晶來雕刻頭骨,這種催眠的作用一下子就加倍了,所以容易受到暗示的人就會被它催眠,產生幻聽、幻覺。 2005年1月,一起震驚考古界的事件發生了:英國大英博物館的墨西哥古阿茲特克人的水晶頭骨被科學家正式鑒定為是贗品,考古界為之嘩然。 與此同時,人們對米歇爾·黑吉斯頭骨也提出全面質疑。 這兩顆頭骨雖然來源不同,但總體形狀卻非常相似,而且都是以一具女性頭骨為模型,不同的是,大英博物館的頭骨是一整塊水晶,而米歇爾·黑吉斯頭骨的下頜則是獨立的,可以拆下,做工更為精緻,但是兩顆頭骨的驚人相似,讓人很難相信它們是獨立製作的。 英國大英博物館所珍藏的那塊水晶頭骨,最早據稱是在墨西哥古阿茲特克人遺址上被發現的。而科學家發現這個水晶頭骨是用輪式工具打磨並且切割的,而這種技術在當時的美洲大陸根本就不存在。毫無疑問,現在人們更有理由懷疑米歇爾·黑吉斯水晶頭骨的真實性了。 有一部分科學家傾向於它不是瑪雅人的遺物,而是19世紀現代人的產物。但是,這種百分之百純凈透明的水晶,就算它不是一件文物,其價值也無法估量。誰會用它來製作一件冒充文物呢?如今,安娜已經拒絕對水晶頭骨再做任何科學鑒定,因此,它究竟是不是現代人製作的贗品,科學家們還不能論斷。 但人們還是願意相信,終有一天,現代科技會把水晶頭骨上的神秘徹底揭去,讓真相浮出水面,事實大白於天下。
H. 瑪雅文明被劃分為哪3個時期
瑪雅文明被劃分為3個時期,分別是:公元前1000年或可上溯至3000年前,直到公元後3世紀,這是瑪雅文明的形成期。
公元3世紀至公元9世紀末,是瑪雅文明的古典期(又稱古王國時期),這是一個全盛期,主要集中在中部低地,在巔峰階段突然衰落。
公元10世紀至16世紀初,後古典期(又稱新王國時期),集中在尤卡坦北部平原,因西班牙人入侵而告中斷。
I. 瑪雅預言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1519年是西班牙人入侵者登陸之年,也是瑪雅人的太陽終結之年。 瑪雅人神秘的消失了,沒人知道他們去了那裡。 他們只留下了極少數的一些東西,包括 歷法。
後人從這些歷法 和 考古發現中, 發現了關於人類歷史和未來的預言。 這就是瑪雅預言的基本來歷。
J. 瑪雅文明長達多久
在16世紀西班牙人征服瑪雅地區以前,古典期瑪雅文明曾經在中南美洲熱帶雨林中,有過約600年左右的繁榮歲月。該文明技術水準停留在石器時代,各都市間自成王國。瑪雅人在這近2000年間創造了輝煌的瑪雅文明。公元800年前後,他們放棄了高度發展的文明,大舉遷移,他們所創建的每個中心城市也都終止了建造新的建築。文明很快消失於美洲的熱帶叢林中。關於瑪雅文明中斷的原因,至今仍莫衷一是。目前有以下幾種說法:
(1)乾旱說。這是目前較為流行的一種看法。瑪雅文明是由於當地連年發生乾旱,摧毀了古文明賴以生存的農業基礎。而他們又沒有打井豎渠的的水利知識,在湖泊河流乾枯斷流之後,農業的歉收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映,巨大的都市文明最終分崩離析。但是導致尤卡坦半島旱災頻發的原因是什麼,這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重點。
(2)砍伐森林說。一些專家指出,瑪雅他們有著復雜的宗教體系,城市都是以金字塔和神廟為核心,在興建金字塔和神廟時,習慣於用白石灰來粉刷外牆,燒制石灰需要大量木材,瑪雅人便開始砍伐森林。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金字塔修建得日益增高,對木柴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最後,大片森林被砍伐殆盡,當地的環境也逐漸惡化,乾旱自然不可避免。對此,目前墨西哥南部和美洲各國廣泛分布這瑪雅金字塔遺跡,就是最好的證明。
(3)生態危機說。與上面的觀點相似。瑪雅文明雖然是城市文明,卻建立在玉米農業的根基之上。自古以來,瑪雅農民採用一種極原始的耕作法:他們先把樹木統統砍光,過一段時間乾燥以後,在雨季到來之前放火焚毀,以草木灰作肥料,覆蓋住貧瘠的雨林土壤。燒一次種一茬,其後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長達6年,待草木長得比較茂盛之後再燒再種。當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時,農業的壓力越來越大,人們更多地毀林開荒,同時把休耕時間盡量縮短,然而這樣一來,土壤肥力下降,玉米產量越來越少。瑪雅文明在人口大發展之後,面臨著生態環境惡化、生活資源枯竭的嚴重問題,社會狀況一落千丈。更為嚴重的是,在神權政治的體制下,瑪雅王族和祭司將這種種「衰敗之象」都歸結為神的不滿。他們更多地建神廟,更頻繁、更隆重地祈禱,期盼能借神力扭轉乾坤。當然,這樣做的結果是浪費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貧乏的資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葯的惡性循環。隨著農業生產供應的嚴重匱乏,瑪雅古典期高度發達的文明也開始崩潰。當城市周圍貧瘠的荒地連成一片,飢餓就迫使瑪雅人棄城而去了。經過百年衰敗動盪之後,中央低地各城邦都湮沒在熱帶叢莽之中,綠色植物悄悄覆蓋起一切,像掩藏起一個久遠的秘密。
(4)太陽周期說。美國佛羅里達州大學地質學家戴維�6�1霍德爾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瑪雅地區發生的旱災有著明顯的周期性,大旱災每隔208年就發生一次。這位學者因此提出一個新的見解:瑪雅文明的消失與太陽的周期性活動增強有關。(霍德爾領導的這項研究,是從墨西哥南部的奇昌卡納布湖湖底的沉積物開始的。他們在湖底鑽孔,取得了1.9米的沉積岩岩芯樣本,對樣本中的碳酸鈣濃度進行了研究。由於乾旱年份湖水的蒸發量較大,相對時期沉積物中碳酸鈣的濃度也就較高。碳酸鈣濃度高的岩層,對應的年份就一定發生過旱災。研究的結果是驚人的。沉積岩中的碳酸鈣濃度,在年代上表現出了明顯的周期性。每208年,湖底的沉積物中就有高濃碳酸鈣層出現,也就是說,)每208年,當地就會發生一次旱災。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公元750年至850年,這正是瑪雅文明消失的年代。而208年這個周期,和目前太陽活動每206年就有一次增強的周期正好吻合。專家們也認為,這兩個周期的吻合,決不是偶然的巧合。霍德爾在地質學上的研究,為解決一個歷史之謎帶來了突破。一些學者還猜測,在三大印第安文明中,瑪雅文明尤其以天文歷法和宗教體系著稱,這或許也和旱災的發生有關。也許早在1000多年前,瑪雅人就已經發現,天體的運動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他們才會以一種古代印第安人中少見的熱情和執著,來觀察各類天體的運動。
(5)等級劃分說。有學者認為,嚴格的等級劃分是導致後古典期文明衰落之後,瑪雅文明銷聲匿跡的首要原因。瑪雅高深的知識和文明只掌握在極少數貴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瑪雅人口絕大多數的下層勞動者完全是文盲。這些養尊處優的貴族知識分子,在繁華殆盡後難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也帶走了輝煌無比的瑪雅文明。留下來的為數眾多的普通瑪雅農民,自然無法讀懂那些本來就一無所知的文字和史書了。
(6)科學幻想說(外星人說)。
這種觀點認為瑪雅人來自外星球。從生存環境上來看,人類一般是選擇靠近江河、交通便利的地區居住,而瑪雅人卻選擇了條件惡劣的熱帶雨林。這種刻意的選擇正是為了避免與地球人接觸,以保證自己獨立的生活。在這片不宜耕作的密林中,瑪雅人在既沒有金屬工具,也缺乏先進的運輸工具的同時,卻創造出了如此輝煌的文明,令人費解。他們創造的象形文字系統,以至於我們至今無法全部破譯。有人認為,瑪雅外星人是數十萬年前,為采礦而離開故鄉的行星,來到某個星球。後為躲避某個星球的爆炸來到地球。他們最初居住在溫暖的南極,隨後又因冰河期來臨,輾轉遷徙至中美洲的密林之中。後來由於墨西哥高原爆發戰爭,為躲避戰禍,瑪雅人便乘著太空船飛向茫茫宇宙,去尋覓新的家園。但這種觀點不被大多數人承認。
此外,還有瑪雅人口的增長破壞了生態環境(這種觀點基本上屬於生態危機說);瘟疫毀滅了瑪雅人;內戰或外族入侵導致文明毀於一旦等觀點。
瑪雅文明從公元9世紀開始逐漸失去光彩,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又給了後古典期支離破碎的瑪雅世界最後一擊,支撐文明體系的精神世界和記載它們的書籍失落。現在,仍有將近200萬瑪雅人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使用著近25種瑪雅語,然而他們對過往的歷史幾乎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