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灣有什麼煉油廠
Ⅰ 墨西哥灣沿岸有石油城和航天城還有什麼
墨西哥灣沿岸有休斯敦、新奧爾良、坦帕、坦皮科、哈瓦那等重要港口城市。
Ⅱ 新疆煉油廠有哪些
獨山子、克拉瑪依、塔里木煉油廠
Ⅲ 獨山子煉油廠有哪些煉油裝置
獨山子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轉入正常生產的煉油裝置有1000萬噸蒸餾、200萬噸加氫裂化、300萬噸柴油加氫、120萬噸延遲焦化等10套裝置,主要生產符合歐Ⅳ標準的清潔燃料和優質乙烯原料。
化工裝置有100萬噸/年乙烯裝置、60萬噸/年全密度聚乙烯裝置、30萬噸/年高密度聚乙烯裝置、55萬噸/年聚丙烯裝置、32萬噸/苯乙烯裝置、13萬噸/年聚苯乙烯裝置、18萬噸/年溶聚丁苯橡膠/SBS裝置、60萬噸/年芳烴抽提裝置、2萬噸/年己烯-1裝置、17萬噸/年丁二烯抽提裝置、4萬噸/年丁烯-1裝置和12萬噸/年MTBE等12套。
Ⅳ 原油市場的噩夢要來了,熱帶風暴,克勞德特即將襲擊墨西哥灣沿岸,啥情況
1.利比亞計劃在8月出口120萬桶原油。根據運輸計劃,利比亞將在出口180萬桶原油。利比亞仍處於內戰中,自1月以來,東部部隊一直阻礙能源,特別是石油的出口。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已多次宣布原油出口出現不可抗力。這導致利比亞大部分能源輸出停止,儲油罐滿了。
自從歐佩克+決定放鬆減產,俄國計劃每天增產40萬桶原油,原油產量開始增加,供應量增加,原油不好;雙風暴可能在下周初登陸美國,短期內會對油價產生影響,影響程度需要特別關注最新的影響;技術上,近3個月國際原油保持區間波動,波動幅度有所下降,而國內原油在持續回調後有企穩跡象。
Ⅳ 山東日照市有哪些煉油廠
黃海糧油、新良油脂、邦基三維油脂、中紡糧油脂、中儲糧
Ⅵ 美國石油產業的煉油廠
州別 煉油廠數量 其中閑置數量 原油加工能力
(桶/日) 閑置加工能力
特拉華 1 175000
喬治亞 1 1 28000 28000
新澤西 6 1 666000 51000
賓西法尼亞 5 770000
弗吉尼亞 1 58600
西弗吉尼亞 1 19400
伊利諾伊 4 896000
印第安納 2 433000
堪薩斯 3 296200
肯塔基 2 227500
密歇根 1 74000
明尼蘇達 2 335000
北達科他 1 58000
俄亥俄 4 551400
俄克拉荷馬 5 484961
田納西 1 180000
威斯康星 1 33000
阿肯色 2 76800
路易斯安那 17 2772723
密西西比 4 364800
新墨西哥 3 112600
得克薩斯 26 1 4628491 880
科羅拉多 2 87000
蒙大拿 4 181200
猶他 5 167350
懷俄明 5 152000
阿拉斯加 6 373500
加利福尼亞 21 2026788
夏威夷 2 147500
內華達 1 1707
俄勒岡 1 0
華盛頓 5 616150
美國共計 148 4 17124870 118580
波多黎哥 2 1 109500 42000
維爾京群島 1 495000
從上表可以看出,美國的煉油廠主要集中在得克薩斯州、加利福尼亞州和路易斯安那州。上述三州佔美國煉油廠總數的43.2%,原油煉制能力佔美國的55.1%,僅得克薩斯一個州就佔美國總量的17.6%和27.0%。
從地理位置看,美國的煉油廠主要集中在美國南部靠近墨西哥灣的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州。
在美國的現有煉油廠生產能力中,約25%為外國企業所控制。主要是由大石油化工跨國公司經營,如:英國石油公司、殼牌化學公司、道化學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德士古公司、大陸菲力普公司、雪弗龍公司、馬拉松阿施蘭德公司、Citgo Petroleum corp., Motiva Enterprises LLC., Murphy Oil USA Inc., Valero, Total Petrochemicals Inc., Western Refining Co., Chalmette Refining LLC., Premcor Refining Group Inc. 等。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由於世界政治局勢動盪和需求增加等因素,國際原油市場價格節節走高,並由此帶動市場油品需求增加,雖然煉廠開足馬力生產,但仍供不應求。同時由於許多煉油廠設備老化,事故不斷(如英國石油公司設在得克薩斯州的煉油廠兩次發生事故,其中 2005年上半年的爆炸事故導致數十人傷亡,損失慘重),加之2005年8、9月份的兩次颶風襲擊導致的墨西哥沿岸煉油廠停產,以及國際石油期貨市場上的投機交易,更加劇了美國石油市場油品短缺局面,車用汽油和柴油價格直線上漲。
Ⅶ 墨西哥灣原油減產超80%,是什麼引起的
受颶風勞拉影響,美國墨西哥灣的鑽井作業被迫關停,導致美國墨西哥灣原油產量減少82%,同時也導致天然氣產量減少59%,這使得美國天然氣供應也受到影響,美國天然氣現貨價格趁勢走高。
並且現在大部分在這次颶風來襲中沒有重大損失的煉油廠已採取措施重啟運營,只有一家路易斯安那州查爾斯湖的煉油廠由於遭受大風影響被破壞,需要進行大范圍的修復,並不會馬上重啟。
美國現狀可謂是多災多難、內外交困,一邊是國內不斷在蔓延的新冠狀病毒疫情,還有愈演愈烈的抗議活動,另一邊則是颶風來襲以及洛杉磯大火,可謂是天災人禍聚集到了一起。不過相對於其他的禍事來說,颶風勞拉帶來的影響並不算很大。
Ⅷ 甘肅有哪些煉油廠啊
中國石油慶陽石化
Ⅸ 墨西哥灣的油氣狀況怎樣
墨西哥灣是世界上最早進行海洋石油勘探和開採的地區之一,1938年美國在離海岸2.4千米處開鑿了第一口油井。1947年11月在離海岸19千米處發現大油田。鑽探和開采設備則居世界首位。屬美國的油、氣田,主要分布在路易斯安那州岸外,其次是得克薩斯州岸外,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分別佔全國的1/3和1/2以上;屬墨西哥的油、氣田集中在坎佩切灣,石油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近年鑽探活動已向深水區推進,在深海平原鹽丘中發現了油、氣儲藏。
一、得天獨厚的油氣條件
墨西哥灣盆地是世界第三大含油氣盆地,它呈向西北凸出的弧形,盆地包括美國東南部和墨西哥東部的陸地,總面積約130萬平方千米。在早白堊世阿爾比階—早中新世時期,由於海平面下降,在南大西洋陸坡區,廣泛發育深水扇碎屑岩和濁積岩,其中早白堊世阿爾比階、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的大型濁積砂體,其孔隙度高達20%~30%,滲透率可達1達西,是良好的儲層。如坎波斯盆地阿爾巴利拉油田就是一個大的始新世濁積砂體,面積200平方千米,厚150米;馬林油田的漸新世、中新世砂體面積500平方千米,厚30~100米。
墨西哥灣最好的源岩與抬升構造階段有關,由於沉降速率不同,在該階段發育的獨立構造斷塊具有不同的沉積相岩套,在地塹中沉積了自牛津階至提通階時的富有機質缺氧海相碳酸鹽。從與之相關原油的分子特徵中可以鑒定出其含鹽量、氧消耗水平、黏土和碳酸鹽含量的變化。提通階的原油在整個墨西哥灣海岸盆地(從Tampico-Misantla盆地至Campeche Sound盆地)中分布很廣。
海洋碳酸鹽台地發育於凹陷階段,自紐康姆階至中白堊世。在該階段Tampico-Misantla、Veracruz、Campeche Sound、Chiapas-Tabasco、Sierra De Chiapas和Yucatan等地區沉積了巨厚的碳酸鹽序列。碳酸鹽白堊紀岩石含有富油有機物的細脈,也許是細菌的殘余,因此它們可以是油源岩。與這些環境有關的原油出現於Veracruz、Chiapas-Tabaso 和Sierra De Chiapas等地區。
與墨西哥灣的許多地區相似,古近—新近系是三角洲沉積時期。古近—新近系源岩可以產氣、凝析油,可能有某些輕油。古近—新近系原油主要產於Burgos和Macuspana盆地,其分子特徵表明其源於硅質碎屑貧氣沉積環境的再造的陸相高等植物。
墨西哥灣盆地生油亞系統的多樣性可以解釋墨西哥灣海岸盆地的巨大石油潛力。
墨西哥灣盆地是三疊紀時北美和南美板塊分離而形成的被動陸緣盆地,中生代沉積厚度達1000~6000米,新生代沉積厚度為14000~15000米,總厚度達20000米。中侏羅世時墨西哥灣是一個半封閉的海盆,發育了厚度達500~600米的含鹽沉積,在路易斯安那沿岸地區,含鹽沉積厚度為3000~4000米。鹽層經過塑性蠕動,可刺穿不同地層,形成一系列與鹽丘有關的圈閉,地質學家在油氣勘探時,將中侏羅鹽層以上地層稱為鹽上層,其下部為鹽下層。
墨西哥灣盆地從上侏羅統—更新統,海相泥岩普遍發育,並含有豐富的有機質,是良好的烴源岩。盆地內的白堊系(是主要油氣產層)、始新統、漸新統、中新統、上新統和更新統砂岩和碳酸鹽岩,其孔滲條件良好,均可作為油氣儲層。墨西哥灣海底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坎佩切灣和美國得克薩斯州及路易斯安那州沿海。1978年,坎佩切灣石油探明儲量50多億噸,美國所屬墨西哥灣大陸架區石油儲量為20億噸,天然氣儲量3600億立方米。
根據有關國際協議,墨西哥灣分為三個經濟區,分別屬於美國、古巴和墨西哥。它們都對墨西哥地區的石油進行了勘探和開采。
至1991年美國部分的墨西哥灣已發現油氣田5000多個,其中儲量大於5000萬噸的大型油田近80個,原始石油可采儲量98億噸,天然氣為19.11萬億立方米。當時,墨西哥灣石油產量約1.7億噸,天然氣產量3000億立方米,分別佔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總產量的31%和48%。墨西哥部分的墨西哥灣發現油田47個,探明石油可采儲量53億噸。
瀕臨墨西哥灣的古巴盡管擁有可觀的油氣資源,但由於石油勘探和開發技術落後,如今每天生產約7.5萬桶原油,只能滿足國內將近一半的需求,另一半從委內瑞拉進口。
二、深海油氣突出
墨西哥灣石油大部分都在深海水域,20世紀90年代末,水深超過300米的海域為深水區。目前,以大於500米為深水,大於1500米則為超深水。深水區油氣資源潛力大,據估計,世界海上44%的油氣資源位於300米以下的水域,其中墨西哥灣深水油氣資源量高達400億~500億桶油當量,約占墨西哥灣大陸架油氣資源量的40%以上,水深大於2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在1990年分別占該區總產量的8.7%和3.5%,1997年提高到32.6%和11.9%,2003年64%的石油產量來自深水。所以墨西哥灣深水海域石油開發的潛力相當大。
截至1999年7月,在墨西哥灣已有96個油氣發現位於水深超過300米的海域。由於墨西哥灣深水區的油氣勘探程度相對較低,以及深水鑽井技術提高,近年來連續取得重大發現。2001年在墨西哥灣深水區獲得了17個油氣發現,其中較大的發現有兩個:Thunder Horse North油田,估計儲量為6850萬噸;Sub-Salt Princess油氣田,估計儲量在2740萬噸油當量以上。2002年又發現了Great White、Deimos和Tahiti等深水油氣田。
近年來,美國在墨西哥灣發現了一批與地層圈閉和深海扇有關的深水油氣田(主要為Nakika、Princess、User、Mars、Bratos和Augar等),這些油氣田的儲層為中新統—上新統砂岩,砂岩孔隙度達23%~30%。
2004年,墨西哥灣深水油田開發水深已達2301米。自1999年11月起,墨西哥灣深水區石油產量已超過淺水區,當時在深水區生產的只有30個油氣田,僅占墨西哥灣747個海洋油氣田的4%,但提供的石油產量已超過墨西哥灣總產量的一半。到2004年,在墨西哥灣共有207個深水油氣發現,正在開採的深水油氣田44個,還有16個深水油田正在建設中。
2004年,墨西哥灣深水油氣儲量占整個墨西哥灣油氣儲量的89%,深水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分別占其總量的60%和23%。
三、颶風的影響
2005年的「卡特里娜」颶風使得美國在墨西哥灣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遭到了嚴重破壞。據美國礦業管理局統計,在墨西哥灣,70%石油生產線和一半的輸氣系統受到破壞,依然處於停產狀態,目前只有兩個因颶風關閉的設施重新運轉,將原油輸送到墨西哥灣沿岸和中西部的一些煉油廠。
2008年「古斯塔夫」四級颶風使墨西哥灣地區3/4以上的離岸油氣平台暫停。
由於美國石油產量的31%、天然氣產量的48%來自墨西哥灣地區,這一生產規模的縮減對該國油氣市場帶來一定影響。
四、安全的影響
墨西哥灣僅石油平台就有7000多個,完全改變了該海域的航海路線和漁業捕撈的自然狀況,嚴重地威脅著安全。
1979年6月在墨西哥灣一平台發生的溢油事故,為石油平台問世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石油平台溢油事故。直到1980年2月該油井所在的海域仍被當局宣布為特別危險區。起初石油與天然氣的混合物像噴泉一樣,從油井噴向天空,油柱高60米,一瞬間油、氣柱變成為龐大的熊熊燃燒的火柱。在其後的數月中每天向海空噴射出約4800噸石油,其中的2200噸被當場燃燒掉,2200噸被蒸發到大氣中去,僅有400噸散布在附近海域海面上。並不是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大部分散布於海面上,只見海面上的石油薄層隨風飄浮,形成1000多千米長的一條石油帶,被人們稱為「黑流」。
海上石油設施增多,鑽井平台、油井等造成的石油泛濫事故與日俱增,平均每年有10萬噸以上的石油溢入海洋中,僅墨西哥灣就有50多起油船與鑽塔相撞事故。圖6-2為某平台與油船相撞圖。
圖6-2某平台與油船相撞圖
Ⅹ 美國石油主要分布
美國是世界上已探明石油探明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截至2004年1月1日,其探明石油儲量為227億桶,在世界上排名第11位。美國全國80%以上的儲量集中於美國的四個州:得克薩斯州(24%)、阿拉斯加州(22%)、路易斯安納州(20%)和加利福尼亞州(19%)。其他產油州還包括新墨西哥州、俄克拉何馬州、懷俄明州、堪薩斯州、密西西比州和北達科他州等。由於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的過度開采,石油儲量下降較快,美國石油儲量較1990年下降了約20%。
美國是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聯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產油國,美國油氣雜志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美國石油產量為790萬桶/日,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9.2%。其中原油產量為570萬桶 /日,其餘為天然氣液(NGL)。目前產量為過去50年來的最低點,比1985年的1060萬桶/日下降約25%。美國現有大約50萬口產油井,但大多屬於「邊際」井,根據2003年統計,主要產油區域集中在墨西哥灣、得克薩斯州陸地油田、阿拉斯加州北坡、加利福尼亞州、路易斯安納州陸地油田、俄克拉何馬州和懷俄明州。2003年美國新鑽探30151口油氣井,其中油井為5694口,天然氣井為20011口,乾井為4446口。比2002年的鑽井數量25536口上升18%。隨著物探技術和鑽探設備的進步和發展,墨西哥灣深水油田的產量迅速增長,深水油田產量已佔美國墨西哥灣石油產量的三分之二。由於美國大部分的能源資源集中在聯邦政府所屬的領地內,而油氣的勘探開采受到聯邦政府的諸多限制,因此石油產量難以有大幅增長。由於能源投資的低回報,1980年以來石油工業投資大為縮減,導致美國現有的管道運輸、煉廠加工等石油供應基礎設施陳舊老化,產能嚴重不足,與此同時,國內生產成本高於國際水平,環保要求日益苛刻,受此影響,許多煉油廠被迫關閉,有關資料數據顯示,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美國沒有新建一座煉油廠。美國的石油煉制加工行業主要集中於得克薩斯州、路易斯安納州、加利福尼亞州、伊利諾伊州、賓西法尼亞州、新澤西州、華盛頓州、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納州。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統計,美國2002年石油煉制加工能力為1676萬桶/日,占當年世界總煉油能力8390桶/日的 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