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語國家如何過聖誕節
1. 海外文化:世界各國怎麼過聖誕節
不同的國家,對於聖誕節都有著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風俗習慣,當然其看重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中國,雖然也是知道聖誕節,但是除了香港,台灣,澳門這幾個城市,其它的地方都是不過聖誕節的,而對於西方國家來說,比如說英國,對於聖誕節就是非常看重了,在這一天,人們會准備非常多的活動,非常多的美食來慶祝聖誕節,還會相互送禮物給親密的人表達祝福的,比如說送糖果給親人,送可以代表以我之名,冠你指間,一生相伴,一世相隨的樂維斯實名制定製戒指給愛人,都是可以非常好的表達對於聖誕節的祝福的。而除了英國之外,還有其它的一些國家對於聖誕節也是非常看重的,會花非常多的心思去准備聖誕節,慶祝聖誕節的,對於聖誕節非常的看重。
英國
英國人在聖誕節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燒豬、火雞、聖誕布丁、聖誕碎肉餅等。每一個家人都有禮物,僕人也有份,所有的禮物是在聖誕節的早晨派送。有的唱聖誕歌者沿門逐戶唱歌報佳音,他們會被主人請進屋內,用茶點招待,或者贈小禮物。
美國
因為美國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所以美國人慶祝聖誕的情形也最為復雜,從各國來的移民仍多依照他們祖國的風俗。不過,在聖誕時期,美國人的門外掛著花環以及其它別致的布置則是一樣的。
法國
法國的一般成年人,在聖誕前夕差不多都要到教會參加子夜彌撒。在完畢後,家人同去最年老的已婚的哥哥或姊姊的家裡,團聚吃飯。這個集會,討論家中要事,但遇有家人不和睦的,在此後也前嫌冰釋,大家要和好如初了,所以聖誕在法國是一個仁慈的日子。
西班牙
西班牙的兒童會放鞋子在門外或窗外,接收聖誕禮物。在許多城市裡有禮物給最美麗的子女。牛在那天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據說在耶穌誕生時,曾有一頭牛向他吐氣來使到他得到溫暖。
義大利
每一個義大利的家庭,都放有耶穌誕生故事的模型景物。在聖誕前夕,家人團聚吃大餐,到午夜時參加聖誕彌撒。完畢之後,便去訪問親友,只有小孩和年老的人得到禮物。在聖誕節,義大利人有一種很好的風俗,兒童們作文或撰詩歌,表示感謝他們的父母在一年來給他們的教養。他們的作品,在未吃聖誕大餐之前,被暗藏在餐巾里、碟子的下面或是桌布里,父母裝作看不見。在他們吃完大餐之後,便把它取回,向大家朗讀。
瑞典
瑞典人是很好客的,聖誕節時,更有明顯的表現,美一個家庭,不論貧富,都歡迎朋友,甚至陌生人也可以去,各種食品擺在桌上,任人來吃。
瑞士
瑞士的聖誕老人是穿白色的長袍,戴上假面具的。他們都是由貧苦人所扮,結隊向人討取食品和禮物。在收隊後,他們就平分所得的東西。
丹麥
丹麥是最初推出聖誕郵票和稱防癆郵票的,這種郵票發出來籌款作防癆經費。在丹麥人寄出的聖誕郵件上沒有不貼上這種郵票的。收接郵件的人,看見貼有愈多聖誕郵票的,會覺得更喜歡哩!
智利
智利人慶祝聖誕節,必有一種名叫【猴子尾巴】的冷飲品,是用咖啡、牛乳、雞蛋、
2. 西方國家都怎麼過聖誕節的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基督教堂在聖誕夜時就會門庭若市。一到聖誕節,這些教徒即前往教堂同慶耶穌誕辰。午夜時分的禮拜,備受非基督教徒青睞,紛紛前往教堂滿足其好奇心。當然,教士也不失時機地向來者講述基督降生於伯利恆--馬槽的故事。
聖誕PARTY:
聖誕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種歌樣PARTY。一種友情,親情,愛情聚會的好時光。戴著聖誕帽,唱著聖誕歌,說說大家的聖誕願望。
聖誕大餐:
聖誕節作為一個隆重慶祝節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聖誕節火雞大餐就是例牌主菜了,以前的人們或許會用微波爐自己做,現在的人們過節好多就是在外面餐館里用餐了,商家們也會利用機會賺顧客們的錢,當然還有許多聖誕節食品,姜餅、糖果等等了。
聖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那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有的還有帽尖發亮的,有的是金光閃閃的。
聖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多大都可以,因為聖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的收禮。要是有人聖誕節送小汽車那怎麼辦?那最好就叫他寫張支票放進襪子里好了。
聖誕卡:
是祝賀聖誕及新年的賀卡,上面印著關於耶穌降生故事的圖畫,以及「慶祝聖誕、新年快樂之類的祝願的話。
報佳音:
聖誕夜指12月24日晚至25日晨。教會組織一些聖詩班(或由信徒自發地組成)挨門挨戶地在門口或窗下唱聖誕頌歌,叫作「報佳音」,意思是再現當年天使向伯利恆郊外的牧羊人報告耶穌降生的喜訊。「報佳音」的人稱為Christmas Waits,這項活動往往要進行到天亮,人數越來越多,歌聲越來越大,大街小巷滿城盡是歌聲。
3. 西方過聖誕的習俗
西方過聖誕節的習俗與慶祝方式
聖誕習俗與慶祝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聖誕老人和他帶來的禮物:
聖誕節送禮物已經接近成為一個全球通行的習慣了。神秘人物帶給小孩子們禮物的概念衍生自聖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紀生活在小亞細亞的好心主教。荷蘭人在聖尼古拉斯節(12月6日)模仿他送禮物。在北美洲,英國殖民者把這一傳統溶入聖誕假期的慶祝里,而Sinterklaas也就相應的成為聖誕老人或者稱為SaintNick(聖尼克)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國人的傳統中,聖誕老人總是快活的在聖誕前夜乘著馴鹿拉的雪橇到來,從煙囪爬進屋內,留下給孩子們的禮物,吃掉孩子們為他留下的食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里忙於製作禮物和監督孩子們的行為並記錄下來。
聖誕樹:
在家放上象徵伊甸園的「樂園樹」,上掛代表聖餅的小甜餅,象徵贖罪;還點上蠟燭,象徵基督。
西方關於聖誕樹的來歷流行著一種說法:據說有一位農民在一個風雪交加的聖誕夜裡接待了一個飢寒交迫的小孩,讓他吃了一頓豐盛的聖誕晚餐,這個孩子告別時折了一根杉樹枝插在地上並祝福說:「年年此日,禮物滿枝,留此美麗的杉樹,報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後,農民發現那樹枝竟變成了一棵小樹,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來是一位上帝的使者。
聖誕卡:
聖誕卡(聖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也視為維持遠方親朋好友關系的方式之一。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
聖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聖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聖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哪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
聖誕大餐
聖誕晚宴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聖誕裝飾和布置
在西方國家裡,聖誕節也是一個家庭團聚和喜慶的節日,通常會裝扮聖誕樹。不論是否基督徒,在西方過聖誕節時都要准備一棵聖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聖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聖誕禮物。聖誕之夜,人們圍著聖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聖誕裝飾包括以聖誕裝飾和聖誕燈裝飾的聖誕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綠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
4. 西方國家的人們怎樣慶祝聖誕節
一、精心裝飾,營造節日氣氛
外國人過聖誕節,一定會在聖誕節到來之前,把家裡、街上、教堂等等地方,或者人自身身上,拿各種聖誕節氛圍的物品進行裝飾。
1、立聖誕樹
立聖誕樹是聖誕節慶祝中最有名的傳統之一。通常人們在聖誕前把一棵常綠植物如松樹弄進屋裡或者在戶外,並用聖誕燈和彩色的裝飾物裝飾。並把一個天使或星星放在樹的頂上。
2、裝扮聖誕櫥窗
每年聖誕節來臨前,商店的櫥窗設計人員就會動足腦筋,將這個聖誕節的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絕不會和往年的風格重合。
3、掛聖誕節環
西方國家聖誕節其間掛在家門口用的裝飾品,通常用綠色的枝葉或藤條(松毛、松針等)和銀色的金屬及金色的鈴鐺配以紅色的緞帶組成主色調綠、白、黃、紅代表歡樂喜慶上面寫著MERRY CHRISMAS或者簡寫為X'mas。
4、戴聖誕帽
聖誕帽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
5、穿聖誕襪
聖誕襪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聖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二、送聖誕卡
聖誕卡是祝賀聖誕及新年的賀卡,上面印著關於耶穌降生故事的圖畫,以及慶賀聖誕、新年的話語。在平安夜來臨之前,各個外出工作的家庭成員就會陸續回到家裡,而在家裡的成員則會准備聖誕卡寫上祝福,寄給不能回家的親人,或者遠方親朋好友。
三、吃聖誕大餐
聖誕大餐一般在聖誕節的晚上進行,主要為家人團聚,一般不邀請客人參加。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聖誕大餐的主要食品有烤火雞、布丁和碎肉餡餅等。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
四、舉辦聖誕晚會
聖誕晚會是聖誕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
五、唱聖誕頌歌
聖誕節時唱的贊美詩稱為「聖誕頌歌」。聖誕頌歌很多,曲譜多取自著名音樂家的名作,經常唱的有《平安夜》、《彌賽亞》(又名《救世主》)等音樂作品。
六、報佳音
聖誕夜(12月24日晚至25日晨),教會組織一些唱詩班(或由信徒自發地組成)挨家挨戶地在別人的門口或窗下大唱聖誕頌歌,這叫做「報佳音」。這項活動往往要進行到天亮,人數越來越多,歌聲越來越大,傳遍大街小巷。
七、聖誕老人送禮物
一位專門在聖誕節前夜時悄悄贈送禮物給小孩子的神秘人物,是節日主題的代表角色之一。他普遍被認為是基督教的聖人聖·尼古拉斯的衍生形象。
雖然沒有人真的見過神秘人的樣子,但是人們會裝扮成他的樣子來給孩子送上禮物。他通常被描述為一位老人,頭戴紅色帽子,大大的白色鬍子,一身紅色棉衣,腳穿紅色靴子的樣子,拿著裝有禮物的大袋子,因為總在聖誕節前夜出現派發禮物,所以習慣地稱他為「聖誕老人」。
根據這個典故,西方人在過聖誕節時,往往由父母把聖誕禮物裝進孩子們掛在床頭的襪子里,以當作聖誕老人送來的禮物。
(4)西班牙語國家如何過聖誕節擴展閱讀:
聖誕節來了,除了聖誕樹和聖誕老人,國外的聖誕節都過得豐富多彩,還會舉辦一些有意思的活動。
01英國
英國人在聖誕節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燒豬、火雞、聖誕布丁、 聖誕碎肉餅等。每一個家人都有禮物,僕人也有份,所有的禮物是在聖誕節的早晨派送。有的唱聖誕歌者沿門逐戶唱歌報佳音,他們會被主人請進屋內,用茶點招待,或者贈小禮物。
02美國
聖誕節在美國被政府定位為公眾假期,是最熱鬧的節日,平安夜就像中國的除夕夜,父母、兄弟姐妹歡聚一堂,准備一桌豐盛的晚餐,家人一起吃團圓飯,之後孩子們會准備好餅乾和牛奶。
放到聖誕樹下,等待聖誕老人來了之後品嘗,在孩子睡著之後,父母會代替聖誕老人將餅乾和牛奶吃掉,表示聖誕老人已經來過了,並且將提前為孩子准備好的禮物放到聖誕樹下面。
03 法國
法國中部的色日爾斯地方,每年聖誕節前後幾天必降大雪,白雪皚皚,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裡,白色聖誕是一種吉祥。在法國,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聖誕標志,因為相傳耶穌是誕生在馬槽旁的。人們大唱頌贊耶穌的聖誕歌之後,必須開懷暢飲,香檳和白蘭地是法國傳統的聖誕美酒。
04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的國家之一。12月底,正當西歐各國在寒風呼嘯中歡度聖誕節時,澳大利亞正是熱不可耐的仲夏時節。
因此在澳大利亞過聖誕節,到處可以看見光著上身汗水涔涔的小夥子和穿超短裙的姑娘,與商店櫥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掛滿雪花的聖誕樹和穿紅棉襖的聖誕老人,構成澳大利亞特有的節日圖景。這種酷暑和嚴冬景象的強烈對比,恐怕在西方國家是獨一無二的。
05 義大利
在聖誕節,義大利有一種好風俗,孩兒為感謝父母一年來的教養,會在未吃聖誕大餐前將他們的作文或詩歌,暗藏在餐巾、桌布或碟子里。吃完大餐後便將它取出朗讀。
06 愛爾蘭
愛爾蘭的每一個家庭在聖誕節前夕,都放有一枝洋燭或燈在窗門架,表示歡迎救世主降生。 我們從圖片上也能看到,愛爾蘭人民聖誕時對玻璃上的窗花都要張貼。你要不要也動手試一試,在窗門架上點一支蠟燭,迎接神神秘的聖誕老人吧~
5. 西方人聖誕節是怎麼過的
就像我們過春節一樣
6. 各個國家的人都是怎麼過聖誕節的
聖誕風俗小覷
12個國家的聖誕傳統
聖誕快到了,這是整個歐洲范圍的節日,但是各地慶祝聖誕的方式有什麼不同,你都一一了解嗎?我們採集了12個國家的傳統習俗,看看除了等待禮物之外,人們還做些什麼……
捷克
聖尼古拉斯在小耶穌的幫助下把禮物分給小孩。12月24日早晨,孩子們醒來以後就開始布置聖誕樹。有時候孩子們會被告知如果聖誕晚餐前什麼都不吃的話,他們就可以在牆上看見「金色的小豬」。晚餐後孩子們必須離開放置聖誕樹的房間等待小耶穌帶來禮物。然後父母會進房間去歡迎小耶穌並對他的慷慨贈禮表示感謝。當禮物贈送完畢,小耶穌會搖響聖誕樹上的小鈴鐺然後消失。當孩子們聽見鈴聲就可以進房間去取禮物了。
丹麥
聖誕晚餐在12月24日晚六點至七點間進行(一般是烤鴨和帶櫻桃醬的草莓布丁)。晚餐後開始布置聖誕樹,然後圍著聖誕樹跳舞並唱聖誕頌歌。背著裝滿禮物的大口袋的聖誕老人(Julemanden)會在此時突然出現。孩子們拿到自己的禮物後應該立即打開,此時聖誕老人就馬上離開了。一般來講家庭里一位年長的男性總是在聖誕老人來訪的時候「碰巧不在屋子裡」,所以他總是錯過遇見聖誕老人的機會!
愛沙尼亞
聖誕節是一個傳統的家庭節日。愛沙尼亞人喜歡在12月24日至26日期間拜訪家人和親戚,不太會和朋友出去玩或者去酒吧飲酒。24日或25日晚上是吃聖誕晚餐的時候。豬肉、腌菜和血腸都是當地具有特色的聖誕食物。聖誕樹也是每家每戶必須的聖誕裝飾。當J�0�1uluvana(聖誕老人)會在24日或25日晚帶來禮物。愛沙尼亞人在宗教習俗上不十分嚴格,但聖誕期間去教堂的人會比平日多些。
法國
在平安夜,當大人們在半夜去教堂時孩子們把自己的鞋子留在壁爐邊等待「le père No�0�5l」(聖誕老人)的禮物。人們從教堂回來後還要吃一頓叫做「le réveillon」的夜宵。如果有什麼特別想要的,則把寫著禮物的條子放在窗檯上,還會用一塊糖壓著。
德國
小耶穌在平安夜帶著聖誕樹和所有的禮物到來。不過實際上開心的時刻會來得更早:12月5日聖尼古拉斯就會把給孩子們的禮物帶來了,你也許會說它打扮得非常像聖誕老人。實際上聖尼古拉斯就是聖誕老人的縮寫。
以色列
以色列有14萬基督教徒,主要是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人,分布在耶路撒冷和拿撒勒。以色列和羅馬一樣是朝聖之旅的首選之地。盡管多少年來世界上出現了那麼多宏偉壯觀的教堂和修道院,但是以色列作為耶穌誕生的土地,其宗教地位依然沒有改變。基督誕生教堂位於伯利恆,是基督徒的聖地之一,也是每年舉行聖誕彌撒的地方。參加彌撒的朝聖者來自世界各個地方,而且都會有各國的媒體全程報道。以色列是猶太教國家,因此走在馬路上不會感受到基督教的氣氛。不過感恩節到聖誕節這段時間內以色列的公司內人們會忙著給國外的同事發去祝福。
荷蘭
在荷蘭和比利時的弗蘭芒地區聖尼古拉斯比聖誕老人「更受歡迎」。人們一般會在12月5日慶祝聖尼古拉斯的生日,而實際上它的生日是12月6日。通常聖尼古拉斯會在聖誕前兩周坐著裝滿禮物的蒸汽船到來。一千六百年前,聖尼古拉斯生於古羅馬城市Myra,位於現在的土耳其境內。因為他對兒童的慷慨和善心而聞名。他死後326年,即1087年,他的遺體被送到義大利。幾百年來聖尼古拉斯一直被人們尊敬,許多教堂和城鎮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他還是水手、旅行者、兒童、囚徒、商人、律師、城市(阿姆斯特丹)和國家(希臘和俄羅斯)的守護聖徒。
12月6日孩子們都回收到這位騎著馬長著白鬍子的老人的禮物。經過長年的演變,西班牙成了他的祖國,並且除了荷蘭和比利時的弗蘭芒地區外,聖尼古拉斯的作用和地位被聖誕老人(Santa Claus)取代了。還有一點遺憾的是,這樣一位嚴肅而神聖的人物卻是一副大腹便便、喜笑顏開的形象。這源於曾經有一夥隨身帶著一個抽煙斗的聖尼古拉斯小雕像的荷蘭殖民者在聖誕節慶期間到達新阿姆斯特丹(即現在的紐約)。之後荷裔美國人都回在身帶期間帶著聖尼古拉斯的玩具人偶。1809年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寫了一則抽煙斗的聖誕老人在天上駕馬車的笑話,這就是關於坐在8頭馴鹿拉的雪橇的聖尼古拉斯的流行於1823年的詩「聖誕前夜」的來源。
波蘭
聖誕節是波蘭最令人期待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會布置起各具特色的聖誕樹。當平安夜的夜幕降臨,全家人共同享用聖誕晚餐,而且還會特意為不期之客准備一桌美食。在聖誕晚餐前要吃聖餅,並為家人許願。聖誕老人有時候是直接進屋送禮物,有時候悄悄從煙囪或窗戶里鑽進來把禮物留在聖誕樹下。吃完晚飯,孩子們會發現禮物並立刻打開。夜半時分人們回去教堂做特別的彌撒。聖誕節這天人們一般呆在家裡,第二天會帶著禮物走親訪友。
西班牙
西班牙的聖誕節傳統上是圍繞著基督誕生的故事而舉行的宗教節日。比如故事中東方三聖帶來禮物,不是在聖誕節,而是在1月6日。所以孩子們會在5日晚上把一隻鞋留在屋外等待次日的驚喜,不過對那些過去一年中不聽話的小孩,東方三聖一般會留下一塊煤渣。6日下午城市裡會舉行節日遊行,化裝成東方三聖的人在彩車上向路邊的孩子們拋撒糖果。
平安夜與聖誕節相比顯得更重要——家人團聚,共享晚餐。魚和海鮮是主要的菜式。而聖誕節這一天主要是篤信宗教的人的活動的時間,對年輕人來說,不過是大睡懶覺以彌補昨晚得徹夜不眠。其它的聖誕特色則是一些甜點了,比如杏仁糖、巧克力和飴糖等。西班牙聖誕節還有一個重要日子,12月22日會有一個聖誕大抽獎,稱為「El Gordo」。一般不玩彩票的人這個時候也會買上一張,試試看新年會不會有好運。
土耳其
雖然土耳其是眾所周知的穆斯林國家,不過由於地緣和文化上的關系和影響,即使不直接慶祝聖誕,也會因為希臘東正教和亞美尼亞人的少數族裔而保留一些基督教的習俗,也有人布置聖誕樹並交換聖誕禮物。伊斯蘭教承認所有一神論宗教的先知,因此人們不禁慶祝新年,並且把耶穌也看成是先知之一,而且聖尼古拉斯的出生地就在土耳其。
英國
紅衣服、白鬍子的聖誕老人駕著馴鹿拖的雪橇在平安夜給孩子們送禮物。當大家上床以後他從煙囪里鑽進屋子,把禮物放進事先放在床尾長襪或聖誕樹下,並帶走孩子們事先准備的薄餅和給馴鹿吃的胡蘿卜。
義大利
平安夜的羅馬聖天使城堡會鳴放禮炮,宣告傳統假期的到來,白天的齋戒以晚上一頓豐盛的聖誕大餐宣告結束。不過人們一般在1月6日的主顯節才交換禮物,以紀念東方三聖看望耶穌。孩子們熱切盼望著「La Befana」(騎著掃把飛行的老巫女)的到來發給他們禮物。根據傳說,當東方三智者在看望耶穌的途中向這個老巫女請求施捨食物和住宿的地方,可是給她拒絕了。雖然不久以後她改變了主意,三智者已經走遠追不回來了。La Befana(意即主顯)至今仍在尋找耶穌以求得他的原諒。
各地的聖誕習俗就簡要介紹到這里,地域的民族的不同也使習俗和形式各有特色。當然,有些非常老的習俗,例如齋戒,喜歡保留這一傳統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了。另一方面古老而獨特的聖誕習俗正在隨著過度商業化和全球化的影響下越來越同質化和表面化,一些年輕人可能也只認識聖誕樹、襪子、聖誕老人符號一般的象徵了。
7. 有關西班牙的聖誕節
又是一年聖誕節——看看西班牙朋友如何過聖誕
歐華報瓦倫西亞12月22日消息(記者潘潔)雖然沒有雪樹銀花,公共場所的聖誕樹和彩燈裝飾依然將節日氣氛搞得轟轟烈烈。作為一個外國人,好像有特權,可以問許多的問題,我的西班牙朋友們總是認認真真的回答我,從不見怪。這幾天的話題自然是:你怎麼安排聖誕夜聚餐?
PAKI 和 RAFA是一對五十多歲的夫妻,丈夫是警察局的一個小官,夫人以前是法語教師,也開過一間草葯店,如今做家庭主婦,時不時作幾件陶瓷製品,或送人,或出售。PAKI喜歡閱讀,知識面較廣,和她聊天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前天一起爬山時,她還積極為我出謀劃策,怎樣將我的語言能力轉化為物質。PAKI有九個兄弟姐妹,多年的習慣是:輪流坐莊安排聖誕夜晚餐,當然每家都會出力協助。每九年才會輪到一次在家做東道主,雖然有二十多人,但大家一齊動手,任務不算艱巨。前幾年PAKI的媽媽熱衷於做烤羊排,傳統菜,但每次都剩下很多,因為大家的健康意識增強,不再無所顧忌的大吃大喝,而且年齡越大胃口越小。這兩年的聖誕夜大餐就趨向清淡,蔬菜色拉,鐵板蝦,魚,水果色拉和甜點。聚會的主要目的是聊天,感受和諧的大家庭氣氛。PAKI幾乎用了一年的時間燒制陶瓷小人,十八世紀的小保姆,有蓬鬆的發卷,細細的腰肢和巨大的裙擺。有十五個頭發和服裝色彩各不相同的小保姆就要最後上色成功,如果來得及,二十五號送給她的侄子,侄女們,否則三十一號也行,反正全體家庭成員還要聚在一起。PAKI的一位嫂子是不錯的畫家,有一年聖誕她送給每家一幅她的小作品,成為最受歡迎的禮物。可見有個性的禮物最能傳遞愛的信息。
INMA 是官方語言學校的英語老師,瓦倫西亞人,平時就能常常和親戚們見面。聖誕夜她不準備到母親家,因為二十五號中午大家又要聚會。她認為沒有意義,搞疲勞戰聚會從聖誕夜持續到第二天中午。她更願意和朋友們一起聊天。英瑪的先生費利普是水平很高的西班牙語老師,也是他居住地鎮上的社工黨秘書長。夫妻倆都有轟轟烈烈的青春,反抗教條,上街遊行,導演話劇,組織聚會。五十多歲的他們依然熱誠,依然時髦,依然有一顆廣闊的心,積極的生活著。英瑪四十歲才生兒子,十二歲的兒子已經很獨立了,英瑪正在將一出英語話劇翻譯成瓦倫西亞語,她計劃有時間再次體驗導演話劇的快樂。聖誕節前有不少免費音樂會,英瑪建議我們二十三號一起去瓦倫西亞最漂亮的教堂,聽從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的傳統室內音樂會曲目。剛好我的先生是古典音樂愛好者,我也喜歡和英瑪及費利普交流想法,同時增加音樂素養。聽豐盛的音樂加簡單的晚餐,不失為過節的好節目。
回答者: LY_夜遊 - 初學弟子 一級 1-6 23:41
西班牙
西班牙的兒童會放鞋子在門外或窗外,接收聖誕禮物。在許多城市
里有禮物給最美麗的子女。牛在那天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據說在耶穌
誕生時,曾有一頭牛向他吐氣來使到他得到溫暖。
這是西班牙與別的國家不同的地方。
也沒什麼不一樣啊!聖誕節那天,街上會很熱鬧,有各種各樣的小吃,也有裝扮成聖誕老公公的西班牙人。
平安夜也是吃聖誕大餐,幾乎和別的國家沒什麼區別。
8. 有誰知道西語國家的節日啊謝謝了~
歐洲國家有著西方人關於數字、顏色、花卉及動物的許多共同忌諱。西方人普遍忌諱「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於基督教傳說;西方許多國家都把黑色作為葬禮的表示;在國際際場合,忌用菊花、杜鵑花、石竹花,黃色的花獻給客人,已成為慣例;另外,在我國分被認為代表吉祥、喜慶、長壽的大象、孔雀、仙鶴等動物圖案在一些西方國家也被列於忌用之列,被分別視為蠢笨(英國)、淫婦(英、法國)和蠢漢(法國)的代稱。
由於民族文化的差異,歐洲各國都擁有許多各自的特點。如招手一類友好的手勢,在希臘卻意味著「下地獄」;希臘人表示告別,是把手背朝向對方招手。因此,記住下述關於歐洲國家各自民族文化習俗特點的提示,對於跨國文化經貿活動的展開將是非常有益的:
比利時人愛把做生意和娛樂結合在一起,喜歡招待別人,也喜歡被別人招待。注重外表,注重生意夥伴的頭銜;
匈牙利人,較迷信,新年的餐桌上不許擺放禽類製成的菜餚,認為那樣的話,幸運會隨禽類飛走;
丹麥人,喜歡桑拿浴和飲酒,且酒較昂貴。商務活動中倘若招待一場桑拿浴或多帶幾瓶蘇格蘭威士忌酒,便可增加談資和作為最佳饋贈;
挪威人,講究守時及與人談話保持一定距離,拜訪或出席家宴,要准備花或糖果等禮物送給女主人,出外郊遊不要驚嚇河鳥(挪威國鳥),普遍視紅色為流行色;
德國人,有一種名符其實的講究效率的聲譽。德國談判者總是很嚴肅的,要習慣於在所有場合下穿一套西裝(不要將手放在口袋裡,這被認為是無禮的表現)。饋贈要針對個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義;
希臘人,愛午睡,為亞熱帶氣候所致。說「午安」可包括深更半夜,最後分別才道「晚安」。希臘人做生意方法比較傳統,討價還價到處可見;
奧地利人,不喜歡在新年期間食用蝦類。因為蝦會倒著行走,象徵不吉利,若吃了蝦,新的一年生意就難以進取。
西班牙人,強調個人信譽,寧願受點損失也不願公開承認失誤。如果無意中幫助了他們而使他們免受損失,那麼你便永久地贏得了友誼和信任;
法國人,給人印象是最愛國的。即使英語講得再好也會要求用法語進行談判,而且毫不讓步。對穿戴極為講究,在會談時應盡可能穿最好的服裝;
愛爾蘭人,忌用紅、白、藍色組(英國國旗色),這是由於政治、歷史原因所致。另外愛爾蘭的法律禁止愛爾蘭人離婚;
義大利人,比德國人少一些刻板,比法國人多一些熱情。但在處理商務時通常不動感情。作出決策較慢,並不是為了同同事商量,而是不願倉促表態;
盧森堡人,日爾曼人的後裔。由於國家小,多數人中午駕車回家吃飯,午間不辦公;
荷蘭人,曾是歐洲最正統的民族,愛清潔、講秩序、做生意時希望你在到達荷蘭前就事先約定。性格坦率,開誠布公;
葡萄牙人,很像希臘人,隨和,喜歡社交。盡管天氣熱也穿著西裝,和他們談判時,應上衣整潔,並在工作和社交場合戴上領帶;
英國人,凡事都須循規蹈矩,他們的汽車行使方向和歐洲其他國家正好相反。基於將英語作為母語的自負,除了英語外,英國人不會講其它語言。
第一節 新年(New Year)第二節 聖誕節(Christmas) 第三節 復活節(Easter) 第四節 感恩節(Thanksgiving) 第五節 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第六節 母親節( Mother's Day) 第七節 父親節( Father's Day) 第八節 情人節( Saint Valentine's Day) 第九節 萬聖節前夕( Halloween) 第十節 西班牙番茄節 (Tomatina - Tomato Fight)
聖誕節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互贈聖誕禮物是聖誕節的重要內容。
聖誕節又稱「耶穌聖誕瞻禮」、「主降生節」。公元354年,羅馬帝國西部拉丁教會年歷中首次寫明12月25日為耶穌基督誕生日。
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我國過春節。這個節日不僅蘊含深刻久遠的宗教因素,同時又是一個舉國上下普天同慶的世俗日。 聖誕節在每年的12月25日,這是耶酥基督誕生的日子。
它原本是耶穌基督(Jesus christ)誕辰紀念日,如今已成為西方國家全民性的節日,頗似中國的春節。聖誕節定於每年12月25日,而聖誕節節期(Christmas Season)往往持續二周。這段時期里,雪片般的賀卡飛往世界各地,電話線、通訊網頻繁地傳遞人們的祝福和問候;大街小巷粉飾一新,商店櫥窗前大減價、大拍賣的廣告格外醒目;到處可見人們拎著大包小包的節日用品匆匆而過,到處可聽見歡快的歌聲和笑聲。車站、機場里此時擠滿了盼望回家的人群,因為聖誕節也是家人團聚的日子。無論外出多遠,人們都會想方設法趕回家與親人團聚。
由於聖經記載耶穌生於夜間,故傳統稱12月24日夜為「聖誕夜」或「平安夜」。
★聖誕節的來歷
12月25日的聖誕節是慶祝基督教創始人耶穌基督生日的日子,是西方國家最大、人們最喜愛的節日。
據基督教徒的聖書《聖經》記載,上帝決定讓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投生人間,找個母親,然後就在人間生活,以便人們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學習熱愛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熱愛。「聖誕節」的意思是「慶祝基督」,慶祝一個年輕的猶太婦女瑪麗婭生下耶穌的時刻。
《聖經》記載,瑪麗婭和木匠約瑟夫訂了婚。可是,在他們同居之前,約瑟夫發現瑪麗婭已懷孕。因為約瑟夫是個正派的人,又不想把這件事說出去讓她丟臉,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慮這事時,上帝的天使出現在他的夢中,對他說,「不要嘀咕了,把瑪麗婭娶回家。她懷的孩子來自聖靈。她將生下個男孩子,你們給孩子起名叫耶穌,因為他將從罪惡中拯救人們。」
盡管耶穌的確切生日並不清楚,大約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歷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後。在公元後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最後,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領導人把12月25日定為耶穌基督的生日。
聖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耶路撒冷的教會例外,那裡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後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慣用的日歷中發現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恆。」
經過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為聖誕節,可能開始於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耶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
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歷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可能由於這個原因,羅馬教會才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節。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後來,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教會公認為聖誕節後,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就只紀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
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聖誕節已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廣大非基督徒群眾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歐美許多國家裡,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節日,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而慶祝活動之熱鬧與隆重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12月25日的主要紀念活動都與耶穌降生的傳說有關。從12月24日於翌年1月6日為聖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聖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於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並論,類似我國過春節。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http://hongkong.icoupon.com.cn/info/html/2006/10/info_show_15249.html
http://www.hcbj88.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
可以參考下
9. 西方國家對聖誕節的習俗都有哪些
英國:他們認為聖誕節必須吃得痛快。所以聖誕大餐極為豐富,包括豬肉、烤火雞、聖誕布丁、
聖誕碎肉餅. .等等。家裡每一個人都有一份禮物,連僕人也有,禮物都在聖誕節的早晨分贈。有時
逢唱詩班逐門逐戶唱聖誕歌時,他們也會被主人請進屋裡,招待茶點或贈予小禮物。
法國:在聖誕節前夕都要到教堂參加午夜彌撒。彌撒後家人同往年長兄姐家中團聚共享聖誕餐,
並分享一年來家中要事。偶有家人不和之事,亦常因聖誕歡聚而盡釋前嫌,言歸於好。故聖誕節
在法國人眼中,視為仁慈和睦的日子。
義大利:在義大利,每逢聖誕節,大家都喜歡在家中安置一些關於耶穌誕生故事的模型。聖誕的
前夕,家人團聚吃大餐,到午夜參加聖誕彌撒,然後大家去訪問親戚朋友,但只有小孩和老人得
到禮物。在聖誕節義大利有一種好風俗,孩兒為感謝父母一年來的教養,會在未吃聖誕大餐前將
他們的作文或詩歌,暗藏在餐巾、桌布或碟子里。吃完大餐後便將它取出朗讀。
西班牙:該國的孩童常將鞋子放在窗口或門外,以接受聖誕禮物。在許多城市中,男孩子也常備
有許多高級禮物,要送給美麗女子。「牛」 在聖誕節也受到最好的待遇。因當地有一傳說:「耶
穌降生時,曾有一隻牛向他吐氣,使他得到溫暖」。
瑞典:在聖誕佳期中,瑞典人非常好客,每一個家庭不論貧富都歡迎朋友來訪,甚至連陌生人都
可以進來吃東西。他們將各樣的食品都擺在桌上,任人自由選擇。
瑞士:該國的聖誕老人穿白色長袍,戴假面具。它們往往由貧苦人裝扮,成群結隊向富人討取食
物和禮物,散隊時才平分所得物。
丹麥:最先出版聖誕郵票的國家。這種聖誕郵票的發行是為籌措防癆經費。丹麥人寄聖誕賀卡、
郵件,都喜歡貼這種郵票。
智利:該國在慶祝聖誕節時,必備一種「猴子尾巴」的冷飲。這種飲料是用咖啡、牛奶、雞蛋、
酒及已經發酵的葡萄製成。此飲品為何叫「猴子尾巴」已無人知曉。
挪威:在聖誕節前夕,家中每一份子就寢前需將鞋子由大到小排成一列。挪威人認為家人如此做
可以在未來的一年裡得到和睦與安寧。次日早晨,家人見面就互唱最喜愛的聖誕歌曲。
愛爾蘭:該國的家庭在聖誕前夕,會將一支蠟燭或燈放在窗門架上,表示歡迎聖嬰降生。
蘇格蘭:聖誕節前需將家中借來的物品一一歸還原主。禮物是在新年的頭一星期贈給小孩及仆
人。
荷蘭:該國人贈送聖誕禮物往往出人意外,禮物甚至會藏在布丁、羊腸里呢!
德國:聖誕樹的發源國。基督徒的家裡定會放置一顆美麗的聖誕樹,聖誕餅亦多款且講究。
美國:一個自由且多彩的國家,聖誕節是他們快樂狂歡的日子。美國的民族復雜,所以其慶祝方
式常因移民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大部分室內都有別致的布置,門外懸掛著美艷的花環及綺麗的飾
物。
梵諦岡:如果你想在世界最大的聖彼得教堂參加由教皇親自主持的聖誕彌撒,雖然那裡可容納三
萬五千人但仍需預先定位。其聖誕彌撒大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零時舉行,教皇坐在八個侍從抬著
的轎子上穿過群眾,一邊向信徒們祝福一邊走上祭壇。教皇著白袍外罩金黃色祭服,登上聖彼得
大教堂的祭壇,以拉丁語念出禱告詞。零時整,號角手吹響的喇叭,安放於大祭壇上的搖籃本被
覆蓋著。這時,聖嬰耶穌身上的白布被徐徐除下了。教堂內的各國信徒眼眶裡含著熱淚,以各自
的語言唱出悠揚的「平安夜」。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均視前往聖彼得大教堂,親謁教皇,受其祝
福,為一生中最大的榮幸。
日本:雖然日本非基督教國家,但戰後日本過聖誕節的風氣十分風靡。原因之一與各大商家的促
銷有關。有的百貨公司以聖誕樹作裝潢,在店內布置雪景,增加銀色聖誕的氣氛。各色茶店、夜
總會、酒吧也都安置一株聖誕樹以應景。十二月中旬各商店人山人海,大家為准備聖誕禮物贈送
親友而忙碌。善心人士亦趁機致贈禮品予東京室內五十二所肢體及心智障礙的兒童。
紐西蘭:該國聖誕節有二周的假期。聖誕節前夕,家人朋友共聚一堂開「派對」慶祝。紐西蘭的
法律明文規定,慶祝聖誕需在家中舉行,故酒樓、茶館在下午六時一律打烊。普通商店營業時間
最遲也只能到晚上九時為止。街上可見到穿著蘇格蘭短裙的樂隊巡迴演奏。
非洲摩洛哥:在摩洛哥,平時不與平民見面的王族,在聖誕節當天,公主會在數千兒童的同樂大
會上給貧苦兒童發禮物。
波蘭:波蘭人分為兩派。在聖誕前夕,一派吃聖誕大餐;另一派整日齋戒虔誠祈禱。
菲律賓:該國過聖誕節從十二月十六日就開始。做九天的祈求,虔誠的教徒每天早晨四時就起床
祈禱。他們相信如此可得聖嬰耶穌及聖母馬利亞的特別恩澤,直到二十二日為止,在三天來朝日
才結束聖誕慶典。
哥倫比亞:他們以化裝舞會來慶祝聖誕。各人戴著假面具盡量不被人認出,凡能認出最多的人就
可得到獎品。
澳大利亞:適婚年齡的女子,在聖誕節時將溶錫傾入冷水中,看它的形狀,來預測未來夫婿的外
貌,高矮胖瘦。
捷克:聖誕節未婚的捷克少女,把削好的蘋果皮,拋在背後。她們以為這樣做可以看出未來夫婿
的姓氏之第一個字母。
蘇聯:聖誕前夕,家人圍繞著象徵「新歲的樹」,給孩子講述荒誕的老祖父拓荒故事。在聖誕節
當天,中產階級以下的人,爭往大商店搶購禮物互贈親友。
10. 各個國家怎麼過聖誕節
各個國家都怎麼過聖誕節
各個國家人們慶祝聖誕節的特點:
中國
中國是一個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度,人們可以選擇自己信仰的宗教,但是信仰基督教的人並不多,所以人們在慶祝沈聖誕節時淡化了基督教的元素。在聖誕節的前一天,也就是在平安夜時,中國人會選擇送蘋果,因為蘋果和平安的平諧音,人們也將蘋果稱為平安果。在中國看來蘋果寓意平平安安。除了能吃的蘋果,還有各種蘋果造型的玩具也是人們的寵兒。
美國
美國是西方世界的代表,人們慶祝聖誕節時除了基督教徒雷打不動地做彌撒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聖誕節的家庭布置和聖誕晚餐。在聖誕節時火雞大餐是必不可少,再在家裡擺上聖誕樹,掛上各種裝滿聖誕禮物的聖誕襪。在晚上還會舉行家庭聚會,一家人會在愉快的家庭晚會中度過。
英國
英國、法國和德國等一些西歐國家,人們慶祝聖誕節的方式基本相同,除了基督教信徒聚在教堂紀念耶穌的誕生,人們也會喝啤酒,吃烤鵝。當然他們更喜歡的是利用聖誕和元旦的超長假期一起去一次度假。
澳大利亞
歐美國家都是在冬天慶祝聖誕節,澳大利亞也是西方國家中的一員。但是由於地理位置的不同,當北半球的大多數地區處於飄雪的冬季時,南半球正是烈日炎炎的夏天,所以澳大利亞人只好左手燒烤右手冰激凌了。即便如此,炎熱的夏季也打消不了澳大利亞人過聖誕的熱情,人們會努力營造出一個「冰雪世界」的樣子來慶祝聖誕節,在澳大利亞街頭你也可以看到穿著紅棉襖的聖誕老人、「下滿雪花」的聖誕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