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圓圈舞怎麼唱

西班牙圓圈舞怎麼唱

發布時間: 2022-04-26 00:50:25

A. 印度舞西班牙舞的串詞

應該把名字發出來啊……這樣好串哦……
西班牙舞結束後:好精彩的舞蹈啊,一曲奔放的西班牙舞曲看必,大家是不是也跟我一樣意猶未盡呢?而說到西班牙呀,自然就會想到西班牙著名的鬥牛士和美麗的西班牙女郎了,一個個鬥牛士都是那麼英俊神武,一位位美麗的姑娘又都那麼賞心悅目。那麼,接下來,就有請我們優秀的舞者為我們獻上一曲熱情的鬥牛舞,來讓我們一飽眼福咯!IT『S SHOW TIME!
鬥牛結束後:我已經被他們的熱情感染了!在這樣炎熱的夏天,我又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怎麼辦呢!呵呵……我們班細心的XX同學就很細心得想到這個問題拉~!有請XX為我們深情獻上一曲XXXX,來舒緩下一下我們躁動的心情吧~

B. 不知道是叫西班牙還是蘇格蘭貴族雙圈舞~這個舞怎麼跳在什麼電影里有

在電影,凱拉奈特莉主演的新版《傲慢與偏見》里有大段大段的圓圈舞鏡頭,電影裡面應該很詳細了。

至於怎麼跳,估計還得找專業的舞蹈老師吧。

C. 圓圈舞的舞蹈方式是什麼樣的

「大的舞蹈」也稱做圓圈舞,舞者站成一個大圓圈,面向中心,手拉手向左移動舞步,邊歌邊舞,舞蹈時由領唱牽頭,大家隨聲附和。舞蹈動作是舞者左腳向前伸,腳尖點地,同時手拉手到身後,左腳向前邁步落地時,再將手放至身前,然後,舞者腳在地面上劃半個圓形,再向左邁出一步,上身右肩向左轉,手放在身體的後面,左腳向右腳靠攏站雙腳跟相對站立,手放到身體的前面。然後,後腳向後邁一步,手放在身體後面,右腳向左腳靠攏站雙腳跟相對站立,身體還原。接著重復做上面動作,由舞蹈領頭者指揮,所有人邊唱邊變換隊形,女舞伴在里圈,男舞伴在外圈,男女雙雙手牽手、面對面邊唱邊舞。只有領唱者不換位置。

D. 誰能給我介紹一下騷莎舞

(古巴)騷莎舞
從十五世紀哥倫布登陸古巴至今,古巴經歷了漫長的帝國拓殖、海盜洗劫、獨立戰爭、政治干預與經濟封鎖,每段歷史過程均如枷鎖一般,將古巴牢牢禁錮。苦澀的歷史造就出「蔗糖之國」與「音樂之島」,古巴堅韌的生命力可見一斑,值得喝采。西班牙拓殖者、非洲黑奴與中國苦力全都化為多采多姿的古巴文化。"SALSA"原是指調味醬一種,拉丁人極為喜愛帶有辣味的蕃茄醬汁,1960~1970,很多的音樂家對當時的舞者大叫"SALSA"意思是要他們多些狂野,熱情些。SALSA"的主要律動是來自Son & Rumba這兩種舞蹈是源自於古巴的非裔奴隸。

另外莎莎拉美舞蹈種類:包含了國標拉丁舞和拉美民間舞

拉美民間舞包含的種類:(騷莎舞就屬於拉美民間舞蹈的一種)
1.莎莎舞(Salsa):Salsa的詞意是一種食物調料醬,西班語發音為「薩爾薩」,故又稱薩爾薩舞。它起源於古巴,是當今歐美非常流行的社交舞蹈之一。在紐約和福羅瑞達兩地區的拉丁社區得到發展,逐漸被分為很多種風格,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莎莎舞都有所不同 , 但其基本步伐雷同,有美國紐約的莎莎舞(New York Salsa),哥倫比亞的莎莎舞(ColumbiaSalsa),美國洛山基的莎莎舞(L.A. Salsa)和古巴的莎莎舞蹈(CubaSalsa)等。舞蹈音樂是建立在曼波舞蹈的基礎上,延用了Son樂的結構,每一音樂節拍為6至8拍。動作要領突出腰胯的「8」字形擺動,讓眾多時尚男女為之著迷。

2.莎莎圓圈舞(Rueda de Casino):Rueda在西班牙語的詞意是「車輪」的意思,它形象的表現了這種舞蹈的形式。Rueda以莎莎舞為基礎,結合法國宮廷舞的形式,男女2人1組、圍成圓圈舞蹈,「發令者」喊出動作名稱,其他舞者跟著做出相同動作。它主張群體社交,不固定舞伴,發揚團隊意識,是一種娛樂性和表演性極強的社交舞蹈。

3.美瑞格舞(Merengue):Merengue的詞意是「蛋白酥」,就是小甜餅。這可能就是舞最早出現在多明尼加,從十九世紀中葉便風行於多米尼加、加勒比海及中南美洲各國,但直到90年代才開啟美國之門,由於它的節奏明快,舞步簡單,逐漸成為最受歡迎的拉丁舞蹈類型之一。在加勒比海美麗島國多明尼加那裡,Merengue流行於大街小巷,當地的男男女女們每個人都會這種舞蹈。兩拍強烈的節奏,讓聽到的人充滿了歡快的心情;簡單易學的舞步,讓完全不會舞蹈的你也能跟著扭動。

4.恰恰舞(ChaCha):恰恰舞源於曼波舞(Mambo)的音樂結構,2拍的曼波舞音樂中間加入切分音,就逐漸演變成了今天我們熟知的恰恰舞。恰恰舞由3個快拍和兩個慢拍為1小節,有On1和On2之分,這也是恰恰舞與恰恰恰舞的區別。可以說恰恰舞源於古巴,但卻發展於美國,1954年至今它以「俏皮」與「活潑」的舞風,流行於美國的大小社交舞會之中。

5.倫巴舞(Rumba):倫巴是西印度群島的一種音樂,後發展為一種非宗教性的農民舞蹈。倫巴舞在古巴有100多年的歷史,音樂節奏以1、2拍和3、4、5拍為小節的結構,與莎莎的音樂節奏正好相反。舞蹈動作以臀部誇張的擺為主,表現男子進攻,女子防守,同時也有描寫生活的勞動動作,如擦鞋、釘馬掌和爬繩索等。引人入勝的音樂結構與身體表現元素,在眾多舞蹈編排中所採用,從而影響了很多的拉美民間舞蹈的發展。

6.巴恰達(Bachata):Bachata在海地和委內瑞拉等地區有眾多的愛好者,舞蹈動作既簡單易學又十分浪漫,音樂以4分之4拍為節奏,在3拍與4拍之間進行拆分,以跨部的3拍擺動為表現形式。總的來說Salsa動作過於激烈,而Bachata相對和緩,是特別適合情侶之間用來表達愛意的社交舞蹈之一。

7.空比亞(Cumbia):Cumbia源於哥倫比亞的SanBasilio,是哥倫比亞的一種民族舞,在委內瑞拉和秘魯等加勒比海地區進行發展,同時受到非洲和西班牙文化的影響。舞蹈形式以跨部的轉動為主,很多的舞蹈動作源於非洲舞蹈的本土元素。在殖民時期,每當傍晚時節,非洲奴隸和本地人聚集在海灘邊跳舞,這種社會化的生活方式逐漸被沿襲了下來,成為發展Cumbia的重要因素。至今很多拉美音樂中都加入了Cumbia的音樂,舞蹈者隨著Cumbia的音樂自由的搖擺。

8.曼波舞(Mambo):Mambo源於非洲舞蹈,後流傳於加勒比海地區,在古巴進行發展後大放異彩。當時的舞蹈形式已經開始多樣性,在音樂的4分之4拍中的2拍與4拍進行停頓或者加強。由於Mambo被限制在以單人舞主的集體表演為主,所以Mambo沒有長期的流行下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Mambo流行於美國百老匯表演場,後來經過拆音節發展出了恰恰和恰恰恰,後在美國進行了發展最後流行於眾多的舞會之中。

9.倫巴達(Lambada):它的旋律源於南美亞馬遜地區,後來傳於了巴西東部的巴伊阿省,經過時間的推移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後來發展為舞蹈形式,在1989年傳入中國,至今當人們聽到它的音樂,仍會感覺熟識。

E. 體育舞蹈的問題

體育舞蹈簡介
體育舞蹈也稱"國際標准交誼舞"。體育運動項目之一。是以男女為伴的一種步行式雙人舞的競賽項目。分兩個項群,十個舞種。其中摩登舞項群含有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項群包括倫巴、恰恰、桑巴、牛仔和鬥牛舞。每個舞種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風格。根據各舞種的樂曲和動作要求,組編成各自的成套動作。
標准交誼舞起源於古代土風舞,經歷對舞、圈舞、行列舞、集體舞等演變過程,成為流傳廣泛的社交舞蹈。19世紀20年代後,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對原"舞種"、"舞步"、"舞姿"等進行規范整理,制定比賽方法,始形成國際標准交誼舞,並於1947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第一屆世界標准交誼舞錦標賽。現已發展成藝術性高、技巧性強的競技性項目。
比賽分團體賽和個人賽兩種,按預賽(淘汰賽)、復賽(選拔賽)、半決賽(資格賽)、決賽(名次賽)的程序進行。團體賽由每個參賽單位的8對男女運動員組成,按順序進行比賽。個人賽分職業組和業余組,分別進行不同要求的比賽。對比賽舞種也有不同規定。比賽場地長23米,寬15米。
比賽按音樂節奏配合、身體基本姿勢、舞蹈動作、旋律的掌握以及對音樂的理解、舞步等方面評定運動員的成績。體育舞蹈的音樂不超過4分30秒。視比賽規模設5~9名裁判員,按國際評判標准規定的基本技術、音樂表現力、舞蹈風格、舞蹈編排、臨場表現、賽場效果等六個方面進行評分。1992年,國際標准交誼舞曾被列為奧運會表演項目。
國際標准交誼舞20世紀30年代傳入中國,80年代發展較快,先後與日、美、英等國家進行交流活動。1987年舉辦首屆全國國際標准交誼舞比賽。1991年舉行了首屆全國體育舞蹈錦標賽。

摩登舞(modern)
又譯"現代舞"。體育舞蹈項群之一。內容包括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探戈、狐步和快步舞。特點是由貼身握抱的姿勢開始,沿著舞程線逆時針方向繞場行進。步法規范嚴謹,上體和胯部保持相對穩定挺拔,完成各種前進、後退、橫向、旋轉、造型等舞步動作。具有端莊典雅的紳士風度。曲調大多抒情優美,旋律感強。服飾雍容華貴,一般男著燕尾服,女著過膝蓬鬆長裙。

拉丁舞(latin)
體育舞蹈項群之一。內容包括倫巴、恰恰、桑巴、牛仔和鬥牛舞。特點是舞伴之間可貼身,可分離。各自在固定范圍內輻射式地變換方向角度,展現舞姿。步法靈活多變,各舞種通過對胯部及身體擺動不同的技術要求,完成各種舞步,表現各種風格。舞姿嫵媚瀟灑,婀娜多姿。風格生動活潑,熱情奔放。曲調纏綿浪漫,活潑熱烈,節奏感強。著裝浪漫灑脫,男著上短下長的緊身或寬松裝,女著緊身短裙,顯露女性曲線的美。

華爾茲舞(waltz)
用w表示。也稱"慢三步"。摩登舞項目之一。舞曲旋律優美抒情,節奏為3/4的中慢板,每分鍾28~30小節。每小節三拍為一組舞步,每拍一步,第一拍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環。通過膝、踝、足底、跟掌趾的動作,結合身體的升降、傾斜、擺盪,帶動舞步移動,使舞步起伏連綿,舞姿華麗典雅。是維也納華爾茲(快三步)的變化舞種。19世紀中葉,維也納華爾茲傳到美國,當時美國崇尚舒緩、優美的舞蹈和音樂,於是將快節奏的維也納華爾茲逐漸改變成悠揚而緩慢、有抒發性旋律的慢華爾茲舞曲,舞蹈也改變成連貫滑動的慢速步型,即今之華爾茲舞。

維也納華爾茲(Viennese waltz)
用V表示。也稱"快三步"。摩登舞項目之一。舞曲旋律流暢華麗,節奏輕松明快,為3/4拍節奏,每分鍾56~60小節,每小節為三拍,第一拍為重拍,第四拍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六拍走六步,二小節為一循環,第一小節為一次起伏。基本動作是左右快速旋轉步,完成反身、傾斜、擺盪、升降等技巧。舞步平穩輕快,翩躚迴旋,熱烈奔放。舞姿高雅莊重。源於奧地利的一種農民舞蹈,由男女成對扶腰搭肩共同圍成一個圓圈而舞,故被稱為"圓舞"。著名的約翰·施特勞斯為華爾茲譜寫了許多著名的圓舞曲。
探戈舞(tango)
用T表示。摩登舞項目之一。2/4拍節奏,每分鍾30~34小節。每小節二拍,第一拍為重拍。舞步有快步和慢步,快步(quick)佔半拍,用Q表示;慢步(slow)佔一拍,用S表示。基本節奏是慢、慢、快、快、慢(S、S、Q、Q、S)。舞曲節奏帶有停頓並強調切分音;舞步頓挫有力,瀟灑豪放;身體無起伏、無升降、無旋轉;表情嚴肅,有左顧右盼的頭部閃動動作。源於阿根廷民間,20世紀傳入歐洲上層社會,後流行於世界各國。
狐步舞(foxtrot)
也稱"福克斯"。用F表示。摩登舞項目之一。舞曲抒情流暢,節奏為4/4拍,每分鍾28~30小節,每小節為四拍,第一拍為重拍,第三拍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四拍走三步,每四拍為一循環。分快、慢步,第一步為慢步(S),佔二拍;第二、三步為快步(Q),各佔一拍。基本節奏為慢、快、快(S、Q、Q)。以足踝、足底、掌趾的動作,完成升降起伏,注重反身、肩引導和傾斜技術。舞步流暢平滑,步幅寬大,舞態優雅從容飄逸,似行雲流水。20世紀起源於歐美,後流行於全球。據傳系模仿狐狸走路的習性創作而成。
快步舞(quick step)
用Q表示。摩登舞項目之一。舞曲明亮歡快,舞步輕快靈活,跳躍感強,是體育舞蹈中一種輕快歡樂的舞蹈。節奏為4/4拍,每分鍾50~52小節。每小節四拍,第一拍為重拍,第三拍為次重拍。舞步分快步和慢步。快步用Q表示,時值為一拍;慢步用S表示,時值為二拍。基本節奏是慢、慢。快、快、慢。舞步組合有跳步、盪腿、滑步等動作。起源於美國,20世紀流行於歐美和全球。

倫巴舞(rumba)
用R表示。拉丁舞項目之一。節奏為4/4拍,每分鍾27~29小節。每小節四拍。樂曲旋律的特點是強拍落在每小節的第四拍。舞步從第4拍起跳,由一個慢步和兩個快步組成。四拍走三步,慢步佔二拍(第4拍和下一小節的第一拍),快步各佔一拍(第二拍和第三拍)。胯部擺動三次。胯部動作是由控制重心的一腳向另一腳移動而形成向兩側作"∞"型擺動。具有舒展優美,婀娜多姿,柔媚抒情的風格。其產生與西班牙和非洲的舞蹈有密切關系,後在古巴得到發展。
恰恰舞(cha-cha-cha)
用C表示。拉丁舞項目之一。節奏為4/4拍,每分鍾30~32小節。每小節四拍,強拍落在第一拍。四拍走五步,包括兩個慢步和三個快步。第一步踏在第二拍,時間值佔一拍;第二步佔一拍:第三、四兩步各佔半拍;第五步佔一拍,踏在舞曲的第一拍上。胯部每小節向兩側擺動六次。舞曲熱情奔放,舞步花哨利落步頻較快,詼諧風趣。源於非洲,後傳入拉丁美洲,在古巴得到發展。
桑巴舞(samba)
用S表示。拉丁舞項目之一。舞曲歡快熱烈,節奏為2/4拍或4/4拍,每分鍾52~54小節。強拍落在每小節的第二拍或第四拍。每小節完成一個基本舞步。舞步在全腳掌踏地和半腳掌墊步之間交替完成,通過膝蓋上下屈伸彈動,使全身前後搖擺,並沿著舞程線繞場行進,屬"遊走型"舞蹈。特點是流動性大,動律感強,步法搖曳緊湊,風格熱烈奔放。源於巴西,是巴西一年一度狂歡節的舞蹈。
鬥牛舞(paisobopli)
用P表示。拉丁舞項目之一。音樂為旋律高昂雄壯、鮮明有力的西班牙進行曲。節奏為2/4拍,每分鍾60~62小節。一拍一步,八拍一循環,特點是舞步流動大,沿著舞程線繞場行進,?quot;遊走型"舞蹈。舞姿挺拔,無胯部動作及過分膝蓋屈伸。用踝關節和腳掌平踏地面完成舞步。動靜鮮明,力度感強,發力迅速,收步敏捷頓挫,源於法國,盛行於西班牙,系據西班牙鬥牛場面創作而成。男為鬥牛士,氣字軒昂,剛勁威猛,女為紅色斗篷,英姿颯爽,柔美多變。
牛仔舞(jive)
用J表示。拉丁舞項目之一。旋律歡快,強烈跳躍,節奏為4/4拍,每分鍾42~44小節、六拍跳八步。由基本舞步踏步、並合步,結合跳躍、旋轉等動作組合而成。要求腳掌踏地,腰和胯部作鍾擺式擺動。特點是舞步敏捷、跳躍,舞姿輕松、熱情、歡快。源於美國,原是美國西部牛仔跳的踢踏舞,50年代爵士樂的流行,加速和完善了這種舞蹈,但風格上還保持美國西部牛仔剛健、浪漫、豪爽的氣派。

體育舞蹈按舞蹈的風格和技術結構,分為現摩登舞和拉丁舞兩大類。按競賽項目可分成三類:摩登舞、拉丁舞和團體舞

一、摩登舞(Modern)

又譯"現代舞"。體育舞蹈項群之一。內容包括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探戈、狐步和快步舞。特點是由貼身握抱的姿勢開始,沿著舞程線逆時針方向繞場行進。步法規范嚴謹,上體和胯部保持相對穩定挺拔,完成各種前進、後退、橫向、旋轉、造型等舞步動作。具有端莊典雅的紳士風度。曲調大多抒情優美,旋律感強。服飾雍容華貴,一般男著燕尾服,女著過膝蓬鬆長裙。

1.華爾慈(Waltz)

華爾茲舞亦稱圓舞,也稱"慢三步"。舞曲旋律優美抒情,節奏為3/4的中慢板,每分鍾28~30小節。每小節三拍為一組舞步,每拍一步,第一拍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環。通過膝、踝、足底、跟掌趾的動作,結合身體的升降、傾斜、擺盪,帶動舞步移動,使舞步起伏連綿,舞姿華麗典雅。是維也納華爾茲(快三步)的變化舞種。
早在12世紀的德國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維也納地區的農民中流行,17世紀進入維也納宮廷,18世紀被譽為「歐洲宮廷舞之王」。19世紀中葉,維也納華爾茲傳到美國,當時美國崇尚舒緩、優美的舞蹈和音樂,於是將快節奏的維也納華爾茲逐漸改變成悠揚而緩慢、有抒發性旋律的慢華爾茲舞曲,舞蹈也改變成連貫滑動的慢速步型,即今之華爾茲舞。

2.探戈(Tango)

2/4拍節奏,每分鍾30~34小節。每小節二拍,第一拍為重拍。舞步有快步和慢步,快步(quick)佔半拍,用Q表示;慢步(slow)佔一拍,用S表示。基本節奏是慢、慢、快、快、慢(S、S、Q、Q、S)。舞曲節奏帶有停頓並強調切分音;舞步頓挫有力,瀟灑豪放;身體無起伏、無升降、無旋轉;表情嚴肅,有左顧右盼的頭部閃動動作。
探戈舞起源於非洲中西部的民間舞蹈探戈諾舞。 16世紀末~17世紀初,隨著販賣黑奴進入美洲,融合了拉美民間舞蹈風格,形成了好姿優雅灑脫的墨西哥探戈和舞姿挺拔、舞步豪放健美的阿根廷探戈。隨後傳入歐洲,融匯歐洲民間舞蹈,尤其是受西班牙民間舞蹈的影響,在原有豪放灑脫的基礎上,滲入了幽雅含蓄的情趣,成了西班牙探戈、義大利探戈和英國皇家式探戈。現在跳的探戈大家稱之為歐洲閃式探戈。

3.狐步舞(Foxtrot)

也稱"福克斯"。舞曲抒情流暢,節奏為4/4拍,每分鍾28~30小節,每小節為四拍,第一拍為重拍,第三拍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四拍走三步,每四拍為一循環。分快、慢步,第一步為慢步(S),佔二拍;第二、三步為快步(Q),各佔一拍。基本節奏為慢、快、快(S、Q、Q)。以足踝、足底、掌趾的動作,完成升降起伏,注重反身、肩引導和傾斜技術。舞步流暢平滑,步幅寬大,舞態優雅從容飄逸,似行雲流水。據傳系模仿狐狸走路的習性創作而成。
狐步舞起源於美國黑人舞蹈。1914年夏,美國演員哈利·福克斯模仿馬在慢步行走時的動作,並設計了一種舞蹈形式,迅速在全美風行。人們因此稱狐步為福克斯。現在國際上跳的狐步舞是英國的約瑟芬·賓莉改編的。

4.快步舞(Quick Step)

舞曲明亮歡快,舞步輕快靈活,跳躍感強,是體育舞蹈中一種輕快歡樂的舞蹈。節奏為4/4拍,每分鍾50~52小節。每小節四拍,第一拍為重拍,第三拍為次重拍。舞步分快步和慢步。快步用Q表示,時值為一拍;慢步用S表示,時值為二拍。基本節奏是慢、慢。快、快、慢。舞步組合有跳步、盪腿、滑步等動作。
快步舞從美國民間舞「P.E.E.P BODY」改編而成,早期快步舞吸收了快狐步動作,後又引入芭蕾的小動作,使動作更顯輕快靈巧。現在大家跳的是英國式的快步舞。

5.維也納華爾茲(Viennese waltz)

舞曲旋律流暢華麗,節奏輕松明快,為3/4拍節奏,每分鍾56~60小節,每小節為三拍,第一拍為重拍,第四拍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六拍走六步,二小節為一循環,第一小節為一次起伏。基本動作是左右快速旋轉步,完成反身、傾斜、擺盪、升降等技巧。舞步平穩輕快,翩躚迴旋,熱烈奔放。舞姿高雅莊重。源於奧地利的一種農民舞蹈,由男女成對扶腰搭肩共同圍成一個圓圈而舞,故被稱為"圓舞"。著名的約翰·施特勞斯為華爾茲譜寫了許多著名的圓舞曲。
維也納華爾茲起源於奧地利北部山區農民舞,是歷史最悠久的舞蹈。維也納華爾茲舞的風格特點是動作舒展大方,連綿起伏,節奏清晰,旋律活潑,動作優美,舞步輕快、流暢、旋轉拴強。

二、拉丁舞(Latin)

體育舞蹈項群之一。內容包括倫巴、恰恰、桑巴、牛仔和鬥牛舞。特點是舞伴之間可貼身,可分離。各自在固定范圍內輻射式地變換方向角度,展現舞姿。步法靈活多變,各舞種通過對胯部及身體擺動不同的技術要求,完成各種舞步,表現各種風格。舞姿嫵媚瀟灑,婀娜多姿。風格生動活潑,熱情奔放。曲調纏綿浪漫,活潑熱烈,節奏感強。著裝浪漫灑脫,男著上短下長的緊身或寬松裝,女著緊身短裙,顯露女性曲線的美。

1.倫巴(Rumba)

節奏為4/4拍,每分鍾27~29小節。每小節四拍。樂曲旋律的特點是強拍落在每小節的第四拍。舞步從第4拍起跳,由一個慢步和兩個快步組成。四拍走三步,慢步佔二拍(第4拍和下一小節的第一拍),快步各佔一拍(第二拍和第三拍)。胯部擺動三次。胯部動作是由控制重心的一腳向另一腳移動而形成向兩側作"∞"型擺動。具有舒展優美,婀娜多姿,柔媚抒情的風格。其產生與西班牙和非洲的舞蹈有密切關系,後在古巴得到發展。
現代倫巴舞是由古巴舞蹈吸收16世紀非洲黑人舞蹈和西班牙「波萊羅」舞蹈逐漸完善。舞蹈動作曾受雄雞走路啟發。、20世紀20~50年代又受美國爵士樂和舞蹈的影響。20世紀30年代初,皮埃爾夫婦在英國表演和推廣古巴倫巴舞受到極大歡迎,風行歐洲。

2.恰恰恰(Cha Cha Cha)

節奏為4/4拍,每分鍾30~32小節。每小節四拍,強拍落在第一拍。4拍跳5步SSQQS(2、3、4&1)。包括三個慢步和兩個快步。第一步踏在第二拍,時間值佔一拍;第二步佔一拍:第三、四兩步各佔半拍;第五步佔一拍,踏在舞曲的第一拍上。胯部每小節向兩側擺動六次。舞曲熱情奔放,舞步花哨利落步頻較快,詼諧風趣。
源於非洲,後傳入拉丁美洲,在古巴得到發展。它是模仿企鵝姿態創編的舞蹈。在動作編排上一反男子領舞的習慣,男女動作不求統一整齊,且多半是男子隨後。恰恰舞的音樂曲調歡快有趣,節奏歡快易記,邦伐斯鼓和沙球的咯咯沙沙聲與動作相吻合,舞蹈又有詼諧、花俏的風格,所以倍受歡迎,是拉丁舞中最流行的舞蹈。

3.牛仔舞(Jive)

旋律歡快,強烈跳躍,節奏為4/4拍,每分鍾42~44小節、六拍跳八步。由基本舞步踏步、並合步,結合跳躍、旋轉等動作組合而成。要求腳掌踏地,腰和胯部作鍾擺式擺動。特點是舞步敏捷、跳躍,舞姿輕松、熱情、歡快。源於美國,原是美國西部牛仔跳的踢踏舞,50年代爵士樂的流行,加速和完善了這種舞蹈,但風格上還保持美國西部牛仔剛健、浪漫、豪爽的氣派。舞步帶有踢踏動作。節奏快速興奮,動作粗曠,帶有舉持舞伴和甩動的技巧,是表現牧人強健體魄和自由奔放情緒的舞蹈,具有獨特的魅力。後經規范進入社交界和表演舞范疇。二次大戰期間傳入英國,獲得迅速推廣。牛仔舞音樂舞曲歡快,有躍動感,舞步豐富多變,其強烈的扭擺和連續快速的旋轉,常使人眼花繚亂,亢奮熱烈。

4.桑巴舞(Samba)

舞曲歡快熱烈,節奏為2/4拍或4/4拍,每分鍾52~54小節。強拍落在每小節的第二拍或第四拍。每小節完成一個基本舞步。舞步在全腳掌踏地和半腳掌墊步之間交替完成,通過膝蓋上下屈伸彈動,使全身前後搖擺,並沿著舞程線繞場行進,屬"遊走型"舞蹈。特點是流動性大,動律感強,步法搖曳緊湊,風格熱烈奔放。源於巴西,是巴西一年一度狂歡節的舞蹈。是巴西音樂和舞蹈的靈魂。本世紀20~30年代桑巴舞傳人歐美。桑巴舞的風格特點是動作粗曠,起伏強烈、舞步奔放、敏捷、富有強烈的感染力。由於它在移動時沿舞程線繞場進行,因此它是拉丁舞中行進性的舞蹈。

5.鬥牛舞(Paso Doble)

音樂為旋律高昂雄壯、鮮明有力的西班牙進行曲。節奏為2/4拍,每分鍾60~62小節。一拍一步,八拍一循環,特點是舞步流動大,沿著舞程線繞場行進。舞姿挺拔,無胯部動作及過分膝蓋屈伸。用踝關節和腳掌平踏地面完成舞步。動靜鮮明,力度感強,發力迅速,收步敏捷頓挫,鬥牛舞起源於西班牙,是模仿西班牙鬥牛士動作,有西班牙風格的進行曲伴舞的一種拉丁舞。男為鬥牛士,氣字軒昂,剛勁威猛,女為紅色斗篷,英姿颯爽,柔美多變。

三、團體舞

團體舞是現代舞或拉丁舞的混合舞,由8對選手組成,藉助音樂的引導,將5種舞蹈在變化莫測的隊形變動中編織出豐富多樣的圖案,它將音樂、舞姿、隊形、圖案和選手們的和諧配合融為一體,達到了完美的統一,使體育舞蹈的風格特點得到了更為鮮明的表現。同一系列的舞種除在風格和內容上有其共同特點外,每個舞種在步法、節奏、技術處理以至風格上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F. 西班牙的舞蹈起源於哪裡有什麼樣的特點

.Jota源自西班牙北部起源於18世紀,特別是Arag n地區的歌曲和舞蹈,後來流行於全西班牙。由一或二對舞者邊舞邊唱。舞曲為3/4拍子,具有速度歡快活潑的特點,其中添入若干通常較慢速度的結尾。

G. 國際標准舞三種姿勢及運行方式~~

國際標准交誼舞的姿勢要求:

1、站立時,懸頂拔背,氣沉丹田,這樣可使背肌往上伸展,脊柱保持中正不偏,同時,可以增加頸部到腰腹的長度,更重要的是使身體保持舞蹈的"直腰"。

2、耳根豎起,能起到精伸提起的作用,同肘,要感覺頸的長度,耳朵和肩膊的距離。

3、兩肩松垂,兩肘微微向下松沉,使身體重心不至提升.跳摩登舞時,握持不要夾得太緊,也不能大松軟;要穩固,十分堅定,有彈性,不能僵硬。

4、確定收小腹,利用丹田內氣控制呼吸(橫隔膜逆式呼吸),胸部要非常舒松自然。

5、人在水中跟地面一樣,可以通過呼吸使身體變輕.跳舞時,通過身體變輕,減少身體對腿部的壓力。

(7)西班牙圓圈舞怎麼唱擴展閱讀:

1、壓腿:這是基本功訓練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內容,分別為壓前、旁、後腿。壓腿時要注意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綳直,胯關節要外開。剛開始壓可能難度有點高,但盡量每條腿都壓到,並在感覺疼痛時多控制一會。

2、踢腿:壓腿雖然很痛苦,但達不到什麼顯著的效果,最重要的還是踢腿。踢腿時要保持身體直立,腳背綳直,用腳背的力量帶動踢腿,剛開始踢不好不要著急,重點是動作要標准,前,旁,後都需要踢到。

3、壓肩: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與肩同寬。頭部和脊柱都要放鬆,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4、甩腰:腰部的柔軟度是舞蹈具有美感的基礎,首先左手扶把然後吐氣腰部自然放鬆向下,做完十個之後再換右手扶把。

H. 森巴舞是什麼意思 我指的是原文是什麼意思是南美的土著語還是西班牙語還是葡萄牙語

森 巴 舞(Samba)

--------------------------------------------------------------------------------

國際標准舞競賽的森巴舞——

具韻律性與活潑性的森巴舞通常給比賽帶來相當大的興奮,其重點須有良好的身體平衡性,及在定點舞步和如 Z 形樣式移動的舞步中彼此正確分配運用,大體而言森巴舞是屬於漸進移動的舞蹈。而移動須如「嘉年華會遊行」式的漸進的圈式舞蹈,而定點式舞蹈時須與觀眾互動。改良過的國際標准拉丁森巴舞與會將人們帶入狂歡狀態的原始巴西森巴舞有所不同,不過仍保有「嘉年華會遊行」式和充滿活力的特點。

對競賽選手而言:高度靈活及柔軟性的身體為首要,而為如此強烈的律動身體,手臂具次等重要的平衡作用。 高級舞者會正確地運用身體重量與地心引力,產生"很沉" 的重心。選手須將重點放在肌肉的適度松馳和重心,生理及心理的緊綳均無法將活潑、熱情的森巴舞表現良好。
基礎概念——

舞風:活潑的、濃厚的歡樂氣息。

舞蹈方式:漸進式移動、定點式、曲折型舞步、遊行般、彼此環繞。

節拍:2/4拍。

每分鍾/小節:52~54小節。

重音:在第二拍。

升降方式:森巴舞的 BOUNCE 動作產生。

動作特性:很"沉"的重心,兩點間瞬間的移動,高度柔軟性。
表現重點——

森巴舞獨特的腳部 BOUNCE 動作,是由重心腳的膝蓋與腳踝彼此屈壓與挺直所產生的。每次屈壓與挺直的時間是使用l/2拍,而屈壓的角度又因舞步不同而不同,有時"稍有"有時"無"。另一難度動作為骨盤與臀部的斜刺。缺少了這兩種動作就難表現出森巴舞。森巴舞的移動須反應出一種"遊行"般舞伴彼此環繞的歡樂氣氛,並在移動或定點舞蹈時與觀眾互動。
特殊貢獻人——

Walter Laird 與舞伴 Lorraine 對森巴舞匯整成國際標准舞的貢獻最大。
森巴舞的源頭——

非洲土著舞蹈:16至18世紀間,葡萄牙人由非洲如安哥拉、剛果等地引進了大量黑奴至殖民地巴西,以取代巴西人與原住民不願做的工作,而黑奴也將他們的舞蹈帶入巴西。

森巴舞的形成:19世紀巴西黑奴的身體滾動舞蹈加入巴西土著舞蹈 Lun 的身體搖晃動作,繼而加入由歐洲引入的花車遊行的嘉年華會舞步 Copacabana 混合而成稱 Zemba Quecu,最後又混血了巴西舞 Maxixe 後才大略成形。
巴西人的森巴舞——

在全世界人眼中,森巴舞是巴西的國舞,代表著熱情及多種族族群的藝術溶合,嘉年華會更是巴西人最重要的節慶,但巴西人對待森巴舞,就不如異國人對待森巴舞那麼崇高了,因16世紀黑奴引進時所帶來森巴舞雛形的黑人舞蹈,因跳時身體有磨擦被列為「不入流」、「粗野」的舞蹈,屬於低下階層的,甚至當時殖民總督下令禁跳,再者,巴西政府對森巴舞有卓越貢獻的人並無獎勵,對森巴舞有歷史性之事及物也未予以重視。故在20世紀初之前的年代,巴西人如跳森巴舞就被視為游手好閑、無賴等之輩,有時警方也會制止。

但在另一方面,原黑人的舞蹈具有宗教性、文化性的層面意義,因加入了巴西土著及歐式舞步,演變成多族群性的共同舞蹈,又其所用的敲打式樂器所散發出的豪邁,深深打動人心,而舞蹈的挑逗性與律動性,對巴西佔大部份人口的中下階層而言,代表著是對現實社會不滿情緒的舒散,是男歡女愛的媒介,也是打發時間的休閑娛樂,更是慶典節日狂歡的工具,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而在近四、五十年間國際社會接納森巴舞後,森巴舞的地位才在巴西國度裏向上提升,不過巴西仍未將其列入高尚藝術之廳。
森巴舞的近代簡史——

1905年Maxixe 舞於法國巴黎發明。

1914年前巴西人稱森巴舞為 Maxixe。

1925年歐洲引進了森巴舞,也舉辦森巴舞比賽。

1934年間由於美國舞王 Fred Astaire 的「Flying Down to Rio」電影之故,英國流行了一種以 Samba 為形式的舞蹈稱 Carioca。

1938年 Carioca 傳至美國。

1938年的巴西報紙「O Carapuceiro」的一篇文章中首度出現葡萄牙
「Samba」一字,作者為 Lopes Gama 神父,意思為一種節奏、一種舞蹈。

1939年的紐約萬國博覽會時期森巴舞放大光彩。

1941年間由一位電影舞蹈名星 Carman Miranda 的推廣下廣為流行,尤其是「The Night In Rio」這部電影。

1948年歐洲開始流行。

1950年代由於一位具領導地位的英國貴族馬格麗特公主的影響,更具進一步的流行開來。

1956年正式地在國際上普及流行開來,是受法國人 Pierre Lavelle 的影響。(全文完)

I. 舞曲的種類有哪些

舞曲是舞蹈的伴奏音樂,同時也具有欣賞價值。19世紀前歐洲流行的有:小步舞、加伏特、帕薩卡里亞、夏空、薩拉班德、阿勒曼得、庫朗、基格、波洛涅茲、帕凡等舞曲。19世紀後流行的有:圓舞曲、波卡以及義大利的塔蘭泰拉、西班牙的鮑萊羅、匈牙利的查爾達什、波蘭的瑪祖卡、俄羅斯的卡瑪林斯卡亞、戈帕克、拉丁美洲的探戈、倫巴、桑巴和我國的秧歌舞曲。
根據舞蹈節奏寫成的器樂曲或聲樂曲。由於時代、

民族特點和功能、用途的不一而有多種類型。一般舞曲

都具有特性鮮明的節奏。不少舞曲(特別是民間舞曲)

還要求由某些特殊的樂器或唱法演奏和演唱。在舞曲里,

某種典型的節奏型貫串始終。這種典型的節奏型,正是

區別各種舞曲的最重要的標志。

在原始社會中,舞蹈與音樂、詩歌是結為一體的,由

於物質生產條件和藝術水平的低下,音樂十分簡單(多

為原始的歌唱或打擊樂器的敲打)。在西方,舞蹈於古

希臘首先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中世紀早期,由於

教會的激烈反對,舞蹈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阻力。1300年

左右,在音樂理論家若阿內斯·德格羅謝奧所撰寫的論

文中,始有關於舞曲斯丹蒂佩斯(一種吟唱詩人所唱的

舞蹈歌曲)和杜克梯亞(一種只奏不唱的舞蹈樂曲)的

記載。在13世紀後期的經文歌中,又有舞曲旋律出現在

男高音聲部中的情況。

西方的舞蹈音樂於15世紀進入它的第1個繁榮期,這

是由於當時的歐洲宮廷熱衷於此的緣故。到16世紀,在

琉特和鍵盤合奏音樂中,出現了包括前舞、後舞兩首速

度不同的舞曲所組成的成對舞曲(如義大利的帕薩梅佐

-薩爾塔雷洛、英國的帕凡-加亞爾德等)。與此同時,

德國的阿勒芒德、法國的庫朗特、西班牙的薩拉班德和

義大利或英國的吉格開始躍升為重要的舞曲體裁,並在

17世紀中葉由前、後舞的對比原則,發展成為由4首舞曲

組合而成的「古典組曲」。這一時期,一批來自法國民

間的舞曲(佈雷、帕斯皮耶、里戈東等),在法國宮廷

里得到了藝術加工。其中最重要的為小步舞曲。

18 世紀是小步舞曲流行的時代,也是蘇格蘭舞曲、

連德勒舞曲等在維也納得到重要發展的時代。19世紀盛

極一時、雄踞社交舞曲主導地位的圓舞曲,就是從連德

勒舞曲發展演變而來的。19世紀30~50 年代,馬祖卡、

波爾卡、加洛普、波洛奈茲等舞曲在歐洲得到廣泛流傳。

民族樂派興起後,又有許多民族舞曲體裁被作曲家們所

發掘和重視。其中,西班牙的塞吉迪亞、霍塔、凡丹戈

等為人們所普遍矚目,並被專業音樂家所運用。進入20

世紀後,拉丁美洲和美國的不少民族舞曲和社交舞曲(探

戈、倫巴、桑巴、康加、狐步舞曲、一步舞曲、查爾斯

頓等),又在世界許多國家風行。

舞曲的種類繁多,有各種分類方法。現按古典舞曲、

民族舞曲和社交舞曲分類,主要體裁有:

古典舞曲 流行於16、17世紀的舞曲,到了17、18

世紀時,因舞蹈不再流行而成為純器樂曲。最常見的有:

阿勒芒德 意為「日耳曼的」。起源於德國。速度

適中地緩慢。4拍子,常起於第4拍的弱部。旋律流暢而

多裝飾,採取平均的節奏,織體傾向於主調化。常用作

古典組曲的第1樂章,近似前奏曲。

庫朗特 有法國式和義大利式兩種:法國式庫朗特

的速度適中地快,3拍子,常從第3拍的弱部開始,含有

一長一短的附點節奏,在每 1段落的結尾中,常把3/2拍

子和6/4拍子結合在一起,有時甚至6/7拍子在全曲中占優

勢,織體比較復調化;義大利式庫朗特速度較快,3拍子

(3/8或3/4),旋律流動,有如奔跑(「庫朗特」有「跑」的

意思)。兩種庫朗特都常用作古典組曲的第2樂章。

薩拉班德 16世紀初由東方傳入西班牙,原是一種

有色情動作的舞蹈。16世紀末傳入法國後逐漸變得莊重

緩慢。3拍子,第2拍常為長音符。旋律富於裝飾,用主

調織體寫成。常用於古典組曲的第 3樂章。17、18世紀

的聲樂曲亦常採用薩拉班德的體裁,G.F.亨德爾的歌劇

《里納爾多》中的《讓我痛哭吧》就是著名的曲例。

吉格 起源於義大利,一說起源於英國。速度很快。

3/8、6/8或12/8拍子。富有歡快活躍的情趣。常用模仿復調

J. 西班牙舞蹈的舞蹈簡介

地區性民間舞蹈霍塔廣泛流行於西班牙全國的民間舞蹈,是以對舞為基礎的集體舞,音樂為拍。舞者手執響板,雙臂圓屈舉起,邊舞邊擊打響板,並伴有唱詩。這種舞蹈節奏輕快,以多變的腿部動作為特點,雙臂與身軀的舞姿變化很少。舞蹈隊形以舞者互相穿插、繞行變化為主。西班牙北部的納瓦拉和阿拉貢地區的霍塔最為著名。 薩爾達納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是輪舞形式的集體舞,音樂為拍子。舞時男女各半,10人或20人不等,男女相間拉手成圈。舞蹈節奏緩慢、平和、穩重,舞步比較簡單,舞者不執響板。配圖 所屬分類 舞蹈 舞蹈學
一般人提到西班牙,大概馬上會聯想到鬥牛及佛朗明哥。 然而西班牙的舞蹈,並不不只有佛朗明哥一種,依據其年代、淵源、形態、地域共分為四大類:
一.西班牙各地區的地方舞蹈(danzas regionales)。 例如:fandango vasco舞、aurresku舞、 ezpatadantza舞(arin-arin)以上屬於巴斯克舞蹈。 verdiales舞屬於馬拉加(Málaga)舞蹈。 Sardana舞屬於巴塞隆納(Barcelona)舞蹈。 Charrada picada舞屬於沙拉孟加(Salamanca)舞蹈。 Jota antillón舞、jotaj alcañiz舞、 jota albalte舞屬於阿拉貢(Aragón) 舞蹈…等。
二.波麗露部門舞蹈(Escuela Bolera)。 k例如:sevillana bolera舞屬於塞維亞 (Sevilla) 舞蹈, Malagueñal舞屬於馬拉加 (Málaga) 舞蹈, Olé de la Curra舞屬於卡斯帝亞 (Castilla) 舞蹈… 等各地區都有他的波麗露舞蹈。
三.佛朗明哥舞蹈(Flamenco)。 例如:soleares舞、bulería舞、alegría舞、caracoles舞、 tango舞、tiento舞、 seguiriya (siguiriya)(seguidilla)舞、 guajira舞、farruca舞、caña舞、zapateado舞… 有二十多種舞蹈。 其發源地是安達魯西亞 (Andalucía),位於西班牙南部。
四.古典西班牙舞蹈 (Clásico español)。 例如:Córdoba舞、Polo Gitano舞、Andaluza舞、 Goyescas舞…等等。 此類舞蹈繁多,最主要以近代的音樂家所做的音樂為主要題材。
其實所謂的Flamenco是由三個部份所組成:cante (歌)、 le (舞)及toque (吉它彈奏)。 一般認為Flamenco是由gitanos (吉普賽人) 所創造出來的, 但不容否認, 西班牙歷代居住在Andalucía的民族或多或少對flamenco都有影響。 從原住民tartesos, árabes到後來發展出來的Andalucía民間的舞蹈、歌唱等。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4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