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是如何征服西班牙的
Ⅰ 阿拉伯帝國的領土擴張是如何進行的
阿拉伯帝國形成之後,作為先知繼承者的哈里發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並滿足阿拉伯人對商路和土地的要求,掀起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擴張運動。在鷹旗旗幟下,沙漠中的游牧民族開始征服世界的行動。阿拉伯人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於拜占庭和波斯的南部邊疆。他們前進,他們作戰,他們征服,他們通過血與火建立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龐大帝國。鼎盛時期領土達到1339萬平方公里,是人類歷史上領土東西跨度最長的帝國之一。
鎮壓了內部反對勢力後,第一任哈里發伯克爾隨即發動空前的大征服運動。635年,哈里發的軍隊同時對拜占庭和波斯帝國展開了進攻。敘利亞方面發動了擴張戰爭。巨大勝利的強烈刺激下,第二任哈里發歐麥爾派出了阿拉伯歷史被稱作「安拉之劍」的哈立德·伊本·韋立德將軍,率領阿拉伯人迅速通過人跡罕至的敘利亞沙漠,在雅穆克河畔一舉殲滅了拜占庭5萬大軍,佔領了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哈里發軍隊的接連勝利,迫使被圍困兩年的耶路撒冷於638年請降歸順。
佔領敘利亞後,4萬阿拉伯鐵騎乘勝揮師東進。637年,哈里發的軍隊佔領了伊拉克,並向波斯腹地不斷推進,最終於642年在卡迪亞戰役中徹底擊敗了波斯軍隊,征服了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的波斯帝國。與此同時,西征大軍也捷報頻傳。640年阿拉伯人攻入埃及,在科普特人的支持下獲得了一個接一個的勝利。642年,哈里發成為亞歷山大的主人,整個埃及納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
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繼續進行擴張戰爭,在他的統治時期,阿拉伯帝國的鐵騎先後征服亞洲的呼羅珊、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以及非洲的利比亞等地區。為了進一步控制地中海,奧斯曼徵集小亞細亞沿岸居民,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
在東方,阿拉伯人於664年佔領阿富汗地區,然後分作兩路,北路軍侵入中亞,一路所向披靡,直到在帕米爾遇到中國軍隊才停下腳步。南路軍攻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大小邦國。在北方,阿拉伯帝國的兵鋒三次指向君士坦丁堡,由於拜占庭帝國的頑強抵抗,並且使用火攻大破阿拉伯海軍,使得阿拉伯人遭遇了慘重的失敗,哈里發征服拜占庭的企圖終究未能實現。在西方,阿拉伯人消滅了拜占庭帝國在非洲北部最後的駐軍,佔領從突尼西亞直到摩洛哥的廣袤土地。阿拉伯帝國使非洲的柏柏爾人歸依了伊斯蘭教,並以他們為主力組成軍隊,跨越直布羅陀海峽進攻西班牙,征服了西哥特王國。732年,哈里發的軍隊穿越比利牛斯山,進攻法蘭克王國,在普瓦提埃附近被法蘭克人擊敗。至此,阿拉伯帝國的大規模征服運動終於落下帷幕。
Ⅱ 西班牙是如何結束阿拉伯的統治
從外部打破是毀滅,從內部打破就是生命。那麼外部跟內部一同作用的話,就是舊事物的死亡跟新事物的誕生。這個道理放在西班牙戰勝統治了700多年的阿拉伯政權,統一了自己的國家中,依然適用。
阿拉伯統治階級內訌。
盛極必衰,強極則辱,自古以來,統治階級權力在發展到高峰之後,都會開始走下坡路。而西班牙之所以能夠獨立,也有賴於當時統治西班牙國家的阿拉伯人(西班牙蔑稱之為摩爾人)的內部因為爭奪權力而產生了裂縫。
強強聯合。
當時西班牙有不少的邦國,而其中兩個非常強勢的國家並不互相爭斗,而是通過聯姻,兩國國王通婚,完成了國家的融合。這樣一來,國力就強盛到了能夠跟阿拉伯抗衡的地步。而這個融合國家也正式發動戰爭,奪取了統治權。
Ⅲ 西班牙是如何結束阿拉伯的統治的
格蘭納達王宮--阿爾布拉罕宮
這個故事的開端,要從阿拉伯人如何統治西班牙說起。
這是一個類似「哈姆雷特」的故事,八世紀初期中東阿拉伯帝國,老哈里發(政教合一的統治者)被其弟弟毒死並搶奪了王位,遭遇變故的王子乘亂逃出,一路逃亡到馬格裡布(今摩洛哥、突尼西亞)一帶,希望投奔駐守在當地的一位將軍,也是老國王的親信部下。
將軍陷入為難之中,收留王子,則違反軍令;不收留王子,則王子必死無疑,也辜負了先王對自己的知遇之恩。
考慮再三,將軍指著直布羅陀海峽對面的那塊土地,告訴王子前往那裡,並交給王子一支主要由當地柏柏爾人或者摩爾人幾千人的軍隊。王子帶著這支軍隊,很快橫掃伊比利亞半島,開始長達700多年的統治。
在此後幾百年的過程中,西班牙當地的一些小的邦國陸續出現,而摩爾人的政權內部分裂,摩爾人的統治,逐漸退守到西班牙的南部,其統治范圍,主要在現在的安達盧西亞地區。但當時的那些基督教小國家,也無力攻打摩爾人政權,這樣又對峙了很長一段時間。
卡斯蒂亞女王伊莎貝拉和阿拉貢王子費爾南多
直到後來,卡斯蒂亞女王伊莎貝拉和阿拉貢王子費爾南多的聯姻,改變了這一均勢,在伊比利亞半島上,不是通過戰爭,而是通過聯姻的方式,形成了一個「巨無霸」的國家。二王很快統一了西班牙中北部地區,然後揮師南下,於1492年攻克了摩爾人最後的堡壘格蘭納達,完成了西班牙的統一。
其後不久,哥倫布來到格拉納達,游說二王,剛剛獲得勝利的女王心情甚好,將自己的嫁妝交給哥倫布,造了三條船去遠航,終於發現了美洲大陸,這是後話,在此就不展開了。
Ⅳ 阿拉伯人和西南歐是怎麼戰斗的
北非盪平後,富庶的西南歐立即成為阿拉伯人下一個掠奪目標。
伊比利亞半島是西南歐的門戶,是中世紀歐洲最美好的地區之一,當時,統治半島的西哥特人,屬基督教的阿里烏派。當地土著居民(西班牙——羅馬居民)信奉基督教的羅馬天主教,他們把阿里烏派視為異端。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專橫跋扈,廣大人民十分痛恨其統治。阿拉伯人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闖進西南歐大門的。
711年春,一支由300名阿拉伯人和7000名信仰伊斯蘭教的柏柏爾人組成的部隊,被派到比利牛斯半島,深入偵察西哥特王國的領土。711年7月,阿拉伯軍在詹達湖岸邊的巴爾白特河口與西哥特國王羅德里克的軍隊相遇。由於對羅德里克篡奪王位不滿者的倒戈,西哥特的2.5萬之眾被完全擊潰,羅德里克下落不明。阿拉伯人長驅直入,勢如破竹,很快便佔領了馬拉加、科爾多瓦和西哥特首都托萊多。
712年,穆薩親自率領1萬名由阿拉伯人組成的軍隊在西班牙登陸。僅2年時間,整個比利牛斯半島除北部山區以外都被佔領,並建立了西班牙人的統治。
西班牙被征服後,阿拉伯統治者就想征服整個地中海,把義大利、日耳曼和希臘等地都收歸阿拉伯版圖。
717年8月中旬,阿拉伯軍隊同時從陸上和海上大舉進攻拜占廷帝國的首都。12萬阿拉伯陸軍由馬斯馬拉指揮,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准備用封鎖的辦法圍困該城。阿拉伯的海軍艦隊在蘇萊曼指揮下,約1800艘船隻從埃及和敘利亞趕來。為了配合封鎖,阿拉伯艦隊一路在西,切斷可能來自愛琴海方面的援助和補給;另一路在東,控制來自黑海方面的補給。
拜占廷帝國皇帝利奧三世面對阿拉伯人的圍攻,決定使用「希臘火」襲擊阿拉伯艦隊,削弱其海上力量,以打破其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海上封鎖。為此,他們在君士坦丁堡東北海港出口處建起兩座瞭望塔,瞭望塔之間掛起可以升降的大鐵鏈。船艦上,裝有用石油、硝石、硫磺及各種樹脂製成的混合液質,注進吸管。阿拉伯艦船入港後,即放下鐵鏈,切斷退路,隨後,各艦船上的「希臘火」一齊噴射。這種希臘火見水即燃,能在水面上燃燒。頓時,阿拉伯艦船大火沖天,急忙逃遁。
拜占廷艦隊利用希臘火不斷襲擊阿拉伯艦隊,使其遭到損失,同時由於阿拉伯人不適應歐洲冬天寒冷的天氣,有數以千計的人死亡,蘇萊曼將軍也被凍死。這些損失打擊了阿拉伯軍隊的士氣。718年8月15日,阿拉伯人被迫解圍撤兵。途中他們的艦隊遇到大風襲擊,有15萬人死亡,1800艘戰艦到達敘利亞和亞歷山大里亞港時,只剩下10艘。這對阿拉伯人來說,確實是一場災禍,對以後的戰爭進程帶來了無可估量的影響。
不久,阿拉伯人改變征服路線,即先取法蘭克、日耳曼、義大利,然後進攻君士坦丁堡,最後回到大馬士革。
719年,阿拉伯人在同盟軍支持下,越過比利牛斯山,准備侵入高盧的阿奎丹地區,而崛起的法蘭克人,這時也正從北方進攻阿奎丹。阿奎丹地區由歐多統治,他面對南北兩面之敵的進攻,深感處境危險,就想先收買北非柏柏爾的一個首領,以保障南疆的安全,結果沒有得逞。阿拉伯集中兵力分兩路大舉進攻,主力從西面渡過埃及布羅河,沿潘普絡納向北,過比達索瓦河,進入加斯科尼,再從那裡向北運動。以保障主力部隊的成功,另一支獨立支隊,則從東南向北,以羅訥河下游出口處的阿爾為打擊目標,目的是在阿奎丹製造恐怖氣氛,吸引牽制敵人,保證西路主力的襲擊成功。
西路由西班牙總督阿卜杜拉曼率領,發展順利。在加龍河下游的波爾多擊潰歐多的抵抗,波爾多城被搶劫一空。接著分兵出擊,連渡加龍河和多爾多涅河,向北並到達圖爾以南約95公里的普瓦提埃城。歐多無力抵抗,節節敗退,無計可施,他決定向法蘭克人求和,藉助其兵力向阿拉伯人進攻。
6世紀中葉,法蘭克王國東征西戰,勢力強盛,其疆域南至比利牛斯山,東至萊茵河川東,成為西歐日耳曼人最強大的國家。後來隨著封建貴族權力的增長,王朝開始衰頹,一切大權實際落入宮相之手,國王徒擁虛名。國家分裂為奧斯特拉西亞、紐斯特里亞等幾部分。
就在此期間,法蘭克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宮相,名叫查理·馬特。他重新統一法蘭克,穩定奧斯特拉西亞的統治權,統一了紐斯特里亞,並征服了撒克遜人、日耳曼人和多瑙河流域,鞏固了東北邊疆,保證無後顧之憂。
731年,查理·馬特率領一支軍隊從奧爾良渡過盧瓦爾河,進入貝里地區。這時,阿拉伯軍隊正忙於搶劫,同盟軍統帥、西班牙總督阿卜杜拉聞訊後,立即命令部隊退到普瓦提埃城附近。
歐多得到查理·馬特的支持後,急於交戰。但是,具有傑出指揮才能的查理·馬特知道阿拉伯人的弱點。他阻止歐多的行動。他認為,阿拉伯人前進的時候,不能過早發動攻擊,一定要忍耐。因為他們由於對財物的貪欲所激發的信心和勇氣,就像洪水一樣難以抵擋。等到他們滿載而歸時,就無鬥志了,這時再攻擊就有成功的希望。
阿拉伯人由於滿載劫獲物,使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喪失了機動性。阿卜杜拉曼一度曾想放棄這些戰利品,但他的部下不肯服從命令,這樣只好一面把戰利品南撤,一面組織力量准備戰斗。查理·馬特也展開了隊形,因為民兵尚未到達,也就沒有主動進攻。兩軍對峙了七天。
法蘭克軍隊主要依賴步兵。他們的部隊分為兩類:一類是主將的私人部隊,軍事素質好,受過嚴格訓練,參加過多次戰斗;另一類是強召來的當地民兵,他們裝備不全,沒經過訓練,說不上有什麼紀律,主要任務是搜尋糧秣,保障供給。法蘭克軍隊的兵器主要有刀劍、匕首、標槍和戰斧。主要的防護武器是防盾和裝甲。阿拉伯軍隊大部分是騎兵,慣用矛、劍,很少使用弓箭和甲胄。他們沒有後方補給,主要靠以戰養戰,戰術上靠野蠻的硬沖和勇敢精神。
Ⅳ 塔立格是亞洲人的奴隸,卻只帶領1萬人就滅了一歐洲王國,他如何做到的
公元前711年,塔立格負責攻打西班牙。歐洲地區的阿拉伯帝國派出了一支7000人的隊伍前往征服伊比利亞半島。塔立格就是這7000人隊伍的首領。他原本是穆薩的奴隸,後來穆薩發現塔立格有過人的軍事才能,才破格將其提拔為軍隊的統帥。
得知阿拉伯已經打到門口的消息,當時的敵方王國派了25,000人的大軍去阻擋塔立格的12,000軍,阿拉伯人與西哥特大軍在一個地方展開了決戰。雖然阿拉伯人最開始處於劣勢,但是塔立格卻用優勢兵力直接沖擊敵軍的主帥,再加上敵軍本來就軍心渙散,被塔立格打得大敗。
在公元711年冬天,阿拉伯人占據了半個伊利比亞半島,三年後阿拉伯人幾乎占據了整個西班牙。之後蒙古帝國再次開展了遠征模式,征服了半個歐洲大陸。
Ⅵ 圖爾戰役的始末,飛速擴張的阿拉伯人如何碰壁於普瓦提埃呢
一、進軍歐洲
倭馬亞王朝決定把拜占庭作為第一個攻佔的對象。717年8月15日,阿拉伯人的海軍出現在君士坦丁堡的城下,可這次,一向勢如破竹的阿拉伯人第一次碰了壁,十幾萬大軍圍城十幾月,不僅沒有攻克君士坦丁堡,而且還被拜占庭人的"希臘火"燒得很慘,只好大敗而歸。阿拉伯人只好採取迂迴戰術,以西班牙為基地,越過比利牛斯山,進軍法蘭克王國。哈里發打算先征服日耳曼世界,再兩面夾擊攻下君士坦丁堡。於是,阿拉伯人和西歐的法蘭克王國之間的戰爭似乎不可避免了。這不僅僅是阿拉伯人與法蘭克人之間的戰爭,更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個世界的斗爭。
查理·馬特為了表示對歐多公爵的歡迎,特意連夜給他寫了一封信。查理在信中勸誡歐多最好不要阻止阿拉伯人的前進,要耐心等待時機,不要過早發動進攻。因為這時的阿拉伯大軍正處於攻城略地的狂熱之中,這種狂熱給了他們十足的鬥志,讓阿拉伯人擁有強大的戰鬥力。此時貿然出擊無異於以卵擊石,因此,法蘭克人必須要耐心等待,阿拉伯人的狂熱褪去之時,就是查理·馬特帶頭反擊之時。
Ⅶ 古代阿拉伯帝國竟到了西班牙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復戰爭
西哥特人的統治持續到了公元711年。當時五萬穆斯林戰士橫跨直布羅陀海峽,用手中的彎刀戰勝了曾令羅馬人聞風喪膽的哥特武士,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四年之後,阿拉伯人席捲整個半島,把她變成了一個埃米爾國,也是龐大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叫做「安達盧斯國」。我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盡管半島北部地區的抵抗運動從未停止過,公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穆斯林帝國的勢力仍舊令人驚嘆地不斷鞏固。西班牙在這個時期吸收了燦爛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漸脫離了大馬士革的中央統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終把西班牙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哈里發王朝。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迎來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城市建設和商品經濟的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推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阿拉伯人帶來了醫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最先進的知識,並且在西班牙的音樂、美術、文學、建築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阿爾罕布拉宮便是阿拉伯藝術登峰造極之作。同時,阿拉伯語也在西班牙語里留下了許多詞彙。當時最重要的城市有瓦倫西亞、薩拉戈薩、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擁有五十萬居民和一座巨型圖書館的科爾多瓦是十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紀,王族間(39個王子)的不斷內訌使穆斯林帝國分裂敗落,光復運動愈演愈烈。北方的國王們一個接一個地取得勝利。到了十四世紀,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納達最後一個據點,他們又堅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國王」將她也並入了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版圖。
Ⅷ 阿拉伯人是怎樣開始征服戰爭的
自第2任哈里發歐默爾統治時期,阿拉伯對拜占庭和伊朗進行了大規模的征服戰爭。
636年4月,號稱「安拉之劍」的哈立德大將率2500騎兵進攻敘利亞。8月,雙方軍隊會戰於約旦河支流雅姆克河畔,阿拉伯粉碎了拜占庭的5萬軍隊,佔領了大馬士革,並趁勢攻陷安條克、阿勒頗等城,佔領了敘利亞全境。
638年,阿拉伯人進入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不久又全部佔領巴勒斯坦。雅姆克河戰役後,歐默爾集中主力部隊進攻伊朗。636年,阿拉伯騎兵在幼發拉底河畔卡迪西亞地方擊潰伊朗軍隊,次年佔領伊朗首府泰西封。624年雙方軍隊又會戰於尼哈溫,伊軍大敗,薩珊王朝滅亡。歐默爾派遣另一員大將阿穆爾進攻埃及,於642年攻佔開羅,拜占庭海軍在亞歷山大里亞投降。645年,阿拉伯人又佔領昔蘭尼加和利比亞。
7世紀末到8世紀初,倭馬亞王朝分兵兩路,揮戈東西,繼續進行大規模擴張。664~674年,1.7萬名阿拉伯騎兵穿過兩河流域,先後攻克喀布爾、布哈拉和撒馬爾罕,接著佔領了印度河流域的中亞。
西路大軍多次進攻君士坦丁堡,698年攻陷迦太基,消滅了拜占庭在北非的殘余勢力。之後降服了當地柏爾人,並以他們為主力組成騎兵隊,越過直布羅陀海峽,於次年滅了西哥特王國,迅速征服比利牛斯半島。爾後又進攻法國南部,於732年普瓦提埃戰役中,被法蘭克軍隊擊敗。阿拉伯人長達一個世紀的對外征服,為帝國疆域的擴大奠定了基礎。
Ⅸ 航海時代(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班牙仍是阿拉伯人統治嗎
不是,在哥倫布之前,西班牙已經統一獨立,哥倫布生活在伊莎貝拉女王執政時期,正是伊莎貝拉和其夫斐迪南一起統一了西班牙。阿拉伯人雖一度征服西班牙,但是後來基督教國家入侵使得西班牙變得四分五裂。
Ⅹ 西班牙被阿拉伯征服後阿拉伯又產生了什麼野心
712年,穆薩親自率領1萬名由阿拉伯人組成的軍隊在西班牙登陸。僅2年時間,整個比利牛斯半島除北部山區以外都被佔領,並建立了西班牙人的統治。
西班牙被征服後,阿拉伯統治者就想征服整個地中海,把義大利、日耳曼和希臘等地都收歸阿拉伯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