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為什麼沒有參加一戰與二戰
⑴ 西班牙為什麼不參加二戰
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權是在德、意法西斯的大力協助下建立的法西斯政權。1939年3月21日,佛朗哥西班牙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簽署與希特勒的秘密友好協定,成為軸心國的一員。但是,當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時,西班牙卻宣布中立。縱觀二戰時期,盡管側重點不同,西班牙始終處於中立狀態,是二戰保持中立的少數國家之一。本文試就二戰西班牙中立的原因做一番探討。
二戰時期,西班牙堅持中立,一方面是由它的國內經濟和政治狀況決定的。
二戰時期西班牙的國內經濟狀況:
西班牙本身就只是一個貧窮的農業國家,三年的內戰耗盡了西班牙的人力、物力資源。內戰後的西班牙一片蕭條,國家經濟處於崩潰邊緣。「1939年7月29日的《西班牙向上》周刊承認,『許多地區變成一片廢墟。』近60%的房屋被毀,40%的鐵路機車車輛損壞,許多橋梁和道路設施也遭到破壞。」[1]P284頁
工業上,「工人的工資降到1936年的水平。數十萬人,包括政治犯和被槍決人的子女,靠長槍黨的福利組織『社會救濟』的救濟糧為生。」[2]P19頁直到1942年,西班牙用於新工業建設的資金、原料、機器等仍舊非常缺乏。
農業上,由於佛朗哥主義的土地政策,西班牙的農業十分衰落。國內居民普遍挨餓。「生產下降了21%。1939年同1935年相比,馬匹數下降40%,小麥產量下降30%,大麥、煙草、橄欖的產量下降35%,甜菜產量下降65%。糧食種植面積由828.8萬公頃下降到625.8萬公頃。以1929年的產量為100,1939年農業產量為1929年的76.7%。」[3]P488頁1942年,在一個向柏林當局的報告中,如是說:「西班牙國內局勢最近三個星期以來變得更加尖銳……飢餓騷動可能發生。甚至軍隊也得不到足夠的糧食供應。……囚犯們的伙食很差,他們的家屬快要餓死了。」[4]P294頁
商業上,「在商品缺乏的情況下,抬高物價和投機倒把行為達到了這樣的規模,致使供應和運輸總局不得不發布命令,規定提高價格不準超過1936年7月18日物價的百分之二十五。違反禁令者科以罰金。」[5]P284頁「偷運、黑市和賄賂的大時代開始了。」[6]P19頁
西班牙經濟的這種狀況,使得在1939年時,西班牙連「歐洲和美洲的非交戰國可能提供的設備和原料這種進口商品都無法付款。」[7]P285頁丘吉爾斷言,「據我們獲悉,西班牙的局勢逐漸惡化,這個國家瀕臨飢饉。」[8]P294頁西班牙政府在宣布中立時指出,「由於它的供應困難,它必須從英國及其盟國進口糧食和其他生命攸關的物品。」[9]P22頁
由此可見,迫使西班牙在二戰中保持中立的原因中,經濟的極端貧困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沒有經濟作後盾的戰爭無疑是危險的戰爭。
二戰時期西班牙的政治狀況:
三年內戰使得佛朗哥建立的獨裁政權的政局相當不穩。「長槍黨妄圖稱為政治力量的代表者,但在人民中卻沒有什麼根基,而佛朗哥將軍本人至多被承認為一個軍事活動家而已。人民不滿長槍黨,因為長槍黨成員應有盡有,而居民則貧困不堪。在長槍黨和作為第二執政黨『雷克特』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政治分歧。軍人組成第三執政黨……大多數居民始終是『赤色分子。』……」[10]P303頁
在西班牙內部,「一半西班牙人作為佛朗哥手下敗敵,是新建立的國家的潛在敵人。……戰敗的共和國戰士和民兵並不都在1939年4月1日放下了武器。在難以行進的山區,侯爵、無政府主義小組、共產主義小組以及短命的社會主義小組的游擊隊,開始了一場小型戰爭。」[11]P18頁
左派共產黨的活動未因佛朗哥獨裁政策的建立和恐怖政策的實施而滅絕,他們繼續進行反對佛朗哥主義的斗爭,盡管一再被鎮壓,他們也一再重建。
而在另一半中,佛朗哥也「感到他的追隨者們也不都是絕對可信的。」[12]P18頁「右派統治集團,……他們雖然並不反對整個專制制度,但對西班牙參展計劃卻表示極不滿意。」[13]P303頁
二戰後期,1943年,反佛朗哥主義的反對派更加壯大。西班牙共產黨的力量不斷壯大,他們「成功地建立了好幾個龐大的地下組織。在國外的共產黨派也開始活躍起來,其中包括社會黨人……」[14]P316頁右派力量也蠢蠢欲動。1945年,「巴塞羅那伯爵堂·胡安發出了致佛朗哥、保皇黨人和全體西班牙人的信件,信件中譴責了極權主義國家的構想。」[15]P320頁 盛贊保皇派的政治藍圖。
在這樣的國內局勢下,佛朗哥甚至不敢保證個人的生命安全:「1942年春,佛朗哥在內戰之後,首次敢於冒險在國內作長途旅行。……在他訪問的城市裡,成千上萬政治上不可靠的人,在領袖到達之前被投進監獄。佛朗哥幾十年都不敢坐飛機,他害怕行刺;這位小心翼翼的加利西亞人,從未放鬆保障他人身安全的嚴格措施。」
政局如此不穩,佛朗哥即便想要參戰也是力不從心的。在希特勒問及西班牙中立的緣由時,西班牙這樣回答:「領袖盡量避免過早地參戰,因而也就可避免西班牙力所不及的長時間的作戰,而且避免了在某種情況下可能危及現政權的根源。」
國內的經濟政治局勢從根本上決定了西班牙在二戰中的中立態度。此外,當時的國際環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西班牙政府在二戰中的中立態度。
首先我們考察一下二戰期間西班牙與德國的關系。佛朗哥獨裁政權可以說是由德意志、義大利一手扶植起來的。而德國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西班牙,其目的也是希望西班牙能夠在即將爆發的戰爭中堅定的站在軸心國一方。雙方的關系本應該是合作無間,共進退的才是,然而,事實卻遠非如此。
二戰初期,迫於國內政治經濟局勢的壓力,西班牙不得不宣布中立,但是,它卻向德國和義大利開放它的海港和飛機場。並且,在「1939年和1941年之間,AXIS的力量占明顯優勢時,佛朗哥從中立到了一個更加積極的非交戰國的政策,直到1941年7月,西班牙輸送一個志願的空軍集團(藍色師團)與德國並肩與蘇聯戰斗。」西班牙如此積極,德國方面卻相對冷淡許多。希特勒斷言:「老實說,負擔一個義大利已經夠沉重的了,不管西班牙士兵的素質如何,考慮到西班牙的極端貧困和毫無准備,西班牙與其說是難得的夥伴,不如說是個沉重的負擔。」
而且,即使是如此,佛朗哥面對德國的態度也十分強硬的。在德國取得節節勝利時,佛朗哥積極要求參戰,同時也提出了苛刻的參戰條件。及至德國對英國空戰失利,佛朗哥更是趁機勒索,遭德國拒絕後,佛朗哥拒絕希特勒穿過西班牙領土的要求。可以說,西班牙此舉對二戰的後果影響甚大,可能改變二戰的後果。[20]P77頁
在德國入侵蘇聯失利後,西班牙馬上從蘇德戰場撤回了藍色師團。「1943年10月,大元帥又從非交戰國狀態退回到了中立狀態。」
縱觀二戰期間的西德關系,十分微妙。德國極力想要控制西班牙,佛朗哥卻又根據西班牙的利益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整個戰爭期間,佛朗哥將軍的政策完全是自私而冷酷的。他只想到西班牙和西班牙人的利益。他從來沒有考慮過如何報答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對他的援助。」德國對西班牙的粗暴態度和前線的失利,終於促使西班牙不斷疏遠德國,一直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英美對西班牙的軟硬兩手外交政策也對西班牙保持中立起了重要的影響作用。
西班牙的中立對英國很有厲害關系。丘吉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西班牙可以幫我們很多忙,但更可以對我們為害甚大……這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他宣布中立,並從此嚴守中立。在我們兩國之間進行著繁榮和互惠互利的貿易,……我們就是希望西班牙保持中立。我們想要同西班牙進行貿易,我們希望它不讓德國和義大利的潛艇利用它的港口。我們不僅希望直布羅陀不受騷擾,也希望我們的艦只能夠利用阿爾赫西拉斯的碇泊所,希望我們日漸擴大的空軍基地能利用直布羅陀連接大陸的地帶。我們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靠這些便利條件才能到達地中海。」
鑒於這種厲害關系,再加上西班牙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難,英美便對西班牙採取了軟硬兩手政策。一方面,英美向西班牙輸送了大量原料和小麥,解了佛朗哥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英美也警告西班牙佛朗哥貿然參戰的後果。當佛朗哥聲援軸心國時,「大不列顛作出反映,用經濟報復對付依賴從英國進口的西班牙,威脅要佔領卡那利群島。」逼迫佛朗哥就範。
就是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中,西班牙權衡再三,始終選擇了中立立場。
綜上所述,二戰時期西班牙經濟崩潰、政局不穩的內部狀況是佛朗哥選擇中立的根本原因,而外部的環境作用更堅定了佛朗哥中立的決心。
來自網路 鏈接http://..com/question/162946937.html
⑵ 二戰時期,唯一沒有參戰的世界級強國西班牙,當時在做什麼
西班牙在一戰和二戰中都保持中立,僅於1941年至1943年間派遣由志願者組成的「藍色師」協助德國對蘇作戰,但在內戰期間仍然遭受戰火之苦。佛朗哥執政期間,西班牙在經濟和文化上基本與外部世界隔絕,但是隨著經濟的復甦,它邁出追趕其鄰國的步伐。
⑶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西班牙有沒有參加
兩次世界大戰西班牙都沒有參戰。
一戰時期西班牙是中立:西班牙16~17世紀建立的世界霸權在18~19世紀不斷受到英法德美等國家的打擊,到1898年除了撒哈拉、摩洛哥、幾內亞已喪失了所有海外領地,民族內部的無政府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盛行,國內要求政府變革的運動此起彼伏。1909年還爆發了加泰羅尼亞地區的獨立運動,雖被鎮壓但是國內一團糟。經濟相當的落後,當一戰打起來的時候宣布中立的西班牙可以向雙發提供戰爭物資獲得了大量的經濟利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經濟發展。
二戰時期西班牙依舊中立:一戰後西班牙經濟又下滑,而且海外領地獨立運動也高漲,國內共和運動最終將國王趕走建立了共和國,在1936年~1939年為了奪取共和國的領導權爆發了西班牙內戰,最終佛朗哥成了勝利者獲得了領導權,在1939年~1943年佛朗哥頂住了希特勒一再要求其加入軸心國的要求,在國內進行反對派的肅清,對外中立。直到二戰結束西班牙還是在國內的政治斗爭和海外殖民地鞏固的消耗中,內政不穩,無暇參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國:
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
協約國:英國、法國、比利時、沙俄、義大利、美國、日本、中國、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等英聯邦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
參加法西斯陣線的國家有:德國、義大利、日本、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7國,前三國是這一陣線的核心。
參加反法西斯陣線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希臘、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印度、盧森堡、荷蘭、紐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馬、波蘭、南非聯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賓、阿比西尼亞、伊拉克、巴西、玻利維亞、伊朗、哥倫比亞、賴比瑞亞、法國、厄瓜多、秘魯、智利、巴拉圭、委內瑞拉、烏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黎巴嫩47國。
按照國際會議的協議,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都是加入反法西斯陣線的國家和地區。丹麥、阿根廷、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蘇聯加盟共和國)因為是聯和國的創始會員國,所以也成為反法西斯陣線的一員。
此外,還有3個國家是宣了戰的: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8月10日對日本宣戰、阿爾巴尼亞(法西斯傀儡政府)1941年10月17日對英國宣戰、暹羅(今泰國)的投降派政府1941年12月11日與日本簽訂攻守同盟,並於1942年1月對英、美宣戰
⑷ 西班牙為什麼沒有被捲入到二戰中
西班牙作為二戰中法西斯那邊的一個重要的國家,最後居然很意外的沒有捲入了二戰中去,確實讓人感覺到無比驚訝。在二戰之前,西班牙爆發內戰,共產黨和法西斯之間互相鬥來斗去,最後法西斯首領佛朗哥在希特勒等人的支持下得到勝利,但是佛朗哥所獲得的勝利,實際上是非常不穩定的。據說佛朗哥只能勉強的維持住西班牙的局面,當時西班牙非常的窮,根本沒有國力去打了一場戰爭。要是真的弗朗哥加入到二戰中去,不用別人來打,自己可能就先垮了。
⑸ 為什麼二戰時西班牙不加入軸心國
二戰時期,西班牙的佛朗哥雖然在意識形態上與納粹德國更加親近。但佛朗哥政府沒有正式加入軸心國一方,二戰後西班牙因此避免了成為戰敗國的厄運,佛朗哥也因此被稱為二戰時期最成功的牆頭草。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歐戰前期納粹德國雖然在陸地上所向披靡,但在海上卻一直被英國皇家海軍壓製得死死的。即使是在潛艇戰成果最大的時候,英國皇家海軍依然牢牢地掌控著北大西洋的制海權。而西班牙畢竟只是一個二等列強,國土又三面環海,如果公然與英國人為敵,西班牙必定會被皇家海軍的堅船利炮打殘,所以就算佛朗哥再怎麼親近納粹德國,也不可能為此賠上自己的西班牙。而德國方面則因為事實上在海上只與英國人打成了平手。自然不敢強逼佛朗哥、以免將西班牙推到盟國那邊,所以佛朗哥這根牆頭草才能過得那麼滋潤。
⑹ 為什麼西班牙沒有捲入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大國西班牙,確實沒有捲入,因為在這之前。 1936年1月,西班牙人民陣線建立,參加者有左翼共和黨、共和同盟
、社會黨、共產黨等。2月16日,人民陣線在選舉中獲勝,組成聯合政府。
左翼共和黨基羅加任總理。人民陣線政府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釋放政
治犯,宣布各民族有自治權,實施勞動法,進行土地改革等。君主派、大
地主資本家及反動軍官等因此陰謀製造叛亂。
7月18日,西班牙駐摩洛哥的殖民軍首領佛朗哥發動叛亂,反對人民
陣線政府。西班牙人民奮起反擊叛軍。德、意法西斯從7月30日起公然對
西班牙進行武裝干涉。他們出動飛機將叛軍從摩洛哥運往西班牙,還運輸
武器、彈葯,後又派干涉軍。約5萬名德軍和15萬名意軍到西班牙。
由於這個原因,二戰中的西班牙其實建立了法西斯政權,但因 : (1)經濟無力也不願捲入一場新的戰爭。長期的戰爭,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貧困使這座荒涼的半島毫無生氣。擺在西班牙政府面前的是怎樣使精血已枯的人民擺脫另一場戰爭,恢復發展經濟。
(2)沒有把握勝利因此不敢參戰:佛朗哥認為美英這兩個帝國有可能聯合作戰,並將英倫三島作為反攻歐洲的跳板,從而打贏這場戰爭。1940年8月,隨著不列顛之戰的持續,他已看清,英國將堅持戰斗,而這場戰爭很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德國能否獲勝,毫無把握。在沒有絕對把握勝利的情況下,佛朗哥是不敢參戰的。
(3)希特勒沒有拉攏:當希特勒在西線發動突然襲擊,法國迅速淪陷,英國也可能崩潰或毀滅的時候,佛朗哥曾在6月間表示,他准備加入戰勝者的行列,分享戰利品。但是,希特勒覺得沒有爭取同盟者的必要。他估計幾個星期、甚至幾天之後,便可結束大的敵對行動,而英國即將求和。因此,他對於馬德里的這副積極靠攏的姿態並不感興趣,沒有把佛朗哥拉入自己的陣營。
(4)政治經濟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佛朗哥向德國提出了許多苛刻的參戰條件,如:保證將直布羅陀、法屬摩洛哥以及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包括奧蘭在內,劃歸西班牙,並且要擴張西屬非洲殖民地的某些領土。此外,還需要適當的軍事援助特別是西班牙面對直布羅陀的炮台所需的15英寸口徑榴彈炮。強調西班牙需要現代武器、糧食、石油和經濟援助,而且還必須等到德國人在英國登陸後,西班牙才能參戰。希特勒因為西班牙的要求過高而感到棘手,而且有些要求將使他同維希重新發生糾紛。從法國奪去奧蘭,那一定會導致法國在北非成立敵對的政府,因而希特勒拒絕了佛朗哥的要求。後來,希特勒在佛羅倫薩對墨索里尼說:「我寧可被拔掉三四顆牙齒,也不願再搞這樣的談判。」
(5)英美等國從中努力:二戰爆發後,英國和美國都一直在努力使西班牙保持中立。如從西班牙購買物資以縮小其對納粹的供應量,減輕納粹對西班牙經濟的影響。1940年3月,英國與西班牙簽署了一個為期半年的貿易協定,英國向西班牙提供石油產品和化肥,西班牙向英國供應礦石、橘子和檸檬。在整個戰爭期間,該貿易協定每隔半年續簽一次。他們向西班牙提供穀物和石油。
丘吉爾就任英國首相後,專門撥出一筆資金用於收買一些對佛朗哥有影響力的西班牙高級指揮官,由英國國庫在一家瑞士銀行的紐約分行存入1000萬美元,指使英國駐馬德里大使館武官艾倫·希爾加思向一些西班牙軍人賬戶轉錢。這位英國軍官便同銀行家胡安·馬奇進行了接觸,向那些表明准備抵制佛朗哥同希特勒聯合意願的西班牙軍官送錢。馬奇根據每個西班牙軍官的業績送錢,1940年底,幾乎所有的錢都進了西班牙軍官的腰包。比如,被認為是佛朗哥的繼承人之一的,當時西班牙軍事學院院長安東尼奧·阿蘭達將軍就得到了200萬美元。
(6)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在一份1939年簽訂的德西秘密協定書中,西班牙承諾從南美幫德國進口牛肉和穀物。1940年5月,西班牙與義大利簽訂了為期3年的食品合作計劃,承諾提供必要的糧食。到1942年,德西貿易的重點由食品轉向戰爭必需的礦產資源。西班牙擁有豐富的優質鐵礦石,德國還從西班牙進口鋅、鉛、水銀、螢石、天青石、雲母、軟木和羊毛,以及最重要的鎢砂。從1942年初開始,英美開始聯合買斷西班牙所有的鎢礦出產,價格也從原來每噸75美元飆升至16800美元。佛朗哥政府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獲利頗豐。
⑺ 二戰西班牙為什麼沒參戰
1、西班牙當時的獨裁者佛郎哥是個非常有政治手腕的人.他充分掌握的當時參戰雙方的心理.雖然他的統治的確立是依靠德意法西斯,但是他很現實的看到當時力量對比並不是完全偏向軸心國的.所以他採取了靈活的態度.
2、一方面,他跟軸心國來往密切,大量戰略資源不斷的通過西班牙流向軸心,從而賺取了大量黃金.最極端的是他派出了360步兵師去蘇聯參戰(穿藍色軍裝,說是志願軍,跟當年德意援助他一樣).另一方面出於現實,他始終不答應對英國宣戰,不理會德國在法國的勝利和泡出幫他收復直不羅陀的誘惑.他擔心一旦捲入,可能會立即失去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和外源性經濟的根本.於是,他放任軸心國的特工在西班牙橫行.大做生意.但是一見時機不妙立即撤回360師.
3、英美擔心一旦西班牙參戰會失去直不羅陀,讓地中海變成納粹湖.所以盡力拉攏,求得他中立就謝天謝地.對於他跟軸心的往來就全當沒看見.
4、西班牙在這個獨裁者狡猾的統治下,經濟不但沒有遭到破壞而且發了戰爭財繁榮起來.這也是他可以穩穩的一直到1975年死在獨裁者的位置上主要原因.
⑻ 西班牙為什麼沒有參加二戰
西班牙當時的獨裁者佛郎哥是個非常有政治手腕的人.他充分掌握的當時參戰雙方的心理.雖然他的統治的確立是依靠德意法西斯,但是他很現實的看到當時力量對比並不是完全偏向軸心國的.所以他採取了靈活的態度.
一方面,他跟軸心國來往密切,大量戰略資源不斷的通過西班牙流向軸心,從而賺取了大量黃金.最極端的是他派出了360步兵師去蘇聯參戰(穿藍色軍裝,說是志願軍,跟當年德意援助他一樣).另一方面出於現實,他始終不答應對英國宣戰,不理會德國在法國的勝利和泡出幫他收復直不羅陀的誘惑.他擔心一旦捲入,可能會立即失去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和外源性經濟的根本.於是,他放任軸心國的特工在西班牙橫行.大做生意.但是一見時機不妙立即撤回360師.
英美擔心一旦西班牙參戰會失去直不羅陀,讓地中海變成納粹湖.所以盡力拉攏,求得他中立就謝天謝地.對於他跟軸心的往來就全當沒看見.
西班牙在這個獨裁者狡猾的統治下,經濟不但沒有遭到破壞而且發了戰爭財繁榮起來.這也是他可以穩穩的一直到1975年死在獨裁者的位置上主要原因.
⑼ 西班牙和葡萄牙為什麼沒有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首先是西班牙,確實沒有參加一戰。歐洲的形勢曾經非常分明,英法俄組成的協約國陣營與德奧組成的同盟國陣營處於一觸即發的關系。義大利則不斷打醬油,在兩大陣營中重復取利。西班牙在內政上與德國的關系良好,同英規律存在著矛盾。尤其是與法國,在殖民地成績上的矛盾很深。西班牙也試圖介入非洲,但被法國一再阻止。西班牙雖然對英法兩國有氣,但是它不敢明目張膽的參加同盟國陣營。這是西班牙的特殊地位決議的,法國和西班牙是海洋鄰國,一旦和平迸發,西班牙基本有力對立法軍。英國是海軍第一強國,西班牙三面環海,英軍可以隨意炮擊西班牙。同時,西班牙並不看好德國的情勢。出於各方面的思索,西班牙決議選擇中立,不參加任何陣營。
其次葡萄牙是參戰的。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戰爭的頭一年,葡萄牙試圖保持中立。但德國封鎖英國,而英國是葡萄牙長期盟友和最大的經濟夥伴。同時德國和葡萄牙在非洲安哥拉的殖民地有沖突。在葡萄牙應英國要求沒收了德國停靠在葡萄牙港口的船隻之後,德國於1916年3月9日對葡萄牙宣戰。兩年半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葡萄牙是戰勝國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葡萄牙沒有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