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如何入天主教
『壹』 為什麼西班牙人沒有改宗伊斯蘭教
西班牙人沒有改宗伊斯蘭教是因為羅馬教廷在內的西歐天主教會的支持。
佔領伊比利亞半島之後,穆斯林在這里建立了安達盧斯政權。在安達盧斯政權初期,穆斯林對於基督徒採取的是宗教寬容政策。但安達盧斯雖然允許當地基督徒保留宗教信仰,但必須要繳納人頭稅。基督教建築雖然得到一定的保護,但是不允許翻修。
後來,安達盧斯內部的統治集團因為爭權奪利,分離成多個泰法王國。各個泰法國家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大了對基督徒等異教徒的搜刮力度。
穆斯林入侵引起了包括羅馬教廷在內的西歐天主教會的恐慌。出於對抗異教徒,樹立天主教權威的考慮,他們紛紛支持半島北方殘存的基督教國家。北方基督徒陸續成立了萊昂、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西班牙等政權,對抗南方的穆斯林。
1031年,隨著南方穆斯林政權的分化瓦解,半島北方基督教國家藉此機會南下,收復了中部地區。聲勢浩大的基督徒收復失地運動成功勝利。
(1)西班牙如何入天主教擴展閱讀:
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創立了伊斯蘭教。隨後,穆罕默德的軍隊統一了阿拉伯部落,在阿拉伯半島建立了以伊斯蘭教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國家(631年)。統一後的阿拉伯帝國開始擴張,到公元750年,其成為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世界性帝國。
曾經阿拉伯帝國統治下的地區,諸如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摩洛哥、伊朗等,大部分在現代都是伊斯蘭國家,但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卻是例外。
從711年阿拉伯帝國征服伊比利亞半島開始,到1492年西班牙完成收復失地運動結束,穆斯林政權統治了伊比利亞半島多達7個世紀之久,但目前兩個國家都是基督教國家。
『貳』 西班牙是如何形成的收到了外來文化影響
西班牙最開始是由兩種當地的土著人種組成,後來被羅馬人佔領,會又被阿拉伯人,北非人相繼佔領。直到西班牙雙王時期,伊莎貝爾女王光復天主教的西班牙,直到形成今日的西班牙。
『叄』 西班牙的宗教信仰是怎麼樣的
西班牙自從羅馬人統治時期開始就確立了天主教國家的地位。目前仍有百分之九十四的西班牙人信奉天主教,其餘也有新教徒、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是基督宗教的主要宗派之一,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穌基督並尊瑪麗亞為聖母!
『肆』 西班牙信仰什麼宗教
西班牙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其餘也有新教徒、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
西班牙屬基督教文化圈,許多禁忌與歐美國家相同,如視「13」為不吉利數字,忌用黃色、紫色、黑色,忌用菊花等等。
天主教的影響表現在西班牙人的日常生活中。像其他天主教徒一樣,西班牙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都是在教堂中度過的:出生後的洗禮,第一次領聖餐,婚禮和死後的葬禮。
西班牙節日眾多,有一個原因就是每一個城市、每一個村子、每一種職業都有一個聖徒作為守護神。每到聖徒生日的時候,這個城市或者行業公會就要舉行大彌撒和宗教遊行。
(4)西班牙如何入天主教擴展閱讀:
西班牙全境分十一個教區,其中托萊多教區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托萊多主教從哥特時期以來就是西班牙的紅衣主教。
西班牙自從羅馬人統治時期開始就確立了天主教國家的地位。公元八世紀至公元十二世紀的「再征服」戰爭(收復失地運動)將阿拉伯人趕出半島之後,天主教完全控制了整個西班牙。十八世紀以後,教會和世俗力量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反教權運動日益高漲,教會勢力逐漸衰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班牙
『伍』 16世紀西班牙如何興起
16世紀是西班牙的世紀,這種說法一點也不誇張。但反觀西班牙這一民族國家的興起,卻是曇花一現。15世紀末興起後活躍了一個世紀,便由日不落帝國走到了日薄西山。
西班牙在15世紀末的崛起,與斐迪南二世有很大關聯。斐迪南作為阿拉岡王子,1469年與卡斯提爾王位繼承人伊莎貝拉公主結婚,1474年與伊莎貝拉一起登上卡斯提爾王位。1476年,葡萄牙國王阿爾豐沙五世為支持其妻、卡斯提爾公主胡安娜繼承王位,率軍入侵卡斯提爾。危急時刻,斐迪南率阿拉岡軍隊趕到,在托羅戰役中打敗葡萄牙軍隊,鞏固了對卡斯提爾的統治。1479年斐迪南又繼位阿拉岡國王,卡斯提爾和阿拉岡合並,基本形成西班牙國家。1492年,就在哥倫布和他的同伴們駕著三艘帆船向著茫茫大海深處航行的那一年,斐迪南和伊莎白拉親率大軍進攻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後據點格蘭納達,經長期圍困後,攻陷了這一要塞,至此歷時七個多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終告完成。1495年又迫使法軍撤出那不勒斯,1504年斐迪南兼任兩西西里國王,統治南義大利和西西里島。1512年合並納瓦爾王國,最後完成了西班牙的統一。
斐迪南二世死後無嗣,由其外孫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繼承西班牙王位。這位查理就是英國宗教改革時曾提到的那位凱瑟琳王後的侄子,在西班牙他被稱為查理一世,但很快地他便繼承了另一宗巨大的遺產—神聖羅馬帝國,他有個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查理五世。哈布斯堡家族諸皇中有一個形象上的共性,那就是下鄂突起,查理五世和他的繼承人腓力二世均是如此。這個家族在中世紀晚期的歐洲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自從1273年霍亨施陶芬家族絕嗣後,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被選為德意志皇帝——即神聖羅馬皇帝,這個貪得無厭的家族便開始了其統治。查理五世或許是神聖羅馬帝國最後的標志,亦是這個家族中最後一位較為受人關注的皇帝。1500年一位精神不健全的婦人在比利時的根特生下一位能力平庸的孩子,這個出生在尼德蘭的孩子長大後成為了歐洲壓力的焦點,因為他不僅是擁有當時最強大的海軍力量國家——西班牙的國王,還是新教與天主教斗爭主戰場——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這種結果完全應歸功於其祖父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婚姻權術。馬克西米利安是哈布斯堡家族中玩弄政治婚姻最成功的一位,他的本錢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一點遺產:奧地利、斯提里亞和部分的阿爾薩斯。通過第一次政治婚姻,他獲得了尼德蘭和勃艮第,在第一位妻子死後,他又通過婚姻得到了米蘭公國,最後他還讓他的兒子和西班牙的斐迪南和伊莎貝拉的一個低能的女兒結婚。就這樣,當查理的父親和祖父相繼過世後,他便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美洲大陸的大部分和西班牙、德意志、奧地利、尼德蘭、米蘭公國和整個義大利南部。
與同時代的法蘭西斯一世或是亨利八世相比,查理五世或許是不幸的,因為英國也好法國也好,終究只是一個國家,而對查理來說,煩惱無處不在。在西面,與法國爭奪義大利的斗爭從未間斷,而法蘭西斯一世時期的法國恰恰剛擺脫了教皇和貴族的束縛,正致力於對外擴張;在東面,土耳其人則長驅直入匈牙利並佔領了布達佩斯;在西班牙國內,在"收復失地運動"中建立起來的等級議會有著許多特權並威脅著王權的存在;在德意志的情形還更糟些,信奉新教的諸侯們正在不停地叛亂。可憐的查理在1556年退位,將他的領地分為兩塊,一塊是德意志由他弟弟斐迪南繼承,而另一塊則是西班牙及其領地由其子腓力二世繼承。腓力二世又作菲利普二世,其妻為著名的英國女皇血腥瑪麗,兩口子全是狂熱的天主教徒,迫害新教徒的手段與決心竟是驚人的類似。菲利普二世在位時較為突出的成果也許是勒盼多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他與威尼斯和教皇結盟打敗了土耳其艦隊,阻止了土耳其帝國對西地中海地區的進攻,並以接受納貢的形式停止了對匈牙利的進攻。1580年西班牙吞並了葡萄牙及其海外殖民地,是這個國家最後的輝煌。僅僅時隔一年後,尼德蘭便宣告獨立,八年後,無敵艦隊敗於英人,此後西班牙國力漸衰,退出歐洲強國之列。
『陸』 西班牙的殖民教育是如何發展的
西班牙人是美洲最早的殖民者,他們佔領了南美、中美、美國西南部的廣大地區。在殖民統治的幾百年裡,西班牙殖民者把歐洲的風俗、思想和文化帶到這里。由於西班牙是天主教國家,是羅馬教廷的最可靠的支柱,所以,西班牙所屬殖民地就必然是天主教的天下。天主教會是西班牙殖民主義者推行殖民政策的最忠實的盟友和最得力的工具、當征服者殘酷地對待和剝削印第安人時,天主教會的傳教機關。特別是方濟各會。則力爭給當地人講授西班牙語、一基督教福音和歐洲的文明藝術。當發現印第安人很喜歡唱歌時,傳教士們就把重點放在訓練當地人參加教會組織的音樂會。傳教士們從西班牙輸人樂器,訓練歌唱隊,並開辦學校。音樂是學校的主要課程。這是底底道道的殖民教育。然而,正是通過這種形式的殖民教育,使印第安人開始接受西方文化。
隨著殖民主義者來到這塊殖民地的人,還有西班牙和其他西歐國家的下層勞動群眾。他們來這里的原因不外乎兩個,一是擺脫經濟困境,到這里尋找一塊樂土;二是受宗教迫害而被迫跨洋過海來這里尋找一塊立足之地。他們後代的文化知識問題只能主要靠學校教育來解決。
西班牙殖民當局和天主教會,無論從同他印第安人上看,還是從教化西方殖民居民上看,發展教育事業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不僅創辦中小學校教育是這樣,而且創辦大學教育也應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正是基於此點,1551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宣布一項命令,要在美洲創辦兩所大學,費用從國庫開支。根據這項命令,當年就在秘魯的利馬城創辦了聖馬可斯大學;二553年又在墨西哥城創辦了第二所大學。這樣,天主教文化就隨教育的興起和發展,在中美、南美廣泛傳播開來。羅馬天主教會也隨殖民活動不斷發展而逐漸改變著封建階級的性質,不僅與新教文化合流,而且日趨資產階級化。
『柒』 關於西班牙的禮儀、禁忌等
1、儀態禮儀:當地女性有「扇語」,如當婦女打開扇子,把臉的下部遮起來,意思是:我是愛你的,你喜歡我嗎?若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合上,則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女人,如果不了解扇語,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2、相見禮儀: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和吻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3、餐飲禮儀:西班牙人的主食以麵食為主,也吃米飯,喜食酸辣味的食品,一般不吃過份油膩和鹹味太重的菜。早餐習慣吃酸牛奶,水果,午餐和晚餐通常要喝啤酒,葡萄酒或白蘭地酒,飯後則喝咖啡及吃水果。
4、主要禁忌:在西班牙,不要對鬥牛活動有非議,如果對情況不了解,最好不要對鬥牛活動發表任何意見。到西班牙人家中作客,可送上鮮花,他們最喜愛石榴花。
(7)西班牙如何入天主教擴展閱讀:
西班牙特色文化
1、弗拉門戈(Flamenco)
起源於安達盧西亞的弗拉門戈舞是西班牙舞蹈甚至西班牙文化的代表。它融合了聲樂,舞蹈藝術和音樂伴奏。弗拉明戈音樂有50種,每種都有自己的節奏模式。
弗拉明戈舞蹈是一種即興舞蹈,沒有固定的動作,全靠舞者和演唱、伴奏的人以及觀眾之間的情緒互動。近年來,由於弗拉明戈節奏輕快,在中國,日本,韓國等非西語國家逐漸流行起來。
2、口哨語言(Silbo Gomera)
古老的口哨語言,是戈梅拉島特有的傳統。戈梅拉島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島(Islas Canarias)中的一個,位於大西洋,屬於非洲。
令人驚奇的是該島居民僅用口哨就能傳情達意。口哨語有6個音,2個母音,4個輔音,能夠表達4000個單詞。從1999年起島上的學校都教授該語言。幾乎所有島民都可以聽懂它,並且有多一半島民還在練習這種口哨語言。
3、地中海飲食(La dieta mediterránea)
地中海飲食包括了一系列知識,技藝,符號和傳統。象徵著地中海國家獨特的文化元素。它由西班牙,希臘,義大利和摩洛哥共同提名。地中海飲食文化強調睦鄰,分享和和溝通,「吃在一起」是整個地中海盆地的文化基礎。
同時地中海飲食文化不僅限於食材,還包括了用於食品運輸,保存和享用而製作的陶瓷和玻璃容器。在西班牙,地中海飲食尤其以使用橄欖油和新鮮的食材,健康的烹飪方式而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
『捌』 西班牙人信仰什麼宗教
西班牙自從羅馬人統治時期開始就確立了天主教國家的地位。
公元八世紀至公元十二世紀的「再征服」戰爭(收復失地運動)將阿拉伯人趕出半島之後,天主教完全控制了整個西班牙。
中世紀西班牙 「宗教裁判所」橫行整個歐洲,濫施酷刑,捕殺異端,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無不談虎色變。
歐洲宗教改革時期西班牙成為西歐各新教國家的眼中釘。
十八世紀以後,教會和世俗力量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反教權運動日益高漲,教會勢力逐漸衰敗。但是,仍有百分之九十四的西班牙人信奉天主教。
其餘也有新教徒、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
『玖』 西班牙歷史 關於宗教的
歷史上西班牙是屬於天主教勢力范圍的,後來公元8世紀時摩洛哥的伊斯蘭勢力從直布羅陀海峽「入侵」西班牙,佔領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摩爾帝國統治了西班牙七百年,但逐步沒落。
其13世紀修建的阿爾罕布拉宮是摩爾人抵抗北部基督教國家的最後據點,但在內部紛爭,東征十字軍和蒙古鐵騎的三重打擊下一蹶不振,徹底失去了曾有的輝煌。
盡管摩爾人在格林那達又喘息了百餘年,最終還是被西班牙的天主教徒們趕回了北非摩洛哥的大漠老家。歐洲的伊斯蘭統治也從此正式結束。
(9)西班牙如何入天主教擴展閱讀:
天主教對西班牙人的影響
天主教的影響更多地表現在西班牙人的日常生活中。像其他天主教徒一樣,西班牙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都是在教堂中度過的:出生後的洗禮,第一次領聖餐,婚禮和死後的葬禮。
西班牙節日眾多,有一個原因就是每一個城市、每一個村子、每一種職業都有一個聖徒作為守護神。每到聖徒生日的時候,這個城市或者行業公會就要舉行大彌撒和宗教遊行。另外,每一個教徒也都有自己的守護神,不僅要過自己的生日,也要過聖徒的生日。
西班牙人的名字大多取自聖徒,最常見的男女名字就是聖父聖母「何塞」和「瑪麗亞」,而且不論男女,都經常把這兩個名字連用。比如西班牙前任首相就叫「何塞·馬利亞·阿斯納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班牙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