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農民工有多少

墨西哥農民工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4-20 10:48:19

① 關於墨西哥 是如何推翻70年的一黨專制的

從1929年成立至今,墨西哥革命制度黨作為官方黨已經連續執政70
年,這樣長的一黨執政歷史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從四十年代開始的三十
多年裡,墨西哥的經濟以年均6%的速度持續增長, 而政局卻保持著高
度的穩定,被世人稱為「墨西哥奇跡」、「墨西哥穩定之謎」。墨西哥
的政治制度,包括革命制度黨的職團主義組織體系,曾被譽為墨西哥成
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從七十年代始,墨西哥經濟出現了衰退;八
十年代,政局動盪、社會動亂此起彼伏;九十年代,更是爆發了金融危
機和恰帕斯州農民暴動。面對這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危機,又有人歸咎
於現行的政治制度,尤其是革命制度黨一黨獨霸的政黨體制,認為它阻
礙了墨西哥經濟的現代化,成為各種危機的最主要成因。這種「成也蕭
何,敗也蕭何」的評價,反映了現代化過程中許多霸權政黨面臨的歷史
困境,具有十分典型的意義。本文擬對革命制度黨的形成與發展歷史作
一簡要的考察,探究其結構功能特點及其成功與困頓的原因。
應運而生的官方黨
從1867年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到革命制度黨的前身——國民革命
黨於1929年成立,墨西哥不但沒有真正享受到自由、民主,反而遭受了
長達六十多年的軍閥混戰。全國大大小小的被稱為「考迪略」、「卡西
克」的地方軍閥以無休止的流血戰爭爭奪著國家政權(註:在墨西哥獨
立後的頭30年,通過軍事暴動共更迭了50多個政府。見〔墨〕丹·科·
比列加斯等:《墨西哥歷史概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
70頁。),整個社會經濟處於崩潰的境地。1928年,著名的考迪略奧夫
雷貢在二次競選總統時被刺身亡,成了「考迪略時代」終結的導火線。
政治強人卡列斯(1924—1928年任總統)開始把全國約1800個地方考迪
略和黨派團體聯合起來,組建了一個用以取代考迪略勢力的全國性政黨
,以解決政權交接的制度化問題,這就是1929年3 月創立的國民革命黨
。但是新成立的國民革命黨還只是一個地方考迪略和地方黨派的聯盟,
它排斥工農組織的參與。在30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的背景下,墨西哥工
農運動風起雲涌,地方考迪略又借機把控制工農組織作為自己的政治籌
碼。在這種情況下,卡德納斯總統(1934—1940年在任)開始考慮工農
組織的制度化參政問題。1938年3月,卡德納斯解散了國民革命黨, 在
它的基礎上成立了新的官方黨——墨西哥革命黨,伴隨著黨的改組而進
行的政治改革主要有兩個方面:(1)把包括工人、 農民在內的廣大民
眾吸收進黨,納入官方體制;(2 )把卡列斯建立的地區結構的官方黨
改造成職團結構的官方黨,在黨內按工人、農民、民眾和軍人4 個非地
域性職業社團將黨劃分為4個職業部門——工人部、農民部、 人民部和
軍人部,分別由各個工會、農會以及聯合會性質的團體組成。從此,工
人部、農民部和人民部屬下的各個工會、農會以及聯合會都有從基層到
中央的垂直組織系統,地方各部門的職團利益都依附於其所屬的全國職
團部門,而不是地方各州。「條條」分割取代了「塊塊」分割,過去地
區結構的國民革命黨給各地考迪略留下的政治空間已不復存在, 反映
民眾主義政策取向的職團主義體制(註:職團主義(Corporatism ):
按照《簡明大不列顛網路全書》的解釋為:「把整個社會納入(極權)
國家指揮下的各種『社團』(或『職團』)的理論和實踐」。職團主義
結構是革命制度黨的突出特色之一,這一組織體系是墨西哥政治體系中
最有決定意義的一個權力體系。)在官方黨內初步確立起來了。四十年
代,在卡馬喬總統(1940—1946在任)的任期內,官方黨的職團結構又
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1940年,軍人部被卡馬喬總統取消(註:卡馬
喬本人就是墨西哥歷史上擔任總統職務的最後一位將軍。此後,穩定的
文人政府才得以在墨西哥真正確立。),標志著墨西哥歷史上軍人干政
時代的徹底結束,官方黨由原來的4個部變成了3個部。其次,人民部地
位有了顯著提升。卡馬喬政府改變了卡德納斯政府主導的民眾主義路線
,推行發展主義政策,改善同資產階級的關系,加強了對工農運動的控
制。原來力量薄弱的人民部隨著中產階級勢力和影響的擴大,迅速取得
足以與工人部、農民部相抗衡的地位

② 外國有哪些農民起義成功的

  1. 英國: 1381年5月東撒克斯和肯特兩邵農民首先起義,他們推舉泰勒
    為領袖,迅速席捲英國大部份地區。

  2. 德國:德國農民戰爭是一場1524年爆發的、一開始局部的農民起義,後來擴展到德語南部地區(德國南部、奧地利和瑞士)的大部分戰爭。

  3. 法國:1358年法國北方發生的農民大起義

  4. 俄國:1667—1671年拉辛農民起義

  5. 西班牙:1821年,西班牙對墨西哥三百年的統治行將結束,聖安納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席捲了當時還是墨西哥屬地的加利福尼亞全省。

  6. 朝鮮:1895年朝鮮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最後鮮有成功者,多數是被地主或官僚階級摘了果實,李自成和洪秀全是兩個特別的例子。但洪秀全只取得局部勝利。李自成好歹結束了一個王朝,取得全局性勝利。但兩人都沒有治理天下的本事,農民起義一直在政治上是盲目的、沒有遠見的。中國古代歷史少有靠農民起義而推動社會發展的情形,世界上也少有靠農民起義成功的例子,農民一直是中國社會的底層,從統計角度看,這個階層缺少真正的領袖,因此,中國的發展應該以安撫農民為第一要務,而在城市化後,應該是"農民和城市下層平民",這個層面挑起的激烈行動,不會對歷史進程產生實質的影響,反而會造成社會不必要的動盪。這是對農民起義從根本上進行否定。更進一步,社會的進步如果到了必須靠革命才得以推動的話,是社會成本相當大的非最優選擇,也是最後不得以的選擇,社會治理結構必須進行再造,不僅要避免群眾革命性激烈行為,而且應使社會前進的力量通過正常的社會成本小的渠道釋放出來。

③ 是什麼原因導致墨西哥有這么多農民

首先要說明一下,和亞非很多國家相比,墨西哥不算貧窮,她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1萬美元,主要問題是貧富差距過大。當然,和美國相比是窮了不少。
墨西哥貧窮的主要原因在於:
(1)它當年獨立時,其宗主國西班牙還處於封建時代,遺留給了墨西哥封建的大地產大礦山經濟基礎(反觀美國,繼承的是英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市場經濟基礎)。
(2)墨西哥在隨後的獨立革命,1856年革命和1910年革命期間,都沒能解決好土地改革和釋放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反觀美國,則在南北戰爭時徹底基本了這個問題)。
(3)加上墨西哥宗教主流是倡導贖罪的天主教(美國則是鼓勵努力和積累財富的清教)。
(4)另外,估計和人種也有關系,(墨西哥是拉丁民族,美國社會主流是英德荷的日耳曼人後裔)等等。

④ 關於墨西哥經濟情況的大致情況

墨西哥是拉美經濟大國,國內生產總值居拉美第一位。全國約墨西哥城19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六分之五是高原和山地。礦業資源豐富,地下天然氣、金、銀、銅、鉛、鋅等15種礦產品的蘊藏量位居世界前列,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金、銀、銅、鉛、砷、鉍、汞、鎘、銻、磷灰石、天青石、石墨、硫磺、螢石、重晶石、氟石等。其中白銀的產量多年來居世界之首,素有「白銀王國」之稱。鉍、鎘、汞產量佔世界第二位,重晶石、銻產量居世界第三位,碘、水銀居第四位。己探明的石油儲量為205億桶位。天然氣儲量為700億立方米,是拉美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居世界第13位,在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⑤ 請問誰能介紹一下墨西哥革命

從1929年成立至今,墨西哥革命制度黨作為官方黨已經連續執政70
年,這樣長的一黨執政歷史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從四十年代開始的三十
多年裡,墨西哥的經濟以年均6%的速度持續增長, 而政局卻保持著高
度的穩定,被世人稱為「墨西哥奇跡」、「墨西哥穩定之謎」。墨西哥
的政治制度,包括革命制度黨的職團主義組織體系,曾被譽為墨西哥成
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從七十年代始,墨西哥經濟出現了衰退;八
十年代,政局動盪、社會動亂此起彼伏;九十年代,更是爆發了金融危
機和恰帕斯州農民暴動。面對這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危機,又有人歸咎
於現行的政治制度,尤其是革命制度黨一黨獨霸的政黨體制,認為它阻
礙了墨西哥經濟的現代化,成為各種危機的最主要成因。這種「成也蕭
何,敗也蕭何」的評價,反映了現代化過程中許多霸權政黨面臨的歷史
困境,具有十分典型的意義。本文擬對革命制度黨的形成與發展歷史作
一簡要的考察,探究其結構功能特點及其成功與困頓的原因。
應運而生的官方黨
從1867年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到革命制度黨的前身——國民革命
黨於1929年成立,墨西哥不但沒有真正享受到自由、民主,反而遭受了
長達六十多年的軍閥混戰。全國大大小小的被稱為「考迪略」、「卡西
克」的地方軍閥以無休止的流血戰爭爭奪著國家政權(註:在墨西哥獨
立後的頭30年,通過軍事暴動共更迭了50多個政府。見〔墨〕丹·科·
比列加斯等:《墨西哥歷史概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
70頁。),整個社會經濟處於崩潰的境地。1928年,著名的考迪略奧夫
雷貢在二次競選總統時被刺身亡,成了「考迪略時代」終結的導火線。
政治強人卡列斯(1924—1928年任總統)開始把全國約1800個地方考迪
略和黨派團體聯合起來,組建了一個用以取代考迪略勢力的全國性政黨
,以解決政權交接的制度化問題,這就是1929年3 月創立的國民革命黨
。但是新成立的國民革命黨還只是一個地方考迪略和地方黨派的聯盟,
它排斥工農組織的參與。在30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的背景下,墨西哥工
農運動風起雲涌,地方考迪略又借機把控制工農組織作為自己的政治籌
碼。在這種情況下,卡德納斯總統(1934—1940年在任)開始考慮工農
組織的制度化參政問題。1938年3月,卡德納斯解散了國民革命黨, 在
它的基礎上成立了新的官方黨——墨西哥革命黨,伴隨著黨的改組而進
行的政治改革主要有兩個方面:(1)把包括工人、 農民在內的廣大民
眾吸收進黨,納入官方體制;(2 )把卡列斯建立的地區結構的官方黨
改造成職團結構的官方黨,在黨內按工人、農民、民眾和軍人4 個非地
域性職業社團將黨劃分為4個職業部門——工人部、農民部、 人民部和
軍人部,分別由各個工會、農會以及聯合會性質的團體組成。從此,工
人部、農民部和人民部屬下的各個工會、農會以及聯合會都有從基層到
中央的垂直組織系統,地方各部門的職團利益都依附於其所屬的全國職
團部門,而不是地方各州。「條條」分割取代了「塊塊」分割,過去地
區結構的國民革命黨給各地考迪略留下的政治空間已不復存在, 反映
民眾主義政策取向的職團主義體制(註:職團主義(Corporatism ):
按照《簡明大不列顛網路全書》的解釋為:「把整個社會納入(極權)
國家指揮下的各種『社團』(或『職團』)的理論和實踐」。職團主義
結構是革命制度黨的突出特色之一,這一組織體系是墨西哥政治體系中
最有決定意義的一個權力體系。)在官方黨內初步確立起來了。四十年
代,在卡馬喬總統(1940—1946在任)的任期內,官方黨的職團結構又
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1940年,軍人部被卡馬喬總統取消(註:卡馬
喬本人就是墨西哥歷史上擔任總統職務的最後一位將軍。此後,穩定的
文人政府才得以在墨西哥真正確立。),標志著墨西哥歷史上軍人干政
時代的徹底結束,官方黨由原來的4個部變成了3個部。其次,人民部地
位有了顯著提升。卡馬喬政府改變了卡德納斯政府主導的民眾主義路線
,推行發展主義政策,改善同資產階級的關系,加強了對工農運動的控
制。原來力量薄弱的人民部隨著中產階級勢力和影響的擴大,迅速取得
足以與工人部、農民部相抗衡的地位。在1943年的議會選舉中,人民部
盡管在數量上還是黨內的少數,但在黨的領導機構和新的議會中已變成
了多數。隨著社會階級力量的消長,墨西哥革命黨的性質也逐步由原來
的以工農為主要依靠對象的各革命階級聯盟,變成了以中產階級為核心
、以職業政治家為骨乾的聯盟。(註:曾昭耀:《政治穩定與現代化》
,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54頁。)最後,與上述轉變相適應,1946年
1月,卡馬喬將墨西哥革命黨易名為革命制度黨, 明示墨西哥的革命任
務已從群眾性政治斗爭轉為維護和完善現行制度,相應的意識形態宣傳
也從過去的以階級斗爭、社會公正為主,轉變成以「全國團結」為旗幟
,淡化階級沖突,強調民族利益。
這次改組,無論是機構的改革,還是黨的綱領原則的轉變,都是為
了削弱官方黨各個職團部門,使之服從黨中央的集中領導,特別是要在
選舉政治上服從黨的統一領導。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1 )廢除集體
入黨制,恢復個人入黨制,個人是否入黨不再取決於是否已經加入某一
個職團部門所屬的組織。這項改革的目的是想削弱各社團組織的政治影
響力,使黨的力量建立在自由公民的聯合基礎上。(2 )強化黨的中央
領導機構的集權,重新用地區標准取代職團標准,剝奪了3 個職團部門
提名各級議會和政府候選人的政治職能,從而全面弱化了職團部門對地
方選舉的影響。(3)促使3個職團部門作出承諾,在選舉競爭中一致對
外,不進行相互間的選舉斗爭。
1946年官方黨的改組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不滿。工人部的反對呼
聲最高,一些工人領袖帶領工會組織脫離了官方黨,另建了獨立的新黨
。同時在黨內,權力的職團結構雖然被廢除了,但心理的職團結構仍然
沒什麼變化,人們對其所屬的職團組織的忠誠遠勝於對黨的忠誠。黨的
設計者們原來希望避免黨內各職團部門之間的利益之爭影響針對各個選
任職位的黨際競爭,但是改組的結果卻是把一部分黨內斗爭外化為黨際
的競爭,削弱了官方黨的競選優勢。1950年,革命制度黨重新恢復了部
門提名制度,職團結構再度得到承認。為滿足日益增多的有政治意識的
公民和專門化利益集團的參政要求,方法上已不再是改革黨的職團結構
,而是擴展這一結構的外延,在黨的外圍創立特殊的組織,把更多的政
治力量整合到黨的周圍。譬如,為了保持與軍人的團結一致,革命制度
黨建立了「全國榮譽和公正委員會」;為了鼓勵婦女和青年加入官方黨
,又成立了「全國婦女參政委員會」和「全國青年組織」。
經過幾度反復,墨西哥革命制度黨的組織體系及其制度框架終於形
成並穩定下來,成為墨西哥政治制度的主要支柱和力量源泉,成為墨西
哥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基石。
70年的輝煌與成功之路
革命制度黨作為官方黨能夠連續執政70年,並且取得令人矚目的業
績,是與它的歷史使命、理論主張、組織結構特點以及一系列正確的社
會經濟政策分不開的。
一、革命制度黨的建立及其所完成的歷史使命,為其長期執政創造
了良好的國內政治環境。革命制度黨不是一個反抗外來侵略與締造民族
國家的黨,而是官方以改良方式實現政治制度化的一個工具。在官方黨
建立之前,墨西哥的每一次總統選舉幾乎都會觸發軍事政變,革命制度
黨的建立及其職團主義組織體系的形成,首要目的就是要排除考迪略勢
力和軍隊對國家政治的干預,保證國家權力能夠實現制度化的和平交接,
使墨西哥政治走上現代化軌道。黨的建立首先打破了考迪略武力競爭政
權的政治格局,結束了軍閥混戰局面,提供了政黨政治的活動框架和民
主選舉的法律程序;黨的職團結構的形成,最終敲響了地方考迪略政治
機器的喪鍾,使其喪失了存在的社會基礎,從而使革命制度黨的長期連
任得以不受非制度化的暴力因素干擾;隨著黨的軍人部的取消,作為民
主政治重要標志的文人政府開始領導國家建設。這一切都為革命制度黨
在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中順利推行國內外政策、控制國家選舉從而長期
執政創造了條件。
二、革命制度黨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有效保持了國內民眾思想
上的廣泛共識和對官方黨的認同。革命制度黨特別注意保持在意識形態
方面的優勢和統治地位。該黨以共和國憲法作為黨的綱領,以民眾主義
、民族主義為其指導思想,內容主要包括革命民族主義、社會平等和全
面民主化3個方面。 這些內容帶有明顯的將近代西方自由主義和社會主
義結合起來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想的特點。革命制度黨也不把自己的意識
形態貼上左或右的標簽,只是籠統地宣稱自己繼承了墨西哥革命與歷史
的傳統,它的意識形態就是「墨西哥革命的意識形態」,就是「墨西哥
革命的原則」。這樣,革命制度黨的理論主張就獲得了一種由墨西哥革
命歷史所賦予的不容置疑的合理性與合法性。也正是因為革命制度黨的
意識形態不受某一政治標簽的框定,這種靈活性使革命制度黨在意識形
態上具有極強的包容性,這種包容性不是對在社會進程中出現的各種異
己思想的姑息遷就或視而不見,而是把其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內容加以適
當變通和改造,吸收進自己的綱領,為我所用。這樣,革命制度黨以「
人民的全部價值觀」的代表者的身份,佔領了一切重要的政治思想空間
,同時也剝奪了其它反對黨的思想資本和理論陣地,抑制了反對黨的力
量,凝聚了全國人心,在墨西哥人民中形成了以革命制度黨理論主張為
核心的對國家重大問題的廣泛共識,形成了對革命制度黨長期執政的持
續認同。
三、革命制度黨職團主義組織體系最大限度地團結了國內各階級,
使官方黨具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早在1917年,墨西哥憲法就規定了反
映工人、農民、中產階級和政治—軍事官僚階層利益的四大基本政策:
工人權利、土地改革、民眾教育和民選職務不得連選連任。這使墨西哥
政府得到了上述四個階層的擁護與支持,建立在這個利益—效忠基礎上
的官方黨職團結構起到了極強的社會整合作用。一方面,職團結構能夠把社會各階級之間無節制的斗爭轉化為黨內部門間程序性的談判,避免
其分化為黨派之間的紛爭,從而使革命制度黨超越各個具體階級,成為
整個社會利益協調的核心;另一方面,職團結構使得革命制度黨對社會
具有較強的控制能力。
四、革命制度黨具有高度靈活的宏觀政治調控能力,能夠根據社會
需要制定合適的經濟、社會政策。墨西哥經濟選擇了在自由市場經濟與
完全國有化之間的第三條道路,實行國家、社會與個人並行的混合經濟
體系。因此,墨西哥社會既存在以國家和民眾為代表的公有制經濟,又
存在以大資產階級為代表的私營經濟。從實踐來看,墨西哥的公有制經
濟有效保持了社會穩定,但難以促進經濟高速發展;私營經濟具有較強
的活力,但是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從40年代到80年代,墨西哥一直在政
治穩定與經濟發展之間尋求某種動態的平衡,以卡德納斯為代表的民眾
主義路線與以阿萊曼為代表的資本主義路線在政策上進行相互交替。當
私人資本快速發展,造成社會財富分配高度不平等、階級矛盾激化時,
政府政策向左偏,依靠民眾職團,節制私人資本;當國家過度干預經濟
,造成嚴重的資本外流與經濟衰退時,政府政策轉而向右偏,扶植私人
資本,通過組織手段控制民眾運動。政府這種對社會的鍾擺式左右制衡
機制,為墨西哥的政治、經濟均衡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再加上墨西哥
的進口替代工業發展戰略符合五、六十年代的國際經濟大趨勢,豐富的
石油礦產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這些重要因素帶動墨西哥經濟走上了持
續高速發展的道路。
近20年的挑戰與危機
革命制度黨在其執政期間所取得的政績是驕人的。從1950—1985年
,墨西哥人口從2500萬增加到7700萬,而人均GNP卻從每年362美元上升
到2734美元;人均壽命從41.5歲上升到64.2歲,而文盲率卻從80%下降
到6%。墨西哥已經成為拉丁美洲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經濟強國。
革命制度黨領導墨西哥在創造了近50年的輝煌歷史之後,從80年代
開始進入了一個多事之秋:先是出現了1982年的外債危機,其後是一系
列的社會動盪,它的高潮是1994年的南部恰帕斯州農民暴動和嚴重的金
融危機。1997年中期選舉,左翼的民主革命黨和右翼的國家行動黨異軍
突起,兩黨在議會的席位之和已經超過了革命制度黨;同年在首次由民
選產生的首都聯邦區長官角逐中民主革命黨又擊敗了官方黨。這宣告了
革命制度黨左右墨西哥政局的時代的終結,墨政局基本已成三足鼎立之
勢。革命制度黨在近20年顯示出節節衰退的跡象有一系列原因,而經濟
政策失誤、黨的指導思想的轉變和職團主義組織體系的衰落則是其中最
主要的因素。
一、革命制度黨經濟政策的失誤以及經濟發展戰略的改變導致了一
系列經濟社會危機。墨西哥原來實行進口替代工業化發展戰略,是封閉
式的內向型經濟。實踐證明,這種政策在當時是正確的。但是,到了70
年代,墨西哥發現了豐富的石油礦產,開始大舉外債開發油田,結果由
於世界經濟危機,國際油價大跌,墨西哥從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
1982年出現了債務危機。墨西哥不得不實行緊縮政策,並加入了關貿總
協定,採取了以償付外債為目的的出口導向型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在
這種模式下,政府降低了關稅,過早地開放市場,不加限制地吸收外資,
(註:墨西哥在薩利納斯(1988—1994年在任)執政期間,吸收外資之
多居拉美之首,累計達750億美元。由於1994年國內政局動盪, 經濟乏
力,加上美國利率提高等不利因素,大量外國投機資本外逃,引起金融
市場動盪。)而且過分依賴外資。惡果在1994年顯現出來了,由於當年
的外資大量抽逃,直接加劇了墨西哥的金融危機,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多
達700億美元的損失。從80年代開始, 為配合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
步伐,在美國的極力影響下,墨西哥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私有化,
私營企業主集團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勢力大為膨脹,而失業的工人則越來
越多,貧富分化日益加劇。在農村,土地分配停止了,1992年墨西哥修
改憲法,廢除了「耕者有其田」的原則,徹底結束了土地改革的進程,
大量分不到土地的農民不是揭竿而起就是湧入大城市成為勞動力後備大
軍。如今,墨西哥出現了4500萬貧困人口,其中有2500萬屬於赤貧,20
%的最貧困人口僅享有全國 4.4%的財富,而20%的最富有人口卻佔有
53. 5%的財富。經濟社會的矛盾由此可見一斑。
二、革命制度黨以「社會自由主義」取代「革命民族主義」作為黨
的指導思想,削弱了黨的社會基礎。薩利納斯總統(1988—1994在任)
為適應新自由主義經濟體制的需要,提出了「新民族主義」和「社會自
由主義」的新理論主張。前者在民族主義理論中放棄了它一貫的反帝、
反霸和反美的口號,以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對外開放的需要;後者則
宣揚在「社會利益原則」下的自由主義。這一理論在1993年革命制度黨
的十六大上通過,被確立為該黨的指導思想。但是在新自由主義改革的
進程中,「社會利益原則」僅僅是一個修飾語而已。墨西哥的階級力量
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政權的資產階級性質越來越明顯,收益
分配越來越向資方傾斜。在政黨政治方面,1994年新總統塞迪略上台後
的第一項改革措施就是修改了選舉法,廢除了政府在選舉中支持官方黨
的一貫作法,這一舉措打擊了革命制度黨工農職團部門的信心和凝聚力
,更增加了該黨被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右翼政黨擊敗而淪為在野黨的可能
性。
三、革命制度黨體制僵化、派別斗爭嚴重,官方黨職團結構在新的
經濟體制下有趨於瓦解的危險。由於長期執政,官方黨職團部門的領導
人也日益官僚化了,出於自己的政治前途與既得利益考慮,他們通常更
多地對上負責,而對來自下層普通民眾的要求與呼聲則敷衍塞責。而同
時,政府與官方黨對各職團部門的分化瓦解政策,使得各職團組織與政
府的談判與對抗能力大大削弱,不得不對政府具有很強的依附性。因此
,各職團部門在忠實反映其部門成員的要求與利益方面,工作做得並不
是很深入,而當政府無意顧及職團部門的利益時,他們也不具備與國家
進行談判的有效能力了。60年代,這種危險的組織離心傾向就已露出苗
頭,由於國家政策向右傾斜,約3.5萬名不滿的農民脫離了農民部, 成
立了「獨立農民聯合會」。80年代墨西哥實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後,
3個職團部門成員組織的離心傾向愈發嚴重, 墨西哥國家與勞工的關系
有再度出現「非制度化」的危險趨勢。對於政局的動盪與社會的種種危
機,官方黨的職團結構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了。
面對新世紀的政策調整
革命制度黨推行的新自由主義改革日漸脫離了支持它的勞工階級,
削弱了自身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和組織基礎。隨著職團主義體系的衰落
,建立在這個體系基礎上的黨也面臨著動搖和解體的危險。這不能不引
起革命制度黨自身的深刻反思。從1996年開始,該黨進行了一系列大政
方針的調整,主要包括:
一、1996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七大, 重新恢復了「革命民族主義」
的指導思想,強調指出:革命制度黨是墨西哥工人、農民和人民階層的
黨,是民族主義、民主和民眾的黨。這說明該黨重新明確了自己的民眾
主義性質與政治角色,是對民眾階層的一種鼓舞和凝聚。
二、革命制度黨開始著手理順黨政關系和擴大黨內民主。由於長期
以來對黨內民主重視不夠,革命制度黨的領導層與基層組織缺乏有效的
溝通,也受不到規范的民主監督。有鑒於此,該黨規定,黨的領導職務
和民選職務的候選人必須具備10年以上的黨齡;以後歷屆總統候選人不
再由前任總統指定,而由黨的全國政治委員會在6 個備選人士中遴選產
生;州長候選人的產生也以同樣方式進行。
三、革命制度黨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社會政策調整。
政府進一步深化國家政治體制改革,尤其是選舉制度的改革,保證政黨
選舉中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同時革命制度黨與政府的一種新型黨政關
系也逐步確立起來了,革命制度黨不再作為官方黨出現,而將以一個普
通的競爭性政黨的面貌參與政權角逐。
四、在經濟政策方面,革命制度黨政府加強了宏觀調控,進一步嚴
格財政金融紀律,對國民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制定了中長期經濟發展
計劃,以加強對外開放與合作。
五、在社會政策方面,革命制度黨政府重新加大了對社會公共事業
的投資力度,1997年聯邦預算的56%將用於各類社會項目。新的社會保
障法也隨之出台,以著力解決墨西哥社會的發展失衡、農村扶貧以及通
過和平對話處理社會沖突等各種迫切問題。
如今,革命制度黨正從原來作為政府與民間橋梁的官方黨過渡為多
黨制競爭中的一個普通政黨。這種角色轉變既是對革命制度黨生存與發
展的嚴峻挑戰,又是對其職團結構生命力與適應性的考驗。對於一個執
政70年的大黨來說,革命制度黨擁有豐富的政治斗爭經驗、包容性極強
的意識形態、靈活應變的政策能力以及相當龐大的組織隊伍,因此,盡
管反對黨勢力呈現咄咄逼人的架勢,但是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預計革
命制度黨仍有極強的競爭力。從近幾年的選舉情況來看,革命制度黨的
支持率穩定在40%左右,而兩大反對黨民主革命黨和國家行動黨則各握
30%的選票。
總的來說,墨西哥政黨體制已由原來數黨並存、一黨獨霸的非競爭
性霸權黨制轉變成了一黨執政、多黨制衡的競爭性優勢黨制。至於這種
體制以後是否會進一步發展演變,墨西哥革命制度黨能否在今後新的政
治框架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且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曾昭耀:《政治穩定與現代化》,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
[2]丹·科·比列加斯等:《墨西哥歷史概要》(中譯本), 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
[3]周余雲:「世紀之交的拉美政黨政治」,《拉丁美洲研究》,
1999年第一期。
[4]Ronald.H.McDonald and J.Mark Ruhl, Party Politics and
Elections in Latin America,Westview Press,1989.

⑥ 墨西哥主要就業來源與就業問題是什麼

您好!墨西哥主要的就業崗位來自於加工貿易、商業、服務業和移民就業(主要是去北邊的美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崗位不足,失業人口超過100萬,每年還有超過100萬新增加的就業人口。貧富差距拉大,貧困人口不斷增加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詳細內容如下:
墨西哥擁有國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其中20%為耕地。人口約1億多人,其中農村人口約3000萬人。全國勞動人口約為5750萬人,就業人員約4200萬人。在就業人口中約有1/4的人從事種植、畜牧、養魚和林業方面的勞動,農業增加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左右。近幾年,受國內外經濟波動影響,其就業問題已受到社會普遍關注。失業人口仍達100多萬人,加上每年還有100萬新增勞動力,使墨西哥的就業形勢日顯嚴峻。
墨西哥現有400萬個農村家庭中,約100萬的家庭擁有自己的土地,其中只有25萬個家庭的土地可以滿足其生活所需,其它75萬個家庭仍然需要通過幫工等方式來彌補生活需求。在300個萬無土地的家庭中,其收入僅有20%來源於農產品。1986年,墨西哥加入WTO前身——關貿總協定,1994年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入關」後,墨西哥的農業曾一度受到美國等農業發達國家的沖擊,農民失業明顯增加。為此,墨西哥積極加入激烈的國際競爭,通過競爭來促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出口產業迅速發展。目前,墨西哥的出口產品中,石油等傳統產品比例明顯下降,加工工業的產品比例大幅增加。商業和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也有了長足發展,這些產業的發展為農民轉移就業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墨西哥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中,產生了貧富差距拉大和貧困現象嚴重的問題。目前,墨西哥貧困人口約5000萬人,其中農村人口約佔一半。促進就業與脫貧,尤其是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成為墨西哥政府的重要任務。2004年,在墨西哥政府努力下,經濟活動日益活躍,呈持續增長勢頭,這給促進投資和擴大就業帶來良好機會。另外,美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特別是製造業持續擴張為墨西哥貿易投資和就業的恢復提供了契機,而就業機會的增加又直接刺激了家庭消費的增長。
在墨西哥,有多個重要的政府部門承擔著促進就業的工作,除了經濟部、財政部、旅遊部、文化部負責制定直接的促進就業的宏觀經濟政策外,勞動保障部、社會發展部、農業部等都從不同角度來實施相關的就業政策。勞動保障部作為主要的就業管理部門,負責全國32個州(區)的就業工作,定期向聯邦政府和各州(區)政府提供就業情況和相關報告,主要包括:向政府提供就業崗位信息;提供企業間的競爭情況;負責提供石油、電力等部門勞動力市場的政策等。社會發展部的主要任務是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群戰勝貧困,而戰勝貧困的有效手段就是幫助他們就業。農業部則是主要面向農村,幫助農民實現就業並脫離貧困。謝謝閱讀!

⑦ 墨西哥中國勞工向社會各界求助!!緊急!!

從1929年成立至今,墨西哥革命制度黨作為官方黨已經連續執政70

年,這樣長的一黨執政歷史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從四十年代開始的三十

多年裡,墨西哥的經濟以年均6%的速度持續增長, 而政局卻保持著高

度的穩定,被世人稱為「墨西哥奇跡」、「墨西哥穩定之謎」。墨西哥

的政治制度,包括革命制度黨的職團主義組織體系,曾被譽為墨西哥成

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從七十年代始,墨西哥經濟出現了衰退;八

十年代,政局動盪、社會動亂此起彼伏;九十年代,更是爆發了金融危

機和恰帕斯州農民暴動。面對這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危機,又有人歸咎

於現行的政治制度,尤其是革命制度黨一黨獨霸的政黨體制,認為它阻

礙了墨西哥經濟的現代化,成為各種危機的最主要成因。這種「成也蕭

何,敗也蕭何」的評價,反映了現代化過程中許多霸權政黨面臨的歷史

困境,具有十分典型的意義。本文擬對革命制度黨的形成與發展歷史作

一簡要的考察,探究其結構功能特點及其成功與困頓的原因。

應運而生的官方黨

從1867年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到革命制度黨的前身——國民革命

黨於1929年成立,墨西哥不但沒有真正享受到自由、民主,反而遭受了

長達六十多年的軍閥混戰。全國大大小小的被稱為「考迪略」、「卡西

克」的地方軍閥以無休止的流血戰爭爭奪著國家政權(註:在墨西哥獨

立後的頭30年,通過軍事暴動共更迭了50多個政府。見〔墨〕丹·科·

比列加斯等:《墨西哥歷史概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第

70頁。),整個社會經濟處於崩潰的境地。1928年,著名的考迪略奧夫

雷貢在二次競選總統時被刺身亡,成了「考迪略時代」終結的導火線。

政治強人卡列斯(1924—1928年任總統)開始把全國約1800個地方考迪

略和黨派團體聯合起來,組建了一個用以取代考迪略勢力的全國性政黨

,以解決政權交接的制度化問題,這就是1929年3 月創立的國民革命黨

。但是新成立的國民革命黨還只是一個地方考迪略和地方黨派的聯盟,

它排斥工農組織的參與。在30年代世界經濟大危機的背景下,墨西哥工

農運動風起雲涌,地方考迪略又借機把控制工農組織作為自己的政治籌

碼。在這種情況下,卡德納斯總統(1934—1940年在任)開始考慮工農

組織的制度化參政問題。1938年3月,卡德納斯解散了國民革命黨, 在

它的基礎上成立了新的官方黨——墨西哥革命黨,伴隨著黨的改組而進

行的政治改革主要有兩個方面:(1)把包括工人、 農民在內的廣大民

眾吸收進黨,納入官方體制;(2 )把卡列斯建立的地區結構的官方黨

改造成職團結構的官方黨,在黨內按工人、農民、民眾和軍人4 個非地

域性職業社團將黨劃分為4個職業部門——工人部、農民部、 人民部和

軍人部,分別由各個工會、農會以及聯合會性質的團體組成。從此,工

人部、農民部和人民部屬下的各個工會、農會以及聯合會都有從基層到

中央的垂直組織系統,地方各部門的職團利益都依附於其所屬的全國職

團部門,而不是地方各州。「條條」分割取代了「塊塊」分割,過去地

區結構的國民革命黨給各地考迪略留下的政治空間已不復存在, 反映

民眾主義政策取向的職團主義體制(註:職團主義(Corporatism ):

按照《簡明大不列顛網路全書》的解釋為:「把整個社會納入(極權)

國家指揮下的各種『社團』(或『職團』)的理論和實踐」。職團主義

結構是革命制度黨的突出特色之一,這一組織體系是墨西哥政治體系中

最有決定意義的一個權力體系。)在官方黨內初步確立起來了。四十年

代,在卡馬喬總統(1940—1946在任)的任期內,官方黨的職團結構又

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1940年,軍人部被卡馬喬總統取消(註:卡馬

喬本人就是墨西哥歷史上擔任總統職務的最後一位將軍。此後,穩定的

文人政府才得以在墨西哥真正確立。),標志著墨西哥歷史上軍人干政

時代的徹底結束,官方黨由原來的4個部變成了3個部。其次,人民部地

位有了顯著提升。卡馬喬政府改變了卡德納斯政府主導的民眾主義路線

,推行發展主義政策,改善同資產階級的關系,加強了對工農運動的控

制。原來力量薄弱的人民部隨著中產階級勢力和影響的擴大,迅速取得

足以與工人部、農民部相抗衡的地位。在1943年的議會選舉中,人民部

盡管在數量上還是黨內的少數,但在黨的領導機構和新的議會中已變成

了多數。隨著社會階級力量的消長,墨西哥革命黨的性質也逐步由原來

的以工農為主要依靠對象的各革命階級聯盟,變成了以中產階級為核心

、以職業政治家為骨乾的聯盟。(註:曾昭耀:《政治穩定與現代化》

,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54頁。)最後,與上述轉變相適應,1946年

1月,卡馬喬將墨西哥革命黨易名為革命制度黨, 明示墨西哥的革命任

務已從群眾性政治斗爭轉為維護和完善現行制度,相應的意識形態宣傳

也從過去的以階級斗爭、社會公正為主,轉變成以「全國團結」為旗幟

,淡化階級沖突,強調民族利益。

這次改組,無論是機構的改革,還是黨的綱領原則的轉變,都是為

了削弱官方黨各個職團部門,使之服從黨中央的集中領導,特別是要在

選舉政治上服從黨的統一領導。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1 )廢除集體

入黨制,恢復個人入黨制,個人是否入黨不再取決於是否已經加入某一

個職團部門所屬的組織。這項改革的目的是想削弱各社團組織的政治影

響力,使黨的力量建立在自由公民的聯合基礎上。(2 )強化黨的中央

領導機構的集權,重新用地區標准取代職團標准,剝奪了3 個職團部門

提名各級議會和政府候選人的政治職能,從而全面弱化了職團部門對地

方選舉的影響。(3)促使3個職團部門作出承諾,在選舉競爭中一致對

外,不進行相互間的選舉斗爭。

1946年官方黨的改組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不滿。工人部的反對呼

聲最高,一些工人領袖帶領工會組織脫離了官方黨,另建了獨立的新黨

。同時在黨內,權力的職團結構雖然被廢除了,但心理的職團結構仍然

沒什麼變化,人們對其所屬的職團組織的忠誠遠勝於對黨的忠誠。黨的

設計者們原來希望避免黨內各職團部門之間的利益之爭影響針對各個選

任職位的黨際競爭,但是改組的結果卻是把一部分黨內斗爭外化為黨際

的競爭,削弱了官方黨的競選優勢。1950年,革命制度黨重新恢復了部

門提名制度,職團結構再度得到承認。為滿足日益增多的有政治意識的

公民和專門化利益集團的參政要求,方法上已不再是改革黨的職團結構

,而是擴展這一結構的外延,在黨的外圍創立特殊的組織,把更多的政

治力量整合到黨的周圍。譬如,為了保持與軍人的團結一致,革命制度

黨建立了「全國榮譽和公正委員會」;為了鼓勵婦女和青年加入官方黨

,又成立了「全國婦女參政委員會」和「全國青年組織」。

經過幾度反復,墨西哥革命制度黨的組織體系及其制度框架終於形

成並穩定下來,成為墨西哥政治制度的主要支柱和力量源泉,成為墨西

哥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基石。

70年的輝煌與成功之路

革命制度黨作為官方黨能夠連續執政70年,並且取得令人矚目的業

績,是與它的歷史使命、理論主張、組織結構特點以及一系列正確的社

會經濟政策分不開的。

一、革命制度黨的建立及其所完成的歷史使命,為其長期執政創造

了良好的國內政治環境。革命制度黨不是一個反抗外來侵略與締造民族

國家的黨,而是官方以改良方式實現政治制度化的一個工具。在官方黨

建立之前,墨西哥的每一次總統選舉幾乎都會觸發軍事政變,革命制度

黨的建立及其職團主義組織體系的形成,首要目的就是要排除考迪略勢

力和軍隊對國家政治的干預,保證國家權力能夠實現制度化的和平交接,

使墨西哥政治走上現代化軌道。黨的建立首先打破了考迪略武力競爭政

權的政治格局,結束了軍閥混戰局面,提供了政黨政治的活動框架和民

主選舉的法律程序;黨的職團結構的形成,最終敲響了地方考迪略政治

機器的喪鍾,使其喪失了存在的社會基礎,從而使革命制度黨的長期連

任得以不受非制度化的暴力因素干擾;隨著黨的軍人部的取消,作為民

主政治重要標志的文人政府開始領導國家建設。這一切都為革命制度黨

在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中順利推行國內外政策、控制國家選舉從而長期

執政創造了條件。

二、革命制度黨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有效保持了國內民眾思想

上的廣泛共識和對官方黨的認同。革命制度黨特別注意保持在意識形態

方面的優勢和統治地位。該黨以共和國憲法作為黨的綱領,以民眾主義

、民族主義為其指導思想,內容主要包括革命民族主義、社會平等和全

面民主化3個方面。 這些內容帶有明顯的將近代西方自由主義和社會主

義結合起來的社會民主主義思想的特點。革命制度黨也不把自己的意識

形態貼上左或右的標簽,只是籠統地宣稱自己繼承了墨西哥革命與歷史

的傳統,它的意識形態就是「墨西哥革命的意識形態」,就是「墨西哥

革命的原則」。這樣,革命制度黨的理論主張就獲得了一種由墨西哥革

命歷史所賦予的不容置疑的合理性與合法性。也正是因為革命制度黨的

意識形態不受某一政治標簽的框定,這種靈活性使革命制度黨在意識形

態上具有極強的包容性,這種包容性不是對在社會進程中出現的各種異

己思想的姑息遷就或視而不見,而是把其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內容加以適

當變通和改造,吸收進自己的綱領,為我所用。這樣,革命制度黨以「

人民的全部價值觀」的代表者的身份,佔領了一切重要的政治思想空間

,同時也剝奪了其它反對黨的思想資本和理論陣地,抑制了反對黨的力

量,凝聚了全國人心,在墨西哥人民中形成了以革命制度黨理論主張為

核心的對國家重大問題的廣泛共識,形成了對革命制度黨長期執政的持

續認同。

三、革命制度黨職團主義組織體系最大限度地團結了國內各階級,

使官方黨具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早在1917年,墨西哥憲法就規定了反

映工人、農民、中產階級和政治—軍事官僚階層利益的四大基本政策:

工人權利、土地改革、民眾教育和民選職務不得連選連任。這使墨西哥

政府得到了上述四個階層的擁護與支持,建立在這個利益—效忠基礎上

的官方黨職團結構起到了極強的社會整合作用。一方面,職團結構能夠把社會各階級之間無節制的斗爭轉化為黨內部門間程序性的談判,避免

其分化為黨派之間的紛爭,從而使革命制度黨超越各個具體階級,成為

整個社會利益協調的核心;另一方面,職團結構使得革命制度黨對社會

具有較強的控制能力。

四、革命制度黨具有高度靈活的宏觀政治調控能力,能夠根據社會

需要制定合適的經濟、社會政策。墨西哥經濟選擇了在自由市場經濟與

完全國有化之間的第三條道路,實行國家、社會與個人並行的混合經濟

體系。因此,墨西哥社會既存在以國家和民眾為代表的公有制經濟,又

存在以大資產階級為代表的私營經濟。從實踐來看,墨西哥的公有制經

濟有效保持了社會穩定,但難以促進經濟高速發展;私營經濟具有較強

的活力,但是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從40年代到80年代,墨西哥一直在政

治穩定與經濟發展之間尋求某種動態的平衡,以卡德納斯為代表的民眾

主義路線與以阿萊曼為代表的資本主義路線在政策上進行相互交替。當

私人資本快速發展,造成社會財富分配高度不平等、階級矛盾激化時,

政府政策向左偏,依靠民眾職團,節制私人資本;當國家過度干預經濟

,造成嚴重的資本外流與經濟衰退時,政府政策轉而向右偏,扶植私人

資本,通過組織手段控制民眾運動。政府這種對社會的鍾擺式左右制衡

機制,為墨西哥的政治、經濟均衡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再加上墨西哥

的進口替代工業發展戰略符合五、六十年代的國際經濟大趨勢,豐富的

石油礦產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這些重要因素帶動墨西哥經濟走上了持

續高速發展的道路。

近20年的挑戰與危機

革命制度黨在其執政期間所取得的政績是驕人的。從1950—1985年

,墨西哥人口從2500萬增加到7700萬,而人均GNP卻從每年362美元上升

到2734美元;人均壽命從41.5歲上升到64.2歲,而文盲率卻從80%下降

到6%。墨西哥已經成為拉丁美洲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經濟強國。

革命制度黨領導墨西哥在創造了近50年的輝煌歷史之後,從80年代

開始進入了一個多事之秋:先是出現了1982年的外債危機,其後是一系

列的社會動盪,它的高潮是1994年的南部恰帕斯州農民暴動和嚴重的金

融危機。1997年中期選舉,左翼的民主革命黨和右翼的國家行動黨異軍

突起,兩黨在議會的席位之和已經超過了革命制度黨;同年在首次由民

選產生的首都聯邦區長官角逐中民主革命黨又擊敗了官方黨。這宣告了

革命制度黨左右墨西哥政局的時代的終結,墨政局基本已成三足鼎立之

勢。革命制度黨在近20年顯示出節節衰退的跡象有一系列原因,而經濟

政策失誤、黨的指導思想的轉變和職團主義組織體系的衰落則是其中最

主要的因素。

一、革命制度黨經濟政策的失誤以及經濟發展戰略的改變導致了一

系列經濟社會危機。墨西哥原來實行進口替代工業化發展戰略,是封閉

式的內向型經濟。實踐證明,這種政策在當時是正確的。但是,到了70

年代,墨西哥發現了豐富的石油礦產,開始大舉外債開發油田,結果由

於世界經濟危機,國際油價大跌,墨西哥從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

1982年出現了債務危機。墨西哥不得不實行緊縮政策,並加入了關貿總

協定,採取了以償付外債為目的的出口導向型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在

這種模式下,政府降低了關稅,過早地開放市場,不加限制地吸收外資,

(註:墨西哥在薩利納斯(1988—1994年在任)執政期間,吸收外資之

多居拉美之首,累計達750億美元。由於1994年國內政局動盪, 經濟乏

力,加上美國利率提高等不利因素,大量外國投機資本外逃,引起金融

市場動盪。)而且過分依賴外資。惡果在1994年顯現出來了,由於當年

的外資大量抽逃,直接加劇了墨西哥的金融危機,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多

達700億美元的損失。從80年代開始, 為配合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

步伐,在美國的極力影響下,墨西哥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大規模的私有化,

私營企業主集團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勢力大為膨脹,而失業的工人則越來

越多,貧富分化日益加劇。在農村,土地分配停止了,1992年墨西哥修

改憲法,廢除了「耕者有其田」的原則,徹底結束了土地改革的進程,

大量分不到土地的農民不是揭竿而起就是湧入大城市成為勞動力後備大

軍。如今,墨西哥出現了4500萬貧困人口,其中有2500萬屬於赤貧,20

%的最貧困人口僅享有全國 4.4%的財富,而20%的最富有人口卻佔有

53. 5%的財富。經濟社會的矛盾由此可見一斑。

二、革命制度黨以「社會自由主義」取代「革命民族主義」作為黨

的指導思想,削弱了黨的社會基礎。薩利納斯總統(1988—1994在任)

為適應新自由主義經濟體制的需要,提出了「新民族主義」和「社會自

由主義」的新理論主張。前者在民族主義理論中放棄了它一貫的反帝、

反霸和反美的口號,以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對外開放的需要;後者則

宣揚在「社會利益原則」下的自由主義。這一理論在1993年革命制度黨

的十六大上通過,被確立為該黨的指導思想。但是在新自由主義改革的

進程中,「社會利益原則」僅僅是一個修飾語而已。墨西哥的階級力量

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政權的資產階級性質越來越明顯,收益

分配越來越向資方傾斜。在政黨政治方面,1994年新總統塞迪略上台後

的第一項改革措施就是修改了選舉法,廢除了政府在選舉中支持官方黨

的一貫作法,這一舉措打擊了革命制度黨工農職團部門的信心和凝聚力

,更增加了該黨被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右翼政黨擊敗而淪為在野黨的可能

性。

三、革命制度黨體制僵化、派別斗爭嚴重,官方黨職團結構在新的

經濟體制下有趨於瓦解的危險。由於長期執政,官方黨職團部門的領導

人也日益官僚化了,出於自己的政治前途與既得利益考慮,他們通常更

多地對上負責,而對來自下層普通民眾的要求與呼聲則敷衍塞責。而同

時,政府與官方黨對各職團部門的分化瓦解政策,使得各職團組織與政

府的談判與對抗能力大大削弱,不得不對政府具有很強的依附性。因此

,各職團部門在忠實反映其部門成員的要求與利益方面,工作做得並不

是很深入,而當政府無意顧及職團部門的利益時,他們也不具備與國家

進行談判的有效能力了。60年代,這種危險的組織離心傾向就已露出苗

頭,由於國家政策向右傾斜,約3.5萬名不滿的農民脫離了農民部, 成

立了「獨立農民聯合會」。80年代墨西哥實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後,

3個職團部門成員組織的離心傾向愈發嚴重, 墨西哥國家與勞工的關系

有再度出現「非制度化」的危險趨勢。對於政局的動盪與社會的種種危

機,官方黨的職團結構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了。

面對新世紀的政策調整

革命制度黨推行的新自由主義改革日漸脫離了支持它的勞工階級,

削弱了自身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和組織基礎。隨著職團主義體系的衰落

,建立在這個體系基礎上的黨也面臨著動搖和解體的危險。這不能不引

起革命制度黨自身的深刻反思。從1996年開始,該黨進行了一系列大政

方針的調整,主要包括:

一、1996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七大, 重新恢復了「革命民族主義」

的指導思想,強調指出:革命制度黨是墨西哥工人、農民和人民階層的

黨,是民族主義、民主和民眾的黨。這說明該黨重新明確了自己的民眾

主義性質與政治角色,是對民眾階層的一種鼓舞和凝聚。

二、革命制度黨開始著手理順黨政關系和擴大黨內民主。由於長期

以來對黨內民主重視不夠,革命制度黨的領導層與基層組織缺乏有效的

溝通,也受不到規范的民主監督。有鑒於此,該黨規定,黨的領導職務

和民選職務的候選人必須具備10年以上的黨齡;以後歷屆總統候選人不

再由前任總統指定,而由黨的全國政治委員會在6 個備選人士中遴選產

生;州長候選人的產生也以同樣方式進行。

三、革命制度黨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社會政策調整。

政府進一步深化國家政治體制改革,尤其是選舉制度的改革,保證政黨

選舉中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同時革命制度黨與政府的一種新型黨政關

系也逐步確立起來了,革命制度黨不再作為官方黨出現,而將以一個普

通的競爭性政黨的面貌參與政權角逐。

四、在經濟政策方面,革命制度黨政府加強了宏觀調控,進一步嚴

格財政金融紀律,對國民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制定了中長期經濟發展

計劃,以加強對外開放與合作。

五、在社會政策方面,革命制度黨政府重新加大了對社會公共事業

的投資力度,1997年聯邦預算的56%將用於各類社會項目。新的社會保

障法也隨之出台,以著力解決墨西哥社會的發展失衡、農村扶貧以及通

過和平對話處理社會沖突等各種迫切問題。

如今,革命制度黨正從原來作為政府與民間橋梁的官方黨過渡為多

黨制競爭中的一個普通政黨。這種角色轉變既是對革命制度黨生存與發

展的嚴峻挑戰,又是對其職團結構生命力與適應性的考驗。對於一個執

政70年的大黨來說,革命制度黨擁有豐富的政治斗爭經驗、包容性極強

的意識形態、靈活應變的政策能力以及相當龐大的組織隊伍,因此,盡

管反對黨勢力呈現咄咄逼人的架勢,但是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預計革

命制度黨仍有極強的競爭力。從近幾年的選舉情況來看,革命制度黨的

支持率穩定在40%左右,而兩大反對黨民主革命黨和國家行動黨則各握

30%的選票。

總的來說,墨西哥政黨體制已由原來數黨並存、一黨獨霸的非競爭

性霸權黨制轉變成了一黨執政、多黨制衡的競爭性優勢黨制。至於這種

體制以後是否會進一步發展演變,墨西哥革命制度黨能否在今後新的政

治框架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且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曾昭耀:《政治穩定與現代化》,東方出版社1996年版。

[2]丹·科·比列加斯等:《墨西哥歷史概要》(中譯本), 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版。

[3]周余雲:「世紀之交的拉美政黨政治」,《拉丁美洲研究》,

1999年第一期。

[4]Ronald.H.McDonald and J.Mark Ruhl, Party Politics and

Elections in Latin America,Westview Press,1989.

⑧ 大多數中國人到底是有多少錢

大多數中國人到底是有多少錢?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總值和平均數值。

國家統計局於今年2月28日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全年國民總收入825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0%。2017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

總量很驚人,但其實人均下來並不多,不到六萬元。

再來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的數據。

下圖是公報中的「2013-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長速度」,雖然連年增長,但是到2017年底人均也不過是25974元。月均2000出頭一點點。

對標上海的話,人均6平方(約30萬)肯定是買不起的。

據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消息,2017年,據抽樣調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88元,全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96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25元,也就是城鎮人均可購買中環外環間一平方吧。

當然,單純的人均收入參考意義有限,比如包含了很多老弱病殘。很容易不精準。

那麼接下來我又查了一組數據。上海市人社局於2018年3月29日發布2018年度上海市職工社會保險繳費標准:

自2018年4月1日起,本市2018年度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上、下限分別調整為21396元和4279元。

我們知道,社保繳費基數是根據上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計算的,最高是上年度平均工資的三倍,最低為0.6倍。

我們可以推算出2017年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即2017年度職工社會平均工資:21376/3=7132元/月,所以職工年收入平均值為85684元。這個數值刨去了老弱病殘。但是以家庭單位來看,一對夫妻+一個孩子。以這個數值來算。人均收入=85684*2/3=57056元。和官方公布的人均數值接近。

北京,城鎮人口人均收入是多少呢?57230元。

深圳呢?52938元。

那麼安徽省會合肥呢?31950元,竟然比蚌埠還要低一點。

這里我們可以發現蚌埠的城鎮人均年收入是31160元,上海不過62596元。也就是說僅2倍,但是房價是10-20倍起。也就是說,我國一線城市人口過去十年的資產升值幾乎依賴於房地產。相對來說,蚌埠的生活質量或許更高,但是也並沒有達到輕輕鬆鬆,遠遠沒有。

故而,一個可能不精準但是基本准確的結論是:去除一小部分已經富起來的人,廣大群眾依然只是小康,小康,小康。

二十年前,中國人大多數是量入為出的。但是這個現象已經徹底改變。

海通證券去年11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如果按照居民債務和GDP之比計算,當前我國居民杠桿率還低於發達經濟體的水平。截至2017年9月,我國居民部門的杠桿率已經達到54%,在主要經濟體中屬於中等水平。美國(79%)、英國(88%)、歐元區(59%)、日本(58%)等發達經濟體居民杠桿率水平均超過中國,瑞士、澳大利亞、丹麥、荷蘭、挪威、加拿大等甚至超過了100%

但是我國居民杠桿率水平幾乎是新興經濟體中最高的。例如,阿根廷居民杠桿率不到10%,印度僅11%,俄羅斯16%,墨西哥17%,巴西22%,均遠遠低於中國的水平。我國居民債務水平比德國、奧地利、義大利還要高,甚至接近日本、法國的水平。美國在2007年房地產泡沫破滅前居民債務占可支配收入比重達到130%,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初也曾在120%的高位,但隨後均爆發了危機,當前均回落至100%左右。

海通證券同時指出,如果考慮到居民部門的可支配收入,我國居民債務水平接近「危險」區間。所以要衡量居民部門的償債能力,還要考慮收入分配的問題,看居民部門獲得的可支配收入有多少。

通過以上,我想大家會更清楚得明白,大多數國人所處的現狀。

1 目前看似得富裕生活,是基於多年儲蓄加上沒有大災大難下的。但凡出點事,二十年積蓄迅速掏空。

2 一線二線城市富人雲集的現象,依然只佔全國的少量人群,並且一二線有大量溫飽線上的人。

3 三四線的紅利不在於有成堆的暴發戶,而是比起一二線的高杠桿,更安全的小康之家。

4 中國人的身價主要靠房地產,資產千萬不代表你現在有錢消費,甚至深陷貸款。

綜上,

這解釋了為什麼「消費升級」最終以降級的方式降臨。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網易嚴選「那麼好用」但體量是拼多多的零頭而已。

解釋了為什麼現金貸/汽車貸那麼火爆。

⑨ 2O15年去美國農場打黒工真實情況

央廣網北京7月27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50年前,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了美國黑奴制度,奴隸獲得了解放。然而,150年後的今天,美國大地上一種「新時代」的「奴隸」悄然出現。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大量持有H-2簽證到美國工作的外籍工人,遭到美國僱主的虐待,包括剋扣工資、圈(quān)禁、挨餓、毆打,和強迫工人改變宗教信仰等,使這些外國工人成為「現代社會中的奴隸」。究竟什麼是H-2簽證?這些工人為何會遭受非人待遇?
從24日開始,美國著名的新聞網站BuzzFeed首頁頭條都被這樣一則新聞占據,新聞標題為「美國新奴隸制度:外國工人被邀請到美國尋找噩夢」。這篇近萬字的調查報道以美國政府部門調查報告、解密的司法文件以及媒體采訪為依據,講述了外國工人在美國的非人遭遇。
2011年,美國南部城市的曼努爾兄弟倆,偶然認識了兩名西班牙的女子娃爾德茲和岡薩蕾絲。晚上約會時,兩人發現有人跟蹤他們的車。找到路上的警察後,曼努爾兄弟發現,跟蹤他們的是女子的僱主農場主韋斯特。韋斯特聲稱女子是「他的兩名女孩」,還要求警員幫忙「恐嚇她們」。警員隨後以電擊槍和鎖喉的手勢,警告兩名女子不要在僱主不允許的情況下離開農場,否則將被驅逐。
根據姐妹兩的敘述,她們來自墨西哥,到韋斯特的農場里工作,和另外3名年輕女子被安排在單獨的一間拖車房中居住,屋子裡骯臟、難聞,有老鼠和臭蟲,沒有干凈的飲用水。她們的工作是給燙熱的小龍蝦剝皮,「手指常被燙傷」。
韋斯特原本向政府承諾給工人每小時9.1美元的薪水並付加班費,但實際上算下來有時每小時不到4美元。拿到的錢還不夠充飢。
韋斯特沒收了女工的護照和簽證,威脅她們不能離開工作地點。女工們說,韋斯特還多次性侵。
事實上,姐妹倆的遭遇只是眾多H-2簽證外國工人中的一例。新華社記者耿學鵬 表示,美國僱主存在著大量驚人的虐待和欺凌外籍工人的現象,並且列舉了美國僱主的「七宗罪」。
耿學鵬:第一項就是放債,也就是說在這些外國工人到美國之前的時候,美國企業就以幫助辦簽證為由,收取高額的費用。這些工人就為了到美國,就往往是變賣家產或者是借債。第二項就是剋扣工資,另外還有一種現象是強迫工人做長時間的勞動。第三是限制人身自由,第四是工作的條件艱苦,甚至危險也出現了一些工人死亡的這樣一些案例,第五是虐待與毆打,第六是對女性工人的一種性騷擾的現象,第七是暴力威脅,那就是說美國僱主為了達到他的圈禁等等的目的,甚至用槍去威脅這些外國工人。
什麼是H-2簽證?持有這種簽證的人來自哪裡?在美國是什麼地位呢?
美國學者杜劍峰:他這個H-2這個簽證,在美國用得比較少。中國人比較了解的是H-1,也是工作簽證。但是H-1是那種高學歷、高科技人才的,有規定說如果美國僱主僱傭一個外國人的話,他有最低工資標准。但是H-2是屬於季節性的,有點類似我們的農民工一樣,所以說它的在工資水平也比較低,然後他們所做的那些工作都是美國人不願意去做的。好比說農業收割、垃圾清掃或者園林修剪這類比較苦、比較累的工作,同時也不太為人關注。
面對這種現象,美國政府扮演著什麼角色?工人們的黑暗日子何時是個頭?
相比於非法移民,這些工人是持有合法簽證的人。但即便持有合法簽證,他們在美國的地位並沒有比非法移民好一星半點兒,甚至因為要受制於僱主而更沒有自由。更可怕的是,美國警方對於這樣的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耿學鵬:
耿雪鵬:那些外國的工人,一方面是由於害怕被解僱、害怕被驅逐出美國,不敢去投訴。另外一方面,一些企業、僱主跟當地有權勢的人物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即使有些工人把這種現象投訴到了有關的部門,主要是勞工部,他經常以人手不足的借口不去做盡職調查,也使一些違法美國僱主逍遙法外。
僱主虐待、政府無視,大部分受害工人只能忍氣吞聲。
在美國一家石油工廠從事管道安裝的印度工人維傑亞瓦達:我的小女兒跟我說:爸爸,我們回家吧,我們什麼都不要了。我們享受不到美國人的任何待遇,但我是跟美國人一樣有血有肉的人,我生活在這個國家,為什麼這些人就知道剝削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庭?
然而,傾訴完似乎也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2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