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亡靈節是什麼
1. 滿城的「孤魂野鬼」,墨西哥的亡靈節遊行是幹嘛的
小夥伴們不是對一些外國節日都非常的好奇嘛?還記得幾年夏天在我國各個社交軟體中大火的泥巴節嘛?今天我們的主角可不是泥巴節,而是全墨西哥城2000萬人都參加的墨西哥亡靈節!
這個節日的場面可以說是非常盛大了,墨西哥全程2000萬共同參加。在節日期間墨西哥人民會盛裝打扮出行,亡靈節一般在1號這天進入最高潮部分!整個墨西哥城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鬼城,因為全城的人都會裝扮成逝者的樣子,到處都是各種可愛的小鬼和搞怪的成年鬼!他們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紀念逝者!小夥伴們有機會一定要去參加啊!
2. 墨西哥亡靈節哪天
從10月31日起,墨西哥舉國歡度「亡靈節」(也叫「死人節」)。墨西哥的這一節日,既與西方的「萬聖節」有相似之處,又不完全相同。表現了濃厚的印第安民族文化特色。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說:「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無意義,那麼,其生必定也是如此。」「死亡才顯示出生命的最高意義;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補充。」這不但成為帶有墨西哥民族特徵的文化現象,也表現了墨西哥人的價值與哲學觀念。墨西哥人是從古代印第安人的哲學中,繼承了這種對生命的看法。因此,他們歡欣鼓舞地慶祝生命周期的完成,一年一度迎接生者與死者的團聚。每年的亡靈節,就是這樣一種阿茲特加人的哲學觀念和習俗的影響。人們祭奠亡靈,卻絕無悲哀,甚至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意在與死去的親人一起歡度節日。
按照民間風俗,11月1日是「幼靈」節;2日是「成靈」節。人們在墓地通往村莊或者小鎮的路上撒了黃色的花瓣,讓亡靈循著芬芳的小路歸來。晚間,在家門口點上南瓜燈籠,為亡靈上門引路;在祭壇上擺著玉米羹、巧克力、麵包、粽子、辣醬、南瓜、甜食、甜點等供品,讓亡靈享用。「亡靈節」祭壇上的麵包與平常食用的麵包是不同的。不同的形狀又有不同的含義。有的做成「人」形,有的「人」形不帶「腿」,表示「鬼魂」;被叫做「羅斯凱特」的螺旋狀麵包,表示生命的輪回;做成千層餅形狀、並帶有裝飾的麵包「奧哈爾德拉」,意在歡迎亡靈的歸來。節日里,無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戴著面具,穿上印著白骨的鬼怪衣服,在街上招搖過市,表示亡靈歸來。
在墨西哥,孩子們從小就被告知這項傳統。在墨西哥4年級小學生的《公民知識》課本上,「亡靈節」被列為墨西哥最重要的傳統之一。孩子們從課本上知道:「11月2日的亡靈節是我們為那些已經不和我們在一起的人舉行的節日。這不是一個悲傷的節日,相反,而是一個充滿色彩的節日;人們用食品和其它東西為死者布置祭壇;在公墓里彈奏音樂,並且寫一些『骷髏』詩互相取笑。這是西班牙殖民時代以前就有的印第安習俗、印第安文化;阿茲特加人就是這樣慶祝的。」
報紙上也在「亡靈節」這一天,用整版的篇幅刊登總統、內閣部長與知名人士的骷髏漫畫,配上墓誌銘。被畫成骷髏的人也引以為榮幸,表現出墨西哥民族樂觀豁達的性格和對待死亡的幽默態度。在首都墨西哥城,政府有關部門為了展示這種古老的文化,還特地組織各區文化部門在市中心的憲法廣場上搭起各種各樣的祭壇。參加單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挖空心思,把祭壇搭得又漂亮、又富有藝術性。從而表示對民族文化特性的繼承。小商小販也被特別允許在廣場四周販賣各種傳統食品。參觀的人們喜氣洋洋,完全是過節一樣。
雖然墨西哥的「亡靈節」與其它西方國家有相似之處,具有西班牙殖民前的印第安民族與西班牙人的雙重淵源,但是,本質上還是繼承了印第安人傳統,表現出印第安文化特徵,以及他們特有的幽默和理念。墨西哥人普遍認為,這一文化主要是繼承了古代印第安人,特別是瑪雅人或阿茲特加人的觀念。而且來源於現在被稱作「美索阿美利加文化」最發達的時期。雖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也受到殖民時代歐洲文化的影響。但是,墨西哥人總是願意把他們所繼承的古老的文明、文化作為民族的特性,來區別於他們和其它的西方國家。這種意識是根深蒂固的。
3. 處處是骷髏元素,墨西哥亡靈節有何來源
我相信現如今一定有很多喜愛旅遊的朋友們,在自己閑暇的時候,會選擇去國外看看外面的風土人情與各地文化。每一個國家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風俗以及節日,在南美洲的墨西哥,也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獨特的節日,亡靈節就是這其中相對重要的節日之一。
4. 亡靈節的節日習俗
墨西哥的土著居民印第安阿茲台克人認為,死亡既是生命的歸宿,也是新生命的開始。因此,節日中人們都要隆重地慶祝。
這種紀念儀式充滿了宗教色彩和藝術色彩,對土著居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既是所有紀念活動和宗教活動的一部分,又是土著居民整體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這種亡靈節是宗教和天主教融合的結果,它將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聯系起來,也使土著理念和源自16世紀歐洲的現代意識形態融合在一起。
土著人每年和祖先「相聚」,實際上是一種社會功能,它確定了個體在社會中的作用。同時,也使這些致力於保持他們文化多樣性的土著人,更為統一,政治和社會地位更加穩固。 雖然墨西哥的「亡靈節」與其他西方國家有相似之處,具有西班牙殖民前的印第安民族與西班牙人的雙重淵源,但是本質上還是繼承了印第安人傳統,表現出印第安文化特徵,以及他們特有的幽默和理念。
墨西哥人普遍認為,這一文化主要是繼承了古代印第安人,特別是瑪雅人或阿茲特加人的觀念,而且來源於現在被稱作「美索阿美利加文化」最發達的時期。
雖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也受到殖民時代歐洲文化的影響,但墨西哥人總是願意把他們所繼承的古老的文明、文化作為民族的特性,來區別於他們和其他的西方國家。這種意識是根深蒂固的。
5. 墨西哥亡靈節的相關習俗與活動
每年的11月1日和2日是拉丁美洲地區傳統的「亡靈節」。拉美各地民眾從1日開始舉行各種豐富多彩活動慶祝這個傳統節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信奉伏都教的民眾湧上大街舉行化妝遊行,並前往墓地舉行儀式,迎接重返人間的先祖的靈魂。
而在瓜地馬拉首都瓜地馬拉城,人們放飛一個巨大的風箏慶祝節日。在當地的傳統宗教中,風箏是連接亡者世界與人類世界的紐帶,可以引導逝者重返所愛之人的身邊。
在亡靈節期間,墨西哥民眾會將去世親屬的遺骸從墓地中取出並仔細清洗,之後再次安葬。他們認為,每年的11月2日是亡者靈魂回家的日子,在這一天之前,亡者的遺骸必須被清洗干凈。2日當天,墨西哥全國都將舉行盛大的慶典,慶祝與祖先的「重聚」。
秘魯人在節日當天則前往墓地舉行傳統的祭奠儀式。除了向墓碑敬獻鮮花和酒,秘魯人還會在墓地旁舉行聚餐活動,以喚醒逝者的靈魂。
6. 墨西哥的節日,又叫亡靈節
每年的10月1號
7. 亡靈節的節日習俗有什麼
亡靈節的節日習俗:
1、節慶時間
亡靈節是個隆重的節日盛會,到處充滿快樂與喜慶。按墨西哥民間風俗,11月1日是"幼靈節",2日則是"成靈節"。由於10月31日是西方國家"萬聖節之夜",因此許多墨西哥人、特別是小孩子便從那天開始就過"亡靈節"了,一連三天,到處一派喜氣洋洋。
2、祭奠亡靈
按墨西哥民間風俗,死者能通過安放在家裡的靈位和裝飾墓地的鮮花感覺到親人們對他們的態度。各項准備工作都必須非常精心,因為他們相信,如果讓死者覺得紀念儀式做得不妥當的話,死者就會給一家之主帶來疾病。反過來說,如果死者覺得滿意,就會有好的玉米收成,滿足親人一年用的糧食,改善親人的日常生活。
簡介亡靈節
16世紀早期,西班牙征服了阿茲特克帝國,佔領了現在的墨西哥區域。鑒於宗教與政治原因,他們強迫土著居民改信天主教。傳教士引入的節日包括了"諸聖節"和"萬靈日",分別是11月1日和2日。
土著居民在這兩個節日中融入了自己的傳統文化,用於紀念死者。於是亡靈節就成了這兩個節日獨一無二的混合物。
8. 亡靈節的墨西哥
從10月31日起,墨西哥舉國歡度「亡靈節」(也叫「死人節」)。墨西哥的這一節日,既與西方的「萬聖節(Halloween)」有相似之處,又不完全相同。表現了濃厚的印第安民族文化特色。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說:「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死得毫無意義,那麼,其生必定也是如此。」「死亡才顯示出生命的最高意義;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補充。」這不但成為帶有墨西哥民族特徵的文化現象,也表現了墨西哥人的價值與哲學觀念。
墨西哥人是從古代印第安人(Indian)的哲學中,繼承了這種對生命的看法。因此,他們歡欣鼓舞地慶祝生命周期的完成,一年一度迎接生者與死者的團聚。每年的亡靈節,就是這樣一種阿茲特加人的哲學觀念和習俗的影響。人們祭奠亡靈,卻絕無悲哀,甚至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意在與死去的親人一起歡度節日。按照民間風俗,11月1日是「幼靈」節;2日是「成靈」節。
人們在墓地通往村莊或者小鎮的路上撒了黃色的花瓣,讓亡靈循著芬芳的小路歸來。晚間,在家門口點上南瓜燈籠,為亡靈上門引路;在祭壇上擺著玉米羹、巧克力、麵包、粽子、辣醬、南瓜、甜食、甜點等供品,讓亡靈享用。「亡靈節」祭壇上的麵包與平常食用的麵包是不同的。不同的形狀又有不同的含義。有的做成「人」形,有的「人」形不帶「腿」,表示「鬼魂」;被叫做「羅斯凱特」的螺旋狀麵包,表示生命的輪回;做成千層餅形狀、並帶有裝飾的麵包「奧哈爾德拉」,意在歡迎亡靈的歸來。節日里,無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戴著面具,穿上印著白骨的鬼怪衣服,在街上招搖過市,表示亡靈歸來。
在墨西哥,孩子們從小就被告知這項傳統。在墨西哥四年級小學生的《公民知識》課本上,「亡靈節」被列為墨西哥最重要的傳統之一。孩子們從課本上知道:「11月2日的亡靈節是我們為那些已經不和我們在一起的人舉行的節日。這不是一個悲傷的節日,相反,而是一個充滿色彩的節日;人們用食品和其他東西為死者布置祭壇;在公墓里彈奏音樂,並且寫一些『骷髏』詩互相取笑。這是西班牙殖民時代以前就有的印第安習俗、印第安文化;阿茲特加人就是這樣慶祝的。」
報紙上也在「亡靈節」這一天,用整版的篇幅刊登總統、內閣部長與知名人士的骷髏漫畫,配上墓誌銘。被畫成骷髏的人也引以為榮幸,表現出墨西哥民族樂觀豁達的性格和對待死亡的幽默態度。
在首都墨西哥城,政府有關部門為了展示這種古老的文化,還特地組織各區文化部門在市中心的憲法廣場上搭起各種各樣的祭壇。參加單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挖空心思,把祭壇搭得又漂亮、又富有藝術性。從而表示對民族文化特性的繼承。小商小販也被特別允許在廣場四周販賣各種傳統食品。參觀的人們喜氣洋洋,完全是過節一樣。 雖然墨西哥的「亡靈節」與其他西方國家有相似之處,具有西班牙殖民前的印第安民族與西班牙人的雙重淵源,但是,本質上還是繼承了印第安人傳統,表現出印第安文化特徵,以及他們特有的幽默和理念。墨西哥人普遍認為,這一文化主要是繼承了古代印第安人,特別是瑪雅人或阿茲特加人的觀念。而且來源於現在被稱作「美索阿美利加文化」最發達的時期。雖然,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也受到殖民時代歐洲文化的影響。但是,墨西哥人總是願意把他們所繼承的古老的文明、文化作為民族的特性,來區別於他們和其他的西方國家。這種意識是根深蒂固的。 《007:幽靈黨》曝光了第四支片場日誌,導演薩姆·門德斯率領整個拍攝團隊遠赴墨西哥,與1500名群眾演員一起忠實的重現了墨西哥最具標志性節日之一的「亡靈節」,力求打造出007系列電影史上「最激動人心」的電影開場。「亡靈節」是具有3000年歷史的盛大中美洲節日,在節日期間,人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不難想像,在這場以死亡為名的激情狂歡里,詹姆斯·邦德與神秘的「幽靈黨」將會展開何等激烈的生死對決。
「亡靈節」是墨西哥文化的最好代表,導演薩姆·門德斯強調,亡靈節具有十分「特殊、刺激又豐富多彩的場景」。視頻中,花團錦簇的祭壇,面目猙獰的骷髏,灑滿萬壽菊的曼妙長裙,和高達4米的「卡特利納」花車一起,重現了一場繽紛絢爛、各顯神通的盛大「亡靈節」狂歡。
對於整個劇組來說,服裝是整個「亡靈節」的重頭戲。服裝設計師珍妮·特米梅表示,劇組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墨西哥當地的文化;墨西哥的服裝總監安娜·特拉薩斯特意為每一套服裝加上了亡靈元素。顯然,在一個CGI當道的產業里,這樣大規模的演出陣容將會把每一位觀眾親身帶入到這一場前所未有的普天狂歡中。
對於墨西哥人來說,「死亡不是生命的歸宿,而是新生活的起點」。當「幽靈黨」遭遇「亡靈節」,詹姆斯·邦德又一次站在了異國的土地上,那象徵死亡的幽靈背面,也許真的是一次嶄新旅程的開始。
節日由來
亡靈節是以印第安土著文化為主導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結合的產物。印第安土著的亡靈節在每年七八月間。土著人認為,只有善待亡靈,讓亡靈高高興興地回家過個節,來年活著的人才會得到亡靈保佑,無病無災,莊稼也會大豐收。
西班牙人來到美洲大陸後,他們把西方的「諸聖節」、土著的亡靈節以及土著的一些陪葬和祭祀風俗結合起來,創造了今天的亡靈節,日期定在11月1日和2日。如今在墨西哥和其它拉美國家,每年的11月1日是「幼靈」節,是懷念故去的孩子的節日,2日是「成靈」節,是大家緬懷故去的成年人的日子。
9. 墨西哥亡靈節的介紹
從10月31日起,墨西哥舉國歡度「亡靈節」(也叫「死人節」「Day of the Dead」)。11月1日是墨西哥的「幼靈節」——祭奠死去的孩子,11月2日是「成靈節」——祭奠死去的成年人,這兩天通稱為「鬼節」。墨西哥的這一節日,既與西方的「萬聖節」有相似之處,又不完全相同。表現了濃厚的印第安民族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