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核彈投放在墨西哥會怎麼樣
『壹』 美國為什麼不把核武器的技術無償教給墨西哥呢
美國養狼啊
1845年7月,奧沙利文在《民主評論》發表《兼並》一文,明確提出了「天定命運」理論。在文中他聲稱:「我們的天定命運,是拓展到上帝為我們年年增值的幾百萬人的自由發展所指定的整個大陸」,「上帝顯然的意志是要我們占居這個大陸」。奧沙利文還在1845年12月27日《紐約晨報》上提出了「天定命運」和「不許動手」的口號,以警告英國不要插手干涉俄勒岡地區。他還講到「上帝賦於我們在整個大陸發展的權利是天定命運」。1845年秋《紐約晨報》宣稱「我們十分之六的人民願意打一仗」。《紐約商業時報》刊登了「讓我們走向戰爭」的醒目標題。1846年1月3日,美國眾議員羅伯特·溫思羅普在國會提出:「我們的天定命運的權利是擴展到整個大陸」。1846年3月16日,《新奧爾良商業報》還說:「現在除訴諸武力外,別無他途」。1846年5月15日,《紐約日報》編輯斷言:「如果墨西哥人民一致要求加入聯邦,則我們的邊界會擴展到比格蘭德河更遠的地方」。1847年10月,《民主評論》雜志說:「人民佔有領土是時代的偉大運動。只有北美大陸的每一英寸土地為美國公民所佔有,才談得上奠定未來帝國的基礎。」1847年11月20日,《紐約日報》編輯莫爾斯·貝克還說:「墨西哥戰爭將導致兩國的統一」。由此可見,「天定命運」這一擴張思潮的泛濫,為美國統治者發動戰爭進行了輿論准備並提供了理論依據,推動了美國對墨西哥的戰爭。
『貳』 把威力巨大的原子彈扔進海里會造成什麼後果
原子彈是人類發展到現代威力最大的武器,它的特點在於破壞力大、范圍廣以及輻射強,即使有人僥幸在原子彈的高溫沖擊中存活下來,也會在輻射的變異影響中痛苦地死去。
最後,如果讓原子彈在深海爆炸,無疑是人類自掘墳墓,原子彈一旦爆發,其沖擊力會掀起上百米高的海嘯甚至是地震,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毫無疑問會被海水淹沒。
『叄』 廣島和長騎的原子彈投放聽說是騙局,具體怎麼回事系統為什麼刪除我的提問!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將近60年了,那場戰爭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特別是反法西斯國家人民所付出的巨大代價。
但是,作為當時主要的法西斯國家的日本每當提到那場戰爭的時候,主要都是提到他們在那場戰爭中所受到的傷害和很少提到對他國造成的巨大災難,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有一個很好的理由———日本是第一個受到核武器,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受到核武器攻擊的國家。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下的原子彈給日本帶來了嚴重的傷害,最後導致約30萬人的死亡。
日本就是藉助這兩顆原子彈的「威力」來裝飾自己「受害者」的面目,每年的8月
6日和9日,分別在廣島和長崎都有紀念活動,所謂揭開傷口,教育下一代。
但是,從1995年以來,世界各地,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德國日本等
國的歷史學家和科學家,以及原來的政治家和軍人,經過單獨或是聯合研究,發現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的歷史記載存在許多的疑問,無論是在文字還是圖象資料上都有諸多的困惑。主要問題是:
一, 由於B-29飛機的航程有限,原子彈的投放飛機的起飛地點選在距離日本較近的提尼安島的美國空軍基地上,從美國本土運送兩顆原子彈到提尼安島上的步驟是先運送到夏威夷,然後在運送到提尼安島,由於當時飛機的航程和安全性的限制,這兩步過程使用的只能是軍艦,這兩段路卻有很大的危險性,因為雖然日本海軍在美軍的打擊下幾乎已經沒有了戰鬥力,但是,日本海軍卻仍然相當數量的潛艇,即使在戰爭末期這些潛艇仍然偷襲美軍的軍艦,即運送原子彈的軍艦隨時有可能被日本潛艇偷襲,美國怎麼會冒那麼大的風險用軍艦運送原子彈?
二, 當時美國製造出的第一批原子彈只有三顆,其中一顆已經在1945年7月16日的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彈實驗廠實驗,美國怎麼敢用僅剩的兩顆原子彈去攻擊實際上已經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日本,而且還是以平民為主的城市呢?而且,美國在未來幾個月內不要可能馬上在造出原子彈,美國難道沒有想到會有可能出現的有、突然事件嗎?
三, 當時,主要的原子物理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費米甚至是奧本海默本人都極力反對使用這種威力過大的武器。美國go-vern-ment難道一點也不尊重這些為他們研製核武器以後還得依賴的科學家的意見嗎?
四, 電影和照片資料的問題。有很多人看過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後的電影和照片資料,但是,你只要有少許的常識和一些思考,你就回發現這些電影和照片資料中有著諸多的問題。原子彈爆炸過後誰有能力在強烈的核輻射區進行攝影或攝像,日本當時沒有任何一種防輻射的裝備。即使是少得可憐的電影資料還是有問題,你會發現一些「倖存者」在爆炸後從廢墟中出來後排成行走路,似乎是經過訓練的。另外,能在核武器的爆炸中倖存這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事。
五, 「倖存者」的迷惑。從戰爭結束到今天,從未發現過一個可以直接證明在廣
島和長崎有過原子彈爆炸的人。有些「倖存者」只看到有大火產生,另一些「倖存者」
以自己所謂「受到輻射燒傷的」傷痕,實際上只是火燒傷的痕跡。沒有一個日本人能自身經歷的的證據證明在廣島和長崎曾爆炸過原子彈。
六, 數字的困惑。當時由於日本的個大城市都受到美國飛機的整天狂轟濫炸,大
多數市民都跑到鄉下躲避,廣島和長崎也是如此,實際上,據一個在廣島的日本老人介紹,1945年3月以後,在廣島市的市民已經不足五萬人了。當他在四月離開廣島到鄉下時,廣島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當然長崎也是如此,而日本go-vern-ment最後卻稱兩顆原子彈最後造成近30萬人死亡,著實在令人費解。
七, 科學證據。美國和德國科學家在廣島和長崎兩地進行了土樣品的秘密採集,拿回國後經化驗發現這些土的土質與普通土幾乎沒有區別,輻射計量並非超常。根本無法與在核實驗基地所採集的土樣品的輻射劑量相比。實際上,在受到嚴重輻射的土地上在幾百年內不可能可以生長植物,人在該地區生活也相當危險,這與今天廣島的事實相悖。這更使人們困惑。
八, 最有力的證據。美國、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運用巨型計算機的有限元分析法,對在新墨西哥州、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的電影圖象資料進行分析後,其結果令他們大吃一驚——三份圖象是同一顆原子彈的,也就是三份電影資料是在同一顆原子彈爆炸的不同角度拍攝的,當然應該是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那顆原子彈. 種種令人不解的疑問和新的發現令許多科學家(特別是核物理學家)和歷史學家十分困惑,但是,由於這種關於核武器的事件的極其特殊性以及對事實的謹慎態度,另外很多科學家和歷史學家都是獨立研究,使這種疑問沒有通過新聞媒體公布於眾.
『肆』 世界至今為止引爆了2475枚核彈,這對整個世界有什麼影響
世界上到現在為止,爆炸了這么多枚核彈。對世界的影響,現在看來還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是對世界局勢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因為擁有核武器導致現在帶來短暫的和平。因為核武器的制衡導致現在沒有哪個大國家敢輕易的發動核戰爭。對於環境的影響現在還不為人知,因為這些核彈爆炸幾乎都在無人區。
總體來說,核武器是用來保衛和平的,而不是用來毀滅世界的。核武器是為了戰爭需求而發展的,但是由於這個武器本身的威力過於強大,導致沒人敢首先使用。所以大國擁有核武器,反而會帶來和平,這就是「恐怖平衡」下的和平。如果一國發明了比核武器更厲害的武器,那麼就再來一輪這種恐怖武器的軍備競賽,直到力量的再次平衡。
『伍』 美國在廣島投放原子彈帶來的危害是怎樣的
視探討使用原子彈的原因,形成了三派:正統主義派、現實主義派、修正主義派。本
文論述了美國史學家的觀點,並分析了使用原子彈決定的形成情況。
關鍵詞:原子彈;原因;美國;史學界;論爭
分類號:K712.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1000-5218 (1999)-02-0114-0120
1945年8 月6 日8 時15分,美國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投放了一顆原子彈,殺死7
萬生靈。8 月9 日在長崎投放的另一顆原子彈,殺死35000 人。由此美國成為在戰爭中
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使用原子彈的國家。關於美國為什麼使用原子彈的問題,長期以
來是美國史學界討論的重要問題之一。到1970年,在美國形成了3 個主要派別:正統主
義派,現實主義派,修正主義派。直到現在,許多歷史學家依然對這一課題感興趣。本
文將考察這3 個學派的觀點,探討美國對日投放原子彈決定形成的過程,解釋投放原子
彈的主要原因。
正統派觀點的主要依據,是總統杜魯門在回憶錄《決定的年代》和陸軍部長史汀生
在「使用原子彈的決定」一文中對投放原子彈的解釋。「我們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小的代
價和最快的速度結束戰爭。」1 由此,正統派認為,投放原子彈無需派遣大量士兵進入
日本本土,既可以加速結束戰爭,又可以大大減輕美軍的傷亡。該派的代表人物是哈佛
大學著名的歷史學家山姆爾。伊利奧特。莫利森(SamuelEliotMorison)和一些政府官
員,如前任國務院經濟顧問赫伯特。費斯(HerbertFeis )。莫利森抨擊現實派認為
「日本已經接近戰敗,不用原子彈戰爭也將在1945年底結束」的觀點。他認為沒有原子
彈,日本的投降將會拖後很久。因為當時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決定將戰
爭堅持到底。因此,「鑒於日本拒絕投降的態度,投放原子彈成了關鍵的一步」2.費斯
雖認為沒有原子彈,沒有蘇聯同日本宣戰,戰爭也肯定在1945年底以前結束。但他認為,
原子彈對結束戰爭雖不是必要的,但它的使用也是無可非議的。「使用原子彈摧毀日本
的軍事、人性、政治的理由都是可以被接受的。」3 他說,美國的決策者相信投放原子
彈「有可能挽救一萬士兵的生命」,「所以主要的理由是軍事方面的,沒有更好的理由
來阻止使用原子彈而使用別的武器。」4
現實派的主要觀點是:投放原子彈是不必要的,因此是非人道和不明智的。代表人
物漢森。鮑爾德維(HansonBaldwin )認為:「我們犯有雙重罪。我們於日本已經在進
行結束戰爭的談判但沒有最後結果的時候投放了原子彈。我們要求無條件投降,然後投
放原子彈和接受有條件投降。這種順序是很明顯的:如果波茨坦公告答應日本保留天皇,
即使沒有原子彈,日本也將投降。」「因此,我們使用原子彈,被烙上了野獸的烙印。」
5
像現實派一樣,修正派也認為原子彈是不必要的,因而使用它是非人道的和不明智
的。但他們比現實派進一步,指出:決策者有關使用原子彈的主要目的是對付蘇聯。這
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戈。艾爾坡羅維茲(GarAlperovitz )。在他的名著《原子彈外交—
—廣島和波茨坦:使用原子彈和美蘇抗衡》6 中,直接挑戰費斯的觀點,在美國引發了
一場更為廣泛的學術爭論。戈。艾爾坡羅維茲認為,美國使用原子彈的原因是政治的,
而不是軍事的;投放原子彈主要是為了嚇唬蘇聯,而不是為了擊敗日本。其理由有以下
幾點:(1 )羅斯福去世後,美國的外交政策已發生根本改變。杜魯門很快拋棄了他前
任的調和方針,而採取強硬的外交政策來迫使蘇聯默認美國的東方和中歐計劃。(2 )
杜魯門的策略是「延遲攤牌」。直到在新墨西哥原子彈試製成功後,決定在日本使用,
向蘇聯攤牌。(3 )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後,杜魯門和國務卿伯爾納立即
用核外交政策,迫使蘇聯削弱對歐洲的影響。(4 )杜魯門政府的政策導致了冷戰。
艾爾坡羅維茲的書在美國史學界引起了比過去更大的關注。其原因有:(1 )艾爾
坡羅維茲挖掘出了更新、更詳盡的資料,受到人們的重視;(2 )當時美國的越南政策
在國內引起不安;(3 )美國史學界正興起對冷戰起源的研究。艾爾坡羅維茲對以前學
派觀點的修正激起了一大批學者的反對。冷戰初期左派史學家加伯雷爾。卡爾考(GabrielKolko),
認為使用原子彈既不是引起美蘇不和諧的原因也不是個道德問題。7 另一位史學家托馬
斯。哈蒙得(ThomasT.Hammond )宣稱:「作者(艾爾坡羅維茲)的主要貢獻是引起我
們重視一個問題:1945年伯爾納、史汀生、杜魯門希望以擁有原子彈來增加與蘇聯談判
的砝碼。但是,誇大原子彈對美國政策的影響已經誤導了不明真相的讀者相信:1945年
原子彈政策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8 並認為作者「頻繁引用斷章取義的資料並
不能支持他的觀點。」9 最尖銳的批評來自羅伯特。詹姆士。麥道克斯(RobertJamesMaddox),
他在仔細校對了艾爾坡羅維茲書的腳注後發現,有許多注釋是艾爾坡羅維茲自己創造的,
他認為「這樣的學術著作是經不起推敲的、是不嚴謹的」10. 總之,修正派史學家認為,
美國的決策者們在使用原子彈爭奪世界權力的斗爭中,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到70年代中期,由於美國開放了一些關鍵的資料,又有一些學者對艾爾坡羅維茲的
觀點提出了疑義。萊斯爾。羅斯(LisleA.Rose )和馬丁。雪維(MartinJ.Sherwin )
是反對艾爾坡羅維茲觀點的代表人物。羅斯反對艾爾坡羅維茲為杜魯門政府辯護,盡管
羅斯依然承認杜魯門政府是企圖利用戰後核武器的壟斷,取得對蘇外交的勝利,他指責
廣島和長崎的毀滅性破壞是「卑鄙的行為」。11馬丁。雪維雖認為艾爾坡羅維茲的觀點
是比較有說服力的,但在《一個世界的毀滅》一書中,雪維強調,正確理解美國的核政
策需要考察羅斯福和杜魯門的行動。他認為使用原子彈的主要動機是盡快結束戰爭。他
也同意艾爾坡羅維茲關於美國決策層把原子彈作為一種政治武器來提高自己的外交地位
的觀點,但他認為這一政治目的次於結束戰爭的軍事目的。12
到1995年,戈。艾爾坡羅維茲就相同課題又寫了《使用原子彈的決定和一個美國神
話的構築》一書。基於他原來的觀點,他進一步闡述日本已經接近投降,日本已受到蘇
聯准備宣戰的威脅,美國的軍事將領艾森豪威爾等認為並沒有必要使用原子彈;杜魯門
的大多數高級閣員敦促,明確日本天皇的地位將加速日本的投降。但杜魯門執意聽取國
務卿伯爾納的觀點,確信原子彈是對付蘇聯的一個重要的外交工具。
顯然,50多年來有關這一問題的學術爭論表明,為什麼使用原子彈依然是歷史學家
的重要研究課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美國作出這一決定?為弄清這一問題,有必要考
察這一決定形成的過程。
美國的核武器政策開始於羅斯福執政時期。1938年原子核的分裂在德國試驗成功,
羅斯福接受愛因斯坦的建議密切關注德國原子彈試制的情況。羅斯福惟恐在原子彈的試
制方面德國走在美國前面。很明顯,誰首先試製成功原子彈,誰就有利於控制戰爭的結
局。因此,1941年10月,在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前兩個月,羅斯福批准了曼哈頓工程研究
項目,開始試制原子彈。羅斯福明白,原子彈在戰爭和外交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加速
結束戰爭的步伐,增強美國的實力,影響戰後的世界格局。在羅斯福的領導下,曼哈頓
工程進展順利。為了在關鍵時刻使用原子彈,羅斯福堅持保守美國正在試制原子彈的秘
密。「這個秘密武器不僅針對我們迫在眉睫的敵人德國,而且針對我們潛在的敵人俄國。」
13鑒於40年代早期的世界形勢,羅斯福覺得同盟國之間的聯合是建立在互相需要而不是
互相信任的基礎上。雖然羅斯福准備支持蘇聯抵禦軸心國的侵略,希望與蘇聯結成比較
永久的聯盟;但是,他已估計到戰後世界並非易於控制。換句話說,蘇聯不會輕易同意
美國設計的戰後世界格局的方案。因此,羅斯福與丘吉爾1944年9 月在海德公園達成共
識:核武器只是英美的秘密,在戰爭結束前不與蘇聯或其他國家分享這一秘密。14
『陸』 愛因斯坦把原子彈投給了哪個國家
愛因斯坦把原子彈投給了日本
愛因斯坦 ,舉世聞名猶太裔美國科學家,是美國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愛因斯坦,德國著名物理學家,1879年出生在德國。他一生科研成果卓著,其中最卓著的是他用實驗證實了原子的存在,創立了相對論,並發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說。一生為現代物理學發展做出了卓絕貢獻。其最卓絕的成就是他突破牛頓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創立了適用於微觀高速運動領域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並入瑞士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在伯爾尼專利局任職。蘇黎世工業大學、布拉格德意志大學教授。1913年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33年因受納粹政權迫害,遷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國國籍。
『柒』 投放一個核彈在某個城市,會有什麼後果,會造成基因變異嗎
會導致基因變異,有核輻射,可以使附近或是整個國家的生物發生變異,記得以前日本核電站核泄漏嗎?那已經使附近的生物發生變異,在核泄漏不久之後,發現了變異生物。那核彈,後果可想而知,摧毀方圓十公里一內所有建築,生物(雞腿是多少)
『捌』 墨西哥有核技術嗎,比現在有沒有,將來會不會有
您好。目前是沒有的
1,擁有核武器的國家8個(括弧內為第一次核爆時間):
美(45.7)、俄(49.8)、英(52.10)、法(60.2)、中(64.10)、以色列(60年代末)、巴基斯坦(72)、印度(74);
2,有3個是前蘇聯分出來的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蘇聯分裂前這3個地方就已經庫存了一些核彈頭和核技術人員,有重新製造核彈頭的條件。但這3國都已經向國際原子能機構公開承諾退還俄羅斯核武器,宣布為無核國家(他們認為這樣更安全)。
3,絕對有能力生產核彈頭的國家有2個:
日本:一方面堅持無核三原則(不擁有、不製造、不運進),另一方面秘密進行准備。世人普遍認為,日本是准有核國家,一年內就可生產出核武器,並一躍成為世界第三核大國。
德國:德國是最早擁有核技術的國家,戰敗後被美國人搶先研製出核彈。現在有25座核電站,德國要想擁有核武器是易如反掌的事。
4,有核計劃,有核技術,有生產核武器潛力的「核門檻」國家(地區)有44個之多:
巴西、南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加拿大、伊朗、朝鮮、韓國、中國台灣、利比亞等等。
5,美國在西歐7個國家部署境內部署了不少核武器,如在法國、英國、德國、土耳其、義大利、荷蘭、比利時。
『玖』 日本60年前廣島原子彈爆炸後遺症
歷史大騙局: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
一 困惑與疑問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將近60年了,那場戰爭給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特別是反法西斯國家人民所付出的巨大代價。
但是,作為當時主要的法西斯國家的日本每當提到那場戰爭的時候,主要都是提到他們在那場戰爭中所受到的傷害和很少提到對他國造成的巨大災難,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有一個很好的理由---日本是第一個受到核武器,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受到核武器攻擊的國家。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下的原子彈給日本帶來了嚴重的傷害,最後導致約30萬人的死亡。
日本就是藉助這兩顆原子彈的「威力」來裝飾自己「受害者」的面目,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別在廣島和長崎都有紀念活動,所謂揭開傷口,教育下一代。
但是,從1995年以來,世界各地,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的歷史學家和科學家,以及原來的政治家和軍人,經過單獨或是聯合研究,發現美國在日本投放原子彈的歷史記載存在許多的疑問,無論是在文字還是圖象資料上都有諸多的困惑。主要問題是:
由於B-29飛機的航程有限,原子彈的投放飛機的起飛地點選在距離日本較近的提尼安島的美國空軍基地上,從美國本土運送兩顆原子彈到提尼安島上的步驟是先運送到夏威夷,然後在運送到提尼安島,由於當時飛機的航程和安全性的限制,這兩步過程使用的只能是軍艦,這兩段路卻有很大的危險性,因為雖然日本海軍在美軍的打擊下幾乎已經沒有了戰鬥力,但是,日本海軍卻仍然相當數量的潛艇,即使在戰爭末期這些潛艇仍然偷襲美軍的軍艦,即運送原子彈的軍艦隨時有可能被日本潛艇偷襲,美國怎麼會冒那麼大的風險用軍艦運送原子彈?
當時美國製造出的第一批原子彈只有三顆,其中一顆已經在1945年7月16日的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彈實驗廠實驗,美國怎麼敢用僅剩的兩顆原子彈去攻擊實際上已經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日本,而且還是以平民為主的城市呢?而且,美國在未來幾個月內不要可能馬上在造出原子彈,美國難道沒有想到會有可能出現的有、突然事件嗎?
當時,主要的原子物理的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費米甚至是奧本海默本人都極力反對使用這種威力過大的武器。美國政府難道一點也不尊重這些為他們研製核武器以後還得依賴的科學家的意見嗎?
電影和照片資料的問題。有很多人看過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後的電影和照片資料,但是,你只要有少許的常識和一些思考,你就回發現這些電影和照片資料中有著諸多的問題。原子彈爆炸過後誰有能力在強烈的核輻射區進行攝影或攝像,日本當時沒有任何一種防輻射的裝備。即使是少得可憐的電影資料還是有問題,你會發現一些「倖存者」在爆炸後從廢墟中出來後排成行走路,似乎是經過訓練的。另外,能在核武器的爆炸中倖存這本身就是不可思議的事。
「倖存者」的迷惑。從戰爭結束到今天,從未發現過一個可以直接證明在廣島和長崎有過原子彈爆炸的人。有些「倖存者」只看到有大火產生,另一些「倖存者」以自己所謂「受到輻射燒傷的」傷痕,實際上只是火燒傷的痕跡。沒有一個日本人能自身經歷的的證據證明在廣島和長崎曾爆炸過原子彈。
數字的困惑。當時由於日本的個大城市都受到美國飛機的整天狂轟濫炸,大多數市民都跑到鄉下躲避,廣島和長崎也是如此,實際上,據一個在廣島的日本老人介紹,1945年3月以後,在廣島市的市民已經不足五萬人了。當他在四月離開廣島到鄉下時,廣島的人已經寥寥無幾了。當然長崎也是如此,而日本政府最後卻稱兩顆原子彈最後造成近30萬人死亡,著實在令人費解。
科學證據。美國和德國科學家在廣島和長崎兩地進行了土樣品的秘密採集,拿回國後經化驗發現這些土的土質與普通土幾乎沒有區別,輻射計量並非超常。根本無法與在核實驗基地所採集的土樣品的輻射劑量相比。實際上,在受到嚴重輻射的土地上在幾百年內不可能可以生長植物,人在該地區生活也相當危險,這與今天廣島的事實相悖。這更使人們困惑。
最有力的證據。美國、中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運用巨型計算機的有限元分析法,對在新墨西哥州、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爆炸的電影圖象資料進行分析後,其結果令他們大吃一驚--三份圖象是同一顆原子彈的,也就是三份電影資料是在同一顆原子彈爆炸的不同角度拍攝的,當然應該是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那顆原子彈。
種種令人不解的疑問和新的發現令許多科學家(特別是核物理學家)和歷史學家十分困惑,但是,由於這種關於核武器的事件的極其特殊性以及對事實的謹慎態度,另外很多科學家和歷史學家都是獨立研究,使這種疑問沒有通過新聞媒體公布於眾。
事實與真相
但是,仍然有許多的學術人士要求知道事實真相,從1995年開始,他們通過些秘密的方式與美國政府交涉,要求美國政府解密一些文件,然而卻沒有得到任何答復。有些美國政府官員說這是些」瘋子的行為」。
但是,1999年末,一位參加過「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和一位當年美軍的上級軍官卻聯合披露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歷史--美國從來沒有在日本本土投放過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的事件是一場騙局,那隻是美軍進行的一場非同尋常的信息站和心理站,一次非常成功的「軟戰爭」。
由於這個消息是在十分保密的情況下披露的,而且受到了美國政府的壓制和否定,最後甚至對這兩位科學家和軍官進行了軟禁,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真實姓名,因此只有極少數科學家和歷史學家知道了歷史的真相。
紙終究包不住火的,這些消息終究會公布於眾,只是時間的問題。
以下就是歷史的事實與真相
這個信息與心理戰被稱為「曼哈頓2」計劃。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的新墨西哥州實驗爆炸成功。這顆原子彈的威力之大甚至超出了科學家、工程師和軍方人士的預料。大多數的科學家也預料到了這種武器的存在將直接威脅到人類,這其中包括愛因斯坦和「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本人。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完全結束。雖然在歐洲戰場上,戰爭的火焰已經熄滅,但是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日本帝國還在利用四處環海的地理優勢進行垂死掙扎。美軍的飛機雖然對日本本土進行了大規模的轟炸,使日本的許多工業城市(包括東京、大阪)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而且人員傷亡十分慘重,但是,日本卻沒有任何要投降的跡象,而且種種跡象表明日本准備在本土與盟軍決一死站。盟軍在1945年6月份已經著手計劃在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的登陸戰,參加的盟軍士兵大約為40萬,其中以美軍為主。美軍卻非常擔心這次登陸行動,日本已全民皆兵,這次行動必將會造成盟軍嚴重的傷亡。
但是原子彈研製成功後,美軍便似乎發現了有新的希望。因為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會對日本造成巨大的傷亡,並且還有巨大的心理作用,可以達到逼迫日本投降的目的。那樣就不再需要冒險進行大規模的強行登陸行動以及有可能在日本進行大規模的戰爭。這大概能避免約10萬盟軍的死亡。
因此,美國軍方極力要求對日本本土進行原子彈轟炸,以達到逼迫日本投降的目的,這當中為首的美國軍方人士是麥克阿瑟將軍。
但是,許多科學家以及一些軍方人士卻反對使用原子彈。因為他們清楚原子彈的威力給平民帶來巨大的傷害以及在爆炸後的輻射給土地的影響。
當然,他們也承認在日本進行登陸戰將帶來巨大的代價。因此,許多科學家和軍方人士建議對日本政府施加巨大政治壓力使其投降。不過這種想法可以說是很幼稚的,因為當時日本已經受到了世界的孤立和進攻,沒有什麼所謂「更大的壓力」。因此軍方人士甚至是美國總統杜魯門本人也贊成對日本本土使用原子彈。即使這有巨大的風險。
主張使用與主張不使用的兩種觀點進行了長達十幾天的爭辯,卻仍然沒有結果,但是,因為在戰爭中擁有強大的力量和總統的支持,主張使用原子彈佔了上峰。甚至已經開始著手原子彈轟炸計劃。
其實軍方本身也有嚴重的顧慮。特別是運輸問題和投放問題。因為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彈是定點引爆,從未實驗過飛機投放,因此用飛機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的計劃就有其不確定性。況且,美國當時只有兩顆僅剩的原子彈,萬一有特別情況發生怎麼辦,而美國在幾個月內不可能生產出第二批原子彈。
這時候,卻有一個不知名的下層軍官提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方案。
因為在諾曼底登陸前,盟軍在英國沿岸和歐洲大陸沿岸進行了一系列大規模的信息迷惑戰,使德軍不知道盟軍最後登陸的地點是在諾曼底,沒有重兵部署在諾曼底,諾曼底登陸時盟軍沒有受到有力抵抗,從而確保了登陸的成功。從1944年中到1945年初,德軍的V-1和V-2導彈曾給倫敦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盟軍同樣是用信息迷惑的方法使德軍把倫敦的定位目標偏移了40公里,從而避免了更大的損失。這次兩次成功的信息戰都運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特別是電子技術,當然,其中盟軍的間諜人員也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這個下層軍官由此想到是否能再次使用信息迷惑戰來迫使日本投降呢?即用假信息的方法讓全日本相信美軍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彈,給日本國民以巨大的心理壓力和震撼,造成恐慌,喪失其鬥志。迫使日本政府投降。
這個方案提出時,受到了大量的譏笑和嘲諷。有些人甚至說他是美國軍方內的白痴。但是,當使用與不使用原子彈的爭論沒有結果時,科學家和軍方人士又想到了這個方案。並且經過一系列研究討論和可行性分析,認為這個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因為當時的日本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孤島,與外界聯系的途徑已經很少,而且日本的通訊已經被美軍完全監聽。各個地區的通訊的損害程度也相當大,可以說,美軍完全有能力控制日本各地間的通訊和消息以及新聞系統,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美軍已經控制了日本的喉舌而日本只剩下耳朵了。美軍有能力向日本政府和國民發布大量的虛假恐嚇消息而日本卻難以辨別其真偽,絕大多數的日本人會認為是真實的消息。
經過充分的探討和論證,大多數科學家接受了這個建議,軍方人士最後也勉強同意這個計劃,但是,軍方與科學家達成的協議是,如果計劃失敗,那麼最後還是會使用原子彈。
1945年7月28日,這個前所未有的信息戰計劃開始制定,被命名為「曼哈頓2」計劃。
研究組對「攻擊」的城市進行了相當嚴格的篩選,在六個候選城市(大阪,京都,札晃,小倉,廣島,長崎)經過反復嚴密的論證、比較,最後選定了兩個城市作為「攻擊」目標,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廣島和長崎,因為廣島和長崎距離東京比較遠,在通訊被基本切斷的情況下信息來源極少,而且,長崎和廣島實際上已經由於美國的狂轟濫炸而被孤立。把廣島和長崎作為信息迷惑戰的目標應該是最合適的了。
1945年7月31日,「曼哈頓2」行動全面展開,大量的科學家、技術人員以及大批的先進設備被運往關島和提尼安島。美軍大量的軍艦開始駛向日本海域。其中有很多的裝備大量電子設備的信息戰軍艦。
對於這次行動,美國當然沒有必勝的把握。因此美軍同時在研究原子彈的投放計劃。
1945年8月5日,大量的美國軍艦已經在廣島外海域部署完畢。信息戰即將開始。
1945年8月6日清晨,一架B-29轟炸機在提尼安島起飛,當然,它所攜帶的不是原子彈,而是幾顆美軍的新型-凝固汽油彈,這種威力與原子彈相比簡直不值一提,殺傷半徑不到100米,沒有任何輻射。
8月6日早上,這架B-29到達了廣島上空並投下了幾顆凝固汽油彈,凝固汽油彈爆炸後引起了些大火,因為廣島仍有較多的木製建築。但是引起的傷亡不是很嚴重。大概只有不到三百人喪生。
飛機上報告了已經投下。
隨後「曼哈頓2」行動全面展開。美軍馬上用電子干擾的方法切斷了廣島與外界的無線電聯系。並偽裝為日本在廣島的機構向日本全國各地發送無線電消息,用日語向日本政府和國民求救,「廣島被一顆巨型轟炸,威力極大」,同時,美軍在日本的間諜網也開始工作(這些間諜大多數是美籍華人)。特別是把信息傳給日本的幾個特別重要的物理學家,因為這些人會認為這種巨型是原子彈,只有這些日本科學家真正知道原子彈的威力,從而能對軍方和政府建議投降。
可以說「曼哈頓2「行動是比較成功的,在技術上沒有任何漏洞。廣島與東京、大阪以及京都的通訊被中斷,就連廣播也因為美軍的電波干擾而無法接聽。甚至廣島市內的人也不知道廣島「被原子彈轟炸了」。但是由於沒有確實的資料,只有大量的消息,雖然日本人相信廣島被轟炸了,但是只認為是一顆非常大的常規,知道美軍的假消息「廣島已經被毀滅」通過其控制的信息網發送到日本各地,日本人才被這一消息驚嚇住了。當然,仍然有很多日本人不相信「廣島被毀滅」的消息,甚至有些距離廣島不遠的地方的人知道這是個假消息,但是他們卻不清楚為什麼他們的政府會發出這樣的消息,他們對此只能無奈。不過令美軍哭笑不得的是,因為他們對日本通信系統的破壞性打擊,日本很多地方,特別是在離大城市較遠的地區卻沒有收到他們發出的消息,因此日本並沒有想像中的「陷於一片混亂」。
一些日本的物理學家也對美軍使用「核裂變彈」懷疑,因為他們不相信美國擁有核裂變武器。但是日本最有名的核物理學家之一西名吉尾卻知道美國已經完全有可能掌握了原子彈,他相信日本已經遭受到美國的原子武器的攻擊,對此他憂心忡忡。
正當「曼哈頓2」行動還在進行時,6日晚,美國總統杜魯門向全世界發布了令人吃驚的消息,美軍在廣島投下了原子彈,並向人們介紹了這種最新武器的強大威力,「相當於1.5萬噸TNT」,「廣島已經消失了,」這個消息迅速的傳到世界各地,包括傳到日本以及所佔領的地區。世界一片沸騰,很少人知道這顆「原子彈」是信息戰的結果。
但是,日本在這時卻沒有顯露出任何將要投降的跡象,這令美國軍方十分惱火,甚至著手准備使用真正的原子彈轟炸日本。這當然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他們認為這是正常現象,應該實行第二步計劃。
1945年8月9日,日本還被一片恐怖籠罩時,又一顆「原子彈」在日本爆炸了--美軍開始了第二次大規模的信息迷惑,這次更加猛烈,因為長崎已經被美軍的軍艦給完全封鎖了,聯人與人的直接通訊的條件都沒有,美軍又給日本各地傳送信息「長崎被原子彈轟炸」,「長崎消失了」。日本國民真正的開始陷入混亂局面。
當晚,美國總統杜魯門又向外界宣布美軍在日本長崎投下了一顆原子彈,這次,他向大家展示了更令人吃驚的新聞--在長崎和廣島原子彈爆炸電影資料,當然,實際上是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原子彈的電影資料,只是角度不同,另外還有美軍用模型製作的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轟炸後的電影資料,在黑白電影中很難分辨真假。
電影資料被展示後,全世界為之震驚,各大報都在頭版刊登了原子彈爆炸的照片和廣島、長崎被「毀滅」的照片。
日本國內已經陷入完全混亂。
同時,幾位原子科學家,包括阿爾瓦雷斯、阿格紐、羅伯特*瑟伯爾等人通過他們的日本朋友給日本政府了一封信,信中詳細的講述了原子彈的巨大威力,並勸日本政府馬上投降。
1945年8月11日,日本通過第三國向美國政府表示了投降意願,不過是有條件投降。美軍也知道了這場信息戰實際取得了成功。但是不接受日本的「有條件投降」方案,要求日本馬上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3日,美軍對日本下達了最後通牒,若不馬上投降,將在東京投放原子彈。當然,這顆將是一顆真正的原子彈。
1945年8月14日,日本表示將接受波茨坦公告,即將投降。
1945年8月15 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這次信息迷惑戰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勝利了。
結局與尾聲
「曼哈頓2」行動實際上已經取得了成功。但是,這個計劃一直被嚴格的保密。聯參加行動的絕大多數軍人也不知道他們行動的全部過程。他們只知道把信息傳到日本各地,他們也認為美軍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彈。美軍的信息迷惑甚至迷惑了大多數美軍,實際上是迷惑了全世界。
日本投降以後,美軍完全而且是單獨的佔領了日本,並且控制了日本的新聞和通訊等信息機構,完全控制了日本官方。日本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廣島和長崎仍然存在,甚至是平安無事。而知道真相的人卻沒法傳送消息,如果那時你是說廣島和長崎平安無事的話,肯定被認為是瘋子。
幾個月後,在美軍的操縱下,日本政府公布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造成共30萬人死亡。
為了防止日本和德國的軍國主義復活,主要是為了威脅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美國沒有公布事件真相。美國銷毀了所有「曼哈頓2」計劃資料,從而無法再讓人知道事實和真相。
日本政府也對此有過懷疑,但是因為美國的壓力和自身利益,沒有追究下去。
戰後不久,日本政府發現這了「兩顆原子彈」卻有巨大的利用價值,可以掩蓋日本「害人國」的地位,突出其「被害國」的地位,所以日本不願再懷疑那兩顆「原子彈」。現在,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都有紀念活動,紀念從未有過的原子彈爆炸,在兩地還有紀念館,以突出日本在歷史上的「被害」,但是卻從未反省自己對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犯下的罪行。
歷史上就認可了美軍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的謊言。
歷史是公正的,今天,這段謊言被揭穿了。歷史雖然已經過去,那麼,我們在今天該說些什麼?
『拾』 如果全世界的核武器一起使用,能否毀滅整個地球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種說法:如果全世界核彈同時引爆,地球就會被毀滅。有些更誇張的言論認為,目前地球上的擁核國家手中的核武器,足夠毀滅地球幾十次,聽起來好像很唬人的樣子,其實是危言聳聽。
因此,全世界核彈同時引爆,地球會毀滅嗎?當然不會,對地球的傷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人的傷害會大一些,但你不可能把全球人口拉到一起,等著挨轟吧?核武器之所以被誇張到足以毀滅地球,本質上是為了保持神秘性和威懾力,對於止戰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