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大中午的太陽吃什麼
Ⅰ 關於墨西哥人的生活習慣 大多的愛好, 喜歡吃的東西 等等等
他們花錢的方式就是有多少花多少,花完再賺.
一種很現實的想法.
喜歡喝酒,跳舞. 開PARTY.喜歡吃辣的食物還有PIZZA,TACO.之類的.
性格都很直爽,女性以胖為美.
Ⅱ 有誰知道北美洲和歐洲的公民的飲食特點是什麼
北美洲飲食習俗與禮儀
加拿大
加拿大人熱情好客。親朋好友之間請吃飯一般在家裡而不去餐館,認為這樣更友好。客人來到主人家,進餐時由女主人安排座位,或事先在每個座位前放好寫有客人姓名的卡片。在加拿大還有一種請吃飯的方式更加隨便,即「自助餐」或「冷餐會」形式。由主人把飯菜全部擺在桌上後,客人可各自拿一隻大盤子(或由主人發給),自己動手盛取自己喜歡吃的食品,可以離開餐桌到另一房間隨便就坐進餐,這樣客人與主人,客人與客人之間便可有更多的時間交談。在加拿大一般應邀去友人家裡吃飯,不需送禮物。但如去親朋家度周末或住幾天,則應給女主人帶點禮品,如一瓶酒、一盒糖等。離開主人家後,回到家中應立即給女主人寫封信,告訴已平安抵家,並對受到的款待表示感謝。節假日訪問親友,通常也需要帶一點禮物。
加拿大人不像美國人那樣隨便,大部分招待會在飯店和俱樂部舉行。如果應邀去加拿大人家裡做客,可以事先送去或隨身攜帶上一束鮮花給女主人。但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在加拿大,白色的百合花只有在葬禮上才用。
拉著打開的門,讓你後面的人先通過,這種禮儀會受人贊賞。 向過路人或電梯里遇到的陌生人微笑和說聲「Hi」,表現友善的姿態。
第一次見面,握手和互問一句「你好嗎?」(How are you?),通常這句慣用語不必真正去回答,只需說:「很好,謝謝。」("Fine, thanks.") 談話完畢之後,通常會說一句:「祝你有一個愉快的一天/晚上/周末。」("have a nice day/evening/weekend")
鄰居、同事及在會客室等候之際,常會作非正式的交談。甚至是在業務場合,於開會之初或會議之後,也會作非正式的交談。
避免在公眾場所高聲談論或爭論。即使在公眾場所發生沖突,比如汽車意外等,都力求保持冷靜。
在外族人面前用另一種語言交談,會被視為無禮所為。盯著人看也是極端無禮的。
新移民對於加拿大人表現的態度,應該保持冷靜,不要作出過份的反應。許多看似是「種族歧視」的反應,可能只是出於不明白、好奇心或者是詫異。不要馬上便認為受到冒犯,或妄下種族歧視的結論。
美國
美國人不象英國人那樣總要衣冠楚楚,而是不大講究穿戴。但正式場合,美國人就比較講究禮節了。
接見時,要講究服飾,注意整潔,穿著西裝較好,特別是鞋要擦亮,手指甲要清潔。美國商人較少握手,即使是初次見面,也不一定非先握手不可,時常是點頭微笑致意,禮貌地打招呼就行了。男士握女士的手要斯文,不可用力。如果女士無握手之意,男士不要主動伸手,除非女士主動。握手時不能用雙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握手。長幼之間,長者先伸手握手。主賓之間,主人先伸手。男性之間,最忌互相攀肩搭臂。美國人談話時不喜歡雙方離得太近,習慣於兩人的身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應保持120-150厘米之間,最少也不得小於50厘米。
應邀去美國人家中作客或參加宴會,最好給主人帶上一些小禮品,如化妝品、兒童玩具、本國特產或煙酒之類。對家中的擺設,主人喜歡聽贊賞的語言,而不願聽到詢問價格的話。
准時守信,相當重要。美國商人喜歡表現自己的「不正式」、「隨和」與「幽默感」。能經常說幾句笑話的人,往往易為對方接受。美國商界流行早餐與午餐約會談判。當你答應參加對方舉辦的宴會時,一定要准時赴宴,如果因特殊情況不能准時赴約,一定要打電話通知主人,並說明理由,或者告訴主人什麼時間可以去。赴宴時,當女士步入客廳時,男士應該站起來,直到女士找到了位子你才可坐下。美國人在招待客人時,大多用焙牛肉、焙雞肉,因為這些菜式受一般美國人歡迎,既方便又實惠。只要另配上一二種蔬菜、芋類及谷類,如果准備點飯後甜點,就算是大餐了。漢堡包是美國人日常食用的食品,按規定,漢堡包牛肉末脂肪含量不得超過30%。
巴拿馬
巴拿馬人交談時喜歡雙方的距離靠得近一些,他們認為這樣才顯得親近自然,否則就有冷淡對方之嫌了,他們有一些手勢語,如吻指尖表示贊美。
在正式社交場合,他們同賓客見面時常行握手禮,而在親朋好友之間,見面時常行擁抱禮,在街頭遇見熟人時,則以點頭為禮,當地人接電話,往往先問您是誰,這與歐美國家先自報家門的習慣不同。
巴拿馬人以大米和玉米為主食,他們製作的食品講究五味俱全,比較有名的有大米,肉煮赤豆。巴拿馬人很喜歡一種叫桑科喬的食品,當地人常以此宴請客人。
哥斯達尼加
在哥斯達尼加,男子見面,一般行握手禮,關系非同一般的,還要擁抱。男子見到較熟悉的女子有的是輕吻她的右手,有的是吻臉。 跟初次見面的人打交道,不能哈哈大笑,也不能詢問對方的年齡種族,稱呼時,可在名字後面加先生,女士。
在哥斯達尼加,咖啡和香蕉產量極為豐富,其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一半,而且這兩種東西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飲料和食品。 到當地人家裡作客,他們一般都備有小吃或飲料招待,客人不應拒絕,否則會使主人感到難堪。
墨西哥
墨西哥人通常的問候方式是微笑和握手,在親朋好友之間也施親吻禮和擁抱禮,但卻忌諱不熟悉的男女之間互相親吻。 墨西哥人的姓名一般由教名,父姓,母姓三部分組成。在一般場合可用略稱形式,即只用教名和父姓,婦女婚後改為夫姓,夫姓之前須加一個德字表示從屬關系。
墨西哥的傳統食物是玉米,菜豆和辣椒。人們說玉米是墨西哥人的麵包。墨西哥人可以用玉米製作出各種各樣的食品。另外,墨西哥有仙人掌之國的美稱,當地人喜食仙人掌,他們把它與菠蘿,西瓜並列,當作一種水果食用,並用它配製成各種家常菜餚。在食用昆蟲方面,墨西哥也是世界上消耗量最大的國家。
古巴
兩人相見,凡是似曾相識的,或者要與之辦交涉的,總要打一個招呼。除了問候致意之外,還有一個稱呼問題,男子稱為先生,女子稱小姐。 在古巴人性格質朴,他們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一般習慣以握手為禮。在朋友或親人相見時,也常以擁抱為禮,一般男人與男人之間,女人與女人之間都可擁抱。
在古巴,人們大多信仰天主教,在飲食上基本以西餐為主。通常早餐是麵包,牛油,午餐多吃三明治,牛奶,晚餐則多食肉類,蔬菜。 古巴人非常喜歡黃米飯,他們在飲食上最負盛名的菜餚是阿希亞科。這是用豬肉同君子蘭,芋頭,山葯,古巴人一般不愛吃羊肉和海味品。古巴盛產水果,所以人們生活中離不開水果。他們把水果擠成汁,作為一種經常性的飲料。
瓜地馬拉
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當地男子多行握手禮。如果是親朋好友,他們還行擁抱禮。作為朋友關系婦女相見,她們之間輕輕摟一摟,並吻吻對方的臉。
瓜地馬拉以玉米,小麥和大米為主食,現在飲食方面基本上以西餐為主,喜歡食麵包,三明治等,當地盛產咖啡,人們每天都要喝咖啡,大多數人的午餐都要有一杯咖啡,當地人以午餐為正餐,晚餐一般在晚上8點以後才開始。
多米尼加
民族性格觀觀而豁達,讓人有一種極易親近做朋友的感覺.在這種國度里生活,就是神經緊張的人也自然而然地會緩和下來,原本就溫和的人會變得更親。唯一的顧慮是人可能變得鬆散下來。
多米尼加的商業習慣,別惹對方不高興,要懂得說點善意的玩笑。你所要拜訪的人,若同一房間內有其他人在,要一並打招呼,否則會得不到他們的幫助。當地沒有特殊的禁忌。旅行時注意,聖多明各市以外的旅館,投宿時要記得帶蚊香。琥珀、黑珊瑚戒指和婦女身上的配件等無為有風趣的特產。
哥斯大黎加
該國以出口咖啡、可可、農產品為主。工業在中美洲各國中較為發達,以輕工業為主。人均產值在1020美元以上,主要出口商品有咖啡,可可、香蕉、原糖等,進口初級製品、燃米油、機械設備等。開採金、銀、鹽礦。
哥斯大黎加男人見面時握手。婦女之間如果是朋友或親戚的話,就親吻面頰。
哥斯大黎加人,普通家庭的日常飲食主要有玉米、豆類、大米、香蕉等,在星期天則用香蕉和南瓜熬肉湯。水果類比較常見的有各種棕櫚果實和棕櫚樹心。最普遍的料是咖啡、加粗糖煮開的郎姆酒、糖酒等。黑人居民的食多為君子蘭、木薯和幾種當地產的莖類食物。印第安人基本上吃玉米和香蕉,極少能吃上魚和肉。
宏都拉斯
和宏都拉斯商人相處要注意,宏都拉斯與薩爾瓦多不合,說話時應注意。該國人種復雜,人們對於政治興趣高昂。當地商人自尊心很強,所以,生意不好做。一旦有了交情之後,生意就好做了。談判生意,往往需要比較多的時間,盲目從事,往往會致意外的失敗。和當地的商人成了至交之後,每有交易時,也都必須訂立契約,並不得疏於資信調查,否則,一旦發生糾紛,就後悔莫及了。至於資信調查,是可以委託律師辦理的,但是,必須找個有實力,而且在政府機構內吃得開的人,才能獲得可的次讎材料。
天主教徒忌諱「13」這個數字,尤其13號是星期五,遇上此日子,一般不要舉行活動。
歐洲飲食習俗與禮儀
俄羅斯
在飲食習慣上,俄羅斯人講究量大實惠,油大味厚。他們喜歡酸、辣、鹹味,偏愛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愛吃冷盤。總的講起來,他們的食物在製作上較為粗糙一些。
一般而論,俄羅斯以麵食為主,他們很愛吃用黑麥烤制的黑麵包。除黑麵包之外,俄羅斯人大名遠揚的特色食品還有魚子醬、酸黃瓜、酸牛奶,等等。吃水果時,他們多不削皮。
在飲料方面,俄羅斯人很能喝冷飲。具有該國特色的烈酒伏特加,是他們最愛喝的酒。
此外,他們還喜歡喝一種叫「格瓦斯」的飲料。
用餐之時,俄羅斯人多用刀叉。他們忌諱用餐發出聲響,並且不能用匙直接飲茶,或讓其直立於杯中。通常,他們吃飯時只用盤子,而不用碗。
參加俄羅斯人的宴請時,宜對其菜餚加以稱道,並且盡量多吃一些,俄羅斯人將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經吃飽。
波蘭
如果到波蘭人家裡訪,可以給女主人帶上一束花。在交給女主人之前要把花的包裝紙去掉。但要注意,不要送紅玫瑰花,紅玫瑰花表示浪溫的愛情。
無論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宴請中都經常敬酒。波蘭人喜歡客人談論他們的國家、文化、美國的生活方式以及你個人的家庭生活。
與波蘭人交往,避免贈送高價什的禮物。公司的新產品,可用作見面禮。波蘭人以吃西餐為主,其口味偏清淡,不要過分油膩,普遍喜食以烤、煮、燴的菜餚,而且還愛用黃油菜餚。波蘭人一般都喜愛酒巴,通常在飯前習慣烈性酒,飯後飲甜酒,而且酒量一般很大。他們也喜愛喝咖啡,中國紅茶。他們喜愛在紅茶里放一檸,茶色要淡。
法國
在飲食起居方面,法國人也是每日三餐:早上起床後進早餐,中午12時至13時為午餐時間,晚餐則一般在20時左右。午餐和晚餐為正餐。
法國人和中國人一樣,也十分講究飲食文化。初到法國並有機會到法國人家裡作客的人一定會注意到,法國人花在餐桌上的時間-尤其在周末或節假日期間-非常之多,一頓飯常常要吃上幾個小時。當然,除了美酒和佳餚之外,法國人習慣於在餐桌上聊天,特別是當親朋好友聚集在一起時,大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那種氣氛。
商談時作出決定的速度較慢。在法國,要注意商務禮俗,法國人忌諱」13」,他們不住13號房間,不在13日這天外出旅行,不坐13號座位,更不準13個人共進晚餐。
法國人喜愛花,生活中離不開花,特別是探親訪友,應約赴會時,總要帶上一束美麗的鮮花,人們在拜訪或參加晚宴的前夕,總是送鮮花給主人。賞菊是我國人的一種雅興,但法國人卻不同,切記不要送菊花,因為法國(或其他法語區),菊花代表哀傷,只有在葬禮上才送菊花。其他黃色的花,象徵夫妻間的不忠貞,千萬別送。另外也忌擺菊花、牡丹花及紙花,在法國,康乃馨被視為不祥的花朵,你如果糊里糊塗地買一大把康乃馨,送給法國人,碰到脾氣大的,不挨揍才怪呢,法國是個盛產花卉的國家,法國人民將鳶尾科的鳶尾花作為自己民族的國花(歐洲人把鳶尾花叫作「百合花」)。法國人喜歡玫瑰,栽培有7000多種,玫瑰花表示愛情。
英國
因此,重大的宴請活動,大家都放在晚餐時進行。去英國人家裡作客,最好帶點價值較低的禮品,因為花費不多就不會有行賄之嫌。禮品一般有:高級巧克力、名酒、鮮花,特別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他們格外欣賞。而對有客人公司標記的紀念品不感興趣。在英國,服飾、香皂之類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個人的私生活,故幫一般不用來送人.菊花在任何歐洲國家都只用於萬聖節或葬禮,一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國象徵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一般是宴會後派人送去。若請你到人家裡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種社交場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要為你做准備,你去早了,她還沒有準備好,會使她難堪。最好是晚到10分鍾。在接受禮品方面,英國人和我國的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常常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無論禮品價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會給以熱情的贊揚表示謝意。蘇格蘭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禮品,烈性威士忌則不然。
英國商人一般不喜歡邀請至家中飲宴,聚會大都在酒店、飯店進行。英國人的飲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儉朴為主。他們討厭浪費的人。比如說,要泡茶請客,如果來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燒三份的水。英國對飲茶十分講究,各階層的人都喜歡飲茶,尤其是婦女嗜茶成癖.英國人還有飲下午茶的習慣,即在下午3—4點鍾的時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紅茶,有時也吃塊點心,休息一刻鍾,稱為"茶休"。主人常邀請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這種情況,大可不必推卻。在正式的宴會上,一般不準吸煙。進餐吸煙,被視為失禮。
在英國,邀請對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觀看戲劇、芭蕾舞等,會被當作送禮的等價。主人提供的飲品,客人飲量以不超過3杯為宜,如果感到喝夠了,可以將空杯迅速地轉動一下,然後交給主人,這表示喝夠了,多謝的意思。酒館開門時間一般是上午11時至下午3時,下午5時半到晚上11時。酒館里渴酒的人一般比較多,高峰時,後來的客人沒有座位,就買零酒隨便站著喝。
英國人席間不勸酒,賓主飲多少全憑自己。祝酒詞一般是「為女王健康乾杯!」或者簡單地說「乾杯!」宴會後,客人要多留一會兒,與主人繼續聊天。最後告辭時,客人與主人夫婦握手,說一兩句話表示感謝。客人之間握手告別也可,點頭示意也可,不拘一格,視情況而定。宴會一般在晚上十點半到十一點鍾之間結束。受到款待之後,一定要寫信表示謝意,否則會被認為不懂禮貌。
德國
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
荷蘭
在荷蘭從事商務活動,宜穿保守式樣西裝。公私單位往訪前均務必訂約。荷蘭商人尤其愛旅行,千萬先約好才前往荷蘭。雖然不象法國、德國商人那樣愛握手,荷蘭人也較正式、保守。所以切記直接拿出您最好的談判條件,以免生意飛了。荷蘭商人喜愛相互招待宴請,往往早餐豐富,上午10時休息吃茶點,中午大吃一頓,下午四時又休息吃茶點,晚上7時正式吃晚餐,睡前還有一次宵夜。所以,切記帶著你的腸胃葯。如果荷蘭人邀請你到他家坐坐,大多隻請你喝幾杯酒,然後出去上飯館吃飯,記得帶花送給他太太——務必是單數,5朵或7朵最好,別對別人的太太過分。
荷蘭知識分子中很多對中國傳統文化(漢學)知之頗深,不妨談談中國也孟哲學。荷蘭人在飲食上習慣吃西餐,但對中餐也頗興趣。荷蘭人倒咖啡有特別的講究,只能倒到杯子的三分之二處。倒滿是失禮的插為,被視為乏教養。相處之道,不要提起納粹。
荷蘭人的傢具、室內裝飾聞名於世,所以荷蘭人喜歡別人恭維他們的傢具、藝術品、地毯和家中擺設。談話時避免談論美國政治、錢和物價,比較受歡迎的談話內容包括政治、旅行和體育。荷蘭人時間觀念強,講究准時。
瑞士
瑞士人喜歡談論的話題是:體育、旅行、政治及你喜歡瑞士什麼地方。避免談論減肥與節食(特別是在吃飯的時候),也不要問對方的年齡、做什麼工作、家庭情況和私人生活。
奧地利
冰島人以麵食,大米為主食,由於漁業資源豐富,各種魚類經常成為餐桌上的佳餚。冰島人好客,有客人到來,總是要把最好的食品拿出來請客人品嘗。如果是正式宴請,一般會發出請帖,對時間地點都寫得一清二楚。他們不吃自死的動物。
冰島人在商貿活動中注重時效,忌拖泥帶水。萬一因故不能准時赴約,要盡早通知對方並表示歉意。若因故遲到,要向主人和在場其他人員表示歉意。 遞接名片時,可附帶說上一句請多關照之類的話。贈送禮品時,越是帶有異國情調和特色的禮品便越受歡迎。不要拒絕回贈的禮品。
阿爾巴尼亞
正式文件中,他們一般只將本人的名與姓一起用,但也有人在本名後邊再加上父名,然後再寫上姓。見面一般行握手禮,男子在握手前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熟人相見,相互不停地連連問好,並普遍行貼面禮,這種禮程度不同,有親疏之分。
這里的居民以麵食為主食,愛吃歐式西菜。在口味上喜酸辣。普遍吃牛肉羊肉,少數人常吃豬肉和魚類,生活中離不開各類蔬菜,水果和點心,喜飲咖啡,不少人對茶葉,牛奶也很感興趣。大多數人不太愛吃中國菜;也不吃豬肉,認為豬臟;還不太喜歡吃海味,在農村,用小羊或羊頭招待尊貴客人,若客人不吃,主人會很不高興。
這里一般不要問及別人的宗教信仰,政治態度等方面的情況,談談文學創作等則不會犯忌。許多人忌諱13和星期五。他們對紅色很感興趣,許多人對灰色,綠色則不太喜歡。
愛爾蘭
到愛爾蘭,談公事要事先預約,但記住,愛爾蘭人的時間觀念不強。如果應邀到愛爾蘭人家中做客,可帶一些鮮花或巧克力。如果被邀請去吃飯,一瓶葡萄酒、一束鮮花、一些巧克力糖或乳酪等都是很合適的禮物。在公事交往中送禮是不常見的。
斯洛維尼亞
見面禮節以握手為主。
根據斯拉夫人傳統,歡迎遠道而來的朋友時,還有主人身穿民族服裝,捧出麵包和鹽,客人撕一小片麵包蘸鹽吃的習俗。寓意主人即使清貧到只有麵包和鹽,對朋友依然熱情歡迎、無私款待。此風俗在現代城市化生活中已衰微,僅在歡迎貴賓的某些特殊場合偶有應用。
3見面擁抱、親臉、貼面頰等限於親人、熟人之間。夫妻之間擁抱親吻。父母子女之間親臉、親額頭,平輩親友之間貼面頰。在公共場合,關系親近的婦女之間親臉,男子之間抱肩擁抱,男女之間貼面頰,晚輩對長輩親額頭。男子如對尊貴的女賓親一下手背,是表示尊敬。
挪威
挪威人非常喜歡握手。無論何時,當陌生人相會,總要握手及互道姓名。同樣地,當以後遇見了不怎麼熟的人,你也得在招呼時及道別時握手。
挪威人在與人談話時,總習慣距離稍遠一點,認為相距1.2米是最佳距離。太近或太遠都會被看作是不禮貌的舉動。
挪威人性格內向,待人態度誠懇、熱情,以好客著稱。非常注重禮節禮貌。
在飲酒時若進行敬酒(skaling)的話,有一套復雜的注目儀式。舉起杯子,凝視 著對方的眼睛,然後說skal,互碰玻璃杯,再一次凝視對方的眼睛,之後一飲而盡(或者慢慢啜飲比較好,因為酒的價格不低)。
挪威人時間觀念較強,習慣准時赴約,認為這是一種社交禮節問題。不守時不但失禮,還會被視為不守信用。萬一因某種原因不能按時赴約,應事先打電話說明原因,取得諒解。
比利時
在商務活動中,宜穿3件套的保守式西裝。往訪務必與預約,且訂在上午10時至下午5時之間,最好是邀請對方於下午1時至3時之間午餐面
談。名片上勿列商品廣告。比利時人一般不吃過份油膩的菜。早晨習慣吃酸奶牛、水果,進餐時喜喝啤酒、白蘭地。餐前習慣先來眯料,用餐
時一定要有警備區,後要喝咖啡,若受邀到比利時人家中進晚餐,宜先請花店送花去對方家中,然後抵達.送花時,千萬別送菊花,對比利時人來說
,菊花意味著死亡,此為禮及萬聖節(11月1、2日)專用。除非餐桌上有煙灰,否則不要抽煙。比利時南部人,女孩愛粉紅色,男孩愛藍色,一般
人高雅的灰色。忌用墨綠色。而比利時北方人,女孩愛藍色,男孩愛粉紅色。
12月及7、8月多去度假,其他月份都適宜往訪。注意:布爾的每周三,安特普的每周一,是當地商人同業聚餐日,較難找他們談生意。
芬蘭
芬蘭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不分男女都熱情地行握手禮。芬蘭人與外國友人相會時,尤其是對到他們家中做客的朋友,喜歡讓對方簽名並留言,以示對於友情的珍重。芬蘭人願意別人稱呼他們的職銜。如果不知道他們的職銜,則可籠統地稱作經理。
芬蘭人的主食有麵包和土豆,也吃炒麵和米飯。副食常吃牛肉羊肉及各種海產品。他們喜歡食色拉,素色拉是把幾種蔬菜切成絲或片,加上調料攪拌在一起;葷色拉是用蝦仁與切成絲的蔬菜拌在一起。芬蘭人沒有大吃大喝的習慣,准備的飯菜數量都不大,餘下的食物存放進冰箱下一次再吃。
匈牙利
匈牙利人的姓名,排列與我國漢族人名相似,姓在前,句後。他們的姓名由兩節組成,稱呼匈牙利人時,只稱姓不稱名。 匈牙利人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是以握手為禮,有時也行擁抱禮,婦女則通常行屈膝禮。
匈牙利人以麵食為主,喜歡吃豬肉,牛肉等,蔬菜中喜食白菜,洋蔥等。匈牙利人不吃奇形怪狀的食物,認為吃了這些東西,吉祥就會像魚一樣溜走。
烏克蘭
在烏克蘭,陌生人相見時,一般稱呼女士,先生,若是熟人見面,可只稱其本名和你名,這樣顯得關系親密;若是兄弟姐妹之間相稱,一般喜歡用昵稱。 握手和擁抱是當地居民相見時最普遍的見面禮。他們不怠慢任何客人,非常樂意廣交朋友。在社交場合,客人可作自我介紹,如果對方示做自我介紹,不必直接詢問,可待會兒向第三者打聽。
烏克蘭的飲食習俗與東歐國家大致相同,以麵食,稻米為主食,喜歡吃麵包,及腌制的食品,口味偏重甜,酸,對油膩和微辣食物也能適應,常吃水果,白菜,酸奶油等,當地居民還特別喜歡吃一種熱氣騰騰的甜餡餃子。
葡萄牙
按葡萄牙人的飲食習慣,用餐時應盡量喝葡萄酒。葡萄牙人同葡萄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它是每一家庭必不可少的飲料。男女老幼飯前飯後都愛飲酒,也喜歡用酒招待客人。男人只有飲酒才被人認為是男子漢,據說,在這個只有半個河南省大的小國家裡,酒店就有36萬家之多。葡萄牙人飲酒的方法是很講究的,按葡萄牙的傳統,飯前要飲用開胄葡萄酒,飯後要喝助消化葡萄酒,用餐過程中還根據萊餚配酒。吃肉時喝紅葡萄酒,吃魚時飲白葡萄酒,冷拼盤則配飲玫瑰香葡萄酒,吃點心時則配葡萄汽酒。這種傳統的、嚴格的配酒方法,沿襲聖今,已成為全國人在商務宴請、社交場合和家庭飲宴時的一種禮節和習慣。
葡萄牙人為什麼如此重視和喜愛葡萄酒呢?他們說:「葡葡酒是大地和太陽的兒子,它振奮我們的精神,啟發我們的智慧。」你到了葡萄牙,進餐時就非喝酒不可。你要是搬出理由不喝,他們就認為你瞧不起他們,那麼進一步做什麼交易或交個知已的希望,就要泡湯了。在葡萄牙,人稱酒比水還便宜,酒精的成份也不高,因此,進食時同時喝些酒,絕不至醉酒。當然,到了產葡萄酒聞名於世的葡萄牙,又醇又香,有口皆碑的佳酒,值得一嘗。
Ⅲ 請用幾個詞語形容墨西哥的特點
太多了!
墨西哥的飲食文化
墨西哥是中美洲的文明古國,除了古跡多多,其加勒比海的優美景色更令人嚮往,而飲食更是豐盛。因為曾被西班牙統治過,而受到古印第安文化的影響,菜式均以酸辣為主。而辣椒,成了墨西哥人不可缺少的食品。墨西哥本土出產的辣椒估計有過百款之多,顏色由火紅到深褐色,各不相同;至於辛辣度方面,體形愈細,辣度愈高,選擇時可以此為標准。
墨西哥的早餐可以用「醒神」來形容,各式食物都以辣為主,連松餅都是以辣椒來焗制,正宗的墨西哥菜,材料多以辣椒和番茄主打,味道有甜、辣和酸等,而醬汁九成以上是辣椒和番茄調制而成。
墨西哥菜分前菜、湯類、主菜和甜品,其中以湯類較為清淡,用以突出主菜的酸辣特色;墨西哥菜不拘泥於餐桌禮儀,吃時可只用手,充分反映其民族爽朗豪氣的特徵。粟米是墨西哥人的主糧之一,也是墨西哥菜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而以粟米製成的副食品舉不勝舉,像Taco(粟米袋餅)、Nachos(粟米脆餅)等等。而一粟米為次,鮮魚為主的菜式,沾上牛油制的醬汁的魚柳香滑鮮美,大粒的粟米則爽甜過人。
墨式沙律奇特無比,其用料配備了與青瓜口感相近的仙人掌和雜菜等材料,在加橙香的醬汁,入口清爽,配以墨式雞尾酒,更是爽在心頭。
墨西哥商務禮儀
墨西哥的商務禮俗,建議穿著保守式樣的西裝。公私單位往訪,必須先訂約會。由於墨西哥商人經常旅行,行前一定要心意上訂好約會,然後再出發赴墨西哥。中午,公司和政府機構休息3小時。將墨西哥人當作天主教徒交入不會有錯,全國有12000多座教堂,如在墨西哥城,幾乎每三四條街有一座教堂。墨西哥人的生活習俗除受天主教等影響外,還保留了其獨特的傳統色彩。
墨西哥商人相當功利現實、精打細算。雖然許多人會說英語,但他卻希望你能說西班牙語。如果你接到對方用西班牙文寫來的信,而你用其他文字回信,這在墨西哥會被視為相當失禮,墨西哥人認為紫色是不吉利的棺材色,應避免使用。由此而演變出一大忌---向墨西哥人送禮物,不能送紫色類的物品或以紫色包裝的禮品。穿紫色系的衣服在訪問別人,或招搖過市,一樣也不受歡迎。在墨西哥,黃色花表示死亡,紅色花表示符咒。
商務活動中要注意,在墨西哥微笑和握手是他們的問候方式。男子絕不能吻一個十分不熟悉的女士的面頰和手。盡管大家都親吻和擁抱,但這種習慣用於熟人之間。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墨西哥算是一個常穩定的拉丁美洲國家,世界上各國商人都知道和他們做生意。
墨西哥菜以辣為主,內地居民常以龜、蛇、斑鳩、松鼠、石雞入菜、家常蔬菜要數炒仙人掌、仙人球最富特色。墨西哥人還以嗜酒聞名於世。賓客上門,習慣先以酒招待。
在墨西哥,大部分商人在私下都會拋開人種的意識而親切交往。但是一旦談起生意,頓時就會嚴肅起來,露出自我本位的本性。在墨西哥談生意首要秘決是:「不慌不忙」---加上「禮多人不怪」。多施小惠,多送點小禮物,一筆簡單的生意可花你一星期時間。
墨西哥民風民俗
墨西哥民風民俗
城市居民的衣著已基本歐化,但仍可看到傳統文化的痕跡,如男子的白襯衫衣襟上仍綉有花紋圖案。農村男子平時上著白色襯衣,下穿白色或米色長褲,頭戴草帽,脖系紅綢印花領巾(有時亦系於腰間),腳穿
牛皮涼鞋。婦女則常穿色調鮮艷的綉花長裙和襯衣,圖案和款式變化多樣。三王節每年1月6日,這一天為傳說中東方三王向聖嬰耶穌獻禮的日子。故而在這一天,父母要向未成 年子女贈送禮品。晚上親友團聚,分食'三王麵包圈'。大的麵包圈內藏幾個象徵聖嬰的塑料小人或瓷器小人,最先吃到'小人'者,須於'聖燭節'(2月2日)請客。
聖船節地區性的民間宗教節日。主要流行於納亞里特州的斯卡爾蒂坦島。每年6月29日這一天,當地漁民舉行象徵性的'聖徒'劃船比賽。晚上人們紛紛遊行集會,慶祝載有聖彼得和聖保羅像的'聖船'比賽的勝利。
瓜達盧佩聖母節墨西哥最重要的宗教節日。每年12月12日這一天,天主教會在特佩亞克山下的瓜達盧佩聖母大教堂舉行盛大的宗教儀式,數百萬信徒扶老攜幼、長途跋涉,趕來參拜瓜達盧佩聖母原像。境內各地教堂也舉行宗教儀式。節日前後,印第安族教徒還要表演傳統的民族舞蹈,按自己的方式祭祀聖母。慶祝活動要持續一個月左右。
客店節和聖誕節(12月16~25日)傳說'聖靈懷胎'的貞女瑪利亞隨父到祖籍登記戶口,因城中客店客滿,結果在客店的馬棚中生下耶穌。客店節是聖誕節的一部分。聖誕節前夜(12月24日),各家都擺設經裝飾的聖誕樹和模擬耶穌降生場面
墨西哥:太陽神的產物
墨西哥是個五彩繽紛的國度,就像墨西哥民間舞蹈「哈拉維」里姑娘們舞出的裙花,絢麗多彩,眼花繚亂。
墨西哥的古瑪雅文化、阿茲別特古文化,與南美洲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古印地文化。從前,墨西哥還出現過著名的奧爾梅克文化。它距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被視為墨西哥古文化的始祖。古印地安人創造了輝煌的文化,給墨西哥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使今人能夠身臨其境地暢游歷史的長河。
瑪雅世界
抵達首都墨西哥城之後,當地旅行社已經為我們安排好了行程,來到酒店,導游已經等在那裡了,是位典型的墨西哥姑娘,黑發,皮膚也是微黑的。和我同行的小吳能講流利的西班牙語,上前和她寒暄了幾句,然後興奮地告訴我:「明天上午她就帶咱們去參觀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
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位於墨西哥城東北20多公里的山谷盆地中,第二天,坐上旅行車,穿過片片雨林,我們去朝拜瑪雅文化。
這兩座金字塔是特奧蒂華坎古城遺址的一部分。太陽金字塔建於公元2世紀,高65米,南北長222米,東西寬225米,塔頂曾建有太陽神廟,現在只剩下一個大平太了。四周有台階通向塔頂,朝西的那面有242個台階。一口氣爬到塔頂,累得我氣喘吁吁,出了一身大汗。墨西哥的金字塔同古埃及的不同。古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寢,而墨西哥的金字塔則是印第安人祭天的聖壇。月亮金字塔高46米,塔基寬150米,比太陽金字塔規模要小,但據考證重大的宗教儀式都在它前面的月亮廣場舉行。特奧蒂華坎古城其他建築,如太陽宮、蝴蝶宮殿的牆上仍保留著古代壁畫,年代雖已久遠,看不去色彩還挺鮮艷的。
站在塔頂,極目四望,遠處是深邃莫測的山峰古樹,近處,特奧蒂華坎古城盡收眼底,寬闊的「黃泉大道」和那一座座排列有序的巨大石頭建築遺址更使人浮想聯翩,為古印第安人的聰明才智和巨大的創造才能而嘆服。
墨西哥東南部及中美洲北部的熱帶雨林中也散布著許多古瑪雅人留下的古城遺址。當地人給它起了個響亮的名字:「瑪雅世界」。瑪雅文化存在於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1250年,在墨西哥境內重要的遺址有帕倫克、奇琴-伊查、烏斯馬爾等。墨西哥東南部恰帕斯州熱帶雨林中的帕倫克遺址被視為瑪雅文化的精華。它的極盛期大約在公元600年到900年期間。帕倫克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城,城內分布著許多建築,有神廟、太陽廟、十字宮、美洲豹宮,球戲場等,規模宏大、建築精美、布局巧妙,令人贊嘆不已。
山水明珠
墨西哥是個高原之國,西邊是太平洋,東邊是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山水兼而有之,風景名勝遍布各地。
在東西海岸,散布著許多世界聞名的海濱旅遊城,如加勒比海邊的坎昆,太平洋沿岸的阿卡普爾科、馬薩特蘭等等。那裏海水碧藍,沙細灘平,椰樹成蔭。
中部高原海拔在2000到2500米之間,有許多峻峭的山峰,其中一些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火山。山間谷地坐落著印第安人聚居的村莊或是仍保留西班牙殖民時期建築的古鎮。由於這個地區位於北回歸線兩側,又由於海拔高度的差異,許多地方垂直氣候變化於一地。我們驅車從墨西哥城到墨西哥海濱,幾個小時的路途,一會兒行駛在白雪皚皚的雪峰下,一會兒又鑽進茂密的松林中,一會兒看到的是片片玉米地,一會兒迎面而來的又是果實滿枝的芒果樹和椰子樹,鬱郁蔥蔥的甘蔗園和香蕉園。真是大開眼界,大飽眼福!海濱、山峰、農舍、古鎮,似一顆顆明珠,把墨西哥裝扮得無比靚麗。
邊走邊舞
無論是在風景秀麗的海濱城市,還是在奇妙恬靜的高原小鎮,或是在大都市墨西哥城,人們都可以領略墨西哥的獨特風情。馬里亞契音樂是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民間音樂,在墨西哥旅遊,處處、時時可以聽到它動人的旋律。馬里亞契樂隊一般由3-5人組成,使用的樂器主要是小提琴、吉他、小號。演奏時,樂手們頭戴裝飾講究的寬邊大帽子,身穿綉著精美花邊的緊身「恰羅士」服,站立著一字排開,每人手中一件樂器,邊奏樂邊引亢高歌,曲調歡快熱烈,抑揚頓挫。無論是在大飯店、小酒店、還是在劇院、街心廣場、家庭聚會,都會聽到馬里亞契音樂迷人的旋律。
伴隨我們行程的還有那優美熱烈的民間舞蹈哈拉維。哈拉維是最富墨西哥民族特點的舞蹈,享譽世界。哈拉維為多組變化的男女對舞,以踢踏舞步為主,但各個地區的哈拉維也有本地區特有的風格。人們經常看到的多為瓜達拉地區風格的哈拉維,男舞者身著「恰羅士」服,頭戴寬邊大帽子,口中不停地打著唿哨,跳著快速的踢踏舞步,舞台發出清脆有節奏的響聲。姑娘們身著色彩艷麗的寬邊大裙子,邊跳踢踏舞邊用雙手舞動裙邊,抖出令人眼花繚亂的裙花。在馬里亞契樂隊歡快樂曲的伴奏下,場面熱烈豪放,觀眾陶醉了,不由得邊鼓掌邊在座位上扭動起來。
鬥牛狂歡
每年11月到下一年3月是墨西哥的都牛季節,許多外國遊客都趕在這個時候去墨西哥,為的是一睹墨西哥鬥牛士的風采。現在世界上大概只有3個國家還有鬥牛,墨西哥便是其中之一(另兩個國家是西班牙和哥倫比亞)。世界最大的墨西哥城鬥牛場,可容納8萬觀眾。墨西哥人喜歡看鬥牛,在鬥牛季,鬥牛場總是座無虛席。鬥牛都是專門飼養的公牛,體重一般在400到600公斤之間,膘肥體壯,勇猛好豆。鬥牛士身著華麗的緊身鬥牛服,頭戴黑色扁形帽,右手握利劍,左手舞動紅色斗篷,顯出一股天下無敵手的剽勇只氣。不過鬥牛士與這么大的傢伙周旋,最後一劍從頸部刺進牛的心臟把它殺死,那是要冒極大風險的。看台上的人自始至終是提心吊膽的。實際上,鬥牛士被牛頂傷頂死的事也是不少見的。但正是在這危險刺激的表演中,觀眾們才充分領略了墨西哥人粗獷勇敢的精神。
Ⅳ 墨西哥盛產什麼
1、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菜豆、水稻、大豆、高粱等。
2、經濟作物有棉花、咖啡、煙草、甘蔗、劍麻。
Ⅳ 墨西哥最冷和最熱時的溫度是多少
最冷的時候平均氣溫6度,最熱的時候平均氣溫26度。
墨西哥氣候復雜多樣,由於多高原和山地,垂直氣候特點明顯。墨氣候復雜多樣。高原地區終年溫和,平均氣溫10~26℃;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沿海和東南部平原屬熱帶氣候。大部分地區分旱(10~4月)、雨(5~9月)兩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每年最旱月份為2月,降水量僅5毫米,降水最多月份為7月,降水量約170毫米。
70%的地方氣候乾燥。西北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內地為750-1000毫米,墨西哥灣沿岸中部與太平洋沿岸南部為1000-2000毫米。國土面積中濕熱地區佔4.8%,乾熱地區佔23%,溫帶地區佔23.1%,乾旱地區佔28.3%,極乾旱地區佔20.8%。因墨西哥境內多為高原地形,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萬木常青,故享有「高原明珠」的美稱。
首都墨西哥城屬於高原地區,海拔2240米,5月平均氣溫12-26°C,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6-19°C。
遊玩注意:
墨西哥高原相比,墨西哥沿海和東南部平原更為炎熱,年平均氣溫27°C左右,冬夏溫差不大,11月到來年5月是到墨西哥沿海遊玩的最佳季節,此時天氣晴好,蚊蟲較少,但降水量較大。
遊客出行前,還應考慮一些墨西哥特殊地區的氣候,如夏季,墨西哥叢林地區天氣悶熱潮濕,而8-10月間要注意墨西哥南部可能會有颶風。墨西哥高原某些海拔較高的地方,相比一般地區氣溫較低,如果到這些地方遊玩,應做好保暖措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墨西哥
Ⅵ 世界各國的節日或風俗,在那一天吃什麼,穿什麼
剛剛送走了聖誕老人,元旦的鍾聲又敲響了。不管是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們,都對新的一年充滿美好的希冀。在這除舊迎新的日子裡,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以其別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來。
德國:錢包放魚鱗爬高祈好運
德國人對元旦非常重視,他們認為元旦過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下一年的運氣。在除夕之夜,人們會點起燈,放起煙花爆竹來「鎮妖除魔」、辭舊迎新。新年鍾聲響起前,很多德國人會爬到椅子上,待鍾聲傳來,就跳下來跑到椅子背後,以示甩去災禍。在德國農村還流傳著一種風俗———爬樹比賽,據說爬得越高運氣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會被譽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羨慕。
德國人元旦還有穿新衣的習俗,他們認為新年換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亂穿衣,全年不順利。此外,他們還會在錢夾里放幾片魚鱗,因為魚鱗是新年吉祥物,預示著財源滾滾;不少人還把馬蹄鐵釘在牆上,用來「驅妖辟邪」。
英國:爭著打井水深夜迎親友
在英國,待到午夜降臨,人們就開始了傳統的大拜年活動,每個家庭都把大門打開,拿出早已經准備好的小黑麵包招待來賓。第一個來客通常被認為是新一年運氣的象徵,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
新年打井水是英國中部鄉村流傳已久的風俗,據說第一個打到井水的人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打來的水則是吉祥之水,所以元旦一大早,人們就爭先恐後地拎著桶,向井邊進發。
法國:狂飲辭舊歲風向卜年景
法國的元旦本來是每年4月1日,直到1564年,國王查理九世才把它改作1月1日。新年夜,法國人合家團聚,圍桌痛飲香檳酒,按照傳統,這一夜每個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以避免來年有厄運;所有的人都應該喝得酩酊大醉,這樣新一年才會有新開始。1月1日一大早,父母會給孩子發「壓歲錢」,以表示對子女的關愛。
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這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巴西:登山尋幸福見面揪耳朵
新年鍾聲敲響後,巴西人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他們爭先恐後地尋找象徵著幸福的金樺果,這個活動被稱為「尋幸福」。據說,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在鄉村地區,新年期間還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互相揪耳朵,人們在元旦見面時,會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比利時:人給牲畜拜年
在比利時,人們在元旦清早要做的頭一件事就是給牲畜拜年,比利時人會走到牛、羊以及自己的寵物貓狗身邊,煞有介事地向它們問候:「新年快樂!」
義大利人認為,元旦前夜響聲連天可以驅邪,求得新年如意,所以人們當晚就不停地燃放煙花爆竹,還肆意打碎一切可以打碎的東西,小到碗碟,大到缸壇,並且把碎片統統拋到街上。元旦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屋子裡燃一爐旺火,而且整整一天不能熄滅。義大利人認為,火來自太陽,元旦斷了火,來年就不見天日,會招來厄運。
墨西哥:新年來臨前不許笑
墨西哥的新年習俗有點怪,人們在元旦到來的時候是禁止笑的。墨西哥人把一年分為18個月,每月有20天左右,按傳統習慣,如果想獲得好運氣,一年最後五天內是不能笑的。
美國這個移民國家的歷史並不長,所以元旦的民俗慶祝活動和其他國家比起來相對平淡,除了狂歡和吃喝,人們大多呆在家裡看電視或睡懶覺。不過加利福尼亞州的元旦慶祝別有特色,新年來臨之際,大街小巷到處都擺著玫瑰花,幾十輛鮮花裝點的彩車載著身著禮服的妙齡少女徐徐而過。人們會在節日期間選出當年的玫瑰皇後和玫瑰公主,在對美的贊賞中迎來新年。
西班牙:眾人爭搶吃葡萄
在西班牙,當除夕夜12點的鍾聲剛開始敲第一聲,人們便爭著吃葡萄,如果能按鍾聲吃下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平安如意,而且每顆葡萄還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顆「求平安」、第五顆「和睦」、第六顆「避難」、第七顆「祛病」……
元旦這天,西班牙家長特別「仁慈」,他們會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因為按照當地風俗,孩子們罵人、打架和哭啼都是不祥之兆。同時,大多數西班牙人身上會攜一枚金幣或銅幣以示吉祥。
日本: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陽,接著去神社參拜,或互相向親友問好。他們稱元旦為「正日」。在這一天,他們的早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此後一連3天則吃素食,以示虔誠,祈求來年大吉大利。
埃及:[/color]埃及人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在埃及的一些地方,元旦這一天,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等農作物的顆粒,還有一些綠色植物的小芽,以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朝鮮:朝鮮和我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怪,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間,朝鮮人除了享以美酒佳餚外,還必須要做一種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棗泥和蜂蜜等,蒸煮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食用,以預示家裡人丁興旺日子過得象蜜一樣甜。
新加坡:農歷除夕時,孩子們有守歲的習慣,直到午夜待家長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結束後方能就寢,第二天清晨則起個大早,高高興興的從長輩那裡拿「紅包」(壓歲錢)去看舞龍、舞獅隊的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穿著節日的盛裝,帶上禮品走訪親友,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氛。過年時,人們愛吃油炸糯米和紅糖做成的甜年糕。
Ⅶ 墨西哥日食當天出現的不明飛行物是什麼東西,科學界作何解釋
近些年,全世界爆料出不少外星飛碟事件,它們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人們對奇異現象,對未知的自然事物的陌生導致的,而那些專業觀察天空的人,卻沒有給出UFO報告。
Ⅷ 墨西哥與中國的時差有多少個鍾頭啊
根據時區計算相差14個鍾頭,因為東早西晚,所以中國比墨西哥早一天!
Ⅸ 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有什麼鎮館之寶
日歷石
墨西哥原是一支游牧部族,生活在阿茲特蘭或阿茲卡蒂特拉一帶,即墨西哥的西北部。這個地方也曾被稱作奇科莫茲托克,意為七個洞穴。據史料記載,大約在14世紀時,這支部族因見到當地一隻鷹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條蛇,認為是祖先首領曾預言的地方,便決定在此建都,取名特諾契蒂特蘭,意即出水之石。後來,墨西哥的國徽也採用這個鷹吃蛇的圖案;阿茲特克的藝術題材始終離不開蛇、鷹、仙人掌等形象。阿茲特克人的造型藝術繼承著托爾特克和瑪雅的傳統,在建築與雕刻方面有極高的水平,尤其它的雕刻,含義十分神秘,好像不是僅為了觀賞目的。一些雕刻品作為禮儀用品,雕刻上面的符號只有主持儀式的祭司或神職人員才能解讀。這一塊阿茲特克日歷石就是此類雕塑品之一。
日歷石原來被平放在一座鷹像前的台座上面。雕刻的一面朝上,作為太陽神的圖騰來崇拜。日歷石為正圓形,直徑有360厘米,重約24噸。其中央的形象即是太陽神托納提烏的面部;周圍刻著阿茲特克的歷法和用以解釋宇宙的各種符號與圖案。阿茲特克人的天文觀是:宇宙已渡過了四個周期,每一周期都有一個太陽。現在四個太陽已先後消失了,在這塊日歷石圓盤中央所刻的,乃是第五個太陽。在它上下左右各刻著已經不存在的四個太陽,圓盤的四周刻著歷法的符號。沿四周與太陽光射線相接的環形,則是一個月二十天的圖畫文字。並由兩條大蛇構成的環狀圖案作外圍,蛇的頭部在下端。歷石的邊緣刻有星星和燧石,表示白晝、陽光和天空的圖案。
這塊太陽歷石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被埋在墨西哥市大廣場的地下。1790年才被發掘出來,現被收藏在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里,懸掛在一堵牆上。1977年,墨西哥考古學家們在當地又發掘出一塊與此日歷石相呼應的月亮女神石雕,也是圓盤形的,重約10噸,直徑有三米多。兩塊圓盤雕石大小稍異,只有這一塊月亮女神石上的女神形象頭手已分離,肢體也已破碎不堪。1957年,墨西哥考古學家魯茲在研究這種雕石藝術時指出:阿茲特克藝術反映了對人類斗爭無盡止性的認識。他們認為,人的死亡乃是生命的延續,因死亡起源於生命的本能。古代阿茲特克人對宇宙無盡休的輪回觀,正是我們理解這種太陽歷石雕藝術的最好憑據。
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內保存的古老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