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放牛在街上是什麼節日
A. 鬥牛會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鬥牛節
四月八「鬥牛節」:未婚女子在農歷四月初八日,相好的女友們要湊些米、油鹽、菜餚到野外去「打平伙」,帶著「女書」去吟唱,暢談美麗人生。因這一天,男人都趕著牛牯到野外去鬥牛,因此,女子習慣也把她們的活動叫「鬥牛節」。
苗族鬥牛節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農耕民族,苗族人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對牛結下了特殊的情感,至今苗族乃保持著對牛的敬愛與崇拜心理。苗寨寨門懸掛帶角牛頭。苗家神龕下放有相連牛角,不忘時祭。苗族人民常說牛如同她們的父母,史記:"蚩尤有角,牛首人身。"可見遠古之時,苗族早就是一個崇拜牛的民族了。苗族人民愛鬥牛,以水牛相鬥,並不是戲牛取樂,而是以鬥牛的方式,展示苗家敬牛愛牛拜牛的特性。苗家在對壯碩、威武、雄悍的鬥牛的喜愛中,體驗優勝的美感,而且在這種情感作用下,苗家崇拜的牛在不斷的飼養中,得以實現優選的鬥牛的優養進化。苗家喜愛鬥牛,基本上每個集會節日都有鬥牛活動,每年秋收後,還有特有的鬥牛節。鬥牛有幾種,一種是耕牛兼鬥牛,這種牛比較雄健、耕作時節耕田犁地,節日拉去鬥打;一種是專業鬥牛,這種牛是根據各種條件精選出來的,平常不耕作,為一個寨子或一個家族共有,由一個選定的具有豐富養牛經驗的能手飼養,節日期間拉去參賽。苗家人挑選鬥牛,有一定的經驗。如挑選的鬥牛首先要求,身體壯大結實,胸寬頭大角大,前肢高後肢低,身長挺胸收腹;體毛烏黑粗硬。此外牛頭兩角寬實則勁斗,兩角節輪呈兩窄一寬相對排列能打能碰;眼睛圓渾凶惡,鼻孔大耐打。舌尖帶黑斑點打得凶;尾巴根大,尾巴長,尾巴下毛內尾尖又碰又斗;中蹄是整齊半圓,前薄後實便於打鬥時用力;小蹄內靠善打等等。此外還講究牛旋的多少,分布的位置和相互照應的特徵等等。哪個能選到一頭理想的鬥牛;他將感到極大的榮幸 。
鬥牛節到了,主人們在迎賓待客喝酒時,還特意將糯米飯把牛喂飽,鬥牛上陣前有的主人還給牛喂上一、二兩酒,為牛提神壯膽。中午,鬥牛場內外,人們從四面八方牽來幾十及至幾百頭鬥牛,有的鬥牛身上還配有牛鞍,牛鞍上插有五彩小旗。牛鞍兩邊掛滿銅鈴,響聲叮當,有的牛鞍上還插有歷屆鬥牛獲得的獎旗。顯得格外威風,主人也顯得異常光彩。苗族鬥牛有幾種鬥法,一種是斗輸贏搶名次,這種賽法不準人幫, 也不勸斗,以勝敗生死來定名次,一種是議定相鬥時間比輸贏或者到時間勸斗算打平。還有一種配對放斗,或勝敗隨便,或視其情況勸斗。鬥牛時雙方牛主和親友都到鬥牛場上,為其鬥牛吆喝助威和准備到時勸斗;鬥牛由有鬥牛經驗的人牽著在鬥牛場內環繞一大圈或一小圈,使牛亮相,讓牛熟悉環境和對方。然後將兩牛頭相對,牛身對立,在相距約兩米處,同時將牛鼻繩放開。兩牛便相互打鬥,兩邊主客人都在為與自家有關的牛喝彩助威,同時他們也可以從後頭或側面用手推肩頂,給牛助力。四面觀眾也為兩邊鬥牛吆喝助彩,氣氛熱烈。如放碰牛相鬥,兩牛可對直相距十米八米,兩邊同時放手,兩牛便狂奔至中,用頭角猛力相撞,這種碰牛相鬥極為劇烈,常有碰斗致死的。也有碰鬥牛與不碰鬥牛相鬥,碰鬥牛相跑五六米沖過去,不碰鬥牛原地抵觸的斗。雙方牛斗得正酣可相鬥已到議定的時間,需要勸斗時則雙方主人交換各自帶來勸斗用的粗繩,交換人員分別捆住對方牛腳,等待一聲呼喊,雙方同時拉退鬥牛,隔離牽鼻退場。然後第二對、第三對入場競斗。也有鬥牛場上幾對牛分別競斗的,場面氣氛更是熱烈,其間鬥牛主人的親戚朋友還為鬥牛放炮送禮,無論到場鬥牛得斗與否,是輸是贏,主人都得到親友們的禮物,雞、鴨、綢帶等禮品。獲獎的鬥牛:牛王、冠、亞軍或第一、二、三名的鬥牛則格外光彩,牛主人扛著獎旗或者將獎旗掛在鬥牛的兩角上,牛與主人都得到人們極大的欽佩羨慕。鬥牛節期間,看鬥牛的、看熱鬧的、作客飲宴的、談情說愛的, 各有所得,這種節日往往三五天才結束。
侗族鬥牛節
侗族人喜歡鬥牛為樂,多在春秋之季進行。雖然同是兩牛相鬥,但南北侗鄉禮儀各異,這些不同的儀式都留下了古代征戰的遺跡。
"鬥牛節」是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侗家喜歡鬥牛,村村寨寨都飼養著善斗的「水牛王」。「鬥牛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裡舉行。 節前,各自約好對手,作好鬥牛的准備。節日這天清晨,鐵炮三響,「牛王」在鑼鼓和蘆笙的樂器聲中進入鬥牛場。這時一支支隊伍,手持金瓜、月斧,舉著各種旗幟,前呼後擁,繞場三周,算是「入場式」,也叫「踩場」。接著,各隊牽著自己的「牛王」,舉著火把,嚴陣以待。鐵炮一響,他們便將火把往前一拋,參斗的兩頭牛從兩端四蹄騰空,沖了上去,斗作一團,難解難分。場外人群吶喊助威,氣氛緊張熱烈,十分壯觀。
如果兩頭「牛王」久斗不分勝負,人們就用大繩拴住兩頭牛的角,像拔河一樣往後拉,解脫它們的搏鬥,算是平局。如果一方輸了,他們的彩旗就會被子對方的姑娘們全部奪去。他們需要通過贖旗禮和對歌的方式才能贖回。得勝的「牛王」被披上紅布,以示祝賀。
鬥牛活動能培養人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斗爭精神。
...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
南部地區每年農歷二月、三月或八、九月逢「亥」那天為鬥牛節。在這之前,後生們吹笙到外寨邀戰。准備參戰的牛王圈前,人們鳴鑼吹笙放炮,生食魚食祭祀通宵達旦。亥日的鬥牛場上人山人海;牛王營地里,旌旗環繞、戒備森嚴。有若古代將軍布陣。
鬥牛前,由德高望重的寨老《鬥牛詞》,宣布鬥牛規矩。午時許,鬥牛隊伍輪流入場示威:手舞書著牛王美稱的「碼牌」者在前開道,鳴鑼鼓蘆笙者隨之;刀斧手舉著金瓜斧頭,寨老著古裝持傘以護聖母英靈,後面的人群舉著旌旗擁著牛王在炮聲中入場。牛王頭鑲鐵角、罩紅緞;背插令旗鶴尾,幾個後生牽著在樂聲和歡呼聲中入場。人們護著牛王繞場三圈,高呼不止。這種儀俗稱「踩堂」。踩堂完畢,鬥牛便正式開始了。若是一方敗了,姑娘們就跑去將「敗將」的旌旗奪去,接著是勝利者以威武的姿態再次入場示威。待約定的牛王都斗過,鬥牛也就結束了。幾天後姑娘們送還敗者戰旗,受到小夥子們盛情的款待,並陪著他們唱大歌,臨別奏笙歡送,還贈贖旗彩禮。相傳,古時候人們種稻插秧,不會移栽。後來有兩種水牯牛跑到秧田裡打起架來,將秧田踩壞,主人沒法,只有從較密的田裡移出一些秧來插滿,後來,這塊田豐收了。人們從此學會了插秧。為紀念這一農活上的大事,人們牽來兩牛相鬥,從此相沿成習。
北部地區多以九月初九起放牛大打三天,稱為「鞍瓦」,專斗的水牛稱為「聖牛」。鬥牛前,東道主寨派人到鄰寨送帖請戰,俗稱「訂牛親家」。
初九凌晨,各寨聖牛在炮聲中出圈,向鬥牛場邊的主寨出發。各家各戶聞炮聲牽著自己的牛尾隨。主寨寨老和青年們鳴鑼吹笙歡迎,並備甜酒、油茶待客,同時開圈迎客方聖牛。
辰時許,人們向牛塘方向涌去,村寨要道和牛場入口都扎拱門,掛魚藤草,帖對聯。正午時分,三聲炮響宣布「鞍瓦」開始,一陣鑼鼓聲傳來,兩頭聖牛先後在拱門出現。聖牛前有一後生「丟把條」開路,後邊八面上綉「鎮天雷」、「大雷公」等字樣的大旗跟隨。聖牛的眼睛被一個後生持旗橫遮。頭上還以草凳遮護。背置四方形篾塔。塔上帖著花草龍獅剪紙,頂置大紅綉球;飄須帶,牛腰圍銅鈴,臀部飾成六尺虎尾。那派頭,儼然將帥出征。
申酉時分,一聲鑼響,宣布當天鞍瓦結束,明天上午再戰。這時,主寨的人們爭著拉客回家作客。 第二天和第三天,鬥牛又繼續進行。直到第四天早上,客人執意要走,主寨才放起鐵炮歡送。
北部地區關於鬥牛的來歷,傳說有一個愛牛的老人到外地去買得一條保家牛,於九月九日這天,牽到半路,突然脫手現一犀牛斗得難解難分。愛牛的老人在眾人的幫助下,用繩子將兩頭牛腳拴住。殺了犀牛,救了保家牛。自保家牛到了寨上,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為了慶祝這個勝利,每年九月九日,人們便舉行隆重的鞍瓦活動。
B. 西班牙馬德里迎遷徙放牧節,這個節日起源於什麼時候
西班牙馬德里迎遷徙放牧節,這個節日起源於2015年,是當地一個民俗節日。在節日當天,首都馬德里市中心最繁華幾條街道,將會實行交通封鎖,代替車輛上路行駛的將會是成群的牲畜,其中包含牛羊和其他牲畜。舉辦這樣一個盛大節日,是為了展示西班牙古老的游牧習俗。
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節日存在,遷徙放牧這樣一個節日,將牛羊等牲畜趕上街頭,在很多人看來,這樣一個行為難以理解。其實在當地人眼中,這樣一個節日很有意義,而且也十分隆重和熱鬧。
對於這樣一個節日,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C. 西班牙有什麼節日
1、奔牛節:勇敢者的瘋狂游戲
「聖佛明節」俗稱「奔牛節」,是西班牙的傳統節日,始於1591年,每年7月6日至14日在西班牙北部Basque地區的小城潘普洛納(Pamplona)舉行。
奔牛節的起源與西班牙鬥牛傳統有直接關聯。16世紀時,有人突發奇想:劃出一條路線,將牛激怒,誘使公牛自己奔跑沖入鬥牛場。再後來,人也加入其中體驗在憤怒公牛前奔跑逃命的刺激,每年的奔牛節都會引來上萬全球冒險愛好者來此「劇烈運動」。
2、西紅柿節:狂歡的紅色大戰
西紅柿節(西文:La Tomatina)和奔牛節一樣,也是西班牙聞名世界的傳統節日,始於1945年,於每年8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進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聚集在西班牙東部小城布尼奧爾,和當地居民一道用上百噸西紅柿作武器展開激戰,使寧靜的小城變成一片「西紅柿的海洋」。
3、法雅節:奢侈的迎春盛典
瓦倫西亞法雅節在每年3月15至19日舉行,又被稱為火節,西班牙文叫Fallas de San Jose。人們在這一天將製作的各式人形玩偶都付之一炬,以迎接春天的到來,這也是西班牙傳統三大節日之一。火節上,來自全球各地遊客和瓦倫西亞當地的人們一起舉行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
4、聖體節
聖體節(Corpus Christi)是天主教最重要的宗教節慶之一,每年6月間,西班牙的大小城鎮都會隆重慶祝這一節日,而托萊多的慶祝規模又是其中最大和歷史最久的。我在聖體節的前一天到達托萊多,發現幾乎家家戶戶的窗口、陽台上都垂掛著彩旗和掛毯,古城的街巷裡也拉起了綉著十字架的「天棚」。
5、狂歡節
西班牙狂歡節,源於1492年。是在「聖周」之前40天舉行的一個很古老很流行的節日。是日人民盡情狂歡,慶祝紀念西班牙人民獲得光明。表達了西班牙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和平和自由熱愛。
D. 哪個國家,某個節日會在街頭放牛撞人的,求國家名和節日名,最好有視頻
在西班牙。
每年的7月6日至7月14日。地點在西班牙東北部潘普洛納城。它的正式名稱叫「聖費爾明節」(Los Sanfermines)。
可以嘗試輸入西班牙奔牛節搜搜看。
E. 西班牙馬德里迎遷徙放牧節,這個節日有哪些習俗
一年一度的牧民節在馬德里舉行。自1994年以來,這項活動倡導牧民和大規模畜牧業,以此作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的一種方式。在西班牙,當季節從夏季逐漸變為冬季時,牧民會將成千上萬的羊、牛和其他牲畜從涼爽的高原牧場驅趕到低窪的牧場,形成幾條傳統的游牧路線。街道上再次充滿了羊群和叮叮當當的聲響。許多民眾特地前來觀看此番景象。
這些化學添加劑中抗生素、氮、磷含量較高,有的含有重金屬等化學合成劑,牲畜不能充分消化吸收,會隨牲畜糞便排出。這些直接排放的糞便會污染周圍的水資源。例如,牧場附近的河流和湖泊發生富營養化,牧場區域地下水中的硝酸鹽含量與畜禽糞便中的氮含量成正比。牲畜飼料也有異味,會分解產生一些氮氫化物氣體和一些硫化物氣體,不僅會污染周圍空氣,還會造成酸雨等有害現象。
F. 在西班牙的街頭,為什麼會有人披著羊皮走在大街上
西班牙的年輕人會在公羊節這一天,穿上節日的盛裝羊皮走在街上,目的就是為了緬懷牧羊人。
在我們國家有一句耳熟能詳的熟語,那就是——披著羊皮的狼。他們確實是披著羊皮,但是不要誤會,他們可不是什麼兇狠的邪教徒,他們只是用這種獨特的方式,來懷念祖先的牧羊生活,並藉此慶祝。
如果你沒有逃脫,他們並不會真的把你抓起來,或者是對你一頓暴打。但是他們會非常戲謔的給你塗成大花臉。這就是游戲的規則。所以,當你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最好先了解一下當地人的習俗,不然就鬧笑話了。再者,入鄉隨俗,對於不同的文化要展示出尊重,至少不要去抵抗。
G. 西班牙的重要節日
1、奔牛節
是為紀念潘普洛納的保護神聖佛明而舉行的慶典,最著名的活動是在狹窄的街道上與鬥牛一起狂奔。雖然每年都會有人受傷甚至死亡,但當地人和遊客仍樂此不疲。
2、番茄節
番茄大戰(LaTomatina)是布尼奧爾鎮在每年8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舉行的節日。數以萬計的參與者從世界各地趕來參加一場不會造成傷害的混戰,在大街上投擲超過100噸熟透多汁的番茄。
3、美洲日
10月12日西班牙政府將10月12日規定為「西班牙一美洲日」 ,即國慶日,是紀念哥倫布1492年奉西班牙統治者伊薩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所進行的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領由3艘帆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的巴羅斯港出發,橫渡大西洋,於同年10月12日凌晨登上巴哈馬群島的華特林島(也稱聖薩爾瓦多)。從此開始了歐洲殖民者對美洲大陸的掠奪與殺戮。
這個節日原稱西班牙世界西班牙文明節,後改稱西班牙美洲日。
4、格拉納達日
1月2日為紀念1492年1月2日從阿拉伯人手中收復格拉納達。西班牙設此節日。公元8世紀,阿拉伯人從北非渡過直布羅陀海峽,侵入伊比利亞半島 。
建立了自己的統治.被當地人稱為摩爾人。摩爾人把新的農作物品種和農業技術帶到西班牙,與當地人共同創造了高度的文化。但作為異族人的摩爾人的統治也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反抗。西班牙人收復失地的斗爭持續了7個世紀之久。
5、西班牙共產黨黨節
6月西班牙共產黨自1977年以來每年舉行次黨節 ,舉辦黨節為的是更好地聯系群眾和宣傳黨的主張。
第十一屆西班牙黨節於1987年6月27日在馬德里舉辦。西共總書記在黨節的中心群眾大會上號召西班牙所有共產黨人團結一致。
在此次黨節活動中,有著名歌唱家和舞蹈家的精彩表演。此外,還舉辦了各種專題討論會和兒童畫展。6月27日中午西共總書記及 其他領導人參觀了國際展館中的中國展亭。
H. 誰知道西班牙有什麼節假日,節假日放幾天假
西班牙節日眾多,除了全國性的節日外,每個自治區、省、城鎮都有自己的守護神節。全國性節日主要有:
新年:1月1日
三王節:1月6日
聖周:每年4月,時間不定
國際勞動節:5月1日
聖母升天日節:8月15日
國慶節:10月12日
萬聖節:11月1日
憲法日:12月6日
聖誕節:12月25日
富有民俗風格的節日有狂歡節、巴倫西亞的法亞節(火節)、塞維利亞的四月節、馬德里的聖伊西德羅節(又稱鬥牛節)等等。
(8)西班牙放牛在街上是什麼節日擴展閱讀
西班牙三王節起源:
傳說從東方來了三個國王,一個白臉國王,一個黃臉國王,一個黑臉國王,他們在這天到來向耶穌聖嬰獻禮,西班牙人認為為他們帶來禮物的不是聖誕老人,而是騎著駱駝來的三個國王,所以,三個國王節就儼然成為西班牙當地的聖誕節。
另外其他一些歐洲國家也過此節.據《新約全書》的《馬太福音》中記載,馬利亞在伯利恆生下耶酥時,有三個天文學家按照星星的指引從東方來跪拜耶酥,並且獻上黃金、乳香和沒葯。在公元9世紀,這三個天文學家(也有說是三個智者的)被傳為三個國王。
在西班牙,每年1月6日是傳說中東方三王向聖嬰獻禮的日子,所以這一天父母要向未成年子女贈送禮品。每年1月5日馬德里市政府都組織盛大的彩車遊行,迎接「三王節」到來。原本是為了紀念當年東方三聖帶著黃金、香料等禮物去馬廄朝見聖嬰,現在轉變成類似於兒童節的日子。
凡是在西班牙出生的小孩子,都知道每年的這個時候遠方的三王會為他們帶來禮物(這就是西班牙的聖誕禮物),三王會在1月5日的晚上悄悄來到每個小朋友的家中,把禮物放在聖誕樹下面。1月6日一早起床,孩子們就會興高采烈地奔到樹下尋找禮物。乖孩子當然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禮物,可如果過去的一年表現不好,那就只能收到煤炭糖果啦(caramelo de carbon)!
I. 異域風情
澳大利亞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東方人的矜持。他們興趣廣泛,喜歡體育運動,如沖浪、帆板、賽馬、釣魚、賭賽馬、地滾球運動、澳式橄欖球及游泳等都有眾多的熱衷者。在悉尼市,若不會游泳,將成為人們嘲笑的對象。在商港達爾文市,由於白天溫度很高,因此游泳一般都在晚間進行。該市的市民尤其喜歡喝啤酒,據說啤酒銷售量僅次於聯邦德國的慕尼黑市。
居住在澳大利亞一些部落轄區內的土著人,仍然保護著自己的風俗習慣。他們以狩獵為生,"飛去來器"是他們獨特的狩獵武器。他們大部分仍居住在用樹枝和泥土搭成的窩棚里,圍一塊布或用袋鼠皮蔽體,並喜歡紋身或在身上塗抹各種顏色。
平時僅在頰、肩和胸部塗上一些黃白顏色,參戰時在身上塗紅色,死後塗白色,節慶儀式或節日歌舞時彩繪全身。紋身多為粗線條,有的像雨點,有的似波紋,對經過成年禮的土著人來說紋身不僅是裝飾,而且還用以吸引異性的愛慕。在狂歡舞會上,人們頭戴五彩裝飾,身畫彩紋,圍著篝火跳集體舞。舞蹈純朴,多反映狩獵生活等。
土著部落內實行原始分配製度,盛行圖騰崇拜。土著男子進入成年須經歷一系列嚴酷的鍛煉和考驗,並接受部落傳統.道德等教育。澳大利亞有一種葬禮很特別。一旦人死之後,家人聚在一起,由族裡的專人去砍一些木樁,塗上油彩,安插在墳墓四周,每一根柱子都象徵著家裡某個死去或活著的人。屍體被高高懸起,即使已經開始腐爛也必須等到下次月圓時才可以取下埋葬。
最後死者家屬還要舉行一次潔身禮,即葬禮之後,家屬要等到下過一場雨後才能回家,為此家屬有時不得不在外露宿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星期,因為按當地的風俗,只有雨水才能起到必要的潔身作用。巴黎似乎從來就是一座夢想中的城市。在官方網頁上,她被稱為「光之城」,光在西方人心目中一向是上帝的化身,也許巴黎人認為自己離上帝更近一些。也難怪徐志摩當年曾感嘆「到過巴黎的一定不會再稀罕天堂。」也有人叫她「巴比倫」,那是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在小說《重返巴比倫》中對巴黎的稱呼——一個只有奢華與享樂的夢想之都。也許沒人能說清巴黎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城市,但每個人都確信他們在巴黎度過的會是此生最難忘的日子。被過濾廣告 大多數遊客心中嚮往的,是一個古老而浪漫的巴黎,也就是沿著盧浮宮——香榭麗舍大街——協和廣場——凱旋門這條完美的中軸線開始他們的旅行。的確,巴黎是個極具歷史感的城市,這里的名勝古跡已足以讓人流連忘返。與這些經典古跡並存的又是另一個巴黎,一個充滿前衛與波西米亞氣息的巴黎。
亞洲是中國公民前往旅遊頻率最高的地區。亞洲不但面積廣闊,而且民族也比較復雜,風俗禁忌大多與當地宗教有關。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對亞洲各國的政治、文化或多或少都有影響。
在我國,人們習慣用點頭表示同意、認可,搖頭表示否定、反對。但在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等國,人們卻以搖頭表示同意,點頭表示不同意。印度人表示贊同時,總是先把頭往左或右輕輕地斜一下,然後立刻恢復原狀,令人以為是「不要」或「不願意」,其實是表示「知道了」或「好的」。
在東南亞諸國,人們認為左手是不幹凈的,握手時若伸出左手或以左手遞東西給對方,對方會認為你是蔑視他,或是對他懷有惡意。因此握手或遞交東西時,必須使用右手或是用雙手為妥。
不跟身份懸殊的人進餐
印度、尼泊爾人很重視身份。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屬階級有異,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飯;尼泊爾人也同樣有類似的階級劃分,在其國內,對「身份」的重視,超過了一切。
不要摸小孩的頭
印度等地的人們不希望別人摸自己頭上的任何一部分,他們也不喜歡去摸別人。他們認為,頭部是人體最高的部分,也是人體中最神聖無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頭,被視為神明停留之處,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絕不允許觸摸。
被邀去吃飯不必客氣
在印度人的觀念中,吃東西時要大家一起分享,獨食是小氣而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印度人邀請人共餐,絕不是礙於情面假惺惺,而是誠心誠意的邀請,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回絕當然令人不高興。
買酒有時間限制
在泰國有個規定,凌晨時以後不準再買酒,否則會被警察處以罰款。在印度新德里,星期二、星期五、公休日以及每月第一天為禁酒日,在這些天就是神通廣大的人也休想買到酒。
與和尚交談時要保持低姿式
到斯里蘭卡等佛教國家旅行,經常看到有人與和尚交談,只要仔細觀察便會發現一般人絕不會坐在高過和尚的座位上,他們必定設法使自己的頭低過和尚的頭,貴如總統、總理,也要謹守這個原則。
不可騎在佛像上拍照
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家,旅客如果對寺廟、佛像、和尚等做出輕率的行動,被視為「罪惡滔天」。有些不明利害的遊客,曾經由於跨坐在佛像上大拍紀念照而被刑罰。對想帶回去的佛像紀念品,也不可放置地上,因為在信奉佛教的國家購買的佛像雖然歸自己所有,但必須對它有一份敬意,如當它是一玩物,隨意放置或粗手粗腳地動它,這種行為,會引起該國人的不快。 印度有『牛的王國』之稱,牛是當地最神聖不可侵犯的動物。在路上駕車時,千萬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製品進入廟宇,同時最好也盡量避免以牛為攝影對象。印度還有一項特別不同的習慣,回答對方問題時若將頭歪一邊或搖頭,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萬別會錯了意,造成不應有的麻煩。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實行種姓制度,打聽當地人的種姓、階級也是一件極不禮貌的事。
印度的鄰國斯里蘭卡,宗教信仰雖以佛教為主,但也有少數印度教、伊斯蘭教的教徒。也許是民族性使然,斯里蘭卡人最討厭被誤認為印度人,前往該國旅行時一定要注意。
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尼泊爾也是一個重視牛的國家,在尼泊爾人面前應避免談及有關吃牛肉的話題。此外在尼泊爾,如果用餐時沒擺出刀叉,那就表示用手抓食,但是左手代表不潔,要用右手進食。
緬甸人篤信佛教,參拜寺院寶塔必須脫鞋赤腳進入,表示對佛祖的尊敬。緬甸人視摸頭為一件不禮貌的事,因此不要隨便摸小孩子的頭。
越南是一個重視獨立與自主的國家,正致力於發展經濟。
西西里島 「如果不去西西里,就像沒有到過義大利:因為在西西里你才能找到義大利的美麗之源」。的確如此,這個地中海上最大的島嶼,也是義大利面積最大的省份,的確是一塊巧妙的土地,這里迷人的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景非常的和諧地融合為一體,自然有從古至今曾經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為證:這里曾經居住過希臘人、古羅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諾曼人、施瓦本人、西班牙人等,他們的文化已然印證在這里了。 小鎮陶爾迷(Taormina)也是西西里島的一個重要景點。這里一面是懸崖,一面臨大海,城市建築在層層山石之上,形成它那上接青天,下臨大海,巋然聳立的氣勢。夜晚,遠遠望去,它的點點燈火和天上的繁星完全連成一片,使人分不清哪是天上,哪是人間。陶爾迷那一向以火山和海濱浴場著名,這里氣候常年如春,風光旖旎,山城不僅有古希臘、羅馬的古跡,而且有現代化的旅遊設施。全城15000人口,全部依靠旅遊業為生。一個小小的城鎮就有100家旅館,上萬張床位。為旅遊者服務的餐館,咖啡店、各種商店。。。。。。更是布滿了大街小巷,生意非常興隆。走在街上,時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景象:市民聚集在金色陽光下沐浴的廣場上;青少年嘻笑著從街這頭兒溜到那頭兒,然後像回遊的魚群一樣又從那頭溜到這頭。60歲以上的老人們三五成群圍坐在一起,穿著仔細熨燙過的材衫,戴著羊毛絨帽子。 復活節前的「聖周」儀式是西西里島隆重的節日。老老少少全加入到和戲劇演出的熱潮中,紀念耶穌的死亡和復活。儀式從聖星期五下午5點開始,空氣涼爽,樹影婆娑。扛著棺木的男子沿那條窄窄的石徑緩緩走近,葬禮的哀歌從隨行樂中沉沉升起。抬棺者們眼中滿含淚水。「耶穌的死對我們來說是重大的時刻,抬起棺木,我們就找到了表達痛苦的方式」。夜色漸重,氣溫也有些寒冷。戴著帽子的男人們點燃火炬——五顏六色的用電池充電的燈籠。隊伍上山後返回城裡,一聲鼓響,儀式結束。瞬時間,高懸在陽台四周的霓虹燈串瞬間將廣場照得通明巴西烤肉,桑巴舞,巴西,真是一個遙遠而廣闊的地方。
巴西的版圖855萬平方公里,人口卻是中國的十分一,1.6億。熱帶雨林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全國森林覆蓋率達52%,綠色覆蓋率幾近100%。水力、森林、礦產是他們的三大財富。草原廣闊無垠,那兒的放牛娃是世上最懶的了,牛隨便地趕出去不一會就撐死了。那個牛啊,才叫肥、豐滿、標致,讓人看著就流哈拉滋啊。放牛娃呢,只要干好兩件活,一是為牲口備好鹽水,二是為牲口打好防疫針,然後呢就是曬太陽,在草地里踢球、打滾、跳桑巴舞。巴西足球不然咋那樣好啊,吃了撐著沒事干,只好在草地里踢踢球啦,足球場隨地都是。他們的球當然好看,一邊踢球一邊桑巴舞的嘛,且有姑娘們在一邊喝彩,且整天有牛排牛腩牛背牛蹄牛奶牛鞭作補呢。所以想咱們的祖輩整天土豆、地薯地充飢,改革開放了生活好了又以吃麵疙瘩為時尚,沉迷於麻將、OK、洗腳、抱二奶,就是不習慣喝奶,咱的體質適合踢那大球嗎?他們真喜歡足球。全民族為足球瘋狂。我們到馬瑙斯是下午,住下後上街逛盪,街上幾無行人,而且店面全是鐵將軍把門。我們奇怪了,若大的一個城市人呢,莫非他們還全在午睡?一打聽,才知全城人都在看聯賽。對於他們,看球可比賺錢重要。他們懶,貪玩,沒有規距,沒有效率。政府機關、銀行、商店幾乎都不準時開門,睡足了懶覺才上班。下午呢,成群的人在喝咖啡,那個幸福啊,簡直比共產主義還共產主義。沒辦法,他們有資本啊,命好,生在那樣一個物質資源豐富的地方。他們的懶倒成全了大量移居巴西的華人,華人去了那兒多半能發財。我們精於計算而且勤奮,累死累活地幹活數錢,他們卻喜歡累死累活地桑巴舞、踢足球。這樣一想,中國的問題就傷在人口眾多上啊,中華民族啊,人口眾多,地大物不博,當然需要勤勞勇敢啦。短期內怎樣解決中國的問題呢,煽動大量的民工去巴西吧,勞務輸出,堅決支持巴西偉大的足球事業建設!何況,巴西女多男少啊,剛好與我國相反,些種南南合作,真正有利於南北半球的陰陽協調、財富均衡、共同發展啊。1500年前葡萄牙人聰明,早去了那兒發洋財了,把子孫和語言全留在了那兒。
威尼斯——Venice
水是威尼斯城靈魂,蜿蜒的河道、流動的清波,水光斂艷,賦於水城不朽和靈秀之氣,晨光暮色中,城光水色相得益彰,更加庄嚴肅穆,詩情畫意。懂得欣賞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應是在月夜裡,招手叫一支「貢多拉」 ,沿著運河曲折的水道,讓自己迷失在迷濛夜色中,領略這水上古城永恆魅力……
中國的長城——Great Wall of China
中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西元前770~476),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嘉峪關,東到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亘甘肅、寧夏、陝西、山西、蒙古、河北、遼寧等地。沿線險要或交通要沖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
長城是有史以來唯一在太空中可看到的三度空間建築物。以現代科技來修築都不容易,而我國竟能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實在難得。長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頗不相同。漢代以泥和蘆葦修築長城。長城體積也各不相同,以居庸關一帶來說,高約8.5公尺,下部寬8.5公尺,上部寬約5公尺。每隔70~100公尺有一堡寨(相當於城樓),高約12.3公尺,多數堡寨是一重的,要害之地則置兩、三重。
津巴布維的維多利亞瀑布——Victoria Falls - Zimbabwe
世界著名大瀑布。位於辛巴威西北部與尚比亞交界處的贊比西河中段。贊比西河全長2700公里,是非洲大陸向東流入印度洋的最大河流。據地理學家推斷,該瀑布約形成於1.5億年前。1885年,英國傳教士戴維??利文斯敦在探險時發現並以當時英國女王名字命名之。現瀑布附近有一利文斯敦銅像。津當地人稱瀑布為「曼吉昂東尼亞」,意為「聲若雷鳴的雨霧」。
瀑布總寬1688米,是美國和加拿大間尼亞加拉瀑布的一倍半,最大落差108米,是尼亞加拉瀑布的兩倍。瀑布氣勢磅礴,平均秒流量1400立方米,雨季秒流量可達5000立方米。瀑布轟鳴聲及高達500多米的水霧在數十公里內可聞、可見。
巴黎——Paris
花都巴黎,人們如是稱呼它。
從羅馬人建設至今,已兩千多年歷史,後來又經第二帝國時代現代化洗禮,經年累月蘊積的歷史文化、市容建設、市民素質,以現代眼光看巴黎,它是時尚流行、文明、藝術、知識殿堂的代名詞,使巴黎「花都」之名當之無愧。
傲視歐陸,巴黎是其中最大的城市,塞納河水由東向西穿過,將整個巴黎一分為二。歷史中王權勢力演變,右岸挾帶金錢、權力,形成巴黎金融、貿易、消費中心,紙醉金迷的時代,集繁華、糜爛、成熟和優雅於一身。
羅馬——Rome
羅馬在任何時代對異鄉客來說都是一座充滿感官刺激的城市。經過2500年的歷史舞台留下的各種各樣的遺跡,足以讓旅遊者大飽眼福。
從古代的伊達拉里亞時代到羅馬帝國時代,殘酷迫害基督教徒傳道的時代,再到作為基督教中心的黃金時期,而後從義大利統一到墨索里尼的上台,經歷了各種歷史變遷的羅馬人養成了獨特的氣質。而從義大利各地匯集到羅馬來追求夢想的各種各樣的人也很耐人尋味。能包容這些性格各異的人,正說明這座永恆的都市的自信吧。畢竟羅馬從古代羅馬帝國時代起就作為首都繁榮至今。
迪拜的Burj Al-Arab酒店
迪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第二大城市,是一個極度奢侈的國家,這里種植每一棵樹的代價都要在3000美元以上。20世紀50年代,它還是阿拉伯灣一個樸素的海濱小鎮,到了90年代以後,迪拜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像其它中東城市一樣,迪拜因石油而富庶。在迪拜王儲的提議之下,知名企業家Al-Maktoum 投資興建了美侖美奐的Burj Al-Arab酒店。
酒店的豪華程度令人嘆為觀止,評論家們都不知道該給它定為幾星:是五星,六星,還是七星?酒店建在海濱的一個人工島上,是一個帆船形的塔狀建築,一共有56層,321米高,由英國設計師W.S.Atkins設計。總統套房在第25層,傢具是鍍金的,設有一個電影院,兩間卧室,兩間起居室,一個餐廳,出入有專用電梯。
新加坡-Singapore
新加坡是亞洲東南部的一個熱帶島國,宜人氣候、優美舒適的自然環境和高覆蓋率的綠色面積,給新加坡帶來「花園式城市」的美稱。除此之外,新加坡的治安之佳享譽全球,任何時候,遊客都可以安全地在街上隨意遊逛。安全、干凈、翠綠的新加坡每年都吸引著700萬人次以上的遊客,到此享受多元化的旅遊情趣。
夏威夷——Hawaii
夏威夷群島地處太平洋中心,由火山爆發形成,總面積10923平方英里,其中海域面積為4508平方英里,陸地面積6423平方英里。由於遠離歐亞大陸,距最近的北美也要飛行5個小時才能到達,本身也沒有現代工業的發展,故其陽光、空氣和水很少受到污染,加上一年四季的平均氣溫最高不超過攝氏33度,最底不下19度,其地理和生態平衡算得上是人間天堂,所以世界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地前往。
摩天之城——紐約
紐約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美國最大的金融、商業、貿易和文化中心。位於美國東北部哈得孫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處。市區面積94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68平方公里。由曼哈頓、布朗克斯、布魯克林、昆斯和里士滿5個區組成。此外,還包括自由島、埃利斯島、加弗納斯島、羅斯福島等小島。大紐約市除上述5個區外,還包括紐約州、新澤西州和康涅狄格州的26個縣,面積32400餘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區之一。
紐約是美國和世界的金融和證券交易中心。位於曼哈頓島南部的華爾街聳立著許多摩天大樓,集中有幾十家大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交易所,以及成百家大工業公司和運輸公司的總經理處。
金廟——Golden Temple
金廟位於印度邊境城市阿姆利則。作為錫克教的聖地,阿姆利則意為「花蜜池塘」。當年只是印度教改革派分支的錫克教,經過幾代教徒的不懈努力,最終於16世紀發展成完全獨立的宗教,為此,當年錫克教第4代祖師羅姆??達斯曾修建了一座水池,名為「花蜜池塘」,阿姆利則由此得名。而金廟則由錫克教第5代祖師阿爾瓊1589年主持建造,1601年完工,迄今已有400年歷史。因該廟門及大小19個圓形寺頂均貼滿金箔,在陽光照耀下,分外璀璨奪目,一直以來被錫克人尊稱為「上帝之殿」。
J. 國外節日放牛撞人
狂歡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