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廣西班牙瓊脂糖
A. biofroxx 瓊脂糖agarose 好用嗎
區別是:
biowest agarose 指的是西班牙瓊脂糖。
agarose指的是瓊脂糖。
B. pcr都需要什麼原料
pcr需要的原料有:物(PCR引物為DNA片段,細胞內DNA復制的引物為一段RNA鏈)、酶、dNTP、模板和緩沖液。
PCR是利用DNA在體外攝氏95°高溫時變性會變成單鏈,低溫(經常是60°C左右)時引物與單鏈按鹼基互補配對的原則結合,再調溫度至DNA聚合酶最適反應溫度(72°C左右),DNA聚合酶沿著磷酸到五碳糖(5'-3')的方向合成互補鏈。
(2)如何推廣西班牙瓊脂糖擴展閱讀:
PCR反應特點:
一、特異性強
引物與模板的結合及引物鏈的延伸是遵循鹼基配對原則的。聚合酶合成反應的忠實性及TaqDNA聚合酶耐高溫性,使反應中模板與引物的結合(復性)可以在較高的溫度下進行,結合的特異性大大增加,被擴增的靶基因片段也就能保持很高的正確度。
二、純度要求低
不需要分離病毒或細菌及培養細胞,DNA 粗製品及RNA均可作為擴增模板。可直接用臨床標本如血液、體腔液、洗嗽液、毛發、細胞、活組織等DNA擴增檢測。
三、簡便、快速
PCR反應用耐高溫的Taq DNA聚合酶,一次性地將反應液加好後,即在DNA擴增液和水浴鍋上進行變性-退火-延伸反應,一般在2~4 小時完成擴增反應。擴增產物一般用電泳分析,不一定要用同位素,無放射性污染、易推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PCR
C. 微生物培養基緩沖液的問題。
市售的培養基直接按用法說明配製就行了,配好後的ph就在標明的范圍內了。你如果要調,也是配成液體以後調啊,具體加多少,當然是用ph計先測一下,然後慢慢加,邊加邊攪拌,直到調到范圍內就行了。
D. 西班牙原裝瓊脂糖如何辨別真偽從網上買了瓶西班牙原裝瓊脂糖,但是感覺效果沒有以前的好,我是不是買到
正貨灰色圓圈部位如果放大顯示是由深藍色的點和白色的點組成,而且深色的點是不均勻的,整體圖形的網格形成斜線排列。
假貨相同部位放大後形成的圖案大多都是規則的網格狀,或者是均勻的灰色,少數高仿假貨也會有不規則的深色點,但是整體圖形的網格形成都是水平和垂直線。
在網上買瓊脂糖可以去索萊寶,千萬不要因為價格便宜而為以後引來大麻煩。
E. biowest agarose 與agarose有什麼區別
區別是:
biowest agarose 指的是西班牙瓊脂糖。
agarose指的是瓊脂糖。
關鍵詞語解釋:
agarose 英['ɑ:gərəʊs] 美['ɑ:gəˌroʊs]
n. 瓊脂糖;
[例句]
1、These liabilities prompted development of agarose and agarose-acrylamide gels.
這些不穩定性促使瓊脂糖和瓊脂糖&丙烯醯胺凝膠的發展。
2、Methods ALP isoenzyme in the serum of50 normal healthy persons and 134 cases oftumors were analyzed by agarose electrophoresis.
方法用瓊脂糖電泳法對50例體檢健康者和134例惡性腫瘤患者血清中的ALP同工酶進行分析。
3、The thymocytes apoptosis was observed by agarose gelelectrophoresis and cellmorphology.
用瓊脂糖凝膠電泳和細胞形態學觀察細胞凋亡。
4、Methods YAP element was detected by PCR amplification and agarose gelelectrophoresis.
方法利用PCR法對此位點進行擴增,經過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結果。
5、The results of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DNA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that the PCR method had high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結果經瓊脂糖凝膠電泳和DNA序列測定證實,建立的PCR檢測方法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較好的特異性。
F. 凝膠電泳所需瓊脂糖粉 國產貨推薦
上海生工的不錯,不過我的實驗室也是進口的
你用二次的凝膠不清晰估計是被氧化的結果,所以這點錢咱們還是不要省了,把電泳用在刀刃上吧
G. im是什麼病
醫學? 糖化血紅蛋白的臨床意義是 1.糖化血紅蛋白(GHb)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緩慢、持續且不可逆地進行非酶促蛋白糖化反應的產物。形成兩周後不易分開。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較高時,人體所形成的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也會相對較高.
2.正常生理條件下,非酶促糖化反應產物的生成量與反應物的濃度成正比。由於蛋白質濃度保持穩定相對穩定,糖化水平主要決定於葡萄糖濃度,也與蛋白質與葡萄糖接觸的時間長短有關。
人體內紅細胞的壽命一般為120天,在紅細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也會保持相對不變。因此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檢測前120天內的平均血糖水平,而與抽血時間,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島素等因素無關,是判定糖尿病長期控制的良好指標。
3. 正常值: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結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結合的血紅蛋白佔全部血紅蛋白的比例。
HbA1C是評價血糖控制好壞的重要標准
4%~6%:正常值
<6%:控制偏低,患者容易出現低血糖。
6%~7%:控制理想。
7%~8%:可以接受。
8%~9%:控制不好
>9%:控制很差,慢性並發症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糖尿病性腎病,動脈硬化,白內障等並發症,並有可能出現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並症。
4. 監測時間
有條件的患者應該每3個月檢查一次,以了解一段較長時間內血糖控制的總體情況如何。
建議那些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病友,由於血糖波動較大,至少每3月~半年到檢查一次。
5. 糖化血紅蛋白如何反映血糖的控制情況。
如果空腹血糖為130mg/dl,但是糖化血紅蛋白測定時為11%,這意味著在過去的2-3個月的時間內,平均血糖水平已經接近270mg/dl,糖化血紅蛋白檢查結果提示將來發生糖尿病並發症的危險性非常高。盡管早前血糖結果尚滿意,但是一天其它時間的血糖水平卻嚴重超標,因此需要對飲食、運動以及葯物治療做出重新評估,並做出相應調整,此外還需要較現在更為頻繁地測定血糖水平。
例子:
A、Bob.D 49歲,七年前患有2型糖尿病,通過飲食和葯物來控制血糖,最近血糖控制不好,醫生建議他胰島素治療,並要加強鍛煉。Bob堅持他的鍛煉計劃,四個月後他的血糖接近正常,但這只是瞬間的血糖水平,並不能說明有關Bob總的血糖控制情況。
於是醫生測定他的糖化血紅蛋白,這一結果將要說明過去數月中Bob的平均血糖水平。測定結果Bob的血糖控制有所改善,說明Bob的鍛煉計劃發揮了作用。使Bob了解到可通過不同的方法來控制血糖。
Lisa.J 9歲,1型糖尿病。他的父母引以為榮的是他能自己注射胰島素和測定血糖。Lisa的全部測定結果都接近理想范圍。為了下一步的治療。醫生測定了她的血糖,顯示血糖 過高。醫生又測定了她的糖化血紅蛋白也高,結果表明,在過去的數月中Lisa的血糖控制並不好。後來醫生終於發現Lisa的測血糖的方法不對而導致了血糖每次都正常的誤差。
6. 與空腹血糖、尿糖的關系
HbAlc反映過去2-3個月的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或餐後血糖反映的是抽血瞬時的血糖濃度。
尿糖定量則反映24小時血糖總水平。
因此這三個指標從不同時間反映糖尿病的控制情況和糖尿病本身的嚴重程度。
糖尿病人GHb水平顯著高於正常人,隨病情嚴重程度而升高。
Ⅰ型糖尿病較Ⅱ型糖尿病水平偏高。
7. 檢測方法:
常用的有微柱法離子交換層析,親和層析,高壓液相,免疫凝集,離子捕獲法,電泳法等
A、離子交換層析,分手工和儀器兩種。
層析法是採用陽離子交換樹脂裝柱,用兩種不同緩沖液洗脫HbA和HbA1。分光光度計比色後計算HbA1百分比。
手工微柱有Bio-Rad和西班牙BIOSYSYEMS等多家公司產品,手工微柱操作會受到人工因素影響,可能會洗脫不完全或過度洗脫,並受外界環境溫度的影響,而某些血紅蛋白如HbF異常增加時,也會與糖化血紅蛋白同時洗脫,從而使結果產生偏差。
相應的儀器以英國DREW SCIENTIFIC公司DS5糖化血紅蛋白儀為例(BIO-RAD公司DIASTA亦為同一產品),採用微柱法離子交換層析和梯度洗脫技術可全自動分離血紅蛋白的變異體與亞型,除可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外,還可同時檢測出HbS與HbC的存在與否,在計算糖化血紅蛋白值時會自動扣除變異體產生的影響,從而使結果更為准確,可靠,CV值小於2%。同時該儀器配有專門的稀釋溶血器,可直接進行全血操作,5分鍾即可報告結果,並自動儲存樣品檢測結果,層析柱價格也較為低廉,適合於較多標本的醫院檢測。更大型的儀器有DREW SCIENTIFIC公司的Hb-Gold,除可全自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外,還可分離檢測血紅蛋白的600多種變異體和亞型,用於地中海貧血等疾病的診斷。
B、硼酸親和層析法:用於分離糖化與非糖化血紅蛋白的親和層析凝膠柱是交聯了間氨基苯硼酸(maminophenylboronic acid)的瓊脂糖珠。硼酸具有與整合在血紅蛋白分子上葡萄糖的順位二醇基做可逆結合反應的性質,致使GHb選擇性地結合在柱上,而非糖化血紅蛋白被洗脫而分離測定。該方法是目前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的新方法,該方法特異性強,不受異常血紅蛋白的干擾。使用該方法的英國DREW SCIENTIFIC公司的DSI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獲得美國食品葯品管理署(FDA)的認可獲准上市,作為目前世界唯一的快速床邊糖化血紅蛋白儀,它採用硼酸親和層析法,只需10ul全血即可在4分鍾內快速分離檢測糖化血紅蛋白,為臨床提供即時的化驗結果,從而使醫生在患者就診的第一時間明確診斷並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特別適合於臨床科室使用,尤其對於小兒患者而言更有優勢。其檢測結果也完全達到並超過臨床要求,CV值在5%以內。
C、離子捕獲法亦是新近發展起來硼酸親和層析法的一種,代表儀器有Abbott的IMX,其原理是糖化血紅蛋白與相應抗體結合後,聯以熒游標記物,形成一反應復合物,再聯結帶負電荷的多聚陰離子復合物,而在IMX反應孔中的玻璃纖維預先包被了高分子的四胺合物,使纖維表面帶正電,使前述的反應復合物吸附在纖維表面,經過一系列清洗後測定其熒光強度,從而得到糖化血紅蛋白的濃度,該方法適用於成批糖化血紅蛋白標本的檢測。
D、高壓液相色譜法(HPLC) : 用弱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在高壓和選定低濃度洗脫液的離子強度及PH條件下,由於Hb中各組分蛋白所帶電荷不同而分離。GHb幾乎不帶正電荷首先被洗脫;HbA帶正電荷,再用高濃度洗脫液洗出HbA,得到相應的Hb層析譜,其橫坐標是時間,其縱坐標百分比。HbA1c值是以 HbA1c的部分面積在全Hb面積的百分率來表示,現在都用全自動測定儀來測定,如日本SYSMEX公司推出的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曾應用於美國DCCT研究,其離子交換HPLC法是HbA1c檢測的金標准,當前推出的最新型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HLC-723 G7。報告結果僅需1.2分鍾,標本無需前處理,操作維護都非常方便。
HPLC的儀器還有Bio-Rad公司的Variant等,可全自動分離測定糖化血紅蛋白及血紅蛋白的變異體和亞型,但儀器的操作保養要求均較高。
E、免疫凝集法的原理是糖化血紅蛋白與相應的單抗結合進而發生凝集反應,通過測定吸光要求對樣品成批試驗,每次試驗均應使用一個新試劑盒,操作前應注意混勻試劑。需要指出的是免疫凝集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精密度較差,CV值一般大於6%。
F、電泳方法如毛細管電泳也能分離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紅蛋白的變異體,但目前尚無商品化、具有批量樣本通過能力的儀器面世,相當程度地限制了該方法的臨床應用。普通電泳法對HbA和HbA1分離效果不理想,而等電聚焦電泳因設備昂貴難以推廣。
G、目前多採用比色法,其原理是,具有酮胺鍵的GHb在酸性環境中加熱,其已糖化部分脫水生成5-羥甲糖醛(5-HMF),後者可與a-硫代巴比妥酸(TBA)起顯色反應。此有色物質在443mm處有吸收峰,可用於GHb定量。操作步驟為:加冷蒸餾水於壓積的紅細胞中制備溶血液並由甲苯他離紅細胞膜碎片;取該溶血液加入草酸混合後置100℃水浴水解;水解液中加入三氯醋酸混和、離心;吸出上清液加入TBA混和保溫,用分光光度計在443mm處比色。
此法不受其他血紅蛋白乾擾,無需特殊設備,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據統計,目前市售HbA1c測定試劑盒約半數以上採用硼酸鹽親和層析法,採用離子交換層析法的約30%,採用免疫學方法的約15%,採用電泳法的不及5%。採用硼酸鹽親和層析法的試劑盒有Abbot Imx、Primus公司的CLC 330和CLC 385等,採用離子交換層析法的有SYSMEX公司的723 G-7、Bio-Rad公司的DiaSTAT和Diamat等,採用免疫學方法的有Bayer公司的DCA-2000,羅氏公司的TinaQuant Ⅱ和Unimate系統等。
8. 血紅蛋白測定的局限性
A、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是監測血糖的一個重要方法,但並不能替代日常的血糖測定。糖化血紅蛋白測定不能衡量每日的血糖控制情況。不能根據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來調節胰島素,這就是你的血糖測定和測定記錄對於有效控制血糖的重要依據。
B、糖化血紅蛋白要在實驗室內進行測定,不同的實驗室可能有不同的測定方法,不同的方法測定則有不同的測定結果。其化驗值的臨床意義要取決於實驗室所用的實驗方法。
C、僅測定糖化血紅蛋白一項,不足以衡量血糖控制的好壞,但它是一種很有用的資料,結合你的日常血糖測定,可在控制血糖中發揮作用。
9. 在糖尿病的監測中的意義:
A、 與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紅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B、 生成緩慢:大家知道,血糖是不斷波動的,每次抽血只反映當時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紅蛋白則是逐漸生成的,短暫的血糖升高,不會引起糖化血紅蛋白的升高,反過來,短暫的血糖降低,也不會造成糖化血紅蛋白的下降,吃飯也不影響其測定,可以在餐後進行測定;
C、 一旦生成,就不再分解:糖化血紅蛋白相當穩定,不易分解,所以它雖然不能反映短期內的血糖波動,卻能更好地反映較長時間的血糖控製程度,糖化血紅蛋白能反映采血前兩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D、 糖化血紅蛋白是指其在總血紅蛋白中的比例,所以不怎麼受血紅蛋白水平的影響。
E、 HbA1C的監測目的在於消除血糖波動對病情控制的影響。特別是對於血糖波動較大的1型糖尿病,是一個極有價值的控制指標。
F、 判定醫生或自我測定血糖的結果是否正確。
G、 檢驗治療計劃是否有效。
H、 能鑒定選擇控制血糖的不同方法
血流變的臨床意義
1、血液流變學介於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血液流變學是主要研究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規律,血液中有形成分(細胞)的變形性和無形成分(血漿)的流動性對血液流動的影響,以及血管和心臟之間相互作用的學科。是一門新興的醫學技術,其中一些資料尚未齊全,有待補足。
2、血液流變學測定的方法是一種物理學方法,其中一些參數可能會與用其他方法測定的參數有出入,檢查流變學時以流變學的測定結果為准。
3、在測定流變學時最好加做血脂(主要是甘油三脂和膽固醇),因這兩項對流變學影響很大。
4、可用於血液流變學檢查的疾病
( 一)、 血管性疾病
1 高血壓,
2 腦卒中(一過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腦出血),
3 冠心病(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
4 周圍血管病(下肢深靜脈血栓,脈管炎,眼視網膜血管病等)。
(二 )、代謝性疾病
1 糖尿病,
2 高脂蛋白血症,
3 高纖維蛋白血症,
4 高球蛋白血症。
(三) 、血液病
1 原發性和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
2 原發性和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3 白血病,
4 多發性骨髓瘤。
(四)、 其他
1 休克,臟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鬱性精神病。
2 中醫范圍中的血瘀症等。
二、測定時間:每周一至周五,用肝素鈉抗疑管采血,標本量不得低於4毫升。
三、臨床意義:
1,全血粘度:
在低切變率時,血液形成紅細胞聚集體,紅細胞聚集體越多,紅細胞聚集越強,血液粘度越高,低切變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可以反映紅細胞的聚集程度。高 切變率下可反映紅細胞的變形程度,高切粘度高,紅細胞變形性差; 高切粘度低,紅細胞變形性好。中切粘度值為低切到高切粘 度變化的 過渡點,其臨床意義不十分明顯。 全血粘度測定對判別、診斷有一定意義。真性紅細胞 增多症、肺 原性心臟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臟病、高山病、燒傷、脫水 均可使紅細胞壓積增加、使全血粘度升高。冠心病、缺血性中風、急性心肌梗塞、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糖尿病、創 傷等使紅細胞聚集性增 加而使全血粘度升高。鐮狀紅細胞病、球形紅細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使 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全血粘度升高。而 各種貧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晚期腫瘤、急性白血病、婦女妊娠期則全血粘度降低。
什麼是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
當切變率在200/s時的全血粘度為高切粘度:當切變率在30/s時的全血粘度稱中切 粘度: 當切變率在3/s時的全血粘度稱低切粘度。
2,血漿粘度
血漿粘度的特點是不隨著切變率的變化而變化,是一個常數,是 影響全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漿粘度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血漿蛋 白,尤其是纖維蛋白濃度。
測定血漿粘度什麼臨床意義?
增高:見於腫瘤、風濕、結核、感染、放射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也可見於 高熱、大
量出汗、腹瀉、燒傷、糖尿病、高脂血症、部分尿毒症。
降低:過量補液,肝、腎、心臟或不明原因引起的浮腫,腎病,長期營養不良均可 降低。
3,全血還原粘度
在血流變學中,還原粘度是一個標准化指標,指全血粘度與血細胞容積濃度之比含意是當細胞容積濃度為1時的全血粘度值。這樣使 血液粘度都校正到相同血細胞容積濃度的基礎上,以利於比較。
4,全血流阻
流阻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阻力。流阻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粘度因素,即流經圓管中液體 自身的粘度,粘度增大流阻增大,流阻與粘度成正比。二是幾何因素,由於血管半徑可變,血管的 流阻就隨著血管兩端壓強差的增減而變化,壓強差增大時,流阻減小,流量增大。
5, 紅細胞壓積(HCT)
紅細胞壓積又稱紅細胞比積,即為一定體積血液中紅細胞總體積除以血液體積。紅細胞壓積增高則血液粘度增加。
6, 紅細胞電泳時間
是反映紅細胞聚集性的又一參數,紅細胞表面帶負電荷,電泳時在電場作用下總是向正極移動,移動速度與其表面所帶的負電荷密度成正比.當表面負電荷減少時,紅細胞間靜電排斥力減少, 紅細胞電泳時間增長,紅細胞聚集性增強,反之則降低。
7,血沉
即紅細胞在單位時間內下沉的速度。紅細胞沉降率與血漿粘度、 紅細胞聚集、紅細胞比積有關。
在血液流變學測定中常作為紅細胞聚集、紅細胞表面電荷、紅細胞電泳的通用指標。因受紅細胞壓積的影響,測定血沉方程K值更有價值。
病理性增高多見於活動性結核病、風濕熱、嚴重貧血、白血病、 腫瘤、甲亢、腎炎、全身和局部性感染。心肌梗塞時常於發病後三到四天血沉增快,並持續一到三周;心絞痛時血沉正常,故可借血沉結果加以鑒別。
8,血沉方程K值
計算血沉方程K值的目的是排除紅細胞壓積干擾的影響,客觀地反映紅細胞的聚集性。K值的
計算公式如下: K=ESR/-[1-H+InA]
式中: ESR為血沉;H為壓積,計算時化為小數(例如:H為40%時可化為0.40): 1一H為血漿的比值: In指 以e為底數的自然對數(即Ig2.71828)。
9,相對粘度
相對粘度是兩種液體粘度的比值。血液的相對粘度是全血粘度與血漿粘度的比值。
10,紅細胞剛性指數(IK)
血液在高切變率下的粘度低於中切變率下的粘度,這主要是由於紅細胞並非剛性粘子,它在高切變率下沿剪切力的方向運動,並發生變形。這使得流動阻力就小,表現為粘度的下降,因此,在特定的高切變率下測定血液的粘度,可以度量紅細胞的變形能力。 紅細胞剛性指數與高切變率下的全血表觀粘度、血漿粘度及紅細胞壓積等指標有關。
11,紅細胞變形指數(TK)
正常紅細胞由於形狀、細胞膜及細胞內容物結構上的特點,決定了紅細胞很容易變 形。紅細胞的可變形性決定了血液的流動性,對紅細胞壽命以及微循環有效灌注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測量公式是: TK=(ηγ0.4-1)/ηγ0.4H
公式中: ηγ為相對粘度;H為紅細胞壓積;
TK值可用來估計紅細胞硬度,TK值大,紅細胞硬化程度高,紅細胞變形性差。
12, 紅細胞內粘度
紅細胞的內粘度系指紅細胞內含物成分或內含物作為一種高分子膠體溶液所顯示的粘度。內粘度的高低與血紅蛋白含量有重要關系。紅細胞內粘度增高時,其變形能力減弱。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增加時內粘度呈指數增加,所以,內粘度在紅細胞變形性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紅細胞內ATP(三磷酸腺苷)含量的多與少直接影響細胞的變形性,ATP含量降低時,變形性也降低。
13,卡森粘度
卡森粘度與全血粘度是相對應的。卡森粘度是全血表觀粘度降低的極限值。隨著剪切率的增加,紅細胞緡錢狀聚集逐漸瓦解直至完全分散.血液表觀粘度降低,剪切率繼續增大,細胞可被拉長,順著流線運動,血液粘度進一步降低,但降低不是無止境的,達到一個極限值就不再降低了,這個表觀粘度的極限值或最低值,就是卡森粘度。
14,卡森屈服應力
對於人體全血而言,只有施加於血液的切應力達到一定值時,才能消除其內部對抗,並開始流動。此切應力臨界值Iy稱為屈服應力,也稱卡森應力.血液流動時,其內部切應力低於Iy時,血液就如固體;只會變形而不能流動。
15,紅細胞聚集指數
靜止血液中由於血漿大分子的橋聯作用,使紅細胞聚集成緡錢狀,甚至連接成三維空間的網狀結構。當機體處於疾病狀態時,血漿中纖 雄蛋白原和球蛋白濃度增加,紅細胞聚集體增多,紅細胞聚集性增強, 血液流動性減弱,使微循環血液量灌注不足,導致組織或器官缺血、缺氧。聚集指數是由低切粘度比高切粘度計算而來,聚集指數的代表符號是RE。
RE=低切粘度/高切粘度
它是反映紅細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個客觀指標,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強。
紅細胞聚集指數的臨床意義是什麼?
在下述疾病狀態,如異常蛋白症、感染性膠原病、惡性腫瘤、合並微血管障礙、糖尿病、心肌梗塞、外傷、手術及燒傷等所致組織潰瘍都會發生血管內紅細胞聚集,在小靜脈或小動脈中也可發現血管內紅細胞聚集。然而,對於健康人的小動脈,則不會發生血管內紅細胞聚集,小動脈血管內紅細胞聚集會引起血流障礙、組織供氧障礙、血管內皮細胞的低氧障礙等。
16,纖維蛋白原臨床意義
臨床意義:
(1)纖維蛋白原增多。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痛,腦卒中、周圍血管病、糖尿病、腫瘤、結核、風濕病、腎臟病及肝臟病、感染及放射性疾病。
(2)纖維蛋白原減少。先天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症、各種原因引起的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纖溶酶所致嚴重肝病及肝硬化、肝壞死等。
(3)血液流變學認識
①對血漿粘度的影響:纖維蛋白原在血漿中能形成網狀結構,從而影響血液流動.使血漿流速變低、粘度增高,這種由於高分子鏈狀化合物在血漿中形成網狀結構而構成的血漿粘度稱為「結構粘度」。一般血漿粘度與纖維蛋白原含量成正比相關。但這並不是說凡是纖維蛋白原增高的病例血漿粘度都一定增高,雖然纖維蛋白原含量增高能提高血漿粘度,但並不一定與血漿粘度同步。因為構成血漿粘度的高分了化合物並非纖維蛋白原一種,還有其它原因的影響:血清粘度低於正常,二者粘度差別由纖維蛋白原引起。
②對全血粘度的影響:纖維蛋白原增多時,特別是其活性增強時,能直接提高血漿粘度,而血漿粘度增高又直接影響到全血粘度。另外,纖維蛋白原的高分子鏈狀結構可使紅細胞發生緡錢狀聚集,從而也使血粘度升高,這些作用都在低切變范圍內較明顯。
③對血栓形成的影響:血液能在人體內正常流動,其中原因之一是同時存在著凝血因素和抗凝血因素,只有這兩種因素保持動態下衡時,才使得血液流動不會發生異常。纖維蛋白原是重要的凝血因子,無論是體內血栓形成還是人為模擬的體外血栓形成,都離不開纖維蛋白原的作用。
④與高粘滯血療的關系:確定高粘滯血症時是以血粘度增高為准則,而粘度則是各種粘滯因子的綜合。
⑤與中風預報結果的關系:纖維蛋白原含量,隨著中風預報結果異常程度的加重有所增高。
17,中風預報和JB檢測值
JB檢測值為一綜合分析結果,超過100分報警,越低越好。所謂預報就是對多項血液流變學檢測指標的綜合分析,它既無特異性,又無必然性,缺血性腦中風常呈高粘狀態,和其它許多疾病存在廣泛交*。 因此為慎重起見,許多醫療單位只將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回報,而不作預報回報。
18,高粘血症診斷標准
對於高粘血症目的還難以確立統一的診斷標准,建議按以下幾點確立珍斷標准:
①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及血漿粘度有一項增高即叫可診斷。
②高粘血症程度的輕重,以超出上限值的標准差數將高粘血症分為以下3度:
輕度:上限+<2SD;
中度:上限+<4SD;
重度:上限+>4SD。
高粘血症:通過各型流變儀檢測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含血小板和紅細胞聚集指標超出正常參考值范圍。
高凝血症:通過各型凝血儀測定血液凝血各項指標,最少兩項高於正常參考范圍。
高脂血症:通過各種方法測定血液膽固醇,甘油三脂,高、低密度脂蛋白超出正常參考值范圍。
高粘、高凝、高脂血症的診斷一定要密切結合臨床,目前國內尚無統一標准。
血液高粘滯綜合症:
1.定義:
由某種血液粘滯因素的升高所造成,即血漿粘度升高,紅細胞內粘度與剛性升高等。 可能伴有全血粘度升高,但不一定。血液高粘滯性的決定性套作用表現在微循環方面, 血細胞剛性增加、微血栓與微栓子的形成或其他凝血產物的出觀所造成影響均通過逆轉現象而擴大。
2.分類:(五個亞型)
高濃稠型、高粘滯型、高凝固型、紅細胞聚集型、紅細胞剛性升高型。
3.分型診斷
(1)高濃稠型:Hct增高。
(2)高粘滯型:全血粘度增高、血漿粘度增高,全血還原粘度增高、纖維蛋原含量增高、Hct增高。
(3)紅細胞聚集型:紅細胞沉降率變快,血沉方程K值增高,紅細胞電泳變慢。
(4)紅細胞剛性升高型:紅細胞剛性指數增高、TK值增高、變形。
(5)高凝固型:纖維蛋白原含量增高、血小板粘附率增高、血小板聚集增高,體外血栓形成三指標增高。
4.說明:各項指標根據相互關系,在各型血症中可兼項,可同時存在一個或多個血症。 滿意。
H. 請問大家invitrogen瓊脂糖和西班牙瓊脂糖那個用的好
我們實驗室一般都是用的invitrogen瓊脂糖,我在華越洋生物網站上訂貨的時候看到他們也有賣西班牙瓊脂糖,但是西班牙的我沒用過,你可以打電話問問他們,他們應該比較了解呢。。。
I. BIOWESTE+REGULAR+AGAROSE+是那個公司生產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