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瓷城是哪裡
Ⅰ 金榮集團的產品與服務
金榮科技園
金榮科技園位於長沙高新技術開發區火炬城,佔地面積50畝,建築面積約50000平米,由M1、M2兩個組團式建築組成,主要面向科研、商貿、教育、現代服務業等科研創新型中小創業企業服務,提供科研生產場地租賃、創業孵化指導、金融支持、商務咨詢、後勤配套等創業全程服務,目前共有100餘家中小型創業企業入園,年孵化產值近3億元,孵育畢業企業30多家,部分孵育畢業企業已成長為超億元產值的中型企業。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國內著名高等學府,分別在這里建立了熱能工程、納米材料、信息技術等研發中心,被譽為中小企業的搖籃。
麓谷國際工業園
麓谷國際工業園位於長沙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麓谷,總佔地300畝,總建築面積約34萬平方米,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作為湖南首家「獨立產權式」企業發展基地,麓谷國際工業園具有為企業提供包括投資融資服務、企業戰略管理咨詢服務、財務管理服務、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服務、科技服務、物流服務、商務服務等內容的「全程服務」功能。園內還建有麓谷國際留學人員創業園、虛擬科技研發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大學科研開發中心、網上技術市場等創業技術平台。目前已引進200餘家科技型企業,年產值超過10億元。
株洲雲龍總部企業公園
株洲雲龍總部企業公園位於株洲雲龍示範區,毗鄰株洲軌道科技城和株洲職業教育產業園,處長株潭規劃綠心中央,是兩型社會建設示範重點項目,定位為中部地區企業總部基地、中部地區科技低碳產業與服務外包產業基地、創新型企業成長發育基地。項目佔地面積1500餘畝,建築面積120餘萬平米,總投資40億元,計劃分5期開發建設,一期工程於2011年9月開工,於2012年開園,至2016年項目全部建成開園。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入駐企業800家、年產值120億元、就業人口數萬人的園區規模,對於區域經濟發展將起到龍頭性的作用。
除以上項目外,還有湖南戰略性新型產業園、湖南·西班牙工業園、廣州高新科技園、望城科技園等項目已正式納入金榮規劃版圖,正處於前期規劃之中。
湖南商務會館
湖南商務會館,位於國家級長沙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畔、河西麓谷公園內,佔地48畝,建築面積25400平米,由11棟獨立企業總部會所、6套聯排總部會所、1棟商務會所和1棟酒店式公寓配套組成,占盡湖南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河西先導區核心地段優勢,獨享麓谷公園內翠碧優雅山湖風光,定位高端,科學規劃,攬入長沙知名品牌企業總部入駐,業內口碑極佳。
金榮金領公寓
金榮金領公寓,位於長沙市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麓谷,項目總用地面積20畝,凈用地面積16畝,總建築面積2.25萬平方米,規劃有住宅、公寓式酒店、商鋪等物業,優越的區位和靈活的空間布局使項目成為居家、投資兩相宜的前衛生態社區。
金榮譽峰
金榮譽峰,坐落在長沙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麓谷公園,佔地20餘畝,建築面積3萬余平米,以公寓式辦公為主體,輔以部分商業SOHO建築群。項目對緩解麓谷高新區核心區域內寫字樓、公寓緊缺的局面,推動高新區核心區域的繁榮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金榮央谷金座
金榮·央谷金座地處長沙「大河西先導區」核心位置,緊鄰麓谷公園,距長沙高新區管委會僅1公里,南臨地鐵二號線,周邊名氣匯聚,並以國際標准,打造全新商務、辦公、居家社區,成為區域內的商住典範。
維多利亞花園
維多利亞花園位於長沙市天心板塊中央政務區核心地段——木蓮沖路中段,新開鋪路16號,項目總用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有效用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整個項目佔地分三塊,建築群呈圍合式擁抱原生山林,精藝建築品質設計,以陽光和山風為參照,達到與自然契合一體。金榮中央商業廣場
金榮中央商業廣場是醴陵市最大的舊城改造項目,位於醴陵市瓷城大道41號,項目用地45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495套,商鋪1000餘個,是醴陵首座體驗式shooping mall ,於2010年12月竣工,開街運營。
金榮陽三星城
金榮陽三星城位於醴陵陽三路,總面積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住戶1200戶,商業500家;作為醴陵市重點舊城改造工程,項目致力於打造醴陵市次商業中心,建成後將成為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居家為一體的高尚生活社區典範。
湘陰東湖生態公園
湘陰東湖生態公園及濱湖房地產開發工程是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重點示範項目,位於湖南省湘陰縣城南部,佔地330萬平方米, 項目通過對湘陰東湖及白水江的綜合治理和提質改造,在「以健康生活和生態旅遊為主導,配套特色娛樂和楚文化創意園」兩大主題的總體定位指導下,規劃建成「一園一洲一廊兩帶多水多組團」的濱水新城。 科技服務
科技服務產業化是政府推動科技服務模式創新的重要方向,也是金榮集團確立的戰略目標。從2002年開始,金榮集團以湖南麓谷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作為產業投資與運營主體,構建了專業開發運營團隊,面向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科技企業集成服務產業化戰略。
圍繞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辦公、研發、生產、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以「孵化-加速-產業」的功能結構和建設體系為導向,在科技企業孵化園、科技企業孵化與加速園、科技企業總部園等園區開發建設模式的基礎上,以科技孵化區、研發(中試)區、產業區、企業總部區和園區配套服務區等主要功能區為陣地,以園區企業服務中心為服務平台,致力於建設和完善「基礎服務、政策服務和專業服務」三大園區服務體系。
在基礎服務方面,主要是圍繞物業管理、招商服務、商務服務、信息平台、物流系統、企業社區等開展的;在政策服務方面,主要是與政府的政策和職能進行對接,為園區企業提供在行政審批、產業政策、財稅政策、人才政策、科技咨詢、公共技術平台等方面的支持;在專業服務方面,主要是利用市場資源,與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合作,為園區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財務顧問、管理咨詢、人力資源、知識產權、法律服務等支持。通過平台建設和提供服務,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高新投資
金榮集團在產業結構調整以後,高新投資作為核心業務被提升到集團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度。目前,通過對集團旗下各園區中小科技企業的創投風投,及與國內眾多高等學府、相關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本著復合多元化的發展戰略,集團在高新投資領域進行了積極穩妥的項目投資和尋求,力求在國家戰略新興產業政策的指導下,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為集團發展打造新的核心增長極。 國際礦石貿易與國內鋼材貿易
國際礦石貿易與國內鋼材貿易是金榮集團的傳統優勢產業,為集團的壯大積累了第一筆財富。集團在產業結構轉型後,依然保持著國際礦石貿易與國內鋼材貿易的核心優勢地位,依託公司在國際鐵礦石市場和湘江物流產業上的堅實基礎,及公司在國內各地龐大的鋼材分銷網路,與湘鋼、漣鋼、華菱鋼鐵等大型鋼鐵集團建立起貿易戰略夥伴關系,主要為其提供國際鐵礦石進口代理和鋼材銷售代理。
西班牙食品農產品貿易
2011年,金榮集團與西班牙企業管理及創新技術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簽訂在華特許連鎖經營合作項目,共同打造以西班牙食品、農產品為主要經營方向的餐飲連鎖品牌。項目主要涉及西班牙食品和農副產品貿易,包括西班牙紅酒、橄欖油、黑豬肉的經營和代理;並將打造西班牙烤肉餐廳、西班牙特色小吃酒吧、西班牙農產品商店等的連鎖經營品牌。 港口物流與水上運輸是金榮集團的傳統優勢產業,為集團的壯大積累了第一筆財富。在集團產業結構轉型後,港口物流與水上運輸作為公司核心業務板塊之一,通過集團旗下湘江船務公司和湘潭順通散貨裝卸公司擔綱運營。
目前,公司擁有萬噸級游輪「湘江一號」、「湘江二號」兩艘;旗下兩大港口,長沙市霞凝港擁有千噸級集裝箱裝卸泊位5個、雜貨裝卸泊位3個;湘潭寒雞港碼頭擁有兩條礦石運輸皮帶生產線,設計年裝卸量300萬噸,實際可達每年400萬噸,日卸載量10000噸以上。
依託長沙霞凝港、湘潭寒雞港兩大港口,及公司在貿易物流產業的堅實基礎和在湘江流域龐大的硬體運力,在一大批經驗豐富的物流管理和港口航運操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創造性地開展著湘江流域的航運物流服務工作。
未來發展中,公司將繼續秉承發展湖湘水運事業的使命,積極整合湘江流域航運資源,促進內河航運公平競爭,為提升湘江物流產業的整體實力和行業競爭力謀福謀利。 物業服務
為提升項目服務質量,完善後期管理,金榮集團特成立兩個專業物業服務公司,金榮物業和匯富行物業;金榮物業公司主要負責集團旗下大型產業園區及長沙市內商住項目的物業服務工作,匯富行物業公司主要負責集團旗下醴陵商住項目的物業服務工作;秉承「以人為本,以客戶滿意為目標」的服務理念,依靠一批高素質、極富敬業精神的工作人員,24小時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管理與服務。
小額貸款
「融資難,成本高」一直是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題。尤其在銀行政策緊縮的情況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就更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園區經濟是金榮集團四大主營業務之一,為幫助園區中小企業發展,金榮集團通過成立小額貸款公司、建立園區「金種子基金」、為企業提供銀行貸款擔保、成立園區企業互保協會等方式,專門為旗下園區各企業提供融資貸款相關服務。
目前,金榮集團正全面推進園區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希望通過完善投融資平台建設,籌備成立金種子擔保公司和國家專項基金支持下的科技型投資基金,完善園區自身投融資體系,形成以金種子小額貸款公司、金種子擔保公司、麓谷科技創業種子基金、科技型投資基金等為載體的金融服務體系,致力於建立系統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和科學規范的金融服務機制,幫助中小企業發展,推動園區經濟實現新跨越。
Ⅱ 醴陵戴爾電腦維修站在哪裡
呵呵,,,
戴爾電腦醴陵維修站的地址
醴陵市戴爾電腦金鑽店
維修站授權號:CCC-62769
湖南省 醴陵市瓷城大道102號 0731-23810011
其實在戴爾官方網站都可以查到的,
Ⅲ 為什麼把景德鎮稱作瓷都
引 言 景德鎮是江西省東北部一個市鎮,地方不大,但名聲很大,無論古今中外,都知道景德鎮以產「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瓷器而成為舉世矚目的瓷城。「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這是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對景德鎮的高度評價,景德鎮也當之無愧。
景德鎮的形成階段 景德鎮在東晉叫新平鎮,唐武德四年改鎮為縣,仍叫新平。因其雄居昌江南岸,又叫昌南鎮。北宋真宗時(公元1004--1007年)改名為景德鎮。當時,景德鎮燒制的瓷器光致茂美,名揚海內,真宗皇帝趙恆派官員到鎮督造瓷器,貢奉朝廷,並命陶工在瓷器底部寫上「景德年制」四字。景德是真宗年號,從此以後,這個地方就改名為景德鎮,並一直沿用到現在。
景德鎮瓷器名聞天下,但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製造瓷器的,目前尚無定論,據史書記載:景德鎮陶瓷業是從公元一世紀左右,即東漢時代開始的;經過三國、魏晉到公元六世紀的南北朝時代的陳朝,它的瓷業生產已較有名氣了;唐代景德鎮產的瓷器被稱為「假玉器,且貢於朝廷,」名震天下。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至今還沒有發現唐代及唐以前的窯址和實物,在這個地區所發現的最早的窯址及瓷片,均為五代時期。在沒有找到新的實物證據前,只能把五代作為景德鎮瓷業的開始。
五代景德鎮 五代時,景德鎮瓷業已初具規模。當時,景德鎮制瓷還沒有使用高嶺土作瓷坯原料,僅用瓷石作原料。這種單一的原料制胎,史稱「一元配方」。用瓷石製成的坯,在高溫下易變形。為減少變形,陶瓷工就把底足加厚加重,以承受上面的壓力,這樣瓷器的造型風格受到一定影響。五代時,景德鎮的主要產品是青瓷和白瓷。青瓷,胎呈灰色,與當時名噪南方的浙江越窯製品風格相近,其質量上乘的製品幾乎達到亂真的程度。白瓷較精,白瓷胎緻密堅實,吸水率低,色調純正,與北方白瓷接近,但透光度更好。五代景德鎮燒制白瓷的成就,對於該地區宋代青白瓷的製作以及明清時期彩瓷的發展,都有很重要的意義。景德鎮也是南方最早生產白瓷的地方,它開始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壟斷局面。但從全國范圍來說,那時的制瓷格局是「南青北白」,即南方以浙江越窯青瓷為代表,北方以河北邢窯白瓷為代表,景德鎮窯同它們相比,還稍遜一籌。五代是景德鎮瓷業的起步階段。
宋代景德鎮 宋代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局面,社會恢復安定,生產得以發展,制瓷業也進入到一個「百花齊放」的繁榮時期,各地名窯名瓷不斷涌現,其中官窯、汝窯、定窯、鈞窯和哥窯被後人稱為五大名窯,成為當時制瓷水平最高的代表。受其影響,景德鎮的制瓷技術日益成熟,規模迅速發展(瓷窯多達300餘處),質量也有很大提高。宋代景德鎮主要燒制青白瓷一種品種。這種瓷器因釉色青中顯白,白中泛青,介於青、白之間,故得名(也稱為影青、映青、隱青)。青白瓷,清淡高雅,俊秀挺拔,享有「饒玉」之稱(即饒州之玉,因景德鎮在宋時屬饒州)。它是景德鎮獨創的一種瓷器,因而也成為我國陶瓷史上一個極珍貴的品類。
青白瓷以日用器為主,飲食具有碟、盤、碗,酒具有注子、注碗、杯;衛生具有缽、洗和各式香薰,照明具有燈盞,瓷枕有象枕、獅枕等,盛化妝品和香料的盒更是豐富多彩,還有浮雕人物。齊全的品種說明,景德鎮瓷工已經熟練掌握了各種器物的成型方法;而且還出現了較細致的分工。
此時,瓷工們對成型質量非常講究,坯胎已做得很薄,坯體表面也加工得十分精細,再輔之刻花、篦點、篦紋和印花裝飾,與影青釉相互配合,相互輝映,使青白瓷真正收到了光致茂美的藝術效果。它常見花紋有牡丹、蓮、梅、卷草、鳳、魚、嬰戲等。北宋前期,青白瓷多光素無花紋,器形規整,釉質潤潔,有「冰肌玉骨」之譽。北宋中期以後,刻花、篦點、篦劃紋飾在器物上大量出現。南宋以後,盛行印花裝飾。其紋飾題材,布局方法,明顯受到河北定窯影響,因而又被稱為「南定瓷」(即南方的定窯)。如果從瓷器的緻密度、透光度、燒制技術等方面比較,青白瓷比定窯瓷好,青白瓷的白度和透光度都很高,已接近現代細瓷的標准。此後,社會上大量使用的白瓷都是在青白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青白瓷的出現,使景德鎮躋身於宋代名窯之林,它以其獨特的風姿而具備了與同時代的其它名窯名瓷一爭高下的實力。
色質如玉的青白瓷一出現,就倍受人們喜愛。這也使它的銷售市場極為廣闊,不僅銷往全國大部分地區;還大量銷往海外。青白瓷對江南地區的瓷窯影響很大,出現了許多模仿青白瓷的瓷窯(共計有8省
34個縣),它們之間形成了一個以景德鎮為中心的青白瓷系。青白瓷系是江南地區兩大瓷窯之一,影響面之大,居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
宋代是景德鎮瓷業全面發展的階段。
元代景德鎮 元王朝於1278年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專門燒制官府用瓷。為什麼元王朝要把唯一的為皇室服務的瓷局設在景德鎮呢?這是因為蒙古統治者崇尚白色,以白為貴,當時,景德鎮大量燒造青白瓷,這種白色調瓷器博得了蒙古統治者的喜愛。這便是他們把瓷局設在景德鎮的主要原因。浮梁瓷局的設立,使景德鎮倍受「關懷」,它得以集中全國各窯場的優秀工匠,得以壟斷優良的原料等,這為瓷業發展提供了保障。元代結束了宋、金、西夏對峙的分裂局面,社會趨於穩定,蒙古統治者雖不善於治國之術,卻大力提倡海外貿易。那時,中國的瓷器輸往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達的海上貿易和廣闊的海外市場,必然刺激各種手工業發展,它對於在宋代已有廣大市場的景德鎮制瓷業來說,無疑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元代景德鎮瓷業的輝煌成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元代景德鎮瓷工憑借其出奇的創造力,在制瓷工藝上取得了巨大突破,發現了新的優良的制瓷原料——高嶺土,並把它摻進瓷石制胎,這便是著名的「二元配方法」。高嶺土(此土產於景德鎮市東北45公里處的東埠高嶺村的高嶺山,故名之,它也是國際通用的專門術語。此後,就把這種能制瓷的白色粘土通稱為「高嶺土」)的應用,是元代景德鎮的偉大創舉,在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其一,迎來了瓷業的繁榮。南宋後期,景德鎮出現了原料危機,上層優質瓷石枯竭,瓷業生產陷入困境。高嶺土的應用,使過去無法利用的藏量巨大的中下層瓷石得以使用,從而使景德鎮瓷業安然渡過了南宋以來的原料危機,迎來了元代瓷業的興旺發達,也為明清景德鎮瓷業的蓬勃發展開辟了廣闊的新天地。其二,減少製品變形。高嶺土摻進瓷石制胎,提高了瓷胎中氧化鋁的含量,使製品的燒成范圍增寬,變形減少,成品率提高。高嶺土在瓷胎中起到骨料作用,因而能燒造頗具氣勢的大件瓷器。高嶺土的應用,改善了瓷器的理化性能,景德鎮瓷器由低火度的軟質瓷變成高火度的硬質瓷,從而完成了中國陶瓷史上一次巨大的、質的飛躍。其三,降低了成本。高嶺土是土質原料,採掘方便,僅需淘洗即可使用(瓷石需經長時間粉碎後才能使用),這樣,瓷器的成本必然會有所降低。高嶺土的應用,是元代景德鎮瓷業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它給景德鎮瓷業帶來了一系列重大變化。「樞府器」是元代官府機構樞密院在景德鎮定燒的一種白胎白釉瓷器(因有的器物上刻有「樞」、「府」二字,而得其名)。同青白瓷相比,樞府器胎體稍厚,釉色偏白,呈鵝蛋色澤,故又稱「卵白釉」瓷器。它具有燒成溫度高,胎釉結合緊密的特點,而成為一代名品。卵白釉瓷分精、粗兩類。精製的製品基本為白乳濁釉色,有印花裝飾;較粗的製品一般胎體厚重,素麵無紋飾,釉色白中略顯灰青。卵白釉的出現,為青花和釉里紅的藝術效果提供了物質條件。元代景德鎮另一個巨大成就,就是燒制出成熟的青花瓷(青花瓷是指一種在瓷胎上用鈷料著色,然後施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溫一次燒成的釉下藍彩瓷器)。清新明麗的青花瓷取代了元代以前的刻、劃、印花等裝飾技法,而成為我國陶瓷裝飾的主流,開創了陶瓷藝術的新紀元。青花瓷的出現,使其它大部分古老的窯場都相形見絀,它昭示著景德鎮瓷業的高度發展。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優良的使用價值,贏得了古今中外人士的喜愛,為此,青花瓷的生產歷經數百年而不衰。元代景德鎮的青花瓷器絕大部分供外銷,主要銷往伊斯蘭教地區。銷往這一地區的青花瓷器多數是大件器,各式盤的口徑一般在35--45厘米之間,大的達58厘米之多。這是適應當地生活習慣,為人們圍在一起,席地而坐吃抓飯時所使用的。釉里紅瓷器是元代景德鎮的又一重要發明。釉里紅也是釉下彩,在操作上亦與青花相同;與青花不同的是,青花的著色劑是氧化鈷,釉里紅則為氧化銅的呈色。元代釉里紅的呈色紅而不鮮,朴實無華,
象徵吉祥與富貴,深得人們喜愛。釉里紅可以單獨裝飾瓷器,也可以與青花結合,稱作青花釉里紅器。青花和釉里紅的綜合裝飾,有著奇特的藝術效果,二者相互襯托,顯得和諧高雅。它至今仍為景德鎮瓷器中的名貴產品。此外,金彩、琺華彩、紅釉和藍釉等,也是當時的新品種。這些顏色釉的出現,大大豐富了瓷器的彩飾技法,它表明景德鎮瓷工熟練地掌握了各種色劑的使用方法。元代景德鎮的瓷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並開始進入黃金時代,它為明清景德鎮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明代景德鎮 明代景德鎮瓷業在宋元發展的基礎上,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在宋元以前,名窯遍布全國,各名窯產品各具特色,並且都有各自市場;但製作水平相差無幾。從明代開始,景德鎮瓷業的技術水平和燒造規模都明顯地超過各地窯場,其產品幾乎占據了全國主要市場,而至精至美的宮廷用瓷也幾乎全部由景德鎮供應。由此,景德鎮成為 「天下窯器所聚」的全國瓷業中心。這一局面的形成,除了其特殊的歷史條件和有利的地理環境外,御器廠的設立也有重要作用。在元代浮梁瓷局的基礎上,明洪武年間,朝廷又在景德鎮設立了御器廠,亦即官窯,專燒皇室用瓷。為滿足宮廷需要,官窯不計成本,講究質量,向高、精度發展,同時還不斷開發新品種,從而也帶動了民窯的發展。民窯為了擴大市場,也不斷提高質量。這樣就出現了「官民競市」的繁榮景象。據史料記載,明代景德鎮制瓷最盛時期有官窯58座,民窯900餘座,從事瓷業的瓷工達10餘萬眾,出現了「晝間白煙掩空,夜間紅焰燒天」的盛況。清清昌江水,悠悠貫城過。在這條古代景德鎮主要的交通運輸道上,每日裝運瓷器的「舟帆日日蔽江來。」瓷器為景德鎮這座江南山區的古鎮,孕育出資本主義的萌芽,帶來了空前的興旺。由於商品經濟發展,景德鎮民窯的分工很細,從瓷土開採到瓷器燒成,要經過72道工序;同時,官窯的分工也極其細致,御窯廠內有大碗作,酒盅作等23種專業分工。專業化分工提高了生產力,也提高了產品質量。當時,所產瓷器的瓷質細膩,釉色精美,藝術造脂相當高。瓷器以青花為最主要產品,其它各類品種也很出色;還能燒造氣勢宏偉的大龍缸和薄如蟬翼的薄胎瓷。按制瓷工藝分有:釉下彩、釉上彩、鬥彩和顏色釉四大類。
釉下彩是指青花,釉里紅和青花釉里紅,因彩繪在生胎上,著釉後一次燒成而得名。明代景德鎮青花器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由於繪畫用的鈷料和繪畫題材、筆法的不同,明代各個時期的青花瓷往往各具特色,千瓷百態,例如早期青花色澤濃艷凝重,中期淺淡秀雅,晚期鮮艷且藍中泛紫,末期則藍中帶灰。此時,官窯青花精細優美,民窯青花也不乏精緻之作。在青花的製作和青料的運用上,明代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而成為中國青花瓷發展的頂峰。釉里紅的製作在洪武時發展到極盛階段,宣德釉里紅器也頗有盛名,其後,釉里紅器逐漸減少。青花釉里紅創燒於元代,但未見成功之作,明宣德時,燒制出了較成功的青花釉里紅。釉上彩是指在已燒成的瓷器上進行彩繪,彩在釉上而得名。明代景德鎮釉上彩品種豐富,有單彩、三彩和青花五彩等。青花五彩創制於宣德朝,盛行於嘉靖、萬曆朝。嘉靖、萬曆青花五彩濃艷奪目,不但官窯器精彩紛呈,民窯器也爭奇斗艷,青花五彩製作技藝步入一個新階段。鬥彩,是釉下青花同釉上彩相結合的彩瓷工藝。真正的鬥彩創造於明成化年間,以後各朝均有燒制,但以成化鬥彩成就最高、名氣最大。顏色釉是指各種色澤的高溫釉和低溫釉。它有一種色澤的單色釉,也有多種色澤施於一器的雜色釉。明代景德鎮的顏色釉瓷,主要是官窯製品。明代的白瓷屬於高溫顏色釉。明代白瓷胎體薄、白度高,這種白瓷釉色柔和,給人以「甜潤」的感覺,被稱為「甜白瓷」。此後,各朝的白瓷均別具一格,如宣德白瓷「光瑩如玉」,嘉靖白瓷「純凈無雜」,萬曆白瓷「透亮明快。」高質量的白瓷為彩瓷的迅猛發展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永樂,宣德時成功地燒造出高溫銅紅釉器,即「祭紅」,它是我國陶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色調純正的紅釉瓷,也是景德鎮瓷工的又一重大貢獻。宣德以後,高溫銅紅釉漸趨衰落。此外,明代景德鎮燒制的高溫藍釉、柿色釉、黑釉和青釉等都有極高的成就;其低溫的孔雀綠釉、鐵紅釉、黃釉也很出色;嘉靖時,雜色釉製作特別興盛。
明代景德鎮瓷器大量外銷,它不但銷往亞洲和非洲,還銷往歐洲。隨著瓷器的輸出,明代景德鎮的瓷藝也對世界各國的陶瓷產生了影響。在埃及、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等國製作 的陶器中,可以明顯地看到明代景德鎮瓷器的影響,有些產品模仿得非常逼真,在形狀、圖案、紋飾上與明代景德鎮瓷器的風格很接近。隨著瓷器的輸出,景德鎮制瓷技術也傳播到世界各地。先傳到朝鮮、日本、越南、泰國、中東等國家與地區,稍後,經阿拉伯人傳到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丹麥等國,為歐洲制瓷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紀元。
明代景德鎮瓷業的成就是巨大的,對世界產生的影響也是深遠的。明代景德鎮無可爭辯地成了中國的瓷都,也成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瓷城。
清代景德鎮 在清代,景德鎮始終保持著中國瓷都的地位。瓷業生產仍分官窯和民窯兩類,但官窯和民窯的關系與明代相比有區別,它廢除了明代官窯官辦官燒的制度,採用官搭民燒制度;取消了明代那種對民窯限制性的禁令,充分釋放了民窯的發展潛力。民窯的生產規模,專業分工都上了一個新台階。燒制技術普遍提高,精細瓷器不斷涌現,清代官窯瓷器多為民窯所出。官窯、民窯相互影響,相互推動,促進了整個瓷業的發展。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鎮瓷業得到了巨大發展,進入了我國古代陶瓷史上極盛的黃金時期。其全盛時期,制瓷工人有20餘萬之多。法國傳教士殷弘緒(漢名)在康熙51年(公元1712年)寫的信中這樣描述景德鎮:「景德鎮擁有一萬八千戶人家,一部分是商人,他們有佔地面積很大的住宅,僱傭的職工多得驚人。按一般的說法。此鎮有一百萬人口,每日消耗一萬多擔米和一千多頭豬。……」《浮梁縣志》說:「昔日景德鎮只有三百座窯,而現在窯數已達三千座。……到了夜晚,它好像是被火焰包圍著的一座巨城,也像一座有許多煙囪的大火爐。」這里的數字可能有些不準確,但它卻實實在在反映出清初景德鎮瓷業已十分繁榮昌盛這一事實。就整個清代來說,景德鎮瓷都的地位比明代更突出:全部的宮廷用瓷由景德鎮供應,社會上絕大部分民間用瓷也由景德鎮供應;景德鎮瓷器還銷往世界五大洲,其中銷往歐洲的瓷器的數量非常巨大。當時的外銷瓷,大多是按照外國指定品種、器形、圖案和色彩進行製作的。這些對景德鎮的制瓷技術的提高,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清代景德鎮在制瓷工藝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康熙年間,景德鎮瓷工對窯爐進行了改革,他們吸取了北方饅頭窯和南方龍窯的優點,發明了蛋形窯(其形狀像半個雞蛋覆於地面,故名為「蛋形窯」)。蛋形窯也叫鎮窯,又因其以松柴為燃料,所以又把它稱為「柴窯」。它以容量大,燒成快和利用還原焰見長。我們知道,決定瓷器品質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原料,二是窯爐燒成技術。因此,窯爐便構成我國優秀傳統制瓷工藝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蛋形窯在我國陶瓷史及窯爐技術史上有特殊地位,也對歐洲的陶瓷窯爐產生了重大影響。蛋形窯的出現,為景德鎮瓷業的飛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其次,改進制備工藝,在瓷胎上大大增加了高嶺土的用量,使瓷胎的理化性能大大提高,達到了現代硬瓷的標准。
清代景德鎮的瓷器,胎質堅實緻密,略呈半透明狀,釉色潔白純凈,瑩潤如脂。這為彩瓷和顏色釉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青花瓷仍是清代景德鎮最主要產品,其中尤以康熙時的民窯青花最著名。康熙青花題材多樣,色分五等,成為整個清代青花瓷的代表。除康熙青花外,康熙釉下彩還有青花釉里紅,釉三彩和各種色地釉下彩,它們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其中釉里三彩是康熙朝創燒的新品種。康熙釉上彩也是百花爭艷,康熙五彩便是其中一個著名品牌。它的重大突破就是用釉上藍彩代替了明代青花五彩中所用的釉下青花,並將黑彩也用作釉上裝飾,豐富了彩色,是一種純粹用釉上彩料繪就的五彩瓷。此時,瓷工利用國外進口的琺琅彩料燒制出顏色豐富的琺琅彩瓷;景德鎮瓷工又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參照琺琅彩的製作工藝,創制出一種新的釉上彩——粉彩。此外,康熙鬥彩、素三彩也相當出色。康熙顏色釉更是品種繁多,美不勝收。光紅釉就有鐵紅、銅紅、金紅之分;藍釉有天藍、霽藍、灑藍之別;既有變幻莫測的窯變花釉,又要別具一格的結晶釉;它們之中,尤以郎窯紅和豇豆紅而享譽天下。
雍正一朝時間雖短,但它的制瓷成就卻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品種之多,製作工藝之精湛,都是其他朝代所無法比擬的。雍正朝的顏色釉,以仿官窯、哥窯、汝窯、鈞窯為最有名,仿製技藝均達到出神入化、隨心所欲的境界。其青釉的燒制水平攀上了歷史的頂峰,釉里紅發色鮮艷,成為空前絕後的傑作。在康熙粉彩的基礎上,雍正粉彩的技藝已趨成熟,並形成粉彩裝飾的獨特風格,無論官窯、民窯、粉彩瓷的製作都非常講究。自雍正開始的整個清代,粉彩成為了彩瓷的主流,它和青花兩個品種在整個景德鎮燒制的瓷器中佔了極大比重。另外,低溫胭脂水釉的製作水平也創了歷史新高,爐均釉則是雍正朝首創。
乾隆時期,景德鎮瓷器無論在數量上或質量上都攀上了歷史的新高,其精美奇巧的造型,五彩繽紛的釉色,華縟多姿的紋飾,都堪稱一代之奇。若單從成型技巧角度看,乾隆瓷器在我國陶瓷史上確實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它竭盡製作之能事,無論大件器小件器,均不惜工本,精益求精。青花、鬥彩、琺琅彩、金彩、粉彩製品,在繼承雍正的傳統上,都有極精緻的產品;高溫和低溫的各種色釉如紅釉、藍釉、青釉、松石綠釉等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乾隆朝的另一個突出成就是,極大地發展了特種工藝瓷,如「象生瓷」和「仿生瓷」。象生瓷是用瓷土塑造植物、動物及干鮮果品的形象。所仿胡桃、藕、石榴、茄子、花生、螃蟹、海螺等形象,幾乎與原物不能分辨。仿生瓷就是用瓷器仿製各類工藝品。所仿古銅器、漆器、竹木器、牙角器和玉石器都得心應手、惟妙惟肖。縱觀乾隆一朝,其瓷器的特點是以「奇」、「巧」取勝,它雄偉渾厚不及康熙,精緻茂美不如雍正;而特種工藝瓷的製作技巧則有鬼斧神工之妙。
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過去中國瓷業的鼎盛時期,乾隆以後,景德鎮瓷業開始走下坡路,特別是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前,作為中國瓷業中心的景德鎮受到了很大打擊。
小 結 景德鎮制瓷業從五代到清代歷經千年而長盛不衰,這在世界陶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她雖然不是瓷器的發明者,但卻能集歷代名窯之大成,以精湛的制瓷技藝和高度的瓷業成就,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陶瓷的最傑出代表。景德鎮瓷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同時,它也是我國與東西方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因此,景德鎮陶瓷理所當然地在我們偉大民族的文化史和世界文明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
Ⅳ 中國陶都,陶都,瓷城在哪裡
陶都--宜興
湖南醴陵--中國瓷城
Ⅳ 景德鎮為什麼叫做瓷都
景德鎮以產「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的瓷器而成為舉世矚目的瓷城。「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這是著名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對景德鎮的高度評價。
1、景德鎮生產的瓷器種類:
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該地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著稱,其品種齊全,達三千多種品名。其青花瓷、玲瓏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
2、景德鎮的自然條件:
景德鎮擁有大量的礦產資源,像瓷石、高嶺土、煤礦等,這些礦產資源都是生產瓷器所必備的,景德鎮擁有此類的礦產資源不僅多,而且還很有特色。
3、景德鎮的森林資源:
景德鎮的森林資源也很豐富,這就有利於燒瓷工作的進行。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更是給景德鎮的瓷器發展添加了一大助力。
4、景德鎮瓷器的歷史地位:
(1)在陶瓷業發展史中的地位:
景德鎮的陶瓷業,據文獻記載,源於漢,興於唐。如果從發掘的五代古窯址和出土的瓷片算起,也足有1000多年的歷史。
(2)在手工業發展史中的地位:
明清的瓷器生產以江西景德鎮為最發達,成為全國制瓷業的中心。
(3)在城市發展史中的地位:
景德鎮由一個山區小鎮發展為舉世聞名的城鎮,並成為舉世公認的瓷都、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4)在出口貿易史中的地位:
景德鎮瓷器早在宋代就遠銷海外,成為我國進入世界市場的大宗出口商品。
(5)在對外技藝交流史中的地位:
景德鎮的制瓷技藝,被視為神奇奧秘,引起了海外諸國的共同探究和仿效。
(6)在對外文化交流史中的地位:
景德鎮瓷器,集內質美、造型美、色澤美於一體,傳到海外,倍受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