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原油泄露會怎麼樣

墨西哥原油泄露會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4-12 08:24:08

⑴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現在怎樣了海洋油污怎樣清理

泄漏控制住了,但是環境污染影響深遠。清理海洋油污主要是兩種方法:投放消油劑(只能將大塊油污分散為小油滴,然後等待自然降解);用吸油氈之類的東西吸附油污,然後收集處理,這樣比較徹底。

⑵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對生物的影響有哪些

世界自然基金會俄羅斯代表處環境政策負責人克尼日尼科夫7日說,人們可能在數月內控制住墨西哥灣原油繼續泄漏,但此次事故的後果至少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能消除。

克尼日科夫說,路易斯安那州海岸地區基本為蘆葦叢和沼澤地,在這樣的條件下清污工作變得相當復雜。他認為,目前更重要的是採取措施救助該地區眾多的鳥類和海洋哺乳動物。

綠色和平組織俄羅斯分部能源處主任丘普羅夫說,「可以確定,這(墨西哥灣漏油事故)是一場區域性災難」。

但是,俄羅斯也有專家認為目前斷言墨西灣原油泄漏會導致生態災難還為時尚早。

俄羅斯科學院海洋學研究所副所長弗林特說,生態系統具有獨特的自我修復功能,原油等碳氫化合物本來就屬於大自然的產品,因此其對環境的危害遠遠小於放射性物質及重金屬等。

另外,俄專家警告說,類似墨西哥灣原油泄漏的事故極有可能在俄境內發生。

丘普羅夫說,俄羅斯部分石油開采區設備相當陳舊,極有可能發生原油泄漏事故。克尼日尼科夫說,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為俄羅斯敲響了警鍾。俄羅斯在極地海洋的石油開采需要採取更加有效

的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發生。他呼籲俄羅斯制定預防石油污染的海洋保護法,對海洋原油泄漏事故的預防及應對措施做出明確規定。

至少已經有兩千萬加侖的原油傾瀉入墨西哥灣,路易斯安那州長達110公里的海岸線受到污染,漁業和濕地生態受到嚴重影響。

原油泄漏信託委員會2009年公布報告稱,事故留下了「災難性環境後果」。阿拉斯加地區一度繁盛的鯡魚產業在1993年徹底崩潰,迄今仍未恢復;大馬哈魚種群數量始終處於相當低的水準;在這
一區域棲息的小型虎鯨群體瀕臨滅絕。

據估計,「埃克森·瓦爾迪茲」號漏油事件造成大約28萬只海鳥、2800隻海獺、300隻斑海豹、250隻白頭海雕以及22隻虎鯨死亡。墨西哥漏油事件會對當地的漁業造成巨大損失,魚類 鳥類 等生
物大量死亡。甚至會傷害到瀕臨物種。油氣散發到大氣中,影響人類身體健康,時間長後會排放大量有毒氣體,加劇大氣污染腐蝕海岸線,影響土地肥力

還會隨著台風以及洋流流入大西洋,進而影響歐洲地區.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將影響美國能源戰略,美國白宮當地時間3日發表聲明說,美國總統奧巴馬4日將第三次前往墨西哥灣沿岸的路易斯安那州,以評估為應對英國石油公司深水鑽井平台石油泄

漏所採取的最新措施。而隨著墨西哥灣的原油越漏越多,美國輿論對奧巴馬政府的批評也越來越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采訪時認為,奧巴馬政府在處理漏
油事件中存在掉以輕心、監管不嚴等責任,漏油事件將對奧巴馬政府重新評估近海石油開發政策,並促使美國加快清潔能源的開發。

⑶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對世界的影響有多大

非常大!
從生態環境來說,溢油對鳥類的危害最大,尤其是潛水攝食的鳥類。這些鳥類接觸到油膜後,羽毛浸吸油類,導致羽毛失去防水、保溫能力,另一方面它們因不能覓食而用嘴整理自己的羽毛,攝取溢油,損傷內臟。最終它們會因飢餓、寒冷、中毒而死亡。海上浮游生物是最容易受污染的海洋初級生物,一方面它們對油類的毒性特別敏感,另一方面它們與水體連成一體,大量吸收海面浮油,影響以浮游生物為食的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海面上休眠或運動的海洋哺乳動物受溢油污染危害的情況是不同的,如鯨魚、海豚和成年海豹對油非常敏感,它們能及時逃離溢油水域,免受危害。但成年海豹和小海狗棲息海灘時,會被油污染所困,以至於死亡。

溢油對漁業的危害也不少,成魚有非常敏感的器官,它們一旦嗅到油味,會很快游離溢油水域。而幼魚生活在近岸淺水水域,容易受到溢油污染。養魚場網箱里的魚因不會逃離,受溢油污染後不能食用。近岸養殖的扇貝、海帶等也是如此。另外,養殖網箱受溢油污染後很難清潔,只有更換才能徹底消除污染,費用十分昂貴。此外,溢油對漁業造成的危害也會引起公共飲食安全危機。

溢油對淺水岸線也會產生影響,淺水水域通常是海洋生物活動最集中的場所,如貝類、幼魚、珊瑚等活動在該區域,也包括海草層。溢油對該類水域的污染異常敏感,造成的危害在社會上反應強烈。溢油對岸線沙灘的污染威脅,直接影響到靠海濱浴場、沙灘發展的旅遊業。

海水中含石油污染物0.01~0.1毫升/升時,捕撈出的魚有油味,其食用價值降低。在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含量為0.1毫克/升時,孵出的魚苗畸形或有缺陷,只能存活122天。海水中石油污染物含量為0.01毫克/升時,孵出的魚苗畸形率仍高達23%~40%(正常海水中畸形魚的比例僅7%~10%)。裏海由於遭到石油污染,魚類賴以生存的浮游生物數量減少,致使1969年鱘魚的產量比1962年下降了2/3,梭子魚則幾乎滅絕。英國和荷蘭海岸因石油污染,每年有10~30萬只海鳥死亡。美國的馬薩諸塞州附近海面的一次溢油污染,使三天後在這一海域捕到的魚95%是死的。

石油類污染物被水生生物吸收,在食物鏈中不再分解並在某些水生生物(如魚和貝類)中富集,就可能進入人體,石油污染物中長效的致癌物質在人體中聚集會危及健康。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通過海上運輸的原油量急劇增加,油輪遭遇海難受損導致原油泄漏的事故也頻頻發生。同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稱,陸地上的人類活動造成每年大約6萬噸清潔劑、100噸水銀、3800 噸鉛和3600 噸磷酸鹽等化學物質排入地中海。這些污染,已使得海岸生態系統十分脆弱,極易遭受外來生物屬種的侵害。近年來,一系列令人不安的報告顯示,傳染病對海洋生物的威脅不斷增加。這些傳染病導致魚類、海洋哺乳動物、珊瑚礁和海水植物的大量死亡。科學家認為,1938 年以來10%以上的海洋生物已經滅絕。多數的海洋生物大批死亡事件都發生在過去20年間。
環境
就在英國石油公司加緊施工進行堵漏的同時,此前泄露出的大量原油,污染范圍繼續擴大。除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亞拉巴馬州等海岸外,美國昨天首次證實,佛羅里達州西北部海岸附近海域,最近不斷有油膜和污油團出現。

佛州政府已派出清理小組,並著手制定進一步應對污染的計劃,力求減少廢油對沿岸生態和旅遊經濟造成的影響。美國總統奧巴馬第三次視察了受原油泄漏事件影響嚴重的路易斯安那州。在得知英國石油公司宣布已成功蓋住漏油油井後,奧巴馬表示,雖然最新舉措似乎有效,但講樂觀,仍為時過早。他還嚴厲批評了英國石油公司試圖向股東發放105億美元股息的計劃。

據美國政府估計,今年4月起的原油泄漏,已導致2000至4400萬加侖原油,湧入墨西哥灣海域。

世界油輪泄漏大事故

時間 事故情況
2007年11月 裝載4700噸重油的俄羅斯油輪「伏爾加石油139」號在刻赤海峽遭遇狂風,解體沉沒,3000多噸重油泄漏,致出事海域遭嚴重污染。
2002年11月 賴比瑞亞籍油輪「威望」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海域解體沉沒,至少6.3萬噸重油泄漏。法國、西班牙及葡萄牙共計數千公裏海岸受污染,數萬只海鳥死亡。
1999年12月 馬爾他籍油輪「埃里卡」號在法國西北部海域遭遇風暴,斷裂沉沒,泄漏1萬多噸重油,沿海4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
1996年2月 賴比瑞亞油輪「海上女王」號在英國西部威爾士聖安角附近觸礁,14.7萬噸原油泄漏,致死超過2.5萬只水鳥。
1992年12月 希臘油輪「愛琴海」號在西班牙西北部拉科魯尼亞港附近觸礁擱淺,後在狂風巨浪沖擊下斷為兩截,至少6萬多噸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亞沿岸200公里區域。
1991年1月 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撤出科威特前點燃科威特境內油井,多達100萬噸石油泄漏,污染沙烏地阿拉伯西北部沿海500公里區域。
1989年3月 美國埃克森公司「瓦爾德斯」號油輪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擱淺,泄漏5萬噸原油。沿海13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當地鮭魚和鯡魚近於滅絕,數十家企業破產或瀕臨倒閉。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海洋污染事故。
1979年6月 墨西哥灣一處油井生爆炸,100萬噸石油流入墨西哥灣,產生大面積浮油。
1978年3月 賴比瑞亞油輪「阿莫科·加的斯」號在法國西部布列塔尼附近海域沉沒,23萬噸原油泄漏,沿海4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
1967年3月 賴比瑞亞油輪「托雷峽谷」號在英國錫利群島附近海域沉沒,12萬噸原油傾入大海,浮油漂至法國海岸。

⑷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露事件是如何發生的

2010年4月20日,一個名為「深水地平線」的鑽井平台突然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東南約82公里的海域處引爆。灰色的團狀煙霧與熊熊大火互相交織,滅火船迅速趕往現場,一場紀實版的水上火山電影呈現在人們的眼前。統計數據稱,事故造成了11人失蹤。

爆炸持續了36個小時,之後整個鑽井平台沉入了海底,很快時間內,不斷有原油浮現在海面上。

墨西哥灣上先是出現了一條條的油黃色飄帶,此後又能看到一個長寬各達183公里、67公里的大型污染區,而且該污染區還不斷伸向墨西哥灣的岸邊,被污染的海域面積也隨之擴大。

事發時,工人在鑽井底部設置並測試一處水泥封口,隨後降低鑽桿內部壓力,試圖再設一處水泥封口。這時,設置封口時引起的化學反應產生熱量,促成一個甲烷氣泡生成,導致這處封口遭破壞。

這個甲烷氣泡從鑽桿底部高壓處上升到低壓處,突破數處安全屏障。鑽井平台上的工人觀察到鑽桿突然噴氣,隨後氣體和原油冒上來。氣體湧向一處有易燃物的房間,引發了一系列爆炸,最後造成鑽台大型引擎的爆炸。

4月28日,專家估計,這個油井每天漏油大約5000桶,5倍於先前估計數量。與此同時,工程人員又發現一處漏油點。為避免浮油漂至美國海岸,美國救災部門「圈油」焚燒,燒掉數千升原油。

5月8日,在最初的「金鍾罩」方法封堵失敗後,工程師們決定採取「垃圾彈」手段,即收集眾多物品碎片,以極高壓射進油井以期堵塞封井器。在這之前,英國石油公司試圖用一隻特製的水泥罩罩住油井,然後用管子把漏油導上海面後吸出,但最終均宣告失敗。

5月16日,新採用的「吸油法」初見成效。英國石油公司宣布,他們已經憑此收集了約15萬桶浮在海面的原油。但不久之後人們發現,此法吸油量極其有限,根本抵擋不住源源不斷湧出的原油。

5月27號,專家調查顯示,海底部油井漏油量從最初的每天5000桶,上升到2萬5千至3萬桶,演變成美國歷來最嚴重的油污大災難。原油漂浮帶長200千米,寬100千米,而且還在進一步擴散。為了幫助美國排除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美國伸出援手。

5月28日,英國石油公司宣布「滅頂法」封堵漏油失敗。這種方法是用泵將較重的液體打入油井,使其壓力大於油井外泄的壓力,從而減緩漏油速度,然後再向油井漏油處注入水泥封閉油井。但由於井壓過大,仍有大量原油溢出。「滅頂法」以失敗告終。

事件發生後,英國石油公司先後嘗試了多種封堵措施,包括建築隔離帶,使用化油劑、吸油棒、挖油罩、吸油管,採用滅頂法、「蓋帽法」,修建減壓井等,無一奏效。

隨著事態發展,美國政府承受了越來越大的壓力,更多地介入到事故處理中來。奧巴馬推遲了若干出國訪問計劃,頻頻赴墨西哥灣地區視察。政府宣布,路易斯安那州、亞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佛羅里達州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進入「漁業災難」狀態期,成立了獨立的總統委員會調查原油泄漏事件,同時暫停發放海洋石油開采許可證。內政部、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參與監測油污清理活動,海岸警衛隊調動了1000餘名隊員參與清理油污工作。美國政府司法部也已介入聯合調查行動,宣布對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展開刑事和民事調查。

6月23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繼續惡化,原本用來控制漏油點的水下裝置因發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滾滾原油在被部分壓制了數周後,重新噴涌而出,繼續污染墨西哥灣廣大海域。

7月15日,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近3個月後,英國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裝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沒有新的原油流入墨西哥灣。但是清污工作還在繼續……

⑸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的事故調查

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內部調查報告,在歷時4個多月之後,終於出爐。英國石油公司將大部分責任,推給了油井的所有者、瑞士越洋鑽探公司,以及負責油井加固的美國哈利伯頓公司。而對自己的責任,報告的總結只有簡單一句:沒有正確解讀油井的安全測試結果,沒能「防患於未然」。
被潑了臟水的越洋鑽探公司隨即發表聲明,指責英石油在油井的設計、施工過程中,作出一系列節省成本的決定,增大事故風險。
此外,事件中最重要的證物——失效的防噴閥,在2010年4月4號出水後,至今沒有接受檢測分析。
另據報道,美國海洋能源公司位於墨西哥灣的一座鑽井平台昨天發生火災,這是一周內,這家公司第二座在墨西哥灣的鑽井平台發生火災。火已被撲滅。 新華網14日消息,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石油地質學家威廉·多米尼克日前指出,美國過早開放深海石油開采以及英國石油公司忙趕工期是導致墨西哥灣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工人在鑽井底部設置並測試一處水泥封口,隨後降低鑽桿內部壓力,甲烷在海底通常處於晶體狀態。深海鑽井平台作業時經常碰到甲烷晶體。這個甲烷氣泡從鑽桿底部高壓處上升到低壓處,突破數處安全屏障。
2010年4月20日事發時,鑽井平台上的工人觀察到鑽桿突然噴氣,隨後氣體和原油冒上來。氣體湧向一處有易燃物的房間,在那裡發生第一起爆炸。隨後發生一系列爆炸,點燃冒上來的原油。當時升起一片「氣雲」,罩住「深水地平線」。鑽台大型引擎隨即爆炸,到處都是火。「深水地平線」沉沒後大量漏油,威脅周邊生態環境。這座鑽井平台配備的「防噴閥」也成為調查重點。一個「防噴閥」大如一輛雙層公交車,重290噸。作為防止漏油的最後一道屏障,「防噴閥」安裝在井口處,在發生漏油後關閉油管。但「深水地平線」的「防噴閥」並未正常啟動。
「深水地平線」裝備一套自動備用系統。這套系統應在工人未能啟動「防噴閥」時激活它,但當時也沒有發揮作用。事發後,英國石油公司企圖藉助水下機器人啟動「防噴閥」,未能奏效。美聯社報道,自從聯邦政府監管人員放鬆設備檢測後,數年間數座鑽井平台的「防噴閥」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奧巴馬政府在漏油事故中確有應對不當之處。首先政府在危機應對上相對遲緩,各界壓力逐漸聚焦到政府身上。事故發生之初,政府沒有認識到危機的嚴重性,對英國石油公司大加批評並稱應由其擔負全部責任。
其次,從初步的調查結果來看,政府缺乏監管也是一大原因。一份2008年的報告顯示,負責出租鑽井平台的礦產管理局的監管人員玩忽職守,對有關安全警告置若罔聞,收受被監管公司的禮物,甚至與石油公司員工發生性關系。更早的活動報告顯示,管理局曾允許被監管的石油公司用鉛筆自行填寫檢查報告。在礦產資源管理局局長伯恩鮑姆辭職之前,該局負責近海油氣開採的項目副主任厄於內斯已被解職。
專家指出,墨西哥灣漏油事故對美國政治和經濟的影響不可低估。一方面,奧巴馬政府在推進能源戰略方面將暫時受阻。此前不久,奧巴馬剛宣布解除近海石油鑽探禁令,同時還鼓勵海底鑽探和核能開發,但漏油事故表明這些計劃也存在巨大的風險,一些項目將不得不被擱置。另一方面,漏油事故不僅危及到沿岸各州環境,也給幾個州的經濟造成重創。奧巴馬個人的支持率將因此受到影響,如果事故的影響不能很快消除,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難免因此「丟城失地」。 美國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起火引起原油泄漏一月有餘,英國石油公司終於以「截管蓋帽法」控制了絕大部分的漏油,但是否能像蓋瓶塞樣滴油不漏,值得觀察。
美國政府與英國石油公司先後試過火攻法、化學分解、圍欄沙壩、人工島、引流法、人發乾草吸附法、虹吸法、滅頂法、「小金鍾罩」等等各種方法,均收效甚微或無果而終。有關方面在網上徵求了近7800條來自全世界網民的建議,最奇特的方法還有「核爆法」和製作長寬兩英里的蜂窩水泥大盤法等。在最後成功之前,人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等待著試驗結果,墨西哥灣已在「咳嗽」的海豚只好遊走他鄉,其他各種海洋動物和鳥類也只能聽天由命。
「深水地平線」事故造成1500米深海的原油泄漏,是歷史上首次發生在超過500米以上深海的原油泄漏。與海面航行的大油輪漏油相比,其危害更大、更隱蔽。
首先,由於海面與深海底的壓力、溫度有很大不同,大量原油噴涌並向上漂浮過程中,呈現一種「羽毛」狀逐步分散的形態:即在海底都是從一個漏油口噴出(像羽毛的根),在上升過程中就會變成羽毛狀,直到海面時,就像一個傘面蓋在海面上,並且會以油團或油、水、氣的混合物在海底、海水中和海面上流動、凝固或分散漂浮。而遇到洋流時,這些油水混合物可能隨著深層洋流漂動,不僅可能漂出墨西哥灣,還可能漂向世界其它大洋,而在海面上卻什麼也看不見。
其次,由於生活在海水不同層面的海洋生物各自的生存環境不同,彼此既獨立又相互為食物鏈,某一層的海洋生物死亡,將會造成食物鏈上層的許多生物難以生存。此次深海漏油可能直接破壞墨西哥灣海水不同層次的生物和魚類,無數海洋生物將因此遭到扼殺。
除此之外,許多我們還無法檢測的破壞、影響可能會在若干年以後才冒出來,這就像人類對溫室氣體的理解過程一樣。1989年阿拉斯加發生的油輪泄漏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態破壞至今沒有完全恢復,就是一個例證。
美國擁有雄厚科技和經濟實力,但面對海上原油泄漏這樣危及全人類海洋安全的巨大全球公共問題時,顯得如此無力、無助和無奈。
這次事故無疑向人們發出了警示,同時也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一、盡管美國總統奧巴馬稱原油泄漏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災難」,是國家級的重大事件,但最終結果也只能是誰惹事誰管事,事件的專業性讓他人甚至是當事國政府也無能為力。二、石油公司將油井從陸地鑽到海洋,並向深海延伸的進程昭示了石油資源的緊缺和開採的復雜性。原油泄漏事故不斷增加且後果日益嚴重,這彰顯了「石油最後的瘋狂」,還是表明未來的海上採油越來越像是打開潘多拉盒子的游戲呢?三、本次事故客觀上為新舊能源辯論大戰提供了一個喘息機會,給美國國內關於新能源和近海採油爭論的雙方打上一針清醒劑。因此,它也可能成為奧巴馬政府新能源戰略的一個轉機。四、時至今日仍未找到有效解決辦法,這是否表明世界上還缺少一個有力、有效防範和制止此類災難的專業性應急組織與應急機制呢?
墨西哥灣泄漏的豈止是原油
將持續刷新的「美國之最」
由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經營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在4月20日發生爆炸時,沒人能夠預測災難的規模。上周,美國政府估計,原油泄漏量為每天50萬加侖到近80萬加侖之間,的泄漏總量在1970萬加侖到4300萬加侖之間,已成為美國歷史之最。
堵漏措施的失敗,使原油泄漏將至少持續到8月。白宮能源顧問布勞納表示,「我們對最壞情況有思想准備」。
1979年,墨西哥發生了世界和平時期最大規模的原油泄漏事件,該國代號為LXTOC1的油井共向尤卡坦半島附近海域泄漏了1.4億加侖的原油。有關方面花了10個月時間,打好兩個減壓井,才最終阻止這場災難。
此次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何時停止,是否有可能成為世界之最,還不得而知。英國石油公司的發言人日前表示,該公司也不知道整個油田儲存了多少原油。
1、失望的技術手段
英國石油公司已准備好實施下一套堵漏方案,計劃使用機器人潛水艇從漏油點切斷受損輸油管道,然後在管道上方安裝一個堵漏閥門。這套方案最早可能在本周三實施。但一些專家提醒,如果切斷了管道卻裝不好堵漏閥門,日漏油量反而可能增加20%。
從根本上阻止原油泄漏的方法仍是針對同一個儲油構造打兩口減壓井。打第一口減壓井的工作在2010年5月2日就已開始,但這一措施要等到8月才能初步見效。有關專家稱,打減壓井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幾乎是零。如果三四次就能成功,已經算是幸運。減壓井的成功,要求新的鑽孔必須准確地橫穿漏油油井。如果不成功,只能堵住新孔,重新再試。隨著鑽井工作深入海床,工程進度也將日益放慢,因為壓力不斷增加,井管放置到位所需的距離越來越長。如果減壓井也失敗,原油泄漏時間就很難預估了。最終只能等到油井口坍塌或整個儲油構造的壓力自然降低到不再噴油的程度。
由於油井處於颶風路線上,如果颶風來襲,減壓井工程肯定要中斷。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三場颶風,1965年的「貝斯蒂」、1969年的「卡米爾」、2005年的「卡特里娜」,全都吹過了此次漏油事故地點。
2、生態憂慮
隨著原油污染的持續惡化,已有更多出海清理石油的工作人員和沿岸居民出現頭暈、惡心等症狀。一些專家認為,從生態保護的角度來看,此次漏油事故的發生地點無法更壞。向南,是瀕危的大西洋藍鰭金槍魚和抹香鯨產卵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向東、向西,是美國弗羅里達、亞拉巴馬、密西西比和得克薩斯州的珊瑚礁和漁場,向北,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海岸沼澤地。
在受害最嚴重的路易斯安那州,超過125英里的海岸線被浮油侵襲,污染正一點一點毀滅沿岸生態。颶風季的來臨將使原油污染進一步惡化。2010年的颶風季將是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以來最為活躍的一季。美國「颶風季」自6月1日開始,至11月結束。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預報,2010年將生成14場至23場熱帶風暴,其中7場可能升級為強烈颶風。一些專家擔心,熱帶氣旋經過墨西哥灣時可能將泄漏原油裹挾其中,成為「黑色風暴」,在登陸後可能將原油灑向更廣闊的范圍。
墨西哥灣沿岸的沼澤通常對颶風能夠起到緩沖作用,減輕內陸地區所受沖擊。「黑色風暴」的最糟糕影響在於長期破壞沿岸沼澤,那將令包括新奧爾良在內的許多地區失去「屏障」,遭風暴襲擊時更加脆弱。路易斯安那州近幾十年來濕地面積大幅減少,濕地生態系統脆弱。原油侵襲的進一步加劇,將使濕地生存能力受到嚴重威脅。
3、政治颶風
空前的環境污染及接踵而來的旅遊業、漁業危機,令美國國會議員和沿岸居民對英國石油公司和奧巴馬政府的不滿加劇。奧巴馬曾經批評此次原油泄漏是一場「人為災難」,試圖反擊針對政府反應速度和力度的批評。但令他兩難的是,盡管他宣稱美國政府在主管善後事務,但似乎只有英國石油公司能阻止原油泄漏。
奧巴馬第二次視察原油泄漏災情後,美國政府已經宣布,將增加投入兩倍的資源用於治污工作。但隨著原油污染的加劇,英國石油公司的事故責任正日益凸顯;而有關奧巴馬政府的「領導責任」問題的爭論,也使人們隱約嗅到一場政治「颶風」的味道。

⑹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的事件影響

2010年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在美國墨西哥灣租用的鑽井平台「深水地平線」發生爆炸,導致大量石油泄漏,釀成一場經濟和環境慘劇。美國政府證實,此次漏油事故超過了1989年阿拉斯加埃克森公司瓦爾迪茲油輪的泄漏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漏油事故。 2010年4月20日夜間,位於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發生爆炸並引發大火,大約36小時後沉入墨西哥灣,11名工作人員死亡。據悉,這一平台屬於瑞士越洋鑽探公司,由英國石油公司(BP)租賃。鑽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事發半個月後,各種補救措施仍未有明顯突破,沉沒的鑽井平台每天漏油達到大約5000桶,並且海上浮油麵積在2010年4月30日統計的9900平方公里基礎上進一步擴張。此次漏油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環境和經濟損失,同時,也給美國及北極近海油田開發帶來巨大變數。受漏油事件影響,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亞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的部分地區以及密西西比州先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事發當天,奧巴馬在白宮表示,命令內政部長肯·薩拉查對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沉沒一事展開詳盡調查,在30天內提交報告。美國國土安全部長納波利塔諾宣布,漏油事件的影響已經不是英國石油公司還有它的承包商越洋鑽探公司能解決得了的,美國政府或將大規模介入,救災還在進行當中。有專家預計,救災的花費會在10億美元左右。
這個油井剛要完工,尚未投產,由英國石油公司所有。英國石油公司內部調查顯示,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由一個甲烷氣泡引發。另外,漏油最後一道防線「防噴閥」先前發生過失效的狀況。工人在鑽井底部設置並測試一處水泥封口,隨後降低鑽桿內部壓力,試圖再設一處水泥封口。這時,設置封口時引起的化學反應產生熱量,促成一個甲烷氣泡生成,導致這處封口遭破壞。
全球語言檢測機構於14日公布2010年全球年度熱詞調查顯示,「漏油」位居榜首。反應了墨西哥漏油事件對全球的影響。
5月27號專家調查顯示,海底部油井漏油量從每天5000桶,上升到2萬5千至3萬桶,演變成美國歷來最嚴重的油污大災難。原油漂浮帶長200公里,寬100公里,而且還在進一步擴散,排污行動可能會持續數月。為了幫助美國排除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美國伸出援手,墨西哥表示,將與美國緊密合作,避免這一地區生態環境遭到進一步破壞。挪威的一個石油公司許諾提供除油劑和設備,並派遣人員。伊朗將向美國提供打減壓井,防止原油繼續泄漏的技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菲利普·克勞利對各國的援助表示感謝。
若以每日漏油量最高達400萬加侖計算,再漏油3個月,就相當於漏出約3.78億加侖,即約143萬立方米。「這可能成為和平時期(全球)最嚴重的漏油災難」。英國石油公司(BP)利用「滅頂法」堵塞墨西哥灣油井失敗,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有數百群眾冒雨示威抗議政府跟石油公司截油不力。
2010年6月23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惡化:原本用來控制漏油點的水下裝置因發生故障而被拆下修理, 截至2010年6月1日,泄入墨西哥灣的石油在1700萬加侖到2700萬加侖之間,這些石油可以盛滿25個到40個奧林匹克標准泳池。更可怕的是,泄漏仍在繼續,每天的漏油量在12000桶到19000桶之間,遠超過此前評估的5000桶。
受漏油事故的影響,奧巴馬總統不得不宣布對33個深水石油鑽井項目的暫停期限延長到6個月,同時也暫緩在阿拉斯加沿海的石油鑽探項目。
英國石油公司在輿論指責中首當其沖。有媒體報道指出,英國石油公司自年初租用「深井地平線」以來,已投入巨大資金,啟動經費就高達1億美元。英國石油公司表示,該公司為應對漏油事故已耗費了9.3億美元,其中包括控制漏油的措施和事故賠付等。 路易斯安那州州長2010年5月26日表示,該州超過160公里的海岸受到泄漏原油的污染,污染范圍超過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海岸線的總長。墨西哥灣沿岸生態環境正在遭遇「滅頂之災」,相關專家指出,污染可能導致墨西哥灣沿岸1000英里長的濕地和海灘被毀,漁業受損,脆弱的物種滅絕。
「這個時間段尤其敏感,因為很多動物都在准備產卵。在墨西哥灣,大藍鰭金槍魚正在繁衍,它們的魚卵和幼魚漂浮在海面;海鳥正在築巢。而對於產卵的海龜來說,海灘遭到破壞,其影響是致命的。」杜克大學海洋生物學家拉里·克羅德說,一次重大的漏油事件將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和建立在其上的經濟活動。
南佛羅里達大學海洋學家維斯伯格更擔憂的是,油污會被捲入墨西哥灣套流。因為一旦進入套流,油污擴散到佛羅里達海峽只需一周左右;再過一周,邁阿密海灘將見到油污。進入套流的原油會污染海龜國家公園,使當地的珊瑚礁死亡,接著大沼澤國家公園內的海豚、鯊魚、涉禽和鱷魚都將受害。 由於泄漏油井遲遲得不到封堵,奧巴馬政府面臨的外界壓力也越來越大,其執政能力受到質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民意調查公司最新數據顯示,51%的美國民眾對奧巴馬處理這場漏油事件的方式表示不滿,60%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沒有能力避免今後再度發生類似事件。
美國海岸防衛隊司令艾倫上將表示,美國暫時沒有考慮解決漏油事故的替代方案,英國石油公司應繼續努力阻止原油外泄。布希執政時期因應對卡特琳娜颶風災難不力而飽受詬病,如今共和黨也抓住奧巴馬的「小辮」,對其展開了猛烈批評。來自加州的共和黨眾議員達萊拉·艾薩說:「在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發生後,奧巴馬總統一直置身事外或撇清關系,在35天的時間里,他沒有動用政府的有效資源進行應對。」
共和黨還通過媒體發出譏諷,「在災難過程中,我們看到總統還有時間打高爾夫,進行政治募捐和大擺國宴」。奧巴馬總統則回應說:「墨西哥灣的漏油事故令人揪心。就在我獲得報告油井爆炸的當天,我對身邊的工作團隊說,我們要抓緊時間動用一切資源,以有效應對漏油事故。」奧巴馬還表示,政府已經派出了1000名聯邦工作人員前往救災,政府正採取一切手段來控制災害的蔓延。不過,奧巴馬對政府的行為也進行了檢討。

⑺ 墨西哥原油泄漏會對現在的市場經濟有什麼影響是否會導致股票市場出現大幅的動盪

不會早就大波動的,墨西哥灣全部原油產量僅佔全球總產量的2%(摘自參考消息)。這次漏油事件已經發生一周多了,除了在環境上造成大的污染外,沒有在股市形成動盪。

⑻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對環境的影響

墨西哥漏油事件會對當地的漁業造成巨大損失,魚類 鳥類 等生物大量死亡。甚至會傷害到瀕臨物種。
油氣散發到大氣中,影響人類身體健康 時間長後 會排放大量有毒氣體 加劇大氣污染
腐蝕海岸線 影響土地肥力
還會隨著台風以及洋流流入大西洋 進而影響歐洲地區

⑼ 簡述墨西哥灣原油泄露事件及其深遠影響

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用「該地區從鵜鶘到政客都會受到影響」來形容浮油影響之廣泛。就經濟而言,墨西哥灣地區乃至整個美國經濟都將受到拖累。石油、漁業、旅遊和運輸是墨西哥灣地區的四大主要產業。據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2007年發布的報告,石油產業每年創造的經濟收益為1240億美元,占墨西哥灣經濟總量的一半以上。漏油事件對該地區經濟、乃至奧巴馬政府政策最直接的打擊就是近海石油鑽探的暫停。美國總統奧巴馬5月底宣布禁止未來6個月啟動深海石油鑽井新項目,並決定中止在墨西哥灣進行的33個鑽探項目。一些參議員日前致信奧巴馬稱,如果禁令持續到6月底,美國淺水石油開採的損失就達1.35億美元,如果持續半年將增加數千失業人口。

此外,漏油事件給墨西哥灣地區漁業、旅遊業等造成的損失也不可小視。到6月2日,墨西哥灣美國專屬經濟區內禁漁水域達22.8萬平方公里,占該區域面積的37%,與5月18日時相比翻了一番。漏油事件不僅直接打擊墨西哥灣沿岸年產值為18億美元的漁業,其影響還將延伸到美國其它地區,因為墨西哥灣地區提供的海產品佔到全美消費的海產品總量的15%。旅遊業的損失同樣巨大。密西西比州墨西哥灣旅遊委員會透露,取消的旅遊訂單已佔訂單總量的一半。美國政府尤為擔憂的是,鑒於油污對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經濟帶來的巨大沖擊,正在緩慢復甦中的美國經濟有可能再遭重創甚至導致二次觸底。一些投資公司估計,政府的赤字將由此增加數百億至上千億美元。 漏油事件對墨西哥灣地區陸地和海洋生態的影響也將很深遠。路易斯安那州濕地佔美國總濕地面積的40%,是數十種鳥類和魚類的家園,當下的初夏季節正是各種生物繁殖生長的時機。總部位於佛羅里達的國際鳥類救助研究中心目前正受雇於英國石油公司負責清理「油浸」鵜鶘,該中心預計受污染的鳥類數量會迅速上升,有些鳥類和魚類已經死亡。就海洋而言,墨西哥灣方圓上千平方公里的海域遭到污染。此外,泄露的原油對沿岸居民和清理人員的健康已經帶來不良影響。

美國海岸警衛隊司令、石油泄漏事故救災總指揮薩德·艾倫表示,即便泄漏油井被堵住,清理海面原油也需要4至6周,而墨西哥灣沿岸的生態環境恢復則需要數年。有專家悲觀地認為,徹底清理油污可能需要5年,漏油事件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可能會持續數十年。就目前來看,沒有人能准確預測漏油事件造成的損失和影響,用「深不見底」來形容也並不為過。奧巴馬8日在早間電視節目中談及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時措辭嚴厲。他指出,原油泄漏事件將對美國經濟造成實質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將持續下去。

⑽ 墨西哥原油泄漏造成什麼污染結合生物方法如何降低污染

泄漏清理
石油持續從海下流出;天然石油很容易跟海水融在一起;產生的粘稠混合物很難燃燒,甚至很難清理;這個季節的這片海域是非常脆弱的新生命的誕生地;海岸線上有大量很難清理的沼澤。
大風和海浪促使石油直接流向一些最敏感的海岸地區: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澤地和周圍各州。這里有三種類型的海灘:沙質海灘、岩石海灘和沼澤海灘。例如佛羅里達州的沙質海灘上的浮油最容易清除。
最難清除的是沼澤地上的浮油,這里是深水地平線泄漏的石油最先流向的地方。肯尼爾表示,沼澤非常脆弱,清理浮油的嘗試會對它造成嚴重破壞。浮油一旦滲入,必須砍掉沼澤上的草才行。不過它還能滲透到土壤下面,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清除石油。
吃石油的正常細菌必須有氧氣才能產生作用,在沼澤地的土壤里,它們沒有足夠氧氣進行這一過程。此時正值墨西哥灣一年一度的魚類產卵和浮油生物繁盛期,也是這個脆弱的生態系統最易遭受破壞的階段。颶風季6月即將到來,專家相信到時浮油麵積會進一步擴大。盡管這聽起來似乎與直覺不符,但是一場大風暴將有助於驅散和沖淡浮油。歐文頓說:「颶風是一台天然真空吸塵器。」它經常會把一切清理干凈。但是對於持續不斷的石油泄漏事故來說,颶風起不到徹底清理的作用。
泄漏事故可能進一步惡化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柯柏斯克里斯提學院的海岸生態學和石油泄漏專家韋斯·圖內爾表示,墨西哥灣海岸線專家一直在討論有關「一次嚴重泄漏的可能性」問題。他說:「這是一次嚴重的泄漏事故。這種重大事件最終終於發生了。」

愛德·歐文頓是一個聯邦石油泄漏化學危害性評估小組的領導者,不過他表示,至今這場事故還沒轉變成一場大災難。不過很難預料它不會轉變成一場毀滅性事故。這位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教授一直在檢測泄漏的原油樣本。歐文頓把這次事故與另一個耳熟能詳的墨西哥灣海岸威脅進行對比,他說:「它具有5級颶風的所有特徵。」

如果環境不會很快發生變化,石油泄漏造成的最大破壞將轉向該海岸的其他地方。歐文頓為美國海洋及大氣管理局工作。英國石油公司(bp)的「深水地平線」油井每天有超過20萬加侖的石油瀉出,這個鑽油平台在4月20日發生爆炸,兩天後沉入海底。工作人員試圖利用至少6艘遙控船隻關掉一個水下閥門,但是至今都未成功。與此同時,大風和海浪使油層迅速擴大。除了英國石油公司以外,美國很多聯邦和州級部門正在努力減小石油泄漏造成的破壞。

事故比所有演練場景更嚴重

石油泄露專家每隔幾年就會進行一次演練,訓練應對石油泄漏的方法。其中一項訓練上個月在緬因州進行。美國新罕布希爾大學海岸響應研究中心主管南希·肯尼爾表示,墨西哥灣石油泄漏是「所有嚴重的石油泄漏事故的結合」,比任何演練設想的場面都更糟糕。她說:「這是一次持續性泄漏事故。」

美國羅得島大學海洋工程學教授馬爾科姆·鮑羅丁說,當提及石油泄漏時,大部分美國人會想到美國埃克森公司「瓦爾迪茲」號油輪石油泄漏事故。不過墨西哥灣發生的這場石油泄漏事故造成的破壞,可能會遠遠超過「瓦爾迪茲」號石油泄漏事故。圖內爾表示,因為「深水地平線」鑽油台可能還要泄漏好幾個月,可能會比1979年墨西哥坎佩切灣「ixtoc-i」油井發生的石油泄漏事故的危害性更大。墨西哥坎佩切灣「ixtoc-i」油井是有記載的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泄油事故。圖內爾表示,目前這場石油泄漏事故可能會更加糟糕。

肯尼爾表示,它是一個正在使用的油井,石油源源不斷流出,因此這次泄漏會持續不斷,而且跟「ixtoc-i」油井泄油事故最為相似。美國埃克森公司「瓦爾迪茲」號是一艘油輪,所載石油有限。肯內爾表示,在鑽出一個減壓井,阻止石油泄漏以前,距離墨西哥灣有40英里(64.37公里)的這個鑽油台可能會持續泄漏數月時間。

歐文頓說:「我認為他們在3個月內可能無法完成減壓井鑽探工作。」這次涉及的石油類型也是一大問題。路易斯安那州的大部分石油都是輕原油,而深水地平線的石油是一種更重的混合物,因為它來自海洋深處。

經充分乳化更難清理

歐文頓說:「如果我必須評出一場非常嚴重的石油泄漏事故,我會選它。這次事故唯一一個較好的方面是,它裡面所含的硫磺較少,如果含有大量硫磺,氣味會非常難聞。」

對石油泄漏的樣本進行第一次分析顯示,它包含瀝青一樣的物質,這是一種黏稠物質。這是因為深水地平線的石油比這一區域的大部分石油更久遠,而且密度很大。歐文頓表示,這里的石油乳化的也很好。賓夕法尼亞州工程學教授阿尼爾·庫爾卡尼表示,當石油和水徹底混合在一起時,會發生乳化作用,這跟洗發液一樣,它主要由水構成。

庫爾卡尼說:「它構成一種像黏稠的巧克力乳酪凍一樣的混合物。」專家們表示,一旦它變成這種混合物,就不會像正常石油一樣蒸發的那麼快,不容易清洗掉,不容易被嗜油菌吃掉,也不容易燃燒掉。歐文頓和其他專家表示,基本上所有石油清理裝置都無法清除這種混合物。庫爾卡尼表示,在更好的環境(風平浪靜時)下,石油會在沒被乳化的情況下直接升到海面,但是這里並沒有這種情況發生。它在升到海面前,有充足時間進行乳化。

浮油流向沼澤地更難清除

歐文頓表示,大風和海浪促使石油直接流向一些最敏感的海岸地區: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澤地和周圍各州。這里有三種類型的海灘:沙質海灘、岩石海灘和沼澤海灘。例如佛羅里達州的沙質海灘上的浮油最容易清除。

最難清除的是沼澤地上的浮油,這里是深水地平線泄漏的石油最先流向的地方。肯尼爾表示,沼澤非常脆弱,清理浮油的嘗試會對它造成嚴重破壞。浮油一旦滲入,必須砍掉沼澤上的草才行。不過它還能滲透到土壤下面,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清除石油。

吃石油的正常細菌必須有氧氣才能產生作用,在沼澤地的土壤里,它們沒有足夠氧氣進行這一過程。此時正值墨西哥灣一年一度的魚類產卵和浮油生物繁盛期,也是這個脆弱的生態系統最易遭受破壞的階段。颶風季6月即將到來,專家相信到時浮油麵積會進一步擴大。盡管這聽起來似乎與直覺不符,但是一場大風暴將有助於驅散和沖淡浮油。歐文頓說:「颶風是一台天然真空吸塵器。」它經常會把一切清理干凈。但是對於持續不斷的石油泄漏事故來說,颶風起不到徹底清理的作用。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3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4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3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2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6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5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