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的墨水怎麼來的
1. [求助]請問帶墨水的.和硒鼓到墨西哥.客戶那邊需要做什麼嗎
建議去立刻網查詢一下 查看原帖>>
2. 墨水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對於墨水的起源,權威的《大英網路全書》採用了這樣的說法:「書寫墨水大約從公元前2500年起就有了,用於古埃及和中國。」這說法有著考古學上的依據,是經得起推敲的。
今人根據對存世的寫在古埃及紙莎草上的文字墨跡的分析,知道古埃及很早就使用墨水了,他們製造墨水的原料是炱和水。可是,炱不溶於水,因此他們在使用這種墨水時要經常搖晃墨水罐,寫字很不方便,字跡也不清楚。後來,有人想出在墨水裡摻進樹膠,墨水變稠了,炱就不易析出來。
也許是中國的植物和礦物品種要比埃及來得豐富的緣故吧,古代中國人雖然也使用煙炱製成的黑墨水,但同時還使用一些植物或礦物製成的彩色墨水。如用茜紅製成的紅墨水,用靛藍製成的藍墨水,用赭石(即赤鐵礦)製成的紅墨水等。
在中國人製作彩色墨水的種種原料中,最著名的大概要算是硃砂了。這是一種緋紅色的礦物,色彩鮮艷,經久不變。古時帝王常用硃砂配成的紅墨水在奏章上作批示,稱為「硃批」。以後這習慣傳到民間,書評家在評校書籍時也往往用朱筆。現在,教師批改作業一般都用紅筆,或許就是當年這種習慣的延續。
不過,炱也好,紅赭石也好,硃砂也好,由於它們不溶於水,所以盡管在配製時可加上膠水,但也只適合毛筆等吸水量較大的筆書寫,並不適用於西方後來發明的鵝毛筆、蘸水鋼筆等的書寫,而茜紅、靛藍等雖然可溶於水,但顏色容易褪去,日久字跡變淡,甚至會完全看不出來,也同樣的不合適。
顯然,隨著筆的進化和對書寫要求的提高,人們迫切需要發明一種既容易書寫,又不易褪色的墨水來。100多年前,英國的利·斯蒂文森有了這個發明慾望。
斯蒂文森是英國普雷斯頓一位葯劑師的兒子,由於父親職業的關系,他對化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日常生活中,斯蒂文森觀察到一個有意義的現象:鞣酸遇到鐵離子會生成一種黑色物質,如未成熟的蘋果中含有較多鞣酸,用鐵制小刀剖開後往往在剖面上或小刀上會有黑色顯現。斯蒂文森試著提取了一些鞣酸,將它與氯化鐵溶液作用後,果然生成了顏色烏黑的黑色物質,而且,這種黑色物質可以牢牢地黏附在紙上,永不褪色。
那麼,是不是將鞣酸與氯化鐵溶液混在一起就能製成墨水了呢?
「還是不行!」斯蒂文森輕輕嘆了口氣,一仰身,躺在了床上。因為這種黑色物質就是鞣酸鐵,它並不溶於水。也就是說,這樣配製出來的墨水與炱配製的幾無兩樣。斯蒂文森並未中止他的發明探索,他身體躺在床上,腦中卻在進行理性的思索。
那一段時間,老斯蒂文森——他的父親,對兒子的行動實在不明白:他常常躺一會兒,又翻身起來擺弄各種試劑,然後再嘆口氣躺到床上去……
如此這般,不知折騰了多少日子。終於,在19世紀中葉的一天,斯蒂文森來到父親面前,拽起他就跑:「父親,我成功啦!」
面對桌上一瓶有著淺淺的淡綠色的液體和一些寫著淡淡字跡的紙片及一些有著黑色字跡的紙片,聽著兒子興奮的敘述,老斯蒂文森明白了:兒子這些日子的折騰有了成果。
原來,斯蒂文森想到,雖然鞣酸鐵不溶解於水,無法使用,但鞣酸亞鐵卻能溶解在酸性水溶液中的,如用酸性鞣酸亞鐵溶液作為墨水來書寫的話,那麼雖然它寫出的字跡很淡,可在空氣中會慢慢氧化變成黑色的鞣酸鐵,字跡就越來越深了。
不久,斯蒂文森發明的這種墨水就在市場上出現了,它是用含豐富鞣酸的植物五倍子,加上硫酸亞鐵和膠水配製的。以後,為了克服這種墨水書寫時不夠清晰的缺點,在人造染料發明之後,人們又在墨水中摻進點藍色染料,這就成了今天我們仍在使用的藍黑墨水了。用它寫出來的字,剛開始時是藍色的,這是藍色染料的顏色,過了一段時間,無色的鞣酸亞鐵被氧化成黑色的鞣酸鐵,字跡就變黑了。
隨著化學技術的進步,墨水品種已非常多。不過,除黑色的碳素墨水外,幾乎都是以可溶性合成染料作為惟一著色物質的,它們的化學穩定性較差,時間長了還是會褪色。所以,人們最歡迎的、最常用的,還是以斯蒂文森的發明為基礎的藍黑墨水。
3. 墨西哥城怎麼造成「墨」色天空的
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位於該國中南部高原的山谷中,海拔2240米,號稱世界最高的城市,面積可達1500平方千米,人口多達1800多萬。市內以及城市周圍星羅棋布的古印第安人文化遺跡是墨西哥也是全人類文明歷史的寶貴財產。然而,作為西半球最古老的城市,墨西哥城的污染在全球也是非常有名的,有人甚至用「煙霧彌漫,天日難辨」來形容墨西哥城的污染狀況。1992年,聯合國宣布墨西哥城是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6年後,當地的空氣為墨西哥城贏得了「世界上對孩子最危險的城市」的稱號。
墨西哥城裡的300萬輛汽車、眾多的煉油廠和林立的煙囪,每天產生約1200噸污染物,一年則要向空氣中排放350萬噸一氧化碳、45萬噸二氧化硫、35萬噸碳氫化合物、27萬噸氮氧化合物和43萬噸塵埃等。即使是在晴天,這個城市的天空也總是灰濛蒙的。路上人們不得不戴上口罩,正在飛行的小鳥會突然死亡,而小孩在畫天空時,用的是褐色彩筆。在城郊的埃卡特佩克,街道和房屋每天都被白色粉末所覆蓋,當地居民說像下「雪」。而那種「雪」是順風從城市附近工廠吹過來的苛性鹼粉末。墨西哥城每年都要拉響十幾次煙霧污染警報,甚至致使工廠停工,學校停課。
在這樣的污染環境中,許多墨西哥城的市民,特別是老人和兒童感到眼睛刺痛,不由自主地流淚、乾咳,甚至出現呼吸不暢、頭痛等症狀。為滿足人們生存的需要,墨西哥城設立了許多類似電話亭的氧氣亭,居民投進2美元的硬幣,便可進入亭內呼吸1分鍾的純氧。20世紀80年代末,墨西哥城設立了25個氧氣亭,平均每個亭為80萬人提供氧氣服務,但是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科學家稱,長期的空氣污染正在毀掉該市市民的嗅覺。據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開展的一項實驗顯示,生活在墨西哥城中的市民和附近小鎮、農村的居民相比,城裡人分辨日常的氣味諸如咖啡、橘子汁等要吃力得多。同時還發現他們更難嗅出已腐爛食品的氣味。專家稱,由於每天吸入了太多的有害氣體,導致他們的嗅覺受損,甚至嗅覺死亡。
2240米海拔高度的墨西哥城由於含氧量低,燃料在引擎中的燃燒不充分,所以排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懸浮顆粒物。專家警告說,如果墨西哥城大氣中懸浮粒子的平均濃度提升10%,那麼每年將可能導致4000多人死亡。
除了地理原因之外,超過350萬輛行駛在街道上的汽車(其中30%超過了20年)成為造成墨西哥城空氣嚴重污染的罪魁禍首。這些擁擠的車輛每天排放出大量的尾氣,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懸浮顆粒物。因此,墨西哥城的防治污染工作主要圍繞控制汽車尾氣展開。
進入21世紀,汽車污染日益成為全球性問題。隨著汽車數量越來越多、使用范圍越來越廣,它對世界環境的負面效應也越來越大,尤其是危害城市環境,引發呼吸系統疾病,使城市環境轉向惡化。有關專家統計,到21世紀初,汽車排放的尾氣佔了大氣污染的30%~60%。隨著機動車的增加,尾氣污染有愈演愈烈之勢,由局部性轉變成連續性和累積性,而各國城市市民則成為汽車尾氣污染的直接受害者。
4. 關於墨水的故事
人們常以「喝墨水不多」自謙才疏學淺。當然,這只是一種比喻。古今文人墨客作書畫、寫文章乃至書信,都離不開毛筆,而且習慣於書寫(畫)前把毛筆尖放到嘴裡,用牙齒輕咬、舌尖潤舔,藉以把粘結著的筆尖化開、潤軟,於是,墨污了自己的唇、齒、舌,「喝墨水」的比擬也因此而來。說起「喝墨水」,還真有兩則鮮為人知的名人趣聞哩!
據史載,西晉文學家左思在創作《三都賦》時,由於構思太專致,經常錯拿兩支毛筆當作筷子,吃起他妻子為他送來的飯菜,結果弄得滿嘴墨污,也把一些墨汁隨飯菜送進肚裡去了。但他的《三都賦》名篇也由此而聞名於世。
無獨有偶,中國現代革命家、軍事家陳毅同志,也有一個「喝墨水」的故事軼聞。那一次,陳毅同志到親戚家去過中秋節,進門後發現書桌上有一本他愛讀的好書,就高興得忘了步行幾十里路程的疲勞,立即拿著這本書躲到一個空房間里,專心致志地讀了起來,還找來筆、硯,邊讀邊用毛筆批點。主人幾次來催他去客廳一起吃飯,看書入迷的陳毅不肯去,主人只好把一盤糍粑和一碟糖端來讓他充飢。誰知陳毅注意力仍集中在書上,邊吃邊讀,不是把糍粑蘸碟子里的糖,而竟把糍粑伸到旁邊的硯台里蘸上墨汁,直往嘴裡送,弄得滿嘴墨黑,他卻還全然不知。當親戚們發現他這般模樣時,大家都捧腹大笑不止,而陳毅同志省悟後卻風趣地說:「喝點墨水沒關系,我正覺得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太少哩!」
從上述兩則趣聞中,我們不難感悟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真諦。如果一個人從小愛讀書、勤用筆、多動腦,那麼,他就會開拓眼界,增長學識,博學多知而學有所獲、事有所成,並能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
5. 墨水是怎麼來的
墨水多數是藍色的,也有紅色、綠色的,黑色的墨水很少。那為什麼卻叫它「墨水」呢?原來,從前墨水只有黑色的,沒有藍色和綠色的。最早製造墨水的原料是煤煙和水,它黑得像墨,由此得名。
2000多年前,埃及和阿拉伯的學者和商人,就用墨水來寫字和記賬。這種墨水容易沉澱,蘸水前得搖晃墨水瓶,寫字很不方便,字跡也不清楚。後來,人們在墨水裡摻進膠水,墨水變稠了,煤煙就不易析出來。
100多年前,化學家發現,五倍子等植物里含有鞣酸,它同鐵離子生成的黑色物質可以牢牢地粘附在紙、布等纖維上,形成字跡,永不褪色。用它來做墨水很理想。可是,鞣酸鐵是細粉末,不溶解於水,沒法使用,而鞣酸亞鐵卻能溶解在酸性水溶液里,它在空氣中會慢慢氧化變成黑色的鞣酸鐵。
6. 墨水的是誰發明的
韓國人
7. 墨水是誰發明的
是鋼筆是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工具,它是在19世紀初發明的。1809年,英國頒發了第一批關於貯水筆的專利證書,這標志著鋼筆的正式誕生。
在早期的貯水筆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動。寫字的人壓一下活塞,墨水才開始流動,寫一陣之後又得壓一下,否則墨水就流不出來了。這樣寫起字來當然是很不方便的。
到1884年,美國一家保險公司的一個叫沃特曼的雇員,發明了一種用毛細管供給墨水的方法,比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這種筆的筆端可以卸下來,墨水用一個小的滴管注入。
最早的能夠自己吸墨水的筆出現於20世紀初期,採取了一個活塞來吸墨水。當筆中採用了皮膽後,就要用一個鐵片插入一個縫中去擠壓皮膽來吸墨水。到1952年,又出現了用一根管子伸進墨水中吸水的施諾克爾筆。直到1956年,才發明了現在常用的毛細管筆。
藍墨水的發明在19世紀初,發明人是英國的韋奇伍德。
8. 墨水是怎樣做出來的用的是什麼材料
墨水
墨水是一種含有色素或染料的液體,墨水被用於書寫或繪畫。人們想到墨水一般首先想到鋼筆或毛筆的墨水,但實際上用得最多的是印刷用的墨水。
最早的墨水有使用金屬、胡桃殼或種子製作的染料或使用魚、章魚等海生動物的墨汁。中國的墨是碳墨。
用色素製造的墨水一般參有其它物質來防止色素被擦掉。這樣的墨水一般不滲入紙內,因此在印刷時使用的墨水可以降低印刷的成本。
用染料製造的墨水更強烈,但這樣的墨水一般是溶在水中的,它們滲入紙內,並可能滲到紙的背部,因此它們在印刷中有一定的技術障礙。因此這樣的墨水一般使用幹得非常快的溶液或在印刷時設法加速墨水的乾燥。其它的技術有使用比較硬的紙或使用特別的紙。
墨水的常用顏色有紅、黑的像墨水和藍黑三種。紅墨水一般用來批改作業,使用范圍較小。藍黑墨水顏色超白,很易褪色,書寫流暢,是人們學習和工作中書寫使用較為普遍的一種墨水。黑墨水以碳素墨水最為理想,黑墨水沒濃度,有光澤,寫在紙上黑白分明,十分醒目,用來寫鋼筆字或書寫鋼筆書法作品,效果最好。
墨水要使用同一牌號、同一顏色的,不能混用,否則,會引起化學反應,產生沉澱,不利書寫。每次書寫完之後,應及時套上筆帽,否則,筆尖上的墨水會被晾乾,再次書寫時下水就不暢如果要換一種墨水使用,應先將筆洗凈晾乾再灌注新的墨水。
9. 墨水瓶怎麼來的
①玻璃的:是砂子、純鹼燒結入石灰煉出來
②塑料的:聚乙烯、丙烯、聚氯乙烯加穩定劑、稀釋劑、固化劑、塑性劑等恆溫加熱熬出來
③我才小學四年級,十萬個為什麼?問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