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紅衣是什麼公主

西班牙紅衣是什麼公主

發布時間: 2023-05-30 12:39:59

A. 奧運會開幕式的「紅衣女孩」林妙可的家庭背景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描述:小公主 姓名:林妙可 生日:1999年7月1日 拼音:linmiaoke 現住地:北京 籍貫: 福建 福州 就讀學校:北京市東城區西中街小學 民族: 漢族 身高:122厘米 體重:20公斤 語言:普通話 特長:民族舞、鋼琴、長笛 夢想:當美術或語文老師 最喜歡的玩具:筆、紙、小黑板(酷愛寫字) 最喜歡的電視節目:超級喜歡CCTV-10的節目,對該頻道的節目如數家珍,《走近科學》、《希望英語》、《綠色空間》等每日必看 出生書畫世家 表演天賦超群 「我來寫,我來寫!」妙可看見我打開采訪本,馬上來了精神,兩只小手抓在我的本子上,執意要自己記錄。在妙可的小屋裡,幾乎看不到什麼玩具,最多的就是筆,擺滿了寫字台。妙可的媽媽說,妙可從小就愛寫字,沒事就趴在桌上描描寫寫,別提多乖了。 妙可出生在一個書畫世家,現在家裡還掛著許多字畫,有爺爺題的詩,有奶奶臨的帖,還有伯伯寫的對聯。不過比起妙可的表演天賦,她的書畫才能又不算什麼了。有一次,媽媽帶妙可去聽音樂會,禁不住美妙音樂的誘惑,妙可跑到台上跳起舞來。 妙可說她以後想當老師,要不教美術,要不教語文———因為她一直認為語文老師就是教小朋友們寫字。 小明星趕「通告」 拍片不忘寫作業 妙可天生就是當明星的料。6歲那年,妙可和趙薇一起拍了一個廣告,據說鏡頭感絲毫不比「小燕子」差。後來經人介紹,妙可簽約了一家經紀公司,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片約」不斷,現在每周都有「通告」。 有時為拍片,妙可在片場一待就是一天,可她從不喊累,更不哭鬧。妙可經常等著等著就睡著了,但只要導演一招呼,她揉揉眼睛就站到攝像機前,又是生龍活虎的樣子,調整狀態之快讓許多明星都自愧不如。 現在妙可在學校非常有名,對她的「工作」老師們都很支持,如果有缺課,班主任一定會在第二天抽空為她補上。 第二天一大早,妙可又要去「趕場」了,這回是和劉翔一起拍廣告。妙可乖乖地把作業本放進書包,她已經習慣在片場寫作業了。 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演唱《歌唱祖國》的9歲小女孩林妙可,用可愛大方的形象,美妙的嗓音,打動了觀眾,引來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的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國家體育場里,這位可愛的小女孩以真摯的感情演唱《歌唱祖國》,感動了現場9萬余名觀眾。 2008年8日晚8點6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進行升國旗、奏國歌儀式。在升旗台上的林妙可,身穿紅色的裙子,用甜美的聲音,伴隨著56個身著民族服裝的兒童,一起把鮮艷的五星紅旗護送入場。林妙可今年9歲,是北京望京地區的一名小學生,擅長唱歌、舞蹈,還會彈鋼琴。 法國《隊報》的記者阿蘭說:「這位小女孩太可愛了,她的演唱很動人,讓我很感動。她的演唱非常吻合今天這樣歡樂的氣氛。」 不到3分鍾的演出,妙可准備了一年多,並戰勝其他三個參與競爭的小朋友。 6歲起開始拍廣告,讓妙可在圈內有了些人氣,因為參演奧運會開幕式廣告的拍攝,她進入了導演張藝謀的視線。去年6月,妙可和另外兩名形象過關的孩子一起開始接受聲音培訓。 今年6月28日是開閉幕式導演檢查培訓成果的一天,妙可和另兩名小朋友一起站在幾十名評委和4台攝像機中間,老師問「誰先唱」,站在中間的妙可用大拇指指了指右手邊的小朋友,這一舉動逗得評委哈哈大笑,她也因此暫時勝出。 本以為參演已落聽,但沒想到,此後的練習中,又沖汪返有一名學唱京劇的小朋友加入了參選的隊伍。 7月16日是「鳥巢」進行第一次焰火試燃放,可是妙可並沒有接到參演的通知,「那天沒叫我們,我想肯定被刷掉了。」媽陵宏媽說,那一晚,他們徹夜難眠。 妙可每天的行程,媽媽都仔細地記錄在小本上。她清楚地記得,7月30日凌晨3點多,她突然收到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簡訊:「謀導演(指張藝謀)讓你們明天5點半到場,要穿鮮艷的衣服。」 第二天一早,媽媽便帶著妙可逛了好幾個童裝店,直到下午4點多,才勉強買到一件桃紅色的裙子。不能進入現場,媽媽將妙可和裙子交到老師手中便回了家,可她剛走出不到兩站地,便收到老師發來的簡訊:「裙子不合格!」 眼看著8月2日的第二次綵排就要到了,媽媽決定再去高檔商場為孩子置辦行頭散飢。在燕莎,看著1500元一套的兒童禮服,媽媽猶豫再三,還是沒有買。那天下午,母女倆一直逛到日壇商務樓的一家童裝店,才總算買到了這件紅色的紗裙。 電視機前觀眾不知道的是,這件看上去很漂亮的紗裙,價值只有150元。 最後兩次的綵排,妙可很順利地走台、試唱,那個和她一起試練的小朋友也再沒有出現過。但他們一直都沒有接到過正式的確定通知。「我就一直在給老師發簡訊問上了沒,上了沒,一直沒回復。」媽媽說,直到昨晚7時45分收到老師的簡訊時,心裡的大石頭才落下。「她說她自己是人來瘋。」林暉說,孩子可能得益於自己的攝影記者工作,鏡頭感很強,而且性格很好,又愛笑,保持著童真,這可能是導演最需要的。

B. 伊莎貝拉·克萊拉·尤金尼亞的一生:從西班牙公主到攝政

伊莎貝拉·克萊拉·尤金尼亞 lsabel Clara Eugenia von Österreich(1566年8月12日塞哥維亞-1633年12月1日布魯塞爾)西班牙公主,奧地利女大公,蘇格蘭和法國王位的要求者,西屬尼德蘭的攝政和總督(1598-1633)。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長女,媽媽是法國公主伊麗莎白·德·瓦盧瓦。她出生時難產,折磨的媽媽差點死去。但他的父親,以冷漠著稱的腓力二世卻對她的出生感到高興,稱她是一個上帝的禮物,比任何一個王子都珍貴。她媽媽在她兩歲時就死了,給她留下絕世的容貌和一個只有一歲的妹妹相依為命。她和父王的第四個王後,她的堂姐奧地利的安妮相處的非常好,1580年王後死後,她們姐妹成為老國王的精神寄託,國王在信中關心她的成長。尤金尼婭和父親的關系尤其密切,她幫助父親翻譯檔案,披閱國書,實際上成為國王的非正式的秘書官。

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在1587年被處決後,曾被其父提名為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王位繼承人,未果。1589年他的舅舅,法國國王亨利二世被刺殺後,又要求繼承法國王位, *** 信奉新教的納瓦拉的亨利(後來的亨利四世),但法國天主教聯盟對此反應冷淡,也未成功。自幼和堂兄,同屬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訂婚,後者是個無能的君主和偉大的文人,抱有獨身主義觀點,經過多般拖延,終於在她30歲後悔婚。33歲改嫁其七弟,比她還大7歲的還俗的紅衣主教阿爾布雷希特,作為陪嫁,獲得了尼德蘭的君權,與丈夫阿爾布雷希特七世共同統治,但規定,假如他們沒有子女,尼德蘭將重歸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這個婚約在她父親死後進行。

由於尼德蘭北方七省實際上獨立組成了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尤金尼亞公主和他的夫婿僅能控制南方的十個省,擊退拿騷的莫里斯的進攻後,他們夫妻和荷蘭大議長約翰·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簽訂了十二年休戰協議,放棄了統一尼德蘭的目標。1621年阿爾布雷希特去世,由於他們屬於三代內多次混血的近親( 阿爾布雷希特和她的祖父是同胞兄弟,

阿爾布雷希特的媽媽是她的親姑姑)兩人沒能有子女。尼德蘭 *** 按規定歸還給西班牙,但她繼續作為他侄子腓力四世的總督統治該地。十二年休戰期滿後,正碰上歐洲三十年戰爭爆發後,她滿心希望和平,過去派著名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出使北方尋求解決方案,雖然沒有得到荷蘭的善意回應,但她卻成功的使得查理一世的英國保持中立。她手下的大將斯皮諾拉侯爵和侄孫紅衣主教親王斐迪南也堪稱名將,和荷蘭王室的三大名將之一的腓特烈·亨利殺的難分難解,不落下風。1633年的時候她去世,享年67歲。

C. 就是每一集最後那個穿紅衣服的人都會躲在一群人中間然後讓我們找他在哪裡的那個動畫片叫什麼名字

聰明的沃里

原名:Where'sWally?

本部動畫片在各個國家的片名:

美國和加拿大:Where'sWaldo?(英語)

葡萄牙和巴西:OndeestáoWally?(葡萄牙語)

法國和加拿大魁北克地區:OùestCharlie?(法語)

丹麥:FindHolger(丹麥語)

冰島:HvarerValli?(冰島語)

日本:ウォーリ好螞ーを探せ(日語)

德國和奧地利:WoistWalter?(德語)

韓國:월리를찾아라!(韓語)

西班牙:¿DóndeestáWally?(西班牙語)

義大利:Dov'èWally?(義大利語)

俄羅斯:ГдеУолли?(俄語)

本動畫片取自英國著名插畫家馬丁·漢德福德的少兒書籍改編,故事的主題是要人們在畫滿人和事物的圖片中找出我們的主人公沃里,他總是穿著件紅白相間滑襪橘的長衫和帽子,和手持根木手杖並且戴著副眼鏡。他總是容易遺失他的物品,比如書本、野營工具,甚至是他的鞋子,觀眾們必須幫助他找出這些東西。

在故事原版的插畫書里,充斥著在大量的頁信團數和無數的人做各種各樣的事情,要求就是要找出擠在他們中間的沃里,但由於圖片中的沃里隱藏的十分巧妙,讓人很難找出他。據說曾經有過個最難找的沃里,是在一副畫著上千個一模一樣的沃里裡面找出真正的那一個,而唯一的線索就是根據沃里曾經所遺失的那雙鞋子。

從英國在1987年馬丁的書開始,他就被取名為「沃里」,並且《聰明的沃里》被28個國家注冊。由於各個國家語言翻譯的差異,沃里在各個國家都有著不同的稱呼和個性。在法國,人們叫他查理;在德國,人們叫他沃爾特;而丹麥叫他霍格;冰島人稱呼他為瓦利;挪威人把他讀成威利;人們更習慣叫他沃爾多,在日本;而以色列人甚至改了他的名字,叫埃菲。自從沃里這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就取得了盛大的成功。北美地區更多地叫他為沃爾多。

在2007年1月,《聰明的沃里》被英國兒童節目公司買入娛樂版權。

D. 茜茜公主的扮演者 人物介紹

1、《茜茜公主》茜茜扮演者——羅密·施奈德。

羅密·施奈德,本名露絲瑪麗·瑪達莉娜·艾伯茨-列蒂,1953年,步入影視圈出演了處女作品《白丁香再度盛開》。1955年,因主演愛情系列影片第一部《茜茜公主》而被觀眾熟知;並在之後2年中分別主演了該系列的第二部《茜茜公主2》;以及最後一部《茜茜公主3》。1958年,與阿蘭·德龍共同出演了愛情影片《花月斷腸時》。

2、1963年,走進好萊塢並憑借劇情影片《紅衣主教》獲得了第21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1968年,再次與阿蘭·德龍共同出演驚悚影片《游泳池》。1970年代,她的演技得到了國際的承認。1976年,憑借愛情影片《重要的是愛》獲得了第1屆凱撒獎最佳女演員。1977年,憑借劇情影片《窗邊一婦人》獲扮差畝得了第2屆凱撒獎最佳女演員提名。

3、同年,出演劇情影片《與貴婦合影》獲得了第27屆德國電影獎金膠片獎最佳女主角。1978年,憑借劇情影片《一個簡單的故事》獲得了第23屆義大利大衛獎特別獎、第慶睜4屆凱撒廳森獎最佳女演員兩個獎項。1980年,憑借劇情影片《一個女人的光輝》獲得了第5屆凱撒獎最佳女演員提名。

4、1981年,主演《女銀行家》被法國觀眾選為該年度最佳女演員。1982年,拍攝了她29年電影生涯中的最後一部影片《無憂的過客》,並憑借該影片獲得了第8屆凱撒獎最佳女演員提名。1982年5月29日,羅密·施奈德因心臟病去世,享年43歲。2008年,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為她頒發了第33屆凱撒獎終身榮譽獎。

E. 《三個火槍手》的故事梗概

《三個火槍手》故事內容是沒落貴族出身的達達尼昂到巴黎投軍,加入國王路易十三的火槍手衛隊,和其他三個火槍手成為好朋友。

他們為了保護王後西班牙公主安娜·奧地利的名譽,抗擊紅衣主教黎塞留,擊敗黎塞留設置的重重障礙,前往英國,從白金漢公爵那裡取回王後的鑽石,挫敗了黎塞留挑撥國王和王後的陰謀。

《三個火槍手》的主要文學成就,在於它塑造了一系列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達達尼昂的機智勇敢、重朋友之情;阿托斯的處事老練、嫉惡如仇;波托斯的粗魯莽撞、愛慕虛榮,阿拉米斯的舉止文雅、靈活善變。

米萊狄的年輕美貌、心狠手辣,紅衣主教的深不可測、陰險奸詐;博納希厄太太的純真善良以及她丈夫的愚昧可笑的性格都活生生地躍然於紙上,表現得恰到好處,淋漓盡致,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向人們展示了當時法國社會的宏偉畫卷。

(5)西班牙紅衣是什麼公主擴展閱讀:

《三個火槍手》,又譯《三劍客》、《俠隱記》,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之一。該書曾五次被翻拍成電影作品。故事主角為達達尼昂,三個火槍手分別是阿多斯,波爾多斯,和阿拉密斯。

這部歷史小說以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三朝代和權傾朝野的紅衣主教黎塞留掌權這一時期的歷史事實為背景,描寫三個火槍手阿多斯、波爾朵斯、阿拉宓斯和他們的朋友達爾大尼央如何忠於國王,與黎塞留斗爭,從而反映出統治階級內部勾心鬥角的種種情況。小說時間起止是1624-1628年。

大仲馬被稱為寫作的奇才,他沒有家學淵源,也沒有受過特別的寫作訓練,21歲闖巴黎之前,甚至沒有聽說過拉辛、高乃依等作家的名字。在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他湧泉般地噴出了80多部小說及大量的劇本、游記。

「大仲馬學」從來不是一門「顯學」。在他的作品中,小說《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瑪戈王後》等,幾乎被譯為世界所有文字;話劇《亨利三世及其宮廷》、《安東尼》一上演就引起轟動,成為19世紀法國話劇改革的先聲。

F. 貴為沙特公主,米莎爾公主出生高貴,為何最後卻被石頭活活砸死

的確如此,沙特公主米莎爾,就是被石頭活活砸死的。這位年僅十九歲的公主,豆蔻年華般的年齡,美麗的容顏,人生美麗的年花才剛剛開始,還沒來得及享受人生,就被沙特處以石刑,活活砸死。來自英國的媒體將此事拍成了紀錄片《公主之死》,引發了全世界對於公主的關注。

那麼,貴為沙特的公主,米莎爾又是因為什麼,被處以石刑呢?

可是,事情敗露,二人雙雙被王室抓捕。男友被判斬首。對於米莎爾,其實並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有罪,而米莎爾為了愛情,勇敢的承認了和男友愛情。米莎爾被砸得頭破血流,遍體鱗傷,白衣被鮮血生生染成了紅衣,最終倒猛沒在了血泊之中,用生命捍衛了忠貞的愛情,與自己心愛之人,奔向了沒有石刑的天國。當時,在圍觀的人群中有一位英國人,他既為米莎爾的遭遇感到悲痛,又為沙特野蠻的刑罰深感憤怒,於是將這則新聞帶回英國。獨立製片人托馬斯看到這則新聞後,懷著悲憤的心情,將米莎爾公主的事跡拍成名為《公主之死》的紀錄片,並推薦給英國各大電視台。消息傳出後,沙特王室收買托馬斯,希望出巨資來買斷版權,但遭到後者的拒絕。

G. 誰能幫我介紹一下路易十四,謝謝啊

路易十四
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é,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英語:the Sun King),是法國波旁王朝著名的國王,納瓦拉國王,巴塞羅那伯爵,1643年5月14日— 1715年9月1日在位。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長子,出生於法國聖日耳曼昂萊,王弟奧爾良公爵菲利普則於1640年出生。他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紅衣主教馬扎然死後他才真正開始親政。他的執政期是歐洲君主專制的典型和榜樣。
在紅衣主教阿爾芒·讓·德·普萊西·李希留和馬薩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了一個君主專制的、巴洛克式的專制王國。他發動戰爭、在凡爾賽宮舉行豪華的夜宴、資助藝術和科學的發展來為他自己增光。在財政大臣讓·巴普蒂斯特·柯爾貝的幫助下,他將整個法國的官僚機構集中於他的周圍,以此強化法王的軍事、財政和機構的決策權。對他執政不利的事件有:與教皇之間的不和、對胡格諾派教徒的迫害以及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他執政的後期,找後繼人選找得很辛苦。 路易十四一共執政72年,是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
1638年9月5日,路易十四誕生於聖日耳曼(Saint-Germain-en-Laye)的王室城堡。他是法王路易十三和王後轎磨盯奧地利的安娜(Anne d'Autriche,雖然她的稱號是「奧地利」,但事實上她是一位西班牙公主,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的女兒)的長子。1643年,路易繼任法蘭西國王,那時他還是個年幼的孩子,之後一直統治法國到1715 年其生日前4天去世為止,享年77歲。 路易十四銅像
路易十四22歲時才開始對統治國家感興趣,令所有人吃驚的是,他相當擅長此道。路易十四統治法國前後達72年之久。因曾在話劇中出演過太陽神阿波羅,他被稱為太陽王(Roi Soleil)。 是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閉和的君主之一。 路易十四在當時被看做一個奇跡,因為他的父母結婚23年沒有子女。他四歲時(1643)就登基做國王了,他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娜代他執政,但此後的18年中紅衣主教馬薩林是法國的真正統治者。直到1661年茹爾·馬扎然死後他才開始親政。他的執政期是歐洲君主專制的典型和榜樣。 在紅衣主教阿爾芒·讓·德·普萊西·黎世留和馬扎然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了一個以他為中心的、巴洛克式的專制王國。他發動戰爭、在凡爾賽宮舉行豪華的慶祝、資助藝術和科學的發展來為他自己增光。在他的大臣如讓·巴普蒂斯特·柯爾貝的幫助下他將整個法國的官僚機構集中於他的周圍,以此增強了法王的軍事、財政和機構的力量。對他執政不利的事件有他與教皇之間的不和,他對胡格諾派教徒的迫害以及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他執政期的後期法國國庫空虛瀕臨破產。 1660年路易與西班牙公主瑪麗-泰蕾茲結婚,1683年瑪麗-泰蕾茲死後他又與地位比他低的曼特農女侯爵弗朗索瓦絲·徳·奧比尼結婚。路易比他的兒子和最大的孫子活的都長,他的曾孫路易十五才繼了他的位.
路易年輕時法國發生了一次巨大的暴亂(投石黨,1648-),它主要是針對馬薩林主教的政策。這次暴亂對路易可能影響很大,他決定永不允許這樣的暴亂重現。 路易十四戎裝像
路易十四和他的大臣柯爾貝都是重商主義的信奉者,他們按這個理論在法國積蓄了許多貴金屬。在他的統治期內法國參加了四次大的戰爭:1667至1668年與西班牙爭奪荷蘭,1672至1688年與荷蘭的戰爭,1688至1697年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間的九年戰爭以及1702年至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這些戰爭耗盡了法國的國庫,使國家陷入高債之中。 1674年法國政府從一個私人企業手中買下了馬提尼克島。 1689年路易十四發布了「游緩黑法」(Code Noir)允許在法國所有殖民地販賣奴隸。 路易十四生前擴大了法國的疆域,使其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和文化中心。17和18世紀里法語是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18世紀的俄羅斯上層貴族說法語的比說俄語的多。但與此同時法國負債沉重,法國人民的生活窮困潦倒。
當路易十四1661年開始掌政時,法國已經瀕臨破產了。通過大量的戰爭和宮廷的支出他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和貨幣的流通。他統治的晚期估計法國稅收的一半用在凡爾賽宮的支出中。此外許多錢財消失在官僚機構的貪污中。 當時法國的稅收有商業稅(aides, douanes)、鹽稅(gabelle)和土地稅(taille)。當時法國過時的稅收制度規定貴族和僧侶不必納稅,因此沉重的稅務負擔就完全落到農民和正在興起的中產階級(市民)身上了。後來法國大革命的原因之一就是對法國稅收制度不公平的不滿。 路易十四的財政部長柯爾貝通過克服貪污和整頓官僚機構的方法來提高法國的稅收,但這些手段還是無法降低法國的巨債。 柯爾貝實行重商主義,他既認為國家的財富越多越好,財富越多,國力就越強。因此,他鼓勵出口,限制進口。大力發展工商業。這些措施促進了法國經濟的發展。但是導致各個國家爭相效尤。引起了商業競爭。不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路易十四被稱作「太陽王」。把君主比作太陽,可能不僅僅是因為路易十四敢於喊出「朕即天下」,並締造了法國封建史上最鼎盛的時期,同時也因為他在宮廷里掀起了一股「金光四射」的奢華之風,並把這股風氣吹遍了整個法國大地。從以恢宏奢華而舉世聞名的凡爾賽宮、相當於法國全年稅收一半的龐大宮廷開支,到富麗堂皇的宮殿里沒日沒夜極盡奢華的宴會,我們不難想像,在這樣一位「太陽般耀眼」的國王的影響下,十七世紀法國人的餐桌是怎樣的豐盛和令人垂涎。下面就讓我們到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舉行的一次招待晚宴中去感受一下太陽王時期法國「奢華」的餐飲文化。 今天,國王請了三十位客人到凡爾賽宮聚餐,這可不是個小數目,而且這些人都位高權重,包括皇帝內侍、衛隊長、御醫、宮廷神甫等。 首先,我們需要一張可以容納31個人的桌子,桌子的形狀為方形、圓形、長條形或是橢圓形。14個人在左,十四個人在右,主人一個人坐在上座,另外兩個人坐在下座。白色桌布不能僅蓋住桌面,得每個邊都垂到地面。 根據當時的風尚,要在桌子的四個角上各擺一盆有肉有菜的鮮湯,四盆湯兩兩之間放一個盤碟架,每盆湯旁放一個專用的大鹽盅以便調味。桌子中間擺滿供客人自取的小鹽盅和用來放大盤菜餚的轉盤。給客人用餐的盤子不能用平盤,而要用那種很深的大湯盤,既方便盛湯,又可以讓客人們一次性取足自己需要的食物。如果客人因盤子太小而取的菜不夠吃,他們就得一次次地再從放菜的大盤子里取——畢竟把剛從嘴裡拿出來的勺子一下伸到大盤里取東西,可能會引起別的客人的反感。這個規矩是從路易十四時期才開始出現的。十七世紀中期之前,即使是貴族家庭,朋友聚會或家庭聚餐的時候,大家也都無所避忌地在一個盆里喝湯——說白了就是還在吃「大鍋飯」,尚未形成今天西餐「分餐」的習慣。 國王使用的餐具是金子做的,而王公貴族則用鍍金的餐具。盤子的左邊放叉,右邊放刀,擺放的順序是從主座開始一直往下擺放。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刀叉也是從路易十四時期開始流行的,可是路易十四本人拒絕使用刀叉,而喜歡用手抓東西吃,還要求那些使用刀叉的大臣們在跟他共餐時也用手抓著吃。使用刀叉的動作都帶有強攻擊性,如切、刺,用的是蠻勁,不似使用筷子,主要靠托、夾,用的是巧勁,動作輕柔,跟刀叉潛在的攻擊性大相徑庭。也許正是因為路易十四擔心餐桌上的刀叉成為皇位的威脅,所以在凡爾賽宮的餐桌上是看不到刀叉的。 餐前准備做完了,便要舉行一個入餐儀式,這是太陽王在1661年所規定,直到路易十六之後才被廢除。儀式在國王寢室的前廳舉行,所有參加宴會的來賓,都必須著裝整齊,列隊站在桌子前等候,只有少數幾位地位極高的女士可以坐著等候。書記官和僕人則在旁邊等候差遣。如果晚宴是事先向大眾宣布過的,那儀式就會更加隆重,菜餚也會更加豐盛,為的是給大眾做出一個榜樣,並顯示皇帝的尊嚴。 這時,國王總管高喊一聲:「讓我們分享國王賜給的肉吧!」然後用一根用金百合(法國王室的象徵)裝飾的單簧管吹出幾個音調,宣告晚宴正式開始。 僕人給每位客人端上一個菜盤。上菜也有講究,第一份菜要先給主人右手邊第一位客人,第二份給左邊第一位客人,先右後左,以顯示右手邊的客人地位較高。菜盤里裝的就是這次晚宴的頭盤:鮮美的肉菜湯,精心製作的肉餡或是口感濃郁的麵包湯。吃飯先喝湯,這和廣東人的習慣很相近。主人通常會准備兩到三種不同的湯,譬如營養湯(其實就是燉的時間比較長的肉菜湯),「王後」湯(在湯里放入鷓鴣肉餡或雉雞肉餡的一種湯,有時會加點黃油),還有比斯克醬蝦湯。除了好喝的湯,還有幾種肉餡、洋薊、蘑菇等配料和大麵包供給客人。麵包個頭必須大,每一個要夠一位大胃口的男士吃,甚至它的麵包皮要夠一位女士用來蘸湯吃。而國王的麵包總是比其他人的軟很多,因為路易十四的牙很不好。這時你會發現,有的客人喝的是皇後湯,其他人品嘗的則是比斯克醬蝦湯。這並不是僕人們搞錯了,而是十七世紀流行的做法———半客人得到的是「王後」湯,其他客人則是比斯克醬蝦湯,喝完之後再換另外一種。不同的湯搭配不同的肉餡,也可以就著麵包吃,一般都是口味清淡的伴著味道濃烈的。 在上第二道菜之前,僕人必須為每位客人換上一副新的餐具,並遞上一條濕毛巾擦手,這是上菜前的必備程序。第二道菜也屬於頭盤,算是一道大雜燴,食品主要是小塊的烤肉、熱餡餅、圓麵包、火腿、香腸、臘腸,還有作為前餐的水果。裝滿食物的大盤子絕不會放在比較尊貴的客人面前,因為這會阻擋了這位客人的視線,造成他給別人傳遞食物或講話的不便。 到了第三道菜宴會才真正進入高潮,牛肉、小牛肉、綿羊肉都可以作為第三道菜的主角,做法一般是烤、濃湯煮或做成肉餡兒。現在流行的羊羔肉在當時被認為是「沒味兒」而上不了餐桌。如果是烤肉的話,肉的中間要放入橙子、檸檬或橄欖讓烤肉更加鮮香,油而不膩。 接下來的小烤肉,材料多以鳥類為主,中世紀流行的天鵝、鶴、鷺在路易十四的年代已經被鴿子、雞、鴨所代替。供給國王的鴨都是在法國西北部魯昂飼養的,雞則是在勒芒飼養的,為了讓這些家禽吃起來更具肉香,喂養時還要添加一些植物香料在食物里。 當然,宴會中少不了魚類:最受歡迎的河魚是鮭魚和鱒魚,海魚則有鱈魚和鰨魚。魚受到法國人的喜愛不只因為它的肉質鮮美,還因為它是齋戒日里惟一可以吃到的「肉」。路易十四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他規定每個星期的三、五、六和其它宗教節日都必須齋戒,齋戒日里只能在晚禱之後吃一頓飯,並且禁食一切肉類和酒類。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些聰明的廚師想出法子,把「魚做成肉」,美其名曰「素肉」。 冷盤是晚宴的第六道菜。蔬菜沙拉搭配五顏六色的果凍,放在桌子中間,煞是好看。常用的蔬菜有蘑菇、捲心菜、洋薊、茼蒿,還有路易十四非常喜歡的小豌豆。可是怎麼沒有土豆?那可是現在法國人每餐必吃的東西。其實土豆在路易十四時期還登不上大雅之堂,到了路易十五時期,它才擁有了餐桌上的一席之地。 水果則是宴會的壓軸。精緻的水果籃、各式各樣液體或固體的果醬、裹著不同口味糖衣(有麝香味的也有龍涎香的)的茴香豆、非常受法國人歡迎的小杏仁餅,還有開始風行法國的巧克力等著各位客人。巧克力進入法國是在16世紀路易十三的時候。由於路易十四的王後非常喜愛這種食品,牙齒並不健康的「太陽王」還是在她的勸說下允許進口製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路易十四戲稱巧克力為「蒙騙肚子的食品」。 說到現在,你可能會覺得缺少點什麼東西?美妙的菜餚似乎少了一個很重要的搭配?沒錯,我們還沒提到葡萄酒——法國最引以為豪的珍寶,在這樣一個美妙的晚宴上怎麼可以少了她的存在。路易十四時期,最好的紅葡萄酒來自勃艮第、歐塞爾和庫蘭熱。而宮廷宴會用的必須是四年以上的葡萄酒。利口酒和冰凍過的酒也是路易十四的最愛。由於一個領主向路易十四提出,女人喝的含酒精的酒比男人還要多,為了控制過量飲酒,咖啡也開始成為一種宴會的飲品,在這個時期流行起來。 吃完甜點喝完飲料之後,這場晚宴也告一段落。不過,路易十四招待客人可不是簡簡單單吃一頓飯就行了,那樣會顯得有失國王的身份。在享受了這美妙的一餐之後,喜歡搞「Party」的國王會邀請所有的來賓參加一場盛大的舞會。「盛世」必須要以繁復的禮儀,豐盛的美食,奢華的排場,熱鬧喧嘩的不眠夜來闡釋,不然的話,「朕即天下」這句話豈非徒有虛名?

H. Lucrezia Borgia

盧克蕾齊亞�6�1博爾吉亞,這個名字已然罪惡昭彰。它屬於某一類墮落行為令人難以啟齒的女性,在流行看法中,它立刻喚起關於一個危險的「致命女人」,關於她的美麗,冷酷,貪婪,淫盪,背信棄義的種種聯想。她的邪惡被渲染到神話般的離奇程度。數不勝數的丈夫與情人,被利用過後又以致命的方式擺脫掉。與她的惡魔兄長凱撒旗鼓相薯嘩當、天造地設,她與他,再加上他們的父親亞歷山大六世,構成了一個完美的邪惡三位一體。投毒,刺擊,絞殺,被認為是這三人最為熱衷的一部分消遣。然而,時光荏苒,學者們重新研究她的生平,以便確認種種傳言的真偽,盧克蕾齊亞又以一種消極被動、缺乏個性、令人愉快而又蒼白淺薄的形象浮現出來,作為一枚政治籌碼,任由父兄支配——為了在這些抵觸的意見中得出較為正確的結論(假使有的話),就有必要重新考察她為人所知的生平大事,以及,同樣的,重要的人,她與他們的關系。此外,了解她何以聲名狼藉也十分關鍵。

公元1480年4月18日,紅衣主教羅德里格�6�1博爾吉亞,在他的轄區之一、義大利小城蘇比亞格,與情婦瓦諾莎�6�1卡塔內伊迎來了第三個孩子的出世,這就是後來聞名天下的盧克蕾齊亞�6�1博爾吉亞。瓦諾莎在1473年左右,三十齣頭的時候成為羅德里格的情婦。據聞她美貌而出身貧寒,除外形象迄今依然模糊。羅德里格富可敵國,揮霍無度,供養兒女尤其大方。據說婦女們無法抗拒他的魅力,他也充分利用了這一點,並不顧及在教會內蒸蒸日上的地位。此外,他同樣以自己的西班牙人身份為榮。瓦諾莎與這個男人的關系持續了十年,貫穿她的多次婚姻。末了,她給羅德里格生了四個結實、健康、可愛的孩子,依次是凱撒,胡安,盧克蕾齊亞和喬弗里。

幼小的盧克蕾齊亞,好脾氣而漂亮動人,一頭金發,一雙灰藍的大眼,這可愛的小女孩完全贏得了父親的寵愛。三歲以前,她與弟兄們和母親一起生活,間或迎來她所崇拜的父親的造訪。這時瓦諾莎仍是寡婦,但羅德里格很快將她嫁給一個以外表自負的丈夫,並立刻把孩子們從她身邊帶走,交給一位西班牙表親照應,即阿德里安娜�6�1德�6�1密拉。

盧克蕾齊亞的生活翻開了新的篇章。她自此完全被博爾吉亞家族培養起來,即,培養成西班牙人。博爾吉亞是個古老的西班牙姓氏,家族成員對之寄予深厚的感情。幾乎每一名親隨都是西班牙人,包括盧克蕾齊亞的所有侍女。應當注意這種或許是源於共同血胤的驚人強烈的家族認同感,它使得在子女眼中,血緣聯系有如神聖。博爾吉亞的家庭成員,幾乎可以原諒任何施加於彼此的傷害與罪行。

阿德里安娜�6�1德�6�1密拉是盧多維科�6�1奧西尼的寡妻,奧爾西諾�6�1奧西尼的母親。她撫養盧克蕾齊亞,從三歲到十三歲的初婚。是她負責盧克蕾齊亞的教育,諸如禮儀,宗教,文化,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法語,等等。並且,在她的家中,小盧克蕾齊數正行亞開始接觸羅馬的貴族與上流社會精英,逐漸長成一位始終優雅自持的年輕淑女。

在她九歲的那一年,一個光彩奪目的新人闖進了她的生活。奧爾西諾�6�1奧西尼娶朱莉亞�6�1法爾內塞為妻,她十五歲,甜美可愛,美麗非凡。盧克蕾齊亞看她就像姐姐,清返兩人成了親密無間的朋友,一同享受漂亮衣裳的樂趣,在鏡子前轉上三個鍾頭,一整天時間用來穿穿脫脫。在奧西尼宮的這些年,盧克蕾齊亞,作為一位顯赫的紅衣主教之女,受到了所能想像的一切溺愛與嬌寵,在口碑上亦無可疵議。事實上,在這一時期,關於她,幾乎沒什麼可說的。

公元1492年,紅衣主教羅德里格�6�1博爾吉亞當選為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一切都改變了。盧克蕾齊亞已經十二歲,她受到精心維護,低調而愉快的少女生活到了盡頭,連同她的親人們,被推上政治的前台。盧克蕾齊亞,以及被幼稚的丈夫所遺棄的朱莉亞,由亞歷山大六世安置在新建的馬利亞�6�1德爾�6�1波提科宮。只要教皇樂意,可在任何時候,經由一條連接著聖彼得宮的密道,前來看望他的女兒,以及他的最新一任情婦,朱莉亞。羅馬城中飛短流長,教皇的寵妃,長久以來以「基督的新娘」聞名。令人驚訝的是,私情並未影響三個女人間的親密情誼。在這種怪異的相安無事中,年輕的盧克蕾齊亞習得了適應人生的一堂早期課程。

然而,教皇與朱莉亞的曖昧關系,成了所有糟糕紀錄的發端,並將玷污盧克蕾齊亞的餘生。以前的教皇也有情婦,但從來不曾像亞歷山大六世一般招搖。老頭子與年輕美女的韻事激怒了義大利人,閑言碎語不脛而走,大肆塗污著博爾吉亞的名聲。

而盧克蕾齊亞也將踏上她驚險人生的奧德賽航程,自她初婚直到生命終結。十一歲前,她已兩度同西班牙貴族正式訂婚,兩次都被亞歷山大六世解除,然後,在1493年2月,盧克蕾齊亞被他許配給喬萬尼�6�1斯福查,婚事由此人的表親,紅衣主教阿斯卡尼奧促成。婚約規定,婚後一年內,盧克蕾齊亞不得被帶離羅馬,而在同一時期內,不得在「實質上」履行婚姻。此外,嫁資高達31,000杜卡。同年6月12日,婚禮在梵蒂岡的奢華慶典中舉行。婚禮之後,盧克蕾齊亞依舊同阿德里安娜、朱莉亞住在波提科宮,她的生活幾乎沒有變化。

種種跡象看來,這並非一樁幸福的婚姻。喬萬尼是個漶漫,神經質的男人,年齡還是妻子的兩倍。他試圖挑動米蘭反對博爾吉亞,而教皇絕非一無所知。他所期待的政治、外交的利益全然落空,喬萬尼顯而易見地浪費了盧克蕾齊亞的寶貴價值,而教皇受夠了。此外,盧克蕾齊亞在佩扎羅很不快樂,她更適應已不再那麼險惡的羅馬的生活。喬萬尼害怕了,他對自己的姻親們不抱任何期望。公元1497年1月,他從戰場返回羅馬,發現妻子特別熱情,親友們格外友好,認定這是不祥的信號,立刻喬裝改扮飛奔回佩扎羅,接著又要求妻子追隨他而來。盧克蕾齊亞拒絕回到那「鄉下人」的愚蠢宮廷。隨後,教皇判決離婚。

這成了盧克蕾齊亞名譽的重大轉折點。喬萬尼�6�1斯福查在多方施壓下勉強同意離婚,但他非得簽署一份「性無能」的證言。無法圓房是教皇所稱的離婚理由,然而喬萬尼育有多個私生子女,而且第一任妻子死於難產。「性無能」假說很難成立,他也憤怒地否認這一說。帶著破碎的自尊,滿腔的愁苦,他反戈一擊,甩出一個驚天指控,而這將永遠纏附著博爾吉亞家族。

他對盧多維科�6�1斯福查說,教皇所以迫使他與盧克蕾齊亞離婚,乃是為了把她留給自己享用。當時她年僅十八歲,加諸於她的控告,立刻被博爾吉亞的反對者們迫不及待地採信了。對此,歷史學家們各執一端,過去,幾乎所有人都深信確有其事,但,如今,發展出了全新的觀點。喬萬尼要麼是渴望著復仇,要麼他相信是真的,他是一個來自於冷漠家庭的冷漠男人,根本理解不了博爾吉亞成員之間的親密與溫暖。無論如何,始自與父亂倫的指控迅速擴展到她與哥哥們,凱撒和胡安。當時公眾之於盧克蕾齊亞的看法,在一份紀念雅各波�6�1薩納扎羅的碑銘中集中反映:她被稱作教皇的「女兒,新婦與兒媳」。

事實上,博爾吉亞的兒女之間,確實存在著相當特殊的關系。盧克蕾齊亞愛她的三個兄弟,也為他們鍾愛,其中又與胡安和凱撒特別親厚。然而,兩位長兄之間更多是嫉恨而非友愛。亂倫指控一經傳出,就立刻傳為二人不和的主因。真實緣由更可能是亞歷山大六世對胡安異常偏愛,不顧凱撒的長子身份,並就智力,才幹,儀表而言,在二人中更為優越。當他們的異母兄弟,彼得羅�6�1路易身死,胡安跳過繼承順序,取得了甘迪亞公國,這深深刺激了凱撒,而為了籌備胡安的婚姻,教皇把他打扮得如此豪華,一位首飾大師辛勞數月製作他的珠寶。胡安,這極端傲慢自負的年輕人,連同他榮膺的地位,叫凱撒怒火中燒。而盧克蕾齊亞敬慕他,把他當成一位羅曼蒂克的英雄。她也愛凱撒,但看來他們的早年關系總欠缺一點「親熱」。正是凱撒,將妹妹捲入一系列構成博爾吉亞邪惡傳奇的事件中。

一個相關事件中,凱撒站在梵蒂岡宮的陽台上,用弩弓射殺手無寸鐵的囚犯,而盧克蕾齊亞始終陪在他身邊。這一插曲,連同亂倫,共同招致了盧克蕾齊亞的可怕名聲。確實,她在場,但問題是她為什麼在場?同時代的人都相信,因為她與凱撒是一丘之貉,她樂於出席觀賞如此卑劣的表演。其他人認為她害怕凱撒,但未必如此,因為,假使她確實願意,她有充分機會逃到佩扎羅去。答案或許很簡單。盧克蕾齊亞幾乎是發自本能地希望取悅她的家庭,她正是受著這樣的教育長大,愛她的家人,無論他們做了什麼。

盡管驚人的親密,日趨明朗的是這並非基於亂倫的關系。污名始自一個被博爾吉亞棄置不顧並公開羞辱的丈夫,甚至離婚後他就失去了佩扎羅公國,因為這是一處教皇領地。從婚姻一開始,他就不得不與妻子的家庭爭奪她的忠誠,最後在困惑與痛苦中作出駭人的指控。這不是真的。喬萬尼�6�1斯福查本人的忠實部屬,圭多�6�1博斯圖摩斯,見證了這起婚姻的始終,他從不憚刻薄地譏刺亞歷山大六世,然而,不曾稍稍暗示盧克蕾齊亞與父兄亂倫的可能。

合乎邏輯的推論是,這一譴責更多是想像而非事實的產物。人們僅知道關於博爾吉亞的流言。人所共知,一個故事或流言,越廣為傳播,就越為誇張離奇。博爾吉亞家族被視作一個時代貪婪腐化的縮影,此外,教皇的女兒頗具吸引力,也使亂倫顯得較為可能——幾乎是很可取的——在家庭內發生。人們恐懼並期待,這寄寓在博爾吉亞們心中的黑暗秘密,將結出什麼樣的果實。這使日後發生的一切故事變得更加丑惡。

當亞歷山大六世開啟了離婚議程,盧克蕾齊亞即避入羅馬的聖西斯托修道院。離婚是莫大的丑聞,她攜侍女們離開她的宮殿,躲進這以虔誠著稱的僻靜之所,不曾詢問或告知她的父親與兄弟。謠言紛紛,說她打算當修女。教皇企圖把她帶離修道院,但出於聖西斯托女院長的堅持,未曾成功。

父女處於緊張膠著狀態中。盧克蕾齊亞第一次反抗她的父親,這也反映了她的人格。——她知道離婚基於一些虛假的理由,但她不得不順從並扮演自己的角色。

與此同時,關於她又傳出一個流言,其真實性至今仍在爭辯之中。人們普遍相信,在修道院,她從父親的一名信使,彼得羅�6�1卡爾德隆懷了孕。彼得羅是一名年輕英俊的西班牙人,也是教皇的寵兒,人們在台伯河裡發現了他,謀殺的時間,正是傳說中盧克蕾齊亞生產的前後。亞歷山大六世,凱撒和胡安,都被認為可能是孩子的父親,其實它存在與否都成問題。盧克蕾齊亞不太可能在那段時間內懷孕,因為,假如確實如此,當她站在紅衣主教的法庭前,發誓自己仍然貞潔,那時她已身懷六甲了。此外,彼得羅之死,並不必然「證明」他曾令盧克蕾齊亞懷孕;僅僅謠言就足以激怒博爾吉亞們,採取行動了。同一時期,教皇與一無名女人生下了一個孩子,寫下兩道詔書申明它的身份,公開稱為凱撒的孩子,私下,承認是自己的。被看成盧克蕾齊亞私生子的,就是這著名的羅馬嬰兒,說是她從父親,凱撒,胡安,彼得羅中的任一人所生。其實,恐怕還是頭戴教皇冠冕者得了一個私生子,不希望為人所知,這才是最有可能的解釋。

在修道院中,盧克蕾齊亞收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胡安�6�1博爾吉亞被可怕的謀殺了,屍體扔在台伯河中。歷史上,一般認為凱撒�6�1博爾吉亞應對謀殺負責,動機諸如盧克蕾齊亞引起的嫉妒,喬弗里的妻子桑齊亞(她同時與胡安凱撒有染)引起的嫉妒,及父親偏愛胡安所引起的嫉妒。在當時,凱撒並不被看成嫌犯,但他在紀年史中被指為兇手。據說謀殺調查突告終止,就是因為教皇要為長子洗清罪責。此外,盧克蕾齊亞已確知長兄犯下了該隱的罪行,仍與之關系密切,這顯示她要麼冷酷無情,要麼軟弱消極。

然而,一個不同意見可能更符合邏輯。或許,亞歷山大六世與盧克蕾齊亞相信凱撒是無罪的。強大的奧西尼家族,是教皇眼中的嫌疑者之一。非常可能,博爾吉亞們確信奧西尼有罪,決心復仇而非調查起訴。無論他們的設想正確與否,凱撒是否無辜、奧西尼是否有罪,這都與盧克蕾齊亞的品質無關。她覺得,應當相信(為什麼要懷疑?)強大的父親的調查結果。她的所作所為,顯示出一個深情的姊妹,喪失至親而心亂如麻,因而立刻回到急需她的家中。傳統看法認為反映了她的(邪惡)性格,或相反,毫無性格的,就都不成立了。

獲准離婚,並公開宣布為處女,這意味著另一樁婚姻提上日程。1498年,盧克蕾齊亞與比斯切格利公爵阿爾方索結婚,他是那不勒斯前任君主,阿爾方索二世的私生子和現任君主的侄兒,而喬弗里美麗的妻子桑齊亞,是他一母同胞的妹妹。婚事是為了凱撒接近他的結婚目標,那不勒斯國王弗雷德里科的女兒卡羅塔,但從這樁政治婚姻中萌生了真愛,成就了一雙出人意料的幸福愛侶。阿爾方索受過良好的教育,年輕,直率,溫柔,驚人的俊美。可以說,盧克蕾齊亞的真實性格,第一次完全顯露出來。她享受著婚姻,並在阿爾方索的鼓勵下,在宮廷里聚集了一群藝術家與知識分子。夫妻倆彼此忠實,直到這場婚姻悲劇性的最後幾個月,沒有任何丑聞纏上她的名字。

是盧克蕾齊亞的家庭突然結束了她的幸福。那不勒斯的卡羅塔拒絕嫁給凱撒,而法蘭西國王許給他一位公主。那不勒斯不再有價值;法蘭西取代了它。政治風向的轉變,意味著盧克蕾齊亞的婚姻失去了意義。阿爾方索了解凱撒的本性,為生命起見逃到了熱納扎諾,希求科倫納家族保護,並給妻子遞信,請她趕來會合。當時盧克蕾齊亞已懷有六個月身孕,終日為他的別離悲泣不已。為阻止她去見他,教皇攔截了阿爾方索的所有書信,並派盧克蕾齊亞前去管理教皇領地斯波萊托。最後,她的哀求融化了阿爾方索的心,他回到妻子身邊,兩人重新寓居在羅馬的宅邸。約拿�6�1布卡杜斯,亞歷山大六世的典禮官,在他的日記中,簡要記載了緊跟著年輕人返回羅馬所發生的災難。他寫道,1500年7月15日晚上十點,阿爾方索在聖彼得宮的台階上遇刺,襲擊者隨後與四十個騎馬者逃走。他勉強還活著。盧克蕾齊亞挽救丈夫的方式,表現出她絕非脆弱無能。她把他帶到梵蒂岡的博爾吉亞塔樓上,安排可靠的人把手,和桑齊亞兩人不間斷地守在他身邊,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看護他,甚至親手為他做飯,以防投毒。然而,一切努力終告徒勞。第一次襲擊之後,一個月,阿爾方索被成功地謀殺了,就當他從幾近致命的傷勢中,良好恢復時。

為確保他的安全,盧克蕾齊亞與弗雷德里科國王,為他返回那不勒斯籌劃著,一旦他恢復得足以成行,就立即出發。她愛阿爾方索,她知道凱撒得對襲擊負責,決心挫敗兄長要他死的計劃。最後出手的,是對凱撒忠心耿耿的刺客堂�6�1米凱萊托。盧克蕾齊亞和桑齊亞受了騙;為了阻止他們扣押醫生,她們沖到隔壁向教皇求情,而她們一離開,刺客就把阿爾方索勒殺。

盧克蕾齊亞完全崩潰了。她拒絕受到安慰。她的家人對整樁事件保持緘默,但她不願接受謊言,假裝什麼都沒發生。她的悲慟溢於言表,令凱撒與教皇大為光火。他們把她遣到她的屬鎮奈比,連同她與阿爾方索生的兒子羅德里格。布卡杜斯的日記中,證實了她的痛苦。他寫道:「教皇的女兒,赴往奈比……經歷了她的丈夫,阿拉貢的阿爾方索新近的死亡所帶來的創痛和驚駭之後,為了獲得一些安慰和休憩。」

她沒有以血還血地償報阿爾方索的死。為了阻止它的發生,她已經做了可能的一切,現在,她真摯地為心愛的人悲痛愈桓。我們看到,在這一事件中,這個女子絕非冷酷。她不是一條毒蛇。相反,這是個溫柔而深情的女人,她的人生卻不屬於自己。在她的天性與教養所允許的范圍內,她反抗了父親和兄長。最後,她返回她的家庭,重新取得一個位置,這樣做更可能是人之常情,而不是善惡不分。

下一樁重大事件,是盧克蕾齊亞的第三度、也是最後一度婚姻。伊莎貝拉�6�1德�6�1伊斯特,對凱撒施展誘惑,盡管他發動了征服羅馬涅的戰爭,並囚禁了她的幾位親屬。這是她為自保的權宜之策,但亞歷山大六世因此受到啟發,可以讓伊莎貝拉的兄弟,阿爾方索�6�1德�6�1伊斯特做盧克蕾齊亞的第三任夫君。統治費拉拉的伊斯特家族,是義大利最高貴、最受尊敬的姓氏之一,感到震驚;由於盧克蕾齊亞的可怕名聲,他們冷淡拒絕了議婚。然而教皇堅持著,並加上一筆超過200,000杜卡的巨額嫁資,同時露骨地威脅,拒絕將導致對費拉拉的進攻,這樣,盧克蕾齊亞再次與一位阿爾方索訂婚。

由此,我們進入了盧克蕾齊亞人生的最後一章。她積極參與進談判中,為獲得埃爾科萊公爵(阿爾方索的父親)的允婚,她甜言蜜語地說服教皇,答應他所提出的一切條件。費拉拉遣來外交人員,調查她的生平,確定她的惡名在多大程度上屬實;而呈報給埃爾科萊的,則是一名天性高尚純良的婦女,渴望從羅馬的生活中解脫。——盧克蕾齊亞,正是作為阿爾方索�6�1德�6�1伊斯特的妻子,她在和比斯切格利公爵的短暫婚姻中,第一次表現出來的特質,才得以充分發展起來。

婚禮通過代理人舉行,滿載著令人吃驚的財富,盧克蕾齊亞啟程前往費拉拉。現在,她需要鼓起全部勇氣,應對一個強烈抵制她到臨其中的家庭。然而,她僅僅需要應付旅行和抵達後一星期左右的時間。之後,她所要做的就是展示她的非凡魅力及優美的品行。這種魅力折服了小姑伊莎貝拉,甚至嚴厲而苛刻的公公,埃爾科萊公爵也愉快地驚嘆於新兒媳的、優雅歡快的美,寫信給教皇表示,他發現年輕的盧克蕾齊亞是一件瑰寶。伊斯特家族,以及整個費拉拉,都覺得無法將盧克蕾齊亞,與傳說為她披上的惡魔外衣聯系在一起。

她確實擁有美好的人格,這是幸運的。婚後不到兩年,教皇突然死亡,毀滅了凱撒;當她顯赫一時的家庭,無力自保、也保不了她的時候,她並沒有被伊斯特家族趕出門——她已經贏得了他們的感情。甚至,她還設法保護了每一個博爾吉亞家族的成員,只要她能做到。是她的人格令她在費拉拉站穩腳跟。

埃爾科萊公爵死後,公元1505年,盧克蕾齊亞成為費拉拉公爵夫人。她迅速走進宮廷生活的核心,吸引了當時所有的偉大詩人與卓有教養的人。她的丈夫,在宮廷中長大,卻並不對文化感興趣,盧克蕾齊亞則維持並提升了費拉拉的光榮。對於為伊斯特宮廷工作的藝術家們,她是一位慷慨仁慈的保護人。她主持節日與日常的宴會。她開始以「好公爵夫人」而著稱。

進入她宮廷的有一位威尼斯人,彼得羅�6�1本波,一位偉大的人文主義者、詩人,傾倒於公爵夫人的迷人魅力。相當著名的是她與本波發展出一段彼此相敬相愛的感情。假定這種感情成為一段戀愛,這也僅僅為盧克蕾齊亞增添了品味良好的聲譽。

彼得羅為她抒寫的愛慕詩篇令她歡喜。他的感情,部分撫平了她的丈夫,在婚姻最初幾年的冷遇所造成的傷害。他們彼此通信,甚至在羅曼史結束很久以後還保持著。

通過研究她寫給彼得羅的信,可以描繪處在這一人生階段的盧克蕾齊亞。她是一位高雅的女人,還有些纖細的羅曼蒂克情感。她寫給彼得羅的詩是精緻優美的文學混合物,但顯得缺乏深度。因為她承受著「財富的重荷」,通過與彼得羅的關系,她紆解了這一負擔。她的通信顯示她是一位高雅,有教養,有品味的女性,最終,在痛苦的人生經歷中成熟了。從早年開始,她溫柔快樂的性情,屢屢受到親人被剝奪的打擊,這一切痛苦鍛造出她的剛毅精神,卻沒有損失她令人愉快的天性——通信反映了她的成熟。

盧克蕾齊亞在費拉拉的生活並不很長,卻是一個典範。無論何時,阿爾方索公爵外出的時候,她都留下與小叔伊波利特紅衣主教處理各種事務。她行使一個受理公民請願的法庭的職責。這一切證實了她的責任感與管理能力。她作為示範,作為公爵夫人統治費拉拉。費拉拉的史學家們,給與她的美麗,謙遜,貞潔與卓越以至高的贊美。費拉拉人愛戴他們的公爵夫人。當她年紀上了三十,她仿效母親的榜樣,獻身於宗教與慈善工作。她成了虔誠的信徒,每年都多次退隱到聖�6�1貝爾納迪諾修道院,那裡可以與她同名的侄女、修女盧克蕾齊亞會面;她是凱撒的一個私生女,由姑母在費拉拉養育。1519年6月24日,盧克蕾齊亞死於一次不成功的妊娠。在去世前一夜,她還給教皇列奧十世寫了一封動人的信,表達了對死亡的接納、渴望以及內心的平靜。費拉拉公爵夫人在丈夫與人民的真誠哀悼中逝去。她的善良與仁慈,贏得了這些人的尊敬和感情。

無偏見的考察盧克蕾齊亞的一生,展示了一位與流行印象幾無相似之處的女子。一部反博爾吉亞的宣傳機器,在她的時代馬不停蹄地運轉,而她成了犧牲品。她家族的敵人勤奮傳播的故事,被當作事實接受下來,而對她人格的高度贊美則被忽視了好幾個世紀。對盧克蕾齊亞一生大事的研究,澄清了她不是一個殘忍邪惡,醉心於肉體享受的妖婦。她不是父親與兄弟們的亂倫愛人,也不是由父兄支配的,軟弱消極的政治籌碼。一旦確信必要,她都盡其所能地反抗他們,但在她所處的時代,她並無多少選擇。她的人生以一個溫柔歡樂的女孩開始,被她的悲劇經歷,鍛造成一位優雅仁慈而高尚的女性,作為深受愛戴的公爵夫人,統治費拉拉直到生命結束,享年39歲。

著眼於她的一般印象,這一研究揭示了將流行見解當作事實所造成的謬誤。盧克蕾齊亞�6�1博爾吉亞的名字,蒙受了數世紀羞恥而不當的污辱,而她數量有限的支持者,為她洗雪的努力也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確實,一個殘酷的嘲弄:這個女子,家族中最無害的一個,卻承受了幾乎是最惡劣的聲名。

I. 紅衣是大公主還是黑衣是大公主

左邊是大公主,眼睛比較圓
右邊小公主,眼角比較下垂

J. 95歲英女王穿一身紅衣亮相太驚艷,露出久違笑容,她都有什麼經歷

95歲女王再次亮相,正紅色長大衣霸氣十足。正紅色套裝襯托的整個人容光煥發,禮帽配飾上還有花朵點綴更顯精緻,還有代表著尊貴典雅的珍珠飾品相配,塗上紅唇展露笑顏,精神狀態相當不錯。

按照長子繼承權的規定,君主的王位應由長子繼承,其次是次子有次輪流下去。最後才到長女,依次輪流。也就是說,只要是當時的約克公爵有兒子的話這個王位不會輪到伊麗莎白繼承。

喬治五世在1952年去世後,伊麗拆啟莎白二世於1953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加冕典禮,成為新一代的英國君主。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98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1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2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1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1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2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1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5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