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灣最深多少米
Ⅰ 墨西哥灣油井有多少米深
海平面下1500米。
Ⅱ 墨西哥灣驚現130米深神秘藍洞,是什麼造成的
7月23日經ABC新聞報道科學家在美國弗羅里達州墨西哥灣發現一處深達130米的藍洞,距離水面有47米的距離,地球上目前被人發現的藍洞共有四處,而這次發現的藍洞極具科學研究價值。那麼被稱為地球給“人類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後遺產”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原因有二。
這次墨西哥灣藍洞的發現對於人類研究藍洞的秘密提供了更新的樣本,地球上70%的面積都是由水所覆蓋,如果想探索地球的奧秘,那麼人類終要進入神秘的海底進行探索。比如說神秘的可燃冰,就是存在於南極海平面深處。那麼藍洞的深處究竟藏著什麼樣的奧秘就要由科研人員進行研究了。
Ⅲ 墨西哥灣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如圖6-1所示,墨西哥灣是大西洋深入北美大陸東南部的海灣。絕大部分為美國和墨西哥領土所環抱,海岸線長達4828千米。古巴島居灣口中部,其北側的佛羅里達海峽(最窄處寬僅80千米)與西側的尤卡坦海峽(最窄處寬約216千米)分別溝通大西洋與加勒比海。西南部有坎佩切灣深切凹入。整個墨西哥灣東西長1609千米,南北寬1287千米,略呈橢圓形,面積154.3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512米,最深點錫格斯比海溝為5203米。海水容積233.2萬立方千米。中生代陸地沉陷而成,部分海岸仍在下沉中。大陸架寬廣,在佛羅里達半島以西和尤卡坦半島以北寬達200~280千米,約3/5大陸架屬美國,2/5屬墨西哥。大陸架之外有大陸坡、陡崖和陸基,最後轉入錫格斯比深海平原,但東北部海底在陡崖之下為廣大的古密西西比河沖積丘。
中生代、新生代沉積深厚,鹽丘廣布,特別集中在北部西段沿海一帶,其中很多含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主要藏在古近—新近系砂岩和白堊系石灰岩中;有的還有含硫層。沿岸皆為低平的沙質海岸,多沼澤和由沙洲、沙嘴、珊瑚礁阻蓄或封閉成的湖。北岸和西北岸分別有密西西比河和格蘭德河(北布拉沃河)等注入。墨西哥灣由幾個生態與地質區組成,其中主要為海岸地帶、大陸棚、大陸坡和深海平原。海岸地帶有沙灘、紅樹林地區,以及許多海灣、三角灣和 湖。大陸棚在墨西哥灣邊緣的周圍形成一系列幾乎連續不斷的階地;寬度由最寬的320千米以上到最窄的約40千米不等。佛羅里達西海岸和猶加敦半島外面的大陸棚為主要由碳酸鹽類物質構成的一個廣闊區域。大陸棚的其餘部分則為砂礫、泥沙和黏土的沉積物。在大陸棚和向下延伸直到深海平原的大陸坡上,在不同的深度埋藏著許多鹽丘;而在經濟上十分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蘊藏與這些鹽丘有關。構成海灣底部的深海平原的中部為一大三角形地區,其面對佛羅里達和猶加敦半島的邊緣是陡峭的斷層,而北部和西部則是較為平緩的斜坡。該海盆異常平坦,其傾斜度每2440米只有約0.3米。從海盆的底部升起許多錫格斯比海丘,其中有些高達400米,這些海丘是埋藏著鹽丘的地表顯示方式。
圖6-1墨西哥灣地理位置圖
Ⅳ 墨西哥灣是否由巨大隕星撞擊而成(太湖和墨西哥灣外形均程圓形)
墨西哥灣是北美洲南部大西洋的一海灣,以佛羅里達半島-古巴-尤卡坦半島一線與外海分割,東西長1609千米,南北寬1287千米,面154.3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512米。最深處4023米.有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由北岸注入。北為美國,南、西為墨西哥,東經佛羅里達海峽與大西洋相連,經尤卡坦海峽與加勒比海相接,是著名的墨西哥灣洋流的起點。
墨西哥灣的成因:
1由於伸向海洋的岩海岸帶性軟硬程度不同,軟弱岩層不斷遭受侵蝕室而向陸地凹進,逐漸形成了海灣。
2海面上升時海水進入陸地,岸線變曲折,凹進的部分即成海灣。
雙重原因造成的。
呈圓形不代表就是隕石造成,除非是標準度相當高的圓形。
墨西哥灣和太湖(雖然二者實在沒什麼可比性)也不是圓形的,您可以在地圖上仔細看看
樓上的,額很無語...你當這是打乒乓球呢- -
現在專家說的一切都是猜測,而且至今我也沒有搜到也沒有聽我哪個導師提起過關於隕石撞擊出墨西哥灣這一說法。
恐龍滅絕專家不也說過是外星人入侵么,百慕大三角專家也還說是水下有外星人基地,這不是我在胡扯,都是專業期刊還有新聞上報道過的哪哪國著名科學家經過多少年取證得出的,可是上面那兩條你信么?
所以在這些論證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前,地理方面的真理還是保持在盡可能多的人認可的當前客觀存在中。
假定如一樓所說,在太湖彈跳一下最終落入墨西哥灣,那麼以太湖的大小和墨西哥灣大小的比例推斷出落入地球的第一擊角度非常非常的小,具體我算不出來,我數學不好,但是如果是一樓所說的3°,那麼按照隕石的運行速度和最終形成墨西哥灣的龐大體積,這顆隕石根本就不會有二次接觸地面的條件,而是徑直又飛回太空,如同籃球和乒乓球擦了一下邊。
再者,按照切入角度3°的條件,那麼太湖應該如貝加爾湖一般又細長又深,不可能如現在一般呈橢圓形。
駁斥了一樓的說法我們來看直接墜入墨西哥灣的可能,那麼現在我們看下墨西哥灣海底的構成:墨西哥灣由幾個生態與地質區組成,其中主要為海岸地帶、大陸棚、大陸坡和深海平原。海岸地帶有潮沼、沙灘、紅樹。墨西哥灣海底構造平坦,起伏均勻,其東南側「美國佛羅里達州」主要由碳酸鹽類物質構成,其他大陸棚則由泥沙、沙粒和粘土構成……
從海底構造和物質來看是典型的軟弱岩侵蝕形成的,因此從現有的一切條件和因素看,隕石撞擊形成說還是站不住腳的。
至於太湖是不是隕石形成的,我這里的相關資料很少,我對國內的地理不甚了解,不會妄加回答,不過哪天我回家時會去看看那裡的岩石構成的(我家就是無錫的)。
不用回家看了,我剛問了我們導師,太湖是非常典型的沖擊平原湖泊,是河流淤積形成的,這個成因從建國開始就已經定論的,如果推翻早就推翻了。
比較典型的隕石形成地區,你可以參照俄羅斯西伯利亞通古斯地區的地形地貌來加以分析。
好累,寫了這么多。。。。
Ⅳ 為什麼墨西哥灣擁有全球最大的暖流
because美國
概況
美利堅合眾國地處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濱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所屬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洲西北部,夏威夷州位於中太平洋北部。總面積9 3 7 2 6 1 4 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 2 6 8 0 千米。
原為印第安人聚居地。1 5 世紀末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相繼移民至此。1 8 世紀前,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 3 個殖民地。1 7 7 5 年,爆發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 7 7 6 年7 月4 日殖民地人民發表「獨立宣言」,宣布成立美利堅合眾國。1 7 8 3 年獨立戰爭結束,英國承認1 3 個殖民地獨立。1 7 8 7 年通過美國憲法,成立聯邦共和國。1 8 0 3 年從法國購得路易斯安那(位於美國中部的廣大地區),1 8 1 9 年從西班牙購得佛羅里達,1 8 4 5 年侵佔墨西哥的得克薩斯。1 8 4 8 年對墨西哥戰爭結束後,得到了新墨西哥、亞利桑那、加利福尼亞等地。1 8 5 3 年又從墨西哥奪取了位於今亞利桑那州南部和新墨西哥州西南部的一塊土地。1 8 6 7 年向沙俄購買了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1 8 9 8 年吞並了夏威夷。這些地方後來先後申請加入了聯邦,形成現在擁有5 0 個州的美國。1 9 7 9 年1 月1 日同我國建交。
居民
居民大部分是歐洲移民的後代,還有黑人(約佔全國人口1 2 %)、印第安人、墨西哥族人、波多黎各人、中國血統美國籍人和華僑等。美國黑人是3 0 0 多年前被歐洲殖民主義者從非洲販運到美洲大陸來的非洲黑人奴隸的後裔,半個世紀前8 0 %集中在南部的1 2 個州,目前大部分黑人居住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礬、費城、底特律、華盛頓等城市中。印第安人是美洲最早的居民,有一半人被迫住在「印第安人保留地」。墨西哥族人主要聚居在西部和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亞利桑那、新墨西哥、科羅拉多和得克薩斯等州。波多黎各人主要集中在紐約、芝加哥等城市。美國的宗教信仰者占總人口的8 5 %,主要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等,通用英語。
自然環境
本土地勢東西高,中央低,主要山脈為南北走向。東部是阿巴拉契亞山脈構成的古老山地及大西洋沿岸平原;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構成的廣大高原和山地,包括東側落基山脈、西側內華達山脈和海岸山嶺,以及兩山之間的內陸高原和大盆地。全國最高峰為阿拉斯加的麥金利峰,海拔6 1 9 3 米。高原西南部的死谷低於海平面8 5 米,是美洲大陸最低點;中部大平原,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是美國最重要的農業地區,平原西部是著名的大草原。密西西比河以密蘇里河為源全長6 2 6 2 千米,是世界第四長河,向南流經整個平原注入墨西哥灣。東北部的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面積8 2 4 0 0 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間,有著名的尼亞加拉瀑布,位於中部的大鹽湖是北美洲面積最大、鹽分最高的鹹水湖。東北部沿海和五大湖區屬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和南下冷空氣影響,冬季較冷,夏季較溫和,多雨雪,年平均降水量1 0 0 0 毫米左右;東南部和墨西哥灣沿岸屬亞熱帶森林氣候,受墨西哥灣暖流影響,溫暖濕潤,年平均降水量2 0 0 0 毫米以上;中部平原,寒暖氣流均可長驅直入,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多雪;西部內陸高原冬季乾燥寒冷,夏季乾燥炎熱,年平均降水量5 0 0 毫米以下;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南段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北段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豐富。煤、石油、天然氣、鐵礦石、鉀鹽、磷酸鹽、硫磺等礦物儲量均居世界前列,其它礦物有鋁、銅、鉛、鋅、鎢、鉬、鈾、鉍等。煤總儲量3 6 0 0 0 億噸,原油儲量2 7 0 億桶,天然氣儲量5 6 0 0 0 億立方米。阿巴拉契亞山脈蘊藏有豐富的煤、鐵和有色金屬,石油和天然氣主要分布在中部大平原。森林面積2 0 5 萬平方千米。草地與山地牧場佔全國總面積的2 8 %,水力蘊藏量約1 3 0 0 0 萬千瓦。運轉中的核反應堆有1 1 0 多座。
經濟概況
世界經濟大國。經濟高度發達,工農業生產門類齊全,集約化程度高,國民生產總值位居世界首位。1 9 9 3 年國民生產總值6 4 0 0 0多億美元,工業有動力(包括石油、天然氣、採煤、電力)、鋼鐵、有色冶金、機械製造(包括航空火箭、汽車、造船、電力機械)、原子、化學、紡織、軍火等部門。1 9 9 2 年主要工業品產量:原油2 6 億桶,煤1 0 億噸,總發電量2 7 8 0 0 多億度,鋼9 3 0 0 多萬噸,汽車1 0 0 0 多萬輛,小汽車比重量大。年產硫酸近4 0 0 0 萬噸,水泥6 0 0 0 萬噸,紙和紙板產6 0 0 0 萬噸。美國的工業分布大致可分為三個區:一、東北部工業區,位於密西西比河以東,俄亥俄河和波托馬克河以北。該區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以加工業為主,有冶金、機械製造、化學、紡織等工業部門。二、南部工業區,以采礦業為主,加工工業各部門有所發展,其中石油、化學、造船、軍事工業在全國經濟中佔主要地位。三、西部工業區,工業部門比較單一,航空火箭、電子工業、原子工業等發展很快。西部山地為礦產區。
美國的農業主要為大型農場經營,農業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主要有畜牧業和耕作業兩大部分,畜牧業以養牛為主,養豬及家禽次之,有牛約一億多頭、豬5 0 0 O 多萬頭。農作物以玉米、小麥、大豆、棉花為重要,其次為煙草、馬鈴薯、燕麥、稻子、柑橘、甜菜等,糧食總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l /5 ,農產品外匯收入為美同外匯收入最大的項目之一。小麥、玉米、大豆等的產量長居世界前列。
美國是世界上進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主要外貿對象為加拿人、日本、德國、英國、墨西哥等,主要出口化學製品、機械、車輛、飛機、電子計算機、武器等。還大量傾銷大豆、小麥、谷類、棉花等。主要進口汽車、電子器材、機械、鋼材、紡織品以及天然橡膠、鉑、錫、鉻、錳、銻、鎳、鋅、銅、鋁、鉛、鎢、石油等。
美國的貨物運輸以鐵路為主,鐵路全長3 1 . 8 萬多千米,其中電氣化鐵路3 0 9 0 千米。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各大城市、橫貫全國的鐵路為主要干線。鐵路貨運量約佔全國貨運總量2 /5 。全國內河通航里程為4 1 0 0 0 多千米。國內水運的貨運量佔全國貨運量1 5 %以上,以五大湖最盛,約占國內水運的3 %,其它主要水道為密西西比河、伊利運河等。自2 0 世紀以來,管道成為重要的運輸工具,主要運輸石油、天然氣,近十幾年來還運輸煤,管道運輸約佔全國貨運量的1 /5 。美國的客運以公路為主,佔全部客運量的4 /5 以上,全國有公路約6 3 0 萬千米,以五大湖區的南部和大西洋沿岸最稠密,西部廣大地區公路較少。航空以客運為主,有航空線聯系全國各大城市。海運發達,有1 0 0 0 總噸以上遠洋商船近8 0 0 艘,計2 4 0 0 萬重量噸。油輪2 7 0 多艘,計1 6 0 0 萬總載重噸位。主要海港為大西洋沿岸的紐約、諾福克、巴爾的摩、波特蘭、波士頓、費城、傑克遜維爾,墨西哥灣沿岸的新奧爾良、休斯敦、阿瑟港,太平洋沿岸的聖弗蘭西斯科(舊金山)、洛杉礬、西雅圖等。
重要城市
華盛頓,首都,1 7 9 1 年建市,為紀念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命名。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全市只有印刷和少數食品工業。紐約:美國第一大城市,是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和最大海港。全國的交通樞紐和工業、金融業中心。對外貿易額佔全國的1 7 %左右。市區周圍有6 0 多座衛星城。哈萊姆區是黑人聚居區,聯合國總部在市中心區。金融、商業的中心在華爾街。芝加哥:美國第二大城市,是全國的鐵路樞紐,有3 2 條干線交匯於此。廣大腹地農牧業發達,盛產煤和石油,是全國的穀物、牲畜市場和中西部的商業、金融和工業中心。肉類加工和黑色冶金居全國首位。1 8 8 6 年5 月1 日芝加哥等地幾十萬美國工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反對資產階級剝削和壓榨、爭取自身權利的英勇斗爭。「五一」國際勞動節即起源於此。洛杉礬:美國太平洋沿岸第一大城。也是黑人集中的城市之一。為西部地區工商業城市和重要海港。有飛機製造等工業。郊區的好萊塢是美國電影業中心。費城(費拉德爾非亞):美國宣布獨立時曾為臨時首都。是重要鐵路樞紐。底特律:美國最大的汽車製造業中心。鋼鐵、飛機及儀器製造工業發達。聖弗蘭西斯科(舊金山):太平洋沿岸第二大城市。西部金融中心,美國對遠東貿易的要港。工業發達,常有地震。休斯敦:美國南方重要海港,是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學工業中心,鋼鐵、食品加工工業也很發達。波士頓:東北海岸的大城市和海港。紡織工業中心,機械製造、五金、食品加工工業也很發達。波市城西的劍橋有著名的哈佛大學。邁阿密:美國最南的大城市、港口和游覽中心。
其它
重要節日:國慶日7 月4 日。感恩節1 1 月。
與我國建交日:1 9 7 9 年1 月1 日。
貨幣:美元。
時差:全國分四個時區,每時區相差1 小時。紐約比格林尼治時間晚5 小時;比北京時間晚1 3 個小時。洛杉磯比格林尼治時間晚8 小時;比北京時間晚1 6 小時。
國花:玫瑰。
國鳥:白頭鷹。
國徽格言:合眾為一。
國名釋義:英語中美國和亞美利加為同一詞。
譽稱:民族熔爐(幾乎容納了全世界各民族的人)。
用白色砂岩和大理石建成的國會大廈是首都華盛頓的象徵。
Ⅵ 墨西哥灣的地理概況
簡介 墨西哥灣衛星地圖大西洋伸入北美大陸東南部的一個海灣。部分為陸地環繞。透過佛羅里達半島和古巴島之間的佛羅里達海峽與大西洋相連,並經由尤卡坦半島和古巴之間的尤卡坦海峽與加勒比海相通。這兩個海峽均寬約160公里(100哩)。墨西哥灣呈半圓形,東西長約1609千米,南北寬約1287千米,面積154.3萬平方千米,是僅次於孟加拉灣的世界第二大海灣。平均深度1512米,最大水深5203米。海灣的東部與北部是美國,西岸與南岸是墨西哥,東南方的海上是古巴。墨西哥灣經過佛羅里達海峽進入大西洋;經過尤卡旦海峽與加勒比海相連接。 海灣地貌海灣沿岸曲折多灣,岸邊多沼澤、淺灘和紅樹林。海底有大陸架、大陸坡和深海平原。北岸有著名的密西西比河流入,把大量泥沙帶進海灣,形成了巨大的河口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外還有水下沖積扇。沿海多沙質海岸,有沙嘴、沙洲、沙堤,沙堤與海岸間還形成一系列潟湖和小灣。在尤卡旦海峽,有一條海檻,位於海面下約1600米深,作為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分界。 氣候概況墨西哥灣位於熱帶和亞熱帶,高溫多雨,降水量多。灣內暖水從佛羅里達海峽流出,成為墨西哥暖流的重要源地。墨西哥灣的潮汐,是每天一漲一落的全日潮;潮差一般很小,只有在台風季節,潮水受台風的驅趕,引起海水陡升,成為風暴潮,水位有時高達5米,會對沿岸窪地造成威脅,特別是灣北岸的風暴潮較多。 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和美國的佛羅里達半島環抱海灣灣口,古巴島伸居灣口中部,把灣口分為佛羅里達海峽和尤卡坦海峽,成為墨西哥灣連接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水道,在航運貿易、戰略上具有重要意義。海灣大陸架較寬,除西側較窄外,一般都在200~280千米。北部和西北部大陸架上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業已開采。海灣表層水溫較高,比同緯度大西洋的水溫高2~3℃,海水鹽度為36~36.9。加勒比海暖流穿過尤卡坦海峽流入墨西哥灣中形成順時針洋流,從佛羅里達海峽流出進入大西洋,成為灣流的起始段。墨西哥灣沿岸有休斯敦、新奧爾良、坦帕、坦皮科、哈瓦那等重要港口。 編輯本段地質墨西哥灣由幾個生態與地質區組成,其中主要為海岸地帶、大陸棚、大陸坡和深海平原。海岸地帶有潮沼、沙灘、紅樹 墨西哥灣地形圖林地區,以及許多海灣、三角灣和潟湖。大陸棚在墨西哥灣邊緣的周圍形成一系列幾乎連續不斷的階地;寬度由最寬的320公里(200里)以上到最窄的約40公里(25里)不等。佛羅里達西海岸和猶加敦半島外面的大陸棚為主要由碳酸鹽類物質構成的一個廣闊區域。大陸棚的其餘部分則為砂礫、泥沙和黏土的沈積物。在大陸棚和向下延伸直到深海平原的大陸坡上,在不同的深度埋藏著許多鹽丘;而在經濟上十分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蘊藏與這些鹽丘有關。構成海灣底部的深海平原的中部為一大三角形地區,其面對佛羅里達和猶加敦半島的邊緣是陡峭的斷層,而北部和西部則是較為平緩的斜坡。該海盆異常平坦,其傾斜度每2,440公尺(8,000尺)只有約0.3公尺(1尺)。墨西哥灣最深處位於墨西哥海盆(錫格斯比海溝〔Sigsbee Deep〕),在海平面以下5,203公尺(17,070遲)。從海盆的底部升起許多錫格斯比海丘,其中有些高達400公尺(1,300尺),這些海丘是埋藏著鹽丘的地表顯示方式。 編輯本段水文墨西哥灣的東南部有像河一樣的海流流過,是北大西洋灣流的主要來源;也是使海洋的水流經海灣的主要洋流。加勒比海的水經由猶加敦海峽流入墨西哥灣,海峽的海底形成一個在水面下1.6公里(1哩)的海底山脊(兩個海盆之間的水下脊),這股水流然後沿順時針方向經由佛羅里達海峽流出。被稱作環流(loop kulrents)的曲流水體從主流中脫離出來,也按順時針方向流動,流至灣的東北部。這些環流有著季節性變化和年度變化。墨西哥灣西部的海流模式則輪廓不太分明。那裡的海流都相對較弱,其強度隨季節和地點之不同而變化。灣內大陸棚上和沿海的海水在流向和速度上有著極端的變化,此處海流的季節性變化和年度變化不但受制於主要的環流模式,而且受盛行風向變化的影響。 墨西哥灣精準衛星地圖流入墨西哥灣各河流的陸地流域總面積約為海灣面積的兩倍。灣內各處海水的鹽度差別很大。灣內廣闊水域的鹽度與北大西洋類似,約為36。不過,沿岸海水的鹽度比率,在一年內各個時期變化極大,尤其是在密西西比河口廣大的三角洲附近。每當密西西比河的流量最大之時,遠至離岸30~50公里(20~30哩)的范圍內,其鹽度低達14~20。 海灣表層水溫較高,夏季最熱月為29℃,冬季最冷月為20~24℃,比同緯度大西洋的水溫高2~3℃,這是海灣地處熱帶和副熱帶、深居內陸以及赤道暖流流入的結果。2月海面溫度由北部的18℃(64℉)到猶加敦岸外的24℃(76℉)不等。在夏季,海面溫度曾被測到32℃(90℉)左右,但通常有著和2月幾乎一樣的差異。猶加敦海峽北部附近的水底溫度約為6℃(43℉)。等溫層(恆溫的海水表層)的厚度,隨季節和當地環境以及地點之不同,由1~150公尺(3~500呎)不等。潮差很小,在大多數地方小於2呎;一般說來,只產生全日潮──即每個潮汐日(24小時又50分)為一個高潮期和一個低潮期。
Ⅶ 墨西哥灣海底地形
水覆蓋之下的固體地球表面形態。由於海水的掩蓋,海底地形起伏難以直接觀察。早期的鉛錘測深法,費時多,精度低。20世紀20年代以來,船艦在航行途中運用了回聲測深儀,能夠快速地測出海底深度,結合精確定位,得以揭示海底地形真相。1925~1927年期間,德國「流星」號船考察南大西洋,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的起伏不亞於陸地。1953年以來,使用精密的回聲測深儀獲得越來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至1967~1969年期間,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立體地貌圖相繼問世。(見彩圖)洋底有高聳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綿長的海嶺,深邃的海溝,也有坦盪的深海平原。縱貫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綿延8萬公里,寬數百至數千公里,總面積堪與全球陸地相比,其長度和廣度為陸上任何山系所不及。大洋最深點深11034米,位於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這一深度超過了陸上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島上的冒納羅亞火山海拔4170米,而島嶼附近洋底深五、六千米,冒納羅亞火山實際上是一座拔起洋底高約萬米的山體。基本單元在地球表面上大陸和洋底呈現為兩個不同的台階面,陸地大部分地區海拔高度在0~1公里,洋底大部分地區深度在4~6公里。整個海底可分為三大基本地形單元: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洋盆地一語有兩種含義:廣義的泛指大陸架和大陸坡以外的整個大洋;狹義的指大洋中脊和大陸邊緣之間的深洋底。這里所用為後一種含義。三大地形單元又可進一步劃出一些次一級的海底地形單元(圖1)。大陸邊緣為大陸與洋底兩大台階面之間廣闊的過渡地帶。約占海洋總面積的22%,通常將大陸邊緣劃分為大西洋型大陸邊緣(也稱被動大陸邊緣)和太平洋型大陸邊緣(也稱活動大陸邊緣)。前者由大陸架、大陸坡、大陸隆三單元構成,地形寬緩,見於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極洲的大部分周緣地帶;後者陸架狹窄,陸坡陡峭,大陸隆不發育,而被海溝取代,可分兩類:海溝-島弧-邊緣盆地系列和海溝直逼陸緣的安第斯型大陸邊緣,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周緣地帶,也見於印度洋東北緣等地。大陸架是濱臨海岸、向海緩斜的淺海地帶。陸架外緣水深多為100~200米,這里坡度發生明顯轉折,下延為陡斜的大陸坡。大陸坡是地球上最綿長、壯觀的斜坡,其上有深刻的海底峽谷,主要由濁流沖刷而成,為陸源沉積物輸入深海底的重要通道,峽谷口外常有沉積物堆積成的海底扇。大陸坡向下或過渡為大陸隆(在大西洋型大陸邊緣),或陡降至深海溝(在太平洋型大陸邊緣)。大陸隆是大陸坡麓部,由沉積物堆積成的和緩坡地,向洋側,過渡為坡度更緩的深海平原。海溝約比相鄰的大洋盆地深2~4公里,橫剖面呈不對稱的V字形,其陸側斜坡較陡,洋側斜坡較緩。洋側坡過渡為大洋盆地處,有時發育與海溝平行延伸的寬緩的外緣隆起,高出深海平原約500米。島弧陸側為弧後盆地(也稱邊緣盆地),水深淺於大洋盆地,與相鄰的島弧和海溝組成統一的溝-弧-盆體系。另有些大陸邊緣地形復雜,為交替出現的盆地和嶺脊,稱大陸邊緣地,如南加利福尼亞岸外。陸架以外水深較大的台階,稱邊緣海台,如美國東南岸外的布萊克海台。大洋盆地位於大洋中脊與大陸邊緣之間,它的一側與中脊平緩的坡麓相接,另一側與大陸隆(大西洋型大陸邊緣)或海溝(太平洋型大陸邊緣)相鄰。約占海洋總面積的45%。大洋盆地被海嶺等正向地形所分割,構成若干外形略呈等軸狀,水深約在4000~5000米左右的海底窪地,稱海盆。寬度較大、兩坡較緩的長條狀海底窪地,叫做海槽。海盆底部發育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等地形。深海平原是起伏的玄武岩基底被厚沉積物披蓋而成,坡度小於千分之一。除赤道生物高產帶外,深海平原的形成多與源自大陸或島嶼的濁流沉積物的大面積鋪蓋有關。通常分布於鄰接大陸隆處。若盆底沉積物無幾,則為熔岩流或岩蓋組成的深海丘陵,有的個體呈小型盾狀火山,起伏為幾十至幾百米。深海丘陵常分布於深海平原向大洋中脊一側。太平洋邊緣展布著海溝,濁流沉積等陸源的物質難以越過海溝輸送到洋盆區,來自上覆水層的遠洋沉積一般為量有限,不足以鋪覆成深海平原,故太平洋中深海丘陵約占洋底面積的80~85%。而大西洋中深海平原卻十分發育。長條狀的海底高地稱海嶺或海脊。洋盆中的海嶺幾乎沒有地震活動,叫無震海嶺。海山多屬火山成因,有些海山孤立地散布於洋盆中,規模巨大露出水面的構成火山島。還有些海山出現平坦的頂面,稱平頂海山,頂面水深數百米至2000餘米不等,是火山島被海蝕作用削平後沉沒而成。三大洋內還散布著寬緩的海底高地,稱海隆,如百慕大海隆。一些頂面平坦,四周邊坡較陡的海台(也稱海底高原),或由熔岩堆積形成,或具有花崗岩基底,後者亦稱微型陸塊,如印度洋中塞席爾群島所在的馬斯卡林海台。海台在印度洋中最為發育。大洋中脊地球上最長最寬的環球性洋中山系,占海洋總面積的33%。太平洋內,山系位置偏東,起伏程度小於大西洋中脊,稱東太平洋海隆。大西洋中脊呈S形,與兩岸輪廓平行(圖2)。印度洋中脊歧分三支,呈入字形。三大洋的中脊南端在南半球相互連接,北端分別經淺海或海灣潛伏進大陸。大洋中脊軸部高出兩側洋盆底部約1~3公里,脊頂水深一般為2~3公里,有的甚至露出海面,如冰島。中脊被一系列與山系走向垂直或稍斜交的大斷裂錯開,沿斷裂帶出現狹長的溝槽、海脊和崖壁,斷裂帶兩側海底被分割成深度不同的台階。大洋中脊分脊頂區和脊翼區。脊頂區由多列近於平行的嶺脊和谷地相間組成。脊頂為新生洋殼,上覆沉積物極薄或缺失,地形十分崎嶇。沿大西洋和印度洋中脊軸部,一般有深約1~3公里的裂谷夾峙於兩側裂谷山脊之間。至脊翼區,隨著洋殼年齡增大和沉積層加厚,嶺脊和谷地間的高差逐漸減小,有的谷地可被沉積物充填呈台階狀,遠離脊頂的翼部可出現較平滑的地形。形成機制海底地形與陸地地形一樣,是內營力和外營力作用的結果。不過,海底大地形通常是內力作用的直接產物,與海底擴張、板塊構造活動息息相關。大洋中脊軸部是海底擴張中心,宏偉的中脊地形實際上是上涌的熱膨脹地幔物質的反映。海底在向兩側擴張的過程中伴隨著冷卻下沉。海底擴張慢,有充分時間冷卻沉陷,中脊兩坡較陡,如大西洋中脊;海底擴張快,則兩坡較緩,如東太平洋海隆。自中脊軸帶向兩側,隨著海底年齡變老,水深加大,沉積層加厚;相應地大洋中脊過渡為大洋盆地,中脊頂部崎嶇的地形被深海丘陵以致深海平原所代替。深洋底缺乏陸上那種擠壓性的褶皺山系,海嶺和海山的形成多與火山、斷塊作用有關。自大洋盆地向大陸一側,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未發生板塊俯沖活動,形成寬緩的大西洋型大陸邊緣;二是板塊的俯沖形成深邃的海溝與伴生的火山弧(太平洋型大陸邊緣),地形高差懸殊,火山弧陸側可因弧後擴張作用形成邊緣盆地。外營力在塑造海底地形中也起一定作用。較強盛的沉積作用可改造原先崎嶇的火山、構造地形,形成深海平原。深海平原和深海丘陵地貌上的差異實際上取決於沉積厚度的大小。海底峽谷則是濁流侵蝕作用最壯觀的表現。波浪、潮汐和海流對海岸和淺海區地形有深刻的影響。海底滑坡、深海底流等也會造成海底陡崖、流痕等小地形或微地形。但除大陸邊緣地區外,在塑造洋底地形的過程中,侵蝕作用遠不如陸上重要。
Ⅷ 墨西哥灣是否由巨大隕星撞擊而成(太湖和墨西哥灣外形均程圓形)
答案是否定的
墨西哥灣和太湖都是因為地質構造形成的。
地殼的垂直運動時構成他們的主要因素。~
試想,墨西哥灣海水深2000米左右,如果墨西哥灣以前是陸地的話,隕星不可能砸出個2000米深的坑。如果墨西哥灣以前是海洋的話,海水對隕星的緩沖力是很顯著的,就更不肯能了。
Ⅸ 墨西哥灣深水勘探概況是什麼
墨西哥灣是世界深水油氣勘探和開發的「金三角」之一。近半個世紀以來,墨西哥灣已逐漸成為重要的石油天然氣來源地,隨著該地區近岸水域和淺水水域油氣產量的下降,石油公司開始將目光轉向開發分布在水深1000ft(305m)或更深水域的油氣資源。墨西哥灣地區已經成為全球石油工業在深水領域開展油氣勘探開發的焦點。
1975年Shell公司在位於密西西比峽谷水深約313m處發現了Cognac油田,揭開了墨西哥灣深水油氣勘探的序幕。墨西哥灣的Trident油田最大鑽井水深現可達到3272m。截至目前,墨西哥灣深水油氣總儲量約為43.636×108m3。其中美國墨西哥灣深水區為29.256×108m3,墨西哥國墨西哥灣深水區為14.38×108t。
美國墨西哥灣:美國將其轄區內的墨西哥灣盆地按深度分為「淺水區」(<305m)和「深水區」(>305m)兩部分。美國墨西哥灣的大氣田多位於深水區。Thunder Horse油田是1999年發現於墨西哥灣的一個大型深水油田;Tiber油田是位於美國墨西哥灣Keathley峽谷102區塊的「巨型」深水油田,由英國石油公司於2009年9月發現。
1995年墨西哥灣石油原始可采儲量為16.82×108t,天然氣儲量為4.06×1012m3,到1996年美國的新增石油儲量主要來自墨西哥灣油氣區。1999年在墨西哥灣深海區水深1850m處發現了雷馬油田探明儲量為1.03×108t石油和215×103m3天然氣,估計總可采儲量超過1.37×108t油當量。
2001年美國墨西哥灣深水區的年產油量(271×106bbl)首次超過淺水區(252×106bbl),之後淺水區的產油量逐年遞減,而深水區逐年增加。2007年深水區和淺水區的年產油量分別為328×106bbl和140×106bbl,深水區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分別佔美國墨西哥灣總產量的70%和36%。
美國墨西哥灣99%的探明儲量位於中中新世以及更年輕的地層中,油氣總量為621×108bbl(98.739×108m3),其中水深大於1000ft(305m)的深水區油氣當量為184×108bbl(29.256×108m3)。
自1975年以來,美國在墨西哥灣深水區(>305m)共發現285個油田;1995年墨西哥灣共發現899個油氣田;2000—2004年間,墨西哥灣深水區(>305m)共獲得50個油氣發現,包括28個1000m以上的超深水發現;在2000—2007年間總共發現了6個大型油田。2008年的勘探活動獲得了15個新的深水發現,其中有5個新發現位於水深超過1524m(5000ft)的水域。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在墨西哥灣地區的油氣勘探開發活動更加活躍,鑽井數量持續增加,2001年已達968口。2008年3月10日,美國墨西哥灣區塊的租賃吸引了37億美元的投標資金,有603個區塊獲得了投標,其中69%的區塊位於深水區。之後,在2008年8月和2009年3月的投標活動中,深水區的區塊的比重都超過了70%。
墨西哥國墨西哥灣:相比較美國的墨西哥灣油氣勘探開發活動而言,有關墨西哥在墨西哥灣油氣勘探和儲量的數據較少,這部分的主要內容來自墨西哥能源部2007年和2008年的兩個報告(SENER,2007,2008)。SENER(2007)的報告中將其墨西哥灣轄區>500m的區域統稱為墨西哥灣深水區,而其傳統的Burgos、Tampico-Misantla、Veracruz和Southeast盆地分別包括了陸上和陸架淺水區部分。根據這一劃分方案,SENER(2007)預測墨西哥灣>500m深水區(面積約57.5×104km2)的石油儲量約為300×108bbl,占墨西哥石油總儲量的55%。墨西哥國墨西哥灣主要的大型油田有坎塔雷爾油田(Cantarel1)、Ku-Zaap-Maloob(KUZAMA)油田、Sihil油田等,其中坎塔雷爾油田(Cantarel1)是世界級的巨型油氣田。
美國墨西哥灣深水區油氣儲量和產量變化圖
據墨西哥本國統計,截至2007年底,墨西哥的石油探明儲量為14.38億噸,居世界第16位,天然氣的估計探明儲量為3679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5位。2008年,墨西哥能源部為了方便對其轄區海域內油氣勘探開發活動的行政管理,將其產油區(包括陸地和海上部分)分別劃分為北部區域(包括傳統的Sabinas、Burgos和Tampico-Misantla含油氣盆地以及部分海上區域)、南部區域(以Veracruz和Southeast盆地為主)、東北海區(以Cantarell產油區為主)和西南海區(除上述區域海上部分的以外區域)。其中,2007年東北和西南兩個海區生產的原油總量為1099.8×106bbl,約占墨西哥石油總產量的98%。因此,墨西哥在墨西哥灣油氣勘探開發的總趨勢也是由傳統的陸上油田向墨西哥灣深水區進軍。
對墨西哥灣異地鹽下深水砂岩儲層的勘探是北美油氣勘探的一個新領域。鹽下勘探的主要區域為南路易斯安那大陸架,區域上該勘探帶位於一系列的陸內鹽盆地(東得克薩斯、北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鹽盆地)和得克薩斯—路易斯安那斜坡之間。
對鹽下區帶的鑽探活動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早期,第一口鹽下發現井由Exxon公司在Mississipi峽谷211-1井鑽於1989年底至1990年初,鑽穿了3000ft(990m)的鹽層。Exxon公司報告中的總儲量為1×108bbl甚至更多。該遠景區在4400ft(1300m)深的水下,截止1997年已有超過30口井以鹽下區帶為目標,共有8個發現,其中至少有3個具有商業價值。根據至少25個的重要油田數據信息估計,鹽下區帶潛在的儲量為12×108bbl的油和15×1012ft3的天然氣。
近幾年勘探界已認識到鹽下構造大而簡單,與陸棚比較相似,建立了合理的深水地質模型,採用超深鑽井技術鑽了15口探井,成功率達到33%~50%,於1999年發現了Crazy Horse油田,估計可采儲量為10×108bbl,是迄今墨西哥灣深水勘探最重要的發現。之後又有一批大的發現,估計儲量達15×108bbl。另外,1991年在墨西哥灣中心Atwater峽谷63區塊沒有發現中新世香普蘭統鹽圈閉,1999年在該區塊有效應用三維地震數據後,初步界定為鹽核背斜圈閉。相似鹽核背斜在Green峽谷密西西比扇體褶皺帶區已被證實有油氣存在。2000年第一季度Texaco和Agip合鑽的Champlain井證實,Atwater峽谷63區塊中新世中期發育的優質砂岩中有較好的油氣存在。
Ⅹ 墨西哥灣驚現130米深神秘藍洞,內藏什麼乾坤
海底的藍洞是一種大自然的神秘的現象,它形成於深海的底部。而且這個藍洞是非常的深的,並且水的顏色相比較海水來講顯得更加的深藍。如果由潛水員下潛進入海中的話,便會看到凍移動之內的水和其周圍的海水是完全不同的。在藍洞周圍嚴重的缺氧,所以,幾乎沒有任何生物的存在。雞截止到目前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深度最深的海底藍洞為三沙永樂龍洞,深度達到了300.89米。而在7月23日,美國的氣象和海洋管理局在墨西哥灣又發現了一個新的神秘藍洞,深度達到了1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