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的吉普賽人區在哪些區

西班牙的吉普賽人區在哪些區

發布時間: 2023-01-07 20:32:46

A. 請問吉普塞人現在居住在那些國家外貌有什麼特徵

吉普賽人(Gypsies)

亦作Gipsy,吉普賽語稱羅姆人(Rom)。

深色皮膚的高加索人,原住印度北部,現遍布世界各地,尤以歐洲為主。大多數吉普賽人講吉普賽語(Romany),一種與印度北部現代印歐語密切相關的語言;也講各居住國的主要語言。一般認為,吉普賽人經屢次遷徙,離開印度,11世紀到波斯,14世紀初到東南歐,15世紀到西歐。20世紀下半葉,吉普賽人的蹤跡已遍布北美和南美,並到達澳大利亞。吉普賽人自稱羅姆人(「男人」之意),稱非吉普賽人為加傑人(「外人」之意)。

羅姆人,為起源於印度北部,散居全世界的流浪民族。羅姆人與跟他們有密切關系的辛提人又合稱為吉卜賽人或吉普賽人。不過,大多數羅姆人都認為「吉卜賽人」這個名稱有歧視意義,所以不使用。歐洲亦有許多國家稱羅姆人為茨岡人。

全世界約有五百萬至一千萬羅姆人,其中大多數居住在歐洲。羅姆人主要聚居地有:巴爾干半島、中歐、美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西歐、中東、北非也有羅姆人居住。

羅姆人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和美國的人口超過五十萬。斯洛伐克的羅姆人占總人口的約5%-6%,其比例在世界各國當中排名第一。

順便說一句,捷克的域名縮寫是cz。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我就會直接寫道:波西米亞是法語中對吉普賽的稱呼。除了查法語字典來證實這一點,你還可以發現,在《巴黎聖母院》音樂劇中,吉普賽姑娘愛斯梅拉達介紹自己身世的時候,唱的那隻曲子,名字就是「波西米亞」。

至於吉普賽人的名字為什麼會與波西米亞相連,一說是因為波西米亞地區曾一度聚集著大量的吉普賽人。愛斯梅拉達說自己的名字Esméralda「大概」是來自埃及語,也說明了這個民族的漂泊無定。事實上吉普賽人是古印度人的一支。在公元十一、十二世紀,由於戰亂和入侵,一部分吉普賽人開始向外遷徙。根據語言學的研究,吉普賽人至少經過了波斯、亞美尼亞和希臘等地方。有更詳細的研究認為,

向境外遷徙的路線有兩條:一條是從印度出發,經波斯、土耳其進入歐洲;他們首先到達希臘,然後轉道羅馬尼亞、匈牙利、波希米亞、德國;到德國後,一部分人去丹麥、瑞典、芬蘭、挪威,一部分人去英國、西班牙、義大利。另一條是從印度到波斯,然後到達亞美尼亞,又經俄羅斯到達歐洲,流浪的足跡遍及歐洲各國。(《世界民族與文化·歐洲篇》,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5年)

像人們所認為的那樣,那些吉普賽人以歌舞藝術和占卜為生,一路散播著印度文化,同時也在不斷吸取著各國藝術的特色,最終在西班牙產生了令世界矚目的弗拉明戈舞蹈,這基本上全都是來自於吉普賽人的功勞。他們顛沛流離,居無定所,風餐露宿,總之你能想到所有的辛苦詞都可以放在他們身上,但是他們似乎天生就是藝術的化身,他們的生命就蘊含在藝術當中,如果說如此的成就來自他們的執著追求彷彿倒多了幾分刻意。那應該說是天性,活潑豪放、誘惑和激情,以及對美的無拘無束的熱愛,都可以說是吉普賽特色。或許這也是《La Boheme》又譯做《藝術家的生涯》的可行性吧,劇中人看起來並不像是吉普賽人,但是他們卻有吉普賽人的性格和追求。

B. 現在去西班牙安全嗎當地治安怎麼樣

現在去西班牙是相對安全的,當地治安相對中國較好,截止2019年,西班牙位列全球最安全國家第18位,西班牙整體相當地安全。

(2)西班牙的吉普賽人區在哪些區擴展閱讀:

在西班牙遇到危險的做法

1、向警察求助無論怎麼樣,向警察求助是最好的選擇,前面也提及過在西班牙24小時都是有警察巡邏的,因此,當你遇到危險的時候,你可以去請警察求助。

2、求助當地人西班牙的人民大部分都是十分的樂於助人,因此,當你遇到危險,你千萬不要害羞,放開聲音大聲喊吧!

3、假裝有同伴如果你一個人出門,不小心被盯上了的話,你可以找一個路人假裝是自己的同伴,讓他們來保護你,不過在找同伴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也有許多剛去西班牙的學生並不清楚西班牙的各種緊急救援電話號碼,甚至老留學生們也是知之甚少,但這些安全常識不論你正在哪個國家學習生活都是不可或缺的。

C. 弗拉門戈舞的吉普賽人

盡管弗拉門戈並不是吉普賽人所創造,但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弗拉門戈;換句話說,他們是天生的弗拉門戈表演者,他們擁有最嘶啞的嗓音,擁有最繁雜多變的節奏感。
對於生活在安達盧西亞的吉普賽人究竟來自哪裡,存在著很大的爭議;但有一個共識已經達成:他們來自印度北部,而且在波斯居住過很長時間,這也正是為什麼在他們今天的語言中存在大量的波斯語詞彙。
15世紀晚期,吉普賽人到達了西班牙南部的安達盧西亞地區。沒多久,他們就開始受到歧視,西班牙通過了各種法律,嚴禁他們從事農業之外的行業,並且把他們發配到山區,甚至不許他們說自己的語言——卡羅語(calo)。同一時期受到歧視的,還有猶太人和摩爾人。多年來,這三種人一直相處融洽,他們各自的文化都融入到弗拉門戈里。
吉普賽人對生活的態度不同於其他人,在他們看來,生活是第一位的。當他們必須在派對和工作之間進行選擇的時候,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派對。吉普賽人的這種態度,甚至影響了大多數的安達盧西亞人。當我們說「今天的工作不要留給明天」時,他們的看法似乎正好相反。西班牙在1960年代曾經通過了一項法律,規定酒吧必須在午夜關門,因為這個國家近半的人口每天happy到清晨,這嚴重影響了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在整個歐洲,生活在安達盧西亞的吉普賽人恐怕是與社會的融合程度最為緊密的,許多人已經過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在弗拉門戈歷史上,最好的表演者——無論是歌手、舞者還是吉他手,大多都是吉普賽人。即使在今天,依舊如此。

D. 請問當今吉普賽人和猶太人分別聚居在世界的什麼地方

全世界一共有大約1200萬吉普賽人,其中1000萬左右分布在歐洲,特別是南歐、巴爾干半島、西歐、中歐和東歐等地。另外一些在北非、印度、波斯、中亞等地。

猶太人主要分布在以色列(500萬)美國600萬
歐洲有300萬。其中,俄羅斯50萬 烏克蘭40萬 波蘭30萬 法國30萬 英國20萬 義大利15萬 西班牙15萬,巴爾干半島和中歐有60萬。
在拉丁美洲國家有100萬猶太人,加拿大20萬猶太人
非洲和澳大利亞有30萬猶太人

E. 吉普塞在什麼地方

吉普賽人
吉普塞人源自於印度西北的 Romany 游牧民族 , 我們從吉普賽的語言 ( 各種 Roma 方言 ) 與北印度語類似的情形便可得到左證 , 約在一千年前 , 他們開始經由小亞細亞伊朗 , 埃及 , 土耳其 , 遷徙到東歐 , 巴爾干半島 , 匈牙利 , 乃至於西班牙 .
15世紀,很多行走世界的吉普賽人都遷移到捷克的波希米亞,所以許多文學作品裡都模糊地界定:波希米亞人就是吉普賽人。之後,他們又以流浪的方式周遊歐洲,依靠手藝無拘無束地謀生。然而好景不長,不信奉上帝的吉普賽人被看作異教徒而遭到歧視,從而開始了他們長達4個世紀的悲慘命運。也正因如此,吉普賽人作為主角頻頻出現在歐洲各國文學作品中。梅里美筆下可愛執著的卡門和雨果《巴黎聖母院》里能歌善舞的愛斯梅拉達,都是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在《巴黎聖母院》音樂劇中,愛斯梅拉達介紹自己身世時唱的那支曲子,名字就是「波希米亞」。她們身上那種縱有苦難也執著無悔的人生態度,讓人充分感受到波希米亞式的迷人性格,也給後人留足了演繹的空間。
上世紀60年代,「波希米亞」一度成為歐洲青年向循規蹈矩的中產階級主流生活挑戰的招牌。不過這種對立關系在大衛·布魯克斯的《天堂里的布波族》一書中碰撞並融合在一起,定義出一個新興上層精英階層——「布爾喬亞波希米亞人」,簡稱為「布波族」。波希米亞在這里被解釋成追求自我、實現心靈滿足的生活態度。
繼而形成所謂的「波西米亞風格」:
Bohemian東歐的,一般譯為波西米亞,原意指豪放的吉卜賽人和頹廢派的文化人。德國的,吉卜賽的,墨西哥的,鬆鬆垮垮的,少數民族的,色澤暗淡的……波西米亞風格代表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浪漫化,民俗化,自由化。濃烈的色彩、繁復的設計,會帶給人強勁的視覺沖擊和神秘氣氛—實際也是對這兩年簡約風格的最大沖擊。 波西米亞風格可是決不局限於波西米亞這個地方,它的范圍比人類的想像大多了。

F. 吉普賽人是哪裡人

吉普賽人(Gypsies)
亦作Gipsy,吉普賽語稱羅姆人(Rom)。
深色皮膚的高加索人,原住印度北部,現遍布世界各地,尤以歐洲為主。大多數吉普賽人講吉普賽語(Romany),一種與印度北部現代印歐語密切相關的語言;也講各居住國的主要語言。一般認為,吉普賽人經屢次遷徙,離開印度,11世紀到波斯,14世紀初到東南歐,15世紀到西歐。20世紀下半葉,吉普賽人的蹤跡已遍布北美和南美,並到達澳大利亞。吉普賽人自稱羅姆人(「男人」之意),稱非吉普賽人為加傑人(「外人」之意)。
吉普賽人不事農桑,一般也不飼養食用牲畜,而是依靠城鎮和農村的居民謀生。傳統上,吉普賽人一向在城鎮和鄉村居民區周圍,尋求與其流浪生活相適應的生計。男人以販賣家畜、馴獸、補鍋(黑白鐵匠)和充當樂師為業。婦女從事卜筮、賣葯、行乞和表演等行業。獸醫學問世以前,很多農民依靠吉普賽的家畜商人指導牧群的養護管理。雖然現代吉普賽人仍四處流浪,但他們的生活也反映了外部世界的進步。他們乘坐帶有大篷的汽車、卡車和拖車旅行,以出售舊汽車和拖車代替了家畜販賣。不銹鋼炊具的大量生產淘汰了補鍋業,一些城市吉普賽人成為汽車技工和修理工。流動馬戲團和娛樂場所為現代吉普賽人提供了工作機會,如馴獸師、小吃攤販和算命仙。
吉普賽人的定型家庭由夫婦、兒女和至少一個已婚兒子及其妻小組成。婚後,夫婦與男方父母住在一起,新娘要學會婆家的規矩。理想的情況是,兄長准備分居時,弟弟已准備結婚,將與新娘住在父母家中。男方父母付給女方父母聘禮,是吉普賽人婚姻的主要特點。吉普賽人維特薩(vitsa,宗族)的領導權要由最能體現吉普賽人理想的成年男子掌握,這種人善於運用智慧和力量安排婚姻和解決爭端,能為自己的女兒商定滿意的聘禮,而且能巧妙地與吉普賽人和加傑人做生意,認真遵守吉普賽的傳統。普遍流傳的「吉普賽王」這一故事性的想法無疑部分來自維特薩首領的形象。維特薩的領導權不一定世襲,優柔寡斷或失敗的首領會被更有能力的人取代,或者一個維特薩內的若幹家庭拋棄原來的首領,加入另一個更有威信的宗族。
歐洲和北美的某些城市有定居的吉普賽居民集團,他們遵守很多吉普賽習俗,從事傳統的吉普賽人的職業,講吉普賽語,但受當地語言很大影響。羅姆人把這些已經定居的吉普賽人稱為「辛特」人,認為他們已放棄了真正的吉普賽生活。「真正」吉普賽人按照他們在歐洲固定流動區的形成的先後,分成了幾個居民集團。在巴爾乾和中歐的,叫卡爾德拉什人(Kalderash),佔全部歐洲和北美吉普賽人的大多數;流動在伊比利半島、北非和法國南部的叫吉塔諾人(Gitanos),在法國、亞爾薩斯和德國的,叫馬努什人(Manush);每一種人又以定居的地點進一步加以區分。由於吉普賽人的生活方式(逃避正式人口注冊和人口普查是其普遍特點)以及在社會和政治上長期受歧視,確切估計他們的人數相當困難。全世界的吉普賽人約為200�6�5300萬,20世紀晚期大部分仍住在歐洲,尤是中部和南部地區。
「吉普賽」一詞源於歐洲人對羅姆人起源的誤解,當時歐洲人誤以為羅姆人來自埃及,於是稱之為「埃及人」,而「吉普賽」(Gypsy)是「埃及」(Egypt)的音變。
相貌特徵
長臉有點方,臉形上寬下窄,下巴有點尖,長眉毛,眼睛大而長,很明亮,占據上半臉的大部分比例,鼻樑額外長、高和直,嘴巴有點寬,表情沉著神秘有些冷漠感.
吉卜賽人(jíbǔsàirén)
也叫茨岡人。以過游盪生活為特點的一個民族。
原住印度西北部,10世紀前後開始外移,遍布世界各洲。
茨岡語屬印歐語系新印度語族。
吉卜賽人現以改說各所在地的語言,信奉當地流行的宗教。擅長歌舞。
引:
茨岡人
茨岡人,人種名。茨岡人一說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英國人稱他們為吉卜賽人,法國人稱他們為波希米亞人,西班牙人稱他們為弗拉明戈人,俄羅斯人稱他們為茨岡人,阿爾巴尼亞人稱他們為埃弗吉特人,希臘人稱他們為阿金加諾人,伊朗人稱他們為羅里人,斯里蘭卡人稱他們為艾昆塔卡人……而吉卜賽人則自稱為多姆人(Rom),在吉卜賽人的語言中,「多姆」的原意是「人」。
吉卜賽這個名字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吉卜人(Gypsy或Gypsies)是從英語埃及人(Egyptian)一詞演變而來的,這是英國人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對他們的傳統稱呼。這是由於15世紀時歐洲人對於流浪到他們那裡的異鄉人不太了解,誤以為他們來自埃及,所以就稱他們為「埃及人」,慢慢就變成「吉卜賽人」了。吉卜賽人自稱羅姆人(Rom),這個名字在吉卜賽人的語言中,原意是「人」的意思。1965年成立的吉卜賽人國際組織——羅姆人國際委員會(Committee Internation Rom)就使用了羅姆人一詞,而且現在正得到國際的承認和尊重。不道由於習慣和傳統的稱謂,多數仍稱他們為吉卜賽人。
把羅姆人稱作吉卜賽人,既是由於長期以來對這個民族的起源、歷史不了解所致,同時,在對吉卜賽人的研究過程中,又缺乏足夠的文字資料。因此,對其起源、遷徙及其他歷史的探討中,總是以某些設想為依據,或先入為主地離不開前人所得出的錯誤結論。
除英國人認為他們源出於埃及之外,法國人認為他們很可能來自波希米亞,就叫他們波希米亞人(Bohemian),同時也稱他們為吉卜賽人,吉坦人(Gitan)、金加利人(Zingari)等十餘今名字;西班牙人稱他們為吉卜賽人、波希米亞人的同時,還稱他們茨岡人(Atsigano)或希臘人,認為他們來自希臘,原蘇聯也稱他們為茨岡人。總之,吉卜賽人有許許多多的名稱,但這都是其他民族強加給他們的,而且根據主觀臆斷確定了他們的族源,編纂了他們的歷史。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幾百年,直到18世紀末期,對於吉卜賽的研究工作才有了突破。
各國學者在對吉卜賽人的起源進行研究、推測和探討了幾百年之後,終於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考證出吉卜賽人的發源地既不是埃及,也不是波希米亞、希臘或波斯,而是印度。作出這一傑出貢獻的是18世紀末期的兩位德國學者魯迪格和格雷爾曼,以及英國學者雅各布·布賴恩。他們三人都是語言學家,在18世紀80年代通過對吉卜賽人方言的研究,他們各自而幾乎又是同時期考證出歐洲吉卜賽人的語言來自印度,其中很多詞彙與印度的梵文極為相似,也與印度語族的印地語十分相似。
此後,英國學者桑普遜對吉卜賽人的語言又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前人所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有所發現。他系統地整理了威尼斯吉 卜賽人方言,在研究道程中,桑普遜發現這種語言含有多種外來語匯,取得許多數據;從而為吉卜賽人源自印度的學說找到充分的證據。桑普遜對威尼斯吉卜賽人的方言中所含有的外來詞彙迸行了統汁計,其中義大利語詞彙有36個,借用英語的詞彙有150個,來自波斯至威尼斯之間各種語言詞彙共有430個,而源出於印地語詞彙竟達518個,從而看出當時印度的語言對於吉卜賽人的語言的重大影響;以後又有許多學者從事對於吉卜賽人的語言的研究,他們還發現同歐洲吉卜賽人的語言一樣,亞洲吉卜賽人的語言也含有大量印度語言的詞彙,在書面文字中,語法上也同印度的語言有相似之處。
各國學者通過吉卜賽人的語言的研究,從而得出結論:吉卜賽人的語言源出於印度的語言;吉卜賽人的發源地是在印度。學者們不再沉浸於幻想、臆測和傳說之中,而是面對現實,發掘歷史資料去進行研究,從而不斷獲得豐碩的成果。但光從語言學角度去研究吉卜賽人的起源似乎仍有其不足之處,還應該對這個民族的歷史進行研究,追溯其族源,證明該民族的發源地是在印度。
為了進一步論證吉卜賽人起源於印度,必須對這一古老民族的社會制度、文化和習俗進行研究。在古代的印度有一個分布很廣,眾所周知的民族——多姆族。在公元4世紀的時候,這個民族以及他們的古老文化和殊異的習俗已經引起人們的注意。多姆族多是音樂愛好者和占卜者。關於這一點,公元 6世紀用梵文寫的一篇天文學的論文中曾提到過他們,並稱其為干達爾瓦(Gand—harva,愛好音樂者)。多姆人能歌善舞,其中部分人並以此為職業來維持生計,印度古歷史學家加爾哈納在其《克什米爾大年代記》中,多次提到這種情況。據英國考古學家,探險家奧列爾斯坦考徵,多姆族部分人靠賣藝為生,其中佼佼者甚至得到國王的恩寵,可以出入宮闈。但這種情況是罕見的。多數情況下,多姆人為印度其他各族人所蔑視。他們沒有固定的職業,除作為優伶走江湖之外,多被人僱傭從事較低賤的職業,如更夫、清道夫、刑場衙役、工匠等。盡管多姆人多才多藝,並善於維持生計,但當地各民族農民看不起他們,禁止與他們通婚。
在克什米永北部的吉爾吉特地區,曾居住著信仰伊斯蘭教的多姆族集團,他們大約有 300人左右。這些人引起英國東方語言學家洛利易的注意,對他們的語言、文化、習俗及歷史進行了研究,證明這些多姆人是在公元 2世紀或 3世紀時從貝爾契斯坦遷徙過去的。洛利馬發現,居住在吉爾吉特地區的多姆族,為了維持生計,適應各地生活條件、環境的需要,一般能操兩三國語言。盡管他們所用的印度的語言中也合有許多外來語詞彙,這些詞彙同他們的母語卻有很大差別。

G. 誰介紹下吉卜賽人的資料他們分布在哪些地區呢

吉普賽人也叫茨岡人。以過游盪生活為特點的一個民族。原住印度西北部,10世紀前後開始外移,遍布世界各洲。

茨岡語屬印歐語系新印度語族。吉卜賽人現以改說各所在地的語言,信奉當地流行的宗教。擅長歌舞。

茨岡人,人種名。茨岡人一說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英國人稱他們為吉卜賽人,法國人稱他們為波希米亞人,西班牙人稱他們為弗拉明戈人,俄羅斯人稱他們為茨岡人,阿爾巴尼亞人稱他們為埃弗吉特人,希臘人稱他們為阿金加諾人,伊朗人稱他們為羅里人,斯里蘭卡人稱他們為艾昆塔卡人……而吉卜賽人則自稱為多姆人(Rom),在吉卜賽人的語言中,「多姆」的原意是「人」。

茨岡人的足跡遍及歐洲、亞洲、美洲、北非和澳洲各國,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爾干成為全世界茨岡人最為集中的地區。在巴爾干各國的大小城市,茨岡人無所不在,在南斯拉夫,甚至有「沒有茨岡人就不能稱作城鎮」的諺語。

據最新的考證,茨岡人的祖先是祖居印度旁遮普一帶的部落,大約公元10世紀以後,迫於戰亂和飢荒,茨岡人開始離開印度向外遷徙,他們沒有固定的居所,而是以大篷車為家和交通工具,以賣藝為生,在一個個城市間游盪,逐漸成為世界聞名的流浪民族。隨著時代的進步,在今天的南斯拉夫,那種典型的茨岡人大篷車已經很難一見,大多數茨岡人過上了定居的生活。但他們多數沒有穩定的工作,主要靠給人擦車、算卦看手相和偷賣走私香煙以及買賣外匯過活。

從法國作家梅里美的《卡門》中我們可以窺見這個民族的一些特性:熱情、奔放、灑脫、在城市與鄉村之間流浪。終年流浪、不願受拘於任何其他法律的吉卜賽人,自遠古的十一世紀以來,都成規范。即使今日,仍有百分之九十五的吉卜賽人,定居在石砌的房子里,卻依然謹守祖先的傳統,共同而緊密地生活在以地氈裝飾的狹小空間,就如同過去的敞篷馬車里生活一樣。

在他們的日常習俗里,有兩種重要的概念——純凈與不潔,例如,一個女人的裙角不小心掃過一個男人的碗周,那麼這碗食物勢必要倒掉;在他們終年流浪的敞篷車里,永遠備有三桶水,其一為濯洗食物之用,其二為洗臉用,其三為洗腳用。如果有人不小心搞錯,就會受到懲罰。自有其法庭。當一個人或者一家族有糾葛訴訟,一個審判監獄是不存在的。刑罰可以將一個人賜死,卻不能剝奪一個人的自由。嚴重的被定為「不潔」的罪犯,將會被排逐於部族之外。一個被孤立的吉卜賽人,生存的價值幾乎等於零。

算命占卜是吉卜賽人,尤其是吉卜賽婦女的一項傳統行業。如今,那種傳統的、拿著神秘的水晶球算命的吉卜賽人已非常少見了,大多數算命者是用特殊的吉卜賽算命撲克牌來給人占卜。吉卜賽算命者大都能玩一手「好牌」:她們將一副紙牌在手中轉來轉去,揮手拍出一沓,反手又甩出一摞,然後叫你從中抽出幾張。

幾世紀以來,吉卜賽人的傳統職業,一直是「弄熊的人」。他們向一些專事偷獵的人購買幼熊,然後拔掉熊的牙齒及銳爪,再加以訓練,做各式表演。但今日,仍操這個舊行業的人所剩不多,大多數人寧可拿「政府庇護」當職業——向社會局領取救濟補助。這對他們而言,並不當成行乞一樣的羞辱,反而認為是老天爺賞賜的飯碗。

吉卜賽人的語文及文化,在歐洲已經超過五百年歷史。盡管如此,在法國的大不列顛省,吉卜賽人仍然被視為化外之民,隨時可能被警察拘留。而相關風俗及耕地的法令,也對他們產生越來越不利的限制。歐洲人總希望吉卜賽人繼續在營火邊彈著吉他歌舞,同時卻又希望他們定居下來,有正常的職業、定期繳所得稅,把小孩子送進學校受教育等。

H. 西班牙旅遊記(6)格拉納達阿爾拜辛區

       格拉納達(Granada) 是阿拉伯人在依比利亞半島上最後一個王國的首都,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西班牙最具有阿拉伯風情的地方,這里的文化、飲食、建築都體現了伊斯蘭的風格。

       格拉納達是個古老的城市,既有歐洲風,又有非洲風,更有阿拉伯的味道,很另類。由於幾百年的穆斯林統治,其大部分景點的風格更傾向於阿拉伯。人們游覽的目的之一,是去了解這里多種風格的建築文化和生活習俗,去發現和感受那裡的人文特點和保留下來的歷史藝術遺產。在格拉納達,普遍推薦的景點有:阿爾罕布拉宮、格拉納達大教堂、阿爾拜辛區等。

       阿爾拜辛區(Albayzin)是格拉納達老城區中最古老的伊斯蘭街區。穆斯林們曾在這里建立起格拉納達王國,他們在達羅峽谷附近,在陡峭的山坡上,鋪上了鵝卵石,築成了台階小道,建起一座座白色的房屋。這里有狹窄而蜿蜒的中世紀摩爾街道,如迷宮般的小巷和白色外牆的建築物,其間隱藏著不少花園別墅。走在陡峭而狹窄的、鋪滿鵝卵石的街道中,感受濃郁的阿拉伯風情。沿山而建的小巷和房屋,錯落有致,蜿蜒起伏,迷宮般的狹窄巷弄,如果沒有地圖,很容易迷失在這座老城區。

       摩爾人離開西班牙後,由於地理條件和格拉納達建築規劃的限制,這座源於中世紀的街區景觀得以保留。除有清真寺被改成了教堂,其它建築基本上還是幾百年前的樣子。在阿爾汗布拉宮落成之後,這里就成為住宅區。現住民基本為各國人士,他們買下這里的房屋和設施作旅遊經營、生活休閑之用。

       達羅河(Dorro)彷彿把阿爾罕布拉宮和阿爾拜辛區分割為兩個不同的世界,一邊是王宮貴族的奢華宮殿,一邊是普通階層、不同民族的混居之地;一個是曾經輝煌的帝王官邸,一個是風情依舊的阿拉伯街區,遙相呼應,共同演繹著千百年前阿拉伯人「到此一游」的歷史。

       西班牙人把阿拉伯文化留在格拉納達,而阿爾拜辛區就像一個宗教大熔爐,清真寺和教堂並立,和諧並存。

       1984年,阿爾拜辛區與阿爾罕布拉宮一同被列為世界遺產。從阿爾罕布拉宮那一邊,可以清晰的看到這些美麗的白色房子,這就是阿爾拜辛區。

       根據網友的旅遊經歷介紹,阿爾拜辛區的主要街區在夜晚很熱鬧。他們說:阿爾拜辛區是屬於夜晚的,夜幕降臨之時,所有阿拉伯風情燈飾「啪」的一聲,像夜裡煙花、像陸上繁星,瞬間炸開。所有人都出來玩了,人聲鼎沸,臉上洋溢著笑容,找好吃的,找好玩的,購喜歡的物品,看弗拉明戈舞蹈;街頭藝人很多,半夜都很熱鬧。而白天,漫步在街頭巷尾,在一個謐靜的地方,聽聽街頭吉他輕音樂,很是享受,彷彿時間都靜止了。在聖尼古拉斯廣場(平台),可以欣賞到不同風格的音樂,欣賞不同時光的格拉納達景色。三種不同風格的藝人在唱歌,遊客都會被他們感染,一起鼓掌或者跳舞。如果你要體味阿拉伯風情,阿爾拜辛區是不錯的選擇;無論從哪兒經過,阿拉伯風味的庭院就在你的前後左右。

       據資料介紹,阿爾拜辛區以北的薩克拉門托區(Sacromonte)以前是吉普賽人的聚居區,是傳統的弗拉明戈舞的發源地,吉普賽人把家安在山坡上開鑿出的「窯洞」里,現在這些窯洞中經常舉辦稱為「Zambras」的弗拉明戈歌舞晚會。阿爾拜辛區旅遊的亮點包括阿拉伯浴室、格拉納達考古博物館,修建在摩爾人清真寺遺址上的主教堂,參觀原來摩爾人的房子。

       在格拉納達,我們僅僅游覽了阿爾拜辛區的街區,沒有時間對它做深入了解。

       上午8點半,我們從山頂下車,沿著蜿蜒起伏的街巷道路先到達聖尼古拉廣場,在尼古拉眺望台遠眺阿爾罕布拉宮和格拉納達新城。

       阿爾罕布拉宮位於阿爾拜辛區老城區對面的小山上,從聖尼古拉廣場 (Plaza San Nicolas)上的尼古拉眺望台((Mirador de San Nicolas))的角度,來觀賞阿爾罕布拉宮。

       1、聖尼古拉斯眺望台和聖尼古拉廣場

       這里毗鄰阿爾罕布拉宮,可以俯瞰宮殿建築群全景,是遠眺阿爾罕布拉宮的最佳觀景台。

       2 、遠眺阿爾罕布拉宮

       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 Palace)是中世紀摩爾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納達王國的王宮。「阿爾汗布拉」,阿拉伯語意為「紅堡」。1492年摩爾人被逐出西班牙後,建築物開始荒廢,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資助下,經建築師何塞·孔特雷拉斯與其子、孫三代進行長期的修繕與復建,才恢復原有風貌。

       如今的阿爾罕布拉是世界遺產,吸引了無數的遊客,景區佔地面積很大。分為卡洛斯五世皇宮、納塞瑞斯皇宮、上阿爾罕布拉、阿卡薩巴碉堡以及軒尼洛里菲花園五組建築群,最精華的部分是納塞瑞斯皇宮。另外,登上最西端的瞭望塔,可以俯瞰以大教堂為中心的格拉納達城市全貌。

       這里還可遠眺格拉納達新城區

       3 、行在阿爾拜辛區

       眺望台和廣場旁邊是聖尼古拉教堂。在通往大教堂的小巷子里則有一條最熱鬧的街道,在街道的兩邊開滿了極具阿拉伯風格的商店,售賣著各種阿拉伯美食和各種工藝品。我們路過時這些店鋪還沒有營業。

       這是公共蓄水池,可供居民取水

       層層疊疊的街道和小巷,用鵝卵石或岩石鋪就的道路,歷經多年已經磨出光彩,卻依舊完好,地面布有排水排污設施

       房屋牆面基本是白色,牆上大都懸掛花盆,栽種各種花草

       巷道兩側牆上,有花架花盆裝點 ,一些牆面掛有彩釉陶瓷盤子。據說很多遊客就是沖著吉普賽人的瓷盤子建築來這里觀賞的

       窗檯、牆頭、庭院的藤蔓和花草

       當地時間早上9點過,街上行人稀少,十分幽靜

       出行的人們

       送孩子的大人

       上學的少年

       街邊的店鋪

       酒吧餐廳 (Bar Restaurante Super Tapas Laun)

       一位老先生在這里寫生作畫

       牆面的塗鴉作品

       廣告招貼

       這里,無論行車還是停車,很考技藝

       到遊客多時,這里已經開始擁堵

       老房、老牆、老線、老燈、老設施,這里收看電視,仍用自製天線

       4 、其他宗教設施

       聖尼古拉斯修道院(El Monasterio de San Nicolás)

       古老的城牆,鍾樓上銅鍾和圓盤座鍾同時在使用

       聖伊莎貝爾修道院(Monasterio Santa Isabel La Real)

       我們在阿爾拜辛區逗留的時間不長,沒有機會參觀多種宗教文化的設施、去感受多種文化並存的當地人的生活習俗。由於不熟悉路程,又急著找路在10點過趕回山頂的集結地,雖然沿途一些商店、餐飲店、咖啡屋陸續營業,已有不少遊客聚集,但我們已顧不了再看景緻和拍攝圖片了。 回來查詢資料,我們在阿爾拜辛區僅游覽了部分區域。

       如網友所言,阿爾拜辛區真正熱鬧的時間是下午和晚間,要體會這里的人文景觀和生活情趣,應該在這里小住。

       後來才知道:參觀阿爾拜辛區和阿爾罕布拉宮,可以乘坐當地的32路車,它連接阿爾罕布拉宮和阿爾拜辛區,終點就在聖伊莎貝爾修道院。

(攝影:普利文、原 點)

                                                                                                 2018年8月

 ·本集完畢·

I. 吉普賽人最早居住在哪

羅姆人(Roma)為起源於印度北部,散居全世界的流浪民族。羅姆人與跟他們有密切關系的辛提人又合稱為「吉卜賽人」(Gypsy,或譯吉普賽人)。不過,「吉普賽」一詞源於歐洲人對羅姆人起源的誤解,當時歐洲人認為羅姆人來自埃及,於是稱之為「埃及人」,而「吉普賽」是「埃及」(Egypt)的音變。而大多數羅姆人也認為「吉卜賽人」這個名稱有歧視意義,所以並不使用。他們曾自稱是羅馬帝國國民的後裔,所以叫羅姆人。歐洲亦有許多國家稱羅姆人為「茨岡人」(Tziganes)。

羅姆人以其神秘的形象著稱,歷史上多從事占卜、歌舞等職業。但羅姆人也因為流浪與貧窮的生活所演化出的特殊生活方式與求生方法而長期遭受歧視和迫害,至今有許多人對羅姆人仍保有極其反面的印象,認為羅姆人是乞丐、小偷或者人販子。

羅姆人的名稱約於公元1025年出現,據菲爾多西的列王紀記載,波斯薩珊王朝國王巴赫拉姆五世曾向印度國王商古勒要求提供一萬名啰哩豎琴手供國內貧民[來源請求]娛樂,但他們什麼事也不幹,一年後國王送走他們。第一次遷徙是在5世紀時離開印度,第二次是10世紀時,阿富汗人與突厥人入侵,由印度前往波斯,再前往歐洲,在15世紀時,他們自稱是來自小埃及的朝聖者。他們被認為最早發源自巴基斯坦的木爾坦西南48公里,滿蘇拉以北32公里的地方。

羅姆人長途遷徙的原因至今仍是歷史界之謎。有學者稱,羅姆人的祖先是低種姓的印度教徒,應征入雇傭兵軍隊後,升為剎帝利(即戰士)種姓,同時被派往西面以抵制伊斯蘭教國家的擴張。另有學者稱,穆斯林征服印度北部後,其俘虜淪為奴隸並發展出自身獨特的文化,成為羅姆人的前身。但羅姆人到達中東後,為何不折返印度,反而繼續前進,進入歐洲,則是一個不解之謎。羅姆人後來也大量遷入美洲。

羅姆人也曾出現在中國,名為「啰哩回回」,經常偷竊,地方官指他們有近親性交之嫌,理由是他們人數不多,不與外人通婚。

下圖為吉卜賽人遷徙圖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1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4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5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4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8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4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6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4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1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