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貴族有哪些人
❶ 西班牙名人有哪些
安東尼奧·高迪,西班牙建築師;巴勃羅·畢加索,西班牙畫家;伊莎貝爾一世,原是卡斯特王國的公主兼繼承人
❷ 跪求古代歐洲貴族稱號
【歐洲貴族稱號】
皇帝(Caesar, emperor, imperator, kaiser, the King of Kings)、
王(王Rex, king, monarch, roi)、
公爵(ke)、侯爵(marchese, margrave, marquis)、
伯爵(Graf, comte,conte, count, earl)、子爵(vicomte, viscount)、
男爵(baron, baronage, baronial)、
勛爵 (Lord, lord)、騎士/士爵/爵士(knight,sir) 要全名的話例如,英國女王唯一的女兒安妮公主的全名是:Anne Elizabeth Alice Louise安妮伊麗莎白愛麗絲露易絲
女王的全名是:ELIZABETH II Alexandra Mary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
英國王儲的全名: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查爾斯飛利浦亞瑟喬治
威廉王子的全名:William Arthur Philip Louis
威廉亞瑟飛利浦路易斯
丹麥女王的全名是:MARGRETHE II Alexandrine Thorhilr Ingrid瑪格麗特二世亞歷山德里娜莎希多英格麗德
丹麥王儲的全名是:Frederik André Henrik Christian
弗雷德里克安德烈亨利克克里斯蒂安
瑞典國王的全名是:CARL XVI GUSTAF Folke Hubertus卡爾古斯塔夫福柯胡波特斯
瑞典王儲的全名是:Victoria Ingrid Alice Désirée維多利亞英格麗愛麗絲德斯麗
比利時國王的全名是:ALBERT II Felix Humbert Theodor Christian Eugène Marie阿爾伯特菲利克斯胡波特西奧多克里斯蒂安歐仁瑪麗
比利時王儲的全名:Philippe Leopold Louis Marie 飛利浦利奧波德路易斯瑪麗
❸ 西班牙王室中的「藍血貴族」到底是什麼
人們常用「藍血」來修飾歐洲貴族,「藍血貴族」源自西班牙王室。古老的西班牙人認為貴族身上流淌著藍色的血液。那時古老的卡斯蒂利亞貴族宣稱自己的血統最為高貴、純正。貴族常自豪地挽起袖管,展示自己雪白小臂上清晰可見的藍色靜脈血管,稱之為藍血。
其實造成「藍血」的真正原因和貴族的生活習慣也有密切的關系,比如銀器。歐洲貴族十分喜歡用各種銀器,餐具、盛水器皿、盥洗用具、宗教禮器等,一定程度造成了這些人「銀中毒」,這樣的人皮膚十分白皙、細嫩,導致靜脈血管都依稀可見,看上去像是藍色的血。
❹ 西班牙常用人名「岡薩雷斯」 的含義是什麼
你好,岡薩雷斯(Gonzalez)這個名字是從Gonzalo演變而來的,Gonzalo文字意思為「戰斗」,後來演變為西班牙男孩常用的名字,寓意對感興趣的東西非常熱衷。
❺ 西班牙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1、塞萬提斯
塞萬提斯,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3日在馬德里逝世。他被譽為是西班牙文學世界裡最偉大的作家。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2、畢加索
巴勃羅·畢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
畢加索的藝術生涯幾乎貫穿其一生,作品風格豐富多樣,後人用「畢加索永遠是年輕的」的說法形容畢加索多變的藝術形式。史學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為不同的時期——早年的「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盛年的「黑人時期」、「分析和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又稱「立體主義時期」)、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時期」等等。
3、達利
薩爾瓦多·多明戈·菲利普·哈辛托·達利-多梅內克,普波爾侯爵(西班牙語:Salvador Domingo Felipe Jacinto Dali i Domenech, Marqués de Púbol,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一般簡稱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是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畫家,因為其超現實主義作品而聞名。
達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把怪異夢境般的形象與卓越的繪圖技術和受文藝復興大師影響的繪畫技巧令人驚奇地混合在一起。
達利
4、伊莎貝拉一世
伊莎貝拉一世(西班牙語:Isabel I la Católica,1451年4月22日-1504年11月26日)是卡斯蒂利亞的女王。她與堂弟及丈夫費迪南二世(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完成了收復失地運動,為日後他們的外孫查理五世統一西班牙奠定了基礎。
伊莎貝拉一世是一位精力充沛、才幹非凡的君主。她做出過一套完整的關鍵性決策,這些決策在好幾個世紀中都對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有著深刻的影響,至今對更多的人仍有著間接的影響。她還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的資助人。
5、埃爾南·科爾特斯
埃爾南·科爾特斯(西班牙語:Hernán Cortés/英文:Hernando Cortes,1485年—1547年12月2日),出生於西班牙,西班牙軍事家、征服者。
1504年19歲時的埃爾南·科爾特斯在西印度群島的伊斯帕尼奧拉島定居。7年後,他加入到出征古巴的行列中。他聽說墨西哥的一些城市擁有巨大的財富,充滿了黃金和珠寶。在這類傳聞的驅使下,他於1519年率領一支探險隊入侵墨西哥。建立了城市維拉克魯斯後,由於他的狡詐和貪婪,先後征服了阿納華克地區的阿茲特克人,在墨西哥城傳揚天主教的思想。而後北上探索南加州。
❻ 西班牙有什麼名人
畢加索 塞萬提斯 薩爾瓦多達利
❼ 西歐貴族概況
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奧地利……成千上萬幾乎與世隔絕的貴族古堡,就此重新吸引了俗世的目光。以法國為例,眼下倖存的貴族家庭大約還有4000個,其中3500個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獲得的封號。遠離英王室和西班牙王室那樣的風光,他們在各自的古堡里惘然守護著先人的榮耀,他們同時也面對著最現實的選擇:改變,抑或消失
`````````````````````````````````````````````````
在中世紀社會里,貴族和貴婦組成了一種類似於俱樂部的團體,這個團體以著裝和談吐作為其成員的標志。他們對於自己所屬的階層的忠誠有時甚至超出他們對於國家的忠誠.
貴族們在國君面前擔當僕役的角色,要照管國君的獵犬,負責國君的服裝。在盛大的宴會上,某位貴族要把國君的銀質酒杯親手遞給國君,這只酒杯往往就被國君賞賜給這位貴族。他們偶爾表現出的這種謙恭不是沒有回報的:他們以此為理由,要求自己的下屬向自己表現出更大的恭敬和順從。
貴族的生活並不安穩,而且往往過得頗為辛苦。由於當時新生兒的死亡率極高,貴族女子不得不在剛剛成年的時候就結婚,並且要生養相當於今天三倍數目的子女。年僅12歲的孩子就要結婚生子,生下的後代素質如何也就是可以想見的了。被污染的飲水、不潔的食品、潮濕的石室(這往往是風濕和肺炎的誘因)、傷口的感染、各種流行病(傷寒、痢疾、天花、流感和黑死病)對本來就很脆弱的生命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貴族們還大量飲酒和吃肉,在冬季經常不能攝入足夠的維生素C,結果是正如阿爾多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英國小說家——譯注)所說,他們常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幻覺,自以為得到神示,或是以為被惡魔附體。
貴族的生活以家庭為單位,個人必須服從家族的整體利益。大家族之間經常爆發私人性質的戰爭,那些比較小的家族在爭斗時往往會把同族的人都集中起來。年輕的貴族夫婦一般都是和新郎的父母,還有一大幫的親戚住在一起,家族的族長則是他們當然的領導人。當時的婚姻體現的是兩個貴族家族的聯合,至於個人的喜好,在婚姻里是沒有任何地位的。聯姻的背後是產業的聯合,因為女繼承人的地位就是來自她所繼承的采邑。當一個女孩子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兩位貪婪的父親就已經完成了許配的工作,而當她認識到自己的命運之後,往往也就順從了父輩的安排。
兩個家族聯姻的象徵是新郎將戒指遞給新娘。當時的觀禮者們往往在見到這一幕的時候要互相敲打一下,以加深自己的記憶:因為當時幾乎沒有官方的記錄,他們以後很可能會被要求作證,證實這一婚姻關系確實存在。兩位新人站在一個特製的帷幕下,如果其中的任何一方在此之前已經有了孩子的話,新婚夫婦就在這個帷幕下面抱一抱這個孩子——他從此就被視同為這場婚姻的婚生子。在婚禮上,新郎和新娘要分吃一塊麵包,合飲一小口葡萄酒。偶爾,新娘還會拿出紡紗桿,展示一下自己的技藝。在場的朋友們大喊「多啊!多啊!」,並且把事先准備好的種子灑向新婚夫婦——種子的含義就是「多產」,後來逐漸改成了用米和五彩的紙屑。接下來還有舞會,還要讓教區的牧師用聖水和熏香為新人祝福。最後,大家散去,新人入洞房。
新婚夫婦居住的環境,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是一團糟糕,估計會讓不少人覺得難以置信。幾乎沒有哪家貴族有超過兩個的房間,而就是僅有的幾個房間還都住滿了家庭成員和家族的侍從。歷史上的英國國王甚至留下了在他的床上召開御前會議的記錄,而當時王後就坐在床上看著——因為她無處可去。用餐的時候,所有的人都集中在大廳里。一些無家可歸的孩子們晚上睡在樓梯底下,吃飯的時候排成一列,和狗爭東西吃。貴族的孩子們晚上和父母一起睡,或者就和傭人們一起睡在大廳里。「隱私」這個詞可以算是近代的一個偉大發明。
貴族家庭的主婦並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物。因為她對於她繼承的土地擁有封建制的主權,所以她可以統治一塊土地或是管理一座修道院。當她的丈夫外出的時候,她就是城堡的女主人,要應付可能的外敵入侵,甚至還要和人們一起外出打獵。她的工作繁重而細致,因為很多東西必須很早就預備好——當時的商業還沒有能夠處理「應急采購」。但是從法律上看,她的地位低於她的丈夫,其實是置於她丈夫的監管之下。他被容許——其實毋寧說是被鼓勵——打自己的妻子,目的是「為她好」。作丈夫的常常會供養一個或多個小妾,並且會把他在外面的私生子帶到自己的城堡里來接受教育。而做妻子的,按照當時的慣例,對於打罵城堡的下人也是毫不留情——可以這么說,當時的貴婦大部分都是潑婦。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做妻子的會愛自己的丈夫,而丈夫也愛妻子。
`````````````````````````````````````````````````
今日歐洲貴族
文/曾焱
7月3日,巴黎伯爵夫人伊莎貝爾(Isabelle Comtesse de Paris)在她位於巴黎近郊的科爾沃蘭古堡里去世。英國《衛報》傷感地寫道:「法國王室最高貴優雅的人走了。」作為最後一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的玄孫女,93歲的法國公主留下了近100名子孫,卻帶走了一個時代的美麗與哀愁。
法國、義大利、比利時、奧地利……成千上萬幾乎與世隔絕的貴族古堡,就此重新吸引了俗世的目光。以法國為例,眼下倖存的貴族家庭大約還有4000個,其中3500個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前獲得的封號。遠離英王室和西班牙王室那樣的風光,他們在各自的古堡里惘然守護著先人的榮耀,他們同時也面對著最現實的選擇:改變,抑或消失
「非賣品」出售
法國《費加羅報》也不無傷感地談到一個話題:在現在的歐洲社會里,貴族們的存在還有什麼用處?他們曾經就像一件高級時裝店裡的非賣品,充滿距離地供人艷羨、模仿和幻想,而現在他們需要利用這個頭銜所賦予的一切:榮譽、品位、神秘,來延續古堡家族在物慾世界的存在。
在保留了君主制的歐洲國家,王室越來越頻繁地為政要、名流授勛。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Juan Carlos)剛剛給了巨商一個公爵的封號,比利時國王又授官員弗雷爾為男爵。而在英國,女王的「騎士勛章」已經掛到了眾多明星的身上:著名歌手約翰?埃爾頓,007的兩代扮演者肖恩?康納利和羅傑?摩爾等等。
在義大利,羅馬和托斯卡納地區的貴族在保護祖業和做生意之間找到了平衡點,他們打開葡萄庄園緊閉的大門,把原來只供家族享用的葡萄酒送往昂貴的酒廊出售,並且很快利用庄園的神秘色彩令其他品牌的酒黯然失色。當馬西莫王子、弗雷斯科巴爾蒂侯爵和德拉家族的伯爵們做這一切的時候,並未失去他們尊貴的微笑。
貴族們在英格蘭和蘇格蘭擁有寬闊的私人領地,現在他們的後裔卻試圖將祖輩的狩獵森林變成向公眾售票的野外游樂場。最先是貝德佛公爵在自己的森林裡建了「月亮公園」,緊接著有了巴斯侯爵的野生動物園,理查蒙公爵甚至領頭在著名的古德伍德皇家賽馬會附近建造了一個賽車場。英王室也在求變:當王室的巨大開銷遭到公眾非議之後,女王同意用出租漢普頓宮空房間的方式來彌補虧空。最成功的商業運作應該算卡拉斯王子(Gallas)推出的生態食品「Duchy Originals」,他琢磨透了人們追逐時髦和虛榮的消費心理,將王室成員變成了最大的促銷廣告。為了嘗一口查爾斯王子經常喝的茶,吃幾片他酷愛的橙皮或者薑汁小餅干,英國人掏空錢包也在所不惜。
精神堅守
每年冬夏假日,到法國旅遊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份與眾不同的行程指南,叫做「美景之路」。小冊子引導遊客去探訪一些歷史上有名的私人城堡,然後住下來品嘗主人親手烹制的傳統法國菜。在這些年久失修、常年冷冰冰的城堡里,遊客常常吃驚地發現主人大都已經入不敷出,冬季連暖氣也燒不熱。
在法國廢黜1886年法典之前,所有公開申明自己是王室後裔的人都不被允許生活在法國。在這樣的高壓之下,法國貴族要麼漂泊到比利時、西班牙和摩洛哥,要麼就像這樣一代代隱居城堡,於清貧中守著一份尊嚴。1950年以後,很多飄流海外的貴族回到法國舊堡,生活拮據,包括剛去世的伊莎貝爾伯爵夫人也一樣。伯爵夫人和丈夫亨利伯爵輾轉比利時、西班牙和摩洛哥,一共生養了11個孩子。生為法國王位繼承人,亨利一心想著恢復昔日的地位。結束流亡後,他天天在法國政界周旋,甚至想通過競選取代總統戴高樂,為此花光了所有的家產。伊莎貝爾從來不抱怨生活,她每天從晚上7點工作到凌晨2點,撰寫了一本三卷的回憶錄。她自己起了書名——《對我都是幸福》。《巴黎競賽畫報》在一段紀念文字中說:「她漫長的一生里,盡是憂患和磨礪,但巴黎伯爵夫人願意保留的只有幸福。這便是真正的貴族。」
那些守護古堡的法國貴族們也是一樣。為了不讓這些活的歷史博物館消失,他們把生活的困窘放在一邊,發起成立了多個遺產保護社團,其中最著名的兩個是「歷史之宅」和「法國老房子」,一屆屆的法國文化部長也樂得支持他們。古堡主人利用聚會交換信息,籌措維修資金,豐富的想像力彌補了錢的匱乏。這些古堡輪流舉辦「園藝周末」、野餐討論會和露天歌劇演出,大名鼎鼎的公爵、伯爵、男爵會和參觀者坐在一起,向他們介紹家族歷史和藝術收藏。最重要的是,他們絕不會忘記和客人分享延續了數百年的家族價值觀:美德、尊嚴以及對國家的忠誠。法蘭西學院院士、著名作家奧爾梅森(Jean d』Ormesson)自己就是貴族的後裔,在小說《為了上帝高興》中,他借書中主人公之口,說出了今日貴族們的最後堅守的信念:什麼都失去了,除了尊嚴,這是我們惟一不出售的東西。
美麗叛逆
「理論上,我們每個人都有1/10的機會證明自己是聖-路易(指貴族)的後人。」面對那些狂熱嚮往貴族血統的人,法國家譜學者波卡諾展示了令這些人欣喜若狂的一種可能性:如果你能找到10代以上的完整家譜,也許將看到某個親戚有長長的貴族姓氏。波卡諾以巴黎伯爵亨利為例:如果家譜殘缺,誰又知道他是路易·菲利普國王的第5代,路易十四的第48代以及亨利四世的第145代呢?
但是,有人夢寐以求,也有人主動放棄,只為了掙脫貴族姓氏的束縛,自由尋找新的社會位置。法國最有名的兩個年輕貴族女子Ines和Zazie就是這樣的美麗叛逆。
Ines一睜開眼睛,看到的便是古堡家族延續了幾百年的奢華誇張。高居內閣部長的祖父周旋於名門,父親的帽檐上鑲嵌著光彩奪目的寶石,家庭沙龍里出現的女人永遠華麗優雅。她和古堡生活格格不入,一心想自食其力。為了從父親那裡獲得找工作的許可,她放棄了使用家族全名Ines de Fressange的權利,只保留了「Ines」作為身份的標記。時尚攝影師在偶然中發現了她,她的照片登上了《ELLE》雜志,整個巴黎立刻為之傾倒。雖然瘦削的身材、過於濃密的眉毛和80年代流行的美麗定義相差甚遠,但她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令Kenzo、Lacroix等品牌紛紛與她高薪簽約,此後和Chanel的完美合作更是將雙方都推上了時裝界的最高地位。Ines成了80年代全世界最紅的超級名模。當她應允擔任法國國家形象代表、第一個「瑪利亞娜」時,Ines完全超越了她家族姓氏的光環。
現在法國沒有人記得Isabelle de Truchis de Varennes,只記得特立獨行的歌手Zazie:1990年,當她決定進入歌壇,她比Ines更徹底地放棄了不勝負荷的貴族姓氏,從一本小說《地鐵里的Zazie》中找到了這個簡單好記的名字。Zazie唱最平民的搖滾,自己寫所有的歌詞,8歲就開始寫劇本的天分令她的創作專輯張張暢銷。Zazie說,古堡家族給予的名字並不總是生活的通行證。
貴族娛樂的平民改造
社交舞會
英文為「Ballroom Dancing」,原本是歐洲貴族在宮廷、城堡舉行的一種交際舞會,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才流傳民間。經歷了兩百多年發展,Ballroom Dancing逐漸轉變為「競技舞蹈」,單一的舞種也拓展為摩登舞和拉丁舞兩大系列共10個舞種,並由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制定了全世界共同遵循的理論、技巧、音樂和服裝等競技標准。現在,「Ballroom Dancing」易名為「Dancesport」,即「體育舞蹈」。
擊劍
14世紀,在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出現了榮耀騎士階層,他們以精湛的劍術和高尚的品德代表著神聖和高尚。此後各國貴族紛紛效仿,作為騎士高尚情操的一種體現,擊劍是當時貴族子弟必修的格鬥訓練。16世紀末,歐洲貴族決鬥成風,20年間僅巴黎就有8000多人在決斗中喪命。
1776年法國騎士聖喬治的劍師拉·布瓦西埃發明了金屬網面罩,使擊劍告別了中世紀以來的流血和死亡,逐漸變成優雅的現代體育運動,但比賽仍只在名門望族之間進行。1896年雅典第一屆現代奧運會設立了擊劍比賽,使它從此成為傳統競賽項目。現在擊劍俱樂部使得擊劍日益大眾化。
馬術
騎馬、賽馬作為騎士的七技之一,和劍術一起被歐洲貴族們追逐和炫耀。1174年,在英國倫敦出現了賽馬場,每周五大批王公貴族都雲集於此。1195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以一袋金子懸賞比賽的獲勝者,是馬術史上有據可考的第一次賽馬獎金。16世紀,為滿足貴族們的需要,奧地利、瑞典、義大利等國先後成立了專門的馬術訓練學校,現代馬術從此在歐洲開端。
現代賽馬始於法國,到18世紀末成為一項獨立的體育運動。1900年馬術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分為場地障礙、盛裝舞步和三日比賽,是最具代表性保留了貴族氣質的運動。而賽馬和賭馬也從傳統的貴族參與,轉變為社會各階層男女老少的休閑娛樂,成為歐洲最有吸引力的產業之一。
狩獵
早在羅馬人統治英格蘭時期,狩獵是王室獨享的娛樂,獵場限於皇家森林。17世紀,擁有領地的英國貴族從王室獲得許可狩獵。到18世紀,狩獵發展成歐洲貴族文化的傳統:身穿猩紅的獵裝,頭戴黑氈帽,在名貴獵犬的引領下策馬揚鞭,成為地位和財富的證明。貴族在狩獵中制定規則,比如不能追逐或捕殺受傷的動物,視之為上流社會和文明的象徵。
19世紀20年代起,歐洲各國平民開始發起禁獵運動,而由貴族把持的上議院則堅持「捍衛榮譽」的反禁獵法案,長期相持不下。在此後的一個多世紀里,貴族狩獵發展成運動狩獵,逐漸被商界人士和運動愛好者普及,但因傷害野生動物、侵佔自然資源而被各國動物保護人士強烈呼籲取消。到20世紀下葉,很多國家都出台法規限制狩獵,即便是有「狩獵天國」之稱的西班牙,也規定狩獵只能在固定的地區和季節進行。
室內樂
17世紀初的音樂活動只有兩種形式,除了教堂里可以演奏的宗教音樂,就只有王宮或貴族家裡養有私人樂隊,供他們娛樂聆聽,這就是「室內樂」的源頭:演奏本身不是為了音樂會而舉行,而是貴族私人性質並帶有親密交流的音樂形態。
大約在18世紀,室內樂仍與貴族家庭的娛樂性有關,而19世紀盛行的「沙龍音樂」則是室內樂精神的一種延伸。這一時期,歐洲的貴族常常在他們寬敞舒適的沙龍中舉行非正式聚會,宴請政界名流或者文人雅士,席間由貴族的私人樂團演奏清雅的音樂。1880年以後,室內樂逐漸成為音樂演出的主要形式之一。(編輯:萊茵河)
❽ 最古老的歐洲貴族是哪個家族權利及其勢力等一些情況
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 Hapsburg),歐洲歷史上統治領域最廣的王室。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義大利若干公國的公爵。
哈布斯堡王朝後期繁衍甚廣,因而出現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哈布斯堡-洛林皇朝三個分支。
起源
哈布斯堡家族發源於瑞士北部的阿爾高州,並在1020年築起鷹堡(哈布斯堡城堡)。並逐漸將勢力擴展到今天的奧地利和德國南部。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魯道夫一世當選德意志國王(但未加冕為皇帝)。1282年12月27日魯道夫一世奪取被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佔有的奧地利公國,旋即劃歸哈布斯堡皇室擁有。
魯道夫一世最終於1291年逝世,哈布斯堡家族雖暫時失去帝位,但南阿爾薩斯、布賴施高(Breisgau)和帝國內的其他一些領地都被劃入哈布斯堡家族。14世紀期間,新成立的瑞士聯邦不斷向德國南部擴張,導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鷹堡。
自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由瑞士南部的鷹堡,轉移到下奧地利的維也納,開始哈布斯堡王朝的進一步發展。
發展及鼎盛期
奧地利公國
哈布斯堡家族在失去神聖羅馬帝位後,繼續持有奧地利公爵的爵位。歷任奧地利公爵都不斷地擴大公國的統治范圍,並將公國劃分為若干個省統治。但這些劃分最終導致內外奧地利分治。
1379年,哈布斯堡家族兩位公爵艾伯特(Albert)和利奧波德(Leopold)簽定協議。艾伯特的子孫將擁有內奧地利公國,即今日的奧地利中東部,利奧波德的後裔則坐擁外奧地利公國,統治領域包括今日奧地利西部、南阿爾薩斯和位於德國西南領地。
奧地利內外分治的局面,直至1490年外奧地利公爵家族絕後才得以結束。哈布斯堡家族領地再次歸由一位公爵統領。
重登神聖羅馬帝位
1422年,內奧地利公爵阿爾布雷希特五世迎娶了神聖羅馬皇帝兼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西吉斯蒙德唯一的庶女盧森堡的伊麗莎白,並被指定為西吉斯蒙德的繼承人。1437年,西吉斯蒙德病逝,阿爾布雷希特於次年陸續即位為德意志國王、匈牙利國王及波希米亞國王(阿爾布雷希特二世,未加冕為皇帝)。由此以後,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把持神聖羅馬帝國皇位(1742年-1745年間除外),直至帝國覆亡。
但不久後的1439年,阿爾布雷希特葬身沙場,遺下一名遺腹子拉迪斯勞斯。奧地利公爵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隨後由阿爾布雷希特的一位表親腓特烈三世繼承,拉迪斯勞斯一出生就繼承了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分別稱拉斯洛五世/拉迪斯拉夫一世)。但很不幸,這位哈布斯堡幼主很快被人所害,使家族喪失了對匈牙利和波希米亞的統治。
1453年11月23日,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三世將奧地利公國提升為大公國,使哈布斯堡皇朝乃至奧地利在歐洲的地位都大大提高,也為皇朝的進一步擴展提供了基礎,王朝也逐漸步入鼎盛期。
散葉歐洲各國
哈布斯堡皇室的權勢,在馬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統治期間(1493年-1519年),通過皇室聯姻,得以進一步增強。
馬西米連本人,於1477年8月18日迎娶勃艮地公爵獨女瑪利(Mary of Burgundy)。這段姻緣,將屬於勃艮第公國的,自法國南部至荷蘭的領地統統並入哈布斯堡皇室領地。
馬西米連的兒子英俊王菲利浦(Philip the Handsome),於1496年,迎娶西班牙女王儲胡安娜(Joanna the Mad),開創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不過,菲利浦將母親勃艮地公爵的領地也贈與西班牙王室,種下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導火線。
馬西米連的孫子,日後的神聖羅馬皇帝費迪南一世(Ferdinand I)於1521年5月25日 迎娶了波希米亞郡主安妮(Anne of Bohemia),次年,費迪南的妹妹瑪利亞郡主(Maria of Austria)嫁與匈牙利兼波希米亞國王路易二世(Louis II of Hungary & Bohemia),這兩段婚姻為日後奧地利吞並波希米亞和奧匈合組二元帝國埋下伏線。
馬西米連的兒女,多與外國王族通婚,哈布斯堡王朝在歐洲的影響,大大增強。
查理五世稱霸歐洲
馬西米連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使他的孫子查理五世(西班牙稱卡洛斯一世)成為歐洲的霸主。
1506年,查理的父親英俊王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繼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職,成為了西屬尼德蘭(今日的荷蘭和比利時)的首位統治者。
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為了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自此,西班牙全國、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撒丁島、那不勒斯王國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管治領域。
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聖羅馬皇帝馬西米連一世病逝,查理繼承帝位成為查理五世,並承繼了家族對奧地利和阿爾薩斯的管治。
此時,查理五世成了統治最多領土的歐洲君主,不過仍然不斷出征,如對付基督新教徒以及奧斯曼帝國的入侵。因此,查理五世所統治國家的內政,多由他的代理人處理,在西班牙的代理人是他的兒子菲利浦王子,而在奧地利的是他的弟弟費迪南大公。
雖然,哈布斯堡皇朝的領地面積已冠全歐,但皇朝為擴張而進行的征戰一直繼續。
重奪匈牙利波希米亞
1526年8月29日,匈牙利兼波西米亞國王路易二世與奧斯曼土耳其蘇丹"奇跡王"蘇萊曼一世,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附近的摩哈赤激戰,史稱第一次摩哈赤戰役。土耳其軍戰勝匈牙利軍,路易不幸戰死沙場。
但奧斯曼帝國並無長期佔領匈牙利,反而在9月時撤軍。此時,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奧地利大公費迪南以路易的姐夫身分繼承匈牙利和波西米亞國王。雖然在匈牙利出現了爭位者,但很快便被平定。自此,匈牙利、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一直在哈布斯堡皇朝的管治之下,直至1918年。而西里西亞(今日波蘭南部)也暫時成為哈布斯堡皇朝的領地。
王朝分家
1556年,查理五世自覺年老,因此決定將西班牙王位和奧地利大公分別讓與他的兩位代理人,並讓他們各自的子孫世襲他們自己的王位,不得互傳。自此,哈布斯堡王朝正式分為奧地利分支和西班牙分支,查理五世時期一人統領王朝領地的局面也不再出現。
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
1556年,查理五世將奧地利大公之位讓與其弟匈牙利及波希米亞國王斐迪南一世,並立斐迪南為神聖羅馬帝位的繼承人。但根據查理的遺囑,斐迪南及其子裔喪失了繼承為西班牙國王的權利。此舉使斐迪南成為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的首位君主。
自此,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統治奧地利,匈牙利及波希米亞直至1740年,歷10代君主,這二百多年亦是歐洲歷史上戰爭最多的時期。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1504年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Isabella of Castile)病逝。由於,她與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 of Aragon)所生的兒子都不幸夭折,在伊莎貝拉身故以後,女王儲胡安娜(Joanna the Mad)繼承卡斯蒂利亞王位。神聖羅馬皇帝馬西米連一世的兒子菲利浦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分,和岳父費迪南一起監國。
1516年,費迪南病逝後,胡安娜和菲利浦的兒子,西班牙兼奧地利王子查理(西班牙文名:卡洛斯)繼承西班牙(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Carlos I/ Charles I),其後於1556年將西班牙王位讓與其子菲利浦二世(Philip II),並廢除了菲利浦及其後裔繼承奧地利爵位的權利,正式揭開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頁。
1700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結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對西班牙歷5代的統治。他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外甥,法王路易十四的孫子安茹公爵菲利普。他們的奧地利表親不惜發動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以搶回王位,但最後只令西班牙波旁王朝將部分哈布斯堡領地歸還奧地利,以換取奧地利對波旁王室對西班牙王位繼承權的承認。
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1740年10月20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六世去世。卡爾和他的兄長都沒有男性後裔,因此他的長女瑪麗亞·特里薩繼承了他奧地利大公、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的王位。而他的女婿洛林公爵弗朗茨於1745年9月13日,當選神聖羅馬皇帝。此後,弗朗茨皇帝將妻子的姓氏加在自己姓氏的前面,他們的後裔都採用「哈布斯堡-洛林」的姓氏。
自此,奧地利進入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而弗朗茨皇帝和瑪麗亞·特里薩皇後成為皇朝的創始人。皇朝歷經數次變故,包括1806年,法皇拿破崙一世解散神聖羅馬帝國。但當時的哈布斯堡君主,前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二世早於1804年整合各哈布斯堡領地,改稱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以回應拿破崙稱帝。1867年,為了化解普奧戰爭失利對帝國的沖擊,奧地利帝國又被改稱為奧匈帝國。皇朝直至1918年被推翻。奧匈帝國隨即被肢解,奧地利成為共和國,舉家被迫流亡海外。
王朝覆亡
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於1700年絕嗣而亡,而奧地利的王朝於1740年絕後,隨即被分支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取代,直至1918年帝國被共和國取代。
今日,部分哈布斯堡王族後裔依然生存,分別定居於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和德國,他們的首領是奧地利末代皇太子奧托·馮·哈布斯堡(1912- )。
❾ 求歐洲王族、貴族名字姓氏
1、歐洲王室名字姓氏
1.1、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伊麗莎白二世)
英國女王,英聯邦元首、國會最高首領。伊麗莎白二世於1926年4月21日出生,為已故英王喬治六世的長女,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1.2、費利佩六世(Felipe Juan Pablo Alfonso de Todos los Santos de Borbón y de Grecia)
出生於1968年1月30日,西班牙國王,是國王胡安·卡洛斯和皇後索菲亞第三個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是王室里唯一的男丁。 2014年6月19日費利佩舉行登基典禮儀式。即位為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
1.3、哈拉爾五世(Harald V)
挪威國王,1991年1月17日登基。他是當時的奧拉夫王太子(後來的奧拉夫五世國王)和瑪莎王太子妃(Princess Märtha)的獨生子,哈拉爾生於奧斯陸附近的斯考古姆(Skaugum)鄉村王太子行宮中。
1.4、瑪格麗特二世(Margrethe II)
1940年生於哥本哈根,是前國王弗雷德里克九世之長女,格呂克斯堡王朝第五任君主。曾就讀於哥本哈根大學、奧爾胡斯大學、劍橋大學、巴黎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1953年被立為王儲。
1.5、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
瑞典國王。 他是已故瑞典王儲古斯塔夫·阿道夫和薩克森-科堡-哥達的西比拉公主(Princess Sibylla of Saxe-Coburg-Gotha)的唯一兒子。
由於其父在即位前便因遭遇空難去世,故而他於1973年9月15日從其祖父古斯塔夫六世手中繼承王位。
2、貴族名字姓氏
2.1、約翰·羅素
第一代羅素伯爵,19世紀著名的英國首相,於1861年以前以約翰·羅素勛爵為其通稱。他是顯要的羅素家族成員,1813年進入國會。是改革的強烈支持者,並由此成立輝格黨,領導著努力使1832年改革法案獲得通過。
2.2、約翰·坎貝爾
阿蓋爾公爵第二出生於薩里的約翰·坎貝爾Petersham,1703年繼承阿蓋爾公爵爵位和坎貝爾家族的領袖,1705年, 因他曾積極推動英格蘭和蘇格蘭的聯合,支持聯合法案,成為英格蘭貴族,被授於查塔姆男爵和格林威治伯爵,曾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❿ 誰知道西班牙貴族的姓氏都有哪些
皇室大致就是:
Carlos , Fernando , Alfonso , Francisco.
España現任國王叫Juan.Carlos 也被稱做卡洛斯一世.
前任國王是Alfonso二世,再之前還有Fernando三世,Francisco二世.
過去España在姓名中會加入貴族標志,一般姓名中出現「de」的多是貴族,現在基本不是這樣了,在姓名里出現「de」其實就是介詞,名字和姓是用這個來連接的~但是在以前是等級分明的~
Español一般來說都是前一、二節為名字,倒數第二節是爸爸的姓,最後一節是媽媽的姓。男人的姓名多以「o」結尾,女人的姓名多以「a」結尾。
不過現在的España基本沒什麼特別的貴族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