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性感雙人舞叫什麼

西班牙性感雙人舞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0-03 23:46:12

㈠ 什麼叫古典芭蕾舞劇中雙人舞ABA模式和性格舞

ABA模式:應該是先是雙人舞一段慢板,然後是每人一段的變奏和和coda(技巧),最後還是雙人舞結束
性格舞:是說西班牙這種舞蹈嗎?如是,很多舞劇里都會穿插這種舞蹈。不是的話,也許說的就是coda

㈡ 拉丁舞五個舞種風格特點的介紹

拉丁舞五個舞種風格特點介紹

拉丁舞又稱拉丁風情舞或自由社交舞。拉丁舞是大眾民間舞蹈,隨意,休閑,放鬆是它的特點,有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它是拉美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具有鮮明特點的激情、浪漫而又富有活力、火熱的藝術表現形式,深受拉美人民的喜愛,成為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拉丁舞的特點 拉丁舞類中有倫巴舞、恰恰恰舞、桑巴舞、鬥牛舞和牛仔舞五個舞種。

1、倫巴舞(rumba): 起源於古巴,音樂為4/4拍,速度每分鍾27小節左右。倫巴舞的特點是:音樂纏綿,舞態柔美,舞步動作婀娜款擺。古巴人習慣頭頂東西行走,以胯步向兩側的扭動來調節步伐,保持身體平衡。倫巴的舞步秉承了這一特點。原始的舞蹈風格,融進現代的情調。動作舒展,纏綿嫵媚,舞姿抒情,浪漫優美。配上纏綿委婉的音樂,使舞蹈充滿浪漫情調。

2、恰恰恰(cha cha cha): 起源於墨西哥,音樂為4/4拍,速度每分鍾31小節左右。恰恰恰,音樂有趣,節奏感強,舞態花俏,舞步利落緊湊,在全世界廣流行!

3、桑巴舞(samba): 起源於巴西,音樂為4/4或2/4拍,速度每分鍾51小節左右。桑巴舞,音樂熱烈,舞態富有動感,舞步搖曳多變,深受人們的鍾愛!

4、鬥牛舞(pase doble): 起源於法國,發展於西班牙,它的音樂為2/4拍,速度每分鍾62小節左右。鬥牛舞音樂雄壯、舞態豪放、步伐強悍振奮,是人們對它情有獨鍾的原因。

5、牛仔舞(jive): 起源於美國,是由一種叫「吉特巴」的舞蹈發展而來,牛仔舞剔除了「吉特巴」 中所有的難度動作,增加了一些技巧。最早對牛仔舞的記載是由倫敦舞蹈教師 Victor Silvester於1944年在歐洲出版的一本介紹牛仔舞的書。波普,搖滾,美國搖擺舞都對牛仔舞有著一定的影響。牛仔舞是一種節奏快,耗體力的舞。在比賽中牛仔舞之所以被安排在最後跳是因為選手們必須讓觀眾覺得,在跳了前四個舞之後他們仍不覺得累,還能 很投入地迎接新的挑戰。

牛仔舞流行於美國南部。牛仔舞手腳的關節放鬆、自由地舞蹈,身體自然晃動,腳步輕松地踏著,且不斷地與舞伴換位,轉圈旋轉。牛仔舞音樂節拍為4/4拍,速度每分鍾43小節左右。牛仔舞以其音樂歡快、舞態風趣、步伐活潑輕盈的特點,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拉丁舞的起源極其發展

拉丁舞的全稱是拉丁美洲舞,是流行於拉丁美洲的民間舞蹈,它以一男一女對舞為基本形態。其舞步和風格基本源自該地區的土風舞。拉丁舞的起源與非洲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從十五世紀起,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英國、法國等殖民主義者就從事奴隸貿易,將大批非洲黑人當作商品經過大西洋販運到美洲各地…不用說,這些黑人也將從具有濃郁的熱帶非洲特色的民間舞蹈帶進廣拉美,它影響著拉美舞蹈並融合其中,加之吸收了拉美地區其他國家移民的舞蹈風格,逐漸形成了具有拉丁美洲特色的拉丁美洲舞。

1925年,「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學會(ISTD)」對交際舞進行了科學的規范,並向世界頒行了《國際標准舞。拉丁舞步伐》。但真正對拉丁舞的理論、准則、動作及技術技巧等進行系統的總結、研究與應用,卻是近半個世紀的事情…

拉丁舞的歷史源遠流長。拉丁舞有許多變體,品種繁多,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最受人們青睞的只有倫巴、恰恰恰、桑巴、加依夫和帕斯多布勒,這五個舞種作為拉丁舞的代表被納入到國標舞中列為比賽項目。1960年,拉丁舞正式參加世界交際舞大賽。

拉丁舞在西方早已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在我國,由於諸多原因,起步較晚。

哪一類人適合長期跳拉丁舞?

近幾年來,我國的`體育舞蹈發展迅速,也有很多的健身方式出現,對於每天都忙碌的工作人員來說,選擇一種恰當的健身娛樂方式,並持之以恆猶為重要。一直在想,哪一類人應該選擇拉丁舞為健身方式,又該具體選擇哪一種拉丁舞更合適,後來仔細觀察了拉丁舞愛好者群體的特徵,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

我國古典舞講究「心、意、氣」,重點在於剛、脆、韌、柔。芭蕾也講究氣,但更多的在於筋骨對於身體的控制力。而拉丁舞被歸為體育舞蹈,說明它不僅具有藝術美,而且還擁有強身健體的功效。相對其他舞蹈來說,對於不太注意肌肉鍛煉的亞洲人來說,長期練習拉丁舞會鍛煉到身體的大多數肌肉,起到更明顯的健身作用。

什麼樣的人適合選擇社交拉丁舞作為健身方式?

社交拉丁舞對於人身體的能力要求不高,也容易學習,並且主要可以在舞廳或酒吧里跳,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長期堅持社交拉丁舞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特徵:捨得花錢、喜歡社交活動、喜歡獵奇而又不太有恆心、和跳舞相比更喜歡把心思放在事業上。關於金錢方面不必多說,長期在酒吧里的高消費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他們大多把事業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僅將拉丁舞當作消遣。如果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也不能長期堅持下來,這類人中男女均有。

什麼樣的人適合長期跳競技拉丁舞?

競技拉丁舞要求較高的技術性,以及較強的身體能力,這需要長時間的學習、練習。要想堅持下來,就得先有強烈的興趣,這樣在經歷挫折感時才能繼續堅持下去。其次得有比較空閑的精力,這里不是說空閑的時間,有些人的工作會給思想帶來比較大的壓力,整日都將心思放在工作上,這樣的人不適合選擇競技拉丁舞作為長期的健身方式。當然,選擇競技拉丁舞的人肯定具有一定的研究精神,喜歡探索復雜的東西,才能將五項拉丁舞學會、長期堅持並不斷提高。不過,這樣的人可能不免會令跳舞影響到生活或者事業,因為花在舞蹈上的閑暇時間如果用來提高專業水平,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了。可能是生活壓力的原因,這類人中男性比女性人數少些。

哪一類人適合跳弗拉明戈?

弗拉明戈是很具表現力的舞蹈,其愛好者可算小眾。這種色彩濃烈的舞蹈,適合愛憎分明、情感豐富但不憂郁、對情緒表達很直接、不喜受約束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將弗拉明戈的明快的打擊節奏、挑釁的舞姿造型、強烈的爆發力和優美的手臂動作演繹得淋漓盡致。當然,弗拉明戈也是一種需要長時間的專注練習,才能達到較好的掌握。

拉丁舞有什麼動作要領?

胯部動作是拉丁舞的標志性動作之一,除了鬥牛舞,其他四個舞種都有胯部動作,它將女性大柔媚表現到了極至,很難想像,沒有胯部動作的拉丁舞,譬如說Rumba將會是什麼樣子。

胯部動作

胯部動作是拉丁舞的標志性動作之一,除了鬥牛舞,其他四個舞種都有胯部動作,它將女性大柔媚表現到了極至,很難想像,沒有胯部動作的拉丁舞,譬如說Rumba將會是什麼樣子。俗話說「眼見為實」,但也不盡然,眼睛也有欺騙自己的時候,比如說拉丁舞的胯部動作,因其左右前後擺動,便認為它是扭出來的,那就大錯特錯了。胯部的左右前後擺動,是它的表面現象,而非內在本質。拉丁舞身體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腳對地面施加壓力、與地面對抗、繼而擠壓身體的結果。這樣形成的動作,從腳步動作來看很沉實,鐵板釘釘、落地生根;從胯部動作來看則充滿了韌性和力量,時刻都象一張富有彈性的橡皮。

手臂動作

手臂是身體的延伸,手臂動作是身體動作的餘波。很多人跳拉丁舞不是用身體去帶動手臂,而是想用手臂去帶動身體,結果弄成了耍舞。事實上拉丁舞就是容易弄成耍舞,摩登舞容易弄成走舞。

腳部動作

腳要對地面施加壓力、要與地面對抗、要擠壓身體,這就要練腳下的力量和功夫,原地基本律動是練這種功夫最簡單、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記住一條,千萬不要主動去扭胯,否則練得再多也是白費,因為內在的東西錯了,也就是所謂的「南轅北轍」,下得功夫越大,錯得越遠。 與中國的民族舞手上的東西較多不同,西方舞蹈多是腳下的東西,看看芭蕾、踢踏舞、還有摩登舞就知道了,四小天鵝是一點手上的動作都沒有。跳舞時,地板是最好的朋友,給地板的力越大,地板給的表現力越強。

拉丁舞名詞術語--中英文對照版

Basic Movement 基本動作

Square 方形,矩形 (方形步)

Fan 扇形步 9(扇形位)

Progressive Walks 行進走步

(forward) (前進)

(backward) (後退)

Side Step 旁步

Shadow Position 影子位

Side by Side Position 並立位

Shoulder to Shoulder 肩對肩

Hand to Hand 手對手

Hockey Stick 曲棍步

Lady Underarm Turn 女伴在臂下轉 (臂下轉、定點轉)

Cuban Rock 古巴搖擺

Natural Opening Out Movement 右分展步

Natural Top 右陀螺轉

Reverse Top 左陀螺轉

Open Hip Twist 開式扭胯轉

Closed Hip Twist 閉式扭胯轉

Alemana 阿里曼娜

Spiral 螺旋步

Aida 艾伊達

Rope Spinning 套索轉

Promenade and Counter Promenade 截止步

(Check from Open P.P .and Open C.P.P.) (從P.P.和從C.P.P.做)

(New York ) (紐約步)

Spot Turn 點轉

Cucarachas 踏輾步(庫克拉恰)

Three Threes 三三步

Turkish Towel 土耳其毛巾步

Advanced Twist 高級扭胯步

Split Cuban Break (from Open C.P.P. 分離式古巴斷步(從開式反P.P和開式P.P.)

and Open P.P.)

sliding door 滑門步

cross Basic 交叉基本步

Bounce Action 反彈動作

Natural Basic Movement 右基本步

Reverse Basic Movement 左基本步

Progressive Basic Movement 行進基本步

Samba Walks in P .P. P.P.舞姿的桑巴走步

Samba Whisks (Right and Left ) 叉形步(右左)

Side Samba Walks 桑巴旁步

Stationary Samba Walks 原地桑巴步

Samba Locks 桑巴鎖步

Bota Fogos 點滑步(博塔弗戈斯)

(from P. P. &C .P .P .)

Travelling Bota Fogos 行進的點滑步行進的博塔弗戈斯

Shadow Bota Fogos 影子位點滑步影子博塔弗戈斯

Contra Bota Fogos 反向點滑步反向博塔弗戈斯

Plait 繩辮步

Volta Movement 墊步

Travelling Volta (Criss Cross ) 交剪墊步(游移墊步)

Volta Spot Turn (For Lady ) 墊步轉(女伴用)

Continuous Volta Spot Turn (Right and Left) 連續墊步轉(右左)

Natural Roll 右滾轉

Corta Jaca 推割步

Argentine Crosses 阿根廷交叉步

Basic Movement 基本動作

Link Rock 連步搖擺

Fallaway Rock 並退搖擺

Change of Places Left to Right 左向右換步

Change of Places Right to Left 右向左換步

Link and Whip 連步繞轉

Fallaway Throwaway 倒步拋擲

Change of Hands Behind Back 背後換手

Jive Walk 牛仔走步

Merengue Action 擰擺步

Stop and Go 停和走

Rolling off the Arm 臂內卷轉

Spanish Arm 西班牙手勢

Wind Mill 風車步

American Spin 美式疾轉

Chicken Walks 雞行步

Toe Hell Swivel 跟趾步

Ball Change 腳掌換步

Kick 踢步

Appel 跺步

Sur Place 原地踏步

Chasse to Right 右追步

Chasse to Left 左追步

Spanish Line 西班牙舞姿

Flamenco Tap 弗拉明戈點踏步

Separation 分離步

The Attack 攻擊步

Huit 變位八步

Sixteen 變位十六步

Promenade Close 側行並步

Coup de Pique 突刺步

Syncopated Coup de Pique 切分突刺步

Cape 斗蓬步

La Passe 游動十六步

少兒拉丁舞編舞特點及注意事項?

現在很多小孩子跳拉丁舞,表演也很多,排練是很頭痛的問題,因為小孩子總不聽話。因此舞蹈的安排就需要根據小孩子的特點進行調整,需要提前做好考慮。

選3-5分鍾的節奏清晰、速度較慢的音樂,如果是兩個孩子表演,則建議選用倫巴或者恰恰。如果群舞,則可以用恰恰或牛仔。

群舞的話盡量只有一次變隊形,並且也採用就近的原則,這樣更容易記住。將他們會的基本步串聯起來,結合音樂的起伏緩急進行變化,在音樂高潮時可以選擇表現力強一些的動作,或者選擇幾個造型。動作不用太多,需要一個個的細摳,不斷調整。

對於雙人舞而言,需要選擇幅度更大的動作,移動也需要更多一些,這樣才能在場上看起來不單調。也可以選擇復雜一些的動作組合,尤其多加練習開式動作和造型,更容易出彩。

但是對於人數很多的群舞而言,每個人最好只佔用很小的范圍,避免隊形亂掉,同時也更容易訓練些。

少兒拉丁舞集體舞的編舞,一般有三種形式。一種是讓每一對孩子都搭手跳完成套的套路,以隊列的組合變化增強效果。另外一種是擔任組合的套路,再結合雙人組合的套路。還有可以將多種五套的組合穿插在一起,有更好的舞台效果,這更適合年齡大些,有了一定功底的孩子來跳。

拉丁舞起源

拉丁舞的起源追溯起來相當的復雜,它的每一個舞種都起源於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背景、歷史和發展歷程,不過其中絕大多數都來源於美洲地區,而它們又是三種文化的融合體。

早在16世紀的時候,歐洲的征服者們為了得到充足的勞力而把大批的非洲黑人進口到美洲大陸,到了17至18世紀,來自這三個洲的文化已在美洲大陸上逐步融合。舞蹈作為中下層人民的主要娛樂方式,自然也充分體現出了這種文化的融合,而且隨著後來歐洲宮廷舞蹈元素的流入,這些民間舞又有了進一步的規范、衍變和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人將這些舞蹈傳播到世界各地,特別在歐洲廣為流行。隨後,歐洲人對這些民間舞蹈又進行了規范和加工,終於在1960年將拉丁舞列入了世界性比賽,並將其分為倫巴、桑巴、恰恰、鬥牛、牛仔五種,對它們的舞步、節拍等各方面也都有了統一的規定。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舞協再次把舞廳舞(國標舞)的搜集、整理和加工放在了工作首位,約在1950年,英國舞協在狐步舞、探戈舞、慢華爾茲和快步舞的基礎上,又構建快華爾茲、恰恰舞、倫巴舞、牛仔舞、桑巴舞和鬥牛舞的國標舞文字理論教學標准,使國標舞的舞種數量達到10種。約在1955年,國標舞的10種舞數量被確立下來,並一直沿用。此外,還把上述10種國標舞分割成摩登舞(華爾茲、探戈舞、快步舞、狐步舞、維也納華爾茲)和拉丁舞(倫巴舞Rumba、恰恰舞Chacha、捷舞Jive、桑巴舞Samba、鬥牛舞PasoDoble)2類舞系。從而形成1套理論,2類舞系,10支舞種。

古巴是拉丁舞和拉丁音樂的發源地。最初,拉丁的音樂和舞蹈是人們慶祝勝利或豐收的一種表達方式,後來漸漸發展為年輕人相互表達愛慕之情的一種方法。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拉丁舞曾因為動作過於熱情、表達情感過於直率又沒有任何約束而受到排斥,但這並沒有影響到拉丁舞的發展,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終使拉丁舞風靡世界。

拉丁舞益處

無論是從生理、心理或社交的觀點來看,跳拉丁舞是一項高帶氧的最佳運動之一。它不單有趣、自由,最大的好處是它總是與別人一起完成。成千上萬的人正享受著拉丁舞帶來的益處,歸納如下:

對身體的益處

拉丁舞是以運動肩部、腹部、腰部、臀部為主的一種舞蹈藝術。參加運動的包括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豎脊肌、背闊肌等上百塊肌肉。從上世紀60年代,許多科研人員對體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作用做過研究,平均每跳一曲拉丁舞,腰部的扭轉有160~180次,女子的最高心率可達197次/分鍾,男子的最高心率可達210次/分鍾。大約能量代謝為8.5以上,相當於運動員完成一個800米的熱能消耗量,大於網球和羽毛球的熱能消耗。減脂效果可想而知。

心血管方面:跳拉丁舞可令心跳由每分鍾80次升到120次,有些甚至更多。它的功效等同於任何體力訓練或有氧運動,可以增強心臟的強度和耐力。

肌肉彈性:跳拉丁舞使肌肉運用完美們的組合,它混合了肌肉等長收縮與拉伸,能練出漂亮有彈性的肌肉。

關節:據醫學報導,避免早期關節炎與治療關節不適的最好方法是適度們的使用關節,跳拉丁舞可使全身各關節如頸、肩、肘、髖、膝、踝等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

脊椎:常跳拉丁舞,彎曲的脊椎可以歸正,椎間盤突出可以得到預防和治療。

呼吸系統:很多研究顯示,激烈的拉丁舞可使肺臟強壯並增加攝氧量,快速的增加心律然後又降低,強壯的心肺可以更有效的預防非典。

臉部線條:多數的拉丁舞者都是忙著微笑,他們臉部都見不到難看的線條。

腹部苗條:人的腹部一般不容易活動到,跳拉丁舞,急劇的骨盆搖動、胯部扭擺是對付小肚子上贅肉最有效的方法,減肥顯著,這是其它運動不可比的。

對心理上的益處

自尊:跳拉丁舞使別人對你刮目相看,使自己對自己有更深一層自我價值的發現。

自信:很多拉丁舞者曾有過怯場的羞澀的經歷,它是美國十大恐懼之一,通過跳拉丁舞逐步克服膽怯、恐懼,培養自信、自強。以堅定的信心和毅力去對付無數的考驗與挑戰。

輕松的社交:舒適輕松的社交是個人四大需求之一,跳舞使你更善於人際關系,提高為人處事、公關社交的能力。

放鬆精神:面對工作、生活巨大壓力,人們的精神常期處於緊張、郁悶的狀態,在悠揚、激情的舞曲中跳幾支舞,享受一下自由快樂的時光,使心理上得到調整。

拉丁舞是一項老少皆宜的活動,對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益處。

對幼兒少年:可以強身健體,避免過度肥胖或瘦弱,可以克服不愛動、不愛說話、孤癖膽怯弱點而培養小孩自信、自強、堅毅、大膽潑辣的性格,從小培養他們與人交往處事社交的能力。

對青年人:可以及早改變亞健康狀態,緩解由於工作、生活上常期的壓力而造成的精神緊張、郁悶,保持你健美的身材和青春的活力。

對中老年人:有效維護右腦,避免過早的腦萎縮,保持思想敏捷、腿腳靈活,預防和改善多種老年關節病、腰腿痛、老年痴呆病症,使你煥發青春、延年益壽。

拉丁舞熱潮席捲全國、風靡世界,生命在於運動,健康才是你的。

女性跳拉丁舞避免頭部眩暈的辦法

練習前選用十分鍾,將頭部倒置,可站立彎腰,也可坐下彎腰低頭,總之低頭增大頭部的血液循環,來減弱練習時腦部供血不足帶來的眩暈。此時要保持深呼吸,一旦堅持不住,則可直立起來,深呼吸,感覺氣息從丹田到鼻孔的過程。剛開始時可以強度較小,一旦適應後可以慢慢增長倒置時間,這個原理和倒立相同。覺得體質可以適應了以後,可以採取將身體倒立的方式,可以雙手按地,靠牆,雙腳逐漸攀牆向上。這個訓練也可以每天練習,對於女性的性器官,也有很好的調解保護作用,可以減弱痛經。

用手指指肚按摩頭皮,多梳頭。這樣也是為了增強頭部血液循環,可以和前面的方式結合起來。

旋轉時注意身體中軸為一條垂直地面的直線,身體肌肉收緊,並不因為旋轉而使中軸線後仰或者搖晃,同時注意留頭。留頭在很多文章里都涉及到,這是所有舞蹈都會用到的一種技巧,模特的基本功訓練也會涉及。360度旋轉時,眼睛先看準前面的和眼睛同高的一個點,然後身體旋轉,而眼睛卻盡量盯著這個點,當身體旋轉至180度時,頭部迅速旋轉,從另外一個方向重新盯著這個點,然後身體轉到面向這個點。如果只是旋轉180度或 90度時,則需要眼睛先看著前面的一個點,當身體開始旋轉後,頭部再迅速旋轉到180度或90度,並緊盯頭部前方的另一個點。總之是身體先動頭後動,頭先到而身體後到。這樣旋轉起來就不會眩暈。當然旋轉時需要注意身體中軸,而在中軸上的重心也不能上下起伏,也就是說旋轉起來頭部同高。可以說,旋轉是舞蹈中最見功力的基本功,要想旋轉得漂亮,就需要很多訓練,非朝夕可至。

拉丁舞穿著方式

就好像波西米亞風,並不是波西米亞那個地方的人怎麼穿衣打扮一樣,起源於南美的拉丁舞衍變出拉丁風情舞後,也變成了一種超越空間、需要意會的時尚概念。無論是奔放熱辣的拉丁舞表演(ballroom)、放縱曖昧的酒吧拉丁舞PARTY(salsa),還是健身房裡簡潔明快的拉丁健身舞,甚至是一些以腰胯部的8字型擺動為基礎的隨意舞動,人們都願意統而稱之為拉丁,因為,它們張揚著共同的特點,熱情而煽動,性感而不扭捏,快樂而極具感染力!

拉丁舞特別適合女性,當音樂響起,身體隨著節奏嫵媚地擺動起來,那就是性感而真實的女人,特別是「恰恰」、「刷刷刷」幾下就把觀眾,同學或同事看得眼花繚亂,接下來就是一片鼓掌聲。

拉丁風情舞最大限度地賦予舞者自由和隨意。在著裝方面同樣如此,無論裙裝褲裝,無論波西米亞的蕾絲層疊還是簡潔的緊身吊帶,只要能表達你的性感即可。但要切記,拉丁舞的重點在腰胯部,最忌諱用寬松的衣服把腰部曲線和動作完全遮蓋。

如果穿著褲裝,最好選擇低腰、包臀、緊腿但褲腿散開的長褲,塑造出修長的身體和玲瓏曲線。

層層疊疊的項鏈、大耳環、野性十足的豹紋圖案……跳拉丁舞時可以配戴一些誇張的飾品,舞動起來別有風情,但不能過重過大,不然,可能會適得其反,影響跳舞。

㈢ 雙人舞跳得很曖昧的叫什麼舞

雙人舞跳得很曖昧的有拉丁和探戈。

1,拉丁舞特別適合女性,當音樂響起,身體隨著節奏嫵媚地擺動起來,那就是性感而真實的女人,拉丁風情舞最大限度地賦予舞者自由和隨意。在著裝方面同樣如此,無論裙裝褲裝,無論波西米亞的蕾絲層疊還是簡潔的緊身吊帶,只要能表達你的性感即可。但要切記,拉丁舞的重點在腰胯部,最忌諱用寬松的衣服把腰部曲線和動作完全遮蓋。

2,跳探戈舞時,男女雙方的組合姿勢和其他國際舞蹈略有區別,叫作「探戈定位」,雙方靠得較緊,男士摟抱的右臂和女士的左臂都要更向里一些,身體要相互接觸,重心偏移,男士主要在右腳,女士在左腳。男女雙方不對視,定位時男女雙方都向自己的左側看。 探戈音樂節奏明快,獨特的切分音為它鮮明的特徵。

舞蹈是一種表演藝術,使用身體來完成各種優雅或高難度的動作,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它一般藉助音樂,也藉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在人類文明起源前,舞蹈在儀式,禮儀,慶典和娛樂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國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經出現了舞蹈,它產生於奴隸社會,發展到秦漢之際已形成一定特色。

㈣ 雙人舞 前進還轉頭是什麼舞

是倫巴舞。
倫巴,是西班牙文Rumba的音譯,用R表示,也被稱為愛情之舞,拉丁舞項目之一。源自十六世紀非洲的黑人歌舞的民間舞蹈,流行於拉丁美洲,後在古巴得到發展,所以又叫古巴倫巴,舞曲節奏為4/4拍。
倫巴的特點是較為浪漫,舞姿迷人,性感與熱情;步伐曼妙有愛,纏綿,講究身體姿態,舞態柔媚,步法婀娜款擺,若即若離的挑逗,是表達男女愛慕情感的一種舞蹈。倫巴是拉丁音樂和舞蹈的精髓和靈魂,引人入勝的節奏和身體表現使得倫巴成為了舞廳中最為普遍的舞蹈之一。

㈤ 什麼是佛拉明哥

佛拉明哥倫巴(Flamenco Rumba),也叫做吉普賽倫巴或西班牙倫巴,是弗拉明戈音樂的一種舞蹈和伴奏音樂曲式。在19世紀,古巴倫巴(Cuban Rumba)流傳到了西班牙,因而產生了這種曲式。 與古巴倫巴最大的不同是,佛拉明哥倫巴是用吉他跟拍掌來打拍子,而古巴倫巴是使用鼓跟 Claves。但是,現代的吉他手 帕科·德盧西亞(Paco de Lucia)跟 Tomatito 等等把 congas 跟卡宏這些打擊樂器,融合入佛拉明哥倫巴。佛拉明哥倫巴跟佛拉明哥其他傳統曲式(例如喧戲調(Bulerias)跟方丹戈舞(Fandango)主要的不同是在於,節奏。佛拉明哥節奏較其他曲式慢。而且它不使用clave,這點跟古巴倫巴不同。
詳情請參考http://ke..com/view/3558951.htm

㈥ 經典舞曲《天鵝湖》出自哪位音樂家之手

柴科夫斯基,舞劇《天鵝湖》

四幕芭蕾舞劇,作品作於1876年。故事取材於俄羅斯古老的童話,由別吉切夫和蓋里采爾編劇,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由於原編導在創作上的平庸以及樂隊指揮缺乏經驗,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敗。 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獲得了驚人的成功,從此成為世界芭蕾舞的經典名著。

《天鵝湖》 至今仍是舞蹈家們所遵循的楷模, 同時也是一部現實主義舞劇的典範。 劇情大致是: 被魔法師羅德伯特變成天鵝的奧傑塔公主,在湖邊與王子齊格弗里德相遇,傾訴自己的不幸,告訴他:只有忠誠的愛情才能使她擺脫魔法師的統治,王子發誓永遠愛她。在為王子挑選新娘的舞會上,魔法師化成武士,以外貌與奧傑塔相似的女兒奧吉莉雅欺騙了王子。王子發覺受騙,激動地奔向湖岸,在奧傑塔和群天鵝的幫助和鼓舞下,戰勝了魔法師。天鵝們都恢復了人形,奧傑塔和王子終於結合在一起。

《天鵝湖》的音樂象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詩篇,每一場的音樂都極出色地完成了對場景的抒寫和對戲劇矛盾的推動以及對各個角色性格和內心的刻劃,具有深刻的交響性。這些充滿詩情畫意和戲劇力量,並有高度交響性發展原則的舞劇音樂,是作者對芭蕾音樂進行重大改革的結果,從而成為舞劇發展史上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其中許多音樂都是流芳百世佳作,這里只能選擇其中著名的幾首加以介紹。

舞劇的序曲一開始,雙簧管吹出了柔和的曲調引出故事的線索,這是天鵝主題的變體,它概略地勾劃了被邪術變為天鵝的姑娘那動人而凄慘的圖景 (片段1)。 全曲中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是第一幕結束時的音樂。這一幕是慶祝王子成年禮的盛大舞會,音樂主要由各種華麗明朗和熱情奔放的舞曲組成。在第一幕結束時,夜空出現一群天鵝,這是樂曲第一次出現天鵝的主題,它充滿了溫柔的美和傷感,在豎琴和提琴顫音的伴隨下,由雙簧管和弦樂先後奏出(片段2)。 《匈牙利舞》,即是匈牙利民間的《查爾達什舞》。音樂的前半段舒緩而傷感,如舞蹈前的准備(片段 3),音樂後半段節奏強烈,顯示出舞蹈者的粗獷,是一首狂熱的舞曲(片段4)。 《西班牙舞》,音樂富有濃厚的西班牙民族風味,西班牙響板的伴奏色彩明亮,更加重了音樂的民族特色。音樂前半部分熱情奔放,氣氛熱烈(片段5),後半部分則充滿了歌唱性和旋律性(片段6)。《那波里舞曲》是一首十分著名的義大利風格的舞曲,整個舞曲以小號為主奏,音樂活潑,前半段平穩, 後半段則節奏越來越快,氣氛越來越熱烈, 是一首塔蘭泰拉風俗舞曲(片段7)。《四小天鵝舞》也是該舞劇中最受人們歡迎的舞曲之一,音樂輕松活潑,節奏干凈利落,描繪出了小天鵝在湖畔嬉遊的情景,質朴動人而又富於田園般的詩意(片段 8)。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Ilitch Tchai-
kovsky,1840-1893), 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俄羅斯民族音樂與西歐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十歲開始學習鋼琴和作曲。1862年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作曲,畢業後赴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的音樂基調建立在民歌和民間舞蹈的基礎上,所以樂曲中呈現出濃烈的生活氣息和民間特色,他慣於採用起伏的相對主題,利用音樂形象來表現生活中各種心理和感情狀態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民主精神貫穿著他全部的創作活動,他主張音樂的美,是建立在真實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礎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優美,通俗易懂而著稱,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樂是社會的真實寫照。透過他的藝術珍品,人們不難發現他不僅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而且是一位擅長以音樂描繪心理活動的大師,探索著人生的奧秘。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極其優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後》等,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和交響曲《第四交響曲》、《第五交響曲》、《悲愴(第六)交響曲》、《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以及交響詩《羅密歐與朱麗葉》,音樂會序曲《1812序曲》等等。

作品 :f小調第四交響曲《命運》
e小調第五交響曲
b小調第六交響曲《悲愴》
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1812序曲
義大利隨想曲
弦樂小夜曲
舞劇《天鵝湖》
舞劇《胡桃夾子》
舞劇《睡美人》
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
歌劇《黑桃皇後》
《羅密歐與朱麗葉》
旋琴套曲《四季》
旋律
憂郁小夜曲
如歌的行板

什麼叫舞劇

一、舞劇者,謂之以舞蹈演故事也
談舞劇的結構模式,不能不首先界定什麼是舞劇?關於舞劇的定義很多,或繁或簡,或復或單,通常都取「舞蹈戲劇」的視角。也就是說,定義舞劇者亦有一個模式化的表述方式,即「舞劇是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一種戲劇形式」。對於這個模式化的表述,我中間用了省略號,定義者們用來填補省略號的文字,一是強調表現手段中音樂、舞美、燈光乃至歌唱、服裝、音響的綜合性,二是強調戲劇形式中的舞蹈要塑造人物、刻畫性格、抒發情感、推進情節等等。我曾經不用「舞蹈戲劇」而取「戲劇性舞蹈」的視角來定義舞劇,認為「舞劇是按戲劇形式來展開的……一種舞蹈體裁」。中間的省略號要填寫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確認舞劇主要是一種舞蹈體裁而非一種戲劇形式,決定舞劇形式的不是一般的戲劇結構規律而是特殊的舞蹈敘事規律。因為事實上,即便是曹其敬、陳薪伊這類導了歌劇導話劇、導了京昆導地方戲的全能導演,也不可能有效地編導舞劇;舞劇編導只能是深諳舞蹈敘事之道的舞蹈家,盡管有時也會和文學編劇、影視導演合作。但我們注意到,由中央芭蕾舞團演出的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作為一部比較優秀的舞劇,其總導演卻是著名影視導演張藝謀。其實,張藝謀在此劇中最重要的作用有二:一是他結構了一個很適合用舞蹈來敘事的舞台劇故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故事裡有京劇」;二是他擅長在整體的視覺圖像中營造強烈的情感氛圍,舞台場景的象徵性運用(不是象徵性的舞台場景)有效地參與了整體動態形象的設計。面對中國當代舞劇創作的全部豐富性,我認為對舞劇的定義宜簡不宜繁,宜單不宜復。因為定義語言的簡單恰恰為定義對象的繁復留出了足夠的空間,還因為對藝術形式或體裁的定義不是藝術理論的自我滿足而是對藝術實踐的有效啟迪和積極推進。為此,我認為不妨仿照王國維「戲曲者,謂之以歌舞演故事也」的定義戲曲的辦法,將「舞劇」定義為:舞劇者,謂之以舞蹈演故事也。

二、「雙人舞」是舞劇敘事的主要手段
如果以芭蕾為坐標來談舞劇藝術,我們必須說嚴格意義上的舞劇是外來的藝術。芭蕾史的發端以1581年《皇後喜劇芭蕾》的問世為標志,但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那是一部戲劇結構鬆散、人物關系亦鬆散的「舞蹈詩」而不是「舞劇」。200年後的1786年,芭蕾革新家諾維爾的學生多貝瓦爾實踐了老師的主張,創作了第一部戲劇性的芭蕾《關不住的女兒》(又譯為《無益的謹慎》),使芭蕾編導從對構圖幾何學的研究(為了設計舞蹈場面和實施舞台調度)轉向了對啞劇「舞蹈化」的研究。在此後的100年時間內,先是由《吉賽爾》完善了芭蕾的足尖舞技術,然後是由《天鵝湖》確認了芭蕾的雙人舞程式。在《天鵝湖》問世後的又一個百餘年的進程中,「雙人舞」不再是男、女首席舞者的技巧炫耀,更成為舞劇敘事的主要手段;在許多優秀的舞劇中,「雙人舞」甚至成為舞劇結構的骨架以至於被人們認為是舞劇藝術不可或缺的形式特徵。作為芭蕾藝術的表演程式,「雙人舞」有兩個基本的規定:一、「雙人舞」指的是舞劇角色中男、女首席舞者的合舞;二、「雙人舞」由Adage、Variation和Coda三部分構成,其中Variation是男、女首席舞者分別展示個人演技,而Adage與Coda則是合舞者慢板起、快板落的表演節奏對比。認識「雙人舞」是舞劇敘事的主要手段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舞劇藝術這一重要的形式特徵會決定舞劇結構對人物的取捨和對題材的剪裁。當中央芭蕾舞團與張藝謀共商將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為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之時,一位不知詳情的舞劇研究專家投書文化主管部門,認為這種題材不宜由舞劇、特別是不宜由芭蕾舞劇來表現。我理解他是從舞劇形式特徵和藝術規律的視角來考慮這一問題的——他不能忍受由擁有成群妻妾的老爺來當男首席,他當然更不能理解那成群妻妾中誰是「女首席」,會有怎樣的「雙人舞」。已經立在舞台上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確定的「女首席」是老爺最後娶進大院的三姨太,而與三姨太相對立的「男首席」不是老爺,而是三姨太未進門前的戀人——戲班武生。由於確定了男、女首席,舞劇敘事就主要圍繞著兩個人的「雙人舞」來展開:三姨太上轎出嫁之時憶及戲班武生的「純情雙人舞」,嫁到大院後觀看戲班堂會時的「傳情雙人舞」,避開家人與戲班武生約會的「偷情雙人舞」,直至最後被老爺命人仗殺的「殉情雙人舞」……實際上,《妻妾成群》改編成舞劇之所以能夠成立,主要不是如張藝謀所說「故事有京劇」,而是故事裡的京劇人物與某一妻妾構成了「雙人舞」。「雙人舞」作為舞劇藝術的形式特徵不僅是舞劇敘事的主要手段而且可能成為舞劇情節的結構骨架。

三、以「女首席」為中心結構舞劇的人物關系
一部「以舞蹈演故事」的舞劇,不應該沒有「雙人舞」,但也不能僅有「雙人舞」。這個意思其實是說,舞劇人物一般都不會局限於男、女首席舞者,西方經典芭蕾的主要人物通常在4人左右;因此,上一世紀50年代在我國培訓舞劇編導並指導編導班學生創演舞劇《魚美人》的俄國專家古雪夫認為,一部舞劇的主要人物以不超過4人為宜。為什麼在談到舞劇創作的時候會格外關注人物的數量?聯想到我國著名舞劇編導大師舒巧在結構舞劇時先把背景、事件拋開而只需拎出人物的說法,可以理解為結構舞劇首先是結構好舞劇的人物關系。盡管在大多數情況下舞劇的人物不會只限於設置男、女首席舞者,但男、女首席舞者既名之曰「首席」,就說明他們在整個舞劇人物關系中的核心地位;特別是「女首席」,由於在芭蕾藝術數百年的發展中一直居於主導地位,更是成為結構舞劇人物關系的中心。以「女首席」為中心結構舞劇的人物關系,是中外舞劇史上絕大多數作品呈現出的一個基本事實。《關不住的女兒》以女兒莉莎為中心,結構出莉莎的戀人——男首席柯樂斯;而莉莎之母的存在,是為了結構出莉莎婚姻的障礙——因為母親要將女兒嫁給葡萄園主湯姆斯的傻兒子亞倫。同樣,《吉賽爾》以村姑吉賽爾為中心,結構出吉賽爾一見傾心的伯爵阿爾伯特;守林人希萊里昂作為吉賽爾男友的存在,只是為了強化吉賽爾對男首席阿爾伯特不渝的戀情。以至於吉賽爾成為鬼魂後,還要結構出鬼王,以此作為吉賽爾傾心阿爾伯特並救助阿爾伯特的障礙。舉世聞名的《天鵝湖》更是如此,白天鵝奧傑塔作為女首席,一方面結構出要通過愛情使她還原為人的男首席齊格弗里德王子,一方面結構出要毀壞她的愛情從而永遠將其囚禁在天鵝湖中的魔王羅德巴爾特;舞劇為了使「雙人舞」這一舞劇敘事的主要手段得以充分發揮,甚至還結構出了與白天鵝奧傑塔「同形」的黑天鵝奧傑麗婭,而奧傑麗婭作為魔王的女兒正是用來起到動搖王子的愛情從而使奧傑塔永遠沉淪在天鵝湖中的作用。上述三部在芭蕾史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作品,盡管在人物關系中有所差異,但以「女首席」為中心來結構舞劇的人物關系、以女首席和男首席(基本上與女首席構成戀人關系)的雙人舞作為舞劇敘事的主要手段卻是相同的。

四、人物關系的類型化與舞劇結構的模式化
我們以上的敘述描繪了一個基本的事實:舞劇作為以舞蹈演出的故事主要是一對戀人之戀情發生和發展的故事。無論戀情的結局是美滿的還是悲劇的,過程總是有所障礙有所曲折,這障礙和曲折便構成了舞劇的戲劇沖突、戲劇情節和戲劇結構。也就是說,以「雙人舞」作為舞劇敘事主要手段的舞劇藝術特徵,決定了舞劇創作以「女首席」為中心來結構舞劇的人物關系,並進一步決定了舞劇敘事的基本沖突、基本情節和基本結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舞劇創作中存在的人物關系類型化和舞劇結構模式化的傾向。在我看來,舞劇結構的模式化是人物關系類型化的產物,而人物關系的類型化又是舞劇敘事主要手段選擇的結果。正如思想史中用來作為「批判的武器」的東西往往走向了「武器的批判」,作為舞劇敘事主要手段的「雙人舞」也可能成為選擇男、女首席舞者以彰顯自身的舞劇結構的潛規則。中國舞劇的創作,主要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的事情。它一方面參考芭蕾以加快自身「舞劇化」的腳步,一方面則借鑒戲曲(主要是武戲)以保持自身「民族化」的特色。與中國許多傳統事物的現代命運一樣,我們的舞劇藝術不是走著「西體中用」而是走著「中體西范」的道路。請注意,在西方古典芭蕾和中國傳統戲曲的雙重坐標前,困擾我們的主要不是動作語言形態上開、綳、直、立與含、曲、擰、沉的差異,而是對傳統戲曲行當化人物的校正與對古典芭蕾「雙人舞」變奏(即Variation部分)的修訂。由於立足點不同,中國當代舞劇的最初創作呈現為兩種明顯不同的形態,有人稱為「無說唱的戲曲」與「無變奏的芭蕾」,代表作是於建國10周年(1959年)之際同時問世的《小刀會》和《魚美人》。就人物關系而言,《魚美人》幾乎可以說是《天鵝湖》的翻版,魚美人是中國化了的「白天鵝」,圍繞著魚美人結構起的人物關系,把宮廷的王子轉換為鄉村的獵人,《魚美人》對《天鵝湖》的人物身份做了當時所提倡的「人民性」的改造。《小刀會》的人物形象,明顯帶有戲曲行當的痕跡;劉麗川是武老生、潘啟祥是武生、周秀英是武旦,而吳道台是丑;盡管也千方百計地設置了周秀英與潘啟祥的雙人舞,但雙人舞在劇中既未成為主要敘事手段,也未以女首席周秀英來結構人物關系。新時期、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的中國舞劇,開始形成「中國特色」的類型化的人物關系,類型化的人物可用A、B、C、D等4個符號來指稱:A—舞劇中的女首席,是B的戀人,C的女兒,同時還是D企圖強行霸佔的對象;B—舞劇中的男首席,是A的戀人,與C又往往構成師徒關系;C—通常是A的父親、B的師傅,是A和B戀愛關系的根由,說明男女之戀迫於父母之命;D—本來與A、B、C沒有什麼關系,只因倚仗權勢欲將A占為己有,由此而構成舞劇沖突中的反方。比較典型的有遼寧芭蕾舞團創演的《二泉映月》和北京歌舞團創演的《情天恨海圓明園》。在這兩部舞劇中,A是月兒和玉,B是阿炳和石,C是月兒之父和玉之父,D是古四爺和總管太監。盡管兩部舞劇演出的故事不同,但類型化的人物關系不能不使舞劇結構導入某種模式。

五、舞劇結構模式的變體及其簡化傾向
由上述人物關系決定的舞劇結構,被我視為中國舞劇結構的基本模式。這一基本模式在近年來的舞劇創作中出現了兩種主要的變體。變體一:取消了人物D;C雖然還是A的家長,但與B沒有師徒關系也因此成為A與B之戀情的反對者(就破壞A、B戀情來說,取代了D的作用);因此,A在倆人的戀情中成為主動的一方並最終以生命來保護B(通常還是死於C的誤殺);結局通常是在C誤殺了A(原本要殺B)之後良心有所發現……關於舞劇結構模式的第一個變體,我想用陳維亞創作的《大夢敦煌》和張繼鋼創作的《野斑馬》來說明。陳維亞和張繼鋼都是中國當今舞壇最具實力的舞蹈編導,上述兩部題材迥異的舞劇在當今中國舞壇亦具有相當的影響。但從兩部舞劇的人物關系來看其結構,卻似乎十分相似。首先,兩部舞劇中的女首席A的主要身份是女兒兼戀人,並且首先是以女兒的身份亮相於舞台,這便是《大夢敦煌》中的月牙和《野斑馬》中的斑馬女兒。其次,兩部舞劇中女首席A的家長C都是大權在握的統治者,這一方面決定了A所具有的貴族血統,一方面又決定了A的戀愛障礙主要來自於C。C分別是《大夢敦煌》中的大將軍和《野斑馬》中的熊媽媽。第三,兩部舞劇中的男首席B來自平民(或化外之民),B與A並不門當戶對(B甚至是A那一族的屠戳對象),但B的才華或英氣打動了A,使A不惜違抗父命母旨而追隨B。B就是《大夢敦煌》中的莫高和《野斑馬》中的雄性斑馬。第四,由於A所具有的雙重身份,A自然居於矛盾的中心並成為難以調和的矛盾的犧牲品。因此,舞劇的結局通常是以A的死去來實現「階級調和」,這當然是指貴族階層放草芥平民一馬。變體二:就前述中國舞劇結構的基本模式而言,「變體二」與「變體一」的根本區別是取消了人物C而保留了人物D。由於人物C的缺席,人物A與B之戀情的必然性有所削弱,人物D事實上也成了人物A的追求者之一,他與人物B的區別在於他沒有被人物A所選擇,而為此他選擇了對人物A與B之戀情的破壞與報復。舞劇《阿詩瑪》是這一「變體」的典型之作,劇中的阿詩瑪、阿黑以及阿支分別就是人物A、人物B和人物D。許多根據民間故事來創作的舞劇就取這一結構模式。這一結構模式與「變體一」的「階級調和」不同,在對人性的深層揭示中,反倒在有意無意中淡化著人的階級屬性。我們注意到,上述兩個不同的變體,相對於舞劇結構的基本模式而言,卻共同地體現出一種「簡化」的傾向。這首先是對類型化人物關系的「簡化」,同時也將導致模式化舞劇結構的「簡化」。中國舞劇結構模式的「簡化」傾向,就舞劇藝術自身而言,是上一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強調「舞蹈本體」並進而提倡「交響編舞」的結果;就舞劇藝術環境而言,是不再用「階級斗爭」的套路來結構舞劇沖突的結果。伴隨著這一「簡化」傾向,舞劇的情節走向了「單純化」,舞劇的沖突走向了「平淡化」;而舞界自身尚未認識到這一步所可能導致的謬誤,他們稱之為「舞劇的詩化」並稱某些被「詩化」掉「戲劇性」的舞劇為「舞蹈詩劇」,最後乾脆就直呼為「舞蹈詩」。

六、「舞蹈詩」是舞劇創作的一個誤區
「舞蹈詩」已作為大型舞蹈創作的一種體裁而與舞劇相提並論了。無論是作為一種理論主張還是作為一種實踐方式,「舞蹈詩」的出現都是90年代後期的事情。「舞蹈詩」作為一種大型舞蹈體裁的存在,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舞蹈詩」作為舞蹈藝術把握世界的一種樣式,也自有其獨特的視角和不可替代的優勢。但是,就舞劇創作而言,由於「詩化」傾向而使舞劇走向「舞蹈詩劇」甚至走向「舞蹈詩」,其實是一個誤區。走向這一誤區的根本失誤在於,所謂「舞劇的詩化」其實是舞劇戲劇性的淡化,而其根由又在於對舞劇結構基本模式之人物關系的不斷簡化。需要指出的是,當「舞蹈詩」的概念被莫名其妙地提出後,即使是針對大型舞蹈創作的體裁而言,它也不只是指向由「舞劇」戲劇性退化而來的「舞蹈詩劇」;混居於「舞蹈詩」概念之下的,還包括既往「主題舞蹈晚會」(特別是關涉民俗風情的主題舞蹈晚會)主題性強化而至的「舞蹈組詩」。「舞蹈組詩」雖然也自稱「舞蹈詩」,但它從來都與舞劇無關。由舞蹈的戲劇性退化為「舞蹈詩」的一個典型案例是《長白情》。《長白情》以充滿詩意的舞蹈試圖演繹我國朝鮮民族的歷史,貫穿整個作品的人物是一對始為戀人、再為夫妻、又再為父母的男女。相對於舞劇結構基本模式的人物關系而言,這是一個簡化到只有人物A和人物B的大型舞蹈作品,作品因沒有人的沖突而失去了劇的張力。創作者的作為,是為男女主角人生歷程的展開設計一個個充滿象徵意蘊的舞的意象。由於意象的營造及其不用關聯詞連接的組合方式是詩體結構的重要特徵,由一個個舞的意象組接起來的《長白情》的確可稱為「舞蹈詩」。稱其為「舞蹈詩」並不是因其缺少劇的沖突而是因其充滿詩的意象。類似的以一對男女貫穿作品來串聯起段段舞蹈的作品還有不少(例如《悠悠閩水情》),雖也自稱為「舞蹈詩」但卻是不注重營造具有象徵意蘊之意象的「詩」,是沒有「比興」而只有「鋪陳」的詩,這種「詩」其實只是「組舞」概念的美化。事實上也正是如此,許多並無任何貫穿人物而只是圍繞著某一習俗或風情來串聯的舞蹈也都聚集在「舞蹈詩」的旗幟下了。當然人物的減少意味著人與人之間沖突的減少,也意味著舞劇整體戲劇沖突的減少;但這並不意味著作品完全不能結構出「戲劇性」。自稱為「舞蹈詩劇」的《土裡巴人》以虎生和鳳妹貫穿全劇,串連起土家族的婚戀風俗,編導通過一段段展現婚戀風俗的舞蹈描述了人的生存狀態——這一狀態未必呈現為你死我活的階級沖突但卻可以揭示人的情感沖突、性格沖突以及人的發展與環境的限制之間的沖突。在簡化人物的同時並不淡化戲劇沖突的作品並非完全沒有,舞劇《媽勒訪天邊》或許就是一個例外。整部舞劇上半場只有一個人物——媽,下半場只有兩個人物——勒(兒子)與藤妹。舞劇賦予人物一個永不停止的行動——尋找太陽,媽在險惡的自然環境的阻隔中尋找,未竟的行動由勒來繼續;勒在戰勝溫馨社會環境的勸誘中尋找,使其與藤妹的雙人舞也一改和諧的格調而形成沖突的氛圍。這就是說,舞劇人物的簡化雖不必然導致舞劇沖突的淡化,但我們如不結構出人物行動的目標及其路途的障礙,如不在僅有的人物(男、女首席)中構織沖突而是保持「雙人舞」的和諧格調,我們就會失去舞劇的「戲劇性」。那些因失去了「戲劇性」從而自詡為「舞蹈詩」的體裁,是舞劇創作需要警惕的一個誤區。

七、人物關系類型的轉化與舞劇結構模式的更新
由人物關系類型化而導致的舞劇結構模式化的傾向,使我們的舞劇創作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境地。如果我們堅持以女首席為中心來結構舞劇的人物關系並堅持以女首席與男首席的雙人舞為主要敘事手段,我們就難免陷入既往的結構模式之中;如果我們要擺脫既往的結構模式以實現舞劇更新,我們就必須轉化人物關系類型,而這可能要以放棄舞劇的主要敘事手段為代價。其實,作為中國當代舞劇里程碑的一些作品,並非都依循模式化的舞劇結構,也並非都從那一舞劇結構模式來變異。10年前(1994年)由某機構評出的「20世紀華人舞蹈經典」,有《小刀會>>

㈦ 雙人舞的種類

1、桑巴

桑巴是音樂加舞蹈的混合體。桑巴是歐洲白人音樂與非洲黑人音樂融合的產物。每年一度的狂歡節是桑巴音樂展示的最佳舞台,來自歐洲、全球其他地方以及巴西國內的遊客會在每年2-3月份擠滿里約熱內盧和薩爾瓦多,里約狂歡節演出也是巴西音樂最重要的兩個發源地。


㈧ 天鵝湖—四小天鵝

柴科夫斯基,舞劇《天鵝湖》

四幕芭蕾舞劇,作品作於1876年。故事取材於俄羅斯古老的童話,由別吉切夫和蓋里采爾編劇,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由於原編導在創作上的平庸以及樂隊指揮缺乏經驗,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敗。 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獲得了驚人的成功,從此成為世界芭蕾舞的經典名著。

《天鵝湖》 至今仍是舞蹈家們所遵循的楷模, 同時也是一部現實主義舞劇的典範。 劇情大致是: 被魔法師羅德伯特變成天鵝的奧傑塔公主,在湖邊與王子齊格弗里德相遇,傾訴自己的不幸,告訴他:只有忠誠的愛情才能使她擺脫魔法師的統治,王子發誓永遠愛她。在為王子挑選新娘的舞會上,魔法師化成武士,以外貌與奧傑塔相似的女兒奧吉莉雅欺騙了王子。王子發覺受騙,激動地奔向湖岸,在奧傑塔和群天鵝的幫助和鼓舞下,戰勝了魔法師。天鵝們都恢復了人形,奧傑塔和王子終於結合在一起。

《天鵝湖》的音樂象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詩篇,每一場的音樂都極出色地完成了對場景的抒寫和對戲劇矛盾的推動以及對各個角色性格和內心的刻劃,具有深刻的交響性。這些充滿詩情畫意和戲劇力量,並有高度交響性發展原則的舞劇音樂,是作者對芭蕾音樂進行重大改革的結果,從而成為舞劇發展史上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其中許多音樂都是流芳百世佳作,這里只能選擇其中著名的幾首加以介紹。

舞劇的序曲一開始,雙簧管吹出了柔和的曲調引出故事的線索,這是天鵝主題的變體,它概略地勾劃了被邪術變為天鵝的姑娘那動人而凄慘的圖景 (片段1)。 全曲中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是第一幕結束時的音樂。這一幕是慶祝王子成年禮的盛大舞會,音樂主要由各種華麗明朗和熱情奔放的舞曲組成。在第一幕結束時,夜空出現一群天鵝,這是樂曲第一次出現天鵝的主題,它充滿了溫柔的美和傷感,在豎琴和提琴顫音的伴隨下,由雙簧管和弦樂先後奏出(片段2)。 《匈牙利舞》,即是匈牙利民間的《查爾達什舞》。音樂的前半段舒緩而傷感,如舞蹈前的准備(片段 3),音樂後半段節奏強烈,顯示出舞蹈者的粗獷,是一首狂熱的舞曲(片段4)。 《西班牙舞》,音樂富有濃厚的西班牙民族風味,西班牙響板的伴奏色彩明亮,更加重了音樂的民族特色。音樂前半部分熱情奔放,氣氛熱烈(片段5),後半部分則充滿了歌唱性和旋律性(片段6)。《那波里舞曲》是一首十分著名的義大利風格的舞曲,整個舞曲以小號為主奏,音樂活潑,前半段平穩, 後半段則節奏越來越快,氣氛越來越熱烈, 是一首塔蘭泰拉風俗舞曲(片段7)。《四小天鵝舞》也是該舞劇中最受人們歡迎的舞曲之一,音樂輕松活潑,節奏干凈利落,描繪出了小天鵝在湖畔嬉遊的情景,質朴動人而又富於田園般的詩意(片段 8)。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Ilitch Tchai-
kovsky,1840-1893), 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俄羅斯民族音樂與西歐古典音樂的集大成者。十歲開始學習鋼琴和作曲。1862年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作曲,畢業後赴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的音樂基調建立在民歌和民間舞蹈的基礎上,所以樂曲中呈現出濃烈的生活氣息和民間特色,他慣於採用起伏的相對主題,利用音樂形象來表現生活中各種心理和感情狀態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民主精神貫穿著他全部的創作活動,他主張音樂的美,是建立在真實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礎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優美,通俗易懂而著稱,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樂是社會的真實寫照。透過他的藝術珍品,人們不難發現他不僅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典範,而且是一位擅長以音樂描繪心理活動的大師,探索著人生的奧秘。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極其優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後》等,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和交響曲《第四交響曲》、《第五交響曲》、《悲愴(第六)交響曲》、《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以及交響詩《羅密歐與朱麗葉》,音樂會序曲《1812序曲》等等。

作品 :f小調第四交響曲《命運》
e小調第五交響曲
b小調第六交響曲《悲愴》
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1812序曲
義大利隨想曲
弦樂小夜曲
舞劇《天鵝湖》
舞劇《胡桃夾子》
舞劇《睡美人》
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
歌劇《黑桃皇後》
《羅密歐與朱麗葉》
旋琴套曲《四季》
旋律
憂郁小夜曲
如歌的行板

什麼叫舞劇

一、舞劇者,謂之以舞蹈演故事也
談舞劇的結構模式,不能不首先界定什麼是舞劇?關於舞劇的定義很多,或繁或簡,或復或單,通常都取「舞蹈戲劇」的視角。也就是說,定義舞劇者亦有一個模式化的表述方式,即「舞劇是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一種戲劇形式」。對於這個模式化的表述,我中間用了省略號,定義者們用來填補省略號的文字,一是強調表現手段中音樂、舞美、燈光乃至歌唱、服裝、音響的綜合性,二是強調戲劇形式中的舞蹈要塑造人物、刻畫性格、抒發情感、推進情節等等。我曾經不用「舞蹈戲劇」而取「戲劇性舞蹈」的視角來定義舞劇,認為「舞劇是按戲劇形式來展開的……一種舞蹈體裁」。中間的省略號要填寫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確認舞劇主要是一種舞蹈體裁而非一種戲劇形式,決定舞劇形式的不是一般的戲劇結構規律而是特殊的舞蹈敘事規律。因為事實上,即便是曹其敬、陳薪伊這類導了歌劇導話劇、導了京昆導地方戲的全能導演,也不可能有效地編導舞劇;舞劇編導只能是深諳舞蹈敘事之道的舞蹈家,盡管有時也會和文學編劇、影視導演合作。但我們注意到,由中央芭蕾舞團演出的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作為一部比較優秀的舞劇,其總導演卻是著名影視導演張藝謀。其實,張藝謀在此劇中最重要的作用有二:一是他結構了一個很適合用舞蹈來敘事的舞台劇故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故事裡有京劇」;二是他擅長在整體的視覺圖像中營造強烈的情感氛圍,舞台場景的象徵性運用(不是象徵性的舞台場景)有效地參與了整體動態形象的設計。面對中國當代舞劇創作的全部豐富性,我認為對舞劇的定義宜簡不宜繁,宜單不宜復。因為定義語言的簡單恰恰為定義對象的繁復留出了足夠的空間,還因為對藝術形式或體裁的定義不是藝術理論的自我滿足而是對藝術實踐的有效啟迪和積極推進。為此,我認為不妨仿照王國維「戲曲者,謂之以歌舞演故事也」的定義戲曲的辦法,將「舞劇」定義為:舞劇者,謂之以舞蹈演故事也。

二、「雙人舞」是舞劇敘事的主要手段
如果以芭蕾為坐標來談舞劇藝術,我們必須說嚴格意義上的舞劇是外來的藝術。芭蕾史的發端以1581年《皇後喜劇芭蕾》的問世為標志,但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那是一部戲劇結構鬆散、人物關系亦鬆散的「舞蹈詩」而不是「舞劇」。200年後的1786年,芭蕾革新家諾維爾的學生多貝瓦爾實踐了老師的主張,創作了第一部戲劇性的芭蕾《關不住的女兒》(又譯為《無益的謹慎》),使芭蕾編導從對構圖幾何學的研究(為了設計舞蹈場面和實施舞台調度)轉向了對啞劇「舞蹈化」的研究。在此後的100年時間內,先是由《吉賽爾》完善了芭蕾的足尖舞技術,然後是由《天鵝湖》確認了芭蕾的雙人舞程式。在《天鵝湖》問世後的又一個百餘年的進程中,「雙人舞」不再是男、女首席舞者的技巧炫耀,更成為舞劇敘事的主要手段;在許多優秀的舞劇中,「雙人舞」甚至成為舞劇結構的骨架以至於被人們認為是舞劇藝術不可或缺的形式特徵。作為芭蕾藝術的表演程式,「雙人舞」有兩個基本的規定:一、「雙人舞」指的是舞劇角色中男、女首席舞者的合舞;二、「雙人舞」由Adage、Variation和Coda三部分構成,其中Variation是男、女首席舞者分別展示個人演技,而Adage與Coda則是合舞者慢板起、快板落的表演節奏對比。認識「雙人舞」是舞劇敘事的主要手段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舞劇藝術這一重要的形式特徵會決定舞劇結構對人物的取捨和對題材的剪裁。當中央芭蕾舞團與張藝謀共商將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為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之時,一位不知詳情的舞劇研究專家投書文化主管部門,認為這種題材不宜由舞劇、特別是不宜由芭蕾舞劇來表現。我理解他是從舞劇形式特徵和藝術規律的視角來考慮這一問題的——他不能忍受由擁有成群妻妾的老爺來當男首席,他當然更不能理解那成群妻妾中誰是「女首席」,會有怎樣的「雙人舞」。已經立在舞台上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確定的「女首席」是老爺最後娶進大院的三姨太,而與三姨太相對立的「男首席」不是老爺,而是三姨太未進門前的戀人——戲班武生。由於確定了男、女首席,舞劇敘事就主要圍繞著兩個人的「雙人舞」來展開:三姨太上轎出嫁之時憶及戲班武生的「純情雙人舞」,嫁到大院後觀看戲班堂會時的「傳情雙人舞」,避開家人與戲班武生約會的「偷情雙人舞」,直至最後被老爺命人仗殺的「殉情雙人舞」……實際上,《妻妾成群》改編成舞劇之所以能夠成立,主要不是如張藝謀所說「故事有京劇」,而是故事裡的京劇人物與某一妻妾構成了「雙人舞」。「雙人舞」作為舞劇藝術的形式特徵不僅是舞劇敘事的主要手段而且可能成為舞劇情節的結構骨架。

三、以「女首席」為中心結構舞劇的人物關系
一部「以舞蹈演故事」的舞劇,不應該沒有「雙人舞」,但也不能僅有「雙人舞」。這個意思其實是說,舞劇人物一般都不會局限於男、女首席舞者,西方經典芭蕾的主要人物通常在4人左右;因此,上一世紀50年代在我國培訓舞劇編導並指導編導班學生創演舞劇《魚美人》的俄國專家古雪夫認為,一部舞劇的主要人物以不超過4人為宜。為什麼在談到舞劇創作的時候會格外關注人物的數量?聯想到我國著名舞劇編導大師舒巧在結構舞劇時先把背景、事件拋開而只需拎出人物的說法,可以理解為結構舞劇首先是結構好舞劇的人物關系。盡管在大多數情況下舞劇的人物不會只限於設置男、女首席舞者,但男、女首席舞者既名之曰「首席」,就說明他們在整個舞劇人物關系中的核心地位;特別是「女首席」,由於在芭蕾藝術數百年的發展中一直居於主導地位,更是成為結構舞劇人物關系的中心。以「女首席」為中心結構舞劇的人物關系,是中外舞劇史上絕大多數作品呈現出的一個基本事實。《關不住的女兒》以女兒莉莎為中心,結構出莉莎的戀人——男首席柯樂斯;而莉莎之母的存在,是為了結構出莉莎婚姻的障礙——因為母親要將女兒嫁給葡萄園主湯姆斯的傻兒子亞倫。同樣,《吉賽爾》以村姑吉賽爾為中心,結構出吉賽爾一見傾心的伯爵阿爾伯特;守林人希萊里昂作為吉賽爾男友的存在,只是為了強化吉賽爾對男首席阿爾伯特不渝的戀情。以至於吉賽爾成為鬼魂後,還要結構出鬼王,以此作為吉賽爾傾心阿爾伯特並救助阿爾伯特的障礙。舉世聞名的《天鵝湖》更是如此,白天鵝奧傑塔作為女首席,一方面結構出要通過愛情使她還原為人的男首席齊格弗里德王子,一方面結構出要毀壞她的愛情從而永遠將其囚禁在天鵝湖中的魔王羅德巴爾特;舞劇為了使「雙人舞」這一舞劇敘事的主要手段得以充分發揮,甚至還結構出了與白天鵝奧傑塔「同形」的黑天鵝奧傑麗婭,而奧傑麗婭作為魔王的女兒正是用來起到動搖王子的愛情從而使奧傑塔永遠沉淪在天鵝湖中的作用。上述三部在芭蕾史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作品,盡管在人物關系中有所差異,但以「女首席」為中心來結構舞劇的人物關系、以女首席和男首席(基本上與女首席構成戀人關系)的雙人舞作為舞劇敘事的主要手段卻是相同的。

四、人物關系的類型化與舞劇結構的模式化
我們以上的敘述描繪了一個基本的事實:舞劇作為以舞蹈演出的故事主要是一對戀人之戀情發生和發展的故事。無論戀情的結局是美滿的還是悲劇的,過程總是有所障礙有所曲折,這障礙和曲折便構成了舞劇的戲劇沖突、戲劇情節和戲劇結構。也就是說,以「雙人舞」作為舞劇敘事主要手段的舞劇藝術特徵,決定了舞劇創作以「女首席」為中心來結構舞劇的人物關系,並進一步決定了舞劇敘事的基本沖突、基本情節和基本結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舞劇創作中存在的人物關系類型化和舞劇結構模式化的傾向。在我看來,舞劇結構的模式化是人物關系類型化的產物,而人物關系的類型化又是舞劇敘事主要手段選擇的結果。正如思想史中用來作為「批判的武器」的東西往往走向了「武器的批判」,作為舞劇敘事主要手段的「雙人舞」也可能成為選擇男、女首席舞者以彰顯自身的舞劇結構的潛規則。中國舞劇的創作,主要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的事情。它一方面參考芭蕾以加快自身「舞劇化」的腳步,一方面則借鑒戲曲(主要是武戲)以保持自身「民族化」的特色。與中國許多傳統事物的現代命運一樣,我們的舞劇藝術不是走著「西體中用」而是走著「中體西范」的道路。請注意,在西方古典芭蕾和中國傳統戲曲的雙重坐標前,困擾我們的主要不是動作語言形態上開、綳、直、立與含、曲、擰、沉的差異,而是對傳統戲曲行當化人物的校正與對古典芭蕾「雙人舞」變奏(即Variation部分)的修訂。由於立足點不同,中國當代舞劇的最初創作呈現為兩種明顯不同的形態,有人稱為「無說唱的戲曲」與「無變奏的芭蕾」,代表作是於建國10周年(1959年)之際同時問世的《小刀會》和《魚美人》。就人物關系而言,《魚美人》幾乎可以說是《天鵝湖》的翻版,魚美人是中國化了的「白天鵝」,圍繞著魚美人結構起的人物關系,把宮廷的王子轉換為鄉村的獵人,《魚美人》對《天鵝湖》的人物身份做了當時所提倡的「人民性」的改造。《小刀會》的人物形象,明顯帶有戲曲行當的痕跡;劉麗川是武老生、潘啟祥是武生、周秀英是武旦,而吳道台是丑;盡管也千方百計地設置了周秀英與潘啟祥的雙人舞,但雙人舞在劇中既未成為主要敘事手段,也未以女首席周秀英來結構人物關系。新時期、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的中國舞劇,開始形成「中國特色」的類型化的人物關系,類型化的人物可用A、B、C、D等4個符號來指稱:A—舞劇中的女首席,是B的戀人,C的女兒,同時還是D企圖強行霸佔的對象;B—舞劇中的男首席,是A的戀人,與C又往往構成師徒關系;C—通常是A的父親、B的師傅,是A和B戀愛關系的根由,說明男女之戀迫於父母之命;D—本來與A、B、C沒有什麼關系,只因倚仗權勢欲將A占為己有,由此而構成舞劇沖突中的反方。比較典型的有遼寧芭蕾舞團創演的《二泉映月》和北京歌舞團創演的《情天恨海圓明園》。在這兩部舞劇中,A是月兒和玉,B是阿炳和石,C是月兒之父和玉之父,D是古四爺和總管太監。盡管兩部舞劇演出的故事不同,但類型化的人物關系不能不使舞劇結構導入某種模式。

五、舞劇結構模式的變體及其簡化傾向
由上述人物關系決定的舞劇結構,被我視為中國舞劇結構的基本模式。這一基本模式在近年來的舞劇創作中出現了兩種主要的變體。變體一:取消了人物D;C雖然還是A的家長,但與B沒有師徒關系也因此成為A與B之戀情的反對者(就破壞A、B戀情來說,取代了D的作用);因此,A在倆人的戀情中成為主動的一方並最終以生命來保護B(通常還是死於C的誤殺);結局通常是在C誤殺了A(原本要殺B)之後良心有所發現……關於舞劇結構模式的第一個變體,我想用陳維亞創作的《大夢敦煌》和張繼鋼創作的《野斑馬》來說明。陳維亞和張繼鋼都是中國當今舞壇最具實力的舞蹈編導,上述兩部題材迥異的舞劇在當今中國舞壇亦具有相當的影響。但從兩部舞劇的人物關系來看其結構,卻似乎十分相似。首先,兩部舞劇中的女首席A的主要身份是女兒兼戀人,並且首先是以女兒的身份亮相於舞台,這便是《大夢敦煌》中的月牙和《野斑馬》中的斑馬女兒。其次,兩部舞劇中女首席A的家長C都是大權在握的統治者,這一方面決定了A所具有的貴族血統,一方面又決定了A的戀愛障礙主要來自於C。C分別是《大夢敦煌》中的大將軍和《野斑馬》中的熊媽媽。第三,兩部舞劇中的男首席B來自平民(或化外之民),B與A並不門當戶對(B甚至是A那一族的屠戳對象),但B的才華或英氣打動了A,使A不惜違抗父命母旨而追隨B。B就是《大夢敦煌》中的莫高和《野斑馬》中的雄性斑馬。第四,由於A所具有的雙重身份,A自然居於矛盾的中心並成為難以調和的矛盾的犧牲品。因此,舞劇的結局通常是以A的死去來實現「階級調和」,這當然是指貴族階層放草芥平民一馬。變體二:就前述中國舞劇結構的基本模式而言,「變體二」與「變體一」的根本區別是取消了人物C而保留了人物D。由於人物C的缺席,人物A與B之戀情的必然性有所削弱,人物D事實上也成了人物A的追求者之一,他與人物B的區別在於他沒有被人物A所選擇,而為此他選擇了對人物A與B之戀情的破壞與報復。舞劇《阿詩瑪》是這一「變體」的典型之作,劇中的阿詩瑪、阿黑以及阿支分別就是人物A、人物B和人物D。許多根據民間故事來創作的舞劇就取這一結構模式。這一結構模式與「變體一」的「階級調和」不同,在對人性的深層揭示中,反倒在有意無意中淡化著人的階級屬性。我們注意到,上述兩個不同的變體,相對於舞劇結構的基本模式而言,卻共同地體現出一種「簡化」的傾向。這首先是對類型化人物關系的「簡化」,同時也將導致模式化舞劇結構的「簡化」。中國舞劇結構模式的「簡化」傾向,就舞劇藝術自身而言,是上一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強調「舞蹈本體」並進而提倡「交響編舞」的結果;就舞劇藝術環境而言,是不再用「階級斗爭」的套路來結構舞劇沖突的結果。伴隨著這一「簡化」傾向,舞劇的情節走向了「單純化」,舞劇的沖突走向了「平淡化」;而舞界自身尚未認識到這一步所可能導致的謬誤,他們稱之為「舞劇的詩化」並稱某些被「詩化」掉「戲劇性」的舞劇為「舞蹈詩劇」,最後乾脆就直呼為「舞蹈詩」。

六、「舞蹈詩」是舞劇創作的一個誤區
「舞蹈詩」已作為大型舞蹈創作的一種體裁而與舞劇相提並論了。無論是作為一種理論主張還是作為一種實踐方式,「舞蹈詩」的出現都是90年代後期的事情。「舞蹈詩」作為一種大型舞蹈體裁的存在,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舞蹈詩」作為舞蹈藝術把握世界的一種樣式,也自有其獨特的視角和不可替代的優勢。但是,就舞劇創作而言,由於「詩化」傾向而使舞劇走向「舞蹈詩劇」甚至走向「舞蹈詩」,其實是一個誤區。走向這一誤區的根本失誤在於,所謂「舞劇的詩化」其實是舞劇戲劇性的淡化,而其根由又在於對舞劇結構基本模式之人物關系的不斷簡化。需要指出的是,當「舞蹈詩」的概念被莫名其妙地提出後,即使是針對大型舞蹈創作的體裁而言,它也不只是指向由「舞劇」戲劇性退化而來的「舞蹈詩劇」;混居於「舞蹈詩」概念之下的,還包括既往「主題舞蹈晚會」(特別是關涉民俗風情的主題舞蹈晚會)主題性強化而至的「舞蹈組詩」。「舞蹈組詩」雖然也自稱「舞蹈詩」,但它從來都與舞劇無關。由舞蹈的戲劇性退化為「舞蹈詩」的一個典型案例是《長白情》。《長白情》以充滿詩意的舞蹈試圖演繹我國朝鮮民族的歷史,貫穿整個作品的人物是一對始為戀人、再為夫妻、又再為父母的男女。相對於舞劇結構基本模式的人物關系而言,這是一個簡化到只有人物A和人物B的大型舞蹈作品,作品因沒有人的沖突而失去了劇的張力。創作者的作為,是為男女主角人生歷程的展開設計一個個充滿象徵意蘊的舞的意象。由於意象的營造及其不用關聯詞連接的組合方式是詩體結構的重要特徵,由一個個舞的意象組接起來的《長白情》的確可稱為「舞蹈詩」。稱其為「舞蹈詩」並不是因其缺少劇的沖突而是因其充滿詩的意象。類似的以一對男女貫穿作品來串聯起段段舞蹈的作品還有不少(例如《悠悠閩水情》),雖也自稱為「舞蹈詩」但卻是不注重營造具有象徵意蘊之意象的「詩」,是沒有「比興」而只有「鋪陳」的詩,這種「詩」其實只是「組舞」概念的美化。事實上也正是如此,許多並無任何貫穿人物而只是圍繞著某一習俗或風情來串聯的舞蹈也都聚集在「舞蹈詩」的旗幟下了。當然人物的減少意味著人與人之間沖突的減少,也意味著舞劇整體戲劇沖突的減少;但這並不意味著作品完全不能結構出「戲劇性」。自稱為「舞蹈詩劇」的《土裡巴人》以虎生和鳳妹貫穿全劇,串連起土家族的婚戀風俗,編導通過一段段展現婚戀風俗的舞蹈描述了人的生存狀態——這一狀態未必呈現為你死我活的階級沖突但卻可以揭示人的情感沖突、性格沖突以及人的發展與環境的限制之間的沖突。在簡化人物的同時並不淡化戲劇沖突的作品並非完全沒有,舞劇《媽勒訪天邊》或許就是一個例外。整部舞劇上半場只有一個人物——媽,下半場只有兩個人物——勒(兒子)與藤妹。舞劇賦予人物一個永不停止的行動——尋找太陽,媽在險惡的自然環境的阻隔中尋找,未竟的行動由勒來繼續;勒在戰勝溫馨社會環境的勸誘中尋找,使其與藤妹的雙人舞也一改和諧的格調而形成沖突的氛圍。這就是說,舞劇人物的簡化雖不必然導致舞劇沖突的淡化,但我們如不結構出人物行動的目標及其路途的障礙,如不在僅有的人物(男、女首席)中構織沖突而是保持「雙人舞」的和諧格調,我們就會失去舞劇的「戲劇性」。那些因失去了「戲劇性」從而自詡為「舞蹈詩」的體裁,是舞劇創作需要警惕的一個誤區。

七、人物關系類型的轉化與舞劇結構模式的更新
由人物關系類型化而導致的舞劇結構模式化的傾向,使我們的舞劇創作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境地。如果我們堅持以女首席為中心來結構舞劇的人物關系並堅持以女首席與男首席的雙人舞為主要敘事手段,我們就難免陷入既往的結構模式之中;如果我們要擺脫既往的結構模式以實現舞劇更新,我們就必須轉化人物關系類型,而這可能要以放棄舞劇的主要敘事手段為代價。其實,作為中國當代舞劇里程碑的一些作品,並非都依循模式化的舞劇結構,也並非都從那一舞劇結構模式來變異。10年前(1994年)由某機構評出的「20世紀華人舞蹈經典」,有《小刀會》、《魚美人》、《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絲路花雨》和《阿詩瑪》等6部舞劇當選。我們注意到,處於3個不同時期的6部舞劇,《小刀會》、《紅色娘子軍》和《絲路花雨》就不強調以男、女首席「雙人舞」為主要敘事手段,而且幾乎沒有這種嚴格意義上的「雙人舞」(劉麗川不與周秀英跳雙人舞,洪常青不與吳清華跳雙人舞,神筆張也不與女兒英娘跳雙人舞);與那種以「雙人舞」為主要敘事手段的舞劇相比,這類舞劇一是未必以女首席為中心來結構人物關系(當然不排除以女主角的人生經歷來展開舞劇情節),二是舞劇人物關系的結構較之「類型」而言不是簡單化而是復雜化——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視為傳統戲曲類型化人物(行當)的轉化。與之有別的另外3部舞劇《魚美人》、《白毛女》和《阿詩瑪》,正是以男、女首席合舞的「雙人舞」作為主要的敘事手段,除《白毛女》因從歌劇改編而來保留了較為復雜的人物關系和相當數量的歌唱外,另兩部舞劇不僅依循模式化的舞劇結構而且呈現為那一結構模式的簡化傾向。在我看來,依託傳統戲曲類型化人物的舞劇人物關系的復雜化,不是更新舞劇結構模式的理想路徑。這是因為,過於繁復的人物關系體現著過於繁瑣的故事敘說,這不僅不利於人物性格的深度刻畫,而且不利於舞蹈手段的高度發揮。那麼,人物關系類型的何種轉化能使我們既高揚舞蹈本體又更新舞劇結構呢?當下最為常見的一種做法是使男首席真正為舞劇的「首席」,以男首席的人生歷程來結構戲劇沖突並以其個性來結構人物關系,例如《星海·黃河》、《梅蘭芳》、《紅雪》等。這種做法有可能導致「女首席」的缺席,但卻不會放棄「雙人舞」的敘事手段。《星海·黃河》中的冼星海先後與自己的夫人、與邊區小姑娘英子、與黃河邊的船夫進行「雙人」敘事並從而建構起舞劇非類型化的人物關系;《梅蘭芳》中梅蘭芳的「雙人舞」主要是男首席與自己塑造的京劇人物的對話,在與其塑造的京劇人物的對話中貫穿起弘揚國粹、蓄須明志、培育新蕾等情節;《紅雪》中的華某也是如此,在其人生歷程的巨大變異中,雖與美院校花、村姑啞女都有作為舞劇主要敘事手段的「雙人舞」。但無論是校花還是啞女都不再是「女首席」了,也就是說,類型化的人物關系得到轉化,從而也使模式化的舞劇結構得以更新。另一種常見的做法是把男、女首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且舞劇的主要人物又只有男、女首席二人。這種人物關系類型的轉化其實是前述「簡化」傾向的體現,它無需設置第三個主要人物來結構沖突,也不想在兩人之間形成沖突;其主導的戲劇性或根本的戲劇沖突在兩人行動目標的堅定一致和導致這一行動根本無法實現的戲劇情境。《胭脂扣》中如花與十二少、《風雨紅棉》中陳鐵軍與周文雍就是這一轉化的典型,這種轉化當然也促成舞劇結構模式的更新。在這種轉化中,我以為可貴的還不僅僅在於更新舞劇結構,更在於不僅保

㈨ 什麼是英國鄉村舞蹈

鄉村舞 (country dance) 是指傳統的英國民間舞蹈。16世紀以後,鄉村舞一詞往往指上層社會的一種宮廷舞蹈(見舞會舞蹈),而仍在民間流行的則稱為傳統鄉村舞。
參考資料(網路):http://ke..com/link?url=9nIIHF0WcUax7_-N60YZvhRxK1dkUHuAe_rpgXaq

㈩ 什麼是芭蕾舞的雙人舞形式

古典芭蕾雙人舞在概念上不僅僅是「兩個人跳舞」,它有兩個規定性的含義:第一、這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特定的表演格式;第二、也是一種特殊的表演技藝。
19世紀中期以後,國際芭蕾活動中心逐漸自西歐東移,俄羅斯芭蕾開始崛起。對俄羅斯芭蕾學派的確立影響最大的法國古典芭蕾編導大師馬里烏斯·彼季帕,首創芭蕾舞劇里男女主人公共舞的(包括慢板合舞、男、女變奏獨舞和快板合舞)的三段體舞蹈表演格式。久而久之,雙人舞不僅成為一種公認的固定格式在舞劇中保留下來,而且常常脫開舞劇單獨在晚會上表演。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古典舞劇中的雙人舞作為芭蕾藝術的精華在晚會上表演。
在舞劇里,雙人舞往往是男女主人公表演的核心舞段,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定的戲劇情景,主人公的性格與心態的外化,各類芭蕾技巧的巧妙組合,構成芭蕾雙人舞特有的光彩,而它的炫耀式表演,不僅觀眾喜聞樂見也為芭蕾明星展示精湛技藝提供了機會。演員們按照原劇應有的情緒,盡力炫耀著自己的拿手絕技,比如女演員連續不停地三十二圈單足旋轉,男演員各種復雜的空中變體騰躍等,均創造著激動人心的舞台效果。尤其幾段著名舞劇中的雙人舞,經過世代各國藝術家的補充、改進,精雕細琢,愈益豐富、精美、凝練,不愧為芭蕾舞劇的華彩樂章。譬如:《吉賽爾》雙人舞,在如泣如訴的樂音中展開「人鬼情未了」的交流,而舞者輕靈的漂浮感,寫出了典型浪漫主義芭蕾的無盡韻味。《胡桃夾子》雙人舞夢幻般的柔美、流暢,灌注了音樂在的品性。華麗高貴、 大方的《睡美人》雙人舞一出場,頓然創造了光彩四射的藝術效果。富於詩情畫意的《雷蒙達》雙人舞,細膩地述說著。與深沉矜持的舞段皆不同,獨具一格的《威尼斯狂歡節》,熱情、幽默,把輕松愉快的氣氛灑遍全場各個角落。《海盜》雙人舞纏綿中帶著粗獷豪放的「海盜」性格。極具感染力的《堂 珂德》雙人舞裹挾著驃悍帥氣的西班牙風格,發散著灼人的熱度,一上場便………… 這些經典性的芭蕾雙人舞舞段,(天衣無縫的合舞,)是演員們激情狂勃發與嚴謹規范相結合的產物,是他們在舞台上創造的芭蕾美的濃縮、美的集束、美凝結體,必然 人們情感與情緒的共振。
凡華美的事物必然伴隨著艱難的進取,芭蕾雙人舞的觀賞價值也體現在它愈來愈高難的維度上,而這些常演常新的舞段吸引人之處,主要在表演者的個人魅力。三段式雙人舞通常這樣進行:一、慢板——由男演員扶持、托舉女演員的合舞,連貫地展示各種舞姿,在地面和空中完成一系列旋轉、跳躍等技巧動作;二、變奏——男、女演員分別表演的獨舞;三、結尾——由男、女逐漸加快的獨舞,過渡到快板的合舞,呈現舞蹈的高潮。雙人合舞(不論是慢板或快板)要求男女雙方和諧默契,整個舞段渾然一體;而變奏一般都包含復雜的高難技巧。因此,雙人舞是對芭蕾演員技藝的全面檢驗。
芭蕾雙人舞作為一種特殊的技藝,是由男女演員共同完成舞蹈。它也分為地面(男演員扶持女演員做各種舞姿、動作、技巧)和空中(男演員托舉女演員至空中完成舞姿技巧)兩大部分,這是與芭蕾技巧分類相一致的,可以說,雙人舞是芭蕾技巧的延伸與升華。實際上雙人舞的絕大部分舞姿、動作和技巧,都是芭蕾固有的舞姿動作和技巧,只不過經由兩人配合而更誇張、放大,也更驚險、更優雅了。
雙人舞中的男女雙方,誰處於主導地位呢? 通常人們看到托舉動作會贊嘆男演員力氣大,而看到地面動作只有女演員在展示優美的舞姿或旋轉時,就以為男演員不過是當陪襯的「活把桿」。其實,無論空中或地面動作,雙人舞的主導一方都是男演員。地面上的舞姿佇立、旋轉和推磨式的圓周繞轉,雖然是女演員做的,但此時她的重心把握完全在男演員的手掌中,只有男演員的手掌鬆弛而有感覺地將女方置於最佳平衡狀態,她的動作才能完成好,做到舞姿優美、動作自如、旋轉順遂。所以,一對雙人舞演員能否達到上述品質要求,主要在男演員。即使動作連接之間的「小關節」,男女雙方的配合也是靠男的手掌發出信號,二人方能默契一致。至於空中托舉時男演員顯得力量頗大,倒可以反過來講女方的作用也不可忽視,而非全憑男方』舉重「。每次做離地的托、舉、拋之前,男方給女方以輕微信號,而兩人一致發力;女方要屏氣、收緊全身肌肉並迅速完成舞姿;同時,配之以男方的爆發力——只在這時男演員才將女演員舉起來。
綜上所述,芭蕾雙人舞最重要的品質要求,亦是最高水準的表演,只用兩個字即可概括——默契。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99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2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4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2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6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2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4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2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0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