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尼特族有多少人
㈠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失業問題比較嚴重
中國經濟學家何清漣在加拿大溫哥華「咸氏國際論壇」發布的公開演講中,有講到龐大的失業大軍是中國第二大困局。有講到2015年1月林毅夫在冬季達沃斯論壇表示,中國製造業的失業崗位達到1.24億,按中國9.4億勞動人口計算,中國2015年製造業的失業率為13.19%。
如果失業人口達到3億 中國真實失業率相當於32%
2015年到2016年中國的失業率到底是多少?中國真是的失業率有兩個數據可供參考。一個數據是前總理溫在2010年3月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公開宣布:中國失業人口有2億。
另外一個數據由原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提供。2015年1月林毅夫在冬季達沃斯論壇表示,由於工資上漲,中國將有1.24億人的製造業崗位轉移至其他發展中國家。目前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是9.4億,一旦失業人口達到3億,真實失業率相當於32%。
勞動力數量龐大,市場卻飽和,同時大量機器人進入各行各業,對勞動力的總體需求下降,使就業成為第二大困局。
官方公布的中國的失業率2015-2016年都不高於4.5%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公布的城市登記失業率都不高於4.5%,這個數據不說明中國真實的失業狀況。
一這個數據只計算了城市中去政府部門登記的人口,沒有登記的不算在內。
二這個城市登記失業率將農村的失業者排除在外,而農村的過剩勞動力數量相當龐大。排除了這兩部分人的統計數據,本身就有嚴重遺漏。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失業問題一直是懸在中國人頭上的一把劍。1960年代中國就存在嚴重的就業困難,當時城市年輕人大量上山下鄉,能招工、參軍就是好出路了。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進入世界工廠的輝煌時期,也還存在大量失業人口,比如農村過剩勞動力高達1億多。目前世界工廠衰落,失業問題就更嚴重了。
目前中國失業大軍由四個層次的失業者構成
一是農村過剩勞動力,隨著世界工廠的倒閉,大批農民工返鄉,失業現象嚴重;
二是外資白領,隨著大量外資撤出中國,不少原來薪資優渥的白領失去工作;
三是失業大學生,由於學校里要求大學生提供就業證明才發放畢業證,學生被迫想方設法讓父母或者親戚單位提供假的就業證明,學校提供的就業率已完全失去了意義。
四是城市中那些初、高中畢業後長期在家待業的青年,這些人,中國媒體將其稱之為「啃老族」
㈡ 「啃老族」指的是哪些人
啃老族又稱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灣的譯音,NEET的全稱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於英國,之後漸漸的使用在其他國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國,尼特族指的是16~34歲年輕族群;在日本,則指的是15~34歲年輕族群。
㈢ 數字學幾號人不適合花父母的錢
長大了有經濟能力了就不應該花父母的錢了
啃老族,又稱吃老族、傍老族、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灣的譯音,NEET的全稱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cation or Training)。
最早使用於英國,之後漸漸的使用在其他國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族群。
在英國,尼特族指的是16~18歲年輕族群;在日本,則指的是15~34歲年輕族群。
㈣ 啃老族是什麼意思
啃老族(又稱「吃老族」、「傍老族」或「尼特族」),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啃老族最早使用於英國,之後漸漸的在其他國家使用。
㈤ 尼特族的解決方法
據報道,英國女王11月初宣布,英國義務教育的年限提高到18歲。而拒絕政府培訓的「尼特族」,將會被罰款。新政策顯示,在新世紀中,要跟其他發達國家競爭,年輕人需要更多學校教育、企業訓練。該政策為英國近年來最大的教改政策。
近年來英國新生的許多工作機會,都讓教育程度更高、技術更好的外國人搶去。英政府估計,到2020年,英國所有的「低技能工作」都將消失,因此不僅要教育社會新鮮人,在職者的持續培訓也很重要。眼前英國大批「尼特族」面臨的困境,是政府急著推行改革的另一個原因。
目前,有10%16歲至18歲英國人口是尼特族,其中,有1%的人留在尼特族中超過兩年,即被認定為長期失業者。因此,英國政府規定從2013年開始,16歲的英國人有義務每周接受至少16小時與工作相關的訓練,除非已經每周工作20小時或上課超過一整天。
到2015年,同樣的義務要延伸到17歲青年,否則將被罰50英鎊(約750元人民幣),並留有不良記錄。當然,英國政府也提供給年輕人另一個「胡蘿卜」。新訂的法案也規定,政府應提供足夠多的學徒機會,即到2013年每個依法要受訓的年輕人有足夠的地方可以去受訓。另外,政府也鼓勵繼續升學,將提供補助金讓周薪不滿30英鎊(約450元人民幣)的貧窮年輕子弟,可以繼續升學。
15至24歲未升學與未就業人數,結果顯示約佔12.3%的台灣青少年為「尼特族」。學者認為,「尼特族」長期「家裡蹲」,不僅加重家庭經濟負擔,也不利於勞動市場新陳代謝。 台灣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副教授李易駿說:「年輕人不婚、不育、不生、不養、不工作,究竟在做什麼?」他擔心這些抗拒職場的青少年會誤入歧途,成為治安隱憂。 台北大學生物產業傳播及發展系教授陳玉華表示,「尼特族」拖延獨立,選擇讓父母養,造成家庭經濟負擔。但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重的,一味將責任推給年輕人並不公平,「工作機會不多、學用不符都是問題」。 為避免台灣「尼特族」問題日益惡化,島內有關方面宣布擴大推動「立即上工」計劃,即企業僱用初次尋職者,每人每月補助一萬元新台幣,期待藉此鼓勵「尼特族」外出工作。
㈥ 「尼特族」群體不斷壯大,該如何走出「家裡蹲」困境
尼特族群體不斷壯大,他們想要走出家裡蹲的困境,就需要激發自身就業的意願,同時高校和招聘單位應該要加強思想上的引導,社會要有一套健全的再就業培訓體系來幫助這一族出門就業。
一、尼特族現狀分析
有這樣的一群人,沒有工作,沒有社交,每天都被焦慮痛苦失眠伴隨著。他們並不是不願意出去工作,而是在外求職或者求學的時候接連遇到失敗,心理上承受不了打擊,又不知道該做什麼,於是就喜歡待在家裡,在經濟上依靠自己的家庭,每天啃老生活。對於這類人群而言,其實他們處於一個極其不好的精神內耗的狀態,可能有強烈的就業意願,但是不太敢出門,每天都活在自我否定之中。
㈦ 啃老族是什麼意思
啃老族
「啃老族」是指已經成年,並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
據有關專家統計,在城市裡,有30%的年輕人靠「啃老」過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啃老族」很可能成為影響未來家庭生活的「第一殺手」。
據中國媒體調查,目前「啃老族」主要有以下六類人:一是大學畢業生,因就業挑剔而找不到滿意的工作,約佔20%;二是以工作不適應等為由而離職者,佔10%左右;三是「創業幻想型」青年,他們有強烈的創業願望,卻沒有目標,缺乏真才實學,總是不成功,而又不願打工,約佔20%;四是頻繁跳槽,最後找不到工作,佔10%;五是下崗的年輕人,他們習慣於用過去輕松的工作與如今緊張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乾脆就離職,約佔10%;六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勞動力市場上找苦臟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呆在家中,佔30%。
「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
㈧ 作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義大利經濟為何最先衰退
這一切可能源於義大利糟糕的經濟現狀,該國經濟正加速進入萎縮狀態,2018年第4季度,義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降0.2%,連續第二個季度下降,即正式邁入技術性衰退, 並成為2013年以來首個進入經濟衰退的歐盟經濟體。
在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同時,義大利還面臨龐大的債務違約風險,其債務規模在歐元區僅次於希臘。據義大利官方的數據,2017年義大利的政府債務為2.3萬億歐元,佔GDP比例達131.2%, 該比例不僅高於歐盟規定的60%的標准,也超出了通常發達國家90%的公共債務警戒線。
顯而易見,義大利的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隨時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經濟衰退的風險。對於義大利而言,經濟尋求對外合作可能是當下挽救經濟的唯一方法,釋放與中國經濟合作的信號也就不難理解了。
相信很多人會發現,義大利的經濟處境似曾相識,彷彿是當年引發歐債危機的希臘。不過,與希臘相比,義大利的經濟實力明顯強得多。 義大利不僅是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還是歐洲第四大、世界第九大經濟體。按理來說,義大利抵抗經濟衰退和償還債務風險的能力應該很強,那麼為什麼義大利會陷入今天的困境呢?
這樣的結果可能與義大利的企業組織形態有關。義大利的中小企業十分發達,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9.8%以上, 該國一度被譽為"中小企業王國",而且企業運作模式大多以家庭為核心。 據歐盟委員會的中小企業跟蹤報告,95%的義大利企業員工人數不足10人。
由於規模較小、家族式管理,義大利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不足,難以與國外成熟大企業相比。 身處同樣的行業,規模較大的企業往往在研發創新、生產製造、現代化升級等各方面投入的成本較多,能夠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整體生產效率要比義大利企業高得多。 此前經合組織的數據就顯示,義大利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水平低於國外同行。
除此之外,義大利的勞動生產效率提高緩慢,甚至還出現過下降的勢頭。 數據顯示,1995年至2015年,義大利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0.3%,而同期歐盟的年均增長率達1.6%。其中,2015年義大利勞動生產率下降0.3%。
這樣的結果可能與當地民眾厭惡就業競爭的文化有關。在義大利,年輕人不學習、不就業的現象非常普遍。據歐盟審計法院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 義大利30歲以下的尼特族(特指不升學、不就業、不參加就業培訓,整日無所事事的人)總數高達220萬,占年輕人總數的24.3%,該比例為歐洲最高 ,而歐盟平均水平為14.2%,德國僅有8.8%。
不得不說,中小為主的企業形態以及低效的勞動生產效率,對義大利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制約作用。資料顯示,義大利各類中等技術的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佔有相當份額,但高技術產品相對較少。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 科技 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走向了工業現代化、規模化,它們對義大利許多技術壁壘不高的行業帶來了很大競爭壓力。
以往,在勞動生產率低下的情況下,義大利還可以通過貨幣貶值的形式,維系自身的出口競爭力。但在加入歐元區之後,義大利的這一"法寶"徹底失效。由於使用統一貨幣歐元,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只能使用歐元, 義大利無法再使用貨幣里拉貶值來獲取出口優勢,這使得義大利勞動生產率低下的經濟弱勢徹底暴露,經濟活力也隨之下降。
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7年,義大利經濟平均每年增長0.15%,接近"零增長",在歐元區國家中墊底,這與其上世紀60~70年代4.8%的年均增長、以及80-90年代2%的年均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總體來看,在這17年裡,義大利的GDP增長了2.6個百分點,遠遠落後於歐元區其他經濟體,尤其是落後於增長21.7個百分點的法國,增長23.7個百分點的德國和增長31.3個百分點的西班牙。
除了歐元統一帶來的影響,政府和公共服務效率不高也為拖累義大利經濟出了不少力。在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排行中, 義大利名列全球第64位、歐州第29位,也是歐元區的最後1名。
根據世界司法項目衡量,義大利的民事司法系統在35個高收入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二。歐盟司法效率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義大利平均每起法律訴訟需要近3000天才能等來終審結果,而司法效率最高的瑞士僅需約400天,歐洲國家的平均水準也只要600天左右。
如此低下的司法效率顯然對義大利的經濟產生了負面效應。此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研究顯示,如果將解決勞動爭議的時間縮短一半,就業機會將增加約8%,還將降低信貸成本和吸引投資。
由於經濟大環境變得糟糕,義大利的就業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重了。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義大利畢業生就業率不斷惡化,從2006年最高點的66.2%不斷下滑,2013年跌至50%以下,近幾年一直低於50%。相比之下,西班牙的畢業生就業率為65%,法國為72%,德國為90%。
另據歐盟委員會此前的一項調查,義大利選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飆升的失業率。 早前有當地媒體報道稱,2017年義大利銀行宣布招聘30個初級員工,結果竟收到了8萬多份申請。
面對經濟增長壓力和嚴重就業問題,義大利政府一直都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反而長期維持高福利的 社會 開支。義大利屬於高福利國家,2017年 社會 福利支出佔GDP 的比重達20%,遠高於其他歐洲國家。
現任政府上台後,義大利執政計劃中對原先福利政策的態度仍然保持不變。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義大利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的2019年財政預算案顯示,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達到2.4%,遠遠高於2017年2.1%的赤字率,後遭到歐盟反對,才被迫降至2.04%。
經濟疲軟使得義大利財政收入增長緩慢,疊加過高的福利支出導致財政支出一直過大,這些都加劇了義大利政府的債務壓力 ,這也是開頭提到義大利政府債務問題嚴重的原因。
目前,資本市場幾乎喪失了對義大利經濟增長的信心,也隨時擔心其陷入經濟衰退。這種情況下,義大利政府只能靠自己想辦法刺激經濟增長,而寬松的貨幣政策似乎是義大利唯一的方法。 然而,受制於歐元區國家的身份,義大利沒有獨立的貨幣決策權,既無法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也不能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
對於義大利而言,拯救經濟復甦好像走進了"死胡同"。 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義大利靈機一動,將視線轉移到了正在擴大對外投資和開放的中國身上。 資料顯示,中國是義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是義大利第三大進口來源地,2018年中意雙邊貿易額突破了500億美元,同比增長9.1%。
中國與義大利兩國的經濟互補性很強,還有巨大的合作潛力,比如在金融、衛生、藝術、 旅遊 等領域都有較大的合作空間,利益契合點很多。 通過這次合作,義大利經濟將迎來新的增長機遇,而義大利能否利用好這次重要契機,實現經濟的重煥新生,我們將拭目以待。
㈨ 本可以大有作為的年輕人,為何會成為「尼特族」
尼特族(Neet)是一群喜歡“宅文化”的人,“我不想出去,那就跟社會隔離算了,反正網路上有很多有趣的東西,至少能夠暫時填充內心的空虛。”其實,這類人也有部分是有社交恐懼症的,所以才成為尼特族。其中這跟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
【尼特族】他們跟【啃老族】還不是完全一樣,有些啃老族只是不想辛苦工作,但是會出去聚會、逛街。【尼特族】大多數是封閉在家,通過網路與社會進行聯結,“大神”可以幾年不出家門。
旁人給出的原因卻大不相同,大體上也歸納為兩大主要的原因是:1、家庭教育的失敗或父母過渡的溺愛;2、尼特族的墮落、懶散、無能導致不能實現自立。
㈩ 啃老族是什麼意思
【啃老族】
又稱「吃老族」或「傍老族」,或者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灣的譯音,NEET的全稱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於英國,之後漸漸的使用在其他國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國,尼特族指的是16~18歲年輕族群;在日本,則指的是15~34歲年輕族群。
「啃老族」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動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賦閑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齡都在23-30歲之間,並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
【啃老族】類型
可分為四類「追求夢想型、喪失自信型、自閉型和家庭溺愛型」。
【追求夢想型】
對於自己的現實工作有理想,非要達理想才能滿足自己所需,會有一直轉換工作的情形。
【喪失自信型】
因一次的工作經驗失敗,對往後就業會有挫折感,信心遭受打擊,不敢再面對就業。
【自閉型】
從小與社會接觸環境自然隔閡造成。
【家庭溺愛型】
從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認真讀書只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擁有高學歷卻不懂自己將來打算,遂成米蟲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