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的印象派畫家有哪些

西班牙的印象派畫家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9-27 13:33:27

Ⅰ 西班牙的著名畫家有哪些

畢加索、薩爾瓦多·達利、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委拉斯開茲、胡安·米羅等。

1、薩爾瓦多·達利

薩爾瓦多·多明哥·菲利普·哈辛托·達利-多梅內克,普波爾侯爵(西班牙語:Salvador Domingo Felipe Jacinto Dali i Domenech, Marqués de Púbol,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一般簡稱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

是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畫家,因為其超現實主義作品而聞名。達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把怪異夢境般的形象與卓越的繪圖技術和受文藝復興大師影響的繪畫技巧令人驚奇地混合在一起。

在1982年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為普波爾侯爵,與畢加索、馬蒂斯一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畫家。

2、胡安·米羅

胡安·米羅(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陶藝家、版畫家,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是和畢加索、達利齊名的20世紀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之一。

在1920年代中期,他在他的新天地中,探索了非常困難的一些方面,從《哈里昆的狂歡》的復雜性,到《犬吠月》和《人投鳥一石子》這類作品非常有魅力的單純性。

米羅認為,情慾是最自然、最合乎本性和情理的現象,是生命的原動力。

他對女性的魅力十分著迷,可以說他終生探討最多的也是女性和關於男女性生活。但在生活中,米羅不沾女色,他一生只愛過兩個女人:他的妻子和他的女兒。

1983年12月25日,米羅因心臟病突發,永遠告別了他深愛的妻子比拉和女兒多蘿娜。

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藝術大師,歐洲文化藝術界把1993年定為「米羅」年,舉辦了盛況空前的作品展覽和藝術活動。如果大師地下有知,一定會得到莫大的安慰。

3、畢加索

巴勃羅·畢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

畢加索的藝術生涯幾乎貫穿其一生,作品風格豐富多樣,後人用「畢加索永遠是年輕的」的說法形容畢加索多變的藝術形式。

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

它不僅標志著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

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37000件,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

在1999年12月法國一家報紙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4、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

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1746——1828),出生於西班牙薩拉戈薩,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

戈雅畫風奇異多變,從早期巴洛克式畫風到後期類似表現主義的作品,他一生總在改變,雖然他從沒有建立自己的門派,但對後世的現實主義畫派、浪漫主義畫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響。

是一位承前啟後的過渡性人物。代表作有《裸體的瑪哈》、《著衣的瑪哈》、《陽傘》、《巨人》等。

5、委拉斯開茲

委拉斯開茲,又譯名委拉斯貴支,全名迭戈·羅德里格斯·德席爾瓦-委拉斯開茲(1599年6月6日-1660年8月6日),是文藝復興後期西班牙最偉大的畫家。

對後來的畫家影響很大,弗朗西斯科·戈雅認為他是自己的「偉大教師之一」。對印象派的影響也很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胡安·米羅

網路——委拉斯開茲

網路——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盧西恩特斯

薩爾瓦多·達利

網路——巴勃羅·畢加索

Ⅱ 藝術家都有哪些人

藝術家都有:

1、畢加索

巴勃羅·畢加索(1881-1973),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

畢加索的藝術生涯幾乎貫穿其一生,作品風格豐富多樣,後人用「畢加索永遠是年輕的」的說法形容畢加索多變的藝術形式。

史學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為不同的時期——早年的「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盛年的「黑人時期」、「分析和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又稱「立體主義時期」)、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時期」等等。

Ⅲ 文藝復興 美術三傑 荷蘭的倫勃朗 西班牙的維拉斯凱斯 印象主義 後印象主義 莫奈

你要問什麼?
「文藝復興美術三傑」是指義大利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荷蘭的倫勃朗是歐洲十七世紀現實主義繪畫巨匠,擅長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歷史畫等;
維拉斯凱斯(Velozquez)是文藝復興後期西班牙最偉大的畫家,對後來的畫家尤其是印象派影響很大,弗朗西斯科·戈雅認為他是自己的「偉大教師之一」;
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在19世紀60一70年代以創新的姿態登上法國畫壇,其鋒芒是反對陳舊的古典畫派和沉緬在中世紀騎士文學而陷入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印象主義吸收了柯羅、巴比松畫派以及庫爾貝寫實主義的營養,在19世紀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光學理論和實踐)的啟發下,注重在繪畫中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印象主義畫家(主要有莫奈、馬奈、畢沙羅、雷諾瓦、西斯萊、竇加、摩里索、吉約曼和巴齊耶)提倡戶外寫生,直接描繪在陽光下的物象,從而摒棄了從16世紀以來變化甚微的褐色調子,並根據畫家自己眼睛的觀察和直接感受,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
後印象主義是法國美術史上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美術現象,也稱「印象派之後」或「後期印象派」,該詞由英國藝術評論家並曾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長福萊提出的。代表人物有塞尚、高更及梵高等。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

Ⅳ 什麼叫印象派有哪些代表畫家及作品

誕生於法國19世紀後期的印象主義畫派是西方繪畫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藝術流派。代表畫家馬奈、雷諾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為繪畫追求的主要目的,他們倡導走出畫室,描繪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間的印象,使畫面呈現出新鮮生動的感覺。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什麼是印象派?

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涌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制,除了這次來華展出的著名畫作外,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畫家走出畫室,深入原野、鄉村、街頭寫生,力求真實地刻畫自然。借用「物體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產生的,物體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這一最新的光學理論,印象派畫家認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有不同的顏色,他們的使命便是忠實地刻畫在變動不居的光照條件下的景物的「真實」,這種瞬間的真實不恰恰就是一種轉瞬即逝的「印象」嗎?而印象派畫家把這種「瞬間」永恆地記錄在了畫布上。

印象派:發現戶外陽光下的色彩

從展覽開幕的盛況和媒體的關注程度看,法國的印象派繪畫在中國極受歡迎。從20世紀初開始,中國有學者專門撰文介紹和評價印象派繪畫,印象派一詞也見於各種文章,他們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藝術的特點,印象派繪畫對現代中國油畫產生了深刻影響。一些學者和藝術家把印象派藝術與中國藝術作比較,認為印象派的審美趨向與中國傳統繪畫之間有著相互呼應的東西。徐悲鴻很重視印象派畫家的寫生,並對印象派畫家運用色彩予以肯定,說他們的畫重神韻。林風眠則從繪畫革新的途徑上對印象派的貢獻加以肯定。黃賓虹認識到印象派風景畫與中國山水畫有相通之處。

印象派繪畫的最重要成就,就是發現和表現戶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間變化。為了捕捉瞬間的「印象」,印象派繪畫在構圖上往往較為隨意,力求突出畫面的偶然性,增加畫面的生動和生活氣氛,凸顯對內心主觀意象的表達。需要提醒觀眾特別是小觀眾,欣賞印象派繪畫最好不要距畫太近,若貼近看則會感覺色彩支離沒有混合。

印象派:引起世界藝術形式大變革

印象派是19世紀中葉歐洲藝術從現實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重要階段,印象派畫家以創新的姿態登上法國畫壇,其鋒芒針對陳陳相因的古典畫派和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印象派畫家吸收了寫實主義繪畫的營養,在繪畫中開始對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現。根據「物體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產生,物體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這一當時最新的光學理論,印象派畫家認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有不同的顏色。印象派畫家倡導走出畫室、去戶外寫生,力求真實地刻畫自然,直接描繪陽光下的風景和日常生活,摒棄16世紀以來狹隘的褐色調。印象派的代表畫家有馬奈、莫奈、雷諾阿、德加、西斯萊、畢沙羅等。在印象派之後,塞尚、高更和凡·高都認為繪畫不能僅僅像印象主義那樣去模仿自然光中的客觀世界,而應該更多地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後印象主義」三劍客。此後,現代主義的藝術潮流層出不窮,世界藝術形式的大變革開始了。

印象派:誕生在嘲諷之中

1863年,與官方沙龍畫展唱反調的「沙龍落選作品展」在巴黎舉行。馬奈展出了他的《草地上的午餐》,畫一裸婦與紳士們在草地上午餐。此畫被認為有傷風化而受到激烈批評和嘲罵。而富有創新意識的莫奈、雷諾阿、德加、西斯萊、畢沙羅、塞尚等畫家卻樂意與馬奈結盟。1874年4月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攝影師那達爾的工作室舉辦了題為「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等無名藝術家展覽會」。「瘋狂、怪誕、反胃、不堪入目!」這是巴黎一位藝術批評家的怒斥,畫展迅即成為巴黎街談巷議的話題,觀眾不但前往訕笑,甚至向畫布唾啐。其中莫奈所繪的一小幅海景,受譏嘲最多,畫的是哈佛港晨景,題名為《日出·印象》,藝術觀點保守的記者勒魯瓦藉此畫名嘲諷畫展

Ⅳ 印象派畫家都有哪些都有哪些著名作品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 《吹笛少年》

莫奈:《日出·印象》、《睡蓮》、《魯昂大教堂》

雷諾阿:《紅磨坊的舞會》

阿爾弗萊德·西斯萊:《洪水泛濫中的小舟》

畢沙羅:《蓬圖瓦茲:埃爾米塔日的坡地》、《洛德希普林恩火車站》

《草地上的午餐》:

拓展資料:

1、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

2、印象主義不依據可靠的知識,以瞬間的印象做畫。畫家們是抓住一個具有特點的側面去做畫,所以他們必須疾飛畫筆把顏色直接塗在畫布上,他們只能多考慮畫的總體效果,較少的顧及枝節細節部。印象主義的以粗放的筆法做畫,作品缺乏修飾,是一種對筆法較草率的畫法。

3、印象主義畫家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日益落入俗套、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繪畫畫,而是在C.柯羅、巴比松畫派和G.庫爾貝等人的寫實畫風的推動下,吸收荷蘭、英國、西班牙、日本、中國等國家繪畫的營養,同時受現代科學,尤其是光學的啟發,認為一切色彩皆生於光,於是他們依據光譜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來調配顏色。

Ⅵ 印象主義的代表畫家有哪些

法國印象主義畫派的成員較多,其中以馬奈、莫奈、德加、雷諾阿、畢沙羅、西斯萊、莫里索和卡薩特等影響最大。

馬奈(1832年—1883年)。他是印象主義畫家中的長者,與莫親等人過從甚密。但他並未參加任何一屆印象主義畫展。然而從他的藝術實踐來看,他完成了從庫爾貝現實主義向印象主義的過渡。

馬奈年輕時就不滿學院派的教學而迷戀歷代大師提香、格列科、里貝拉、委拉斯凱茲、戈雅、哈爾斯和魯本斯。他在27歲時創作的《苦艾酒的嗜好者》以及爾後創作的《草地上的午餐》和另一幅描寫裸體女子的油畫《奧林匹亞》,在技法上既追隨傳統的畫法,又大膽探索自己的新路,以至均遭官方沙龍拒絕。

60年代初,馬奈創作了油畫《老樂師》、《彈吉他的人》、《穿西班牙服裝的維克多利娜·米朗》。《從瓦倫西亞來的勞拉》,這是從寫實主義向印象主義的過渡作品。

70年代,馬奈完成了一系列油畫,其印象主義技法更為鮮明。1874年的《在小船上》,1881年—1882年創作的《費里—貝舍爾酒吧間》、以及1875年創作的《威尼斯大運河》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馬奈是最早打破傳統的棕褐色調,使畫面明亮、有外光新鮮感的畫家。但是,由於畫家受過古典藝術的熏陶,他的作品中始終保持著某種宏大和莊重的氣派。這是作為印象主義畫家的馬奈其藝術的獨特之處。

莫奈(1840年—1926年),他是印象主義最典型的畫家,也是印象主義繪畫運動的發起者和領導者,人稱「印象派之父」。

《印象·日出》莫奈法國莫奈出生在巴黎一個小商人家庭,很早就喜歡繪畫。正式的繪畫生涯是從與歐仁·布丹結識後開始的。莫奈與他一起到大自然中對景寫生,布丹一再告訴他:「當場畫下來的任何東西,總是具有以後在畫室里不可能得到的一種力量:真實性和筆法的生動性。」這成為他終生奉行的一條繪畫創作原則。可惜因為服兵役而中斷了跟布丹的學習,從軍隊退役回來後,莫奈決心當畫家,進入巴黎學院派畫家格萊爾的畫室學習。在這里他結識了雷諾阿、西斯萊、西齊耶,並在展覽會上第一次看到了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等作品。馬奈大膽而直率的畫風使他十分贊賞,而對格萊爾畫室陳舊而死板的學習方法非常不滿,一年後即與雷諾阿等人離開了格萊爾的畫室。這時他又結識了巴比松畫派的杜比尼和特羅容,他們給莫奈以很深的影響。

1865年—1870年是莫奈藝術創作的早期。這時他已經開始使用印象主義畫派特有的碎筆觸作畫,同時,他的目的也已十分明確,即努力探索真實地表現大自然的方法,特別是描繪瞬間的感覺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滿生命力和運動的東西。1873年,他創作的《印象·日出》就是他早期的代表作之一。1874年,莫奈和他的夥伴聯合德加和其他一些畫《睡蓮》莫奈法國家,舉辦了第一屆「獨立派」作品展覽會,這次畫展以印象派畫家首次展覽而被載入史冊。「印象派」這一名字也由於莫奈的《印象·日出》而被叫了起來。莫奈的名聲在觀眾中也日益增長。

19世紀90年代。莫奈對不同季節,一天之內不同的時辰,天氣情況以及不斷變化的光線和氣氛都作了認真的研究,畫了幾組成套的畫,如《乾草垛》、《盧昂大教堂》、《睡蓮》等等,都是同一主題,使不同時間下光線變換無窮的外觀映象展現在人們眼前。

雷諾阿(1841年—1919年),在印象主義畫家中,他以畫人物尤其是青年婦女和兒童著名,還喜歡畫女性裸體。他在肖像畫和裸體畫中嘗試運用印象主義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他的印象主義風格的代表作有《包廂》、《遊船上的午餐》、《紅磨坊街的舞會》等。

《江磨坊街的舞會》雷諾阿法國德加(1834年—1917年)的藝術和其他印象派畫家有所不同,他只是在色彩上很像印象派,但並不喜歡在外光下作畫,在題材內容和藝術風格上也有自己的特色。他曾在安格爾的一個學生的指導下學習,以後又幾次去義大利。受古典藝術的影響較深,有堅實的素描基礎。他的繪畫以表現人物動態,尤其是芭蕾舞女的活動見長。也善於畫室內群像。在注重色彩的同時,很注意構圖,並且注重造型,代表作有《舞蹈課》、《芭蕾舞中的姆里·菲奧克爾》、《苦艾酒》、《熨衣婦》等。此外,德加善於用色粉筆作畫。如著名的《舞台上的舞女》。

畢沙羅(1830年—1903年),他與莫奈一樣是始終堅持印象主義畫法的畫家。他的作品主要是風景畫,而且多是農村風景。他的畫不僅以色彩豐富見長,而且畫得厚重實在。比莫奈的更有質感。他的代表作有描繪農村風景的《蓬圖瓦茲的紅屋頂》、《菜園和鮮花盛開的果樹、春、蓬圖瓦茲》等。描繪城市風光的代表作以他晚年所畫的《雨中的法蘭西劇院廣場》最著名。70年代後期,受「新印象主義」畫家修拉點彩畫法的影響,畫了一些點彩派作品。如1881年創作的《拿樹丫的農家姑娘》就是這類作品。

西斯萊(1839年—1899年)也是始終堅持印象主義畫法的畫家。他主要是畫風景,取材城市的街頭小巷和巴黎附近的農村田野。早期的作品細致寫實,受柯羅的影響很大。成熟期的作品,用筆流暢柔和,色調清新。代表作有《馬爾港的洪水》、《洪水泛濫中的小舟》等。

貝爾特·莫里索(1841年—1895年)是位有天賦、有溫情色彩的印象主義女畫家。她的畫,題材取自她周圍親近的生活情景,畫風典雅、精緻,色調閃耀著鮮綠的光輝,色彩富於微妙的變化。

另外美國女畫家卡薩特,也是法國印象主義畫展的積極參加者。卡薩特(1844年—1926年)是一位女油畫家和版畫家。她出生於美國,1861年—1865年在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學習,1866年到巴黎深造以後終生定居法國。他在藝術上,深受德加的影響,善於描寫婦女和兒童,尤其是對幼子的關懷。代表作有《給孩子洗澡》等。

Ⅶ 印象派畫家除了莫奈還有誰

馬奈
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1832- 1883)是19世紀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出生於法國巴黎。他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藝術創作態度,卻深深影響了莫奈、塞尚、梵谷等新興畫家,進而將繪畫帶入現代主義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繪及西班牙畫風的影響,馬奈大膽採用鮮明色彩,舍棄傳統繪畫的中間色調,將繪畫從追求三元次立體空間的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朝二元次的平面創作邁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莫奈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在視覺觀察方面他無疑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天才。他善於從光與色的相互關系中發現前人從未發現的某種現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與色上,從而找到了最適於表達光與色的明度差別變化的形式,他把這種光色明度差別變化從繪畫的各種其它因素中抽象出來,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
修拉
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 是新印象主義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出生於一個封閉的宗教家庭,早年在美術學院接收過傳統的藝術教育,作品始終帶有古典氣質。他崇尚理論,把理論看的高於感覺和直覺。盡管他用色點表象對象,但他十分看中對形體的塑造,這與印象主義不同的。1886年展出的《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是一副最能體現"新印象主義"繪畫原理的代表作品。畫面人都是按照遠近透視安排的,並以數學計算式的精確,遞減人物的大小和在深度中進行重復構成畫面,畫面中領孩子的婦女正好被置於畫面的幾何中心點。每一個部分都是由上千個並列互補小筆觸色點組成的。整個畫面在色彩量感中取的了均衡與統一。這幅畫開創點彩畫的先河,是西方點彩藝術的重要代表作。
修拉的這幅畫預示了塞尚的藝術作品以及後來的立體主義,抽象主義和超抽象主義的問世,使他成為現代藝術的先驅者之一。
西涅克
西涅克(Paul Sianac 1863--1935)是新印象主義的另一位代表畫家,以風景畫為主。畫法單純,筆觸大膽粗放,強化色彩對比,有運動節律。代表作《亞威農的教皇宮》、《早餐》等。《早餐》中光線處理生動細致,但由於過分採用色彩揉擦法,以至於形象不夠生動,人物如機器人一般僵硬。
塞尚
塞尚(Paul Cezanne, 1839~1906)出生法國南部一個銀行家家庭,多次參加印象主義畫展,受畢沙羅的影響較大,作品《自縊者的小屋》曾參加1874年印象主義第一次展覽,代表作品《蘋果和橘子》、《溫室里的塞尚夫人》
——————————————————————————————
高更
高更(Paul Gauguin, 1848~1903)出生於法國,後印象派代表人物,35歲開始做一名職業畫家,43歲前往法國南太平洋殖民地--塔西提島,與當地土著民一起生活,這段時間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創作階段。代表作品《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全畫面色彩斑斕,沒有透視感,色彩和體形都呈現為裝飾畫的平面,人物形象單純幼稚,充分體現了高更那具有原始意味的裝飾畫風;其他作品《手捧果物的女人》。
梵·高
梵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是著名荷蘭畫家,後印象派代表人物,一生主要創作活動都是在法國完成,《向日葵》是梵谷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他的向日葵不在是普通的花,而是有著金黃色彩的太陽之花,是熱情、光明和生命的象徵。代表作品有《食土豆者》、《星月夜》、《夜間咖啡館》。他的藝術對後來的野獸派和表現主義影響很大。

Ⅷ 17、18世紀荷蘭和西班牙的畫家 。

17世紀的歐洲已經進入工商業大發展時代,然而西班牙的經濟和政治卻更加衰敗,它仍處在極其落後的封建君主專制時代。西班牙貴族政體雖已經沒落,卻沒有失掉它的特權;而城市雖然失掉它的中世紀的威力,卻沒有獲得近代的繁榮。正是在這樣一個歷史時期里,文學藝術卻出現了空前繁榮的「黃金時代」。

由於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查理五世做過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西班牙曾一度成為歐洲最強大的殖民帝國,不僅掠奪了外民族的物質財富,也從文明世界帶來了先進的文化藝術,這為它在17世紀的文學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7世紀西班牙的文學與繪畫發展的不同之處,在於文學直接鮮明地反映社會進步階級的觀點和描寫現實生活,劇作家維加就曾說過:文學藝術要表現時代,把我們在生活中看到的東西反映出來。而當時的繪畫還受教會和宮廷的控制,統治者對於繪畫的要求,是為他們宣揚宗教思想和享樂主義,但是在進步的文學思潮影響下,也啟發了畫家們面向現實生活,加之教會、國王也喜愛帶有世俗化和時代化傾向的繪畫,藉以為他們歌功頌德、炫耀財富和裝飾宮廷的享樂目的,所以17世紀西班牙的繪畫,既有為教廷、王室服務的巴洛克藝術,也有描繪普通平民生活和形象的卡拉瓦喬式現實主義。

17世紀西班牙著名畫家有里韋拉(Ribera,1591—1652)、法蘭西斯柯·蘇巴朗(F De Zurbaran,1598—1664)、委拉斯開茲等。成就最高的是委拉斯開茲。

里韋拉的代表作有《聖費利佩的殉教》、《懺悔的瑪達萊娜》、《畸形腳的乞丐》等。

17世紀上半期,西班牙最重要的畫派之一的是南方的「塞維利亞畫派」。這個畫派有兩個最傑出的代表:一個是蘇巴朗;一個是委拉斯開茲。

蘇巴朗的代表作是:《聖烏戈訪卡爾特會餐廳》、《靜物》等。蘇巴朗擅長靜物畫,他對靜物表現出的熱情決不亞於祈禱默思的修道士。他和荷蘭的靜物畫家一樣,對豪華的裝飾品不感興趣,而用一種純朴的精神對待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物品。蘇巴朗所畫的物體一個個互不遮擋地排列在畫面上,它們各自獨立互不相干。他所塑造的靜物特別注重形體的質量感,往往是運用深暗的背景來突出物體,使每個形象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面貌:或熱烈或冷漠,或粗獷奔放,或玲瓏細膩。畫家畫物猶如畫人,鮮明的個性刻畫,使他的畫富有人情味,人們稱他的靜物畫為「靜物肖像畫」。

委拉斯開茲(D·R·de Silva Velazquez,1599—1660):

11歲時學畫,17歲就獲得了藝術家的稱號。1623年,委拉斯開茲遷居馬德里,次年成了國王菲力四世最賞識的宮廷畫師。擔任宮廷畫師之後,他的創作題材當然是宮廷生活和國王貴族們的肖像。其中對人物精神刻劃最深刻最典型的例子是他在第二次去義大利期間畫的《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

17世紀的西班牙繪畫稱之為「委拉斯開茲時代」,由於這個時期歐洲流行巴洛克風格,所以也有人稱這時期的西班牙繪畫為「巴洛克繪畫」。不管從哪一個角度考察,這個歷史時期西班牙繪畫的主流,仍然是以現實主義為其主流特徵。

《教皇伊諾森十世》是委拉斯開茲的重要代表作(重要)。

委拉斯開茲在羅馬停留期間,受到教皇伊諾森西奧十世的熱誠歡迎,畫家為教皇畫了肖像以表達感激之情。76歲的教皇想擺出一副仁慈上帝的化身,讓畫家為自己樹一座令人可親可敬的永久紀念碑。可是委拉斯開茲以自己入木三分的銳利目光,透過教皇虛偽造作的外表發現了他那貧婪、兇狠、無情冷酷的本質。西方評論家曾評價這幅肖像:在歐洲,所有大師的肖像畫都是出色的畫,唯獨委拉斯開茲的這幅不是肖像畫,而是教皇本人。因此畫家被接納為羅馬畫院院士。

委拉斯開茲還畫了一些以神話、歷史、風俗與風景為題材的作品,在《酒神巴庫斯》一畫上,刻畫了一些吃醉了酒的農民的生動形象;在《火神的煅鐵廠》又真實地反映了鐵匠鋪工人的工作情景,人物內心刻劃得更加生動自然,筆觸流暢有力,構圖完整,色彩明亮,空間寬闊,鐵匠鋪里的一些用具也描繪的十分逼真。其他還有《宮娥圖》和《紡織女》等。畫家一生唯一的一幅裸體女人體是《鏡前的維納斯》。

穆里羅 (B·E·Murillo,1617-1682年)

17世紀下半期,作為西班牙畫壇主流的現實主義開始衰退,而塞維利亞畫派比別的地方保持著更多的現實主義傳統,傑出的代表畫家是巴托洛梅·埃斯特萬·穆里羅。
穆里羅出生於西班牙重要的商業和文化中心塞維利亞,父母早逝,家境貧寒。起初師從卡斯提奧,這位老師是古典主義藝術的崇拜者。牟里羅受老師影響,對卡拉瓦喬的明暗畫法感到極大的興趣,他深入學習和研究了義大利和佛蘭德斯的繪畫,尤其喜愛凡·代克的藝術表現,他尊崇比他大18歲的同代大畫家委拉斯開茲。他很少離開塞維利亞,他的作品不僅受到教堂歡迎,也受市民的喜愛。所以他受到塞維利亞人的長期推崇,被譽為「塞維利亞的拉斐爾」。他是塞維利亞畫派的傑出代表。

穆里羅的作品分兩大類:一,畫宗教題材畫;二,風俗畫。

穆里羅不僅是畫家,也是位美術教育家,他曾是1660年塞維利亞藝術學院創始人之一,並擔任這個學院的第一任院長,培養了一大批有成就的學生,對發揚西班牙民族藝術傳統作出了積極貢獻。在當時,他所獲得的榮譽超過了委拉斯開茲。

代表作是:《乞丐少年》、《聖母瑪利亞的懷胎》、《聖家族》等。

在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西班牙畫壇上,戈雅 (Francisco Jos;de Goya) 是一顆孤獨而燦爛的星辰。他以極其多產而又風格多變的創作影響了後來的浪漫主義(如德拉克洛瓦)、現實主義(如杜米埃)、印象主義(如馬奈)、以及象徵主義和表現主義藝術。

戈雅的繪畫才能是驚人的,他幾乎在整個繪畫領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壁畫、天頂畫、架上油畫(從肖像畫、風俗回到歷史畫),然後是插圖、石版畫和銅版畫。他的作品觸及到了激動十九世紀人類的各種基本問題,創造了無數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和新穎、尖銳、有表現力的藝術語言。在戈雅之前,藝術從未如此強烈和全方位地反映過當代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以及各種事件的生動聯系,也從未如此強烈和深入地表現過內心世界的激越、動盪、陰郁和緊張。戈雅的藝術孕育著藝術形態將要發生的裂變和多種可能性,它是新世紀誕生時精神陣痛的前兆 。

戈雅的代表作是《波賽爾夫人肖像》、《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裸體的瑪哈》、《著衣的瑪哈》等。

繪於1798-1805年的「裸體的瑪哈」和「著衣的瑪哈」是戈雅的代表作品,「瑪哈」是西班牙語「俏女郎」的意思。兩幅畫中人物姿態都相同,雙掌交叉於頭後,身軀斜卧於床上,人物俊俏豐滿。畫家致立於表現人物身上所誘發出來的青春美的魅力。作為近代描繪賦予現實意味的女性人體,可算是一個先驅。這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黑暗統治年代,不能不說具有十分重要的反叛意義。 這兩幅「瑪哈」是戈雅的獨辟蹊徑之作,因為在西班牙繪畫史上極少有裸女像,它是不為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容忍的。不僅在繪畫上,而且在工藝裝飾,鏡子或傢具上面,都不允許有裸女形象出現。17世紀西班牙繪畫大師委拉士開茲之敢於畫出「鏡前的維納斯」,乃是在國王的庇護下,所以戈雅這兩幅畫中的裸體女性油畫,也許是絕無僅有的一幅。

Ⅸ 西班牙出了哪些大藝術家畢加索,米羅,達利,格立卡,還有哪些

1、弗朗西斯科·戈雅

出生於西班牙薩拉戈薩,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戈雅畫風奇異多變,從早期巴洛克式畫風到後期類似表現主義的作品,他一生總在改變。對後世的現實主義畫派、浪漫主義畫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響,是一位承前啟後的過渡性人物。代表作有《裸體的瑪哈》、《著衣的瑪哈》、《陽傘》、《巨人》等。

(9)西班牙的印象派畫家有哪些擴展閱讀

弗朗西斯科·戈雅的生平的代表作品《裸體的瑪哈》和《著衣的瑪哈》:

1、創作背景:

1780年由於其畫作《基督受難圖》被聘為聖費南多皇家美術院成員,1785年成為副院長,1789年國王任命他為宮廷畫師,在此期間他畫了許多宮廷成員及貴族的畫像,明顯受委拉士開茲畫風的影響,當時西班牙是一個宗教法規嚴厲的國家,禁止描繪裸體,他敢於畫《裸體的瑪哈》,由於被人告密,第二天要來檢查,他連夜繪成《著衣的瑪哈》,成為傳奇,20世紀80年代西班牙將《裸體的瑪哈》印成郵票,成為集郵界熱門的收藏品。

2、作品賞析:

《著衣的瑪哈》穿一件緊貼身子的白衣服,束一玫瑰色寬腰帶,上身套一件黑色大網格金黃色短外衣,暖調子以紅褐色為背景,使枕頭、衣服和鋪在綠色軟榻上的淺綠綢子顯得分外熱烈;而在《裸體的瑪哈》上,背景減弱了。姑娘的嬌柔軀體被軟榻上墨綠色天鵝絨的冷調子所加強。

著衣瑪哈的姿態神情與裸體瑪哈完全相同。軟質絲綢緊身衣包裹著瑪哈的身體,仍然顯示出瑪哈豐滿肉體的魅力,由於含蓄而更具性感。畫家充分運用色彩來渲染情感:瑪哈身著的白色衣褲,腰間束一玫瑰色寬腰帶,上身套一件敞開的黑色大網格金黃色的短外衣,顯得高貴、純潔而熱烈。背景的紅褐色呈暖色調,與鋪在軟塌上的淺綠色綢子形成對比,由此可見畫家作畫時的熱情。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5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7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5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0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8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