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為什麼會干涉西班牙內戰
『壹』 西班牙內戰因何而起
1936年2月西班牙人民陣線政府的成立,引起了西班牙反動勢力的仇恨。在大地主、大資本家、反動僧侶和法西斯勢力的支持下,反動軍隊准備武裝叛亂奪取政權,其中反動軍官組織「西班牙軍事聯盟」和法西斯組織「長槍黨」起著重要作用。德國和義大利法西斯分子擴大了對西班牙政治和經濟的影響,並答應給叛軍以軍事物資援助。叛軍領袖是反動將軍聖胡爾霍和弗朗西斯科•佛朗哥(1892—1975)。1936年7月17日,西屬摩洛哥首先發難,參加叛亂的3.5萬官兵中有1.1萬「外籍軍團」、1.4萬摩洛哥僱傭軍。7月18日西班牙各大城市也發生了暴動,武裝力量的80%——12萬官兵和大部分國民警衛軍——站在叛亂分子一邊。7月19日,佛朗哥乘英國飛機從加那利群島(人民陣線政府免去佛朗哥的軍隊參謀總長職務後調任加那利群島司令官)飛抵摩洛哥的得土安直接指揮叛亂。7月20日聖胡爾霍從葡萄牙(聖胡爾霍曾因組織叛亂被判刑,大赦釋放後移居葡萄牙)飛回西班牙途中因飛機失事身死,佛朗哥成為叛亂的魁首。10月1日佛朗哥被宣布為「國家元首」和叛軍「最高統帥」。他向全國發表廣播演說,鼓吹西班牙必須建立強大的極權主義國家,佛朗哥的叛亂挑起了西班牙內戰。
『貳』 二戰之前德國為何要插手西班牙內戰
二戰之前德國為何要插手西班牙內戰,這可能是德國為了後來的侵略要做鋪墊,可能要再掠奪資源,這是我個人理解。
『叄』 為什麼會發生西班牙內戰西班牙內戰爆發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呢
西班牙內戰,這是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的一場內戰,共和國總統曼努埃爾·阿扎尼亞的共和政府軍和左翼人民陣線聯盟與西班牙國民軍和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為中心的長槍黨等右翼團體作戰;反法西斯人民陣線和共和國政府得到了蘇聯、墨西哥和美國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國民軍得到了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葡萄牙的支持。由於西班牙意識形態的沖突以及軸心國集團與共產主義勢力之間的代理戰爭,西班牙內戰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奏。
1936年7月17日,在北非的摩洛哥的西班牙軍隊發生了軍事叛變。西非叛軍從摩洛哥出發進攻伊比利亞半島,叛變很快蔓延到西班牙。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內戰爆發。
『肆』 西班牙同當時德意志法西斯國家的關系如何
西班牙同當時德意法西斯國家的關系,尤其是同希特勒的納粹德國之間的關系,也是影響其當時政策的重要因素。「我寧可被拔掉三四顆牙齒,也不願再搞這樣的談判。」這是1940年10月23日希特勒為爭取西班牙同佛朗哥在法國和西班牙邊境的昂帶進行談判後,對墨索里尼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不但反映了當時談判的背景,並且也可以看作為二戰時西班牙同軸心國之間關系的一個縮影。
德意法西斯當時之所以干涉西班牙內戰,扶植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權,很大原因就是想讓西班牙在日後的戰爭中成為自己的盟友,站到自己一邊。1939年8月,還未取得內戰全國勝利的佛朗哥政權便宣布,如果戰爭爆發,他們將恪守中立。這一聲明,雖然使柏林感到不快,但只是將其看成是佛朗哥在內戰持續期間的權宜之計,並且預計到法西斯的西班牙雖然名義上是中立的,將仍然會給軸心國作出有用的貢獻。
1940年初,德國在歐洲的戰事節節勝利時,西班牙和德國的距離達到了歷史的最小值,西班牙與德意法西斯的結盟只有一步之遙,這在上文已經提過。但兩國最終還是未能結盟,這不能不說是在當時復雜環境下對各自國家利益問題進行博奕的結果。1997年,英國愛丁堡大學歷史教授戴維·斯塔福德經過對丘吉爾在二戰時期信件的研究,發布了他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正是丘吉爾對當時西班牙法西斯政權高級官員和軍官的「金錢外交」,阻止了西班牙倒向軸心國,從而「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方向」。
1940年5月,丘吉爾就任英國首相。當時的國際形勢非常嚴峻:法西斯德國在歐洲大陸節節勝利,而居於重要戰略位置的西班牙,其政府隨時都可能投降納粹。對於英國來說,德國如果控制了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那將是一場災難——地中海的戰略運輸線將被封鎖。
但丘吉爾不愧為「二戰名相」,他在分析了佛朗哥政府的內部勢力之後,決定通過收買一些對佛朗哥有影響力的西班牙高級指揮官,以影響當時佛朗哥和西班牙的對外政策。為了實現這個計劃,作為當時英國首相的丘吉爾曾專門從預算中撥出一筆資金用於這項絕密行動:由英國國庫在一家瑞士銀行的紐約分行存入1000萬美元。戴維·斯塔福德教授說:「這筆錢很可觀,但是,鑒於涉及的事情重大,用於收買西班牙軍人就顯得不是很多了。」他在研究庄吉爾當年的信件時發現了這個收買事件。戴維·斯塔福德說:「西班牙同德國聯合在一起可能會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方向。」
也許,正是丘吉爾這種不拘世俗和釜底抽薪的做法,避免了當時法西斯的西班牙投向軸心國的法西斯聯盟,從而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的走向!
1939年內戰結束後,佛朗哥成為終身元首,他進而取締其他一切政黨,建立法西斯獨裁專政。佛朗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執行「中立」政策,但派遣「藍色」師團配合德軍進攻蘇聯。1947年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他為終身攝政王。1969年7月,指定前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在他死後繼承王位。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死於馬德里。
『伍』 二戰中西班牙不是中立國嗎,為什麼1937年會遭到德國空軍轟炸
1936年西班牙爆發了內戰。西班牙以弗朗哥為首的右翼武裝和以左翼組成的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發生了戰爭。之後德國,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就對這場內戰進行了武裝干涉,派部隊幫助弗朗哥叛軍對共和國軍進攻。這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德國空軍「禿鷹軍團」,轟炸格爾尼卡就是他們乾的,因為這個城市處在共和國軍的重要運輸線,
另外蘇聯為首的國際左翼力量也派出了志願軍參戰幫助共和國政府。即著名的「國際縱隊」。但最後共和國軍還是戰敗了。弗朗哥統治了西班牙,並在二戰開始後宣布中立。
『陸』 為什麼德國二戰時不打西班牙
二戰期間,西班牙的國家元首以及政府首腦是佛朗哥,當時的執政黨也是西班牙的法西斯政黨長槍黨。在意識形態上,西班牙法西斯與德意法西斯較為接近,此外,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德國以及義大利都曾經出兵幫助佛朗哥的長槍黨以期贏得內戰,多一個戰略盟友,在未來的歐洲戰爭中多一籌勝算。所以可以說佛朗哥政權的建立就是得到了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的大力支持。
而瑞士在當時是中立國,並且瑞士有自己的軍隊,憑借著地勢也可以據險而守,此外在二戰期間,瑞士也為德軍提供武器和軍火。同樣的中立國還有瑞典。
『柒』 西班牙爆發內戰的原因
西班牙內戰發生於:1936年~1939年
1936年7月18日清晨,一架事先准備好的英國小型飛機,從北非加那利群島載著西班牙在該島的駐軍司令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將軍飛往西屬摩洛哥的德土安。他在那裡發動了一場反對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的軍事叛亂。從此就開始了為時達兩年多(1936年7月18日至1939年3月5日)的「西班牙內戰」。由於德、意法西斯很快就給予叛亂分子直接支持和進行公開武裝干涉,「內戰」也在實際上成為西班牙人民抗擊法西斯、捍衛民主和獨立的民族革命戰爭。它的意義遠遠超出西班牙本身,對當時國際關系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民主力量和法西斯侵略勢力斗爭的一個重大事件,是30年代國際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班牙社會的根本問題
這場內戰的根源在西班牙社會本身,是它的各種社會矛盾尖銳化的結果。而德、意法西斯的支持和干預,是促使這些矛盾爆發,並使內戰得以延續和擴大的重要因素。
近代歷史上的西班牙曾經是一個強盛的殖民帝國。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是佔有除巴西外的幾乎整個中美洲和南美洲。可是這個顯赫一時的殖民強國在3次重大的打擊下一蹶不振:第1次是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侵英失敗葬身英倫海峽,從此失去了海上霸權;第2次是1810~1826年,拉丁美洲西屬殖民地人民的獨立戰爭,使西班牙殖民體系搖搖欲墜;第3次是1898年美西戰爭,後起的美國給予它最後一擊,它的勢力完全被逐出美洲,失去了最後殘存的殖民地——古巴、關島和菲律賓。
軍事失利是國力衰弱的必然結果,它反過來又加劇了內部的矛盾,加速了國家的衰落。20世紀初,正當西方其他大國大踏步前進的年代,古老的西班牙卻遠遠被拋在後面,在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下,被擠出了帝國主義爭霸的行列,昔日稱霸海上的雄風已經一去不復返。
西班牙社會落後的根源在於其半封建的生產關系。在這個基礎上交織著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土地問題、工人問題和民族問題構成西班牙社會的根本問題。
半封建生產關系首先表現在土地關繫上的大土地貴族佔有制。被喻為「西班牙社會的癌症」的大庄園制是其土地佔有的基本形式。大庄園往往連田數萬公頃,而廣大農民則貧無立錐之地。20年代的西班牙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57%。土地分配情況如下:1%的人口佔有全國耕地51%,14%的人口佔有土地35%,20%的人口佔有土地11%,25%的人口佔有土地2%,40%的人口根本沒有土地。大庄園的土地常常是種不完就任意拋荒也不給農民耕種,由中世紀一直沿襲下來的沉重地租奪去農民收獲物的一半甚至更多,把農民壓得喘不過氣,大批農戶完全失去了土地淪為雇農。在30年代初,全國只有40%的土地有人耕作,而這些耕地又有1/4年復一年地荒廢著。內戰前雇農人數約達250萬人,只靠打短工為活。因此,農村貧困,階級矛盾尖銳,嚴重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與這種半封建的生產關系相適應的是政治上的君主立憲制。20世紀的西班牙正處在波旁王朝末代君王阿方索十三世統治下,雖然有議會之類的資產階級統治機構,但是政府要員,將軍和議員們絕大部分還是大土地貴族,另外就是天主教會高級僧侶和一些大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按其階級性質來說,這個政權是封建貴族、上層僧侶和大資產階級的政治聯盟。可以說,統治西班牙的主要力量還是貴族大地主。
天主教會在西班牙具有特殊的勢力和地位。它深入到城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教會擁有全國的1/3的地產和一大批企業,高級僧侶本身常常是大地主或大財主,在政治上也有重要的影響,是君主政治的重要支柱。
此外,西班牙還具有一般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班牙是中立國,它利用這一地位和交戰雙方都發展貿易,經濟有所增長。但是重要的經濟領域,如冶金、采礦等多為外國資本、尤其是英、法資本所控制。在20年代,西班牙現代無產者人數並不多,只有約40~50萬人。1920年4月,成立了西班牙共產黨,黨員人數不過1200人。大量手工勞動者和農業勞動者以及小資產階級的存在是無政府主義和機會主義思潮傳播的溫床,無政府主義的工會——「全國勞工聯合會」會員達100萬人;社會黨的工會——「勞動總同盟」會員也達20萬人。
除階級矛盾外,西班牙還存在嚴重的民族矛盾:少數民族處於受壓迫的無權地位。由於歷史的原因,境內各少數民族:加泰羅尼亞人、加里西亞人、巴斯克人等,都各有其風俗、語言和文化,彼此存在很深的民族隔閡,分離主義嚴重。20年代初,在俄國革命和歐洲革命高潮的影響下,西班牙工農運動和民族自治運動高漲,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共和民主思想和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發展,這一切都沖擊了波旁王朝的統治,產生了君主制度的危機。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不得不藉助原加泰羅尼亞軍事長官普里莫·德·里維拉對全國實施軍事專政,暫時壓制了各類矛盾的發展。1929年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下,西班牙國內各種矛盾迅速激化,國王只得棄車保帥,拋開普里莫·德·里維拉,讓他辭職以平眾怒,結束了軍事獨裁專政。但是這阻止不了革命形勢的發展。1931年,西班牙終於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捌』 德、意兩國為什麼要干涉西班牙內戰
20世紀30年代中期,剛剛擺脫君主專制的西班牙又陷入新的政治危機。進步民主力量和極右翼法西斯勢力進行空前激烈的斗爭,雙方都在准備最後的決戰。
1936年1月,西班牙進步民主力量實現了歷史性的聯合,共產黨、共和黨左翼、共和聯盟、社會黨、工團主義黨、勞工總會、馬克思主義統一工黨等左翼黨派,宣布組成人民陣線。左翼力量的聯合,對西班牙政局產生了決定性影響。2月16日,人民陣線在大選中獲得勝利,組成人民陣線政府。
人民陣線政府上台後,大刀闊斧地推行民主改革,大赦政治犯,恢復人民的各項民主、自由權利,實行土地改革,分配土地給農民與佃農,限制天主教會的權利。這些改革引起西班牙長槍黨所代表的極右法西斯勢力的仇視,他們決心以武力推翻人民陣線政府,開始策劃叛亂。西班牙山雨欲來風滿樓,風雲激盪。
3月,西班牙長槍黨的領袖桑胡爾霍秘密前往柏林,拜謁納粹德國的元首希特勒,請求希特勒支持他的叛亂計劃。
希特勒知道,位於歐洲西南端的西班牙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它扼守從大西洋進入地中海的戰略通道,又與德國的宿敵法國接壤。法西斯在西班牙的勝利,將大大加強法西斯國家在歐洲的戰略優勢,並牽製法國等西方民主國家。他因此慷慨地向桑胡爾霍表示,德國將全力支持他的叛亂,屆時將向他提供包括軍事裝備在內的一切援助。
與此同時,西班牙法西斯分子的代表也來到羅馬,尋求墨索里尼的支持。義大利法西斯的既定目標是建立地中海區域的霸權,墨索里尼認為這是上天賜予他的機會,立即答應幫助西班牙法西斯叛亂。
有了德意法西斯援助的承諾,桑胡爾霍有恃無恐,決定發動叛亂。1936年7月17日,在桑胡爾霍的命令下,駐扎西屬摩洛哥的西班牙殖民軍公開叛亂,武裝對抗共和政府。充滿血腥的西班牙內戰從此開始。叛亂當日,桑胡爾霍乘飛機從葡萄牙回國,飛機失事,桑胡爾霍摔死了,他的副手,法西斯叛軍的二號人物佛朗哥便成了叛軍的首領。
叛亂像一場可怕的瘟疫,迅速從西屬摩洛哥向西班牙國內蔓延。百分之八十的西班牙陸軍參與了叛亂。但是,海軍和空軍仍忠於共和政府,駐扎在西屬摩洛哥的叛軍主力無法渡過直布羅陀海峽回國,分布在國內各據點的叛軍迅速被共和政府的軍隊和武裝工人所分割、包圍。叛軍處境岌岌可危。
佛朗哥連連電告柏林和羅馬,敦促德意迅速採取援助行動,介入西班牙內戰。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不肯坐視佛朗哥叛軍被共和政府打垮,他們進行了聯系,決定聯手干涉西班牙內戰,援助佛朗哥叛軍。對於決意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希特勒來說,西班牙是德國的戰爭高等學校,不僅可以檢驗德國新式武器的效能,還可以使他的軍隊取得寶貴的實戰經驗。
7月28日,30架德國容克運輸機在西屬摩洛哥機場降落,之後墨索里尼也派來20架運輸機。德意還同時派來運輸艦船。大批西班牙叛軍乘坐德意運輸機和軍艦,返回西班牙。叛軍主力運到西班牙後,西班牙戰場的實力對比開始發生明顯變化,叛軍逐漸佔有優勢,共和政府處於叛軍南北夾擊之中。
1936年11月28日,德國與西班牙叛軍簽訂秘密合作協定。1937年3月20日,義大利也與西班牙叛軍簽訂同樣的協定。從此,德意法西斯開始全力援助西班牙叛軍。在西班牙內戰中,它們共向西班牙叛軍提供了1300架飛機、1000輛坦克和大批武器彈葯,大大加強了叛軍實力。
德意法西斯還派遣大批地面部隊參與西班牙內戰。德國派遣了綽號為「禿鷹軍團」的支援部隊,它以空軍為主,兵力達16000人。義大利派了一支規模更大的部隊去西班牙,總數為73000人,直接與西班牙共和政府作戰。
在德意干涉西班牙內戰之際,英法政府仍推行綏靖政策,它們宣布對西班牙內戰的交戰雙方持中立立場,並實行嚴格的武器禁運。在英法策劃下,歐洲不幹涉西班牙委員會組成,德國和義大利居然堂而皇之地成為這個委員會的成員。由於叛軍可以持續獲得德意法西斯的援助,武器禁運僅僅切斷外部世界對西班牙共和政府的支持。
西班牙人民與法西斯的戰斗得到了世界進步力量和人民的積極支持。1936年10月,第一批來自前蘇聯的援助物資抵達西班牙。在此後的兩年中,前蘇聯為西班牙共和政府提供了648架飛機,347輛坦克,1183門火炮及其他物資,並派出3000名軍事人員,參加保衛西班牙共和國的戰斗。
1936年10月22日,國際縱隊建立,來自54個國家的近4萬名左翼人士加入了這支志願部隊,他們中有中國人民熟悉的加拿大人白求恩、美國作家海明威、法國作家薩特等著名人士。國際縱隊在反擊法西斯叛軍的進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38年10月28日,根據國際不幹涉委員會的決定,國際縱隊離開西班牙。他們在巴塞羅那舉行告別檢閱,無數西班牙人含淚送別。他們知道,在這支隊伍中,有2000名國際主義戰士為了西班牙的自由和獨立,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這片土地。
1938年8月之後,西班牙共和國所獲的國際援助日漸減少,到年底已完全斷絕。與此同時,德國、義大利更加肆無忌憚地援助佛朗哥叛軍。它們的武裝部隊直接參與叛軍對馬德里的圍攻;它們的空軍對共和政府控制下的城鎮進行狂轟濫炸,兇殘地殺害和平居民;它們的軍艦在公海上嚴密封鎖西班牙海峽;義大利公然派遣潛艇,襲擊開往西班牙共和政府控制地區港口的商船,包括外國商船。對此,英法奉行綏靖政策,聽之任之。
1939年1月,叛軍佔領加泰洛尼亞地區,共和政府遭到沉重打擊,處境危急。3月6日,馬德里發生右翼軍人政變,顛覆了人民陣線政府。3月28日,佛朗哥叛軍在德意軍隊的協助下,最終攻佔馬德里。隨後西班牙法西斯在全國建立統治。
西班牙共和國的失敗,是西班牙法西斯叛軍和德意法西斯聯合絞殺的結果。西班牙內戰後,國際形勢更加動盪,法西斯主義在歐洲進一步得勢,世界大戰日益臨近。
『玖』 西班牙內戰是怎麼回事第一個被德國佔領的國家是
波蘭 德國第一個佔領~ 閃電戰
『拾』 有關於西班牙內戰的問題
1,西班牙在戰爭初期是猶豫不決的,但是最後保持了中立,作為盟軍來說,一個中立國比一個敵對國好得多,所以,盟軍並沒有進攻西班牙。西班牙中立的意義尤其重大,因為正是有了它的中立,盟軍在直布羅陀的要塞才能保住。若非如此的話,軸心國可以輕易控制北非,甚至封鎖地中海,佔領埃及,控制蘇伊士運河。所以,對盟軍來說,西班牙是一定要保持中立的。
2,「法西斯政權」這個概念是戰後才形成的,按照最狹義的觀念,只有墨索里尼政府才使法西斯政權,希特勒政府是納粹。到很久以後,獨裁政府才被稱為法西斯政府,所以盟軍當時並不認為西班牙政府是需要和希特勒/墨索里尼一樣被打倒的。
3,戰後,國際局勢急轉直下,華沙條約/北大西洋公約的簽訂是冷戰雙方的集團得以形成,但是西班牙在戰後並沒有加入華沙條約,所以西方也沒有理由去對付這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