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宗教建築物是什麼
⑴ 歐洲三大教堂是哪三大,分別位於哪
世界現今前三大教堂是天主教的:聖彼得大教堂,米蘭大教堂,塞維利亞大教堂。均在歐洲,位置分別位於:梵蒂岡、義大利米蘭市、西班牙塞維利亞市。
1、位於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教堂,又稱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大殿。由米開朗基羅設計,是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重要的象徵之一。
聖彼得教堂之所以十分著名,不僅僅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還在於它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家與藝術家米開朗琪羅、拉斐爾、勃拉芒特和小莎迦洛等大師們的共同傑作。
根據天主教會聖傳,聖伯多祿大教堂是宗徒之長聖伯多祿的安葬地點,歷任教宗也大都安葬於此。
聖伯多祿大教堂由於其禮儀作用,是著名的天主教朝聖地點之一。教宗每年會在此舉行多個儀式,包括聖殿內外的人數,每次約有一萬五千人到八萬人參與。聖伯多祿大教堂與基督教歷史上許多事件都有很強的關聯,早期基督教、教宗國、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等。
(1)西班牙的宗教建築物是什麼擴展閱讀:
歐洲的中世紀教堂一般都會讓人產生高大、尖聳的感覺。實際上,我們見到的帶著高聳的塔尖的教堂,都屬於哥特式建築,哥特式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都留下了盛名。
11世紀下半葉,哥特式建築風格在法國起源,13至15世紀才開始在歐洲流行。天主教建築一般會採用哥特式建築。法國的城市手工業和商業行會在12到15世紀特別發達,市民們參與建造教堂的熱情很高,他們都希望能夠用獨特的哥特式建築風格來樹立自己的城市風貌。
教堂當時的角色是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市民們也經常把教堂當成大會堂和公共禮堂來使用,有的教堂甚至還被當作市場和劇場來使用。憑借著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哥特式建築在建築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世界上有名的哥特式建築主要有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義大利米蘭大教堂和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
⑵ 西班牙科爾多瓦清真寺、大教堂和舊城的簡介
西班牙,科爾多瓦清真寺、大教堂和舊城,文化遺產,198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994年擴展。
8世紀摩爾人征服了西班牙,在科爾多瓦建造了三百多座清真寺,以及大量宮殿和公共建築,於是這里成為豪華的康斯坦丁堡。13世紀斐迪南三世時期,科耳多瓦大清真寺被改建成教堂,還建造了許多防禦工事,包括主教城堡和卡拉奧拉碉堡。
科爾多瓦清真寺,又名大禮拜寺,是西班牙著名的伊斯蘭建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禮拜寺之一。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征服了科爾多瓦,城市被平分成兩部分,供伊斯蘭教徒和基督教徒分別使用。這種奇怪的安排一直持續到公元784年,阿拜德一世決定在這里新建一座清真寺,790年由他的兒子赫司漢姆一世完成。後來赫司漢姆二世將清真寺再度擴大。他在清真寺的東部增加了8個走廊,種植大片的桔林,還修建了4個大型噴泉。1236年科爾多瓦獨立後,清真寺被基督教徒改作教堂,1384年,改建拱門和立柱,一部分建成哥特式建築。1523年,祈禱大廳又按照文藝復興的思路重建。
清真寺平面為長方形,北面大殿為主要建築,東西長126米,南北寬112米,殿內裝飾華麗,有間距不到3米的18排柱子,按南北軸線方向排列,柱為古典式,高3米,上承兩層重疊的馬蹄形卷,用紅磚和白雲石交替砌成。石柱密布,如同柱林。聖龕前是國王禮拜處,上面是復合卷的形式,數層花瓣形卷重疊分布,裝飾性很強,顯示了工匠的卓越技巧。這座宗教建築位於瓜達爾基唯爾的南邊。院子的三個方向有門廊,內有一個塔,與噴泉一樣具有古典風格。建築最突出的特徵是建築者解決了拱門直接支撐天花板這一技術難題。他們使用的兩個附加拱門是嶄新的阿拉伯式樣。清真寺大多吸取了古羅馬,早期克里斯琴和威斯寇斯克的優點。馬掌式的拱門上有大理石或磚楔形拱石,天花板上平貼著木製板。在清真寺中,威拉威斯克薩小教堂最有特色,它首次有了在西班牙建築中很重要的卡里費奧式拱頂。它的大廳的裝飾在卡里費奧式中最為豪華,包括圍著拱門精心鑲嵌的花葉圖案、彩色圓屋頂及獨一無二的裝飾。在小教堂的中心有裝飾華麗的壁龕。規模宏大的科爾多瓦清真寺是科爾多瓦的卡里費特文明(929-1031年)不可替代的證明,包括最美麗的圖案,19個走廊與大廳,重疊的拱門與圓屋頂,還有一片茂密樹林。
科爾多瓦城中心部分保存著伊斯蘭城市的邊界和格局。清真寺周圍是狹窄的白色街道,街道另一端是本城唯一的猶太教會堂,會堂是有摩爾式塔樓的哥特式建築,正面有復雜花葉裝飾。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宮殿里有許多庭院。還有巴洛克風格的哥特式修道院,帶著庭院的鋪滿鮮花的樸素房子。此外還有用宮殿和醫院改建而成的宏偉的博物館,以及鮮為人知的廣場:小馬廣場、花卉廣場和花卉柱廊。還有羅馬時期的卡拉若橋與克里斯琴式的宮殿。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六9:30-14:00; 15:30-17:30;周日及節假日9:30-13:30;周一閉館。
⑶ 世界著名的大教堂有哪些
德國科隆大教堂、法國巴黎的聖母院大教堂和義大利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並稱為歐洲三大宗教建築聖彼得大教堂、巴黎聖母院、科隆大教堂……在西方,每到一個國家,那些輝煌、耀眼、極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建築大多是些各具特色的教堂。推開西方教堂之門,不難發現,在那裡,教堂不僅僅是建築藝術的體現,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所在國家文化的深刻內涵。
巴黎聖母院
地點:法國巴黎
風格:早期哥特式
關鍵詞:劃時代
巴黎聖母院興建於12至14世紀,是歐洲早期哥特式建築的主要代表,有作家形容它重如大象,輕如飛蛾,是法國建築史上的傑作。正面一對60餘米高的塔樓,巍峨而壯觀,上面有內容豐富、精美絕倫的反映宗教題材的雕刻。走進大教堂光線驟然暗淡下來,教堂內高大寬敞而幽暗,頓時讓人產生一種庄嚴肅穆的感覺,彷彿進入一個與世隔絕的境地。
作為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巴黎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庄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而教堂內部則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
聖彼得大教堂
地點:梵蒂岡
風格:巴洛克式
關鍵詞:最大
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的聖彼得教堂,據說它將教堂建築藝術的精華集於一身。教堂中央直徑達42米、高度達138米的圓形穹頂,是巴洛克式建築的典型標志。
聖彼得教堂之所以著名,不僅僅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還在於它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家與藝術家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等大師們的共同傑作———教堂中擺有米開朗琪羅25歲時的雕塑名作《母愛》、貝爾尼尼雕塑的《聖水缽》等。而教堂大廳上別致的穹窿大圓屋頂,則是米開朗琪羅晚年的建築傑作,直到他去世後26年才由其他建築家繼續完成。抬頭仰望,圓頂的內壁頂上有色澤艷麗的鑲嵌畫和玻璃窗,觀賞的遊人彷彿獨立在天穹之下。
瓦西里教堂
地點:俄羅斯莫斯科
風格:俄羅斯式
關鍵詞:洋蔥
舉世聞名的莫斯科紅場是以莫斯科代表建築「瓦西里教堂」為主景,配景由反映俄羅斯歷史、文化、民俗、藝術等雕塑組成。瓦西里教堂看上去像一座仙境般的城堡,盡管它現在僅作為博物館,但其明快的色調、洋蔥形的穹頂以及紅色的磚石,都表明它是一座基督教堂。
教堂的原名是「代禱教堂」,但直至俄羅斯聖愚瓦西里被埋葬在教堂墓穴後,它才以「瓦西里教堂」的名字聞名於世。大教堂實際上包括9座教堂,其中間的塔樓高33米,環繞四周的8座小教堂由一高高升起的長廊連接在一起。中間的一座大教堂被8座略小一些的教堂拱圍著,人們從外面看到的是這些小教堂的塔樓,每個小教堂的頂部形態各異。
米蘭大教堂
地點:義大利米蘭
風格:以哥特式為主
關鍵詞:多元化
米蘭大教堂是義大利米蘭的重要地標。整座建築物融合哥特、文藝復興、新古典等多種建築風格,其中教堂正面以三角形狀構建而成,四周有數百座尖塔成林,和高達108公尺的主塔相襯,仿如相互扶持,伸向藍天,展現了哥特式建築的特色。
對哥特式建築迷而言,它是裝飾精緻的傑作:「用大理石寫成的一首詩」。僅教堂外部就用了2245尊雕塑、135個尖頂、96個怪獸狀滴水嘴和約1公里長的窗花格。不管從那一個方向看,米蘭大教堂呈現的壯麗風貌及豐富的歷史內涵,都很令人感動。
1,2科隆大教堂
地點: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清倫州
風格:中晚期哥特式
關鍵詞:最完美
素有歐洲最高尖塔之稱的科隆大教堂,建在萊茵河畔,是中晚期哥特式建築的典範。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據說,科隆大教堂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它始建於1248年左右,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整個建築建造前後整整持續了632年,是歐洲建築史上建造時間最漫長的建築物之一。
雄偉的哥特式建築,有輕盈雅緻的教堂內景,教堂中央是兩座與門牆連砌在一起的雙尖塔,高16l米,是全歐洲最高的尖塔,四周林立著的無數座小尖塔與雙尖塔相呼應。教堂內有10座禮拜堂,中央大禮拜堂穹頂高43米,中廳部跨度為15.5米,是目前尚存的最高的中廳。
聖馬可教堂
地點:義大利威尼斯
風格:基於拜占庭式
關鍵詞:雨果
雖然一部大文豪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讓巴黎聖母院名垂千史,但據說位於義大利威尼斯的聖馬可大教堂,才是雨果口中的「世界上最漂亮的教堂」。
始建於829年的聖馬可教堂,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亦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一座非常優秀的建築,同時也是一座收藏豐富藝術品的寶庫。它原為一座拜占庭式建築,15世紀加入了哥特式的裝飾,如尖拱門等;17世紀又加入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如欄桿等。它的五座圓頂據說是來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正面的華麗裝飾是源自拜占庭的風格。
世界十大教堂
巴達里亞大教堂
巴黎聖母院
比薩主教教堂
坎特勃雷大教堂
傑洛尼莫許修道院
聖地牙哥教堂
聖家贖罪堂
米蘭主教教堂
烏斯賓斯基聖母升天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
⑷ 巴塞羅那最出名的那個教堂叫什麼
最出名的是聖家族大教堂。
聖家族大教堂是西班牙建築大師安東尼奧·高迪的畢生代表作。它位於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巴塞羅那市區中心,始建於1882年,目前仍在修建中。官方預計2050年竣工。盡管是一座未完工的建築物,但絲毫無損於它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雖然該教堂並非主教座堂,但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0年11月7日造訪此教堂時將其冊封為宗座聖殿。
教堂主體建築風格是巴塞羅那當地的加泰羅尼亞現代主義。
圍繞聖家族教堂曾有過許多爭論,有人取笑它只不過是「一堆石頭」;也有人贊嘆它是「能夠讓人狂喜心碎的建築」。如今這座未完成教堂已成為建築愛好者的朝聖目的地,去巴塞羅那的遊客不會忽略的景點,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文名 聖家族教堂
英文名 Sagrada Família
教堂所在地 西班牙巴塞羅那
建築師 高迪(AntonioGaudiCornet)
建造時間 1882年
建築風格 新哥特式
⑸ 請問西班牙屬於哪個大洲主要人種是什麼該國夕陽什麼宗教該宗教的建築是什麼
西班牙在歐洲,歐羅巴人種,
主要民族卡斯蒂利亞人、加泰羅尼亞人、加利西亞人、巴斯克人
信奉天主教,比較有名的是聖家族大教堂。
⑹ 馬德里地區著名的修道院叫什麼名字
馬德里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和遺址
英文:Monastery and Site of the Escurial, Madrid
類別:文化遺產
入選時間:1984
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建於公元16世紀末,位於環境優美的卡斯蒂爾。整個修道院的設計採用長方形格子結構,這樣的設計是為了紀念殉難的基督教徒聖勞倫斯,因為他當年就是被這樣的刑具折磨致死的。這種簡朴,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建築風格影響了西班牙半個多世紀。這里還曾是一位神秘國王的隱居之所。到在菲利普二世統治後期,這里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政治力量中心。
交通:
費用:
所屬地區: 西班牙
批准標准
198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 (I), (II), (VI)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8屆會議報告。
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全稱「埃斯科里亞爾聖洛倫索王家修道院」,位於西班牙馬德里市西北約50公里處的瓜達拉馬山南坡。是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宗教建築之一。該建築名為修道院,實為修道院、宮殿、陵墓、教堂、圖書館、慈善堂、神學院、學校八位一體的龐大建築群,氣勢磅礴,雄偉壯觀,並珍藏歐洲各藝術大師的名作,有「世界第八大奇跡」之稱。
該修道院由西班牙國王菲得普二世下令修建,於1563年動工1584年竣工,歷時21年。整個建築平面呈長方形,長207米,寬161米。修道院被一座用灰色花崗建成的4層樓房所環繞。長方形的四角上,各聳立了一座55米高、尖頂上豎立著一個金屬球體的7層角樓。據說這種灰色長方體的整體外觀,不僅增加了庄嚴肅穆之感,而且還有紀念基督教徒聖洛倫索的象徵意義。因為當年基督教徒是被羅馬國王裝入一個灰色長方形鐵罐,用熊熊的炭火活活烤死的。修道院是一個封閉而整齊的巨大建築群體,長方形建築群體的4個正面牆上共和2600扇窗戶,內有15個迴廊、16個庭院、88個噴泉、86座階梯、1200扇門以及9座塔樓。正門上方立著聖洛索的雕像,其臉部和手部都用白色大理石雕成。
教堂是該修道院內的主體建築,位於整個建築群的中央,是一座50米邊長的方形建築。屋頂上方聳立著一個直徑為19米的圓形塔樓,塔樓圓形的屋頂上還有高高的尖頂。全塔總高為92米,是修道院建築群中的最高點。與此高聳的圓形屋頂相呼應的是廳右兩側的兩座72米高、帶有圓形屋頂的方柱形鍾樓。教堂內部十字交叉的圓形穹窿頂架由4根粗大的柱子支撐。另有8根較細的柱子分別支撐著24個拱頂支架。圓形穹窿的天花板上有各種反映聖母和耶穌宗教生活的壁畫。地面是用灰白兩色相間的大理石鋪砌。教堂內最大的祭壇有15米寬,26米高,祭壇分4層,分別用碧玉、縞瑪瑙或紅大理石的柱子支撐。4層擱板上共有15座銅制雕像,最高一層是基督和聖母的雕像,旁邊是聖彼德和聖保羅的雕像。在大祭壇的兩側有兩組銅鑄雕像群,這是義大利米蘭的藝術家們創作的藝術精品,一組是卡洛斯五世國王和他家人的雕像,另一組是菲利普二世國王與他的3位妻子和一個兒子的雕像。祭壇周圍掛滿了著名繪畫大師繪制的聖像、宗教畫或各種精美的雕飾。
主座堂的樓底下是先王祠,那裡埋葬了從16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期(即從卡洛期五世到阿方索十三世)大多數國王的遺骨。教堂南面有國王行宮,最引人注目的菲利普二世的房間里有16世紀的陳設和國王的個人物品。查理四世的宮殿里有西班牙宮廷畫家戈雅設計的掛毯等名貴工藝美術品。教堂北面的修士大廳和聖器室里藏有佛蘭德斯畫家范·德·韋伊登的《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以及名家大師的珍品。圖書館中藏4000份手稿和4萬冊書籍,其中有些為稀世珍本。最古老的一本是1500年前的拉丁文《聖經》手抄本,最珍貴的一冊為用金紙刻字帖成的金書,重50公斤。
評價:
建於16世紀末的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位於環境優美的卡斯蒂爾,是聖勞倫斯殉難之所。建築設計一改以前的風格,為格子窗形式。這種簡朴的建築風格影響了西班牙半個多世紀。它是對神秘上帝的逃避。在菲利普二世統治時代成為最強大的政治力量的中心。
⑺ 西班牙標志性建築物是什麼
1、馬德里王宮
馬德里王宮始建於1973年,耗時26年,典型的西班牙皇室風格與巴洛克建築風格相互融合,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宮殿之一。
⑻ 西班牙一共有多少宗教建築
最少是10W,最著名的是巴賽羅那和馬德里的那些個什麼大教堂,一般來說是義大利圓頂或者是歌德式的建築,還有阿拉伯時期的清真寺
⑼ 什麼是哥特式教堂
建築風格為哥特式的教堂。這樣教堂多數是天主教堂。
哥特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
哥特式建築主要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其基本單元是在一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作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採用這種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頂重量輕,交線分明,減少了券腳的推力,簡化了施工。
由於採用了尖券、尖拱和飛扶壁等建築形式,哥特式教堂的內部空間高曠、單純、統一。裝飾細部也都用尖券作主題,使建築風格與結構手法形成有機整體。
簡單地說,如果你看到一個天主教堂,有不少尖頂,那多數是哥特式的建築。最著名的有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尖塔建築米蘭大教堂。此外,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科隆大教堂都是哥特式,你上網看看圖片,就會認得。中國最著名的哥特教堂是廣州一德路的耶穌聖心堂,又稱「石室」。
⑽ 托萊多古城,為什麼被稱作西班牙宗教藝術的巔峰
因為自托萊多建城以來,便一直在西班牙歷史上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有多重要呢?有點像西安之於中國的感覺。它同西安一樣,都曾是多個古代王朝的國都及許多宗教的立教基地。所以其蘊含的歷史文化跟宗教意義,都是其它城市所無法輕易企及的。
如果去到托萊多大教堂遊玩,那麼一定不要錯過唱詩班的表演。這是被全世界公認為最壯觀、正宗的基督教唱詩班。如果仔細觀察教堂內的座椅,還可以看到許多精心的細節,上面有布滿了很多富有宗教含義的雕刻,體現著文藝復興藝術跟哥特風格的碰撞,堪稱西班牙木雕藝術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