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虎和西班牙公牛哪個厲害
Ⅰ 老虎乾的過大牛嗎
自然界論戰鬥力,老虎絕不可能戰勝水牛,獅子與老虎實力相當,像非洲水牛就可以以一敵五隻獅子,西班牙公牛更厲害,鋒利的牛角就可以輕松刺穿老虎肚皮,一招致命!
Ⅱ 公牛和老虎哪個厲害
(1)
人類欣賞動物的搏鬥,作為一種樂趣,並由此得出虎與獅誰更厲害,也是從古羅馬開始的。在早期古羅馬斗獸場上野獸相鬥,多數是用強壯公牛和雄獅,一種是食草動物,一種是食肉猛獸,結果是互有勝負,但常有雄獅被兇猛的公牛挑翻在地,這在古羅馬的文史上有記載。至於老虎和獅子相鬥記錄卻少。多數文史記錄上描述的是獅子和豹子相鬥,在力量和質量上顯然內不是在一個檔次,當然獅子勝多負少。因為古羅馬從地域上離非洲近,從其屬國古埃及就可以捕獲獅子。但離老虎產地太遠了,偶爾有一兩只也是裏海虎,是為了滿足貴族的嗜好,千里迢迢顛簸到古羅馬,用其疲敝不堪身體與非洲雄獅斗,也是互有勝負,雄獅也占不了多少便宜。裏海虎是生活在蘇聯中亞、新疆一帶的老虎,其體形是虎類8個亞種中體形比較小的,雄虎體重只有180多公斤,比雄獅的體型略小。但古羅馬有黑熊,但從未有過雄獅戰勝黑熊的文字記載。這就使雄獅在羅馬斗獸場上的力量大打折扣。
到了安東尼和屋大維執政時期,羅馬帝國空前擴張,就由了商人為了滿足貴族的嗜好和追求金錢,從印度販運孟加拉虎到羅馬,也是千里迢迢往返顛簸,即使這樣疲敝不堪,與雄獅相鬥的記錄也是勝多負少。但老虎與獅子搏鬥畢竟太少,有的羅馬貴族一生有沒有見過一次。
從老虎和獅子生存的空間和地理環境看:世界上現存的老虎有許多亞種,比如華南虎,西伯利亞虎(東北虎),孟加拉虎,蘇門答臘虎,印支虎等。其中西伯利亞虎最大,成年雄虎體長可達3.3米,體重300公斤以上。我記得看過一個資料,最大的老虎是在原蘇聯中亞一共和國捕獲的,體長4米,體重780磅,是普通獅虎的兩倍!所以論體形,老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東北虎主要捕食野豬,鹿也包括黑熊,同時也捕殺狼。孟加拉虎主要捕食鹿和野牛。
現在的獅子只有兩個主要亞種:非洲獅和印度獅。(常說的美洲獅其實是美洲山貓之誤,美洲獅是最大的貓屬動物,它跟我們的家貓是同屬一個屬,親緣關系更近。)其中印度獅體形較小,且數量已幾近滅絕,我們常見到的是非洲獅。成年非洲公獅一般體長在2.3——2.7米,體重在250公斤左。非洲獅主要食物是非洲的草食動物。
由於動物的體形通常決定了他們的力量,所以成年東北虎(西伯利亞虎)和孟加拉虎絕對力量勝過大多數非洲獅。從外形而論,它們都有駭人的尖牙利齒,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有強大的顎、裂齒,在咬合的時候有巨大的力量,而這巨大的力量就能用來殺死大型的動物。而細細論來,獅子,尤其是雄獅,其頭臉由於鬃毛而誇張,身段反顯得單薄;老虎的體魄雄渾,頭面卻稍嫌精巧。非洲公獅看上去十分威猛,全因一團鬃毛的緣故,所以視覺上頭特別大,但是獵捕技能比較差,耐力速度也都很缺乏。而威猛的老虎成年後也有類似長毛,顏面頸脖處生出長毫,外形不輸給公獅。而且從個體捕獵技能上來看,老虎力量速度兼備,能上樹游泳,單獨捕獵成功率很高,獅子則是群體作戰,母獅的效率大大高於公獅。健美運動員身上的肌肉是非常非常結實,但是中國科學家在解剖東北虎的時候,發現它的肌肉一打開之後,比最好的健美運動員的肌肉還要好看,還要結實,肌纖維極為粗,渾身上下,很少能找到多餘的脂肪,幾乎很難見到脂肪,強壯的骨骼附有強大的肌肉,證明這種動物有極強的爆發力。虎的爆發力有過實證,在北京動物園獅虎山獸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東北虎抓裂的裂痕。剝掉皮的獅虎驚人的相似,而從解剖中發現,老虎心臟容量大於非洲獅。
「喜歡放屁的人從來不承認自己放屁,因為他把自己放的屁吃掉了,然後嫁禍他人」。
事實勝於雄辯,看電視「人與自然」,兩只母獅面對7-8隻非洲鬣狗或一小群非洲土狼搶奪其辛苦捕來的食物,不得不乖乖的讓出美味,即使一大群獅子在吃食物時,旁邊也是一大群鬣狗、土狼伺機搶食。這在老虎生存的空間里,簡直不可想像。西伯利亞狼群是世界上最殘最凶的犬科動物,比非洲鬣狗更狠,也從未聽說敢去虎口搶食。同樣看「人與自然」猛虎出山,威風凜凜,一切動物,哪怕黑熊也要躲避,更不要說去虎口搶食—找死。
亞洲和非洲地域相連,非洲有的食肉動物動物亞洲同樣有,而亞洲的群狼比非洲的鬣狗更凶更狠,群狼所到之處可以毀滅村莊,那種說亞洲沒有非洲猛獸凶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兩頭雄獅不一定敢去獵殺一頭非洲野水牛,一頭猛加拉虎可以獵殺一頭印度野水牛,一頭東北虎可以殺死個頭同樣大的黑熊,這不難看出老虎的作戰技能比非洲獅強的多。
(2)
世人公認的兩種最厲害的貓科動物是獅子和老虎。但是它們相比哪個更厲害?這個問題大家都感興趣,而且眾說紛紜,那麼我今天就來詳細地說一說吧。
世界上現存的老虎有許多亞種,比如華南虎,西伯利亞虎(東北虎),孟加拉虎,蘇門答臘虎,印支虎等。其中西伯利亞虎最大,成年雄虎體長可達3.3米,體重300公斤以上。我記得看過一個資料,最大的老虎是在原蘇聯中亞一共和國捕獲的,體長4米,體重780公斤,是普通獅虎的兩倍!所以論體形,老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
而目前獅子只有兩個主要亞種:非洲獅和印度獅。(常說的美洲獅其實是美洲山貓之誤,美洲獅是最大的貓屬動物,它跟我們的家貓是同屬一個屬,親緣關系更近。)其中印度獅體形較小,且數量已幾近滅絕,我們常見到的是非洲獅。成年非洲公獅一般體長在2.3——2.7米,體重在250公斤左右。
由於動物的體形通常決定了他們的力量,所以成年東北虎,西伯利亞虎的絕對力量勝過大多數非洲獅。從外形而論,它們都有駭人的尖牙利齒,它們共同的特點是有強大的顎、裂齒,在咬合的時候有巨大的力量,而這巨大的力量就能用來殺死大型的動物。而細細論來,獅子,尤其是雄獅,其頭臉由於鬃毛而誇張,身段反顯得單薄;老虎的體魄雄渾,頭面卻稍嫌精巧。非洲公獅看上去十分威猛,全因一團鬃毛的緣故,所以視覺上頭特別大,但是獵捕技能比較差,耐力速度也都很缺乏。而威猛的老虎成年後也有類似長毛,顏面頸脖處生出長毫,外形不輸給公獅。而且從個體捕獵技能上來看,老虎力量速度兼備,能上樹游泳,單獨捕獵成功率很高,獅子則是群體作戰,母獅的效率大大高於公獅。健美運動員身上的肌肉是非常非常結實,但是中國科學家在解剖東北虎的時候,發現它的肌肉一打開之後,比最好的健美運動員的肌肉還要好看,還要結實,肌纖維極為粗,渾身上下,很少能找到多餘的脂肪,幾乎很難見到脂肪,強壯的骨骼附有強大的肌肉,證明這種動物有極強的爆發力。虎的爆發力有過實證,在北京動物園獅虎山獸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東北虎抓裂的裂痕。剝掉皮的獅虎驚人的相似,而從解剖中發現,老虎心臟容量大於非洲獅。
地理環境的差異,決定了獅子老虎不同的戰斗風格和作戰策略。廣袤的平原上,適合發揮群體的力量,鎖定目標,以逸待勞。而叢林中,獵物容易閃避、躲藏和逃逸,對個體的搏擊技能要求更高。獅子是戰略家,老虎是戰術家。
由於獅子、老虎不在同一地域環境中生活,似乎很難進行較量,就像相聲里說的關公戰秦瓊。在西方,獅子向來有獸王之稱;而在中國,獸中之王則是老虎。據說古羅馬時代,人們曾讓獅子和老虎在競技場中進行格鬥表演,結果,每次都是老虎戰勝了獅子。曾有前蘇聯科學家試驗讓兩只同性同體形的成年飢餓的獅虎相鬥,結果老虎勝出。有的地理學家和動物學家提出:我國雲南一帶遠古時期也有獅子。但為何現在匿跡消蹤了呢?老虎奮虎威將獅子逐出了生活條件舒適,方便的山林,將其趕到印度西北部、阿拉伯半島和非洲的荒漠、草原上去飽嘗顛沛流離之苦。從地理分布來講,老虎以西伯利亞為基地足跡遍布歐亞大陸直至南亞次大陸,發展為孟加拉虎亞種、高加索虎亞種和華南虎亞種,只有大海阻止其進入美洲。部分個體跨過南海進入印尼群島,發展為蘇門達臘虎亞種。從極寒到極熱顯示頑強的適應力,虎單獨活動,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幾天相聚,由雌虎獨立撫養幼崽。說明虎的生存能力強於獅。非洲獅從非洲大陸北上進入阿拉伯半島又進入南亞次大。歷史上在印度發生過獅虎的競爭,雖然沒有留下文字記載,但是獅子最終退讓到印度西北一隅(稱亞洲獅),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亞、東南亞是最終結果。
(3)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我小的時候去山東濟寧動物園,有個籠子里有隻雄性的東北虎,這個籠子的旁邊是只雄性的華南虎,華南虎的旁邊是只雄師。我雖然以前見過這幾種動物,但是,三個動物挨在一起看,我這是唯一的一次。俺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太精確的科學數據俺說不準,俺只會打比喻:東北虎跟俺家的黃牛一樣大,華南虎跟俺們家的那群羊里領頭的波耳山羊差不多大,雄師跟俺二大爺家的小尾寒羊差不多大,也就是說,華南虎和獅子的個頭差不多,而東北虎的個頭是它們倆的和。
再說我看過的一些視頻,我看過老虎殺鱷魚的視頻,論力量和咬合力,鱷魚夠叼吧?但是沒老虎厲害。因為老虎太靈活了。而東北虎除了靈活之外,還有力量,所以,我認為如果挑選東北虎打擂台,任何動物,無論是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都不是對手。
我還看過獅子捕獵,一般都是母獅子捕獵,雄師坐享其成,有次好幾個母獅子都干不過一頭長頸鹿,上去就被踢開,後來雄師來了,從後背趴上去咬著不放,母獅子上來一起幹掉了。所以,雄師也是很猛的。強烈推薦《獅路歷程》這部片子,大家可以搜了下載。
我還看過韓國科學家專門讓老虎和獅子打架的視頻,是一頭母獅子,和一頭體型和它差不多的老虎(沒看出性別),打了有5分鍾,最後兩個都傷痕累累,都趴那裡不打了。應該是沒分出勝負來。不過,我覺得用這個視頻做證據,不科學!有種就拿雄師來跟東北虎打,我讓你用倆雄師。不過現在這些動物都受保護,尤其東北虎,家養的已經沒有比試的意義了,而野生的就還幾十隻,有誰捨得用一隻野生東北虎跟雄師戰斗?對吧?
Ⅲ 老虎和獅子為何沒有天敵是不是大象可以殺了它
沒有天敵
老虎選擇西伯利亞虎為代表,有時提一提孟加拉虎、華南虎;獅子以非洲獅為代表。
1、先比較體形和重量。
西伯利亞虎在老虎中體形最大,也比非洲獅略大。資料記載現存最大的貓科動物是前蘇聯中亞共和國獵取的雄性西伯利亞虎,體長5米(不計尾巴)、體重760千克,是普通西伯利亞虎或非洲獅的兩倍。
孟加拉虎次之,和非洲獅相差不大。華南虎略小,但性情最暴烈。
2、再比較捕食技巧和在食物鏈中的地位。
西伯利亞虎在所有貓科動物中捕食技巧最高,這是因為其棲息地高寒惡劣,野獸稀少,無法承受捕食失敗。西伯利亞虎在當地食物鏈中無可爭議處於頂點,其獵物包括所有食草獸和食肉獸,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獸如:馬鹿、亞洲野豬;食肉獸如:亞洲棕熊、豹、亞洲黑熊、狼、猞猁、獾、狐。由於豹與虎食物相同,所以在虎的領地絕不允許豹的存在,因此捕食豹的幾率很小,但有資料顯示西伯利亞虎的糞便中發現過豹的毛發。亞洲棕熊盡管體形龐大也不是東北虎對手,雄性棕熊被虎偷襲的記載很多。而黑熊更不行了,在冬季冬眠的黑熊經常被虎從洞中挖出甚至沒有機會抵抗。在北亞,狼群個體數量少,一般不超過7隻,因此只能躲避虎。當然有很多傳聞雄性野豬戰勝西伯利亞虎,不過野豬是防禦方,不被捕殺就是勝利,能擊斃西伯利亞虎的記載太少。而且受傷致死的虎一般是老年、殘疾虎(缺犬齒)或年青幼虎,無法捕食其它野獸,才不得不攻擊戰鬥力很強的雄野豬。由於西伯利亞虎與人類生活區較遠,所以西伯利亞虎對人類一般主動避讓,不去招惹陌生的東西。
孟加拉虎和華南虎棲息地野獸相對豐富而與人類重疊,因此其捕食成功率不如西伯利亞虎,但是對人類危險最大。與人類斗爭經驗最豐富的是華南虎。華南虎是中國獨有,與國人奮斗2000年,對如何攻擊和躲避技巧最豐富,處境也最危險。1950~1960年代中國大規模捕殺華南虎,現在是比大熊貓還瀕危且珍貴的物種。殺人最多的記錄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與印度人素質和當地環境有關。在當地食肉獸中豺對孟加拉虎和華南虎構成威脅,豺體型、攻擊力不如狼,但群體數量比狼群更多且堅韌,又沒有種族之分,不同豺群會配合攻擊虎豹。在印度曾有一20隻豺的豺群攻擊一隻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對抗中殺豺7隻,傷6隻,摧毀豺群的進攻力。但是殘余豺群立刻召喚鄰近領地的另一支豺群26隻加入對虎的攻擊,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殺4隻、傷2隻後,開始逃跑。豺群追擊40千米,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後近40隻豺捕殺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後戰場又有7隻豺被殺。中國也有傳說豺是虎的剋星。
非洲獅捕食能力很差,只能依靠群體伏擊,只有在旱季走投無路時才攻擊非洲象、犀牛、野牛,一般10隻以上非洲獅一擁而上分割象群,由母獅在大象、野牛背後襲擾,雄獅正面攻擊。雄獅單挑的幾乎沒有。單獨非洲獅無力生存,被獅群驅逐的老年雄獅一般被鬣狗群捕殺或被三色豺捕殺。鬣狗群是報復,三色豺是謀殺,戰術很象亞洲豺。傷人最多的非洲獅是19世紀烏干達修建鐵路時的食人獅群,此獅群共捕殺100多名工人,最後被消滅,只留下兩只哺乳期的幼獅被送到動物園。
3、比較齒、爪等硬體。
犬齒大小、頜骨硬度相差無幾,爪的尖銳度相當。但是有學者推崇虎的爆發力,在北京動物園獅虎山獸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東北虎抓裂的裂痕。剝掉皮的獅虎驚人的相似,基本無法區分。從解剖中發現,老虎心臟容量大於非洲獅。
4、自然界中獅虎相遇的結果。
西伯利亞虎以西伯利亞為基地足跡遍布歐亞大陸直至南亞次大陸,發展為孟加拉虎亞種、高加索虎亞種和華南虎亞種,只有大海阻止其進入美洲。部分個體橫渡大海進入印尼群島,發展為蘇門達臘虎亞種。從極寒到極熱顯示頑強的適應力,虎是單獨活動,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幾天相聚,由雌虎獨立撫養幼崽。說明虎的生存能力強於非洲獅。
非洲獅從非洲大陸北上進入阿拉伯半島又進入南亞次大陸。歷史上在印度發生過獅虎的競爭,雖然沒有留下文字記載,但是獅子退讓到印度西北一隅(稱亞洲獅),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亞、東南亞是最終結果。
上述文字是我曾經看過的正式資料,時間久了記不清楚,數據可能有錯,但絕不是杜撰。
h__l
在歷史上,獅子的分布一度非常廣,除非洲和印度外,還有希臘獅和伊朗獅(西亞獅)兩個亞種,其中伊朗獅和裏海虎還發生過激烈的生存競爭。
獅虎格鬥是有真實戰例的。1995年10月,我國沿海某市一開放式動物園曾發生過東北虎咬死非洲獅的事件。某夜,分隔獅虎籠的閘門因故障打開了,出於大型食肉獸間的競爭原則,實力相當的食肉獸相遇後要麼互相退讓,如果沒有退路就必須背水一戰,結果,當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時,非洲雄獅已倒斃在虎區正中央!經調查,非洲獅是經充分准備後入侵虎區的,但結果卻是讓東北虎一擊致命,東北虎首次攻擊就擊中非洲獅的咽喉要害,根本沒給對手還手的機會!擊斃對手後,東北虎還拖著比它重一倍的獅子走了30多米。
東北虎是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首先在體格上勝獅一籌。從捕獵技巧上說,虎向來是獨來獨往,捕獵都是靠自己,單兵格鬥能力自然很強;獅子的生存之道則是結群捕獵,講究協同作戰能力,因此,一對一打,獅子決不是虎的對手。
一般地說,食肉獸只捕獵實力小於它或與它相當的食草動物,對於與其實力相當的食肉獸,一般採取迴避的原則,如虎遇到熊,尤其是大棕熊,一般都互相避讓,但在印度,虎有時會捕獵小鱷魚,孟加拉虎甚至能從鱷魚嘴裡搶食物。
磚
有比獅子大的老虎,也有比老虎大的獅子。雄獅頭部外觀雄壯,尤其是一副鬃毛顯得威風凜凜,看上去似乎比虎大,其實獅子的體型是比較消瘦的;而老虎的頭部雖然不顯得那麼大,但軀體卻很壯實,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就比獅子小。
如今,獅子和老虎的自然分布區相互隔離,野生環境下獅子老虎不可能碰到一起干架。現在多認為中國南方發現的亞洲古貓化石才是老虎的直系祖先,然後再向北向西向南遷徙發展,演變為不同亞種,遍布幾乎整個亞洲。而獅子,有看法認為史前時代曾一度遍布南歐、亞洲大部和北美地區。因而在古代的中西亞,獅子老虎的分布區是重疊的。
而到了今天,野生獅子在亞洲大陸幾乎消失,只有在印度西北的吉爾叢林區一隅才能見到獅子的蹤影,老虎則成為亞洲猛獸的代表,分布在東北亞至南亞的廣大地區,包括印度的大部分地區都能看到老虎。這是獅子戰鬥力不如老虎強大的結果嗎?
我認為不是。
成年獅子一般由母獅負責捕獵,雄獅負責保衛領地,所以一般雄獅是坐享其成的,比較懶惰。而老虎則是單獨行動,機警狡猾,靈活性好。體格上比較,一些種類的雄虎和雄獅不相上下,但單打獨斗,獅子敗給老虎的概率比較大。在古羅馬斗獸場,經常上演獅虎搏鬥的比賽,結果往往是老虎獲勝(圖119,古斗獸場上的獅虎搏鬥)。不過,在自然環境下,獅子老虎要打架,單挑的機會很少,因為獅子通常都是群體行動,而老虎獨來獨往,一旦群毆,孤家寡人的老虎肯定要吃虧,所以,從社會學角度講,獅子要比老虎強大。
為什麼在印度出現獅子退讓老虎的情況呢?我覺得,有兩方面原因:
1、環境影響。
獅子發源於非洲原野、老虎發源於東亞山林,它們首先是最適應原產地的環境氣候,然後才逐漸向外擴展。獅子的群體構成和捕獵習性都適合於廣闊的原野,而南亞次大陸的山地叢林,則顯然更適合於老虎的生存競爭。反過來說,獅虎競爭時間有萬年以上,既然老虎強大到使獅子節節後退,為什麼沒一隻虎能進入非洲呢?其實,到了西亞和阿拉伯地區,就變成獅子占據地利,坦盪高原和戈壁沙漠有利於獅子發揮群體優勢,使得老虎止步不前了。
2、人類活動的影響,這是不可忽視的。
看看印度的歷史就知道,在西方人到來以前,外敵入侵都是從西北部進入印度次大陸的,這正是獅子進入印度的途徑,也是印度文明較早的發源地,同時也成為印度自然環境惡化最嚴重的地區。換句話說,獅子的生存地盤受人為因素干擾比較大。而印度人不管是原來的佛教還是後來的印度教,都不主張殺生,因而其他地區的野生動物(包括虎)受人類影響較小,這也就是為什麼如今印度依然擁有大量種類繁多的珍禽異獸、而被稱作是「野生動物王國」的原因。所以印度的老虎分布范圍大於獅子就不奇怪了。
總之,地理環境的差異,決定了獅子老虎不同的戰斗風格和作戰策略。廣袤的平原上,適合發揮群體的力量,鎖定目標,以逸待勞。叢林中,獵物容易閃避、躲藏和逃逸,對個體的搏擊技能要求更高。這樣說一點不過分:獅子是戰略家,老虎是戰術家。戰略家吃飽了就睡,養精蓄銳,世稱「睡獅」;戰術家則刻苦練功,會游泳和各式摸爬滾打的技巧,有不恥下問向貓學藝的傳說。硬逼著獅子老虎決一死戰,那麼打群架老虎肯定斗不過獅子,個對個獅子很難贏得了老虎。在亞洲的崇山峻嶺,善於利用地形造勢的老虎居上風;換了非洲的一馬平川,擅長組織圍攻的獅子占優勢。
fengxinhao
鄭州市新鄭龍湖野生動物散養園曾發生過獅虎大戰的驚險一幕。最後,管理員們不得不以一頭山羊作誘餌,吸引老虎的注意力,才使戰敗的侵略者——獅子得以「安全撤軍」。
這是從新聞報紙上摘錄的內容:
12月7日上午9時左右,一頭獅子偷偷侵入虎區。母虎「長尾」剛剛睜開惺忪的睡眼,突然看到一隻獅子正張著血盆大口奔自己而來。它大吃一驚,轉身便逃,直退到「丈夫」身邊,才稍稍穩住了心神。有了「丈夫」作後盾,「長尾」惱羞成怒,一回身,向著追過來的獅子猛撲過去,使出看家的本領,與那頭獅子打作一團。獅子幾次去咬「長尾」的咽喉,都被「長尾」靈巧地躲了過去。一陣撕咬後,獅子不但沒有佔到便宜,而且身上還留下了兩道長長的血口。
當管理員們開著兩輛救援車趕到時,獅虎大戰的第一回合已經結束。戰敗的獅子退到了牆角,趴在地上邊舔著流血的前爪,邊低聲地咆哮。兩只老虎基本上沒有損傷,母虎在獅子的正面虎視眈眈,尋找進攻的機會,而公虎則迂迴到側翼,封住了獅子的退路。救援車幾次沖上去,想為獅子打開一條通往獅區的生路。可是,那兩只老虎始終占據著獅子的逃生要道,似乎非置其於死地不可。僵持了一會兒,獅子好象恢復了一些體力,站起身來,准備拚死一搏。這時,管理員情急生智,將一隻山羊趕入虎區。還沒有吃早餐的「長尾」一個餓虎撲羊,就將這只山羊按於爪下。趁這個機會,那隻獅子逃回了獅區。
事後分析,這只獅子可能是在早上散養園的一輛工作車進入猛獸區檢查時,悄悄跟在車子後面侵入老虎們的領地的。
貓
兩者類型不同:獅是領袖型的猛獸,虎是英雄型猛獸。西伯利亞虎最厲害,是無可爭議的貓科動物之王、陸上猛獸至尊。論單挑戰鬥力,西伯利亞虎強於孟加拉虎。孟加拉虎與非洲獅應實力相當,但孟加拉虎更矯健靈活。
Ⅳ 世界上各國有哪些代表動物
美國:白頭海雕
白頭海雕是美國的國鳥,被印在美國的國徽上,可以說是美國人最熟悉的動物。
雕是一種兇悍的猛禽,捕食能力強,掠食范圍廣,既象徵著強大的武力,也和美國稱霸全球的野心不謀而合。
英國:獅子
看球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英國足球隊三獅軍團的外號,這是因為他們的隊徽上有三隻雄獅。而英國國徽上最多的動物也是獅子,一共有9隻,所以英國的代表動物就是獅子了。
之所以選擇獅子,大概是因為在西方世界中,獅子是百獸之王,而英國在近代曾長期占據霸權地位。
法國:高盧雞
法國常被稱為高盧雄雞,雖然這種動物聽起來既不夠霸氣,也不夠特別,卻和法國歷史頗有淵源。
在羅馬帝國時代,法國被稱為高盧,這個詞在拉丁語中也有雄雞的意思。到了法國大革命時期,雄雞警惕勇敢的品性也成為革命精神的象徵。
西班牙:公牛
西班牙鬥牛是世界知名的娛樂活動,雖然如今被很多人批判不人道,但它以前可是象徵勇敢善戰的高貴藝術,而公牛也是西班牙人最喜愛的動物。
這種烈性野牛據說來自北非,具有狂躁難馴,活力十足的特點,這也很符合西班牙人的樂天個性。
以上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幾個國家和它們的代表性動物。
但是你能想像有一個國家把已經滅絕的動物當成國鳥嗎?這就是位於非洲東部的島嶼國家——模里西斯。
模里西斯:渡渡鳥
渡渡鳥是模里西斯島的獨有物種,食物充足、沒有天敵的封閉環境,讓這種不會飛的胖鳥得以發展壯大。渡渡鳥也被稱為「愚鳩」,它們給人的印象是愚笨的,智商不高。在和人類第一次見面後的200年裡,它們逐漸走向了滅絕。
Ⅳ 前50位猛獸排名是怎樣的
世界上有很多的猛獸,排名比較靠前的猛獸有:北極熊、科迪亞克棕熊、東北虎、非洲獅、鹹水鱷
1、北極熊
北極熊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主要分布於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成年雄性北極熊的體重在500-800公斤之間,站立起來的高度可以達到3米,具有很強的奔跑能力,其嗅覺是獵犬的7倍,性情十分的兇猛,主要以環斑海豹、海象等為食。
4、非洲獅
非洲獅是非洲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野生非洲雄獅的體重在250-280公斤之間,體長可以達到3.4米之間,有發達的犬齒和裂齒。
野生競爭力在所有貓科動物中是最強的,擁有強勁的咬合力,非洲獅是群居動物,一般是一頭雄獅,帶領著一群雌獅,雄獅負責巡視領地,保護獅群,雌獅負責狩獵,主要以大型哺乳動物為食。
5、 灣鱷又叫鹹水鱷
鹹水鱷因二戰末期的蘭里島之戰而出名,是濕地食物鏈中最頂級的捕食者,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爬行動物,體長一般在3-6米,體重可以達到1.5噸以上,擁有者非常鋒利的大牙,其強大的咬合力可以輕松的將獵物骨頭咬碎,主要以大型魚、龜、禽鳥等為食。
小結:
在野生環境中,有許許多多的猛獸,隨便哪一種都能夠給人們帶來致命的傷害,所以在野生的環境下要注意人身安全。
Ⅵ 俄羅斯,美國,英國,西班牙的代表性動物是什麼
美國——禿鷹
英國——獵犬
俄羅斯——北極熊
西班牙——公牛
回答者: sexy狂暴南 - 一級 2010-6-13 20:51
俄羅斯——棕熊
美國——白頭海雕
英國——獅子
西班牙——鬥牛
回答者: 咖啡館的冰激淋 - 一級 2010-6-14 13:11
美國——鷹
英國——狼
俄羅斯——熊
西班牙——奶牛
回答者: bcnxchen - 四級 2010-6-14 19:00
美國-雄鷹
英國-獵犬
俄羅斯-棕熊
西班牙-牛
回答者: 中國與加拿大 - 三級 2010-6-15 06:40
英國 獅子(由於: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勇敢而又英明。他推崇法治,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正義之獅」。他是首位把「叢林之王」獅子作為皇室標志的英格蘭國王。1189年,因勇敢而著稱的「獅心國王」理查一世即位。到那時,著名的「三獅徽章」已經問世。如今,人們可以在英格蘭運動隊的運動衫上領略這種徽章的風采。)國鳥:紅胸鴝(又稱鷗亞鴝
美國 國鳥:白頭海雕
日本 國鳥:綠雉
法國 國鳥:公雞
德國 國鳥:白鸛
義大利 國石為珊瑚 所以就是珊瑚蟲吧 呵呵
俄羅斯 棕熊
荷蘭 白琵鷺
墨西哥 鳳頭卡拉鷹
格瑞那達 格林棕翅鳩
多米尼克 紅頸亞馬遜鸚鵡
巴哈馬 大紅鸛
尼加拉瓜 綠眉翠
加拿大 潛鳥
宏都拉斯 黃頸亞馬遜鸚鵡
安圭位島(英屬維爾京群島) 衰鳩
波札那 燕尾佛法僧
新加坡 黃腰太陽鳥
百慕大群島 白尾
開曼群島 古巴鸚鵡
特立尼特和多巴哥 棕臀小冠雉
瓜地馬拉 鳳頭綠咬鵑
牙買加 紅嘴長尾蜂鳥
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啄木鳥
委內瑞拉 擬黃鸝
哥期達黎加 灰知更鳥
巴拉圭 裸喉鍾雀
古巴 古巴咬鵑
挪威 國鳥河烏(Cinclus cinclus)
瑞典 國鳥烏鶇(Turs meru la)
荷蘭 國鳥白琵鷺(Platalea leucorodia)
盧森堡 國鳥戴菊(Rngulus regulus)
丹麥 國鳥雲雀 (Alanda arvensis)
紐西蘭 國鳥 幾維鳥
巴布亞紐幾內亞 國鳥大極樂鳥(Paraolisaea apeda)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國鳥蜂鳥
巴哈馬 國鳥大紅鸛(Phoenicopterusruber)
西班牙 鬥牛
韓國 國鳥:喜鵲
阿爾巴尼亞 國鳥:山鷹
丹麥 國鳥:雲雀
多米尼加 國鳥:金剛鸚鵡
肯亞 國鳥:公雞
南非 國鳥:藍鶴
澳大利亞 國鳥:琴鳥 笑鳥 鴯鶓
冰島 國鳥:矛隼
奧地利和愛沙尼亞都選定 國鳥:家燕
愛爾蘭和中美洲的隆爾瓦多都選定 國鳥:蠣鷸
斐濟 國鳥:鴿子
菲律賓 國鳥:食猴鷹
比利時 國鳥:紅隼
芬蘭 國鳥:大天鵝
孟加拉國 國鳥:喜鵲 國獸:孟加拉虎
尼 泊 爾 國獸:黃牛
印度 牛 國鳥藍孔雀(又稱印度孔雀)(Pavo cristatus)
加拿大 國獸:河狸
泰國 亞洲象 國鳥:火背鷳
吉里巴斯 軍艦鳥
模里西斯 國鳥:已經滅絕的渡渡鳥
汶萊 白腹海雕
回答者: 雪雨冰Y涼 - 二級 2010-6-15 12:44
棕熊、白頭禿鷹、獅子、鬥牛
回答者: 58.61.54.* 2010-6-15 19:21
俄羅斯:浣熊 美國:白頭海雕 英國:獅子 西班牙:鬥牛
回答者: 219.133.251.* 2010-6-16 10:35
俄方
回答者: 218.18.18.* 2010-6-16 14:29
我還要問你了
回答者: 113.87.110.* 2010-6-16 19:43
英國的標志性動物——獅子
在中世紀的英國,獅子曾被作為英國皇家武力威嚴的象徵,亨利二世在位時,英國皇家兵器上都描繪有3隻獅子。至今,英國國家足球隊的運動衫上也有獅子的圖案。英國動物歷史學家奧里根告訴記者,在古代,英國皇家生活很奢華,獅子是「國王的寵物」,被養在倫敦塔里,除了觀賞,還
成為皇室權威的一種炫耀。 白頭海雕,有時被稱為空中之獅,82年美國國會將數量不足5000隻的白頭海雕定為國鳥.有本同名的書專門介紹白頭海雕,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的。
回答者: 113.90.98.* 2010-6-17 13:19
俄羅斯——棕熊
美國——白頭海雕
英國——獅子
西班牙——鬥牛
回答者: 琦琦ALICE - 二級 2010-6-17 17:08
我來轉發 分享到i貼吧 轉發到新浪微博
分類上升達人排行榜
用戶名 動態 上周上升
愛管閑事的草 3006
zhxr63 1471
泉北 1274
迷茫的漣漪 864
費德拉斯 759
更多>>
訂閱該問題
使用網路Hi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提問有新回答」「回答被採納」「網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詳情
--------------------------------------------------------------------------------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Ⅶ 西班牙的代表性動物是什麼
英國 獅子(由於: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勇敢而又英明。他推崇法治,人們給他起了個綽號「正義之獅」。他是首位把「叢林之王」獅子作為皇室標志的英格蘭國王。1189年,因勇敢而著稱的「獅心國王」理查一世即位。到那時,著名的「三獅徽章」已經問世。如今,人們可以在英格蘭運動隊的運動衫上領略這種徽章的風采。)國鳥:紅胸鴝(又稱鷗亞鴝
美國 國鳥:白頭海雕
日本 國鳥:綠雉
法國 國鳥:公雞
德國 國鳥:白鸛
義大利 國石為珊瑚 所以就是珊瑚蟲吧 呵呵
俄羅斯 棕熊
荷蘭 白琵鷺
墨西哥 鳳頭卡拉鷹
格瑞那達 格林棕翅鳩
多米尼克 紅頸亞馬遜鸚鵡
巴哈馬 大紅鸛
尼加拉瓜 綠眉翠
加拿大 潛鳥
宏都拉斯 黃頸亞馬遜鸚鵡
安圭位島(英屬維爾京群島) 衰鳩
波札那 燕尾佛法僧
新加坡 黃腰太陽鳥
百慕大群島 白尾
開曼群島 古巴鸚鵡
特立尼特和多巴哥 棕臀小冠雉
瓜地馬拉 鳳頭綠咬鵑
牙買加 紅嘴長尾蜂鳥
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啄木鳥
委內瑞拉 擬黃鸝
哥期達黎加 灰知更鳥
巴拉圭 裸喉鍾雀
古巴 古巴咬鵑
挪威 國鳥河烏(Cinclus cinclus)
瑞典 國鳥烏鶇(Turs meru la)
荷蘭 國鳥白琵鷺(Platalea leucorodia)
盧森堡 國鳥戴菊(Rngulus regulus)
丹麥 國鳥雲雀 (Alanda arvensis)
紐西蘭 國鳥 幾維鳥
巴布亞紐幾內亞 國鳥大極樂鳥(Paraolisaea apeda)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國鳥蜂鳥
巴哈馬 國鳥大紅鸛(Phoenicopterusruber)
西班牙 鬥牛
韓國 國鳥:喜鵲
阿爾巴尼亞 國鳥:山鷹
丹麥 國鳥:雲雀
多米尼加 國鳥:金剛鸚鵡
肯亞 國鳥:公雞
南非 國鳥:藍鶴
澳大利亞 國鳥:琴鳥 笑鳥 鴯鶓
冰島 國鳥:矛隼
奧地利和愛沙尼亞都選定 國鳥:家燕
愛爾蘭和中美洲的隆爾瓦多都選定 國鳥:蠣鷸
斐濟 國鳥:鴿子
菲律賓 國鳥:食猴鷹
比利時 國鳥:紅隼
芬蘭 國鳥:大天鵝
孟加拉國 國鳥:喜鵲 國獸:孟加拉虎
尼 泊 爾 國獸:黃牛
印度 牛 國鳥藍孔雀(又稱印度孔雀)(Pavo cristatus)
加拿大 國獸:河狸
泰國 亞洲象 國鳥:火背鷳
吉里巴斯 軍艦鳥
模里西斯 國鳥:已經滅絕的渡渡鳥
汶萊 白腹海雕
Ⅷ 非洲大水牛vs東北虎哪個厲害
東北虎厲害。一頭非洲雄獅打不過水牛,是因為獅子的爪子和牙齒比老虎鈍,力量也比老虎小。而老虎就不一樣了,再加上老虎的捕獵方法很聰明,他們是可以成功獵食水牛的。
Ⅸ 俄羅斯,美國,英國,西班牙的代表性動物是什麼
俄羅斯代表性動物是西伯利亞棕熊。
美國代表性動物是白頭海雕(俗稱禿鷹)。
英國代表性動物是獅子。
西班牙代表性動物是公牛。
拓展資料:
動物分類學家根據動物的各種特徵(形態、細胞、遺傳、生理、生態和地理分布等)進行分類,將動物依次分為6個主要等級,即門、綱、目、科、屬、種。
根據化石研究,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動物源於海洋。早期的海洋動物經過漫長的地質時期,逐漸演化出各種分支,豐富了早期的地球生命形態。在人類出現以前,史前動物便已出現,並在各自的活動期得到繁榮發展。後來,它們在不斷變換的生存環境下相繼滅絕。但是,地球上的動物仍以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的趨勢不斷進化並繁衍至今,並有了如今的多樣性。
科學家們把現存的人類已知的動物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科學家已經鑒別出46900多種脊椎動物。包括鯉魚、黃魚等魚類動物,蛇、蜥蜴等爬行類動物,青蛙、娃娃魚等兩棲類動物,鳥類以及紅熊貓等哺乳類動物等。
科學家們還發現了130多萬種無脊椎動物。這些動物中多數是昆蟲,昆蟲中多數是甲蟲。鼻涕蟲、蚯蚓,烏賊、牡蠣、紅海星、水母,蜘蛛,珊瑚蟲、放射蟲、蛔蟲、豬肉絛蟲、沙蠶、蝸牛、蛞蝓等都屬於無脊椎動物。
動物界所有成員的身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異養有機體。
參考資料:網路-動物
Ⅹ 世界上體格最大的牛有哪些
正常情況下,一頭牛的重量大概在300-600斤左右,超過1000斤的牛可以算得上是牛群裡面的巨無霸了,超過2000斤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我整理了一些相關的信息,給各位開開眼界。
給大家揭曉下世界上體格最大的牛有哪些
1、來自英國曼徹斯特的一隻公牛:弗尼
牛體型較大,一般在三百到六百斤之間,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是一隻來自英國曼徹斯特的一隻公牛弗尼,他身高2米,體重2噸,可能很多人對這個數字沒有什麼概念,如果用它來做巨無霸漢堡的話可以做4.5萬個。
英國農場主人博登(Charlie Bonden)於2011花費3500英鎊(約新台幣17萬)買下弗尼,他餵食弗尼方式與份量與其他公牛無異,但弗尼卻長得比別人高大,體重是正常公牛兩倍。
雖弗尼體型龐大,但卻並沒兇悍性格,他有顆溫柔的心,最喜愛在母牛中打轉。弗尼播種功力極強,去年就成功使農場母牛產下50頭小牛,此外還經由人工受孕方式,讓其他牧場努母牛誕下100多頭小牛。牛,是牛族,為牛亞科下的一個族。染色體數56的野牛和60對黃牛,58染色體的大額牛,雜交有可育後代,為哺乳動物,容易發生羅伯遜易位(絲粒融合)改變染色體數降低生育率,草食性,部分種類為家畜(包含家牛、黃牛、水牛和氂牛)。體型粗壯,部分公牛頭部長有一對角。牛能幫助人類進行農業生產。
2、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奶牛:丹尼爾
它身高6英尺4英寸(約193厘米),重達2300磅(約1035公斤),是正常奶牛的四倍這只龐然大物是一頭荷斯坦奶牛,生活在加利福尼亞州尤里卡(Eureka)的一座農場。
據介紹,它每天要吃100磅(45公斤)的乾草15磅(6.8公斤)的糧食,喝100加侖(378.5升)的水,甚至產生150磅(68公斤)的糞便。它的主人肯-法利(KenFarley)回憶說,他第一次照看丹尼爾時它才出生不久,那時他注意到它比小夥伴都要壯實,吃東西時甚至會把瓶子從 飼養 員手中搶過來。現在,吉尼斯紀錄工作人員已經到法利先生的農場進行過測量,正式認定了丹尼爾是世界上最大的牛。法利先生還表示,他計劃在自己的農場里給丹尼爾單獨建一個圍欄,讓人們可以免費參觀。
3、印度野牛
印度野牛(學名:Bos gaurus),別名白肢野牛、野黃牛、白襪子、亞洲野牛等,分布於南亞和東南亞。印度野牛是現存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之一[1] ,體型與美洲野牛不相上下。紀錄成年雄性野牛最重1225公斤。印度野牛體型巨大,體長2米5~3米3,尾長90厘米~1米,正常體重800公斤左右,肩高1.9米~2.2米。體毛大都是棕褐色、黑色,鼻子和嘴唇呈灰白色,四肢膝蓋以下的毛白色,故又名“白襪子”。雄獸和雌獸均有角,但雌獸的較小。雄獸的雙角彎度很大,由額骨高起的棱上長出,先垂直上升,再向外彎,復又向上,最後角尖又向內並略向後彎轉。
外形特徵印度野牛也叫野牛、野黃牛、白肢野牛等,以體軀巨大而著稱。公牛的體長為2.8米~3.3米,尾長90~100厘米,一般肩高1.8-2.0米,通常體重800千克,其中巨大體型的公牛肩高可達2.2米,最重可達1200公斤,比非洲野牛體型更大。母牛體長為2.5米~2.8米,尾長90~100厘米,一般肩高1.5-1.8米,通常體重500~600千克。頭部和耳朵都很大,眼睛內的瞳孔為褐色,但透過反光,常呈現出藍綠色。鼻子和嘴唇都呈灰白色。額頂突出隆起,肩部隆起然後向後延伸至背脊的中部,再逐漸下降。四肢粗而短。尾巴很長,末端有一束長毛。體毛短而厚,而且很亮,深暗褐色、近似黑色,身肩高約2m,體重1500 kg,個頭比家牛大[2] 。毛色隨著年齡和性別的不同而有差異,顏色最深的是成年雄獸,近於黑色,雌獸呈烏褐色,幼仔和亞成獸則是淡褐色或赤褐色。但無論雄獸、雌獸或是幼仔,四肢的下半截都是白色的,就像是穿了白色的長筒襪,所以被叫做白肢野牛,在產地更是被形象地稱為“白襪子”。雄獸和雌獸均有角,但雌獸的角較小。雄獸的雙角非常雄偉,彎度相當大,由額骨高起的棱上長出,先垂直上升,再向外彎,復又向上,最後角尖又向內並略向後彎轉。角的顏色主要是淡綠色,只有角尖為黑色,靠基部的四分之一較為粗糙,以上的大約四分之三部分則很光滑。
生活習性上一般在晨昏活動。夏季在海拔高的山上,冬季則逐漸下降。喜群 居,通常每群10-30頭,以雌獸、幼仔和亞成體組成,其中有一隻體形較大的雌獸為首領。成年雄獸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是獨自棲息,在交配期間才和雌獸接觸。性情兇猛。以草、樹葉、嫩枝、竹筍和樹皮等為食,也常舔食鹽鹼。聽覺和嗅覺靈敏。成年的自然天敵只有孟加拉虎。印度野牛有垂直遷移的習性,夏季多在海拔較高的山上,冬季則逐漸下降,活動范圍較廣,過著游盪的生活,沒有固定的住所。喜歡群居,但群體不大,由數只到20~30多隻不等,以雌獸、幼仔和亞成體組成,有一隻體形較大的雌獸為首領。如果發現異常情況時,就會用鼻子哼氣,整個群體立即奔逃離去。雖然軀體十分笨重,但在受驚逃跑時,卻非常迅速。如果領先的幾只跑得太快,在跑了一段距離後會停頓下來,等待落後的個體跟上時再一起前進,表現了群體中團結互助的情感。成年雄獸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是獨自棲息,或僅有2~3隻在一起同棲,所以多是“孤牛”,僅在發情期回到群體中生活,交配之後再離開。覓食主要在早晨和黃昏,炎熱的白天則躲在密林深處進行反芻和休息。以野草、嫩芽、嫩葉等為食,特別喜食嫩竹和筍,也常常舔食鹽鹼。它的聽覺和嗅覺都非常靈敏,在密林之外迎著風也能聞到350米以外的氣味。增加林木覆蓋率、減少道路修建引起的生境破碎化、保證水源是印度野牛保護的主要 措施 。
分布范圍:印度野牛為典型的熱帶種類,是世界上最大的牛科動物。國內僅見於雲南南部和西南部(包括怒江以西的騰沖至瑞麗的西部邊境地帶);國外主要見於印度、緬甸和東南亞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