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多少年出海

西班牙多少年出海

發布時間: 2022-09-24 03:15:05

❶ 歐洲最早出海什麼時代

在從公元前400多年前的一天開始,航海家漢諾率領著船隊沖破了海格里斯神柱,標志著地中海沿岸的人們用於探索未知海洋的大規模探險活動,到勇往直前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維京人開創了北歐的海盜時代,新航路開辟的大航海時代,正是從那個時候起,割裂的世界開始連接在一起,經由地理大發現而引發的國家競爭,拉開了不同的文明間相互聯系、相互注視,同時也相互對抗和爭斗的歷史大幕。 各國的海上激戰,爭奪屬於自的海上霸權,海上霸主西班牙的衰落伴隨著海上殖民霸主大英帝國的誕生。
伴隨著歐洲各殖民國家海域控制面積的不斷擴張,海權意識的明確,開始制定法律來解決海上爭端,海權的概念誕生,海權時代到來。
海權時代是指一個瀕臨海洋的國家和地區擁有海洋權益並自由、自主地享有、利用海權開展社會政治經濟軍事科研等一切活動的時代。「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商業運輸通過海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口居住在離海岸幾百英里的地方,這顆星球有近四分之三被水覆蓋。」這是二○○七年美國《二十一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報告的扉頁上用大字印著的一句話。

❷ 求西班牙的歷史

西班牙歷史開始於伊比利亞史前期,其間經歷了第二個全球性帝國——西班牙帝國的崛起和衰落,及至現今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及歐盟成員國的現狀。
現代人類在大約3萬5000年前即已經進入了伊比利亞半島。在其後的數千年裡又有數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紛至沓來,公元711年,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軍隊入侵並征服了幾乎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在接下來的750年裡,獨立的穆斯林國家相繼建立。
1492年,在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聯合的基礎上成立了西班牙王國。同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次揚帆出海尋找新大陸,揭開了西班牙帝國興盛的序幕。
18世紀,西班牙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王朝——波旁王朝,18世紀和19世紀之交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在全歐洲引起了混亂,法國最終占據了歐洲大陸包括西班牙的大部分區域。這又引發了一場成功的、但又是毀滅性的獨立戰爭,這場戰爭最終拖垮了這個國家,造成的政權的空缺又引起了西班牙美洲大陸殖民地的相繼獨立。
20世紀初,西班牙的政局越來越動盪,最後在1936年,爆發了血腥的內戰。內戰最後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領導的民族主義獨裁登台而告終結,他一直控制著西班牙政府直到1975年。在60年代和70年代經歷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現代西班牙顯示了在受歡迎的胡安·卡洛斯國王領導下、作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健康、現代、民主的發展趨向,是歐洲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地區之一。西班牙是歐盟成員國,並舉辦了1992年夏季奧運會及1982年世界盃。
請參考http://ke..com/link?url=jhmY9eSmtLcaIhSa

❸ 西班牙的歷史概況

西班牙歷史開始於伊比利亞史前期,其間經歷了第一個全球性帝國——西班牙帝國的崛起和衰落,及至現今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及歐盟成員國的現狀。

現代人類在大約3萬5000年前即已經進入了伊比利亞半島。這時期被稱為原始時期。在其後的數千年裡又有數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紛至沓來,公元711年,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軍隊入侵並征服了幾乎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在接下來的750年裡,獨立的穆斯林國家相繼建立。

1492年,在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聯合的基礎上成立了西班牙王國。同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次揚帆出海尋找新大陸,揭開了西班牙帝國興盛的序幕。

18世紀,西班牙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王朝—波旁王朝,18世紀和19世紀之交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在全歐洲引起了混亂,法國最終占據了歐洲大陸包括西班牙的大部分區域。這又引發了一場成功的、但又是毀滅性的獨立戰爭,這場戰爭最終拖垮了這個國家,造成的政權的空缺又引起了西班牙美洲大陸殖民地的相繼獨立。

20世紀初,西班牙的政局越來越動盪,最後在1936年,爆發了血腥的內戰。內戰最後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領導的民族主義獨裁登台而告終結,他一直控制著西班牙政府直到1975年。在60年代和70年代經歷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現代西班牙顯示了在受歡迎的胡安·卡洛斯國王領導下、作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健康、現代、民主的發展趨向,是歐洲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地區之一。西班牙是歐盟成員國,並舉辦了1992年夏季奧運會及1982年世界盃。

總的來說,可分為:原始時期、羅馬時代、西哥特統治、穆斯林佔領期、帝國時代、共和時代、民主過渡期、近現歷史八個歷史階段。

(3)西班牙多少年出海擴展閱讀:

2005年7月3日,西班牙成為繼荷蘭和比利時後,第三個舉國實行合法同性婚姻的國家,比加拿大早了17天。這表明了西班牙社會價值觀和社會風俗日漸走向自由化。

現今的西班牙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由17個行政區組成,包括:安達盧西亞、阿拉貢、阿斯圖里亞斯、巴利阿里群島、加那利群島、卡斯蒂利亞-萊昂、坎塔布里亞、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加泰羅尼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加利西亞、拉里奧哈、馬德里自治區、穆爾西亞自治區、巴斯克自治區、巴倫西亞自治區和納瓦拉,以及兩個自治城市休達和梅利利亞。

❹ 西班牙女王支持哥倫布航海的原因

哥倫布在1492年到1502年間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四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倫布是個義大利人,自幼熱愛航海冒險。實際上1491年,就已經沒人相信地球是個平面了,後來有人說他是為了證實「地圓說」才開始的航行,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一方面,地圓說的理論尚不十分完備,許多人不相信,把哥倫布看成江湖騙子。另一方面因為當時西方國家對東方物質財富需求除傳統的絲綢、瓷器、茶葉外,還有亞洲的高利潤的香料貿易。
哥倫布為了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斐迪南二世,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因為西班牙王室看到了有可能在與對手的有關亞洲的高利潤的香料貿易的競爭中取得先手的遙遠但美好前景。
其實,西班牙女王支持哥倫布,恰恰是缺乏必要的地理知識。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前,葡萄牙人已經控制了從非洲好望角直達印度的航路,葡萄牙人經過精密的計算發現,其實從歐洲到達亞洲東方的最近的路途就是他們控制的航線,這也是葡萄牙人拒絕支持哥倫布的原因。這里就有了很大的巧合,歷史的必然就在這種偶然中產生了。當然也有觀點認為,哥倫布恰恰清楚葡萄牙人的航路是通往東方的要道,但是葡萄牙人已經牢牢控制了這里了,他只有重新選擇一條新的道路。
哥倫布曾經游說過英國、法國、義大利和葡萄牙,但都被拒絕,拒絕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述,就是因為哥倫布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例如他要求」航海司令「的頭銜,10%的戰利品回報,並且要求將他發現的每個國家的總督權過繼給他的後代。開始的時候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也同樣拒絕了他,但她卻指定了一個皇家委員會考慮哥倫布的計劃,並同時決定將哥倫布納入皇家供奉。直到6年後也就是下文所說的1492年才發了批文。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

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屬於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聖薩爾瓦多便是救世主的意思,這個救世主拯救了剛剛興起的歐洲,但是也許在改變歷史的同時,也給其他大洲帶去了災難。

❺ 英國與西班牙的1588年海戰主要內容是什麼

腓力二世對英國的日漸崛起感到不安。尤其使他感到難以忍受的是英王伊麗莎白為打擊西班牙的西歐霸主地位,竟然縱容和支持英國海盜襲擊西班牙的海上商船和海外殖民地。1577年至1580年,英國著名的海洋大盜德雷克在其第一次環球航行中,竟然把西班牙殖民者存放在南美洲沿岸各港口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搶劫一空。西班牙政府聞訊後,強烈要求英國女王對德雷克處以海盜罪。可是,伊麗莎白不但沒有照此辦理,反而冊封德雷克為男爵,伊麗莎白的這一作法大大激怒了腓力二世,從而加深了英西兩國之間早已存在的矛盾。

腓力二世決心與伊麗莎白女王決一雌雄

。1588年5月底,腓力二世派出一支龐大的艦隊從里斯本出海遠征英國,這支艦隊被命名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它擁有134艘艦只,總噸位57868噸,裝有2431門火炮。艦隊有船員8766名,搖槳奴隸2088名,還有21855名士兵及300名教士。「無敵艦隊」中的巨型戰艦如樓宇一樣高聳水面,外表巍峨壯觀,但實際上體大笨重,航行遲緩,直到7月21日,才駛進英吉利海峽。「無敵艦隊」的司令西頓尼亞,本是個陸軍將領,不僅沒有任何海戰的經驗,甚至還要暈船,同「無敵艦隊」相比,英國艦隊的准備略顯不足。在把王室、各類船主、商人以及海盜的所有艦船集中起來之後,英國艦隊共約有140艘艦船,但在大型戰艦的數量和總噸位方面均遜於「無敵艦隊」。然而,同西班牙艦隊相反,英國艦隊的艦只小而狹長,去掉了船樓結構,加強了艦炮火力,具備快速輕便,長於攻擊的特點。整個英國艦隊共有作戰人員9000人,全部都是水兵。更為重要的是英國艦隊擁有一位稱職的司令——海軍上將霍華德,而出身於海盜的著名海軍將領霍金斯和德雷克則擔任艦隊的副司令。

伊麗莎白女王對前線的視察,極大地鼓舞了英軍官兵,前線的將士士氣大振,決心與「無敵艦隊」一決高低。7月22日,兩國艦隊開始接觸,西班牙「無敵艦隊」為發揮自己艦載步兵的作用,力圖接迎英國艦隊,展開短兵相接的搏鬥。而英國艦隊則發揮自己快速靈活,火力兇猛的特點,避免同西班牙艦隊正面交鋒,主要是在英吉利海峽的航路上跟蹤西班牙艦隊,用小規模的艦隊發動襲擊,雙方雖未發生大的戰斗,但西班牙的艦隊卻受到了很大的損失。

經過艱苦的航行和戰斗,「無敵艦隊」終於闖入加來海峽,准備按原定計劃與駐扎在尼德蘭南部由帕爾馬公爵率領的西班牙軍隊會師,然後將其運過加來海峽,在英國登陸作戰,但由於尼德蘭海面已被英國艦隊封鎖,這一計劃未能實現。

7月29日黎明,英國兩國艦隊在加來和敦刻爾克之間的格雪夫蘭斯附近海面展開了激戰。英國艦隊採取准確的遠距離炮戰,使射擊技術低劣,主要依靠接舷肉搏戰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喪失了還手的能力,戰至該日下午,西頓尼亞不得不率「無敵艦隊」向佛蘭德爾沿岸敗退。英國艦隊則乘勝追擊,直到艦上彈葯射盡後,方停止追擊,調頭返航。

在格雪夫蘭斯海戰中被打得焦頭爛額的「無敵艦隊」禍不單行,在8月初又遇上了暴風的襲擊。不少船隻沒頂於風流之中,還有一部分船隻被風暴刮散,有的甚至漂流到挪威的澳海岸。西頓尼亞因船隊損失巨大,又見天氣惡劣,不敢再戰,於是率領殘船敗艦駛向北海,繞行蘇格蘭和愛爾蘭折返西班牙。當1588年10月西頓尼亞率殘部回到西班牙時,僅余艦船53艘,葬身魚腹者9000多人,「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❻ 葡萄牙和西班牙各有哪些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

一、達·伽馬開辟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瓦斯科·達·伽馬(約1469年—1524年)這位葡萄牙航海船長,是第一個從海上去印度游歷的歐洲人。1497年,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選派他率領一支遠征隊,去尋找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線。葡萄牙渴望控制與東方頗有價值的貿易。達·伽馬一行包括4艘船和170人,其中許多是已判罪的犯人。到好望角這一段航程已為人們所知曉,但那是一次風波迭起的航行。達·伽馬必須對付叛變、猛烈的風暴以及船員患壞血病等情況。)

二、迪亞士開辟好望角的新航路。(葡萄牙航海家巴特羅·繆·迪亞士(Bartolomeu Dias,約1450—1500年)接受了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的命令,於1487年8月從里斯本出發,率領兩條各載100噸的雙桅大帆船,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駛去。1488年3月12日,他們在非洲最南端的崖石上刻下了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的名字,以及葡萄牙盾形紋徽、十字架等等,以紀念這一發現。1488年12月,船隊在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航行之後,安全回到里斯本。這是葡萄牙人探尋新航路的一次突破。葡萄牙國王認識到發現非洲南端的重要性,到東方有了希望,因此命名為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迪亞士受到了國王的嘉獎。)

三、哥倫布開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義大利航海家。生於義大利熱那亞,卒於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一生從事航海活動。先後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後4次出海遠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在帕里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考察了中美洲宏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系。他誤認為到達的新大陸是印度,並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

四、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麥哲倫(Magellan,Ferdinand),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險家,1480年生於葡萄牙北部的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10歲左右進入王宮服役,充當王後的侍從。16歲時進入葡萄牙國家航海事務廳,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務的各項工作。)

❼ 西班牙和葡萄牙什麼時候成為資本主義國家

十五世紀的時候,他們率先引領了「大航海時代」,不過,成為資本主義要先理解歐洲國家的演變過程。其實,歐洲國家都沒有刻意去向資本主義演變,當時,摩爾人(現居突尼西亞等國)稱霸北非,還佔領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半壁江山,西班牙和葡萄牙直到十五世紀,才剛剛統一國土,西班牙伊莎貝拉女皇在最後一戰時都激動地撲倒在地。正是這位女皇支持哥倫布遠航。葡萄牙國土小,比西班牙略早五十年出海。但是,無論怎麼說,他們還都是封建國家。歐洲的封建國家模式,等於我們周朝的模式,這是一種落後的但有貴族民主的制度,知道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你就明白。一個國家的強大,必須建立民族國家並實行中央集權,西班牙民族戰爭的完成,實際上已經完成了這兩點,只不過,大航海帶來的巨大利益並沒有用來扶植資產階級的發展。明確的說,資產階級(你可以理解為商人一類)發展不起來,就不會有資本主義制度,中國晚清就是這樣,為什麼曾國藩李鴻章的改革和辛亥革命在廣義上都失敗了?就是中國資產階級發展畸形的原因。中世紀國家之間矛盾重重,各國王室拉幫結伙,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聯合擠兌法國,法國就聯合沙皇俄國分裂德意志(就是神羅帝國),西班牙在多年航海和殖民的經驗下,想稱霸歐洲,就像我們春秋時吳國向中原進攻,企圖稱霸一樣。本來是角落之國,卻成了歐洲首富,但是厄運接踵而至。先是丟掉了對尼德蘭的控制,導致荷蘭獨立,後又被英國迎頭痛擊,西班牙始終都沒有發展起來。直到二百多年後,1873年才發動資產階級革命,變成資本主義國家。現在是君主立憲國,原因我就不細講了,因為你問的是什麼時候變成資本主義國家。至於葡萄牙,我記得是1910年吧?這個國家在近代被西班牙兼並,獨立後和英國結成百年之好,我好羨慕哦!歐洲歷史也很好玩,回答完畢。

❽ 西班牙歷史的介紹

西班牙歷史開始於伊比利亞史前期,其間經歷了第二個全球性帝國——西班牙帝國的崛起和衰落,及至現今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及歐盟成員國的現狀。現代人類在大約3萬5000年前即已經進入了伊比利亞半島。在其後的數千年裡又有數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紛至沓來,公元711年,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軍隊入侵並征服了幾乎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在接下來的750年裡,獨立的穆斯林國家相繼建立。1492年,在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聯合的基礎上成立了西班牙王國。同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次揚帆出海尋找新大陸,揭開了西班牙帝國興盛的序幕。18世紀,西班牙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王朝——波旁王朝,18世紀和19世紀之交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在全歐洲引起了混亂,法國最終占據了歐洲大陸包括西班牙的大部分區域。這又引發了一場成功的、但又是毀滅性的獨立戰爭,這場戰爭最終拖垮了這個國家,造成的政權的空缺又引起了西班牙美洲大陸殖民地的相繼獨立。20世紀初,西班牙的政局越來越動盪,最後在1936年,爆發了血腥的內戰。內戰最後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領導的民族主義獨裁登台而告終結,他一直控制著西班牙政府直到1975年。在60年代和70年代經歷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現代西班牙顯示了在受歡迎的胡安·卡洛斯國王領導下、作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健康、現代、民主的發展趨向,是歐洲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地區之一。西班牙是歐盟成員國,並舉辦了1992年夏季奧運會及1982年世界盃。

❾ 古時的西班牙艦隊真的無敵嗎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沒始建於1588年5月的西班牙艦隊包括127艘兵船、運輸船和水手,以及2.3萬名步兵。這一龐大艦隊於1588年5月28日從里斯本出發,7月,在英吉利海峽遭到英國艦隊的迎擊而慘敗。艦隊進入北海,企圖環航蘇格蘭與愛爾蘭返回西班牙,結果在途中遇到風暴,半個艦隊被大海吞噬,人員損失近萬名,西班牙從此喪失海上霸權,英國逐漸取而代之。

16世紀上半葉的西班牙,是當時歐洲的第一強國和最大的殖民帝國。它擁有強大的陸軍和海軍,並藉此建立了橫跨大西洋、縱越地中海的海上霸權。它的版圖除西班牙本土之外,還包括義大利南部、尼德蘭、拉丁美洲除巴西以外的絕大部分地區,以及非洲的突尼西亞和亞洲的菲律賓,一度自詡為「日不沒的世界強國」。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於1530被選為「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成了頭戴多頂王冠,名噪一時的封建帝王。

1556年,查理五世之子腓力繼位為西班牙國王,稱腓力二世,他作為歐洲第一強國的統治者,自命為執行上帝意志的衛教士,出動海陸軍連年征討攻殺於外,遍豎宗教裁判所火刑柱於內,操縱耶穌會的間諜兇手們作亂於敵後,充當了16世紀下半葉天主教勢力向宗教改革運動猖狂反撲的元兇。

腓力二世對英國的日漸崛起感到不安。尤其使他感到難以忍受的是英王伊麗莎白為打擊西班牙的西歐霸主地位,竟然縱容和支持英國海盜襲擊西班牙的海上商船和海外殖民地。1577年至1580年,英國著名的海洋大盜德雷克在其第一次環球航行中,竟然把西班牙殖民者存放在南美洲沿岸各港口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搶劫一空。西班牙政府聞訊後,強烈要求英國女王對德雷克處以海盜罪。可是,伊麗莎白不但沒有照此辦理,反而冊封德雷克為男爵,伊麗莎白的這一作法大大激怒了腓力二世,從而加深了英西兩國之間早已存在的矛盾。

腓力二世決心與伊麗莎白女王決一雌雄。1588年5月底,腓力二世派出一支龐大的艦隊從里斯本出海遠征英國,這支艦隊被命名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它擁有134艘艦只,總噸位57868噸,裝有2431門火炮。艦隊有船員8766名,搖槳奴隸2088名,還有21855名士兵及300名教士。「無敵艦隊」中的巨型戰艦如樓宇一樣高聳水面,外表巍峨壯觀,但實際上體大笨重,航行遲緩,直到7月21日,才駛進英吉利海峽。「無敵艦隊」的司令西頓尼亞,本是個陸軍將領,不僅沒有任何海戰的經驗,甚至還要暈船,同「無敵艦隊」相比,英國艦隊的准備略顯不足。在把王室、各類船主、商人以及海盜的所有艦船集中起來之後,英國艦隊共約有140艘艦船,但在大型戰艦的數量和總噸位方面均遜於「無敵艦隊」。然而,同西班牙艦隊相反,英國艦隊的艦只小而狹長,去掉了船樓結構,加強了艦炮火力,具備快速輕便,長於攻擊的特點。整個英國艦隊共有作戰人員9000人,全部都是水兵。更為重要的是英國艦隊擁有一位稱職的司令——海軍上將霍華德,而出身於海盜的著名海軍將領霍金斯和德雷克則擔任艦隊的副司令。

伊麗莎白女王對前線的視察,極大地鼓舞了英軍官兵,前線的將士士氣大振,決心與「無敵艦隊」一決高低。7月22日,兩國艦隊開始接觸,西班牙「無敵艦隊」為發揮自己艦載步兵的作用,力圖接迎英國艦隊,展開短兵相接的搏鬥。而英國艦隊則發揮自己快速靈活,火力兇猛的特點,避免同西班牙艦隊正面交鋒,主要是在英吉利海峽的航路上跟蹤西班牙艦隊,用小規模的艦隊發動襲擊,雙方雖未發生大的戰斗,但西班牙的艦隊卻受到了很大的損失。

經過艱苦的航行和戰斗,「無敵艦隊」終於闖入加來海峽,准備按原定計劃與駐扎在尼德蘭南部由帕爾馬公爵率領的西班牙軍隊會師,然後將其運過加來海峽,在英國登陸作戰,但由於尼德蘭海面已被英國艦隊封鎖,這一計劃未能實現。

7月29日黎明,英國兩國艦隊在加來和敦刻爾克之間的格雪夫蘭斯附近海面展開了激戰。英國艦隊採取准確的遠距離炮戰,使射擊技術低劣,主要依靠接舷肉搏戰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喪失了還手的能力,戰至該日下午,西頓尼亞不得不率「無敵艦隊」向佛蘭德爾沿岸敗退。英國艦隊則乘勝追擊,直到艦上彈葯射盡後,方停止追擊,調頭返航。

在格雪夫蘭斯海戰中被打得焦頭爛額的「無敵艦隊」禍不單行,在8月初又遇上了暴風的襲擊。不少船隻沒頂於風流之中,還有一部分船隻被風暴刮散,有的甚至漂流到挪威的澳海岸。西頓尼亞因船隊損失巨大,又見天氣惡劣,不敢再戰,於是率領殘船敗艦駛向北海,繞行蘇格蘭和愛爾蘭折返西班牙。當1588年10月西頓尼亞率殘部回到西班牙時,僅余艦船53艘,葬身魚腹者9000多人,「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英國與西班牙的1588年海戰,以及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沒,對於英、西兩國的歷史發展,對於整個歐洲的國際政治與經濟格局的變化,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對於西班牙來說,「無敵艦隊」的覆沒不但標志著西班牙海上霸權的傾覆,而且是西班牙殖民帝國由盛到衰的轉折點。盡管腓力二世把戰爭的失敗歸咎於風暴與海濤,並叫囂將很容易地再建一支艦隊。但「無敵艦隊」沒有能夠再生,西班牙也沒有能夠再掌海上霸權。其歐洲第一強國的地位,也隨著「無敵艦隊」的覆滅而開始衰落。1589年,腓力二世出兵干涉法國胡格諾戰爭,後遭失敗被逐出法國。而自1567年開始的對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的血腥鎮壓,綿延幾十年不得結果,最後終於1609年由腓力二世和尼德蘭北部聯省共和國(即荷蘭共和國)締結停戰協定,在事實上承認了荷蘭共和國的獨立,西班牙在尼德蘭的統治終被推翻。在17世紀上半葉的歐洲30年戰爭中,西班牙作為德國皇帝的盟國最終戰敗。從此西班牙便一蹶不振,不得不退出歐洲強國的行列。

無敵艦隊的覆沒標志著海上強國西班牙的衰落,英國的日不落帝國時代的開始。但這次海難給我們的感觸太多了。假如腓力二世不是那麼昏庸,假如不是麥克納西多尼亞率艦隊出征,假如……但歷史事實不會重來,後人也難有從中吸取這血淚的教訓。想一想,就是皇帝和公爵的昏庸無能,才使那麼多英勇的西班牙戰士無端地殞命大海;正是公爵的無知,才造成了艦隊的軍事失敗和誤入歧途,終為風暴所滅。禍在人而不在天。當時的西班牙人已沒有了先輩的開拓精神,因而西班牙的衰落也成為歷史之必然。只是這一海戰使西班牙元氣大傷,再無力與英國抗衡,加速了其衰敗的過程,由此可見,人在事中是起如何大的作用啊!

當今時代的競爭,關鍵在於人才的競爭。無敵艦隊與其說毀於天意,不如說是毀於腓力、公爵之類的手中!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5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7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1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7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5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0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8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3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