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taco餅皮蘸的什麼汁
1. 墨西哥薄餅怎麼做
墨西哥是以玉米為主的國度,墨西哥卷餅是傳統美食,第一次聽到Taco,還是小時候讀三毛的書中,那本《萬水千山走遍》被三毛形容如抹布一般的Tacos。傳統的墨西哥卷餅主要以肉餡和蔬菜、芝士、醬料一起搭配食用,隨著美食的傳播,如今的Tacos則餡料更為豐富了,其實自製taco並非難事,今日下廚就來嘗試下自製taco吧!
【墨西哥薄餅Tacos】
我們先來說一下如何製作墨西哥卷餅皮!
*薄餅餅皮食材*:小麥粉(150g)、玉米麵粉(150g)、冷水、橄欖油、鹽
玉米粉與小麥粉1:1的比例混合,因為玉米面加多了容易散會讓餅皮裂開,而且沒什麼韌性,所以可以將小麥粉稍微加多一點。
加入水和橄欖油揉面,混合所有的麵粉,揉得好會讓薄餅吃起來有韌性
分成小面團,保鮮膜包裹好放入冰箱冷藏至少15分鍾以上。
冷藏好後的面團,先拍扁,然後擀薄,如果不想吃起來有種貼餅子的感覺,請盡量的薄特別是餅邊部分
鍋中放入適量油,小火將薄餅放入鍋中,烙熟,火候要控制好不要大,以及烙的不要太干,不容易成型!
接下來就是莎莎醬和配料咯
墨西哥Salsa醬,是墨西哥菜中常用的醬料,就好比雲南的蘸水。
比較常見的有墨西哥醬(切丁的番茄、青檸、辣椒、洋蔥、香菜)和牛油果醬(鱷梨醬),我做了兩種就是這兩種的混合!
一般會用到墨西哥辣椒,但是這個時間我真是找不到墨西哥辣椒,以及,我居然沒有買香菜,算了有什麼用什麼吧,反正是自製!
其實salsa醬很簡單,就是各種切小丁,牛油果切小丁後馬上加入檸檬汁(目的是防止變色)
然後就是各種的西紅柿,辣椒,洋蔥丁(因為切得實在是太不用心了,所以決定直接攪打去了),混合丁後加入胡椒粉和適量鹽!
攪打成泥就可以了!我打的有點稀,如果是想要口感更佳,可以用手動攪打的形式,留一點塊狀口感。
分享一下比較傳統的配料:牛油果、香菜葉、紅洋蔥、番茄、墨西哥辣椒、檸檬汁、胡椒粉、大蒜粉、鹽!如果有條件的朋友們可以用這個!
墨西哥鮮醬的做法就更簡單了!
基本配料:西紅柿、洋蔥、辣椒、香菜、胡椒、鹽、檸檬汁(其實差不多)
這個拼的就是誰的刀工好,切成各種小碎丁,混合搞定!
餅皮做好啦,salsa醬也好了,還有重要的東西就是配菜啦!自由搭配,肉或海鮮都可以,我就用雞肉和蝦來做,處理方法也算比較方便!
肉/海鮮餡料
配料蝦:去殼去蝦線,加白鬍椒、鹽、料酒腌制一下,然後油鍋煎熟,如果是健康點可以直接水煮!
配料雞肉:手撕雞胸肉(覺得可能會嫩一點),然後加入胡椒和燒烤醬、蛋清腌制,直接炒熟
分享一下比較傳統的牛肉/豬肉碎餡料:豬肉/牛肉碎,番茄醬、辣椒醬、辣椒粉、大蒜末、胡椒粉、鹽,翻炒入味!
蔬菜餡料:
蔬菜就自由很多啦,生菜絲,玉米粒,芝士碎,香菜都是比較傳統的蔬菜,其實我覺得什麼都可以!
美味的自製Taco終於完成了,快來嘗嘗自己的傑作吧,吃的時候加加加,怎麼有種吃春餅的感覺!
2. 拉美餐廳:濃油赤醬
在北美,如果說義大利餐廳代表老一代移民的傳統,法國餐廳代表歐洲美食的深遠影響,那麼拉美餐廳則是隨著社會多元化而逐步風行起來的。當美國那位大嘴巴總統說要在墨西哥邊境建一堵牆的時候,我們也就不難想像美國大地上有多少墨西哥移民。再加上加勒比海各國、巴西和南美諸國,拉美裔在美加兩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著實不小,他們的飲食自然也就遍地開花了。
另一方面,對北美許多中產家庭來說,冬天去加勒比海享受熱帶陽光沙灘是每年例行的安排。交流多了,對那些熱帶風情的美食也就不陌生。種種原因加起來,墨西哥、加勒比和巴西等地的美食不但是人們獵奇異域美食的首選,也對北美主流的飲食文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 快餐卷餅
說到一個菜系對主流社會的影響,不能只看中高端餐廳,還要看看這個菜系在快餐界的地位——畢竟那些桌布雪白刀叉鋥亮的餐廳並不是多數人的日常,快餐要接地氣得多。
拉美系的快餐可是金字招牌。 Taco Bell 中文譯為「塔克鍾」,在中國的快餐市場上屢敗屢戰,但它在北美是無人不知的品牌,跟KFC肯德基同出一門,平起平坐。
Taco 是墨西哥最具特色的菜式之一,在一種體型較小的玉米薄餅中包上餡料食用。這種玉米薄餅叫 tortilla ,玉米面,不發酵,大小一般以一手能夠握住為度,一枚硬幣的厚度。
Taco Bell裡面默認的選擇是所謂hard-shell taco(硬殼塔克餅),使用的tortilla煎得十分酥脆,做成一個馬蹄形。餡料一般是熟牛肉末,加上芝士、生菜、番茄等。與之相反的soft-shell taco(軟皮塔克餅)所用的tortilla煎得比較軟,傳統上是用玉米餅,但現在也有用白面做的flour tortilla。
這兩種軟硬不同的taco都不是墨西哥taco的本來面目,而是在美國興起的,起源於與墨西哥接壤的Texas德克薩斯州。這種改良版的墨西哥菜叫Tex-Mex cuisine(德州墨西哥菜),在美加兩國流行的墨西哥菜大多都是Tex-Mex。
快餐店裡賣的taco,餅是預先做好放在保溫箱里的,點單以後餐廳把肉末和其他餡料裝填進餅皮。裝入餡料以後,餅皮對折,不封口,而不是裹成一個小卷包,這是taco與wrap(卷)、burrito(墨西哥卷餅)不同之處。
Taco常用的餡料除了牛肉還有雞肉、魚、海鮮等,素食版一般用beans(豆),通常是一種花生大小的紅豆。
Burrito 也是十分流行的墨西哥快餐。Burrito所用的餅皮是flour tortilla,白面或全麥面做的,不用玉米粉。尺寸比taco用的那種大一些,跟個大號的圓盤差不多。餅皮通常是事先加工好的,冷的。餡料包在餅皮中間,裹成一個巨大的圓柱,兩頭封口,再放進電餅鐺略烤一下加熱。
一日三餐都可以吃burrito,區別在於餡料。Breakfast burrito(早餐卷餅)以egg & cheese(雞蛋芝士)為主,雞蛋一般是scrambled egg,打散加油炒。豪華版的可以在雞蛋之外再加入sausage(香腸)、bacon(培根)等。
賣breakfast burrito的地方常常會秉承墨西哥菜式的西班牙傳統,使用 chorizo 香腸。這種香腸源自西班牙,用豬肉腌制而成,加入各種香料故而顏色偏紅。與傳統西班牙式的chorizo相比,墨西哥版比較濕潤沒有晾乾,略帶些辣味。
正餐的餡料比較復雜。肉類以steak(牛扒)、grilled chicken(烤雞肉)為主。這里的steak並不是扒房那種大塊牛扒,而是切成小條的。主料之外還要加入rice(米飯)、beans(豆)、lettuce(生菜)等,再按客人口味加上醬料和sour cream(酸奶油)。
2. 墨西哥醬料
Salsa 是墨西哥特有的一種醬料,主要使用番茄和辣椒做成,按辣度粗略分為spicy(辣)、medium(中辣)、mild(微辣或不辣)。Taco、burrito裡面都會加入salsa,點單時店員會問你需要哪種辣度。
其實不難理解墨西哥人對辣椒的偏愛,畢竟當初要不是由西班牙人從墨西哥把辣椒帶到了歐洲,全世界還不認識這種今天風靡全球令人癲狂的植物。Salsa在墨西哥菜中的地位就像curry(咖喱)之於印度菜,而且,salsa和咖喱同樣是變化多端的復合味型,其中的辣味也都來自辣椒。
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咖喱主要使用多種干香料粉和辣椒粉配製而成,而salsa一般使用新鮮蔬果和香草製作。Salsa有各種做法。就像你向四川人詢問泡菜,他一定告訴你他自己家的最好吃,而如果你向南京人打聽哪裡的鹽水鴨最地道,答案一定是他家樓下的菜市場。Salsa也一樣,各家有各家的做法。
萬變不離其宗的是,番茄和辣椒少不了。做salsa的辣椒一般採用jalapeno或habanero,這兩種辣椒都屬於辣度偏高的品種。此外,還常有添加水果的salsa,口味更加清新,比如加入pineapple(菠蘿)和mango(芒果)的salsa就很好吃。
另一種墨西哥風味的醬料是 guacamole (牛油果醬),用avacado(牛油果)加入多種調料製作。在墨西哥餐廳,salsa是必不可少的調料,而guacamole則屬於錦上添花,也是萬能搭配,什麼菜裡面都可以加一點。一般而言salsa是菜裡面自帶的而guacamole是需要另外付費的配料。
除了放在taco和burrito裡面,從前菜到主菜到小吃,salsa的身影可以說無處不在,也就帶出了墨西哥菜式濃油赤醬的名聲,只不過salsa的顏色是番茄天然的鮮紅而不是上海本幫菜裡面用糖和醬油染出的深紅。
Nachos 是最著名的墨西哥風味前菜,現在已經成為北美所有主流酒吧必備的下酒菜。Nachos的主料是corn chips或tortilla chips(玉米片),薄薄脆脆的酥片,跟薯片差不多的意思,常做成三角形。有時候在玉米粉中加入各種天然色素或用不同薯類豆類做成紅色、黑色、紫色等。
北美的超市裡一定有corn chips或tortilla chips賣,二者的區別在於製作tortilla chips時先把玉米放在青檸檬水中浸泡再磨粉、成型、炸制,而corn chips直接使用玉米粉製作。二者口感上略有區別,但差異不大。賣玉米片的地方一定有瓶裝salsa出售,買回家看電視的時候蘸著吃。
而nachos更進一步。一大盤玉米片鋪在盤底,上面放上番茄、芝士等,再加上salsa。調料擺好以後進烤爐烤,把芝士烤化了,玉米片也烤脆了,化了的芝士流得滿盤子都是,沾在玉米片上,又香又有味。豪華版的nachos還可以加上用牛肉末、紅豆和辣椒煮成的chillis(辣椒湯)或是其他肉類。
至於主菜,Fajita和Quesadilla都是墨西哥餐廳的必備菜式。 Quesadilla 是在用玉米粉或麵粉做成的tortilla薄餅中夾入肉類、蔬菜、芝士和Salsa等,夾好後的餅一折為二,烤一下。聽上去是不是跟taco有點像?主要區別有兩個,一是taco體型較小,二是quesadilla夾上餡料以後要烤一下,以裡面的芝士融化為度,而taco不烤。
Fajita 更復雜一點,上桌的時候用一個iron skillet(鐵板)盛放烤好切片的肉類,另把米飯、洋蔥、蔬菜、sour cream(酸奶油)、Salsa分別裝成小盤一並奉上,有時候還有一碟guacamole。吃的時候也是用tortilla卷來吃,但食客自己動手,愛夾什麼夾什麼。
3. 牙買加煙熏
如果說墨西哥菜離不開salsa的紅艷,加勒比海各地的食物則常常呈現出接近黑色的絳紅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烹飪方法就是源自牙買加的 jerk 。這個詞與jerky(肉乾)很接近,大約是因為jerk使用的方法是從西班牙人製作肉乾的傳統那裡一脈相承而來。
使用這種方法製作的主要是雞肉和豬肉,菜名就叫 jerk chicken (牙買加煙熏雞肉)、 jerk pork (牙買加煙熏豬肉)。首先把配製好的調料粉揉抹在肉上,腌制使其入味,再慢火烤制,故而其外部帶有濃郁的煙熏味而裡面的肉咸鮮適度酥爛脫骨。製作jerk的香料主要有allspice(多香果粉,又稱Jamaican pepper牙買加胡椒)和一種叫做Scotch bonnet的辣椒。
Jerk chicken一般配米飯吃。在飲食發展的歷史上,加勒比海和西印度群島曾受到非洲、西班牙、葡萄牙、中國和印度的影響,直到現在,中國的米飯、炒飯等在加勒比海都非常流行。配jerk chicken的rice(米飯)是加入red beans(紅豆)一起煮的,往往還有onion(洋蔥)、butter(黃油)在裡面,配jerk湯汁一起吃很有味道。
而印度的影響則體現在咖喱。 Curried goat (咖喱山羊肉)就是跟jerk chicken一樣一定會出現在美國和加拿大街頭牙買加餐廳的一道菜。跟印度咖喱相比,牙買加咖喱沒有那麼濃郁,辣度也低一些。跟咖喱一起上的side dish(配菜)一般是一種叫 roti 的印度油餅。
在加勒比海菜式中還有一種流行的主食—— plantain (芭蕉),切成片,烤熟或油炸。
4. 巴西烤肉
巴西烤肉在國內也已經很流行了,無需過多介紹。
在北美,巴西烤肉店一般叫做Brazilian Grill(巴西燒烤)或Brazilian Steakhouse(巴西扒房)。多數巴西烤肉店都屬於 rodizio ,意思是任食。服務員把大串的烤肉拿到你的桌子上來,用一把鋒利的刀削下一片放在你的盤中。有些店會在桌上放一個牌子供食客使用,綠色的一面表示來者不拒,紅色的一面表示酒足飯飽,服務員就不再拿著肉串來打攪你了。
Rodizio最受巴西人歡迎的牛肉是 Picanha ,這是牛臀上方的一塊肉,介於腰柳和後臀之間,肥瘦相間,肉質細嫩,口感豐腴。這個部位在北美一般的牛扒房是不用的,只有巴西燒烤視之為上品。
其餘的牛肉跟普通扒房所使用的部位差不多,但扒房的肉只會aging(熟成)不會腌制,巴西烤肉店卻會有腌制過的肉。腌制的方法有兩大類,用濕的醬料腌制稱為miranate,用乾的香料塗抹在肉上腌制叫做dry rub或rub。如果在菜單上看到BBQ rub steak,那麼這塊牛排就是烤以前用BBQ調料乾粉腌制過的。
烤肉可以直接吃,也可以蘸調料。南美風味的Chimichuri是用parsley(一種跟中國常見的香菜很接近的香料,比香菜葉子大)、oregano(牛至,一種香料葉)、蒜、橄欖油、紅酒醋等原料配製的,有紅綠兩款。嚴格來說,這款調料並不是巴西特色,而是流行於阿根廷、烏拉圭一帶,不過許多巴西烤肉店都提供。
同樣源自前殖民時代的南美大陸而非巴西特色的還有Anticuchos,這是一種用牛肉邊角料製作的烤串,切成兩三厘米見方的骰子塊。
Cassava (木薯)是美洲原住民幾千年來常見的糧食之一,在巴西烤肉店裡既可以炸成fried cassava(炸木薯條),也可以做成yucca mash(木薯泥),這里的yucca或yuca是木薯的地上部分的名稱,而cassava則是埋在地下的塊根。木薯還可以做成粉,叫farofa,加黃油、香料炒過。
巴西店的另一種特色主食是 corn bread (玉米麵包),吃上去跟中國北方常吃的玉米餅大同小異,不過是發酵烤制的。
水果也可以烤。吃過幾巡肉食之後,巴西烤肉店裡最受歡迎的就成了pineapple(菠蘿)。表面上撒些糖或者刷一層糖,這樣可以把水分鎖在裡面,不會太干。烤得差不多了,再撒些肉桂粉增加香味,是很好的甜品,解膩。
3. 墨西哥taco醬有幾種
墨西哥taco醬有3種。
很多時候,如果你去試一下「美式」的墨西哥taco,會看到這樣的一幕:油炸的硬殼,擺上牛肉末,上面撒著生菜絲和番茄碎,有時還會加上一大勺酸奶油(sour cream)。
taco醬注意:
美國的墨西哥菜在我眼中恐怕承載了最多的誤解:從Taco Bell將標准化的墨西哥菜變成完全不搭尕的快餐;再有中高端玩fusion的餐廳把各種面餅上擺肉都叫做「taco」;還有起著墨西哥名字和內部裝飾、主要為美國人服務的餐廳;最後就是在「小墨西哥」乾洗店和雜貨店角落裡藏著的「正宗墨西哥菜」。
4. 手卷餅配橙汁是哪個國家的吃法
墨西哥卷餅,英文叫做Taco,塔克。Taco是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製作非常的簡單,非常受墨西哥人的喜愛。一張玉米薄餅夾上各種的肉和蔬菜,再根據自己喜好搭配好醬料,再將玉米餅捲起,美味可口的Taco就做好了。所以墨西哥卷餅可以有很多的配料,然後配上橙汁絕對美味。
5. 墨西哥taco醬都有什麼醬
墨西哥taco醬是用牛油果,番茄,洋蔥,檸檬混在一起做成的醬。
熟透的牛油果兩個,一個番茄,半個洋蔥,半個檸檬就夠了,香菜。首先將牛油果洗凈後把它切開倒入碗中壓碎。將洋蔥,西紅柿,香菜依次洗干凈後切成小碎粒倒入剛剛壓碎的牛油果碗中。將半個檸檬擠出汁倒入碗中,然後放入一下勺鹽跟胡椒粉開始攪拌,攪拌好就可以了。
墨西哥TACO是一道以牛柳、洋蔥絲、紅燈籠椒絲、綠燈籠椒絲等為主料的食品。軟殼Taco有大小之分regular和mini。一般由玉米粉製作,但也有麵粉做的。
taco是用直徑一分米左右的小玉米餅作為卷餅,不封口,burrito是用玉米和麵粉混合的大張烙餅,必須封口,裡面要有米飯。
6. 墨西哥卷餅餅皮怎麼做
簡介
Fajita墨西哥卷餅,是一種圓形薄餅tortilla,裡麵包上墨西哥辣醬salsa或者酸奶油,接著裹上牛肉、雞肉或者豬肉,捲起來通常配沙拉一起食用。法國各大超市都有賣現成的墨西哥薄餅和醬汁,只需要自己准備好肉餡,包在一起就變成一頓豐富的晚餐。其實tortilla做起來非常簡單,無非是將水、麵粉混合揉成面團,再放入平底鍋中煎熟就可以了。辣醬的准備更是無需什麼特殊材料,不過是洋蔥、番茄、紅椒這幾樣基本食材。我一般在想清理冰箱食物的時候,就會弄這個fajita來吃。前幾天烤的整雞還有剩下的,於是今天晚上就整了這個雞肉墨西哥卷餅來吃。
小意達
用料1 (薄餅材料)
麵粉 300克
溫水 125毫升
鹽 1茶勺
糖 1茶勺
用料2 (餡料)
洋蔥 一個
番茄 三個
紅椒 1個
烤雞肉 300克
番茄膏 1湯勺
辣椒粉 1茶勺
鹽 適量
胡椒 適量
巴西莉 一把
檸檬汁 適量
墨西哥卷餅的做法1
將餅皮所有材料倒入麵包機,用「和面」程序活成不粘手的面團。取出將面團平分成8份
在操作台上撒些麵粉,用擀麵杖將面團做成薄圓餅皮
取平底不粘鍋,燒熱後,放入一個餅皮,煎1分半中後,將餅皮翻面,繼續煎半分鍾即可。重復此步驟將所有餅皮煎熟
墨西哥卷餅的做法2
取一炒鍋放入少量橄欖油燒熱,加入紅椒粒中火炒熟後,倒出備用
同鍋放入適量橄欖油,燒熱後加入洋蔥炒至變軟,然後加入番茄粒翻炒,調入番茄膏、辣椒粉,翻炒均勻後蓋上鍋蓋,中火燜10分鍾左右至鍋中材料變醬汁狀
醬汁達到自己喜歡的濃稠度以後,加入紅椒粒、雞肉塊,用鹽、胡椒調味,灑入幾滴檸檬汁,大火拌炒至所有材料均勻即可,最後撒上巴西莉葉子。吃的時候取一張餅皮,包上雞肉辣椒醬,捲起來狼吞虎咽就可以了
小貼士
墨西哥卷餅的餅皮應該一面略微呈焦黃色,另一面保持白色,所以煎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餅皮會變得非常易碎。另外這種卷餅在煎的時候不用任何的油脂,所以一定要使用不粘鍋。
Fajita真的是又簡單又營養管飽的東西,將澱粉、蔬菜、蛋白質一齊捲入肚中。
此文以及照片版權屬於該空間作者,歡迎大家轉載,但是請在轉載時註明作者和出處,非常感謝。
7. taco的做法是什麼
需要材料:牛油果1個、雞蛋2個、雞胸肉3塊、培根3片、檸檬半個、芝士碎1大把、黑胡椒粉半勺、墨西哥卷餅1張、生抽3勺、糖半勺
1、雞蛋放少許鹽做成炒蛋,和牛油果放一起,撒上黑胡椒拌勻。
8. tako是什麼美食
tako是一種常見的墨西哥街頭美食墨西哥卷餅。
tako是用一張墨西哥薄餅將肉餡蔬菜等捲成U字型,主要食材為烤牛肉、雞肉、豬肉、車打芝士醬,此外通心粉、魚蝦、蔬菜、乳酪甚至昆蟲都可以作為墨西哥卷餅的配料。卷餅皮口感比較脆且有嚼勁,加入蔬菜和肉類,是很健康的一種小吃。
特點
腌制好烤好的冒著熱氣的肉類或是剛剛炸好的魚,上面撒上酸甜可口的莎莎醬,放在充滿玉米香氣的墨西哥薄餅tortilla上,再搭配幾瓣青檸檬角和香菜放在旁邊。
將檸檬汁擠在taco裡面,咬一口,濃郁的肉汁味裹著檸檬和莎莎醬的味道,讓你的嘴巴和胃都得到滿足的慰藉。
9. taco配什麼醬
taco配沙沙醬(Salsa)。沙沙醬可以說是taco的靈魂。一家taco店的主要競爭優勢在於沙沙醬的調法。和超市裡3美元一罐的美式沙沙醬不一樣,墨西哥餐廳一般會提供你三種:不是很辣的pico de gallo用切碎的番茄、洋蔥和墨西哥辣椒一起拌,比較清口。
鮮紅的Salsa Roja加入了很多辣椒和辣椒粉;還有用青番茄做成的Salsa Verde——後兩種沙沙醬都可以做到很辣,而且根據店主配方放入不同的辣椒,風味也不同。
Taco的組成部分:
1、首先,墊在肉下的Taco Shell(皮)非常重要。講究的小店都會現做皮,用得還是黃黃的玉米粉。玉米粉(Corn)現做得皮不僅綿軟有嚼勁,還有烤玉米的清香,又能吸收更多的肉汁。
一些餐廳為了迎合口味或是節約成本,也會用到麵粉(Flour)做taco皮,不能因為不用玉米粉就一棒子打死。
2、其次,taco上的肉絕對不能馬虎——真正的墨西哥taco肉,無論從質量還是口味上迅速甩開只用牛肉末加入調料翻炒的美式taco。
一枚好taco最重要的是肉本身的質感和各種不同的燉、烤、煎的製作方法,甚至於什麼肉什麼部位應該用怎樣的香料都有自己的講究,單純的牛肉末絕對是與正宗taco的精神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