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西班牙語怎麼說
① 一曲悲歌——《人間失格》
倘若願意避免狂喜狂樂
大喜大悲就不會降臨
躲開前方的擋路巨石
像蟾蜍一般迂迴前進
——夏爾·庫洛
「這就是我。世間對我已經無所謂容忍與不容忍,埋葬與不埋葬了。我是比狗和貓更劣等的動物。蟾蜍。只會趴在地上悉索蠕動的蟾蜍。」太宰治在他的半自傳性質的書《人間失格》中這樣寫道。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說白了就是不具備健全的人格。這本書寫的便是如此。整本書讀下來再仔細想一想便會覺得十分的陰郁痛苦。一個不健全的,不合群的,沒有人類的認同感的,痛苦而孤獨的人的經歷和內心世界,就是這本書了。
書的開篇是以第三人稱對三幅照片的描述。三張照片展現的是同一個人的童年、少年和成年。這個人就是他自己—書的主人公葉藏。全書也是按照這樣的順序展開的。不過照片的描述可真是有夠奇怪的,第一張說成是「孩子臉上掛著醜陋的笑容」「照片上的他,一副奇妙的神情,顯得猥瑣,讓人惡心,誰見了都忍不住想說:這是一個皺巴巴的小老頭。迄今為止,我還從來沒有看到過哪個孩子做出這樣一種奇怪的表情」。第二張照片是這樣說的「照片上的他竟沒有一點那種活生生的人的感覺」「這一次的笑容,不再是那種皺巴巴的猴子的笑,而是變成了頗為巧妙的微笑」「這種笑缺乏那種可以稱之為鮮血的凝重或是生命的澀滯之類的充實感。」「讓人覺得那是一種徹頭徹尾的人工製品」。第三張照片最為古怪,照片上的人缺乏特徵難以給人留下任何印象,稱之為「死相」。以這三張照片開篇,不禁讓人迫切的想要探尋這個人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竟會使他流露出那樣怪誕、令人發怵的表情。以這樣的形式和充滿怪誕的語言描寫,不得不說:真是妙~啊!
自卑。缺愛。家庭環境。
是造成他悲劇的三大原因。
他描述自己為生活中的丑角,從來沒能活出過自己,或者說丑角就是不得已的自己,而沒活出世間的「正常」心理。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學校,無論是對大人對姐妹還是對同學,他都盡力「故意」做出一些滑稽的舉動,來達到「服務」他人,逗笑他人的目的。很可悲對吧?我們所知道的像是學校里喜歡惡作劇的淘氣男孩子或是叛逆期的青少年的行為舉止都有一種為了博得更多的關注的目的。那麼他就是為了博得人類的關注而不斷重復著滑稽逗笑的行為,不斷地,不斷地,不斷地。。。形成了一種習慣,長在了皮肉之中。正像太宰治所描述的那樣「盡管我對人類滿腹恐懼,但卻怎麼也沒法對人類死心。並且,我依靠逗笑這一根細線保持住了與人類的一絲聯系。表面上我不斷地強裝出笑臉,可內心裡卻是對人類拚死拼活的服務,汗流浹背的服務。」仔細看看這一句「我依靠逗笑這一根細線保持住了與人類的一絲聯系。」這根本不就是把自己置於人類這樣的整體之外了嗎?由此可以揣測,他並沒有「同是人類」這樣的一種認同心,集體感,而是把自己劃到了人類這樣的物種之外。不禁令我浮現出這樣的一種畫面:他,獨自一人,漂浮在宇宙之中,看地球看隕石,唯獨定位不了自己。很孤獨。
可是究竟是為什麼會給他這樣的想法呢?
他自己敘述說這種悲哀的性格是天生的。可是一個人的性格的形成很大的程度上是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的,一個人沒有在童年時好好的被愛護,長大後也許就會缺乏愛人的能力而變得冷漠。他總說自己對人類十分恐懼,為什麼?又究竟在恐懼什麼?譬如隨便找出這樣的一段話「我一直對人類畏葸不已,並因這種畏葸而顫栗,對作為人類一員的自我的言行也沒有自信,因此只好將獨自一個人的懊惱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將精神上的憂郁和過敏密閉起來,偽裝成天真無邪的樂天外表,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徹底變成了一個滑稽逗笑的畸形人。」這樣的恐懼與不合群一定要從家庭環境著手,那就讓我們來仔細看看好了。
在孩提時代的他看來,最痛苦難捱的莫過於自己家吃飯的時候。這又是為何?因為用餐的房間昏暗,全家人全部一聲不響的嚼著飯粒,菜餚幾乎一成不變。坐在角落裡的他對用餐充滿了恐懼,因寒冷而渾身顫抖,又不得不把飯菜一點一點勉強塞進口中。這真不是好的記憶。
他也從未感受過飢餓感,感受不到吃飯帶來的幸福感,而由此因為自己的幸福觀與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觀風馬牛不相及,這使他深感不安而每夜輾轉難眠,呻吟不止,乃至精神發狂。這大概就是悲哀的最開始。他完全被「唯有自己一個人與眾不同」的不安和恐懼牢牢鎖住,一個孩童還未形成獨立的世界觀之時,觀念的形成全部來源於他人的影響,可在他這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世間的認同感,這就很頭疼了。而為了與別人有所聯系,一個孩子小心翼翼的把內心的秘密隱藏起來,不僅如此他還想到了一個招數:扮演滑稽的角色來逗笑。這就是他悲哀人格形成的初期情況。因為與他人心懷隔閡,卻希望有所聯系而去逗笑。真的很難過。這種後果確實是最初吃飯無法給他帶來幸福感造成的。以至於不斷地迎合大人的想法,甚至在一天深夜裡跑到爸爸房中,在記禮物的本子上寫下了他本來不想要的「舞獅」,只是因為爸爸那或許根本不存在的惱怒,多麼敏感的孩子啊。這件事也說明了,他,是缺愛的。不然為什麼自己想要什麼都不敢說出來?難道不應該是「被愛著的人總是有持無恐」嗎?再者,在後文中「我」與情人投湖自殺後,家裡人也只是安排我到「比目魚」處做個「食客」,並未提到父親來看我或者管教我。很奇怪對吧?
「拒絕敏感型人格」在他身上也有所體現。書中有一段話是這樣的「而且,無論家裡人對我說什麼,我都從不還嘴頂撞。他們寥寥數語的責備,在我看來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使我近乎瘋狂,哪裡還談得上以理相爭呢?我甚至認為,那些責備之辭乃是萬世不變的人間『真諦』,只是自己沒有力量去實踐那種『真諦』罷了,所以才無法與人們共同相處。正因為如此,我自己既不能抗爭也不能辯解。一旦別人說我壞話,我就覺得是自己誤解了別人的意思一樣,只能默默地承受那種攻擊,可內心卻感到一種近乎狂亂的狂懼。」他總把自己放在極低的位置來和人交往,並不能把內心中的話說出,認為那種責備之辭便是「真諦」只是自己無從實踐罷了,這是自卑而來的惶恐。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批評或是請求被拒絕,有的人對此一笑了之、不以為然,或者不愉快一會兒,但絕不會太久。可是有的人則對此反應劇烈,悲傷不已甚至難以擺脫。後者就是「拒絕敏感型人格」,很顯然他就是了。
後來他與堀木的相遇,成為了他的一個轉折點。他開始沉迷享樂、酒精和女色的世界,為的是那片刻的快意,盡管巨大的痛苦還是會接踵而至。在此後,他為情與一位女子投湖自殺、被指控協助自殺、人身自由受限後也曾做過不夠成功的漫畫家,與美好純潔的良子的婚姻結合讓他在愧疚與折磨中反復拷問自己,最終卻又不得不依賴於毒品而苟且偷生。至此,他終於意識到自己「喪失了為人的資格」。
在這之中開始意識到了世間的真相,世間是由個人匯成的,世間的意志是個人匯集成的意志。超越了個人之後依舊還是個人。這樣想就沒那麼可怖了。
有的人認為《人間失格》甚至是太宰治的其他作品都是消極而沒有意義的。任何人都不能夠否認的是: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有這樣或那樣的陰暗的一面、消極的一面。我們把這些不好的一面深深地藏在大海里或是「胸中的黑暗的小盒子里」從來不會告訴別人,而揚起臉沖著太陽微笑的時候,能在這樣的一本書中找到自己細小的影子,因為認同感而或欣慰、震驚、感動、淚流滿面。心想到:啊,真好,原來我並不是一個人啊。這樣就夠了,就有意義了。這又有什麼不可呢?有認同感阿葉也會好好的活下去了吧!
以上拙見一則記《人間失格》所想
② 人間失格到底是什麼意思
人間失格指失去做人的資格. 故事,從一個少年的死亡開始.它所展現的,是一個轉學生大場誠如何一步步被欺負至死,以及他的父親絕望尋仇的故事. 彼此失去信任的父子,選擇沉默著死去的少年,瘋狂復仇的父親,這些場景情節未經美化,時刻煎熬著觀者的神經. 大場誠的死亡成為一個終點,所有的希望幻覺在這一點破滅,整部故事被壓抑成一個暗點,不見半點陽光.大場誠死後,炎涼世態醜陋人心一覽無余,得知了真相的父親選擇了復仇,那份絕望與瘋狂卻沒有片刻淋漓之感,也並不能給予任何警醒與救贖.野島選擇讓大場誠的死,成為另一個故事的起點,整部劇更是急轉直下,墮入更深不可測的黑暗.
③ 如何理解《人間失格》
1、《人間失格》之哀的根源最主要還是軟弱的靈魂,日本式的行事風格和貫穿生活的精神是「和」,這種「和」之背後所擁有的軟弱和暴戾,無論將哪一種單獨列出都是異常可伯的。
2、太宰式的軟弱:如果相信弱肉強食的話,那麼它就代表被傷害者,被侵犯被凌辱者;如果有悲憫之心的話,那麼柔弱的靈魂可能就是我們想要保護的東西,然而又有多少人願意以一個悲天憫人的菩者聖人之心來保護眾生,於是沉淪與不可救賅隨之而生。
3、就軟弱者本身來講,生活抑或活下去都是艱難的,那些支撐生命的東西必須也只能仰仗周圍的給予。
4、世界是千奇百怪,光怪陸離的,想要的往往得不到,而不想要的往往俯首即拾,軟弱者生活在這個古怪的圈子裡所受到的只能是日復一日的無可奈何的痛苦。
(3)人間失格西班牙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內容簡介
1、全書由作者的序言、後記,以及主角大庭葉藏的三個手札組成,描寫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實而不斷沉淪,經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葯物麻痹自己,終於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
2、從滯澀的文中更可體會其內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後,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為他自己劃下最後的句點。
3、因此,《人間失格》算是太宰治半自傳性作品。
參考資料
網路-《人間失格》
④ 求解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是1994年吉田健執導日本電視劇,2009年集英社推出動漫,2010年生田斗真主演日本電影,也是1948年太宰治創作小說。不知道你具體問的什麼意思,一般指的應該是太宰治創作的小說,記得最新的文庫版應該是是小畑健畫的封面與插畫,你這個問的太模糊,如果只是字面意思的話指的是「喪失作為一個人的資格」,這本書是太宰治的一本毀滅性自傳也是絕筆,反應黑暗的社會現實,再版多次,影響非常大
⑤ 「人間失格」是什麼意思
1、人間失格【rén jiān shī gé】的意思是喪失了做人的資格。
2、同時也是一本書《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自傳體的小說。
⑥ 為什麼《人間失格》要翻譯為人間失格
一句話:早期的譯者這么翻是因為能力不足,後期的譯者這么翻是因為懶。
這里僅從翻譯角度討論這個譯名。在「直譯」和「意譯」的基礎之上,美國學者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歸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和「異化」(foreignizing translation)的概念,加入了更多文化方面的考量。歸化:讓作者向讀者靠攏。用譯語同化源語,迎合譯語讀者的文化語境。異化:讓讀者向作者靠攏。盡量保留源語的文化、語言特點。
國內主流譯本將標題「人間失格」翻譯為「人間失格」,顯然是試圖選擇「異化」的翻譯方法。而且更極端,直接「零翻譯」了。異化沒有錯,但「人間失格」這一譯法糟糕的地方在於,「人間」是漢語和日語共用的,而兩個詞的意思差別極大:人間:(社會中的)人。人間:人類社會、塵世、民間。這導致很多不懂日語的讀者對標題產生誤解,若無外界提示,很難意識到自己理解錯了。
「人間失格」的英文版標題 No Longer Human 採用了意譯,譯者 Donald Keene 還在前言中特意補充了標題的直譯「Disqualified from Being Human」。無論直譯意譯,起碼都沒有造成誤解,意譯出的「No Longer Human」還盡量還原了「人間失格」的語言風格。我最早讀到的譯本為吉林出版社的許時嘉版,後來又讀了江蘇鳳凰的燁伊版,但這兩版都沒有對標題翻譯作出解釋。隨手翻了下太宰治的原版,「人間失格」直接出現是在第三手札中,當時葉藏被送入了精神病院。
⑦ <人間失格>主要是講述了什麼諷刺了什麼
《人間失格》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
作品中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在發表該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
《人間失格》採用第一人稱敘事,以主人公三篇「手記」的形式構成全篇,增加了閱讀時的真實感。太宰治為了與小說敘事保持距離,還特意添加了一個「超敘事層」,即外加了一個「序言」與「後記」,且同樣以第一人稱敘事。
《人間失格》還具有結構「反諷」的特徵,即小說的情節呈現「背離」與「互反」,特別是體現在對大庭葉藏這一人物的塑造上。這種對立的敘述具有強烈的相互顛覆性,它要求讀者在閱讀時須超越非反諷性敘事的單一視角,不斷地對敘述對象予以「證偽再認」。
所謂的證偽再認,是指對同一人或同一事,在敘述的不同鏈接中藉助於其他人或事來轉換視角,從而將平面認識轉化為立體認識。
(7)人間失格西班牙語怎麼說擴展閱讀
昭和6年,太宰治與初代同居,後又開始從事共產主義運動,為此幾次搬家,在此期間,他發現自己一直信任的妻子在認識他之前早己與人有染,內心受到極大的打擊,於是,他去青森警察署自首,為自己的共產主義革命生涯劃上了句號。昭和10年,太宰治在鐮倉山企圖自縊未果。
自縊事件之後,太宰治患上盲腸炎,因治療中大量使用鎮痛葯而上癮,不得不入院治療了三個月之久,其間因其沒有按時交納學費被東京大學開除學籍。出院後不久,因鎮痛劑注射上癮,不惜舉債買葯,生活陷入了混亂之中。
昭和11年10月,在親朋好友的勸說和哄騙之下住進精神病院,這次入院經歷成為他一生都無法釋懷的經歷,也成為寫作《人間失格》的原動力。
⑧ 人間失格
仆の目をあげる、
もう君を見なくてすむのなら
仆の耳をあげる、
もう君の聲を聞かなくてすむのなら
仆の口をあげる、
もう誰とも話したくないんだ
仆はとても疲れて、
このまま眠ってしまいたい
by 野島 伸司
『人間・失格 たとえば ぼくが死んだら』よ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