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英國美國在什麼年代最強盛
⑴ 中美俄英法德各自的輝煌時期
中國主要是秦漢和唐宋等時期,美國是二戰後至今,俄國主要是從彼得大帝時開始的,至19世紀逐漸沒落,在20世紀蘇聯時期也輝煌一時。英國則是在工業革命後期戰勝西班牙開始強盛的,至兩次世界大戰開始沒落。法國基本與英國同時期強盛,在18世紀拿破崙時代達到頂峰。德國則是在19世紀中後期統一後,先後戰勝奧地利、法國開始稱霸一時,德國的崛起直接導致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⑵ 大英帝國的鼎盛到底是什麼時候
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之後,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奪取了兩國的大片殖民地,確立了海上霸權。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鼎盛時期,當時,全世界大約4-5億人——也就是當時全球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國的子民,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0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從英倫三島蔓延到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香港、新加坡、緬甸、印度、烏干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馬爾他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英國霸權領導下的國際秩序被稱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英國出版的大英帝國全球地圖通常用紅色把帝國的領土標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⑶ 各個國家在世界上稱霸的時期 , 比如中國的元朝 法國的拿破崙一世最鼎盛時期 - - 越多越好.
馬其頓
亞歷山大大帝 其名字亞歷山大意為「人類的守護者」;公元前356年7月22日-前323年6月10日)即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他維持了以馬其頓領導的統一希臘諸城邦,並征服了波斯及其它亞洲王國,直至印度的邊界。他用13年時間征服了當時歐洲視角的「已知世界」,被認為是歷史上重要的軍事家之一。
印度
阿育王(約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頻頭娑羅王之子,是印度歷史上的君王。他是一位佛教徒,後來還成為了佛教的護法。
根據佛經記載,前273年頻頭娑羅逝世 ,阿育王在大臣成護的幫助下,與其兄蘇深摩爭奪王位取勝,並把王族政敵全部殺死,在統治初期被認為是一個暴君。不久阿育王篤信佛教(有人說是受佛教徒的異母弟影響;也有說是受沙門的影響)。在約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國;有15萬人被俘,10萬人被殺,死傷數十萬。繼而,除邁索爾地區外,統一印度全境。其統治時期成為古代印度歷史上空前強盛的時代。
羅馬共和國
羅馬剛建國時,還是一個規模較小的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地區的大國。
前264年-前146年羅馬和迦太基之間為爭奪地中海沿岸的霸權發生了三次戰爭,統一了地中海沿岸
前215年-前148年羅馬發動4次馬其頓戰爭。羅馬征服了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其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建立成一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稱霸地中海的大國。
凱撒大帝通過高盧戰爭(前58年-前49年)征服高盧地區,使之成為羅馬的高盧行省。
羅馬帝國
(前27年—395年),正式名稱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古書稱為大秦、扶菻和驪軒,是古代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理論上是共和制,實際上是一個專制的政體。
羅馬帝國可以用來表示所有在羅馬統治之下的土地。羅馬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帝國。羅馬疆域的全盛時期是圖拉真在位末年(117年),他的軍事行動成功將羅馬帝國的疆域擴至最大,東起兩河流域,西達不列顛的大部分地區,南至埃及、北非,北抵萊茵河和多瑙河以北的達基亞。羅馬帝國此時總共控制了大約5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由蒙古族統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於1271年所建,定都於大都(今北京市),國號大元,1279年滅南宋。統治地區《元史》記載『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大致范圍西到新疆東部,西南包括西藏、雲南及緬甸北部,北至西伯利亞南部,越過貝加爾湖(一說直到北冰洋),東到鄂霍次克海。
法蘭西帝國
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崙一世,出生於科西嘉島,法國軍事家與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廣大領土。
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帝國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國之一,也是第一個被冠以「日不落帝國」稱號的國家。腓力二世時期是西班牙帝國的極盛期
15世紀末,收復失地運動成功後,西班牙統一,迅速走向海外擴張道路。16世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的先驅,並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茲特克、印加和瑪雅文明,並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宣稱擁有主權。西班牙王室與歐洲各王室聯姻,取得了大片領地的繼承權。卡洛斯一世時期,西班牙王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合二為一,使西班牙在歐洲的影響力迅速提高。卡洛斯一世更打敗最強大的敵人法國和奧斯曼帝國,西班牙遂開始稱霸歐洲。16世紀中期開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采礦所得的金銀取得更多軍費,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爭。腓力二世時期,雖然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分治,但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並沒有削弱,反而於1580年兼並葡萄牙帝國(於1640年失去),並獲得了後者廣闊的殖民地,把半個尼德蘭、半個亞平寧半島、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和幾乎整個中、南美洲歸為己有,還包括亞洲的菲律賓群島,甚至還一度包括台灣。自此,西班牙一直維持著世上最大的帝國(見圖1)。16世紀至17世紀的西班牙正處於黃金時期,是歐洲無可爭議的霸主,締造了被後世稱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時代。1800年的的西班牙帝國擁有16,300,000平方千米土地.
雖然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於英國,西班牙帝國開始衰弱,其海上霸權逐漸被荷蘭、英國等新興國家所取代,但其仍不失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但三十年戰爭後,西班牙一蹶不振,從其偉大的頂點迅速跌落下來,雖然保住了美洲殖民地,但它從此在歐洲政治舞台上不再唱主角,不再成其為一個大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半島戰爭使這個老態的帝國雪上加霜,之後其美洲殖民地紛紛獨立。美西戰爭更給西班牙以最後一擊,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已經日薄西山。
大英帝國
西班牙帝國衰弱後,第二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是大英帝國。
維多利亞女王時期是大英帝國的極盛期
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之後,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奪取了兩國的大片殖民地,確立了海上霸權。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全盛時期,在1921年,全世界大約4-5億人——也就是當時全球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國的子民,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7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4.75%,從英倫三島蔓延到香港、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緬甸、印度、烏干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馬爾他、新加坡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英國霸權領導下的國際秩序被稱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英國出版的大英帝國全球地圖通常用紅色把帝國的領土標出(見圖2),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然而對帝國的擴張也有批評的聲音。19世紀的政治家索爾斯伯利勛爵在1861年抱怨英國每年支出150萬英鎊保衛殖民地,「僅僅滋養了一大堆軍事駐地的和一種『日不落帝國』的自滿情緒。一家斯里蘭卡的新聞報紙引用了科爾文·R·德·西爾瓦所做出的著名回答:「那是因為上帝不信任黑暗中的英國人。
但到了20世紀中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和英國國力的日漸式微,其殖民地紛紛獨立,與此同時,新興霸權國家美國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國逐漸瓦解。如今,英國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國家組成了一個國際組織——英聯邦以取代大英帝國。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的是,英國再也無法在政治、外交和經濟等各個方面直接影響英聯邦的其他成員了。昔日的「日不落帝國」最終「日落」。
⑷ 英國,美國西班牙全盛時期,哪個最輝煌
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五大洲,面積是英國本土的100倍,佔到全球陸地面積的近四分之一,剩下的也是英國的勢力范圍或貿易國
⑸ 西班牙什麼時候最強大
西班牙之所以十分熱衷於在中美和南美擴張,主要是看中了這里豐富的黃金和白銀。恩格斯曾說「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踏上一個新發現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瘋狂掠奪下,美洲很快成為了西班牙的黃金寶庫。據統計,在殖民統治的300年間,西班牙從拉丁美洲掠奪了約2500噸黃金和10萬噸白銀。在16世紀,西班牙壟斷了世界金銀總量80%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帝國」。
西葡航海運動。黃金白銀的大規模流入,使得西班牙成為當時歐洲最富裕的國家。西班牙憑借雄厚的金融實力,打造了「無敵艦隊」,聯合哈布斯堡王朝一同稱霸西歐。1580年,西班牙腓力二世用無力吞並了當時第二號的殖民國家——葡萄牙王國,這一年是西班牙霸業的頂峰。
⑹ 19世紀末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是
19世紀末,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是英國。直到二戰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日漸式微的國力,大英帝國逐漸瓦解,世界第一大國的稱號被美國所取代。
一般認為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格瑞福蘭海戰,標志著英國的開始崛起。但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並不代表英國取代了西班牙的霸權,直到300年後的19世紀英國才做到這點。
1688年光榮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資產階級執政的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英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使其經濟、軍力、科技、文化迅猛發展。
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後從法國手裡奪取整個加拿大,標志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
19世紀,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對英國的霸權如虎添翼。原本只能借著和法國敵對參與歐洲事務的英國,可以利用其獨有的工業產品掌控的歐洲的經濟命脈、用世界最強大的海軍威懾弱小的歐洲國家。
19世紀初期,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全部獨立,間接導致英國成為真正的海洋霸主,此時英國終於在「殖民地面積上」成為是歐洲以及世界第一。
1815年,擊敗拿破崙法蘭西第一帝國後,大英帝國徹底超越其他所有歐洲國家、一躍成為歐陸第一強權,在武力上只有俄羅斯帝國能和英國一較高下,但由於俄羅斯的經濟和科技落後,所以英國成為歐洲霸主。
也因為英國在世界范圍內的殖民地數量最多、科技最發達、控制各個大陸的經濟都市,而成為了主導地球發展的「世界帝國」。
此時的英國屬於歐洲五大列強(英國、法國、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之首,主導國際事務達100年之久,這段時期被稱為「不列顛治世」,又因為年值維多利亞女王統治英國的時代、所以又稱維多利亞時代。
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五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2個「日不落帝國」。
(6)西班牙英國美國在什麼年代最強盛擴展閱讀
大英帝國的衰落
20世紀初,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加上美蘇兩國的崛起,導致大英帝國體系越來越難以維持。同時,宗主國越來越關心本土和周邊國家的事務,特別是在二戰以後這種趨勢更加明顯。英國最終被迫接受這一新的形勢,將帝國體制轉變為鬆散的英聯邦,而英國也喪失世界霸主的地位。
1947年的經濟危機迫使克萊門特·艾德禮的工黨政府放棄繼續維護英國作為世界一流強國,接受美國的崛起。英國也必須處理與歐洲其他國家的關系,但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扭曲的關系至今沒有完全解決。
由於英國國力衰退,在1966年聯合國區域集團重新劃分後由英國主導的英聯邦國家組被取消,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四國被劃入西歐及其他組,而其餘英聯邦國家則被劃分到相應的地區組,這一象徵性舉動標志著英國喪失超級大國地位。
英國最後一塊人口超過百萬的殖民地英屬香港,則於1997年7月1日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部分歷史學者和威爾士親王查爾斯都曾表示香港回歸標志著大英帝國的終結。
⑺ 西班牙什麼時候最強大
西班牙在16世紀的時候是最強大的一個國家,當時它的海軍隊伍是全球頂級的,橫掃歐洲國家,因此還落了個日不落帝國的稱號。
⑻ 美國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了世界經濟第一大國
美國在1894年的時候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過了20多年以後,甚至超過了英國,法國,日本,德國的總額。時至今日,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但是由於美國范圍太廣,它正在充當世界警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資源。在奧巴馬總統和特賴普總統的領導下,他們正在走下坡路,世界排名第一可能不會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