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南部1963年發生什麼
Ⅰ 墨西哥5.5級地震,給當地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最明顯的影響就是房屋倒塌,市民受傷,無法上班導致失業,吃喝不方便沒飯吃沒水喝。墨西哥大地震後或同時出現的藍光,在地質學上傳統上稱為地震光,是岩石圈破裂後產生的電荷與低空雲層電荷碰撞時產生的光譜為藍色或藍白色的電磁波。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當地震警報響起時,建築物劇烈搖晃,人們跑上街頭。當地官員說,地震造成至少兩人受傷,30多棟建築受損。
當時,太陽正在地球自轉的墨西哥產生mx級或以上的超強太陽耀斑。當太陽耀斑或引力異常與地球磁場耦合時,就會產生地震前兆光。地震前兆光不同於地面光,多發生在電離層附近,與太陽的偏振光有關。這是我20年來對獨特天象的觀察所獲得的對可靠地震前兆的獨特原創定義,與傳統的地球光概念有著顯著的區別。
Ⅱ 世界上最令人驚奇的神秘消失事件
本世紀以來所發生的各種奇異事件,最讓人費解的大概就要算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連串飛機與輪船的失案蹤了。
所謂百慕大三角,即指北起百慕大,西到美國佛羅里達洲的邁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個三角形海域。在這片面積達400O00平方英里的海面上,從1945年開始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隻,在這里神秘地失蹤。當然,這些失蹤事件不包括那些機械故障、政治綁架和海匪打劫等,因為這些本不屬於那種神秘失蹤的范疇。
由於事件疊出,人們賦予這片海域以「魔鬼三角」、「惡運海」、「魔海」、「海輪的墓地」等渾號。這些渾號反過來又烘託了這里特有的神秘而怖恐的氣氛。
現在,百慕大三角已經成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種失蹤事件的代名詞。
在我們熟悉的地球上,怎麼獨獨有這么一個神奇而無法解釋的角落?怎麼會發生一連串不可思儀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在百慕大三角作祟?
1.失蹤的飛機群
美國空軍上尉泰勒,是一位極有經驗的飛行員。他已經駕駛飛機在空中飛行了2500個小時,這個飛行記錄並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1945年12月5日,泰勒上尉作為第19飛行隊的隊長,他事領飛行隊從佛羅里達洲的勞德代爾堡機場起飛。他和14位飛行員駕駛著5架復仇式魚雷轟炸機,去執行一項飛行訓練任務。
一切正常,天氣良好,這是個理想的飛行天氣。
他們的任務是飛一個三角形航程,向正東方向飛過巴哈馬群島,接著向北飛行,然後沿三角形最後一個邊線返航。
當飛行隊越過巴哈馬群島上空時,基地突然收到泰勒中尉和飛行員鮑爾斯的報告,稱羅盤失靈,他們弄不清楚自己的高度。片到,基地指揮部收到的信號越來越糟糕,好像所有的飛行員都慌了神。當然指揮部也慌了。
下午4點鍾,指揮部聽到了泰勒上尉志願而顫抖的呼叫:
「發生了異常現象!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偏離了航向。」
指揮部道,「報告你們的位置!」
泰勒:「我弄不清自己的位置,不知在什麼地方!」
指揮部:「那麼你們向西飛行!」
泰勒:「方位儀出了故障,指針不動。我們辨不清方向,看到的只是大海」,
基地指揮部當時末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飛機上燃料充足,可以座付四個小時的飛行。再說,泰勒上尉的飛行技術是讓人放心的。指揮部遂即命令另一架儀表正常的飛機替代泰勒。
可是十幾分鍾後,基地指揮部又接到報告:
「警報!我們現在又迷航了,看不見陸地……一切全亂套了,連大海也好像和往常不一樣了!」
這時候也傳來勒泰上尉的聲音: 「我們好像在墨西哥灣上空……」
基地吃驚了,他們怎麼偏離航向飛到墨西哥灣去了?下午d時,這5架飛機不知位於何處,還盲目地在飛行,他們之間彼此聯系的對話,讓基地大大震驚,所有的儀表都失靈了。他們的讀數都不相同,連西斜的夕陽都役看見,如果看見太陽他們就會校正航向的。最後,終於傳來令基地心碎的聲音:
「我們完了……開始往水裡沉了……」
電波訊號越來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這時候,時針正指7點零4分。泰勒上尉連同他的14個夥伴,以及那五架飛機,也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指揮部感到這事不可理解,立刻決定派機尋找。
幾分鍾之後,一架「馬丁」式海上搜索機應命起飛。這架搜索機由13名機組人員駕駛。
但是,這架海上搜索機也失蹤了。它好像直奔那個失蹤的虎口,連點聲息都沒有傳回,便悄悄地消失了。
短短幾個小時,6架飛機、27位飛行員都不見了,簡直是莫名其妙。難道他們被天空吞噬了嗎?
次日,美國當局對這次事件予以高度的重視,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搜尋救援活動。美國海軍出動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21艘艦艇,數百艘快艇和摩托艇,3O0多架飛機,也就是說美國海軍動用了佛羅里達海域附近所有能夠動用的艦船和飛機。搜索海域從百慕大到墨西哥灣每一寸海面,結果一無所獲。
按常理分析,假如飛機墜人海中,那麼起碼也應當在海面上留下漂浮的油花等痕跡。然而,什麼也沒留下,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似地。大海依然那麼蔚藍、那麼寧靜。
負責嫂尋救援的官員沮喪地對上司說:
「天知道發生了什麼,我們甚至無法估計可能發生了什麼!」
當這件事披露之後,百慕大海域就出了名。隨著人們對這片海域的關注,不可思議的飛機失蹤事件,就顯得越發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點30分,一架 DC—3型大型民航班機,從舊金山機場起飛,途經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面指揮塔曾聽到機長驚詫的話聲:
「這是怎麼回事?都在唱聖誕歌哪?」
誰也沒有想到這句話里所包涵的意味是什麼。
28日凌晨4點30分,班機還向機場發過電訊—— 「接近機場,燈光可見,准備降落。」機場做好接受著陸的各項准備。
可是這架DC—3型班機始終沒在機場降落。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機組人員和全部乘客當然無一生還。
一分鍾前還與機場保持著正常聯系,這次失蹤彷彿是在一瞬間之內發生的。就像天空破了個洞,飛機一下掉進洞里而無聲無息了。
2.航海者的墓地
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片什麼樣的海域呢?我們從最早揚帆駛過這片海域的哥倫布的見聞中,也許能窺見300年前這片海域的若干情況。
1502年,哥倫布第四次度過美洲時,曾途經百慕大三角。
這天,哥倫布仁立船頭,但見晴空萬里,海面平靜。突然間,狂風驟起,天昏地暗,幾十米高的巨浪像牆一樣向船隊撲來。
水手們齊心協力試圖調轉航向,但船上所有的導航儀器全部失靈,磁羅盤上的指針不是指著正北方向,而是指向西北方向,偏離6度。船失控了,任隨風浪推打。
哥倫布是幸運的,經過幾天幾夜曲顛筋,船總算沒有沉沒。令他奇怪的是,這場從天而降的風暴結束竟是嘎然而止的,風浪說結束就結束,馬上就風平浪靜了。
哥倫布把這一切詳細地寫在他的航海日記里。他在給西班牙國王的信中,也談到這次難忘的經歷——
當時,浪濤翻滾,一連八九天時間,我們看不到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見過各種風暴,可是從來沒遇到過時間這么長,這么狂烈的風暴。
問題在於哥倫布活過來了,他的經歷至少說屬於那些尚可解釋的遭遇。那麼,那些沒能活過來的人,他們的遭遇呢?當然,那是一種不可解釋的、誰也沒看到的經歷——
1840年8月,一艘法國帆船「洛查理」號正在百慕大海面航行。這艘船扯著帆,而且風帆飽滿,說明它在乎靜地航行著。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沒有目標似地隨風漂浮。人們感到奇怪,便劃船靠上去。他們發現船上靜悄悄的。上船後才知道,船上空無一人,但貨艙里裝著的綢緞等貨物完整無損,水果仍很新鮮,也投人碰過。然而,為什麼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沒有人能夠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隻餓得半死的金絲鳥,可惜它不能說話。
到底船上發生了什麼,投入知道,但誰都敢肯定船上肯定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1872年,這一帶海面又發生了一件怪事。
一艘雙桅船「瑪麗亞·采列斯特」號,在亞速爾群島以西100海里的地方漂浮。當它被人們發現時,船上又是空無一人,而且船艙的餐桌上還擺著美味佳看,茶杯里還盛著沒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掛鍾正常地走動,縫紉機台板上還放著裝著機油的小瓶子。這一切除了說明這艘船沒有遇到風浪之外,絲毫不能解釋它的主人為何棄船而去。
1944年,古巴籍的貨船「魯比康」號在同一海域同樣出現人去船空的奇案。當人們登上這艘漂浮不定的船時,只有一隻狗孤獨地躺在甲板上。
1963年,美國籍油輪「瑪林·凱思」號穿過這片海域,航行的第2天,船上的報務員還向岸上通報說:「航行正常,位置北緯26度4分,西經73度。」但這是「瑪林·凱思」號傳給世界的最後訊息,它從此失蹤了。誰也無法想像這樣一艘裝有現代化導航和通訊設備的油輪,竟然連一點油花都沒留下,就從這片海域上失蹤了。
美國籍貨輪「獨眼」號是一艘長達542英尺、擁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貨輪。1918年3月,它在巴西裝滿錳礦砂,返回弗吉尼亞的諾福克的途中失蹤了。當時天氣很好,不存在風浪掀翻船隻的可能。有人推測說當時正值戰爭期間,「獨眼」號很可能遭德軍潛艇的襲擊。可是戰後人們查閱了德國海軍的戰時記錄,發現當時沒有一艘德國潛艇在「獨眼」號航線上出現過。如此龐大的一條巨輪,又有無線電通訊設備,它怎麼連個「SOS」的信號都沒發出就失蹤了呢?
1935年8月,義大利籍的貨輪「萊克斯」號的水手們,親眼看到美國籍縱帆船「拉達荷馬」號被海浪漸漸吞沒,他們奮不顧身地從海上救起了「拉達荷馬」號溺水的水手。但5天之後,「萊克斯」號的水手卻驚訝地發現,「拉達荷馬」竟然漂浮在海上。這並不是幻覺,因為「萊克斯」號上的水手,連同被他們救起的「拉達荷馬」號上的水手,一同登上了「拉達荷馬」號縱帆船。
一艘已經沉沒了的船,怎麼可能又重新漂游海上呢?人們無從解釋。
3.究竟誰在這里作怪
既然這里出現如此眾多的奇異事件,那麼,人們當然要問究竟是什麼在這里搗鬼?
1951年10月,一艘巴西的軍艦在亞洛爾群島西南方向的海面上航行,後來船和水兵一起神奇地失蹤了。次日,巴西方面派出飛機和艦船前往找尋,一架水上飛機在海面上搜尋時發現,海面下有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在飛速前進,而且速度快得驚人。這說明這絕非海底生物,同時龐大的體積又說明,它又非水中的魚類。在這天夜裡和次日凌晨,有人在這一海域看見了一種奇異的極其明亮的光,但誰也無法說清這奇異的物體和奇異的光芒從何而來。
從這片魔鬼三角海域僥幸逃脫出來的人,他們的回憶也許能給我們提供一點線索。
美國海難救助公司一船長說,他有一次從波多黎各返回佛羅里達,途中船上羅盤的指針突然猛烈擺動,雖然柴油機仍在運轉,但毫無功率。海浪從四面八方朝船撲來,看不到水平線,船的四面都是濃濃的大霧。他急忙命令輪機手全速前進,終於沖出大霧。奇怪的是這大霧以外的海面浪並不大,也沒有霧。水手們都說,這輩子從未見過這種怪事。
1972年9月,美國籍貨輪「惡夢」號航經百慕大三角海域時,突然船上所有的燈都暗了下來,羅盤也失靈了。水手們感到事情不妙,趕緊根據陸地的燈光定向,把船朝西駛去。航行片刻,他們發現船原本是向北行駛,但無論如何他們也糾正不了航向。這時候,天空出現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遮住了星星。一道亮光射進這個物體。不久,它又不見了,船也恢復了正常航行。
天空中這個黑色物體和前面說到的水下的那個黑色物體有無聯系?或者說,它們是否為同一物體?沒有人能夠回答。人們只能說:這是耐人尋味的。
顯然,這里存在著一股神秘而強大的、看不見的力量。
1977年2月,一架私人水上飛機掠過百慕大三角海域,飛機上的幾值朋友正在吃飯,突然發現盤子里的刀叉都變彎了。當時羅盤指針偏轉了幾十度,他們加速逃離這個可怕的航區。返航後他們發現,錄音機磁帶里錄下了強烈的海的噪音。
海,怎麼能發出嗓音呢?
一位老飛行員說了件怪事。一次,他在百慕大三角海域7000米高空做夜間飛行。起初,一切正常。忽然他發現機翼兩側光芒閃閃,他以為是機艙玻璃反光,但反光不可能這么強烈,強光刺得他睜不開眼,連儀表也看不清楚,而飛機亮得像個透明的玻璃物體。他抬起頭,覺得天空亮得連星星都看不見了。他趕緊關閉自動操縱桿,改用手操縱著飛機飛行。幾分鍾後,亮光漸漸消失,一切恢復正常。
夜空中的亮光從何發射而來?老飛行員答不上來,相信你也答不出來。
4.科學家們的種種解釋
全世界的科學家似乎都不允許百慕大三角的謎繼續存在下去。他們運佣自己已知的各種知識,去解釋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種種怪事。
在各種解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的這幾種:
(l)磁場說。在百慕大三角出現的各種奇異事件中,羅盤失靈是最常發生的。這使人把它和地磁異常聯系在一起。人們還注意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事的時間多在陰歷月初和月中,這是月球對地球潮汐作用最強的時候。
地球的磁場有兩個磁極,即地磁南極和地磁北極。但它們的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不斷變化中。地磁異常容易造成羅盤失誤而使機船迷航。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場,它能造成羅盤和儀表失靈。
1943年,一位名叫襲薩的博士曾在美國海軍配合下,做過一次有趣的試驗。他們在百慕大三角區架起兩台磁力發生機,輸以十幾倍的磁力,看會出現什麼情況。試驗一開始,怪事就出現了。船體周圍立刻湧起綠色的煙霧,船和人都消失了。試驗結束後,船上的人都受到了某種刺激,有些人經治療恢復正常,有的人卻因此而神經失常。事後,襲薩博士卻莫名其妙地自殺了。臨死前,他說試驗出現的情況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關。他沒有留下任何論述,以致連試驗的本身也成了一個謎。
(2)黑洞說。黑洞是指天體中那些晚期恆星所具有的高磁場超密度的聚吸現象。它雖看不見,卻能吞噬一切物質。不少學者指出,出現在百慕大三角區機船不留痕跡的失蹤事件,頗似宇宙黑洞的現象,舍此便難以解釋它何以剎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3)次聲說。聲音產生於物體的振盪。人所能聽到的聲音之所以有低渾、尖脆之分,這是由於物體不同的振盪頻率所致。頻率低於20次/秒的聲音是人的耳朵聽不見的次聲。歡聲雖聽不見,卻有極強的破壞力。
百慕大海域地形的復雜性,加劇了次聲的產生及其強度。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發、海浪和海溫的波動與變化都是產生次聲的原因。
(4)水橋說。據認為百慕大三角區的海底有一般不同於海面潮水涌動流向的潛流。因為,有人在太平洋東南部的聖大杜島沿海,發現了在百慕大失蹤船隻的殘骸。當然只有這股潛流才能把這船的殘骸推到聖大杜島來;當上下兩股潮流發生沖突時,就是海難產生的時候。而海難發生之後,那些船的殘骸又被那股潛流拖到遠處,這就是為什麼在失事現場找不到失事船隻的原因了。
(5)晴空湍流說。晴空湍流是一種極特殊的風。這種風產生於高空,當風速達到一定強度時,便會產生風向的角度改變的現象。這種突如其來的風速方向改變,常常又伴隨著次聲的出現,這又稱」氣穴」。航行的飛機碰上它便會激烈震顫。當然嚴重的時候,飛機就會被它撕得粉碎。
可惜,這些僅僅是假說而已,而且,每一種假說只能解釋某種現象,而無法徹底解開百幕大之謎。何況,除了飛機和船隻無端失蹤之外,百慕大海底和海面還有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怪事呢!
5,永無休止的怪事
1963年,美國海軍在波多黎各東南部的海面下,發現一個不明物體以極高的速度在潛行。美國海軍派出一艘驅逐艦和一艘潛水艇前去追尋。他們追蹤了四天,還是讓那東西跑脫了。這個水下不明物體,不僅行速快,而且又有奇異的潛水功能,可以下潛至8000米以下的深海,令聲納都無法搜摘。人們只看到它有個帶螺旋槳的尾巴,麗無法窺清其真實面目。
消息披露後,有人估計可能是前蘇聯的潛艇。然而,美國方面稱,以現代的加工製造技術,莫說是前蘇聯。連美國都無法製造這種可高速行駛,又可下潛深海的物體。
是什麼?讀者只能自己想像,因為美國海軍部也沒法解釋。
l979年.由美國和法國科學家組成的一個聯合考察組,意外地在這一帶的海底,發現了一個水下金字塔。當然,這個水下金字塔絕非自然界的產物,而是件人工作品。考察隊隊長、美國邁阿密博物館名譽館長查爾斯·柏里茲聞訊後,立刻派人攜水下攝影機再次下潛拍照。從照片上我們可以看見高大雄偉的水下大金宇塔。塔身上有兩個巨大的黑洞、海水高速穿過這兩個洞,致使這里的海面波濤洶涌、水霧彌空。
據稱這個水下金字塔,比埃及胡夫大金字塔還要雄偉。它的發現使人推測這一帶海難多系它引起。同時,它又給史學家帶來一個新的難題——即由來已久的亞特蘭蒂斯帝國是否存在的爭論,又再度掀起。
海底的事情夠讓人忙亂的了。但天上呢? 1981年,一群旅客正在巴哈馬島上遊玩。突然間,天空傳來一陣馬達聲,人們抬頭一看,只見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使用的「野馬」式戰斗機呼嘯而來。
遊客們起初以為這是旅遊公司特定安排的事先未宣布的節目,高興地鼓起了拳。不料,戰斗機竟不分清紅皂白地朝遊客開火了。遊客嚇得四處跑散,而戰斗機即刻便消失在雲中。
所幸當時有人拍下了飛機的照片。旅遊公司據此向法院控告美國空軍。不料,美國空軍見到照片大吃一驚說,不錯,這架飛機是他們的,但這架飛機早在49年前就在百幕大三角上空失蹤了。
天哪,40年前失蹤的飛機怎麼又飛回來了?請先不要吃驚。如果你看到下面一則報道,不知你將作何感想。
據報道:美國一架舊式轟炸機,出現於月球一座環形山頂。蘇聯航天探測器從太空傳回的照片,不僅表明這架飛機完整無損,而且還清晰地呈現了它的機號。美國空軍經核對,發現這又是一架40年前失蹤於百慕大三角區的飛機。
是誰把它弄到了月球?把它弄到月球又想做些什麼?
6、日本的百慕大三角
1952年9月18日,日本漁輪「妙神丸」號返回港口,他們說,海面上「惡浪翻滾得都形成了巨型的穹頂。」 「妙神丸」號帶回來的報告,引起日本科學界的注意,因為他們估計漁輪水手所描述的現象,很可能是海底火山爆發所引起的。日本列島飽受地震之苦,所以對此事格外留心注意。3天之後.日本航海安全署派出它的巡邏艇「敷根丸」號駛向這片海域。
與此同時,東京漁業大學召集—批專家,連同《朝日新聞》記者,一起登上前去考察的海洋考察船「新陽丸」號。
9月23口,「新陽丸」號的儀器記錄下海底火山爆發的情況。這時,「敷根丸」號巡邏艇返回港口報告說:海面上發現一個黃煙裊裊新冒出來的小島。然面,當「新陽丸」號趕到現場時,除看到兩塊岩石裸在海面之外,所謂新冒出來的小島又已沉入海中。
由於海底火山爆發越來越厲害,「新陽九」只得返航。可是日本水文地理署的官員,開始為他們派出的另一艘考察船「海陽5丸」的安全問題擔心了。這艘船9月21日載著一批專家駛離東京;至今音訊全無。
他們耐心而忐忑地等待了幾天,仍然毫無音訊。「海陽5丸」自離港後,未發回一封電報。水文地理署立刻開展營救工作,派出人員船隻前住搜索。因為船上載有日本最著名的一批學者,連同船員共計31人。前往搜索的人空手而歸,他們說除了發現那座海底火山重新爆發之外,什也未發現。「海陽5丸」失蹤了。
為什麼搜尋的人員在海面上我不到任何漂浮物?為什麼「海陽5號」連份電報都 沒發回?船上裝有3O噸燃料,為什麼遇難水域連一點油花花都設有?
這片海域被日本人稱為「魔鬼海」。它位於日本列島和小笠原群島之間。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一起失蹤事件,人們是不會把這里稱之為「魔鬼海」的。
早在1928年2月28日,—艘6000噸級的美國輪船「亞洲王子號」,駛離紐約港,經巴拿馬運河駛入太平洋。—個星期之後,一艘名叫「東部邊界城市」號的輪船,曾經收到「亞洲王子號」發出的呼救信號,這個信號重復了幾次就消失了。
駐夏威夷的美國海軍動用很多力量前往搜尋,但一無所獲。
到底是什麼力量在日本的「魔鬼海」作祟? 1957年4月19日,日本輪船「吉州丸」正在這一帶海域航行。船長和水手們都奇異地發現「兩個閃著銀光,沒有機翼,直徑約10米長,圓盤狀的金屬飛行物」從天而降,鑽入離船不遠的水中,當時海面激起巨浪。船長馬上記下當時的位置:北緯31度15分,東經 142度30分。
很明顯,飛碟是涉嫌對象。不,除了飛碟之外。包括日本魔鬼海在內的遠東海域,還發現一種被稱作「閃閃發光的海底巨輪」的神秘物體。
1967年3月,3艘貨輪上的水手都看到了一個泛著磷光的車輪狀物體;高速地在水下遠行,光是從旋轉的中心輻射出來的。3艘船中有一艘船上的水手,一周之內兩次見到這個怪異的現象。另—艘船的水手,在10月份又在同一海域發現同樣的現象。半年時間之內,人們總共5次觀察到它。這片海域是在曼谷到婆羅洲西北的一條直線上。
研究這種磷光巨輪的權威人士,漢堡的庫待·卡勒教授說,這種磷光輪在旋轉中似乎放射著千道光芒。中國的「成都」號貨輪的船長說,他也曾見過一種乳白色霧狀波浪,這種被浪寬9米,彼此間距9米,在水下2.5米的深處,以每秒鍾起伏兩次的節律從船下穿過。這表明,磷光輪的支臂以每秒鍾至少30米的速度在旋轉運行。
這位「成都」號貨輪船長,一個星期之後他又看到兩個巨「輪」。這一次觀察到的現象頗為古怪,它每秒鍾放射5—6次光,其閃光照亮了近80%的海面,其亮度雖不強烈,但能看得清書上的字。
「格倫法洛赫」號船長稱,他曾觀察到一種發光狀霧似的沙堆,從一個直徑15—30米的中心點踴了出來。他還發現兩個海底巨輪,疊在上下做反向旋轉。
卡勒教授說,這些「海底巨輪」在婆羅洲和暹羅(泰國)灣海面最容易發現。美軍「河狸」號船上的官兵,也曾在這一帶海域發現過」巨輪。
有些學者試圖以海洋中發光的微生物作用來解釋這一現象,但那些微生物怎麼能構成一種比風速、氣流速度都快的光輻射線呢?
百慕大謎題尚未解開,「巨輪」現象又給我們的科學家帶來了麻煩。
船隻下沉飛機自爆英國出現「新百慕大三角」
《江南時報》2000年12月04日 - 08:18
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神秘地帶聞名遐爾,現在英國北海也發現一個「新百慕大三角」,權威雜志《新科學家》報道,航經該處的船隻會突然下沉,並警告飛過該地帶的飛機也會有爆炸危險。
最新一期《新科學家》刊登了英國森德蘭大學海洋地理學家尤德的研究報告,指這個神秘區域位於北海的炮台油田附近。科學家指該處海�有一個海底沼氣(甲烷)的噴口,名為「巫婆洞」,相信是從該洞大量噴出的沼氣令船隻沉沒。科學家利用迷你微型潛艇,在500米深海底的洞口附近發現一艘拖輪的殘骸,認為是沼氣把船「拉往」海底的證據。
該艘75米長的鋼制拖輪估計建於1930年間,其殘骸極為完整,表面毫無破損,也沒有翻側,而是完全垂直地下沉,葬身海底。
尤德說:「那船並非船頭或船尾先下沉,而是像突然坐了升降機,直沉海底。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它不是因為相撞或船身穿了洞,因為那會像『鐵達尼』號一樣,其中一頭先入水。」要解釋這個現象,沼氣是極可能的「元兇」。當沼氣大量冒升,會令周遭的海水密度大為降低並浮力大減,輕微者會令船身下沉,嚴重者更會因浮力不足,令船隻在數秒間瞬即沉進海底。
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理論可用來解答大西洋百慕大三角之謎,但尤德仍審慎表示未敢肯定。研究人員現正翻查被發現拖輪的沉沒紀錄,同時搜集更多的海空難個案。
現在位置主頁不解之謎回頁首
Ⅲ 墨西哥一市長被憤怒民眾綁樹上,這是犯了什麼眾怒
墨西哥一市長被憤怒民眾綁樹上,因為他向當地居民保證飲食問題,然後沒有成功,導致名字憤怒。
吃水問題一直是一件大事,從古代人類會靠水而居,到現在用上自來水。水是人們離不開的基礎保障,以前人們離水源遠會打井,現在有了完善的供水系統,在家就能用上水。
在墨西哥發生一起民怨,當地的一位市長被代表們綁在了樹上。原因是這位市場曾經承諾過當地居民供水自由,可是新水箱問題百出,當地居民飲水成了難題,已經一個星期沒有用到水了。
之後這位市長發聲說自己並沒有被綁在樹上,供水問題已經和代表們達成一致。水是一個城市的依靠,是一家人的需要,是一個人的必需品。
開始男主以為是政府無能,之後他才發現根本的原因是整個國家人民認知的錯誤。為了愛情他打算改變這些,但他的力量太小了。最後兩人原本要結束這段戀情,卻因為他們的故事覺醒了很多女性,在家建廁所終於成功了。
墨西哥這位市長,應該遵守自己做出的承諾,人們之所以選你,是因為你的承諾讓他們看到希望。
Ⅳ 未解之謎
所謂百慕大三角,即指北起百慕大,西到美國佛羅里達洲的邁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個三角形海域。在這片面積達400O00平方英里的海面上,從1945年開始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隻,在這里神秘地失蹤。當然,這些失蹤事件不包括那些機械故障、政治綁架和海匪打劫等,因為這些本不屬於那種神秘失蹤的范疇。
由於事件疊出,人們賦予這片海域以「魔鬼三角」、「惡運海」、「魔海」、「海輪的墓地」等渾號。這些渾號反過來又烘託了這里特有的神秘而怖恐的氣氛。
現在,百慕大三角已經成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種失蹤事件的代名詞。
在我們熟悉的地球上,怎麼獨獨有這么一個神奇而無法解釋的角落?怎麼會發生一連串不可思儀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在百慕大三角作祟?
1.失蹤的飛機群
美國空軍上尉泰勒,是一位極有經驗的飛行員。他已經駕駛飛機在空中飛行了2500個小時,這個飛行記錄並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1945年12月5日,泰勒上尉作為第19飛行隊的隊長,他事領飛行隊從佛羅里達洲的勞德代爾堡機場起飛。他和14位飛行員駕駛著5架復仇式魚雷轟炸機,去執行一項飛行訓練任務。
一切正常,天氣良好,這是個理想的飛行天氣。
他們的任務是飛一個三角形航程,向正東方向飛過巴哈馬群島,接著向北飛行,然後沿三角形最後一個邊線返航。
當飛行隊越過巴哈馬群島上空時,基地突然收到泰勒中尉和飛行員鮑爾斯的報告,稱羅盤失靈,他們弄不清楚自己的高度。片到,基地指揮部收到的信號越來越糟糕,好像所有的飛行員都慌了神。當然指揮部也慌了。
下午4點鍾,指揮部聽到了泰勒上尉志願而顫抖的呼叫:
「發生了異常現象!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偏離了航向。」
指揮部道,「報告你們的位置!」
泰勒:「我弄不清自己的位置,不知在什麼地方!」
指揮部:「那麼你們向西飛行!」
泰勒:「方位儀出了故障,指針不動。我們辨不清方向,看到的只是大海」,
基地指揮部當時末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飛機上燃料充足,可以座付四個小時的飛行。再說,泰勒上尉的飛行技術是讓人放心的。指揮部遂即命令另一架儀表正常的飛機替代泰勒。
可是十幾分鍾後,基地指揮部又接到報告:
「警報!我們現在又迷航了,看不見陸地……一切全亂套了,連大海也好像和往常不一樣了!」
這時候也傳來勒泰上尉的聲音: 「我們好像在墨西哥灣上空……」
基地吃驚了,他們怎麼偏離航向飛到墨西哥灣去了?下午d時,這5架飛機不知位於何處,還盲目地在飛行,他們之間彼此聯系的對話,讓基地大大震驚,所有的儀表都失靈了。他們的讀數都不相同,連西斜的夕陽都役看見,如果看見太陽他們就會校正航向的。最後,終於傳來令基地心碎的聲音:
「我們完了……開始往水裡沉了……」
電波訊號越來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這時候,時針正指7點零4分。泰勒上尉連同他的14個夥伴,以及那五架飛機,也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指揮部感到這事不可理解,立刻決定派機尋找。
幾分鍾之後,一架「馬丁」式海上搜索機應命起飛。這架搜索機由13名機組人員駕駛。
但是,這架海上搜索機也失蹤了。它好像直奔那個失蹤的虎口,連點聲息都沒有傳回,便悄悄地消失了。
短短幾個小時,6架飛機、27位飛行員都不見了,簡直是莫名其妙。難道他們被天空吞噬了嗎?
次日,美國當局對這次事件予以高度的重視,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搜尋救援活動。美國海軍出動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21艘艦艇,數百艘快艇和摩托艇,3O0多架飛機,也就是說美國海軍動用了佛羅里達海域附近所有能夠動用的艦船和飛機。搜索海域從百慕大到墨西哥灣每一寸海面,結果一無所獲。
按常理分析,假如飛機墜人海中,那麼起碼也應當在海面上留下漂浮的油花等痕跡。然而,什麼也沒留下,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似地。大海依然那麼蔚藍、那麼寧靜。
負責嫂尋救援的官員沮喪地對上司說:
「天知道發生了什麼,我們甚至無法估計可能發生了什麼!」
當這件事披露之後,百慕大海域就出了名。隨著人們對這片海域的關注,不可思議的飛機失蹤事件,就顯得越發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點30分,一架 DC—3型大型民航班機,從舊金山機場起飛,途經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面指揮塔曾聽到機長驚詫的話聲:
「這是怎麼回事?都在唱聖誕歌哪?」
誰也沒有想到這句話里所包涵的意味是什麼。
28日凌晨4點30分,班機還向機場發過電訊—— 「接近機場,燈光可見,准備降落。」機場做好接受著陸的各項准備。
可是這架DC—3型班機始終沒在機場降落。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機組人員和全部乘客當然無一生還。
一分鍾前還與機場保持著正常聯系,這次失蹤彷彿是在一瞬間之內發生的。就像天空破了個洞,飛機一下掉進洞里而無聲無息了。
2.航海者的墓地
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片什麼樣的海域呢?我們從最早揚帆駛過這片海域的哥倫布的見聞中,也許能窺見300年前這片海域的若干情況。
1502年,哥倫布第四次度過美洲時,曾途經百慕大三角。
這天,哥倫布仁立船頭,但見晴空萬里,海面平靜。突然間,狂風驟起,天昏地暗,幾十米高的巨浪像牆一樣向船隊撲來。
水手們齊心協力試圖調轉航向,但船上所有的導航儀器全部失靈,磁羅盤上的指針不是指著正北方向,而是指向西北方向,偏離6度。船失控了,任隨風浪推打。
哥倫布是幸運的,經過幾天幾夜曲顛筋,船總算沒有沉沒。令他奇怪的是,這場從天而降的風暴結束竟是嘎然而止的,風浪說結束就結束,馬上就風平浪靜了。
哥倫布把這一切詳細地寫在他的航海日記里。他在給西班牙國王的信中,也談到這次難忘的經歷——
當時,浪濤翻滾,一連八九天時間,我們看不到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見過各種風暴,可是從來沒遇到過時間這么長,這么狂烈的風暴。
問題在於哥倫布活過來了,他的經歷至少說屬於那些尚可解釋的遭遇。那麼,那些沒能活過來的人,他們的遭遇呢?當然,那是一種不可解釋的、誰也沒看到的經歷——
1840年8月,一艘法國帆船「洛查理」號正在百慕大海面航行。這艘船扯著帆,而且風帆飽滿,說明它在乎靜地航行著。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沒有目標似地隨風漂浮。人們感到奇怪,便劃船靠上去。他們發現船上靜悄悄的。上船後才知道,船上空無一人,但貨艙里裝著的綢緞等貨物完整無損,水果仍很新鮮,也投人碰過。然而,為什麼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沒有人能夠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隻餓得半死的金絲鳥,可惜它不能說話。
到底船上發生了什麼,投入知道,但誰都敢肯定船上肯定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1872年,這一帶海面又發生了一件怪事。
一艘雙桅船「瑪麗亞·采列斯特」號,在亞速爾群島以西100海里的地方漂浮。當它被人們發現時,船上又是空無一人,而且船艙的餐桌上還擺著美味佳看,茶杯里還盛著沒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掛鍾正常地走動,縫紉機台板上還放著裝著機油的小瓶子。這一切除了說明這艘船沒有遇到風浪之外,絲毫不能解釋它的主人為何棄船而去。
1944年,古巴籍的貨船「魯比康」號在同一海域同樣出現人去船空的奇案。當人們登上這艘漂浮不定的船時,只有一隻狗孤獨地躺在甲板上。
1963年,美國籍油輪「瑪林·凱思」號穿過這片海域,航行的第2天,船上的報務員還向岸上通報說:「航行正常,位置北緯26度4分,西經73度。」但這是「瑪林·凱思」號傳給世界的最後訊息,它從此失蹤了。誰也無法想像這樣一艘裝有現代化導航和通訊設備的油輪,竟然連一點油花都沒留下,就從這片海域上失蹤了。
美國籍貨輪「獨眼」號是一艘長達542英尺、擁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貨輪。1918年3月,它在巴西裝滿錳礦砂,返回弗吉尼亞的諾福克的途中失蹤了。當時天氣很好,不存在風浪掀翻船隻的可能。有人推測說當時正值戰爭期間,「獨眼」號很可能遭德軍潛艇的襲擊。可是戰後人們查閱了德國海軍的戰時記錄,發現當時沒有一艘德國潛艇在「獨眼」號航線上出現過。如此龐大的一條巨輪,又有無線電通訊設備,它怎麼連個「SOS」的信號都沒發出就失蹤了呢?
1935年8月,義大利籍的貨輪「萊克斯」號的水手們,親眼看到美國籍縱帆船「拉達荷馬」號被海浪漸漸吞沒,他們奮不顧身地從海上救起了「拉達荷馬」號溺水的水手。但5天之後,「萊克斯」號的水手卻驚訝地發現,「拉達荷馬」竟然漂浮在海上。這並不是幻覺,因為「萊克斯」號上的水手,連同被他們救起的「拉達荷馬」號上的水手,一同登上了「拉達荷馬」號縱帆船。
一艘已經沉沒了的船,怎麼可能又重新漂游海上呢?人們無從解釋。
3.究竟誰在這里作怪
既然這里出現如此眾多的奇異事件,那麼,人們當然要問究竟是什麼在這里搗鬼?
1951年10月,一艘巴西的軍艦在亞洛爾群島西南方向的海面上航行,後來船和水兵一起神奇地失蹤了。次日,巴西方面派出飛機和艦船前往找尋,一架水上飛機在海面上搜尋時發現,海面下有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在飛速前進,而且速度快得驚人。這說明這絕非海底生物,同時龐大的體積又說明,它又非水中的魚類。在這天夜裡和次日凌晨,有人在這一海域看見了一種奇異的極其明亮的光,但誰也無法說清這奇異的物體和奇異的光芒從何而來。
從這片魔鬼三角海域僥幸逃脫出來的人,他們的回憶也許能給我們提供一點線索。
美國海難救助公司一船長說,他有一次從波多黎各返回佛羅里達,途中船上羅盤的指針突然猛烈擺動,雖然柴油機仍在運轉,但毫無功率。海浪從四面八方朝船撲來,看不到水平線,船的四面都是濃濃的大霧。他急忙命令輪機手全速前進,終於沖出大霧。奇怪的是這大霧以外的海面浪並不大,也沒有霧。水手們都說,這輩子從未見過這種怪事。
1972年9月,美國籍貨輪「惡夢」號航經百慕大三角海域時,突然船上所有的燈都暗了下來,羅盤也失靈了。水手們感到事情不妙,趕緊根據陸地的燈光定向,把船朝西駛去。航行片刻,他們發現船原本是向北行駛,但無論如何他們也糾正不了航向。這時候,天空出現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遮住了星星。一道亮光射進這個物體。不久,它又不見了,船也恢復了正常航行。
天空中這個黑色物體和前面說到的水下的那個黑色物體有無聯系?或者說,它們是否為同一物體?沒有人能夠回答。人們只能說:這是耐人尋味的。
顯然,這里存在著一股神秘而強大的、看不見的力量。
1977年2月,一架私人水上飛機掠過百慕大三角海域,飛機上的幾值朋友正在吃飯,突然發現盤子里的刀叉都變彎了。當時羅盤指針偏轉了幾十度,他們加速逃離這個可怕的航區。返航後他們發現,錄音機磁帶里錄下了強烈的海的噪音。
海,怎麼能發出嗓音呢?
一位老飛行員說了件怪事。一次,他在百慕大三角海域7000米高空做夜間飛行。起初,一切正常。忽然他發現機翼兩側光芒閃閃,他以為是機艙玻璃反光,但反光不可能這么強烈,強光刺得他睜不開眼,連儀表也看不清楚,而飛機亮得像個透明的玻璃物體。他抬起頭,覺得天空亮得連星星都看不見了。他趕緊關閉自動操縱桿,改用手操縱著飛機飛行。幾分鍾後,亮光漸漸消失,一切恢復正常。
夜空中的亮光從何發射而來?老飛行員答不上來,相信你也答不出來。
4.科學家們的種種解釋
全世界的科學家似乎都不允許百慕大三角的謎繼續存在下去。他們運佣自己已知的各種知識,去解釋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種種怪事。
在各種解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的這幾種:
(l)磁場說。在百慕大三角出現的各種奇異事件中,羅盤失靈是最常發生的。這使人把它和地磁異常聯系在一起。人們還注意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事的時間多在陰歷月初和月中,這是月球對地球潮汐作用最強的時候。
地球的磁場有兩個磁極,即地磁南極和地磁北極。但它們的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不斷變化中。地磁異常容易造成羅盤失誤而使機船迷航。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場,它能造成羅盤和儀表失靈。
1943年,一位名叫襲薩的博士曾在美國海軍配合下,做過一次有趣的試驗。他們在百慕大三角區架起兩台磁力發生機,輸以十幾倍的磁力,看會出現什麼情況。試驗一開始,怪事就出現了。船體周圍立刻湧起綠色的煙霧,船和人都消失了。試驗結束後,船上的人都受到了某種刺激,有些人經治療恢復正常,有的人卻因此而神經失常。事後,襲薩博士卻莫名其妙地自殺了。臨死前,他說試驗出現的情況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關。他沒有留下任何論述,以致連試驗的本身也成了一個謎。
(2)黑洞說。黑洞是指天體中那些晚期恆星所具有的高磁場超密度的聚吸現象。它雖看不見,卻能吞噬一切物質。不少學者指出,出現在百慕大三角區機船不留痕跡的失蹤事件,頗似宇宙黑洞的現象,舍此便難以解釋它何以剎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3)次聲說。聲音產生於物體的振盪。人所能聽到的聲音之所以有低渾、尖脆之分,這是由於物體不同的振盪頻率所致。頻率低於20次/秒的聲音是人的耳朵聽不見的次聲。歡聲雖聽不見,卻有極強的破壞力。
百慕大海域地形的復雜性,加劇了次聲的產生及其強度。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發、海浪和海溫的波動與變化都是產生次聲的原因。
(4)水橋說。據認為百慕大三角區的海底有一般不同於海面潮水涌動流向的潛流。因為,有人在太平洋東南部的聖大杜島沿海,發現了在百慕大失蹤船隻的殘骸。當然只有這股潛流才能把這船的殘骸推到聖大杜島來;當上下兩股潮流發生沖突時,就是海難產生的時候。而海難發生之後,那些船的殘骸又被那股潛流拖到遠處,這就是為什麼在失事現場找不到失事船隻的原因了。
(5)晴空湍流說。晴空湍流是一種極特殊的風。這種風產生於高空,當風速達到一定強度時,便會產生風向的角度改變的現象。這種突如其來的風速方向改變,常常又伴隨著次聲的出現,這又稱」氣穴」。航行的飛機碰上它便會激烈震顫。當然嚴重的時候,飛機就會被它撕得粉碎。
可惜,這些僅僅是假說而已,而且,每一種假說只能解釋某種現象,而無法徹底解開百幕大之謎。何況,除了飛機和船隻無端失蹤之外,百慕大海底和海面還有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怪事呢!
5,永無休止的怪事
1963年,美國海軍在波多黎各東南部的海面下,發現一個不明物體以極高的速度在潛行。美國海軍派出一艘驅逐艦和一艘潛水艇前去追尋。他們追蹤了四天,還是讓那東西跑脫了。這個水下不明物體,不僅行速快,而且又有奇異的潛水功能,可以下潛至8000米以下的深海,令聲納都無法搜摘。人們只看到它有個帶螺旋槳的尾巴,麗無法窺清其真實面目。
消息披露後,有人估計可能是前蘇聯的潛艇。然而,美國方面稱,以現代的加工製造技術,莫說是前蘇聯。連美國都無法製造這種可高速行駛,又可下潛深海的物體。
是什麼?讀者只能自己想像,因為美國海軍部也沒法解釋。
l979年.由美國和法國科學家組成的一個聯合考察組,意外地在這一帶的海底,發現了一個水下金字塔。當然,這個水下金字塔絕非自然界的產物,而是件人工作品。考察隊隊長、美國邁阿密博物館名譽館長查爾斯·柏里茲聞訊後,立刻派人攜水下攝影機再次下潛拍照。從照片上我們可以看見高大雄偉的水下大金宇塔。塔身上有兩個巨大的黑洞、海水高速穿過這兩個洞,致使這里的海面波濤洶涌、水霧彌空。
據稱這個水下金字塔,比埃及胡夫大金字塔還要雄偉。它的發現使人推測這一帶海難多系它引起。同時,它又給史學家帶來一個新的難題——即由來已久的亞特蘭蒂斯帝國是否存在的爭論,又再度掀起。
海底的事情夠讓人忙亂的了。但天上呢? 1981年,一群旅客正在巴哈馬島上遊玩。突然間,天空傳來一陣馬達聲,人們抬頭一看,只見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使用的「野馬」式戰斗機呼嘯而來。
遊客們起初以為這是旅遊公司特定安排的事先未宣布的節目,高興地鼓起了拳。不料,戰斗機竟不分清紅皂白地朝遊客開火了。遊客嚇得四處跑散,而戰斗機即刻便消失在雲中。
所幸當時有人拍下了飛機的照片。旅遊公司據此向法院控告美國空軍。不料,美國空軍見到照片大吃一驚說,不錯,這架飛機是他們的,但這架飛機早在49年前就在百幕大三角上空失蹤了。
天哪,40年前失蹤的飛機怎麼又飛回來了?請先不要吃驚。如果你看到下面一則報道,不知你將作何感想。
據報道:美國一架舊式轟炸機,出現於月球一座環形山頂。蘇聯航天探測器從太空傳回的照片,不僅表明這架飛機完整無損,而且還清晰地呈現了它的機號。美國空軍經核對,發現這又是一架40年前失蹤於百慕大三角區的飛機。
是誰把它弄到了月球?把它弄到月球又想做些什麼?
6、日本的百慕大三角
1952年9月18日,日本漁輪「妙神丸」號返回港口,他們說,海面上「惡浪翻滾得都形成了巨型的穹頂。」 「妙神丸」號帶回來的報告,引起日本科學界的注意,因為他們估計漁輪水手所描述的現象,很可能是海底火山爆發所引起的。日本列島飽受地震之苦,所以對此事格外留心注意。3天之後.日本航海安全署派出它的巡邏艇「敷根丸」號駛向這片海域。
與此同時,東京漁業大學召集—批專家,連同《朝日新聞》記者,一起登上前去考察的海洋考察船「新陽丸」號。
9月23口,「新陽丸」號的儀器記錄下海底火山爆發的情況。這時,「敷根丸」號巡邏艇返回港口報告說:海面上發現一個黃煙裊裊新冒出來的小島。然面,當「新陽丸」號趕到現場時,除看到兩塊岩石裸在海面之外,所謂新冒出來的小島又已沉入海中。
由於海底火山爆發越來越厲害,「新陽九」只得返航。可是日本水文地理署的官員,開始為他們派出的另一艘考察船「海陽5丸」的安全問題擔心了。這艘船9月21日載著一批專家駛離東京;至今音訊全無。
他們耐心而忐忑地等待了幾天,仍然毫無音訊。「海陽5丸」自離港後,未發回一封電報。水文地理署立刻開展營救工作,派出人員船隻前住搜索。因為船上載有日本最著名的一批學者,連同船員共計31人。前往搜索的人空手而歸,他們說除了發現那座海底火山重新爆發之外,什也未發現。「海陽5丸」失蹤了。
為什麼搜尋的人員在海面上我不到任何漂浮物?為什麼「海陽5號」連份電報都 沒發回?船上裝有3O噸燃料,為什麼遇難水域連一點油花花都設有?
這片海域被日本人稱為「魔鬼海」。它位於日本列島和小笠原群島之間。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一起失蹤事件,人們是不會把這里稱之為「魔鬼海」的。
早在1928年2月28日,—艘6000噸級的美國輪船「亞洲王子號」,駛離紐約港,經巴拿馬運河駛入太平洋。—個星期之後,一艘名叫「東部邊界城市」號的輪船,曾經收到「亞洲王子號」發出的呼救信號,這個信號重復了幾次就消失了。
駐夏威夷的美國海軍動用很多力量前往搜尋,但一無所獲。
到底是什麼力量在日本的「魔鬼海」作祟? 1957年4月19日,日本輪船「吉州丸」正在這一帶海域航行。船長和水手們都奇異地發現「兩個閃著銀光,沒有機翼,直徑約10米長,圓盤狀的金屬飛行物」從天而降,鑽入離船不遠的水中,當時海面激起巨浪。船長馬上記下當時的位置:北緯31度15分,東經 142度30分。
很明顯,飛碟是涉嫌對象。不,除了飛碟之外。包括日本魔鬼海在內的遠東海域,還發現一種被稱作「閃閃發光的海底巨輪」的神秘物體。
1967年3月,3艘貨輪上的水手都看到了一個泛著磷光的車輪狀物體;高速地在水下遠行,光是從旋轉的中心輻射出來的。3艘船中有一艘船上的水手,一周之內兩次見到這個怪異的現象。另—艘船的水手,在10月份又在同一海域發現同樣的現象。半年時間之內,人們總共5次觀察到它。這片海域是在曼谷到婆羅洲西北的一條直線上。
研究這種磷光巨輪的權威人士,漢堡的庫待·卡勒教授說,這種磷光輪在旋轉中似乎放射著千道光芒。中國的「成都」號貨輪的船長說,他也曾見過一種乳白色霧狀波浪,這種被浪寬9米,彼此間距9米,在水下2.5米的深處,以每秒鍾起伏兩次的節律從船下穿過。這表明,磷光輪的支臂以每秒鍾至少30米的速度在旋轉運行。
這位「成都」號貨輪船長,一個星期之後他又看到兩個巨「輪」。這一次觀察到的現象頗為古怪,它每秒鍾放射5—6次光,其閃光照亮了近80%的海面,其亮度雖不強烈,但能看得清書上的字。
「格倫法洛赫」號船長稱,他曾觀察到一種發光狀霧似的沙堆,從一個直徑15—30米的中心點踴了出來。他還發現兩個海底巨輪,疊在上下做反向旋轉。
卡勒教授說,這些「海底巨輪」在婆羅洲和暹羅(泰國)灣海面最容易發現。美軍「河狸」號船上的官兵,也曾在這一帶海域發現過」巨輪。
有些學者試圖以海洋中發光的微生物作用來解釋這一現象,但那些微生物怎麼能構成一種比風速、氣流速度都快的光輻射線呢?
百慕大謎題尚未解開,「巨輪」現象又給我們的科學家帶來了麻煩。
船隻下沉飛機自爆英國出現「新百慕大三角」
《江南時報》2000年12月04日 - 08:18
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神秘地帶聞名遐爾,現在英國北海也發現一個「新百慕大三角」,權威雜志《新科學家》報道,航經該處的船隻會突然下沉,並警告飛過該地帶的飛機也會有爆炸危險。
最新一期《新科學家》刊登了英國森德蘭大學海洋地理學家尤德的研究報告,指這個神秘區域位於北海的炮台油田附近。科學家指該處海�有一個海底沼氣(甲烷)的噴口,名為「巫婆洞」,相信是從該洞大量噴出的沼氣令船隻沉沒。科學家利用迷你微型潛艇,在500米深海底的洞口附近發現一艘拖輪的殘骸,認為是沼氣把船「拉往」海底的證據。
該艘75米長的鋼制拖輪估計建於1930年間,其殘骸極為完整,表面毫無破損,也沒有翻側,而是完全垂直地下沉,葬身海底。
尤德說:「那船並非船頭或船尾先下沉,而是像突然坐了升降機,直沉海底。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它不是因為相撞或船身穿了洞,因為那會像『鐵達尼』號一樣,其中一頭先入水。」要解釋這個現象,沼氣是極可能的「元兇」。當沼氣大量冒升,會令周遭的海水密度大為降低並浮力大減,輕微者會令船身下沉,嚴重者更會因浮力不足,令船隻在數秒間瞬即沉進海底。
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理論可用來解答大西洋百慕大三角之謎,但尤德仍審慎表示未敢肯定。研究人員現正翻查被發現拖輪的沉沒紀錄,同時搜集更多的海空難個案。
現在位置主頁不解之謎回頁首
百慕大三角的「死人復活」
2001-05-09· ·
百慕大三角在世人的心目中簡直比魔鬼還可怕,在那時莫名其妙的失蹤的飛機和船隻不知有多少,這個恐怖的海域不知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但是世間事無其不有,也有人在百慕大「死」而復活,連自已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1989年2月26日,一艘由巴拿馬漁船在百慕大三角南75里處作業,人們發現一白色布袋在海面上一沉一浮,拉出海面一看,裡面竟是一個活人。這個人叫米高維爾斯奇思,他在1926年死於癌症,他隨身攜帶的一些文件證明了這點。他先被送到百慕大醫院,後又被轉至歐洲蘇黎世精神中心,以便找出其「死而復生」的原因?醫生們費盡周折也找不出原因,他自已也不明所以。
此人1918年移居百慕大,1923年患癌症,1926年3月24日,他的妻子遵照其生前要求海葬的遺願,把他裝在帆布袋裡海葬,拋到百慕大以南的海里。想不到63年他怎麼活過來了呢?即使「復活」了,在帆布袋裡也會淹死呀?他本人對這些也不能解釋,他說他「死」後自已也很模糊,只記得恢復知覺時被人救上了漁船。
1946年3月16日,白賴仁的莉地亞夫結為夫婦。一年後,他們在百慕大坐遊艇再度蜜月,在游覽中,白賴仁失足墜入海中,被洶涌的波濤卷的無影無蹤。莉地亞回到家鄉肯特基後,不再嫁人,苦苦思念著丈夫。四十三年後的1990年初,莉地亞心血來潮,她要故地重遊,租用了老船長63歲杜比亞辛的船,當船駛到她丈夫被溺的海域時,被認為早已溺死的白賴仁竟奇跡般的出現在該船的甲板上,與其忠貞的妻子擁抱、接吻,之後卻又出乎意料地雙雙消失了,好在船長並未因驚奇而發昏,就在這對夫婦擁抱、接吻的一剎那,他不失時機的利用照像機拍攝了一張珍貴的照片,並在返回港口後向警方出示了這張照片,警察們也不得不相信這個事實。
令人不解的是,白賴仁當初是怎麼回下來的?這43年他在干什麼?夫妻相會後為什麼又雙雙不明不白的「消失」了?他們又去了哪兒?這不是現今人類的知識所回答得了的。
這種「死而復活」的事比天方夜譚還離奇神秘,在地球人中相信的恐怕還不到百分之一,但既然別人言之鑿鑿,我們也就姑且聽之吧。但是,我誠懇地希望大家記住亞歷克西斯。卡雷爾博士的一句名言:「科學的責任不是迴避事實,不管這些事實是明擺著的,或是無?/td>
給分繼續。。。
Ⅳ 曾經的墨西哥戰爭是怎樣進行的
美墨戰爭是美國與墨西哥之間於1846年至1848年爆發的一場戰爭。美國通過這場規模不算很大的戰爭奪取了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世所罕見。墨西哥喪失了大半國土,元氣大傷。美國從此獲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
1835年美國煽動墨西哥德克薩斯地區的種植園主叛亂,並入美國。墨西哥出兵鎮壓,美國派兵佔領德克薩斯,並攻入墨西哥,5月23日墨西哥對美宣戰。
1846年5月18日,泰勒率美軍南下佔領馬塔莫斯,9月攻佔蒙特雷,11月佔領薩爾蒂約。同年6月卡尼率美軍1700人西進,奪取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1847年2月,泰勒部在布埃納維斯塔擊潰墨西哥總統聖安納率領的墨軍1.4萬人。3月,美軍在總司令斯克特率1萬美軍在墨西哥灣韋拉克魯斯登陸,29日,美軍攻佔韋拉克魯斯。4月18日,美軍擊潰總統聖安納主力和參謀部,5月5日,美軍佔領普埃布拉,逼近墨西哥城,8月美援軍趕到,美軍在康特列拉斯再次擊敗墨軍。雙方進行和談,9月7日談判破裂。9月8日,美軍向墨西哥城發動進攻,被擊退,12日,美軍佔領城外高地,炮轟城牆。14日美軍攻入墨西哥城,16日控制全城實行軍管。10月墨西哥總統被免職。
1847年11月11日安約當選墨西哥臨時總統,1848年1月雙方開始和談。2月2日雙方簽定和約,墨西哥割讓德克薩斯、新墨西哥、上加利福尼亞。1848年6月12日,美軍撤出墨西哥城,戰爭結束。
美國通過這場規模不算很大的戰爭奪取了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世所罕見。墨西哥喪失了大半國土,元氣大傷。美國從此獲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 美墨戰爭
編輯本段背景
美墨戰爭的爆發原因是墨西哥與得克薩斯共和國之間未解決的邊境問題以及美國的擴張主義。1836年得克薩斯革命後新建立的得克薩斯共和國與墨西哥之間的邊境有爭議。墨西哥不承認得克薩斯的獨立,宣布要將得克薩斯重新並入其領土,並警告假如美國介入的話兩國之間將爆發戰爭。得克薩斯維持其獨立立場並強調格蘭德河是其邊境。英國試圖調停這場爭議但沒有成功,因為墨西哥不肯承認得克薩斯。1845年美國宣布假如得克薩斯共和國願意加入美國的話美國將承認格蘭德河為其邊境。同年得克薩斯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28個州。
美國總統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認識到假如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爆發戰爭的話墨西哥無法防禦其遙遠的北部省份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而這正好符合美國民主黨的擴張美國疆域的昭昭天命。與此相反的美國輝格黨強烈反對美國的疆域擴張和強烈反對對墨西哥作戰。
美墨戰爭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編輯本段宣戰
對墨西哥來說得克薩斯加入美國首先是美國介入墨西哥內政,因為美國以此來支持一個反叛的省份,其次美國非法地佔據了既非是得克薩斯又非是美國的領土。墨西哥多年以來一直在以戰爭威脅。英國始終試圖防止墨西哥向比它強大的美國宣戰,但是1844年英國本身也與美國有一些嚴重的爭執。
兩國之間爆發了一些小沖突後波爾克下令扎卡里·泰勒帶兵進入得克薩斯。泰勒渡過紐埃西斯河,不顧墨西哥向他提出的撤軍要求,一直進軍到格蘭德河畔並開始在那裡建築布朗堡。
1846年4月24日戰爭正式爆發。墨西哥騎兵進攻並俘虜了一支美國在格蘭德河附近的部隊。沖突爆發後波爾克要求宣戰,他宣稱墨西哥「入侵了我們的邊界,在美國領土上撒了美國人的血」,以此來鼓動美國的民情。5月13日美國國會向墨西哥宣戰。美國北部和輝格黨基本上反對這場戰爭,而南部和民主黨則贊成這場戰爭。5月23日墨西哥向美國宣戰。
即使在美國宣戰後許多輝格黨人依然不相信波爾克所說的「在美國領土上撒了美國人的血」。他們相信美國軍隊渡過了格蘭德河進行蓄意挑恤。當時剛剛被選入美國眾議院的輝格黨新手亞伯拉罕·林肯引入了一系列決議要求波爾克給出美國人的血撒到的具體地點。但由於美國士兵被殺,因此這些反對沒有受到多少注意。 美墨戰爭
開戰初期
開戰初期, 交戰雙方在軍事上墨西哥軍隊數量上佔有優勢, 擁有一支3.2萬名軍隊,數量上佔有優勢,但缺乏訓練, 紀律不嚴, 裝備不足, 軍官指揮水平低。[由於在墨領土作戰,墨方熟悉地形,有很高的機動性。]美國正規軍8,600人, 短期召募6-12月的志願兵為主要兵源。在戰爭期間美國陸軍總兵力達3.1萬人,海陸軍戰斗隊總員額達10.4萬人.美國的不利條件在運輸和通訊不完善, 衛生設備不足, 由於疾病死亡率高達兵員的10%, [作為輝格黨人將領泰勒和溫斯菲爾得·斯科特總司令之間不合, 又與民主黨總統及其內閣關系緊張。]在政治上,墨西哥國力衰敗, 領導無能。美國則正處大陸擴張和西進的鼎盛時期, 近代工業化已取得重大進展, 但圍繞奴隸制的限制 溫菲爾德·斯科特和擴張問題南北雙方對峙在開戰的態度上存在明顯的分歧。[在戰爭開始階段, 陸軍部尚未制定出軍事計劃。在戰爭進程中戰略部署逐步完善。]美對墨宣戰後,美軍分三路入侵墨西哥, 斯蒂芬·卡尼上校受命指揮西線軍隊,遠征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 約翰·斯洛特艦隊司令受命海路襲擊太平洋海岸; 總司令率部直取墨西哥首府。
編輯本段過程
宣戰後美國從多個戰線入侵墨西哥領土。在太平洋美國海軍派約翰·斯洛特(JohnD.Sloat)佔領加利福尼亞並將它規入美國領土,因為美國怕英國會試圖佔領該地區。斯洛特獲得加利福尼亞北部盎格魯殖民者的支持,這些殖民者此前就宣稱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在他們的支持下斯洛特占據了一些重要城市。同時斯蒂芬·瓦特·科爾尼帶領的美軍攻佔了聖大非。科爾尼然後向加利福尼亞進軍。在一些小挫折後他與羅伯特·斯朵克頓的海軍增援聯合占據了聖地牙哥和洛杉磯。但此後科爾尼與斯朵克頓之間爆發了對加利福尼亞管理的沖突。原因是華盛頓發表的命令在這一點上不明確。斯朵克頓任命弗萊蒙(JohnC.Fremont)為加利福尼亞總督,而科爾尼則稱自己為總督。最後科爾尼佔了上手,弗萊蒙被捕和被處罰。
1846年5月18日, 泰勒將軍率部越過格蘭得河並佔領了馬塔莫羅斯城。7月14日先頭部隊到達位於墨西哥城北1000英里的查馬爾戈, 建立攻克蒙特里的基地。8月19日, 泰勒率官兵向蒙特里進軍, 9月19日, 美軍抵達蒙特里郊外。9月21-24日, 泰勒部隊攻破蒙特里城, 25日, 墨守軍投降。雙方達成休戰八周的協議。11月5日, 泰勒通知墨西哥停戰協定於11月13日期滿。11月16日, 泰勒所部佔領了科阿韋拉的首府薩爾蒂略, 在這前後威廉·沃爾思率部先後佔領了蒙克洛瓦和蒙特里以西的帕拉斯。在西部戰區, 1846年6月10日, 薩克拉門托河谷一批美國移民起事, 6月14日,移民佔領聖諾明, 成立了「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升起了白底灰色的熊旗。與此同時, 在約翰·斯洛特海軍准將率艦隊由墨西哥灣的馬薩特蘭港開赴加利福尼亞。 7月2日到達舊金山以南的蒙特里, 宣布加利福尼亞是美國的一部分。7月9日, 美軍佔領了舊金山和聖諾明,星條旗取代了熊旗。不久,美國海軍佔領了薩克拉門託附近的薩托堡和聖·巴巴拉, 8月13日奪取了洛杉磯。8月17日, 西線司令官海軍准將羅伯特·F·斯托克頓發表文告, 宣布加利福尼亞並入美國, 建立以他為統治者的新政權。[9-10月, 在美佔區發生了激烈的反佔領的斗爭。]這期間, 卡尼率遠征軍於1846年[6月-]7月[25日由利文思沃堡]到達[位於阿肯色河與聖菲小道的交匯處]本特堡[。8月2日, 卡尼部]南渡沙漠向新墨西哥進發。[沿阿肯色斯河到蒂姆帕斯河口, 經西南進入山地,部隊越過海拔拉頓山口], 8月15日到達拉斯維加斯, 並宣布新墨西哥是美國的一部分。8月18日, [卡尼所部]佔領了聖菲, 結束了800多英里的行軍。9月25日, 卡尼率騎兵赴加利福尼亞,於 12月12日,到達聖迭戈。12月29日, 卡尼和斯托克頓部隊到達洛杉磯。到1847年1月10日佔領洛杉磯。1月13日, 在新墨西哥和加里福尼亞的軍事行動基本結束。[與此相關的是]另一支遠征軍多尼芬部於1846年10月底,從聖菲出發, 行程3000英里,到1847年3月1日, 到達奇瓦瓦。12月27日, 美軍攻佔了埃爾帕索。1847年2月28日, 在薩克拉門托戰役中美軍打敗墨西哥防軍, 3月1日, 多尼芬部隊開進了奇瓦瓦。泰勒將軍所部在1846年12月29日佔領了塔毛利帕斯的維多利亞。1847年2月5日至14日, [泰勒率部]進發到位於薩蒂爾略以西18英里的阿瓜紐瓦。[1847年]2月21-24日,美墨兩軍激戰, 美軍獲勝並結束了在墨西哥北部的軍事行動。[1847年2月21日至3月29日斯科特遠征韋拉克魯斯是1847年春美墨戰爭中的重大事件。奪取了墨西哥東海岸這一最重要的要塞, 美軍就可沿一條多山的陸路線直取墨西哥城。2月18日, 斯科特在坦皮科建立了司令部。]3月9日, 斯科特部隊[在未遭強力抵抗的情況下於韋臘克魯斯的南部海灘登陸, 這是美國軍事史上首次以特製的登陸快艇]實施大規模水陸兩棲登陸作戰, 美軍僅用兩周時間就建立了灘頭陣地。3月22日, 墨軍拒絕無條件投降, 美軍隨即圍攻。[3月27日, 韋臘克魯斯的強大工事聖璜德烏爾瓦城堡向斯科特投降。]3月29日,美軍正式佔領韋臘克魯斯。從1847年4月18日到8月20日, 斯科特部發動了塞羅--戈多和丘魯布希科戰役。[4月19日, 斯科特部]佔領了哈拉帕, [4月22日佔領了]佩略蒂,並於 5月5日到達距墨西哥城80英里的普埃布拉。[斯科特部隊在普埃布拉休整三個月並等待增援。8月7日,斯科特率部離普埃布拉穿過阿約特拉山口進入墨西哥谷地, 11日在該處建立司令部。8月19-22日, 3,000名美軍猛攻康特列拉斯陣地, 墨軍聖·安納率部撤退到墨西哥城與美軍前線相距5英里。]8月22-23日, 雙方進行休戰談判。[24日在塔庫巴亞達成停戰協議。 由於美方的條件被墨方所拒絕, 9月7日, 休戰終止。][1847年9月8日, 在斯科特的命令下威廉·J·沃爾思將軍率部隊出其不意的攻擊位於梅林諾·德拉·雷城外的一家據傳以教堂的鍾鑄造大炮的槍支製造廠, 受到墨軍強烈抵抗。斯科特決定突襲高200英尺的查普爾特佩克小山工事, 它可俯瞰通向墨西哥聖科斯梅和貝倫兩個城門的公路線。9月12日, 美軍大炮猛烈轟擊墨軍陣地,] 13日美軍攻佔了貝倫門和聖科斯梅門。[斯科特的主力部隊近6000人立即向首都推進, 9月13日夜和]14日凌晨, 美軍進入墨西哥城。 9月16日, 斯科特頒布命令對墨西哥城進行軍管。
和談
1848年1月2日, 美墨和談正式開始。2月2日, 在墨西哥城郊的瓜達魯佩--希得爾戈村簽訂了和約。條約規定:墨西哥的格蘭得河以北全部權利讓與得克薩斯, 割讓新墨西哥和上加利福尼亞給美國, 美國同意支付1500萬美元並承擔美國公民向墨西哥政府索取的325萬美元的賠償要求。美墨邊界線劃在沿格蘭得河到新墨西哥以南由此向西河西北, 沿希拉河和科羅拉多河並由此沿上,下加利福尼亞線直到太平洋。[該條約於1848年2月23日提交美國參議院審議。2月22日, 波爾克總統致信國會, 強調他本人「完全清楚條約的締結和簽字」, 並肯定條約與波爾克本人「核準的基本相符」。3月10日參易院以38票對14票的多數批准了條約。5月30日, 美墨雙方交換了批准書。7月4日, 波爾克總統發表文告, 宣告條約正式生效。
美墨戰爭雙方陣亡士兵人數
在整個戰爭中約1.3萬美國士兵死亡,其中只有1700人直接陣亡,其他死於疾病或者戰時不衛生的條件。墨西哥的死亡人數不明,估計達2.5萬。
戰爭中有一個主要由愛爾蘭移民組成的團叛變美國投奔墨西哥。有人說他們叛變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美軍中因其宗教信仰受到其他士兵的侮辱,因此叛變到天主教的墨西哥。這些士兵大多數陣亡,一些被俘虜後被絞死。有些歷史學家說這些人實際上是墨西哥戰俘,被迫在墨西哥方作戰,其他人則稱他們是叛徒。至今為止在墨西哥仍有一些紀念他們的紀念碑。
據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數據最後一名參戰的美國士兵於1929年9月3日高齡98歲逝世。
編輯本段簽訂條約
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
(英語:Treaty of Guadalupe Hidalgo,西班牙語:Tratado de Guadalupe Hidalgo)是美國與墨西哥簽訂的結束美墨戰爭的和平條約。隨著首都的陷落,墨西哥於1847年向美國投降,開始和平談判。雙方於1848年2月2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附近的小鎮瓜達盧佩-伊達爾戈簽訂了和平條約。根據條約,美國獲得了加利福尼亞(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仍屬墨西哥)、內華達、猶他的全部地區,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懷俄明部分地區。作為補償,美國付給墨西哥1500萬美元和放棄墨西哥所欠的325萬美元債務。該條約完全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凌辱也是近代歷史上戰敗國向戰勝國割讓領土面積最大的條約之一。[1]
編輯本段政治意義
墨西哥在戰爭中失去了其疆域之半,此後在墨西哥始終留有對美國的仇恨,但這場戰爭也使得墨西哥國內形成了 美墨戰爭它建國(1821年)以來一直缺乏的民族主義觀。
這場戰爭也導致了新一代的墨西哥政治家的出現,最後他們擺脫了桑塔·安納對墨西哥的統治並於1857年建立了一個自由共和國。這個自由共和國最早的措施之一就是加速對墨西哥北部空曠地區的殖民,而這個措施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未來的領土喪失。
在被美國占據的領土上有數千墨西哥家庭生活。這些家庭有些回到墨西哥,有些留在美國,在兩國的和平條約上有對他們的保護。這些家庭的歷史大多被記載下來了,他們是最早的墨西哥美國人。
1889年美國與墨西哥組成國際邊界及水利委員會來解決其它未解決的邊境爭議。
在美國戰爭勝利導致了一場愛國浪潮,美國在西部和南部獲得了新的領土。泰勒稱為戰爭英雄並於1848年當選為美國總統。
但是這個愛國浪潮並沒有持續很久。美國北方州對這場戰爭持反對態度,南方州持支持態度,而這個意見不同的原因在於對於奴隸制度的看法的不同以及對於戰爭和領土擴張對奴隸制度將要帶來的影響的期待。當時得克薩斯承認奴隸制,而墨西哥禁止奴隸制。許多北方反奴隸制的人認為這場戰爭是南方奴隸主試圖擴張奴隸制和加強他們對聯邦政府的影響。亨利·戴維·梭羅寫了《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拒絕交稅來反對這場戰爭。
反奴隸制人士最關心的是奴隸制進入聯邦領域。1820年的《密蘇里和約》規定北緯36°30'以北的聯邦領域中禁止 米勒德·菲爾莫爾奴隸制,但這個和約沒有闡明未來的新的州是否允許奴隸制。假如這些州允許奴隸制的話,那麼參議院里的權力平衡就會被破壞。因此許多南方人支持戰爭來擴大他們的勢力。當時有人建議將得克薩斯分為多個州(其領土是當時美國所有州中最大的),但是這個計劃沒有獲得支持。
戰爭首年眾議員戴維·韋莫特提出了一個立法草案在任何從墨西哥新佔領的領土上禁止奴隸制。這個草案立刻就遭到了南方的反對。對南方來說北方顯然要打破參議院里的平衡。這個法案通過了眾議院但是沒有通過參議院。在兩院里投票的結果都顯然體現出了南北之間的矛盾。
1848年民主黨建議每個州的人民自己可以公投決定該州是否允許奴隸制。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令將這個建議立為美國法律。反對奴隸制的人在同年組織了美國共和黨。
泰勒作為戰爭英雄雖然於1848年11月贏得了總統選舉,但他本人沒有任何政治經歷,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南北之爭。1850年他死後輝格黨人選舉米勒德·菲爾莫爾為總統。菲爾莫爾決定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他提出了《1850年妥協》。但是這個建議導致了更多的爭議,輝格黨內部分裂,停止成為一個國家級的黨派。輝格黨最後還試圖推薦另一位戰爭英雄斯格特作為總統候選人來克服黨內的分歧,但是沒有成功。
在斯格特手下服役的尤里西斯·格蘭特後來將美墨戰爭描寫為擴張奴隸制的征服戰爭,因此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前奏。後來南北戰爭中的許多將軍,包括格蘭特曾參加美墨戰爭:喬治·邁克勞倫、安布羅斯·伯恩塞特、斯通威爾·傑克遜、喬治·米德、羅伯特·李和後來的美利堅聯盟國總統傑佛遜·戴維斯。
編輯本段評價
1846年5月—1848年2月的美國對墨西哥戰爭是美國大陸擴張史和西進運動史上一次具有關鍵意義的戰爭,它既推動美國經濟大國的形成和發展,又加劇北部工業資本和南部奴隸制的矛盾,成為美國內戰的前驅。
對美國發動對墨戰爭,在美國內就有人認為其非正義的侵略性質是十分明顯的。一本史書有一幅漫畫,描寫戰前的墨西哥鷹羽毛豐滿, 戰後則干癟枯瘦, 上面寫著一句話:「傲蠻的美國佬19世紀在掠奪」( 奧列夫·奇特伍德等著;《美國人民史》)。1847年12月22日,林肯在國會要求總統說明,「我們的公民第一次流那麼多血的准確地點。」1848年1月12日,林肯在議會指出:「這次戰爭所流的血,是要控訴波爾克的「,」總統發動的對墨西哥的戰爭是沒有必要的和違反憲法的。」格蘭特晚年在他的《回憶錄》中說:這是一場「最不公正的強國反對若弱國的戰爭」。但是, 美國史學家賈斯廷·史密斯在他的著作中宣稱:「它不是為了征服而進行的戰爭」 (賈斯廷·史密斯:《同墨西哥的戰爭》),波爾克在1846年12月第二個年度咨文中則稱美國對墨開戰有理。
評價依據
[美國征服有理論依據之一是由於墨西哥沒有「立即支付」對美國公民的賠償要求, 因而美國以墨西哥的領土作為補償是正當的。其實, 還在1839年4月, 1843年1月和11月, 美墨間已先後三次就美國公民索賠問題達成了協議。依據之二是美國為了維護得克薩斯的主權。然而, 美國是通過移民的分裂活動建立了美國控制的得克薩斯獨立國家, 隨即以兩個主權國家事務不容干涉為借口, 反誣主權國家墨西哥侵犯了得克薩斯的主權。對於美國吞並得克薩斯的侵略行徑, 墨西哥從未贊同。依據之三是, 墨西哥侵犯了美國的領土。事實上位於納埃索斯河和格蘭得河之間的領土之爭, 是沖突的焦點和導火線。在西班牙統治下, 納埃索斯河和格蘭得河之間地區一直是新桑坦德省的一部分。墨西哥獨立後它又是塔毛利帕斯和科阿拉韋省的一部分。在得克薩斯獨立後的一個短期內該地實際上很少有人居住。1845年12月得克薩斯正式並入美國後, 美國國會宣布了對納埃索斯對岸地區的管轄權, 這樣, 納埃索斯變變邊界問題就成了美墨戰爭的導火線。1846年1月12日, 墨西哥斷然拒絕了美國「購買」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的要求, 13日, 波爾克即下令泰勒出兵越過納埃索斯河佔領格蘭得河左岸地區。可見, 邊界之爭只是美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借口。1846年5月11日, 波爾克在特別咨文中還稱墨西哥「越過我國領土......使我國公民的鮮血流淌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實際上1846年3月28日, 4月25日美墨軍對隊在墨領土上已有小規模交火。]早在1845年3月4日, 波爾克在就職演說及對海軍部長班克羅夫特的談話時, 已明確宣稱, 取得加利福尼亞地區是他任內四大目標之一。5月9日, 波爾克的日記寫道:「我們有進行戰爭的充分理由」, 「如果我不這樣做, 那我就沒有盡到職責。」(密洛·奎菲編:《波爾克日記》)
編輯本段影響對美國的歷史影響
經濟發展
美墨戰爭對美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美墨戰爭的結果使美國獲得了西南部廣闊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 推動了西進運動的發展, 有利於經濟大國的布局, 並加快了工業化的進程。] [對此,1848年12月5日,波爾克總統在第四個年度咨文中坦率地承認:[加利福尼亞「僅就現今的價值和意義而言, 它與45年前從法國手中獲得的美好領土路易斯安那一樣, 對聯邦其它個州關系十分重要。」「加利福尼亞沿岸無疑會很快出現一個商業中心。」
1848年12月5日, 波爾克總統在致國會的第四個年度咨文中坦率地承認: 「這場戰爭已經產生和顯示了偉大的結果, 對我國未來的進步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 得克薩斯合並於美利堅合眾國......通過條約, 美國獲得了新墨西哥和上加利福尼亞地區」 「這幾塊領土總面積為119.3061萬平方英里(即763,559,040英畝, 不包括俄勒崗地區, 為85.1598萬平方英里)」「比這以前美國全部土地的半數還多,增加了全國面積的60%。」(詹姆斯·理查森編:《美國總統咨文和文件匯編》)聖弗朗西斯科等太平洋沿岸港口的型起, 打開了美國通向東方貿易的渠道, 大大縮短了美國對遠東貿易的航程。大批移民由於加利福尼亞金礦的發現, 而使加利福尼亞出現了移民潮。
恩格斯1848年1月評論說:「合眾國兼並加利福尼亞而獲得太平洋的統治權, 這是符合整個美洲發展的利益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卷, 第513頁)馬克思、恩格斯還說:「它的意義在於加利福尼亞豐富的礦藏對世界市場上的資本起了推動作用, 使整個美國在西海岸和亞洲東海岸都欣欣向榮, 使加利福尼亞和所有受到加利福尼亞影響的國家形成新的銷售市場。」「由於加利福尼亞的發展,必須建立完全新的世界交通線」,「自從有了這種全世界海洋航行的必要的時候起, 地球才開始成為圓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7卷, 第507-509頁。)美國在美墨戰爭中的直接物質損失只有1470萬美元, 而[獨立戰爭為1900萬美元, 1812年戰爭為1580萬美元。]墨西哥在美墨戰爭前後被美國奪走了55%以上的領土, 使墨西哥在一個多世紀里成為美洲一個弱國, 喪失了世界經濟大國的地位。
一些史學家正確地指出:「這是這類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土地搶奪行為」, 「墨西哥喪失將近50%的領土,這是現存的近代國家中最大的情況。」
美國國內政治
美墨戰爭對美國國內政治特別是圍繞奴隸制的爭論產生重大的影響。美國的領土擴張無疑對北部的資產階級和南部種植園奴隸主都有吸引力。然而, 南部奴隸主懷有擴張奴隸制, 從而在政治上維護和擴張奴隸制的意圖。北方資產階級則力圖限制和反對奴隸制的擴張。
美墨戰爭後, 在這場奴隸制限制反限制的斗爭激化情況下, 終於導致了美國內戰的爆發。美墨戰爭開始後不久,1846年8月4日, 波爾克總統要求國會撥款200萬美元作為談判取得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之用。對此, 賓夕法尼亞的民主黨眾議員戴維·威爾莫特提出了批准該撥款案的附加條款(但書), 強調「從墨西哥取得的任何領土, 除非被正式判定有罪的罪犯外, 無論是奴隸制度抑或強迫勞役, 都不許存在於上述領土的任何地方。」(羅伯特·貝利編:《美國歷史上的演說和文件集》)8月8日, 眾議院以多數票通過了「但書」, 但8月10日, 在參議院中被擱置了下來。1847年2月, 在波爾克支持下, 眾議院又通過了類似的撥款法案, 總額增加到300萬美元。威爾莫特隨即提出了和1846年「但書」相同性質的300萬美元議案的修正案, 幾經周折, 仍被擱置。1847年2月19日, 作為南方奴隸主維護人的約翰·卡爾洪提出了維護奴隸制的答辯, 警告說:如果北方, 南方的平衡被打破, 它將預示著:「政治革命、無政府狀態、內戰和普遍不幸的降臨。」(《美國參議院文件, 第30屆第一次會期, 1847-1848》)
1848年8月9日, 資產階級激進的政治團體自由土地黨成立。有關限制和擴大奴隸制的爭論, 1850年以幾個有利於奴隸主的妥協案而暫告一段落。
軍事
美墨戰爭在軍事上對美國內戰也有著重大影響在南北戰爭中雙方的軍事將領不少都參加過美墨戰爭, 這次戰爭成了南北戰爭雙方將領的練兵場。他們由於政治態度不同而分屬兩部分。後來在聯邦軍隊中有尤利塞斯·格蘭特、威廉·謝爾曼、喬治·米德、約瑟夫·胡克、喬治·麥克累倫、約翰·波普、喬治·托瑪斯等。在南部邦聯軍隊中有羅伯特·李、托瑪斯·傑克遜、皮埃爾·博雷加德、阿爾克特·約翰斯頓、約瑟夫·約翰斯頓、喬治·皮克特、布拉克斯頓·布雷格等。一些史學家把這場戰爭看成是「美國內戰的前驅」 、「美國內戰的課堂」是有一定道理的。
對墨西哥的歷史影響
墨西哥在戰爭中失去了其疆域之半,此後在墨西哥始終留有對美國的仇恨,但這場戰爭也使得墨西哥國內形成了它建國(1821年)以來一直缺乏的民族主義觀。
這場戰爭也導致了新一代的墨西哥政治家的出現,最後他們擺脫了桑塔·安納對墨西哥的統治並於1857年建立了一個自由共和國。這個自由共和國最早的措施之一就是加速對墨西哥北部空曠地區的殖民,而這個措施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未來的領土喪失。
在被美國占據的領土上有數千墨西哥家庭生活。這些家庭有些回到墨西哥,有些留在美國,在兩國的和平條約上有對他們的保護。這些家庭的歷史大多被記載下來了,他們是最早的墨西哥裔美國人。[
Ⅵ 墨西哥7.4級地震,對當地造成了多大影響
2020年6月23日,墨西哥瓦哈卡南部海岸發生里氏7.4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已經造成人員傷亡,估計有200萬人感覺到地震。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一種自然現象。
最近一段時間其實全球都遭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影響,都有很多國家都帶來巨大沖擊,而這一次突然襲擊的疫情也給全國的政府都帶來一個考驗,截止到目前為止,美國已經確診新型冠狀病毒人數已經超過240萬,還有12萬人因此喪命。更是成為全球疫情非常嚴重一大國家,最近墨西哥出發7.4級地震,更是給美國敲響警鍾,真是讓人覺得不敢想像。
Ⅶ 墨西哥發生7.1級地震,是否造成了人員傷亡
目前造成了一人遇難。
一,震源深度10公里,已造成一人遇難
西哥南部發生7.1級地震,目前已造成一人遇難。在地震發生時,當地相關部門及時作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避免了人員的傷亡和進一步的損失,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並且當地震感明顯,許多墨西哥南部周邊的城市都有明顯的震感。從相關的報道以及視頻當中可以看出,建築物以及地面有很明顯的搖晃,周邊的樹木搖晃得十分厲害。可以說是有驚無險。
綜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何看法?歡迎補充討論,歡迎關注提問!
Ⅷ 墨西哥發生6級地震有傷亡嗎
據報道,該國南部瓦哈卡州當天發生6級地震,首都墨西哥城響起警報,但並無震感。
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19日0時56分(北京時間19日14時56分),震中位於瓦哈卡州皮諾特帕納雄耐爾東南方向32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
推特上,有許多網友發布了地震當時的照片。一名網友表示:「自打我上周四抵達墨西哥,這已經是第二次我們因地震被疏散到街道上。」
Ⅸ 1963年國外發生了什麼事歷史
1963年為20世紀60年代的第四年,是一個平年。是中國農歷的癸卯年,也就是兔年。它的第一天從星期二開始。本年度中蘇公開論戰、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興起、肯尼迪遇刺等事件震動世界。
1月22日--法國和聯邦德國簽訂「法德合作條約」,成立法德軸心,並且提出要建立「從大西洋到烏拉爾的歐洲」。
1月26日--伊朗國王巴列維將所擬的「白色革命」6條原則提交第一屆國民大會通過。
4月7日--南聯邦國民議會通過第三部憲法,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將工人自治擴大為社會自治。
4月12日--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和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領導人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大規模群眾示威遊行。
6月16日,蘇聯宇航員瓦蓮金娜·捷列什科娃駕駛「東方」6號飛船升空,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她在太空停留了2天22小時,繞地球飛行48圈。
7月14日--蘇共中央發表《給蘇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公開信》,由此,中蘇兩黨公開論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屆1600多名畢業生舉行畢業典禮。
7月29日——法國拒絕在美蘇提議的「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上簽字,主張獨立地發展自己的核力量。
8月28日——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了25萬黑人和白人同情者參加的爭取就業、爭取自由的「自由進軍」。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說。
Ⅹ 西屬美洲殖民地獨立戰爭是怎樣完成的
這是美洲大陸西班牙殖民地人民為擺脫殖民統治而進行的戰爭。也是世界歷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影響的資產階級革命。
西屬美洲殖民地獨立戰爭的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1810年至1815年為第一階段。在這一階段,除秘魯、古巴外,絕大部分地區都爆發了武裝起義,建立了獨立政權,但掌握政權的土生白人獨立派不敢廣泛發動群眾,沒有提出符合人民群眾利益的政治經濟綱領。拿破崙失敗後,西班牙殖民者又卷土重來,到1815年底除拉普拉塔外,各地革命政權相繼被摧毀。1816年至1826年為第二階段。在這一階段,各地起義的領導者吸取了經驗教訓,提出了比較明確的革命目標和綱領,廣泛地發動群眾,建立革命軍隊,並打破了地區界限,彼此配合,互相支持,到1826年最終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
墨西哥和中美洲是獨立戰爭的第一個中心區域。1810年9月16日在神父伊達爾戈領導下,墨西哥多洛雷斯鎮爆發武裝起義。不久起義軍增至8萬人,逼近墨西哥城。在1811年初的瓜達拉哈拉決戰中,起義軍被西班牙殖民軍擊敗,不久伊達爾戈不幸被俘,慷慨就義。墨西哥人民為紀念這位起義領袖,稱之為「墨西哥獨立之父」,並把他起義的9月16日定為墨西哥獨立日。此後在墨西哥南部領導武裝起義的莫雷洛斯(或稱摩里羅斯)成為獨立戰爭的新領導者,他率領起義軍在兩年內幾乎控制了整個墨西哥南部,並於1813年11月正式宣布墨西哥獨立。
隨著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復辟,殖民軍又集中兵力進行反撲。1815年起義軍遭受重創,莫雷洛斯也英勇犧牲。1820年西班牙本國發生革命,墨西哥軍官伊都維德乘機率軍進入墨西哥城,宣布墨西哥獨立。1822年自立為帝。不到10個月便倒台。1824年墨西哥共和國建立。在墨西哥獨立後,中美洲各省也於1821年擺脫西班牙宣布獨立,1823年建立新的聯邦共和國——中美洲聯合省,1838年分成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和哥斯大黎加。
南美洲北部是獨立戰爭另一個中心區域。1810年米蘭達在委內瑞拉首府加拉加斯領導革命軍展開反西戰爭。次年召開國會,通過獨立宣言,成立委內瑞拉第一共和國。1812年西班牙殖民者利用加拉加斯劇烈地震發動進攻,佔領加拉加斯,米蘭達被俘犧牲。玻利瓦爾繼米蘭達成為獨立戰爭領袖。1813年他率軍攻入加拉加斯,次年建立委內瑞拉第二共和國,玻利瓦爾被授予「解放者」光榮稱號,成為共和國首腦。1814年西班牙殖民軍卷土重來,在拉波塔戰役中打敗玻利瓦爾軍隊,重佔加拉加斯,第二共和國被扼殺。1816年逃亡國外的玻利瓦爾在海地共和國大力支持下重整軍隊,在委內瑞拉東部登陸,給西班牙軍隊以沉重打擊。1818年玻利瓦爾又建立委內瑞拉第三共和國。1819年6月玻利瓦爾率領一支2500人的軍隊,穿越原始森林和安第斯山,突襲哥倫比亞,在波哥大附近的波亞卡河戰役中打敗西班牙軍隊。1819年12月包括委內瑞拉和新格瑞那達在內的哥倫比亞共和國成立,玻利瓦爾當選共和國最高統帥和總統。又經過3年的浴血奮戰,玻利瓦爾的部隊摧毀了盤踞在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等地的西班牙殘余勢力,南美洲北部地區全部獲得解放。
南美洲南部是獨立戰爭第三個中心區域。1810年布宜諾斯艾利斯爆發群眾示威,推翻西班牙任命的總督,建立了臨時政府,附近各省紛紛響應。1816年各省代表在圖庫曼開會,正式宣布成立拉普拉塔聯合省,完全脫離西班牙而獨立。
為徹底摧毀西班牙殖民武裝力量,1817年聖馬丁率領5000人的軍隊艱苦跋涉,翻越海拔4000米終年積雪的安第斯山隘口,創造了軍事史上的一個最光輝的奇跡。隨即聖馬丁軍隊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智利的西班牙守軍面前,殖民軍遭到慘痛打擊。1818年智利宣布獨立。1821年聖馬丁指揮遠征軍在秘魯人民的配合下解放利馬,秘魯宣布獨立,聖馬丁被授予共和國「護國公」稱號。1822年7月聖馬丁與玻利瓦爾在瓜亞基爾會晤,共商解放秘魯,實現西屬美洲完全獨立的大計。會晤後聖馬丁辭去秘魯政府首腦職務。玻利瓦爾在1824年8月指揮軍隊在胡寧平原的決戰中打敗西班牙軍隊。12月在阿亞庫喬的決戰中,革命軍以少勝多,取得決定性勝利,活捉西班牙駐秘魯總督、4名元帥和10名將軍,共俘敵2000餘名。1825年秘魯宣布獨立,成立共和國。為紀念玻利瓦爾的功績,取國名為玻利維亞共和國。1826年1月西班牙在美洲大陸上的最後一個據點卡亞俄的守軍全部投降,西屬美洲殖民地全部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