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國家元首叫什麼
①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人物生平
1892年12月4日,佛朗哥生於西班牙科倫那省的費羅爾,是軍人世家出身。 祖上四代都是海軍軍官,其母為保守的中上層階級,其弟萊蒙是西班牙空軍中首屈一指的人才。他原來也想去當海軍軍官的,但美西戰爭後,西班牙海軍大裁減,海軍軍事學院減少招生人數。
1907年,佛朗哥的父母把14歲的他送入托萊多一所著名的陸軍學校讀書。1910年畢業後任陸軍少尉, 1912年參加在摩洛哥的殖民戰爭,一直在軍隊任職,民主政府成立後他曾被撤職,很快又復任軍職。
1913年升任當地最精銳的騎兵中尉,年輕的佛朗哥很快展示統帥部隊的的才能,贏得了徹底的職業獻身精神的美譽,他謹慎而誠實,性格內向,少有知己,從不參加輕浮的娛樂活動。1915年佛朗哥擢升為西班牙陸軍最年輕的上尉,翌年因在一次戰斗中,一顆子彈穿進他的胃部和肺部而回到西班牙休養。
1920年被相繼成為西班牙駐摩洛哥海外軍團副總指揮、28歲接管全部指揮權,同年與卡門·波洛結婚,生有一女,在鎮壓了1924年裡夫部族的民族大起義的關鍵性戰役中起決定性作用。 1926年,佛朗哥33歲時晉升准將,成為歐洲最年輕的將軍,到法國軍事學院學習。1928年任新成立的薩拉戈薩地方陸軍學院任院長。1931年君主政體被推翻,新西班牙共和國的領導人採取了堅決的反軍國主義政策,軍事學院被解散,佛朗哥被列入退役名單。1933年保守勢力重掌共和國時將他恢復現役。
1934年佛朗哥升任少將,當年10月阿斯圖里亞斯礦工為反對三名右翼分子進入國會而發動起義,佛朗哥受命前往鎮壓,獲得成功。
1935年5月任右翼政府的陸軍參謀長。 開始整飭紀律,加強軍事制度,無力控制國家的中右政府被解散後,新一輪大選定於1936年2月舉行。
這時西班牙分裂為兩派,右翼民族主義集團和左翼人民陣線。左翼雖贏得選舉,但新政府卻無力阻止西班牙的社會和經濟加速分崩離析,盡管佛朗哥從未屬於任何黨派,但他迫於不斷加劇的無政府狀態,要求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但他的要求被新政府拒絕,並被調離總參謀部,派往偏僻的加那利群島司令部。
1936年11月,長槍黨創始人何塞·安東尼奧·普里莫·德里維拉被執行死刑後,1937年4月,佛朗哥控制了長槍黨。此後,一些卡洛斯主義者被整合入長槍黨,成為佛朗哥時期的代表政黨,其意識形態包括國家工團主義、國家天主教主義、極權主義等被合稱為「長槍黨主義」(西班牙語:Falangismo),成為佛朗哥時期西班牙的主要意識形態。 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在西班牙本土和西屬摩洛哥發動軍事政變。政變得到了國內大多數右翼團體的支持,其中包括天主教神職人士、長槍黨以及君主主義者。7月18日黎明,加那利群島廣播了佛朗哥發動軍事政變的宣言,當天早晨駐摩洛哥的陸軍也開始叛亂。第二天早上,佛朗哥飛抵摩洛哥,24小時內牢牢控制了這個保護地和駐防該地的西班牙軍隊,在西班牙登陸後,佛朗哥和他的軍隊向馬德里推進,政變軍隊決定推舉一位總司令,佛朗哥成為最佳人選,部分原因是他不是西班牙典型的「政治將軍」。西班牙隨後陷入三年內戰,內戰一方是蘇聯和墨西哥支持的第二共和國政府軍及共產國際縱隊。另一方是佛朗哥將軍率領的右翼反共和政府武裝,他們得到了得到了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的支持,他們協助佛朗哥將非洲外籍軍團空運到本土參戰。國民軍安東尼奧·薩拉查統治下的葡萄牙,將這場內戰稱為「討伐」、「失地再收復運動」,也對國民軍提供了援助。由於共和政府在其統治期間迫害天主教會,所以一些天主教信徒也為國民軍提供了援助,愛爾蘭派出了天主教志願軍參戰。英、美、法三國則宣布不幹涉。蘇聯和墨西哥則是共和政府的支持者。
1936年10月1日。佛朗哥被管制國民軍佔領區的「國防委員會」認作形式上的「西班牙國家領袖」。成為新民族主義政權的國家元首。佛朗哥所主持的政府基本上是一個軍事獨裁政府,但他認識到需要一個正規文職機構,以便贏得更廣泛的支持。他發動反共和政府的武裝叛亂後得到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支持。 11月,長槍黨創始人何塞·安東尼奧·普里莫·德里維拉被佛朗哥執行死刑。
1937年3月的瓜達拉哈拉戰役中,國際縱隊戰勝了為佛朗哥作戰的義大利軍隊。這場戰役之後,佛朗哥轉向北部。 1937年4月19日,佛朗哥重組西班牙長槍黨,他將長槍黨擴大成為多元組織的同時指出,是政府利用黨,而不是相反,因此他的政府成為一種形成制度的專制系統,在這方面有別於德國和義大利的法西斯黨國模式。 通過一種全面、有條理的「消耗戰」模式,佛朗哥的部下控制了西班牙許多地區,在這些地區,支持共和政府政策(包括區域自治、自由選舉、給予婦女權利等)者大都被囚禁或處決。右派認為這些「敵對分子」構成了「反西班牙」的罪名。
1939年1月26日,佛朗哥佔領巴塞羅那,政府逃亡,標志著西班牙獨裁統治正式確立。歡呼的人群歡迎佛朗哥的軍隊勝利進入巴塞羅那。在過去的3天里,皇家軍隊已經撤離該城,佛朗哥國民軍進城時,只遇到零星的抵抗。1月26日早晨,佛朗哥的軍隊從兩側夾擊並佔領了這座城市。揮舞著旗幟的佛朗哥國民軍從北向南推進時,一下子佔領了幾個機槍陣地。從西面殺來的摩洛哥軍隊只打了幾槍,就席捲入城。佛朗哥的軍隊入城時,人們潮水般圍攏過去,行佛朗哥式禮。 3月21日,佛朗哥軍隊佔領馬德里,推翻共和政府,建立獨裁統治。由於其部隊軍事素質相對較高,以及德國和義大利持續不斷的大量援助,他於1939年4月10日贏得全面和絕對的勝利。佛朗哥自任國家元首,取消其他一切政黨,法西斯政黨長槍黨為唯一合法政黨。 逮捕、槍殺共產黨以及進步人士、大批西班牙人流亡到歐洲其他國家及拉美各國。 盡管佛朗哥謀求內戰後重振西班牙,但這場耗盡資源的戰爭使國家內部繼續分裂,資源耗盡。5個月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政府更加不穩,佛朗哥最初震驚於希特勒無故入侵信奉天主教的波蘭,小心翼翼地避免單獨捲入戰爭。這是對他的統治的嚴峻考驗。在整個大戰期間,佛朗哥一直周旋於兩大集團之間,看風使舵,利用英、美與德、意之間的矛盾,從中撈取好處。英法為了阻止佛朗哥靠近軸心國,不斷地在經濟上援助西班牙,以拉攏西班牙在大戰中保持中立。佛朗哥考慮到西班牙的國力不強,同時也害怕德、意控制自己,在大戰初期,有意地疏遠軸心國。大戰期間,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中立國,游離於交戰雙方之外,時而靠近德、意,時而為英、法叫好。當德、意力促西班牙加入軸心國參戰時,佛朗哥謹慎地予以回絕,他委婉地給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寫了一封長信,意思是說如果德國能拿出一個德、意必勝的證據來,西班牙馬上加入德、意集團。
然而,到1940年上半年,由於德國橫掃西歐,連連獲勝,熱衷投機的佛朗哥保持中立的立場開始傾斜,他希望趁機收回被英國人控制兩個多世紀的直布羅陀。6月,佛朗哥突然出兵佔領丹吉爾。當時丹吉爾是由德、意、英、法四國共管的地區。佛朗哥在採取這一軍事行動以前,只通知了德、意,而沒有通知英、法。隨後佛朗哥又提出收回直布羅陀的口號。
1941年6月,阿道夫·希特勒進攻蘇聯,佛朗哥被希特勒的勝利沖昏了頭腦,表示完全支持希特勒的行動,並請求德國允許西班牙長槍黨志願軍參加對蘇戰爭,以報答1936年至1939年間德國給西班牙兄弟般的援助。此時,佛朗哥仍留有後退的餘地。對外,他只是宣布西班牙由中立國轉變為非交戰國,對德國,他強調「西班牙派志願軍並不等於站在德國一方參戰。實際上,佛朗哥組織了一個由長槍黨員組成的「藍色師團」,穿上德國軍隊的服裝,開赴蘇聯作戰。到1943年,佛朗哥眼看軸心國取勝渺茫,馬上又調整西班牙的外交政策,宣布西班牙由「非交戰國」恢復中立,並下令召回在蘇聯作戰的「藍色師團」。 在二戰後,西班牙關鍵的地理位置和佛朗哥強烈的反共政策,使得西班牙逐漸和西方民主國家緩和關系。但因從1939年起佛朗哥一直推行一種自給自足的政策,到1950年代初為止西班牙的人均GDP勉勉強強為西歐國家的40%不到。
從1950年代開始很多技術官僚的想法得到了佛朗哥的批准,且得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助,西班牙的經濟大大得到了發展,它成了當時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第二快的國家,稍微比日本的低一點。該原因有很多不過主要的原因是旅遊業的開放和國家的工業化。
至1974年,西班牙的人均GDP達到了西歐國家的80%。這種水平西班牙只在1990年代時又達到過。汽車業、核電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西班牙國產的SEAT 600,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標志,在當時的工薪階層中很受歡迎。在1946年西班牙僅有72000輛私家車,至1966年有超過一百萬輛,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漲幅可與此相提並論。但佛朗哥直到他死前幾個月,依然嚴格的控制著國家體系,像是移民,當時每年西班牙所開放的外國技術移民名額是少之又少,審查則是十分苛刻。在政治方面,羅馬式敬禮在1975年10月1日佛朗哥最後一次對公眾講話時依然在人群中大量出現。帶有帝國之鷹的國旗直到1978年民主憲法正式通過才正式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佛朗哥在國內仍推行其恐怖統治。對長槍黨以外的黨派,尤其是共產黨、社會黨黨員,大肆搜捕、關押,甚至處死,而且還使用閹割刑和絞刑(直到1963年才取消)。佛朗哥的這種恐怖暴虐統治,引起世界范圍的強烈不滿。
1946年12月,聯合國通過決議,建議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從西班牙召回大使,決定只要西班牙保持現行制度,今後就不接納西班牙為聯合國會員國。面對這種國際孤立的局面,佛朗哥宣布實行閉關自守的孤立的經濟政策,在國內開展仇視猶太人和一切外國人運動,禁止在公共場合懸掛寫有外國字的招牌,鼓勵使用本國產品。
1967年,西班牙設立總理,他又兼任總理。 1969年,他指定原王室繼承人胡安親王的兒子胡安·卡洛斯一世為他的接班人。1973年,佛朗哥辭去首相職位。但仍是西班牙的國家元首及軍隊統帥。
1975年11月19日,佛朗哥逝世,胡安·卡洛斯一世登上王位,實行君主立憲制及展開民主改革,長達四十年的獨裁統治結束。
② 各國國家元首名字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美國總統布希
愛爾蘭總理埃亨
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德國總理默克爾
烏克蘭總統尤先科
俄羅斯總理普京
英國首相 托尼?布萊爾
法國總統 希拉克
德國總理 施羅德
聖露西亞首相 肯尼?安東尼
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總統 巴沙爾?阿薩德
荷蘭首相及總務部長 簡?彼得?鮑肯內德
挪威首相 謝爾?馬格納?邦德維克
瑞士總統 約瑟夫?戴斯
芬蘭總統 塔里婭?哈洛寧
羅馬尼亞總統 揚?伊利埃斯庫
蓋亞那總統 巴拉特?賈格迪奧
波札那總統 費斯圖斯?莫哈埃
伯里茲總統 薩伊德?穆薩
瑞典首相 約蘭?佩爾松
維德角總統 佩德羅?皮雷斯
丹麥首相 安諾斯?福格?拉斯穆森
③ 西班牙的皇帝是誰
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 1938年1月5日生於羅馬,是西班牙波旁王朝末代國王阿方索第十三世的孫子,其父為巴塞羅那伯爵。胡安·卡洛斯
[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幼時隨其父旅居義大利、瑞士和葡萄牙等國。1947年,佛朗哥宣布恢復君主政體並任國家元首,他選中胡安·卡洛斯為未來的國王並召其回國接受教育。胡安·卡洛斯中學畢業後,接受了全面的軍事訓練,先後在西陸、海、空三軍軍事學院學習。1960年,他入馬德里大學攻讀政治、法律、哲學、歷史、文學、國際法等課程。大學畢業後,胡安·卡洛斯開始從政實踐,先後到政府各部門熟悉行政管理情況。1969年7月,西班牙議會批准胡安·卡洛斯為未來的國家元首。他於1975年11月登基,王號為胡安·卡洛斯一世。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還是西班牙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他對內主張「改革」和「民主化」,對外主張同所有國家保持友好關系。
④ 世界各國總統名字分別是什麼
蒙古總統呼日勒蘇赫、韓國總統文在寅、緬甸總統吳溫敏、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新加坡總統雅各布、印尼總統佐科、東帝汶總統盧奧洛、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馬爾地夫總統薩利赫、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印度總統考文德、孟加拉總統哈米德、尼泊爾總統班達瑞、阿富汗總統加尼、塔吉克總統拉赫蒙、吉爾吉斯斯坦總統扎帕羅夫、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罕默多夫、伊朗總統萊希、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喬治亞總統祖拉比什維利、亞美尼亞總統薩爾基相、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塞普勒斯總統阿納斯塔夏季斯、敘利亞總統阿薩德、黎巴嫩總統奧恩、以色列總統赫爾佐克、伊拉克總統薩利赫、阿聯酋總統哈利法、葉門總統哈迪、俄羅斯總統普京、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立陶宛總統瑙塞達、拉脫維亞總統列維茨、愛沙尼亞總統卡里斯、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冰島總統約翰內松、愛爾蘭總統希金斯、法國總統馬克龍、葡萄牙總統德索薩、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馬爾他總統維拉、斯洛維尼亞總統帕霍爾、克羅埃西亞總統布蘭諾維奇、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黑山總統久卡諾維奇、阿爾巴尼亞總統梅塔、北馬其頓總統彭達羅夫斯基、希臘總統薩克拉若普盧、保加利亞總統拉德夫、羅馬尼亞總統約翰尼斯、摩爾多瓦總統桑杜、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匈牙利總統阿戴爾、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波蘭總統杜達、捷克總統澤曼、斯洛伐克總統恰普托娃、阿爾及利亞總統特本、茅利塔尼亞總統加祖瓦尼、塞內加爾總統薩勒、甘比亞總統巴羅、維德角總統豐塞卡、幾內亞比索總統恩巴洛、幾內亞總統孔戴、獅子山總統比奧、賴比瑞亞總統維阿、象牙海岸總統瓦塔拉、馬里總統凱塔、布吉納法索總統卡波雷、迦納總統阿庫弗-阿多、多哥總統納辛貝、貝南總統塔隆、奈及利亞總統布哈里、尼日總統巴祖姆、中非總統圖瓦德拉、喀麥隆總統比亞、赤道幾內亞總統奧比昂、聖普總統諾瓦、加彭總統邦戈、剛果總統薩蘇-恩格索、剛果(金)總統齊塞克迪、安哥拉總統洛倫索、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波札那總統馬西西、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辛巴威總統姆南加瓜、尚比亞總統希奇萊馬、馬拉維總統查奎拉、莫三比克總統紐西、葛摩總統阿蘇馬尼、馬達加斯加總統拉喬利納、模里西斯總統魯蓬、塞席爾總統拉姆卡拉旺、坦尚尼亞總統哈桑、蒲隆地總統恩達伊施米耶、盧安達總統卡加梅、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肯亞總統肯亞塔、索馬里總統穆罕默德、吉布地總統蓋萊、厄利垂亞總統阿費沃基、衣索比亞總統祖德、南蘇丹總統基爾、埃及總統塞西、突尼西亞總統賽義德、萬那杜總統摩西、帛琉總統惠普斯、密克羅尼西亞總統帕努埃洛、馬紹爾群島總統卡布阿、諾魯總統安吉米亞、吉里巴斯總統馬茂、斐濟總統卡托尼韋雷、美國總統拜登、墨西哥總統洛佩茲、瓜地馬拉總統賈馬太、薩爾瓦多總統布克萊、宏都拉斯總統埃爾南德茲、尼加拉瓜總統奧特加、哥斯大黎加總統阿瓦拉多、巴拿馬總統科蒂佐、多米尼加總統阿比納德爾、多米尼克總統薩瓦林、特多總統威克斯、巴西總統博索納羅、蘇利南總統單多吉、蓋亞那總統阿里、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哥倫比亞總統杜克、厄瓜多總統拉索、秘魯總統卡斯蒂略、智利總統皮涅拉、阿根廷總統費南德斯、烏拉圭總統拉卡列、巴拉圭總統阿布多、玻利維亞總統阿爾塞(被政變推翻而未正式辭職的總統仍算在內)
⑤ 西班牙在佛朗哥統治時簡史
西班牙國家元首(1939~1975),長槍黨首領,法西斯軍人獨裁者。
1892年12月4日生於埃爾費羅爾軍官家庭,1975年11月20日卒於馬德里。1907年入步兵學院學習。1912年赴摩洛哥參加西班牙殖民戰爭。1915年升為少校。1926年晉升為准將。在J.A.普里莫·德里維拉軍事獨裁時期,任薩拉戈薩軍事學院院長。1931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成立後,被取消現役軍人資格。1933年,保守勢力控制共和國,被重用。1934年晉升為少將。1935年任陸軍參謀總長。1936年2月西班牙舉行大選,人民陣線獲得勝利,佛朗哥被調往加那利群島任軍事長官。1936年7月18日駐摩洛哥的聖胡爾霍將軍,領導發動了對西班牙共和國的叛亂。後來聖胡爾霍坐飛機在由葡萄牙到西班牙的途中機毀人亡,佛朗哥利用這一意外的機會,登上叛軍魁首的寶座。在德國A.希特勒和義大利B.A.A.墨索里尼的支持下,鎮壓人民反對法西斯的斗爭。1936年10月1日,任陸、海、空三軍大元帥。經過近3年內戰,1939年3月21日,佛朗哥軍隊佔領馬德里,推翻共和政府,建立獨裁統治。佛朗哥自任國家元首,取消其他一切政黨,法西斯政黨長槍黨為唯一合法政黨,取消共和時期的代議制度,頒布「關於一切權力歸國家元首」的法令,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大權都由自己一人獨攬,內閣各部部長,所有軍、政要員甚至主教都由他任命,一切法律、法令都由他批准。逮捕、槍殺共產黨以及進步人士、大批西班牙人流亡到歐洲及拉美各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佛朗哥面臨著是否參戰的選擇,這也是對他的統治的嚴峻考驗。在整個大戰期間,佛朗哥一直周旋於兩大集團之間,看風使舵,利用英、美與德、意之間的矛盾,從中撈取好處。英法為了阻止佛朗哥靠近軸心國,不斷地在經濟上援助西班牙,以拉攏西班牙在大戰中保持中立。佛朗哥考慮到西班牙的國力不強,同時也害怕德、意控制自己,在大戰初期,有意地疏遠軸心國。例如,在一次馬德里盛大閱兵典禮上,由於佛朗哥故意把准備要出席的德國元帥戈林的名字排在法國駐西班牙大使貝當的後面,使這位早已將自己的指揮棒、元帥服送到馬德里以施威擺闊的戈林受屈受辱,最後,放棄到馬德里參加觀禮。大戰期間,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中立國,游離於交戰雙方之外,時而靠近德、意,時而為英、法叫好。當德、意力促西班牙加入軸心國參戰時,佛朗哥謹慎地予以回絕,他委婉地給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寫了一封長信,意思是說如果德國能拿出一個德、意必勝的證據來,西班牙馬上加入德、意集團。
然而,到1940年上半年,由於德國橫掃西歐,連連獲勝,熱衷投機的佛朗哥保持中立的立場開始傾斜,他希望趁機收回被英國人控制兩個多世紀的直布羅陀。6月,佛朗哥突然出兵佔領丹吉爾。當時丹吉爾是由德、意、英、法四國共管的地區。佛朗哥在採取這一軍事行動以前,只通知了德、意,而沒有通知英、法。隨後佛朗哥又提出收回直布羅陀的口號。
1941年6月,希特勒進攻蘇聯,佛朗哥被希特勒的勝利沖昏了頭腦,表示完全支持希特勒的行動,並請求德國允許西班牙長槍黨志願軍參加對蘇戰爭,以報答1936~1939年間德國給西班牙兄弟般的援助。此時,佛朗哥仍留有後退的餘地。對外,他只是宣布西班牙由中立國轉變為非交戰國,對德國,他強調「西班牙派志願軍並不等於站在德國一方參戰。實際上,佛朗哥組織了一個由長槍黨員組成的「藍色師團」,穿上德國軍隊的服裝,開赴蘇聯作戰。到1943年,佛朗哥眼看軸心國取勝渺茫,馬上又調整西班牙的外交政策,宣布西班牙由「非交戰國」恢復中立,並下令召回在蘇聯作戰的「藍色師團」。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佛朗哥在國內仍推行其恐怖統治。對長槍黨以外的黨派,尤其是共產黨、社會黨黨員,大肆搜捕、關押,甚至處死,而且還使用閹割刑和絞刑(直到1963年才取消)。佛朗哥的這種恐怖暴虐統治,引起世界范圍的強烈不滿。1946年12月,聯合國通過決議,建議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從西班牙召回大使,決定只要西班牙保持現行制度,今後就不接納西班牙為聯合國會員國。面對這種國際孤立的局面,佛朗哥宣布實行閉關自守的孤立的經濟政策,在國內開展仇視猶太人和一切外國人運動,禁止在公共場合懸掛寫有外國字的招牌,鼓勵使用本國產品。1947年,佛朗哥又簽署《國家元首關於國家元首職位繼承法》,宣布西班牙為立憲王國,規定佛朗哥有指定國王繼承人,罷免國王繼承人的權利。
在對外政策方面,由於美蘇開始走向冷戰,佛朗哥又開始利用美蘇矛盾,實行親美政策,表示願意向美國提供軍事基地。1953年,佛朗哥與美國簽訂了《美西協定》,根據這個協定,西班牙向美國提供海、陸、空四個軍事基地。從而獲得美國經濟、技術上的援助,打破聯合國對西班牙的制裁。依仗美國的勢力和影響,佛朗哥在外交上有了更寬的活動空間。對英、法兩國,佛朗哥也一直在尋找改善關系的機會,以此來增強同美國交往中討價還價的實力。1963年,美西協定十年有效期已滿,按規定重新討論延期的條款。正值此時,美法關系十分緊張,佛朗哥又利用這一機會,發展與法國的關系,雙方外事活動頻繁,委員互訪,發表聯合公報,簽訂海空軍聯合演習協議等等。這樣做,目的是為美西協定延期談判作準備。在1963年簽署的美西延期協議中幾乎反映了西班牙的所有要求,通過這個協定,西班牙共接受40多億美元的援助。佛朗哥又利用這些美元,購買美國的先進武器,武裝西班牙軍隊。在70年代,西班牙是世界上六個進口武器最多的國家之一。
佛朗哥把世界上最後一個法西斯獨裁政權維持近40年,除了實行暴政以外,還採取一些較靈活的安撫措施。他往往在血腥鎮壓了民眾反獨裁運動之後,也作一些讓步。譬如,禁止解僱固定工人,建立較發達的社會保險制度,禁止把小佃農從土地上趕走,對政治犯減刑或特赦等等。佛朗哥實行的這種軟硬兼施的法西斯獨裁統治一直持續到1975年,是年11月20日,83歲的佛朗哥因冠心病復發而壽終正寢。佛朗哥在彌留之際是痛苦的,他的私人醫生不得不用手指塞進他的喉嚨摳出窒息著他的血塊,他對醫生說:「死也這么費勁」。佛朗哥死後,國內有些人用香檳酒慶祝,大街上空空盪盪,悄然無聲,人們長期的積怨傾瀉在這種空盪和安謐之中。西班牙當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阿爾維蒂說:「西班牙史上最大的劊子手死了,地獄的烈火燒他,也不足解恨」。然而,當時的美國總統福特為他的死感到悲痛,認為佛朗哥經歷了西班牙史上一個有意義的紀元。
⑥ 二戰結束後第一任西班牙首相是誰
西班牙:1947年佛朗哥宣布西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75年11月佛朗哥病逝,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登基。1976年7月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西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1982年10月工人社會黨首次在大選中獲勝組閣,並在1986年、1989年和1993年連續三次贏得大選蟬聯執政。1996年人民黨上台執政,2000年5月再次贏得大選。2002年7月,內閣進行重大改組。
希望採納
⑦ 各個國家元首的名字 誰給列舉出來
亞洲各國
國家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日本 明仁天皇 小泉純一郎
巴基斯坦 穆沙拉夫 穆沙拉夫
菲律賓 阿羅約 阿羅約
朝鮮 金正日 總理洪成南
韓國 總統金大中 總理李漢東
印度 總統納拉亞南 總理瓦傑帕伊
印度尼西亞 梅加瓦蒂 梅加瓦蒂
以色列 總統卡察夫 總理沙龍
伊拉克 薩達姆 薩達姆
新加坡 總統納丹 總理吳作棟
柬埔寨 國王西哈努克 首相洪森
越南 國家主席陳德良 總理潘文凱
美洲各國
國家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美國 布希 布希
加拿大 英國女王 總理克雷蒂安
古巴 卡斯特羅 卡斯特羅
巴西 卡多佐 卡多佐
墨西哥 總統福克斯 福克斯
阿根廷 總統德拉魯阿 德拉魯阿
歐洲各國
國家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英國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首相布萊爾
德國 總統約翰內斯·勞 總理施羅德
法國 總統希拉克 總理若斯潘
義大利 總統錢皮 總理貝盧斯科尼
西班牙 國王卡洛斯一世 首相阿斯納爾
俄羅斯 總統普京 總理卡西亞諾夫
荷蘭 女王貝婭特麗克絲 總理科克
烏克蘭 總統庫奇馬 總理基納赫
瑞典 國王古斯塔夫 首相佩爾松
南斯拉夫 總統科什圖尼察 佩希奇
非洲各國
國家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南非 總統姆貝基 姆貝基
埃及 總統穆巴拉克 總理奧貝德
利比亞 領導人卡扎菲 卡扎菲
奈及利亞 總統奧巴桑喬 奧巴桑喬
納米比亞 總統努喬馬 努喬馬
波札那 總統莫哈埃 莫哈埃
阿爾及利亞 總統布特弗利卡 阿里·本弗利斯
大洋洲各國
國家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澳大利亞 英國女王 總理霍華德
紐西蘭 英國女王 總理克拉克
斐濟 總統伊洛伊洛 總理恩加拉塞
⑧ 西班牙的國王——胡安·卡洛斯——是屬於哈布斯堡王室還是屬於波旁王室
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 1938年1月5日生於羅馬,是西班牙波旁王朝末代國王阿方索第十三世的孫子,其父為巴塞羅那伯爵。胡安·卡洛斯幼時隨其父旅居義大利、瑞士和葡萄牙等國。1947年,佛朗哥宣布恢復君主政體並任國家元首,他選中胡安·卡洛斯為未來的國王並召其回國接受教育。胡安·卡洛斯中學畢業後,接受了全面的軍事訓練,先後在西陸、海、空三軍軍事學院學習。1960年,他入馬德里大學攻讀政治、法律、哲學、歷史、文學、國際法等課程。大學畢業後,胡安·卡洛斯開始從政實踐,先後到政府各部門熟悉行政管理情況。1969年7月,西班牙議會批准胡安·卡洛斯為未來的國家元首。他於1975年11月登基,王號為胡安·卡洛斯一世。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還是西班牙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他對內主張「改革」和「民主化」,對外主張同所有國家保持友好關系。
⑨ 現任世界大國國家元首首腦名字全稱
國家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日本 明仁天皇 小泉純一郎
巴基斯坦 穆沙拉夫 穆沙拉夫
菲律賓 阿羅約 阿羅約
朝鮮 金正日 總理洪成南
韓國 總統金大中 總理李漢東
印度 總統納拉亞南 總理瓦傑帕伊
印度尼西亞 梅加瓦蒂 梅加瓦蒂
以色列 總統卡察夫 總理沙龍
伊拉克 薩達姆 薩達姆
新加坡 總統納丹 總理吳作棟
柬埔寨 國王西哈努克 首相洪森
越南 國家主席陳德良 總理潘文凱
美洲各國
國家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美國 布希 布希
加拿大 英國女王 總理克雷蒂安
古巴 卡斯特羅 卡斯特羅
巴西 卡多佐 卡多佐
墨西哥 總統福克斯 福克斯
阿根廷 總統德拉魯阿 德拉魯阿
歐洲各國
國家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英國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首相布萊爾
德國 總統約翰內斯·勞 總理施羅德
法國 總統希拉克 總理若斯潘
義大利 總統錢皮 總理貝盧斯科尼
西班牙 國王卡洛斯一世 首相阿斯納爾
俄羅斯 總統普京 總理卡西亞諾夫
荷蘭 女王貝婭特麗克絲 總理科克
烏克蘭 總統庫奇馬 總理基納赫
瑞典 國王古斯塔夫 首相佩爾松
南斯拉夫 總統科什圖尼察 佩希奇
非洲各國
國家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南非 總統姆貝基 姆貝基
埃及 總統穆巴拉克 總理奧貝德
利比亞 領導人卡扎菲 卡扎菲
奈及利亞 總統奧巴桑喬 奧巴桑喬
納米比亞 總統努喬馬 努喬馬
波札那 總統莫哈埃 莫哈埃
阿爾及利亞 總統布特弗利卡 阿里·本弗利斯
大洋洲各國
國家 國家元首 政府首腦
澳大利亞 英國女王 總理霍華德
紐西蘭 英國女王 總理克拉克
斐濟 總統伊洛伊洛 總理恩加拉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