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西班牙疫情是什麼病毒
①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全球5千萬到一億人死亡,當時中國的情況如何呢
大概百年之前的今天,也就是1918年,因為“西班牙病毒”的感染而先後共導致了全球近乎4000萬人殞命於此。百年之後的今天,也就是庚子年的2020,全球再次遭遇新冠肺炎病毒的侵襲。歷史上每一次重大流感亦或是瘟疫的來臨,總是會給世界人民帶來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
但每每逢及規模浩大的災難浩劫,總是會隨之伴生出人類之間的脈脈溫情。今年全球慘遭新冠疫情侵襲,但疫情之下的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聯系卻並未因疫情降臨而阻斷,反倒是“口罩防護服的傳遞”、“牛羊救援物資的援救”,這一幕幕溫情場景,著實於疫情之下、黑暗之中,給了無數人溫暖……
光是數字就很讓人觸目驚心,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發源於美國的西班牙病毒,對當時的我國造成了很大影響。
② 100多年前西班牙大流感導致5億人感染,5千萬人死亡,怎麼解決的
又是一年冬季,少數地方又開始出現新冠病例,弄得人心惶惶。但是,要相信國家和政府,年初疫情那麼嚴重都控制下來了,足以證明中國的執行力。作為普通民眾,只要做好防護措施,戴好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新冠也不是那麼可怕。迄今為止,全球已經有上千萬人感染,這個數字多麼驚人。新冠讓不少人想起了上世紀的西班牙流感,數千萬人死亡,最後是怎麼消失的?
既然西班牙大流感能控制下來,相信新冠也會得到控制,最終消失。在這之前,每一位公民都不能掉以輕心,要做好防護措施,不給國家和政府添亂!
③ 百年前爆發的西班牙流感病毒的源頭來自哪裡
歷史上的西班牙流感,是人類歷史上第二致命的傳染病,1918~1919年期間歐洲、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幾十個國家,持續時間長達2年,造成全球約5億人感染, 接近當時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最終導致5000餘萬人死亡(另有估計死亡人數1億)。
起初,人們以為病毒源頭在西班牙,而西班牙認為是源於法國,美國人認為源頭在於中國勞工營.......開始互相指責,但最後發現,既非西班牙、也非法國、更非中國勞工營,而美國的軍營才是“西班牙流感”的發源地!
流感肆虐歐美時,由於當時正處於戰爭之中,各國都在實行新聞管制,防止報道流感動搖軍心民心,所以都嚴格保密本國情況,導致無數人毫無准備,進而感染了流感病毒。而西班牙是中立國,沒有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所以在流感爆發之後半年報道了疫情,可惜為時已晚,當時全球已經死亡2500萬-4000萬人,僅5月份死亡就高達800萬,這還僅是歐美發達國家的數據,亞非拉地區並未完全統計。
④ 世界上最大的疫情曾經發生在什麼時候
世界上最大的疫情曾經發生1918年。
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發生流感,接著中國、西班牙、英國都發生了流感。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而已。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
(4)100年前西班牙疫情是什麼病毒擴展閱讀:
流行的范圍和影響:
此流感蔓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
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台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第一波流感於1918年6月初在基隆開始出現,然後蔓延全島,至9月下旬消失,沒有特別顯著的死亡率。10月下旬,第二波流感又開始從基隆出現,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至12月中旬結束,造成約77萬人感染,25,394人死亡。
1919年12月,第三波流感又從基隆開始出現,1920年2月底結束,造成約14餘萬人感染,19,244人死亡。日本人社群最先爆發疫情,再傳給台灣人;先在城鎮發生,再往鄉村擴散。
當時台灣醫療資源缺乏,在台灣367萬人中,只有732名受過4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日本人患者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因此死亡率較低,死亡率為1.1%;台灣漢人為3.3%、台灣原住民則為3.5%。
麻薩諸塞州的 Emery Hill,放屍體的帳篷,1919年5月29日西班牙流感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一說7千萬或一億)條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⑤ 1981「西班牙病毒」是怎麼一回事
哦 那個是西班牙流感
網路是這樣說的(你去網路一下 好像豬流感和這個有關系)
西班牙流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陷入自相殘殺之中,死亡者一千多萬,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然而,就在這場浩劫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場流感的爆發奪去了2000萬到4000萬人的性命,這就是上世紀人們聞之色變的西班牙流感,或稱1918年流感。今年10月5日,科學家研究發現,西班牙流感實際上就是禽流感的變異。 西班牙流感並不是從西班牙起源的,它最早出現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Funston)軍營中(1918年2月)。「西班牙流感」(SpanishLady)之所以的命是因為流感傳到了西班牙,總共造成800萬西班牙人死亡!!這次流感也就因此得名「西班牙流感」。
美國遠征軍把病菌帶到歐洲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世界處於大動亂、大改組,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西班牙流感就在此背景下發生了。當時西班牙首先公布了流感疫情,故稱之為西班牙流感。由於此次流感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發生在1918年故也稱之為1918年流感。
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發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森軍營。1918年3月11日午餐之前,軍營一位士兵感到發燒、嗓子疼和頭疼,就去部隊的醫院看病,醫生認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而,接下來的情況出人意料: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現了相似的症狀。幾天之後的周末,這個軍營里已經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很快又傳播至底特律等3個城市→3月美國遠征軍乘坐船帶至歐洲前線→4月傳播至法國軍隊,然後至英國和其他國家軍隊→5月達義大利、西班牙、德國、非洲,印度孟買和各爾各答→6月由英國遠征軍傳播至英國本土,然後至俄羅斯、亞洲達中國、菲律賓、大洋洲至紐西蘭→1919年1月達澳大利亞,即不到一年時間席捲全球。
本次流感所造成的災難是流感流行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計全世界患病人數在5億以上,發病率約20%~40%,死亡人數達4000多萬,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亡總人數還多。這次流感呈現出了一個相當奇怪的特徵。以往的流感總是容易殺死年老體衰的人和兒童,這次的死亡曲線卻呈現出一種「W」型——20到40歲的青壯年人這次也成為了死神追逐的對象。
西班牙國王也不能倖免
美國死亡人數50萬,僅10月10日費城就有759人死於流感,西班牙800萬人患病,包括國王阿方索三世在內,馬德里三分之一市民受感染,一些政府部門被迫關門,電車停運;英國喬治五世也未倖免,英格蘭和威爾士死亡達20萬,皇家艦隊三周無法入海,影響作戰;印度孟買死亡700萬;一些因紐特人村遭受滅頂之災,有一村80人死於流感73人;20%的西薩摩亞人死於流感。許多國家屍體堆山;加拿大渥太華有軌電車沒有乘客;學校,歌舞劇院,電影院無燈光,游泳池和保齡球館空無一人;南非一個小鎮由於缺乏棺木,毯子裹屍體草草下葬,白天滿街出殯,夜晚救護車穿梭。
1918年西班牙流感也波及中國,3月始自廣州直至東北,由上海至四川,蔓延廣泛,北平警察患病過半,哈爾濱40%人被感染,學校停課,商店歇業。上海也出現過兩個流行波。
恐怖的日子
秋天,第二波流感襲來。在美國費城,10月份死了13000人,第一周就死了2600人,第二周為4500人。「白天滿街出殯,夜晚救護車疾馳」。無人認領的屍體散布數日,馬車穿行在街上,呼喚活著的人走出家門,帶走親人的遺體。
許多地方,掘墓工人來不及挖坑。不管是開普敦還是紐約,棺材早已缺貨,死者裹著毯子入土。
一名澳大利亞婦女看到,在三個小時中,有26支送葬隊伍經過她家門口,每7分鍾一支,幾乎是首尾相接。她當時的心情,真是無法形容。
病勢兇猛超出想像:
南非老礦工希爾握著吊罐車操縱桿的手突然沒了力氣,吊罐飛向空中,裡面的40名下班礦工,死了24個。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一個在等班車的男子一邊向人打聽終點站,一邊倒地死去。南非開普敦一輛電車只行駛了3公里,就有6個人死在車上。
在紐約,4個人打牌到深夜,第二天一早,3人已經病倒了。
倖存者回憶那段經歷,無不心有餘悸:
口罩是必備之物,沒戴口罩就別想上公交車。據說在美國舊金山,一名衛生官員開槍打死了一個不願意戴口罩的男子。
人們生活在恐懼之中,見面也不打招呼,連看也不敢看一眼,害怕眼神會傳播流感。芝加哥一名工人恐懼到極點,高喊:「讓我用自己的方式保護家人!」然後用刀片割開了一家五口的喉嚨。
仗都沒法子打了
流感讓一戰中正在打仗的交戰雙方沒法子繼續打下去。士兵的槍已經成了拐杖,開小差的士兵源源不斷。
英國海軍在5月間大半時間沒法打仗,連英王喬治五世也躺倒了。美軍傳奇將軍麥克阿瑟,也被流感折磨得奄奄一息,只好讓4名傳令兵用擔架抬著他指揮戰斗。當時人們以為是德國在搗鬼,用了生化武器。
但德軍也飽受流感打擊,而且它的盟國紛紛散夥,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奧匈帝國都退出了戰爭。德國在協約國和流感的夾擊下,只好投降。
因此有人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流感加速了戰爭結束。
1918年流感在中國
中國報界當時稱這次流感為「骨痛病」、「五日瘟」。當年3月起,流感從廣州到東北,從上海到四川,到處流行。哈爾濱40%的人感染;溫州有10%的病人死於流感;撫順患者7000人,煤產量減少75%;台灣感染80萬人,死亡25000人;齊齊哈爾和長春每日各死百人,棺材商來不及製造棺材。
翻閱資料,看到1918年11月6日上海《申報》的一篇報道,題為《救治時疫之布告》。報道全文刊登了當時定海縣知事馮秉乾撰寫的一份布告,是一首通俗的六言詩:
定邑城鄉內外,近來疫症流行。
由於天時亢旱,井河飲料不清,
加以人民習慣,多不講究衛生,
以致釀成疾病,性命危在俄頃。
民生疾苦如此,本縣軫念殊深,
特與醫家考證,厥病是為風瘟。
主治宜銀翹散,有無咳嗽須分。
葯味照方加減,初起服之極靈。
茲將各方列後,布告縣屬人民,
凡有患此病者,不及延請醫生,
趕緊照方買葯,連服自可安寧。
方葯並非貴品,萬勿吝惜錢文,
須知身命要緊,不可迷信求神,
妄食香灰神水,轉致誤害己身。
按照清潔方法,大家認真實行,
既於衛生有益,病患自然除根。
務望通人達士,解說不借口唇,
使彼無知鄉愚,俾得一體遵循。
「風瘟」是中醫對流感的稱呼,「銀翹散」為清代醫家吳鞠通研製,是治療流感的名方,可謂對症下葯。
這次流感可怕在哪裡
可怕在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死亡人數多、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極短。
據說當時全球17億人口中,有7億人發病。最保守估計,死於流感及並發症的有2000萬人,實際可能達4000萬到5000萬人,甚至有人說,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億。
順便提一下:一戰造成的死亡人數是1000萬。
最神秘的是,這次流感與其他流感不同,死者絕大多數是20歲到40歲的青壯年,而不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孩子。
還有一個神秘之處是,它在1919年春發動第三波襲擊後,忽然間消失了。
西班牙流感的得名,是因為當時西班牙報紙首先報道了這種疫病。它還有一個讓人心裡發寒的動人別名:西班牙女士。
一直以來,人們都沒搞清楚,西班牙女士是怎麼來到世上的。因此科學家深深擔憂:如果它再次襲來,人類能抵擋得了嗎?什麼時候,流感會像天花那樣被消滅?
西班牙流感屬於H1N1中的一種病毒種株.H1N1多由豬或飛禽攜帶,又被稱為豬流感(Swine Flu).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美國科學家的研究已經顯示,曾在1918-1919年導致5000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很可能由鳥類攜帶。在2009年由墨西哥開始爆發的流感也同屬於H1N1.
西班牙流感與禽流感(H5N1)的聯系
美國科學家在《自然》雜志發表的文章說,他們已經找到1918年的豬流感H1N1病毒與2007~2008在亞洲出現的禽流感病毒H5N1的由某幾個共同的基因變異.這說明從基因上來看,禽流感病毒H5N1也有易於傳播的可能性.美國另一個研究小組也在《科學》雜志發表文章,他們已經在老鼠身上成功再造了1918年的病毒。他們發現的一些基因密碼將有助於對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做出預報和准備。
⑥ 102年前的帶走了2500萬人的西班牙流感,為何現在銷聲匿跡了
以前,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全世界發生了四場被稱作"碎肉機"的決戰。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也曾發生過"碎肉機"。但是這台"碎肉機"並不是我國間的戰事,也看不到生死狙擊,卻奪走了那時候全世界超出2%的人的生命。這台碎肉機就是——義大利流行感冒。
1993年,澳大利亞生物學家在嚴寒的阿拉斯加犬找到掩埋較深,儲存不錯的當時因流行性感冒離世的病人屍體,並進行了科學研究。第二年,美國科學家也逐漸對阿拉斯加犬的病人屍體和丹麥的病人屍體進行科學研究。2001年,英國科學家也對當地的病人屍體開始了科學研究。
由於時間悠久,1918年的病毒感染活物已無處可尋。但專家或是依據很多科學研究推測,引起"西班牙流感"的恰好是H1N1乳頭瘤病毒感染。遺憾大家還是沒法明確這一病毒感染最初出自哪裡,只有把美國福斯頓軍營生活作為現階段評定的最開始的爆發地。
針對在肺炎疫情發展趨勢全過程中,大家是不是慢慢有著了免疫能力,大家不知道的。針對這次肺炎疫情最後又為什麼完畢,由於無法得到充足的科學研究樣板,大家也是迄今難以了解。
現如今新冠肺炎席捲全世界,雖在死亡率上遠不如"西班牙流感",但它的危害范疇和危害水平與近百年前不遑多讓。現如今高新科技也遠比當時比較發達,希望這一次,人們可用越來越少的成本擊敗病毒感染。
⑦ 1981「西班牙病毒」是怎麼一回事
哦 那個是西班牙流感
網路是這樣說的(你去網路一下 好像豬流感和這個有關系)
西班牙流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陷入自相殘殺之中,死亡者一千多萬,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然而,就在這場浩劫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場流感的爆發奪去了2000萬到4000萬人的性命,
⑧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全球4千萬人死亡,當時中國的情況如何
102年前,曾有一場大瘟疫——西班牙大流感,改變了世界。1918年,世界總人口才堪堪達到17億。這場大流感,造成5億人感染,2500萬到4000萬人死亡,致死率高達2.5%~5%。我國在這段時間,也受到了重創。雖說流感的名字叫「西班牙大流感」,可疫情的起源,並非來自於西班牙。
政府和民間隨後也開展治疫工作,比如焚燒中草葯消毒空氣、用石灰水潑灑房屋等。到了12月以後,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國內疫情才慢慢好轉起來,之後也就沒有發生過了。
⑨ 西班牙大流感
從1918到1920年,一場大流感突襲人類。得了這種病的人,會出現頭疼、乾咳、發燒等症狀,有的患者會窒息而死,活下來的也會留下抑鬱、心臟病、精力匱乏等後遺症。
因為西班牙最早公開了疫情,所以這場席捲了全球,造成5億人感染,至少5千萬死亡的流感被後世稱為「西班牙流感」。
一、
1917年,美國威爾遜總統宣布參加一戰。
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一種未知流感出現了。1918年2月,堪薩斯州的醫生發現有病人得了一種未知流感。他們趕忙將上報,政府因為忙著動員年輕人參軍,沒有注意這件事。
這年3月,來自各地、各階層的年輕士兵集中到軍營,只等一聲令下,開赴歐洲。這時,福斯頓營地里一位名叫阿爾伯特•吉徹爾的隨軍廚師得了一種未知流感,最終造成1100人染病,84人死去。幾乎於此同時,駐扎在新澤西州的78師指揮官休•斯科特少也將向衛生局報告了與之症狀相似的疫情。
遺憾的是,他的報告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
1918年春,德軍大舉進攻法國。他們調集上百萬兵力,三千門大炮,准備在美國人到來之前打垮英法聯軍。而面對咄咄逼人的德國軍隊,損失慘重的英法唯一的指望,就是美軍趕快到來。
雙方都沒有想到,美國人的到來,會帶來一個無形之敵。
美軍登陸後,疫情迅速在歐洲大陸蔓延開來。英國陸軍醫療服務隊的索爾陶將這種病命名為「三日熱」。因為它「三天潛伏、三天發熱、三天康復」,是一種感染率高,死亡率並不高的大號流感,完全沒必要擔心。事後證明,他錯得離譜。
病毒同樣襲擊了德軍。德軍統帥魯登道夫每天都能聽到總參謀長匯報的患病人數。前後共有90萬德國士兵感染。他們一方面極力隱瞞疫情,一方面控訴是對方製造了病毒。
直到疫情擴散到中立國西班牙。1918年5月,馬德里出現了一種古怪的傳染病,先後竟有800萬人患病,就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也感染了。在西班牙公開報道了疫情後,公眾這才知道,歐洲在經歷一場不亞於黑死病的大瘟疫。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交戰雙方都指責是對方製造的生化武器,還有人猜測是華工將病毒帶來的。在西班牙公布疫情後,人們誤以為西班牙是病毒的發源地,就將它命名為「西班牙流感」。對此,西班牙官員們非常不滿,他們說如果這種流行病擴散到美國全境,我們是不是可以把這種疾病稱為 「美國流感」?。
三、
這場大流感,讓各國士兵無心也無力作戰,從而提前結束了一戰。
戰爭結束後,民眾紛紛走出家門,激動地在擁擠的街道擁抱親吻,和返家的士兵一起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大規模的人群聚集,為病毒的傳播提供了良機。
於是在1918年下半年,第二波感染潮到來了。
大流感造成了無數的人間慘劇。在美國費城,死去的人太多了,以至沒有墓地掩埋能安葬死者,殯葬人用完了所有棺材。市政府只好用蒸汽鏟挖出一個個巨型墓坑掩埋屍體。在南非,大批死去的礦工會被直接從火車上扔下,鐵路兩側到處是屍體。沒有人知道下一個死去的會不會是自己。疫情還引發了一波自殺和謀殺潮。在倫敦,碼頭工人詹姆斯用小刀殺死自己的孩子,然後自殺。
恐慌的老百姓,試圖尋找各類偏方。有人說,檸檬能治病,就有人搶購檸檬;有人說洋蔥能預防,洋蔥就會被搶購一空;有人說威士忌最管用,威士忌的價格就會暴漲。甚至連煤油都會有人去搶著買。
商家則推波助瀾,借機大發橫財。在那段時間,《泰晤士報》、《華盛頓郵報》等報紙上經常刊登制葯商的廣告。比如有一則廣告聲稱,只要服用大劑量的奎寧,就能治好這種病。《諾丁漢日報》告訴讀者,「奧克索(一種濃縮牛肉汁)能強化人體免疫力,抵抗流感侵襲」。 殯葬公司更是漫天要價,要人們支付比平時多六倍以上的錢。
謠言更是滿天飛。有傳言說病毒是狗身上的,就有人殺掉自己家的寵物狗。
沒受過教育的民眾寧願相信新鮮的空氣中有毒。一個叫布林克利的美國農民相信,疫情期間,呼吸戶外空氣是致命的。於是他把全家六口人都鎖在一個密封的房間里,一待就是七天。直到火爐點著房子,他們才逃出屋子。義大利也有一名婦女,她將自己反鎖在房間里,結果被活活悶死。
1919年春,第三波感染潮開始。這一次的死亡率比第二波少。到1920年初,病毒消失了。
四、
大流感期間,最獨特的景象是市民們普遍佩戴口罩。這是政府、醫生、民眾共同配合的結果。比如,在舊金山出現疫情時,當地衛生局局長哈勒斯倡議市民們戴口罩出行。市長羅爾夫附和:「誰忘了戴口罩,誰就會死。」
此話一出,大多數居民戴上了口罩。但還是有少數市民無視警告,選擇不戴口罩上街。這些市民或被處以5美元的罰金,或被警方拘留數日。對那些沒有戴口罩的市民,紅十字會的醫護人員會在指定地點向他們分發口罩。
當瘟疫來襲,同樣有人性的光輝閃現。經歷過此次流感的紐西蘭人佩姬•克拉克回憶:
疫情最嚴重時,一名自稱是醫生的男子來到醫院,他忙前忙後地照顧病患。多年以後,她才知道,這個人是從監獄里逃出來的逃犯,而且完全沒有從醫資格。
在倫敦,胡德醫生和他的同事們同樣在奮戰。病人不論貧富,都能接受他們的治療。不少護士被感染,她們像保齡球一樣倒下。由於缺少醫護人員,胡德每天都要工作16個小時,過量的工作,讓他的身心極度疲憊,甚至需要扶著牆走路。
除了歐美,流感還波及到亞非拉地區。在印度,有至少1700萬人死於此病;在日本,有39萬人死亡;在伊朗,流感造成了至少100多萬人死亡,城中的屍體堆成了山。在非洲大陸的埃及、肯亞、南非坦尚尼亞、迦納,也有成千上萬的民眾感染,僅僅在迦納,就有十萬人死亡。俄羅斯處於動亂,死亡數字未知;這場大流感同樣襲擊了中國,首例病人在上海被發現。隨後,北京、山東、山西、河北、安徽、江蘇、廣東、重慶等地也發現了病例。只是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
⑩ 疫情期間為什麼要隔離西班牙流感經驗告訴你,如何靠它躲過一劫
身處100年前的「西班牙流感」中,沒有哪裡是絕對安全的,即使是北美邊陲阿拉斯加亦難倖免。
我們翻遍史料,好在還是能夠尋覓到幾處避難之所,並提供方法來躲避病毒的侵襲。
西班牙流感,人類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
自1918年爆發至1920年銷聲匿跡,病毒感染了超5億人口。死亡人數據稱達2000-5000萬,遠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傷亡總和。
西班牙流感不僅在人口密集的亞洲、歐美等地肆虐,太平洋上的薩摩亞群島、北極因紐特人村落等偏遠地區亦未能倖免,甚至還更加嚴重。
美國阿拉斯加的布里斯托爾灣區,一些村落的流感致死率甚至達到了90%,冠絕全球。盡管如此,當地一個名為埃格蓋克(Egegak)的村落卻免遭厄運。
那麼,埃格蓋克是如何做到獨善其身的?
由於地處美洲大陸最北端,阿拉斯加大部分區域都會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封凍,變的相對隔絕。盡管如此,它依舊未能逃過「西班牙流感」的侵襲。
「西班牙流感」在1918年10月就已進入阿拉斯加。據稱,病毒最初是由「維多利亞號」郵輪帶到諾姆(Nome),隨後被郵差、傳教士等帶入其它地區。
而作為傳染源的「維多利亞號」,在返航南下的過程中有31人死於船上爆發的西班牙流感疫情。
1919年6月4日,一艘小船從納克內克河上游的因紐特人(也稱愛斯基摩人)村莊,飄到了濱海的一處罐頭廠(Diamond O cannery)。船上5人中,3名兒童活了下來,另外兩人已死於流感。
第二天,罐頭廠派出了一支探險隊前往倖存者所在的村莊,看看他們是否能夠幫上忙。等來的結果卻是:薩沃諾斯基村(Savonoski)處於「悲慘的」狀態。
村裡的10戶人家中,幾乎所有的成年人都已經死去,那些還活著的也已奄奄一息。探險隊只能匆匆的處理現場,然後將倖存者帶回納克內克的醫院。
之後,這樣的場景在布里斯托爾灣區反復出現。幾天之內就有近200人死於流感,數十名兒童成為孤兒。用 歷史 學家凱瑟琳·林斯默斯的話說:「阿拉斯加的流感致死率冠絕全球」(實際僅低於薩摩亞群島)。
奇跡總是伴隨著災難來臨。就在重災區幾英里外,一個名為埃格蓋克(Egegak)的小村落卻完全躲過了流感的侵襲。
罐頭廠(屬阿拉斯加包裝協會)負責人海因博克爾(JF Heinbockel)在報告中寫到:「埃格蓋克為布里斯托爾灣唯一沒有遭到流感侵襲的村莊......我們離開時,那裡的原住民依舊 健康 」。
埃格蓋克村事跡,遠不止幸運那麼簡單。密歇根大學流行病學專家霍華德·馬克爾(Howard Markel)認為這是自我隔離的結果,沒有人進來,也沒人出去。
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保護性隔離」的一種,保護 健康 的人免遭外界感染的風險。
除了布里斯托爾灣區的埃格蓋克,阿拉斯加州還有些地區是流感病毒從未踏足過的,這一方面是由於它們位置偏遠、人跡罕至,另一方面得益於當地人優秀的防護工作。
例如,白令海峽聖勞倫斯島上的甘貝爾(Gambell)和薩伏加(Savoonga)兩處的尤皮克人(因紐特人的一支)定居點,以及更偏遠的聖保羅島。
由於位置偏遠,西班牙流感並未波及上述地區。因為在50年代的醫學測試中,並未他們身上發現1918年流感的抗體。
至於其它村落,就完全靠自己動手實現「自我封閉」了......
根據白令陸橋國家保護區(Bering Land Bridge National Preserve)文化人類學家尼科爾•布拉姆(Nicole Braem)的說法:當西班牙流感在阿拉斯加蔓延時,人們曾向周圍村莊發出預警。
這是一場令人難以置信的賭博。因為,當人們採取狗拉雪橇的方式傳遞口信時,稍有不慎就會導致病毒更大面積的傳播。但預警是成功的!
位於阿拉斯加北部巴羅和溫賴特的居民們,在村落周圍布置了武裝警衛,禁止不同村落間的人員流動。在百令海峽北部的希什馬廖夫,伊努皮克人部署武裝警衛封閉了村鎮,禁止任何人經過。
正是這些封閉措施讓一些村落完全避開了西班牙流感,避免了布里斯托爾灣區的慘劇。
當西班牙流感逐漸過去,人類開始收拾殘局之時,「埃格蓋克」式的故事多了起來。根據統計,在美國流感肆虐的地區中,約有7個這樣的案例。
除了埃格蓋克,還包括佛蒙特州北部的弗萊徹,落基山脈的偏遠小鎮甘尼森,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大學,賓西法尼亞州的布林莫爾學院,位於匹茲堡的盲人機構,以及特紐約州的魯多肺結核療養院。
出於對流感的恐懼,美國防衛部門的調查機構開始研究這幾處地方,希望能夠獲得一些經驗。結果顯示:甘尼遜人在鎮外設置了哨卡,所有旅客都必須接受兩天的隔離檢疫。而學校和盲人機構則得益於圍牆封閉的影響。
美軍內部也有類似的例子。位於舊金山灣的耶爾巴布埃納島(Yerba Buena)當時是美國海軍基地,禁止遊客出入。上島人員也必須隔離檢疫,每天接受三次噴霧劑治療。因此它也免於西班牙流感的沖擊。
與之類似,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在面對西班牙流感時,也採取了嚴格的建議措施——要求所有乘客和船員都隔離七天。正因此,塔斯馬尼亞島的西班牙流感死亡率是全球最低的。
針對「隔離」的結果,公共衛生學教授尼克·威爾遜表示:「盡管對一些島嶼、村落而言隔離是偶然的結果,但這樣的經驗仍頗有意義——當流行病襲來時,關閉一些區域的邊界、實施隔離是有益的。」
(以下是一則「反面教材」)
盡管佛蒙特州弗萊徹鎮在西班牙流感期間躲過一劫,但他們更多的是靠運氣,而非其它案例中嚴格的「自我封閉」。
當時,弗萊徹鎮有737名居民不顧「避免與外界接觸的建議」,跑去參加鄰近城鎮的舞會和集市。他們甚至還為一個來自馬薩諸塞州軍營的士兵辦了一場婚禮,而那處軍營當時正在鬧流感。
就在婚禮當月,那位士兵所在的軍營中有28%的人(約14000多人)得了流感,有757人死亡。而參加婚禮的120名弗萊徹鎮居民卻運氣超群,無一人感染。
生存,有時候似乎只靠運氣。
弗萊徹鎮的「好運」是西班牙流感向現代衛生防疫管理提供重大警示。疫病面前,請老實的宅在家裡,否則很難保證你不會重溫布里斯托爾灣區的慘痛教訓。
總結:「宅」家保平安,別出門給國家添麻煩!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