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最有名的音樂類型是什麼
A. 拉丁美洲音樂大體可分為幾個類型
1、純粹印第安曲調,五聲音階;
2、印第安音階的所謂「混血化」,結果產生類同歐洲大小調的印歐混血種音階;
3、「混血再混血」,就是用非洲黑人的裝飾音和變化裝飾音使音階進一步繁復。
在廣闊的拉丁美洲,風土、人種極其多樣,因此,在音樂方面也表現出各種各樣不同的樣式。如前所述,在人種方面,除了原住民之外,從地球上各個地方遷移過來的人種都在這里互相混雜,所以可以說,多元混合型文化是這一地區文化的最大特色。
(1)墨西哥最有名的音樂類型是什麼擴展閱讀:
印第安人的音樂文化,根據部落狀況的不同,難以一概而論,但是大致可作如下歸納:
首先,印第安人的音樂很多是和生活密切相關,與宗教、勞動、舞蹈相結合的,所以,一般說來,他們所擁有的旋律單純而帶有獨特的表情。
這種特點尤其在安第斯地帶以民歌為基礎的南美民間音樂(採用印第安的樂器和吉他來演奏)名曲《神鷹飛翔》中表現出來,沒有半音的五聲音階,以do、 re 、mi 、sol、la的五音構成的旋律,形成獨特的風格、趣味。
其次,印第安人的音樂節奏比較單純。但是根據記載,在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以前,在墨西哥,為了適應宗教性的舞蹈,已經具有了非常復雜的、由打擊樂器敲打的節奏。另外,在印第安人的傳統音樂中,沒有歐洲意義上的和聲。
再次,樂器方面,沒有弦樂器是印第安人樂器的一大特色。雖然在當今的印第安人音樂中經常採用吉他、小提琴、豎琴等弦樂器,但是這些都是16世紀以來由歐洲人帶來的,或者是接受歐洲的影響而在新大陸製造出來的。印第安人的傳統樂器是笛、奧卡里(塤)等管樂器,或者是鼓、搖響器等打擊樂器。
管樂器中,最流行的是豎笛,用竹、蘆或粘土焙制,還有排簫、鼻笛等。印第安排簫,在秘魯叫安塔拉簫,在哥倫比亞叫卡帕多簫,在厄瓜多叫龍達多簫,在玻利維亞叫西克斯簫。有人將各種排簫統稱為桑波尼亞。
B. 墨西哥民歌 特點
《拉庫卡拉查》是一首具有墨西哥民間舞曲風格的墨西哥民歌。「拉庫卡拉查」在當地的語言中是「蟑螂」的意思,在這里借用來作為墨西哥一種民間舞蹈的名稱。據說這首歌起源於軍隊,起初沒有固定的歌詞,歌曲傳到哪個部隊,那麼部隊就填上各自的歌詞。後來這首歌曲傳到民間,並廣泛流傳。
這首歌曲最顯著的特點是具有墨西哥民間舞蹈音樂的風格。歌聲中我們彷彿聽到人們跳踢踏舞的腳步聲,彷彿看到男女翩翩熱情起舞的情景。
墨西哥人生性活潑、熱情開朗,幾乎每一天都有一部分墨西哥人在舉行各種名義的節慶活動,而且節慶活動的時間也從一兩天、一兩周到一兩個月不等,真是快樂每一天。可以說,FIESTA這個詞在墨西哥人生活0現的頻率相當高,它翻譯成中文就是「節日」或「聚會」,用英文的PARTY來表述應該更貼切一些,它可以大到是婚禮聚會,小到幾個朋友聚會。據說,每周五晚和每周六是墨西哥人舉行FIESTA的「法定日子」,在這兩個時段內大部分墨西哥人都會是某個FIESTA的一份子。墨西哥人的FIESTA還有個特點——極其漫長,有的能持續10個小時,但是你什麼時候來都行,什麼時候走都行,一切自便,只要你來,主人便歡迎。
因為不是學音樂的,不過通過對墨西哥人性格和一首《拉庫卡拉查》墨西哥民歌的了解,大致可以推測出墨西哥民歌的特點。 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C. 墨西哥 民歌
《拉庫卡拉查》是一首具有墨西哥民間舞曲風格的墨西哥民歌。「拉庫卡拉查」在當地的語言中是「蟑螂」的意思,在這里借用來作為墨西哥一種民間舞蹈的名稱。據說這首歌起源於軍隊,起初沒有固定的歌詞,歌曲傳到哪個部隊,那麼部隊就填上各自的歌詞。後來這首歌曲傳到民間,並廣泛流傳。這首歌曲最顯著的特點是具有墨西哥民間舞蹈音樂的風格。歌聲中我們彷彿聽到人們跳踢踏舞的腳步聲,彷彿看到男女翩翩熱情起舞的情景。
D. 有沒有好聽的,拉丁舞曲,不要太常見的。
拉丁音樂---TicoTico
lou Bega演唱的「can i ticotico you」我可以擁有你嗎?
加德演唱的探戈:Jealous
這是最著名的探戈演唱家,加德,這個死於麥德林空難的阿根廷人把大部分阿爾維斯創作的探戈舞曲都唱的很有味道。而忌妒,又應該是最有名的探戈之一,充滿了無窮的拉美情感
加勒比舞曲:牙買加倫巴
這是一首牙買加倫巴,很具有熱帶風情,音樂中還帶著海風和陽光
古巴音樂:Cachito
這本來是一首歌曲,可用舞曲的節奏來表現,更有加勒比的原汁原味
Nat King Cole演唱:Cachito
Nat King Cole用他極富磁性的嗓音演唱了古巴音樂Cachito。聲音是沒的說
拉丁舞曲Cachita
很舒緩的一首,節奏非常輕快
拉丁舞曲Cerezo_Rosa
耳熟能詳的。各種樂器運用得相當合理:
拉丁舞曲「Asi Asi」
動感十足!
動感拉丁:玻利維亞民歌旋律(人聲伴奏)
這是一首玻利維亞民歌旋律的音樂,樂曲中插入了大量土著居民的伴奏聲音,從而讓音樂完全的充滿著異域風情。
智利民間舞蹈音樂BAFONA
一張地道的智利音樂CD,名字就叫BAFONA,是一系列智利民間舞蹈音樂。很美,各種音樂元素的配合相當原味,而演唱得更是有安第斯山脈那種悠遠的氣息。全唱片一共有26首不長的小樂曲,這是第一首「colombina enamorada」
智利民間舞蹈音樂BAFONA之Dime Vida
這是一首女聲的,也非常好聽。
智利民間舞蹈音樂BAFONA之Tu Voluntad Mas Fuerte
這是BAFONA裡面的第十首
智利民間舞蹈音樂Bafona之Todo Cambia
這是這套智利民間音樂的最後一首了,女聲。
南美高原音樂之一:Rogativa Del Loncomeo
買了一張叫Magie Des Andes的CD,裡面都是經典的拉美音樂,而且是南美高原---就是玻利維亞秘魯那一帶的音樂。
探戈:Jealous樂團版
最著名的探戈,這個演繹很厚重。
古巴音樂:西波涅
很多喜歡跳舞的人應該會經常聽到這個旋律,但叫不出名字 ,很好的一首古巴音樂。
古巴音樂:第5號曼波舞曲
和倫巴一樣,曼波(Mambo)也是起源於古老的非洲的某個角落,但最終在古巴發展成一種世界聞名的音樂舞曲的。比起倫巴,曼波可能更憂郁。所以,在古巴,在中美洲,在正在暴亂的海地,甚至在邁阿密的那些地下酒吧里,曼波比倫巴更受歡迎。
Carlos FloresSol :Naciente
一個叫Carlos Flores的阿根廷藝人,他會運用各種拉美民族樂器,靈活地把他們組成了美妙無比的音樂,並且摻入了大量的人聲.整個專集裡面的音樂,並不是阿根廷傳統的探戈音樂,而是屬於阿根廷西北部,智利和秘魯那些高大的荒原的音樂,異樣的美!第一曲:Sol Naciente,就是這專集的名字.是首優美而憂傷的音樂
Carlos Flores:Urubamba
這首南美高原音樂一開始比較平淡,但演奏者把那個「Urubamba」唱出來的時候,只能說太好聽、太南美了。簡單淳樸的節奏和旋律,把孤獨感襯托得天衣無縫!
Lou Bega:曼波狂潮之「第五號曼波」
這是一張著名的唱片,演唱者Lou Bega來自德國但身上流著南美洲人既浪漫又樂天的血液,Lou Bega的音樂也和他本人一樣,充滿了無可救葯的幽默浪漫情愫,讓人不可自拔地愛上他音樂中那股熱帶風情。在Lou Bega的歌曲中,你可以聽到任何可能的音樂元素出現其中,有SAMBA、SOUL、REGGAE、POP、RAP,Lou Bega巧妙地將各種音樂類型共冶一爐,令人大開眼界。首張專輯《A Little Mambo》更是創下全球六百萬張的優異銷售量。這是曼波狂潮的主打樂曲:第五號曼波。
最後的樂園:古巴哈瓦那港口風情音樂
專集的名字叫「EL ULTIMO PARAISO」,最後的樂園。這是一張介紹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專集音樂。
拉丁舞分為拉丁國標舞和拉丁舞:
拉丁國標舞是規范、嚴格、標準的,它是在拉丁舞的基礎上發展規范形成的競技專業舞蹈,內容倫巴、恰恰、牛仔、桑巴、鬥牛。 拉丁舞又稱拉丁風情舞或自由社交舞。它是拉丁國標舞的起源。拉丁舞是大眾民間舞蹈,隨意,休閑,放鬆是它的特點,有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它是拉美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具有鮮明特點的激情、浪漫而又富有活力、火熱的藝術表現形式,深受拉美人民的喜愛,成為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總的來說拉丁舞包括Salsa、Merengue、Cumbia、Bachata、Chacha、Samba、Lambada等。而其中最出名也為大多數人所喜愛的Salsa起源於古巴,古巴Salsa來源於曼波,曼波是20世紀40年代—60年代非常流行的舞蹈,恰恰是他的一個變種。古巴風格salsa源於街頭,人們伴著音樂翩翩起舞,自由派對,空氣中彌漫著歡樂和喜悅。現流行歐美和世界的salsa是美國紐約salsa。美國紐約salsa和古巴salsa有本質不同,紐約salsa是一小節4拍,跳3步,第4拍停頓不跳,特點是歡快熱烈,舞蹈動作花樣繁多,變化快,具有很強的欣賞性和表演性。全身心投入,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充滿了激情與活力,紐約跳法目前是主要跳法。古巴salsa,古巴跳法每小節4拍跳4步,第4拍點地,特點風趣和自娛自樂成分較多,比較而言,紐約三步跳法更激情更有魅力和更富有活力。 至於Merengue則起源於多米尼加,每小節2拍,隨著髖關節左右依次擺動,循環往返加上手的不斷變化,極富浪漫、性感和魅力。
具體介紹拉丁國標舞的話,則是: 倫巴舞(rumba),起源於古巴,音樂為4/4拍,速度每分鍾27小節左右。倫巴舞的特點是:音樂纏綿,舞態柔美,舞步動作婀娜款擺。古巴人習慣頭頂東西行走,以胯步向兩側的扭動來調節步伐,保持身體平衡。倫巴的舞步秉承了這一特點。原始的舞蹈風格,融進現代的情調。動作舒展,纏綿嫵媚,舞姿抒情,浪漫優美。配上纏綿委婉的音樂,使舞蹈充滿浪漫情調。
恰恰恰(cha cha cha),起源於墨西哥,音樂為4/4拍,速度每分鍾31小節左右。恰恰恰,音樂有趣,節奏感強,舞態花俏,舞步利落緊湊,在全世界廣流行!
桑巴舞(samba),起源於巴西,音樂為4/4或2/4拍,速度每分鍾51小節左右。桑巴舞,音樂熱烈,舞態富有動感,舞步搖曳多變,深受人們的鍾愛!
鬥牛舞(pase doble),起源於法國,發展於西班牙,它的音樂為2/4拍,速度每分鍾62小節左右。鬥牛舞音樂雄壯、舞態豪放、步伐強悍振奮,是人們對它情有獨鍾的原因。 牛仔舞(jive),起源於美國,是由一種叫「吉特巴」的舞蹈發展而來,牛仔舞剔除了「吉特巴」 中所有的難度動作,增加了一些技巧。最早對牛仔舞的記載是由倫敦舞蹈教師 Victor Silvester於1944年在歐洲出版的一本介紹牛仔舞的書。波普,搖滾,美國搖擺舞都對牛仔舞有著一定的影響。
牛仔舞是一種節奏快,耗體力的舞。在比賽中牛仔舞之所以被安排在最後跳是因為選手們必須讓觀眾覺得,在跳了前四個舞之後他們仍不覺得累,還能 很投入地迎接新的挑戰。 它流行於美國南部。牛仔舞手腳的關節放鬆、自由地舞蹈,身體自然晃動,腳步輕松地踏著,且不斷地與舞伴換位,轉圈旋轉。其音樂節拍為4/4拍,速度每分鍾43小節左右。
E. 拉丁美洲的舞曲有哪些
(1)阿根廷: 阿根廷音樂中,最著名的是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探戈舞。也有用吉他伴奏的歌唱形式。所謂演奏探戈舞曲等音樂的中南美樂隊,是由小提琴、手風琴(是探戈舞曲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按鈕式手風琴)、鋼琴、低音提琴等組成的典型性樂隊。古典名曲有《拉昆帕爾西塔》、《爾盧卻庫羅》等。樂器方面,除吉他以外,還有小提琴、手風琴、大鼓,以及安第斯地區的樂器克那(豎笛)、卡哈(扁鼓)等。
(2)智利:智利音樂的代表性體裁形式是舞曲薩馬奎卡和抒情性民歌通納達。 智利境內的南部和北部由於氣候風土的不同,所以,產生了許多不同種類的節奏和旋律。在北部,令人想起秘魯和玻利維亞的風格,並且還遺存著散發印加帝國芳香的音樂。南部,則保留著阿勞坎印第安人的富有特色的音樂;其音階並非只是五聲性,而是包含著一些比半音還小的音程劃分;樂器中,簧笛稱為特魯特魯卡,長達 2 米 ,只能發出一種略帶凄涼色彩的長音;此外還有皮富爾卡笛、雙體樂鋸、搖響器瓦達、號角咕爾咕爾、豎笛平古爾威、扁鼓庫爾特倫等。
(3)波利維亞: 玻利維亞的音樂保存著濃厚的印第安因素。通常使用的樂器克那(小豎笛)、桑波尼亞(安第斯樣式的排簫,稱為西克斯、安塔拉等)、汀雅(與阿根廷的卡哈同類的扁鼓)等,都是在西班牙人佔領這里之前就已經有的樂器。民歌、舞曲的形式甚為豐富,代表性舞蹈歌胡艾諾( huaino )。此外,智利的薩馬奎卡(簡稱智利奎卡、智利舞)、秘魯的亞拉維也在玻利維亞得以流行。另外,具有音色魅力的小型吉他恰蘭戈的發源地也是在玻利維亞。
(4)秘魯: 目前在秘魯的音樂體裁形式有三種類型:①以舞曲烏艾諾和烏艾拉斯、抒情民歌亞拉維和姆利薩等為代表的印第安音樂;②以大眾歌曲為代表的印歐混血種音樂;③在包括利馬等城市低窪地區在內的海岸地區一帶,居住在這個國家的黑人也舉行民歌演唱會。其中以第①②類為主。 秘魯的樂隊,以克那笛、桑波尼亞排簫、恰蘭戈吉他、吉他、阿爾帕豎琴為主要樂器,根據地區、場合的不同,加進小提琴、薩克斯管等,來演奏印第安或印歐混血種音樂。
(5)巴西: 桑巴、波薩·諾瓦、喬羅等被認為是最具巴西特點的音樂形式。此外,還有巴西民歌莫丁尼亞。其特點是情緒感傷,曲調抒情,具詠嘆調性質,多用小調式,旋律飾以大量的裝飾音和倚音。
(6)哥倫比亞: 在哥倫比亞的各種音樂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歌、舞曲班布科舞和帕西略,都是屬於印歐混血種支系的。此外,產生於東北部地區的歌唱和手風琴音樂巴捷納特也甚受哥倫比亞民眾的喜愛。 在伴奏樂器方面,一般說來,印歐混血種支系的音樂,多用吉他、蒂普爾伴奏;黑白混血種支系的音樂,經常以幾件打擊樂器伴奏。
(7)委內瑞拉:委內瑞拉的音樂舞蹈,具有和哥倫比亞相似的狀況,其構成包括印第安、黑人和西班牙的三種因素。最地道的當地民歌例子是平原托諾調,有時也稱作托那調,是一種舞蹈歌曲。此外,在印歐混血種支系的民歌、舞曲中,還有帕薩黑、哥爾佩、梅連克、巴爾斯(華爾茲)等;在黑白混血種支系中,還有弗利亞等多種形式。
(8)巴拿馬等中美洲各國:巴拿馬最具典型意義的舞蹈形式是梅霍拉納、坦波里托。哥斯大黎加的音樂屬於西班牙風格。主要音樂形式有:卡萊赫拉(街頭小唱)、愛國歌曲、帕西略舞、丹薩舞等。主要樂器有:吉他、手風琴、曼陀林、馬林巴等。尼加拉瓜的民間音樂是中美洲印第安人的瑪雅支系和基切支系音樂遺產的一部分。當地印第安人用的管樂器有:稱作齊里米亞的原始單簧管、叫做蘇爾的五孔六孔笛;弦樂器有:基洪戈(獨弦琴)、胡科(牛吼器);打擊樂器有各種大小和形狀的鼓等。 薩爾瓦多流行著與其他中美洲國家相同的音樂、舞蹈,如:丹薩、帕西略、馬恰等。薩爾瓦多印第安人所用的樂器也為其他中美洲國家所共有,如:頓鼓、豎笛、卡蘭巴等。 瓜地馬拉素有「馬林巴之國」的稱號。
(9)墨西哥:在古代墨西哥人之中,音樂是通過旋律、節奏和音色來表現的。現代墨西哥的舞蹈與歌曲已接受了西班牙的深刻影響,許多體裁形式染上了熱帶的風格色彩。科立多是由西班牙浪漫曲發展而來,成為一種敘事歌曲,題材廣泛,大凡歷史、時事,甚至街談巷議均可入歌。墨西哥的典型樂隊是由小提琴、豎琴、大小吉他等樂器組成的,稱為馬里亞齊。
(10)古巴:古巴是拉丁節奏的寶庫,諸如倫巴、曼博、波萊羅、查查查、康嘎、瓜拉查等等,都是在這里產生的。還有哈巴涅拉( habanera )、坦桑( danzon )、崧( son )、瓜希拉( guajira )等。
(11)海地:海地的音樂中,鼓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海地的歌曲、舞蹈,往往都在不同程度上與伏都教的宗教儀式和社會禮儀相關。另一方面,海地也流傳著世俗性的民歌、勞動歌、舞蹈。
(12)多米尼加:多米尼加最著名的歌舞就是梅倫格舞。此外,還有西瓦奧蓬托、克里奧爾船歌、波萊羅、馬古瓦納托那達等。
(13)加勒比海諸島:當今,牙買加被認為是「英語加勒比海風格音樂」列克埃的故鄉,特立尼達(多巴哥)是加勒比索的發源地,由格列奧爾·福連地歌唱的比金則產生於馬提尼克島。 稱為希巴羅的這個島上的農民和漁民們,除了培育普列納、塞伊斯、阿基納爾特、具有強烈黑人風格的邦巴之外,還在波多黎各的豐富多彩的音樂舞蹈中加進了獨特的趣味。此外,這個島上居民常用的弦樂器庫阿特羅,和委內瑞拉的同名樂器在形狀、弦數(有五組復弦)方面都不相同
F. 雷曼傳奇墨西哥樂隊的音樂是什麼
Eye of the Tiger
電影洛奇6的插曲。
G. 墨西哥音樂風格的特點
拉丁美洲指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16世紀以前拉丁美洲大陸生活著印第安部族。古印第安人曾創造了輝煌的瑪雅、阿茲台克、印加三大文化。音樂在當時也得到了較高的發展。16世紀後,經過300多年的殖民統治,拉美音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量歐洲音樂傳入拉丁美洲,再就是很早開始就作為歐洲人的農奴而被送到新大陸的非洲黑人也帶來了非洲音樂文化,因此,長期以來印第安本土音樂、歐洲音樂、非洲黑人音樂的不斷融合混血,便形成了如今拉丁美洲音樂千姿百態、五彩斑斕的新格局。
墨西哥位於北美洲西南部,拉丁美洲北部。是南、北美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素稱「陸上橋梁」。墨西哥是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國,古瑪雅、阿茲台克文化就淵源於尤卡坦半島,又是西班牙殖民統治的中心之一。首都墨西哥城是著名的文明古城,在政府大廈、學校、戲院和其他公共建築的牆壁上,布滿了各種各樣鮮艷的壁畫。鼓墨西哥城又稱「壁畫之都」。
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國以南直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廣大地區。面積相當於兩個歐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南美洲四個部分。古代印第安人曾在這里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瑪雅、阿茲台克、印加三大文化。在300多年的殖民統治後,拉丁美洲的文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大量歐洲(尤其是地處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葡萄牙)的文化傳播到了整個拉丁美洲。同時,來自非洲的黑人奴隸也帶來了非洲的文化藝術。長時期種族間的混血,也形成了各種新的混合民族。拉丁美洲的文化正是歐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經過長期的碰撞、沖突、滲透、吸收後融合而成的一種統一而又多元的文化。它源於這三種文化而又不同於原有的文化,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界上。從宏觀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樂也是歐洲音樂、印第安音樂、非洲音樂的混合體。但由於混合的類型、層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豐富、多姿多彩的音樂風格。所以,有人說拉丁美洲的音樂如同是一個「馬賽克」,各種各樣的都有,千姿百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今,拉丁美洲音樂正以其色彩的豐富。節奏的獨特,旋律的美妙,和聲的濃郁,吸引著廣大的音樂愛好者。它那無比的熱情,充沛的活力,神奇的風貌,使世人為之矚目。有人說,拉丁美洲音樂像流行音樂。其實正相反,很多流行音樂受到拉丁美洲音樂的啟發和影響。所以拉丁美洲音樂是很值得研究的一個現象。它以其多姿多彩,朝氣蓬勃、充滿活力而受到年輕人喜愛。
H. 墨西哥的特色樂器有哪些
墨西哥音樂主要有海螺號、腳鈴、
(8)墨西哥最有名的音樂類型是什麼擴展閱讀
墨西哥習俗:
墨西哥人的生活習慣除受天主教等影響外,還保留了其獨特的傳統色彩。在墨西哥,雖然許多人會說英語,但卻希望用西班牙語交談。如果接到對方用西班牙文寫來的信而用其他文字回信,會被視為失禮。
微笑和握手是墨西哥人的問候方式,男子絕不能吻一個不熟悉的女士的面頰和手;親吻和擁抱僅用於熟人之間。
墨西哥國花為仙人掌,國鳥是雄鷹,國石為黑曜石。他們最喜歡的顏色是白色,最不喜歡的顏色是紫色,最討厭的數字為13。忌諱將黃色和紅色的花送人。
I. 拉美音樂用得最多的樂器是什麼
拉美民間音樂
拉丁美洲民間音樂與歐洲民間音樂很大的不同點在於它那熱情洋溢的風格,激盪人心的氣氛和充滿動力的節奏。但它同時又帶有淡淡的憂郁、哀愁,然而並不悲痛,這是從祖先遺留下來的懷鄉、思念祖國之情。它大多採用七聲音階,並常用變化音和轉調,歌曲中的歌詞為西班牙葡萄牙語。旋律的進行比較平穩、圓滑,聲樂唱法較鬆弛,音色柔和抒情,重唱形式多,和聲中喜用平行三度、六度。節奏以3/4、6/8拍居多,強調切分節奏。旋律與伴奏常為兩種節奏。節拍的交錯、交替很多。樂段結構對稱方整,大量採用歐洲樂器,吉他、豎琴、手風琴、曼德林、薩克斯、小提琴、長笛用得很多。其中吉他是最重要的樂器,並在拉丁美洲各地形成了一個吉他家族,其中包括蒂波里(三弦)、瓜德羅(四弦)、恰朗戈(五對雙弦)等小吉他和具有凸起背板的吉他(一種低音大吉他)。它們是聲樂和器樂中不可缺少的樂器。來自西班牙的豎琴在拉美也流傳很廣,墨西哥、秘魯、委內瑞拉、巴拉圭、……到處都有它的蹤跡,而且已經成為一種真正的民間樂器。
編輯本段音樂背景資料
據說秘魯的不少村莊里都有人演奏豎琴,而且自己製造豎琴。他們還發明了一種演奏豎琴的特殊方法,即把豎琴扛在自己的肩上,邊走邊彈,而且是倒拿著彈奏。當然這是一種不轉調的簡單的豎琴。豎琴最為普及的是被稱為豎琴之國的巴拉圭,在此發展了一種豎琴彈唱,音色明快清亮,歌聲嘹亮飄逸,十分迷人。在墨西哥一種名叫馬里阿奇的音樂很有特色,由小提琴、吉他、小號、大吉他組成的樂隊,加上幾名男女歌手,就可以表演這種熱情奔放的音樂,也可以應邀去愛慕的姑娘窗前演奏小夜曲。馬里阿奇的歌曲內容大都歌頌祖國、家鄉、愛情。在墨西歌還有一種很有特色的"瓦斯台克"唱法,這是一種真假聲結合、泛音與基音急劇交替的唱法,很有效果。在瓜地馬拉和墨西哥南部有一種馬林巴音樂也很有名。馬林巴是從非洲傳入的一種琴板下面帶有葫蘆共鳴器(葫蘆上端挖有小孔,貼有笛膜)的木琴,常由幾個人一起演奏,而且在每塊板下面的長方形木製共鳴管尖端還挖孔貼上葦膜,演奏時會發出嗡嗡的音響。現在也常加上手風琴、沙球、鼓、薩克斯、黑管在一起合奏。馬林巴的音色寬厚、餘音悠長,既能演奏華麗輕快的曲調,也能表現溫柔、委婉的情感,當地人民極為喜愛,瓜地馬拉也被稱為馬林巴之國。
編輯本段音樂體裁 豐富多樣
拉丁美洲民間音樂的體裁也極為豐富多樣,歌與舞常常是一體的。比較典型的有古巴的哈巴涅拉和桑調,巴西的波薩諾瓦、蘭巴達,秘魯的秘魯圓舞曲,墨西哥的松、蘭切拉,智利的庫艾卡,哥倫比亞的班布戈,委內瑞拉的霍羅波,阿根廷的探戈、加托。
J. 推薦些墨西哥風情的歌 樂隊 歌手
墨西哥特色風情的歌曲,主要有兩種。一種叫BANDA,另一種叫MARIACHI。
BANDA就是樂隊的意思(見圖片)。特色就是西部牛仔風格的歌曲。每個樂隊都有自己的歌曲,一般一個主場,剩下的就是樂器伴奏人員。
比較出名的BANDA:LAARROLLADORA,LARECODO,LAAUTENTICA等等。
MARIACHI也是樂隊表演。特點是都有自己的統一制服,戴個墨西哥圓高帽子。08年奧運會開幕式就有他們的表演。他們基本上都是有固定曲目的,不唱流行歌曲。
MARIACHI的主要曲目有:
Elrey
LaleydelMonte
MariachiLoco
Mujeresdivinas
palomaNegra
cielorojo
Dequemanerateolvido
Amoreterno
Lanegra
Volvervolver
quederarotiene
comoquienpierdeunaestrella
以上兩種風格就是墨西哥最特色的歌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