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西班牙的哪個方向
㈠ 印度,俄羅斯,日本,埃及,英國,西班牙,美國,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所屬大州
印度,日本屬亞洲,俄羅斯,英國,西班牙屬歐洲,埃及屬非洲,美國,加拿大屬北美洲,巴西屬南美洲,澳大利亞屬大洋洲
㈡ 印度位於亞洲的什麼方向位於中國的什麼方向關於印度你了解哪 些
看這里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位於中國西南方向.
㈢ 西印度群島位於大西洋什麼方位
西印度群島(West Indians)是北美洲的島群,位於大西洋及其屬海墨西哥灣、加勒比海之間,北隔佛羅里達海峽與美國 佛羅里達半島相望,東南鄰近委內瑞拉北岸,從西端的古巴島到委內瑞拉北海岸的阿魯巴島,呈自西向東突出的弧形,伸延4700多公里。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由1200多個島嶼和暗礁、環礁組成。主要島嶼為牙買加島、古巴島等。其中最大島嶼是古巴島。1492年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奉命攜帶西班牙國王致「中國大汗」國書首航,橫渡大西洋,於10月12日登上巴哈馬群島東側的聖薩爾瓦多島,他誤認為該島是印度附近的島嶼,後因該群島位於西半球,故稱西印度群島,沿用至今。群島自北向南分為巴哈馬和大安的列斯、小安的列斯(二者合稱安的列斯群島)三大組群島及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島四部分。大安的列斯群島是西印度群島的主體,系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延伸部分,多屬大陸島,著名島嶼有古巴島、海地島、牙買加島和波多黎各島等。海地島中部的杜阿爾特峰海拔3175米,是西印度群島的最高峰。小安的列斯群島主要由弧形排列的背風群島,向風群島及南緣的眾多小島組成,島弧內側以火山島為主,外側小島多由石灰岩構成,地勢低平,特立尼達島為大陸島,是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北段支脈的延續部分;多巴哥島構造上屬小安的列斯群島,由火山岩構成。巴哈馬群島多屬在海底石灰岩淺灘上發展起來的珊瑚礁島,計有大小島嶼700多個及眾多岩礁,群島中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鋁土、石油、天然氣、鎳、鐵、鈷、鉻、錳等,特立尼達島上有世界最大的瀝青湖(面積約47公頃)。群島位於北緯10°~27°之間,地處東北信風帶,盛行暖濕海洋氣團,暖流繞經各島沿海,各島向風的北、東北部與背風的南、西南部的氣候和自然景觀存在著明顯差異。除高山外,年平均氣溫多在25~26℃,最熱月出現在8月份,年較差小。迎風側年雨量1500~2000毫米,局部地區可達5000多毫分布(1990年,萬噸)米,屬熱帶海洋性氣候,發育有熱帶常綠林和紅壤一磚紅壤;背風側年雨量500~1500毫米,屬熱帶干濕季氣候,伴隨降水的時空差異,植被分別為熱帶季雨林,熱帶稀樹草原和熱帶灌叢,土壤以棕紅色土為主。西印度群島原為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故鄉。從15世紀末葉開始,相繼淪為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丹麥和美國的殖民地。長期殖民統治,印第安人幾被趕盡殺絕,從非洲販運來的黑人及其後裔成為該區主要的勞動力,黑白混血種人形成了新的民族。19世紀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海地、多明尼加和古巴3國先後獲得名義上的獨立。二戰後,又有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巴貝多、巴哈馬、格瑞那達、多米尼加聯邦、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安地卡及巴布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等10國先後宣布獨立。但是,至今仍有10個地區尚處在英、美、法、荷等殖民者控制之下。㈣ 印度經緯度位置(方向用字母表示),海陸位置,氣候
北緯6度至北緯35度,東經68度到東經97度。
背靠亞歐大陸,東面和西面分別是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南面是印度洋。主要分布有熱帶季風氣候,在西北部有熱帶沙漠氣候分布。
㈤ 印度國家在哪裡 在地圖的哪個位置
印度位於南亞,中國的南部。
如圖,印度正好位於地圖的中心區域,亞洲南部的南亞地區,中國的下邊。
拓展資料: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ofIndia),簡稱印度。
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
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
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0%。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
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
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
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伊斯蘭教興起。
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
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
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
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
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參考資料:
印度網路
㈥ 印度在地球的什麼方位
印度位於印度次大陸,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在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其中就有海拔8,598米的印度最高峰康城章加峰)、中央平原(Indo-Gangetic Plain)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
㈦ 西班牙和印度泥西牙
西班牙全稱西班牙王國,是一個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君主立憲制國家。[1] 地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鄰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北瀕比斯開灣,東北部與法國及安道爾接壤,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及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該國是一個多山國家,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其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首都為雅加達。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印尼當地統治者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國。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的貿易。經歷了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後,印尼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宣告獨立。
㈧ 印度的半球位置在哪裡
印度半球位置是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
印度位於北半球,屬於南亞次大陸,西北與巴基斯坦接壤, 東北與中國、尼泊爾、不丹和錫金為鄰,東與緬甸和孟加拉毗連,南與斯里蘭卡、馬爾地夫隔海相望。印度東南頻臨孟加拉灣,西南面臨阿拉伯海,南連印度洋,北依喜馬拉雅山脈,為亞、歐、非和大洋洲海上交通樞紐。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氣候特徵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與旱季以及涼季,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㈨ 西印度群島位於大西洋什麼方向
西印度群島
(Xiyinqun)
位於大西洋及其屬海墨西哥灣、加勒比海之間,西端為古巴島的聖安東尼奧角,向東弧狀延至委內瑞拉以北海面上的阿魯巴島,包括大安的列斯、小安的列斯(合稱
安的列斯群島)及巴哈馬三大群島,大小島嶼共計1200多個。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367萬,以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為主。居民多信基督教和天主
教,以西班牙、英、法、荷蘭等原宗主國語言為官方語言。主體為大安的列斯群島,多屬科迪勒拉山系延伸所成大陸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大部分為多山小島;巴哈馬
群島為珊瑚島礁。安的列斯群島東部有火山、地震活動。處東北信風帶,氣候終年溫濕,年均氣溫26℃,年降水向風坡達1500—2000毫米以上,背風坡
500-1000毫米。原住居民為印第安人,1492年哥倫布首航到此,誤認為是印度附近,後因其位於西半球,稱西印度群島。15世紀末開始,西班牙、英
國、荷蘭、法國、丹麥等殖民者先後到達,現仍有殖民統治區存在。有鋁土、石油、天然氣、天然瀝青、鎳、鐵、鈷、鉻、錳等礦。經濟結構畸形,以農業為主,生
產甘蔗、咖啡、可可、煙草等經濟作物;工業不發達,一些國家采礦業突出。旅遊業發展迅速,以熱帶風光、海灘等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療養區。戰略位置重要,
為大西洋和太平洋間海上航線的必經之路,主要港市有古巴的哈瓦那、聖地亞哥,海地的聖多明各、太子港,波多黎各的聖胡安,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西班牙港
㈩ 印度的海陸位置在哪裡
印度位於印度洋的北部,亞洲的南部。
印度共和國,位於北緯八點四度至三十七點六度之間,東經六十八度到九十七度。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為夏季,氣溫高,降水集中於夏季。印度共和國是南亞最大的國家,領土面積二百九十七萬多平方公里。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
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二。山地只佔四分之一,高原佔三分之一。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一千米。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