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僵局是怎麼回事
1. 美國不斷收緊非法移民入境政策,為啥會影響到墨西哥
美國非法移民大都是在墨西哥入境,所以會影響到墨西哥。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有好幾種膚色的好幾種不同種族的人在美國,不僅僅是因為歷史的原因造成了美國有著很多的移民。歷任的總統都發布過關於移民的政策。
美國的移民政策的日益縮減和不斷呼籲的移民的改革,都是為了解決非法移民所制定的。但是隨著美國的移民政策的縮減很多人都是為了自己的所以採取非法的移民的方法,比如假結婚和赴美生子。
2. 墨西哥進球引發地震嗎
2018年6月17日,墨西哥地震預警監控系統17日通過社交媒體說,當天墨西哥隊在對陣德國隊的世界盃比賽中進球時,首都墨西哥城監測到人為引發的輕微地震。
當天上半場比賽進行至第35分鍾時,墨西哥隊前鋒洛薩諾打破僵局攻入首球,墨西哥城監測到輕微地震。這一監控系統分析說,這次地震是由人為方式引發,或因進球時許多民眾激動跳躍造成。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3. 烏拉圭VS墨西哥
實力相當。
墨西哥有布蘭科,馬科斯這些老將壓陣。
烏拉圭也有弗蘭這些名將。
出線形勢
兩隊如果戰平將雙雙出線,烏拉圭第一、墨西哥第二,但考慮到B組第一很可能是阿根廷,兩隊有可能為了第一大打出手。兩隊誰贏球就是小組第一,輸球的那方要看南非vs法國的結果,如果南非平法國那墨西哥VS烏拉圭輸球一方也能出線,如果南非和法國分出勝負將和輸球一方比較凈勝球。
若加上兩隊出線形勢,應該是以和為貴。
4. 墨西哥進球引發墨西哥城地震嗎
6月18日,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F組第1輪,墨西哥1-0力克德國。希爾文-洛薩諾攻入唯一進球。墨西哥地震預警監控系統17日通過社交媒體說,當天墨西哥隊在對陣德國隊的世界盃比賽中進球時,墨西哥城監測到人為引發的輕微地震。
地震開始發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泄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5. 同屬北美州的美國與墨西哥,為何兩國的差距會如此之大
因為歷史發展的不同,所以造就了不同的結果,結果有些不盡人意,但是卻也是現實的。
美國和墨西哥是鄰居,可是鄰居之間的發展也是需要通過國內的情況來決定的,並不是是鄰居發展就得差不多。
可是墨西哥卻陷入了一種僵局,他們反對國內的毒梟,卻又消滅不了他們,毒品在最開始或許幫助了自己的國家度過難關,可是現在卻成了墨西哥國家裡的一大隱患。墨西哥毒梟勢力比墨西哥政府勢力還要強大,按照現在的發展情況,墨西哥的國情是很不樂觀的。
不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集體,一步錯就會造成步步錯,需要懂得及時剎車,止損,這樣才有機會扭轉戰局。
6. 墨西哥爆冷贏德國小豌豆為何哭泣
2018年6月18日,出現世界盃開賽以來最大的冷門,墨西哥比0爆冷贏德國。墨西哥主力小豌豆埃爾南德斯喜極而泣。
6月17日晚23點,衛冕冠軍德國隊迎來本屆世界盃的首演,對手是美洲勁旅墨西哥。上半場雙方攻防節奏極快,洛薩諾打破僵局,克羅斯任意球擊中橫梁;下半場羅伊斯替補登場完成世界盃首秀,布蘭特中柱,最終德國0-1爆冷墨西哥。
墨西哥隊在本場比賽的韌性也讓球迷眼前一亮,相比於目前為止都非常慢熱的各支強隊,墨西哥隊進入狀態非常快。打法配合完全像一支完整磨合一個賽季的俱樂部而並非集訓時間不長的國家隊。這也與他們近幾年在人員變化上不多有著極大的關系,畢竟時間久了隊員們對各自技術特點相互了解。在整體配合上也更加游刃有餘得心應手。對於這種賽會制的比賽來說進入狀態的快慢往往能夠決定了一支球隊能走多遠。這也是為什麼大家一致看好的強隊縷縷鎩羽而歸得原因,歸根結底並不是球員能力出現問題。而是球隊的磨合以及狀態出的太慢,往往未打出應有的狀態就打道回府。
而本場比賽墨西哥隊不管從狀還是球隊的磨合方面多展示出了高於對手的水平。甚至截止目前出戰的任何一支球隊,在配合以及隊伍磨合方面都與墨西哥隊有一定差距。而憑借這種優勢,借著剛剛戰勝衛冕冠軍帶給球隊的信心。這支墨西哥隊絕對有實力成為本屆世界盃的一匹黑馬。而他們究竟能走多遠,也讓我們拭目以待。
在和墨西哥糾纏90分鍾後,德國隊用一種近乎恥辱的方式,終結了36年來世界盃首戰不敗的紀錄。全場比賽雖然在控球率上占盡優勢,但墨西哥幾乎每一次反擊都能直插德國心臟,最終只輸1球,德國還要謝謝墨西哥孱弱的攻擊力!
勒夫在下半場的調兵遣將完全沒有收到效果,他們的前場缺乏爆點,如此看來薩內的缺席世界盃,讓德國前場的確缺少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手。終場前,諾伊爾已經來到對手禁區,但依然沒能製造威脅。
終場哨響,墨西哥隊已經全部陷入瘋狂。他們的主帥對著看台高舉雙臂,並且和助手擁抱。這位墨西哥主帥奧索里奧,在世界盃開始前飽受詬病,墨西哥球迷質疑他拿不出一套固定的首發陣容。但經此一戰,即便墨西哥最終不能出現,他也足以成為墨西哥足球的功勛教練。他也在隨後擁抱39歲的馬克斯,後者職業生涯第5次參加世界盃,而這樣一場勝利,足以讓他的生涯沒有遺憾!
小豌豆埃爾南德斯更是已經哭了。只見埃爾南德斯顯示跪在地上,用手奮力敲擊草皮。隨後,他又和隊友擁抱慶祝。從畫面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埃爾南德斯已經哭了!但這是幸福的眼淚。本場比賽埃爾南德斯的發揮並不出色,但能夠在或許是自己職業生涯最後一屆世界盃的賽場上迎來這樣一場勝利,他顯然非常激動。
而當鏡頭給到德國球員時,他們的臉上完全沒有表情。厄齊爾脫下球衣,依然是那副睡眼惺忪的表情,厄齊爾本場比賽的表現相當糟糕,作為中場核心,他尤其在下半場幾乎消失。
穆勒也是毫無表情,眼神有點空洞。穆勒本場在右路完全迷失,甚至有多腳傳中漫無邊際,不知所雲。諾伊爾本場比賽復出,但他全場沒有什麼表現的機會,但唯一的一次露臉,卻是全場唯一的失球。
7. 哪些國家處在戰亂中,導致了怎樣的後果
1.東部剛果(金):自從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發生後,盧安達胡圖族和圖西族武裝之間的沖突就波及到相鄰的剛果(金),導致這里也不再穩定。從那以後,剛果(金)地區就成了無法無天的戰亂之地,導致100多萬剛果人逃離家園。2003年,剛果(金)圖西族首領洛朗-恩孔達佔領這里,並建立保衛人民國家議會。2009年1月,恩孔達被盧安達軍方逮捕,但是保衛人民國家議會和其他叛軍組織繼續堅持沖突。
2.克什米爾:自從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以來,克什米爾一直是雙方沖突的焦點之一。為了這塊有爭議的領土,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經進行了三場戰爭,小規模邊境沖突更是時有發生。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動盪不安,近來兩名穆斯林平民遇害更是令緊張局勢升級。
3. 伊朗:2009年伊朗總統大選後,反對派質疑內賈德靠舞弊勝選,數百萬伊朗人走上街頭支持反對派候選人穆薩維。選舉後抗議很快發展成「綠色革命」,成為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但是與塞爾維亞、喬治亞以及烏克蘭的「顏色革命」不同,伊朗「綠色革命」並未席捲全國,政府甚至利用軍隊鎮壓抗議。
4.查德:查德內戰已經進入第五個年頭,因為反政府叛軍經常得到蘇丹援助。但是,被戰爭撕裂的查德不僅是成千上萬蘇丹達爾富爾難民的安全天堂,也是中非共和國難民的避難之所。2009年5月,查德政府軍成功阻止叛軍佔領查德首都恩賈梅納推翻政府。
5.東查德:在過去五年間,在東查德和蘇丹達爾富爾地區,至少40萬難民逃入查德沙漠中的難民營。兩個國家的叛軍組織以國家忽略種族迫害為由,與政府軍發生戰斗。平民們經常被困於戰火中,還有忍受保守強奸和種族清除的恐懼。
6.朝鮮:在朝鮮戰爭結束半個多世紀後,朝鮮與韓國之間的關系依然十分緊張。雙方從未簽署國正式的和平協議,美國在韓國的駐軍達2萬多人。朝鮮領導人金正日1994年繼承父親金日成的職務後,忽略美國再三警告著手開發核計劃。2006年,朝鮮第一次核試驗成功,2009年5月第二次核試驗成功。
7.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西北邊境省和聯邦直轄部族地區是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兩大戰區之一。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邊境線長達2400公里,自從2001年以來,兩個地區的伊斯蘭民兵與巴基斯坦政府軍就開始激戰。「基地」組織的高級領導人也被認為藏在這里,美國利用無人轟炸機搜尋恐怖分子和塔利班領導人。
8.巴基斯坦:當伊拉克和阿富汗吸引公眾注意後,巴基斯坦的安全和穩定成了美國反恐戰爭中最重要的任務。在美國壓力下,巴基斯坦最近開始對其邊境地區的塔利班武裝加大進攻力度。巴基斯坦政府軍在反對塔利班的鎮壓叛亂中取得一些成功,但卻是以疏遠民眾和動搖巴基斯坦社會為代價的。
9.索馬里:自從20世紀90年代,索馬里就沒有中央政府,和平也遠去。索馬里前總統巴雷1991年被推翻後,叛軍組織分裂成以軍閥為首的不同陣營。美國曾與1992年採取「恢復希望」行動,但在「黑鷹墜落」後,被迫與1994年撤出。2006年,伊斯蘭法庭聯盟曾給索馬里帶來暫時的和平和穩定。2007年初,在聯合國支持下成立過渡聯邦政府。今天,索馬里的大部分地區都在伊斯蘭武裝組織控制下,現任總統、前伊斯蘭法庭聯盟領導人謝赫-艾哈邁德只能控制少數地區。
10.索馬里:現在索馬里沖突主要發生在中央政府與伊斯蘭武裝組織「青年黨」之間。「青年黨」最近公開宣稱,將參加「基地」組織領導的國際聖戰運動。
11.菲律賓:菲律賓時亞洲內戰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40年的沖突導致4萬人死亡。內戰始於1969年,名為「新人民軍」的反政府武裝要推翻費迪南德-馬科斯的獨裁統治。盡管馬科斯1989年去世,但國際調停依然失敗,包括挪威長達20年的和解嘗試。「新人民軍」採取游擊戰術和招募童子軍。
12.加沙:2007年,經過有爭議的議會選舉和與法塔赫激戰後,哈馬斯控制了加沙地帶。以色列加強制裁,哈馬斯和其他基金組織用自製火箭彈襲擊以色列城市報復。2008年12月,以色列發動了目的在於摧毀哈馬斯武裝力量的大規模「鑄鉛」行動,雙方都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哈馬斯被譴責使用人盾,以色列被指責使用白磷彈肆意屠殺平民。
13.印度:印度總理辛格曾表示,印度毛派武裝(納薩爾派)已經成為印度面臨的最大國內安全挑戰。納薩爾運動始於1967年的當地農民叛亂,隨著時間流逝,這場運動已經演化成以推翻印度政府、建立共產主義政權的全國性反政府運動。在過去10年間,毛派武裝佔領的地區擴大了四倍,全國223個地區都有他們的身影。
14.阿富汗:2001年遭遇「9-11」恐怖襲擊幾個月後,美國即對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及其盟友「基地」組織發動進攻,並建立了以卡爾扎伊為首的政權。8年後,大選未能給阿富汗帶來穩定,塔利班的反抗依然堅韌。2009年12月,美國總統奧巴馬下令增兵3萬人進入阿富汗,駐阿聯軍總人數超過15萬人。
15.奈及利亞:1995年,包括劇作家和環保人士肯-薩羅維瓦被奈及利亞軍政府絞死後,尼日三角洲的武裝運動就開始風起雲涌。10年前,薩羅維瓦抗議石油公司在開發石油過程中,造成當地人貧困和環境污染。今天,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要求分享奈及利亞更多的石油財富,並且清理當地的石油污染。2008年9月,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成員慶祝勝利。2010年1月30日,尼日三角洲解放運動拒絕單方面停火協議,導致石油公司遭綁架和襲擊擔憂擴散。
16.南奧塞梯:南奧塞梯位於喬治亞與俄羅斯邊境之間。1988年,南奧塞梯人民陣線要求從喬治亞獨立出去,並入俄羅斯。從那時開始,雙方的軍事對峙就時常發生。2008年,俄羅斯介入沖突中,支持南奧塞梯分離武裝。今天,南奧塞梯依然在俄羅斯控制之下,但俄格關系十分緊張。
17.尼泊爾:盡管2006年簽署的全面和平協議標志著尼泊爾10年內戰結束,但尼泊爾兩大主要政黨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維持政治穩定。2009年5月,代表尼泊爾國大黨的總統拉姆-亞達夫推翻總理、尼泊爾共產黨領導人普拉昌達解僱軍方領袖卡特瓦爾的決定,迫使普拉昌達辭職,雙方再起紛爭。
18.中非共和國:2004年,中非共和國經歷了近10年的動盪後,終於全面爆發內戰,自稱民主同盟軍的叛軍向弗朗索瓦-博齊澤總統領導的政府發動進攻。盡管2007年4月13日,雙方簽署正式和平協議,但零星的沖突依然持續發生。2007年以來,歐盟派遣維和部隊援助中非共和國政府,保護平民。
19.緬甸:自從1949年開始,克倫邦少數種族反對緬甸政府,沿著泰國邊境建立了克倫族「高都麗」自治邦,緬甸自此陷入世界上最長期的內戰深淵。2009年6月,緬甸政府軍在緬泰邊境的克倫族叛軍發動進攻,佔領7個叛軍營地,迫使4000多名克倫叛軍逃入叢林。
20.哥倫比亞:自從1964年以來,哥倫比亞就是世界上沖突最劇烈的地方之一。哥倫比亞政府、准軍事組織、販毒集團以及游擊隊等組織,互相攻伐不休。在沖突中,綁架人質、走私毒品、對平民發動恐怖襲擊等,已經成為哥倫比亞平民的日常生活一部分。
21.秘魯:1980年以來,秘魯政府一直致力於撲滅游擊組織「光輝道路」,該組織以推翻利馬政府、建立工人階級專政為目標。20世紀80年代,「光輝道路」十分活躍,但1992年該組織領導人阿維馬埃爾-古斯曼被捕後,該組織開始消聲滅跡。直到2002年3月,美國駐秘魯大使館遭到「光輝道路」炸彈襲擊,當時恰好是美國總統小布希訪問利馬幾天前。
22.北愛爾蘭:1969年,愛爾蘭最古老政黨新芬黨下屬秘密武裝組織——臨時愛爾蘭共和軍,開始武力反對駐扎在北愛爾蘭的英國軍隊,以實現愛爾蘭的完全統一。但自從英國議會宣布直接管制阿爾斯特後,雙方沖突開始升級。從1969年到1998年,沖突共造成3500多人遇難。盡管雙方1998年簽署和平協議,但這場政治動亂並未徹底結束。2009年3月,可以看到愛爾蘭勒根街頭上被毀掉的汽車殘骸。
23.蘇丹達爾富爾:近年來達爾富爾地區沖突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戰亂之一。沖突起源於地理分歧:蘇丹的權力和資源主要集中於北方的首都喀土穆周圍,其他地區則被邊緣化。20世紀初,西部的達爾富爾叛軍拿起武器抗議,而政府也以武力相回應,導致至少30萬人遇難。今天,沖突已經平靜下來,聯合國維和部隊開始執行維和任務。但40萬蘇丹難民住在外國難民營中,國內另有120萬難民無家可歸。
24.南蘇丹:蘇丹總統巴希爾已經成為世界上唯一被以戰爭罪起訴的國家現任首腦,國際刑事法庭已經於2009年3月4日發出逮捕令。但是達爾富爾還不是巴希爾唯一頭疼的地方,石油資源豐富、自治的南部蘇丹也從未中斷與喀土穆爭權,直到2005年在美國協調下簽署全面和平協議。2011年,蘇丹將舉行公投,決定南蘇丹是否獨立出蘇丹。雙方正在重新武裝,近來南蘇丹已經數十人被殺。
25.墨西哥:盡管墨西哥是一個發達國家,但長期的毒品走私和暴力已經重創了這個國家,與毒品有關的暴力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讓觀察家擔心墨西哥會失控。2007年1月份以來,墨西哥毒品暴力已經造成一萬人死亡。盡管卡爾德龍總統加倍努力鎮壓販毒集團,但與美國邊境城市提華納、華雷斯市等,依然是可卡因和大麻的轉運中心,並且成為暴力中心。
26.印尼:自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印尼最東部的巴布亞省和西巴布亞省就開始上演脫離這個島國的叛亂活動。在美國《紐約協議》的支持下,荷蘭於1961年放棄了這兩個省,但當地巴布亞人沒有同意。今天,巴布亞武裝叛軍用弓箭反對印尼軍隊。2009年12月份,「自由巴布亞運動」領導人凱利-誇利亞被擊斃。
27.伊拉克:2003年12月13日,也就是美國入侵伊拉克9個月後,美軍在提克里克一家農場附近抓獲了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經過了三年的內戰和混亂,美國終於取得了成功。但是盡管2007年美國同意了大衛-彼得雷烏斯將軍的「增兵」行動,但伊拉克依然政治動盪,而且暴力事件頻發。伊拉克依然有5萬名美軍。
28.葉門:自從2004年6月,葉門政府就與什葉派武裝「胡塞叛軍」發生沖突。一些分析家將這場沖突為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之間的代理人戰爭。因為沙特該地區的遜尼派大國,對邊境發動空襲支持葉門政府;而伊朗是什葉派勢力,支持叛軍。盡管2010年2月,葉門政府與叛軍簽署了休戰協議,但現在就認為沖突結束還言之過早。
29.烏茲別克:向高加索和中亞的其他前蘇聯國家一樣,烏茲別克同樣面臨著打擊極端伊斯蘭主義和聯合溫和派穆斯林的兩難問題。烏茲別克政府虐待恐怖嫌犯的行為,導致其與當地穆斯林組織關系變緊張。2005年,該國內政部和安全部隊向安集延穆斯林抗議者開火,導致187人死亡(另有說超過1500人死亡)。
30.烏干達:在過去22年間,烏干達叛軍「聖主抵抗軍」在烏干達北部十分活躍,並且波及到中非共和國、剛果(金)以及蘇丹。起初,「聖主抵抗軍」是以推翻烏干達政府、建立基督神權政治為目標,現在它已經淪落為靠掠奪為生。烏干達政府軍與「聖主抵抗軍」曾在2006年簽訂停戰協議,就在所有人期盼和平到來時,雙方談判陷入僵局。
8. Mexican standoff什麼意思
這個詞常用來描述電影西部類型片中的典型場景,即三個人拿槍互指,誰都不敢開槍,形成一種僵局,字面意思就是墨西哥式僵局。
9. 2018年9月美國突然關閉太陽天文台11天是為什麼
很可能是美國已經和某個外星文明取得了聯系。談及現如今人類在自然科學領域的突破和發現,當真是一日千里。但是,時至今日,宇宙之大,仍然有著許多未解之謎,困擾著人類,甚至不能被日趨成熟的現代科學理論所解釋。
比如說,神秘莫測的“外星人”到底是否屬實。數百年來,世界各地,都有許多人宣稱自己看到了外星飛船或者外星生物的出現;但是切實的證據,從來沒有過。可近期,這個“僵局”似乎被美國的一項詭異舉動打破了!
斯諾登說,特朗普的幕僚團隊中,就有著不止一個外星人的使者存在;更有甚者,美國的許多高新科技,實際上都是外星文明提供的!是否屬實,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10. 請教:什麼叫"Mexican standoff" 中文怎麼譯
譯作:墨西哥僵局
釋義:用於形容或表示對峙的多方,至少三方及以上,由於互相的牽製作用,最後達到一種相當微妙的平衡狀態,按中國的老話就是:進也不是,退也不量的僵持局面。
用途:
1、國際局勢。比如當年著名的越南戰爭,美國在艾森豪威爾以及約翰·菲茨傑拉德·肯尼迪的大力主張下參戰,在林登·約翰遜的手裡已經泥足深陷,最後在尼克松執政期間才不得不宣布真正撤軍。這種「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的僵持局面就叫「墨西哥僵局」。
2、除戰爭之外,該術語也廣泛地用於政治(對壘)、經濟(對抗)、體育(對戰)等各個領域。
遺憾:至於為什麼叫「墨西哥僵局」,俺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主要是西方哈,中文幾乎沒有任何線索。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希望那位知道的外國友人給解釋下,也算是聊慰聯心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