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艦隊覆滅後為什麼沒有強盛
Ⅰ 1588年,無敵艦隊覆沒的原因是什麼
1588年,無敵艦隊的覆沒標志著海上強國西班牙的衰落,英國的日不落帝國時代的開始。但這次海難給我們的感觸太多了。假如腓力二世不是那麼昏庸,假如不是麥克納西多尼亞率艦隊出征,假如……但歷史事實不會重來,後人也難有從中吸取這血淚的教訓。想一想,就是皇帝和公爵的昏庸無能,才使那麼多英勇的西班牙戰士無端地殞命大海;正是公爵的無知,才造成了艦隊的軍事失敗和誤入歧途,終為風暴所滅。禍在人而不在天。當時的西班牙人已沒有了先輩的開拓精神,因而西班牙的衰落也成為歷史之必然。只是這一海戰使西班牙元氣大傷,再無力與英國抗衡,加速了其衰敗的過程,由此可見,人在事中是起如何大的作用啊!
當今時代的競爭,關鍵在於人才的競爭。無敵艦隊與其說毀於天意,不如說是毀於腓力、公爵之類的手中!
Ⅱ 1588年海戰以及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沒對於西班牙來說有哪些影響
英國與西班牙的1588年海戰,以及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沒,對於西班牙來說,「無敵艦隊」的覆沒不但標志著西班牙海上霸權的傾覆,而且是西班牙殖民帝國由盛到衰的轉折點。盡管腓力二世把戰爭的失敗歸咎於風暴與海濤,並叫囂將很容易地再建一支艦隊。但「無敵艦隊」沒有能夠再生,西班牙也沒有能夠再掌海上霸權。其歐洲第一強國的地位,也隨著「無敵艦隊」的覆滅而開始衰落。1589年,腓力二世出兵干涉法國胡格諾戰爭,後遭失敗被逐出法國。而自1567年開始的對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的血腥鎮壓,綿延幾十年不得結果,最後終於1609年由腓力二世和尼德蘭北部聯省共和國(即荷蘭共和國)締結停戰協定,在事實上承認了荷蘭共和國的獨立,西班牙在尼德蘭的統治終被推翻。在17世紀上半葉的歐洲30年戰爭中,西班牙作為德國皇帝的盟國最終戰敗。從此西班牙便一蹶不振,不得不退出歐洲強國的行列。
Ⅲ 英西戰爭慘敗,「無敵艦隊」變成諷刺,西班牙怎麼就衰落了
在「英西海戰」決戰正式打響之前,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其實也是非常看重這次遠征英國的戰爭的。
但是,他統治下的海軍將領們,似乎並沒有表現出巨大的關注,以及充足的作戰之前的准備。
據說在英國海軍將領德雷克襲擊葡萄牙海軍之時,燒毀了大量西班牙艦隊需要製作木桶的木材。
這些木材其實大有用途,其製作的木桶能夠為無敵艦隊准備大量的淡水,以供長期遠征作戰使用。很可惜的是,此次德雷克的襲擊,使得西班牙損失了大量製作木桶的木材,然而海軍將領卻並沒有做出快速補充的決定。
後來在英西大海戰證明,缺少了這種木桶對於西班牙海軍的影響還是非常嚴重的。由於木桶良好的製作材料缺乏,使得大量的淡水變質污染,造成了船員生病,作戰能力迅速下降。
在海軍作戰必要的軍艦建造上,其實西班牙所做的准備也遠不如英國充分。西班牙雖然擁有強大的無敵艦隊,並且在長期的遠洋航行和護航作戰中,有著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和技巧。
但是在大航海時代,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之後,西班牙原來那種靈活的、善於登艦進展肉搏的艦隊,已經不再符合戰爭需要了。
公元16世紀80年代,英國已經建造的是蓋倫帆船,這種軍艦體積大,船上裝滿了遠距離重炮,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新式火炮軍艦。
西班牙雖然在戰爭打響之前,倉促進行了蓋倫帆船的臨時建造,但是無論在質量還是數量上,都和英國皇家海軍艦隊有一定的差距,這成為了後來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的重要原因。
導致無敵艦隊慘敗英國皇家海軍艦隊的因素,還有西班牙傳統、落後的海上作戰思想,以及由於遠征英國導致海上戰線拉的過長,後勤補給始終難以保持。
我們先說西班牙的海上作戰思想,無敵艦隊之所以能夠在公元16時期前半期保持強大的作戰能力,以及遠洋護航的接觸戰績,一方面是因為其使用靈活多變的小船作戰方式。
另一方面就是依靠小船航速快的優點,快速追上敵艦,然後利用海軍登艦進展肉搏的方式,實現戰爭的勝利。不過這種海上作戰思想和方式,在公元16世紀中期之後,由於新型重炮戰艦的出現而逐漸被淘汰了。
比如在英西海戰之前,雙方都建造了龐大的重炮艦隊,這種通過遠距離開火作戰的方式,使得西班牙原來的登艦肉搏戰術很難再有空間施展,並發揮作用。
當然英國方面也是針對西班牙無敵艦隊這種極具特色的作戰方式,作了充足的戰略准備,比如開戰時可以保持艦隊間的距離,利用不斷的炮擊阻擊無敵艦隊的靠近。
後勤供給的嚴重不足,可以說是導致西班牙無敵艦隊最終慘敗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時腓力二世為了懲罰英國,憑借自己高傲自大的姿態發動了遠征英國的海戰。
這使得西班牙不得不進行超遠距離的海洋航行,使得其距離自己的海軍基地過遠。比如後來在無敵艦隊的船員補給、淡水補給、食物補給等方面,都展現出了物資匱乏的狀態。
這使得無敵艦隊難以進行持久性的海上作戰,而英國則屬於本土作戰,後勤補給工作要順利得多。
西班牙和葡萄牙作為新航路開辟運動之後,率先崛起的兩大殖民帝國和海洋強國,實際上在西歐的海外貿易中其實占據了壟斷地位。
再加上公元1580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兼任了葡萄牙國王,這就使得腓力二世原來不可一世的氣焰更加膨脹。
而英西關系在公元16世紀中期不斷走向破裂,直至雙方矛盾徹底激化、公開,成為英西海戰爆發的重要原因。
英國隨著都鐸王朝統治的穩定,國力不斷強大,也再難以忍受西班牙在西歐世界中的囂張氣焰,特別是其壟斷了西歐與美洲之間的貿易,以及西歐通往美洲的制海權。
西班牙無敵艦隊,從艦隊名字就能夠看出其海軍勢力之強大,作戰能力之強悍,但是在腓力二世時期,無敵艦隊的慘敗無疑對其名字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如此強大的艦隊,由於戰略戰術的缺陷、後勤補給的匱乏以及腓力二世的大意輕敵,最終走向了沒落。
英西大海戰實際上不僅僅進行了此次戰役,在無敵艦隊戰敗之後,西班牙又相繼發動了五次遠征英國的海上戰爭,但是收效甚微。
不過英國的戰爭收益其實非常有限,但是已經將西班牙原來無可匹敵的制海權大幅度削弱了,並且在西歐與美洲的貿易中分取了一杯羹。
參考文獻:《無敵艦隊》
Ⅳ 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之謎是怎麼回事
西班牙「無敵艦隊」曾經橫行海域,所向無敵,故得此名,但因何慘遭覆滅,這裡面有什麼秘密嗎?
為了爭奪海洋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竟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為什麼強大的「無敵艦隊」竟然在對手面前不堪一擊,一戰而負呢?大致有三種意見。
一是基礎說。西班牙的強盛,只是表面上的暫時的虛假繁榮。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加強專治統治,搜刮民財,連年征戰,專橫殘忍,揮霍無度,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恨,國內危機四伏。這次戰爭根本是不得民心的。
二是指揮失當說。另有學者認為,「無敵艦隊」的慘敗是由於國王用人不當造成的。1588年4月25日,國王在里斯本大教堂舉行授旗儀式,任命大貴族西頓尼亞公爵為艦隊總司令,率領艦隊遠征。西頓尼亞出身於名門望族,在貴族中有較高威望,深得國王信賴,所以被任命為艦隊統帥。他本來是一名陸將,根本不懂海戰,指揮龐大的艦隊在海上作戰毫無經驗,而且暈船。對這項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沒有任何思想准備和信心指揮這場戰爭。他也曾要求腓力二世另請高明,但未被獲准。試想,這樣的大將指揮海戰,哪有不敗之理!
三是天災說。這種說法認為「無敵艦隊」遇上了天災,而不是人禍。它首先遇到的對手,是非常可怕而又無法戰勝的大西洋的狂風巨浪。這是進軍時機選擇不當造成的。在「無敵艦隊」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風暴的襲擊。「無敵艦隊」許多船隻被毀壞,淡水從倉促製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爛變質,水手們疲憊不堪,大多數步兵也因為暈船而失去戰鬥力。「無敵艦隊」還沒有與英國交戰先折兵,戰鬥力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頓尼亞帶著這樣一支失去戰鬥力的艦隊與英軍開戰,從而導致厄運的發生。回國時,在蘇格蘭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風暴,一些艦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觸礁沉沒。至此,「無敵艦隊」幾乎已全軍覆沒。
「無敵艦隊」就這樣以多負少,慘遭滅亡,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讓人費解。
Ⅳ 西班牙無敵艦隊為何慘敗
在工業革命之後,一些西歐國家開始了海外貿易,其中西班牙最先獲得成果,組建了一個無敵艦隊,英國為了搶奪海外市場,和西班牙開動了無數次的戰爭。後來西班牙戰敗,他的無敵艦隊也隨之消滅,英國獲得了全面的勝利,在之後在全球建立了無數的殖民地。西班牙的衰敗跟當初無敵艦隊被消滅有很大的關系,而英國靠著自己的艦隊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日不落帝國。但現在他們因為要避開火災分散開來,英國的艦隊就可以穿插在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當中,向他們分別進攻,而西班牙巨大的戰艦卻害怕在混戰中傷到隊友。所以只能被動的防守,最後被逼無奈只能向福斯灣逃去。結果他們又遇到了一場大颶風,只有少數的戰船活著離開了大風暴,在這一次戰役之後,西班牙損失了50艘戰船和5000名船員。而英國只有500~100人陣亡,所以在這之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開始走向了沒落。
Ⅵ 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之謎講的是什麼
西班牙一直是海上強國,它的財富當然不是靠打魚積累起來的,有時它也去別的國家拿點兒,但有時並不順利。
在大約400多年前,世界上的「超級大國」不是美國,也不是後來殖民地遍布全球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而是歐洲的西班牙。據考證,自從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西班牙殖民者紛紛涌到那裡去掠奪金銀財寶,致使西班牙很快成為歐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國。此間西班牙擁有一支龐大的帆船艦隊,最繁盛時艦隊擁有千餘艘艦船。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他們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無敵艦隊」顧名思義就是天下無敵。然而,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最終卻迎來了覆滅的命運,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那時,英國的資本主義正處於萌芽狀態。輕工業的迅速發展,迫使它急於尋找海外商業市場,同時艦船製造和航海技術的革新,更加膨脹了英國奪取殖民地的野心。西班牙看到了英國的崛起,為了遏制它,曾多次干涉英國「內政」,並陰謀刺殺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英國還以顏色,利用武裝海盜船搶掠西班牙運送珠寶的船隊,襲擊艦船錨地,搶劫、擊沉西班牙的艦船。於是,一場爭奪海上霸主地位的大西洋海戰就這樣爆發了。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無論是實力、武器裝備,還是戰船的威力,西班牙無疑都占據絕對優勢,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實力懸殊。但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代。
何以強大的「無敵艦隊」竟然在寡弱對手面前不堪一擊,一戰而負呢?歷代史學家大致持三種意見。
1.缺少國內基礎說
16世紀的西班牙,是一個頭號殖民強國和海上霸王,其殖民勢力遍布亞、非、歐、美四大洲,海外貿易盛極一時,有1000餘艘商船常年航行於世界各大洋。各殖民地的金銀和其他財富猶如一條從不幹涸的溪流,源源不斷地流向西班牙國庫,其財力、國力之強盛,在當時的西歐首屈一指。然而,西班牙的強盛,只是表面上暫時的虛假繁榮。因為西班牙的工業不發達,其繁榮強盛不是建築在本民族的經濟基礎上,而是靠掠奪殖民地的金銀。據統計,僅1545—1560年間平均每年從美洲運回西班牙的黃金有5500公斤,白銀24.6萬公斤。這種靠掠奪他國財富來維持的強盛肯定是不會持久的。其次,西班牙還缺少舉國一致的政治基礎。從16世紀下半葉開始,由於腓力二世(1527—1598年)的反動統治,西班牙迅速走上衰落的道路。腓力二世是個保守的天主教衛道士,1556年他繼位為國王後,對內利用宗教裁判所加強專制統治,曾先後批准執行過一百多次火刑,迫害「異端」,濫殺無辜;實行重稅政策,搜刮民財;對外窮兵黷武,連年征戰。他專橫殘忍,揮霍無度,不關心國內工商業經濟的發展,只滿足於享用掠自殖民地的金銀財寶,在馬德里豪華宮廷里,整日杯籌交錯,歌舞不絕,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在他統治期間,西班牙經濟凋零,民不聊生,矛盾激化,危機四伏。常言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腓力二世的政策和行徑,激起人民的極大憤恨,他不惜耗費巨大國力、財力,組織龐大的「無敵艦隊」進攻英國,自然在國內是得不到多少人支持的,因而缺少戰爭獲勝的基礎。
英國當時雖然在軍事上還不如西班牙,但政治上已建立了強大的專制君主制,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海外貿易日益擴大;國家實行重商主義政策,保護工商業,獎勵航海業,受到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另外,當時的英國已經完成了宗教改革,擺脫了天主教會的控制,建立了本民族的新教國教。這就使整個英國對此次戰爭的認識較為一致,資產階級把打敗西班牙看做是掃除障礙、建立海上霸權的前提條件,進而可以向海外擴張,在殖民主義餐桌上分享一席之地;新教徒認為這是同反動的天主教勢力的決戰;人民積極支援戰爭則是為了保家衛國。因而舉國上下,同仇敵愾,一致行動,御敵於國門之外。這是英國在這場海戰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反之,也是西班牙慘敗的根本原因。
2.指揮失當說
缺乏政治經濟基礎的說法,雖然不無道理,但也僅是一家之言。有的學者不同意這個看法,認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16世紀的西班牙雖然正走向衰落,但其政治、經濟實力尚未達到大廈將傾的境地。從當時交戰雙方的軍事實力來看,西班牙無疑是佔有絕對優勢的,並非沒有獲勝的可能,「無敵艦隊」的慘敗主要是腓力二世用人不當造成的。「無敵艦隊」裝備完畢後,腓力二世於1588年的4月25日在里斯本大教堂舉行授旗儀式,任命大貴族西頓尼亞公爵為艦隊總司令,代其率隊遠征。西頓尼亞本是個陸軍將領,因其出身於名門望族,在貴族中有較高威望,深得國王信賴,故被任命為艦隊統帥。但他本人根本不懂海戰,對指揮龐大的艦隊在海上作戰毫無經驗,而且暈船。這項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沒有任何思想准備和信心指揮這場戰爭。一開始他即上書國王,懇請辭職,要求另請高明,但未被獲准。試想,這樣的將領指揮海戰,哪有不敗之理?果然不出所料,西頓尼亞的指揮糟透了。當英國艦隊發現「無敵艦隊」進入英吉利海峽後,立即搶占上風方位,主動出擊。西頓尼亞按傳統戰略,命令艦隊列成半月形迎戰。但西班牙艦隊的陣勢很快被打亂,損失慘重。西頓尼亞無心戀戰,傳令撤出戰斗,向東退駛。是夜,又出乎他的意料,英軍巧施火攻,把裝有易燃物的8條破船點燃,順風開進西班牙艦隊,頓時烈火熊熊。西頓尼亞從夢中驚醒,手足無措,慌忙傳令砍斷錨索,起航避讓。在一片混亂之中,各船競相逃避,互相撞沉,或被大火燒毀。西頓尼亞原想等火船漂過以後,再恢復戰斗序列,誰知因他錯令斷錨,多數軍艦都喪失了兩個主錨,無法停船,只好任風吹去。天亮後又被英軍追上,因彈葯消耗、損失過大,「無敵艦隊」幾乎無還手之力,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西頓尼亞見大勢已去,不敢再戰,遂率殘艦敗卒,繞道返國。回到西班牙時,「無敵艦隊」只剩下43艘殘破艦船,幾乎全軍覆沒。可見,西頓尼亞的錯誤指揮,是這次慘敗的主要原因。連西班牙士兵都把這次不幸歸罪於西頓尼亞,紛紛抱怨道:「真見鬼!陛下竟把一個只學會在陸上走路的人派到海上來指揮!」其實,腓力二世對西頓尼亞指揮打勝這場海戰也是信心不足的。出航前,西頓尼亞曾接到腓力二世的密封諭旨,上面寫道:密。只有在艦隊司令亡故時才許拆開。原來,腓力二世早就曾想任命輕騎兵上將唐?阿隆索來指揮西班牙艦隊,這封密諭就是要阿隆索在西頓尼亞發生不幸時接替總司令職務的。「無敵艦隊」出航前,阿隆索是皇家軍事委員會成員,擔任過西西里艦隊的總司令,獲得過聖約克勛章,是既能領會、執行國王意旨,又善於指揮海戰的艦隊司令官。他在這次遠征中擔任分艦隊司令,可惜由於西頓尼亞的錯誤指揮,同「無敵艦隊」多數官兵一樣葬身海底了。但腓力二世為何不起初就任命阿隆索為總司令呢?這又是個不解之謎。有人曾斷言,如果「無敵艦隊」的總司令是阿隆索,而不是西頓尼亞的活,這場海戰的結局可能將是另一番圖景。
3.亡於天災說
認為「無敵艦隊」不是毀於人禍,而是亡於天災。它首先遇到的對手,不是英軍,而是更加可怕而又無法戰勝的大西洋的狂風巨浪,這是進軍時機選擇不當造成的。「無敵艦隊」是在1588年5月27日奉王命揚帆起航的,這個季節,正是大西洋風多、霧大、浪險之時。西頓尼亞曾為此憂心忡忡,他深知此時在大西洋上航行,前途難卜,但又不好違拗王命,只好勉為其難,硬著頭皮率隊出征。果然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風暴的襲擊。6月19日,突然狂風大作,海浪翻天,「無敵艦隊」許多船隻被吹翻、吞噬,淡水從倉促製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爛變質,水手們疲憊不堪,步兵大多數因暈船失去戰鬥力。西頓尼亞一籌莫展,雖經多方搜尋、救援,仍然損失了33艘艦船、8449名士兵和船員。由於天不作美,「無敵艦隊」未交戰先折兵,戰鬥力大大受到削弱。西頓尼亞公爵寫信據實報告國王,建議暫停遠征,與敵人達成體面的妥協,待來年再圖進兵。但腓力二世的回答卻斬釘截鐵,沒有半點迴旋的餘地:「即使您在拉科魯尼亞不得不再扔下10或12艘船隻,您也必須立即出港……」西頓尼亞就是帶著這樣一支失去戰鬥力的隊伍與英軍交鋒的,這就種下了導致「無敵艦隊」覆亡厄運的種子。當遭到慘敗撤回國時,如驚弓之鳥的殘艦敗卒在蘇梅蘭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風暴,一些艦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觸礁沉沒。至此,「無敵艦隊」幾乎已全軍覆沒。英軍以未失一艘戰艦,僅死傷100餘人的輕微代價,大獲全勝。這一結局,也許是老天幫了大忙。事後,腓力二世不無感慨地長嘆道:「我派(無敵艦隊)去是和人作戰,而不是去和海浪作戰。」這說明天災的懲罰敲響了「無敵艦隊」的喪鍾。
上述三說,似乎均言之成理。但「無敵艦隊」覆亡的根本原因何在呢?是缺乏戰爭的基礎,還是指揮的無能,抑或是天災風暴種下的毒瘤所致?這一問題,還應深入研究、探討,才能得出更為科學的結論。
Ⅶ 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之謎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派出無敵艦隊,與英國在英吉利海峽舉行了一場讓世人矚目的戰役。
當時的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更是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而當時的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然而,就是在這種眾寡懸殊,西班牙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海戰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也正是這場戰爭使得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學術界一直對「無敵艦隊」在羸弱對手面前不堪一擊,最終覆沒的結局深感不解,專家們更是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有人認為,不得民心而發起戰爭是當時西班牙失敗的重要原因。他們認為,當時的西班牙只是表面上的強盛。國王腓力二世的專制統治早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恨,這種民憤使得戰爭失利。
也有學者認為,「無敵艦隊」的慘敗是由於西班牙國王用人不當造成的。艦隊總司令西頓尼亞出生於名門望族,深得國王信賴。但是他本來是一名陸將,根本不懂海戰,對指揮龐大的艦隊在海上作戰毫無經驗,而且暈船。因此,他也曾向腓力二世請辭,但未被獲准。而在這樣一位將領指揮下的海戰,如何能不敗呢?
另外,有一部分人也認為「無敵艦隊」遇上了天災,導致了最後的慘敗。在「無敵艦隊」起航不久即遇到可怕而又無法戰勝的大西洋風暴的襲擊,許多船隻被毀壞,淡水泄漏,食物大量腐爛變質,水手們疲憊不堪,步兵也因為暈船而失去戰鬥力。而西頓尼亞帶著這樣一支失去戰鬥力的艦隊與英軍開戰,厄運的發生無可避免。而更讓艦隊雪上加霜的是,回國時,在蘇格蘭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風暴,一些艦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觸礁沉沒。至此,「無敵艦隊」全軍覆沒的命運就這樣畫上了句號。
歷史已經成為過去,「無敵艦隊」覆滅的事實無可改變。但軍事家們仍能在對「無敵艦隊」覆滅原因的思考中,找到值得深思的東西。
Ⅷ 西班牙"無敵艦隊"為什麼會慘敗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一是基礎說。西班牙的強盛,只是表面上的暫時的虛假繁榮。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加強專制統治,搜刮民財,連年征戰,專橫殘忍,揮霍無度,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恨,國內危機四伏。這次戰爭根本是不得民心的。 二是指揮失當說。另有學者認為,「無敵艦隊」的慘敗是由於西班牙國王用人不當造成的。1588年4月25日,腓力二世在里斯本大教堂舉行授旗儀式,任命大貴族西頓尼亞公爵為艦隊總司令,率領艦隊遠征。西頓尼亞出身於名門望族,在貴族中有較高威望,深得國王信賴,所以被任命為艦隊統帥。但是他本來是一名陸將,根本不懂海戰,對指揮龐大的艦隊在海上作戰毫無經驗,而且暈船。對這項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沒有任何思想准備和信心指揮這場戰爭。他也曾要求腓力二世另請高明,但未被獲准。試想,這樣的將領指揮海戰,焉有不敗之理? 三是天災說。這種說法認為「無敵艦隊」遇上了天災,而不是人禍。它首先遇到的對手,是非常可怕而又無法戰勝的大西洋的狂風巨浪,這是進軍時機選擇不當造成的。在「無敵艦隊」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風暴的襲擊,許多船隻被毀壞,淡水從倉促製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爛變質,水手們疲憊不堪,大多數步兵也因為暈船而失去戰鬥力。「無敵艦隊」還沒有與英國交戰先折兵,戰鬥力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頓尼亞帶著這樣一支失去戰鬥力的艦隊與英軍開戰,從而導致厄運的發生。回國時,在蘇格蘭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風暴,一些艦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觸礁沉沒。至此,「無敵艦隊」幾乎已全軍覆沒。
Ⅸ 為什麼無敵艦隊一被殲滅西班牙就從此一蹶不振
西班牙國土面積小,綜合國力並不算強大,它完全是靠遠洋掠奪發展起來的,滅了艦隊,就等於斷其發展的手腳,所以...
Ⅹ 西班牙為何喪失了海上霸權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沒始建於1588年5月的西班牙艦隊包括127艘兵船、運輸船和水手,以及2.3萬名步兵。這一龐大艦隊於1588年5月28日從里斯本出發,7月,在英吉利海峽遭到英國艦隊的迎擊而慘敗。艦隊進入北海,企圖環航蘇格蘭與愛爾蘭返回西班牙,結果在途中遇到風暴,半個艦隊被大海吞噬,人員損失近萬名,西班牙從此喪失海上霸權,英國逐漸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