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教堂怎麼畫
① 教堂簡筆畫怎麼畫圖解
你好:
教堂簡筆畫這樣畫圖,如圖:
②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的空間感覺是如何表現的色彩上有什麼特點
全部繪以建築結構的樣式,這與教堂實際的建築結構取得諧和,因而當人們仰觀整個天頂畫時,它更顯得庄嚴華麗。在主題思想上,米開朗基羅確定所繪人物的內容時,不拘泥於情節的宗教依據,只著重於表現人的本質力量。有的重在表現英雄人物的復雜內心世界,有的為加強先知與女巫的聰慧與睿智因素所有那些作為四角裝飾的裸體形象,則是他的裸體雕像主題的繪畫再現,他們有的是一些民族利益的捍衛者,有的在贊美自身的美,有的是在檢閱巨大的天賦人權。
在《創造亞當》上,左側那個體魄健壯的裸體青年男子,使我們聯想起他那著名的雕像《大衛》,而右側那個點化人類精英的耶和華,一位年長的智者形象,又使我們聯想起他的雕像《摩西像》。他後面由一群天使擁戴著,背景空無一物,象徵廣袤的宇宙空間。這幅宗教畫給人以新的提示,那就是說,創造生命的力量存在於無限的空間,亞當與人類的創造者,在這茫茫的太空中是真正的主宰,他們可以自由地創造一切!當拉斐爾看了這幅巨大的天頂畫之後,不禁感慨地說:「米開朗基羅是用上帝一樣傑出的天賦創造這個藝術世界的!」
搶救天頂壁畫
為了搶救天頂壁畫,由詹路易吉.科拉盧西為首的修復小組,利用現代技術,經九年時間,現已修復如初。
創作意圖
西斯廷天頂畫雖然是採用了宗教題材,但是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卻十分明確:通過對人的創造力的神化,來贊揚人的肉體美和精神沒。在《創造日月》里,飛翔的天堂里的耶和華是一個精力飽滿的老年人的形象,他滿懷激情地伸開兩手來創造天體,顯示了無窮無盡的創造力量。在《創造亞當》中米開朗琪羅把賦予人以生命和力量處理成為:由於創世主堅定的意志的感染而使人身上假寐的力量活躍起來。耶和華把手伸出去接觸具有完美而剛健的軀體的亞當的手,這一接觸使亞當具備了生命、力量和意志。對於人類「墮落」的主題,米開朗琪羅也以新的方式進行了處理他要著力表現的不是人的原罪,而是人的獨立自主的感情:他以夏娃大膽地伸手去摘取禁果的構圖表現了人對命運的挑戰。在表現災難的《大洪水》中,藝術家以一個戲劇性的悲劇情節突出強調了人的求生意志。就連穹窿兩側的先知與女巫,藝術家也把他們刻畫為一些充滿生命力與激情的形象:神秘狂熱的以西結,全神貫注的約珥,神采奕奕的伊示雅、熱情奔放的但以理、英勇威武的庫姆女巫、興奮熾烈的特爾斐女巫等等。即使是在天頂畫上起著輔助的裝飾作用的人物,也都是貫穿著形象的情感洋溢的表現力。稱之為奴隸的裸體青年,分布在情節性結構圖的角隅,在這些裸體青年身上,米開朗琪羅體現了無法抑制的歡樂與旺盛的生命力,發揮了造型手法的豐富多彩,使得整個天頂畫充滿了熱情。
評價
與天頂畫中心形象的熱情、有力、大氣相比,米開朗琪羅對天頂的橫槽與支架上的構圖則處理得比較壓抑、寧靜。安排在模槽里的人物身上,占壓倒優勢的是寧靜、超然物外、淡淡的哀愁的氣氛;但是安排在支架里的人物身上,則是不安、焦慮、呆滯的情緒。這些形象是米開朗琪羅在教堂工作的最後一年裡完成的,他們標志著這位藝術家創作進展中下一個階段的起點。
西斯廷天頂畫的完成顯示了米開朗琪羅在回話領域中異乎尋常的創造力和高度完美的技巧,為了解決天頂畫的整個布局問題,藝術家探索了天頂畫的結構分劃,盡管人物眾多,可是這樣的結構分劃不僅使場面具有條理井然的首尾一貫傾向,使無數獨立的人物之間每一個人物都一目瞭然,同時也使龐大的畫面具有裝飾處理渾然一體的印象。天頂畫符合文藝復興時代的紀念性繪畫原則,不僅沒有破壞穹窿與牆垣的建築形式,恰巧相反,它豐富了穹窿於牆垣的建築形式,明確了穹窿與牆垣的建築結構,加強了穹窿與牆垣建築形式的造型可感性。
在文藝復興畫家中,沒有一位畫家像米開朗琪羅那樣發現了人體本身的表現力,並且將它們解放出來,使之成為畫家情感和精神的自由表達。《西斯庭教堂天頂畫》,是這位大師的天才的想像和超人的強力相融合的奇跡,一種原始的泰坦神式的生命精神浸透了基督教的神聖秩序,在這里,信仰是由每個強健而激奮的身體鳴響的深沉偉大的靈魂頌歌。任何一個人,無論他的信仰是什麼,只要他走進在羅馬梵蒂岡內的西斯庭小教堂,抬頭望向教堂天頂的那一瞬間,他的心就不能不感受到強烈的震撼,猶如一個神奇的世界突然敞開在他的眼前一樣。絕少有人在觀瞻這一人類藝術奇跡之間會對它一無所知,至少人們對它的局部圖片是熟悉的。但是,當你親眼瞻仰它的時候,你仍然震驚於它的輝煌壯麗,而且承認你的任何想像都遜色於它。這些繪畫的偉大價值是把宗教精神寄寓於豐富生動的人性生活和高度協調的構圖秩序中。最令人驚贊的是,生活性和秩序感的高度統一。正是這種統一,使這些本來以宗教精神為主題的繪畫卻傳達出超宗教的人性激情。如果我們在觀賞這組巨畫的時候會感受到不可抗拒的震撼力的話,那麼,這種震撼力不是來自於畫像展現的宗教故事,而是來自於畫像本身。形象對於寓意的超越,是文藝復興藝術對藝術史的偉大貢獻。這一方面張揚了人本身超宗教的感性生命及其價值,所以文藝復興藝術成為人文主義的旗幟;另一方面為藝術的獨立價值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③ 外國教堂壁畫里的小天使怎麼畫
我覺得需要一個模型,你可以看看別人都是怎麼畫的,然後就照著他畫外國教堂壁畫里的小天使。
④ 西班牙美術作品鑒賞舉例
我把西班牙的整個美術發展過程大概內容發給你看吧!有不懂的我在跟你解釋。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早在公元前50萬年前,伊比利亞半島就有人居住。克里特人、希臘人、腓尼基人、羅馬人都曾給過這個半島以強有力的影響。在中世紀,這里曾經建立過西哥特王國。711年阿拉伯人入侵,統治達700多年。15世紀末16世紀初,西班牙完成統一,成為歐洲海上強國,開始了文藝復興時代。從16世紀中葉起到世紀中葉,美術方面的主要代表是D.委拉斯貴支。17世紀下半葉到18世紀下半葉,西班牙美術一直缺乏生氣,只是到了18世紀90年代,由於F.de戈雅的出現才打破了萬馬齊喑的局面,西班牙美術再一次吸引了歐洲。19~20世紀西班牙的美術界動盪復雜,在法國的影響下也涌現出一批知名的藝術家,其中最著名的有P.畢加索、J.米羅、J.格里斯、S.達利等人。史前和古代在阿爾塔米拉山洞發現了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岩洞壁畫。這是至今人們看到的世界上最早的繪畫。形象是野牛、馴鹿和野馬等,藝術水平極高。在卡
斯特利翁的山洞還找到一些用骨頭雕成的山羊頭。此外,最著名的還有1903年在黎凡特地方發現的岩畫。類似的岩畫,從北部的萊里達起南至加的斯,約有40餘處。黎凡特岩畫是中石器時代的產物,它最大的特點是:人的形象多起來了,並在狩獵時手裡拿著弓箭。這時的繪畫開始注意構圖完整性與人和大自然的聯系。
在中部發現的岩畫《戰爭圖》,是新石器時代的作品,可能是最早的軍事題材繪畫。在新石器時代的一些陶器器皿上刻畫有各式各樣的花紋,幾何花紋常有浮雕感。有一鍾形的陶器形狀如一個倒立的鍾,上面的花紋十分考究。這種陶器最早流行在安達盧西亞一帶,後流傳到西部和北部地區。在青銅時代,阿爾梅里亞一帶的藝術很有特色,現在仍有不少建築遺址和器皿被保存下來。
阿爾加文化是阿爾梅里亞文化的繼續,它的青銅製品、陶器也很出名。公元前10~前 9世紀在沿海一些地區,受腓尼基人的文化影響,南方的塔爾蘇斯地區與腓尼基人的殖民地加的斯在文化藝術上交流頻繁。隨著希臘的強大,在東海岸出現了希臘的殖民地,從而又帶來了希臘藝術的影響。在伊維薩島發掘出一尊《迦太基女子半身像》(公元前4~前3世紀),從風格上看它頗似希臘雕像。羅馬人西征又把羅馬的文化帶到了伊比利亞
半島上,在西部的梅里達至今保存有羅馬風格的劇場和競技場,在東部塔拉戈納保存有凱旋門和奧古斯都宮以及一些公共設施。在公元前2~前3世紀,在一座墓室的壁畫上發現了一個畫家的名字──席爾瓦,這恐怕是至今知道的最早的一位西班牙畫家。
中世紀從5世紀下半葉起進入中世紀,伊比利亞半島成為西哥特王國的領地,至今保存下來的西哥特建築有著名的聖佩德羅·德拉納韋教堂(8~10世紀)等。711年阿拉伯人開始主宰西班牙,此後開始大量建築清真寺。科爾多瓦大清真寺(786~990)是一座最典型的伊斯蘭教的建築,風格與西方建築很不相同,南北長112米,東西寬126米,內部有很多的柱子,柱頂和柱身有花紋,柱身並不粗,顯得十分秀麗,柱子之間,相互連接著紅白兩色相間的券拱,內部十分華麗,但採光較差。11世紀上半葉在西班牙出現了一批羅馬式的建築物,如卡斯蒂利亞地區弗羅米斯達的聖馬丁教堂(1066年)、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修道院(約1080~1241)等。13~14世紀是哥特式藝術發展的時代,在卡斯提爾王國境內布爾戈斯、萊昂、托萊多 3個城市的大哥特式教堂尤為著名。在阿拉貢,巴倫西亞以及南部一些地區,也建有哥特式建築物,工匠大多是摩爾人,他們很善於把天主教的哥特式風格與伊斯蘭教的裝飾風格糅合在一起,這種折衷的風格名為穆旦式。
西班牙中世紀雕塑基本上有兩種形式:①用於建築物上的浮雕,②用於祭壇上的彩色木雕。
在13世紀有一件非常精美的彩色木雕《悲哀的聖母》,形象生動,正在哭泣的聖母宛如一位人間的母親。在哥特式時期,一些教堂建築物上的浮雕在風格上很接近法國,不過西班牙的雕塑家比較重視細節的刻畫。哥特式時期比較優秀的浮雕作品如萊昂大教堂門廊上的先知像和聖母子雕像,這些作品最主要的一點是排除概念化,人物自然、樸素、生動。聖母頭戴花冠,面部表情富有人情味,端莊、恬靜。從15世紀起,教堂里的祭壇木雕日益增多,它像一個大屏風,上面雕刻著各種宗教故事,並塗上色彩,這種手藝無疑是與西班牙民間木雕藝術有著密切關系。西班牙中世紀的繪畫以教堂壁畫和作為插圖的細密畫為主,知名的壁畫家是F.巴薩。
文藝復興時代西班牙的文藝復興和義大利的文藝復興略有不同:義大利城市資本主義勢力比較雄厚,而西班牙封建王權高於一切,宗教勢力十分強大;義大利有希臘羅馬藝術的傳統,而西班牙則缺乏這方面的傳統。因為常常受到教會的阻撓與干涉,人文主義的思想很難紮根,例如在西班牙的美術作品中,很少看到女裸體的描繪。整個藝術顯然帶有較濃郁的宮廷主義和尊僧主義的色彩。
16世紀上半期國王查理五世提倡向義大利美術學習,有不少義大利畫家來西班牙工作,也有一些西班牙的畫家去義大利深造。在同一時期,尼德蘭的藝術對西班牙也有不可忽略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最著名的建築物是:格拉納達的查理五世宮(始建於1527)和在腓力二世在位時建築的埃爾埃斯科里亞爾建築群(1567~1583)。這兩座建築物都是為了顯示王權的永恆而建造的,特別是後一座,它的規模之宏大是驚人的,如果把它內部的走廊聯結起來,長度達16公里。在這些建築物上,可以看出注重裝飾風格的西班牙宮廷的特色。人們把這種風格叫作銀匠風格。因為它頗似首飾匠人的手藝。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雕塑家有D.福門特、D.de西洛埃、A.
貝魯格特等。
埃爾埃斯科里亞爾建築群
西班牙文藝復興早期繪畫方面的代表是瓦侖西亞畫派的L.達爾、J.巴科和卡泰羅尼亞畫派的J.烏格特等人。烏格特畫的祭壇畫人物生動,在人物背後還出現了風景的描繪,這在以前是很少見的。進入16世紀,西班牙才開始有了架上繪畫,很多從義大利學成歸來的藝術家都從事這類繪畫,最為傑出的代表是J.de華內斯、L.de巴爾加斯、A.費納德斯等人。費納德斯畫的《航海者聖母》(約1531),反映了塞維利亞海上貿易的情景。16世紀下半期在腓力二世執政時,西班牙宮廷藝術由開放變為保守,在馬德里宮廷里最流行的是態度端莊、缺乏激情的王族肖像。著名的宮廷畫家有J.F.納瓦雷特、A.S.科埃略以及他的學生J.P.del□克魯斯。這一時期,在義大利的影響下,在地方上出現了樣式主義美術和鄉土風味的現實主義美術。L.de莫拉萊斯是西班牙樣式主義美術的代表。他大部分時間在故鄉巴達霍斯工作,多畫宗教題材,人物有點變形,並帶有多愁善感的表情。由於他的畫有時還有點神秘主義的色彩,有人送給他一個「神人」的外號。另一位大畫家 El.格列柯雖然受樣式主義藝術影響,但和莫拉萊斯不完全相同,這是因為他的作品包含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主義的思想。格列柯也不同於一般的宮廷畫家,他曾想進入宮廷但失敗了,他不想粉飾現實,也不願歌功頌德,而是獨辟蹊徑,多少帶有點失意的心情表現他自己,也表現托萊多城那些沒落的貴族。16~17世紀之交是西班牙流浪漢小說流行時期,這時,在美術上也開始出現了描繪世俗生活和市井人物的繪畫。巴倫西亞的V.F.里瓦爾塔、塞維利亞的老F.de埃雷拉和F.帕切科等人都是西班牙第一代現實主義畫家,為西班牙17世紀藝術的黃金時代的到來作了准備,把藝術引上一條與宮廷相反的平民世界的道路。
17世紀西班牙藝術最輝煌的時代之一,是17世紀上半期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的三大藝術代表是J.de里韋拉、F.de蘇爾瓦蘭和委拉斯貴支。里韋拉的藝術無疑是受卡拉瓦喬主義的影響,實際上,它甚至比卡拉瓦喬的更粗野,他的一些宗教題材的作品反映了西班牙農民、漁夫所特有的嚴峻的性格和堅韌不拔的氣質。蘇爾瓦蘭主要描繪寂靜的僧侶世界,他是以世俗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的,所以作品頗有生活情趣。委拉斯貴支的作品,具有全歐洲的意義。他在塞維利亞接受了卡拉瓦喬主義的影響,接近下層人民生活,大量的肖像畫作品體現了他剛正不阿的品德和對下層人民的熱愛與同情。塞維利亞B.E.穆里略是黃金時代的最後一個代表。他還是美術教育家,曾是塞維利亞美術學院的第一任院長,畫風甘美,善畫聖母子及流浪兒生活的風俗畫。J.de N.巴爾德斯·萊亞爾也是塞維利亞畫家,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寓意象徵的形象,並充滿了動盪不寧的氣氛。他的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苦悶的心情。在17世紀下半期,馬德里宮羅馬式美術又佔了上風,代表人物有C.科埃略等人。西班牙17世紀的雕塑分為南北兩派。北派的代表人物是巴亞多利德的G.費爾南德斯。南派的代表人物有塞維利亞的J.蒙塔涅斯及其學生A.卡諾。17世紀的雕塑大致有這樣3個特點:①大多是宗教題材;②多是彩色木雕,有祭壇木雕和人像木雕;③注重外在的刻畫,缺乏人物內在感情的表達。
18世紀18世紀是西班牙藝術的低潮階段。1744年馬德里建立了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這里成了古典主義藝術中心。只是到了18世紀末,由於出現了戈雅,才打破了美術界沉悶局面。戈雅的藝術在前期受啟蒙主義思想的影響,在他的名作銅版組畫《加普里喬斯》中,可以看到,畫家最早是企圖喚醒理性來改造西班牙落後腐敗的局面。1808年後,在人民的奮起反封建反拿破崙斗爭的年代裡,他已站在了人民的一邊,激發出更大的激情,以藝術為武器進行了戰斗。西班牙兩次革命失敗後,戈雅雖然心情沉重,但是決不是一個絕望的悲觀主義者,他堅信光明必將到來。因此,他畫了《這是真理》、《巨人》、《抱水罐的姑娘》等一些頗有生氣的作品。戈雅的悲劇在於他有著崇高的理想,但又無法擺脫那個病魔的社會。
19世紀進入19世紀在法國的影響下,西班牙興起了古典主義,主要代表人物有J.阿爾瓦雷斯-庫韋羅、J.馬德拉索、 V.洛佩斯-波塔納等人。其中馬德拉索曾作過法國J.-L.大衛的學生。19世紀 30年代浪漫主義勃興,比較著名的代表人物有L.阿倫薩-涅托E.盧卡斯-帕迪利亞等人。19世紀下半期涌現出一批描繪歷史題材的畫家。A.希斯維特創作的《槍殺托雷哈斯和他的同志們》(1865)一畫,以1831年的起義為背景,揭露了斐迪南七世繼承人的偽善面目。19世紀下半期在一些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畫家的作品中,流露出對社會不滿的批判情緒。其中M.福圖尼曾到過歐洲各國,眼界開放,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時代感。作品中所描繪的大都是生活在底層的人物,表現了他對這些小人物的深厚的同情。19世紀的著名雕塑家是A.馬里納斯、A.克羅爾等人。馬里納斯的作品具有激情和紀念碑藝術的特色,克羅爾在風格上具有沙龍味,兩人有著明顯的差異。
20世紀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法國影響下,西班牙興起了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J.索羅利亞是一位傑出的印象主義畫家,他生於巴侖西亞,後到羅馬、巴黎等地深造,回國後在馬德里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任教授。他是一位追求色彩和外光的大師,創作了不少佳作。A.D.de雷戈約斯、J.米爾、C.A.de貝魯埃特等人也都是印象主義畫家。其中雷戈約斯曾以點彩的手法描繪風景。20世紀可謂流派紛呈時代。立體主義畫家除了畢加索、格里斯外,還有F.阿吉雷、迪亞斯等人,迪亞斯很顯然把P.塞尚的風格與立體主義的手法糅合在一起。西班牙表現主義繪畫帶有較濃的地方色彩,這一派的畫家很多,影響也比較大。J.G.索拉納早期受表現主義影響,不過,他仍重視對生活的描繪。超現實主義起於20年代,最著名的代表有米羅、達利、格里斯等人。抽象主義藝術的代表人物有A.塔皮耶斯、A.紹拉等人。在20世紀上半葉還有不少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優秀畫家,他們最主要的特點是使藝術與生活結合起來,激勵人們去爭取美好的生活。I.蘇洛阿加-薩瓦萊塔曾在羅馬、巴黎等地學習,是一位很有個性特色的畫家,同時也是
一位傑出的雕塑家。1936~1939年西班牙內戰時期,涌現出一些投身革命的藝術家。1937年在巴黎的國際展覽會上,畢加索展出了他創作的控訴法西斯罪行的《格爾尼卡》。米羅等人也展出了自己的作品,取得了國際進步人士的贊揚。內戰時期也有不少人從事革命版畫創作,他們把繪制的傳單、招貼畫貼在馬德里的街頭。20世紀在巴塞羅那興起了20世紀主義運動,在40年代又出現了第二次20世紀浪潮派。
1957年後,西班牙出現了3個比較有影響的藝術派別:馬德里的進步派、科爾多瓦的57之旅派、巴侖西亞的帕爾巴約派。進步派大都由一些非具象的畫家組成,57之旅派主要宣揚理性的藝術,帕爾巴約派具有構成主義傾向。在50~60年代又興起社會寫實派主張具象的藝術。在60年代巴侖西亞的寫實紀事派的年輕的畫家們極力提倡具象的藝術,主張用更加通俗的繪畫語言服務於社會。今天在西班牙比較有影響的寫實主義畫家還有女風景畫家C.拉豐、A.阿維亞等人。西班牙20世紀著名的雕刻家不少,古典風格雕塑家J.克拉拉受法國雕塑家馬約爾的影響,大理石雕《青春》(1902)表現了一位沉思中的少女,在她身上閃爍著青春的氣息。這些是一些代表畫家的作品,這只是一部分的,他們的作品你可以在網路上搜到的,你可以看一下。格列柯:《托萊多風景》,格里斯:《自然死亡》,達利:《內戰的預兆》,戈雅:《讀信的女子》,委拉斯貴支:《宮娥》
⑤ 塞維爾大教堂由哪些部分構成的
塞維爾大教堂由金碧輝煌的主祭壇、唱詩席、珍寶薈萃的聖器收藏室和五座中殿構成。與羅馬的聖彼得堡大教堂、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並列為歐洲規模最宏偉的三大教堂,也是規模最大的哥特式宗教建築。
大教堂位於市中心憲法大道後側,最早由阿拉伯統治者建造,而教堂部分哥特式的建築則是西班牙人自己在15世紀初興建,於1519年完成。塞維爾大教堂的舊址曾是伊斯蘭教徒佔領時代所建的清真寺。1248年,基督徒重新收復塞維爾後,清真寺被改建為臨時教堂,隨著基督徒在安達魯西亞逐步取得勝利,教會人員決定在塞維爾建造一座「讓後世嘆為觀止」的大教堂,於是開始醞釀興建教堂。
塞維爾大教堂於1401年動工,1507年全部建成,總寬度為160米,長度達140米,除了龐大的建築規模外,最大的特點便是與伊斯蘭教建築做了完美的結合。大教堂佔地24000千方米,光是支撐的柱石就有157根,是世界第三大哥特式教堂(僅次於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和倫敦的聖保羅教堂)。教士聚會廳的圓頂穹隆、王室小教堂、加里西聖器室、大聖器室均屬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的靈柩就存放在大教堂內,崇拜他的人們到西班牙後定會到這兒來告慰航海家的靈魂。如此壯觀的陵墓,足見西班牙人民對這位異國人的重視。據說,教堂中的十字架就是用當年哥倫布從美洲帶回來的第一批金子鑄成的。四個盛裝的航海者雕塑顯得極為精緻,他們肩負著異域的文明,守立在安息於西班牙的勇者身邊。西班牙許多著名的畫家都有作品珍藏在大教堂內。每年的聖母懷胎節和狂歡節的最後幾天,人們都有機會看到大教堂中的一種六人舞,優美的舞蹈所表達的親切與柔和使觀者的心靈備受撫慰,而舞蹈本身的平實也是西班牙民族生活態度的一種體現。
⑥ 西班牙1100年前的一個教堂中發現太空人的浮雕,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這里人們發現了一個跟現在宇航員長得很像的一個形態的壁畫,上面畫的就是我們現在的宇航服,你說這是真的嗎?其實我倒是不覺得奇怪,因為從外面看,宇航服其實也是很笨重的,我們一般人都不知道宇航服里有什麼,所以這個壁畫也只是塗鴉一般湊巧,剛好畫得和宇航服相似而已。
所以對於這些什麼遠古飛機,遠哥宇航員,我們都不需要太在意,早就消失在歷史中了,如果當時有那為什麼不傳承下來,至於外星人之說也是一種猜測而已,沒有證據的都可以認為是惡作劇,而且大多都是無稽之談。
⑦ 聖彼得堡大教堂拱頂上的壁畫,米開朗基羅是怎麼畫上去的
這些偉大的壁畫是非常難以繪制的。米開朗基羅為了整體的壁畫與建築相得益彰,會先認真的在工作室繪制草圖。草圖的數量上百上千幅。在經過仔細的推敲和修改以後,他會按照牆面和天花板的尺寸,把草圖等比例放大成為底稿。之後把底稿貼在牆上和天花板上,再用拓印,刻線等方法,沿著底稿的輪廓把線條描繪在牆壁上。有了輪廓以後,就可以繪制顏色和立體感了。
以繪畫面積達500多平方米,塑造人物形象達343個之多的巨幅天頂畫《創世紀》為例。米開朗基羅為天頂畫《創世紀》繪制了300多幅草圖,然後按照需要的尺寸,把草圖放大成底稿。之後畫家和他的助手們把底稿貼在潮濕的泥灰牆上,再用鐵筆尖把每天要繪制部分的輪廓刻到牆壁上,然後毀掉底稿。米開朗基羅的許多的草圖倖存了下來,而底稿則全部毀掉了。
⑧ 西班牙教堂建築的外觀
西班牙境內教堂林立。說起教堂,人們不期然總會想到它宏偉的外觀,精美的內里,以及其教化的功能。然而,在西班牙,教堂既是生之地,也是死之地。人們洗禮於斯,安息於斯,升天於斯,教堂在西班牙人的生命輪回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精巧華麗的教堂即可稱為中古時代的建築象徵。教會建築壯麗的教堂以贊美上帝,祈求賜福給天下眾生。城鎮之間競相興建壯觀宏偉的大教堂,讓高聳的螺塔伸往天際。當時,興建大教堂需要集結龐大的資金並耗費上百年的時間來建造,而那些散布在鄉間田野中的小教堂又寄託了信徒們多少希望和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