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的油氣怎麼樣
① 墨西哥灣的油氣狀況怎樣
墨西哥灣是世界上最早進行海洋石油勘探和開採的地區之一,1938年美國在離海岸2.4千米處開鑿了第一口油井。1947年11月在離海岸19千米處發現大油田。鑽探和開采設備則居世界首位。屬美國的油、氣田,主要分布在路易斯安那州岸外,其次是得克薩斯州岸外,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分別佔全國的1/3和1/2以上;屬墨西哥的油、氣田集中在坎佩切灣,石油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近年鑽探活動已向深水區推進,在深海平原鹽丘中發現了油、氣儲藏。
一、得天獨厚的油氣條件
墨西哥灣盆地是世界第三大含油氣盆地,它呈向西北凸出的弧形,盆地包括美國東南部和墨西哥東部的陸地,總面積約130萬平方千米。在早白堊世阿爾比階—早中新世時期,由於海平面下降,在南大西洋陸坡區,廣泛發育深水扇碎屑岩和濁積岩,其中早白堊世阿爾比階、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的大型濁積砂體,其孔隙度高達20%~30%,滲透率可達1達西,是良好的儲層。如坎波斯盆地阿爾巴利拉油田就是一個大的始新世濁積砂體,面積200平方千米,厚150米;馬林油田的漸新世、中新世砂體面積500平方千米,厚30~100米。
墨西哥灣最好的源岩與抬升構造階段有關,由於沉降速率不同,在該階段發育的獨立構造斷塊具有不同的沉積相岩套,在地塹中沉積了自牛津階至提通階時的富有機質缺氧海相碳酸鹽。從與之相關原油的分子特徵中可以鑒定出其含鹽量、氧消耗水平、黏土和碳酸鹽含量的變化。提通階的原油在整個墨西哥灣海岸盆地(從Tampico-Misantla盆地至Campeche Sound盆地)中分布很廣。
海洋碳酸鹽台地發育於凹陷階段,自紐康姆階至中白堊世。在該階段Tampico-Misantla、Veracruz、Campeche Sound、Chiapas-Tabasco、Sierra De Chiapas和Yucatan等地區沉積了巨厚的碳酸鹽序列。碳酸鹽白堊紀岩石含有富油有機物的細脈,也許是細菌的殘余,因此它們可以是油源岩。與這些環境有關的原油出現於Veracruz、Chiapas-Tabaso 和Sierra De Chiapas等地區。
與墨西哥灣的許多地區相似,古近—新近系是三角洲沉積時期。古近—新近系源岩可以產氣、凝析油,可能有某些輕油。古近—新近系原油主要產於Burgos和Macuspana盆地,其分子特徵表明其源於硅質碎屑貧氣沉積環境的再造的陸相高等植物。
墨西哥灣盆地生油亞系統的多樣性可以解釋墨西哥灣海岸盆地的巨大石油潛力。
墨西哥灣盆地是三疊紀時北美和南美板塊分離而形成的被動陸緣盆地,中生代沉積厚度達1000~6000米,新生代沉積厚度為14000~15000米,總厚度達20000米。中侏羅世時墨西哥灣是一個半封閉的海盆,發育了厚度達500~600米的含鹽沉積,在路易斯安那沿岸地區,含鹽沉積厚度為3000~4000米。鹽層經過塑性蠕動,可刺穿不同地層,形成一系列與鹽丘有關的圈閉,地質學家在油氣勘探時,將中侏羅鹽層以上地層稱為鹽上層,其下部為鹽下層。
墨西哥灣盆地從上侏羅統—更新統,海相泥岩普遍發育,並含有豐富的有機質,是良好的烴源岩。盆地內的白堊系(是主要油氣產層)、始新統、漸新統、中新統、上新統和更新統砂岩和碳酸鹽岩,其孔滲條件良好,均可作為油氣儲層。墨西哥灣海底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坎佩切灣和美國得克薩斯州及路易斯安那州沿海。1978年,坎佩切灣石油探明儲量50多億噸,美國所屬墨西哥灣大陸架區石油儲量為20億噸,天然氣儲量3600億立方米。
根據有關國際協議,墨西哥灣分為三個經濟區,分別屬於美國、古巴和墨西哥。它們都對墨西哥地區的石油進行了勘探和開采。
至1991年美國部分的墨西哥灣已發現油氣田5000多個,其中儲量大於5000萬噸的大型油田近80個,原始石油可采儲量98億噸,天然氣為19.11萬億立方米。當時,墨西哥灣石油產量約1.7億噸,天然氣產量3000億立方米,分別佔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總產量的31%和48%。墨西哥部分的墨西哥灣發現油田47個,探明石油可采儲量53億噸。
瀕臨墨西哥灣的古巴盡管擁有可觀的油氣資源,但由於石油勘探和開發技術落後,如今每天生產約7.5萬桶原油,只能滿足國內將近一半的需求,另一半從委內瑞拉進口。
二、深海油氣突出
墨西哥灣石油大部分都在深海水域,20世紀90年代末,水深超過300米的海域為深水區。目前,以大於500米為深水,大於1500米則為超深水。深水區油氣資源潛力大,據估計,世界海上44%的油氣資源位於300米以下的水域,其中墨西哥灣深水油氣資源量高達400億~500億桶油當量,約占墨西哥灣大陸架油氣資源量的40%以上,水深大於2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在1990年分別占該區總產量的8.7%和3.5%,1997年提高到32.6%和11.9%,2003年64%的石油產量來自深水。所以墨西哥灣深水海域石油開發的潛力相當大。
截至1999年7月,在墨西哥灣已有96個油氣發現位於水深超過300米的海域。由於墨西哥灣深水區的油氣勘探程度相對較低,以及深水鑽井技術提高,近年來連續取得重大發現。2001年在墨西哥灣深水區獲得了17個油氣發現,其中較大的發現有兩個:Thunder Horse North油田,估計儲量為6850萬噸;Sub-Salt Princess油氣田,估計儲量在2740萬噸油當量以上。2002年又發現了Great White、Deimos和Tahiti等深水油氣田。
近年來,美國在墨西哥灣發現了一批與地層圈閉和深海扇有關的深水油氣田(主要為Nakika、Princess、User、Mars、Bratos和Augar等),這些油氣田的儲層為中新統—上新統砂岩,砂岩孔隙度達23%~30%。
2004年,墨西哥灣深水油田開發水深已達2301米。自1999年11月起,墨西哥灣深水區石油產量已超過淺水區,當時在深水區生產的只有30個油氣田,僅占墨西哥灣747個海洋油氣田的4%,但提供的石油產量已超過墨西哥灣總產量的一半。到2004年,在墨西哥灣共有207個深水油氣發現,正在開採的深水油氣田44個,還有16個深水油田正在建設中。
2004年,墨西哥灣深水油氣儲量占整個墨西哥灣油氣儲量的89%,深水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分別占其總量的60%和23%。
三、颶風的影響
2005年的「卡特里娜」颶風使得美國在墨西哥灣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遭到了嚴重破壞。據美國礦業管理局統計,在墨西哥灣,70%石油生產線和一半的輸氣系統受到破壞,依然處於停產狀態,目前只有兩個因颶風關閉的設施重新運轉,將原油輸送到墨西哥灣沿岸和中西部的一些煉油廠。
2008年「古斯塔夫」四級颶風使墨西哥灣地區3/4以上的離岸油氣平台暫停。
由於美國石油產量的31%、天然氣產量的48%來自墨西哥灣地區,這一生產規模的縮減對該國油氣市場帶來一定影響。
四、安全的影響
墨西哥灣僅石油平台就有7000多個,完全改變了該海域的航海路線和漁業捕撈的自然狀況,嚴重地威脅著安全。
1979年6月在墨西哥灣一平台發生的溢油事故,為石油平台問世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石油平台溢油事故。直到1980年2月該油井所在的海域仍被當局宣布為特別危險區。起初石油與天然氣的混合物像噴泉一樣,從油井噴向天空,油柱高60米,一瞬間油、氣柱變成為龐大的熊熊燃燒的火柱。在其後的數月中每天向海空噴射出約4800噸石油,其中的2200噸被當場燃燒掉,2200噸被蒸發到大氣中去,僅有400噸散布在附近海域海面上。並不是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大部分散布於海面上,只見海面上的石油薄層隨風飄浮,形成1000多千米長的一條石油帶,被人們稱為「黑流」。
海上石油設施增多,鑽井平台、油井等造成的石油泛濫事故與日俱增,平均每年有10萬噸以上的石油溢入海洋中,僅墨西哥灣就有50多起油船與鑽塔相撞事故。圖6-2為某平台與油船相撞圖。
圖6-2某平台與油船相撞圖
② 墨西哥海洋油氣發展史有多久
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控制著全國的石油生產經營。1870年墨西哥就有石油開發記錄,1917年憲法規定地下資源歸國家所有,1938年建立國家石油公司。1994年墨西哥加入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政府財政收入的1/3依賴石油,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是全國最大的企業。
20世紀70年代,墨西哥發現雷福馬陸上油田和坎佩切海上油田,使其原油儲量增加10倍,至今仍是主力油田。
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現墨西哥最大海上油田——坎塔雷爾油田。
由於新探明儲量不足以彌補開采量,墨石油儲量呈逐年下降趨勢。2006年墨西哥石油公司的石油日產量僅為325萬桶,比前一年減少了2%。墨西哥石油專家認為,深水石油開采是彌補墨西哥石油產能不足的唯一途徑。2004年8月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宣布,該公司在墨西哥灣發現豐富的海底石油,據保守估計,儲量為540億桶。新的發現使墨西哥原油日產量有望增加到700萬桶。
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是經營從原油勘探開發到煉油加工,以及石化產業的上下游一體化大型石油企業,從業人員達到20多萬人。1972年石油企業實施體制改革,成立墨西哥國家石油股份公司,由其5個子公司分別負責經營運作勘探開發、煉油、天然氣、石化和出口業務。
據介紹,位於墨西哥東南部韋拉克魯斯州的誇察誇爾科斯近5萬平方米的深水區,已探明了近100億桶的石油儲量。
目前墨西哥石油公司擁有開采水深超過1000米原油開采設備,真正大規模的深水石油開采可能到2014年才能實現。
墨西哥灣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是世界上海上油氣資源商業開采最早的地域,60多年的發展歷程,聚集了高水平的海上石油開采技術,有力地推動了墨西哥及其他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形成了健全的石油經濟模式,在世界石油經濟領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說資源是有限的,但在不久的未來,墨西哥灣仍是重要的產油區域,尤其是深水海域的大規模開采,勢必穩坐領頭羊的寶座,推動世界油氣資源開拓更廣的領域。
③ 深海油氣儲量、產量及鑽井情況是怎樣的
近年來世界海上主要的油氣發現多在深水區,深水區將是未來全世界油氣戰略接替的主要區域。深水油氣藏的勘探開發已成為世界主要石油公司的投資熱點。
全球海洋油氣資源非常豐富,約佔全部油氣儲量的34%,探明率大約為30%。已有資料表明,在豐富的海上油氣資源中,大陸架的資源量占據主要部分,約為60%,深水、超深水的資源量也不容小覷,佔全部海洋資源量的30%。
近年來,在全球油氣勘探獲得的重大發現中,有50%來自海上,特別是深水海域。據Douglas-Westwood公司預測,未來世界石油地質儲量的44%將來自海域的深水區。從新增儲量上來看,陸上及淺水區新增油氣儲量主要集中在1954—1980年間,深水區在20世紀70、80年代新增油氣儲量相對比較少,1996年之後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世界新增油氣儲量區域已由陸地、淺水轉向廣闊的深水水域。
雖然全球深水油氣資源儲量豐富,但分布非常不均勻,主要分布在巴西、墨西哥灣、西非三大熱點地區,它們在深水區的石油儲量分別占其全部海域總儲量的90%、89%和45%。
截至目前,世界主要深水區油氣探明總儲量為206.03×108m3,其中巴西東部陸架深水區儲量為68.25×108m3,美國墨西哥灣深水區儲量為29.256×108m3,墨西哥灣深水區儲量為14.38×108m3,西非大陸邊緣深水區儲量為14.3×108m3,澳大利亞西北陸架深水區儲量為46.8×108m3,挪威中部陸架深水區儲量為5.37×108m3,南海北部深水區儲量為3.38×108m3,南海南部深水區儲量為5.3×108m3,埃及(尼羅河三角洲)深水區儲量為4.8×108m3,孟加拉灣深水區儲量為14.193×108m3。
據英國Douglas-Westwood公司2007年預測,到2010年全球深水油氣產量將達到約4.5×108t。據調查,目前澳大利亞西北陸架深水區油氣產量為4386.87×104m3,西非深水和淺水區油氣總產量為23457×104m3,巴西東部海域油氣產量為10368×104m3,墨西哥灣油氣產量為22076×104m3,其中深水區油氣產量占產量的70%。
經過三十餘年的勘探開發,全球相繼發現了一批大型深水油氣田,深水油氣的產量不斷增加。1990—2015年間全球深水區油氣產量呈增長趨勢。2006年之後全球深水區石油產量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天然氣產量在2008年之後有了顯著的提升。2000年全球海上油氣產量約占總產量的22%,深水油氣產量僅佔1%;2010年分別上升為33%和7%,預計2015年深水油氣產量所佔比例將升至15%。
全球主要深水油氣勘探區儲量分布圖
大型跨國石油公司擁有領先的深水勘探技術,已成為深水勘探開發的主力軍,BP、埃克森美孚、殼牌、巴西國家石油公司、道達爾、埃尼、雪佛龍、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國際石油巨頭佔2003—2008年間世界深海油氣產量的73%以上。探測出的深水油氣儲量居世界前10位的公司是BP、埃克森美孚、殼牌、巴西石油、道達爾、埃尼、雪佛龍、挪威國家石油、加州聯合石油和BG公司。
目前,全球深海油氣探明可采儲量主要分布在以下國家:巴西、美國、安哥拉、澳大利亞、奈及利亞、亞塞拜然、印度、挪威、印度尼西亞、埃及、馬來西亞、赤道幾內亞、英國、剛果共和國、菲律賓、茅利塔尼亞、迦納、象牙海岸、以色列、中國、愛爾蘭、墨西哥、加拿大、西班牙、義大利等。
據IHS美國能源咨詢公司介紹,2003年全球共有46個重大油氣發現,西非安哥拉取得了10個深水油氣發現,在西非奈及利亞發現1個深水油氣田,在巴西Santos盆地發現了14.8×1012ft3的天然氣。其中,水深大於200m的區域的油氣發現佔70%,水深大於1000m的區域的油氣發現佔65%。
2004年全球共有353個油氣發現,其中發現了9個深水油氣田,均在南大西洋兩岸海域,其中,安哥拉—剛果扇盆地4個,剛果1個,赤道幾內亞1個,奈及利亞2個,南非海域1個。
2005年全球共有34個主要油氣發現,深水區油氣發現至少有11個。其中安哥拉4個,剛果1個,赤道幾內亞1個,挪威1個,印度2個,墨西哥灣2個。
截至2007年,全球深水區共發現42個大型油氣田(水深大於500m,油氣儲量均大於5×108bbl油當量),總儲量450×108bbl油當量。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南海傳統疆域共發現油氣田95個,含油氣構造122個。南海深水海域有含油氣構造200多個,油氣田180個。
1901—2008年間,全球探井數目達到了23.8040萬口,其中,陸上地區探井20.4962萬口,淺水地區探井2.9915萬口,深水地區探井0.3163萬口。
1985年,全球深水油氣勘探成功率僅在10%左右,20世紀90年代以來,深水勘探成功率顯著提高,平均值超過30%。其中,西非深水勘探成功率最高,下剛果盆地的地質勘探成功率高達80%以上,巴西深水鑽探成功率為50%以上,墨西哥灣為33%,全球深水油氣勘探成功率平均為30%左右。
④ 墨西哥處於消亡邊界,為什麼還是深水產油區不應該因為地質構造運動活躍而無法封閉油氣
1、烴源岩特別好,因此生油氣多
2、有鹽岩存在,封閉性非常好,一般斷層只要不是持續活動,都沒問題
3、墨西哥深水油氣,都是在墨西哥灣,個人淺見,沒聽說墨西哥灣要消亡
⑤ 世界油氣資源分布特點
世界油氣資源比較豐富,其顯著特點是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歐佩克國家,大型油田的50%以上也集中在歐佩克國家,OECD國家僅佔15%。這表明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油氣資源的供應主要依賴歐佩克國家。
一、世界油氣資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歐佩克和前蘇聯
世界油氣資源的地理分布很不均衡,世界石油分布是極不平衡的,僅中東地區就佔65.4%的可采儲量,其餘依次為中南美洲、歐洲及歐亞、非洲、北美和亞太地區。從國家的角度來看,2002年底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最豐富的國家為沙烏地阿拉伯,佔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的21.38%(以下各國括弧內的數字表示佔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的百分比),加拿大(14.84%)、伊拉克(9.28%)、科威特(7.75%)、伊朗(7.40%)和委內瑞拉(6.42%),這六個國家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2002年底為999.27億噸,佔世界總量的60.14%。2002年底天然氣證實儲量分布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佔世界總量的30.52%(以下各國括弧內的數字表示佔世界天然氣估計探明儲量的百分比),其次是伊朗(14.76%),卡達(9.24%)、沙烏地阿拉伯(4.14%)、美國(3.33%)和阿爾及利亞(2.92%),這六個國家佔世界天然氣總量的64.97%。前蘇聯和歐佩克國家的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約佔世界的82.9%。
二、世界油區和油田的分布極不均勻
按照油氣的儲量,大型油區可分為超級特大油區(油氣儲量>136億噸)、特大油區(油氣儲量在41億~136億噸)和大油區(油氣儲量在13.6億~41億噸)三級,大型油田分為超大油田(探明儲量超過6.8億噸)、較大油田(探明儲量超過1.36億噸)和大油田(探明儲量超過0.68億噸)三類(白澤生等,1996)。
全球僅有兩個超級大油區,即阿拉伯-伊朗油區和西西伯利亞油區,油氣儲量佔全球總量的48%。
全球有八個特大油區,即前蘇聯的烏拉爾油區、墨西哥的雷福爾馬-坎佩切灣油區、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油區、美國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油區、二疊紀油區、美國及墨西哥東北部的得克薩斯油區、利比亞的錫爾特油區和加拿大的阿爾伯達油區,其油氣儲量之和佔世界的20%。
全球約有15個大油區,分布在美國、前蘇聯等地,油氣儲量之和佔世界的16%。
全球已發現大型油田約300多個,其中超大油田40多個,主要集中在中東、北非、南北美洲和前蘇聯等地。
上述情況表明,世界油氣資源以及油區、油田的分布極不均衡。這種資源狀況對世界油氣工業、油氣市場、油氣價格以及各國經濟和政治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三、非常規油氣資源潛力很大,重油、煤層氣等已成為重要的油氣供應來源
非常規資源是指在現有條件下,不能完全用現有常規方法和技術進行勘探、開發與加工的油氣資源部分,主要包括重油(油砂、瀝青)、深盆氣、煤層甲烷氣、水溶解氣以及天然氣水合物。據世界第14屆石油大會估計,全球擁有非常規石油資源為4000億~7000億噸,非常規天然氣資源849萬億立方米。非常規資源,特別是油砂和瀝青,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加拿大的油砂資源很豐富(陳耕,2002)。
BP公司《2003年6月世界能源統計評論》中顯示:2002年世界石油證實資源儲采比是40.6,如果僅從常規石油資源的角度來看,世界石油資源十分有限。但如果將現有油田的儲量增加、待發現的油氣資源和非常規油氣資源包括進來,那麼世界油氣資源仍很豐富。隨著新技術在石油行業的運用日益廣泛,降低了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采和生產成本,延長了油田的開采壽命,所謂石油枯竭論的威脅在減緩或消退。
⑥ 北美地區典型國家的油氣工業發展概況
北美地區的天然氣和石油在世界油氣資源分布的比例分別是19%和18%。2002年(估計值)北美地區的石油產量為55725萬噸,佔世界產量的16.88%,天然氣產量為8234.98億立方米,佔世界總產量的32.96%。美國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加拿大的油氣資源較豐富,是美國油氣的最大供應國。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又是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員國,現已成為美國石油進口的主要來源之一。
一、美國油氣工業發展概況
1.美國油氣的產儲量
美國是世界油氣資源大國,到目前為止,美國探明的石油儲量大體佔世界總量的2.8%,天然氣探明儲量佔3.2%。2003年1月1日美國的天然氣估計探明儲量為5.19萬億立方米,比2002年同期的估計探明儲量5.02萬億立方米增加了3.39%。2002年底石油的剩餘探明儲量為30.75億噸,比2001年底的剩餘探明儲量30.07億噸增加了2.26%。2002年其石油產量為2.89億噸(實際值),比上年的2.90億噸減少了0.34%。2002年天然氣的產量為5703.87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5758.48億立方米下降了0.95%。
美國一次能源生產結構變化趨勢為:從1950年到1999年水電在能源生產中所佔的比例逐漸增加,天然氣從1950年到1980年在美國一次能源生產結構中所佔的比重逐年增加,但在20世紀80年代之後,天然氣所佔比重先是忽然急劇減少,然後在90年代之後基本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石油在美國一次能源生產結構中所佔比重從1950年到1999年穩中有降(見圖6-1)。
圖6-1美國一次能源生產結構變化
2.美國的油氣貿易
美國不但是油氣資源大國,而且也是油氣消費大國。其國內的油氣生產不能滿足消費,需要進口大量的油氣。據英國BP《2003年6月世界能源統計述評》統計,美國2002年石油進口為11357千桶/日,比2001年減少了2.2%。天然氣的進口量為1089.1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量為6675億立方米,比2001年增長3.9%。美國的石油進口量巨大,其進口量佔世界總進口量的26%。油氣對外依賴程度非常大。
隨著美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據預測,美國的石油進口量在未來將穩步增長(見圖6-2)。
圖6-2美國未來石油生產與進口趨勢
(美國石油消費,百萬桶/日)
美國進口石油的地區主要是西半球(指美洲地區)、中東地區和非洲地區(見下圖)由於地緣政治和一體化管網的自由貿易協定、能源部門相互投資、分擔的安全義務以及可靠的供應關系等原因,2000年美國石油總進口的55%集中來自四個國家:加拿大(15%)、沙烏地阿拉伯(14%)、委內瑞拉(14%)和墨西哥(12%)(見圖6-3和圖6-4)。
圖6-32000年美國石油進口的地區分布
(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2001)
圖6-42000年美國石油進口的10大供應國(單位:千桶/日)
(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2001)
除了繼續鞏固與美洲國家的關系外,中東將首先成為美國全球能源政策的焦點。
3.油氣消費
(1)美國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預測
美國近20多年的經濟增長,使美國消費的石油就佔全世界石油總消費量的25%強。從1973~1998年間,美國的能源消費量增長了22.42%,而1998年美國的GDP是1973年的1.93倍。
美國是世界上的頭號經濟大國,雖然近期美國經濟增長有趨緩的態勢,但美國的經濟在未來將繼續緩慢增長,因此,其能源消費在未來也將繼續增長,見圖6-5。
圖6-5美國石油總需求量趨勢(百萬桶/日)
(據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2000)
(2)美國油氣消費量
美國每年平均消費石油8.97億噸,天然氣6544億立方米。見表6-1和表6-2。
表6-1美國1987~2000年石油消費(單位:億噸)
(據BP.2001)
表6-2美國1985~1998年世界天然氣消費(單位:億立方米)
(據BP,2001)
(3)美國油氣消費結構
從總體上看,美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與世界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趨勢基本相同,從1950年到1980年,美國的煤炭消費量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逐漸下降。而石油所佔比重變化不大,天然氣消費量所佔比重卻不斷上升。1980年後,石油所佔消費比重還是基本未變,而天然氣所佔消費比重在突然下降後逐步回升,煤炭所佔比重在1980年之後穩中有升。
美國1999年能源消費總量為8533.6百萬噸油當量,其中石油所佔比重為40.6%,天然氣所佔比重為25.2%,二者合計佔美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64.8%。
二、加拿大油氣工業發展概況
1.加拿大油氣的產儲量
加拿大的油氣資源量也比較豐富。2002年加拿大的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為246.60億噸,比2001年的石油探明儲量6.63億噸增加了3619%。2003年報道天然氣的估計探明儲量1.70萬億立方米,比2002年1月1日的天然氣估計探明儲量1.69萬億立方米增加了0.59%。
加拿大2002年底的石油產量為10975.0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5%。2002年的天然氣產量為2074.20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產量2057.72億立方米增加了0.80%。
2.加拿大的油氣貿易
加拿大是石油凈出口國,1998年其進口原油為3830萬噸,進口油品為860萬噸,出口原油6350萬噸,出口油品為1570萬噸。1999年加拿大的天然氣商品量為1780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1695億立方米增加了5%,其中輸往美國的天然氣上升8.5%,達到了947億立方米,佔美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15%,這主要是1998年末投入運營的管輸能力擴容工程已開始發揮作用。
加拿大是美國天然氣、石油和電力最大的供應國。2000年加拿大石油貿易增長了4%,對美增長了10%。2000年加拿大出口天然氣1016.6億立方米。
3.油氣消費
加拿大1998年的石油消費量為8320萬噸,比1997年的消費量8210萬噸增加了1.3%(見表6-3),1999年加拿大的天然氣消費量為842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833億立方米增加了1.1%(表6-4)。
表6-31990~1998年加拿大的石油消費量(單位:百萬噸)
(據BP,2001)
表6-41985~1999年加拿大天然氣消費量(單位:億立方米)
(據BP,2001)
在加拿大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1999年石油所佔比重為36.4%,天然氣所佔比重為28.2%。
三、墨西哥油氣工業發展概況
1.墨西哥的油氣產量和儲量
截止到2001年底,墨西哥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7.29億噸,比上年同期的36.75億噸減少了52.95%。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原油產量年平均約為1.55億噸。2002年墨西哥的石油產量為1.59億噸(估計值),比2001年的1.56億噸(實際值)增加了1.69%。
截止到2003年1月1日,墨西哥的天然氣證實儲量為2485.10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8354.93億立方米減少了70.26%。2002年墨西哥的天然氣產量為456.91億立方米,比上年同期減少了約1.94%。墨西哥的天然氣儲量在拉美僅次於委內瑞拉,在美洲居第四位。墨西哥開採的天然氣大部分是伴生氣,只有不足25%的天然氣產自非伴生氣田。由於墨西哥在天然氣勘探開發上投資很少,所以產量近5年一直不高。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估計,今後十年墨西哥對天然氣的需求將增長9%,而天然氣產量卻會不斷下降(王錫華、焦震衡,2003)。
2.墨西哥的油氣貿易和油氣消費
墨西哥國土面積為192萬平方公里,人口有9860萬,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4000億美元,人均GDP為4000美元,石油消費量為178萬桶/日,人均石油消費量6.6桶/年,成品油需求量為165.1萬桶/日,其中汽油佔三分之一。1998年汽油消費量為50.7萬桶/日,其中國內煉廠供應量為45.3萬桶/日。目前該國每日進口的13.5萬桶高辛烷值汽油大部分來自殼牌的帝爾帕克合資煉廠,同時也從歐洲進口汽油。該國汽油出口量為8.1萬桶/日,通常銷往美國。另外該國天然氣的消費量也有所增加。一些以燃料油為動力的電廠已經改用天然氣為燃料,新建電廠全部採用天然氣為燃料。
1999年墨西哥的天然氣商品量為35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2.3%。2000年墨西哥向美國出口石油為1359千桶/日。1999年墨西哥出口天然氣16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出口量4億立方米增加了300%。2000年墨西哥向美國出口1.7億立方米,而從美國進口31.1億立方米。
⑦ 墨西哥灣深水勘探概況是什麼
墨西哥灣是世界深水油氣勘探和開發的「金三角」之一。近半個世紀以來,墨西哥灣已逐漸成為重要的石油天然氣來源地,隨著該地區近岸水域和淺水水域油氣產量的下降,石油公司開始將目光轉向開發分布在水深1000ft(305m)或更深水域的油氣資源。墨西哥灣地區已經成為全球石油工業在深水領域開展油氣勘探開發的焦點。
1975年Shell公司在位於密西西比峽谷水深約313m處發現了Cognac油田,揭開了墨西哥灣深水油氣勘探的序幕。墨西哥灣的Trident油田最大鑽井水深現可達到3272m。截至目前,墨西哥灣深水油氣總儲量約為43.636×108m3。其中美國墨西哥灣深水區為29.256×108m3,墨西哥國墨西哥灣深水區為14.38×108t。
美國墨西哥灣:美國將其轄區內的墨西哥灣盆地按深度分為「淺水區」(<305m)和「深水區」(>305m)兩部分。美國墨西哥灣的大氣田多位於深水區。Thunder Horse油田是1999年發現於墨西哥灣的一個大型深水油田;Tiber油田是位於美國墨西哥灣Keathley峽谷102區塊的「巨型」深水油田,由英國石油公司於2009年9月發現。
1995年墨西哥灣石油原始可采儲量為16.82×108t,天然氣儲量為4.06×1012m3,到1996年美國的新增石油儲量主要來自墨西哥灣油氣區。1999年在墨西哥灣深海區水深1850m處發現了雷馬油田探明儲量為1.03×108t石油和215×103m3天然氣,估計總可采儲量超過1.37×108t油當量。
2001年美國墨西哥灣深水區的年產油量(271×106bbl)首次超過淺水區(252×106bbl),之後淺水區的產油量逐年遞減,而深水區逐年增加。2007年深水區和淺水區的年產油量分別為328×106bbl和140×106bbl,深水區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分別佔美國墨西哥灣總產量的70%和36%。
美國墨西哥灣99%的探明儲量位於中中新世以及更年輕的地層中,油氣總量為621×108bbl(98.739×108m3),其中水深大於1000ft(305m)的深水區油氣當量為184×108bbl(29.256×108m3)。
自1975年以來,美國在墨西哥灣深水區(>305m)共發現285個油田;1995年墨西哥灣共發現899個油氣田;2000—2004年間,墨西哥灣深水區(>305m)共獲得50個油氣發現,包括28個1000m以上的超深水發現;在2000—2007年間總共發現了6個大型油田。2008年的勘探活動獲得了15個新的深水發現,其中有5個新發現位於水深超過1524m(5000ft)的水域。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在墨西哥灣地區的油氣勘探開發活動更加活躍,鑽井數量持續增加,2001年已達968口。2008年3月10日,美國墨西哥灣區塊的租賃吸引了37億美元的投標資金,有603個區塊獲得了投標,其中69%的區塊位於深水區。之後,在2008年8月和2009年3月的投標活動中,深水區的區塊的比重都超過了70%。
墨西哥國墨西哥灣:相比較美國的墨西哥灣油氣勘探開發活動而言,有關墨西哥在墨西哥灣油氣勘探和儲量的數據較少,這部分的主要內容來自墨西哥能源部2007年和2008年的兩個報告(SENER,2007,2008)。SENER(2007)的報告中將其墨西哥灣轄區>500m的區域統稱為墨西哥灣深水區,而其傳統的Burgos、Tampico-Misantla、Veracruz和Southeast盆地分別包括了陸上和陸架淺水區部分。根據這一劃分方案,SENER(2007)預測墨西哥灣>500m深水區(面積約57.5×104km2)的石油儲量約為300×108bbl,占墨西哥石油總儲量的55%。墨西哥國墨西哥灣主要的大型油田有坎塔雷爾油田(Cantarel1)、Ku-Zaap-Maloob(KUZAMA)油田、Sihil油田等,其中坎塔雷爾油田(Cantarel1)是世界級的巨型油氣田。
美國墨西哥灣深水區油氣儲量和產量變化圖
據墨西哥本國統計,截至2007年底,墨西哥的石油探明儲量為14.38億噸,居世界第16位,天然氣的估計探明儲量為3679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5位。2008年,墨西哥能源部為了方便對其轄區海域內油氣勘探開發活動的行政管理,將其產油區(包括陸地和海上部分)分別劃分為北部區域(包括傳統的Sabinas、Burgos和Tampico-Misantla含油氣盆地以及部分海上區域)、南部區域(以Veracruz和Southeast盆地為主)、東北海區(以Cantarell產油區為主)和西南海區(除上述區域海上部分的以外區域)。其中,2007年東北和西南兩個海區生產的原油總量為1099.8×106bbl,約占墨西哥石油總產量的98%。因此,墨西哥在墨西哥灣油氣勘探開發的總趨勢也是由傳統的陸上油田向墨西哥灣深水區進軍。
對墨西哥灣異地鹽下深水砂岩儲層的勘探是北美油氣勘探的一個新領域。鹽下勘探的主要區域為南路易斯安那大陸架,區域上該勘探帶位於一系列的陸內鹽盆地(東得克薩斯、北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鹽盆地)和得克薩斯—路易斯安那斜坡之間。
對鹽下區帶的鑽探活動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早期,第一口鹽下發現井由Exxon公司在Mississipi峽谷211-1井鑽於1989年底至1990年初,鑽穿了3000ft(990m)的鹽層。Exxon公司報告中的總儲量為1×108bbl甚至更多。該遠景區在4400ft(1300m)深的水下,截止1997年已有超過30口井以鹽下區帶為目標,共有8個發現,其中至少有3個具有商業價值。根據至少25個的重要油田數據信息估計,鹽下區帶潛在的儲量為12×108bbl的油和15×1012ft3的天然氣。
近幾年勘探界已認識到鹽下構造大而簡單,與陸棚比較相似,建立了合理的深水地質模型,採用超深鑽井技術鑽了15口探井,成功率達到33%~50%,於1999年發現了Crazy Horse油田,估計可采儲量為10×108bbl,是迄今墨西哥灣深水勘探最重要的發現。之後又有一批大的發現,估計儲量達15×108bbl。另外,1991年在墨西哥灣中心Atwater峽谷63區塊沒有發現中新世香普蘭統鹽圈閉,1999年在該區塊有效應用三維地震數據後,初步界定為鹽核背斜圈閉。相似鹽核背斜在Green峽谷密西西比扇體褶皺帶區已被證實有油氣存在。2000年第一季度Texaco和Agip合鑽的Champlain井證實,Atwater峽谷63區塊中新世中期發育的優質砂岩中有較好的油氣存在。
⑧ 墨西哥的自然資源狀況是怎樣的
墨西哥作為拉美經濟大國和世界重要的礦業生產國。墨西哥主要的能源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鈾和煤等;金屬礦產有鐵、錳、銅、鉛、鋅、金、銀、銻、汞、鎢、鉬、釩等;非金屬礦產有硫、石墨、硅灰石、天然鹼和螢石等。儲量居世界前列的礦產有:銀位居世界第1位;銅和石墨居世界第3位;硫和重晶石位居世界第6位;鉬、鉛和鋅位居世界第7位;錳位居世界第11位。